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家庭急救知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1 02:06:19

点击下载

作者:刘祥平,杜亚明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家庭急救知识

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家庭急救知识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家庭急救知识/刘祥平,杜亚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

ISBN 978-7-117-23568-6

Ⅰ.①家… Ⅱ.①刘…②杜… Ⅲ.①急救-基本知识 Ⅳ.①R459.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310740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家庭急救知识

主  编:刘祥平 杜亚明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1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3568-6

策划编辑:王缔

责任编辑:王缔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序《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是“接地气,顺趋势,应民意,长知识”之作,此丛书是针对城乡居民及广大农村留守人群的健康卫生、心理疏导、权益保障、子女教育、老年疾病防治等方面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书籍。此书是由医学专家编写,但对健康知识讲解、切贴百姓、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兼顾了我国当前城镇农村人群健康科普知识现状而撰写,可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农民朋友对健康知识的渴求,适用于广大基层大众阅读、推广应用。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此启迪广大基层民众的健康思维,开启健康教育,就成为实现全民健康、提高人民大众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与责任。全民健康不仅要让基层的医疗水平普遍提高,也要以提高基层大众健康知识素养为基石;《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著书目的与国家卫计委践行“健康中国行一一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不谋而合,为此次活动提供了优质而全面健康知识科普书籍。本丛书9本分册,有《常见疾病防治小妙招》《儿童常见疾病预防》《儿童卫生保健》《儿童心理疏导》《妇女卫生保健》《家庭急救知识》《老人常见病防治》《老人常见疾病的家庭康复》《老年残疾家庭护理》。本丛书知识全面具体,弘扬健康理念、传承科学思维,让普通百姓也可以拥有更多的渠道接受养生、防病、医疗方面的科学知识,贴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紧跟当代国人生活节奏的科普教育,必将在提高基层大众健康素养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12月8日前 言

在人生长河中,疾病和意外总是与我们不期而遇!当紧急情况发生时,第一步救治措施极为重要。尤其是当发生心跳呼吸意外停止的情况下,急救过程中最有效的就是最初的4分钟,故称为“黄金4分钟”。面对这宝贵的4分钟时间,很多现场目击者因不懂得基本的急救知识而无法施救。待急救车赶到时,鲜活的生命可能已经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机,从而造成终生遗憾。因此,编写一本适合指导现场目击者或家庭成员实施紧急救治的科普书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贴近百姓生活为特色,以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可操作性为指导原则,力求通俗明白地告诉您在急救医生到来之前应该怎么办。编写过程中我们尽量采用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家庭急救基本常识和技术、常见家庭急症急救、常见家庭意外伤害急救三个方面进行介绍,让您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家庭急救基本知识。当疾病和意外伤害到来时,您就可以从容、科学地进行救治,为一些危急重患者争得急救的“黄金”时间,这对于减少或避免死亡与残疾,意义重大。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学习和实践急救,不仅可以挽救生命,还可以传播仁爱之心,促进社会和谐。相信读者如能细细阅读,将会受益无穷。刘祥平 杜亚明2016年11月第一章 家庭急救基础一、你知道家里隐藏的危险吗1.燃气的危险——中毒、火灾、爆炸

生活中常用的燃气包括天然气、瓦斯、沼气等,其危险在于如果操作不当会使人中毒,严重者甚至引发火灾、爆炸,导致屋毁人亡。

预防:

(1)洗澡、烧饭菜等使用燃气时,保持窗户开启,通风良好。

(2)使用燃气炉灶时,切记不要走开,因汤水溢出扑灭火苗而导致燃气泄漏,或因烧干锅具引发火灾的事故时有发生。

(3)选择安全性炉灶,即遇到熄火会自动切断燃气供应的灶具。

(4)燃气热水器必须具有强制排气功能,排气管要确保连通到室外,并且定期检查,保证排气管畅通。

(5)每年检查燃气通路,阀门及管道是否漏气,老化的橡胶输气管要及时更换。

(6)怀疑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门窗,并关闭气阀和炉具开关,此时不要开关室内任何电器或使用室内电话及手机;发现邻居家燃气泄漏应敲门通知,不可使用门铃。2.柴炉、煤炉的危险——中毒、火灾

在使用柴炉、煤炉时,如通风不好,可因燃烧不全的产物一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沉默的杀手”之称。

预防:

(1)使用煤火取暖的居民务必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要时常检查清理烟道,已经燃烧过的煤一定要及时移至室外。

(2)使用土暖气的用户一定要把锅炉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外,并与居室做好隔离,防止串烟。

(3)屋内使用小煤炉、炭盆、铁桶等器具取暖极易造成煤气中毒。

(4)建议购买一氧化碳报警器置于取暖室内,当超过安全值范围时,就会提醒家人及时开窗通风。3.家用电器的危险——触电、火灾

电源插座、电线、家电的老化,接地或防护不良,以及总功率超载等容易造成触电或者引发火灾。

预防:

对于超龄家电,应当及时淘汰。在一般家庭平均强度使用条件下(不包括长时间停用和超强度使用),可供参考的安全使用年限电视机为8~10年,电冰箱为12~16年,洗衣机8年,空调8~10年,电脑则是6年。4.家庭热源的危险——烧烫伤

常见的家庭热源如热汤、热油、热水瓶、水壶、饮水机、火炉、熨斗等,其危险在于烧烫伤。烧伤外科就诊的患者中,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家庭烧烫伤,而在这些患者中有80%是小儿的开水烫伤。

预防:

(1)不要坐在灌满开水的热水袋上,热水袋破裂会造成严重烫伤。

(2)给孩子喂热的食物时要先试温度。

(3)给孩子洗澡时先加冷水,后加热水。

(4)注意把热水壶、饮水机等热源放在避开小孩容易接触的地方。

(5)家里吃汤锅、火锅要特别小心烫伤。5.发生跌伤、碰伤、坠落伤意外的危险

对小孩来说,阳台、门窗、楼梯、客厅桌角、地板栏杆、浴室等地是危险的地方。高层楼房逐年增多,有的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有增多趋势。小儿好奇心强,喜欢爬高,有的父母没有防护意识,常常让其独自玩耍,还有的父母外出将小儿反锁房中,孩子由于恐惧由阳台或窗口翻出造成坠落。6.农药中毒

常用的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农药是有毒品,必须存放要安全(如专门的箱柜里),农药容器上要有明显的标签。随意的摆放可能导致误服农药中毒,尤其是小孩。7.家庭装修期间的危险

通道狭小,灯光太暗或者太刺眼,各种危险物品杂乱摆放,地板湿滑等等都容易使人受伤。二、哪些情况下应该立即去医院

凡是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急性创伤,异物进入体内给人体造成极度痛苦或生命处于危险状态的情况下都应该立即去医院。比如:

(1)急性发热,体温超过38℃以上。

(2)发生严重喘累、呼吸困难者。

(3)各种急性出血。

(4)昏迷。

(5)严重高血压。

(6)疑似心脏病发作。

(7)疑似发生脑中风者。

(8)急性排尿、排便异常。

(9)急性腹痛。

(10)癫痫发作。

(11)急性外伤、烧伤。

(12)急性中毒、电击、溺水等。三、怎样拨打急救电话

我国统一的医疗免费急救电话号码是“120”,24小时均可随时拨打。您只需要拨打“120”即可与当地急救中心接通,救护车和急救人员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你的身边。

急救医护人员在接诊的过程中,常发现很多朋友不会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耽误了患者救治的黄金时间。那么,怎样拨打“120”急救电话呢?

拨打“120”急救电话一定要说清楚的四要点。1.讲清伤病情况

患者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呼吸困难、大出血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等相关因素;意外伤害要说清伤害的性质,如触电、溺水、中毒、交通事故,以及大致受伤人数、伤情。2.讲清现场位置

在什么地方,怎么走,靠在哪个显著建筑的什么方向,大概有多远。3.约定联系方式

与什么人联系?及联系电话是多少?4.约定等车地点

迎接120急救车的地点应选择路口、公交车站、大的建筑物等有明显标志处;求助者应当提前到达约定地点,见到救护车时主动挥手示意。温馨提示●“120”急救电话是受法律保护的公共资源,在您不需要时不要拨打“120”,恶意骚扰、占用“120”急救电话是违法行为!●医疗急救转送的就近抢救原则,即危重患者就近转送,就近抢救。●医疗急救转送的专科专治原则,即根据病情送到具有专科治疗能力的医院。●医疗急救转送的患者及家属自愿原则,即根据患者及家属的要求送相关医院。四、学会测量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我们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应,是判断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指标,所以在医学上又称之为基本生命体征。一般情况下这些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在发生疾病或受到创伤的情况下,人体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就会出现异常变化,并随病情轻重演变过程而动态变化。1.体温的测量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在36~37℃左右,可因测量方法不同略有差异,在24小时内人体温度会因为运动、劳动、进食等而稍有波动,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测量体温的常规方法有腋测法、口测法和肛测法,近年来还出现了耳测法和额测法,所用体温计有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和红外线体温计,家庭可以选择备用。(1)腋测法:

擦去腋窝的汗液,将水银体温计头端置于腋窝深处,屈臂夹紧,10分钟后取出读数。正常值为36~37℃。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读数准确可靠,是目前大家所熟知的传统体温测量方法。(2)口测法:

将消毒后的体温计头端置于患者舌下,让其紧闭口唇,5分钟后取出读数。正常值为36.3~37.2℃。(3)肛测法:

让患者侧卧,将肛门体温计头端涂以润滑剂,慢慢插入肛门内达体温计长度的一半为止,5分钟后取出读数。正常值为36.5~37.7℃。这种方法所测体温更加准确稳定,多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4)耳测法:

耳测法是应用红外线耳式体温计,测量鼓膜的温度,此法多用于婴幼儿。额测法是应用红外线体温计,测量额头皮肤温度,这两种方法的结果误差偏大,适合于发热的筛查。(5)发热的判断

通常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将发热分为: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温馨提示●使用水银体温计测体温前先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否则测量结果会偏高;腋测法如不能夹紧体温计,测量结果会偏低。2.怎样测量脉搏

正常成人在安静、清醒的情况下脉搏为每分钟60~100次,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快。正常人脉搏节奏快慢是有规律的,如果脉搏忽快忽慢,或者时有时无,这叫心律不齐。要是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应去医院检查诊治。

一般老人脉搏偏慢,女性稍快,儿童较快。有的健康成年人脉搏有时也会低于每分钟60次,尤其是经过耐力训练的运动员,心肌变得粗壮有力,心脏收缩力提高了,心脏每次射血量也随之增加,所以在安静的情况下心跳的次数就会低于每分钟60次。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脉搏可暂时增快,发烧时脉搏也增快。一般是体温每升高1℃,脉搏就增加10~20次/分钟。(1)脉搏的测量方法

1)人工测量:

测脉搏可在手腕掌面外侧的桡动脉进行,也可测量颈部的颈总动脉或腹股沟的股动脉,乳儿可以直接把手放在心前区检查,计数1分钟。在测量脉搏之前,要先让患者安静休息一会儿,避免过度兴奋及活动,影响脉搏的准确性。

2)电子测量:

采用便携式脉搏血氧仪安放于具有动脉血流而厚度适中的部位,如手指、脚趾、额头、耳垂等,数秒钟即可读数。脉搏血氧仪可以读取脉搏数值,还可以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SPO),这个指标用于判2断患者血液中有无缺氧,一般认为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应不低于94%,如果低于90%说明患者已经处于低氧状态。3.怎样数呼吸次数

呼吸时,胸廓、腹壁呈均匀,平稳有节律地起伏运动。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次数为12~20次,小儿较快,老人稍慢。成年人呼吸每分钟超过24次,称为呼吸过速;每分钟少于12次,则为呼吸过缓。呼吸过快或过慢,以及呼吸没有规律都是不正常现象,往往提示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疾病,随时有生命危险。

呼吸的测量方法:一次呼气、一次吸气合起来称为一次呼吸。正确的测量方法是让被检查人保持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检查者用眼观察呼吸动作的过程,数1分钟呼吸的次数。可观察被检查者呼吸时胸部或腹部的起伏次数,也可观察鼻翼翕动次数。检查呼吸时,除了观察呼吸动作的次数外,也要注意被检查者呼吸的深浅。4.血压的测量

常用的血压测量仪器有水银柱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由于电子血压计的操作相对传统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要简单得多,对测量人员的技术要求不高,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因而更加推荐使用,同时也是家庭血压监测方法的发展方向。(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建议首先选择电子血压计,如果使用传统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要注意袖带宽度能够达到被测量者上臂长度的2/3,如果袖带太窄,测得的血压值偏高。(2)环境条件对测压的结果影响很大

一般要求患者在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后测量血压,所测结果最能代表患者真实血压。如果在紧张、剧烈疼痛、剧烈运动、胀尿、喝刺激性饮料等情况下所测血压通常会偏高。(3)测压姿势的要求

坐位或卧位都可以,脱掉厚的衣物,使被测上肢部位裸露,并保持测量部位在心脏水平高度。(4)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见表1-1)表1-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温馨提示●电子血压计需要通过有关部门定期根据国际标准进行校验,最好每6个月进行一次。经过校验的电子血压计,较水银血压计更加可靠。五、你会热敷吗1.热敷的作用

善用热敷,可以达到消炎、止痛、降温和保暖的效果。2.热敷的方式

干热法:这是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将60~70℃的热水灌于热水袋中,旋紧袋口,将热水袋装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于患处,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日3~4次。亦可用其他水壶(注意用毛巾包好),或用炒热的食盐或米或沙子装入布袋来代替热水袋。常用于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及保暖。

湿热法:把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热水盆内,轮流取出并拧至半干,敷于患处,上面可盖上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每日可敷3~4次。常用于消炎、镇痛。3.哪些情况下可以采用热敷

(1)各种慢性疼痛。

(2)肌肉、韧带拉伤恢复期。

(3)肌肉痉挛引起疼痛。

(4)痛经等。温馨提示●热敷时要注意防止烫伤,如热敷部位皮肤发红起泡,应立即冷水浸泡或冲淋。●对于昏迷的患者,不能热敷。●糖尿病导致四肢皮肤麻木的患者,不能热敷。●截瘫的患者,不能热敷。●手术后麻醉还未完全恢复的患者,不能热敷。●当急性腹痛如急性阑尾炎,感染化脓病灶,不能热敷。●关节、韧带、肌腱、肌肉扭伤早期,不能热敷。六、你会冷敷吗1.冷敷的作用

冷敷的作用是散热、降温、止血、止痛及防止肿胀。冷敷主要是使局部温度降低,血管收缩,减轻炎症和充血,并能够很好地抑制痛觉神经,使疼痛减轻,缓解肌肉痉挛。对于高烧的患者,冷敷患者头额、颈后、腋窝及腹股沟等部位可以有效降温。2.冷敷的方法

一种是用冰袋冷敷,在冰袋(没有冰袋时,用塑料袋也行)里装入半袋或三分之一袋碎冰或冷水,把袋内的空气排出,封闭袋口即可使用。另一种冷敷法是用毛巾或敷料在冷水或冰水内浸湿,拧干后直接敷在患处,最好用两块毛巾交替使用。冷敷时要暴露需要冷敷的部位,保持体位舒展,每次冷敷大约20~30分钟。冷敷结束后,要擦干冷敷部位的皮肤。3.哪些情况下可以采用冷敷

(1)关节扭伤,肌肉、韧带的急性拉伤,首选冷敷。

(2)轻度烧伤。

(3)高烧时,冷敷额、颈、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4)中暑时,冷敷头部、四肢。

(5)外伤出血,冷敷患处。

(6)鼻出血,冷敷前额及鼻部。

(7)牙痛及拔牙术后,冷敷面颊部。

(8)急性咽喉肿痛,冷敷颈部。

(9)痛风发作时,冷敷疼痛部位。温馨提示●冷敷时,如果感到不适或疼痛加重,或皮肤异常,应停止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0分钟以内。冷敷时间过长会导致局部缺血,严重时可发生皮肤坏死。七、家庭必备的急救箱

现代家庭中都会有一个小小急救箱,以备不时之需。还别说,有了这样的一个急救箱,一般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伤、小病,自然是得心应手。一旦发生意外或灾害,还可用应急包中的物品进行自救与互救,保证您和家人的安全。

那么,家庭急救箱里配些什么急救用品合适呢?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1.常用器具类

如手套、口罩、血压计、体温计、医用镊子、剪刀等,也可配备逃生绳、锤子、钳子和手电筒等。2.常用药品类(1)外用药:

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碘伏、酒精、抗生素药膏、伤湿止痛膏等。(2)内服药:

解热退烧药、感冒药、镇痛药、抗过敏、防晕车和助消化等类型的。

抗生素药膏如金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用于膝盖、肘关节擦伤等情况,以保护外露的内层皮肤。

抗过敏药如扑尔敏、息斯敏、苯海拉明等。

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去痛片、消炎痛等,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应至少备足三到五天的量。3.常用包扎类物品

卡扣式止血带、三角巾、创可贴、消毒纱布、敷料、消毒棉签、绷带或弹力绷带、胶布。卡扣式止血带用于肢体出血的结扎止血,缠绕上臂或大腿根部,抽紧加压可实现止血目的。必要时也可用干净毛巾代替敷料。温馨提示●如果您的家人中有各种慢性病、心脏病等,还要针对个别情况补充急救箱,如抗心绞痛的药物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此外,还应根据季节来配备,春天备些抗过敏药,夏季备些中暑及防蚊虫叮咬药,秋天备些止泻药,冬季备些防治感冒、哮喘、胃病的药品。●特别要注意家庭急救箱里的药物每3~6个月应清理1次,及时补充用完的物品和药品,更换过期或即将过期的药品,更换受潮、变色的药品。八、外伤出血如何止

一个成人身体中血液约占人体体重的8%,平均约为4~5L,失血过多会发生休克,危及生命。因此只要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就要立即止血。

外伤出血分内出血与外出血两种。

内出血隐藏在人体内部,在体表看不到,病情多复杂,常常危及生命,需要紧急送医院治疗,但有时候往往因为看不见出血而大意,延误了急救的黄金时间。外出血是皮肤完整性被损伤破坏以后,血液流出体表。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外出血现场止血方法。1.指压止血的方法

指压止血是在伤口的靠近人体心脏的一端,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即可。优点是方便快捷,缺点是不太能持久。(1)指压颞浅动脉:

在耳前附近摸到动脉搏动,手指用力压迫就能止住额头及附近皮肤裂伤后的出血。(2)指压面动脉:

用于止住下颌与颜面部的出血,在下颌角的附近摸到动脉搏动,手指用力压迫即可。(3)指压颈动脉:

遇到头、颈、面部大出血,指压颞浅动脉、面动脉往往就难以奏效了。这时候就可以压迫伤侧颈部的大血管——颈动脉,以减少出血。颈动脉位于食管和气管的两侧,左右各一,很容易摸到的(图1-1)。图1-1 颈动脉指压止血法温馨提示●不能压迫气管,一定得保证气道是畅通的。●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不然会使大脑严重缺血。(4)指压腋动脉:

用于止住上肢部位的出血,在腋窝摸到动脉搏动,手指用力压迫即可止血(图1-2)。图1-2 腋动脉指压止血法(5)指压尺动脉、桡动脉:

用于止住手部的出血,在手腕的两侧可以分别摸到动脉搏动,同时予以压迫即可止血(图1-3)。图1-3 尺动脉、桡动脉指压止血法(6)指压股动脉:

用于止住下肢的出血。股动脉的位置在大腿的根部,腹股沟中点部位下方大约一横指的地方,摸到动脉搏动用力压迫就能止住同侧下肢的出血(图1-4)。图1-4 股动脉指压止血法2.加压包扎止血的方法

先用无菌敷料或清洁的纱布、棉花、毛巾、布单等日常物品盖住伤口,再拿绷带、三角巾(家里没有绷带、三角巾的话也可用毛巾或布条等代替)稍微用力加压缠绕包扎(图1-5),一般损伤出血就可以止住了。温馨提示●注意覆盖物的厚度最好在3~5cm为宜。●包扎的范围至少要超过损伤创面5cm。●包扎时各层敷料要铺平,缠绕时应均匀加压。图1-5 加压包扎止血法3.加垫屈肢止血的方法

当腋窝、肘窝或腘窝部位的皮肤受伤出血时,如果患者关节活动是正常的,可以采用大小合适的敷料垫子(可用毛巾垫或布垫代替)放在关节处,然后屈曲关节使伤处受压止血,然后用绷带或布条扎紧,便可以持续有效止血(图1-6)。图1-6 加垫屈肢止血法4.填塞止血的方法

如果伤口很深很大、出血迅猛,用前面介绍的方法往往难以有效止住,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无菌棉垫、纱布或家里清洁的毛巾、棉布等物紧紧填塞进伤口内,再按照加压包扎止血的方法进行包扎。5.止血带止血的方法

也有的情况下即使采用了压迫、填塞的方法,可能还是不能止血,这种情况往往是比较大的动脉血管破裂,由于压力过高,远远高于局部止血施加的压力,以至于继续出血不止,这时候可以采用止血带止血。

止血带止血是用于四肢大出血急救时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它通过压迫受伤肢体上方的动脉血管阻断血流而达到止血目的。止血带只能用于四肢出血,绝不要捆扎头部、颈部或躯干部。

上止血带的位置:止血带绑扎位置应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以上臂的上三分之一和大腿上中部为好,小腿和前臂不能上止血带,因为该处有两根骨头,血管正好走在两骨头之间,上止血带无法压迫血管。上臂的中三分之一部位亦不能上止血带,因为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而导致瘫痪。

上肢出血——压迫肱动脉,上臂上三分之一处。

下肢出血——压迫股动脉,大腿上中部。

家庭中可以选择以下止血带进行止血。(1)利用橡皮条止血:

准备长60cm左右的橡皮条(或橡皮管)一根。在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用毛巾缠绕肢体一圈,作为衬垫保护皮肤,以减少不适感,避免损伤神经或者肌肉。以一手拿好橡皮条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用力拉紧止血带缠绕2~3圈打结固定(图1-7)。上好止血带后,该肢体远端的动脉搏动消失说明止血有效。图1-7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2)绞紧止血法:

准备宽5~10cm的布带(绷带、领带、布条均可)一根,长度以能缠绕止血部位2周为宜;长15cm左右细棍棒或笔一根。在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用毛巾绕肢体一圈作为衬垫(如果被迫使用更窄的绳索的话,必须垫上多层的衬垫,以减少不适感),用布带在衬垫上围绕一圈后打一活结,把细棍棒从止血带的外圈下穿过,提起后绞紧,直至出血停止,将棍棒一头穿入活结,活结抽紧后固定(图1-8)。图1-8 绞紧止血法(3)卡扣式止血带止血法:

卡扣式止血带由塑料扣和弹性带两部分组成。它是一种新型的止血带(图1-9)。它由塑料扣直接固定,固定后也不易松开,因此使用起来更方便、可靠,推荐在家庭急救箱中准备一只,以备不时之需。图1-9 卡扣式止血带止血法温馨提示●要记好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1小时要放松1~2分钟。上止血带时间过久会导致肢体坏死,尤其在慌乱的急救期间很容易忘记放松止血带,这样的惨痛教训经常有发生。●将标记牌放在显眼的位置,不要遮住捆扎在肢体上的止血带。九、伤口包扎的技巧

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主要门户,如果伤口被细菌污染,就可能引起感染、化脓、败血症,甚至并发气性坏疽、破伤风等特殊严重感染,危及生命。所以在受伤以后一定要先对伤口进行包扎,以保护伤口避免污染,同时通过包扎伤口,可以压迫止血、减少疼痛。1.包扎的作用

快速止血;保护伤口免受再次污染或损伤;减轻疼痛。2.包扎的材料

最常用的是绷带和三角巾。如果家里没有绷带、三角巾,也可用干净的毛巾、布条等代替。3.包扎的步骤

(1)有效止血。

(2)适当清洁伤口:如伤口周围皮肤太脏,最好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用消毒液(家庭常备用碘伏消毒液)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时要由内往外消,逐渐扩大消毒范围,避免伤口污染。如用碘酒消毒,必须再用酒精脱碘,避免碘酒灼伤皮肤。应注意消毒剂不可直接涂抹在伤口上。伤口部位宜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3)用敷料保护伤口: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完全覆盖保护(现场如没有也可以用清洁毛巾、棉布类代替);如果需要加压包扎止血,覆盖物的厚度最好在3~5cm,出血不多的情况下敷料厚度可在1~2cm;覆盖的范围至少要超过损伤创面5cm。

(4)包扎:用绷带、三角巾(或者毛巾、布条等)进行缠绕包扎。温馨提示●包扎的动作要迅速准确,不能加重疼痛和出血。●最好用消毒的敷料覆盖伤口,紧急时也可用清洁的布片。●包扎四肢时,手指或脚趾最好露在外面,以方便观察是否缺血。4.如何利用三角巾进行包扎

三角巾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包扎面积大,尤其适合对肩部、胸部、腹股沟部和臀部等不好包扎的部位进行包扎。

三角巾用途广泛,还可作为固定夹板、敷料,悬吊手臂,代替止血带使用。如果家庭中没有三角巾可以自己制作。三角巾的制作很简单,用一米见方的布,沿一条对角线剪开即为两张三角巾。(1)三角巾折叠使用方法:

三角巾带状折叠法,就是将三角巾折叠为宽窄不同的带子,可用来固定敷料、夹板和肢体等。

三角巾环形垫折叠法,可用于保护脱出的人体组织或刺入身体的锐器。(2)三角巾头部帽式包扎法:

先把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两横指宽,把底边的中部放在前额,两底角接到头的后方相互交叉打结,再绕至前额打结(图1-10)。图1-10 三角巾头部帽式包扎法(3)三角巾腹部及会阴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包绕腰部打结,顶角兜住会阴部在臀部打结固定。或将两条三角巾顶角打结,连接结放在患者腰部正中,上面两端围腰打结,下面两端分别缠绕两大腿根部并与相对底边打结(图1-11)。图1-11 下腹及会阴部三角巾包扎法(4)三角巾单侧臀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置于大腿外侧,中间对着大腿根部,将顶角系带围绕缠扎,然后将下边角翻上拉至健侧骨盆最高处与前角打结(图1-12)。(5)手部包扎法:

将受伤手平放在三角巾中央,手指指向三角巾的顶角,底边横于腕部,再把顶角折回拉到手背上面,然后把左右两底角在手掌或手背交叉地向上拉到手腕的左右两侧缠绕打结。(6)膝部包扎法:

根据伤情把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状巾,将带的中段斜放在伤部其两端分别压住上下两边,两端于膝后交叉,一端向上,一端向下,环绕包扎,在膝后打结(图1-13)。图1-12 三角巾单侧臀部包扎法图1-13 三角巾的膝部包扎法(7)小腿及以下部位包扎法(图1-14)图1-14 三角巾的小腿及以下部位包扎法(8)三角巾悬吊手臂:

三角巾的底边与身体平行,将一端放在肩膀,另一端由胸前往下垂;三角中的直角端放在伤肢的肘关节外侧;将三角巾下垂的一端拉起,盖过受伤侧的肩膀,两端在颈后打结(图1-15)。图1-15 三角巾悬吊手臂5.绷带的使用方法

绷带的基本包扎方法包括三种:环形包扎、螺旋形包扎、8字形包扎。(1)绷带环形包扎法:

包扎时把带头斜放,用力压住,将卷带绕受伤部位包扎一圈后,把带头的小角反折,压在上面再环型缠绕数圈,每圈盖住前一圈。此法适用于包扎身体粗细均匀的部位,或在其他各种包扎法时,用此法缠绕两圈,以固定绷带的始、末两端(图1-16)。图1-16 环形包扎法(2)绷带螺旋形包扎法:

包扎时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将卷带向上斜形缠绕呈螺旋状,后一圈盖住前一圈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最后以环形包扎两、三圈结束。此法多用于包扎肢体上、下周径即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四肢(图1-17)。图1-17 螺旋形包扎法(3)绷带8字形包扎法:

此法用于关节部位。先将绷带由下而上缠绕,再由上而下成“8”字形来回缠绕(图1-18)。图1-18 8字形包扎法(4)眼部受伤后的绷带包扎法(图1-19)(5)关节部位受伤后的绷带包扎法:

包括肘关节、膝关节、足跟的包扎,常用8字形包扎法。图1-19 眼部包扎法6.特殊创伤的包扎(1)头颅损伤后脑组织膨出如何包扎:

遇有脑组织从伤口膨出,最重要的是妥善保护,不要压迫。可以选用干净的碗状物罩住膨胀露出的脑组织,要加以保护,固定妥当,再行包扎(图1-20)。(2)腹部受伤后内脏脱出如何包扎:

当腹部受到严重撞击或刺伤时,腹腔内的器官如小肠、结肠可能脱出体外,这时不要将其脱出的内脏压回腹腔内,否则会加重腹腔污染,可用干净的碗状物罩住膨出物予以保护,再进行包扎。患者采用仰卧或半卧,下肢弯曲的体位(图1-21)。图1-20 开放性颅脑损伤包扎法图1-21 腹部内脏脱出包扎法(3)异物刺入体内后该如何进行包扎处理:

对刺入人体内的异物一定不要盲目拔出,这类创伤大多需要在严密观察和充分的准备下进行手术取出。在现场,如果刺入异物露在外面的部分过长,可想办法将露在外面过长的部分断掉,以便于固定和搬运。固定的方法是:先将两块棉垫或替代品安放在异物周围,使其不摇晃,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固定送医院处理(图1-22)。图1-22 异物刺入体内的包扎法十、骨折的现场固定处理

所谓骨折,就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骨质完全断裂称为完全骨折,骨质未完全断裂称为不完全骨折。骨折处没有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处有皮肤破裂,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

骨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骨科疾病,骨折发生后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骨折后患者最先表现出来的症状无疑是疼痛,尤其是当移动受伤的部位时,患者会感到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当得到妥善处置和固定后,疼痛减轻,但在摸到时还是会出现压痛。骨折的其他症状包括局部出血肿胀、骨折局部畸形、运动功能丧失等。1.为什么要固定骨折

(1)骨折发生后,必须进行简单固定处理,以防在送往医院途中骨折部位反复活动移位,导致血管、神经的二次损伤。

(2)避免在搬运与运送过程中增加受伤者的痛苦。2.骨折固定需要哪些材料(1)夹板:

有各种宽度和长度专用制式夹板,主要以木质材料制成,特别适合伤肢固定。当现场没有定型夹板时,可用木板、木棒、树枝、竹片等代替夹板,上肢可利用厚纸板、杂志等折叠后进行固定。上述材料都不能取得时,下肢伤后可与对侧肢体固定,上肢可与胸壁固定,尽快送往医院救治。(2)衬垫:

用毛巾、棉布或棉花作为人体与夹板之间的衬垫,以保护皮肤,减轻不适。(3)绷带:

绷带是用来绑夹板的,也可用折叠的三角巾、布带等有一定宽度的条状物进行捆绑。不可用过于细、窄的绳索代替,尤其不能使用铁丝之类的东西。3.上臂骨折的固定(1)夹板固定:

患者手臂屈肘90°,用两块夹板固定伤处,一块放在上臂内侧,另一块放在外侧,然后用绷带固定。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将夹板放在外侧进行固定。固定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悬吊伤肢(图1-23)。图1-23 上臂骨折的夹板固定(2)躯干固定:

现场无夹板时,可用宽约15cm的布带或折叠成带状的三角巾进行躯干固定。布带中央正对骨折处,两端绕至对侧腋下打结,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图1-24)。屈肘90度,再用三角巾(绷带、布带也可)将前臂悬吊胸前。图1-24 上臂骨折的躯干固定4.前臂骨折的固定(1)夹板固定法:

取两块长短适当的夹板(由肘至手心),垫以柔软衬物,将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前臂掌侧和背侧(只有一块夹板时放在前臂手掌的背侧,如果没有夹板,可利用报纸或杂志折叠代替),并在手心放棉花等柔软物,让伤员握住,使腕稍向背屈,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布条)上下两端捆绑固定。固定好后,将伤肢肘关节部位屈曲成90°,用三角巾或绷带悬吊伤肢(图1-25)。(2)上衣固定:

利用伤员身穿的上衣固定。将伤臂屈曲贴于胸前,把手放在第三、四钮扣间的前衣襟内,再将伤侧衣襟向外翻,反折上提,在衣襟角剪一小孔,挂在第一、二钮扣上,再用三角巾(绷带、布带也可)经肘关节上方绕胸部一周打结固定。图1-25 前臂骨折的固定5.大腿骨折的固定(1)夹板固定:

伤员仰卧,伤腿伸直位。用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外侧夹板的长度由腋窝到足跟,内侧由大腿根部到足跟(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到外侧),将健肢靠向伤肢,使两下肢并列,两脚对齐。夹板与皮肤接触部位加衬垫,用五至七条三角巾或布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先固定,然后分别在腋下,腰部及膝、踝关节等处扎牢固定(图1-26)。固定时,必须使脚掌与小腿呈垂直,用“8”字形包扎固定。同时,应脱去伤肢的鞋袜,以便随时观察足趾的血运。图1-26 大腿骨折的夹板固定(2)健肢固定:

如无夹板,可用三角巾、绷带、布带等把两下肢固定在一起,两膝和两踝之间垫上毛巾、棉布等柔软物品加以保护(图1-27)。6.小腿骨折的固定(1)夹板固定:

将伤腿伸直,夹板长度上超过膝关节,下超过足跟,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小腿内外侧,再用绷带或三角巾捆绑固定。用两块夹板放在小腿的内侧和外侧(只有一块夹板时,则放在外侧),两夹板长度上达大腿中段,下到脚跟,夹板与皮肤接触部位加衬垫,用五条三角巾或布带分段扎牢固定。首先固定小腿骨折的上下两端,依次固定大腿中部、膝关节、踝关节并使小腿与脚掌呈垂直,用“8”字形固定(图1-28)。图1-27 大腿骨折的健肢固定(2)健肢固定:

方法与大腿骨折固定法相同。图1-28 小腿骨折的夹板固定7.脊柱骨折的固定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分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及尾椎五个部分,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常见的脊柱骨折多为颈椎、胸椎、腰椎部位的骨折。

脊柱受伤后,不要随意翻身、扭曲,更不要采用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搂抱的搬运方法,因为这些都将增加受伤脊柱的弯曲,使骨折碎骨受压移位,轻者导致伤者剧烈疼痛,严重时移位的碎骨片将进一步加重脊髓的损伤,发生瘫痪,甚至因高位颈髓损伤呼吸功能丧失而立即死亡。

只要怀疑有脊柱骨折就应按脊柱骨折进行固定处理。正确的方法是将伤者仰卧固定在专用脊柱板担架上(现场也可用木板、门板代替),然后运送到医院。(1)怎样将脊柱骨折伤员移到担架上

方法有两种:平托法、滚动法。

平托法:三至四人在患者一侧跪下伸手,穿过伤者背部,同时抬高、换单腿、起立、搬运、下跪,将患者放于脊柱板担架上。如果伤员是颈椎损伤,移动时一定由专人固定头颈部,做到不后仰、不前屈、不旋转,使头部始终与躯干保持一线,其余人按前述方法协调一致用力将伤员平直地抬到脊柱板担架上(图1-29)。图1-29 平托法

滚动法:二至三人采用,使伤员保持平直状态,成一整体滚动至脊柱板担架上。(2)脊柱骨折的固定方法:

伤者仰卧于担架上,在双膝处垫一薄枕,使其自然弯曲,然后用4条带子把伤员固定在脊柱板担架上(一般用带子固定胸前、腰部、大腿、小腿等处),避免伤员左右转动。如果是颈椎骨折,可用颈托进行固定颈椎,现场没有颈托就用软枕或衣物等填塞在头和颈部的两侧,然后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绑扎固定,以保证在运送的过程中伤者的头颈部不后仰、不前屈、不旋转,始终与躯干保持一线。

胸腰椎骨折的固定(图1-30)图1-30 胸腰椎骨折的固定方法

颈椎骨折的固定(图1-31)图1-31 颈椎骨折的固定方法8.骨盆骨折的固定

移动骨盆骨折伤员最紧要的就是一定保持骨盆的姿势不变,不然就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固定时将伤者仰卧于硬质担架上,两膝自然屈曲,以维持髋部姿势。双膝下、双膝间、双腿间、双踝间置入软枕、衬垫,于胸前、腰部、大腿、小腿等处用宽的布带固定在担架上(图1-32)。注意在固定过程中始终保持骨盆在受伤之后的姿势,动作轻柔,固定可靠,任何粗暴的动作都可能导致患者大出血死亡。图1-32 骨盆骨折的固定方法温馨提示●有开放性伤口的要先止血、包扎,然后再固定。●怀疑发生骨折就按骨折进行固定。●固定的基本要求是“牢固、稳定”,固定夹板的长度必须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夹板与皮肤之间要有足够厚度的衬垫,避免损伤,减轻不适。●怀疑有骨折时,不要尝试行走或用力摆动肢体来判断有没有骨折,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十一、搬运患者有学问

患者搬运是现场急救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搬运护送不当,可使患者伤情加重,甚至引起瘫痪或死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搬运呢?1.搬运的注意事项

(1)搬运前固定要稳妥,搬动要平稳,避免颠簸。

(2)搬运途中要不断安慰患者,时刻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

(3)疑有颈椎、胸椎、腰椎或骨盆骨折时必须采用硬式担架搬运(如脊柱板担架)。严禁一人抬肩,一人抱腿或搂抱的方法。

(4)如使用了止血带,必须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1~2分钟。

(5)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血液等堵塞气道。

(6)搬运时患者头在后,脚在前,以便后面抬担架的救护人员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7)注意步调要一致,向高处抬时,前者要将担架放低,后者要抬高。2.搬运的常用方法

搬运的方式很多,需根据现场的情况选择。(1)拖行法:

适用于体重体型较大的伤患者。自己不能移动,现场又非常危险需要立即离开时,可用此法。非紧急情况下,不用此种方法,以免造成伤者二次损伤。施救者抓住伤员的踝部或搂住双肩,将伤员拖出现场;或将患者外衣解开,从背后反折托住头颈部向后拖行,这样拖拉时,可使伤员头部受到一定保护。(2)扶行法:

用来扶助伤势较轻并能站立行走的清醒患者。患者一手臂搭在施救者颈肩部位,施救者一手紧握患者搭在肩上的手臂,另一只手扶其腰部,搀扶而行(图1-33)。图1-33 扶行法(3)背负法:

适用老幼、体轻、清醒的患者。救护者背朝向伤员蹲下,让患者将双臂从施救者肩上伸到胸前,两手紧握。施救者搂住伤员的大腿,慢慢站起来。如有骨折不能用此法。(4)抱持法:

适用体重较轻,伤势不重,没有骨折的患者,是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施救者蹲在患者的一侧,面向患者,一只手放在患者的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伤员的背后,然后将其轻轻抱起。如有脊柱骨折、骨盆骨折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5)平托法:

用于脊柱骨折、骨盆骨折。三至四名施救者站在伤轻的一侧,分别在肩部、臀、膝部,将患者同时水平抱起,齐步前进。(6)椅托法:

适用体弱而清醒的伤患者。两名施救者面对面蹲在患者的两侧,各自将一手伸到患者背后握住对方的手腕,将另一只手伸到患者大腿中部(腘窝处),握住对方的手腕,同时站起。患者双手扶住两人颈肩部(图1-34)。图1-34 椅托法(7)双人拉车法:

两名施救者,一人站在患者的背后将两手从患者腋下插入,把患者两前臂交叉于胸前,再抓住患者的手腕,把患者抱在怀里,另一人反身站在患者两腿中间将两腿抬起。两名施救者一前一后地行走(图1-35)。图1-35 双人拉车法(8)双人扶腋法:

适用于双足受伤的清醒患者,常在运动场上采用(图1-36)。图1-36 双人扶腋法(9)靠椅搬运法:

靠椅搬运法适用于短途运送。将患者置于椅子上,施救者一人抬椅子前腿,注意将患者双腿置于自己双臂内侧,一人抬椅背,并扶住患者双肩。(10)担架搬运法:

担架搬运是现场救护搬运中最常用、最安全的搬运方法。适用于病情较重,又需要转送较远路程的患者。常用的担架有帆布折叠式担架,此担架可适于一般伤员的搬运,不宜运送脊柱损伤的伤员,若要使用,必须在帆布中加一块木板。还有一种是铲式担架,适用于不宜翻动的危重患者。抬担架时要注意患者的脚在前,头在后以方便观察,保持步调一致,尽可能使患者保持水平状态。用汽车运送时,担架要固定好防止在起动、刹车时碰伤。夏天要注意防暑、冬季要预防冻伤。担架搬运需2~4人一起进行(图1-37)。图1-37 担架搬运法3.脊柱骨折的固定搬运全过程(图1-38)图1-38 脊柱骨折的搬运4.开放性胸部损伤的搬运

搬运前必须堵塞包扎伤口,采取半卧位并斜向受伤的一侧,宽布带固定在担架上后搬运(图1-39)。5.颅脑与颌面创伤的搬运

颅脑与颌面创伤最严重的危险就是发生呼吸道堵塞、窒息,所以在搬运的过程中患者应采取患侧卧位,以便于口内血液和分泌液向外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图1-40)。图1-39 开放性胸部损伤的搬运图1-40 颅脑与颌面创伤的搬运十二、全球推广的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技术是国际公认对公众进行培训最重要、最基本的急救知识技能。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时刻不停地跳动着,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肺是人体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器官。心跳骤停后,呼吸也就停止,由于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一般4分钟就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几乎全脑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可能会遇到身边人员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紧急情况,如心脏病患者,外伤,溺水,电击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而心跳骤停常是骤然发生,能否迅速准确的开始抢救是决定复苏成败的关键因素。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心跳骤停,现场抢救时的基础生命支持措施相同,就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即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保持气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

心脏骤停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千万不要坐等救护车到来再送医院救治。如果选择送患者到医院或等待医务人员到来才开始实施急救,死亡几乎是唯一的结局。因为这两种方式几乎很难不超过10分钟的,而超过10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率几乎为零。而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者,心脏恢复跳动的成功率高达59.6%。

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术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个神奇的急救技术。1.什么是生存链

我们知道心跳骤停发生后的生存机会取决于一系列关键性的措施,如果其中任何一项措施被延迟都会丧失生机。生存链指的就是这一系列的关键措施,它的真正含义在于拯救本身。生存链定义了旁观者,急救调度,急救人员,急救医生和护士的作用,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他们将作为团队共同为抢救生命而工作。

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将院外心脏骤停生存链确定为以下五个环节(图1-41)。图1-41 院外心脏骤停生存链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心肺复苏。

(3)早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2.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定为心跳骤停

一旦发生心跳骤停,意味着患者进入了临床死亡状态,表现为全身皮肤青紫、意识消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等。(1)意识消失:

可采取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叫:“您怎么了”(患者没有反应表示意识消失)。(2)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直接判别患者是正常呼吸、濒死叹息样呼吸还是无呼吸(不能耽误10秒内完成)。(3)大动脉搏动消失:

用一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图1-8)或股动脉,如没有搏动说明心跳已停止,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患者如果出现意识消失,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强烈提示患者心跳已停或即将停止,此时现场人员可以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而不再去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消失。因为即使是那些训练有素的急救员在紧急的情况下也常发生动脉搏动的判断错误。3.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启动应急系统

如现场有多人,其中一人负责协调,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如一人进行心脏按压,一人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另一人则打开气道进行吹气。如附近有自动除颤仪,则吩咐周围人员快速取来备用,如没有则等待急救车除颤仪。电话的拨打方法见第一章“怎样拨打急救电话”。4.心肺复苏技术要点(1)心肺复苏体位

将患者仰卧在平地或硬板床上,解开上衣,松开裤带,暴露整个胸部。温馨提示●注意患者背部平整光滑无异物,避免压伤。●也不能在太过柔软的床或沙发上进行心肺复苏,否则无效。(2)施救者的姿势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以心脏按压部位为中心跪于患者一侧,将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3)按压部位

两乳头连线中点,即为按压部位,也就是胸骨中下部分(图1-42)。图1-42 心脏按压部位(4)心脏按压的方法

施救者将自己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用掌根部位压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臂绷直,躯体稍微前倾,使双臂与患者胸部垂直,然后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深度成人一般在5~6cm,小儿4~5cm。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一般控制在100~120次/分为宜。

以手掌根着力,手指翘起,以保证力量作用于胸骨而不是其他。

按压应有规律,不能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按压时双肘部稍微用力夹紧,这样就能保证双臂绷直垂直用力向下。

不能中断按压,直到心跳恢复或确定死亡为止。

尽量每隔2分钟换一人按压,以保证按压质量。(5)维持患者气道的通畅

打呼噜的朋友常常有入睡期间被憋醒的状况,原因就是深睡眠后咽部肌肉张力下降,使气道狭窄堵塞后造成的。意识消失的患者口咽部常有分泌物、血液甚至其他异物残留,因而更容易发生呼吸道阻塞。以下的方法可以维持气道畅通。

清理呼吸道:将口腔内脱落的牙齿﹑出血﹑呕吐物等异物清理干净。

仰头抬颏:将一手下压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将下巴向前抬起(图1-43)。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或采取侧卧体位。图1-43 仰头抬颏法(6)口对口人工吹气的方法

一手捏闭患者鼻孔防止漏气,另一手抬起下巴使头后仰、口张开(可用干净纱布或手巾覆盖于患者口鼻处,作为隔离)(图1-44)。

施救者吸气后张嘴包住患者的口向内吹气,可见胸部向上抬起。

每次吹气时间至少1秒,吹入气量约为500ml。

每次吹气结束,应放开患者口、鼻,可见胸部塌陷,气流排出。

吹气频率:每分钟10次,每6秒钟吹气一次。

如果是一人进行心肺复苏,可以在30次心脏按压后予2次连续人工呼吸,即30∶2。图1-44 口对口人工呼吸(7)自动体外除颤仪有什么作用

自动体外除颤仪是用来进行电击除颤的。

在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中约80%为室颤引起,目前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电击除颤,而且除颤时机越早,效果越好,每延迟1分钟,除颤成功率将下降7%~10%。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患者生存链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自动体外除颤仪操作简单、安全,施救者只需根据设备的语音指令即可完成电除颤(图1-45)。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便公共应急使用。图1-45 体外电击除颤(8)什么是高级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是心肺复苏的第二阶段,由丰富经验的医疗急救团队负责,有明确的分工,协调进行呼吸支持、胸外心脏按压、急救药物应用,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及必要的记录等。(9)什么是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心脏骤停后处理是心肺复苏的第三阶段,大都由重症医学专家团队负责,包括缺氧性脑损伤、心脏骤停后心肌功能障碍、全身缺血/再灌注反应等等的治疗。5.现场心肺复苏流程(图1-46)图1-46 心肺复苏流程

第二章 常见急症的家庭急救一、高烧如何退

测量腋窝体温39℃以上就称为高烧。突发高烧通常意味着体内有病毒或细菌感染,比如感冒、肺炎、脑膜炎、猩红热等急性炎症都会伴有高烧。

发高烧是人体和病菌作斗争的表现,如体温超过40℃,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脑部损害等不良后果,因此要想方设法降低体温。退烧的方法有物理降温法、多喝水、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输液等。1.物理降温法

传统的方法是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及全身,能减轻发热的症状。注意敷毛巾时不要用过凉的水,温水比较好。如果温水效果不好,也可以采用酒精擦拭全身,特别是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血管丰富,散热快的部位。2.多喝水

发烧时,人体容易缺水,多喝水有助于降温,水最好是白开水,一次不要喝太多,要多次喝较好。3.吃退烧药

当体温达到38.5~39℃左右,没有别的不适情况下,可以先吃一些退烧药(咨询药店工作人员,并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不能过量)。一般情况下,吃完退烧药一小时左右会出大汗,体温就降下来了。4.打退烧针

降温效果比较好,而且快速。尤其是当发烧超过40℃以上时最好到医院先打一针,先把体温降下来。5.输液

当高烧持续不退,并伴有咳嗽等症状,就需要赶紧看医生输液了。输液是退烧迅速有效的方式,但时间长了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如果只是普通发烧,建议还是用上面的方法比较好,副作用小。二、突发晕厥该如何进行急救

晕厥是由于脑部暂时性缺血,使人头脑昏沉、神志消失和突发性瘫倒,常常突然发生,持续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甚至几秒。晕厥发生之前多伴有头晕、眼花、恶心、软弱、出冷汗等不适。1.晕厥的原因

晕厥的原因有很多,血管、心脏、大脑、血液等方面的疾病都可能发生晕厥。(1)血管方面的原因:

这类晕厥最为常见,如过度疲劳,过度紧张,中暑,受到惊吓,剧烈咳嗽,性兴奋过度,晕针,晕血,久坐或蹲着突然站起来。(2)心脏方面的原因:

各种心脏原因造成心脏射血减少,导致脑缺氧而发生晕厥。(3)大脑方面的原因:

由于脑部血管发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变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引起脑动脉痉挛等。(4)血液方面的原因:

见于低血糖状态、换气过度综合征(呼吸性碱中毒)、重症贫血及高原晕厥等。2.突发晕厥的急救

(1)马上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松开衣扣,双下肢稍抬高,加大环境通风。

(2)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患者气道,头偏向一侧,确保气道通畅。

(3)患者意识恢复后要注意继续休息一会儿,直到不适感消失以后再活动。

(4)原因不明的情况下,不管是否清醒都应该将患者送往医院检查,明确晕厥的原因。如果患者意识一直不恢复,提示病情多凶险。

(5)对于反复发生的晕厥,出现先兆症状时自己立即平卧,预防跌伤。

(6)晕厥后容易发生跌伤,应注意查看,特别是股骨骨折,容易漏诊。

(7)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不得中断,直到急救医生赶到。三、癫痫发作的急救

癫痫俗称“羊癫风”、“羊角风”。病发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其本质是由于脑内神经元兴奋增强,突然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大脑功能失常,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常突然发生,反复发作。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的部位以及放电扩散的范围不同,临床上可出现短暂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等功能障碍,或单独出现,或组合出现。我国报道癫痫的发病率为25.3/10万。1.什么原因会导致发生癫痫

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的因素:

在一些有癫痫家族史或先天性畸形家族中容易出现癫痫。(2)脑损害:

在母体怀孕的过程中受到病毒感染,放射线照射或其他刺激引起的胚胎发育不良可以引起癫痫,颅脑外伤也可引起癫痫。(3)颅脑疾病:

颅脑疾病容易发生癫痫,如脑肿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等。(4)其他因素:

一般男性较女性患者稍多,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另外发热,精神刺激等也是癫痫发生的诱因。2.癫痫发作的急救

(1)迅速让患者平卧,避免跌伤。

(2)松开衣扣,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患者气道,并将头转向一侧,使口腔唾液自行流出,以免误入气管和肺。

(3)刺激或点压人中、合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有缓解抽搐的作用。

(4)如四肢抽搐一直不缓解,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温馨提示●癫痫患者在平时要按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减药、停药或换药,以免引起癫痫持续状态。●要克服自卑感及恐惧心理,避免疲劳,紧张等因素的刺激。●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情绪激动和劳累,起居有规律,忌烟酒等刺激食物,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开车,骑车,游泳等,不宜进行高风险操作,如有发作预兆,应尽快坐下或卧倒,避免跌伤。四、精神病发作该怎么处理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1.神经病和精神病一样吗

不少人总爱开玩笑说别人:“你有神经病”,以至于很多人认为神经病就是精神病。其实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神经病是指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这些病变往往有明显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瘫痪等等,并可以通过医疗仪器检查如脑CT、磁共振等找到病变。比如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都属于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前面给大家介绍的癫痫也是属于神经系统疾病,这类患者患者应去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进行诊治。2.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否正常(1)与患者之前行为比较:

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表现孤僻,不愿见人,常常发呆,独自发笑,悲观厌世,对人冷漠,对事物的兴趣降低,整天疑神疑鬼,情绪多变,对他人怀有敌意,无故发脾气或者紧张恐惧,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等。(2)患者行为是否符合习俗和客观现实:

比如自己和自己说话,无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与实际不存在的人对骂,说的话或者深奥难懂,或者不符合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3)患者是否有不可理喻的行为表现:

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比如长时间照镜子,整天不洗脸梳头,工作能力下降,睡眠日夜颠倒,走路靠着墙根,穿着打扮怪异,不愿做家务,好对人和事纠缠不清,整日卧床不起,好管闲事,无故摔砸物品,收藏杂物、脏东西等。

如果存在很大的不同,就要考虑尽快到专科医院寻求帮助了。3.精神病的危害与处理(1)攻击伤害他人:

被害妄想是所有精神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采取忍耐、逃避的态度,少数患者也会“先下手为强”,对他的“假想敌”主动攻击。对此,最重要的是弄清患者的妄想对象,即:患者认为是谁要害他。如果患者的妄想对象是某个家里人,则应尽量让这位家属远离患者,至少不要让他与患者单独在一起。(2)轻生自杀:

精神病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自杀成功的患者,是在疾病的恢复期实施自杀行为的。患者在精神病症状消除以后,因自己的病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婚姻等现实问题,感到走投无路,因此选择了轻生。对此,家属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要尽早发现患者的心理困扰,及时疏导。(3)极度兴奋躁动:

患者的精神症状表现为严重的思维紊乱、言语杂乱无章、行为缺乏目的性,这类患者也可能出现自伤或伤人毁物。由于患者的兴奋躁动是持续性的,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般比较容易防范。家属要保管好家里的刀、剪、火、煤气等危险物品,但最根本的办法是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控制患者的兴奋。温馨提示●家属要正确看待精神病,理解精神病,对精神病患者要加倍关怀和照顾,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支持才是稳定病情的根本。●督促患者按时服药。由于精神病患者大多不承认自己有病,故而经常藏药不服,所以一定要督促检查患者按时服药。五、脑中风的急救知识

脑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也即脑卒中。脑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由血管阻塞引起缺血性脑中风又称脑梗塞,占中风的70%~80%。在脑血管病猝死事件中,脑梗塞占80%。出血性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由于脑中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1.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脑中风的风险增加(1)高血压:

高血压是原因,中风是后果,血压高低与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高血压会使血管的张力增高,也就是将血管“绷紧”,时间长了,血管壁就会损伤,加速老化,导致动脉硬化、变脆、管腔变窄。在脑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当患者的血压突然升高,就很容易引起中风。(2)糖尿病:

糖尿病是导致中风的高危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5倍,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多有高脂血症,加速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3)高血脂: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造成血液过于黏稠,就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就会出现缺血性中风。(4)肥胖:

肥胖体态与一般人比较,发生中风的机会要高40%。这与肥胖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紊乱,血脂增高等因素有关。此外,肥胖者还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5)吸烟:

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尼古丁可使人的体重下降、食欲减轻,也会增加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2.脑中风有哪些前兆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