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相关事宜(3)(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1 19:21:12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体育相关事宜(3)

体育相关事宜(3)试读:

内容提要

新中国第一个球赛实况播音员;第一批女子健美冠军;甲A不开始必须呆香河,南勇:做好长期集训准备;在世界足坛上获得最高荣誉的第一个中国人等等,这些都是文中的内容。它讲述了历届以来的体育各种相关事宜,记载了各种运动的比赛规则,运动人物等等。

舞龙运动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据《春秋繁露》载,西汉初年已有舞龙作嬉活动。经两千多年的嬗变发展,民间流传有布龙、火龙、荷花龙、板凳龙、草龙等多种舞龙活动。多在喜庆节日表演。中国在收集、整理民间舞龙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规范化,制订了竞赛规则。1994年举行了全国舞龙邀请赛。1995年国际龙狮总会在香港成立;同年中国将舞龙列入全国正式比赛项目,并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舞龙比赛。

舞龙比赛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舞龙比赛每队运动员14人(包括替换队员兼鼓乐手4人)。在边长20米的正方形平整场地内进行。设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两项比赛。舞龙动作由连接表现动作类、动态表现动作类和静态表现动作类三部分组成。按动作的难易分为A、B、C三级,每级均有难度分值。每个套路的比赛时间为8——9分钟,并有鼓乐或吹打乐等伴奏。裁判员根据评分标准,减去动作错误的扣分和其他失误的扣分,即为最后得分,分数高者名次列前。

舞龙动作

舞龙运动术语。共分三类:(1)连接动作表现类:A级动作有直线行进、曲线行进、走(跑)圆场、矮步跑圆场、起伏行进(单侧起伏、左右起伏、上下起伏)、滑步行进、行走8字舞龙、龙穿身、龙穿尾;B级动作有直线(曲线)行进越障碍、快速顺逆跑圆场、快速连续左右起伏行进、快速矮步跑圆场越障碍。快速跑斜圆场、快速行进8字舞龙、越龙尾、腾龙穿尾、纵向曲线慢腾进;C级动作有穿尾越龙身、大横8字花慢行进、纵向曲线快腾进、跪步行进快舞龙。(2)动态表现动作类:A级动作有原地8字舞龙、首尾穿(越)肚;B级动作有原地8字快舞龙(简称快舞龙)、平跪舞龙、套头舞龙、靠背舞龙、抱腰舞龙、扯旗舞龙、脱龙衣、龙戏尾、卧龙飞腾、首尾腾身、龙翻身360度慢速翻转、龙翻身360度快速翻转、单臂侧手翻360度翻转;C级动作有连续螺旋跳龙、一蹲一躺舞龙、摇船舞龙、直躺舞龙、绕身舞龙。(3)静态表现动作类;A级动作有平盘造型、塔盘造型、尾盘造型、曲线造型、龙出宫造型、蝴蝶盘花造型;B级动作有龙尾高翘造型、螺丝结顶造型、中字造型、高塔盘造型;C级动作有滚翻接平(塔)盘造型、单臂侧手翻接平(塔)盘造型。

舞狮运动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中国不产狮子,虎为百兽之王,故民间原崇尚舞虎。舞狮活动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才兴起,隋唐时加锣鼓伴奏,世代相传,多在喜庆吉日举行。狮具器材制作粗细不一,大体分为狮头、狮被和附在被末的狮尾。古代舞狮分为文舞和武舞两种。今有南狮和北狮的区别。舞姿千姿百态,有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多狮舞多种。舞狮一般重于技巧,动作勇猛,主要表现狮子凶猛的性格,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动作。同时也要体现逗狮人的聪明、果敢、机智灵活。中国在收集、整理民间舞狮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规范化,制订竞赛规则,成立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把舞狮运动列入全国正式比赛项目,每两年举行国际舞狮邀请赛。1995年国际龙狮总会在香港成立。1997年中国举行了全国舞狮锦标赛。

舞狮比赛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舞狮比赛每队运动员南狮8人,北狮10人(包括替换队员兼鼓乐手4人)。在20米×15米的长方形平整场地内进行。现只设自选套路比赛。比赛时间10—12分钟,并有打击乐或吹打乐伴奏。桩阵中桩的高度最高3米,最低0.50米,桩阵长度14—15米,宽0.50—1.50米,桩上圆盘面直径0.30米(±0.02米)。裁判员根据评分标准,减去动作失误的扣分和其他失误的扣分,即为最后得分。分数高者名次列前。

舞狮动作

舞狮运动术语。分连接表现动作类、动态表现动作类和静态表现动作类三类。按动作的难易分A、B、C三级动作。每级动作均定有难度分值。

现代运动竞赛的特征

运动竞赛活动,可以宣传体育运动,吸引和鼓舞人们参加体育锻炼,在普及群众性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方面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运动竞赛可以检查教学和训练工作的质量,总结交流经验,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通过比赛活动能使观众受到高尚体育道德作风和拼搏精神的熏陶与激励,振奋精神,增添乐趣,丰富和活跃业余文化生活;运动竞赛还可以加强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紧密团结,促进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另政府长期以来把开展运动竞赛活动作为促进体育运动普及和提高的重要措施予以支持或关注。除参加各种类型的国际比赛外,还非常重视基层单位的群众性比赛活动。运动竞赛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竞争性

竞争是体育比赛的一个基本属性。任何一场比赛,不论参赛人数多少,竞赛结束时,只有少数参赛者能够成为优胜者。奥运会等重大比赛的惯例是录取前三名,分别颁以金、银、铜三种奖章,会场上升前三名运动员所在国家的国旗。获奖者享有极高的荣誉并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我国组织的国内比赛常为前六名或前八名颁奖,优胜者同样会得到相应的荣誉和经济报酬。运动竞赛的胜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一个国家、地区、单位的体育运动水平,关系到参赛者所在国家或单位的荣誉,所以参赛选手都竭力争取比赛的胜利,把争取胜利作为参赛的主要目标。

在取胜的目标指引下,参赛者都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机体的潜力,承受最大强度的负荷。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能动员机体能力的70%,而在激烈的竞赛中,可以动员到90%以上。运动竞赛一方面对参赛者的机体施加相应的刺激,促进机体的强壮,达到增强体质之目的;另一方面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参赛者之间竞争能力更为接近,使竞争越趋紧张激烈,比赛精彩纷呈,吸引了更多体育爱好者和观众。观众的热情又促使参赛者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使比赛场上竞争性尤为突出。

竞赛的公平性

运动竞赛的公平性主要表现在参赛条件的等同性和裁判员执法的公正性两个方面。竞赛过程中,参赛者应遵照统一规则的要求,在等同条件下,充分地发挥智力与能力,去争取比赛的胜利。例如,为了缩小体重的差别,参加举重、拳击、摔跤等比赛的运动员,都按各自的身体重量参加相应级别的比赛;某些项目的比赛可根据运动员的年龄参加少年组、青年组、成年组的比赛;球类比赛前,双方要随机选择场区和球权,并在上、下半时或局、盘之间互换场区比赛,以示比赛条件的等同。再如,跳高运动员在同一场地上自由选择高度,采用各自特长的姿势飞越横竿;径赛运动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听到同一枪声后起跑,并在各自的跑道上自由加速奔跑,这都体现了竞赛场上人人平等和自由的准则。

当然,等同和公平也是相对的,某些项目的竞赛规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当今的高水平篮、排球竞赛活动,日趋一日为巨人所垄断。早在1968年亚洲篮联就向国际篮联建议,篮球比赛应根据参赛者身高条件分两个级别进行,但欧美一些篮球强国为维护他们既有的先天优势,极力反对这一建议,造成身体较矮小的运动员难以参加高水平篮球比赛的角逐;再如田径赛中投掷项目运动员的体重和器械重量不分级别,往往使重大的参赛者占据有利地位,以及乒乓球拍表面覆盖物还不能做到严格的限制和统一等。上述诸多现象说明,各项运动竞赛规则和方法还存在某些争议,须要逐步修改和完善,才能真正保证竞赛的公平性。

裁判员执法的公正性和一致性,是保证运动竞赛公平性的另一重要条件。世界各国都尊称体育裁判员为“执法官”、“球证”、“绿茵场上的法官”等。公正是体育裁判员执法的准则,准确判断是基础,裁判员离开了公正准确就不可能正常地完成运动竞赛的裁判任务。早在1956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就公布和实施了《裁判员等级条例(草案)》,1958年和1963年又两面次修改,1981年颁了《裁判员守则》,对裁判员提出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要求裁判员严格地依据竞赛规则和规程,以正直无私,刚正不阿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裁决竞赛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很多情况下,因为裁判员的错判和漏判,造成不公正现象。为保证竞赛的公平条件下顺利进行,裁判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

规则的制约性

竞赛规则的制约性,主要体现在规则对竞赛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和对竞赛行为有严格限制两个方面。这也是运动竞赛与自发性游戏和个体自身运动行为的主要区别。为使竞赛能顺利进行,必须按预定的竞赛规程和统一的规则组织比赛。对规程中规定的细则和条款,不能在比赛开始后随意变动,以保证规程的严肃性。对赛前统一的规则内容,则应贯彻始终,以保证规则的一致性和在公平条件下的制约性。例如,足球比赛中红、黄牌判罚,就是制约运动员粗野动作和不文明行为的规则;篮球场“三秒限制区”是限制攻方高大队员密集站立篮下的现象;排球比赛中“延误警告或判罚”旨在严格控制比赛间断时间,使整场比赛更加紧凑。

此外,各项目比赛规则还对运动项目起着调控作用。例如,当某项比赛出现进攻与防守严重不平衡时,则可通过规则的修改,提出制约性的规定,使攻防矛盾趋向新的平衡状态,从而提高竞技性和观赏性。

结果的随机性

运动竞赛的全过程充满着动态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常常是事先难以预料的。比赛中彼此都在不断观察场上的形势,果断采取各种措施,力求抑对方之长,避本方之短,构成了竞赛场上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尖锐矛盾与激烈争夺,使竞赛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不仅双方同时出场的直接对抗项目比赛结果难以预测,就是运动成绩可以准确地进行客观测量的体能为主的项目,如田径、游泳、举重的比赛结果,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表明,我国及世界上居当年成绩首位的优秀田径、游泳运动员,在本年度举行的全国运动会和奥运会上,冠军获得率仅为69.7%和63.5%。对于比赛结果的预测、期盼、等待都是广大体育爱好者热衷于观看比赛的重要心理动力。运动竞赛结果的随机性,使其具有巨大的魅力。竞赛双方任何预先商定与安排的竞赛结果,都被斥为卑劣的欺骗行为。

竞技体育的历史发展-古代的竞技运动(3)

运动项目的发展

古代运动项目的来源有二:一是上古时代遗留项目在新的时代经选择、加工而成;二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根据新的需要创造、设计而生。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的最初两个阶段,不少近代项目业已孕育出雏形。

跑、跳、投一类项目,在北非、西亚、南亚和东亚最早进入文明礼貌的地区都广泛开展。巴勒斯坦地区有史记载的长跑活动,比古希腊还早几百年。这类项目比较固定的形式则形成于古希腊的城邦时代——当时已经有了短跑、往返跑(两个短跑距离)、长跑(多个短跑距离)、跳远(分立定跳和助跑跳,比赛时竞技者手持重物——哑铃)、投掷铁饼标枪等竞赛项目。14世纪以后欧洲炮兵进行的推炮弹比赛和16世纪苏格兰人的掷铁锤比赛,为后来的推铅球、掷链球运动打下了基础。

关于水上运动项目,世界各民族的记载都很多。古埃及人较早采用倒悬法抢救溺水者,亚述人已经使用了类似今天爬泳的泳姿。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游泳比赛已是一个常见的项目。花样游泳曾经在古罗马时代一度流行。划船赛在世界各地区都普遍存在,帆船赛到欧洲封建时代末期也萌发于尼德兰。

东方国家以及古希腊、罗马时代江湖艺人的杂技表演,已经有不少今天技巧运动中的动作。杂技到中世纪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意大利的宫廷杂技师对后空翻、侧空翻等技术已经进行了总结。古罗马骑兵训练用的木马到中世纪时又经进一步改装,为近代跳马器材打下了基础。古希腊人的体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早期的近代体操所沿袭。

举重和各种技击项目也是各地区十分普及、且进步较快的项目。古代波斯、中国和日本的贵族和武士,对举负重物运动的价值十分重视。摔跤也在世界各地区广泛开展,古埃及帕尼·哈桑墓画上的200余幅摔跤图表明,古埃及人的摔跳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对拳击运动的发展不少古代民族都曾作出过贡献。古埃及已有拳击规则出现,古希腊时代又有了拳击缠手皮条。在中国的秦汉时代,形成中的武术已出现按攻防规律设计的“动作组合”练习形式的萌芽。这种练习开幕到来时发展为“套路练习”。在此基础上,明清形成了不同几格的技击流派,受中国武术的影响,朝鲜创立了“跆拳”,日本创立了相扑、柔术等技术击术。欧洲击剑技术到中世纪末已经分化出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大流派,近代的击剑运动便以之为起点。

在流行冬季运动的北欧,10世纪时已采用骨制冰刀滑冰。13世纪中叶,荷兰开始流行铁制冰刀,滑冰运动从此更具吸引力。1200年,滑雪技术已用于战场,此后,芬兰、挪威、波兰、瑞典、俄国都把滑雪运动列为军事训练的内容。后来滑雪器材和技术的改进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的训练活动基础上起步的。

球类运动的发展状况尤其令人瞩目,原始的台球、曲棍球、网球、高尔夫球、马球、羽毛球等在旧大陆一些地区已经流行。在文艺复兴时代,欧洲人已明确提出球戏的教育价值,并为足球、网球(欧洲称“热·德·波姆”)等球戏制订了比赛规则。

战车赛在西亚、北非、南欧、中亚、南亚都曾十分流行。赛马除在上述地区流行外,在所有草原民族中也都是基本运动项目之一。在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国家的竞技会上,赛马已是相对固定的项目。

综合性项目在古希腊运动会上已经出现。包括有跑步、跳远、摔跤、投标枪、掷铁饼的五项运动是希腊人用以培养人全、协调发展的运动项目。后来,蒙古人也采用了与草原作战方式有密切关联的“男子三项运动”(包括有射箭、摔跤、跑马)。这个综合性项目传到欧洲后,由于当地生活条件不同,射箭比赛便改为赛跑。

另外,由于军事体制、社会条件的变化,在世界部分地区还一度存在这样一些竞技项目:如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比武,文艺复兴时代城市居民热衷的各种模拟战争游戏等。

流行于古代的各种运动项目,在近代竞技运动形成后,有的因不再符合时代需要被逐渐淘汰(如欧洲古代模拟战争游戏、骑士比武等);有的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未能广泛传播,仅作为地区或地域性项目保存下来(如中国新疆地区的“叼羊”、阿富汗及邻近地区的“姑娘追”、阿拉伯的赛骆驼等);而更多的另外一部分项目则经不断改进、完善,留存下来,成为近代项目雏形。

竞技运动地区特点的形成

世界各文明地区的竞技运动,虽然不共同的发展规律可循(如受生产力的制约、受已经出现的阶段关系的影响等),但由于政治、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旧大陆的东方和西方的竞技运动,是各具特色的两大类型。

古罗马帝的东方行省,如古代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乃至更加遥远的东部国家,如印度、中国、朝鲜、日本等,都被笼统归入“东方”范围,在如此广袤的地域,各地区的竞技运动各有特点,但与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竞技运动相比,却又存在着由一些相同或近似的历史因素决定的基本共同点,从而这一地域的竞技运动可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东方各大河流域的各国相继成为奴隶制帝国后,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形:国王高踞塔巅,君临一切;奴隶主、封建主也踞于塔之上层,是社会的统治者;而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不包括奴隶制时代完全丧失人的起码面利的奴隶),则处于金字塔的下层,受制于人。与这种社会结构相应的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竞技运动中的地位也明显不同:前者享有从事竞技运动的充分的物质和时间保障,尤其是最上层社会成员更有其独点的运动训练场所(如古埃及、波斯帝国贵族进行军事训练的机构所附设的运动设施);后者的情况却与之相反,他们只能在十分有限的闲余时间内,参加一些不太耗资,且多半是与自己体力劳动职业有密切联系的竞技活动。这一点已为古代苏美尔、埃及、印度,以及亚洲其它国家下层民众的竞技活动状况所证明。

在东方大多数民族的体育中,竞技运动并不居于主要地位。这是因为东方大河流域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息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习惯和谐、字根表与稳定的生活方式,并不热衷于带有冒险、冲突性质和对抗精神的竞争,因此素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重。这便使得保健术以及一种萌发于史前时代,采用控制呼吸等手段以获得超自然体验的特殊活动形式,在整个体育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地位(与西方体育相比)也很突出;另外,由于宗教(犹太教、佛教、伊斯兰教都发生、发展于东方)意识和社会思想观念(如中国的儒学)的强烈影响,人们或因追求来世的幸福而无意于现世名利的争夺,或因崇尚礼让、宽厚、平和之德行而淡薄运动场上的荣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竞技运动的发展。

此外,东方社会对等级地位、精神道德的重视,也决定了竞技运动的审美目标。在竞技运动中,人们习于把眼光投向参加者的等级地位(如古代印度婆罗门的刹帝利种姓便不从事低贱种姓的竞技活动;中国古代的“射礼”制度对弓、箭、箭靶和用以伴奏的音乐都按参赛者身份作了严格规定)和竞技项目自身的伦理道德(如“忠、孝、仁、义”的儒家信条,曾是东北亚一些拳种共同的宗旨),而忽视了人体的外在自然,而且即使看到了人体自然,也离不载等级、道德中心。这种倾向是东方竞技运动不太重视身体美功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古代的东方没有出现过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那样重视身体健美的学者。

东方的竞技运动也打上了东方自然观的烙印。印度的和合学说曾经被古代攻大兴安岭家用为运动健身法的理论基础,而中国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等观念也是武术等运动形式的理论支柱。经络学说对古印度、中国等国家的技击运动有很大影响,著名的点穴术便是在经络理论基础之上形成起来的。东方竞技运动中的一些项目,由于依据上述建立在宏观观察和直觉经验基础之上的理论学说,因而同建立在形成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以分解、分析方法为主体的实验科学基础上的西方竞技运动大异其趣。

竞技运动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例如,蒙古摔跤手的入场舞步、泰拳比赛的开赛仪式、日本剑道的礼仪、相扑的服饰及绝对服从的训规、中国龙舟赛的寓意等,都无不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联。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进入近代以后,东方竞技运动的等级差异、对人体健美的忽视等时代局限性,逐渐消除,而由自然观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特点则保留下起,东方竞技运动因此得以成为一种与西方竞技运动交相辉映的类型,直至今天也长盛不衰。

以古希腊竞技运动为代表的西方竞技运动有着独立的社会、文化基础,因而也有其鲜明的个性。

希腊三面临海,全境多山,大多数地区不宜农耕,但宜海外贸易。这样的生存环境迫使古希腊人自强奋斗、热烈追求,并铸成其思变好动、勇于竞争的性格;另外,古希腊的奴隶制是在彻底摧毁原始社会血缘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共和制度,这种制度对自由公民较之东方君主制要相对民主(民主共和制城邦尤其如此),自由民享有自主的人格,其才智得以发挥。正是这种竞争精神和自主人格的存在,使得通过运动场上公平竞争以满足自我展现个体户的有效工具——竞技运动,得以广泛开展,并在整个体育的诸多手段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这与东方情况正好相反。

也由于民主制城邦的存在,在享有相对平等的政治权利的前提下,自由民主也取得了参加竞技活动的相对平等的资格。因此在古希腊运动繁荣的城邦时代,不存在东方帝国常见的那种特权现象,这表现于古希腊只有自由民可以自由进入的运动训练场所,而不存在为少数人独享的特别运动机构。

与东方形成于农业社会的重人伦、重道德的审美原则不同,古希腊人重思辩、重物理。重思辩则审美与伦理的差异自明,为审美摆脱伦理的束缚创造了可能;重物理则自然与伦理的关系澄清,为人体自然的自觉扫除了人伦理的障碍。因此在古希腊明确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中,身体美被列为重要的目标之一。这与东方情况依然不同。

古希腊竞技运动的理论基础也曾经历过经验主义的阶段。如四体液学说以及与相对的固体病理学说,都是以经验为其基础的。虽然它们与古印度的和合学说,中国的气——无论、阴阳五行等理论认识对象的原理不同,但在依据经验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不过,到文艺复兴时代,西方以分解、分析手段为主体的实验科学开始形成,至此,东、西方的竞技运动的理论基础上也开始出现质的差异。

文明时代各民族、各国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发生和加强,以及战争的进行,都导致并促进了各地区包括竞技运动在内的体育交流。

由于东亚和南亚为高山所阻,且两地又远离东北非、西亚和南欧,因而最初的竞技运动交流主要发生于地中海沿岸相邻或相近的国家之间。如最早出现于西亚的骑马和赛车活动,曾相继传向古埃及和克里特,继而进入南欧。古埃及的撞球(原始台球)等球戏也曾传入欧洲等地。

从奴隶制时代末期起,一直到封建时代晚期,随着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军事活动的日渐频繁,竞技运动的交流也进一步扩大。在征服东北非和西亚大部分地区以后,古希腊和罗马的竞技项目,如田径、角斗等,以及诸如田径场地和圆形竞技场等运动设施也传入这些地区。同时,马其顿王室也通过文化交流的途径,从波斯帝国了解到马球运动。而这时,古印度的象棋、槌球等运动项目也开始传入非洲和欧洲。封建时代蒙古贵族的军事扩张,不仅将抱腰摔跤和男子三项运动传入了中亚和东欧,同时也把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向西欧。火蕴含为后来军事技术和战术的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古代中国和印度技击术也开始在东南亚各国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各个国家的技术吸取了中、印两国的动作成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击流派。其中泰春播的诞生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由于封建时代末期新航路的发现和欧洲殖民掠夺活动开始,竞技运动的交流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展开。欧洲流行的运动项目,如原始网球、足球、板球、拳击、摔跤、赛马和跑、跳、投等运动项目,被带到了新大陆的殖民地,成为节日庆典和集市活动的内容之一。而印第安人使用橡胶球进行的球戏,也被欧洲人带到了欧洲。

虽然竞技运动的交流日趋频繁,且范围日渐扩大,但世界各地区的竞技运动在这一阶段却基本上仍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还尚未联成一气。因为这时,一个足以把世界联成一个整体,以至一个地区的竞技运动可能对另一地区的竞技运动产生全面影响,并使之发生质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还未出现。

运动处方的作用

运动处方与普通的体育锻炼和一般的治疗方法不同,运动处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有控制的运动疗法。运动处方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运动处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运动处方主要是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运动,即:有氧运动。正常情况下,有氧运动对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代谢产物的清除,调节做功肌肉的摄氧能力、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等有明显的作用。按运动处方锻炼可使心率减慢,血压平稳,心输出量增加,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增强等。但注意在有心脏疾病的情况下要慎重。(二)运动处方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实施运动处方可增强呼吸系统的通气量、摄氧能力,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三)运动处方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实施运动处方可增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协调性,保持及恢复关节的活动幅度,促进骨髂的生长,刺激本体感受器,保存运动条件反射,促进运动系统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等。(四)运动处方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实施运动处方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机能,加强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增进食欲,促进胆汁合成和排出,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促进胃肠蠕动,防治便秘等疾病。(五)运动处方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实施运动处方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能力,改善大脑皮质和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调节。(六)对体脂的作用

实施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中等的运动处方能有效地减少脂肪组织,达到预防疾病和健美的目的。(七)运动处方对代偿功能的作用

因各种伤病导致肢体功能丧失时,人体产生各种代偿功能来弥补丧失的功能。有的代偿功能可以自发形成,如:一侧肾切除后,身体的排泄功能由对侧肾负担。而有的代偿功能则需要有指导的进行训练或刻苦训练,才能产生所需要的功能。如:肢体残缺后,用健侧肢体代替患侧肢体的功能。运动处方对代偿功能的建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运动处方对精神、心理也有良好的作用

国际田径竞赛规则 第六章竞走项目

第191条 竞走

1.竞走的定义

竞走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前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该伸直(即膝关节不得弯曲)。

2.裁判(a)如果事先未任命竞走主裁判,应在指派的竞走裁判员中选出1人为主裁判。在规则第12条1(a)的比赛中,竞走主裁判不行使竞走裁判员的职责,而是作为该次比赛的监督官员。(b)所有竞走裁判员应独立行使其工作职责,以眼睛观察为依据进行裁决。(c)在公路竞走比赛中,应根据比赛路线的距离安排裁判员。通常情况下,包括主裁判在内的裁判员人数至少6人,至多9人。

场地竞走比赛时,包括主裁判在内的裁判员通常应为6人。

3.警告

竞走时,运动员的动作有违反竞走定义的迹象时,应给予其警告。一名裁判员无权对某一运动员相同的犯规予以第2次警告。对一名运动员警告后,该裁判员应在赛后报告主裁判。

4.严重警告和取消比赛资格(a)一名裁判员取消某竞走运动员比赛资格的提议被称为二次严重警告。在比赛的任何阶段,当运动员的行进方式不符合国际田联规则第191条1的规定,表现出可见的腾空或膝关节弯曲时,均应给予其严重警告。(b)当某运动员受到3名不同裁判员的严重警告时,应由主裁判取消其比赛资格,并通知该运动员。(c)举办规则第12条1(a)的比赛,从每个国家最多只能邀请一名裁判员。在国际田联直接管辖的或经国际田联批准举办的所有其他比赛中,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不应有同一国籍的两名裁判员具有判罚取消运动员比赛资格的权力。(d)如在比赛过程中不能通知运动员被取消比赛资格时,必须在该运动员赛完后立即通知。(e)给予运动员警告时,必须向运动员出示两面都有犯规信号的白色标志。红色标志表示取消运动员的比赛资格。后者只准主裁判使用。(f)场地竞走时,运动员被取消比赛资格后应立即离开跑道。公路竞走时,运动员被取消比赛资格后应立即取下其佩带的号码,并离开比赛路线。(g)应设置一块显示严重警告的公告牌,以通知运动员受到严重警告的次数,每次严重警告应先送交竞走主裁判。

5.(a)安全(Ⅰ)公路竞走的组织者应保证运动员的安全。凡举行规则第12条1(a)、(b)、(c)的比赛,在条件许可的地方,组织者要保证在比赛使用的公路两端关闭交通,禁止机动车通行。(Ⅱ)举办规则第12条1(a)、(b)、(c)的公路竞走比赛,安排比赛的开始时间应保证运动员能在白天结束比赛。(b)医务检查(Ⅰ)在竞走比赛中,由大会组委会指派的带有明显标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医务检查,不应被看作是对运动员的帮助。(Ⅱ)在比赛中,如大会组委会指派的正式医务人员命令某运动员退出比赛,该运动员应立即执行。这些医务人员应佩带明显标志,如佩带袖标或穿着背心或其他类似能识别的服装。

6.饮水/用水和饮料站(a)所有比赛的起。终点应备有饮水和其他适当饮料。(b)凡在公路或跑道上举行的20公里及20公里以下的竞走项目比赛时,根据天气情况,可以适当间隔设置饮水/用水站。(c)凡20公里以上的竞走比赛,应从起点处开始,大约每5公里设置一个饮料站,或每圈设置一个。此外,应根据天气情况在两个饮料站中间设置一个或多个只供应水的饮水/用水站。

饮料可由大会组委会提供或由运动员自备,放在运动员指定的饮料站。放置饮料要便于运动员拿取或由经批准的人员递到运动员手中。

运动员在饮料站以外的其他地方拿取饮料,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国际比赛中,在放置该队员饮料的桌子后面,一个国家最多可站两名官员。当运动员拿取饮料时,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不得有官员在运动员旁边伴跑。由运动员提供的饮料,从运动员或他们的代表提供之日起,应处在组委会指派的工作人员的监督之下。

7.路线

举行规则第12条1(a)、(b)、(c)中的公路竞走比赛,如有可能,20公里竞走的环形路线长度,每圈最多为2.5公里;50公里竞走每圈应为2.5公里,如起、终点设在内场,往返起、终点的距离最多为5公里;10公里竞走每圈最多1.5公里。

应根据规则第165条3的规定测量公路竞走的路线。

1996年颁布的各项体育法规(2)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举办'97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的通知教体厅〔1996]9号(1996年11月7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广东省高教厅,有关高等学校:

为了贯彻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展现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精神风貌,塑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师的社会形象,检阅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深化改革,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舆论氛围,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于1997年8月在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举办'97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

本届赛会设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两大类共六个项目的比赛,体育理论知识类分为体育理论知识笔试、体育理论知识竞赛两个项目;运动技术技能类分为田径、体操、篮球、武术等四个项目。本届赛会委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承办。

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是未来体育师资队伍的主力军,本届赛会要以育人为宗旨,突出体育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体现团结、奋进、改革、发展的精神,各参赛队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要通过比赛,促进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坚持方向、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提高效益。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等学校要认真作好参加比赛和承办比赛的各项准备工作,共同努力,把本届赛会办好。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关于做好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八五”工作总结、“九五”规化工作的通知教体司[1996]5号(1996年2月2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局):“八五”期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做好“九五”期间的工作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九五”期间的工作做得更好,应当对“八五”期间的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对“九五”期间的工作进行认真规划。为使各地做好“八五”工作总结及“九五”工作规划,现将我司《“八五”工作回顾及“九五”工作思路》及我司卫生与健康教育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九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参考,并提出如下要求: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安排必要的时间,对“八五”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并准备书面总结材料。

2.三月中、下旬将在深圳、常州市分两片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体育、卫生、艺术处长座谈会,在总结“八五”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讨论,以进一步明确“九五”的工作思路。深圳的座谈会套在“计划单列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体育研讨会”会内进行,要求广东、上海、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四川等省(直辖市)教委体育、卫生、艺术处长出席,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体育、卫生、艺术处长座谈会在常州市召开。两次座谈会的具体时间、报到地点等另行通知。

3.请于三月五日前将出席两个座谈会的人员姓名、职务报我司。出席会议的代表请将书面总结一式40份带到会上,以便在会上交流。因故不参加座谈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请于三月五日前将书面总结一式40份寄我司。

附件:一、《“八五”工作回顾及“九五”工作思路》

二、《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九五”规划》(征求意见槁)

附件一:“八五”工作回顾及“九五”工作思路关于“八五”工作的简要回顾

针对“七五”末期学校体育、卫生和国防教育状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已由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具体情况,我们提出“八五”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狠抓薄弱环节、提高教育质量。回顾“八五”期间的工作,应当说,这个方针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从加强基础建设入手,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国防教育以及后来转过来的艺术教育都有较为明显的进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以及国防教育方面的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1.法规建设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行政法规已基本配套。以两个条例为依据,拟订了大、中小学体育课大纲或指导纲要,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大、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小学校医(卫生)室用品目录,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大学、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学校健康教育评估方案,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等管理文件。国防教育方面,制订颁布了初中、小学国防教育纲要,基本完成了学生军训条例的起草工作。艺术教育方面起步稍晚,但中、小学音乐、美术课教学大纲及设备器材目录也已颁布,艺术教育条例起草工作已经开始。

2.制度建设

依据上述法规文件,逐步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生常见病防治、学生视力监测、体育课程评优、体育师范专业办学条件评估、学生体育竞赛管理及初中、小学国防教育常规等制度。

3.队伍建设

从师资培养和在职培训两个方面加强体育、音乐、美术师资和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队伍建设。

4.机构建设

按条例要求除西藏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均建立了处级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管理机构,多数县(市)有专职干部负责这几项工作。学生体协组织正逐步建立,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已正式进入国家医疗机构序列。

5.场地、器材建设

按两个条例和配备目录的要求,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场地、器材建设。不少地区因陋就简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收到明显效果,城镇和沿海地区已建成了一些档次较高的体育场馆。为贫困地区中、小学配备音乐欣赏曲库,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起了一定作用。(二)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工作有较快发展

1.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增加了体育课的时数,按国家教委统一要求拟订了《实验“两类课程整体改革”方案》;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已经在全国实行;部分省、市正在进行初中毕业升学考体育的试点;在推广湛江、江宁、临汾、鞍山、凤阳、临泽、岳池等部分地、市经验的基础上,农村中、小学普及体育课的工作有突破性进展;城市学校努力贯彻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较前更为活跃。

2.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初步形成制度。在全国性调研的基础上,1985年制订了长期的监测方案,并按方案要求进行了1991年的小样本监测和1995年的全国性大样本监测。不少省、市已建立了每年一次的监测制度,推动了学校卫生常规制度的建立。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圆满结束,监测结果稍后将以监测公报的形式发布。

3.健康教育受到重视。健康教育课已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按《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城市学校开课率已达90%,农村为50%~80%,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常见疾病的防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4年全国16个省、市百余所中、小学监测点校的监测结果表明,学生近视眼发病率持续上升的趋势已经有所控制。在天津、湛江两市进行的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相结合的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试验用教材已经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从1996年起在全国试用。

4.艺术教育工作状况有了可喜的变化。“八五”是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此前一段时间,学校艺术教育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缺少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数量奇缺、合格率低,且不断流失;列为必修课的中、小学音乐、美术课开课率极低,教学设备短缺程度为各科之最。针对这种情况,“八五”期间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抓检查评估,促规划落实。以贯彻实施《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为中心,通过评估检查,督促各地建立或健全艺术教育管理机构,配备管理干部,制订艺术教育工作计划,落实规划中提出的各项任务。

抓教学管理,促基础建设。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大纲颁布后,从教学管理入手对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教学评估等进行指导、推动。同时,以提高音乐、美术课开课率和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为突破口,促师资队伍建设和设备器材配置,收到较大实效。

抓宣传动员,促观念转变。1994、1995两年,借中央领导、教委党组直接过问并亲自倡导各级政府重视艺术教育的有利时机,举办包括各省教委主任美育学习班在内的各种培训、宣传活动,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各级领导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逐步确立艺术教育在教育工作中应有的地位。

抓演出比赛,促课外活动。近年来,每年搞一次全国大学或巾小学文艺演出或作品展览,带动各省、市开展相应的活动,对于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起了积极作用。

通过上述工作,艺术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各省普遍制订了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初步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多数省已将艺术教育状况列为教育督导内容,艺术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研究网络基本形成,办学条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教师数量增加、质量有所提高,开课率大幅度上升。

5.高校学生军训稳步发展

就学生军训在高等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军训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师资来源、培训、职称、教学时间、内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性探索和改革,对学生军训形成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全国性的评估和对非试点学校的考查,与财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协调,全国开展军训的高校从143所增加到157所。

加强高校军训科研工作,“八五”期间列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两项研究已经结题并通过了评审。

重新修改、编写了高校《军事学教程》,修订了《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

6.小学、初中国防教育广泛开展

小学、初中国防教育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少年军校、军事夏令营等在各地广泛开展。

会同总参及有关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编写了《小学、初中国防教育读本》。

7.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科研和体育、音乐、美术教学研究工作有所加强。在高教学会、教育学会领导下已建立三个体育卫生专业委员会,加强了对学校体卫科研的指导和协调。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加强了对省一级教研机构中体育、音乐、美术教研员的培训,注意发挥他们在教学改革方面的骨干作用。

8.发挥体协作用,积极组织和参加国际学生体育交流活动,加强对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管理,课外体育活动更加活跃。(三)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和学校对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毕业班停上体育、音乐、美术课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地方或学校用竞技体育代替学校体育,用组织少数参加文艺演出代替对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开运动会或文艺汇演时抓一抓,或只抓几个运动队、演出队,置广大学生于不顾。在这些地方或学校,这几项工作仍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

2.基础条件差。缺乏上课和开展课外活动的基本条件,多数学校的体育场、馆及艺术教育设施达不到要求。

3.师资队伍质量、数量仍不符合要求。高师体育专业入学文化基础差的问题仍没有解决,音乐、美术系(科)、专业的教学计划须抓紧修订。音乐、美术教师外流的情况仍十分突出。在国民教育系列中国防教育师资尚无规范的培养渠道。

关于“八五”工作的基本经验

1.不断明确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努力的指导思想。

2.正确处理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与教育工作整体及与其它工作的关系。认识其重要性,才能克服困难、换而不舍;找准位置,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3.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强化行政管理、严格执行常规。只有做到全员关心,即全体教育工作者都明确自己为学生身心健康所担的责任并格尽职守,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4.抓好教育和教学改革。认真推广多年来全国各地总结、积累的经验,借鉴国外于我有益的做法,鼓励为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各种改革方案。注意点面结合,及时把确有成效的改革试点在面上普及、推广。

5.努力提高师资队伍和教研员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内部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抓好这三支队伍的建设,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关于“九五”工作的思路(一)形势和要求

去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列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工作来说,首要任务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形势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去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列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工作来说,首要任务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形势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实现两个转变,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十分重视加强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等薄弱环节,劳动者素质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全面提高。

其次,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差距,加强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从而尽快缩小这一差距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再次,加快我国农村和落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培养新一代身心健康的农民,对改变我国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的封闭状态,从而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丰富的一个重要标志。全民健身计划强调以学校体育为基础。(二)工作思路

为适应新形势,“九五”期间工作总的要求是在继续抓好普及推广的同时,狠抓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工作质量,努力提高效益,真正把旨在提高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具体为以下几点:

1.订好“九五”规划。各项工作都必须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出发,为“九五”确定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较高的奋斗目标,把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努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

2.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建立起配套完整并符合当地实际的行政法规体系。各级行政部门和绝大多数学校都要有能以经常检查的、严格的工作制度。改变目前对各项工作大而话之的一般性评价方式,建立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量化程度较高、且易于操作的质量评估体系。

3.改变目前存在的某种程度的突击、盲目的工作方式,发扬科学求实的作风,逐一解决各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4.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继续抓好中部、西部较贫困地区普及体育、音乐、美术及健康教育课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已经实现了“普九”的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5.切实加强师范系科专业的建设,努力提高体育、音乐、美术专、兼职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三)主要任务

1.继续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呼吁全民关心学校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全社会保障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同时,仍要下大力气做好教育部门内部统一思想的工作,把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强调学校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的本质特征,把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质量较高、数量基本满足要求的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教师队伍是“九五”工作上质量、上效益的基础保证。“九五”期间必须继续提高中师教育质量,加大小学体、音、美教学改革力度,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小学教师队伍;狠抓师专系、科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入学新生的文化水平,逐步改变初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的状况;明确指导思想、提高办学水平,发挥师范大学、师范学院的骨干和龙头作用,为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艺术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下初步基础;加强骨干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建立严格、规范的在职教师培训制度。

4.进一步加强,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的整体改革,抓“两头”,带“中间”,树立典型,摸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教学模式。抓紧课程管理,促进体育学科科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做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逐步建立中国学生体育、健康个体评价标准,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理顺学生竞技训练和体育竞赛体系,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法规,形成富有特色的中国学生竞技体育体系。

5.推动以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学校卫生工作。抓紧健康教育课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健康教育课教学的经验,建立岗位培训制度,逐步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稳步提高健康教育普及率、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实现2000年全国90%以上的学校按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的规划目标。从1996年起,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规定,分期、分批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评价。1997年以前重点评价经过“普九”验收合格的地区,其余地区争取1998年进行评价。配合卫生部门,通过健康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血吸虫病、碘缺乏病、性病、艾滋病等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按规划要求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6.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拟订《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例》及与《条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力争“九五”前期完成艺术教育基本规章制度建设工作。

继续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在抓好中小学开课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学课程体系,加强艺术教育科学研究和音乐、美术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艺术教学质量。

定期举办学生参与面广、对学校艺术教育影响大的学生艺术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活动推动基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7.搞好学生军训和国防教育工作。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力促成学生军训(国防教育)条例出台,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军事课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进一步完善军事课评估体系,促进学生军训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对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的管理和指导,“九五”期间力争在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普及国防教育。

8.重视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发挥各类体育、艺术、军事学会、协会的参谋、咨询作用。

1996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一)工作思路

在总结“八五”工作的基础上订好“九五”规划;以贯彻执行《教育法》为契机完善与我司有关的教育行政法规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研究制定增强学生体质的宏观干预措施,并布署试点和课题研究工作;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二)重点工作

1.拟订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例,召开艺术教育工作会议;

2.完成学生军事训练条例的送审工作,召开学生军训工作座谈会;

3.做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总结工作,根据调研结果,针对学生体质方面的问题制订改善学生健康状况的规划和措施;

4.修订高师体育、音乐、美术专业教学计划,提高培养质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研究如何搞好在职教师培训工作;

5.检查九年义务教育体育、音乐、美术课程教学大纲执行情况,制订高中体育、艺术教学大纲,总结、交流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6.协助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好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与广电部、北京市一起组织好大学生文艺汇演。

附件二: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九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详见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结果)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十三条、十六条等的规定,特制订本规划。努力实现规划要求,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要求,实施《教育法》有关条款,依法治教的要求。

一、学校健康教育规划(一)目标

1.健康教育开课率:到2000年,各省会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达100%;县镇以上学校80%~90%;县镇以下学校70~80%。

2.健康教育师资上岗合格率:到2000年,凡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均应通过岗位培训并达到规定要求。

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优良率:凡开课率达到要求的地区,优良率应在85%以上。

4.国家重点要求防治疾病的健康教育:

①血吸虫病:流行区所有学校必须进行血防健康教育,包括开课和多种形式的健康育活动。

②碘缺乏病(或其它地方病):全国学校凡开展健康教育的,都应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中的有关要求,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国务院有关部委地方病防治工作职责”,认真贯彻执行。

③艾滋病、性病:按照国务院领导批准的《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卫疾控发(1995)第25号]的规定,要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在中学生和大学生健康课程中,加强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教育。并认真执行《关于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教育及搞好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教体司[19951]75号)的要求。(二)策略与措施

1.从1996年起,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规定,分期、分批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评价。1997年以前重点评价经过验收“普九”合格的地区(全国首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市、区)名单见教督[1995]2号文件,以后各批名单以国家教委正式公布为准),其余地区争取1998年进行评价。

2.配合卫生部门,通过健康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血吸虫病、碘缺乏病、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

3.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计划,依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逐步形成省、地、县三级培训网,负责上岗培训和提高性质的培训。

二、学生主要常见病防治规划(一)近视眼

到2000年,继续贯彻落实《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试行)((88)教体厅字004号)的规定,使近视眼患病率有所下降。(二)常见肠道蠕虫感染

1.目标:以蛔虫感染率作指标,1996年至2000年,以省为单位中、小学生感染率城市:降至5%以下;农村:降至15%以下,1995年末已低于15%的,降至5%以下。2.策略;在感染率较低的大、中城市学校采取以加强健康教育、纠正不卫生行为及逐步改善学校环境卫生为主,辅以加强检测、药物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感染率高的农村学校,则采取加强健康教育和有组织的集体服药驱虫、定点监测,以及有计划的逐步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和卫生设施,使感染率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幅度下降。

3.措施:

①将有关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防治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的健康教育活动,如课堂讲授、黑板报、知识竞赛、幻灯、录相、广播、展览、编印宣传画册;卫生部、国家教委统一组织编制部分宣传资料,以省为单位分发。

②改善学校卫生设施,防止病从口入。新建、改建、扩建校舍时,应按国家标准设置相应的卫生设施;针对现有校舍,各地教育部门应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饮用水设施,洗手设施(提倡流动水)及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卫生部门应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和技术指导。

③培训:采取分级培训的原则,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卫生部、国家教委负责对各省的培训;各省根据本省情况,组织对省内管理人员及卫生专业人员、校医、保健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

④监测:学生集体服药地区,须建立监测点;方案实施前应进行基础资料调查;每年定期于服药前对中小学生进行一次蛔虫感染率的监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增设感染度、营养状况等其它监测项目。选部分区(县)监测鞭虫、钩虫及蛲虫感染状况。(三)贫血

1.目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以学生贫血患病率为指标。1996年至2000年,以1995年底当地学生贫血患病率为基数,贫血患病率在50%以上的地区,到2000年都要控制在50%以下,已低于50%的地区,应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5%。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采取措施,到2000年力争使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

2.策略:以农村为重点,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在患病率较高的地区,实行学校组织的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指导、治疗原则。在患病率较低的地区以预防为主,采取个体治疗。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学生的贫血状况。

3.措施:

①健康教育: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针对学生、家长、老师和炊管人员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

②查找病因:各地区应首先查清造成本地区学生贫血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如:控制寄生虫感染),尽可能消除病因。

③膳食指导:对集体就餐的学生要逐步实行营养午餐,非集体就餐的学生要提倡课间加餐,强化食品。指导学生平衡膳食,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④治疗:定期查治患病学生,观察疗效,对患病学生的查治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有条件的地区应每年查二次以上。学校应将学生,特别是患病学生的体检结果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对健康监测的理解和配合。有条件的地区提倡普查,轻度贫血的学生以膳食调整为主,血红蛋白在100-110g/L的学生,学校应与家长合作,使用以改善膳食为主的治疗原则,辅以维生素C、铁剂等制品和药物。对于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的学生,学校应通知家长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不能开展普查的地区,要设立能代表本地区情况的监测点,对于患病率高于40%的,要采取切合实际的普治方法,可选用铁剂和强化食品,当前,应大力推广吸收率高的血红素铁制剂。

⑤监测:各地区应有基础资料。方案实施过程中,设立监测点观察疗效及动态变化。监测指标为贫血患病率,有条件的地区可增设其它监测项目。(四)龋病与牙周疾病

1.目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以学生恒牙龋均、学生牙龈炎患病率和学生龋齿充填率为指标,以1995年监测资料为基数,至2000年:12岁学生恒牙龋均(DMFT)1.1以上者,降至并控制在1.1以下;0.5至1.1者,在原有基础上下降20%;0.5以下者,保持原有水平。15岁学生牙龈炎患病率,城市下降20%,农村下降10%。中小学生龋齿充填率,城市提高15%,农村提高10%。

2.策略: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针对学生群体,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口腔预防保健服务。

3.措施:

①健康教育: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病与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②提高学生的有效刷牙率:至2000年,城市达80%以上,农村达50%以上。

③推广使用保健牙刷:至2000年,城市达80%以上,农村达60%以上。

④在低氟与适氟地区推广使用含氟牙膏等氟防龋措施:至2000年,城市达80%以上,农村达60%以上。

⑤龋齿充填:各级口腔医院及综合医院口腔科要分片包干承担学生口腔保健任务,可以采取定期到学校查治口腔疾病(特别是进行龋齿充填)等措施。

③除以上各项基本措施外,各地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以下措施:小学逐步开展集体刷牙,力争使覆盖面(以小学校计,以低年级学生为重点)城市达80%以上,农村达4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窝沟封闭方法,预防牙齿咬合面龋。在低氟与适氟地区开展其它氟防龋措施,如饮水氟化、氟化食盐、口服氟片、氟化泡沫等。采用机械去除牙菌斑的方法,如牙线等辅助用品。有条件的地区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中配备和培养口腔初级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分片承担学生口腔保健任务。

③监测:各地区应有基础资料并建立监测点。监测指标为12岁学生恒牙龋均、15岁学生牙龈炎患病率、学生龋齿充填率。有条件的地区可增设其它监测项目。(五)营养不良

1.目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指标,1995年监测资料为基数,至2000年,城市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20%,农村下降15%。与此同时大、中城市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控制学生肥胖发生上升趋势,肥胖检出率力争控制在5%以下。

2.策略: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群体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改善学生的不良的饮食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大、中城市在防治营养不良的同时,应开展肥胖的防治工作,在群体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个体指导;学生营养状况与经济发展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应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给予支持。

3.措施:

①健康教育;将合理营养的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对象应包括家长、炊管人员、教师和学生。

②合理安排膳食:凡有集体就餐的学校应逐步开展营养午餐,无集体就餐的学校要逐步开展课间餐。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展学生集体营养午餐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学校还应安排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学生的膳食进行营养卫生指导。

③重视学生营养工作,提倡校园经济和推行“大豆行动计划”:立农村或有条件的城市郊区,可根据学校本身的条件和周围环境,结合劳动课,组织学生开展种植蔬菜,磨制豆腐、豆奶等豆制品,圈养家禽等学校农、副业经济,以改善在学校就餐学生的膳食。

④防治指导:定期查治患病学生,观察疗效,对患病学生的检查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对患有轻度营养不良的学生,学校应与家长合作,进行膳食指导,对患有重度营养不良的学生,学校应通知家长,去医院就诊。对患有肥胖的学生要进行个体膳食指导,鼓励其多参加体育活动。

⑤监测:各地区应有基础资料。监测指标为营养不良患病率。大、中城市应同时加强肥胖的监测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监测项目。(六)沙眼

1.目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以沙眼患病率为指标,到2000年,城市学生患病率要下降并控制在10%以下,对于已降到10%水平的地区力争控制在5%以下;农村学生沙眼患病率要在1995年基础上下降25%,完成上述目标且仍有条件的地区力争降在10%以下。

2.策略:以农村为重点,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有计划地逐步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条件;根据当地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

3.措施:

①健康教育: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沙眼防治知识宣传,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的不卫生行为。提高家庭卫生水平,提倡一人一巾一盆,有条件的要用流动水洗脸,避免交叉感染,以配合学生的沙眼防治工作。

②改善卫生条件: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设施,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在城市、乡(镇)等有条件的学校,要做到学生在校有流动水洗手,其它学校应解决洗手设施。

③治疗:定期查治学生,观察疗效,对患病学生的检查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有条件的地区在普查的基础上,针对沙眼患者,组织集体指导治疗;感染率在20%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普查、普治。中度以上沙眼的,要通知学生家长去医院治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④监测:各地区应有基础资料。防治过程中设立监测点,观察疗效及动态变化。监测指标为沙眼患病率。

竞技体育的历史发展-近代竞技运动(1)

近代竞技运动

竞技运动的近代包括从17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历史,前后大约280年。

在竞技运动史上,近代的竞技运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第一,它的形成标志着世界各地区的竞技运动已经进入整体发展的历程,其相对独立发展的时代已告结束;第二,它较之古代竞技运动已在更大程度上同与之交织、混杂的其它领域的活动分离,其相对独立性也更为增强,因而成为科学专门涉及的对象。在此情况下,运动训练、场馆器材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都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而为竞技运动的现代发展打下了基础。

近代竞技运动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确立,以及大工业兴起的产物。它是作为满足新的社会需要、培养新的人格和精神的手段问世的。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进入近代以后,西方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超过了步履蹒跚的东方,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近代竞技运动的形成,是近代西方竞技运动产生、发展和世界传播的过程为主线,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以外的民族完全处于近代竞技运动形成过程之外。相反,西方竞技运动在与各民族的竞技运动的大规模接触中,吸取了不少积极的内容,从而丰富了世界近代竞技运动的内容。

近代竞技运动的形成(缺)

不同特点的竞技运动的交汇

在资本主义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了世界市场,打破了民族间的壁垒,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从此带有了世界性,世界的历史进入了整体发展的历程。由于这一转折的发生,世界各地区不同特点的竞技运动,也逐渐消除了各自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进入了一体化发展的阶段,它们从此联成一气,相互影响,彼此吸收,发生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交流。

由于近代西方和其它特点的竞技运动的理论、原则及体制等,是分别在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条件下形成,因此彼此之间的存在着差异分别处于较高和较低的不同发展层次。在交流过程中,主要的走向自然是由西向世界其它地区流动。这便导致在近代200多年间的交流过程中,以西方竞技运动居于主导地位局面的出现。(1)近代西方竞技运动的世界传播

近代竞技运动的世界传播,是通过两个渠道完成的:一是由随殖民扩张浪潮涌向世界各地的西方人(移民、商人、教会人员、军人等)带到各国;二是由各个国家在改革旧制度过程中自行主动引进。由于各地区历史条件不同,社会状况有异,因而西方竞技运动在各地区的传播了呈现出地区性特点。

在亚洲,近代西竞技运动的传播曾遇到一定的阻力。由于西方竞技运动传入时,亚洲国家的传统竞技运动已经有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早已具有充分发展的形式和与之相应的维持这一形式的民族心理。这是妨碍西方竞技运动顺利植根的重要遏制因素。另外,由于近代西方竞技运动是伴随着帝国主义的鸦片、大炮、不平等条约渗入各国的,其正常的流传也同疯狂的侵略行径交织在一起,易于被人笼统排斥。但是西方体育的世界传播已经是时代的大趋势,因而近代西方竞技运动仍然不断存除阻力,在亚洲国家站住了脚跟。19世纪前期,部分西方项目,如划船、赛马、田径等已经在东方出现,到19世纪后期,特别是19~20世纪之交,西方运动项目更开始大规模东渐。

亚洲国家的封建主曾为引进西方竞技动作出过一定贡献。例如,土耳其封建王朝官办的和中国一些封建官僚创办的军事学校,便曾开展过足球、跳高、跳远、跑步等项目。各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对西方竞技运动的传播起了更大的作用。他们引进西方竞技运动是为了满足国内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目的与封建主不同。例如菲律宾著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何赛·黎萨便曾为改革国家的教育、体育状况,认真研究过西方先进的体育制度。为了掌握更多有效的体育手段,他学习了击剑、拳击、体操、板球、射击等西方流行运动项目。1892年,他曾呼吁将体操、田径、游泳、马术等项目列为学校课外活动内容。他对西方竞技运动在菲律宾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19世纪中期以前,由旅居亚洲国家的西方人传播西方竞技运动项目的情况还不够普遍,但从19世纪后期起,几乎所有重要的西方项目都经他们传到了亚洲。法国人,继而英国人以及美国人,先后将划船、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高尔夫球、橄榄球传入日本。从19世纪最后10年到20世纪最初10年的20年间,通过日本人和西方人的介绍,朝鲜人已经开始从事足球、田径、游泳、自行车、篮球、滑冰、网球等项目。19世纪后期,菲律宾人已向在菲的德、英、法国侨民学会了足球等运动。20世纪初,新的占领者美国人又在菲推行篮球、棒球、网球、田径等运动项目。在印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初、中级学校的体育为英籍教员把持,因而英国流行的曲棍球、橄榄球、板球、足球等运动项目成为这些学校体育内容的基础。

西方各宗教教派在亚洲国家开办的教会学校、基督教青年会,都曾以竞技运动为其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因而对其传播所起的作用也十分显著。特别是青年会不仅在各国进行西方竞技运动的宣传,而且对国内和国外的比赛活动也发挥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拉丁美洲,由于新建立的各民族国家都忙于立国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近代西方竞技运动也伴随改革的进程进入这一地区。

由于政局不稳,拉美各国对青年的军事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视,因而欧洲大陆的兵操和体操得以最先进入各国,并成为体育的主要内容。竞技运动在这些国家的传播比在亚洲要相对迟一些。除阿根廷(1898年中等学校增设体育课,把竞技运动项目列为内容)和古巴(1899年被美国占领后,美国军人把棒球、田径等运动项目传入该国)外,秘鲁和中美一些国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几年才引入西方运动。至于其它国家更是在战后才开始对竞技运动发生兴趣,才真正认识到它的教育、培养价值的。同在亚洲的情况一样,基督教青年会对传播西方竞技运动也起了很大作用。这在乌拉圭、秘鲁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北美,以及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沦为殖民地过程中,由于土著部落不是整个被屠杀,就是逐到最贫瘠的边远山区,因此这些地区的竞技运动很少保留有土著文化的成分,而只是西方竞技运动的派生型。

在进入这些地区的最初阶段,欧洲移民开展的多为来自欧洲的运动项目,如古老的掷骰子、纸牌游戏、斗鸡、九柱戏、摔跤等运动。到近代西方竞技运动在欧洲形成和确立的年代,移民们才把新的运动项目带到新的地区。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就有了打棒球的记载。橄榄球至迟在19世纪20年代就已传入。1827年哈佛大学的一场班级比赛是见诸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橄榄球比赛。18世纪早期移民便已开始的划船运动,19世纪初期由于商船船员参加,比赛更加频繁,规模也日渐扩大。19世纪50年代,田径运动传入美国,掷链球、推石块、跳远、赛跑、竞走、跨栏等项目在青年中流行。70年代时,网球进入美国,很快又成为受人欢迎的运动项目。在同一时期,橄榄球、体操、拳击、摔跤、高尔夫球、板球、羽毛球、网球、举重、射击等运动项目也开始在加拿大流行。

在澳大利亚,最早的比赛活动是1803年在“加尔各达”号轮船上举行的一次板球比赛。事隔20年后,赛马、板球、拳击、划船等比赛已相当盛行。打斗和划船的挑战赛是这个地区最具特色的比赛形式。

殖民地的竞技运动不仅保留了来自宗主国运动项目,而且又根据新的环境特点,对运动项目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如爬泳在澳大利亚最后形成;足球在殖民地演变为每队20人,上场参赛18人,每场可能得百分以上的澳式足球等。另外,移民也按新的需要进行创新,如北美的篮球、排球、以及冰球、曲棍球的出现便是如此。

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摆脱宗主国控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竞技运动在某些情况下也成为争取独立的斗争武器。这在澳大利亚表现得最为明显。19世纪澳大利亚的划船、拳击、摔跤、射击运动员同外国选手的比赛,都具有证明一个独立民族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同以英国为对手的板球赛,更被“视为对一个国家真正价值的检验”。(2)非欧洲民族对近代竞技运动的贡献

欧洲以外各民族竞技运动向西方的反向流动,是近代竞技运动形成的又一重要内容。

由于这些民族的竞技运动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其中一些内容,特别是竞技部分的伦理、价值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工业文明的需要,因而不可能为近代西方运动所吸收。另外,这个时代竞技运动的交流还处于早期阶段,除少数知识分子外,绝大多数西方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仅仅停留于表面,加之竞技运动的交流更是在殖民主义甚嚣尘上的背景下进行的,非欧洲竞技运动中一些极具存在价值的部分,也自然易于被贴上“鄙俗与荒唐”的标签。结果,西方竞技运动对东方民族竞技运动的吸收,只能根据一般所谓“定向选择原则”加以取舍,即是从其丰富多采的内容中,只选取那些与自身形态相同,或发展趋势一致的部分。这样,欧洲以外民族的竞技运动中一些最有价值的内容,如武术、跆拳等长期被排除于交流过程之外,柔道虽较早传入欧洲大陆,也因受到冷遇,不能广泛开展。

但即使这样,欧洲以外民族近代竞技运动的形成所作出的贡献也十分明显。印度、中国、埃及、日本的舞蹈曾为美国舞蹈家露易斯·圣·丹妮斯的现代舞提供了养料,从而也丰富了近代体操的动作语言;19世纪70年代,印度的羽毛球经英国人的改进,成为一个风行世界的运动项目;马球由中国西藏传出,走向世界,受到包括欧洲人在内不少民族的欢迎;北美印第安人的“筐球”等球戏,为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的创设提供了原始胚胎;印第安人在冰上往返掷物游戏和在宴饮、集市贸易,以及宗教仪式后举行的冰上球戏,也为冰球和加拿大曲棍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锡兰(斯里兰卡)可伦堡土著采用直腿打水的游戏技术被英国人吸取,与其臂泳技术结合,大大提高了泳速,并推动了游泳科研的开展。

1989年颁布的各项体育法规(2)

关于《体育运动全国纪录审批制度》第二条中设立全国纪录问题的实施细则(89)体训竞综字59号(1989年10月9日国家体委发布)

设立全国纪录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为使它能切实起到促进运动水平提高的作用,现对国家体委下发的《体育运动全国纪录审批制度》第二条中“设立或撤销全国纪录的项目和年龄组,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批准”的有关设立全国纪录问题的实施细则规定如下:

一、国际上已设立世界纪录、在我国正式开展和进行全国正式比赛三年以上的项目,可以申请设立全国纪录。

二、国际上未设立世界纪录,但在我国正式开展并进行全国正式比赛五年以上的项目,可以申请设立全国纪录。

三、新开展的项目在未建立全国纪录前,为了促进该项目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可由全国单项体育协会自行公布“最好成绩”。

四、设立全国纪录,应由国家体委训练竞赛司、处严格按照《体育运动全国纪录审批制度》提出申请,报国家体委领导批准后,方可设立。

国家体委体育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1989年7月10日国家体委令第7号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体育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体育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管理,保证体育科技成果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体育科技成果包括:(一)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和发展体育科学方面,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体育科学理论成果。(二)在解决体育科学技术方面,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工艺等。(三)在制定体育或体育科技政策、规划、管理方面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或重要科技情报、信息,对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起重大作用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第三条 技术成果可采取如下鉴定形式:(一)检测鉴定:由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国务院有关法规或国务院有关部委规定设立的国家级、省(部委)级专业技术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有关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测试和评价,并做出结论。(二)专家评议:对涉及面较广,对体育事业或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较大的技术成果,可由下达任务单位或主管部门召开专家鉴定会进行审查、评价,并做出结论。

第四条 体育科学理论成果和软科学研究成果应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学术会议公开发表或宣读并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后进行鉴定。一般情况下,此类成果的鉴定应采取通讯的形式进行,即由组织鉴定的单位将成果的有关资料寄给鉴定委员会成员,分别提出鉴定意见,由鉴定委员会负责人汇总并写出鉴定意见,报组织鉴定部门审批并发给鉴定证书。

第五条 需要进行鉴定的体育科技成果,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均视同已通过鉴定;(一)经生产或体育运动实践证明技术上成熟,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并由科技成果实施单位出具证明的;在本单位实施应用,应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二)经技术合同登记机关登记的技术项目,已经按合同纣定验收合格,在生产或体育运动实践中应用后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并由当事人出具证明的。(三)经中国专利局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专利,实施后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并由专利实施单位出具证明的。

第六条 体育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按部门、单位归口管理。(一)国家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其成果鉴定工作由国家科委成果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二)国家体委下达的科研项目,其成果鉴定工作由国家体委科教司负责组织和管理。(三)各部门、各单位的科研项目,其成果鉴定工作由本部门、本单位成果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

第七条 对于需要进行鉴定的体育科技成果,由组织鉴定的单位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鉴定委员会需由三个以上单位,5-13名具有该行业或该领域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伪专家应在二分之一以上。

课题研究人员和与被鉴定成果的技术内容无关的人员不得被聘为鉴定委员会的成员。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参加鉴定委员会的人员不得超过鉴定委员会成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第八条 申请鉴定的体育科技成果,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完成项目任务,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二)学术或技术资料齐全,并符合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

科学理论成果的学术资料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情况的说明,国内外学术情况对照材料,论文发表后被引用情况报告等。

应用技术成果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技术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研究报告,技术指标测试报告,实验报告,使用报告,有关设计技术图表,质量标准,国内外技术情况对照材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材料等。

软科学成果的学术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技术合同或计划任务书,总体研究报告,专题论证报告,调研报告及有关背景材料,模型运用报告,国内外研究情况对照材料,有关单位采纳或应用报告。(三)应用技术成果应经过实践证明其成熟,并具备应用推广的条件。对难度较大、周期较长的项目,组织鉴定单位可酌情组织阶段成果鉴定。

第九条 申请鉴定体育科技成果的单位,须填写《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申请书》,提前一个半月向组织鉴定单位递交申请书和有关技术或学术资料。

第十条 凡列入国家体委体育科研课题计划的科技成果,论经研究单位审核同意后,向国家体委提出鉴定申请,经同意后方可组织鉴定。

第十一条 凡有争议的科技成果,须在其争议解决后提交鉴定申请。

第十二条 组织鉴定单位的职责:(一)在接到《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申请书》和技术或学术资料后,应认真进行审查,在一个月内做出下列决定,并答复申请鉴定单位:

1、是否同意鉴定;

2、鉴定形式;

3、鉴定委员会委员名单;

4、其它有关事项。(二)对鉴定委员会提交的鉴定意见进行审核,发现鉴定报告中有重大缺陷的,有权责成原鉴定委员会进行补充鉴定和评价或另行组织鉴定委员会重新进行鉴定厂发现鉴定报告弄虚作假或在鉴定工作中搞形式主义的,有权驳回鉴定报告。

第十三条 鉴定委员会的职责:(一)对申请鉴定单位提交的技术文件、资料进行审查,对科技成果提出评价意见。

1、体育科学理论成果的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所需文件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发表后被引用情况报告。(2)对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评价。(3)该成果的论点、论据是否正确,有关数据是否准确。(4)该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国内外同学科比较,其成果的创新点、学术意义及所达到国内外的实际水平。(5)该成果存在的缺点及改进的建议。

科学理论成果采取函审方式时,应将专家评审意见附在鉴定书之后。

应用理论成果应补充经过实践检验的效果、应用范围及对可产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2、应用技术成果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鉴定所需技术资料、文件是否齐全并符合要求。(2)是否达到计划任务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3)有关技术文件中的技术数据、图表是否准确完整。(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其特点、独创性及水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