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突破胜经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1 12:40:50

点击下载

作者:田磊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突破胜经下册

2019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突破胜经下册试读:

前言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其考察知识面广,难度较高,每年总通过率多低于30%。因此,执业医师考试是所有医学生成为一名真正大夫之前都必须经过的一个严格的考验。

通过多年的执业医师考培经历,我发现很多考生之所以无法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究其原因,并不一定是努力不足,更不存在智力缺陷。他们不能拿到执业医师证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执业医师考试缺乏必要的了解,不知道哪些知识是考试重点。

另外,就是考试科目多。以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为例,考试涉及的科目就有14门,涵盖了中医基础、中西医临床、西医基础、伦理法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医学生本科5年所学的主干课程都要考到,时间短,任务重,如果不了解考试的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想通过考试,比登天还难。

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我们特编写了这套“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点速记突破胜经丛书”,本套丛书突出应试教育模式,具有如下特色:

精 内容精。笔者认真研究历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题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重要的知识点总是反复地被考到,只是可能会变化一下形式。大约90%的考题出自60%的知识点,而剩余40%的知识点很少考到甚至从未考到过。根据这种情况,结合笔者多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经验,我们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全部知识点进行分类,去粗取精,去掉很少出考题的40%的知识点。而对于常出考题的60%的知识点,我们也尽可能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其知识内涵,省略与考试无关的语言。

准 考点选择准确。本书所载考点是笔者通过近十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经验筛选出来的,均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常考点。并且,我根据其考题出现的频率,将筛选出来的考点分为三类,用“★”号进行标记:★★★表明本考点最为重要;★★表明重要性次之;★最次。只要将本书所载考点弄懂、记准80%以上,就一定能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简 简化复习过程。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涉及科目内容极多,绝大多数的医考辅导书籍页数在1000页以上,字数达200万,需要考生自己在厚厚的书籍里去搜寻考点,费时费力,且复习效果欠佳。本书将复杂的医考内容以考点形式呈现,考试会考什么,考生要学什么,一目了然。并且,本书字数较少,篇幅较小,仅相当于其他辅导书籍篇幅的1/10,而核心考点却能全部覆盖。用本书来备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极大简化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复习过程。

便 便有两层意思,一是方便记忆。本书将考试大纲中较杂乱的内容用表格的方式展现,对于考生头痛的记忆性内容,如中药、方剂、针灸等科目则配有记忆的口诀、歌诀,方便考生的学习和记忆。二是方便携带。本书内容精简,为小32开口袋书,可随身携带,考生可以在等公交车、排队等零碎的时间用本书学习,也许等公交车时记下的一个考点就能决定你今年是否能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我相信,只要考生认真学习,在本书的帮助下一定能够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医生!田 磊2018年10月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复习攻略第一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考点1★★ 骨盆的组成

1.骨盆的骨骼 包括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

2.骨盆的关节 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及骶尾关节。

3.骨盆的韧带 包括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

考点2★★ 骨盆的分界

以髂耻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又称大骨盆)和真骨盆(又称小骨盆、骨产道)。

考点3★★★ 骨盆的类型

包括女型、男型、类人猿型、扁平型四类。女型最为多见。

考点4★ 外生殖器的组成

包括阴阜、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口、阴道口及处女膜)。

考点5★★★ 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1.子宫 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人为2∶1,老年为1∶1。

子宫体壁分为三层,外层为浆膜层,即脏腹膜,中间层最厚,为肌层,最内为黏膜层,亦称子宫内膜。

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2.输卵管 为卵子与精子结合的场所及运送受精卵的管道。分为4部分:①间质部。②峡部。③壶腹部。④伞部。

考点6★★ 中医对女性生殖器的认识

外阴,中医古籍称之为阴户,又名四边;阴道,称之为子肠、产道、地道;子宫,称之为女子胞,又称胞宫、胞脏、子脏、子处、子宫、血室;子宫颈外口,称为子门、子户;处女膜,称为玉门、龙门、胞门。第二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考点1★★ 月经血的特征

经血为暗红色,其成分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且呈不凝状态。

考点2★★ 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

典型特征是周期性。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相邻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是21~35日,平均28日。每次月经持续天数称经期,一般为2~7日,多为3~5日。经量是指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为30~50mL,若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考点3★ 卵巢的功能

卵巢具有两大功能,即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卵巢产生的激素主要为雌激素、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

考点4★★★ 卵巢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1)子宫肌 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使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2)子宫内膜 使腺体及间质增生、修复。(3)宫颈 使宫颈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易拉成丝状。(4)输卵管 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分泌活动,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5)阴道上皮 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黏膜变厚,并能增加细胞内糖原储存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6)卵巢 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7)外生殖器 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8)第二性征 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9)代谢作用 促进水钠潴留。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通常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效应的。(1)子宫肌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2)子宫内膜 使增生期内膜转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3)宫颈 使宫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稠。(4)输卵管 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5)阴道上皮 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6)乳房 促使乳腺腺泡发育。(7)体温 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8)代谢 促进水钠排泄。

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二者有协同作用;另一方面,雌激素和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及修复,孕激素则限制子宫内膜增生,并使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

考点5★★★ 特殊月经生理现象

月经两月一潮的称“并月”;三月一潮的称“居经”或“季经”;一年一潮的称“避年”;终生不潮而能受孕的称“暗经”;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称为“激经”“盛胎”“垢胎”。

考点6★ 中医有关月经产生及调节的理论

月经是脏腑、天癸、经络、气血协同作用于胞宫而产生的生理现象。其中尤其是肾气、天癸、冲任二脉与月经有着直接的关系。

1.五脏 肾、肝、脾(胃)、肺与月经的产生与调节均有关系,其中关系最密切的一个脏腑是肾,三个脏腑是肾、肝、脾。

2.天癸 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阴精。天癸来源于先天肾气,并藏之于肾,但要在肾气旺盛的前提下,且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支持,到一定阶段才能蓄积而生。第三单元 妊娠生理

考点1★★ 受精相关概念

1.成熟精子和卵子相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受精后的卵子称为孕卵或受精卵。

2.受精卵的分裂称卵裂。约在受精后第3日,分裂成由16个细胞组成的实心细胞团,称为桑葚胚或早期囊胚。约在受精后第6~7日开始着床。

考点2★★★ 胎儿附属物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考点3★ 胎盘的组成和功能

1.胎盘的组成 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及底蜕膜组成。

2.胎盘的功能 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出胎儿代谢产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主要合成各种激素和酶)。

考点4★★ 羊水的来源和功能

1.羊水来源 孕早期,羊水主要来源于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孕中期,主要来源于胎儿尿液。

2.羊水的功能 一是保护胎儿,二是保护母体。

考点5★★ 早期妊娠的诊断

1.临床表现 停经,早孕反应,尿频,乳房增大胀痛,乳头和乳晕着色变深变宽,乳晕部位因皮脂腺隆起而出现结节,称“蒙氏结节”。

2.妇科检查 阴道及宫颈变松软,呈紫蓝色。双合诊时感觉宫颈和宫体似不相连,称“黑格征”,也称之为“黑加征”。

3.辅助检查 ①B超检查:妊娠5周时见妊娠环,可确诊。②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阳性可协助诊断。第四单元 产前保健

考点1★★★ 产前检查时间

产前检查的时间从确诊为早孕时开始,产前系列检查应从妊娠20周起进行。即妊娠20~28周期间,每4周检查1次;妊娠29~35周,每2周检查1次;自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1次。凡属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考点2★★★ 预产期推算

从末次月经第1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农历日数加14),所得日期即为预产期。第五单元 正常分娩

考点1★★★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1.产力 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产力包括:①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是分娩的主要动力,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正常宫缩其特点有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及缩复作用。②腹肌和膈肌的收缩力,统称腹压,是第二产程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③盆底肛提肌的收缩力。

2.产道

3.胎儿

4.精神心理因素

考点2★★★ 先兆临产

1.假临产 分娩发动之前,孕妇常出现不规则子宫收缩,称为“假临产”。其特点是宫缩持续时间短而不恒定,宫缩强度并不逐渐增强,间歇时间长而不规律;宫颈管不缩短,宫口不扩张;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镇静剂能抑制假临产。

2.胎儿下降感

3.见红 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

考点3★★★ 临产的诊断

临产开始的主要标志是有规律而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及以上,间歇5~6分钟,并伴有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考点4★★ 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产程分期:分娩全过程是从有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简称总产程。临床通常分为3个产程:

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

临床表现:①规律宫缩。②宫口扩张。③胎头下降,是决定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观察指标。④胎膜破裂。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需数分钟,不超过1小时。

临床表现:宫口开全后,胎膜多已自然破裂。随着产程继续进展,胎体也很快娩出,羊水也跟着涌出。

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临床表现:胎盘完全从子宫壁剥离而排出。

考点5★ 中医关于分娩的认识

①试胎(即“妊娠八九个月时感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②弄胎(“若月数已足,腹痛时作时止,腰不痛者”)。③《达生篇》的临产调护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第六单元 正常产褥

考点1★★ 产褥期的概念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间为6周,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

考点2★★ 产褥期生殖系统的变化

1.子宫 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胎盘附着部位的内膜修复约需至产后6周

2.月经复潮及排卵 产褥期恢复排卵与月经复潮的时间受哺乳影响。不哺乳妇女通常可于产后4~8周月经复潮,平均产后10周可恢复排卵。而哺乳产妇月经复潮延迟,平均产后4~6个月可恢复排卵。产后较晚恢复月经者,首次月经复潮前多有排卵,故哺乳期产妇未见月经来潮仍有可能怀孕。第七单元 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考点1★★ 中医常见病因

1.淫邪因素 寒、热、湿邪。

2.七情内伤(情志因素) 郁怒伤肝,忧思伤脾,惊恐伤肾为甚。

3.生活因素 房劳多产,饮食失节,劳逸失度,跌仆损伤,药误虫蚀。

4.其他因素 瘀血痰饮,体质因素。

考点2★ 中医对妇产科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中医学将妇产科疾病的发病机理概括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三方面。而冲任督带、胞宫、胞脉、胞络损伤是妇产科疾病的主要病机和最终病位。第八单元 妊娠病第一节 中医对妊娠病的认识

考点★★ 妊娠病的发病机理

①阴血亏虚。②气机阻滞。③脾肾虚损。④冲气上逆。第二节 妊娠剧吐

考点1★★ 概念

妊娠早期,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以致出现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者,称妊娠剧吐。本病属中医“妊娠恶阻”范畴,亦称“恶阻” “阻病”“子病”“病儿”等。

考点2★★★ 主要发病机理

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考点3★★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维生素B、维生素C及维生素B。61

若经上述治疗无好转,体温持续高于38℃,心率每分钟超过120次,出现持续黄疸或持续蛋白尿,或伴发Wernicke综合征时,则应终止妊娠。

考点4★★★ 中医辨证论治第三节 流产

考点1★ 流产概念

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kg而终止者。其中发生在妊娠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到28周前者,称为晚期流产。

考点2★★★ 流产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考点3★★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的含义及主要发病机理

1.胎漏 又称“胞漏”“漏胎”,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小腹下坠者。

2.胎动不安 妊娠期出现腰酸、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

3.滑胎 又称“屡孕屡堕”“数堕胎”。是指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

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滑胎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冲任损伤或胎元不健。

考点4★★★ 中医辨证论治

1.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

2.滑胎的辨证论治第四节 异位妊娠

考点1★★★ 诊断

1.临床表现 下腹一侧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晕厥和休克。患侧下腹压痛及反跳痛,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后穹隆饱满,宫颈举痛或摇摆痛,子宫有漂浮感等。

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B型超声检查 主要了解宫腔内有无孕囊,附件部位有无包块及盆腹腔内有无积液,若能在宫旁低回声区内探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即可确诊。(2)阴道后穹隆穿刺 适用于疑有腹腔内出血或B型超声检查显示有盆腔积液的患者。如经后穹隆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说明有血腹症存在,可协助诊断异位妊娠。

考点2★ 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主要适用于早期输卵管妊娠、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可采用化学药物治疗或米非司酮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②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cm。③血β-hCG<2000U/L。④无明显内出血。⑤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正常。

2.手术治疗 适用于已破裂期(腹腔内大量出血、出现休克),或不稳定型,或药物治疗失败者。

考点3★★★ 中医辨证论治

1.未破损期

2.已破损期 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第五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考点1★★ 分类及临床表现

1.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140/90mmHg,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2.子痫前期 ①轻度: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140/90mmHg;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可伴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②重度: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肌酐>9106μmol/L;血小板<100×10/L;微血管病性溶血(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3.子痫 子痫前期孕妇抽搐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尿蛋白,20周后出现尿蛋白≥0.3g/24h;孕妇20周后突然尿蛋白增加,或血9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10/L。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孕前或孕20周以前舒张压≥90mmHg,但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孕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

考点2★★★ 子肿、子晕、子痫的概念及辨证论治

1.子肿、子晕、子痫的概念(1)子肿 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称“子肿”。亦称“妊娠肿胀”。(2)子晕 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证,甚或眩晕欲厥,称“子晕”,亦称“妊娠眩晕”。(3)子痫 妊娠晚期或临产前及新产后,突然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至昏迷不省者,称为“子痫”,又称“子冒”“妊娠痫证”。

2.子肿、子晕、子痫的辨证论治第六节 前置胎盘

考点1★★ 西医诊断

妊娠28周后,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临床特征,经B超检查,或阴式B超检查或经产后确定胎盘附着部位异常者。

考点2★★ 西医治疗原则

终止妊娠指征:反复大量流血甚至休克者,无论胎儿成熟与否,应及时终止妊娠;胎龄达36周以上;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肺成熟;胎龄未达36周,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或胎儿电子监护发现胎心异常者;出血量多,危及胎儿;胎儿已死亡或出现难以存活的畸形。第七节 胎盘早剥

考点1★ 概念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本病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的特点,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

考点2★★ 西医治疗原则

Ⅰ度胎盘早剥经积极处理,临床症状缓解,体征消失,可继续妊娠。Ⅱ、Ⅲ度胎盘早剥,无论胎儿成熟与否,均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迅速终止妊娠。第九单元 胎膜早破

考点1★★ 胎膜早破的诊断

1.临床表现 孕妇突感阴道大量排液。肛诊将胎先露部上推时阴道流液量增多。窥阴器检查有羊水自宫口流出,或后穹隆有羊水积聚。

2.阴道酸碱度检查 pH>6.5,提示胎膜早破。

3.阴道液涂片检查 阴道液置于载玻片上,干燥后镜检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用0.5%硫酸尼罗蓝染色,镜下见橘黄色胎儿上皮细胞,用苏丹Ⅲ染色见黄色脂肪小粒,均可确定为羊水。

4.羊膜镜检查 看不到前羊膜囊,可直视胎儿先露部。

5.超声检查 羊水量减少可协助诊断。

考点2★ 胎膜早破的西医治疗

1.期待疗法 适用于妊娠28~35周、胎膜早破不伴感染,羊水平段≥3cm者。

2.终止妊娠(1)经阴道分娩 妊娠35周后,胎肺成熟,宫颈成熟,无禁忌证可引产。(2)剖宫产 胎头高浮,胎位异常,宫颈不成熟,胎肺成熟,明显羊膜腔感染,伴有胎儿窘迫,抗感染同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作好新生儿复苏准备。第十单元 分娩期并发症第一节 产后出血

考点1★★★ 定义、病因病理

1.定义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本病属于中医“产后血晕”的范畴。

2.病因病理 ①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②胎盘因素。③软产道损伤。④凝血功能障碍。

考点2★★★ 中医辨证论治第二节 子宫破裂

考点1★★★ 诊断

1.先兆子宫破裂 病理缩复环、下腹部压痛、胎心率的变化及血尿是先兆子宫破裂的四个重要症状。由于产程停滞延长,孕妇可有水、电解质紊乱。

2.子宫破裂 在先兆子宫破裂的基础上突然发生剧烈腹痛,有休克及明显的腹部体征。

考点2★★ 西医治疗

1.先兆子宫破裂 立即抑制子宫收缩:肌注哌替啶100mg,或静脉全身麻醉。立即行剖宫手术。

2.子宫破裂 在输液、输血、吸氧、抗休克的同时,无论胎儿是否存活,均应迅速手术。第十一单元 产后病第一节 中医对产后病的认识

考点★★★ 产后五个“三”

1.产后三冲 冲心、冲胃、冲肺。

2.产后三急 呕吐、盗汗、泄泻。

3.产后三病 产后病痉、病郁冒、大便难。

4.产后三审 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多少,以察胃气之强弱。

5.产后用药“三禁” 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第二节 晚期产后出血

考点1★★★ 概念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以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产后6周发病者。本病属中医“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范畴。

考点2★★ 中医辨证论治第三节 产褥感染

考点1★★ 诊断

1.病史 多有难产、产程过长、手术产、急产、不洁分娩、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或产褥期性交等病史。

2.临床表现 发热、下腹疼痛、恶露异常。体温升高,脉搏增快,下腹有压痛,或有反跳痛、肌紧张。妇科检查子宫大而软,有压痛,双侧附件区压痛或触及包块。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B型超声可了解子宫大小、有无残留物及复旧情况。

考点2★★★ 中医辨证论治第四节 产后缺乳

考点★★★ 中医辨证论治第五节 产后关节痛

考点★★ 中医辨证论治第六节 产后排尿异常

考点★★★ 中医辨证论治

1.产后尿潴留

2.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第十二单元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第一节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考点1★★★ 临床表现

1.症状 外阴瘙痒剧烈,甚则坐卧不安,影响睡眠,或伴灼热疼痛。

2.体征 病变早期皮肤暗红或粉红,角化过度则呈白色。病损范围主要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阴唇后联合等处,常呈对称性。局部皮肤增厚似皮革或苔藓样变。

考点2★★ 中医辨证论治第二节 外阴硬化性苔癣

考点1★★★ 临床表现

1.症状 外阴瘙痒,或无不适,晚期出现性交困难。

2.体征 检查时见大小阴唇、阴蒂包皮、阴唇后联合及肛周皮肤色素减退呈粉红或白色,萎缩变薄,干燥皲裂。晚期皮肤菲薄,阴道口挛缩狭窄,甚至仅容指尖。

考点2★★ 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三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第一节 外阴炎

考点1★★ 临床表现

1.症状 外阴瘙痒,或灼热,或痒痛,排尿时疼痛加剧,或阴部干涩,灼热瘙痒。

2.体征 外阴皮肤黏膜红肿、溃疡、糜烂、脓水淋漓,严重者可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体温升高等一系列急性炎症反应。

考点2★★ 中医辨证论治第二节 阴道炎

考点1★★★ 各种阴道炎的诊断

1.滴虫性阴道炎 白带多呈灰黄色泡沫状。

2.念珠菌阴道炎 白带呈白色乳酪样或豆渣样。

3.细菌性阴道病 灰白色、均质、稀薄、腥臭味白带;阴道pH>4.5(pH多为5.0~5.5);腥臭味试验阳性;或分泌物加生理盐水见到线索细胞。上述4项中3项阳性即可诊断。

4.老年性阴道炎(1)病史 自然绝经、人工绝经的妇女,其他原因引起的雌激素水平不足。(2)症状特点 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灼热感。(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阴道分泌物pH值增高,血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下。

考点2★★ 各种阴道炎的西医治疗

1.滴虫阴道炎 ①全身用药:口服甲硝唑。②局部治疗:1%乳酸或0.5%醋酸液冲洗阴道;甲硝唑栓每晚塞入阴道。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①一般治疗:2%~3%苏打液冲洗外阴及阴道或坐浴。②局部用药:制霉菌素、酮康唑等局部外用。③全身用药:口服伊曲康唑、氟康唑。

3.萎缩性阴道炎 ①阴道冲洗:1%乳酸或0.5%醋酸液冲洗阴道。②局部用药:己烯雌酚片或甲硝唑放入阴道。③全身用药:口服己烯雌酚或尼尔雌醇。

4.细菌性阴道病 ①全身用药:口服甲硝唑,7日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3个疗程。②局部用药:甲硝唑栓或2%克林雷毒软膏。

考点3★★★ 中医辨证论治第三节 宫颈炎

考点1★★ 西医病理

急性宫颈炎表现为宫颈红肿,宫颈黏膜充血、水肿及脓性分泌物;慢性宫颈炎有以下几种病理改变:即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及宫颈管炎。

考点2★★★ 诊断

1.病史 常有分娩、流产、手术感染史,不洁性生活、宫颈损伤或病原体感染等病史。

2.临床表现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或乳白色黏液状,甚至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或伴有外阴瘙痒或腰酸,下腹坠痛。

3.妇科检查 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白带从宫颈口流出,量多;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息肉、裂伤或宫颈腺囊肿。

考点3★★★ 中医辨证论治第四节 盆腔炎性疾病

考点1★★ 诊断

1.病史 有妇产科手术史、盆腔炎病史;或经期产后不注意卫生、房事不洁等。

2.临床表现 高热、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阴道分泌物见大量白细胞,后穹隆穿刺可吸出脓液。分泌物、穿刺液、血液培养可检测病原体。(2)辅助检查 B型超声检查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液或肿块。

考点2★★ 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四单元 月经病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考点1★ 中医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

无排卵型功血属于中医“崩漏”的范畴。崩漏是指妇女在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沥不断者,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

有排卵型功血属于中医“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经期过长”“经间期出血”的范畴。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月经过多是指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者;经期过长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期超过7天,甚至淋沥半月方净者;经间期出血是指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

考点2★★ 临床表现

1.无排卵型功血 多发于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妇女。本病的发病特点是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不定,甚或大量出血。

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出血时子宫较软。基础体温呈单相型;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无排卵的周期性变化;子宫颈黏液结晶呈羊齿状或不典型;经前或经期子宫内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增生期变化,无分泌期改变。

2.有排卵型功血 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有以下4种类型:(1)排卵型月经过多 月经量多,周期正常。(2)黄体功能不足 月经周期缩短,患者常伴不孕史或孕早期流产史。(3)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月经周期规律,但经期长达9~10日,经量不多或淋沥不止。(4)排卵期出血 月经中期见少量阴道流血,时间3~5天。

考点3★★★ 中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

1.西医治疗原则 止血、调整周期,无排卵型功血促进排卵,有排卵型功血促进黄体功能的恢复。青春期及生育期无排卵型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绝经过渡期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

2.中医治疗 崩漏是中医妇科临床的疑难重症。故治疗亦当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 “澄源” “复旧”三法进行治疗。

考点4★★★ 中医辨证论治

1.无排卵性功血(崩漏)续表

2.排卵性月经失调(1)排卵性月经过多(月经过多)(2)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先期)(3)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经期延长)(4)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第二节 闭经

考点1★ 病因及分类

①子宫性闭经。②卵巢性闭经。③垂体性闭经。④下丘脑性闭经:此类闭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闭经。

考点2★★★ 中医辨证论治第三节 痛经

考点★★★ 中医辨证论治第四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考点1★★★ 诊断

1.临床表现 月经不调(月经稀发、月经量少、闭经、功血);多毛;肥胖;不孕及黑棘皮症。

2.B超检查 子宫小于正常,双侧卵巢均匀性增大,可见多个大小不等之回声区围绕卵巢边缘。

考点2★★★ 中医辨证论治第五节 经前期综合征

考点★★ 中医辨证论治续表第六节 绝经综合征

考点1★ 临床表现

1.近期症状 ①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持续时间长及经量增多或减少。②血管舒缩症状:主要是潮热、汗出,为雌激素减低的特征性症状。③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常出现心悸、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等。④精神神经症状:表现为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等。

2.远期症状 ①泌尿生殖道症状:出现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及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②骨质疏松。③阿尔茨海默症。④心血管病变:绝经后妇女动脉硬化、冠心病明显增加。

考点2★★ 中医辨证论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