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9 16:25:19

点击下载

作者:(法)勒内·格鲁塞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试读:

译者序

历来各大历史研究专家都对蒙古帝国的历史十分感兴趣,这是因其建立了领土辽阔的帝国、频繁地发动战争,以及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法国著名的东方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所写的《蒙古帝国史》,就是这一研究领域中最为杰出的作品。

格鲁塞生于法国加尔省格勒诺贝尔,毕业于蒙彼利埃大学历史系,主要着力于研究中亚和远东历史。《蒙古帝国史》是格鲁塞多年研究的精华作品,此书追根溯源,从蒙古族的起源开始,直到蒙古帝国的建立,都有十分详细的论述。民族的相互融合和更替、历次惊心动魄的战争、蒙古族士兵对所到之处的掠夺以及蒙古族在和平时期对属地平民的统治,这些都是本书涉及的内容。不仅于此,这部作品中除贯穿全书的蒙古族征战以外,更有狡诈和无奈、残忍与人性、情谊与背叛相互交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画卷。

在《蒙古帝国史》一书中,作者以民族兴替发展为线索,勾勒出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南征北战的历史。蒙古民族的源起、与周边其他民族的争斗、民族扩张的野心、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建立,这些严谨详实的内容都在此书里面用流畅隽永的笔触为读者娓娓道来。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些人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他们的征服史是人类史上的血腥一笔。他们的征服过程与欧洲的十字军东征相比,其残忍与血腥不分伯仲。但是这两个征战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蒙古人的征服之旅变成了中西方文化的加速融合的过程;十字军的东征则导致了欧洲中世纪后期的衰落。

这本书的史料主要来自《元朝秘史》,格鲁塞借鉴了这本书中对于成吉思汗的叙述风格——善于对人物进行描摹。这让《蒙古帝国史》这本书不但能够当作史料翔实的史书去阅读,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书中浓浓的人文关怀。在我们着眼于蒙古人如何征服欧亚的时候,我们也能在书中看到在现实和种群本性的作用下,蒙古人这一群体的生活状态:他们既残暴粗犷,又直率宽容,长期的游牧生活让他们意志坚定,战争又让他们变得彪悍无比。这些从格鲁塞的书中,我们都能够获知。

在叙述成吉思汗发迹史的时候,格鲁塞出于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偏爱,其写法似乎有可商榷的地方。但当格鲁塞进入对蒙古帝国从建立到走向衰落整个过程的描写之后,他的客观、严密的考据,让他的文章变得无懈可击。同时格鲁塞也做了一系列的文献甄别工作,提取最可靠的史料,放到书中。他还将史料相互对比,让读者知道关于这一史料的不同说法。

总而言之,《蒙古帝国史》展现了蒙古帝国的建立和成吉思汗创立的黄金家族的荣耀,真实反映了蒙古族群性格中残忍而诗意的部分。格鲁塞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对蒙古历史进行研究,给予了读者另一种角度的阅读体验。

第一章 前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

在那个曾经荒凉无比的蒙古草原上,许多个游牧部落星罗棋布。大约在5世纪,这里出现了突厥人,他们在蒙古草原的中部建立了国家,其他部落就在周边地区寻求生存,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这些部落不时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在这个时期,民族出现了更替,其中的突厥人很好战,他们中的一部分族群演变成了后来的蒙古族。

哈拉契丹帝国的建立、蒙古人与客列亦惕人和乃蛮人的战争、蒙古社会的解体、各部落为统一蒙古所做的各种尝试,像这样在争斗中的融合、兴替就是成吉思汗登上历史舞台之前蒙古草原的普遍情况。

第一节 蒙古族的起源

如果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蒙古人应该属于阿尔泰系或者突厥-蒙古系,突厥人和通古斯人也属于这一系。从6世纪开始,蒙古人、突厥人和通古斯人中的突厥人在历史上有了自己的称谓:突厥(系“强壮”之意)。而直到12世纪,“蒙古人”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唐朝文献记载:在客鲁涟河下游以及兴安岭北面居住的室韦人中,有个名字叫作“蒙瓦”或“蒙兀”的部落,伯希和先生认为这是“蒙古”这个名词在历史上的起源)。现在的一些语言学家认为,突厥系和蒙古系是中古前期一些游牧部落的统称。原始的突厥人在中原人口中被称为“匈奴”,而西方人则把他们叫作“匈奴人”。他们应该是早期的突厥人,研究者一般认为他们应该被列为突厥语系的民族。5世纪到6世纪,拓跋人(或桃花石人)建立了魏朝,控制了今天中国北方的大部地区。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突厥”这个词,但后来的人们会认为他们就是突厥人。然而追根溯源,曾经在蒙古地区雄霸一时的蠕蠕人,还有在5世纪统治突厥斯坦的吠哒人,这些都可能是蒙古人的祖先。此外,契丹人在10世纪和11世纪曾经统治过现在中国的北京以及周边地区,他们的统治势力在12世纪还曾延伸至突厥斯坦的东部。那么,契丹人也有可能有一部分后来成为蒙古人。▲契丹人引马图契丹族是骑马打天下的民族,他们的骑兵骁勇善战,骑兵的蒙古马既能在短距离快速奔跑,又适合长距离行军。

由此可知,突厥人和蒙古人实际上是轮流着在蒙古大草原上建立霸权。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是突厥人称霸草原的时期。2世纪中叶,鲜卑人(属蒙古人)占领了蒙古草原东部地区,蒙古开始崛起。5世纪,属于突厥人的拓拔人在争夺今日中国的北方地区的战争中获得优势,击败了鲜卑人,突厥人重新获取了优势。在这个时候,属蒙古系的蠕蠕人还在占有戈壁。到了6世纪中叶,历史上出现了“突厥人”这一名词,他们占据了蒙古和突厥斯坦的西部。到8世纪中叶前后,突厥人的统治力慢慢减弱,被畏兀儿突厥人取代了统治地位;乞儿吉思突厥人则在9世纪中叶至10世纪前25年占据了优势。然而到了公元924年,乞儿吉思突厥人也开始后劲不继,蒙古地区重新回到突厥人和蒙古人争霸的局面。一直到13世纪初,成吉思汗的出现使这种争斗画上句号,他统一了蒙古草原,正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部落。

这很容易让人觉得:政治势力的轮番上台,实际上就是游牧民族不停地争斗,胜的那方赶走了原来居住在这里的部落,占领了这个地方。但是如果我们认真考察成吉思汗的发迹史,就会跟我们对阿提拉(生于406年,卒于453年,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同一时代的人物,曾带领匈奴人四处征伐,最后成为中亚、欧洲的大部分领土的霸主)的认识一样,让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念。阿提拉征服了阿尔泰人、芬兰-乌戈尔人、萨尔马西安-阿兰人和日耳曼人,但是他并没有大肆烧杀抢掠,而是把他征服的人们聚合成为以匈奴人为核心的一群人,继续去征战其他安居各地的族群。成吉思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兼并了突厥部落为他效力,与他们一起去征服中原还有波斯。这让很多突厥人在蒙古人的麾下效力,特别是在现在的俄罗斯南部和突厥斯坦,这里其实大多数是突厥人,却在蒙古人的麾下效力。需要为大家说明的是,从匈奴人到成吉思汗,草原的种族是复杂的,这种生活习性的共同性要远大于语言上的共通性,这种生活习性即游牧生涯。他们在草原和森林的边缘地带也能作为牧民生存。

另一个被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是:12世纪,突厥人在文化上是否就领先于蒙古人?波普(现代蒙古语学者)和巴托尔德(前苏联学者)的论据经常被列举,他们认为蒙古语言在当时的演进远远不如突厥语言;又有人说成吉思汗的族人还不如畏兀儿突厥人文明。可是,有很多证据证明,契丹人由于受到中原人的熏陶,在早于成吉思汗的两个多世纪前文明水平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他们说的就是蒙古语。蒙古人与突厥人文化的进展如何,要看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能只是着眼于他们的语言演进。不管是蒙古人还是突厥人,如果他们生活在与文明地区比较近的地方,例如中原和波斯,他们就会被熏陶得比较文明;如果他们始终在深山或者草原腹地活动,他们的文明程度就相对较低;如果是在草原与森林的交界地方生活,或者生活在森林深处,例如西伯利亚山区、现中国的东北地区的深山老林里面,那么这些部落则近乎于野蛮人了。人的文明程度在于其地理位置所在,并不是看他们属于哪个种族。

其实,中亚细亚和上亚细亚属于两种地理形态的演变地区,我们可以把成吉思汗的发迹史看作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斗争,这也是两种文明斗争历史中的一段。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直都有耕地被沙漠化,最后由于缺乏治理完全变成了沙漠。4世纪就曾出现因为水源枯竭而引起的一些地区荒芜。例如,和阗与罗布泊之间的尼亚、密儿伦、楼兰等地。斯坦因考察发现这里有着许多“地下森林”,这能证明这里曾经并非一片荒芜。另外,在靠北边的地区,草原和耕地却出现了轮流占据的痕迹。如果沙漠化是自然现象,那么在草原上有耕地的痕迹出现,则是人为的了。

在中国的汉朝时期,屯田的士兵来到现在中国的山西、陕西、甘肃北边的草地,他们开辟农田,把放牧的匈奴人从这里逼退。在4世纪,匈奴开始大规模入侵今日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在现在中国的山西、陕西、河北各省进行抢掠,弄得民不聊生。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本来长着庄稼的耕地变得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渭水流域变成了豺狼出没之地,荒无人烟。当时,带有蒙古血统的少数民族领袖苻健统治现在中国陕西省地区,国号为秦。他的子民们曾经因为恐惧而要求苻健派兵驱除猛兽,但是他没有答应。作为一名文明程度不高的君主,他的残酷性格致使他宁愿爱猛兽也不会善待自己的子民。他想的是:只要野兽被喂饱,就不会再吃人了。这可以看出,文明程度低的少数民族领袖是乐于看见猛兽在他们统治的疆土内活动,它们甚至可以帮助统治者统治臣民。多个朝代都作为国都的长安成为少数民族统治下的一片野地。成吉思汗占领了疆土,也打算这样。他占领了今中国的北方地区以后,就开始废耕变牧,清除农户,致使黄河以北的地区变耕地为草原。然而与此相反的是18世纪以后的情况,那时候农耕民族不断地对外扩张,蒙古的草原和今中国东北的森林都受到农耕文化的入侵,鄂尔多斯的游牧民族和通古斯的狩猎民族都只能往外迁徙。▲“马踏匈奴”石刻这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墓石刻。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年轻将领,在公元前121年春夏,他曾两次率精兵出击河西地区的匈奴,最终将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

游牧文化入侵中原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不甘示弱而奋起反击,这样的争斗有时候会达到一个相对和谐的时期。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游牧民族或者狩猎民族和中原农耕文明得到了充分的交流,他们除了能够用武力击败中原农耕文明,也能够反过来用中原文明的政治素质和威信,统治那些还在蛮荒地区的族人。就如北魏皇帝拓跋焘,5世纪,他统一了现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公元429年,拥有蒙古血统的蠕蠕人向他们发起了侵略战争,拓跋焘宣布迎战,要把侵略者赶走。当时的中国定都在南京,拓跋焘的幕僚们提醒他小心被人从背后偷袭。他回答道:“我们是骑士,中原人只是步兵而已,我们是一群野兽豺狼,不会怕这些初生牛犊!蠕蠕人是以游牧为生的,夏天在北方游牧,冷了就来到南方,掠夺我们的边境。夏天他们的马是没用的,雄马忙于交配,雌马却要照顾小马驹。我们在这个时间发起攻击,肯定成功!”从他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学到了用计谋对付野蛮人,用武力征服文明。这样的一种双重思维,帮助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能够最后平定游牧民族的反抗,并征服了南方的中国人。可是他们这种方法也不能够见效太久。游牧民族统治者被中原农耕文化同化了,就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被北方的其他部落打败;二是被汉化;三是像黄金家族一般,经历几代统治后被赶出中原。这种规律贯穿于中原人和蒙古人的关系发展。

第二节 前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

从贝加尔湖向南一直延伸,到阿尔泰山和兴安岭的这片广阔地区,属于蒙古地区。这里靠北边的是山岭和牧场,属于灌木丛生的区域;南方则相对平坦,是一片大草原。人们在这个地方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的洞穴,特别是在贝加尔湖西岸、上东古斯卡河的支流别拉亚河两岸和伊尔库茨克西面80公里的马尔塔地区。这表明,这个地方很可能是远古时代孕育的文明。

大约在公元元年,匈奴人似乎就已经在这一地区的心脏地带建立帝国。“单于”(即匈奴之王)大致应该在鄂尔浑河上游的拐弯处,杭爱山的深处,也就是后来蒙古人占据的哈拉和林城,在今天的额尔德尼昭的西面。在那个时代,被戈壁和长城夹在中间的狭长草原,相当于现在中国的内蒙古,是由其他匈奴人占据,他们成为维护中原帝国的利益而存在的一支军事力量。4世纪初,这些本来散在各处的匈奴人突然结成联盟,把中国北方的诸多地区掠夺而去。7世纪,这样的状况又出现了一次。在这个时期,东突厥汗国的中心是今天的蒙古。东突厥汗国的首领们曾在鄂尔浑河上游右岸靠近哈拉和林的地方驻扎。也是在这个区域,哈拉和林向北60公里的地方,介于和硕柴达木小湖和柯克淮-鄂尔浑之间,有被雕刻在石头上的追悼文字巨著,它代表着突厥民族初期史诗。在今天的内蒙古,长城北方地区,也在同一个时间产生了另一个突厥汗国,这个汗国与中国关系十分密切,有时候会结成联盟,有时候直接成为中国政权的一部分。▲突厥阙特勤可汗头像这个头像出土于蒙古国阙特勤陵园。冠顶处的鸟身祭司形象是拜火教战神的化身之一,这一文物也证实了古突厥人的拜火教信仰。

东突厥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继之而起的畏兀儿突厥人在今天的蒙古地区也建立起了“宫廷的城”,坐落在哈剌巴剌合孙,在哈拉和林北边的地区。在这段时间里,回鹘人借鉴粟特人,利用叙利亚的字母,创造了文字,文明水平提高了很多,影响了后来的蒙古和满洲的字母。在那个时候,中原文化当然会对他们的文化产生影响,特别是约在公元763年出现的聂斯脱利教(基督教其中一个教派,唐代开始在中国流传,中原称为景教)影响较大。一个多世纪以来,鄂尔浑河的故地都是草原政权的中心,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地区的历史地位也会有所变动。回鹘人想要寻求定居下来的方法,他们在一些森林和草原等条件较好的地方开始耕作。因为开始信奉摩尼教(中原称之为“明教”,波斯人摩尼创建于3世纪中叶),他们不再食用肉食以及乳品,开始吃蔬菜。哈剌巴剌哈孙有一座石碑,有着820年历史,石碑上面的碑文是这样写的:“这个野蛮至极、遍地血食的地方渐渐成为素食主义的领地,血腥杀戮的地方变成乐善好施的土地。”摩尼教把现伊朗地区的文化带到蒙古地区,回鹘又与唐朝政权有着盟友的关系,中原文化也影响着蒙古地区,二者的影响让现蒙古这一片地区,有可能出现一个强大的文明帝国。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突厥-蒙古民族的历史就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或许这里会建立起一个“大突厥”帝国,摩尼教、聂斯脱利教、佛教等宗教文明在这里蓬勃发展;希腊-佛教派或伊朗化的库车派、吐鲁番等文化将影响这里的艺术发展;库车、粟特、梵文文学让这块土地拥有文化积淀。这里将成为一个文明大国,完全能够与其他周边的文明国家相提并论。从今天的畏兀儿文学,尤其是佛教发展,我们可以确知这种存在的可能性。

但是在公元840年,突厥人的另一支系把回鹘人从鄂尔浑地区赶了出去。他们来自叶尼塞河上游,是文明程度很低的乞儿吉思人。那个时候,回鹘人已经迁徙至戈壁的绿洲、吐鲁番、焉耆、库车等地方,开始了定居生活。乞儿吉思人则让蒙古地区重新变成蛮荒之地。乞儿吉思人统治了80年(840-920),鄂尔浑地区因此失去了东突厥以及回鹘人统治时期的灿烂文明,也失去了如同和硕柴达木般动人的英雄史诗或哈剌-八剌哈孙的狂热宗教遗迹。公元920年,契丹国王耶律阿保机带领雄狮来到鄂尔浑,把野蛮的乞儿吉思人赶走,但是这也没有改变鄂尔浑地区的状况,契丹人并没有在这里驻扎。而回鹘人当时已经在塔里木盆地北边游行商队所经过的绿洲上定居,他们开始了耕种和经商,不愿意再回到荒芜的草原与自然搏斗。耶律阿保机没有办法让回鹘人回到鄂尔浑地区生活,蒙古地区便由北方各个游牧少数民族所占据。曾经在历史上有着辉煌光环的鄂尔浑地区,再次成为蛮荒之地。一直到成吉思汗统一这里之前,一直是这样。

在这个时候,契丹人开始成为历史的主角。这个民族的气质与蒙古人有着相似之处。他们居住在辽河西岸,在辽河与其支流察哈尔河之间,也就是现在的热河地区。历史学家一直觉得契丹人属于通古斯种群,但其实他们是属于蒙古语系的族群——他们说话带着强烈的腭音,这是蒙古方言和通古斯话相互作用形成的口音。契丹人在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进入了如日中天的时代。公元924年-936年,他们占领了戈壁的东部。德光(阿保机的儿子)继阿保机之后,在公元936年把北京和大同从北宋的手中夺过来,当时的北京不如今天那么重要,大同那时候却是山西北部的要塞。公元979年和公元986年,北宋都尝试过收复这两块失地,却没能成功,反而在交锋后让契丹人进入了中原腹地、黄河沿岸地区。1004年,契丹人甚至逼近国都汴梁。同一年,宋朝与契丹签订城下之盟,划定两国的统治区域,界限就在北京稍南的地方。▲契丹人出猎图契丹人始终保持着以游牧和渔猎为主的生产方式。各部族既是生产单位,同时也是军事组织。根据契丹兵制,凡是18岁以上的男丁皆隶兵籍,每正军一名,备马三匹。

整个11世纪,北京都被契丹人控制着。契丹人也被迅速汉化,文明程度提高,但同时他们来自游牧民族的血液,让他们仍保持他们固有的性格。耶律楚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既是一位有着汉族文人知识和良知的人,也可以为成吉思汗效力,融入他们的群体,就因为他仍未失去游牧民族的天性。

12世纪初,今中国东北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满洲人的祖先是属于通古斯种族,一直到这时候仍然在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他们在森林建立领地,狩猎为生,他们从契丹人身上受到文明的教化,不同程度地承认了契丹人的统治。他们最为强悍的一支,是住在黑龙江的南支流乌苏里江流域的一支,也就是生活在今中国东北和俄罗斯滨海省之间的女真人。

1113年-1123年,女真人开始对契丹人的统治不满,他们与宋朝联手,对契丹南北夹击。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进了辽东和热河地区,完全把契丹人的地盘抢了过来。但是在解决了契丹人之后,女真人和宋朝却因今北京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完颜阿骨打的兄弟、继位的吴乞买与宋朝彻底决裂。女真人在1125年进占北京,并在第二年攻破汴梁,俘虏了北宋皇帝。女真人占领了中原北部作为跳板,他们觊觎着南方的土地,1129年-1130年,女真人进犯南宋,但他们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未能如愿。1138年,女真人与南宋划江而治。北方由女真人统治,南方则是宋朝的领土,分界线原则上划定在淮河流经的地方并继续通过渭河和汉水流域。女真人占据了北方中原,宋朝则迁都杭州,也就是今天中国浙江省海湾处。女真人建立了金国,开始接受汉族文化。1152年,迪古乃(完颜亮)定都北京,女真人的汉化进程加速。

还有一个国家也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公元990年在中国西北建立的唐兀人国家,他们的文明程度不高,这样基本就构成了成吉思汗崛起前的版图。唐兀人是吐蕃族,1001年,他们在宁夏驻扎,也就是今天中国甘肃省东北边与鄂尔多斯的交界地方。1028年-1036年,他们向西扩张,把甘州和敦煌纳入他们的版图。他们建立了王国,称为西夏王国,直到1227年,成吉思汗把这个国家占领了。唐兀人掌握了中亚细亚的交通要道,正是处于这样的地理环境,他们通过经商致富。受到中原的影响,唐兀人的文化也达到相当的高度,还仿照汉人文字,自己创造了民族文字。

第三节 哈剌契丹人西进

如前所述的所有历史变化,同样对蒙古和突厥斯坦产生了震荡。

丘处机的游记即《长春真人西游记》和张德辉的游记里面,都描述过哈剌契丹人西进。女真人进犯,契丹人被迫逃难到克鲁涟河和土拉河之间的蒙古地区,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城池,很可能是想要控制蒙古地区。但这一座城池没有存在很长时间,历史上也找不到关于这座城池的资料。1221年5月到6月,丘处机经过这个筑城之地,依稀可以看到废墟中的街道,还有写着契丹文字的砖瓦。张德辉的游记说,这座城池在土拉河和崇山峻岭之间,大致为方圆3华里。成吉思汗时代土拉河的黑森林是客列亦惕人的势力中心,那么在较早的一个世纪前的时光里,契丹人是不是也影响了客列亦惕人的历史?契丹移民的神秘消失,是不是也要和客列亦惕人的结盟有关?是否一部分的契丹移民也成了客列亦惕人联盟的组成部分?这些,我们都无从得知。

我们可以知道的,就只有耶律大石的一番筹谋。

耶律大石是耶律一族,在契丹拥有崇高地位。根据《辽史》的记载,他骑射皆精通,懂汉文,是翰林院的“林牙”(辽国把翰林叫作“林牙”,耶律大石最开始的时候是“翰林应奉”,后来升任“承旨”。“应奉”和“承旨”皆为翰林院的官职。而汉人则一般把翰林称为“太史”)。1120年,大辽国因女真人的反叛而行将崩溃,耶律大石为了国家兴亡费尽心血。他没办法挽回北京局势,对辽国的新统治者的做派也感到失望透顶,于是便西进以求存。根据志费尼的说法,耶律大石当时身边仅存70人。根据《辽史》的记录,他首先来到汪古突厥人的酋名为床古儿的地区,献出了400匹马、20头骆驼、1000头羊。然后他离开这里,去了别失八里,也就是现在的济木萨的周边地区。到了之后,他召集当地有着回鹘血统的各个部落首领,聚集了10000人的骑兵队伍,用黑牛白马祭祀天地祖先,然后出发继续往西。他让他的一名使者去和回鹘国王毕勒哥陈述利害,并讲述了耶律阿保机当初驱逐乞儿吉思人,让回鹘人回到蒙古地区生活的往事,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回鹘国王与耶律大石进行了3天会面,送给耶律大石600匹马、100头骆驼、3000头羊作为西进的路费,还把自己的儿孙给他带在路上作为人质,正式成为耶律大石的藩属。▲“大辽天庆”银币“大辽”为国号,“天庆”为年号,这类银币传为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年间(1111-1120)所铸镇库钱。辽国天庆年间已侵占宋朝的大片领土,币文称“大辽天庆”符合辽代统治者的心理。《辽史》对耶律大石的经历并没有过多涉及,但是波斯作家志费尼则认为,耶律大石在和回鹘国王会见之后,就转而向北方的叶尼塞河上游的乞儿吉思突厥人居住地前进,想要凭借现有的力量重新建立王国。“到达乞儿吉思人的边境,纵横于乞儿吉思人的领土,但是,看到乞儿吉思人将要集合起来,准备反击,他们便退到了叶密立地区,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城池,至今遗迹尚存。”突厥人的许多部落开始归顺于耶律大石,他很快就拥有4万户的人口规模。

第四节 哈剌契丹立国

羽翼丰满以后,耶律大石开始打起了占领伊塞克湖地区和楚河流域的算盘。根据志费尼的说法,耶律大石似乎没费什么气力:“他向八剌撒浑前进。这个地方的统治者似乎很弱小,他们认为自己是额弗剌昔牙卜王朝的后裔,控制着哈剌鲁突厥人和康里突厥人,可是这些人并不承认他们的统治,有时甚至敢于反抗。由于难以自保,他只能请求契丹移民的首领进驻,宁愿交出政权。因此耶律大石顺利推进到八剌撒浑,成为大汗,取消了所谓额弗剌昔牙卜后裔的汗号,只让他们称呼伊立-伊-都儿汗,即‘突厥人之王’。很快,耶律大石又征服了康里突厥人。他的一路大军挺进到喀什噶尔与和田,另一支军队则去对付乞儿吉思人。他带兵进占了费尔干纳和河中。同时期,撒麻耳干的王侯们也俯首称臣。他派大将额儿讷思侵略焚杀阿即思的领土,阿即思以每年献三万那(“那”是当时的货币单位)的代价请求投降。”

根据《长春真人西游记》的记录,耶律大石从离开北京到八剌撒浑驻扎,用了10年的时间。“新的生活区域和他们的北方沙漠地区有着天壤之别,那里土地很平坦,人们种了很多桑树,物产跟中原的有相似之处,但是夏秋两季很干旱。他们渐渐融入了那里的生活。”▲哈剌契丹人物图图为《三才图会》中描述的哈剌契丹人物形象,由于北方气候寒冷,他们的衣服以毛皮为主。

伊本-额梯儿处有更多的记载。根据他的资料,回历522年,也就是1128年时,喀什噶尔边境上出现了“申”国(实质是指中原政权)的“古儿汗”——也就是耶律大石——他被称为“残废者”。抵抗他的喀什噶尔哈剌汗王朝哈桑之子阿合马也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这位‘古儿汗’离开中原而踏上突厥斯坦的路上,碰见了许多在他之前来到这里投靠汗王们的同胞。耶律大石团结了这些人,让他们帮助自己征服突厥斯坦大地。他并没有毁坏当地的统治,只让每家人贡献一个‘那’。他命令各地方的首领在腰带上系一块银牌,表示臣服于他。后来,他带兵攻击河中(即撒麻耳干王国的马维兰-纳赫儿地区),回历531年9月,公元1137年,他打败了在这里盘踞的汗王马合某从忽毡,逼迫其逃亡。于是马合某向塞尔柱王朝的算端(即苏丹,伊斯兰国家里面依照沙里亚法规设立的政教合一的统治者),还有东伊朗国王撒查求援。到了1141年,撒查带兵前来与契丹人决战,可他与古儿汗在哈特湾激战中败退,在只儿浑流域再次遭遇惨败。”▲陈国公主黄金面具这幅黄金面具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墓出土,面具长20.5、宽17.2厘米,由金片捶錾而成。根据墓志及相关史料记载,陈国公主姓耶律,名字不详,为辽代第五世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的孙女,其父是景宗的次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

拉施特把耶律大石称为都石太傅(太傅是中国古代官职的名称,帮助皇帝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布,并对国家进行治理),即认为耶律大石拥有极强的政治能力,而且老成持国。根据拉施特的说法,1128年-1129年,耶律大石实际已经自称为“古儿汗”,也就是大汗。志费尼则翻译为“世界之汗”。就如同我们即将说到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候的其中一个敌人——札木合也使用过这一称号。耶律大石建立的帝国称为“哈剌契丹”,即“黑契丹”。耶律大石卒于1135年。因为他的儿子耶律夷列的年龄还不足以亲政,因此权力实际由皇后塔不烟掌握。志费尼书里说到的“哥扬克”,可能就是这位皇后,但有可能是人名上的错讹。7年之后,也就是1142年-1155年这段时间,则是耶律夷列亲自掌握政权。他身后也是留下幼子。因此1155年-1169年则是由耶律夷列的妹妹普速完执政,她的丈夫则是萧朵鲁不。根据《辽史》记载,普速完曾经与丈夫的弟弟普古只沙里私通,而且密谋杀掉亲夫。萧朵鲁不久发动兵变,将他们杀死。之后,耶律夷列之子耶律直鲁古开始了他的统治,从1169年开始之后,他是成吉思汗崛起前的最后一位古儿汗。

虽然耶律大石之后的几代古儿汗都不是很杰出,但哈剌契丹的历史是很值得玩味的。他们很特殊,从北京来到突厥斯坦的腹地建立起了一个帝国。

第五节 蒙古民族源起的传说

公元924年,耶律阿保机把乞儿吉思突厥人赶出鄂尔浑地区,让蒙古人有机会在这个时期一展身手。公元552年-924年,都是各种突厥人在蒙古地区称王称霸,“突厥”突厥人、畏兀儿突厥人、乞儿吉思突厥人在这里轮流坐庄,蒙古人的祖先蠕蠕人则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现在,他们终于有了翻身的机会。室韦诸部是有着蒙古血统的部落,他们在唐朝时候,甚至魏朝时候已经占据了客鲁涟河下游、兴安岭北边和嫩江发源处,因此虽然突厥人占领了蒙古的中部腹地,但蒙古人却仍然占据着蒙古地区的东北部。自公元924年开始,蒙古人就沿着客鲁涟河的下游顺流向前拓展,契丹人并没有对这一现象有过多关注。

蒙古人有着其民族起源的诸多故事,但大多已经与原貌差之甚远。某些传说描述,蒙古人的祖先被突厥人的祖先打败,逃难来到了儿额格涅坤山中的开阔地,一个名叫孛儿帖·赤那的首领(即“苍狼”)把蒙古人祖先们带到斡难河、客鲁涟河和土拉河一带的地方。这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日子虽经过波斯历史学家们的反复求证,但仍然难以证实。在圣山不儿罕(即现在的肯特山附近)和斡难河的源头,孛儿帖·赤那与豁埃马阑勒(即“白鹿”)结婚,生下了巴塔赤·罕,也就是后来称霸四方的蒙古人的第一代祖先。当然这些都没有信史可以证明。突厥人对于狼图腾的崇拜起源也没有确证,突厥人的“乌古思讷默”也认为苍狼“柯克不儿里”是他们的祖先。《拉施特书》写道,降临阿阑·豁阿的天神拥有黄皮肤,灰褐色眼睛。这大概也来源于成吉思汗家族的名称“孛儿只斤”,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灰色的眼睛。其实这些皆无信史,只是传说。孛儿帖·赤那的十代以后,朵奔·蔑儿干娶阿阑·豁阿为妻。朵奔·蔑儿干去世以后很多年,有天晚上,有一位黄色的神明从天而降,进入天窗,赐给阿阑·豁阿三个儿子,名字叫作不忽·合塔吉、不合秃·撒勒只和孛端察儿。之前她与朵奔·蔑儿干育有二子,分别是不古讷台和别勒古讷台。这个传说发生在斡难河边,黄金一族所认为的圣地。据《拉施特书》和《秘史》的记载,阿阑·豁阿与某些部落有所联系,这些部落后来在成吉思汗崛起的时代被称为“尼伦部”,意思为“光明的儿子”和“出身纯洁”,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是天神赐之下凡的,而且与黄金一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的家族孛儿只斤氏属于尼伦部。另有泰亦赤兀惕、兀鲁兀惕、忙忽惕、别速惕、札只剌惕、巴鲁剌思、巴阿邻、朵儿边、撒勒只兀惕和哈塔斤,也都属于尼伦部。其他与成吉思汗一族稍微疏离的,不能上溯到阿阑·豁阿的蒙古部落,如阿鲁剌惕、伯牙吾惕、火鲁剌思、速勒都思、亦乞剌思和翁吉剌惕或弘吉剌惕则是“都儿鲁斤”,即远族类。这些神话是从蒙古诗人叙述中来,虽然只是传说,但我们可以大致知道黄金一族和蒙古各部落之间的一些关系。▲斡难河斡难河又称鄂嫩河、鄂诺河或者鄂伦河,发源于蒙古东北部肯特山东麓。这是蒙古部族的发祥地。1206年,铁木真在此即位,成为蒙古民族的最高统治者,号成吉思汗。

虽然蒙古人自称为神的后裔,似乎理应受到上天的眷顾。但其实他们的日子过得很不好。《秘史》记载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先祖孛端察儿的生活,我们可以从中知道一些蒙古人始祖的生活状况。孛端察儿觉得被各位兄弟不公对待了,于是骑了一匹青白色没有尾巴长着断梁疮的马离家出走了。他射死了被狼围在悬崖上的野兽,把肉吃掉。“他捡拾狼的余食,养着黄鹰。春天的时候,许多野鸭野鹅飞来,他便放黄鹰去捕猎。”他像其他游民一样,去问附近部落的人要马奶喝,过后却袭击了给他马奶喝的部落,并奴役他们。孛端察儿早年间生活很是艰难,但他实实在在就是黄金一族的始祖。

第六节 其他部落的源起

了解了关于蒙古起源的传说,我们可以进一步去了解拉施特记载的可信的事实了。其他部落也有他们各自的发展史。我们主要考察的是12世纪中后期,也就是成吉思汗刚刚出生的那段时间。

塔塔儿人在蒙古地区的东边生活、放牧,经常在客鲁涟河南边或东边和中兴安岭之间出没。一般人觉得他们是通古斯血统,但伯希和经过考证确认他们应该是蒙古系。公元731年-732年,在和硕柴达木的阙特勒突厥有一块石碑,碑文中所说的一个有时称九姓塔塔儿,有时称三十姓塔塔儿的联盟部落,应该就是指塔塔儿人。在12世纪,他们分为了几个部落,并且成为一个组织不算紧密的联盟,包括察阿安塔塔儿、阿勒赤塔塔儿、阿鲁孩塔塔儿等。

成吉思汗的氏族和跟随他们一族的蒙古人,在塔塔儿人的西北方、客鲁涟河和斡难河上游之间放牧,这些部落主要是泰亦赤兀惕部落。伯希和曾说过,“蒙古”是室韦各部落的其中一个名字。他们在客鲁涟河下游的周边地区和兴安岭的北部游牧,唐朝的时候好像就叫作“蒙瓦”或者“蒙兀”。伯希和认为,“室韦人几乎肯定是属于蒙古语族的”。

喀尔喀(合勒合)河穿过捕鱼儿湖,汇入客鲁涟河。捕鱼儿湖的旁边,即塔塔儿人生活地区的东边,在12世纪的时候住着翁吉剌惕人,他们与成吉思汗一族和泰亦赤兀惕关系都不是很密切,所以可以和这些部落互通婚姻。

成吉思汗一族的祖先因为生活在草原和森林之间,他们部分是猎人、部分是牧民。成吉思汗本人也是这种生活方式。拉施特认为,泰亦赤兀惕是蒙古的主要部落,他们和成吉思汗家族的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因为他们生活在森林里面,偶尔会被人家叫作“林木中人”,只因为生活在森林里的部落文明程度还不如草原牧民。兀良哈部落也生活在森林里。拉施特说:“他们以广阔的森林为家,不住帐篷,没有牲畜,以狩猎为生,轻视游牧民族。用树枝编成房子,其外用桦皮作为遮盖。将木板系在脚下,叫作‘察纳’,持手杖于雪中行走,像撑桨划船于水中,用于在冬天进行雪中狩猎。”斡亦剌人也是蒙古族裔,他们也是在森林里面生活,住在贝加尔湖西南面。斡亦剌的名称意思是“亲属”“同盟者”,至于他们族群的血统是由什么成分构成,就没有办法考证了。▲海都汗石柱成吉思汗的家族是从海都时期成为名符其实的蒙古黄金家族。11世纪,海都征服了札勒亦儿部,被推举为海都汗,这是蒙古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汗”。这里的“汗”是指部落的首领,同“王子”“王爷”的意思差不多。

另外一个居住在森林里面的猎人部落则是蔑儿乞惕人,他们可能是6世纪时拜占庭历史学家们口中的木乞里人。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至于他们的血统是属于蒙古还是突厥都没办法确定。他们生活在贝加尔湖南边,色楞格河下游之上,与蒙古人杂居。根据事实判断,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从一个蔑儿乞惕人首领处抢来了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而另一个蔑儿乞惕人首领从成吉思汗手中抢走了他的妻子孛儿帖,所以蔑儿乞惕人也可能属于蒙古系。赤洛克湖沿岸即现在的脱只-哥萨夫斯克附近的札剌儿人却是从事游牧的,他们应该属于突厥系,在蒙古人传说中的英雄海都时期曾经臣服于蒙古人,渐渐成为蒙古部落的一部分。

第七节 客列亦惕人和乃蛮人

客列亦惕人在蒙古人的西方生活,他们居无定所。我们考察黄金一族的历史,他们的领袖一般都在土拉河的沿岸黑森林驻扎着。但是根据拉施特的说法,他们放牧的范围很大,东至斡难河和客鲁涟河,甚至到达了长城附近。客列亦惕人与乃蛮人活动区域的西方是一条河,《秘史》记载,这条河叫“涅坤”。人们的研究认为,他们生活的腹地是上鄂尔浑河、翁金河和土拉河附近,属于突厥族系,并不是蒙古人。伯希和先生认为,“现在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属于传说中的原始蒙古民族,也并不清楚他们究竟是受到突厥人影响的蒙古人,还是被蒙古人同化的突厥人。但许多客列亦惕人的称号是突厥称号,而他们的最后一个统治者脱古鲁勒的名字也更像是突厥名字,而不是蒙古名字。”叙利亚研究者巴•赫伯拉厄思认为,客列亦惕人是在公元1000年稍晚成为聂斯脱利派的基督教的信徒。根据传说,客列亦惕人的一个国王在草原里头迷了路,圣瑟治显圣让这位国王得救,当地的信奉基督教的商人怂恿他,让他去请马鲁地方的聂斯脱利大主教埃伯耶苏派遣一个教士给他洗礼。巴•赫伯拉厄思还找到了埃伯耶苏写于1009年寄给聂斯脱利教教长约翰六世的一封信作为证据。这封信件的内容表示,有20万客列亦惕人还有他们的国王都一起受到洗礼。但是,伯希和却认为时间有可商榷的地方,还有“客列亦惕”几个字,也有可能是巴•赫伯拉厄思后来加上去的。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知道12世纪客列亦惕的统治者已经转而信仰聂斯脱利教,也有了基督教名字。

根据这一证据,客列亦惕人很有可能曾经盘踞在突厥-蒙古的腹地。也就是鄂尔浑河上游和土拉河上游,肯定也想要借此为跳板争夺这一地区的霸主地位。在成吉思汗之前两代,客列亦惕人的首领马古思不亦鲁(基督教名为“马可”),与戈壁东部支持女真人的塔塔儿人进行了一场战争,却不幸战败被俘虏。后来,他被献给金国国王,受木驴刑罚而死。他的妻子忽都克台亦里克发誓为丈夫报仇,于是带着100袋游牧人最喜欢的由马乳酿制而成的饮料“忽迷思”来到塔塔儿首领纳兀儿的住处,说要给纳兀儿送礼。实际上却在每一袋“忽迷思”中都藏着一个战士。在纳兀儿设宴款待忽都克台亦里克的时候,100名战士突然出现,刺杀了纳兀儿。土拉河流域是客列亦惕人活动的中心地带,而塔塔儿人则在客鲁涟河下游的南岸活动和生活。可以想见当时客列亦惕人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蒙古地区的东面。马古思死后一直到脱斡邻勒掌权的这段时间,客列亦惕人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忽儿察·忽思和古儿罕都是马古思的儿子,后来忽儿察·忽思继位,传给儿子脱斡邻勒。他在成吉思汗的帮助下,在蒙古地区成为霸主。

乃蛮人生活的地区还在客列亦惕人的西方,也就是上鄂尔浑河和纳伦河以西的地区。杭爱山西部即现在的乌里雅苏台地区,阿尔泰山的乌布沙泊以及科布多地区,也儿的石湖和斋桑泊都是乃蛮人所管辖。伯希和研究表明:“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乃蛮很可能是被蒙古人同化的突厥人,他们的族名虽然很有蒙古味道,但他们的各种称号则是用突厥语言。”乃蛮人相信的宗教是珊蛮教(即萨满教,曾经长时间在中国北方各民族流行)。志费尼则认为他们之中也有人对聂斯脱利教有所接触。居住在他们南方的畏兀儿突厥人也影响着他们的文化。成吉思汗的前辈,乃蛮人首领亦难赤·必勒格(《拉施特书》的叫法是“亦难赤埃格都忽汗”,在突厥语中,“亦难赤”意为“可信赖的人”,“必勒格”意为“智者”)十分勇猛,“敌人们从来看不见他的背影和马屁股”。萨满面具萨满教是因其神职人员——“萨满”而得名的。萨满师在每次仪式时必以火献祭,作法时身着萨满服,手执萨满鼓、精灵佛像等,通过唱歌和一系列的原始舞蹈与萨满教派的神或仙进行沟通。图为萨满面具,它同萨满服一样,也是萨满师作法时的通灵工具。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地处西南的部落,也有着一定的文明程度。首先要说的是畏兀儿突厥人,他们在塔里木北边的绿洲、别失八里、吐鲁番、库车等地居住和生活。受到佛教和聂斯脱利教的交互影响,他们产生了一些文化成果。另外要说的是哈剌契丹人,他们是契丹人的一个分支族裔,在前文已经讲过,他们离开中原,在突厥斯坦地区建立了一个王国。

第八节 蒙古部落的解体

畏兀儿突厥人和哈剌契丹人生活在草原的南边或者蒙古本部的境外。其他的蒙古地区与突厥人或回鹘的汗王们统治时期相比,文明更加落后了。中古初期“斡耳朵巴力”或“宫帐城”等东西,在塔塔儿人、蒙古人、客列亦惕人或乃蛮人出没此地的时候,消失殆尽。不过,突厥人或回鹘人所称的“城”实际上也只是可以移动的营帐,蒙古人把它叫作“古列廷”(蒙古语中,古列廷有“圈子”“栅栏”“固定或流动的营盘”等意思),这样的营帐,头领到哪里就往哪里迁移。但是这样的移动营帐“城市”,在成吉思汗出现的年月都已经绝迹。蒙古的社会组织是家长制的氏族,以“斡孛黑”著称,以及其狭义“牙孙”即支族。到了成吉思汗早年,这样的社会组织基础已经开始崩塌,变得只是以家族作为单位存在。这就让人联想到分散居住的澳大利亚斯克鲁布人。在12世纪的蒙古草原上,我们很少看到营帐和车辆组成的移动“城市”,常看见的只有“阿寅勒”(很少家庭组成的固定营地,多数只有一个家族)。成吉思汗小时候,他的长辈抛弃了他和他母亲、兄弟,他们的生活很艰苦,靠钓鱼、打猎维生。这实际就是“阿寅勒”的一个实例。

巴托尔德和符拉基米尔佐夫的论点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但是,从事实上看,成吉思汗的崛起与蒙古社会的等级制度也有一定的关系。蒙古贵族称为“把哈秃儿”或“把阿秃儿”,即“勇士”或“那颜”,大多数为“那雅特”即贵人,或称“薛禅”即贤者。蒙古一般平民叫作“那可儿”,大部分是“诺古特”。成吉思汗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就源出于此,分为战士和亲信。蒙古的一般居民,叫作“哈剌出”“阿拉特”。奴隶则是“孛斡勒”“兀纳罕-孛斡勒”。理论上,大汗统治着所有的蒙古臣民。森林里面生活的部族比较喜欢用“别乞”这个字眼,如斡亦剌人、蔑儿乞人(“别乞”意为强壮、结实和强有力。符拉基米尔佐夫将女性称为“别姬”)。由于部落争斗,有的部落会被击败而奴役,有的则会请求庇护而成为藩属,因此各个部落之间也有明显的等级。札剌儿人和成吉思汗的祖先的关系,以及翁吉剌惕人和斡亦剌人向成吉思汗输诚(意为献纳诚心),也是这一种情况的有力证据。

实际上,在12世纪中叶,蒙古草原已经混乱不堪,而且政治社会结构松散,似乎随时会崩塌。泰亦赤兀惕和若干其他部落里已经没有领袖来控制局面。各部落陷于混战泥潭。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和成吉思汗的争斗,以及成吉思汗和札木合的争斗都是这一背景的佐证。从成吉思汗的情况可以看出氏族和支族互相争夺牧地和营地(“嫩秃黑”)的情况:如果某部落的首领死去,剩下妇人和幼子,那么这一个家族的营地很可能会分裂。因为蒙古人只能和外族通婚,所以他们要与其他部落的异性结亲,或是谈判(如成吉思汗的婚姻),或是抢夺(如也速该的婚姻)。蒙古人基本上以此维持平衡:也速该把蔑儿乞人首领之妻诃额仑抢来做妻子,蔑儿乞人也把成吉思汗之妻孛儿帖从他手中抢走。拉施特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前的情况的描述是:“儿子不再听命于父母,弟弟不再服从兄长,妻子不再顺从丈夫,富裕者不再帮助本部落的首领,盗贼、抢劫、叛变者四处可见。牲畜和马群毫无安全感,常常因过度疲乏又得不到休息早早夭亡。到处都是混乱的情形。”也许为了表彰成吉思汗统一草原的功业,这段话有所夸大,但也并非毫无根据。根据《秘史》的记载,成吉思汗成长的时代,确实是混乱的、凶残的、黑暗的。

第九节 蒙古团结与海都称汗

在成吉思汗之前的时代,蒙古地区各部落也尝试过若干次的融合。《秘史》也对反映这一趋势的歌谣记录在案。尼伦族的神秘祖先阿阑·豁阿就曾经把五个儿子召集到她面前进行训导,每人发给一支箭,命他们折断,儿子们毫不费力地做到了。然后阿阑·豁阿将五支箭捆起来,交由儿子们逐一尝试,却无人能办到。最后她说道:“儿子,若是单独一个人,就像这一支箭,定然容易被折损。然而团结一致,就像这一捆箭,无人可折!”▲阿阑·豁阿雕塑根据《蒙古秘史》记载,阿阑·豁阿是蒙古族第十二世祖朵奔·蔑儿干的妻子,育有二子,分别名为不古讷台、别勒古讷台。其夫去世后,她相传又通过感光受孕生了三子,分别名为不忽·合塔吉、不合秃·撒勒只、孛端察儿,这三子后来繁衍出了尼伦蒙古的各部落。成吉思汗家族起源于孛端察儿一支。

海都也是孛端察儿的后裔之一,从历史上看,他似乎曾经联合过各个部落,为成吉思汗大业之先导。海都的祖父蔑年·土敦早逝,祖母那莫伦育有他父辈的七兄弟,世系里面皆可查见从老大合赤·曲鲁克到最小的纳臣·把阿秃儿的所有名字,刚强的那莫伦则带领着部族人们生活。通古斯系的女真人扩张的脚步正好踏上这片土地,他们要开拓中原北面的广阔土地。客鲁涟河的札剌儿人部落遭到了屠杀,七十家札剌儿人被迫来到那莫伦所管辖的地方。札剌儿人饿到了极处,只能在草地里面掘草根做食。那莫伦容不下这些饥民的侵占,命人“赶着车驱逐他们,盛怒之下杀伤了几个札剌儿人。札剌儿人奋起反抗,赶走了那莫伦的马群。那莫伦的儿子们连战甲都还来不及穿,追赶上去与之战斗。这让那莫伦担忧不已,命令媳妇们戴上战甲追赶,但是为时已晚,赶到时六个儿子已全部死于札剌儿人手中。后来那莫伦本人也被札剌儿人杀死。那莫伦的幼孙海都(合赤曲鲁克的儿子)由于藏身于积薪之中,幸免于难。另外她的第七个儿子纳臣因为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娶了巴儿忽或巴儿忽真部人的女儿为妻,在那里成家立业,亦幸免于难。”

纳臣惊闻家变,迅速从巴儿忽狂奔回来。看到幸存者仅剩年幼的海都和一些弱妇,纳臣怒火中烧,立誓必报此仇并夺回失去的牲口,但苦于无马代步,他只能找到一匹半路跑回的骈马,骑上马后他直追札剌儿人。他在路上遇见二马并行,各带着一只鹰。纳臣认得这是兄弟们的鹰,于是接近较年轻的骑士,打听是否有一个马群由一匹赤马领头东去。直到客鲁涟河拐角处,纳臣刺杀了这位年轻骑士。把鹰与马系于尸体上,转向另一名骑士。这名骑士询问年轻骑士因何躺下了,纳臣趁机敷衍而过,并杀掉了这名骑士。纳臣见远处山谷有几百匹马在吃草,仅由儿童看守,确定并无危险后,纳臣杀死儿童,带回马匹和鹰,把海都和弱妇们带离那莫伦的领地,回到巴儿忽。

海都是蔑年·土敦和那莫伦的嫡系长孙,接过叔父纳臣和巴儿忽人的权杖。他降服了札剌儿人,从此札剌儿人也成为蒙古人的一部分。海都驻扎的区域大致为黑河沿岸,然而此黑河是否今之发源库伦之北,往西北流入鄂尔浑河中段的那条黑河,则无法确定,皆因蒙古地区名为“黑河”的并不止这一条。海都势力所及,大致为贝加尔湖东岸的巴儿忽真地区。“各部落的许多家庭渐渐归顺于他,这使得他拥有越来越多的臣民。”这就是蒙古族最初统一之形态,成吉思汗时也遵循着类似的统一过程。拉施特的书中海都被称为“汗”,据《秘史》记载,他甚至已成为“可汗”。这有可能只是身后追赠。因为《秘史》只是在元朝也就是1240年编写,这样写只是为了粉饰黄金一族的光辉。

这里,有几个概念需要澄清,是为了梳理蒙古的历史。第一是“可汗”,这一称呼适用于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等的统治者。第二是“古儿汗”,“古儿”意为“整个天下”,因而“古儿汗”就是天下的大汗。蒙古人根据情况来称呼他们的统治者。

第十节 合不勒汗

最初称霸蒙古第一汗的海都有三个儿子:伯升豁儿·多黑申、察剌孩•领忽和抄真·斡儿帖该。据称成吉思汗所属的“乞牙惕”系就是伯升豁儿·多黑申的后裔,泰亦赤兀惕一支的始祖则是察剌孩•领忽。成吉思汗的青年时代,就在乞牙惕人与泰亦赤兀惕人的斗争中度过。《秘史》和《拉施特书》对此的说法较为一致。我们从单调的记载中可以知道,当那莫伦惨遭札剌儿人灭门之时,蒙古部落其实已经一无所有,但是他们一旦拥有自己的地盘,便会蓬勃发展起来。

蒙古地区第一个全盛王朝是到了伯升豁儿·多黑申的孙子合不勒(《元史》称葛不勒汗)成为统治者的时候。这时,蒙古人与金国建立了良好关系。金国意识到蒙古人的强大会带来威胁,采取监视和怀柔的政策。金国人请合不勒来到他们的腹地,来自蛮荒之地的合不勒以食量震惊了金朝的上下。根据拉施特的说法,其实合不勒并非如此饕餮之徒,只是害怕被中原带甜味的食物毒害,因而吃了一部分便去呕吐,然后继续进食。一次,粗鲁的合不勒因醉酒冒犯了阿勒坛汗(即金国皇帝),居然伸手揪他胡子,酒醒后他后悔莫及,主动请罪。可能出于对蛮荒民族的忍让,也可能因为与宋朝对抗而不愿后院起火,金国皇帝并不计较这一切,反而赐以“金、珠、朝服”,让他回到蒙古当官。可是过后因有臣子进言,金国皇帝出尔反尔,派人追回合不勒。合不勒岂是等闲,不肯回头,金国使者不肯罢休,非要将其带回。合不勒则趁乱骑一灰色小马驹逃回属地。死里逃生的合不勒异常恼怒,于是将金国使者全部处死。《通鉴纲目》记载,金国皇帝从1135年开始兵犯蒙古地区,就是因为《拉施特书》上记录的这一件传闻的事件。《拉施特书》还记录了1135年-1149年,金国皇帝哈喇迈派呼沙呼将军对蒙古大张挞伐,却在“海岭”一代受挫。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孤军不济,粮草不济,最后在退却的时候,呼沙呼的军队遭到追杀,因而大败。1147年,金国大将乌珠再度出兵蒙古草原,收获的仍是失败,还被迫签下极其屈辱的条约。“金人将西平河以北的27座堡寨割让与蒙古,每年向蒙古进献牛羊谷物若干。另外,金主将熬罗孛极烈的贵号赐予野蛮人的首领,并封其为‘蒙兀’国王。”伯希和曾建议将“蒙兀”以其读音还原为蒙古文“Orobogila”,但是并不能将这名字与《秘史》和《拉施特书》书中所记载的成吉思汗之前的那些英雄的名字对照符合。从此我们可知,金国虽然雄踞中原北方的领土,并且与南宋的作战也屡战屡捷,但仍然奈何不了蒙古人。在兴安岭地区以及嫩江岸边,蒙古人屡屡挫败金国军队。考虑到蒙古人的领地与金国接壤,那就可以想象客鲁涟河南边的塔塔儿人也曾被笼罩在蒙古人的统治阴影之下。

第十一节 俺巴孩汗

根据史书记载,合不勒有六个儿子,分别是斡勤·巴儿合黑、巴儿坛·把阿秃儿、忽秃黑秃·蒙古儿、忽图剌罕、忽兰(系庶子)、合答安、脱朵延·斡惕赤斤。“六子皆孔武有力,有‘乞牙惕’或‘急流’之称传于后代(出自《多桑书》)。”可是合不勒却并未传位于儿子,而是把汗位传于其从堂兄弟泰亦赤兀惕系的首领俺巴孩,《秘史》和《拉施特书》称他为“汗”或“合罕”。

这一传承并未对蒙古汗国的发展有所影响。传位之际,蒙古人与塔塔儿人的战争也一触即发。塔塔儿人与蒙古人的血统一致,他们在蒙古草原的东南居住,客鲁涟河右岸与兴安岭之间。合不勒汗的妻弟赛因的斤是翁吉剌部人,赛因的斤的姐姐是豁阿忽·豁阿公主。赛因的斤有疾,请来塔塔儿人著名萨满医治,可是符咒失效,赛因的斤最后病亡。萨满在回去的路上被愤怒的死者家属所杀。塔塔儿人奋起反击,合不勒汗的儿子们则站在赛因的斤的家属翁吉剌人一边。金国阿勒坛汗利用了这场纷争,支持了塔塔儿人,企图遏制蒙古人。两方势力连成一线,想绞杀蒙古势力。

或许俺巴孩汗认为塔塔儿人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因此答应了要把女儿下嫁给某个塔塔儿首领。根据《秘史》记载,该部落时常在捕鱼儿海和阔连海子(即呼伦池)之间的兀儿失温河岸边。俺巴孩汗亲自护送女儿到这个部落,却意外被塔塔儿人幽禁,还绑送给金国国主。金国国主以“对反叛的游牧人专设的残酷刑罚”对俺巴孩汗施以木驴重刑。合不勒汗的长子,禹儿乞或主儿乞氏族的首领斡勤·巴儿合黑也被塔塔儿人捉去送给金国国主,受到一样的酷刑。

女真人的首领以此方法想要震慑蒙古人,却更加激起了蒙古人无边的复仇欲望。俺巴孩汗被送去金国时,对儿子合答安和他的堂兄弟忽图剌怒吼:“哪怕十指被弓箭破坏,尔等也须为我复仇!”若后来元朝历史可信,俺巴孩汗的警告便有如魔咒。女真人和塔塔儿人其后即受到血腥复仇,成吉思汗让他们付出了百倍的代价,他们也在这复仇火焰中得到满足。

第十二节 忽图剌汗

俺巴孩汗被金国杀害,忽图剌汗成为领袖。他是合不勒汗第三子。据说其人勇武无比,为族内少有的英雄。《多桑树》记载:“蒙古诗人们夸赞他声如雷霆,他的两臂强壮如熊,如折箭般便可把人掰成两截。冬夜可以赤膊睡于巨大燃木旁,火星炭屑落到他的身上他毫无感觉,顶多只会当作蚊虫叮咬。每天都要吃一只羊,用庞大的盆盂饮水。”蒙古人和泰亦赤兀惕人在斡难河旁边豁儿豁纳黑主不儿的一棵大树之下聚众商议,认为忽图剌是英雄中的英雄,可担大任,于是便推举为新汗,于树下即位,从此领导蒙古部众。随后,他与俺巴孩之子合答安太子,即泰亦赤兀惕人的首领一起走上向塔塔儿人和女真人进行复仇之旅。他在与塔塔儿人的部落阔端·巴剌合和札里·不花大战13回合,各有胜负,未能取得优势。忽图剌的侄儿也速该却在战争中表现突出,杀死了塔塔儿人的首领铁木真·兀格,并击败其部众。

为了记住这一辉煌胜仗,也速该将儿子的名字也起作“铁木真”,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忽图剌汗的复仇火焰很快蔓延到女真人的统治区,某次战役之后,忽图剌汗的一支军队在与女真人的战斗中收获颇丰。某次战役之后,忽图剌汗在归途中射猎作乐,却被内儿边部落人突然袭击(由此可知这个时期即使是霸主,本部部众奉若神明,在其他蒙古人眼里却未必神圣),他变得孤立,他的马连颈部都深陷在泥中。他蹬着马鞍,跳出了泥淖,朵儿边人追击至此,觉得忽图剌汗失去马匹已经再无威胁,于是离开了。

部众以为忽图剌汗已经逝世,也速该也来到这里吊唁。可是忽图剌汗的妻子却并不认为丈夫已经死去。她说:“他声如洪钟,力大无穷,朵儿边人还没有杀他的能耐,他一定会回来的!”朵儿边人离开后,忽图剌汗拽着马鬃,把马拖出泥淖。来到朵儿边人的牧场,他骑上领头的骏马,把朵儿边人的马全部带回营地。这时候,他的亲人们正在为他流泪呢。

第十三节 早期蒙古王朝的衰落

这样的辉煌没有持续多久。传说蒙古人在贝加尔湖附近和金国与塔塔儿人组成的军队打了一仗,最终溃败。中国史料记载,1161年,金国曾经出军与蒙古交战,击败了他们。金国人的分化政策,塔塔儿人的牵制,蒙古人的内乱,使这个蒙古帝国并不牢固。在蒙古第一霸权之后,塔塔儿人占据了戈壁东部,而且迅速繁衍,甚至其规模连金国也感到不安。不久之后,他们的同盟关系就开始告急。当时蒙古人的兵败让他们的势力迅速瓦解,忽图剌汗的三个儿子——术赤、吉儿马兀、阿勒坛都没有继承他的汗位,也速该也没能继承,只是一个“阿秃儿”。如果也速该拥有一些了不得的称号,史书一定会大书特书。可是我们仅仅知道的是,金国和塔塔儿人联手把蒙古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霸权毁灭,其过程难以确知。可以知道的是,蒙古各个部落又开始了分裂。金界壕位于乌兰毛都草原深处满族屯乡,它是当时金国为了防御蒙古军队而构筑的军事防御工程,又被称为“金长城”。虽然有金界壕的存在,1234年,金国还是在南宋和成吉思汗的南北夹击下,顷刻灭国。

第十四节 也速该

也速该是乞牙惕支族(牙孙)的首领,属于支族孛儿只斤氏族(斡孛黑),有着“勇敢而活跃的战士”的称号。塔塔儿人的首领铁木真·兀格和豁里·不花都是败死在他的手上,他曾经也在西方与客列亦惕人一较高下。

客列亦惕王忽儿察·忽思去世之后,他的长子脱斡邻勒无情地把他的两个弟弟台帖木儿太石和不花·帖木儿勒死,成为客列亦惕人的领袖。忽儿察·忽思的另一个儿子额儿客·合剌因怕遭到兄长的毒手而投奔乃蛮人。脱斡邻勒的统治让叔父古儿罕心生怨恨,于是将其逐出部落。脱斡邻勒带着100人离开领地,他要把自己的女儿忽札兀儿送给蔑儿乞惕人的首领脱黑脱阿,以求得到援助。之后他也向也速该求援,得到了积极的回应,脱斡邻勒大败古儿罕于忽儿邦德勒苏惕,抢回了属于自己的汗位。“在黑森林里,土拉河旁”,也速该部与脱斡邻勒部宣布永久结成联盟,两人也成为干兄弟,也就是“安答”。这是一个影响历史进程的时间,由于这一事件,成吉思汗在称霸的路上,得到了脱斡邻勒一定的帮助和庇佑。

另外一件对成吉思汗意义重大的事情则是也速该是怎样把他的妻子抢到自己手中的。《秘史》中只有对这件事情的粗略描写:“蔑儿乞惕人也客·赤列都带着他的斡勒忽讷部落的妻子来到斡难河一带,当时也速该·把阿秃儿正在这儿附近放鹰。也速该远远看见了这个漂亮的妇人,于是他回去找他的兄弟捏坤太子和答里台·斡惕赤斤帮助他。见到他们走过来,也客·赤列都感到很害怕,骑着马迅速跑开。他翻过一个山岭,转过一个山谷,重新回到他的妻子车前。妻子告诉他:那3个人长相凶恶,定然是来取你性命的,你快逃跑吧,只要能够活着,很容易能再找到像我这样的女人。如果你思念我,可以把我的名字赐给你新娶的女人。说完,她脱下身上穿的衣服,扔给马上的丈夫作为纪念。也客·赤列都刚刚接过衣服,也速该兄弟就到了。他策马狂奔,逆斡难河而逃。也速该把·阿秃儿带着两个兄弟穷追不舍,但一直追了7个山冈也没有追上。他们回头绑了也客·赤列都的妻子,捏坤太子在前面带路,答里台·斡惕赤斤在车旁伴行。”《秘史》描述也速该抢夺诃额仑夫人的经过大致如此。

铁木真就是他们的大儿子,另外他们还育有三子:拙赤·哈撒儿(简称哈撒儿)、合赤温和帖木格,女儿帖木仑。也速该还有两个妻子,生下了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铁木真”是来自也速该征服的对手的名字,伯希和认为,这个名字在蒙古语里面指“铁工”,这在读音上是一致的。

铁木真的生辰说法很多:波斯史学家说在1155年,《元史》说在马年即1162年。《萨囊彻辰书》采用了《元史》的说法。伯希和先生认为,这位历史上的蒙古征服者应该生在1167年。这是他通过考察最新发掘的史料得出的结果。在蒙古传说中,未来的成吉思汗诞生之日,手握“髀石般一块血”。拉施特的描述则说,他的脸上似乎有着异样的光辉。这样的描述与他祖先的神光暗合,阿阑·豁阿便是与神光交接生下英雄始祖孛端察儿。据赵珙的描述,成吉思汗年轻时候便不同于其他蒙古人,长得身材修长,老了就长髯飘动。还有的说法是,成吉思汗身材很健硕,眼睛像是猫眼一样,因而一些人觉得他是属于突厥-阿里安血统的人,并非蒙古人,这说法十分荒唐,基本上等同于日本的某些作者说他是日本人。▲弘吉剌•孛儿帖成吉思汗有数十位妻妾,分居在四个斡儿朵。孛儿帖居于第一斡儿朵,并且排行第一,地位最高,也最得成吉思汗敬重。

1176年,九岁的铁木真跟着父亲去拜访他的舅舅。路遇蒙古种人翁吉剌部的首领德·薛禅,他很喜爱铁木真,跟也速该说:“这个孩子眼睛明亮,面色有光。昨天晚上,我梦到了一个两爪擎着日月的白海青鸟(这种鸟是一种行动敏捷、性情凶猛的猎鹰。蒙古人很崇拜鹰,所以它在蒙古故事里占有一定的地位),从天上飞来站到我手上。这是一个大吉之兆。你今天带你儿子来,这个梦就应验了。我有一幼女,你们和我一同前往看看吧。”也速该带着铁木真来到他的家,见到比铁木真大一岁的孛儿帖。根据一些说法,这女孩长得很漂亮。第二天,也速该就跟德·薛禅讨要孛儿帖当儿媳妇,德·薛禅口头承诺了下来,但要求将铁木真寄放于他家里,作为未婚的夫婿。也速该也同意这一安排,只是叮嘱不要让狗吓到铁木真(蒙古牧地的狗确实十分凶猛可怕),就骑马离去了。

回去的路上,也速该路遇正在进食的塔塔儿人。也速该正好饥渴难耐,于是便一起用餐。但是塔塔儿人中有人认得此人,知道此人杀了他们部族里面的许多首领,于是便投毒害他。也速该骑马时候感觉身体不妥,三天后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找人请来蒙力克对他嘱咐:“我儿子年纪都还很小,铁木真也在他的未婚妻家里。塔塔儿人害我,我怕连累家人,你快把铁木真带回来!”说完这句话,他便撒手人寰了。

蒙力克遵其遗命,马上赶到德·薛禅住处,撒了个谎,说也速该想念幼子,想要让他回家。这样便把铁木真带回他母亲处。

第二章 蒙古帝国的产生

铁木真即未来的成吉思汗,他的成长经历十分坎坷,这让他饱受历练,养成了坚毅的性格,练成了日后成就伟业的一身过硬的素质。在最开始的时候,成吉思汗用他的个人魅力,得到了博尔术、者别、木华黎等人的支持和效忠,他们也成为日后铁木真纵横草原的左臂右膀。成吉思汗与他的兄弟札木合的恩怨和分合也是铁木真从崛起到成为蒙古大汗的一条线索。

成吉思汗极具领袖的天赋,有着高超的才能和手段,成为各个部落膜拜的对象,最后被蒙古各部落推举为大汗。当然,夺得这样的地位,也少不了暴力的征服之旅。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童年

也速该在活着的日子里,可以依靠他个人的赫赫战功和能力团结一些部落,并让他们为己所用。也速该有着这样的地位,自然就有人心里不是滋味。于是在他身后,孤儿寡母就受到了恶劣的对待。泰亦赤兀惕人为了重回俺巴孩汗的荣光岁月,也欺辱也速该留下的女人和小孩。这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一致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也速该领导的部落是游牧为主,根据水草的生长而迁徙,俺巴孩汗后人的部落则是在森林里面狩猎的一个部落。

春天里,俺巴孩的两名哈敦(对妇女的尊称)斡儿伯和莎合台进行祭祀,仪式过后是分发祭祀用的牲畜肉,他们却有意无意无视了也速该的遗孀诃额仑。诃额仑当然很不甘心,放言道:“也速该已死,仍有儿子在这里!凭什么给所有人分完才分给我们?你们故意不通知我前来,是想要起营(并将抛下我)吗?”泰亦赤兀惕氏族听见孤儿寡母放此厥词,决定放逐他们,斡儿伯和莎合台则赞同此决定,说道:“我们起营,让他们母子待在这里吧!”蒙古族人于是抛下了可怜的孤儿寡母,决然离开了他们,让他们自己谋生。也速该的挚友晃豁坛族的察剌合·额不干老人力阻此事,劝族人收回成命,却惨遭毒手,被人从后背刺入利刀,危在旦夕。九岁的铁木真与之永诀。就是在这么残酷的草原环境中,锻炼出钢铁般坚硬的铁木真!

蒙古史诗把诃额仑称为“诃额仑母亲”(月伦-额客),她从不惧怕艰难。她举着氏族的旗帜,纵马追赶那些抛却他们的部众,喝令他们归附于她,却没能成功。诃额仑的忠实部下与泰亦赤兀惕人殿后卫部队相遇,发生激战,乱箭纷飞。察剌合·额不干就是在这次战斗中,颈部受伤丧命的。

诃额仑只能带着她的五个孩子还有也速该和其他妻子所生的两个小孩,在几个忠心仆人的保护下,留了下来。他们来到斡难河发源地附近的不儿罕山躲避草原的战乱,也就是今日之肯特山附近。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只能挖草根捡野果来养活一家子人。这一家人便在困顿中生活,孩子也逐渐成人。传说就算是最苦的时候,他们的前额依然有着贵族的光辉。他们经受住了生存的考验,还会用吊钩和渔网在斡难河中抓鱼,来给他们的母亲吃。

铁木真和兄弟姐妹们这样成长起来,当然不会受什么文明熏陶。诃额仑所生的孩子——铁木真、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与也速该其他妻子生的小孩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很快就发生了矛盾。《秘史》中描述了这场纷争的经过:铁木真、哈撒儿、别克帖儿(当时他们应该都已成人)和别勒古台在河边钓鱼,铁木真钓起了一条金色的鱼,却被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两人抢走。铁木真和哈撒儿告诉母亲,让母亲帮他们出头。可是诃额仑却知道在自己这一群人中,不能再起争斗,否则难逃覆灭的命运。于是,她告诉自己愤怒的儿子:“影子是我们唯一的伴侣,除此之外别无他人,你们是同一个父亲的儿子,竟然不和,那如何报复迫害我们的泰亦赤兀惕人?”铁木真又说,他用弓箭射杀的一只云雀也被他们抢去,这样无法一起生活!于是铁木真和哈撒儿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愤然离去。

铁木真和哈撒儿准备偷袭。当时别克帖儿正在放马,坐在山坡上看管马群。铁木真趁机从后偷袭别克帖儿,哈撒儿则从正面进攻,当铁木真准备射死别克帖儿的时候,别克帖儿才看到来人是谁。为了保命,他呵斥铁木真和哈撒儿:“父仇未报,你们怎么能残杀兄弟?”可是铁木真和哈撒儿箭在弦上,别克帖儿只能请求他们放过年幼的别勒古台。然后坐着等死,最终被残酷杀害。

别克帖儿一死,族中无人敢与铁木真争锋,于是他便成为了氏族的首领。▲察必皇后画像画像中察必皇后所戴之物是顾姑冠,头戴高高的顾姑冠,展示了蒙古贵妇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蒙古族史书《蒙古秘史》在颂扬诃额仑夫人时,就特别描述了她戴着高高的顾姑冠,紧束袍服,奔波于斡难河畔。

杀死兄弟的两位少年回到帐篷,诃额仑马上就明白事情已经发生。《秘史》记载下了当时的情形,还有诃额仑所说的一段话:“杀人凶手!铁木真,你刚降生的时候,手中便握着黑血般的石块……你们像吃胞衣的恶狗,像跳过山涧的猛兽,像怒吼的雄狮,像吃生食的蟒蛇,像追逐飞腾影子的海青,像悄悄吞噬食物的大鱼,像撕咬幼驼后腿的疯骆驼,像在风雨中觅食的野猪,像保护巢穴的豺狼,像狂攫食物的猛虎,像擅自行动的猛兽。除了影子,我们再无伙伴;除了尾巴,我们再无鞭子。我们应该首先向泰亦赤兀惕人寻仇,因为他们使我们承担了太多的苦难。”蒙古史诗赞颂诃额仑的大义凛然,斥责两个杀死自己兄弟的残酷少年。

第二节 成吉思汗被俘

泰亦赤兀惕人十分彪悍。在铁木真成为部族领袖之后,泰亦赤兀惕人的头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想起了他们,开始觉得他们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他们定然如雏鸟一般羽翼渐丰。”因此他亲自找到了这个家族,发现这一家被抛弃的人们,过着很贫困且居无定所的生活。泰亦赤兀惕人的出现让这一家人恐慌起来。最小的别勒古台被送到森林里面躲避,自己伐木,做出了一个藏身之地。合赤温、帖木格和幼小的帖木仑则躲在悬崖的石缝里头。根据蒙古史诗,当时哈撒儿的箭术已经非常厉害,能够与泰亦赤兀惕人正面交战了。可是泰亦赤兀惕人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他们只想要抓住铁木真。于是喊话道:“交出铁木真,让你们安宁生活!”

铁木真跑进帖儿古涅山里头想要躲避泰亦赤兀惕人的抓捕。可是泰亦赤兀惕人围住了森林,想要等铁木真饥渴难耐的时候出来抓住他。铁木真在森林里面待了三天三夜,最后准备带着马儿逃跑,却不慎让马鞍掉到了地上。铁木真认为这是不吉的预兆,于是便折返回森林。几天之后他再一次出逃,却让一块白色大石头挡住了去路,他无奈还是折返森林。到了第十天,铁木真实在忍不住了,强行下山,最终被泰亦赤兀惕人抓住,送给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

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让人用木枷锁住铁木真。一天,泰亦赤兀惕人在斡难河边设宴喝酒,只留了一个人看守铁木真。铁木真趁此机会,用木枷击晕了看守他的这名年轻人,然后开始逃亡。他在斡难河边的树林里躲起来,后来觉得还是不够稳妥,于是便跳进斡难河,泰亦赤兀惕人发现铁木真逃走了,于是四处追捕。月光下参加宴会的速勒都思部人锁儿罕·失剌看到了铁木真露出水面的头,但他没有声张,假装在这里踱步,并安慰铁木真,让他不要出声,以免被发现。速勒都思部人锁儿罕·失剌还让泰亦赤兀惕人停止了在河边的搜索。铁木真决定向锁儿罕·失剌求助,因为他和锁儿罕·失剌的儿子沈白和赤老温都是好朋友。但是锁儿罕·失剌害怕受到连累,不肯收留逃亡的少年。沈白和赤老温跟他们的父亲说:“当小鸟被鹰隼追逐时,可以藏身于草丛中,连草丛都可以救其性命,难道我们竟然还不如草丛有善心?”于是他们毁掉铁木真身上的木枷,把铁木真藏在放满了羊毛的车子里头。

泰亦赤兀惕人找了三天都没找到铁木真,却无法相信他会凭空消失。于是加紧搜索,他们来到锁儿罕·失剌家里搜捕,看到了装羊毛的车子,于是就翻开羊毛找。如果这时候泰亦赤兀惕人找到了铁木真,那么这位蒙古英雄之后的传奇故事就不会发生。好在锁儿罕·失剌说了一句:“天气热成这样子,哪会有人藏在那里?”泰亦赤兀惕人听到后觉得也对,于是就没有继续搜查。锁儿罕·失剌很害怕,于是便不留铁木真,让他赶紧回到母亲的部族。“他送给铁木真一匹雌马,一些煮熟的羊肉,一些马乳(马乳是蒙古人最喜欢的一种饮料),以及弓箭。”

铁木真沿着斡难河飞驰不止,又再沿着乞沐儿合河而上。在豁儿出恢小山他终于死里逃生,见到了亲人。

第三节 博尔术

▲窄沿式铁盔此图系元代蒙古兵所戴盔帽,士兵的铁盔帽檐宽窄不同,除了窄檐式的还有宽檐式的。

铁木真经历了这次灾难,带领着家人移居不儿罕山前,也就是现在的肯特山。这座山甚至成为成吉思汗家族的图腾,有着宗教般的地位。《秘史》说过,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是“在不儿罕山前,古连勒古山内的桑沽儿小河旁,合剌主鲁格小山上的阔阔淖儿旁边”。他们移居此地以后,仍然生活艰苦,他们抓土拨鼠或者其他的动物充饥。他们只有九匹马,其中“八匹惨白色的骟马”还被别人盗窃了。由于别勒古台那天跑出去狩猎,才保住了最后一匹马。等别勒古台狩猎回家,铁木真马上去追击盗贼。在追了四天之后,铁木真看见一个长得很清秀的少年在挤马奶,他就是纳忽·伯颜的儿子博尔术(成吉思汗手下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和赤老温被称为“四杰”)。他跟铁木真说,确实有窃贼骑着八匹骟马从此地路过。博尔术还给铁木真换了一匹好马,并且自愿与铁木真一起去追击盗贼。追了三天,他们看见了八匹骟马正在吃草,附近就是盗贼所住的营帐了。他们本想偷偷把马牵走,可是被窃贼发现了,其中一个窃贼挥舞着套马杆追逐着这两位少年,但铁木真的强弓硬弩让他感到害怕,后来天黑了,窃贼怕有闪失,只好停止追击。

铁木真和博尔术成功将马群赶回博尔术的营帐。铁木真很感谢博尔术的帮助,于是想要和博尔术分享这马群。博尔术拒绝了他的提议,他是出于对铁木真的同情才拔刀相助。他们从此便成为一辈子好友,直至死去为止。纳忽·伯颜见博尔术数天不回,以为他遭到了毒手,不由得痛哭失声。博尔术胜利回归,让他放下心头大石。也为他的儿子找到了铁木真这样的好友感到开心,他把一只肥羊和一桶马乳送给了铁木真。铁木真意外得到了收获,回到母亲的营帐。

从这一刻开始,铁木真开始了他成为英雄的道路。

蒙古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虽然像是碎片,却也很细致的描写,无论是否完全真实,都已经把少年铁木真的形象告诉了我们。他的个人魅力出自天赋,很自然就让人想要亲近他,佩服他。像博尔术这样杰出的人物,第一次见面就想要帮助他,甚至愿意与他一起冒犯险境。铁木真天生就具有优秀的领导天赋,他处事公正、义气深重,对部下也很宽容,让他得到了朋友、其他部族和手下子民的拥戴。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部下,都对他的情谊很叹服。对朋友部下的爱护,和对敌人的残酷,就是铁木真秉持的道德。

第四节 成吉思汗的婚姻

当铁木真成为大汗后,就想要完成自己的婚姻大事。他还记得自己父亲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定下了亲事,他和翁吉剌惕部落的首领德·薛禅之女孛儿帖有过婚约。于是他带着他和别勒古台去德·薛禅的营帐,拜访自己的岳父。德·薛禅的营帐在扯克撤儿和赤忽儿忽两座山之间。德·薛禅看到铁木真健康高大,觉得很满意,便让铁木真带走了女儿孛儿帖。孛儿帖之母搠坛亲自将女儿送到铁木真家里。她们还给诃额仑送去了黑貂袄子作为礼物。

铁木真这个时候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能力,在和泰亦赤兀惕人的斗争之后,他也获得了很多部族的认可,他们纷纷与他来往。铁木真也很热衷于与他们搞好关系,团结了一些部族。在蒙古草原里面建立自己的影响力,与权势人物交往是必不可少的。

铁木真头脑清晰无比,而且目标十分明确。利用自己的威望,他开始经营着自己的联盟。父亲也速该曾经给予客列亦惕人首领脱斡邻勒帮助,让他重新登上汗位。现在脱斡邻勒成为草原上势力最大的汗王之一。于是,铁木真当然在有了一定地位后,就想要和脱斡邻勒搞好关系。他对待脱斡邻勒不卑不亢,铁木真带着哈撒儿和别勒古台去“黑森林”边缘的土拉河旁觐见脱斡邻勒。他拿了孛儿帖带来的黑貂袄子送给脱斡邻勒,向他行礼致敬说:“父亲与你结过盟,我对你应是对父亲一样。”脱斡邻勒很喜欢铁木真对他的奉承,便说:“你的族人抛弃你们一家,我现在把他们召集起来,让他们听命于你。”

于是铁木真重新获得了他的部众,结识了许多朋友。他回到不儿罕山的营盘,兀良哈部的扎儿赤兀歹“背着打铁的风箱”,领着儿子者勒蔑来到铁木真的营帐。老人说道:“当你在迭里温孛勒答黑出生的时候,我就说过我的儿子者勒蔑将来要为你效力的。现在我把他带来了。让他给你备鞍,给你开路。”在铁木真统一草原的道路上,者勒蔑也成了与博尔术一样非常得力的功臣良友。

第五节 首次打败蔑儿乞惕人

虽然有所好转,但这位蒙古英雄的生活并非一马平川。某天黎明前,诃额仑被一位老女仆叫醒:“快起来!土地被马蹄声震得颤动,快点起来!”部族的人们都马上起床,已经感到危险在逼近。这是在贝加尔湖南边生活着的蔑儿乞惕人。他们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铁木真的部落,抢走孛儿帖,以报旧仇——也速该曾抢走他们首领之妻诃额仑。《秘史》的描述让我们可以知道,铁木真对此只能默然承受着伤痛。他只有九匹马的财产,它们是自己、母亲诃额仑、兄弟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别勒古台,以及忠心耿耿追随他的博尔术和者勒蔑骑的马。帖木仑则在母亲的怀抱中。他们为了躲避蔑儿乞惕人,只好带着“从马”抛弃孛儿帖而去,铁木真也只能默默忍受这个事实。

铁木真带着部族人马跑到不儿罕山,孛儿帖只能隐藏在豁阿黑臣老妇人的一辆牛车里头,老妇人赶着车逃跑。天亮之后,蔑儿乞惕人战士包围了牛车。老妇人不断解释,却没人理她,蔑儿乞惕人最终还是找到孛儿帖。然后他们还想去追击铁木真,却没能在不儿罕山找到他们。铁木真已经在丛林里隐藏起来,灌木丛生的泥沼让蔑儿乞惕人不敢继续追击。

这次突然袭击,是由三个人领头的:兀都亦惕蔑儿乞惕首领脱黑脱阿·别乞、兀洼思蔑儿乞惕首领答亦儿·兀孙、合阿惕蔑儿乞惕首领合阿台·答儿麻剌。他们抢走了孛儿帖,报了多年前的仇。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历代史学家都没有清楚描述这段历史。实际上蔑儿乞惕人把孛儿帖送给赤勒格儿孛可做妻子。因此没人能说清楚,孛儿帖后来所生的孩子究竟是赤勒格儿孛可的儿子还是铁木真的儿子。

铁木真无暇顾及妻子的安危,在山里避开锋芒以后,让别勒古台、博尔术、者勒蔑去看看蔑儿乞惕人是否撤离了山下。收到已经撤离的情报后。才心有余悸地下了山,并向山神致谢:“多亏豁阿黑臣老母耳如黄鼠狼,目如银鼠,否则我无法逃走。我渺小的生命被不儿罕山所拯救,将来我要永远祭献牛羊报答,保佑子孙无穷尽。”

话毕,他在颈上挂了腰带,脱掉帽子,捶胸九次,然后跪拜,洒下马奶。

孛儿帖被掳走,蔑儿乞惕人停止进犯。铁木真对此事似乎没有任何表示,但他绝不是能够忍受这种屈辱的人。他冷静下来以后,就和别勒古台和哈撒儿去见客列亦惕人的大头领、他的宗主脱斡邻勒,向他求援。脱斡邻勒答应帮忙,还让一个叫札木合的首领帮助他们,此人在蒙古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他是游牧于豁儿豁纳主不儿一带的札只剌惕部的首领。脱斡邻勒发话,札木合自然无有不从,马上就和铁木真他们结成联盟,要与蔑儿乞惕人对抗。

蔑儿乞惕人认为已经完成了任务,于是各自散去,回到各自的“兀鲁思”(指领地)。“不兀剌客额儿附近是脱黑脱阿;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之间即塔勒浑阿勒‘岛’附近是答亦儿·兀孙;合剌只客额儿地区则居住着合阿台·答儿麻剌部。”铁木真联盟由札木合领头,制定了作战的部署:渡过勤勒豁河,袭击蔑儿乞惕人最大的部落——脱黑脱阿的蔑儿乞惕人,这一群是最为凶狠的蔑儿乞惕人。铁木真联盟迅速地劫走了他们的财物,在孛脱罕孛斡儿只地区再次会合。《秘史》详细介绍了此次战役的具体位置:铁木真联盟在不儿罕山会合,前进到勤勒豁河(赤洛克湖的南支流,现在仍名Khilko)。袭击了脱黑脱阿。脱黑脱阿与答亦儿·兀孙措手不及,只能在夜色中仓皇向着贝加尔湖东岸逃走。战场十分混乱,铁木真大声呼喊孛儿帖的名字,在一辆蔑儿乞惕人车里的孛儿帖听见丈夫叫唤,下了车,和老妇豁阿黑臣一起去寻觅。“她来到铁木真的马前,拉住马缰。月光照在他们身上,两人彼此相认拥抱。铁木真立刻派人通知脱斡邻勒和札木合:‘不用再追了!我已经找到了要找的人。’于是他们停下驻营(由此可见,成吉思汗并不对妻子与蔑儿乞惕人同居有何芥蒂,孛儿帖本人也没有在意)。”

铁木真还想对蔑儿乞惕人赤勒格儿进行报复,可是赤勒格儿非常狡猾,早早逃离了。从此他就不敢对草原霸权心存幻想,只是偏安一隅,这也让他暂时得到了安宁。他带领去抢孛儿帖的300个人却全数被杀死,蒙古部落的战士将他们的妻子当财产平分了。合阿惕蔑儿乞惕人的头领合阿台·答儿麻剌被抓住。兀都亦惕蔑儿乞惕人的营盘有个叫曲出的儿童,戴着貂皮小帽,很清秀可爱,于是便带回去,送给了诃额仑母亲当养子。

蒙古史书的说法是如此,拉施特却提出了另一种说法,说客列亦惕人的大汗脱斡邻勒是通过谈判要回了孛儿帖。回来后的孛儿帖不久就生下了大儿子术赤……但这一次事件没有让铁木真对孛儿帖有何意见。事实上他也不能有意见,因为蔑儿乞惕人偷袭的时候,是他和他的部众抛弃了孛儿帖。到了晚年,孛儿帖喜欢上了一个铁木真帐下的音乐家,铁木真对此也没有任何愠怒。

第六节 与札木合决裂

救回孛儿帖后,这个联盟就分开了。不过,铁木真和札木合回到斡难河附近的豁儿豁纳主不儿地区,开始一起扎营。客列亦惕人国王脱斡邻勒则回到自己的领土。其实铁木真与札木合很早就已经结为“安答”。《秘史》记录,他们那时候已经交换了铜灌髀石、小牛角和柏木顶箭头等东西作为信物,二人如亲兄弟一般。札木合赠予铁木真白马和金带,铁木真也回以厚礼。二人在忽勒答儿山脚一棵蓬松大树下举行宴会,不分彼此。一年多之后他们却分道扬镳,没有人知道原因,《秘史》也并没有给我们解答。

有一年夏天,铁木真与札木合的营帐要一起迁往他处。路上札木合招呼族人,要在山坡下休息,那里有好的草料,也靠近河边,方便牧羊。铁木真没有对此有任何表示。而是等待母亲诃额仑来到,问了她的意见。孛儿帖听到这样的事情,就知道札木合想要做什么,她说道:“札木合这人不念旧情,一定是对我们生了坏心,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夜里悄悄离开他们。不能再一起扎营了。如果我们离开,友谊尚存,否则等到翻脸就无益了……”妻子的话让铁木真很警醒。于是他在晚上就带人继续前进,与札木合虽然没有公开翻脸,但其实也貌合神离了。两人手下的人马,可以随便他们选择跟随哪一个。铁木真路上碰到了泰亦赤兀惕人的营帐,使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泰亦赤兀惕人于是投奔了札木合,却留下了一名叫阔阔出的小孩,诃额仑就收养了这个孤儿。天亮以后,才能弄清楚哪些人跟着铁木真、哪些人跟着札木合。《秘史》为我们罗列了名单,有一些人是同一个氏族,却分别拥护了札木合或者铁木真。他们二人分别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巴阿邻部的豁儿赤为铁木真带来吉兆,说梦到有个神仙告诉他,有一头白色的牛在用角抵住札木合的营帐和车子,还有另外一头健壮的公牛,一边拔掉札木合营帐的桩子,一边说:铁木真是上天(腾格里)选定的君主。然后他说:“我给你带来了这样的吉祥兆头,到时候如果你成为君主,准备怎样报答我呢?”铁木真承诺到时候让他成为万人之上的领主,送他30名美女,而且对他言听计从。

在那天晚上,札木合和铁木真分开了,某些人跟随了铁木真,后来他们各自招纳了许多族人。有四名有着高贵血统的蒙古亲王来为铁木真效命,他们是:叔父答里台、堂兄弟忽察儿(即他的伯父捏坤太子的儿子)、主儿乞或禹儿乞系的首领撒察·别乞、阿勒坛(他是忽图剌的儿子)。他们都脱离了札木合,来到乞沐儿合河边成为铁木真的部下。这件事有着很大的意义。铁木真后来把营地迁移到古莲勒古山的桑沽儿河附近的青海子(阔阔纳浯儿,Koko-Na'our)附近的合剌主鲁格小山。

第七节 成吉思汗被推举

阿勒坛、忽察儿、撒察·别乞是汗王家族的贵胄。铁木真虽然也是这一个族系的成员,但地位不如阿勒坛他们崇高。这几位地位崇高的人物合计了一下,决定让铁木真成为蒙古的新领袖,这让铁木真在政治上拥有了很高的地位。他们跟铁木真说:“我们决心让你成为大汗。我们在战斗的时候一定勇往直前,抢来的美女都会送给你,打猎也会冲在前头,猎物也会让你先享用。假如我们没有听从你的号令,或者让你计划失败,请你剥夺我们的一切,把我们丢在荒野,任由大自然处置我们。”他们发了誓言,于是铁木真正式成为大汗。《秘史》记载,从此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成为大汗,还有很多神异的征兆,《秘史》记载,除了那两只公牛的预兆外。木华黎也有过这样的预言。铁木真在豁儿豁纳主不儿扎营的时候,木华黎在移库大树下告诉铁木真。忽图剌曾经也在这棵树下设宴、喝酒跳舞庆祝自己得到了汗位,这是蒙古的第一个大汗。“从那天起,蒙古人开始四分五裂,生活艰难,没有人再得到这个称号。忽图剌家族并未被上天抛弃。有一名盖世的英雄将成为新的大汗,为他们报仇雪恨。”

拉施特用中国—蒙古语言的词根来解释“成吉思汗”这个名字(Tchinggis):他认为“成”就是“强大”的意思。但伯希和的观点是应译作“海洋”,就是指世间万物都让他掌控于手。

阿勒坛等贵族们选择铁木真作为复兴蒙古的领袖人物,直接导致蒙古分裂局面的结束。之前塔塔儿人对铁木真的部落多番侵扰,但复仇的时机未到,铁木真现在也只是刚刚成为领袖而已。可是铁木真此时已经动用他的组织才能,为手下的部众分配任务,分别担任军人和后勤文职方面的工作(暂且这样叫)。

我们可以知道,铁木真把箭筒士(豁儿赤)即出色的贴身卫队之职授予博尔术的弟弟斡歌连·扯儿必、合赤温·脱忽剌温、哲台、朵豁勒忽·扯儿必;让翁古儿、雪亦客秃·扯儿必和合答安·答勒都儿罕负责供应族里的饮食;迭该负责追逐水草;窟出沽儿负责建造车子;朵歹·扯儿必负责总理各种事务;忽必来、赤勒古台和合剌孩·脱忽剌温以及哈撒儿担任保护大汗的带刀者;别勒古台和合阑勒歹·脱忽剌温则管理部族的马匹;找到草地饲养马匹则让莫里赤和木勒合勒忽负责;负责传令事宜的则是阿儿孩·合撒儿、塔孩、速客该·者温和察兀儿罕。此外,还有两个专门执行纪律的人。速别额台如护马之衣或毡的衬里一样保护这个新成立的蒙古汗国,如同飞鸟般敏捷和老鼠般专心地效力于汗的家族。博尔术和者勒蔑更被委以重任,成吉思汗说过:“我还只是一个人的时候,你们就跟随于我,我从不会忘记你们的忠诚,现在请你们替我管辖众人。”然后他向部众们宣布:“你们选择我而不是札木合。如果我能够在上天庇佑下成就大业,你们就是我的好伙伴!是你们让我得到好运。”▲成吉思汗和他的随从13世纪的蒙古高原部落林立,征战不休,跨部落的军事联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1206年初,铁木真完成了多年的征战,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

铁木真成为大汗,那么其他部落的大人物们有何反应?他当然希望脱斡邻勒——这位客列亦惕人的领袖能够支持他。塔孩和速客该代表成吉思汗去与脱斡邻勒见面,他也很高兴蒙古人又选出了一名领袖,并且很爽快便承认了成吉思汗的汗位,并让人们都对成吉思汗效力。由于成吉思汗先发制人,对札木合方面也有点理亏,于是两人很难没有芥蒂。阿儿孩·合撒儿和察兀儿罕负责向札木合通告这个消息。札木合也很宽容,只是责怪了阿勒坛和忽察儿两人,说他们离间了他们兄弟间的感情。他用嘲讽的语气说他们在一起扎营的时候为什么不早早选成吉思汗,并祝福阿勒坛和忽察儿能够永远效忠大汗。

第八节 与札木合初战

表面上的平静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札木合的幼弟绐察儿和成吉思汗的部下札剌儿人术赤·答儿马剌之间的矛盾让札木合和成吉思汗卷入了斗争中。绐察儿抢走了术赤·答儿马剌的马,术赤追了上去,然后用箭射死了绐察儿。

札木合听到弟弟被杀,愤怒不已,觉得这事情应该找成吉思汗算账,于是就挥师攻打成吉思汗的营帐。当时成吉思汗仍驻扎在古连勒古地区,札木合穿过阿剌兀惕土儿合兀山偷袭而来。亦乞剌思部人木勒客·脱塔黑和孛罗勒歹连忙赶来报信,成吉思汗于是披上盔甲,与札木合对垒。据说二人在答兰巴勒主惕有3万人马在对垒,这似乎不太切合实际。最终的结果似乎是成吉思汗战败,然后退向斡难河。《秘史》说,札木合也没有继续追赶,而是用残酷的刑罚,惩处成吉思汗手下的头领们,用70口锅把他们煮熟了,还把成吉思汗的好朋友捏兀歹察合安砍头,把头颅吊在马尾上。

拉施特则有完全不同的说法。他认为战败的是札木合,成吉思汗用70口锅把札木合的部众煮了。成吉思汗想用这种方法威慑叛徒和对手,而且他成功地做到了。虽然在外人眼中,成吉思汗未免太残暴,但他也是一个很有心计的政治家,残忍的一面一定另有考虑。其实《秘史》的记载应该是准确的,成吉思汗如果真的胜利了,这本歌颂他的史书不可能反过来说。《秘史》还透露了,有几个头领看到札木合暴力的一面,害怕得转投成吉思汗。札木合的残暴也让草原上的“贵族”们惶惶不安,有几个人就是这样丧了命。他们为了自己不要惨死在这种酷刑下,转而投奔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至少没有这么残暴。成吉思汗虽然打了败仗,却在政治上捞到了一笔财富。(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这次战争的时间,也难以考证。这次战斗,应该是铁木真登上汗位,与札木合又变得友好之后的事情了。)

这次战争之后,成吉思汗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连兀鲁兀惕的首领主儿扯歹和忙忽惕的首领忽余勒·答儿(亦名忽亦勒·答儿)都反戈投奔了成吉思汗。这两位首领让全族的人都效命于成吉思汗。蒙力克老人让他的七个儿子也投奔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喜出望外。蒙力克是也速该的旧部,也是他受托于也速该带回成吉思汗。虽然他没能完成任务,但成吉思汗依然接纳他。成吉思汗真的像海纳百川一般吸收各方的人才,他经常在斡难河畔的树林里设宴招待这些来投奔他的人。

拉施特的书中说明了人们为什么肯归附成吉思汗。例如泰亦赤兀惕人或札只剌惕人也犹豫着是否要归附成吉思汗。当他们穷途末路,想要参加围猎时,成吉思汗没有嫌弃他们,而是邀请他们参加,还让他们多份收获。成吉思汗的宽宏大量、公平公正的品格得到了草原的广泛传颂,这就与野蛮的泰亦赤兀惕或札只剌惕首领们不一样了。《拉施特书》记载:“铁木真首领是一个懂得治理国家、供养战士的人,他知道如何使‘兀鲁思’拥有良好的秩序。他可以给你穿自己的衣服,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你来骑。”

第九节 客列亦惕人内斗

根据《拉施特书》和《元史》记载,撒察·别乞和泰出被遣与被害之前发生了一件大事。成吉思汗曾经的宗主、客列亦惕的领主脱斡邻勒遇到了麻烦,从客观上让成吉思汗获得了好处。

这是一次客列亦惕王族内部的争斗。拉施特拥有很多第一手的资料(因为波斯的很多蒙古王妃都是客列亦惕人)。他首先说了脱斡邻勒的弟弟札合·敢不的一些事情,札合·敢不是他的头衔。他童年时是西夏人的俘虏。“札合·敢不”这个头衔就是来自唐兀人的吐蕃方言。在结束俘虏生涯,回到部族后,他还经常被人看见来往于金国的地方,他与脱斡邻勒的关系似乎也很不好。

虽然脱斡邻勒是聂斯脱利派的基督教教徒,但其实他生性很凶残,他曾杀死了台帖木儿太石和不花·帖木儿等几个兄弟。只有札合·敢不和额儿客·合剌逃出生天。额儿客·合剌不愿意被脱斡邻勒所扼制,他为了逃离脱斡邻勒的毒手,躲到了乃蛮人的地方。此时乃蛮人依然由亦难赤·必勒格掌权。乃蛮人帮助额儿客·合剌把脱斡邻勒赶下了台,自己登上了宝座。脱斡邻勒只好投靠哈剌契丹人。他们的君主古儿汗建都在楚河之上的八剌撒浑,他们接收了脱斡邻勒。但过了不久,脱斡邻勒就待不下去了,与古儿汗发生了冲突。他流浪到畏兀儿人的边境还有西夏国,只能靠着羊奶和骆驼血来保命。最后,他骑着瞎马到了古泄兀儿湖(Guse'ur),去投靠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让塔孩和速客该在客鲁涟河发源地热情招待了这位昔日的君主。他已经走投无路,饥渴难耐,于是成吉思汗接纳了这位流浪的国王,让他居住在自己的营帐里头。他们在土拉河上黑森林之中和忽巴合牙地区共同度过秋冬,他们亲如父子。这时候应该是1196年龙年,应该是在这一年,脱斡邻勒再次见到成吉思汗。

史料里再次出现了疏漏,导致我们不清楚脱斡邻勒是用什么方法把额儿答合剌赶下台来,重新夺得客列亦惕的王位。我们从《拉施特书》中只能知道这件事是发生在1197年蛇年。成吉思汗也是在这一年秋季打败了蔑儿乞惕首领脱黑脱阿,把夺来的东西送给了脱斡邻勒,让他有了重振旗鼓的资本。由于成吉思汗的帮助,脱斡邻勒在1198年马年的时候就已经恢复了元气。《元史》记录,札合·敢不在金国边境的时候,也是脱斡邻勒被额儿答合剌驱逐在外的时候。成吉思汗请札合·敢不返回蒙古,半路被蔑儿乞惕伏击,成吉思汗派主儿乞部的首领撒察·别乞和泰出去帮助札合·敢不。后来成吉思汗也同脱斡邻勒提起此事,因此帮助脱斡邻勒恢复汗位应该也有札合·敢不的一份功劳。

但是这样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拉施特的说法,在1200年猴年,脱斡邻勒和札合·敢不在上忽巴合牙地区扎营。札合·敢不对客列亦惕的别乞们散布言论说:“兄弟们都让脱斡邻勒杀死了,他这人心狠手辣。”脱斡邻勒从一个名叫阿勒敦阿述的人口中知道了札合·敢不说的这些,于是他抓住了三个主要密谋人:额勒·火脱儿、忽勒巴里和阿邻太子,唾骂他们的做法。可是到了最后脱斡邻勒还是让札合·敢不和额勒火脱儿等人离开,去投奔乃蛮人。

第十节 与主儿勤首领的争端

▲成吉思汗的营地成吉思汗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营帐,每到换季的时候,他就会换一个营地居住。

总体而言,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之路也并不平坦。《秘史》真实地记录了这位英雄崛起的故事,但并非只是描写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也一样会被写进史册。例如在“者勒蔑的效忠”这一章节里说到的泰亦赤兀惕人对他的伤害。还有一些人也想要蠢蠢欲动,反抗成吉思汗。巴托尔德、符拉基米尔佐夫和额连坚夏拉道安把这些人叫作“草原贵族”。一次,成吉思汗在斡难河边大摆筵席,与撒察·别乞同一家族的主儿勤(主儿乞)系的两个后妃因为司饮人将若干瓮忽迷思(马乳)放置在主要来宾面前,觉得自己被轻视了。《秘史》记载这两个妇人是豁里真哈敦和忽兀儿臣哈敦,《元史》把她称作忽儿真,她们发脾气了,厮打司饮人失乞兀儿。失乞兀儿痛苦不已,认为成吉思汗没有替他出头,是软弱的表现。也速该绝不会让他受到欺负。

宴会上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有人偷窃了马具,被别勒古台发现了,主儿勤的首领不里·孛阔为了护短,用刀砍伤了别勒古台的肩部。别勒古台性格比较宽厚,没有就此事发出控诉,然而成吉思汗却看到了这一幕,他气不过来,拿着“捣马乳的木椎”跑过来,制服了主儿勤人。他还将豁里真哈敦和忽兀儿臣哈敦绑起来了。主儿勤首领们见势头不对,连忙给这位性格强硬的大汗道歉,才了了此事。

成吉思汗由于性格强悍,也让人们渐渐服从于他的领导。那些推举成吉思汗成为成吉思汗的老牌贵族,地位依然很崇高。他们觉得由于他们的推举,成吉思汗才能够成为战争和狩猎的领头人。他们以为自己仍然可以在部族里面为所欲为。在这样的一些人当中,撒察·别乞是传说中的英雄合不勒的直系子孙;不里·孛阔是汗王忽图剌的侄子;阿勒坛则是忽图剌的儿子。成吉思汗虽然不及他们出身高贵,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他们的主公。经过这件事以后,撒察·别乞和其他主儿勤的首领们仍然追随成吉思汗。他们似乎已经觉得自己错把成吉思汗捧到如此高的地位,现在已经无力对抗这位羽翼丰满的大汗了。

第十一节 结盟金国

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草原上的政权。就在之前的不久,通古斯系的女真人占领了北部中原,他们与塔塔儿人一起摧毁了成吉思汗以前的蒙古王朝。但是塔塔儿人虽然与金国结盟,却在金国统治的现中国东北地区抢掠。这一举动激怒了金国王朝,他们决定不再与塔塔儿人合作。金国还是想要扶植一股势力来遏制塔塔儿人,他们选中了蒙古人作为拉拢的对象。《秘史》和《元史》都有记载,金国先同成吉思汗联系,然后再通过成吉思汗使他的宗主,即客列亦惕的国王也参与进来。实际上很多的好处也都让客列亦惕人捞走了,当时他们仍然比成吉思汗势力强大。金国派他们的丞相完颜襄对塔塔儿人首领蔑古真·薛兀勒图大张挞伐。塔塔儿人因为失去了金国人的支持而失败(《拉施特书》中称金国的国王为阿勒坛汗,蒙古语意思是“黄金的王”)。蔑古真·薛兀勒图北上逃亡,金国则让成吉思汗帮忙剿灭。《秘史》的记录是这样的,蔑古真·薛兀勒图被金国的将军完颜襄追到了浯勒札河旁。金国人让成吉思汗出兵,从背后袭击塔塔儿人。成吉思汗也是报仇心切,想要为祖先俺巴孩和斡勤·巴儿合黑雪恨。其实塔塔儿人也只是把他们交给金国,并未对他们施以酷刑。但成吉思汗没有管这些,有了机会对他们实施报复,他当然不会放过。

就算不管这些,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也是被塔塔儿人狡猾地下毒害死,成吉思汗没有理由不抓住这次机会,为父亲报仇。为了稳操胜券,成吉思汗向客列亦惕大领主脱斡邻勒求援。脱斡邻勒也与塔塔儿人有过节,塔塔儿人曾经抓走脱斡邻勒的祖父马古思不亦鲁,并残忍地杀害了他。脱斡邻勒与成吉思汗可谓一拍即合,他们三天内就集合了兵马,准备发动战争。▲錾花高足金杯金国有“饮客佳酒,则以金银器贮之”的旧俗。图中的金杯的口沿下端以及底座上都刻有一圈的卷草纹,腹部刻有海石榴花。

成吉思汗还征召主儿勤的首领撒察·别乞和泰出,可是他们过了六天都没有来,看来还是对宴会上的事情耿耿于怀。于是脱斡邻勒部与成吉思汗部就顺浯勒札河前进,从背后袭击塔塔儿人。塔塔儿人虽然修筑了木做的堡垒想要顶住进攻,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蔑古真·薛兀勒图被杀,塔塔儿人遭遇沉重打击。

金国将军完颜襄十分高兴,赐于脱斡邻勒“Wang”的称号,就是“王”,蒙古则为“Ong”,这个称号与脱斡邻勒本来就有的“汗”连称,就有了后来的“王罕”之称。脱斡邻勒也得到了他一生中最尊崇的称号。金国对成吉思汗不大重视,只授予了一个不是很响亮的头衔。这可以看出,其实这时候的成吉思汗仍只是给“王罕”效力的一员而已。

在这次的战争里面也有一段小插曲,蒙古人攻入塔塔儿人的大营里头,看到了一个鼻戴金圈,身穿貂皮里子衣服的男孩子,照例送给了诃额仑作为养子。后来他起名失乞刊忽都忽或失吉·忽都忽,成为成吉思汗最忠诚的部下之一。《拉施特书》中写了一段往事,表明成吉思汗很看重这个孤儿。“某一天,成吉思汗照例在寒冬移营,当时积雪很厚。15岁的忽都忽发现一群麋鹿跑过,觉得麋鹿在积雪上跑得不快,于是他跟成吉思汗的御帐主管屈出古儿那颜说了一声。得到允许后,忽都忽出发追赶这群麋鹿。“晚上休息的时候,成吉思汗找忽都忽,却发现他去追麋鹿了,当即发火:‘他还是个孩子,这样会被冻死的!’他大发雷霆,用车辕抽打屈出古儿那颜。不久,忽都忽毫发无伤地回到大营,还告诉大家他猎杀了27头麋鹿,只漏掉了3头。成吉思汗对此深表惊讶,还让人去寻找,最终发现了被杀的猎物。”

第十二节 主儿勤首领之死

当成吉思汗到了东北地区征战的时候,他的家眷和老幼被安置在合里勒都湖附近。成吉思汗出征期间,主儿勤人却来骚扰成吉思汗的营帐,扒掉了营内人们的衣物,还杀了人。成吉思汗听闻这个消息之后怒不可遏。主儿勤人本来就已经在之前的宴会上得罪了他,还殴打了他的司饮人,砍伤了成吉思汗的弟弟别勒古台。在征召他们参与打击塔塔儿人的战争中,主儿勤人又不听号令。积压的这些仇恨让成吉思汗决心要教训他们,他带兵攻打主儿勤人,在朵罗安孛答兀地区(客鲁涟地区靠近客鲁涟河的阔答阿岛)把他们打败了。主儿勤人的首领撒察·别乞和泰出被迫逃亡,却在迭列秃隘口被成吉思汗的部众抓住。他们唯有俯首求死,成吉思汗也亲手将他们杀死。主儿勤亲王们是合不勒汗后裔中长房一支的代表人物,地位很崇高,但他们还是以这种方式被杀死。他们已经没有办法后悔选出成吉思汗为汗,只能被杀,部众被成吉思汗收归旗下。

成吉思汗以强硬的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他的政治魅力也吸引了部下为他卖命。札剌儿人帖列格秃·伯颜让他的三个儿子:古温·兀阿、赤剌温·孩亦赤、者卜客都效力于成吉思汗。他还说:“他们现在是你的奴仆了,如果背叛了你,你可以把他们的心脏挖了!”于是成吉思汗又得到了忠诚善战的战士。古温·兀阿的两个儿子模合里和不合,以及赤剌温的两个儿子统格和合失也都投靠了成吉思汗。者卜客在主儿勤的大营里头又为“诃额仑母亲”带回了一名弃儿,叫孛罗兀勒。诃额仑总共有四个养子:曲出、阔阔出、失吉·忽都忽、孛罗兀勒。她精心照顾这几名孤儿,后来他们都成为成吉思汗的忠心臂膀。

成吉思汗征讨了主儿勤人之后,还有一些部族不服膺他,这些人是合不勒汗的第三子忽秃黑秃·蒙古儿的后裔。在斡难河宴会上面,把别勒古台砍伤的便是忽秃黑秃·蒙古儿之子不里·孛阔。正是由于他们的挑拨,才让成吉思汗部与主儿勤人的矛盾激化。成吉思汗一直对不里·孛阔怀恨在心。有一次,成吉思汗让不里·孛阔与别勒古台搏击取乐,本来不里·孛阔天生神力,可以轻松击败别勒古台,但成吉思汗在观看,于是他就留了一手,假装不敌。成吉思汗看到这个情形,咬了下嘴唇对别勒古台暗示了一下。别勒古台就用膝盖压着不里·孛阔的背,抓住其脖子,拗断了他的脊椎骨。成吉思汗不止一次使用这一招数,后来的通天巫阔阔出也是这样死在了成吉思汗的手下。

拉施特记载,主儿勤人覆灭以后,成吉思汗在1197年蛇年开始征讨兀都亦惕蔑儿乞族长脱黑脱阿。他们在蒙惕察大战,兀都亦惕蔑儿乞人战败。《元史》中称此地为莫那察(Mou-na-tch'a)。这次战役的全部斩获,都送给了王罕。可是王罕在后来与蔑儿乞惕人战争之后,却没有把战利品分给成吉思汗。王罕的出征其实收获应该更大,蔑儿乞惕人的首领脱黑脱阿最终被赶到贝加尔湖东边的巴儿忽真。王罕追赶到那里,杀死了他的儿子脱古思·别乞,把女儿忽都黑台和察阿儿温、弟弟豁都和赤剌温俘虏,收获巨大。脱斡邻勒流浪的时候得益于成吉思汗的帮助才能够重登汗位,却为了小小的利益,抛弃了成吉思汗。

拉施特的书中说,王罕是在1198年马年击败蔑儿乞惕人。

第十三节 事件日程

回历595年拉比月(指回历2月)是从1199年1月31日开始的,中原的所谓羊年,是在回历拉比月2日开始。拉施特叙述了在这一个时间段里面,成吉思汗与王罕结成联盟第一次打击乃蛮人。这一次是对乃蛮人的两个国王之一的不亦鲁黑和他的将军可克薛兀撒卜剌黑(拉施特记载为Koksaku-Sabraq)发动的攻击。在中原的1200年猴年,也就是回历的596年,成吉思汗与泰亦赤兀惕首领阿兀出、忽秃兀阿秃儿和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开战。中原的1201年鸡年,也就是回历597年,札木合被各个部落联盟推举为古儿汗(这是据《元史》的局儿罕所翻译,下同)。中原的1202年狗年,回历598年,成吉思汗发动打击塔塔儿人的战役。这与《元史》记载是一样的。《元史》记载此次战争是发生在农历壬戌年,就是1202年。拉施特记录了这一年王罕和成吉思汗对这些部落发动的最后一次战争。《元史》的记录日期基准放在了壬戌年(1202年),对于时间的描述顺序大抵与拉施特的一样。上文中,我们已经引用了《元史》描述征讨蔑儿乞惕人和他们的首领脱黑脱阿逃至巴儿忽真的这一场战争。之后,《元史》也继续把后来发生的事情一一记录:成吉思汗-王罕联盟打击乃蛮人首领不亦鲁黑和可克薛兀撒卜剌黑;成吉思汗与泰亦赤兀惕人的战争;札木合成为古儿汗;塔塔儿人的覆灭,我们之前已经描述过这场发生于1102年的战争。

这些事件发生的顺序,中国的史料和波斯的史料基本是一致的。但与蒙古方面的史料《秘史》有一些出入。在这一段时间里,《秘史》的描述顺序是:(1)札木合称古儿汗;(2)成吉思汗对泰亦赤兀惕人的战争;(3)和塔塔儿人的争斗;(4)王罕和成吉思汗与不亦鲁黑和可克薛兀撒卜剌黑的乃蛮人之间的战斗。这种排列有利于叙述,会让史实更加生动,有着更多的戏剧性。从这点来看,《秘史》颇像史诗。但是好听的故事不代表就是史实,虽然《秘史》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但我们更应该相信《元史》和《拉施特书》。因为这两部都是严谨纂修的史书,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起码在甄别史料和编年方面会比较接近史实,这是这两部书值得肯定的地方。

第十四节 成吉思汗-王罕联盟与乃蛮人

根据波斯方面的史料,我们可以知道王罕与成吉思汗对乃蛮人发动的战争是在1199年的时候。乃蛮国王亦难赤·必勒格死了之后,他的两个孩子塔阳太不花和不亦鲁黑实际上已经分裂了乃蛮人的领土,两人各领一支。塔阳统治的是科布多地区的平原部族,不亦鲁黑统治的则是阿尔泰山附近的山区。王罕与成吉思汗首先要攻击的是在兀鲁黑塔黑(“大山”)和索豁黑河附近安营扎寨的不亦鲁黑部。在两人联手的攻击下,不亦鲁黑往阿尔泰山的另外一个方向仓皇逃走,跑到了忽木升吉儿地区和乌泷古河之上。《拉施特书》和《秘史》记载,一个名叫也迪·土卜鲁黑的乃蛮人的那颜(蒙古汗国贵族的通称)在侦察时,由于马的肚带断了,被成吉思汗-王罕盟军俘虏了。联盟军把不亦鲁黑赶到了乞湿泐巴失湖。不亦鲁黑逃到了与现在唐努都哇的乞儿吉思人同种的谦谦州人的叶尼塞河的上游。

王罕与成吉思汗的领兵回到领地,但乃蛮人仍未被打服。一个名叫可克薛兀撒兀剌黑的首领(他被拉施特称作“不亦鲁黑的别乞们的别乞”)还准备在道上偷袭成吉思汗-王罕盟军。这名将领很有能力,把军队部署在巴亦答剌黑别勒赤儿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拜塔里克河,这里正是军队从科布多和乌泷古河返回土拉河地区的必经之路。两军对垒,可是天已经黑了,盟军准备过一夜再和敌人决战。▲卧鹿纹金马鞍在蒙古铁骑赫赫战绩的背后,马是成就他们远大理想的主要承载者,相应地马被神化,与马相关的马鞍也成了供奉的载体。黄金是古代游牧民族最喜欢的金属,图中的马鞍虽是木质的,但前后都贴有金光闪闪的金片。

可是王罕为了自保,晚上悄悄拔营退却。成吉思汗还被蒙在鼓里,这就让成吉思汗措手不及,陷入了危险。王罕的这种做法让成吉思汗以后对其颇有微词。这次出征,札木合也有参与,很难让人不相信,他就是煽动撤退的那个人。这个人居然在事后还指责铁木真没有一起撤退。他跟王罕说:“铁木真不肯跟你一起,一定是想向乃蛮人投降。之前他就和乃蛮人有所来往。罕啊!我是白翎雀儿,守候故土;铁木真是告天雀儿,注定散落远方!”另外一种说法是:“对于您来说,我是白翎雀,无论寒暑总是留在北方;他是鸿雁,遇到寒冷的天气便飞去南方取暖。”传说中还有一个古邻·把阿秃儿认为札木合这样做很不恰当,说:“成吉思汗是你的安答,怎能背后论人是非?”

最终王罕也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拉施特书》记载,王罕后来来到答答勒脱豁拉地区扎营。他的儿子亦勒哈(伊勒哈)有着桑昆的称号,王罕的弟弟札合·敢不率军殿后。两人来到额垤儿阿勒台的森林周边地区扎营。这里就是《秘史》记载的“Ider-Altai”。就在这个时候,乃蛮首领可克薛兀撒卜剌黑发动了突然的袭击。《秘史》里面描述,王罕部的军队来到达帖列克秃隘口被可克薛兀撒卜剌黑袭击,受到重创,财物、妇女和牲畜被掳掠。遭到袭击后,亦勒哈投奔父亲王罕。这时,他手上的两名人质——蔑儿乞惕首领脱黑脱阿的两个儿子忽图和赤剌温——也趁着这个机会溜之大吉,跑到贝加尔湖旁去找归附他们的部落。

这时候,王罕只能向成吉思汗请求援助。蒙古人的史书描述,成吉思汗十分宽宏大量。他马上表示愿意帮助王罕,并让他手下“四杰”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去帮助王罕。另一方面,可克薛兀撒卜剌黑在收藏好抢来的东西之后,便准备再次对桑昆发动袭击,在忽剌安忽惕地区摆开阵势开始激战。客列亦惕勇将特勤忽里和亦突而干余答忽被杀,桑昆也差点被活捉。“四杰”及时赶到,击败了敌军,力挽狂澜,还为王罕抢回了辎重和人畜。《拉施特书》说得比较仔细:当时成吉思汗把一匹叫赤乞波拉的好马送给博尔术。只要用马鞭轻抚一下它的鬣毛,这匹良驹便会风驰电掣般地奔跑。博尔术本来很开心,准备骑着这匹神骏的马儿去助阵,可是这匹马却不肯走,原来这匹马只会服膺于成吉思汗,不愿意为其他人效劳。

这一次战斗,王罕完全欠下了巨大的人情债。他说道:“以前,他的好父亲有恩于我,为我救回了我失去的百姓。现在,他的儿子又派‘四杰’将我失去的百姓救了回来。欲报其恩,天地护助知也者。”他也对博尔术感恩戴德,成吉思汗让他拜领王罕的赏赐,他带回了王罕赏赐的衣服和四个金杯。可是博尔术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跪在成吉思汗面前自责,觉得自己身为成吉思汗的部下,却去别人那里领赏。可见成吉思汗的人格魅力,以及部下的忠诚。

拉施特认为,这件事情发生在1199年羊年。

第十五节 成吉思汗-王罕联盟与其他部落的争斗

在和乃蛮人的战争后,成吉思汗开始对泰亦赤兀惕人发动战争。而这些部族,曾经也和成吉思汗同宗。《拉施特书》记载,回历596年,1200年猴年的春天,王罕和成吉思汗在撒阿里客额儿地区召集“库里尔台大会”。其后就开始了对泰亦赤兀惕人的征讨。《拉施特书》和《元史》都把这件事情放在札木合被选举为古儿汗之前。《秘史》却把这件事情放到了札木合被选举之后。这样写比较方便阅读。成吉思汗现在遇上了一个强劲的敌人,那就是他的安答——札只剌惕人的首领札木合,他控制着相当一部分的部族。拉施特在书中提及成吉思汗-王罕发动针对泰亦赤兀惕人的战争的时候,没有涉及札木合。参与战争的泰亦赤兀惕人首领有: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阿兀出·把阿秃儿(即汪忽哈忽赤)、忽邻和忽都兀答儿(即忽都答儿),还有蔑儿乞人的首领脱黑脱阿也派他的两个兄弟忽秃和斡儿臣从巴儿忽真地区来到了战场参加战斗。拉施特在书中记载,盟军在斡难河草原会合,准备和成吉思汗-王罕的军队一决高下,最终被击败。成吉思汗一直追赶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和忽秃到月良兀惕秃剌思,并把他杀死。《元史》的记载顺序与拉施特的记载类似,泰亦赤兀惕人就是在斡难河上游被成吉思汗-王罕联军击败。《拉施特书》与《元史》都记载,成吉思汗-王罕联盟由于势力庞大,引起了各部落的妒忌和害怕,于是也结成了同盟军,准备与其争锋。哈塔斤人和撒勒只兀惕人是这个“反成吉思汗-王罕”联盟的发起者。成吉思汗曾经想要让这两个部族也归到自己麾下,但他们都不愿意,还用羊肠和腊肠打使者的脸。他们与泰亦赤兀惕人首领联合起来,并纠合了朵儿边人、翁吉剌惕人和塔塔儿人,宣誓结盟。他们用一马、一牛、一羊、一狗作为祭礼,拜天联手,然后准备与成吉思汗一决雌雄。可是成吉思汗的岳父德·薛禅是翁吉剌惕人的首领,他马上告诉他的女婿。成吉思汗和王罕知道这个消息,于是再次联合起来迎战,在捕鱼儿海打败了“反成吉思汗-王罕联盟”的军队。《元史》说“反成吉思汗-王罕联盟”的军队是在阿雷泉宣誓。我们从《元史》可以获知与拉施特所说相同的内容,即德·薛禅(《元史》称迭夷)派人通知女婿成吉思汗。

按照拉施特的说法,1201年的编目之前似乎就是上一年的年底,成吉思汗还在与蔑儿乞惕、泰亦赤兀惕以及塔塔儿人的联盟战斗,这次与成吉思汗作战的则是蔑儿乞惕人斡兰兀都儿。成吉思汗在答兰捏木儿格思打垮了对手。《秘史》对这个地方也有记载,但是认为这是成吉思汗对塔塔儿人的四个部落进行进攻的地方。《元史》和拉施特的记载表明翁吉剌惕人不久后就向成吉思汗的兄弟哈撒儿投降,可是术赤却拒绝了他们,让他们最终倒向了札木合的一方。

第十六节 札木合称古儿汗

拉施特讲述了一个很奇怪的预言,一名伯牙吾惕部落的老人用蒙古语习惯的押韵语句说:“主儿勤的撒察·别乞想称帝,札木合与哈撒儿也想要如此。但他们都注定失败,天下是属于最有统治能力和气质的成吉思汗。”哈撒儿是成吉思汗的弟弟里头最出色的一位,这句话揭露了哈撒儿的野心。

札木合肯定是成吉思汗称帝路上最可怕的对手。所有的史书都认为札木合其人狡猾、没有义气,完全不会当成吉思汗是自己的安答。1201年,一个组织成型了,包括答斤、撒勒只兀惕、亦乞剌思、翁吉剌惕、蔑儿乞惕、泰亦赤兀惕这些部落,塔塔儿人的四个部落以及一部分乃蛮人,当然还有札木合的部落——札只剌惕。哈答斤的巴忽·搠罗吉,塔塔儿人的合只温·别乞和札邻·不合,亦乞剌思部的土格·马合,翁吉剌惕部的迭儿格克、额蔑勒和阿勒灰,火鲁剌思部的绰纳黑·察合安,蔑儿乞惕部的脱黑脱阿·别乞,泰亦赤兀惕部的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同部的豁敦斡儿长和阿兀出把·阿秃儿,斡亦剌惕部的忽都合·别乞和乃蛮两个国王之一,即在前文提过的不亦鲁黑,这些部落首领都来给札木合助阵。这一个联盟囊括了蒙古四境的部落,但是他们会盟的地方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秘史》关于泰亦赤兀惕人的第141节说聚会是在阿勒灰不剌黑地区,即阿勒灰泉会盟,接着各联盟部落沿着顺额儿格涅河下行,符拉基米尔佐夫认为这条河便是客鲁涟河下游的阿儿浑河,这个似乎是对的。这些部落联盟前往刊河的一个岛屿聚会。拉施特说的是刊河,对音为谦河,而《元史》称犍河,有人觉得是叶尼塞河,这肯定不对,《秘史》告诉我们,阿尔浑河右边的一条支流,名叫刊的小河。《元史》认为他们会盟的地方是秃律别儿河,有人觉得就是土拉河,这也不对。这些头领们都说:“若有人背弃誓言,便如这块土地般被摧毁,如同这些树木般被砍碎。”然后他们践踏一部分土地掉进河里面,把树枝砍断,他们把札木合称为古儿汗,准备出兵攻打成吉思汗部落。▲13世纪的蒙古士兵蒙古骑兵骁勇善战,他们极其擅长一种被古罗马人称为“安息人射箭法”的战法。骑射者通常在逃跑的时候,还会向后方的敌人射箭。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可以持续不断地远距离攻击敌人,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

这个秘密很快被成吉思汗知道了。火鲁剌思部的一个名叫豁里歹的人告诉了成吉思汗这个事情。拉施特说,豁里歹骑马快速前进,傍晚在泰亦赤兀惕人的营盘找到自己部落的人们,换了匹马,差点就被去拜见新汗的一部分联盟军抓住。豁里歹侥幸避过,找到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马上去请求王罕的帮助,两人带队沿客鲁涟河下行。成吉思汗让阿勒坛、忽察尔和答里台成为先锋,王罕则让桑昆、札合敢不与必勒格·别乞也一起前往。先头部队在额捏坚归列秃、扯克撤儿和赤忽儿忽等地设置警卫观望台,但我们据此难以确定他们所经过的地方。

阿勒坛就在赤忽儿忽与札木合先头部队交锋。《秘史》说是在阔亦田地区打了一仗,拉施特则认为是在也迪豁儿晃。札木合联军与成吉思汗-王罕联军在战场互相对垒,参战方包括:泰亦赤兀惕首领阿兀出·把阿秃儿、乃蛮人首领不亦鲁黑、斡亦剌惕首领忽都合别乞、蔑儿乞惕首领脱黑脱阿·别乞。不亦鲁黑和忽都合都是萨满(巫师),他们想用巫术呼风唤雨弄得成吉思汗的军队昏迷,上天却让风雨转而袭击札木合联盟军,札木合联盟军屋漏偏逢连夜雨,好多人都掉到深谷之中。札木合认为自己受到上天的惩罚,于是联盟军瓦解,各自散去。乃蛮人回到阿尔泰山前,蔑儿乞惕人和斡亦剌惕人返回贝加尔湖旁边的森林,泰亦赤兀惕人回到斡难河旁,札木合回到阿儿浑地区。

拉施特认为札木合被成吉思汗击败是在回历597年(1201年),鸡年。

这次战役在《秘史》里面放在了札木合被选为古儿汗之后的第一次战役。《拉施特书》和《元史》的记载则说这是成吉思汗-王罕联盟与札木合联军对抗的第二次战役,是1202年。蔑儿乞惕人首领脱黑脱阿离开巴儿忽真,与乃蛮人不亦鲁黑纠合在一起,不亦鲁黑又与斡亦剌惕首领忽都合·别乞和朵儿边人、塔塔儿人、哈答斤人、撒勒只兀惕人联合起来。拉施特觉得他们是在不亦鲁黑的地方会合的,然后他们对兀勒灰昔勒只兀术惕方向驻扎的成吉思汗-王罕部发出进攻。这事情应该是在1202年秋天发生的。成吉思汗-王罕联军跑到哈剌温只敦山,这座山在金国边境,我们还能够在南兴安岭西边找到这个战场。乃蛮人让巫师开始攻击成吉思汗-王罕联盟军,“念咒语并且将石子抛向水中”,咒语却应验在他们自己身上。“风雪非常猛烈,冻僵了许多人的手足。人马在昏暗的夜色中纷纷掉落悬崖。”不亦鲁黑穿越阔亦田地区想要逃跑,他的手下则在饥寒交迫中被打垮。《元史》记录这场暴风雪,是在1202年,可是语言相对比较简单。可见,这两种情形其实就是《秘史》上一次战役。两次战役都是成吉思汗和客列亦惕人一起与札木合联军对抗,蒙古的史料则认为只有一次战役。《拉施特书》与《元史》记载,札木合并没有参与这次有暴风雪助战的战斗。他赶到会盟的地方想要参与进来的时候,这支杂牌军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札木合发挥自己乘人之危的本色,竟然抢掠自己的盟友,由于他的行径毫无道义可言,其他部落看清他的真面目后也离他而去。最后他只能跟王罕的儿子桑昆混在一起,成为他手下的一个藩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