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格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4 15:44:23

点击下载

作者:金文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微人格心理学

微人格心理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微人格心理学作者:金文排版:skip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ISBN:9787532953691本书由北京金文掌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九型人格入门先了解“九型人格”这种古老的学说,在每个新的时代都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扩充新的概念。为了掌握这门认识自我的学问,我们首先要探索它的心理基础及使用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寻找到本我。为什么要学习九型人格

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很多人沉思许久后,常常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我自己。”认知自我,是人类的天性,也是让自己获得良好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在这个世界上,不想了解自己的人少之又少。

那么,我们为什么想了解自己呢?原因可归为两大类。

第一类原因:好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好奇就是不满足心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往往通过好奇来促使自己了解更多事物。因此,人们总是渴望知道自己的大脑、心灵和感觉运作的方式。

比如,人们常常会反思:

我为什么感到快乐呢?

我为什么感到悲伤呢?

……

在内心感到孤单寂寞时,我们常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也会积极地和其他人讨论这些问题,这使得人生增添了无穷的趣味性。正如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人因为有了好奇心,所以人生充满了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前人已给出答案,有的等待我们去解答。由此看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答问题的过程。

第二类原因:实用。

人们之所以想了解自己,除了满足好奇心之外,更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很多时候,人们是在感到疑惑、痛苦的情况下滋生了解自己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自己的潜力、规避性格缺陷的目的。

比如,当人们在生活中遭遇不快乐的事情时,常常会抱怨:

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我的努力呢?

为什么她考试成绩总是比我好?

如果今天不堵车,我就不会迟到。

我们在不快乐时,常常会抱怨自己,抱怨他人。但归根结底,这些不快乐因素产生的根源都在于我们自己,这也就是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原因。

比如:“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多是因为你看问题不全面,做事情又容易钻牛角尖。如果你能在做事前多听多看多了解,懂得灵活变通,就能避免这类抱怨的产生。“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我的努力呢?”当出现这种情况,你首先需要明白:你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因此你需要继续努力,直到感化他们为止。“为什么她考试成绩总是比我好?”我们不能光看到别人耀眼的成绩,更要看到别人为此经历的艰辛。要想考得和她一样好,或者超越她,就需要付出和她一样或者比她多的努力。“如果今天不堵车,我就不会迟到。”堵车并非不可避免,只要你早出门十分钟,往往就能规避堵车的问题。

哲学家常说:“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太难以掌控,因此人们只有从最容易的入手:了解自己,掌控自己。

然而,我们尽管明白这些道理,却难以做到了解自己,更难以掌控自己,因此免不了活在烦恼痛苦之中。为了摆脱这些烦恼和痛苦,许多人选择向专业的心理医生求救。要知道,这些向心理医生求救的人大多是众人眼中的“成功者”。这些被美国心理学家查尔斯.T.塔特称为“成功的不满者”的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儿女聪慧,他们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在于不了解自己。

这些“成功的不满者”的出现,促进了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的发展。这些心理学派认为,人们一旦在普通生活层面获得了成功,如果想要继续获得健康和快乐,就会进入精神的领域。在此之外,有关普通生活层面的性格分析理论都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这些理论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我们就会对它们感到失望,而且很可能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说得简单一点,这就是成长障碍的问题。

众多心理学家经过实践后发现,九型人格是目前解决人生成长障碍问题的最佳方法。九型人格将世界上的人分为九种人格类型,每一种人格类型都建立在不同的感知类型上,都各有优缺点。如果人们能够清楚地认知自己的人格类型,并做到扬长避短,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造我们的个性,减少生活的烦恼苦痛,增添幸福快乐。

然而,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九型人格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此告诫那些初学九型人格的人们,不要痴迷于九型人格的识人能力,而忘却了它仅仅是一件帮助我们通向深层自我的工具。这就犯了佛学常说的“我执”,你得到的将不是愉悦,而是无尽的烦恼了。九型人格简史起源

九型人格,在英文中称为Enneagram,又称性格形态学、九种性格,近年来备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如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

九型人格与其他人格分类法相似,是一种人们研究人格的方法,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起源时间和形成经过已不可考,但是研究者一致认为它的起源非常久远,可能要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或者更早。

大多数人认为,九型人格来自公元9世纪在中亚和波斯地区兴起的神秘信仰——苏菲教,其教义认为:人在追求至高觉悟的过程中,性格将成为发掘自身潜力的导引者。人性的发展是一个包括了不同阶段的完整体系,从最基本的性格特征,到一些不平常的潜能,比如爱的能力、感受他人的能力和先知先觉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而本书中出现的“九型人格图”仅仅是这个完整体系的一部分。

那么,九型人格是怎样产生的呢?

据传,苏菲教有个长者,善于开导他人,为别人排忧解难,被称为灵性教师。灵性教师经常和他的弟子在一起探讨学问。随着频繁的接触,灵性教师发现不同的弟子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的人十分邋遢,有的人却很在意穿着打扮;有的人喜欢静静地思考问题,有的人却喜欢和别人交谈、辩论;有的人急于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有的人却很享受灵性教师分析问题的过程……

为什么弟子会有不同的表现?灵性教师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着手对人的各种表现加以分析、总结,并将有同一性格特征的人归为一类,共有九类。于是,最初的“九型人格”诞生了。

这项“发明”只有苏菲教派的灵性教师知道,用以开启教众的灵性,而且数千年来一直都以秘密的方式流传。它的神奇之处不仅仅在于每个前去请求灵性教师解决困扰的人都能得到非常满意的解答,还在于即使是相同的问题,每个人得到的解答却不相同。

公元1920年,俄国人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G.I.Guardjieff)首先将九型人格学说传入西方。而真正将这套学说发扬光大的是艾瑞卡学院的创办人奥斯卡·伊察索(Oscar Ichazo)。

奥斯卡·伊察索宣称,九型人格学说是他在19世纪50年代旅行于阿富汗时,由苏菲教派学得。他将人类的九种欲望放进九型人格学说中,并将这套学说用于人类心理训练的课程。许多知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都曾追随伊察索学习九型人格学。其中,知名精神病学家克洛迪奥·纳兰霍在智利学习后,便将这门知识传入美国加州,开设起一系列的工作坊,探索人的性格形态。九型人格由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发扬光大,其传播到中国,还是近几年的事。

这种古老的口口相传的性格分析理论之所以能够在如今的时代掀起热潮,主要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让我们更轻松地生活;能让我们对自己的同事、恋人、家人和朋友有更多了解;能让我们去发掘不同性格所拥有的潜能,这些潜能包括了爱的能力、感受他人的能力以及先知先觉的能力。总之,九型人格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性格分析工具,它能让你更了解自己,帮助你处理人际关系,并把个性中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

但也要注意,没有所谓好的、坏的人格类型,只有一个人主观看世界的方式,因此不要狭隘地看待九型人格。所以,我们在阅读此书时,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仅仅关注九种具体的性格类型,而忽略了导致它们存在的大背景。因为完整的九型人格强调的是人的性格与人的潜能之间被我们忽略、以为是自然反应的部分,其实这正是引领我们进入更高层次自我的通道。人物贡献

和别的性格分析学说不同,九型人格是依靠口头传播传承下来的,并没有留下有关自己历史渊源的文字记录。而要领悟这门深刻的性格分析学说,需要具备高超的智能,这样才能在很好地领悟九型人格智慧的基础上,朝着更高层次发展,使九型人格更趋完善。而因为没有历史记载,我们已难以知道那些在古代为九型人格的传承做出贡献的智者的名字了。所幸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在此道路上做出了突破——首次将九型人格带入西方国家,不仅使九型人格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也开启了九型人格的文字历史。

而如今,九型人格之所以能成为风靡学术界和工商界的热门课程,归根结底在于众多九型人格大师们对其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解读,化繁为简,使其成为人人可用的性格分析工具、人人赞赏的自我提升手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九型人格大师在九型人格发展的道路上星光熠熠,并为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George Ivanovich Gurdjieff)

1920年,乔治·伊万诺维奇·葛吉夫首次将九型人格理论带入西方。这位充满个人魅力的精神导师把九型人格这种属于苏菲教的口头传播系统吸收过来,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验。现在有很多关于葛吉夫及其相关理论的著作都涉及了九型人格系统,但多数都没有提及葛吉夫是如何利用这套系统来观察人们的潜质,或者这套系统到底为他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这是因为在葛吉夫的时代,没有任何文字是真正关于九型人格的性格研究的。当时,葛吉夫的弟子们在继承九型人格的理论时,只能通过葛吉夫这位老师来学习,然而大部分弟子难以领悟葛吉夫关于九型人格的深层次解读,往往陷入对九角星图的过度关注中,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一种不需要语言表达的肢体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葛吉夫的神圣舞蹈,参加的舞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各种肢体动作,从中感受自己身体的韵律)上,而忽略了研究的核心:如何使用九型人格。

因此,葛吉夫的弟子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一个人要获得更高的意识,就必须放弃先天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他们并没有把性格特征看作达到更高心灵境界的有用信息源,认为人们独特的性格在整个人的潜能挖掘中作用不大。他们更关注的是非语言的肢体运动和葛吉夫所倡导的注意力训练(包括观察自我和记住自我),认为这才是通往内心世界的正确途径。

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在葛吉夫所处的时代,心理学发展水平还不足以让众人了解九型人格的奥秘,因此葛吉夫只教给弟子们一些入门知识。总之,从葛吉夫对于这个系统的使用方式,以及他有关九角星图与性格关系的回答来看,他显然是知道其中奥妙的。至于为什么他对九型人格的深刻解读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奥斯卡·伊察索(Oscar Ichazo)

葛吉夫将九型人格带入了西方世界,教给人们注意力训练,但真正将这套学说发扬光大的是艾瑞卡学院的创办人奥斯卡·伊察索。伊察索宣称,九型人格学说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旅行于阿富汗时,由苏菲教派学得。伊察索将人类的九种情欲放进九型人格学说中,并将这套学说拿来用于人类心理训练的课程。艾瑞卡学院首先在智利的艾瑞卡市成立。之后,美国的艾瑞卡学院也在1970年成立。伊察索最重要的功劳在于,他为九角星中的每个角找到了对应的性格类型和情感,在这九种性格类型有了正确的位置后,我们才能够解释清楚不同性格的相互关系。

许多知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都曾追随伊察索学习九型人格学。从此之后,九型人格便被系统而广泛地传播开去。

克洛迪奥·纳兰霍(Claudio Naranjo)

克洛迪奥·纳兰霍是一位精神病专家,他不仅喜欢研究药用之物对精神病的治疗作用,还喜欢探索心理学和冥想训练的相关知识。1970年,纳兰霍开始着手研究新的解读性格类型的方式,以帮助心理治疗师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的心理障碍。历经多次实践后,他最终选择了九型人格的九角星图来解读人的性格类型。他深信,在公元5世纪的基督教隐修士的“潜在的情绪”和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各种症状之间,必然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他组织了一个由三十多位成员组成的研究小组,研究这种紧密联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共通点。1972年,这项研究工作在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后圆满结束。

海伦·帕尔默(Helen Palmer)

海伦·帕尔默是克洛迪奥·纳兰霍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在克洛迪奥·纳兰霍的研究小组圆满结束工作后,海伦·帕尔默创办了一个训练精神治疗师的培训班——九型人格专业培训课程,目的是推广纳兰霍关于九型人格的解读方式。此外,帕尔默通过与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戴维·丹尼尔斯(David Daniels)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培训班的知名度。此外,帕尔默还以国际九型人格协会创始主任的身份参与主办了1994年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国际九型人格会议。

帕尔默的贡献在于,将九型人格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九型人格学说的应用范围更广,包括个人成长、办公室管理及处理人际关系的窍门等各个方面,近年来更扩展至夫妻相处及亲子关系等方面。其著作《九型人格》及《工作和恋爱中的九型人格》畅销全球,现已有二十二个国家的译本。

戴维·丹尼尔斯(David Daniels)

戴维·丹尼尔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临床精神科教授,也是九型人格体系的开创者。1977年,美国的亚历山大·汤马斯(Alexander Thomas)和史黛拉·翟斯(Stella Chess)两位医生在《气质和发展》一书里面提到:我们可以在出生后第二至第三个月的婴儿身上辨认出九种不同的气质。丹尼尔斯将这九种不同的气质与九型人格结合起来,并和著名性格分析专家弗吉尼亚·普赖斯通过历时七年的精心研究,开发出一套九型人格的“五步测试法”。这种九型人格测试法是目前极少数通过有效性检测的权威测试方法,可使人们精准地透视自己和他人的性格。它已成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必修课程,并得到苹果、保洁、通用汽车等世界500强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的分享。

随着九型人格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必将在认知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在九型人格的大道上也必将涌现出更多的大师,使这门学说更加熠熠生辉。破解九星图密码

九型人格的英文Enneagram,来自希腊文中的ennea和grammos。ennea是数字9的意思,grammos则是尖角的意思。两个词组合而成的enneagram就是九个尖角的意思,而九型人格的图表正好是一颗九角星。

那么,如何解读这神秘的九星图呢?我们可以采用“三元法”和“七元法”这两个基本法则,这颗神秘的九角星恰恰揭示了这两个基本法则的相互关系。“三元法”象征着任何事件在起始阶段所具有的三股力量。“七元法”也叫“八音律”(Octaves),它象征着世上万物发展所必须经历的不同阶段。这两种法则,在九型人格的结构图中被融合到了一起。

上图是一个九角星形状的九柱图,其结构看似复杂,实则非常简单:在一个圆的圆周上有9个等分点,分别标以数字1~9,数字9位于圆的最上部正中央,意在体现对称。3、6、9三个数字的位置正好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代表着“三元法”,它表明:事物的产生是三股力量作用的结果,而不是表面上的两种力量——原因和影响。从数学的角度看,九角星图中由3、6、9三个尖角所构成的中心三角形可以视为最初状态下三股力量的三位一体,其原始总量是1。用数学的方法把这个1——也就是力量统一体——分成相等的三份,得到一个无限循环数,即1÷3=0.333333……

这个观念是许多古老教义的基础。例如,天主教中有关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的教义就是类似的理念。而在苏菲教的发源地印度的印度教中,三大主神创造之神大梵天(Brahma)、生殖与毁灭之神湿婆(Shiva)、保护之神毗湿奴(Vishnu)正是三股力量的化身。这三股力量还可以被称为创造力、破坏力和保护力,或者称作主动力、容纳力和协调力。葛吉夫在他的学说中,把它们称为主动力、被动力和中和力,并对“三力的原则”解释道:通常前两种力要不是互相抵消,就是其中一力完全消除另一力,留存的一力也虚弱得无法产生进一步的行动。因此这两力将会绕着彼此打转,一力吸收另一力,不会产生结果,除非出现第三力,否则情况将持续如此。所以,只有凭借第三力,前两力才能产生所谓的现象。但根据他的观察,第三股力量是隐性的,是无法被人类感知的。

而且,这三股力量的外在象征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事物的最初阶段出现的协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在事物发展的下一个阶段逐渐转变成主动力。因此,人们需要准确了解事物每个发展阶段中这三股力量的具体象征及相互作用,才能保证事物良好地发展下去。通过九星图,人们就能发现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隐性的方面,比如在什么时刻,事物需要注入一股新力量来维系生命力;比如如何很好地协调这三股力量,维持整体的平衡。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另一个法则“七元法”也开始发挥作用。“七元法”是从音乐中的八度音阶发展来的,故也称“八音律”。熟悉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中的基本音阶有七个,从Do开始循环:Do,Re,Mi,Fa,So,La,Ti(或Si),Do……这个八度音阶所形成的“八音律”其实也代表了现实世界中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七元与统一的关系也可以用数学表示,用1除以7,得到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0.142857142857……其中每一位数都不是3的倍数。总之,整个“九型人格”图就是一个被分成九个部分的圆形,“三元法”和“七元法”被这个圆形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圆形内部的连接线条相互作用。

在九星图中,3、6、9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昭示着三位一体的理念;而其他的六个点则两两相连,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六角形,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九角星图。人们再根据早期对性格类型的分析,将九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分别代入九柱图中的不同数字位置,就形成了一个九型人格图。

如图所示,九型人格将人按照不同的气质类型分成了完美型、给予型、实用型、浪漫型、观察型、怀疑型、享乐型、领袖型和协调型九个人格基本类型,每个人都必然属于其中一型,且稳定不会更改。

在九型人格图中,我们把其中3、6、9号所代表的性格称为核心性格,而位于这三个角两侧的邻角,就被称为核心角的两翼,代表的是核心性格内化或外化的变异类型。换句话说,两翼角的性格是由核心角性格发展而来的,其中潜藏着核心角性格的特质,并具有潜在的共同特点,如3号性格的两翼——2号和4号性格就与3号一样具有很强的想象力,6号性格的两翼——5号和7号性格则与6号一样多疑且充满恐惧心理。心理学家根据三种核心性格及其两翼的特征,又进一步将九型人格分成了三个三元组。

1.情感三元组——遇事时的直接反应源于情绪、感觉和感情:

核心性格——3号实用型 内化——4号浪漫型 外化——2号给予型

2.思维三元组——遇事时的直接反应源于分析、了解和归纳:

核心性格——6号怀疑型 内化——5号观察型 外化——7号享乐型

3.本能三元组——遇事时的直接反应是用即时行动去解决问题:

核心性格——9号协调型 内化——1号完美型 外化——8号领袖型

需要注意的是,在九柱图中,只有3、6、9号角的两翼是其内化或外化的表现,而其他角的两翼则不存在这样的关系,例如8号的两翼7号和9号,就不是8号内化和外化的表现。不过即便如此,任何角的两翼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都会对中心角的性格产生影响,例如4号性格既可能偏向5号性格,将所有的事闷在心里,也可能偏向3号,以积极亢奋的表现来掩盖内心深处的抑郁。九型人格的三大中心

葛吉夫和伊察索在研究九型人格时都意识到:人的智慧存在着精神智慧、情感智慧和本能智慧三种形式,而这三种智慧分别对应人身体的三个中心:

◎产生精神智慧的是思维的中心——大脑;

◎产生情感智慧的是感觉的中心——心脏;

◎产生本能智慧的是身体的中心——腹部。

在此基础上,美国著名学者凯伦·韦布在自己的著作《九型人格:重现古老的灵魂智慧》一书中将九型人格归为三类:

◎脑中心:或称思考中心,以思考和理性为导向。包括5号、6号和7号人格。

这类人具有以思想来回应生活的倾向,往往具有鲜明的想象力,以及分析和联结观念的绝佳能力。他们懂得运用心理能力来尽可能地减少焦虑,控制潜在的麻烦,以及通过分析、想象、预测和计划来获得一种确定的感觉。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这些类型的人都能浸淫在自己的思考中而获得全然的满足。思考对他们而言,是处在这个具有潜在威胁的世界中,防范恐惧于未然的方式。

◎心中心:或称情感中心,以感受和感性为导向。包括2号、3号和4号人格。

这类人在看待世界时,往往会受到情商的影响,喜欢透过关系在世界运作,因为他们在乎别人的眼光。具体来说,他们会使自己的情绪、感受与别人保持一致,从而维持自己与别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感觉。不论别人有没有意识到,他们都能快速感受别人的需要或心情,并加以回应。成功的人际关系能驱逐这类人特有的空虚感和渴望。因此可以说,他们比其他人格类型的人们更加依赖别人的认可,因为他们以此来支撑自己的自尊和被爱的感觉。

◎腹中心:或称腰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包括8号、9号和1号人格。

这类人常常把焦点放在存在本身,具有以行动“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倾向,在看待世界时往往会受到身体感觉和内在本能的影响。他们的本能就是行动,即使他们已经思考过整个细节,还是会基于根本的感觉去做出决定和行动。他们以“自我遗忘”闻名。因为他们可能觉察不到对自己而言真正的优先事项为何。他们通过行动在这世上补充能量,并缓和愤怒——对1号和9号人格类型的人而言,愤怒只有在少数时候才被直接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他们会运用自己的地位和力量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他们的处世策略可以保证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并且还可以将不适应感降到最低。

然而,生活中的许多人常常忽略了我们的本能智慧。我们可以从三个基本方面感受它的影响:身体生存(自我保护)、情爱关系和社会生活关系。

九型人格大师海伦·帕尔默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放牛娃坐在一个三脚凳上挤牛奶。牛奶代表了收获的知识和生活的营养。三脚凳的一条腿坏了,于是放牛娃在挤牛奶的时候,关注的并不是牛奶,而是凳子的那条坏腿。这个故事意在告诉人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三种最基本的关系领域,其中一种关系比其他两种更容易受到伤害。当某一种关系受到损伤时,我们就会在精神上格外关注这个方面,以缓解由此引起的焦虑。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都有大脑、心脏和腹部,因此人人都能拥有与之相应的三种智慧,并会在实际的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但不同人格类型的人会偏好其中一种。因此,不要狭隘地看待九型人格的三种类型,而使自己又陷入一个类型的牢笼之中。关于九型人格需要明确的两点九型不等于被定型

许多人在做完九型人格的测试题,确定下自己的人格类型后,就完全按照这类人格的特性来审视自己、提升自己。然后,他们往往会发现这并不完全适合自己,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提升作用,反而为他们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造成心灵上的创伤。这个时候,他们常常觉得自己被九型人格欺骗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人们不懂得九型人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九型不等于被定型。而且,由于九型人格口耳相传的传统需要传承者具备较高的领悟能力,而许多传承者可能不具备这么高的智能,就会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信息传送失真的情况,从而致使人们误读九型人格。

因此,九型人格大师往往不建议人们急于明确自己的型号。他们通常会建议人们先收窄范围,因为九型人格中的许多型号之间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具有较大的迷惑性。这时人们应该选择两个至三个具有最高可能性的型号,留意每一种型号解析段中的“后记”,以得到更深入的启示。同时,人们要训练自己的注意力,提升自我观察的能力。到了某一刻,你自然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你的型号从心底浮现了,你自然也会更相信九型人格心理学的正确性。从佛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人们学会悟空,当心中空空如也时,你就能清醒地认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自然也就能判定自己的人格类型了。

然而,即便你确定了自己的人格类型,也不能将自己固定在某一个人格类型上,偏执地按照这种人格类型的优劣势来约束自己。要知道,找到你的人格类型,只是跨出“自我成长”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九型人格提供给人们一个向内探索自我的起点、一个认识真我的机会,但它并非绝对的真理。

严格来说,九型人格中的九种性格分类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架,并不是能完全解释人们性格的学问,因为每一种性格类型又要加上左右翼与三变数的变化类型,这就使得人们核心性格以外的性格有了无限变化的可能。也正是因为充满这样多的变化,九型人格不仅可以广阔又精准地描述每一种性格类型的特点,同时又能在细微之处区别出不同的性格类型。

人类的性格是善变的,它会随着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而不断变化。要抓住这无穷变化中的不变之处,就需要人们活用九型人格的智能,以变制变。如此,才能够预先洞悉自己及他人的心理变化,也就能够较为精确地捕捉住善变的人性,真正迈入那扇通向真我的大门。九型人格是经验不是理论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人们认为,经验是人们多次实践后得出的认知,较为接近真理;而理论则常常有脱离实际的嫌疑,不具有经验那样高的实效性。因此,大多数人喜欢经验多过理论。而九型人格极强的实用性正好表明:九型人格是经验,不是理论。

在葛吉夫将九型人格带入西方国家之前,九型人格一直秉持着口耳相传的传统。这并不是因为当时没有文字可以记载,而是因为九型人格的创始人以及传承者都认为,交谈正是人们了解自我的重要方式,是九型人格思想的核心内容。即便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九型人格理论书籍,众多九型人格大师也仍旧沿用着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应当将九型人格看作一种人们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经验,而非性格分析的理论。

据传,九型人格是由游牧民族发明的。我们知道,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所以要经常搬家。当他们搬到某处,为了使原住民接受他们,就得多交流沟通以获得认同。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发现了一套如何快速获得原住民认同的学问,这门学问能够帮助他们观察原住民的喜好,分析原住民的性格类型,然后投其所好。这门学问就是九型人格的雏形。最后,这门学问由苏菲教加以归纳整理,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九型人格。因此,从九型人格产生的根源来看,九型人格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经验,而不是理论。

而从目前九型人格的使用领域来看,九型人格更是一种经验,而非理论。我们知道,九型人格之所以得到如此巨大的发展,与艾瑞卡学院的创办人奥斯卡·伊察索是分不开的。正是他首次将九型人格用于人类心理训练的教材,使得许多著名精神专家受其影响。其中以智利精神病学专家纳兰霍的成就最为显著。甚至可以说是纳兰霍奠定了当前九型人格的发展格局,因为当今世界的几位九型人格大师多是纳兰霍研究小组的成员,比如海伦·帕尔默。由此看来,九型人格得以迅速发展的最直接原因,其实是人们出于治疗精神病的需要。而随着对九型人格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发现九型人格对生活中的职场、爱情、理财等多方面同样具有极佳的效果。

如果你还坚持认为九型人格是理论而非经验,那么就请你坚持使用九型人格来改善你的生活。你会渐渐发现,它能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切实的指导,帮助你解决很多人生中遇到的问题。这时你就不得不承认:九型人格是经验,而非理论。第二章1号人格:规则的守卫者,原则的卫道士

1号宣言:世界是不完美的,我要去改善它。1号完美主义者性格分析性格特征——尽善尽美

1号性格者是九型人格中的完美主义者,他们眼中的世界总是有太多的不完美,心目中的自己也有很多缺点,他们希望能够去改善这一切。他们对完美的追求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哪怕已经取得了99%的成绩,他们能看到的也只是那1%的不足。

1号的性格特征如下:

◎每件事都力求最佳表现,自我要求很高,喜爱学习和认识新事物。

◎遵守道德、法律、制度及程序,很讨厌那些不守规矩的人。

◎希望比别人优越,很爱面子,对他人的批评敏感,因此做决定有时会犹豫不决。

◎很少赞扬别人,常常批评别人,有点吹毛求疵。

◎很难控制愤怒的情绪,但是一旦发泄怒气,内疚感也会同时随之而来,是外冷内热的典型。

◎善于安排、计划并且贯彻执行,做事很有效率。

◎做事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但因不放心别人去做而事必躬亲,所以整天忙碌。

◎有时为了工作而殚精竭虑,有时又放下一切去尽情玩乐。

◎睡觉、起床、洗漱、吃饭、锻炼等活动像闹钟般准时和定量。

◎外表十分严肃,穿戴十分整洁,表情不多。

◎讲话直来直去,谈话主题常围绕为人处世方面,常用“应该、不应该;对、错;不、不是的;照规矩、按照制度”等词汇。性格基本分支

1号性格者因为一味追求完美而把自己的真实愿望给遗忘了,这种严格的自我控制使1号性格者具有了分裂的性格:一方面是个人真实的愿望被隐藏,另一方面是要做正确事情的愿望凸显。这种矛盾心理往往突出表现在他们的人际关系、情爱关系、自我保护的方式上。

人际关系:不适应

1号性格者的人际现状常和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情况不一致,他忘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专注于完美的标准。因此他会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适应,容易感到困惑、迷茫,对团体或者自己感到愤怒。他们批判团体不完美,也会批判自己不能更好地适应某个团体。

情爱关系:嫉妒

1号性格者理想中的爱情是完美无缺的,自己是对方的唯一,并且常常害怕有一个竞争者比自己更具吸引力,更有智慧或更被喜爱,因此经常监控伴侣的行动,并且对两个人之间的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唯恐自己的爱人不能全心全意爱自己。

自我保护:忧虑

1号性格者自我保护的手段是常常担心自己做的事情不完美,担心做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尤其担心因为犯了什么错误会让自己今后的发展受影响。这些在他看来是无比可怕的事情,他们会尽力避免这些事情的出现。闪光点、局限点

追求完美的1号性格者有着许多的闪光点,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

◎勤奋和高标准

◎严谨细致

◎做事井井有条

◎重视道德和原则

◎改进问题的专家

◎天生的改革家

◎有管理能力

◎富于建设性

◎有潜力成为社会精英

同时,1号性格者也有许多的局限点:

◎常陷入自我迷失

◎常破坏平衡与和谐

◎常忧心忡忡

◎顽固清高

◎嫉妒心强

◎好为人师

◎好挑剔及缺乏体谅之心

◎对他人缺乏信任,不善授权通过独特信号识别1号完美主义者

1号性格者常常以自己独有的特点向周围世界辐射自己的四种信号:

积极的信号

他们强调原则性和正确性,守信用并且勇于承担责任,不以利益回报为导向,坚守原则,是规则的守护者。他们身先士卒,激励和鼓舞他人,向人们展示什么是完美的工作成果,带动大家追求更高更远的理想,也帮助大家获取更幸福的生活。

消极的信号

他们常常批评他人,认为批评是一种鼓励和关心。在他们的眼里似乎没有什么是对的事情,一切都需要去改进。他们的强势态度和激烈言辞常常会让周围的人心灵受伤,并直接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他们也常常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如果自己较优越则会很高兴,如果他人较优越则会陷入深深的自卑和嫉妒中。

混合的信号

他们过于关注心中的完美标准,以至于去压抑内心真正的需求。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是“应该”和“必须”,而不关注自己的真实愿望。这些混杂在一起的信号会让人对其产生误解。

内在的信号

他们会因为对现实不满而不自觉地产生愤怒情绪,但是他们对自己内在的气愤情绪常常不能自觉,他们甚至还习惯于用虚假的感觉去压制和隐藏心中的怒火。精益求精的背后是责任心和坚守原则权威关系

1号在权威关系中的关键问题就是完美。他们如果是下属,就希望有完美的领导;如果是领导,就喜欢完美的员工。

一般来说,1号的权威关系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对于工作的结果以及过程均高标准严要求,甚至对于一些细节都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尽善尽美。

◎他们一般不会公开直接地反对权威,常常会抱怨一些并不是直接相关的错误。他们的抱怨是间接的,但是他们真实的意图可能并没有真正显露出来。

◎但是有的时候,如果1号认为自己的想法绝对正确的话,那么他们就会有极大的勇气敢于和领导据理力争。

◎1号在团队当中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完美的权威领导式的人物,当他们真的碰巧遇到一个这样的领导时,他们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想法,做一个追随者。

◎他们心目中的完美领导应该是有着前瞻能力并且追求公平和高效的领导。

◎如果领导本身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那么1号在其手下会不知道做什么才好,会感觉到重重隐藏的危机。

◎如果领导的政策和他们的理想有偏差,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抱怨。他们的抱怨有原则为参照,仿佛在法庭上定罪的法官,对方的每一条失误都会有法律依据。

◎1号希望领导能够保持惯常的政策,如果领导者朝令夕改,那么他们会觉得无所适从和心烦意乱。

◎1号人格上司喜欢用明晰的职责作为标准来管理团队以及指导员工的工作行为。一旦员工出现与其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他们会立刻用“应该”与“不应该”来教导员工。

◎1号工作认真、严肃,很少在工作时间开玩笑。

◎对工作中的规矩和程序极为重视,比如商务礼仪、行政职位级别应该遵循的礼仪等。做什么工作?

1号性格者因其独特的性格特点,能够很好地适应某些环境:

1号责任心极强,做什么事都要做对,而且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当第一名。1号不但有目标,而且善于规划好步骤并一步步执行,做事效率高、条理分明。

1号很少把个人的情绪掺杂到工作中,他们认为人和事情是分开的。即便有情绪,他们也会强迫自己把它压制下来。一旦确定某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1号便是一个很严格很认真的执行者。

因此1号性格者适合去做需要组织规划和谨慎对待的工作,也适合去做需要坚持原则与公正的工作,如教师、科研工作、法官、医生、质量检查、纪律检查、安全检查、财会等。

一般来说,跟他们性格特质相近的机构文化环境的特点是:架构明显、规则清晰、注重秩序、崇尚高标准、留意细节。

1号性格者因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很难适应某些环境:

1号性格者不善于根据不断变化或者不完整的信息来做决定,他们需要有清晰明确的指导方针,那些架构混乱、基本前提和规则不断变更、评判标准多基于感情而不是程序、没有进取心的机构环境都不适宜1号。尤其是一些新公司,充满变化,没有稳定的秩序,会让1号压抑不安,甚至选择逃离。

此外,风险性较大的工作如风险投资,以及必须接受大量不同观点或者允许不同观点存在的工作也不适合1号。完美主义的标准会让他们犹豫不决,或者难以做到容忍差异。不要试图挑战老板的原则底线

1号老板常常是极具原则性的人,不管他们自己是否自觉,他们常常把自己放在规则的守卫者的角色上。他们是原则的卫道士,对于一切敢于挑战原则的人,他们的态度是“杀无赦”。

因此面对这样的老板,我们做下属的要把一件事放在心头,那就是永远不要触犯这位上司的底线。他们在平时的小事上对你的苛刻可能并不会真正影响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但是一旦你犯了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他们往往很难原谅你。他们会把你定性为“恶劣分子”,把你永远驱逐在个人信任的心门之外。引导下属做好工作质量与效率间的平衡

1号下属的工作特点是追求完美。我们可以告诉1号员工,要把思考的角度放到结果上,而不要太关注于过程——如果过度关注过程,追求事事完美,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

1号下属在工作中的自觉性值得上司信任,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也不能够把时间安排得太紧,因为他们常常追求100%的完美。时间太仓促的话,他们就难以完成工作,这样的话,他们就会把矛头指向他人,批判你和周围的人。

当然,要求1号下属放弃一定程度的完美是可以的,但前提是领导者不能够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如果领导者能够为1号提供充足的工作时间,他们就可以一方面追求高效率,另一方面达到高质量,实现质量和效率之间的平衡。用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打动客户

1号顾客虽然表面严肃冷淡,却常常喜欢那些热情四射的推销人员。他们常常会为这样的推销态度打动,开始自己的购物行为,也许这是因为他们的个性中缺乏热情。

1号顾客讲究礼节,因此销售人员可以在礼节上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这样他们就会首先在心理上认可你的态度。在推销你的产品的时候,你可以充分表现出对自己产品的信赖,表达出自己的产品如果应用于客户会有怎样的好处,似乎你此时此刻正是你们公司产品的明星代言人。这样的态度一定能打动1号顾客的心。他们能感觉到你的信心和活力,愿意和你交往并购买你的产品及服务。

同时,你不能仅仅表现自己的热情,因为1号顾客是严谨和细致的人,他们会对你的热情不放心,担心热情的背后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你对产品的说明一定要严谨细致,这样就可以打破他们的疑虑,而且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一个注重专业品质、有着认真精神的人。那么他们就会对你产生良好的印象,这样,离成交就不远了。给爱情留一点呼吸的空间亲密关系

1号在亲密关系中,常常有着完美主义的倾向。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是完美的,自己的爱人也是完美的,他们俩是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般的完美组合。而现实常常不尽如人意,他们会发现自己和对方都不是那么完美。这个时候他们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他们无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对方。

一般来说,1号的亲密关系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他们希望和爱人一致,共同为美好的生活努力,一起进步。

◎难以接受不完美的伴侣,常常会苛求对方,这样常常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

◎他们认为若自己不优秀,那么对方可能会离自己而去,因此常常掩藏自己的缺点。

◎他们更多的是挑剔自己的伴侣,很少主动赞赏自己的爱人或说一些甜言蜜语。

◎他们会因为小事而发怒,常常会给伴侣造成伤害。

◎他们很容易吃醋,经常监控自己的伴侣,希望爱人对自己专一不二。

◎他们有强烈的控制欲,想要自己的伴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然就会闷闷不乐。

◎他们常常缺乏生活情趣,不太喜欢那些热闹的场合,也不喜欢休闲娱乐。不苛求就会少一些不完美

1号的内心住着一位严厉的批评家,这使得他们总是关注生活中的错误,并严格要求自己不犯错,也会在爱情中苛求自己的爱人不犯错。1号对伴侣的一切都会非常关注,因为他们将关注伴侣的一切看作自己的责任。因此他们会非常紧张伴侣在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发生、经历的一切事情,以便时刻发现伴侣的不足并督促伴侣改进。

1号注重原则,因此他们的内心常常给自己的伴侣设计好了模型,让自己的伴侣按照这个模型去改变。他们会要求对方接受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或为人处世方法,给人一种家长一样的感觉,这常常让1号的伴侣感到巨大的压力。

由于1号会产生一种一旦表达自己就不够完美、不配被好好对待的情感恐惧,而且他们认为伴侣应该能够知道自己的需要(1号认为这是伴侣应尽的责任),所以1号在表达情感需要时多用暗示性的言语或身体语言。但因为其惯用分析式的表达方式,暗示的效果很难精准到位,容易让双方陷入讲道理的旋涡中,给人一种似乎总是在“算账”的感觉,这就容易激发伴侣的反抗情绪。由此可见,1号迫切需要改变自己对伴侣的苛求态度,更宽容地看待伴侣的缺点,才能维持稳定的情感关系。用赞扬和鼓励表达爱

1号爱人最不善于甜言蜜语,他们对自己的爱人常常抱有挑剔的态度,所以做1号的爱人是很累的,因为他们总是能看到你的不足,让你对自己的评价永远不能达到一个满意的高度。这一方面促使你进步,但是另一方面却也使得自己内心渴望肯定和赞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在自己脆弱的时候,如果1号依然冷酷无情地指出你的缺点,那么你的内心会觉得生活太单调,爱人太无情。慢慢地,你们的感情可能也会走进黑暗的角落。

在爱情当中,赞扬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当中,很多人已经受够了外界强压在自己内心的各种标准,回到家里,绝不希望有这么一个人用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这种无形的压力会让他们厌烦这种关系。因此,1号要关怀自己所爱的人,就需要肯定和鼓励爱人个性化的存在,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自由和温情的气氛,这是1号需要学会的爱一个人所应持的态度。对于自己的爱人来说,赞扬和鼓励有着神奇的魔力。给爱情一个惊喜

为爱情不断注入新鲜的创意和乐趣是必需的,1号性格者尤其应该注意。因为生活态度常常过于严谨,他们在爱情生活当中也常常有点放不开。他们的感情生活有时候有点公事公办的感觉,会逐步走向程式化,少了惊喜,也丧失了乐趣。

这个时候,1号性格者就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在爱情中加入一些新意,加入一些乐趣。1号应该学会突破自己的常规心理,懂得时不时改变一下自己的做法。

有时候,你可以放弃严谨的态度,变得调皮一点,让伴侣感觉到你的另一面。你可以和自己的爱人隔一段时间就去做一些平常不会做的事情,比如带爱人去参观你健身的地点,两个人一起报名参加瑜伽课,甚至有时候你们可以共用一些东西,这些都会让你们的生活多一些乐趣。自我成长:追求完美应该是为了让生活更好

1号性格者需要学习一些对自己有利的做法:

◎不再只是单方面追求理想的完美,而采取慢慢改善现实的做法。

◎学会质疑你的规则,自己眼中“对”的事情不一定是别人期望或合适的事情。

◎学会放弃“唯一正确性”的观念,懂得赞赏差异。差异不一定是错误或缺陷,差异使世界更加美好。

◎学会聆听别人,即使别人不对,也要允许他们表达观点并且了解他们。

◎要对别人保持耐心,你可能有很多经验可以告诉别人,但别指望别人马上改变。

◎学会到现实中去找答案,如果觉得他人对自己品头论足,那就直接找他们问清楚;如果自己不断担忧,就去寻找事实信息来消除自己的焦虑。

◎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放松和娱乐,将游戏和玩乐强制性列入你的时间表,直到你允许它们存在。

◎学会区分“应该”完成和“想要”完成的事,别浪费时间在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

◎学会察觉自己内心的气愤情绪。

◎明白你对别人发怒,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正是你想做却不敢做的。

◎不刻意压抑愤怒,学会发泄负面情绪,学会利用想象力来化解怒气。

1号性格者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习惯做法:

◎只是关注应该做的事,忘记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

◎压抑自己的各种愿望,自身欲望找不到表达途径,不满情绪随之增强。

◎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怒火,但是不愿意发泄出去,压在心里。

◎工作太多,没有时间去运动和休闲娱乐。

◎担心事情办不好,于是过分注意细节和拖延时间。

◎因害怕出现差错而犹豫不决,不敢做出最后的决定。

◎无法接受不同意见,认为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就是错误。

◎为了平衡内心对自身的批评,转而对他人进行抱怨。

◎过于严厉、苛刻,总是一副批评人的面孔,不愿意表扬和鼓励。

◎爱走极端,一旦发现错误,就要求全部返工,导致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总是能从周围的任何事中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对于积极的方面则毫不关心。与1号完美主义者的相处之道沟通模式

1号性格者追求的是心目中的理想和完美,因而在现实中,他们常常不遗余力地强调某件事应不应该做,应该怎么做或者不应该怎么做。

他们经常会说一些这样的话:“虽然我不是领导,但是看到你们不能遵守规则,我也很气愤。请按照规定来做,就这么简单。为什么你们就做不到呢?”“开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否则不但有危险,还会造成交通堵塞,难道你们不知道吗?”“你看你这样衣着不整,把自己搞得邋里邋遢的,怎么见人啊?怎么就那么随便呢?”“你这个人总是不遵守规则,老是迟到,老是犯错误,而且同样的错误会犯好几次,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还能做什么呢?”……

总之,他们在沟通过程中常常过于关注“黑点”而忽略“黑点”周围的光芒。这样的沟通模式常常会让周围的人感觉到压力,甚至让他们选择逃避。

人们在和1号沟通时,需要明白:尽管1号常常提出很多的“应该”以及“不应该”,但是他们的怒气常常是针对某件具体的事情而言的,并没有完全否定另外一个人的意思。这样在受到1号挑剔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容忍和理解他的行为了。重理性而非感性

1号重视原则和真理,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常常是出于理性而不是感性,他们也喜欢与理性思维较强的人交流沟通。

他们对人的信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认知信任——它直接基于事实和逻辑思考而形成,而这种强调事实和逻辑的沟通手段正好满足了1号重理性、重分析的个性;第二个层次是情感信任——在和你交往过后,感觉你提供的信息和事实符合他的要求,便可能形成对你在感情上的信赖;第三个层次是行为信任——只有对你提供的信息以及做事说话的行为风格认同后,行为信任才会形成,其表现是长期关系的维持和重复性交往的产生。

人们和1号进行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理性分析,而不要和他们云里雾里地谈你的人生感受,或者逻辑混乱地去谈论某件事情。如果你这样去做的话,会让他们感到厌烦,你们的沟通也不会愉快。和1号争辩是不明智的选择

1号常常固守在自己思想的围城当中,一旦认定了一件事情,常常会划定一些原则和方法,划定一些所谓的标准流程和核心价值观。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东西是完全正确的,是不容置疑的。他们一旦认定,就像虔诚的教徒一样,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位所谓的真神,除此以外,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假的偶像。

这些时候,追求完美、固守原则的1号似乎开始不理智起来,似乎拥有的是绝对的感性。对于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他们的耳朵像躲在密不透风的墙壁后边。不管你说什么,他们都坚持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最正确的选择。

所以当我们在意见上和1号有分歧时,最好不要针尖对麦芒地和他争辩,因为1号从来都对自己的观点有着盲目且绝对的自信。

所以当我们对的时候,要试着温和地、有技巧地引导1号赞同我们的看法;而当我们错了时,也要对自己及他人诚实,坦然地承认错误,会比辩解更容易赢得1号的信任。别对1号揪住细节不放

1号是靠判断性思维跟外界沟通的,他们关注细节,能迅速地注意到事情的方方面面,并且以极快的速度找出其中的“不对劲”。一旦他们发现瑕疵,一定会给出修改意见,因为他们不能容忍事情的不完美。在人际交往中,1号常给人爱挑毛病的印象。

但是我们在和1号交往时,却不能像他们那样计较,抓住细节不放,而应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因为1号的特点是追求完美,他们常常会显得有些唠叨,有些好为人师,有些鸡蛋里挑骨头,有些让人头大和无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些小细节的背后,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加完美的结果。我们甚至应该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而庆幸,赞赏他们的高标准和高品位。卫道士游记1号 VS 1号

当1号完美主义者遇到了相同的型号——1号完美主义者,两个人常常会拥有类似的信念和共同的行事法则,他们都重视原则的必要性,追求完美的标准,认为人际交往应该遵循理性和公平的原则而进行,更加看重事业。但有时候他们对完美的看法并不一样,标准并不一样,他们彼此会相互抱怨,认为对方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都想让对方改变和让步,矛盾就会产生。

如果两个1号组成家庭,他们都会关注责任和成就,这会使得他们的家庭发展顺利。但是他们忙于为生活而奔波,常常忘记彼此温存和关心,使得内在的深层需要得不到最大的满足,从而可能会爆发一些冲突。他们在生活的安排上有明确的标准,但常常对彼此的要求过于苛刻,以至于他们经常在一些小事上发生冲突,而且还互不相让。

如果两个1号成为工作伙伴,他们往往能够彼此欣赏,一起努力和追求进步,他们合作时的工作表现往往会更加出色。但是他们常常争夺话语权和控制权,彼此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或者策略是正当的,这个时候他们经常互不相让,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容易形成僵持的局面。1号 VS 2号

1号完美主义者和2号给予者都是负责任的人,都愿意把事情做好,都乐于帮助别人,也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坦诚以及忠诚。但他们往往过于关注外界,忽视自己的内心需要,他们帮助别人,却迷失了自己。长久下去,他们就会因为真实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矛盾。

如果1号和2号组成家庭,2号会是主动的一方,因为他们喜欢对方依赖自己,于是就会主动提供帮助,去感动对方。而1号在爱情关系中常常看重责任之类的东西,并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这会让2号常常觉得1号把自己忽视了。2号会觉得1号太关注工作之类的东西,没有情调;而1号会觉得2号太矫情,太随性,该做的事情不去做。双方常常会因为这样的矛盾想法而僵持。

如果1号和2号成为工作伙伴,1号的目标是把工作做完美,所以非常关注技术方面的细节问题;而2号的目标是通过做好工作获得别人的认同和感激,所以非常期待别人的回应。给予者常常会抱怨完美主义者没有给自己认同,不注重自己的感受;完美主义者经常会抱怨给予者不能理解自己完美的计划。1号 VS 3号

1号完美主义者和3号实干主义者都关注自己的工作,都比较理性,讲究现实和效率。1号可以让3号更多地关注细节,而3号可以让1号学到结果导向的重要性。但交往久了,1号常常会认为3号没有原则,只是关注结果,不择手段,而且太爱夸夸其谈,虚荣做作;3号也会觉得1号太刻板,顽固不化,太关注细枝末节,不注意大方向。

如果1号和3号组成家庭,他们常常会忽视家庭生活,把太多时间放在工作上,很少会主动去度假放松。他们都在乎外界的评价,但1号常常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而3号喜欢主动给自己设计形象,哪怕自己不优秀,也要让别人觉得自己优秀。这时候1号会认为3号是在骗人,3号则会觉得1号太古板。

如果1号和3号成为工作伙伴,1号会追求细节的完美,十分关注产品的质量;而3号则会更关注整个流程产生的结果,宁可牺牲一定程度的质量也要达到效果。双方常常因此产生矛盾。1号 VS 4号

1号完美主义者和4号浪漫主义者相遇时,他们都会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们都具有奉献精神,1号希望通过努力将完美的标准实现,4号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特性让世界具有很多美好的变化。1号可以学习4号的创意和细腻,4号则可以学习1号的理性和原则。但1号习惯依靠理性行事,他们常常看不惯4号的随意和感性;而4号则会觉得1号没有人情味,生活太刻板,矛盾由此而生。

如果1号和4号组成家庭,1号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他人的理解,更加容易感到快乐;4号也常常会为1号的专一情感和坚定行为所打动。但1号有时候会害怕4号的随性,认为他们是在自我放纵,应该约束;4号则会觉得1号生活太刻板。

如果1号和4号成为工作伙伴,他们都注重良好的工作表现,但1号按部就班,关注细节,会觉得4号的工作常常没有计划,盲目冒险,随心所欲,虎头蛇尾,反复无常,非常不可靠;而4号则会认为完美主义的方法会抹杀自己的个性,从而使得自己独特的价值不能体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