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套装共3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31 21:54:33

点击下载

作者:《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委会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6年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套装共3册)

(2016年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套装共3册)试读:

前言

为促进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会计市场准人中的积极作用,财政部于2014年4月全面修订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对2009年10月印发的考试大纲的有关内容做了较大调整,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考试大纲是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无纸化题库组的唯一依据。

为了适应这一新变化、新要求,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我们组织了一批国内优秀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专家,严格按照财政部新修订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精心编写了本书。

本书具有5大特色微信扫描

1.紧扣考试大纲,明确复习要点,提高复习效率

本书完全根据新版考试大纲编写,内容结构与大纲一致,每一章都有相应的要点概览,帮助考生有重点、有目的地复习。

2.提供特色小栏目,并辅以典型例题及图表,加深理解重点、难点

本书在对各考点进行讲解的同时,穿插典型例题及大量图表,以加深考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书中设有“专家提点”栏目和“易错警示”栏目。其中,“专家提点”栏目剖析考试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有利于帮助考生厘清知识点,从容应考易错警示”栏目帮助考生发现考试中的“陷阱”,避开失分雷区。

3.每章末提供精选真题,供考生反复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每章考点所涉及的不同题型,每章章末均提供相应的精选真题,其参考答案附于本书的附录中,方便考生查看。通过真题的练习,考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做到熟能生巧。

4.配套题库版智能模拟考试软件,提前熟悉考试环境,提高应试技能

本书配套题库版智能模拟考试软件具有3大特色:一是强大的题库训练。在软件中,3科共约7 000道全新题库试题,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考点。二是合理的功能设置。软件中提供了人性化的练习方式——三科连考、单科训练、章节练习、错题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三是突破记忆难题。软件中引用艾宾浩斯理想记忆曲线,考生可根据曲线按阶段进行学习,有效提高记忆效果。

5.扫描二维码,巧妙结合电子教材与题库

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专属教材,搭建了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的桥梁。通过电子教材,考生可通览本书的电子版内容。同时,在电子教材中,我们提供了该考点的练习题,考生可针对该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电子教材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考生的学习环境,在不方便纸质书阅读时,考生可通过电子教材巩固所学知识,充分地将时间和精力合理利用起来。

尽管编写组成员力求精益求精,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责任编辑的电子邮箱为:weilaijiaoyucaijing@foxmail.com。

祝所有应试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编 者

第1章

总 论

本章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主要包括会计的概念与目标、会计的职能与方法、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会计准则体系5个方面的内容。在历年考试中所占分值约8分。重点是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考生需要牢固掌握,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本章内容主要是基本概念的理论知识,新名词、新概念较多,需要学习者理解记忆。【本章要点概览】1.1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微信扫描

考情分析:本节涉及的主要题型是单选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选题所占题量一般为1~2道,判断题所占题量一般为1~2道。其考查的重点是会计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学习建议:理解记忆本节内容,了解会计的发展历程和会计对象,着重掌握会计的概念与基本特征。1.1.1 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社会发展到今天,商品经济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的收入、支出、结余,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盈亏,投资者关心的投资回报等,均属于会计反映的内容。下面将对会计概念和基本特征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1.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2.会计的基本特征

会计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把握,具体内容如表1-1所示。表1-1 会计的基本特征

特征说明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各种数据资料,而且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经济管会计是一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职能属种经济管性来看,会计的核算和监督本身就是一项管理活理活动动;从本质属性来看,会计本身就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范畴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会计是一数据转化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内个经济信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经济决策的重息系统要依据经济活动中一般使用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会计以货和货币计量单位3种计量单位。相对于其他两种计量币作为主单位,货币计量便于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能全面要计量单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因此,会计需要以货币位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具有核算和监核算与监督这两大职能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督的基本也是会计管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职能会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分析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计算方法。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采用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其中,会计一系列专核算方法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它指的是对门的方法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所应用的方法【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会计的基本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不能使用实物计量和劳动计

B.会计拥有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管理和决

策分析等

C.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D.会计的本质是核算活动【答案】C【解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但并不是唯一计量单位,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辅助实物度量和劳动度量等,故A选项说法错误;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故B选项说法错误;会计的本质是管理活动,而不是核算活动,故D选项说法错误。答案选C。3.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1)会计的产生

会计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劳动成果的增加,人们单凭大脑记忆已无法完成对生产耗费及劳动成果的管理,便出现了“结绳记事”“绘图记事”和“刻契记事”等,在对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所进行的计量、计算、记录和比较的过程中产生了会计。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越来越多,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记录与计算更加复杂,过去由生产人员附带完成的记录与计算工作必须由专职人员才能完成,“会计人员”从生产人员中单独分离出来,会计也相应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并成为管理活动的一部分。(2)会计的发展

会计的发展可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3个阶段,具体内容如表1-2所示。表1-2 会计的发展历程发所展处特点具体内容阶时段期从会计量单位以实计物和货币为古产主,作为生产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代生职能的附带部与希腊,都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会到分,以官厅会是会计的雏形。在我国,有关会计事项计15计为主,会计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世核算采用单式纪记账法末从14以货币为主要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94计量单位,作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年为独立的管理了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近到职能,以企业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工业化革命后,会代20会计为主,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会世计核算采用复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1853年,计纪式记账,并形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40成一整套完整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年的会计核算方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代法的又一个里程碑末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从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20会计分成财务展进入成熟时期。一方面,电子计算技世会计和管理会现术被推广到会计领域,引起会计工艺的纪计两大分支,代彻底革命,使会计的性质、职能和作用50会计理论逐渐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传统的年形成,会计规计会计逐渐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代范逐渐走向国“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而管理会至际化计的诞生则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今里程碑1.1.2 会计的对象与目标1.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会计行为的客体,是会计工作的内容,也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资金的运用)、资金退出3个基本环节。

在不同的企业或单位,资金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各有不同,因此会计的具体对象也有所不同。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来说明资金运动的过程。如图1-1所示。图1-1 资金运动过程示意(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形成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形成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金的投入是企业获取资金的过程,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形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形成企业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2)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运用)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是指资金投入企业后,在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不断循环与周转的过程。具体又可分为供应、生产和销售3个阶段。

①供应阶段——生产的准备。在这个阶段,企业利用投入的资金购买并储备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为生产产品做充分的物资准备,同时要发生材料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货方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

②生产阶段——产品的制造和资产的耗费。在这个阶段,生产工人借助机器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同时要发生材料的消耗费用、工资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使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工资结算关系,单位之间发生劳务结算关系等。

③销售阶段——产品价值的实现。在这个阶段,企业将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在取得销售收入的同时,还需要支付必要的销售费用,如包装费、运输费、广告费等,与购货商发生货款结算关系、与税务机关发生税务结算关系。(3)资金的退出

资金的退出是指资金离开本单位,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包括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等。资金退出是资金运动的终点。

上述资本运动的3个基本环节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缴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资金的投入,也就不会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例题·单选题】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投入企业后,形成企业的( )。

A.成本

B.费用

C.资产

D.负债【答案】C【解析】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形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形成企业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因此,不管是投资人投入的资金还是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只要属于投入企业的资金,投入企业后就会形成企业的资产,而不会形成成本、费用和负债。故排除A、B、D选项,答案选C。2.会计目标(1)概念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2)具体目标

会计目标主要解决的是为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①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者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通过及时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来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情况和业绩,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所以,会计具体目标的根本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从而帮助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②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信息。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主要是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向其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具体内容在本章第4节详细讲解。1.2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微信扫描

考情分析:本节涉及的主要题型是多选题和判断题,有时可能涉及1道左右的单选题,其中多选题所占题量一般为1~2道,判断题所占题量一般为1~2道。本节考查的重点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几乎是每年的必考考点。

学习建议:着重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注意两大职能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不能遗漏会计的拓展职能,熟悉会计核算的7大内容,为后面章节的具体学习打好基础。1.2.1 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作为“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1.基本职能

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具体内容如下。(1)核算职能

核算职能的定义、特点及内容如表1-3所示。表1-3 核算职能概述

项目核算职能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它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过程①确认是指运用特定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

定义务报表中的会计程序②计量是指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③报告是指在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上,将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以财务报表等形式向有关各方报告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实物和劳动为辅助度

特点量单位,从数量上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②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①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②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③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内容④资本、基金的增减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⑥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⑦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2)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的定义、特点及内容如表1-4所示。表1-4 监督职能概述

项目监督职能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①真实性是指和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得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定义②合法性是指各项经济业务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③合理性是指各项财务收支要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定,杜绝奢侈浪费行为和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①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监督

特点②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是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①事前监督是指在经济活动开始前进行监督,即依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及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②事中监督是指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核

内容算资料进行审查,并据此纠正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偏差与失误,促使有关部门合理组织经济活动,使其按照预定目标进行,并发挥控制经济活动进程的作用③事后监督是指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相应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和分析(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相辅相成:①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完整可靠的核算资料,会计监督便失去了客观依据;②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如果没有科学和严格的监督,会计核算也就会失去意义。因此,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会计监督职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

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B.会计监督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C.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D.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完整可靠的核算资料,监督便失去了客观依据,故C选项说法错误。易错警示:会计核算与会计基础的关系容易混淆,常作为出题的突破口。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理清二者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2.拓展职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职能也会随之变化,一些新的职能不断出现。会计除了会计核算和监督2个基本职能之外,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和评价经营业绩3个拓展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

预测经济前景是指根据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定量或者定性地判断和推测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2)参与经济决策

参与经济决策是指根据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3)评价经营业绩

评价经营业绩是指利用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经济效益等经营成果,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做出真实、客观和公正的综合评判。1.2.2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1.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1)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①定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指为了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保证登记账簿的会计记录正确、完整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

②作用。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进行核算和实施监督的基础。(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①定义。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②作用。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保证会计核算具有系统性的专门方法。(3)复式记账

①定义。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从而能够系统且全面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②作用。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便于考核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也便于进行会计分析和检查。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借贷记账法。(4)登记会计账簿

①定义。登记会计账簿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在账簿上系统、连续且完整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方法。

②作用。登记会计账簿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环节,通过登记会计账簿,可以取得经济管理所需要的完整系统的数据和信息资料。(5)成本计算

①定义。成本计算是指按一定对象,对各个经营时期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信息进行处理,从而计算出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②作用。通过成本计算,可以确定材料的采购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可以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是否节约或超支,并据以确定企业经营成果。(6)财产清查

①定义。财产清查是指对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进行实地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有数额,查明其账面结存数额和实际结存数额是否一致,以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②作用。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监督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合理使用。(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①定义。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将一定时期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总括地反映在具有一定格式的表格之中。

②作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对日常核算的总结,是在账簿记录基础上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进一步加工整理,也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算的重要依据。2.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会计循环的过程如图1-2所示。图1-2 会计循环的过程

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其会计工作必须经历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一系列会计程序。这些会计程序从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开始,至会计期末结束,并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故称之为会计循环。1.3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微信扫描

考情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大,一般出题量在3~4道,涉及的题型主要为单选题和多选题。一般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考生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分析后答题才能得分。重点是会计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学习建议:理解记忆本节内容,一方面要对4项会计基本假设的概念进行理解记忆,可以采用对比法进行理解;另一方面要重点掌握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含义,学会通过这两种方法进行相应的计算,可以通过做相应的练习题来帮助记忆。1.3.1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假定。会计面对的是一个现实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要使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必须对会计工作提出一定的前提条件,即设定某些假设,从而使会计工作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4项内容。1.会计主体(1)定义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具体意义如表1-5所示。表1-5 明确会计主体的意义

项目说明①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实务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说的资产、负债的明确会计主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体的意义计主体而言的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但它们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具体如表1-6所示。表1-6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关系内容①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所以它也是一个会计主体②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例如,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法律主体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集团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它却是会计主体【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主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B.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C.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组

成部分

D.会计主体有可能是单一企业,也可能是几个企业组成的

企业集团【答案】BCD【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不是同一概念,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都是法律主体,故A选项说法错误。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也可以是单一企业,或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故选B、C、D选项。专家提点: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甚至可以是一个企业的分部。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如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集团公司、分公司、工厂分部等。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根据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否则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企业的正常生产将无定期的进行下去,要正确地核算盈亏,理论上应当从企业成立开始经营起,到企业终止结束经营止,将企业存续期间全部收支相抵才能确定盈亏,这样会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相应的价值。因此,为了及时提供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我们假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可以人为地分隔成若干相等的、较短的时间段落,这就是会计分期。由此可知,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补充,它同样是会计核算时间范围的规定。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通常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一般按照公历起讫日期来确定。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之所以选择货币为计量单位,是因为货币可作为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

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报表,也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5.会计基本假设之间的关系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①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②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分期假设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会计分期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中后三者

称为会计中期

B.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都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C.会计分期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的限定

D.会计分期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时间范围的限定【答案】ABD【解析】会计主体是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而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都是界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故C选项表述错误。1.3.2 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会计基础按其是以应收应付还是以实收实付作为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单位的收入和费用标准,可以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类会计基础。

企业的资源流动会引起相应的现金流动,但由于存在会计分期,现金实际的收付期间和资源流动的发生期间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确认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时,就可能出现两种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例题·判断题】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答案】×【解析】由于划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的定义、核算原则、适用范围以及优点如表1-7所示。表1-7 权责发生制概述

项目内容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

定义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核算原则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适用范围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在权责发生制下,可以正确反映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从

优点而可以正确地将收入和费用相配合,并加以比较,正确确定各期的财务成果【例题·多选题】某企业本月销售货物5 000元,并且该批货物所有权已转移给购货方,本月实际收到货款3 000元,余款将于下月收到。该企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企业应于本月确认的销售收入金额,不正确的是( )元。

A.5 000

B.3 000

C.0

D.2 000【答案】BCD【解析】企业销售货物并将货物所有权转移给购货方,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可确认收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月已经发生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均确认为本月的收入,所以本题中企业应于本月确认的销售收入金额为5 000元。2.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的定义、核算原则、适用范围以及优点如表1-8所示。表1-8 收付实现制概述

项目内容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

定义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在收付实现制下,凡是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管是否应当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核算原则入和费用;反之,凡是本期未收到的收入或未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当归属于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适用范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在收付实现制下,会计记录直观,处理简便,不需

优点要对账簿记录进行期末账项调整【例题·单选题】某单位6月份预付第三季度财产保险费1 800元;支付本季度借款利息3 900元(其中5月份1 300元,4月份1 3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广告费30 000元。根据收付实现制,该单位6月份确认的费用为( )元。

A.31 900

B.31 300

C.33 900

D.35 700【答案】D【解析】收付实现制下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所以6月份应确认的费用为1 800 +3 900+ 30 000 = 35 700(元)。3.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实例

甲公司2014年6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①3日,收到上月应收销货款40 000元。

②5日,收到购货单位预付款30 000元。

③8日,计算并缴纳本月应负担的设备维修费2 000元。

④30日,收到6月份银行存款利息收入1 800元。

⑤30日,预付下一年度租用办公室租金12 000元。

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

本月应计的收入=1 800(元)

本月应计的费用=2 000(元)

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

本月应计的收入=40 000 +30 000 +1 800 =71 800(元)

本月应计的费用=2 000 +12 000=14 000(元)专家提点: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相对的概念:①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②收付实现制的核心是根据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依据,来确认发生期间的收入和费用。1.4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微信扫描

考情分析:本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均有可能涉及。考查的重点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学习建议:熟悉会计信息的4大类使用者,着重掌握会计信息的8大质量要求,理解各自的定义,并注意区分,避免混淆。1.4.1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具体如表1-9所示。表1-9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内容的使用者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投资者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者受托责任的投资者履行情况。投资者通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债权人主要通过对外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债权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其投入资金的安全性。债权人通常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利用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企业管理情况、进行决策和日常控制。企业管理者通常关心者企业的资金消耗、回收及利润形成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利用会计信息来监管企业的经济活动、制定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征管等。作为经济管政府及相理和经济监管部门,政府及相关部门通常关心经济关部门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宏观政策依据信息的真实可靠等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社会公众通过会计信息关社会公众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对所在地经济做出的贡献,如增加就业、提供社区服务、刺激消费等1.4.2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包括真实性、完整性和中立性。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以下3点。

①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②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③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列示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如果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做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做出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其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利于决策或提高决策水平。故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不同特点,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在会计核算时,会计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简单明了,即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明确。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项目要完整,数字要准确,以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

会计信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企业就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规定的会计政策,保证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某些情况下仍然不一致。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承租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在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会计核算中,如果财务会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的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重要性要求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很大影响的业务或数据,应当单独反映并重点说明。【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重要性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

B.交易或者事项是否重要既取决于项目的性质又取决于金

额大小

C.交易或者事项是否重要仅取决于项目的性质

D.交易或者事项是否重要仅取决于金额的大小【答案】AB【解析】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而不是取决于这两项,故C、D选项表述错误。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因此,谨慎性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等,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谨慎性的应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否则,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在会计核算中贯彻及时性原则,就能使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在当期内完成。及时性原则具有两重含义。

①处理及时。处理及时即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应及时在本会计期间内进行会计处理,而不延至下期。

②报送及时。报送及时即会计资料如财务报表等,应在会计期间结束后按规定日期及时报送出去。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会计决策,应当具有时效性。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例题·单选题】下列符合会计信息质量基本要求的有( )。

A.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

B.对于相似的交易或事项,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应当采

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C.会计信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进行确

认、计量和报告

D.企业可以通过设置秘密准备来规避估计到的各种风险和

损失【答案】A【解析】对于相似的交易或事项,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故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故D选项说法错误。A选项表述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理解性,是正确的。1.5 会计准则体系微信扫描

考情分析:本节整体内容相对简单,在考试中主要以多选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大量出题的可能性不大,一般只涉及1道左右,考生做简单了解即可。

学习建议:了解会计准则的构成,熟悉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注意相关准则颁布的时间。1.5.1 会计准则的构成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

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1.5.2 企业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个《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1.基本准则(1)地位

基本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制定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准则解释的依据,也是解决新的会计问题的指南。(2)内容

①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②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准则强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

③会计基础。基本准则坚持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基本准则建立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⑤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6个要素,同时对有关要素建立了相应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规定会计要素在确认时,均应满足相应条件。

⑥财务会计报告。基本准则明确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概念、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应反映信息的基本要求等。2.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主要就各项具体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做出的规定,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报告类准则。(1)一般业务准则

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各类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确认、计量的准则,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所得税等准则。(2)特殊业务准则

特殊业务准则可分为各行业共有的特殊业务准则和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准则,前者如外币业务、租赁业务、资产减值业务、债务重组业务、非货币性交易业务等准则,后者如适用于银行等金融领域的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适用于石油企业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适用于农牧业的生物资产准则等。(3)报告类准则

报告类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等准则。3.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制定的,用以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性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相关条款的细化和对有关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操作性规定,它还包括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及其格式等,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4.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主要是指针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做出的相关解释。【例题·单选题】我国目前在使用的《企业会计准则》是( )年颁布的。

A.1993

B.2006

C.2007

D.2009【答案】B【解析】我国目前在用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于2006年2月15日,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必须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易错警示:本题考生容易误选C选项。解答此类题型的时候需要看清题干,题干问的是颁布时间,而不是执行时间。如果是执行时间,则选择C。1.5.3 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符合适用条件的小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并鼓励提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标准参见《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1.5.4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1.颁布和实施时间

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施行。该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予以规范。2.内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共9章内容,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财务会计报告和附则等。3.主要特点

①要求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另有规定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才能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②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5类。

③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收入费用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1.6 本章精选真题

注:由于篇幅所限,书中省略了“本章精选真题”部分,为了便于各位考生复习,考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练习:

1.请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微信扫描

2.也可以从电脑上打开如下网址进行查看:http://www.weilaitiku.com。第2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本章属于全书的基础性章节,也是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学习好本章内容对理解第5章“主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意义重大。本章包括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两方面的内容。重点是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以及基本经济业务的类型。本章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高,约15分,考点分布广,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计算分析题均会涉及,一般是与后面章节相结合出题,单独考查较少。考生在复习时,需要结合后面章节进行理解记忆,并做相关的练习巩固。【本章要点概览】2.1 会计要素微信扫描

考情分析:本节内容在历年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和多选题形式出现,还会以计算分析题形式出现,但是在计算分析题中通常不作为主要考查对象,其中,单选题一般为1~2道,多选题一般为1~2道。其考查重点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尤其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几乎属于每年的必考考点。

学习建议:全面复习本节内容,着重掌握6大会计要素的含义及特征,可通过对比法将6大要素进行对比记忆,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在考试中做出正确的判断。2.1.1 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

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在会计主体中总是表现为各种经济业务,为了分门别类地反映这些经济业务,必须对其分类,会计要素就是对按其特征所做的进一步分类。1.会计要素的含义

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通过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分类,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了基础,也为会计报表构筑了基本框架。2.会计要素的分类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6类。其中,前3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情况,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3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反映企业资金流动的动态情况,在利润表中列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或费用)5类。2.1.2 会计要素的确认

通过会计要素的确认,可以判定某一项目是否纳入财务报表反映,下面对6大会计要素进行具体介绍。1.资产

资产的定义、特征、确认条件以及分类如表2-1所示。表2-1 资产概述

项目内容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

定义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①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捐赠等行为或其他交易事项。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能形成资产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拥有指的是拥有所有权(产权),控制指的是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有支配使用权,也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特征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动;带来经济利益的形式可以是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形式,也可以是能转化为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减少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流出的形式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确认条件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①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其中流动资产中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在一年内有几个营业周

分类期。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作为流动资产。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②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例题·判断题】融资租赁租入的资产是企业的资产。( )【答案】√【解析】融资租赁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承租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从其经济实质上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作为资产来核算。易错警示: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在出租方、承租方资产确认情况容易让考生混淆,考生需要注意:①对于经营性租赁,出租方确认为资产,承租方不确认为资产;②对于融资性租赁,出租方不确认为资产,承租方确认为资产。2.负债

负债实质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之后必须偿还的经济债务,其偿还期或具体金额在它们发生或成立之时就已由合同、法规所规定与制约,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

负债的定义、特征、确认条件以及分类如表2-2所示。表2-2 负债概述

项目内容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

定义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或者经济责任,其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①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里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缴纳税款的义务。而推定义务是指根据商业惯例公开承诺或宣布

特征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义务,如企业销售产品承诺的保修服务③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有多种,如使用现金或实物资产形式进行偿还,或以提供劳务形式偿还等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确认条件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