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欧洲:接近完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30 09:35:06

点击下载

作者:蔡澜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寻味欧洲:接近完美》

《寻味欧洲:接近完美》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寻味欧洲:接近完美作者:蔡澜[著]排版:昷一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2-01ISBN:9787555267751—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把酒言欢英伦三岛 威士忌之旅(一)

大老远地跑到苏格兰,去看些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地理上,英国并非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印象中,英国总是阴暗、浓雾、多雨,和意大利的热情截然不同。与英格兰相比,苏格兰更是“穷乡僻壤”,土地贫瘠,蔬菜也种不好,大多数的日子处于严寒。人民在这里生活,并非易事。

但性格上,苏格兰人较英格兰人更纯朴、坚定。强烈的民族性令他们酿出味道强烈的酒。加上高原的清泉,更是令苏格兰威士忌迷倒众生。如果你是个酒鬼,不管你在哪里出生,喝惯任何佳酿,到了最后,总要回到苏格兰的单一麦芽威士忌的怀抱。我们这次要经历的,就是这种威士忌之旅。

午夜从香港出发,乘的是“维珍航空”。

空姐们年轻活泼。这条香港至伦敦的航线上,香港空姐占七成以上。问起工作情况,她们回答,老板布朗逊爱玩,也没有多少严厉的规则来管束她们,工作是轻松愉快的。“维珍”是第一家用鱼骨形座位的公司,面积较为宽阔。要睡觉时可得叫空姐来铺床。把掣一拉,可以平卧,再加上一床厚被。大中小号的睡衣任拿,旅途是舒适的,一觉睡到天明。清晨飞抵伦敦,用了十一小时,转机再花一个小时,到达目的地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时,已是早上十点钟左右。

机场离市中心只有九英里(约14.5千米),一点也不远。酒店还没有准备好,离午饭还有段时间,我们就先去市内走一圈。市区分老区和新区,山上是著名的爱丁堡古堡,路容易认。

市标是一个尖塔,底阶有一个像,纪念沃尔特·司各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他所著的《罗布·罗伊》(Rob Roy)《湖上夫人》(Lady of the Lake)等至今还流行,也都拍成了电影。

路经一酒吧,以“歹徒”为名。据说这个“歹徒”早上帮人制锁,晚上偷着来开。这个人物被另一个作家史蒂文逊当男主角,写了名著《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他还有《金银岛》(Treasure Island)和《绑架》(Kidnapped)等脍炙人口的小说。

爱丁堡是一个灰暗的城市。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初夏,阳光普照,但也留下黑漆漆的印象。那是因为老建筑物都以砂岩为外墙,长了霉菌后全变黑了。若要将其洗刷干净可能得将国库清仓,还是免了吧。

司机把我们载到全市最老的百货公司——“詹纳斯”(Jenners)。“詹纳斯”在1838年创立,有一百多年了,外墙也是那么灰灰暗暗的,里面的东西更是老土。其实,在香港买惯东西的人,都会有此感觉,就算其他几间卖最流行商品的也不会引起你的购买欲。但是我们来到苏格兰,就要找有特色的商品,如羊毛线。“詹纳斯”有一面墙,布满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纺织材料,堪称全球最齐全的。喜欢在家织毛线衣的人看到了一定大乐。

是时间吃午饭了。车子路经海岸,看到岸边泊了一艘船——退休的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Britannia)。这艘船当今成为观光景点之一,也可以在里面喝下午茶。“渔夫”(Fishers)是码头上的一家海鲜餐厅,由一座灯塔改建而成。我们先吞一打苏格兰生蚝。虽然不是应季生蚝,但仍鲜美无比。其中,也有几个饱满的,味道可真不错,不逊于法国铜蚝。尤其听到生蚝来自设得兰群岛(苏美璐住的小岛)后,更感亲切。接下来的海鲜是煎带子、蒸鲑鱼,最后烧的一大块羊肉软熟无比。

侍者是地道的苏格兰女郎,身材高大,样子端庄,英国人形容为“Handsome”,不是“英俊”之意,而是这类令人入迷的典型英国女子。我很想和她拍一张照片留念,但又老又丑的老板娘拼命挤上前来合照。无可奈何,放大照片后把她裁掉好了。“渔夫”有三家店,这家最正宗。威士忌之旅(二)

还没上“皇家苏格兰号”火车之前,先举行个仪式。接待人员带我们到爱丁堡的购物街“黄金一里”(The Golden Mile)去。我找到一间叫“Kilt House”的店,专做苏格兰裙子。苏格兰裙子可在火车晚宴中穿。

男团友都有兴趣,有的租,有的买。前者是全套的,包括鞋子,袜子则是新品赠送。

各种颜色中,又蓝又绿的最为传统。其实,你爱穿什么就是什么,也有些像晚礼服的全黑的。我选了一条枣红色的。“裙子里穿不穿底裤?”这当然是众人第一个入脑的问题。答案是从前不穿,当今都穿。“不穿的话,裙子被风吹起来怎么办?”这是第二个问题。

原来还有一个银包,各式各样,有的卖得比柏金皮包还贵。这个银包很重,缠在腰间,坠在生殖器上方。这么一来,就不怕风吹了。整套的租金约一千港币。

长袜中还要藏一柄小剑,用来割开苏格兰名食“哈吉斯”(Haggis)。“黄金一里”有很多商品,都是些香港人认为不起眼的货物。但有家店可以推荐,那就是“约翰斯顿”(Johnstons),连黛安娜王妃也曾来光顾,质量很好。和意大利的名牌一比,这里便宜得很。我喜欢的是圆领的羊毛衫,紫色系列的,要了浅、中、深三件。单调里起变化,才好玩。

午饭在附近的“Bhbh Prais”(注:餐厅名)解决。地方小得不能再小,又是地下室,但几乎世界上每个著名的电视饮食节目都要来拍。我发现许多好餐厅都有这种简单的白墙黑招牌装修,今后选择也可依此定律,很少出错。

招牌菜是“哈吉斯”。做学生时读过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的诗《羊肚脍颂》(Address To A Haggis)。一直不知道“哈吉斯”是什么东西,现在根据老苏格兰人的解释:“哈吉斯”是一种食物,把羊的心、肝、胃剁碎,加洋葱、麦片、板油、香料和盐,再入高汤煮。把全部食材塞进羊胃里,蒸三小时而成。

它也算另一种类的香肠,可以填进羊肠中,吃时还要配上“Neeps & Tatties”,苏格兰语是“芜菁甘盐、黄萝卜和马铃薯”。正式的“哈吉斯”餐,要有一杯“Dram”,那就是威士忌!

总之,这和潮州人的猪肠灌糯米异曲同工。我当然认为我们的比“哈吉斯”更好吃,但苏格兰人绝不会同意。

一客长形、小枕头般大的“哈吉斯”热腾腾地上桌。我们正想举起刀叉时,慢点慢点,原来又有一个仪式:一名穿着整套苏格兰军服、头戴巨型貂毛火柴头帽、手提着风笛又吹又奏的光头大汉走了进来。他奏完数曲之后,念完“罗伯特·彭斯”的诗句,才可以正式开始。

大汉拿出刀剑,把“哈吉斯”割开。但不能吃,这只是表演用的。厨房里把它分成一份份的,先煎一煎,再分给大家。有些人看到有羊内脏,怕怕。吃进去才知没什么异味,满口糊而已,并非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我最欣赏的,倒是那杯“Dram”。

问店主,“哈吉斯”里面的东西,一定是那几样吗?答曰各师各法,这只是一种烹调形式,塞什么进去都行,而且现代苏格兰人嫌麻烦,也不用羊胃来装,只是倒进一个模子中做出来。

接下来的苏格兰传统菜都是煮、煎、烤的,没有什么值得一说。最后的甜品“Atboll Brose Parfait”,是用“Drambuee”酒来做冰激凌,倒是我最爱吃的。

又是饱得不能再饱的一餐。一出门口,那位风笛大汉已在等待。他当开路先锋,一面大鸣大奏,一面前行。在爱丁堡威弗利(Waverley)车站的十一号月台,停着一列十多节车厢的火车,被漆成深紫颜色。火车头不是想象中的蒸汽的,而是电动的。我们跟在风笛大汉后面,走入车站,步入车厢,好不威风。旁边的人都以羡慕的目光望着这队东方人。“The Royal Scotsman”(皇家苏格兰号)字眼漆满所有车厢,一共只载三十六位客人,分布在十四个双人套房、两个单人房中。还有两节餐车,一个布满沙发的客厅,最后是个瞭望台,也只有在瞭望台可以吸烟。

全车给我们包下了,再怎么喧哗也没人干涉。这是我们旅行团最过瘾之处。

观察房间,当然没有邮轮中那么宽大。床有两张,洗手间还算舒服,化妆用品高档。

那个一身军服的风笛大汉有两笔大胡须,每张纪念明信卡都有他的照片。他挥着手,目送我们离开。

服务员先进行自我介绍,奉上鸡尾酒。不喝鸡尾酒的人可享用下午茶、点心和餐厅中任取的樱桃。一切酒水都包在费用内,可以喝到醉为止。

车开始行进,速度愈来愈快。看到远山及山上的黄花、河流、草原、羊只。可能是夏天草长得茂盛,绵羊只要吃一个地方就够,不用跑来跑去。远远看去,绵羊们好像动也不动的大玩具。

车子进入高地(Highland),在Dalwhinne(注:地名)停下,我们到第一个酒庄参观。威士忌之旅(三)

威士忌有“Whiskey”或“Whisky”两种拼法。它们都是对同一种酒的称呼。我们到酒吧,通常只是说给我一杯“Scotch”,就表示要喝的是苏格兰产的威士忌,别的地方以同样做法酿制的酒,都不可叫“Scotch”。

我们最先熟悉的威士忌,只是尊尼获加(Johnny Walker)、芝华士(Chivas)、百龄坛(Ballantine)等。早年,杂货店从苏格兰乡下买来一桶桶威士忌酒,并没有名字,混合后便以店名称之,逐渐变为品牌。

当今的时尚人士大多喝单一麦芽威士忌(又称单麦威士忌),以为混合威士忌就不行,其实后者当中的佳酿并不少。

单一麦芽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是什么?首先,我们有必要将它分开来解释:“Single”(单一),是指单一厂家生产的;而用一个原桶装出来的,叫“Single Cask”(单桶)。混合麦芽威士忌,其实是用很多不同木桶装出来的威士忌调制成的。

而“Malt”是指麦芽,把大麦浸湿了,让它长出芽来。其他谷物,如小麦、裸麦和玉米等,都不能用这名称。

既然来到苏格兰,混合威士忌不是我们兴趣所在,要看的当然是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酒厂。

火车慢慢地向苏格兰高地进发。在顶峰的一个小车站停下,我们就去喝“下午酒”。

我们参观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厂,和车站同名,叫“达尔维尼”(Dalwhinnie)。

酒厂有两座典型的塔,是蒸馏过程的通风处。塔顶是尖的,尖得有点像东方的塔形,是迷人的建筑焦点。这种塔在今后经过的许多酒厂都能见到。

其实看过一家,其他家的就不必看得那么仔细了,大同小异。用来制造威士忌的器具齐集其中:磨大麦的磨、碎麦芽的磨、糖化槽、发酵槽、冷凝器、烈酒收集槽。我们还去参观了木桶存放处。

蒸馏器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有的样子像一个巨型的反转烟斗,有的上小下大,像个大葫芦。蒸馏器都是铜制的,擦得光亮耀眼。

大批的大麦被送入厂中,由机器碾裂,洒水,放在地板上让它发出芽来。厂长坦白地说:“当今酒厂都省略这个步骤,由专业麦芽厂处理,向他们买麦芽就是。你们看到的也只是展示用,整个苏格兰,也只有五家酒厂是自己处理麦芽的!”“发芽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十二天左右。胚芽破出胞壁后,释出淀粉。如果让它不断长大,它会分解及利用淀粉,蒸馏后的酒精量就减少了。”“那要怎么阻止?”“得烧泥煤(Peat)来烘焙,让大麦停止发芽。”“泥煤?”

厂主拿出一条条黑漆漆的东西:“泥土遇到高温或高压就会变成煤。泥煤是未成为煤之前的形态,也可以燃烧,它发出的味道直接影响威士忌。比如‘艾雷岛’的味就很重,喜欢上的人爱得要死,讨厌的一闻就跑开。”

麦芽焙干后经过机器磨粉,放入大桶加水混合,成为“麦汁”。这个大桶就叫糖化槽。

接下来将“麦汁”放进发酵槽中,加入酵母,“麦汁”中的糖分会在酵母的协助下产生酒精,但很稀薄。

这时,大烟斗式的蒸馏器发挥作用。液体加热变气体,又经冷却桶,变成酒精。蒸馏时间愈长浓度愈高,最后取得的,有七成以上是纯酒精。

但到底有多少度呢?朋友们一定会问。

度,英文“Proof”,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内地说六十度,就等于百分之六十的酒精。其实用英国的算法,百分之四十的酒精,已有七十度。而美国的算法更简单,二度等于百分之一的酒精,八十度的威士忌只有四十度的酒精。因此,苏格兰威士忌从不写多少度,只写百分之多少。

蒸馏出来的酒是百分之七十多的,那么不得烈死人吗?

不,不,还要调了水,再存入橡木桶中。在酒瓶标签上写着年代,如十年或十五年。此年份就是指存放在酒桶十年或十五年了,跟红酒的多少年酿制的算法不同。而且,各位请别相信你家中藏了三十年的就是陈酒,威士忌一入玻璃瓶中,发酵就停止了。经挥发,你感觉上口味更醇罢了。

木桶的好坏和酿入什么酒最影响威士忌的味道。苏格兰威士忌蒸馏商长途跋涉,跑到西班牙、美国去寻求适合的橡木来制造木桶,但从不用新的木桶。

最好的选择是藏过雪莉酒(Sherry)的西班牙橡木桶。雪莉酒在西班牙酿完后,其空桶被运到苏格兰来藏威士忌。威士忌酒厂还会免费把新木桶供应给雪莉酒酒厂,西班牙人当然大乐。而雪莉酒,说也奇怪,味道有点像中国的花雕酒。

也有用美国的橡木桶的。这些桶藏过美国威士忌波奔(Bourbon),但都被认为是次等货。

参观完制酒过程,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在售卖部试饮。“达尔维尼”十五年的酒,味道强烈,但很容易入口,被迈克尔·杰克逊(Micheal Jackson)评了76分。此“迈克尔”非彼“迈克尔”,他是威士忌的“酒圣”。

最后还是买了三四瓶换两个木桶浸出的“Double Matured”(二次熟成),被“酒圣”评分79分。

拿回火车上,吃饭时喝个精光。一乐也。威士忌之旅(四)

火车行进,略有摇晃。本来酒足饭饱,很容易入眠,但在经过丛林时,有些树枝擦过车顶,沙沙声不绝于耳,扰人清梦。正那么担心时,火车停下了。原来到了晚上,火车是停在车站不运行的,大家可以安心睡个好觉。

一觉醒来,呼吸着苏格兰高地的冷空气,人特别清醒。阳光射入餐车,是时候来一顿真正的“苏格兰早餐全套”了。

所谓“苏格兰早餐全套”(Full Scotish Breakfast),当然有两个蛋。任何形式随你喜欢,煎、炒、水煮、烚熟或奄姆烈(属于煎蛋类,其中加入洋葱、马铃薯等食材)。胃口好的可以要三粒,注重健康者可要求只吃蛋白。

接着是烟肉(又名培根,是将煮肉熏制而成的)和香肠,分量都极大。再下来有西红柿煮豆、一大碗麦片汤和一大块“哈吉斯”,另有一块带甜味的黑布丁,当成甜品吧。蘑菇不可缺少,用的是碟子般大的巨菇。洋葱煎得软熟。有个英式“薯仔包”(Potato Scone),还有半个西红柿。吃不吃得完是你的事,反正套餐就是那么多。

胃口好的话,可以另叫熏鱼、小牛排或小羊排,全部免费任食。

午餐的变化比较少,多数是以海鲜为主,有鱼和当地小龙虾。有时也煮成一大锅汤,像法国马赛的“布耶佩斯”。当然,还有吃不完的各式面包,配以各式的牛油和果酱。

晚餐就丰富和隆重多了。各人换上苏格兰裙子的整套礼服,但不包括衬衫和领带,上衣部分让我们自由发挥。十几个男士,浩浩荡荡,围起来拍一张照片留念。

饭后移师到酒吧车厢,有苏格兰乐队正在表演。待音乐由哀怨小调转到激烈节拍的舞曲时,大家纷纷起舞。醉了,连相貌普通的女侍应也当成美女,跳个不停。

火车南下,经过众多名厂,包括斯佩塞德(Speyside)、格兰威特(Glenlivet)、格兰菲迪(Glenfiddich)和百富(Balvenie)。其中,百富是我们爱喝的。创始人珍藏(Founder's Reserve)只是十年的,也很喝得过,被评85分。同厂的双桶单一麦芽威士忌(Double Wood)十二年的更好,评分87分。也有带甜味,用波特(Port)酒桶藏的波特桶单一麦芽威士忌(Port Wood)二十一年,88分。没有标明年份的陈年桶单一麦芽威士忌(Vintage Cask)也是88分。

接下来,我们访问一个有四百五十年历史的庭园和住宅,参加各种户外活动。活动包括山中散步、骑小马、骑单车、射箭、开猎枪、溪畔钓鱼,和最懒惰的“乘巴士周围走走”。

最多人挑选的活动是射击。别的地方可能只让你开一两枪,这里一给就是几盒二十四粒的散弹。有些团友玩不厌,打了将近两百发,肩膀差点脱臼。泥制的鸽子,虽然只打碎了三四只,但仍大呼过瘾。

有耐性的人去钓鱼,当然只钓到一两条小得不能再小的鱼。垂钓者通常会到菜市场买些大的鱼展示给友人看。但至少这个经验让人学到什么叫“飞钓”——那是用一长竿把线抛得远远的再收回来的一种钓法。

喜欢剧烈运动的话,可以乘小橡皮艇沿急流直下。一路水花飞溅。虽说五月初的苏格兰天气宜人,但是浸了一身水,一定会冷得抖个不停。

散步最舒服了,有专人引导,为你指出此树叫什么名字。对此没兴趣的人听了就抛到脑后,我则用手机逐一记下。有一个叫“印象笔记·墨笔”(Penultimate)的应用软件,当成记事簿最理想。返港后,我对照花名、木名一一翻查字典,看看中文是什么。

乘巴士四处游,翻山越岭。我看到的苏格兰牛,比普通水牛要大三倍,绝不骗你。给人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鹿。你记得《女皇》一片中那只绝世无双的巨鹿吗?在野外看到,那是你的幸运。倘若你没有女皇命的话,可到鹿场去看。

所谓鹿场,也是野生放养,围起来不让鹿走失而已。其中一群贪吃的,变成了驯养鹿,听到游客一到就集中起来,从大家手中取食麦片。这种鹿,和我在奈良看到的又有不同。想到有些鹿将成为桌上食,心有不忍,赶快离开。

所有活动暂告终止,我们来到了主人的家。那位不知道是多少代的园主夫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亲自出来讲述其家族的历史。我没兴趣听,偷偷地四周走走,看看建筑是怎么一个样子。

大厅中当然有个大壁炉。天虽然不冷,但壁炉中也生了火,反正森林里的柴木是充足的。壁上挂满家庭成员的肖像和风景油画,房间各有特色。从前有一种说法,世上有三样东西最好:美元、日本老婆和英国屋。当今其他两样都变了,但英国屋还有它的风貌。你可以看到,主人和太太一定住在不同的房间,才明白特色在此。美国人绝对不懂,不管房子多大,还是要硬着头皮睡在一起。

洗手间最舒服了,有普通人家的客厅那么大,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有椅子,有沙发,有书架。在一点异味也没有的环境下梳洗,是一种多么高级的人生享受。

厨师是一位女士,名叫诺玛(Norma)。在供应了茶和咖啡之后,她拿出做得最出色的英式甜饼“黄油酥饼”(Shortbread)。我们吃的白糖糕是用米做的,英国人则用面粉做,只是加白糖而已。成品非常美味,连我这个不爱吃这类只填饱肚皮东西的人,也连吞几块。我跟她要了一张配方:

八盎司(1盎司相当于28.35克)的面粉,八盎司的牛油,四盎司的米粉,四盎司的粉糖。混合之后切成块状,放入焗炉,以175℃烘至表面金黄为止。

原来秘诀在于加了米粉,回香港一定试做。

火车又开动了。

我们将去全苏格兰最大的酒厂“麦加仑”(Macallan)喝个痛快。威士忌之旅(五)

火车在斯贝塞(Speyside)停下。麦加仑酒厂是巨大的,与众不同的。

年轻的公关经理笑嘻嘻地相迎。她的讲解声音嘹亮,加上变化无穷的手势,简直是一位舞台演员。她指着远方另一座大得不得了的酿酒厂:“这是新建的,为了世界市场,我们不得不扩建。”“什么世界市场?”我心中说,“是东方市场。”“麦加仑”在全球的崛起,全靠他们用的大麦。此种大麦称“黄金的承诺”(The Golden Promise),为苏格兰特有的品种,能酿出个性强烈的威士忌来。

另一个成功因素是他们坚决使用西班牙的橡木桶。他们将橡木桶免费提供给西班牙酒庄储藏雪莉酒,两三年后才运回苏格兰浸他们的威士忌。

这两个重要因素配合好,才能生产出完美的“单一麦芽”佳酿。在1993年,一瓶六十年的就卖到破纪录的八万七千港币。但数年后,稀有年份系列(Fine & Rare Collection),变成三十万港币。当今价格翻了又翻,三十万港币算便宜的了。

在酿酒厂走了一圈,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还是试酒。该厂权威的试酒师先将一张纸铺在桌面,画了几个不同颜色的圆圈,写着“新酒”(New Make Spirit)、“雪莉橡木桶十二年”、“雪莉橡木桶十八年”和所谓的“雅致橡木桶”(Fine Oaks)二十一年和三十年,共五种酒。

我们喝完“雪莉酒橡木桶十八年”,向试酒师点点头,他微笑赞许。最后,我们指着藏在玻璃柜中的特级珍藏(Gran Reserva),翘起手指,还问他有没有麦加伦(The Macallan)或三十年的燕麦雪莉酒(30-Year Old Sherry Oat)。此二酒,皆被“酒圣”评为95分。“那是既优雅又古老的年代了。”他感叹说。

言下之意,我们当然很了解。因为“黄金的承诺”太珍贵,1994年以后,只用百分之三十。而当今的“雅致橡木桶”,是为了应付亚洲人不断的需求而混成的,大量使用美国的橡木桶。

走出来时,看到一辆卡车,是专门运送“威雀”(The Famous Grouse)的。我在“镛记”常喝“威雀”,甘健成兄叫它“雀仔威”。我问公关经理,这辆车来这里干什么?她笑着说:“问得好。它是我们的附属公司。”

回到爱丁堡,我们游完古城,在附近随便走走。有一家威士忌博物馆,里面有数不尽的牌子让客人试饮和采购,不过若要找高级一点的佳酿,还得到那家叫“皇家一英里威士忌”(Royal Mile Whisky)的店里找。

威士忌为什么那么诱人?难道白兰地不能代替它?要知道,白兰地的糖分实在高,浅尝无妨,喝多了会生腻。哪有一个地方的人,像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一样,一上桌就摆一瓶白兰地,喝个没完没了?

恕我不懂得欣赏愈卖愈贵的茅台,要是能喝到一瓶真的已算幸运。要是叫我选,同样的烈酒,我宁愿喝意大利的“果乐葩”(Grappa)或俄罗斯的伏特加。

至于喝法,混合的威士忌可加冰,但也得把冰凿成一个橘子般大的圆球,由酒保慢慢雕出来。当今的冰球都是速成的。日本人发明了一个压缩机器,用热水融化巨冰而成,已不太好玩了。

真正的单一麦芽威士忌,能藏十年已不易。为了保存雪莉橡木桶的香味,还是纯饮较佳。有些人会淋上几滴水,说来也奇怪,味道散开更香。

苏格兰的地理环境寒冷严峻,几乎长不出蔬菜来,生活不易。在别的地方的人看来,他们太过孤寒,关于他们的笑话更是一箩一箩的。他们能够喝一口好一点的,已觉幸福。什么十年二十年,碰也没碰过。我们必须怀着这种心态去了解他们,了解威士忌。

这次威士忌之旅,印象较深的有乐加维林十六年(Lagavulin 16)、布朗拉三十年(Brora 30)、云顶三十二年(Springbank 32)。皇家格兰乌妮三十六年(Glenury Royal 36)和格兰花格四十年(Glenfarclas 40),感觉有点过分。

如果牌子不出名的话,高龄酒也不是很贵。香醇度不变,主要是看是不是用雪莉橡木桶浸出来的。用“麦加伦十八年雪莉橡木桶”浸出来的,比“雅致橡木桶”的二十五、三十年的好得多。

威士忌做得好,啤酒也一定好。小厂做的白啤酒(Harvest Sun)和黑啤酒(Midnight Sun)味道一流。但说到最好的,当数用橡木桶浸过的苏格兰精酿啤酒(Innis & Gunn),包你一喝上瘾。

离开苏格兰之前,我们到码头一家叫“基钦”(Kitchin)的餐厅去。这里被誉为苏格兰最好的餐厅。首先上的是冷茴香汤,头盘吃鳗鱼和葱,接下来是烧剃刀贝,主菜为猪颈肉和带子相配。另有比目鱼、野鸡、芝士和甜品,一共八道菜。众人吃后大赞,值得推荐。

主厨汤姆·基钦(Tom Kitchin)是位谦逊的年轻人,他不断学习,当今已是“米其林一星厨师”,今后获“三星”绝对没有问题。圣约翰餐厅

晚上,到圣约翰餐厅(St. John)去“朝圣”。这是我认为全伦敦最好的一家餐厅。它就开在肉市场的旁边,很容易认,招牌上画着一只猪。

对了,吃猪,非到这家餐厅不可。大厨佛格斯·亨德森(Fergus Henderson)的名言是:“在我这里,一只猪可以从头吃到尾。”

每次拍照片,他手里都拿着一只猪头。猪头是老英国人最陌生的食物,就算当今的客人,看到我们吃烤乳猪,把那个猪头切下来放在碟子上,还会大感惊奇,纷纷拿起相机拍照。

整间食肆的气氛都是吃和喝,完全没有西餐的拘谨,客人大声说话,其乐融融也。

楼上有一个大酒吧。穿白色制服的女侍应,样子有点像蒂尔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