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课(经典案例升级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9 08:35:36

点击下载

作者:哈佛公开课研究会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哈佛心理课(经典案例升级版)

哈佛心理课(经典案例升级版)试读:

前言

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大学之一,至今已有百年辉煌。很多人都艳羡哈佛人,因为在全球每个领域的顶尖处,都会有哈佛人的身影,哈佛俨然已经成为成功的代名词。同时,哈佛大学也是西方最早开设心理学专业的大学,它为世界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心理学工作者,同时为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说到心理学,人们总是会感觉很高深;一提到心理学名词或是规律,更是感到艰涩难懂。其实,作为一门学科,心理学具有众多学科所具有的共性——科学、严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又可以通过心理学原理来分析,因此心理学也是一门亲民的学科。就像哈佛大学教授哈吉·威尔逊教授所说的:“心理学绝不是为了研究而设立的,研究心理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福人类。”

心理学知识在如今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如何利用心理学帮助自己解决心理问题、破除心理困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单纯地努力已经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我们想要在各方面胜人一筹,就要知道一些心理学知识。并且,由于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人们在心理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排解心理压力,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当代人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奔波忙碌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心理问题。无视或者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所能采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学点心理学知识,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从而享受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的确是在造福人类。

而本书就正是这样的一本书:读懂它,你就会知道如何去获得幸福,如何去获得成功;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让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如何在博弈中稳居上风;如何获得他人的拥戴,如何提升自己的气场,等等。

心理学,听起来非常复杂、深奥、神秘,其实它很简单;心理学,看起来晦涩、难懂、枯燥,其实它很有趣。在积累心理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捧着枯燥的心理学书籍去死记硬背,只需要浅显易懂的,将理论和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心理学书籍来帮助我们分析和指导自己的内心,从而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进而获取成功。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齐集了哈佛心理学公开课的精华,从亲切而富有启迪性的故事出发,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最深刻实用的道理,带你走进玄妙的心理学世界。

总之,学以致用是本书的精髓,本书恰如一位谆谆善诱的导师,通过日常心理案例,结合理论和方法为我们排解内心的困惑,让我们在书中聆听哈佛教授的教诲。而我们也不妨在这样的教诲中,与哈佛学生共享心灵的盛宴。第一课哈佛幸福心理课 像哈佛高材生那样思考,你也会得到幸福

在哈佛,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幸福心理学”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这是因为,“幸福心理学”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获得幸福的能力。而本章将会为你介绍沙哈尔教授课上所提到的一些关于寻找幸福的小窍门,阅读本章,你将寻找到幸福的钥匙。莫让内心失去对幸福的敏感

与其说人类的幸福来自偶尔发生的鸿运,不如说来自每天自己内心都能感觉到的小实惠。

——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国前总统,毕业于哈佛大学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感触。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要保持内心对幸福的敏感度。在哈佛,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幸福心理学”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不仅告诉学生幸福的本质,还告诉学生怎样体会到幸福。

幸福是有规律的,幸福指数是会递减的。“幸福递减定律”就是内心对幸福敏感度的递减。幸福不是一直得到很多的物质,而是学会满足。关于“幸福递减定律”的故事是这样说的:

曾经,有一个饥不择食的人在半路上遇到一位智者,智者赠予他一块面包,他边吃边称赞:“这是世界上最香甜的面包!”当他吃完之后,智者给了他第二块面包,他继续开心地吃着,同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吃完第二块面包之后,智者又给了他第三块面包,他接过来继续吃,这时候他已经很饱了。之后智者又给了他第四块面包,这一次,他看到面包脸上则是一副痛苦的表情,最初的快乐已经荡然无存了。

当人的基本欲望得到满足时,幸福便已存在,而人们再获得更多的物品时,满足和幸福感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的增多而减少。正如饥饿者在得到的面包总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幸福感与快乐却逐渐减少。所以,我们可以说并不是得到的越多越快乐,快乐其实就是内心的一种感悟能力。“幸福递减定律”告诉我们,人们之所以感觉到幸福打了折扣,其实并不是因为幸福真的减少了,而是因为人们的内心起了变化。正如“幸福递减定律”所阐释的,人处于比较消极的心理状态时,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很可能会兴奋不已;而当所处的环境逐渐变得优越时,人的要求、欲望等就会随之提升。

因此,当你无法触摸到幸福的时候,不妨看看你的周围,也许幸福就隐藏在你的周围,只是你的内心失去了对它的敏感罢了。

曾经有一个国王带领军队出征,最后全军覆没。国王为了避开追兵而与军队走散了,他在森林里藏了两天两夜,在这期间他没有吃过任何东西也没有喝过水。后来,他遇到一位砍柴的老人,老人看到他十分可怜,就送给他一个用玉米和干白菜做的饼。饥肠辘辘的他狼吞虎咽地把饼吃完了,那时他觉得他所吃到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东西。于是,他向老人请教如此美味的食物叫什么,老人说叫“饥饿”。

后来,国王回到宫中,令厨房按他的描述去做“饥饿”,但是却怎么做不出原来的味道。于是国王派人去寻找会做“饥饿”的那个老人。可是,当老人给他带来一篮子“饥饿”时,国王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初的那种美味。

其实,国王回宫后,尽管厨房照他的意思所做出的那个饼还是当时的“饥饿”,但因为回宫后他每餐都吃的是山珍海味,再也没有饥肠辘辘的感觉,于是“饥饿”的美味也就自然消失了。

幸福其实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感觉,而感觉又是很微妙的,是灵活多变的,即使是对同一种事物,只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感觉会随之变化。

哈佛“幸福心理学”课程告诉我们:幸福跟着追求而来,跟着希望而来,跟着需要而来,但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幸福就像匆匆走过的路人一样,永远不会只停留在某时、某处。

因此,不断追求和期盼幸福的我们应学会用心体会生活,感悟生活中点滴的幸福。生活就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份厚礼,假如你抱怨你所得到的食物不够美味,那么就想想那些正在忍受饥饿困扰的非洲孩子们吧,跟他们相比,你的幸福是不是更多?假如你在抱怨工作的乏味、不顺心,那么请想想那些仍在为工作而四处奔波的求职者,跟他们比,你是不是更幸福呢?假如你在抱怨恋人不够浪漫,那么就请想想那些还没有结束单身生活而向上帝祷告的人,跟他们比,你是多么的幸福。假如你在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那就请为那些渴求骨肉却无法生育的人们,跟他们比,你已经身在幸福之中了。

别让幸福递减,就要学会告诫自己:幸福就在我身边,用心去感受,我就会发现。

快乐不是拥有得多,而是内心能够感受得多。所以,与其苦苦寻找,不如提高你内心对幸福的敏感度。内心简单快乐,幸福如影随形

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泰勒·本·沙哈尔 哈佛幸福课教授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是的,幸福就是灵魂的香味,只有内心愉快的时候才能闻得到幸福的芳香。幸福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追求的人生状态。人生在世,就是不断寻觅、感受、体悟恬淡、惬意、踏实的幸福过程。幸福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幸福只是瞬间的惬意与安适。幸福就是即时的满足感。人生的幸福就是由一个个现在的幸福串起来的一串珠子。幸福不是拥有物质的多少,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

幸福无所谓大小。幸福是一种理智之乐,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幸福是内心快乐的自然流露,它既无刻意掩饰之嫌,又无矫情之意。

美国密歇根大学世界价值研究机构曾经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在2004年世界上82个国家和地区的幸福指数排名中,位居于榜首的是墨西哥,而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仅排在第15位,而日本的排名更低,位居第42位。

由此可以看出,幸福指数并不与经济实力成正比。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情,一种知足、淡泊、随遇而安、乐己所乐的心情。幸福并不是什么玄虚、神秘的事情,幸福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人的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关系密切,但财富因素只是其中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说,主观幸福感就是一种乐观的态度。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马丁·塞里格曼教授就曾提出,幸福=快乐+参与+意图。这就是说,幸福实质上就是培养一个人体验快乐、知足、自豪、感激等愉悦情绪的能力,同时可以确立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

有很多人总是无法感受到幸福,这是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不现实,因而内心不快乐,没有快乐的心情,又怎么能感受到幸福呢?让你的内心单纯一些,让幸福靠近你的内心,让你的内心时刻感受到快乐,培养你自身的主观幸福感,要学会多看看自己身边快乐满足的事情。这样,幸福才会在平凡之中与你不期而遇。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耐德曾经通过一项调查研究发现,经常感受到快乐、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一般自我激励能力较强,他们寻求各种方法实现目标的能力较普通人高。并且,他们的目标都是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的目标。

其实幸福就在自己的身边,何必绕道去找寻。内心不那么复杂,一缕阳光,一片绿叶,一朵鲜花,一声问候……其实最不容易感觉到的事情就是最幸福的事情。幸福没有大小,没有高低贵贱,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体现。

心里快乐了,幸福就不会离你远去。哈佛心理课告诉你,幸福不需要有多么奢华的物质条件,而是为简单快乐而感到幸福。

幸福不是水中花镜中月,幸福真实地存在于你的身边,也许被你忽略掉的感受就是一种幸福。想要追随幸福的足迹,就要学会放松你的内心,让内心快乐起来。拆除堵住幸福的墙——私欲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哈佛大学训言

为什么你的幸福之路总是那么不顺畅?为什么你在为错过的幸福哭泣而不去努力扫除幸福路上的障碍?人生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有时候人生简单到只有选择和放弃的结果,有时候对于我们应该取得的,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对于不该触碰的东西,就要毅然放弃。往往我们对于取得较能坦然接受,而对于放弃则需要莫大的勇气。若想把生命之舟驾驭好,成功敲开幸福之门,那么就要学会减少私欲,拆掉阻碍幸福之路的墙。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后发现,欲望和私心是人的本性。当我们称赞某个人大公无私的时候,并不能表明这个人就完全没有一点儿私心,只是他在道德和理性的指导下,能够更多地替别人着想,而放弃自己的一些利益。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说,“私心”人皆有之,只是体现出来的程度不同而已。

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人的一生都在为欲望所纠缠、所苦恼。欲望本身的存在无可厚非,但是欲望的层次与道德的境界不同,并且关键在于我们对待欲望的态度。世界上值得我们追求艳羡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欲望又是生命运动的原动力,没有欲望,就没有需求,没有需求,人类就不会有发展。但是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控制人的私欲,也就是说人要有所自律,有所节制。不然,私欲膨胀,人就会在私欲中沉沦,迷失方向。

上帝在创造蜈蚣时,没有专门为它造过一双脚,但是它却可以爬得很快。有一天,蜈蚣看羚羊、梅花鹿都比自己跑得快,心里便感到非常不高兴,因此它便嫉妒地说:“哼!不就是因为你们有脚,所以跑得比我快。”为了能和梅花鹿它们跑得一样快,蜈蚣诚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非常渴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听到蜈蚣的请求之后,上帝答应了它。他把好多只脚放在蜈蚣面前,让蜈蚣自己选择要用多少只。看到那么多只脚,蜈蚣非常兴奋,它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自己身体上安,它一直粘到尾,直到没有地方可粘为止。

当它看着自己满身是脚的躯体时,便在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健步如飞了!”正当它准备要跑时,突然发现由于身上的脚太多了,自己无法控制那么多只脚。当它开始走动的时候,那么多只脚不听使唤地各走各的,而它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将自己所有的脚顺利地往前移动。这样一来它跑的速度反而比走的速度要慢得多了。

蜈蚣因为贪婪,私欲膨胀,想把所有的脚都安在自己身上,最后却导致自己行走不便。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名利、金钱、物质所迷惑,总是想要获得,总是想将一切占为己有,不想舍弃,更舍不得放下。于是心中总是充满矛盾、忧愁、不安,心灵上承受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以至于活得越来越累。

一个日本游客到泰国曼谷旅行,他发现了一个卖小纪念品的货摊。照看货摊的是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并不漂亮,但面带快乐和善的微笑,清纯可爱。这个日本人非常喜欢货摊上的小纪念品,他选中其中3件纪念品后就问价。女孩回答是每个200铢。日本游客还价150铢,费尽口舌讲了半天,女孩就是不同意降价,她说:“我每卖出200铢,才能从老板那里得到20铢。如果价格降到150铢,我什么也得不到。”

日本游客眼珠一转,想出一个主意,他对女孩说:“这样吧,你卖给我120铢一个,每件纪念品我额外给你30铢报酬,这样比老板给你的还多,而我也少花钱。你我双方都得到好处,行吗?”

日本游客以为这位泰国女孩会马上答应,但只见她连连摇头。见此情景,日本游客又补充了一句:“别担心,你老板不会知道的。”女孩听了这话,看着日本游客,更加坚决地摇头说:“佛会知道。”望着女孩那清澈纯净的眼眸,日本游客一时哑然。

这个故事很值得深思。面对唾手可得的利益诱惑,有多少人能经得住私欲的考验?

生活中,总有无数的人把自己捆绑在欲望的战车上,纵然上气不接下气,也不舍得停下来休息片刻。无尽膨胀的物欲、工作、责任、人际、金钱,几乎盘踞着现代人全部的空间和时间,许多人整天忙着应付这些事情,几乎把吃饭、喝水、睡觉的时间都搭进去了。他们想要赚取更多的钱、寻找到更好的工作、拥有更好的升迁机会、住豪宅、开豪车,等等,但是这些欲望一旦得到满足之后,很多人反而感到迷惘:耗尽半生的精力去追逐这些东西,表面上看起来物质条件都已经满足了,但是为什么自己却并没有因为拥有这些物质条件而感到幸福快乐呢?

因为过多的物欲填塞在我们内心而使幸福远离我们,物欲就是挡在幸福门外的一堵墙。在商业社会,如何控制好自己的私欲,不仅关系到你今后的人生,更关系到你每日的心情。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设计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权力。但是,在生命的过程中,一切物质及肉体都是不可靠的奴仆,要想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就必须放下这些身外之物,去追求生活本身的淳朴,这样才能活得惬意,活得洒脱。

幸福并不是豪车、豪宅式的穷奢极欲的物质生活,幸福是怀有一颗本分善良的心,淡泊名利、宽以待人,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天尤人,富不行无义,贫不起贪心,不堆积无穷的私欲,这就是幸福的智慧。停止抱怨,幸福自然会来敲门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比尔·盖茨

对于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哈佛肄业的学子比尔·盖茨告诉我们,人生的不公平不是用来抱怨的,而要学会接受。只有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公平,并为之努力的人才是幸福的人,才知道幸福的真谛,才不会让自己与幸福之间存在鸿沟。

在生活中常有烦心事发生,如早上上班被拥堵的交通困住,无缘由地被领导训斥,糟糕的天气影响了我们的出行,被难以摆脱的疾病折磨,被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打击……于是,很多时候,抱怨成为人们宣泄自己内心不满情绪的出口;成为一些人的生活习惯;成为他们对抗现实矛盾和困难的一种手段。但是,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还会使人的心情受到影响,让自己离幸福更远。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农夫,专门从事农产品经销活动,他常常将自家的农产品送到附近的村庄去卖。一天,他要到河对面的一个村庄去送农产品,于是他划着小船过去。正好这一天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的农夫苦不堪言。他心想赶紧把这一批农产品运到对岸的村庄,然后就能回家休息。于是他迅速地划着小船。突然,前方有一只小船顺流而下,正迎面向自己的船只快速驶来。眼看着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是迎面驶来的那只船并没有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

情急之下,农夫愤怒地叫道:“闪开,快点闪开!你这个白痴!”看到对面的小船没有人回话,农夫又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的船了!”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人理会农夫,于是农夫只能手忙脚乱地试图让开水道,但是顺流而下的小船还是撞到了农夫的小船。农夫愤怒地厉声斥责道:“你到底会不会撑船,这么宽的河面,你是故意要撞到我的船,是吧?”农夫怒目审视着对方小船,最后他惊奇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原来刚才听他厉言斥骂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试想,如果农夫在看到对面船只的时候不是进行无谓的抱怨、怒吼,而是理智地让开水道,那么他的船便不会白白被撞,他也就不会自食恶果了。

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也许你的听众只是一艘空船。它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它的航向。愤怒只会为你的身体分泌出更多的毒素来侵害你的身体,因此,你不必愤怒,也不必抱怨。抱怨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美国伟大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曾经说过:“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正踌躇满志地准备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很不幸,在一次与同事的升职竞选中,他竟然被人陷害入狱。

他在监狱中整整耗尽了自己整整九年的美好时光。当他出狱后,他觉得上天对自己十分不公平,让他在监狱里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于是他的心理产生了无尽的抱怨和咒骂:“上天瞎了眼,对我多么不公平,在我大好的青春岁月,应该是年轻有为的时候让我遭受牢狱之灾,忍受冤屈……在监狱里的九年时光,已经毁掉了我的一生,其实我已经没有未来了。”……他从青年时期一直抱怨到了老年,最后他在贫寒中一病不起。

临终之前,牧师来到他的床边对他说:“可怜的孩子,在你去天堂之前,先忏悔你在人世间的一切罪恶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泪流满面,又一次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向牧师诉说了一遍。

在男子诉说完之后,牧师叹了口气说:“其实,你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因为别人只囚禁了你九年,而你却囚禁了自己一辈子。当你重获自由时,你用心底里的仇恨和抱怨囚禁了重获自由的自己,这就是你最大的不幸之处。”

其实,当一个人开始抱怨的时候,他的愤恨和烦躁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舒缓,相反会因为抱怨的次数越来越多而越觉得不满,钻进了牛角尖里。有时候抱怨会使人形成一种习惯,当这种习惯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人生也就会因此而陷入死胡同。就像那个青年,假如从出狱的那天起,就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注入自己的新生活之中,用心感受生活的乐趣,那么他的生活完全可以同其他人一样美好而幸福。

幸福不是靠说就能到来的,幸福是需要去努力争取的。从现在开始停止抱怨,从改变自己开始,不要埋怨外部环境,不要埋怨自己,要学会反省自己,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会减少对他人、对自己的埋怨,这样,幸福才会来敲门。

停止埋怨有两招:第一招,抱怨之前先仔细思考自己抱怨的原因;第二招,逼迫自己换个角度看问题,转移抱怨的焦虑。抱怨减少了,幸福自然会来敲门。甘愿为别人服务的人最幸福

服务的道路才能通往快乐的城市。

——哈佛名言

服务,是一种由衷的付出,亦是一种收获,因为自己的服务而方便了他人,人们都会给予服务者感谢和赞许的话语,这会让服务者觉得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些感谢和赞许的话语也使得自己有了更强大的动力,去服务更多的人,然后收获更多的幸福。所以,为别人服务的人最幸福。

哈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服务其实是一种付出的心态,而付出则会体现价值。比如在帮助别人克服困难后,我们就会有一种快乐感和幸福感。还有许多志愿者,他们无偿提供帮助和服务,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他们往往无怨无悔地认真工作。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一种幸福感,一种为社会所需要,为社会尽一份责任的幸福感。

由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办的“第五届世界体育、教育与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清华大学的49名志愿者参与了这次论坛工作。他们参与了迎机组志愿者、设备调试志愿者、陪同志愿者、会议与酒店注册志愿者等工作,累计服务时间达到2500小时以上。“累并快乐着”,这是每个清华学子在活动后的最大感想。

累,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面对很多的困难。比如注册组负责纸质材料的同学,因为纸的边缘实在是太锋利了,一天下来大家手上都留下了好多细小的伤口;又比如迎机组,因为知道参会人员来自全球各地,任何时候都可能到达,他们经常是晚上12点睡觉,早晨四五点就起来,然后在机场大厅内一等就是一天。但是大家在一起工作是快乐的,用一位志愿者的话说,“大家在一起工作的感觉真的很好”。

通过这次活动,志愿者们都感觉非常快乐。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帮助方便了他人,当听到即使简单的一句道谢或是称赞,那份发自内心的骄傲和欣慰是最好的回报。短短一个半小时中,谈笑风生和掌声阵阵不断。论坛场内气氛融洽而热烈,结束的时候大家仍意犹未尽,不少观众上前继续与志愿者们作进一步的交流。清华的志愿者们感受到了工作带来了莫大的荣誉感和精神满足感。

有人问志愿者干活累不累,他们回答说:“在服务他人之际,自己也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说这话的时候,在他们的脸上释放出别样的光芒,这就是一种幸福。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服务,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的确,当一个人在服务他人的时候,在他心中洋溢着快乐,充满着自豪,在这个时候,他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老子在《道德经》第81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领悟了生活哲理和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他们从不想着自己多积蓄财物,总是在为别人服务,结果自己的精神世界愈来愈富有;他们总是在给予别人,结果自己得到的名望和赞誉越来越多。

从先哲老子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中我们可以知道,人只有在给别人的帮助和服务中,才会体会到人生真正的价值和乐趣。可以说,有时候付出比得到更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不要吝啬自己的付出,多为别人服务,多无偿地帮助他人,你必然会沐浴在幸福的光辉之中。知足让你搭上幸福的列车

幸福的最大障碍就是期待过多的幸福。

——丰特奈尔 毕业于哈佛大学

怎样才能搭上幸福的列车?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有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在他看来,幸福的决定因素是效用和欲望。效用是指人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而欲望则是指想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个公式中,在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作为分母的欲望越小,幸福的指数就越高。也就是说减少欲望,学会知足,我们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

有一天,柏拉图向老师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带着柏拉图来到一片麦田,让他去摘一颗全麦田里最饱满最好的麦穗,但是只能摘一次,并且只能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但是最后他空手而归。

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摘不到最饱满的麦穗?他回答老师说:“因为只能摘一次,而且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看到了最饱满最好的,因为不知前方是否有更好的,所以一直没有摘;但是走到最后,又发现没有前面见到的好,原来最饱满最好的麦穗早已错过了,因此,我没有摘下一颗麦穗。”

苏格拉底对柏拉图说:“这就是爱情。”

后来有一天,柏拉图又向他的老师问道什么是婚姻,这一次,苏格拉底就叫他带到树林里,让他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的树放在家作圣诞树。规则也和是麦穗一样,柏拉图还是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这次,他没有空手而归,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长得不是很茂盛、也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苏格拉底问柏拉图,怎么带着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当我走过了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于是便砍下来,免得再次错过,避免了什么都带不出来的结果。”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婚姻!”

其实,苏格拉底在考验柏拉图是否知足。不知足往往会一无所获,只有懂得知足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比如,在寻找人生伴侣的时候,大多数人总是不知道知足,总是这山望见那山高,当找到条件还不错的一个人时,才发现,其实有人比他更好,于是不免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的遗憾,等你真的看清了属于自己的这座“山”时,另一座“山”已经属于别人了,一切都追悔莫及了。一路寻寻觅觅,总以为最美的风景在下一站,最后一路错过,最终无法找到令自己称心如意的人。而懂得知足的人,一旦选定了自己的伴侣后,就会真心诚意地经营爱情和婚姻,最终获得一生的幸福。

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靠着上山砍柴度日,生活很是清贫。尽管如此,但是山里的神仙每天都能看见农夫满面笑容在山上砍柴,于是神仙对自己身边的弟子说:“你化作一只受伤的银鸟,摔到农夫的面前,如果他面对比你好的东西还能好好照顾你,我就赐他黄金万两,如果他做不到,你就飞回来吧。”

农夫看见银鸟全身包裹着闪闪发光的银色羽毛,十分欣喜,于是他把银鸟带回家,专心替它疗伤。

在养伤的日子里,银鸟每天都唱歌给农夫听,听着银鸟动听的歌声,农夫感觉生活十分幸福。

一天,朋友到农夫家做客,农夫忙把银乌展示给朋友看。谁知朋友看了银鸟却很不以为意,农夫很纳闷,便问:“看到这么漂亮的鸟,您怎么一点也不觉得惊奇呢?”“这有什么,我还看过金鸟呢,它比你的这只银鸟漂亮多了,而且歌也唱得比你这只银鸟唱得悦耳动听。”朋友得意洋洋地说。

农夫听后,心里不禁在嘀咕:“噢,原来还有金鸟啊!”从此,农夫每天只想着金鸟,再也没有仔细聆听过银鸟清脆的歌声,他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快乐。

一天,农夫坐在门外,望着金黄的夕阳,心中还在想象着金鸟到底有多美。此时,那只银鸟的伤已经康复,它本想离去,但因为农夫这么多天来精心地照料自己,还是决定留下来陪伴农夫。但农夫却说:“虽然你的歌声好听,但是比不上金鸟的动听;虽然你的羽毛很漂亮,但是也比不上金鸟的美丽。你还是走吧。”银鸟最后为农夫唱了一首歌,然后在农夫身旁绕了三圈,便向金黄的夕阳飞去。

农夫望着银鸟,突然发现银鸟在夕阳的照射下,变成了美丽的金鸟。梦寐以求的金鸟终于出现在了眼前,但已经晚了,因为它已经越飞越远,而且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生活之中,要懂得知足,要保持“知足”的心态。如果像这个农夫一样,得到银鸟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还不知足,又奢望得到金鸟,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也不会得到。

知足是一种对欲望的理性审视,正如俄国作家契诃夫所说,“让内心不断感到幸福,甚至在忧伤悲愁的时候也不变,那就需要善于满足现状,高兴地体会到‘本来事情可能更糟’。”对现状感到满足,这是一种自我解脱的好办法。把知足常乐作为你的精神追求,你将寻找到幸福的心灵密码。

一个人要感到幸福和快乐,就要学会知足。人生的道路很漫长,当我们取得成就的时候,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应该学会淡然处之。知足常乐,能让你在人生的浮华与喧嚣中过滤掉沉闷和压抑,沉淀出默契亲善、幸福快乐。果断出手,抓住幸福闪现的瞬间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哈佛大学训言

在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幸福课上,哈佛学子们常常能听到他对幸福感做出这样的阐释: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沙哈尔教授也曾这样解释他选择心理学和留在哈佛教书的原因:“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感兴趣的是我的经历。我开始意识到,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通过研究这门学科,我受益匪浅。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一名教师。”正是因为内在的东西所带来的幸福感比较多,因此沙哈尔执著于心理学研究,而心理学也成就了他的幸福感来源,因为他把更多幸福的秘诀撒播给了更多人,让更多人找到了幸福。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关于“幸福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遗传基因。因此,在幸福面前要主动出手,也就是说要果断采取能够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

科莱特在1973年考进哈佛大学,经常坐在他身边的同学是个18岁的美国青年,这个青年很有自己的想法。大二那年,这位小伙子邀请科莱特一起退学,他决定去开发财务软件,于是想找科莱特一起合作。

但是科莱特拒绝了,因为进入哈佛求学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他不能为有风险的创业机会而毁掉自己的学业,更重要的是,当时软件系统的研发才刚起步,而他在这方面也只是略懂皮毛而已。因此,科莱特认为要开发财务软件,必须修完大学全部课程才行。而那位小伙子则毅然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0年后,科莱特终于成为当时哈佛大学领域的高手,而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跻身美国亿万富翁的行列。

当科莱特成功拿到博士学位时,那位曾经同窗的青年则已经晋升为美国第二大富豪了。

1995年,科莱特意识到自己具备足够学识,有能力研究并开发财务软件时,那位小伙子已经绕过系统,开发出真正可行的财务软件,并且在两周之内,这个软件已经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那位小伙子成为世界首富,他的名字叫做比尔·盖茨。

科莱特在机会面前没有果敢地采取行动,认为条件不成熟,结果却错失机会。而比尔·盖茨则认定了目标就立即行动,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于是他获得了他想要的幸福。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如果我当年就大胆追求我的梦想,从事期货工作,那么现在也许我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假如当年我一开始的时候就主动去追求她,也许我现在也不会为找对象而烦恼了。”“假如我当时勇敢地说出这个创意,那我早就出名了。”……

其实生活之中没有“如果”,“如果”只是人们事后的一种追悔的表现,一种错过的幸福。所以,“如果”只能成为事后的一种设想。

时间不会因为你的遗憾而倒流,幸福也不会在原地等你,因此,抓住幸福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幸福初现端倪的时候,果敢地采取行动。因为,行动才是靠近幸福的前提。

幸福就像昙花,绽放那一刻的美丽需要及时地捕捉,否则稍微一疏忽就会错过。在幸福面前,所有的“希望”和“但愿”都是浪费时间的表现,都只是一种妄想,假如人只是依靠“希望”、“但愿”或者“可能”等不确定的词来追求幸福,那么幸福也会迟迟不出现。

其实,幸福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完美,幸福只是简简单单的事情。我们不能等到万事俱备时才采取行动,那样幸福早已与我们相隔十万八千里了。假如你只是坐在那等待最佳机会的到来,那么可能你的一辈子都要在等待中度过了,幸福将永远遥不可及。所以,你必须牢记下面五句话:

改变一种行为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它会变成你的习惯。

拒绝一份诱惑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它会造成你的伤害。

抓住一次机会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失去了就不会再来。

不要让今天的行动拖到明天,否则它无法带来精彩。

不要把今天的幸福拖到明天,否则它将一去不复返。

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争取来的。只有抓住机会争取幸福的人才是幸运之人。在幸福出现的时候,别犹豫,及时行动吧。脾气没了,幸福来了

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梁实秋 著名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

幸福的秘诀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哈佛告诉我们,远离冲动、愤怒的坏情绪,我们才能驶向幸福的彼岸。

足球是一项激烈的体育运动,2006年世界杯上,法国队与意大利队的决赛中,在加时赛的最后10分钟,法国球星齐达内由于受到对手的挑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违背比赛规则,用身体冲撞对方球员,最后给自己带来了一张红牌,同时给自己的足球生涯画上了一个遗憾的句号,这使得意大利最后夺冠成功。

脾气不好,幸福也会被你赶走,要想获得幸福就需要有好脾气。在生活中,那些愤怒的情绪往往会引起内心的不快,而导致人们脾气暴躁,长期这样下去,会使人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心理学家认为:愤怒是一种最具破坏性的情绪,它使一个人的脾气变得粗暴,也会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让生活与幸福相背离。因此,我们应该赶走坏脾气,留住好脾气,让幸福来敲门,让生活变得更美丽。

美国人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精神也不自觉地感染了哈佛人,并对哈佛学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哈佛大学,你几乎不会看到一张愤怒或生气的脸,因为在他们看来,生气或者是愤怒就是将幸福赶跑,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哈佛人告诉我们,其实事情之所以糟糕都是人们自己胡思乱想的结果。任何事情其实都没有那么糟糕,因此,没必要摆着一副臭脸,你的生气与愤怒与别人无关,只不过是你与自己过不去而已。而对于哈佛大学来说,赶走坏脾气的方法就是要拥有幽默感,运用幽默感调节自己的脾气,让幸福与自己靠近。

南北战争时期,有一次,一位军官匆匆忙忙地迎面走来,一不小心,在作战部大楼的走廊上一头撞到了林肯总统身上。当那位军官看清被撞的是总统先生的时候,立即向总统道歉,他恭敬地说道:“一万个抱歉!”而被撞到的林肯总统却诙谐地回答道:“一个就足够了。”接着,林肯补充道,“但愿全军的行动都能够如此迅速。”面对军官无意的过错,林肯总统并没有生气地责怪他,而是以幽默来化解军官的尴尬。

后来,在一次有关兵力问题的讨论中,有人向林肯提问:“南方军队在战场上有多少人?”林肯回答说:“有120万。”当听到这个远远超过了南方军队的实际兵力的数字时,那些参与讨论的人脸上满是诧异与疑虑,对林肯这样冒失地说出一个惊人的数字,他们感到有点无法理解和愤怒。接着,林肯解释说:“这个数字一点也不错,的确是120万,你们要知道,我们的那些每次作战失利的将军归来之时,总是对我说失利的原因是寡不敌众,敌强我弱,虽然,我不愿意相信他们,因为这样一来,南方的兵力就是我们的3倍,现在我军在战场上有40万人,所以,南方军队的兵力当然毫无疑问的是120万。”

在哈佛,教授们以林肯的幽默方式来告诉学生,好脾气的人是一个领导成事的关键。其实想作为一个成功者同样需要有好脾气,这样幸运之神才会青睐你,幸福才会伴随成功而来。

当愤怒的情绪遇到了幽默感时,就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每天都会面对各种情绪,或是高兴或是悲伤,因为高兴我们喜极而泣,因为悲伤我们痛哭流涕。是的,一切都是因为情绪,关键看你是做情绪的主人还是奴隶,掌控好你的情绪,将坏脾气赶走,那么幸福就会来临。

做一个睿智的人,就要学会不生气的哲学,而不生气则需要你学会将坏脾气赶走,将幸福留住。从今天起,做一个好脾气的人,让幸福环绕你的身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赶走坏脾气,只需“叫停、想一想、再去做”这三个步骤,这是避免陷入愤怒的最好方法。坏脾气并不能让你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因此,当你出现坏脾气的时候就要学会将思想转移到如何解决事情的问题上,让理性的力量主导你的世界,让愤怒的情绪停下来,变成一种美丽的平和姿态,迎接幸福。及时清除心理垃圾,保持心理健康

只有心灵强大了,才算是真正的强大,只有心理健康了,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威廉·麦克德盖尔 哈佛社会心理学家

作为一个健康的现代人,除了要有好的身体之外,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心理学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会人们如何清除心理的垃圾,保持心理的健康。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善于处理自己心理垃圾的人吗?你知道心理垃圾堆积过多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吗?

在现代社会中,亚健康状态频频出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要有一颗快乐的心,就要有好的心理状态。“压力大”、“负担重”的怨声四起,生活中有多少没用的“鸡肋”因为害怕扔了可惜而被你收藏着?无穷地抱怨周围的环境,将各种不满隐藏在心中,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与别人产生矛盾时,对对方的怨恨久久不能消除……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健康的心理。

爱丽斯和丈夫离婚的原因是她没能及时清除自己的心理垃圾——因为丈夫长时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而产生的埋怨,对丈夫大男子主义的严重不满……最后导致双方矛盾的激化,只能离婚收场,于是爱丽斯向她的好朋友简抱怨起来。

对此,简耐心地提醒道:“你心里的委屈、心里的垃圾,有及时清理过吗?”

爱丽斯眉毛扬起,用充满疑惑的神情看着简说:“心里的委屈我倒是向别人倾诉过,但是没有任何效果,至于我心里的垃圾,我好像从来都没有清理过,也不知道怎么清理。”

简态度明确地说:“你得把心里的垃圾倒掉。”

爱丽斯不解地问:“要怎么倒掉呢?写日记的办法对我似乎也不起作用。”“不用这么做!”简目光柔和,语气坚定地说,“只要你把你的怨恨、不满全都发泄到纸上,然后撕掉它!”“为什么写了还要撕掉呢?难道每天都要这么做吗?”爱丽斯对简的建议表示疑惑。

简态度明确地对她说:“这个时间没有确切的规定,有时候一天要几次,有时候几天才一次,只要你心里堆积了垃圾就要及时清理。把发泄的怨恨写到纸上再撕掉,目的就是要把你心里的垃圾从你的心里、脑子里清空。只是写在纸上而不撕掉,会让你的心不断纠缠在这些让人痛苦的往事中走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写日记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

爱丽斯听完之后赞赏地点了点头。

爱丽斯之后采用了好朋友简所说的这个办法,离婚之后的她变得更加快乐和幸福,因为她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如何排遣内心的心理垃圾。

其实,我们的心理垃圾就像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垃圾一样,生成速度很快。假如不及时清理的话,这些心理垃圾就会堆积成山,不但不会自行降解,反而还会继续滋生新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我们生活在同一世界。但实际上,我们生活在各自的心灵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喜怒哀乐,时而宽宏大量,时而自私小气;时而充满爱心,时而冷漠无情。对于有些人来说,各种心理的活动出现的几率基本均等,于是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性格特点。

有一个老板,经营着一家制造毛衣的工厂,原本效益很好,可是后来由于经济不景气,工厂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毛衣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卖不出去。老板因此心情极度郁闷,每天唉声叹气,而且晚上失眠。久而久之,身体也越来越差。

不久,他来到医院,把情况和医生讲了一下,心理医生见他双眼布满血丝,便问他说:“你是不是失眠了?”老板说:“可不是吗!”心理医生问他:“为什么会失眠呢?”老板说:“因为最近工厂的生意不景气,货品堆积如山却没有销路,我着急啊。”心理医生开解了他一番,最后对他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回去后如果再睡不着就数绵羊吧!”老板道谢后离去了。

一周后,老板又来找医生。医生见他双眼红肿,比之前更严重了,且精神也更加萎靡不振了。

心理医生急忙问他:“你照我教你的方法去做了吗?”老板回答说:“当然做了呀!”医生不信:“那怎么会变得更严重了呢?”老板接着说:“我不仅照你说的数了绵羊,而且每天都数到三万多头呢!本来是想睡了,但我一想,三万多头绵羊得有多少毛呀,不剪岂不可惜。等我剪完了,也困极了,但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这么多羊毛纺成线然后再做成毛衣,那要到哪里去找买主啊?我的仓库里本来已经有一大堆卖不出去的毛衣了,再加上这些,我当然更着急了,你说,我还能睡得着吗?”

这听起来很好笑,但道理却很深刻。人心就像一片田地,关键看播下的是什么。假如你播撒下荆棘,那么就会遍布荆棘,给你痛苦;假如你播下花草,那么则会盛开鲜花,带来沁人心脾的芳香,让你心情愉悦。如果这位老板不能改变这种杞人忧天的心理状态,永远也不会获得快乐和幸福,情况可能会更糟。

现代社会心理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心理垃圾则是人们心态不好的重要原因。心理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使得人们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身体发生病变。由于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心态,内心便会生出烦恼,郁积成病。据有关的心理健康关统计数据表明,抑郁症将在本世纪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大杀手。

正如哈佛的一位心理学家所说,漫漫人生路,难免会跌入迷茫、困惑、失落的谷底,这时候你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迷失自我,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只需清扫一下你的心灵,将心灵的尘埃清除,就能让你的心灵变得更加澄澈。当你心灵的垃圾得到清除时,内心会空出很多空间,让你的心情得到平复,让你对人生充满希望,对自己的人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