实用老年康复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30 02:47:53

点击下载

作者:无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无锡市康复医学会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实用老年康复指南

实用老年康复指南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实用老年康复指南/无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无锡市康复医学会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ISBN 978-7-117-21495-7

Ⅰ.①实… Ⅱ.①无…②无… Ⅲ.①老年病-康复-指南 Ⅳ.①R592.09-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39491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实用老年康复指南

主  编:无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 无锡市康复医学会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7年2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1495-7

策划编辑:张令宇

责任编辑:孙雪冰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实用老年康复指南》编著者名单

名誉主编:励建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钮学兴 江苏省民政厅

主  编:刘 霞 无锡市人民政府、无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无锡市康复医学会

副 主 编:张秀花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沈振海 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

    党英杰 无锡市康复医院

    管华盈 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

顾  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 慧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 彤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 翔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钟立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许光旭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卫新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光宇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陈 伟 徐州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实用老年康复指南》编委会成员

主 任:刘 霞 无锡市人民政府、无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无锡市康复医学会

副主任:刘 玲 无锡市民政局、无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

   高建强 无锡市民政局、无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祁国阳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张秀花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沈振海 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

   党英杰 无锡市康复医院

   管华盈 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

委 员:

姚建军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苏 伟 无锡市康复医院

黄 澎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吴晓珺 无锡市康复医院

郝建凤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瞿 芬 无锡市康复医院

于海燕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吴月美 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

蔡德亮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祁华金 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

李 达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张梦千 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

王国强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许永军 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

钱 维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牟湘莲 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

管红波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杨韵辉 无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唐 红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杨 强 无锡市康复医院

谌利民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吴鸣崎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宝金才 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

秘 书 吴鸣崎(兼)

主编简介

刘霞,现任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无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无锡市康复医学会名誉会长。1990年毕业于无锡市江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94年赴江苏省人民医院参加康复医学培训,1996年在无锡市同仁医院创办无锡首个康复医学科,1997年9月赴中国香港、印度等地交流残疾人康复工作。1998年在无锡推进社区康复工作,并开展社区康复培训。2000年与香港复康会合作,推进残疾人、儿童及老年人康复工作,2002年在无锡崇安区推进创办长江康复医院。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种康复医学学术交流活动。序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正值2015年重阳佳节到来之际,中国老年康复服务发展又结硕果。由无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无锡市康复医学会共同组织编写的《实用老年康复指南》即将面市,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并热烈祝贺本书的出版。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是较早面临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将达到2.48亿人左右,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据最新统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传统的养老模式不堪重负,家庭养老的现实基础却在逐渐弱化和动摇,如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421”家庭,其对老人的照料能力十分有限。随着家庭养老压力的不断增大,不少人逐渐转变观念,寻求医养结合的新模式。

近年来,在国家扶持政策和市场机遇的刺激下,我国的老年康复事业发展很快,医养结合的社会化机构如雨后春笋,同时养老资源分布不均衡、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不断显现。老年康复是康复医学发展的重要部分,但目前的重视程度不足。《实用老年康复指南》从老年康复机构与医养结合的实际出发,以老年人常见功能障碍为着眼点,系统地介绍了常见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等技术的应用,包括开展心理康复、社会功能康复及老年康复机构中应急处理等内容,辅以临床实例介绍,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一定可以成为广大老年康复机构工作者的好助手和好参谋,积极推进我国医养结合老年服务体系的发展。励建安2015年9月前  言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老年康复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满足老年人日常康复需求,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人员康复专业技能,我们根据国家民政部的要求,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及功能障碍特点,组织在老年康复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编写了《实用老年康复指南》。《实用老年康复指南》共分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心肺功能障碍、脏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高级脑功能障碍、社会功能障碍的康复及护理等。该书以功能障碍的康复为核心,兼顾科学规范养老服务机构康复技术、康复照护、康复管理等内容,简明易懂,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旨在为专业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家庭和个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康复指导,达到预防或减少老年人功能障碍、提升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目的,可供养老服务机构康复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自学,也可为老年康复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实习提供参考。

鉴于老年康复为康复领域新兴的内容,难免会有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及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在此书出版之际,对为《实用老年康复指南》的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编委,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刘霞2015年9月第一章 总  论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话题,联合国老龄化议题的导言中写道:世界正处于一个独特的、不可逆转的进程,到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亿人。目前,世界已处于老年型社会,老年人口基数相对大,而且在进入老年期后,老年人往往重病缠身,死亡率、残疾率增高。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 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02亿人,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失能老年人口达3750万人,慢性病老年人达1亿人。显然老年人已成为医疗保健康复服务需求最大的群体,解决老年人的康复医疗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一节 概  述一、基本概念及内容(一)康复、康复医学及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

1.康复

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教育、社会及职业的各种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或消除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的功能障碍,使他们在躯体、精神、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并重返家庭和社会。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及经济能力方面进行全面康复。

2.医学康复

是以康复为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定和治疗的一门学科,旨在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3.老年康复医学

老年康复医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针对老年人的功能障碍,增强和维持他们的功能状态而采取的预防、评定、诊断和康复治疗的措施。(二)老年康复医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制定老年常见病及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案。

2.调查研究导致老年人残疾的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

3.老年人的康复功能评定。

4.老年人康复疗养与护理。

5.老年人社区、家庭的康复医疗与护理。

6.老年人康复用具及康复设备的研制 应用医学科技和康复工程等手段,与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相互配合,改善因伤、因病致残者的生理和心理的整体功能,达到全面康复,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7.延缓衰老和功能退化。(三)老年康复的特点

老年人各系统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功能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均与年轻人不同,因此,老年人康复与年轻人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如下:

1.一人多病、并发症多

由于老年人全身功能衰退,往往同时存在多个系统疾病,多种疾病之间相互影响,适应内外变化能力下降,易出现并发症。

2.临床表现不典型

由于机体的衰老,各器官的反应性和敏感性减退,老年病的症状和体征往往表现不典型。

3.病情波动大、发展迅速

老年人各器官储备功能明显减退,一旦发病或处理不当,病情急转直下,所以应仔细观察,及时处理。

4.疗程长、疗效差、恢复慢、预后差、致残率高

老年病多呈慢性、进行性,疗程长,见效慢,很难彻底治愈。

5.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时,服用药物较多,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6.康复中易出现意外情况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各种功能不同程度减退,不能承受较大强度的康复训练,易发生骨折等意外情况。

7.心理承受能力差

老年人心理较脆弱,由于身体功能低下所致各个方面能力衰退,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有可能下降。(四)老年康复类型

1.预防性康复

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预防老年疾病而导致的残疾,如脑血管病肢体瘫痪的预防。通过健康宣教,建立良好的康复理念,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预防或降低残疾程度,同时,指导其建立正常的生活方式,尽最大可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2.一般性医疗康复

即解决疾病的问题,如老年人患有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通过药物治疗等手段进行干预,对病情较严重、不适合高强度康复训练的老人进行维持性康复,以减慢其疾病发展速度。

3.康复治疗

通过各种康复治疗手段改善或代偿功能障碍。(五)老年康复原则

1.个体原则

即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病情、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设定康复目标和治疗方案,并根据康复治疗进程及时调整方案。

2.循序渐进

老年人年迈体弱,康复初期治疗强度要小、治疗时间宜短,康复治疗难度、强度和总量应该逐步提高,避免突然或大幅度变化,确保老年人身体对运动负荷或相关治疗的逐步适应,随时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避免发生危险,确保医疗安全。

3.主动参与

充分调动老年人的治疗欲望和积极性。要通过对老年患者的了解,告知其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康复意义,争取老年人的积极主动配合。

4.心理调节

老年患者多见认知能力低下、孤独和依赖、易怒和恐惧、抑郁和焦虑等,可能会影响到老年疾病的康复疗效,因此,要注意老年人心理变化,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老年人心理调节,尽量达到老年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5.持之以恒

即注意维持和巩固康复疗效。以功能锻炼为核心的康复治疗需要维持一定时间才能获得显著效果,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康复目的,因此,老年人的康复治疗需要长期持续进行。二、国内外养老模式与老年康复

老年康复离不开养老服务产业,早期的养老模式单一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把老年康复融入了养老服务业,并逐步发展。养老模式与当地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相适应的居住设施密不可分,由此也决定了老年康复的发展。(一)国际模式

长期以来,国外养老服务业形成了多样化的模式,老年康复的发展也参差不齐,下面介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养老和老年康复服务模式。

1.美国模式

美国老人生活上较为独立,老人多选择设施养老模式。因此,美国的养老设施分类细致,商业化发展迅速,而设施养老的模式决定了必须要有强大的社会保障制度。美国的社保制度由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共同构成,主要由企业和个人承担,养老保险体系由联邦退休金制度、企业退休金计划、个人退休金计划三部分组成,医疗保险体系则由私人医疗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组成。

美国养老设施的设置划分细致,根据不同健康状况的目标人群,分别设置自护型、助护型、特护型等多类型设施。老年养生社区就是美国较为典型和成功的养老模式代表。这些社区均为综合性养老社区,以老年人为居民主体,各种设施齐全,并根据老人需求设置不同功能类型,以强调老人自立、提高生活质量为社区理念,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养老模式。

老年养生社区起步较早,也考虑到了老年人的医疗、护理等需求,其物业类型从老年人自身需求出发,根据老人自理能力的不同分别针对性地设置了活动自理型社区、高级人士出租型公寓、持续照料型退休社区。在服务形式上则有专门为老年痴呆症患者提供的特别护理服务、为住在单元中的生活不能自理的顾客提供的辅助生活全方位照料服务。此外,在专业护理设施中,既可以单独的形式进行专业护理,又可在“辅助生活”的服务之中提供专业护理。

2.德国模式

德国充分利用了医疗康复资源、护理资源和养老资源,发展出一套“康复养老护理一体化”的独特模式,有效地应对了老年人口的医疗和养老问题。

德国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是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三者所支付养老金的比例大约为70%、20%和10%。法定养老保险缴费约占雇员工资的20%,职工和雇主各付一半。德国于1994年还颁布了《护理保险法》,其目的是专门为护理服务提供筹资。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事故保险、失业保险四大险种之后的一种保险,其缴费约占职工工资的1.7%,职工和雇主各付一半。

目前,德国的养老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康复医院,康复医院里一般设有老年病中心;另一种是护理院,护理院里设有老年康复中心。护理人员分护理助理、普通的移动护理人员和专业的移动护理人员,而且,德国的康复、养老和护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一个相互转诊的关系。

3.日本模式

日本的社保制度和居住设施类型呈现多元化分布结构,老年人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健康情况选择合适的养老居住模式。日本政府根据本国实际,建立了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照护等方面,考虑到了养老服务业中老年康复的需求。

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整全面,养老金制度保障渠道较多,包括个人、企业以及公立养老金、公立年金等,具备多方保障。医疗保险则执行强制公立保险制度,针对一般国民和特殊人员均有相应的保险,并专门针对75岁及以上老年人制订了后期高龄者医疗保险,也就是长寿医疗保险,由地方后期高龄者医疗广域联合来管辖。除了养老金保险、医疗保险,日本还专设了照护保险这一项。照护保险则从2000年4月起以德国为范本开始设立,目的是通过鼓励原宅养老,以减轻医疗机构入院负担。老年人需要照护的程序被分为7级,在经过医疗机构认定后,申请人通过与照护援助顾问商谈,讨论援助、照护服务项目的设计,最后向政府申请并领取相应等级的“照护保险证”。

针对不同人群,日本养老模式分为如下三种:

(1)看护型养老院:

主要供身体不便和患病老人入住,由养老院下属团队为入住者提供看护服务,此类养老院通常与医疗机构有固定协作关系。

(2)住宅型养老院:

供身体状况正常的老人居住,当老人需要看护服务时,院方寻找上门看护,企业提供临时看护服务。

(3)健康型养老院:

类似面向老年人入住的宾馆,院方负责打理老年人的日常家务,但不负责照顾入住者的日常起居。(二)国内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国内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养老业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大,多种医养结合、养护结合等服务模式不断涌现,老年康复医学开始逐步发展。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1.台湾模式

中国台湾地区早在1993年就进入了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社会,并产生了相应的养老服务,台湾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比大陆提早了至少20年,因此,如何让老年人有尊严、有保障地生活,成为台湾当局、民间组织、家庭以及老人本身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台湾当局以经济安全、健康维护、生活照料三大规划方向为主轴,对养老服务作出了一系列政策安排,构建起一个社区照顾和机构安养并重的养老服务体系。

中国台湾地区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养老保障制度类型多样,具有多层次性,包括自我保障、政府保障、职业养老保险、市场提供等多个层次。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明确界定各级公共管理机构的责任、有效保障社会保障政策的贯彻实施,这些都使得台湾养老服务业发展逐步成熟。例如,以法律形式明确养老保险各方的权责,保证政府、企业、个人在其中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政府在老年社会保障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管理监督的责任费用的支付及部分“国民年金”项目保险费的缴纳责任等。

中国台湾地区的养老机构多由医疗机构因竞争激烈衍生,养老机构多参照美国模式,围绕CCRC概念,开设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自理、半护理、全护理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退休社区以围墙封闭自成一体,配备安全监控、保安巡查等多种方式提供安全保障,配有大面积绿地、景观、花园、种植园区,为入住者提供居住养生环境,并且从个人居所到服务场所、公共空间全部为无障碍设计。台湾模式可分为机构式、小区式两种服务,即通常所说的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所谓机构式的服务指的是24小时皆有护理人员照顾老人家的生活起居,如护理之家,而社区养老指老人留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接受不同专业的服务。

2.香港模式

20世纪70年代之后,港英政府开始重视老年人问题,1973年的《香港社会福利未来发展计划》白皮书,1977年的《老年福利服务》绿皮书、《私营安老院自愿注册计划》、《强制公积金计划条例》等一系列文件和法规有力推动了香港老年福利的发展,并形成了老年福利的“香港模式”。

在香港的社会福利体系中,老年物质保障和老年福利服务并重,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的完善的养老服务则更具特色。社区支援服务和安老院舍服务是香港安老服务体系的两大支柱。社区支援服务是为了践行“老有所属”和“持续照顾”的施政方针,为长者和护老者提供社区为本的支援。长者中心服务侧重以中心的服务为基础,鼓励长者和护老者到中心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和参与中心的活动,而长者社区照顾服务侧重以长者家居照顾服务为基础,为体弱者提供入户式的一站式服务。院舍照顾体系中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自理能力将安老院舍划分为长者宿舍、安老院、护理安老院和护养院四种类型,四类院舍照顾的长者所需的护理服务程度由低到高。安老院舍重点是为身体欠佳、自理能力差的长者提供持续、优质的照顾服务。

3.北京模式

2008年年底,北京提出了“9064”养老新模式,即到2020年,北京市将有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善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建设80个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立一批小型社区养老机构,推行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卡,发展“医养结合”服务。居家养老护理师向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和补充是政府的关注重点,而养老照料中心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养老照料中心需具备的主要功能有:机构养老、居家助老、社区托老及专业支撑(即与辐射区域及周边的医疗机构、专业服务组织和企业建立合作或协作关系,为社区老年人开展各项服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上海模式

目前上海实行的是9073的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在家庭养老,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上海家庭和社区养老的“医养融合”服务主要通过社区服务的形式实现。具体的形式有家庭病床、家庭医生、日间照料中心、举办健康培训及讲座、社区提供的助医活动等。这些服务对老年人病前预防、病中就医和病后照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长者照护之家,即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社区托养设施。长者照护之家是调动社区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的社区托养机构,满足了老年人就近养老服务的需求,这种模式能缓解家庭照料的压力和就近养老的困境,让老年人在继续维系原有社区关系的同时,又获得机构式照护,为小区及周边小区内的失能、失智长者提供全日制托管服务;为居家长者提供“健康监测、社工活动、上门康护”等拓展性服务;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长者家居环境改造体验、家庭护老者技能培训、辅具用具短期低偿租赁”等援助性服务。

5.杭州模式

2014年9月初,随着《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下发,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事关杭州市百姓,是一项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杭州市养老保障体系中起到基本保障作用的公益性养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福利性或公益性的机构养老

1)公办养老机构:

保证符合条件的贫困老人获得入住养老机构的机会,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老龄事业发展初期,公办养老机构在日常管理、服务提供等方面起到了较好地示范作用。

2)民办非养老机构:

民办非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床位中,福利性床位所占的比重较大,弥补了公办养老床位不足,其中低收入老人是其重要的服务对象。

(2)社区养老:

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依托,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更新和完善。根据小型多样、就近方便、功能配套的要求,建设和改造了一批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服务之家、老年餐桌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依托社区原有的信息服务平台,在社区普遍建立养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

6.南京模式

除原有的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外,南京近几年不断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调整社会保障政策,发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1)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

鼓励社会人员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开展志愿服务,预存养老服务时间,当需要帮助时,可以从“志愿时间银行”中提取一定时间,得到其他志愿者的服务。

(2)医保有望报销失能老人护理费用:

南京从2015年起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将失能老人入住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和居家长期医疗照料的相关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3)政府“聘用”子女照顾困难老人:

南京民政部门将启动老人的评估工作,“五类老人”(包括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的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70周岁及以上的计生特扶老人;百岁老人)可以申请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如果其子女等愿意在家照顾这五类老人,从被聘用上岗担当养护任务起,每月可领取政府发给的300元,或者400元的“补助工资”,照顾半失能老人和照顾失能老人。

政府将继续推动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结合,希望把机构养老富余的设备、场所等向居家养老延伸,并将一些服务理念带到社区中去,帮助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三、养老服务业中老年康复的基本情况

老年康复在养老服务业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市场的需求量近几年持续增长。目前养老服务业中的老年康复主要包括:居家养老中的家庭康复、社区养老中的社区康复以及机构养老中的专业康复。(一)我国养老服务业中老年康复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养老服务业中的老年康复服务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

养老服务业中的老年康复主要是围绕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需求来提供服务,包括家庭病床和护理、健康咨询、康复中心以及提供医疗护理等。服务对象不仅包括“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包含“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

按照居所的不同,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主要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由子女或亲属提供养老服务,因此,居家养老一直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家庭承担的养老功能明显弱化。由于晚婚晚育人口增加,城乡家庭日趋小型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形成“4-2-1”型的家庭结构,即便在农村,独生子女婚后与父母分居现象也越来越多,这种趋势给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以往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只是简单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而现在老年人对医疗护理、康复促进、生活照料、心理关爱、精神慰藉及临终关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老龄阶段是身体脆弱的阶段,随着身体功能下降以及疾病缠身,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悉心照料以及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了机构养老。随着居民收入的显著增加,此类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特别是在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质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即使单纯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服务,老年康复治疗与护理人员数量也有巨大缺口,可提供床位数亦显紧张。

老年康复在养老服务业中的供需矛盾突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机构床位与社会需求相比严重不足,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单一,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各方缺乏通畅的市场信息;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康复设施功能、康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政府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形势准备不足,对政府养老服务职能认识不到位,导致财政投入较少,对养老服务政策落实不到位;民间参与不充分,对社会力量缺乏有效调动;对企业资金扶持和对社会组织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力度不够,引导社会投资规模有限,国家优惠政策难以落实;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养老护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康复护理知识、经验和技能,影响了老年康复在养老服务业中的发展。(二)无锡养老服务业中老年康复的基本情况

无锡市人口老龄化整体趋势有以下特点:

1.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比例高

无锡市于1983年步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4%。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127万人,占比25%;2030年将进入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占比接近30%。

2.不同年龄老年人服务需求总量大、多样化

随着老年人口总数和比重的快速增长,低中龄老人居家养老、高龄老人长期照料需求量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全国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做出系统安排和全面部署。这些决策部署为加快无锡市养老服务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无锡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09—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养老服务“9064”的发展目标,以及“四域导控”、“四圈合一”、“四级配置”和“十分钟服务圈”的规划原则。随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7个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2013年11月,无锡市启动了《无锡市养老服务机构条例》立法起草工作,这是全国同类城市中首次尝试对养老服务机构地方立法,将对无锡养老服务业发展、依法规范管理,起到重大推进作用。近五年各级财政资金投入超10亿元,市慈善和福彩资金投入2亿多元,新建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等一大批规模较大、设施较好、功能较全的医养结合、医康结合养老机构建设项目,并改扩建了数十家养老机构。

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多方式结合,使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并完善医养结合辅以康复、护理服务模式,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社会保险为补助的五位一体新型的无锡养老模式。(三)老年康复在养老服务业中享有的政策及发展前景

江苏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科学合理统筹养老和卫生两方面资源,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就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指出:养老和医疗资源要充分融合,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都能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达30%以上;到2020年,实现养老和医疗康复资源共享,服务便捷,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护理院)医疗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与医疗机构合作更加紧密,医养融合模式更加成熟,医疗护理水平逐步提高,护理型机构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0%以上。具体措施包括:

1.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2.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内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开展医疗服务。

3.全面推行康复服务。

4.大力扶持和发展护理院和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

5.努力提高综合医院老年人服务的能力。

6.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疗机构。

7.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

8.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保障。

9.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业的充实和提高,需要重新审视养老服务业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这对于老年康复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老年康复的服务对象区别于普通养老机构中的所有老年人,它主要面向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大病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为他们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服务。以老年人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为基础,增加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服务项目。

老年人由于身体功能的不断退化,对于健康的需求远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医养结合”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医养结合机构并不是一个新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医养结合”其实是“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其机构设置是在原有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得到民政部的许可和颁发资质,开展养老服务,或是在养老机构的基础上得到卫生部门的认可和颁发资质,具备进行医疗服务的能力,即同时兼具二者,就可称之为医养结合机构。我国目前开展的“医养结合”大体有以下四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如属于基层医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养老服务,从社区层面,开展“社区养老”,而一些大型的公立医院则可在医改的大背景下积极转型,成为护理型康复医院等综合性医院。

第二种形式是养老机构增设医疗资质。如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建立医务室或者是护理站,医务室需要配备医生和护士,而护理站则只需要配备若干名护士,对于规模比较大型的养老机构,可在机构内开设护理康复型医院等。

第三种形式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该合作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就近的养老机构之间非常普遍,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定期到养老机构上门巡诊,或当养老机构老人出现紧急情况,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动力量进行抢救,并及时转诊,这也是目前国家非常鼓励的一种合作模式。

第四种模式是医养结合服务进社区和家庭。即依靠医疗卫生的社区网络和专业人员队伍,通过家庭医生开展上门服务,实现服务对象“由个体向家庭转变”,服务形式“由坐堂行医向主动服务转变”,服务内容“由医疗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变”。

我国医养结合的未来,通过医养结合的开展,促进在全国建立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的服务网络,重点面向社区和居家老人,通过上门服务,或者立足于社区的服务,把医养结合的实惠推及所有老年人,共同促进我国老年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综上所述,老年康复在养老服务业中的地位及作用日益重要,如何在养老服务业中做好老年康复工作,是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均应探索的一项工作,医养护康一体化也将是养老服务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党英杰)第二节 老年康复的管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各种服务需求迅速释放,特别是各类养老服务业等得到快速发展。老年群体容易患有多种疾病,机体生理功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减退,或者已经处于失能与半失能状态,他们除需要日常的生活照护,更多需要得到专业的医疗和康复服务。一、老年康复机构规划

目前大部分的养老服务业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机构等服务,基本以提供集中居住、生活照料及一般的文化娱乐活动相关的服务为主。人员配备有医师、护士、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能够开展专业医疗护理、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但社会活动的服务相对较少,难以满足老年群体日趋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市场需求。2014年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多次调研后,最终形成了《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和《养老机构护理站基本标准》,这两个基本标准的实行,为养老机构老年群体解决了老年病的基本医疗和护理需求提供了标准,但对养老服务的康复需求尚缺少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为此,在养老服务业中设立专业的老年康复机构极其重要,让老年群体在养老服务中能够得到及时的专业康复服务。(一)老年康复机构的设置

1.养老机构设置区域交通进出要方便、安静、卫生,周边医疗、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要健全,设施建设参照相关规定执行。

2.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100张以上,内部应该考虑设立老年康复机构。

3.老年康复机构的设置要与养老机构的规模相适应,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经济实用。(二)老年康复机构的职能

1.开展老年人康复诊断、评估、治疗等基本康复医疗服务

即针对各种原因导致功能障碍的养老群体,通过专业的康复医疗,能够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功能、避免或减轻残疾的目的。

2.开展老年人文化娱乐、休闲等日常康复活动

即针对所有养老群体,通过各类康复娱乐活动,能够达到延缓老人机体生理功能减退、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丰富娱乐生活和提高社会参与度的目的。(三)老年康复机构的服务对象

1.伴有躯体功能障碍的老年人。

2.生理功能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老年人。

3.身体健康以预防保健为主的老年人。(四)老年康复机构布局原则

1.养老群体中多数是行动不便甚至不能行走的老人,各康复治疗区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方便使用轮椅老年人的进出。

2.康复业务科室安排要相对集中,使科室之间能够直接或近距离连通,减少康复老年人来往或上下走动。

3.要考虑应付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要重视和周密设计便捷、安全、可靠的紧急疏散路线和方式。(五)老年康复机构的基本要求

1.出入口及通道

(1)台阶

宽度:25~28cm,高度≤15cm,钉防滑条。

扶手:扶手高度为85~95cm。

斜坡:斜坡起止点的高度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1∶12,宽度>120cm,两侧最好要有100~120cm的护栏。

(2)门最好是自动门或摆动门,老年人如需要使用轮椅,门宽要达到110cm以上;在入口处内、外都应有一个足够大的平台,平台至少要90cm×150cm。

(3)避免设置门槛。

(4)走廊和通道应宽大、畅通、无障碍、有指示标志;宽度≥240cm(满足轮椅使用者)。

(5)楼梯两旁要有扶手,需要设置可供轮椅使用的斜坡。

2.室内

(1)地面:

光滑、平坦、防滑,最好为木地板或防滑地砖;不建议使用小块地毯。

(2)家具:

边角圆润,可接近;便于取放用物;无不安全区域或隐患。

(3)窗户:

推拉式,质地轻巧。

(4)床:

稍高或与轮椅同高,建议使用硬床垫;床边有扶手。

(5)衣柜:

推拉式或折叠式门,挂衣杆高度不高于120cm。

(6)电灯与开关:

触摸或声控开关,开关离地面高度90~120cm,建议使用多控开关,方便老人操作。

(7)电话:

位置在床头和沙发旁,方便老人接听,最好是无绳电话或手机。

3.卫生间

(1)厕所:

坐厕高40~50cm,两边留有不少于20cm的空隙,要安装水平扶手,距地面高85~90cm,宽度为3~4cm,最好是具有冲洗和烘干功能的马桶。

(2)浴室:

选用浴帘,提倡淋浴,安装可弯曲的、活动的淋浴喷头,软管长度至少150cm。

4.客厅、餐厅

(1)电灯、开关与电话要求同上。

(2)插座:离地面高度为45cm。

(3)电器控制:电视机、空调或其他电器使用遥控器控制。

(4)餐桌:高度以80cm为宜,最好轮椅可以接近,方便高龄老人与家人聚餐。

5.厨房

(1)冰箱:建议双开门。

(2)洗菜盆:高度80~90cm,深度≤16.5cm。

(3)水龙头:建议使用感应式水龙头。

(4)橱柜:U形或L形,宽度≤60cm,配置滑动的抽屉和拉出式隔板,插入式把手,有条件者最好配置电动橱柜。

(5)台面:高90cm,防火耐热,可安装抽屉式切菜板;台面光滑有利于重物移动。

(6)炉灶火熄灭后自动断气装置,可配置微波炉、电磁炉、透光的锅。

6.洗衣、卫生

(1)洗衣机:最好为全自动洗衣机,具有烘干、免熨烫功能。

(2)晾衣架:电动升降衣架。

(3)使用自动挤水的拖把。

(4)使用吸尘器。

7.其他

(1)老人活动场所应有应急照明和低位照明,光线柔和。

(2)有方便老人识别的机构建筑方位图。二、老年康复机构内部配置(一)建筑面积与床位面积要求

1.设置老年康复机构的养老机构房屋建筑面积

参照国家民政部《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设定为500、400、300、200、100张床的机构房屋综合建筑面积,其指标不得低于每张2床42.5、43.5、44.5、46.5、50.0m,每张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26m,床间距不少于1.2m。

2.100张床位养老机构设立的老年康复机构康复用房面积2

不得低于500m,约占养老机构总建筑面积的8.5%,随着养老机构床位数的增加,老年康复机构康复用房面积按需要相应增加。(二)科室配置

1.医技科室

设有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

2.康复科室

诊疗室、康复评定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吞咽治疗室、理学室、针灸室、推拿室、心理治疗室、音乐治疗室、感统训练室、文娱活动室(阅读、书画、手工、歌舞室等)。

3.职能科室

质量管理科、资料档案室、信息科、设备科。(三)人员配置

1.100张养老床位的老年康复机构人员配置 至少需要配备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5名(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康复护士10名、中医师1名(从事针灸、推拿治疗)、理疗师1名、心理治疗师1名、音乐治疗师1名、社会工作者1名、文娱员1名、老年康复训练师3~4名、老年康复护理员20~30名。当服务的老年群体人数增加时,根据工作量需要及时增加各类人员配备的比例。

注:老年康复训练师是指经过老年康复训练师职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获得老年康复教育、康复指导和功能康复训练服务技能和从业证书的人员。

2.根据开展的医技项目,至少配备相应的医技人员各1名。

3.根据职能科室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质量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的人员。(四)设备配置

1.医技科室设备

根据开展的医技检查项目,配置相应的检验、心电、超声、放射等检查设备。

2.康复评定设备

配备肌力测试系统、关节活动度评定设备、平衡功能测定仪、认知及言语评定系统、作业评定设备等。

3.康复治疗设备

(1)运动治疗设备:

包括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沙袋、哑铃、滑轮吊环、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器、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治疗床及悬挂装置、持续性关节被动活动(CPM)训练器、训练阶梯、花生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生物反馈训练仪等。

(2)作业治疗设备:

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等。

(3)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设备:

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4)传统康复治疗设备:

配备针灸、推拿、中医熏蒸等中医康复设备。

(5)理学治疗设备:

低频电治疗仪、中频电治疗仪、高频电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传导热治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等。

(6)感统训练设备:

声、光、电等训练设备。

(7)文娱活动设备:

音响、相应康复活动道具等。

(8)音乐治疗设备:

音乐播放器、声卡、音响、耳机、录音机、话筒、打击乐器、钢琴等。

4.急救设备

配备呼叫装置、吸氧吸痰装置、抢救车等。

5.信息化设备

配备计算机、网络及自动化办公等设备。三、老年康复机构内部管理

老年康复机构的内部管理主要是指康复机构相适应的工作制度、人员职责、康复医疗质量的管理、设施设备的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管理等,以保障康复机构日常管理和康复工作的有效开展。(一)工作制度

1.康复科工作制度

(1)制订科室工作规划和科室管理制度,组织实施,督促检查,举行例会,定期分析、总结、汇报。

(2)制订康复科诊疗操作常规和康复科医疗质量控制标准等,保证康复医疗质量,防止医疗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应用康复功能评定及各种物理诊断技术,提高功能障碍的诊断和评定技能,提高对康复疗效的判定。

(4)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与吞咽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方法,不断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5)开展音乐治疗、心理治疗、功能活化运动、文化娱乐活动等方法,延缓衰老,促进整体功能的康复。

(6)每月至少组织1~2次业务学习和交流,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制定新方案,不断提高科室人员业务水平,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2.运动及作业治疗室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岗位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

(2)凡需运动治疗患者,由康复科医生填写治疗申请单。

(3)运动治疗室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适的运动治疗方案。

(4)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以确定患者的问题,拟定治疗目标修正及治疗方案。

(5)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了解患者的情况和反应,并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和自我观察的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6)管理好康复训练器械的正常使用,定期维修、保养、确保康复医疗安全。

(7)运动治疗室工作人员要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提高治疗水平。

(8)保持治疗室清洁,不得在治疗室内吸烟、喧哗。

3.言语、吞咽治疗室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岗位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

(2)严格按照康复处方开展或指导康复治疗。

(3)熟练掌握治疗设备的性能、正确使用及维护方法。

(4)治疗前检查设备完好情况,并交代治疗注意事项。

(5)密切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及时做好治疗记录。

(6)参与康复评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

(8)保持治疗室的安静、整洁和安全。

4.理疗室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岗位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

(2)凡需诊疗者,必须持有康复医生的治疗申请单,接诊后要进行登记,并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治疗前向病人详细交代诊疗注意事项,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正确使用和保管仪器设备,保持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完好、可靠,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清洁整理并切断电源,定期检修并做好登记,消除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5)使用理疗仪器前后,检查输出是否正常,是否归零。根据病情选择强度和时间,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至零位。

(6)保持诊室清洁,安静,不得在治疗室内吸烟、喧哗。

5.推拿、针灸室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岗位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

(2)凡需诊疗者,必须持有康复医生的治疗申请单,接诊后要进行登记,并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在对异性病员推拿时,治疗部位暴露要适当,治疗态度要严肃认真。

(4)推拿医生严格遵守手卫生的原则与要求。

(5)针灸治疗必须无菌操作,针具高压灭菌,防止交叉感染,治疗中严防晕针、滞针、漏针、断针,刺伤血管和内脏的发生。

(6)使用电针时,检查输出是否归零。根据病情,选择强度和时间,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至0位。

(7)保持诊室清洁,安静,不得在治疗室内吸烟、喧哗。

6.心理治疗室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岗位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

(2)心理治疗室是帮助养老群体老人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咨询和开展心理治疗,促进老人全面康复。

(3)心理治疗师应对来访老人的有关资料、档案予以保密,尊重老人的隐私。

(4)在心理咨询及治疗过程中,如发现有危害其自身生命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需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5)心理治疗师应保持情绪稳定,在自身处在极度的情绪波动状态时,应暂停治疗。

(6)对咨询或治疗老人认真负责,咨询或治疗结束后,需及时整理、完善咨询记录卡。

(7)保持和维护治疗室的干净、整洁。(二)人员职责

1.康复科主任职责

(1)负责科室的行政管理、康复医疗、科研、教育、培训工作。

(2)制定科室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

(3)督促科室人员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完成各项工作。

(4)加强康复医疗质量的管理,预防差错、事故发生。

(5)组织科室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指导开展康复科研工作。

2.康复医师职责

(1)接诊患者,采集病历及进行体格检查,经功能评估后,列出患者存在的康复问题,制定进一步检查、观察及康复治疗计划。

(2)指导、监督、协调开展康复治疗工作。

(3)主持康复评定分析总结会,制定后续康复计划。

(4)参与本专业的康复医疗、科研工作。

3.康复护士工作职责

康复护士负责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

(1)执行康复护理任务

1)体位护理并协助康复老人作体位转移;

2)膀胱护理;

3)肠道护理(控制排便训练等);

4)压疮护理;

5)康复心理护理;

6)配合康复治疗,鼓励患者积极进行理疗、体疗、作业治疗(尤其ADL训练)及言语功能康复训练;

7)指导康复老人使用轮椅、假肢、矫形器、自助器具等训练。

(2)指导老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3)对老人及其家属进行康复卫生知识教育。

(4)作为老人与其家属之间、康复医师、治疗师的桥梁,反映老人的思维、情绪、困难和要求,保证老人有良好的生理、心理康复环境。

4.物理治疗师(PT)工作职责

主要负责老人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估和训练,特别是对神经、肌肉、骨关节和心肺功能的评估与训练,经评估后制定和执行体疗计划。

(1)运动功能评估:包括肌力、关节运动范围(ROM)、平衡能力(坐位、立位)、体位转移能力、步行能力及步态的评估。

(2)指导康复老人进行增强肌力、耐力的练习。

(3)指导康复老人进行增加关节运动范围的体操训练即关节体操。

(4)指导康复老人进行步行训练,提高步行能力,纠正错误步态。

(5)指导康复老人进行各种矫正体操、医疗体操训练,提高神经、肌肉、骨关节等的运动功能,并调整内脏功能和精神心理状态。

(6)为康复老人进行牵引治疗、手法治疗和按摩推拿治疗。

5.作业治疗师(OT)工作职责

指导老人通过进行有目的的作业活动,恢复或改善生活自理、学习和职业工作能力,对永久性残障患者,则教会其使用各种辅助器具,或进行家居和工作环境的改造,弥补功能的不足。

(1)功能检查及评估:包括ADL、感觉及知觉、认知能力、家务活动能力等。

(2)指导康复老人进行ADL训练。

(3)指导康复老人进行感觉、知觉训练。

(4)指导康复老人进行家务活动能力训练,包括简化操作、减少体力消耗、避免疲劳等。

(5)指导康复老人正确使用生活辅助器具。

(6)指导康复老人进行认知功能训练。

6.言语、吞咽治疗师(ST)工作职责

对有言语障碍的老人进行训练,以改善其言语沟通能力。

(1)对言语能力进行检查评估,如构音能力检查、失语症检查、听力检查、吞咽功能检查等。

(2)对由神经系统病损、缺陷引起的言语交流障碍(如失语症、呐吃等)进行言语训练。

(3)发音构音训练。

(4)指导康复老人使用非语言性言语沟通器具。

(5)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老人进行处理和治疗。

(6)对康复老人及其家人进行有关言语交流及吞咽问题的卫生和康复教育。

7.中医师工作职责

(1)根据康复老人功能障碍情况,从中医观点对制定患者总体康复治疗计划提出建议。

(2)负责开具中医处方及用药指导。

(3)根据要求进行针灸、手法和推拿按摩治疗,以促进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缓解疼痛,调整内脏功能,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

8.理疗师工作职责

(1)负责理疗仪器的定期保养和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2)确定正确治疗方法,保证治疗效果,严防差错事故。

(3)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完成各项操作,确保操作安全。

(4)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做好治疗记录。

(5)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反映治疗情况。

9.心理治疗师工作职责

心理治疗师为老人进行必要的临床心理测验,提供心理咨询及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