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7 09:26:14

点击下载

作者:徐雅,李卫红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

2019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试读: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丛书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具有规定学历和师承及确有专长)主 编 徐 雅 李卫红    副主编 杜庆红 禄 颖 高惠娟编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田 甜 刘兵兵 刘政申    关梓桐 汤轶波 许筱颖    李 悦 张 凡 陈子杰    胡艳红 韩 琳 穆 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徐雅,李卫红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2(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实战模考密卷丛书)

ISBN 978-7-5132-5378-9

Ⅰ.①中… Ⅱ.①徐… ②李… Ⅲ.①中医师-资格考试-习题集 Ⅳ.①R2-4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63998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64405750

        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87×1092 1/16 印张14 字数332千字

2018年12月第1版 2018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132-5378-9

定价 59.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社长热线 010-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89535836

维权打假 010-6440575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微商城网址 https://kdt.im/LIdUGr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天猫旗舰店网址 https://zgzyycbs.tmall.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联系(010-64405510)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编写说明

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作为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首场考试,直接决定考生能否参加之后的医学综合笔试,因此历来被广大考生所重视。而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三站如何设置、每一站具体考查什么内容,在历年考试大纲中均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为了帮助全国考生更好地了解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重点、答题技巧和评分标准等,使考生能够在准备实践技能考试的时候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特组织在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培训一线的著名专家编写了本书。

本书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2016年最新颁布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016年版)》和《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指导[中医执业医师(具有规定学历)]》进行编写。我们在对2010年至2016年全国各地实践技能考试真题的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考试的广度和深度,总结出近七年考试涉及的高频考点,编写了一定数量的模拟题,涵盖考试热点和难点,体现考试形式和特点。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应试技巧,主要为读者讲解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分析实践技能考试三站的内容和特点,以及每一站的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实践技能考试,更好地适应考试,更有目的地准备考试。第二部分是模拟试题,完全模拟实践技能考试中三站的内容和出题形式,每一站分别设计了60号模拟题,这些考试题均是基于对历年考试真题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高频考点中抽取的,并且每一题后面由权威专家给出答案解析,供广大考生应试使用。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重点突出了2016年实践技能考试各站的最新变化。如第一站病案分析由往年的一个病案分析改为两个病案分析,并且在答题要求中免去了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等一系列内容的作答;第二站和第三站的部分项目的分值进行了调整。

本书内容翔实,紧贴最新考试大纲,权威性强,适合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练习备考使用。编者2018年10月第一部分 应试技巧第一站 病案分析一、考试形式和分值分布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的第一站在2016年进行了大的调整,由以往的辨证论治改为病案分析。该站仍然沿用以往的形式,设置60号题。但是每号题中由历年一个病案改为现在的两个病案,其中一个属于内科病案,另一个则从外科、妇科、儿科病案中选取。考试形式是给出一个病案(例)资料,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提供的临床资料,按照答题卡上的要求,以笔答形式完成中医疾病诊断、中医证候诊断、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中医类证鉴别、中医治法、方剂名称、药物组成、剂量以及煎服方法的书写。第一站所占分值是40分,每个病案分析20分,考试时间是60分钟。第一站各个项目及评分细则标准见下表。第一站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二、试题举例

××号题【病案(例)摘要1】

闫某,男,46岁,干部。2015年7月20日初诊。

患者大便稀溏1年余,病情时轻时重,每因抑郁恼怒而加重。现症:泄泻,腹部攻窜作痛,大便溏泻,每日3次,伴见体倦乏力,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脘腹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痢疾鉴别。【病案(例)摘要2】

苏某,男,45岁,工人,5月18日初诊。

患者双手遇热或肥皂水洗后皮肤剧痒难忍发作3年,伴有口干不欲饮,腹胀。查体:皮损色暗,粗糙肥厚,对称分布,舌淡,苔白,脉弦细。【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牛皮癣鉴别。

考试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泄泻;中医证候诊断:肝气乘脾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大便稀溏为主症,故诊断为泄泻。大便稀溏,病情时轻时重,每因抑郁恼怒而加重,腹部攻窜作痛,大便溏泻,每日3次,伴见体倦乏力,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脘腹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证属肝气乘脾证。

肝气不疏,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清浊混杂而下,则发生泄泻。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痢疾鉴别。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中医治法:抑肝扶脾。

方剂:痛泻要方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白芍15g,白术15g,陈皮12g,防风12g,党参15g,茯苓15g,扁豆15g,鸡内金12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湿疮;中医证候诊断:血虚风燥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双手遇热或肥皂水烫洗后则皮肤剧痒难忍,反复发作3年为主症,故中医诊断为湿疮。伴有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皮损色暗,粗糙肥厚,对称分布。舌淡,苔白,脉弦细。故辨证为血虚风燥证。

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致肌肤甲错。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牛皮癣鉴别。

牛皮癣好发于颈侧、肘、尾骶部,常不对称,有典型的苔藓样变。皮损倾向干燥,无多形性损害。

中医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剂: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当归20g,白芍12g,川芎9g,生地黄15g,白蒺藜12g,防风15g,荆芥穗15g,何首乌12g,白鲜皮12g,黄芪20g,蝉蜕12g,丹参20g,鸡血藤15g,乌梢蛇9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第二站 操作技能一、考试形式和分值分布

第二站是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考试,本站一般每年出60号考题,要求考生从中抽取一号考题,采取的是边操作边口述的形式或考生互查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5分钟。中医类别考生(包括具有规定学历和师承及确有专长人员)本站所占分值是30分。而每一号考题又分别包括不同的4个问题,分别是:中医操作2题,体格检查1题,西医操作1题。具体的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见下表。第二站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二、试题举例

××号题【题干】

1.定喘、外关、足三里定位

2.诊脉选指布指

3.霍夫曼征

4.口对口人工呼吸【答题要求】根据你所抽题号的要求,边操作边口述,时间15分钟。【答案解析】

1.定喘、外关、足三里定位

定喘:位于背部,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

外关: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2.诊脉的选指和布指

选指:医者在诊脉时用左手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诊病人的左手,三指指端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以便于诊脉。布指: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动脉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布指疏密适当。

3.霍夫曼征

使病人腕部稍微背伸,手指微屈曲,检查者以右手食指及中指轻夹病人中指远侧指间关节,以拇指向下弹按其中指指甲,拇指屈曲内收,其他手指屈曲者为阳性反应。阳性代表锥体束损伤。

4.口对口人工呼吸(1)施救者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翼,用小鱼际肌按患者前额,另一只手固定患者下颌,开启口腔。(2)施救者双唇严密包住患者口唇,平静状态下吹气,吹气时观察胸廓是否隆起,吹气时间每次不少于1s,每次送气量500~600mL,以胸廓抬起为有效。(3)吹气完毕,松开患者口鼻,使患者的肺和胸廓自然回缩,将气体排出,重复吹气一次,与心脏按压交替进行,吹气按压比为2∶30。第三站 临床答辩一、考试形式和分值分布

第三站是临床答辩,本站一般每年出60号考题,要求考生从中抽取一号考题,采取的是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中医类别考生(包括具有规定学历和师承及确有专长人员)本站所占分值是30分。时间是15分钟。而每一号考题中根据考生类别不同,又分别包括不同的4个问题,具体内容为:

中医考生(具有规定学历):

1.中医问诊(病史采集)。

2.中医答辩。

3.双重诊断。

4.临床判读。

中医考生(师承或确有专长):

1.中医问诊(病史采集)。

2.中医答辩。

3.中医答辩。

4.临床判读。

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见下表。第三站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二、试题举例

××号题【题干】

1.男,56岁,多饮、多尿、消瘦1年。请围绕以上病例问诊

2.试述足三里、腰阳关的主治病症

3.患者咳嗽,咳少量黏痰,带有血丝,胸部隐隐作痛,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舌边红,脉细数。查体:T 37.6℃,P 85次/分钟,R 18次/分9钟,BP 120/80mmH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9×10/L,痰涂片染色见抗酸杆菌(+),X片显示右上肺见一低密度影,边缘模糊不清。请给出中西医诊断

4.请说出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答题要求】根据你抽取题号的要求,进行口头答辩,时间15分钟。【答案解析】

1.病史采集(1)现病史

①主症的时间,程度:每次喝多少水?每天小便几次?尤其是夜间。每天小便量是多少?体重下降多少?是否跟劳累、受寒、肥胖不运动、情绪波动等有关?

②伴随症状:多食否?心悸否?乏力否?失眠否?大小便正常否?出虚汗否?是否伴有发热?

③诊疗经过:是否进行过空腹血糖或OGTT实验?确诊糖尿病否?口服降糖药否?注射胰岛素否?平时查血糖否?控制效果如何?(2)其他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过敏史有无异常?家族中是否有糖尿病患者?

2.试述足三里、腰阳关的主治病症

足三里的主治病症: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心悸、眩晕、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腰阳关的主治病症: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3.双重诊断

中医诊断:肺痨(肺阴虚证)。

西医诊断:肺结核。

4.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

①急性结肠扩张;②溃疡穿孔;③并发大出血;④肛周疾病:常见有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痔疮等;⑤结肠癌;⑥结肠假息肉形成;⑦结肠狭窄与肠梗阻。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第一站 病案分析

001号题【病案(例)摘要1】

张某,男,46岁,农民。2016年1月7日就诊。

患者于3天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咽痛,咳嗽,痰吐稀薄色白,渴喜热饮。遂来就诊。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时行感冒鉴别。【病案(例)摘要2】

沈某,男,25岁,学生。2015年8月19日初诊。

患者昨日晨起出现上腹部疼痛,6小时后出现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伴恶心欲吐,纳差,二便正常,无发热。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舌苔白腻,脉弦紧。血常规:白细胞11×910/L,中性粒细胞0.81,尿常规正常。【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感冒;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因气候变凉诱发,出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痛,中医辨病为感冒。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痰吐稀薄色白,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风寒束表证。

外出受凉,感受寒邪,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病位在卫表肺系,病性属表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时行感冒鉴别。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而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

中医治法:辛温解表。

方剂: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荆芥15g,防风12g,羌活9g,柴胡9g,前胡12g,川芎9g,枳壳9g,茯苓12g,桔梗6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肠痈;中医证候诊断:瘀滞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加重,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9反跳痛及肌紧张为主症,且白细胞11×10/L,中性粒细胞0.81,故诊断为肠痈;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伴恶心欲吐,纳差,舌苔白腻,脉弦紧,证属病变初期瘀滞证。

肠道传化失司,糟粕停滞,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热胜肉腐而成痈肿。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胃、十二指肠穿孔鉴别。

胃、十二指肠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很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该病病人既往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或摄片多有腹腔游离气体,不难鉴别。如诊断有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

中医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泄热。

方剂: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大黄9g(后下),芒硝12g(冲服),桃仁15g,牡丹皮20g,冬瓜仁12g,红藤12g,延胡索15g,乳香15g,没药15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02号题【病案(例)摘要1】

李某,女,20岁,学生。2015年12月17日就诊。

患者于两天前外出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咽痛,服用感冒药后,怕冷症状稍减,身热,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遂来就诊。舌红少苔,脉细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风温初起鉴别。【病案(例)摘要2】

张某,女,35岁,已婚,教师。2015年9月2日就诊。

患者乳房肿块伴疼痛半年,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查体:双侧乳房外上象限触及片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好的肿块,有压痛,舌淡,苔白,脉沉细。【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乳核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感冒;中医证候诊断:阴虚感冒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有外出受凉史,而致恶寒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痒,咽痛,中医辨病为感冒。身热,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证。

阴亏津少,外受外邪,卫表失和,津液不能作汗。病位在卫表肺系,病性属表属虚。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风温初起鉴别。

感冒特别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起颇为相似,但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中医治法:滋阴解表。

方剂:加减葳蕤汤化裁。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玉竹12g,甘草9g,大枣6g,豆豉12g,薄荷6g(后下),葱白6g,桔梗9g,白薇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乳癖;中医证候诊断:冲任失调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乳房肿块伴疼痛为主症,故诊断为乳癖;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查体:双侧乳房外上象限触及片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好的肿块,且有压痛,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冲任失调证。

因冲任失调,使气血瘀滞,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而致乳房结块、疼痛、月经不调。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乳核鉴别。

乳核多见于20~25岁女性,乳房肿块形如丸卵,质地坚实,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病程进展缓慢。

中医治法:调摄冲任。

方剂: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仙灵脾9g,当归9g,白芍12g,巴戟天12g,肉苁蓉9g,制香附6g,郁金12g,天冬12g,贝母9g,知母12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03号题【病案(例)摘要1】

王某,男,37岁,教师。2015年3月12日就诊。

患者反复咳嗽3年,每年咳嗽3~5个月。最近两个月咳嗽复发,尤其发怒时加重,出现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遂来就诊。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喘证鉴别。【病案(例)摘要2】

姜某,女,52岁,已婚,教师,2015年6月21日初诊。

患者月经紊乱1年,经量多,色暗,有块,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烘热汗出,腰膝酸软,纳呆腹胀,面浮肢肿,夜尿多,带下清稀,舌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癥瘕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中医证候诊断:肝火犯肺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有3年咳嗽病史,目前以咳嗽为主症,中医辨病为咳嗽。发怒时加重,出现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为肝火犯肺证。

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肝郁化火,上逆侮肺。病位在肝、肺,病性属里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喘证鉴别。

咳嗽与喘证均为肺气上逆之病证。临床上也常见咳、喘并见,但咳嗽以气逆有声,咯吐痰液为主;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特点。

中医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方剂: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桑白皮10g,地骨皮10g,青皮6g,陈皮6g,青黛9g(冲服),海蛤壳9g,粳米6g,五味子9g,甘草6g,白茯苓9g,人参6g(另煎)。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证候诊断:肾阴阳两虚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年龄52岁,月经紊乱为主症,故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月经紊乱,经量多,色暗,有块,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烘热汗出,腰膝酸软,纳呆腹胀,面浮肢肿,夜尿多,带下清稀,舌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肾阴阳两虚证。

真阴真阳不足,不能濡养、温煦脏腑,或激发、推动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功能减弱,而致诸症丛生。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癥瘕鉴别。

癥瘕可能出现月经过多或经断复来,或有下腹疼痛,浮肿,或带下五色,气味臭秽,或身体骤然明显消瘦等症状。并且癥瘕可以发生在中老年阶段。

中医治法:补肾扶阳,滋肾养血。

方剂:二仙汤加生龟板、女贞子、补骨脂。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仙茅9g,仙灵脾9g,巴戟天9g,当归9g,黄柏6g,知母6g,生龟板30g(先煎),女贞子9g,补骨脂9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04号题【病案(例)摘要1】

陈某,女,43岁。2013年1月25日就诊。

患者3天前外出受凉,出现咳嗽频剧,气粗,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黄,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伴有恶风,身热等。遂来就诊。舌苔薄黄,脉浮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肺痨鉴别。【病案(例)摘要2】

曾某,女,3岁。2015年9月4日初诊。

患儿腹泻6天,大便日行10余次,水样便。现症:精神不振,啼哭少泪,口渴多饮,无呕吐,目眶轻度凹陷,皮肤干燥,四肢尚温,小便短少,口唇干,舌红少津,苔少。【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痢疾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咳嗽;中医证候诊断:风热犯肺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有外出受风史,而致咳嗽,咳痰,伴有恶风、身热,舌苔薄黄,脉浮数等表证,中医辨病为咳嗽(外感咳嗽)。咳嗽频剧,气粗,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伴有恶风,身热,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犯肺证。

寒温失宜,风热犯肺,肺失宣肃。病位在肺,病性属表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肺痨鉴别。

咳嗽与肺痨均可有咳嗽、咳痰症状,但后者为感染“痨虫”所致,有传染性,同时兼见潮热、盗汗、咯血、消瘦等症,可资鉴别。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桑菊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桑叶15g,菊花10g,薄荷6g(后下),连翘10g,牛蒡子10g,杏仁10g(后下),桔梗6g,大贝母10g,甘草10g,芦根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中医证候诊断:气阴两伤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大便次数增多为主症,故诊断为小儿泄泻。精神不振,啼哭少泪,口渴引饮,目眶轻度凹陷,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口唇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故属于气阴两伤证。

泻下日久,伤津耗气,最终致气阴两伤。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痢疾鉴别。

痢疾大便为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中医治法:益气养阴。

方剂:人参乌梅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太子参6g,乌梅10g,木瓜6g,山药6g,莲子6g,茯苓6g,甘草4.5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05号题【病案(例)摘要1】

傅某,男,48岁,已婚,工人。2016年3月19日初诊。

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3天前与家人吵架后,出现头部胀痛,无呕吐,无意识障碍,前来就诊。现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面红口苦,心烦易怒,夜寐不宁,舌红苔黄,脉弦。【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眩晕鉴别。【病案(例)摘要2】

商某,男,2岁。2012年2月11日就诊。

患儿2天前过食生冷瓜果及肉食后数小时出现腹痛,腹泻,一日6~7次,粪质稀薄,大便酸臭,泻后痛减,伴嗳气酸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遂来就诊。舌苔厚腻,脉滑实,指纹滞。【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霍乱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头痛;中医证候诊断:肝阳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头痛为主症,故诊断为头痛;头胀痛,两侧为重,面红口苦,心烦易怒,夜寐不宁,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肝阳头痛。

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眩晕鉴别。

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中医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天麻9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30g,栀子12g,黄芩12g,丹皮15g,桑寄生15g,杜仲15g,牛膝6g,益母草15g,白芍12g,首乌藤15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中医证候诊断:伤食泻。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儿因过食生冷瓜果和肉食诱发,出现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大便酸臭,中医辨病为泄泻。大便酸臭,泻后痛减,伴嗳气酸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舌苔厚腻,脉滑实,指纹滞,辨证为伤食泻。

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病位在脾胃,病性属里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霍乱鉴别。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或吐下如米泔水,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而泄泻以大便稀溏、次数增多为特征,一般预后良好。

中医治法:消食化滞,和胃止泻。

方剂:保和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焦山楂3g,焦神曲3g,鸡内金3g,陈皮3g,清半夏3g,茯苓3g,连翘3g,莱菔子3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06号题【病案(例)摘要1】

马某,男,51岁,农民。2011年2月18日就诊。

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幼年时反复出现发作性喉中痰鸣气喘,两天前因天气转凉而出现喉中哮鸣,声如拽锯,呼吸困难,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自觉鼻、咽、眼、耳发痒,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遂来就诊。舌苔厚浊,脉滑实。【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喘证鉴别。【病案(例)摘要2】

庞某,女,8岁。2016年1月4日初诊。

患儿两周前患肺炎,发热,咳嗽,喘促,在当地医院使用抗生素治疗8天,热退无喘,但仍咳嗽,欲求中医治疗来诊。症见干咳少痰,低热盗汗,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红乏津,舌苔少,脉细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咳嗽变异型哮喘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哮病,发作期;中医证候诊断:风痰哮。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家族中有哮病史,幼年时反复发作,加上天气转凉诱发,出现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痰黏腻难出,白色泡沫痰液,鼻痒,流涕,胸部憋塞,中医辨病为哮病发作期。咳痰黏腻难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自觉鼻、咽、眼、耳发痒,鼻塞,流涕,胸部憋塞,舌苔厚浊,脉滑实,为风痰哮证。

幼年起病,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病位在肺系,发作时为痰阻气闭,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喘证鉴别。

二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中医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方剂:华盖散三子养亲汤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麻黄6g,半夏6g,杏仁6g(后下),僵蚕6g,厚朴9g,白芥子10g,苏子10g,莱菔子10g,陈皮9g,茯苓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肺炎喘嗽;中医证候诊断:阴虚肺热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已明确肺炎诊断,经治疗后现仍以咳嗽为主症,故诊断为肺炎喘嗽。干咳少痰,低热盗汗,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红乏津,舌苔少,脉细数,故属于阴虚肺热证。

肺热日久,耗伤肺阴,形成阴虚肺热证。

中医类证鉴别:与咳嗽变异型哮喘鉴别。

咳嗽变异型哮喘以咳嗽为主症,咳嗽持续1个月以上,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及运动后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肺部听诊无啰音,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

中医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方剂:沙参麦冬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沙参6g,麦冬6g,玉竹6g,天花粉9g,桑白皮6g,款冬花6g,芦根6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07号题【病案(例)摘要1】

姜某,男,39岁。2012年1月8日就诊。

患者素有痰鸣气喘史,1个月前受凉后喉中哮鸣又作,胸膈烦闷,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伴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遂来就诊。舌边尖红,舌苔白腻罩黄,脉弦紧。【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喘证鉴别。【病案(例)摘要2】

王某,女,19岁,未婚,学生。2016年3月9日初诊。

患者13岁月经初潮,初潮后月经基本正常。近一年来,月经紊乱,经来无期,时而量多如注,时而量少淋沥不尽,色淡质清,伴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肢酸软,小便清长。末次月经:2016年2月22日,至今未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经期延长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哮病;中医证候诊断:寒包热哮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有痰鸣气喘病史,加上1个月前受凉诱发,出现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急促,不能平卧,中医辨病为哮病,应属于发作期。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尖边红,舌苔白腻罩黄,脉弦紧为寒包热哮证。

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病位在肺系,病性属表里同病。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喘证鉴别。

二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中医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方剂: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麻黄9g,桂枝9g,石膏6g(先煎),干姜6g,半夏9g,甘草6g,细辛6g,芍药9g,五味子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崩漏;中医证候诊断:肾阳虚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月经紊乱,经来无期,时而量多如注,时而量少淋沥不尽为主要表现,故而诊断为崩漏。月经色淡质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肢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肾阳虚证。

命门火衰,肾阳虚损,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而致崩漏。病变部位在肾,病理性质属于虚证、寒证。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经期延长鉴别。

经期延长仅为行经期的延长,月经周期和经量无明显异常表现,经期延长超过2周者属于崩漏;而崩漏是以月经周期、行经期和月经量三者均异常为特点。

中医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方剂:右归丸加黄芪、党参、三七。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杜仲12g,黄芪6g,当归9g,制附子6g(先煎),党参9g,三七9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08号题【病案(例)摘要1】

吴某,女,49岁,已婚,干部。2015年12月16日初诊。

患者近一年来,能食与便溏并见,口渴引饮,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口渴证鉴别。【病案(例)摘要2】

马某,女,6岁。2014年2月11日就诊。

患者发热两天,体温高达40℃,发热时无汗,两耳下腮部肿大疼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压痛明显,头痛,无咳痰咳血,无流涕,口渴,大便日一行,小便微黄,食欲欠佳,吞食则腮痛,昨日鼻衄一次,色鲜红,量多,经外院青霉素、退烧药等治疗,热势如初。遂来就诊。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发颐(化脓性腮腺炎)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中医证候诊断:气阴亏虚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多食、多饮、消瘦为主症,故诊断为消渴(中消)。能食与便溏并见,口渴引饮,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故属于气阴亏虚证。

气阴不足,脾失健运。其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本病的病理因素主要是虚火、浊瘀,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口渴症鉴别。

两者都可出现口干多饮症状,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可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中医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剂:七味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山药15g,甘草9g,木香6g,藿香12g,葛根20g,天冬15g,麦冬15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证候诊断:邪犯少阳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高热两天,两耳下腮部肿大疼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压痛明显,吞食时腮痛,中医辨病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高热,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邪犯少阳证。

风瘟病毒,从口鼻入,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于耳下腮部。病位在耳下腮部,病性属表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发颐(化脓性腮腺炎)鉴别。

发颐(化脓性腮腺炎)的腮腺肿大多为一侧,表皮泛红,疼痛剧烈,拒按,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无传染性,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而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按压腮腺管口无脓液溢出,可资鉴别。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剂:柴胡葛根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柴胡6g,黄芩6g,牛蒡子6g,葛根9g,桔梗6g,金银花6g,连翘6g,板蓝根6g,夏枯草6g,赤芍6g,僵蚕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09号题【病案(例)摘要1】

赵某,女,65岁,退休。2014年12月23日就诊。

患者冬季反复咳喘多年,两周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咳喘又作,喘逆上气,胸胀,息粗,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口渴。遂来就诊。舌边红,苔薄白,脉浮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哮病鉴别。【病案(例)摘要2】

林某,女,38岁,已婚,教师。2016年1月13日初诊。

患者月经紊乱两年。两年来,经血非时暴下,量多如注,血色鲜红质稠,夹血块,唇红目赤,烦热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月经过多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喘证;中医证候诊断:表寒肺热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有慢性咳喘病史,体质较差,因遇气候变凉诱发,出现喘逆上气,胸胀,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中医辨病为喘证。咳痰不爽,吐痰稠黏,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口渴,舌边红,苔薄白,脉浮,为表寒肺热证。

天气变化受凉,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病位在肺系,病性属表里同病,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哮病鉴别。

喘证和哮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既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又是一种病证。哮是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亦伴呼吸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

中医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味。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麻黄9g,桑白皮6g,石膏18g(先煎),杏仁9g(后下),苏子9g,半夏6g,款冬花6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崩漏;中医证候诊断:实热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月经周期异常、行经期异常、经量异常为主症,故诊断为崩漏。经血色鲜红质稠,夹血块,唇红目赤,烦热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故属于实热证。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致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月经过多鉴别。

月经过多是以月经量明显增多,但是月经周期、行经期正常为特点;而崩漏是以月经周期异常、行经期异常、经量异常为特点。

中医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剂:清热固经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生地黄15g,牡蛎30g(先煎),栀子15g,黄芩15g,地骨皮12g,阿胶15g(烊化),地榆15g,藕节15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10号题【病案(例)摘要1】

郑某,男,45岁,工人。2013年1月24日就诊。

患者3天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出现发热,1天前出现咳喘,喘息气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不能平卧,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无汗,口不渴。遂来就诊。苔薄白而滑,脉浮紧。【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哮病鉴别。【病案(例)摘要2】

李某,女,14岁,学生。2016年5月12日初诊。

患者无明显诱因皮肤出现青紫斑点1周。现症:皮肤青紫斑点,时作时止,伴有鼻衄,齿衄,心烦易怒,口微渴,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出疹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喘证;中医证候诊断:风寒壅肺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因气候变凉诱发,出现咳喘,喘息气逆,不能平卧,中医辨病为喘证。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无汗,口不渴,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为风寒壅肺证。

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病位在肺系,病性属表属实。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哮病鉴别。

喘证和哮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亦伴呼吸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中医治法:宣肺散寒,止咳平喘。

方剂: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麻黄9g,陈皮6g,桑白皮6g,杏仁9g(后下),苏子9g,半夏6g,赤茯苓6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血证,紫斑;中医证候诊断:阴虚火旺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皮肤青紫斑点,时作时止,伴有鼻衄、齿衄为主症,故中医诊断为血证(紫斑)。患者心烦易怒,口微渴,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故辨证为阴虚火旺证。

虚火内炽,灼伤脉络,血溢肌腠,发为紫斑。病变部位在皮肤,病理性质属于虚热证。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出疹鉴别。

紫斑与出疹均有局部肤色的改变,紫斑呈点状者需与出疹的疹点区别,紫斑隐于皮内,压之不褪色,触之不碍手;疹高出于皮肤,压之褪色,摸之碍手,且二者成因、病位均有不同。

中医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剂:茜根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茜草根9g,黄芩6g,侧柏叶15g,生地黄15g,阿胶9g(烊化),甘草6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11号题【病案(例)摘要1】

周某,男,32岁,教师。2012年7月19日就诊。

患者近一个月来呛咳气急,痰少质黏,偶有咯血,血色鲜红,最近几天疲劳乏力,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夜寐盗汗。遂来就诊。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肺痿鉴别。【病案(例)摘要2】

王某,女,45岁,已婚,干部。2016年3月9日初诊。

患者13岁月经初潮,初潮后月经基本正常。近一年来,经血非时而至,崩中暴下继而淋沥,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白,面浮肢肿,手足不温,末次月经:2016年2月22日,至今未净。舌质淡,苔薄白,脉弱。【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月经先后不定期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肺痨;中医证候诊断:虚火灼肺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最近一个月呛咳气急,咯血,潮热,盗汗,形体逐渐消瘦,中医辨病为肺痨。偶有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夜寐盗汗,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为虚火灼肺证。

感受痨虫,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病位在肺,病理性质以阴虚为本。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肺痿鉴别。

两者均属于病位在肺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肺痨后期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特征。

中医治法:滋阴降火。

方剂: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麦冬15g,玉竹10g,百合10g,百部15g,白及10g,生地黄15g,五味子10g,玄参15g,川贝母10g,芍药10g,秦艽10g,鳖甲30g(先煎),丹皮10g,熟地黄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崩漏;中医证候诊断:脾虚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月经周期异常、行经期异常、经量异常为主症,故诊断为崩漏。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白,面浮肢肿,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证属脾虚证。

忧思过度,劳倦伤脾,脾气亏虚,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约制经血而成崩漏。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月经先后不定期鉴别。

月经先后不定期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而经期和经量无明显异常表现。崩漏是以月经周期、行经期和经量均异常为特点。

中医治法:补气升阳,止血调经。

方剂:举元煎合安冲汤加炮姜炭。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人参9g,黄芪15g,炙甘草6g,升麻6g,白术9g,生龙骨15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海螵蛸15g,续断15g,炮姜6g,生地黄15g,白芍9g,茜草9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12号题【病案(例)摘要1】

孙某,女,30岁。2014年8月12日就诊。

患者两年来咳嗽少痰,痰中带血反复发作,近半月加重出现疲劳乏力,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痰中带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白,颧红。遂来就诊。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虚劳鉴别。【病案(例)摘要2】

王某,男,5岁。2015年12月9日就诊。

患儿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气喘,痰多,外院用抗生素治疗,持续高热未退,咳喘加重,症见壮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憋喘,鼻翼扇动,鼻孔干燥,烦躁口渴,嗜睡便秘,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滑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儿童哮喘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肺痨;中医证候诊断:气阴两虚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有两年咳嗽病史,咯血,潮热,盗汗,形体逐渐消瘦,中医辨病为肺痨。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痰中带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白,颧红,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为气阴耗伤证。

肺痨日久,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病位在肺,病性属里属虚。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虚劳鉴别。

肺痨与虚劳均为慢性、虚弱性疾患,但肺痨具有传染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患,有其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虚劳病源于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中医治法:益气养阴。

方剂: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麦冬15g,生地黄15g,五味子10g,芍药10g,熟地黄10g,白术10g,太子参15g,黄芪15g,茯苓10g,甘草6g,地骨皮10g,天冬10g,黄柏10g,知母10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肺炎喘嗽;中医证候诊断:毒热闭肺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发热、咳嗽、咳痰、喘息、鼻扇为主症,故诊断为肺炎喘嗽。壮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憋喘,鼻翼扇动,鼻孔干燥,烦躁口渴,嗜睡便秘,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滑数,证属毒热闭肺证。

毒热闭肺,肺气闭郁。病变部位在肺,病理性质属于实证、热证。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儿童哮喘鉴别。

儿童哮喘呈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胸闷气短,喉间痰鸣,发作时双肺可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伴有呼气相延长,且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显著疗效。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方剂: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麻黄6g,苦杏仁6g(后下),生石膏10g(先煎),甘草6g,黄芩6g,黄连3g,栀子6g,虎杖6g,浙贝母9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13号题【病案(例)摘要1】

胡某,男,46岁,工人。2014年6月27日就诊。

患者近5年工作压力大,忧愁烦闷,而出现心中悸动不安,情绪不宁,失眠,健忘,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遂来就诊。舌红少苔,脉细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奔豚鉴别。【病案(例)摘要2】

陈某,女,8岁。2016年3月9日初诊。

患儿以“发热2天,胸背部皮肤出疹1天”为主诉来诊,偶有咳嗽,胸背部皮肤见红斑,丘疹,疱疹,少许结痂,疱疹壁薄,疱浆清亮,痘疹稀疏,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脓疱疮鉴别。

时间:60分钟。【答案解析1】

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候诊断:阴虚火旺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出现心中悸动不安,失眠多梦,中医辨病为心悸。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证。

长期忧愁烦闷,郁久化火,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病位在心,病性属里属虚。

中医类证鉴别:需与奔豚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

中医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剂: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麦冬15g,生地黄15g,五味子6g,桔梗10g,当归10g,远志6g,柏子仁10g,丹参15g,茯苓10g,甘草6g,酸枣仁10g,天冬10g,人参10g(另煎兑服),玄参10g,朱砂2g(冲服)。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答案解析2】

中医疾病诊断:水痘;中医证候诊断:邪犯肺卫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儿以发热,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疱疹,少许结痂为主症,故诊断为水痘。胸背部皮肤见红斑,丘疹,疱疹,少许结痂,疱疹壁薄,疱浆清亮,痘疹稀疏,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故属于邪犯肺卫证。

感受水痘时邪所致,水痘时邪从口鼻而入,蕴郁肺脾,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则见发热、流涕、咳嗽,病邪深入,郁于脾胃,与湿相搏,外透肌肤,则致水痘布露。

中医类证鉴别:请与脓疱疮鉴别。

脓疱疮好发于炎热夏季,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及肢体暴露部位,病初为疱疹,很快成为脓疱,疱液浑浊,经搔抓脓液流溢蔓延而传播。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方剂:银翘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金银花9g,连翘6g,竹叶9g,薄荷6g(后下),荆芥6g,牛蒡子6g,桔梗6g,芦根6g,甘草6g,车前子6g(包煎)。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014号题【病案(例)摘要1】

贾某,男,67岁,退休。2012年11月17日就诊。

患者有心脏病病史10余年,常感心中悸动不安,伴有胸闷不舒,心烦寐差,近一周来病情加重,出现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遂来就诊。舌淡胖,苔白滑,脉象沉细而滑。【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2.中医类证鉴别:请与奔豚鉴别。【病案(例)摘要2】

王某,女,28岁,已婚,公务员。2015年8月14日初诊。

患者右下腹痛36小时,伴发热12小时,纳呆,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二便正常,月经史无异常,末次月经8月2日。查体:T 38.4℃,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血9常规:白细胞15×10/L,中性粒细胞0.85,尿常规正常。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