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心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9 17:25:58

点击下载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悦心语

悦心语试读:

出版前言

在保存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声浪中,有许多重要的学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

,是儒释道大师——南怀瑾先生。

近半个世纪来,南师教化涵盖了儒释道,融汇了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

南师著述等身,不落窠臼,以个人亲身经历和独到见解,配合历史经验,站在时代高点,阐扬中国传统文化、人生哲学,使现代人得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的精深奥秘,并帮助现代中国人整理出传统人文文化的基础性读本,同时也有助于现代中国人找回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归属感。

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南师在苏州太湖大学堂辞世,享年九十五岁。南师已逝,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他的著述。每在阅读时,总会有一些词句,温暖、和煦,或一针见血——触动着我们的内心,难以忘怀。

在南师离世届四周年之际,本社特将这些打动人心的词句选摘成册,让我们能随时翻阅,感念南师;也提供我们行走人世间为人处世的准则,更是一帖帖调适胸中纠结、矛盾情怀的良药。

南老师,我们想念您,怀念您!一

对每一件事,在有动机的时候就做好,要有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二

才德两个字很难兼全,但有一个东西可以补救,就是“学”,用学问来培养所缺的那一面。

君子是无所争的,不但与人无争,于事也无所争,一切是讲礼让而得。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靠“仁”:得意的时候,要依仗仁而成功;失败了,也要依靠仁而安稳。

不要怕没有知己,不要怕没有人了解,只要能够充实自己,别人自然能知道你。

为道德而活着,有时候会感到寂寞、冷清。所以如果寂寞能当成一种享受,那就可以讲道德了。

做人要“敏而好学”,愈聪明愈好学,这才是了不起的人物。

人在得意时,聪明才智很容易露锋芒;但是朴实无华、老实平淡的样子,“愚不可及也”,这就很难做到了。

学问之道,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心理,把罪恶的心理消磨了、转化了,那才是真正“仁道”之“仁”。

一〇

没有真正修养的人,不但失意忘形,得意也会忘形,这是没有仁,没有中心思想。

一一

绝顶聪明的人,不是故意装糊涂,而是把自己聪明的锋芒收敛起来,而转进糊涂。

一二

“怨是用希”,能够不怀恨别人,宽恕了别人,所以和别人之间的仇怨就没有了,坏人也会渐渐被感化。

一三

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之乐,则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一四

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来,但是要顾虑到别人的利益,使别人也站起来。

一五

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环境、虚荣的惑乱,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

一六

学问好的人,内心的修养表达在外面,就是有庄严的温和、自然的威仪,永远是那样安详而恭敬。

一七

一切的进德修业,原则都相同:不是进步,就要退步。没有进步,停留在原地,也是退步。

一八

征服自己比征服天下更难,所谓道德的修养,就是征服自己。

一九

人与人相互间要保持一段恰当的距离,同时相处时要尽量避免过失,这样一来,到处都是好朋友、亲兄弟。

二〇

头脑冷静的人,不会跟着别人任意转变看法,会用自己真正的智慧、眼光来看一件事、看一个人。

二一

超过了标准与不够标准,一样都是毛病。

二二

人生要在最后看结论,人要在艰难困苦中才看到他的人格,平常看不出来。

二三

为人处事,要真正做到明白。不受别人的蒙蔽并不难,最难的是不要受自己的蒙蔽。

二四

有仁德的人没有忧烦,他的修养可以超越物质环境的羁绊,而达于“乐天知命”的不忧境界。

二五

只要公义之所在,心胸昭然坦荡,人生就没有什么恐惧。

二六

只有君子才能守穷,虽然处在贫困中,还是能够坚定不动摇。

二七

一个真正的君子,都是要求自己:一切成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依赖别人,不要因人成事。

二八

只问自己应对人如何,而不要求别人对你如何。

二九

傲要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

三〇

觉得别人不对,原谅他一点,这就是恕;我们分一点利益出来给别人,这也是恕。

三一

有些人性格非常倔强,人格又很清高,但这样的性格往往锋芒太露,不但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三二

一个人内心没有真正的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外表满不在乎,内心非常空虚。

三三

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三四

讲到人生修养,一个大丈夫,不管对哪门学问,都要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要被它困住了。

三五

人应不应该争?不论于人于事,都应该争,但是要争得合理。

三六

学问的道理,并不是只读死书,而是注重现实人生中的做人处世。

三七

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最怕自己没有什么东西站得起来。

三八

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要谨慎考虑,但过分谨慎就变成小气。

三九

我们做人做事,要尽量注意“不迁怒,不贰过”,那么,“虽不中,亦不远矣”。

四〇

文质彬彬,后天文化的熏陶与人性本有的朴素气质互相均衡了,那才是君子之人。

四一

临事而惧并不是怕事,而是说任何一件事到手上,开始时就怕会失败,所以要考虑周详。

四二

真正的“威”是内心道德的修养,坦荡荡的修养到达了,就自然有威。

四三

一个人有了才能,还要修养弘毅的胸襟、深厚的美德,要不骄不吝。

四四

交朋友要敬而无失;朋友交得愈久、愈亲近了,就要愈诚敬。

四五

“名不正,则言不顺”,在理论上讲不过去的事,就是不合理的事,一定不会成功的。

四六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人家要以宽厚存心,要求自己则要严格检点。

四七

一件事没有成功,往往是因为自己心理的疲劳与退缩,不是客观因素。

四八

自己痛切反省,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

四九

人与人之间有偏差,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调整这个偏差,中和这个矛盾,就靠“礼”。

五〇

世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恶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五一

待人接物,遇事退一步,把利益权位都让给人家,心里就舒服,并不希望人家事后报答。

五二

“无伐善,无施劳”——有了好的表现,可是并不宣传;自己认为劳苦的事,不交给别人。

五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知道的事情,非知道不可,多怀疑就自然会去研究。

五四

富贵如浮云,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意时看到富贵像云般聚拢,没想到接着就会散去。

五五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不但是学问如此,就是做事、做领导人,都应该如此。

五六

君子要做到坦荡荡,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像春风吹拂,清爽舒适;如秋月挥洒,皎洁光华。

五七

对一个人的成就来说,有时候年轻多吃一点苦头,多受一点曲折艰难,是件好事。

五八

最了不起的人最平凡。如感觉到不凡,那是犯了“自命不凡”的毛病。

五九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史是不能停留的,时代是向前迈进的,宇宙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六〇

培养气质,不是衣服装饰可以培养得出来的,要在内心上具有这种修养、风度。

六一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人类最大的缺点,最大的愚蠢。

六二

所谓仁就是爱人,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自处的高度修养,也可以说是做人的艺术。

六三

欲望的奔驰,会使人心非常危险,能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世界。

六四

替自己想时,也能替别人想,就是很了不起的功德。

六五

一个真正有志于仁的人,看天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对好的要爱护,对坏的要怜悯他,慈悲他,感化他。

六六

性情要养得通达,胸襟不可那么狭隘,不要有一点事就想不开,一句话就放不开,否则成就就太有限了。

六七

“知者利仁”,人若真有智慧,修养到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

六八

有时言语给人的伤害比杀人一刀还痛苦。

六九

真信到极点,也就悟了;真悟到以后,才是正信。没有悟到、证到以前,都是迷信。

七〇

做了好事需要马上丢掉;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

七一

这个世界因为有缺陷,所以得“堪忍”——能够忍,忍受很多的痛苦,这是给生命辅导的药。

七二

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就是清福。

七三

活在世界上,有很多挫折、很多不满,都要忍过去,要原谅别人、原谅环境,转而要求自己。

七四

福报是有穷尽的,每个人的光荣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电筒,希望一辈子发亮是不可能的。

七五

人生的遭遇,成功与失败,吉、凶、祸、福,都有它的原因,真有智慧的人,要知道它的原因,不需要烦恼,不需要忧愁。

七六

“处无为之事”,一切作为,应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应为。做过了,如雁过长空,风来竹面,不着丝毫痕迹,不留纤芥在胸中。

七七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反而使人们更尊敬,更体认自然的伟大。

七八

人类社会对人与人之间的是非毁誉,很难有绝对的标准。站在领导地位的人,对于互相怨憎的诽谤,和互相爱护的称誉,都要小心明辨。

七九

人类是很矛盾的生物,在道理上,都是要求别人能做到,以符合圣人的标准;在行为上,自己总难免在私欲的缠缚中打转。

八〇

能够做到冲虚而不盈不满,自然可以顿挫坚锐,化解纷扰。

八一

凡是有太过尖锐,特别呆滞不化的心念,便须顿挫而使之平息。

八二

此心此身,始终是“冲而用之或不盈”。一切不为太过、太甚。此心此身,仍然保合太和而澄澄湛湛,活活泼泼,周旋于尘境有无之间。

八三

老子希望人们真能效法天地自然而然的法则而存心用世,不必标榜高深而务求平实,才说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名言,藉以警世。

八四

去掉自我人为的自私,把自己假相的身心摆在最后,看来像是外忘此身而不顾自己,其实是把自己身存天下的最好安排。

八五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乃是教人只说所当说的,说过便休,不立涯岸。不可多说,不可不说。言满天下无口过,才是守中的道理。

八六

人如果有非分的欲望和希求,在满足中还要追求进一步的盈裕,最后终归得不偿失,还不如保持已得的本位就算了。

八七

在现实人生中的人们,若能保持已有的成就,便是最现实、最大的幸福。

八八

小过不慎,终酿大祸,甚至于亡家亡国。

八九

人若能了知“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又何必入山修道,然后才能解脱自在呢?

九〇

元朝密兰沙诗曰:“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真是看透古今中外的人情世态。

九一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一代交替一代,谁又能不自然地退出生命的行列呢?

九二

一个人如果已经握有锋锐的利器,但却仍然不满于现状,反要在锋刃上更加一重锐利,那么原有的锋刃就很难保了。

九三

思想的纷烦,情感的嚣动,体能的劳动,生活的奔忙,常使精魄涣散。如此动用不休,不能持盈保泰,终至死亡而后已。

九四

人不可为物情所累,而困扰于世俗的宠辱,因此而生得失之心。

九五

宠辱的发生,都由于我有我身之累而来,“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九六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不欲盈”。

九七

现在修道作功夫的人很多,但功夫却不上路,都因为违反了“不欲盈”的原则,而都在求盈。

九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名利如此,权势也如此。

九九

什么是“动之徐生”的修道功夫?“从容”便是。

一〇〇

你体会到生命根源是不生不灭,那就叫作明道,成了明白人,再也不懵懵懂懂,迷迷糊糊了。

一〇一

忘了自我,处处为人着想,你度众生,众生亦度你。

一〇二

由于一个人的坏,衬托出另一个人的好,那是不幸的事,“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一〇三

智慧的反面就是奸诈,用得好就是大智大慧,用歪了就是老奸巨猾,全在一念之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