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养育如何告别养育失控,重获亲子亲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2 01:56:07

点击下载

作者:(美)丽贝卡·艾恩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积极养育如何告别养育失控,重获亲子亲密

积极养育如何告别养育失控,重获亲子亲密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积极养育 / (美) 丽贝卡·艾恩著 ; 徐说译. --成

都 : 成都时代出版社, 2019.9  ISBN 978-7-5464-2441-5  Ⅰ. ①积… Ⅱ. ①丽… ②徐… Ⅲ. ①家庭教育

Ⅳ. ①G7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28390号  THE POSITIVE PARENTING WORKBOOK  Copyright© 2018 by Rebecca Eanes  This edition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TarcherPerigee, an imprint of Penguin Publishing Group, a division of Penguin Random House LLC.  四川省版权局 著作权合同登记章 图进字21-2019-088

 

积极养育

JIJI YANGYU

(美) 丽贝卡·艾恩 著 徐说 译

 出 品 人 李文凯

 策划编辑 幸仁荷 朵八谙

 责任编辑 张 露

 责任校对 蒋雪梅

 封面设计 仙 境

 责任印制 李茜蕾

 出版发行 成都时代出版社

 电  话 (028)86619530(编辑部)     (028)86615250(发行部)

 网  址 www.chengdusd.com

 印  刷 清淞永业(天津)印刷有限公司

 规  格 145mm × 210mm

 印  张 7

 字  数 135千字

 版  次 2019年9月第1版

 印  次 2019年9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978-7-5464-2441-5

 定  价 48.00元

 著作权所有·违者必究

 本书若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工厂联系。电话:(010)68604690

前 言

这是一切开始的地方。在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的几年里,孩子了解生活、爱情、归属感、认可、价值等诸如此类的事情。

家是孩子的故事诞生和成形的地方,因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就已经拿着书写孩子故事的笔了,他们拥有巨大的权利——还有责任——为自己孩子的一生书写一个美好的开头。他们有责任为自己的孩子构思一个意义非凡、连接紧密、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的故事。这样,当孩子成长到能够接过这支笔书写自己的故事时,他们就能妙笔生花。

因为曾经被爱,所以他们知道如何去爱他人;因为曾经被接纳,所以知道如何去接纳他人;因为曾被宽恕,所以知道如何去宽恕他人;因为曾经体会过善良和尊重,所以知道如何善待他人、尊重他人。他们的故事将与其他人的生活发生碰撞,并在子孙后代中产生连锁反应,就像你的故事和长辈们的故事一样。这一切非常重要,而现在,它们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养育孩子并非易事。它复杂并富有挑战性,时常令人困扰。倘若我们自己仍未长大,我们就无法培养自己的孩子。因为如果我们想要给孩子做出好榜样,我们就得充分发挥好自己的潜力;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们自己就必须先成为值得孩子模仿和追随的榜样。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不断地自我治愈和改变,意味着我们要在自己身上下不少工夫。为人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变成一个能为自己的孩子提供美好开端的人。

教养孩子包括教孩子规矩和纪律——虽然人们常说应该多关注这些,但如果你只是重视规矩和纪律的教养,那么你就会忽略其他重要事项。这本《积极养育》将带你注意到家庭生活中的其他关键之处——那些能够改变你和孩子关系的重要事项,这些事项是建立稳固生活的基础石材,以它们为基础,我们才能塑造一种快乐的、彼此连接的、祥和的家庭生活。

虽然育儿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但其中也不乏乐趣。我们可以在家里创造一种祥和与放松的氛围,为每个家庭成员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不过,我们必须放宽眼界,以便能看到全局,我们必须挑战自己的核心信念、想法、反应和行为,以便能教出一个真诚、成功、有能力的孩子。当然,这种养育方法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它要求我们为之付出决心和计划,而这本书将为你提供相应的指导。《积极养育》将引领你从独立的人的角度和为人父母的角度深入挖掘和挑战自我,让你继续成长。本书将通过发人深省的问题和充足的笔记空间陪你进行练习,让你看清自己是怎样的父母、想要怎样的家庭及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本操作手册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积极养育?积极养育与传统养育及教养方式有什么区别?读过这本操作手册以后,你会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你将知道积极养育对健康的亲子关系极为重要,以及健康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茁壮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你也能知道牢固的亲子关系能使养育更加容易,而这也是家庭成员能够坦诚相待的关键。

我将告诉你什么是积极养育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会为你提供一个框架,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并维持一段牢固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充分发挥他的潜能。你会了解到很多有关大脑发育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某一方法对某一成长和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最佳的。

我们自己的童年故事决定了我们会成为怎样的父母,也决定了我们对孩子的看法,以及我们在养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本书将引导你重温童年,探索你的童年经历是如何塑造你当下的行为和信念的。

本书会鼓励你评估自己的思维模式,反思并改变那些对你和你的家人没有好处的消极想法。这项实验长达21天,本书提供了一些表格供你记录进度,通过这些表格,你将明白什么事情会触怒你。在教养孩子之前,你需要学会控制自己。

本书介绍了许多使人冷静下来的技巧,你可以一一尝试并进行评估,然后记录哪种技巧更适合你,这能帮助你成为一个冷静与平和的父母。最后,本书将帮助你将自己摆回优先事项的清单上,并设计一套自我护理程序,从心理、身体、情绪和精神等方面滋养自己。

与伴侣达成一致对养育工作至关重要。在第三章中,本书将探讨为什么父母双方就分歧达成和解十分重要,不论你与伴侣的关系如何。本书也将提供有效的技巧,来帮助你做到这一点!

爱与强烈的情感连接不仅对孩子很重要,对你和伴侣也同样很重要,因此,我们将把重点放在关系的增进上。请记住,孩子会不自觉地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因此,做一个积极的榜样对父母来说至关重要。

在良好的养育方法和幸福的家庭生活里,沟通是一块关键的拼图,但它却常常被忽视了。这本操作手册将教你积极沟通的技巧,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孩子和伴侣,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你!你们之间的沟通方式要么会促进彼此的合作、加强彼此的连接,要么就会引起彼此的防御、削弱彼此的关系。如果你可以教给孩子积极沟通的技巧,你就能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开端,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拥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和亲密关系。

人人都知道,信任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人们却不一定知道该如何与孩子建立信任,并保持这份信任。在这本操作手册的第五章中,你将读到如何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建立信任。当孩子发自心底地感受到被爱和被关心时,他们对家长的信任就会倍增。本书将为你提供20种方法,让你触及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

研究表明,幸福的家庭会有意地塑造积极的家庭文化。那么如何积极地塑造家庭文化呢?怎样使家庭文化变得积极呢?本书将介绍家庭文化的7大支柱,向你展示如何有计划地塑造你所向往的家庭文化。本书将引导你打造家庭专属的使命宣言,通过设定积极且给人安慰的节奏、设立爱的仪式,塑造一种能够帮助孩子茁壮成长的家庭文化。本书还将告诉你如何化解兄弟姊妹间矛盾的秘诀,帮助你保持家庭的积极氛围。

我们受到的教育通常是让我们通过行为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判断孩子行为的好坏——该罚还是该奖。这种视角的问题在于,它会让我们忽略这些行为背后的诱因。如果我们只关注惩罚或奖赏,我们就忽略了孩子的经验、情绪和痛苦;如果我们只关注行为,我们就忽略了人本身;而如果是通过发展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就可以全面地看待处于某一发展阶段的孩子。我们将看到,在这些行为背后,孩子遇到的困难,我们可以为他提供的帮助。

在第七章中,本书将深入考察文化带给我们的有关孩子的消极信息,并为此发出质疑:孩子并非是来触动我们的扳机或测试我们的耐心的,孩子也并未处心积虑地想要推翻我们的权威,孩子没有抱着消极的意图。我们会为你提供一些练习,帮助你了解孩子的积极意图,虽然这并不容易做到。孩子不过是在学习和成长,而我们所认为“坏”的行为(时期),大部分都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这些不当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这种认识必然会改变我们看待问题和对待孩子的方式。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养育出情绪健康的孩子。健康和良好的情绪智力对孩子的幸福和成功非常重要!但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并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呢?

第八章将回答这一问题,并提供一些提升情绪智力的游戏。你将进一步了解自我形象和自尊对健康情绪的影响,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来为孩子提供一个最优的起点。这不仅对孩子十分重要,对你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你将学习如何塑造自己的自我形象和健康情绪。

惩罚是主流养育方法中常见的一种,而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这一方法的有效性。但是,本书的第九章将向你发起挑战,让你反思惩罚是否真的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以及我们该把纪律直接用于对待孩子,还是该把有关纪律的思想灌输给孩子?我相信后者才是正确的。但是,新的方法总是令人望而生畏,因此第九章将向你展示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事情而非惩罚。

通过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训育方法,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思考者和问题的解决者,我们可以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由我们来替孩子负责。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教给孩子如何从坏情绪中恢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的、有能力的人。

学习一种新的养育方法需要时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一些实用的指导。你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该如何使用这种新的、积极的养育方法来训育你的孩子。

因此,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讨论该如何应对积极养育的过程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你既可以使用主动的方法来预防孩子的不良行为,也可以在行为问题发生后,采用善意的、回应式的方法来应对。这一章将引导你使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训育方法来处理孩子的攻击行为、抱怨、发脾气、顶嘴和不听话。

但是我相信,在读完这本操作手册后,你将充分了解与家人建立紧密连接的重要性。此外,你也会更少地为训育方法感到焦虑,因为你的孩子已经表现得更好了。

这本书不是一本速成读物,因为速成方法在养育这件事上一直以来都收效甚微。教养孩子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最好的结果往往需要时间和心血,但是又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谢谢你愿意为了改变旧的模式、为了教养出优秀的孩子而深入挖掘、做出努力。归根结底,养育的目的是赢取人心,而不是争夺权力。祝你早日获得你梦想中的美满家庭。

2005年,我收到一份迟来的圣诞礼物,却是天底下最好的圣诞礼物。那是12月26日,我还没有整理好圣诞节当天收到的东西,也没来得及熄掉圣诞树上的彩灯。我光着脚踩在冰凉的浴室地板上,拿着一支电子验孕笔,翻转好沙漏计时器,双手止不住地颤抖。当沙子漏完时,我的生活被永远改变了。

在接下来的40个星期里,我对着腹中的孩子说话、唱歌、朗读。我一边读着山姆·麦克布雷尼(San McBratney)的《猜猜我有多爱你》(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一边绕圈摸自己的肚子,拍拍肚皮凸起的地方。我并不认识腹中的这个人,但是——我好爱他。我布置好婴儿室,虽然他并不住在里面,但漂亮的婴儿室象征着对家庭新成员的欢迎。他的名字被刷在墙上,他已经有专门的房间了,他属于这里。

次年9月,他就在我的臂弯里。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看、最完美的小男孩。接下来的两年很不可思议,我们玩躲猫猫,看《火车头托马斯》(Thomas & Friends)。他第一次翻身、坐立、爬行、走路、跑步的时候,我都在旁边欢呼,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令我惊奇万分。我与这个小男孩建立了完整且美妙的连接,他看我的眼神里充满了信任。

在大儿子26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第二个孩子,爱意再一次完全将我笼罩。我本以为,这种和谐美满的生活会继续下去,直到他们该离家上大学。然而,事与愿违,生活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我的大儿子头一次遇到如此巨大的生活变故,他的抗争方式却是做出一些我从未见过的举动。而在当时,那些举动被我称为“挑衅”。现在我才明白,那种“挑衅”其实是一种“去连接”的表现,但当时我并没有去安抚他,而是对他采取了隔离处分。我把事情想得很简单—哪怕是在情感上会有些受伤,也只能这样了,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结果,从前萦绕着嬉闹、欢乐、笑声的生活如今充满了泪水和隔离处分。大儿子的表现越来越糟糕。我尝试了一切技巧——从1数到3、制订行为计划,但都于事无补。事实上,每一次都以我把他放在玄关角落的小板凳上思过而告终。我把二儿子抱在怀里,却将大儿子隔离开。每一次,他似乎都更伤心了。

我并不想伤害他,只是想让他懂事。

一天,我看着他坐在小板凳上,眼睑低垂,下巴颤抖,泪水黏在仍带着婴儿肥的脸颊上,我的心一下子软了。突然间,我看清了自己的所作所为,看清了他的悲伤,也看清了他的失败和我的失败。我看着他的眼睛,那里再也没有了信任,只剩下满满的悲伤。我年幼的儿子不再信任他的妈妈了,不再毫无保留,像从前那样信任我了。这种传统的训育方法让两颗心之间出现了深深的隔阂。

我的大儿子并不是在挑衅。他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曾是我世界的中心, 但突然间我一半的注意力,甚至更多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一个更小的婴儿身上,而他从未设想过这个婴儿的到来。他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既不会处理,也不会解释。他只会感受,而这感受让他很不舒服。他糟糕的感受导致了他糟糕的行为,糟糕的行为又导致了我的惩罚,我的惩罚又反过来加重了他的糟糕感受。这个混乱的循环让人难以逃脱。

我终于明白,他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与我保持连接的感觉,就像以前一样。所以我换了一套方案:我把小板凳扔掉,让他坐到我的腿上,我抱着他,读书给他听。我们一起填色,一起玩毛绒玩具,一起讨论处理沮丧、愤怒、害怕和悲伤的更好方法。我还告诉他,我爱他,我一如既往地爱他,我对他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我和他之间的裂痕被修复了。

我们用积木搭建高塔和城堡,用脚印画画,用水球打水仗,我们还唱歌、跳舞。他的眼睛又流露出了信任,他和弟弟成了最好的朋友,家里再次充满了笑声和欢乐,还有爱的连接。

坚固的情感连接是家庭幸福生活的核心。你知不知道早期依恋关系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连接将极大地影响孩子未来的情感成长、创造力、复原力、学业、自尊和行为?情感连接是浪漫关系的胶水,把你和伴侣粘在一起,共度一生。你个人的情感健康决定了你是否幸福、能否每天进步、能否做最好的自己,而这三个范畴还会影响你孩子的成长, 本书将逐一进行介绍。

这本操作手册能够帮助你与家人建立更强的连接,使你的生活更快乐、更幸福。每个人的人生旅程并非一路顺畅,有时道路会很艰难崎岖。但我知道,你一定可以做到。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介绍养育方法的书,但极少会考虑父母的经历、父母的独特性和孩子的与众不同。我也并不是在贩卖养育方法,我只是希望能够在字里行间清理出足够的空间,让你发挥直觉,找到自己的想法。这本书里的内容都是为了让你能找到真正触动你内心的事物——你对情感连接、幸福和安宁的渴望,我相信,在你读完第一章后,你就会被触动。

愿爱笼罩你的家,愿爱充满家中所有人的心。

第一章

积极养育:

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

家庭是一切。没有什么比家庭更重要,也没有什么比家庭更强大。家庭是我们学会爱人、说话、与亲人相处及生活的地方,家庭也是我们认识自我价值、寻找自我天性的地方。最初的家庭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安全感(或不安全感),为我们将成为怎样的人提供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家庭又为我们添砖加瓦,在一次次的互动和一次次的体验中,塑造了我们的未来。我们能否带着更加明确的目标去构建我们的未来呢?当今社会,亲情的维系是否依然重要?为了与孩子建立更深层的连接,我们是否太急切、太狂热、太紧张了?那些已经被普遍接受的养育方法是不是害了我们?那些方法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亲情的缺失?对于这些问题,我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不过,我也认为我们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事实上,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崇高、最重要的使命。

爱孩子的父母,能改变一整代人的大脑,最终能改变整个世界。

——查尔斯·雷森(Charles Raison)

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博士

深爱孩子的父母不仅仅要爱孩子—毕竟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还要对孩子表现出坚定的、无条件的爱。因为只有自己能感觉到的爱是远远不够的,你的爱必须要被孩子感觉到。然而有多少孩子虽然能感觉到自己被爱着,但同时他们也感觉到自己被伤害着。我们必须让孩子感觉到他们被深深地爱着、被珍视着。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现在看看你自己,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如果不满意,那我们还等什么呢?让我们开始这项对全人类意义重大的工作吧。

孩子一哭就抱起来,真的会宠坏孩子吗?

在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传统养育的陈规旧俗中。我竭尽全力地按照社会的期望去做一个“好”家长,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本能的直觉。因此,虽然我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但养育孩子的乐趣却渐渐消逝了。

在有关孩子的事情上,我们时常会被好意的医生、家人、朋友、专家和一切声称自己正确的人误导。像很多年轻的家长一样,也有人建议我按照时间表来喂孩子,警告我如果孩子一哭就抱他起来,就会把他宠坏了,不能半夜去照顾他,不然他永远都学不会自我抚慰。我的立场摇摆不定,毕竟刚刚开始为另一个人负责,而我爱他胜于爱自己的生命。我不想犯任何错误,在我努力听从这些建议时,我的内心却在呐喊。最终,我的本能与直觉胜出了,我开始与传统养育理念进行抗争。

随着大儿子一天天长大,我对他的期望越来越高:学步的小孩不可以太吵闹;应该为他人着想,懂得分享;在餐厅里或飞机上要安静地坐着;如果孩子好斗,则证明这个孩子不够友善、没有教养;在他发脾气的时候,我必须忽略他;不良行为必须立刻被纠正。这些期望的问题在于,它们不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学步的孩子天性就是爱吵闹的,本能驱使着他们四处探索、移动身体、摇来晃去;他们还理解不了分享的概念,基本上只以自己为中心;他们的大脑尚未成熟,在面对激烈情绪时,便会大发脾气,感到沮丧时,就会萌生攻击性。这其实都很正常。但我当时还年轻,觉得自己必须抵制这些行为,才能培养出一个“好孩子”,成为一个“好妈妈”。这样一来,我就掉进了传统养育模式的坑里。

我逐渐了解到,许多人和我一样,都掉进了这个坑—用心良苦的父母反复猜疑着自己的行为,从不相信心中那个催促着我们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的声音。传统智慧告诉我们:抱孩子抱太久会把他惯坏;在夜里安抚哭泣的婴儿会阻碍他学习自我抚慰;倘若学步幼儿大发脾气,我们应该忽略他;倘若孩子表现出焦躁或伤心,我们应该教他“攻克难关”,提高他的适应力;青少年应当尊重大人,而不该要求自己被尊重。然而,我们内心的声音却与这些传统的智慧背道而驰。传统智慧传达出一种讯息:我们的孩子并不具有被尊重、被视为一个真正的人的权利,直到他们年满18岁,甚至更大一点儿,甚至要到他们大学毕业的时候。

在这个信息爆炸、通讯便捷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养育建议从四面八方袭来,尽管这些讯息是善意的,但它们却不总是正确的,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孩子,适合我们自己。其实,如果你仔细斟酌一下,你会发现传统养育方法的前提本身就预设了孩子会突破父母的忍耐极限、推翻父母的权威并取得家里的控制权。倘若不严格管理,孩子将会闹得天翻地覆,除了强硬的拳头,一切手段都被视为软弱和纵容。

除了上述内容,你认为我们的文化中还有哪些有关教养孩子的负面信息?这些信息有没有干扰你教养孩子?如果有,具体是什么?

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

在大儿子快3岁时,我开始“施展家长的权威”,这也是家长和孩子争夺权力的开始。在这个时候,我丝毫不关心他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唯一关心的是如何改变他的行为,好让他的行为更符合我的心意。于是我把关注点放在了他的行为上,渐渐忽略了他的情绪和心理需求,自然而然地,我们之间的连接开始削弱,而我越是想要控制他的行为,他与我的情感连接就越弱,二者之间开始了恶性循环。

你有相同的经历吗?你是否感觉到,你越是想要惩罚或控制孩子的行为,孩子的行为反而越糟糕;而随着孩子的行为越糟糕,你就越是疯狂地想要控制孩子的行为?一旦陷入了这种恶性循环,你的育儿经历就会变得极不愉快。这本书将帮助你跳出这个循环,让你和孩子的相处变得更加愉快。

当然,我很爱我的儿子。我陪他一起玩耍、一起跳舞、一起玩泥巴,我们还一起玩火车和卡车玩具、从草坡上滚下来、一起辨别云彩的形状。美好的时刻有很多,承载着欢乐和笑声。然而,每当我忽略了他的内心、他的意图和他的感受,只去看他当下的行为时,每当我根据养育原则用隔离处分来惩罚他、让他坐小板凳时,我们的关系就会变坏一点。这些时刻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他对我的信任,日积月累地破坏着我们的关系。

试着描述你与孩子进行权力争夺的几件事情。一边写,一边思考你在这些权力斗争中是如何对待孩子的,而孩子又是如何回应你的。

积极养育并不等于没原则的惯纵和溺爱

你可能早已熟悉了这则哲理,也可能是第一次读到它,它提醒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用了大概一年的时间,让自己的头脑适应这则哲理。我从最初采用的方法—严格专制(“你要听话!”或“隔离处分!”)—渐渐转向了温和型专制(“我依然想控制你的行为,但是我超级有耐心!”),到之后的惯纵模式(担心与孩子失去连接,不再设置或实施规矩),最后才形成了积极的养育模式(温和而坚定地引导)。这对我来说并不容易,我学习了很多知识,不断地出错、改错。这些经历也让我成了一名作家,因为我认为书写能让积极育儿模式更加容易理解。当然,随着我的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我的育儿方法也在不断地适应和改变。我并没有掌握育儿方法的全部真理,但我已经弄明白了其中一条,即快乐育儿的关键是连接。

很多人都会质疑积极育儿是否是惯纵育儿。我想告诉他们的是,积极育儿绝对不是惯纵育儿,但如果缺乏科学的知识,它很可能会变成惯纵育儿。我自己也曾遇到过这个问题。当我意识到连接的重要性时,我再也不愿意做任何会损害我和孩子之间连接的事了。我认为,亲子依恋是一种很脆弱的连接(可能是因为我见过它被破坏的样子),我不愿意冒任何风险将它打断。这就意味着,虽然我会树立规则,但我不会强制实施,因为我还不知道如何在不破坏亲子关系的前提下去实施这些规则。我所知道的唯一方法就是隔离处分,但事实证明隔离处分完全没有正面效果。当时的我已经束手无策了。

想要避免过于惯纵,你需要知道有什么方法能够取代你曾经采用过的惩罚。积极养育始于温柔,终于教导。这意味着什么?我不再责骂大儿子,也不再对他进行隔离处分。相反,我采用了积极隔离的方法—设定一个场所,陪他一起待着,温柔而充满爱意地对待他,等他的态度和心灵都柔软起来,我才去教导他。这种做法与主流文化是相悖的。

主流文化告诉我们,家长应该冷眼旁观、置身事外,这样才能“让孩子记住教训”;主流文化还告诉我们,家长如果在孩子行为不当时脾气太好,就会加强孩子的这种行为。但事实并非如此,温柔可以让家长和孩子的心更贴近,这时孩子会更在意家长的话。在大儿子平静下来并与我建立了连接后,我才会开始对他进行教育,好让他以后在类似情境下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

诚然,这比坐小板凳的隔离处分要消耗更多的时间,但这能改进他的行为,加深我们之间的情感,因此我多付出些时间是值得的。

如何理解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连接?

什么是积极养育?它有哪些主要原则呢?积极育儿的基础是建立连接。比起形式简单的育儿方法或“养出好孩子的十个步骤”,积极育儿更看重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同孩子建立连接。这样一来,家长就能够在孩子童年时期的任何阶段与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并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发挥出全部的潜能,这才是正确的育儿方式。以下是积极育儿的五项原则:

1.连接。按照生物学的观点,孩子有与家长建立连接的本能。如果没有连接,孩子的大脑就无法正常发育。如果孩子与家长之间没有建立起安全的连接,孩子就会表现出行为问题,在人生的后续阶段也将面临关系难题。

你可以通过以下讯号判断自己是否与孩子建立了安全连接:

◆当你离开时,他会略微不安,但总坚信你会回来。

◆当你回来时,他表现得很愉快。

◆他和你在一起时通常是快乐的。

◆当他受到惊吓或感到沮丧时,他会找你。

◆你是他的“安全基地”,在他探索世界时,他总是关注着你的动向。

不论你的孩子年龄多大,家长都需要细心周到地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回应,这是建立连接的关键。在看到“亲密育儿法”这一术语时,你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襁褓中的婴儿与母亲紧贴在一起的画面。但其实,母子之间的连接在婴儿期之后依然存在。

不论年龄多大,我们总是需要爱的连接和安全感。然而,如果说对襁褓中的婴儿哭声做出回应是一种本能,那对学步幼儿或者学龄儿童的哭声做出回应就不那么容易了。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听了太多“克服难关”“忍耐一下”“振作起来”“再哭小心我收拾你”,以及“又没什么大不了的”话。人们默认,到了某个年纪,小孩就得学会自己处理这些麻烦的情绪,不能再来烦大人。然而,即使是成年人,又有多少情绪问题是因为得不到疏导而引起的呢?

当然,情感需求不仅仅是需求。根据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孩子(甚至一切人类)需要温暖、休息、食物、水、住所、安全、保护、友谊和亲密关系、声誉和成就感以及自我实现。

如果孩子一直停留在争取安全感或亲密关系之类的事情上,他们就不会去追求自我实现。只有当孩子能够在家长的爱中获得休息和安全感时,他们才能够按部就班地成长。因此,及时做出爱的回应是父母与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基石,家长不仅要在孩子的婴儿期做出爱的回应,还应当在孩子的整个童年期甚至长大成人后都要及时地做出爱的回应。

思考一下你对孩子做出爱的回应时是什么感觉,特别是在面对学步幼儿或年龄更大的孩子时。你担心这样做会惯坏孩子吗?你的担心从何而来?

在你小的时候,你的父母曾与你建立情感连接吗?在你小的时候,你需要父母做出爱的回应吗?你在父母面前可以表现出“真正的”自己吗?你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影响你对依恋的感知?

2.尊重。孩子也是人,理应被我们尊重,就像我们尊重其他成年人一样。我们应当用一种关切的、文明的、有礼貌的方式对待孩子。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用充满关爱和鼓励的方式教养孩子,孩子大脑中的海马会更大,他们的记忆力、学习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也会更强。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思想、身体、尊严、人格和精神。

以下列举了一些向孩子表达尊重的方式:

◆练习积极沟通与积极倾听的技巧。

◆尊重孩子的身体。可能你习惯用手指蘸一下口水去抹孩子脸上的污迹,但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人对你做了同样的事,你会不会感到很恶心?反正我觉得恶心。我们都会无意识地对学步幼儿做一些类似的事,比如毫无预兆地抱起他来,问也不问就用手理顺他的头发等。有个很好的方法可以避免这些情形,你可以先问问自己能不能接受别人不声不响、不经过你的允许就对你做同样的事情。因此,尊重孩子,在接触孩子的身体时多一分觉察。

◆允许孩子做选择。大多数时候都是家长指挥孩子,孩子为了争取哪怕一丁点的自主权,无疑就会和家长争夺权力。因此,允许孩子自己在一些日常小事上做决定,不仅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够掌控一部分生活,同时这也能表达出你对孩子的尊重。

◆诚实。永远不要向孩子撒谎,虽然你必须斟酌词句,不泄露重要的细节。但如果你想和孩子坦诚地沟通的话,就要率先做出榜样。

◆如果你冤枉了孩子,请向孩子道歉。

◆尽量尊重孩子的空间和隐私。

◆不要在孩子的玩伴面前或公众场合让他感到难堪。

◆在别人面前请友好地谈论关于孩子的话题,尤其是他也在旁边的时候。请记住,孩子会对我们的评价坚信不疑,并把这些评价当作真理,放入他们对自我的认知里。

你是否在无意间没有尊重孩子的思想、身体、尊严、人格和精神呢?将这些行为写在下面的空白处。有哪些更健康的方式可以取代你目前的这些做法呢?

3.前瞻性。我认为积极养育有两层含义:一是趁早发现问题的苗头,而不要等它变得无法控制了再去解决;二是在面对问题时,要设计一套解决方案。前瞻性养育意味着你要及时发现刚刚出现的问题,比如,你观察到学步幼儿同某个兄弟姐妹或玩伴间产生了摩擦,这时你就要开始从中调解了;前瞻性养育还意味着你要投入时间来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我们才能在需要的时候施加影响,并保证孩子的身心需求得到满足。使用前瞻性养育方法的家长会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及时的响应,而不是反应,这要求家长具有先见之明,计划好自己该怎么做。

最近,你有没有发现孩子身上有问题行为的苗头呢?是什么问题行为?你为之做了哪些前瞻性准备?

之前你是否曾发现一些问题苗头却没有处理?置之不顾的结果如何?还有哪些更好的办法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

你有没有每天安排时间陪孩子一会儿?你有没有鼓励和支持孩子,陪孩子一起玩?如果有,具体是怎样做的?在维系亲子关系方面,你还可以做些什么?

有没有一些行为和反应是你想要改变的?写下这些问题行为,并设计一个行动计划,好在这些问题行为出现时做出积极的响应。

4.共情。共情是一把钥匙,它可以在孩子沮丧时打开他的大脑,让你把道理放进去。在育儿过程中,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纠正是一个重要部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通过共情来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愿意聆听你的建议和指示。共情是指家长理解孩子的需求,在不打破我们设置的规则的前提下与孩子互动,让孩子感觉自己能被人理解了。

共情是一种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要求家长以孩子的视角,识别孩子的感受,并感同身受。共情具有抚慰和治愈的功效;共情让家长和孩子更深地连接在一起。

当孩子为了要吃到糖而大发脾气时,你可以不给他糖吃,但你必须理解糖在当下对他来说有多重要,理解他得不到糖的感受是怎样的。一旦你理解了他的感受,你的处理方式会更温柔,处理结果也会更好。你需要改进共情能力吗?可以试试下面这两种练习方法。

◆身体转换。想象—投入地想象—如果你突然和孩子交换了身体。你会怎样应对?你会有怎样的感觉?你会如何看待自己(作为孩子),又如何看待父母(原本的你)?你的日常起居是愉快的、舒适的,还是混乱的、沮丧的?你觉得父母的训育方法是好是坏?

◆努力倾听。问一问你的伴侣,他/她现在好不好。不要相信对方的简略回答,比如“挺好的”“还行吧”。他/她究竟好不好呢?你要努力倾听他/她,但不要做出判断。如果孩子已经到了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年龄,问他相同的问题。让你的朋友或伴侣讲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在倾听的同时,你可以想象一下故事中的场景,就像你当时也在场一样,你看着整个情节发生,你会有何感觉?

5.积极训育。抛弃隔离和惩罚的旧方法,选择教训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让孩子既有尊严,又能积极地自我认知,这就是积极育儿的关键。积极训育主要有以下3个步骤:

步骤一:评估需求。家长应该理解的是,一切行为都是孩子内心状态的体现。因此,问题行为向我们传达的讯息是,孩子在他的世界里遇到了某些麻烦。孩子内心潜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往往会通过不良行为表现出来,只要家长对这些不良行为进行评估并妥善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通常就会消失。当然,在面对不会说话的孩子时,对需求做出正确评估并不容易。但是,将孩子的不良行为看成是需要帮助的讯号,而不是故意反抗的举动,会让你在回应时更温柔。

有时,不良行为暗示着孩子需要新的边界。比如你发现,最近你家小孩在沙发上蹦跳得很起劲,但是,你并不允许有人在沙发上蹦跳,此时你所需要的就是设置“禁止在沙发上蹦跳”的边界,同时,还需要有一个出口,让他可以用一种你可以接受的方式来满足他玩耍和跳跃的需求。有时,不良行为暗示着孩子需要学习新的技能。打人的孩子需要学习新的技能,来管理自己的挫折感和愤怒,你可以教给孩子某些技能,并帮助他加以练习。但首先你应当思考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步骤二:让你自己和孩子冷静下来。不守纪律的父母是无法有效地用纪律约束孩子的。因此,在你开始处理手头的问题之前,你应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并运用认知功能做出回应。当你自己冷静下来时,你才能有效地安抚孩子。只有这样,你和孩子才能找到一个理性的、有效的解决方案。“积极隔离”是一种能让孩子的大脑冷静下来的有效方式,因为它能让你与孩子建立连接,比如阅读和绘画就是带有安抚作用的练习。这种方式能让心烦意乱或行为不当的孩子开始亲近你,同时你还能教孩子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如何冷静下来进行思考。你可以在你的积极隔离区放置舒适的枕头、绘本、画板或减压球,任何能够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东西都可以。但这些并不是对孩子问题行为的奖励,而是必要的安排措施。等到你和孩子都冷静下来了,再进行下一步。

有些孩子可能会抗拒积极隔离而更愿意独处,如果独处能让他们冷静下来,也是可以的。我们不能强迫孩子与我们分离,如果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应当尊重,并给他足够的空间。

◆步骤三:教导和解决问题。对4岁以下的孩子,我们不能期待他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4岁以前,他们负责解决问题的大脑区域远远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对这些孩子来说,只要让他们远离造成问题的情境或移除导致问题的物品,就足以保持边界了。此外,教给他们一些可以采取的替代行为也是有帮助的,比如“我不允许你在房间里扔球,但是你可以去院子里扔”“我不允许你打人,但是你可以用跺脚来发泄愤怒”。

等孩子长到4~6岁时,你便可以教他如何解决问题了。你可以从这几个问题开始问:“你做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这件事带给你什么感觉?”“这件事对其他人有什么影响?”“下次再发生这种事的时候,你能做什么?”“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反思一下,你目前使用的教养方法是什么?它们的原理是什么?在使用这些教养方法后,你是否感觉失去了与孩子的情感连接?

孩子的不良行为可能只是适龄行为

我并非神经科学家,用外行的话来说,我们的大脑包括两“层”,它们分别在亲子关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好的作用,也有坏的作用)。

大脑皮层:这一区域负责更精密、更复杂的思维。逻辑和推理都发生在这里。大脑皮层在出生时发育程度低,在婴儿期和童年期持续生长,最终在20岁出头时完全发育成熟。

下层大脑:包括边缘脑区(情绪中心)和脑干(出生时唯一发育完全的区域),该区域负责人类最基本的心理和神经功能:强烈的情绪、本能、呼吸、消化等基本功能。

这些知识是理解乱发脾气和攻击行为的关键。读到这里,你应该明白负责调控孩子这些行为的大脑区域仍未发育完全,他们的生理构造决定了他们没有停下来反思的认知能力。但这种能力的欠缺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他们的行为,反而意味着我们应当替他们担负起大脑皮层的作用,提供停下来反思的能力,直到他们停止危险行为和破坏行为,直到他们自己具有停下来反思的认知能力。

1.在阅读本书之前,你认为积极育儿是什么?现在你对积极育儿的认识有变化吗?

2.你认为社会对儿童所持的态度是消极的吗?在这种社会态度的影响下,你认为应当怎样养育幼儿,怎样处理他们的需求?这种社会态度又怎样影响你目前的育儿方式?

3.试着回想几次你被愤怒或其他情绪淹没、依赖下层大脑做出反应,却在事后反思时才用大脑皮层想出了更理性、更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法的经历。现在你是否能想到更好的处理方式?

请写下你在阅读本章后的评论或想法。

第二章

在养育问题上,你要怎样

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家里,当我们遇到挑战时,我们会很容易把责任推给孩子、配偶或其他人,但退后一步并反省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包袱”、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很重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自己能做出的改变也很重要。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我们应该关注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是怎样影响我们与家人的互动的。

从这一章开始,我希望你能写下自己的一些故事。请思考以下问题:你的童年过得怎样?哪些童年事件和关系造就了今天的你?你的人生有哪些转折点?过去的哪些关系对你现在的亲密关系模式影响最为深远?哪些成功和失败塑造了你对未来的展望?有关孩子和育儿,你有哪些根深蒂固的信念?这些信念是怎么来的?

花点时间,真诚地反思这些问题。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和伴侣谈一谈这些问题。下面将留出一些空白,供你写下你的人生故事。如果你的伴侣也在同你一起阅读本书,也请他/她写下他/她的人生故事。

现在,请你拿出一支红笔或荧光笔,标出你认为需要重写的部分,也就是那些你认为妨碍了你成为最佳伴侣和最佳父母的部分。记住,你是执笔写下故事的人,你有权决定你的人生故事。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故事的主角。

牢记你刚刚写下的故事,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你觉得故事有哪些不足?

你是否习惯重复某种模式?

为什么你会依赖这些模式?

有两种方法可以解释你过去的经历:赋予权力、剥夺权力。你认为哪些经历剥夺了你的权力?

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你被困在现在的境地,将会发生什么?也就是说,如果你一直采用当前的模式,想象一下你今后10年的生活。在这10年里,你和孩子的关系将会怎样?和伴侣的关系将会怎样?你会感到遗憾吗?假设你丝毫不做改变,请想象一下今后10年的生活。

你已经对自己和家人的未来有了一个清晰的愿景,请你重写你的故事,从你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写自己如何变得强大,如何变得有能力,如何获得成功。改写你刚才标出的部分,成为故事的主角!

通过改变思维模式,你将书写出新的人生故事。佛陀曾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完美地阐释了其中的能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当你想开始书写新的故事、坚持自己的未来、做最好的自己时,你的思维模式也会向这个愿望看齐。一旦你改变了思维模式,你的行为也会跟着改变,而你刚才所写的故事也将逐渐实现。

原来,每个孩子都在复制父母的行为

消极的想法是否终日困扰着你?“我已筋疲力竭。”“我做不到。”“为什么我得不到片刻休息?”“她今天为什么要惹我生气?”“为什么我的伴侣不能向别人学学?”……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可能冒出这种消极的想法。但是,如果你一直放任这些想法,那么是时候改一改了。

你的想法影响着你对待周围人的态度,所以父母需要在绝大多数时候抱有积极的想法。我承认,这是我进行过的最具挑战性的努力之一,但我也仍未完全做到。我曾经深陷消极的想法之中,每天只要一睁眼,面对的就是疲惫、烦躁和失望。甚至在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情况下,我就预设自己是疲倦的、沮丧的。如果我们的头脑中持续回荡着这种消极的声音,我们怎能成为一个积极的家长呢?

好消息是,我们有能力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重塑大脑,建立新的神经网络,并替换掉已经存在的神经网络。建立新的神经网络的方法是打破常规,即当消极想法出现时,我们就主动选择一个新的、积极的想法来取代它。

这种转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我们学习成为更加积极的思考者时,我们的孩子也会以我们为榜样。如果我们想要养育出具有积极思维的孩子,我们就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不仅如此,积极思维也会带来态度的改善和情绪的释放,也会改善家庭氛围,而你的孩子也将以你为榜样。这是怎样的馈赠啊!正如美国作家罗伯特·布拉特(Robert Brault)在《反思》(Reflections)一书中所写,“在我们最幸福的童年记忆中,我们的父母一定也是幸福的” 。

回忆你的童年。你觉得你的父母拥有积极思维还是消极思维?是什么让你做出以上判断的?请写下几段你认为最幸福的童年回忆。你的父母当时幸福吗?

我们该如何改变思维模式呢?下面将提供3个练习方法,并留出了空间供你记录你的体验。

练习一:确定你所习惯的思维模式。请在今天的剩余时间里花点时间关注自己的想法。在你晚餐后站在水槽边洗碗、排队等候或乘坐交通工具时,请留意头脑中闪现的想法,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练习二:根据练习一中所记录的每一种消极思维,试将其转化为更具建设性的想法,写在下面。例如,如果你习惯性地想“小孩总是闹脾气”,那么更具建设性的想法可以是:“孩子很难保持耐心,他需要我的帮助。”

练习三:每当消极想法出现时,试着不再沉浸其中,而是思考更具建设性的想法。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的时间,因此,下面提供了一个21天的进度表。请试着在这连续的21天里,向消极的想法发起挑战,看一看你是否变得更加幸福快乐了。你可以在下面的表格中记录进度。第1天第8天第15天第2天第9天第16天第3天第10天第17天第4天第11天第18天第5天第12天第19天第6天第13天第20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

你的生活在这21天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变得更快乐了吗?变得更冷静了吗?你和孩子、伴侣的关系有改进吗?

孩子的毛病往往是父母自身的镜像

接下来,我要说几句非常大胆的话。我们常常会煽风点火,然后再花费数倍时间去扑灭它。换句话说,是我们造成了孩子的行为问题。这也不是绝对的,毕竟孩子在成长、在学习,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但是,孩子是镜子,他们会映射出父母身上最丑陋的部分—愤怒、尖酸、刻薄,我们对伴侣和其他人说话的方式……他们不仅知道了,还学会了我们说话时的语气。

最近,我听到了一位母亲和她快到青春期的儿子之间的对话。她对他厉声说道:“快把这个东西放到车里!”儿子一边回答着:“神啊,好吧!”一边一把拿过箱子冲进车里。接着,她转身对我们这些父母说:“真不知道他从哪里学的这些话。”

我知道他从哪里学的,只是不敢说出来,她正在气头上,看不出孩子其实只是她自己的镜像。我也没有立场指责她,因为我曾经和她一样。孩子们不尊重他人的态度和没礼貌的行为其实是父母自身的镜像,而我当时压力很大,也没有很好地约束自己。

我们无形中煽动着孩子的不良行为,因为我们很忙,没有时间来关注和体贴孩子的情绪,任凭我们与孩子的连接被削弱。

是我们让孩子变得太累,是我们允许他们偏离正轨,是我们没能让孩子吃饭很快。没关系,生活就是这样,这都是常有的事。人无完人,我们都不是完美的,孩子也是不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的耐心,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并非故意捣乱来让我们痛苦;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多点宽容,因为我们也知道自己承担着很多责任。我们已经尽力了,这是对孩子、对自己的慈悲!

不过,如果自己做得还不够,我们应当继续学习,学着更好地管理自己。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什么事情会引发我们的情绪,并制订计划来避免这些事情,或换一种方式来应对它们;我们也可以练习新的技能,帮助自己在艰难的处境下保持冷静,在日常起居中更加勤勉。

在开始辨识你的情绪引爆器之前,我想先留出一点笔记空间,我知道这一部分可能会让你想为自己辩白,这再正常不过了。请在下面的空白处写下孩子的消极行为,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

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取决于你的父母

现在,让我们来辨别一下什么事情会引燃你的导火索。试着回想孩子或伴侣引发你产生强烈负面情绪的场景,并留意你的情绪是在何时开始变化的。让我们先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分解家长因“孩子打架”而愤怒的一个场景,并发现其背后的真正引爆器。在这个例子里,引爆器是不尊重他人。

当我的孩子与人打架时,我看见的是孩子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我感到胃里一阵紧张,并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为什么不尊重他人会让我有这样的感觉?我小时候是否也因为不尊重他人而被教育过?当我的父母认为我缺乏应有的尊重时,他们是怎么对待我的?我突然发现当我的父母认为我不尊重他人时,他们会体罚我。因此,当看到孩子打架时,我的大脑立刻发出信号—必须采取行动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因为这种感觉让我非常不舒服。而一旦我的警报出现了错误,我会因为激素的波动而更加激动、更带有攻击性,并让我觉得有必要宣泄身体的紧张,所以我开始冲着孩子大吼大叫。

现在轮到你来思考了。请试着分析一次对你心爱的人发火的场景,看看你自己能够分析到什么地步。记下那些会让你愤怒或沮丧的态度和行为。

现在是时候让情绪引爆器和你的反应尽量分离开了。这要求你付出真正的、有意识的努力并控制好情绪。这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你记得要为孩子做出一个自我管理的好榜样。当他在与兄弟姐妹、朋友或其他人(也包括你) 的交往中感到沮丧、愤怒或其他不安情绪时,你期待他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以下是一些能够帮助你将情绪引爆器与情绪反应分开的建议。当你感到怒火冲天或头脑发热时,可以试一下这些方法,直到你找到对你来说最为有效的那一种方法。下面这个表格供你记录你的进度,在表格最后空白的地方,你可以添加一些你自己想到的方法。完全有点相当备冷静技巧注没用帮助有用缓慢地、深深地呼吸动一动,做几个开合跳或俯卧撑重复一句祈祷语在日记本上写一些令你感激的事情从1数到10(或50)看一看孩子婴儿时期的照片给一位挚友打个电话出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宁静的地方拿起一本好书读上几页完全有点相当备冷静技巧注没用帮助有用抛弃消极的想法索取一个拥抱重新梳理当前的情形假装此刻正有录音机对着你闻让人心情平静的香气,比如薰衣草精油专注于你的五种感官,你看到、听到、感觉到、闻到或尝到了什么按一按双眉之间的穴位闭上眼睛,安静一会儿按摩一下手掌

在爱孩子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

为人父母,优先考虑自己的身体、心理、情绪和精神健康并不奢侈,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这很有必要。只有你身心健康,自我管理才会更容易。

对那些孩子还小的父母来说,我知道你们实在抽不出时间。但是,事在人为,比如你在跑步机上快走时,用背带把婴儿系在身上,要么带一个便携式的DVD播放机,让小孩在旁边看《米老鼠》。只要你优先考虑自己,你就可以做到。在那些被孩子剥夺了睡眠的日子,我知道你很累!

但是,听我一句劝,你值得享有优先权,你应当分出一部分爱给自己。所以,请你一定要爱自己。给自己两个星期的时间,在这14天里,保证自己在优先事项清单的首位。扪心自问,那些你用来浏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