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健康锦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2 00:31:25

点击下载

作者:杨青敏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社会工作者健康锦囊

社会工作者健康锦囊试读:

内容提要

社会工作者忙碌在社会服务的一线,他们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缓解人们由于竞争、工作压力产生的精神紧张,为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做出很大的贡献,自身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胃炎、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生率较高。本书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出发,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提供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常见的与职业相关疾病的知识,并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健康指导。

编委会

主编 杨青敏

副主编 赵振华 童亚慧

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婷 王光鹏 乔建歌 朱金芬 张璐 周丹 曹莹 龚晨 解薇 董永泽

主审 冷蓓峥 查英

插图 郑夏霖 叶梦茹 罗嘉懿

前言 健康中国,科普先行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长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2019年7月16日,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正式对外公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提出到2030年的一系列健康目标,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百姓、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此外,我国劳动者群体面临的一大健康问题就是慢性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而职业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由此提出了“全人、全程、全生命”的健康管理理念。今后要将慢病管理的重点转向一级预防,健康的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级管理目标的落地实施,除了依靠医务人员的努力之外,更是离不开每个个体的积极配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才能健康长寿,成为百姓和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也迫切要求我们通过开展健康科普工作,将健康领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向公众普及传播,不断提升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的供给力度,更好地满足百姓和群众的健康需求。科普书籍赋予百姓、群众医学健康科普教育知识,让人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更好地进行健康自我管理,促进身心健康。

在此契机下,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南丁格尔志愿者科普团队以及医务护理专家及研究生团队,十几年来致力于慢病科普、社区健康管理及医院-社区-家庭健康教育的科普工作,撰写了健康科普丛书共20余本。此次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历时3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需求导向”为原则,组织撰写了“职业健康科普锦囊丛书”,力求帮助工人、农民、军人、警察、照护者、教师、司乘人员、社会工作者、白领和医务工作者10个职业的人群了解健康管理知识,更深层次地体现职业健康管理科普的教育作用。“小锦囊,大智慧”,各个职业因为工作性质不同,劳动者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了各自行业中高发的“生活方式病”,本丛书以这些“生活方式病”的预防和护理为出发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力求帮助各行业的劳动者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以达到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减轻痛苦的目的,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帮助民众从透支健康的生活模式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幸福的新健康模式转换,为健康中国行动保驾护航!同时,本丛书在编写时引入另外一条时间主线,按照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收集每个季节的高发疾病,整理成册,循序渐进。其中,对于有些行业在相同季节发病率都较高的疾病,如春季易发呼吸系统疾病,夏季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高发,冬季心脑血管疾病危害大,即使是相同的疾病,由于患者的职业不同,护理措施和方法也不一样。

这套职业健康科普丛书,源于临床,拓展于科普,创于实践,推广性强,凝聚着南丁格尔科普志愿者团队的智慧和汗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谨以此书献给共和国的劳动者。在丛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们感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编号:17dz230240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编号:19dz2301700)和闵行区科学技术协会(编号:17-C-03)对我们团队提供的基金支持。感谢参与书籍编写工作的所有医务工作者、科普团队、志愿者、研究生团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关心,对健康科普和健康管理工作的热情,共同为“健康中国2030”奉献自己的力量!

献给为民众的劳动者——社会工作者

国际上,通常将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称为社会工作者,也称为“社会工程师”。他们工作于政府、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缓冲区,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对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说医生的职责是帮助身体上有疾病的人,那么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社会工作一开始就带着鲜明的助人特征,是一项充满爱心的崇高事业。

社会工作者肩负着社会使命,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他们经常忙碌在社会服务的一线,他们发现社会问题,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为人们服务,缓解人们由于竞争、生活、工作压力产生的紧张及冲突,为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默默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身却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胃炎、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生率较高。

本书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出发,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提供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常见的与职业相关疾病的知识,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健康指导,以保障社会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此书由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一线临床资深医务护理工作者和研究生团队、南丁格尔志愿者团队撰写,编者们将多年工作经验融汇其中,凝聚着对社会工作者辛勤工作的感谢之情和崇敬之意,投入了对科普工作的饱满热情,感谢每一位编者的不懈努力和付出,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办、院办、科研科、教育科、医务科、护理部及各部门领导及同行们的大力支持,感谢为本书付出辛勤努力的每一位成员!

最后,感谢在政府、社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们,感谢您为维护整个社会安定所做的重大贡献。这本书是我们献上的一份真诚的礼物,在您工作之余,这本原创科普给您的健康自我管理带来健康教育的知识,也送去我们南丁格尔志愿者的一份心愿。

2019,我们聆听习总书记的新年寄语——“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为健康中国2030,大家一起努力!赵振华 童亚慧

春篇

春天从这美丽的花园里走来就像那爱的精灵无所不在每一种花草都在大地黝黑的胸膛上从冬眠的美梦里苏醒——雪莱

1 流行性感冒

一、疾病简介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潜伏期短,易暴发流行。中医学又称流感为时行感冒,属于中医“疫疠”“瘟疫”“风温”等范畴。本病常呈自限性,但是在儿童、老年人及其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常伴有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流感病毒非常容易出现变异,再加上大部分人群对变异菌株抵抗力较差,因此其较难控制,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日常工作学习。二、常见病因

气温骤降,机体免疫力下降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因。三、常见症状

流感潜伏期为1~3天,可短至6小时,长至4天。典型流感的临床表现包括急起高热,畏寒或寒战,头痛、身痛、乏力、食欲缺乏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咳嗽、胸骨后不适或烧灼、咽干、咽痛也较常见。体温可达40℃,发热多于1~2天内达高峰,3~4天内热退,退热后呼吸道症状较明显并持续3~4天后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轻型患者发热不超过39℃,症状较轻,病程短,2~3天后症状缓解。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1)提高流感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大力宣传人们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规律,改善其健康意识,多渠道让人们了解流感相关知识如其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防范措施等,从而树立正确的对抗疾病的观念。(2)制订体育锻炼计划,改善身体素质。大力开展体育运动及户外活动,建立相应的体育健身设施,指导人们制订科学合理的运动健身计划,从而改善身体素质,增强机体抵抗力。(3)提高人们预防用药意识和水平。采用药物预防流行性感冒是防止流感的重要辅助手段,特别是在其高发季节,选择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疫情的发展。金刚烷胺等对于甲型流感具有良好的疗效,利巴韦林治疗乙型流感效果理想。另外,上述药物基本不会引起疫苗抗体反应。(4)疫苗预防。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流感的发病率,流感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流感灭活疫苗是根据流感监测情况推荐的流感病毒毒株制备的全病毒3价灭活疫苗,皮下注射后保护率可达80%,不良反应小,接种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慢性心肺疾患、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流感减毒活疫苗是选育流感病毒减毒株制备的活疫苗,将其接种在健康人的鼻腔引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从而产生免疫力,多数观察结果证明其预防效果与灭活疫苗相似。当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缺乏免疫力,在尚未流行的地区或人群,除有禁忌证者外,可予全面接种。

2.治疗(1)对症治疗。在治疗上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伴随有高热、食欲缺乏、呕吐的患者应予以静脉补液。补液速度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药物性质、补液的总量三个方面来考虑,一般成人每分钟40~80滴。滴速太快,不但会降低药物的作用(很快从小便中排出体外),而且短时间内输液过多,会使人体内血循环中血容量急剧增加,尤其是有心脏病的人,一般以20~40滴/分为宜。同时,要随时观察有无胸闷,气短,心跳快等症状,补液速度太快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力衰竭、肺部水肿等严重症状。(2)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等,预防并发症。1五、护理小贴士

流感患者如何做好自我居家护理?(1)注意多补充水分,多休息;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发病前期以清淡为主,通常可在1周内痊愈。(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防止细菌滋生。勤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勤晒衣服被褥,勤洗手,生活用品勤洗刷,勤消毒。(3)不去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如果家中有人感冒,最好避免接触。(4)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体温又上升,同时出现咳嗽、喘息、面色发白或青紫时,有并发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医。

2 鼻咽炎

一、疾病简介

鼻咽炎是鼻咽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鼻咽炎的发病非常普遍,国内最早报道慢性鼻咽炎的发病率为12%,多与上呼吸道炎症并存。鼻咽炎与人类所处环境因素(如有害气体、刺激物、汽油、烟草等)有关。一项关于汽油作业环境对在作业环境汽油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中发现,受汽油影响患鼻咽炎者占总数98名的74.49%。二、常见病因

鼻咽炎多为细菌、病毒感染所致,并与鼻咽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有关。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腺病毒、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为主。EB病毒感染绝大多数表现为鼻咽炎,并认为EB病毒感染是鼻咽炎的重要特征。细菌感染以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为主。有专家认为,化脓性鼻咽炎的发生与厌氧菌、需氧菌等多种菌种有关,而抗生素的滥用也是鼻咽炎反复发病的重要原因。此外,鼻咽炎亦可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及邻近组织病变迁延所致,如鼻后滴漏综合征、咽炎、中耳炎等。三、常见症状

鼻咽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如鼻咽不适、咽痛、鼻咽干燥、回吸性鼻涕或涕血、咽喉不适、咽异物感、耳鸣、耳胀等多种症状。EB病毒感染者的体征以鼻咽黏膜粗糙、暗红色充血为主。目前,对鼻咽炎的临床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大多认为鼻咽炎与上呼吸道炎症同时存在。鼻咽炎按合并症与否分为独立性鼻咽炎、复杂性鼻咽炎;按病理类型分为非化脓性鼻咽炎、化脓性鼻咽炎。急性鼻咽炎诊断不难,而慢性鼻咽炎由于病程发展缓慢,一般检查方法难以确诊。目前临床多采用间接鼻咽镜、纤维鼻咽镜检查。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1)注意保暖,尤其是鼻炎患者,不论冬季还是夏季,如果处于低温环境(夏季室内空调环境),都要注意保暖。(2)患有鼻咽炎,会伴有鼻咽干燥、刺痛、发热等症状,平时注意多饮水、充分休息、保证周围空气清新、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等。(3)增强人体免疫力,可通过游泳、跑步等规律性运动增强体质,从而有助于预防鼻咽炎。(4)多吃新的鲜蔬菜、水果,但要注意不可冷食,尤其是夏季禁忌喝冰镇饮料等冰凉食物。(5)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鲜鱼、大豆等。(6)去除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嗜好,注意个人卫生,做好周围环境的清洁工作。(7)如果发现高热不退、胸闷、恶心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接受诊治,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8)补充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或者药剂,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2.治疗(1)西医治疗。对于该病的治疗,以清除病因为主要原则,其中以抗感染治疗最多。在急性期治疗效果确切,但抗生素对人体组织细胞破坏性很强,同时频繁使用抗生素,易造成耐药情况发生,会产生无效反应。(2)中药治疗。中药含片治疗咽炎的主要为清火、败毒、通窍利喉类药物,对于一般性、初期咽炎症状有缓解作用,对咽喉黏膜组织也没有较强的破坏性。因此,在轻微性咽炎的治疗中比较普遍使用。但由于中药起效慢,难以改善病变组织环境,对于急性鼻咽炎、顽固性鼻咽炎等重症收效甚微。(3)手术治疗。临床治疗上多采用药物烧灼法、电凝固法、冷冻、激光、微波及射频治疗法。其中激光、微波及射频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少、无出血和疗效好的优点,成为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五、护理小贴士(1)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急性期应注意休息。(2)经常接触粉尘或化学气体者,应戴口罩、面罩等防护措施。(3)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4)避免烟、酒、辛辣、过冷、过烫刺激食物。(5)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使病菌不易生长。(6)冬苋菜、蜂蜜、番茄、阳桃、柠檬、青果、海带、萝卜、芝麻、生梨、荸荠、白茅根、甘蔗等食品,具有清热退火,润养肺肾阴液的作用,可适量选食。(7)保持室内空气流通。(8)不要长时间讲话,更忌声嘶力竭地喊叫。

3 咳嗽

一、疾病简介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二、常见病因

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欧美国家近20年对咳嗽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基本明确了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1)急性咳嗽。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2)亚急性咳嗽。最常见原因是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3)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原因较多,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以下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这些原因占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三、常见症状(1)咳嗽性质。干咳或刺激性咳嗽见于慢性喉炎、喉癌、气管炎、气管受压、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及外耳道刺激;湿性或多痰的咳嗽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寄生虫病、肺结核有空洞者。(2)咳嗽节律。单声微咳多见于喉炎、气管炎、吸烟者及早期肺结核患者,习惯性咳嗽也属此型。阵发(痉挛)性咳嗽多见于异物吸入、百日咳、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内膜结核及支气管肿瘤。连续性咳嗽多见于一般支气管肺脏炎症。(3)咳嗽时间。晨间咳嗽多见于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患者。由于睡眠时分泌物流入或潴留于支气管内,晨起后即有阵阵剧咳以排出分泌物。夜间咳嗽则多见于肺结核与心力衰竭者。(4)咳嗽音色。短促的轻咳、咳而不爽者多见于干性胸膜炎、大叶性肺炎、胸腹部创伤或手术后,患者在咳嗽时常用手按住患处以减轻疼痛。犬吠样咳嗽多见于喉头疾患、声带肿胀、气管异物或支气管受压。嘶哑性咳嗽见于声带炎症或纵隔肿块压迫喉返神经所致的声带麻痹。(5)发作特征。百日咳患者的咳嗽为阵发(痉挛)性的连续剧咳,在10~20次咳嗽后做深吸气时,气流经过狭窄的喉头可产生高音调吼鸣。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作将停时出现阵发性咳嗽伴呼气性哮鸣。(6)体位改变。严重支气管扩张患者因支气管内壁破坏,咳嗽反射减弱,虽有大量痰液潴留,但咳嗽少而无力;一旦改变体位时,由于分泌物流动刺激支气管黏膜而发生咳嗽,咳出大量积痰后咳嗽才缓解。脓胸有支气管胸膜瘘时,在一定位置下脓液进入瘘管引发咳嗽,咳出大量脓液。纵隔肿瘤、大量胸腔积液患者改变体位时也会引起咳嗽。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1)气候变化时避免进出空气污浊、人潮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娱乐场所等。(2)减少接触冷空气,晨起或外出时注意保暖,必要时戴口罩。(3)避免剧烈活动,可采取散步、打太极拳等较平缓的活动。

2.治疗(1)普通咳嗽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可选用减充血剂:伪麻黄碱;退热药物:解热镇痛药类;抗过敏药:第一代抗组胺药;止咳药物:中枢性镇咳药、中成药等。临床上通常采用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伪麻黄碱治疗,可有效缓解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咳嗽明显者选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或可待因等。(2)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病因相对复杂,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咳嗽原因不明或不能除外感染时,慎用糖皮质激素。(3)其他。避免抑制咳痰,因为痰液潴留可能会干扰或损害肺泡通气,导致肺抗感染能力下降;保持空气湿润,可减轻黏膜炎症并可稀释分泌物,也可适当给予胸部理疗,利于痰液排出。五、护理小贴士

1.减轻咳嗽带来的不适(1)调整姿势。采取舒适姿势,配合治疗原理给予适当调整,一般取侧卧屈膝位、半坐卧位或坐位。(2)保持空气清新及适当的温、湿度。温度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一般为40%~50%;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患者的适宜相对湿度为80%。(3)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或产气食物;减少刺激物的接触,如吸烟、花粉、香料、化学原料等。(4)对剧烈的刺激性干咳,给予镇咳药物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防止发生晕厥、肋骨骨折、气胸等。痰液较多或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强镇咳药,以免发生窒息。

2.减少痰液积聚,使痰液能顺利咳出(1)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准确记录痰的性状及痰量,及时和正确留取痰标本,以提供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依据。(2)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每2~4小时进行数次深呼吸和有效性咳嗽。(3)协助排痰。卧床患者定时给予翻身、拍背。按体位引流的原则采用叩击和震颤的方法,使痰液从细支气管引流到大气管,以利排出。(4)补充营养及水分。若无治疗性限制时,每天补充水分1500ml以上,以达到液化痰液的效果,尤其是慢性咳嗽患者其热量消耗增加,应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膳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少食多餐。(5)行雾化吸入疗法,有助湿润气道,促使咳痰。(6)配合胸部X线检查、听诊结果,在雾化治疗后施行背部叩击、震颤等呼吸治疗。

3.保持口腔清洁

保持口腔清洁,以免因咳痰导致口腔气味不好而影响食欲。鼓励或协助患者刷牙每天1~2次,必要时行口腔护理。

4.心理护理

在积极改善症状的同时,安慰患者,讲解咳嗽、咳痰的必要性,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4 扁桃体炎

一、疾病简介

扁桃体炎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鼻腔有鼻窦感染也可伴发本病。二、常见病因

主要是由于细菌及分泌物积存于扁桃体窝导致的。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或者葡萄球菌,也可继发于某些急性传染病。三、常见症状

1.急性期(1)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缺乏、便秘以及全身酸痛等。(2)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疼痛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

2.慢性期(1)反复发作咽痛。每遇感冒、受凉、劳累、睡眠欠佳或烟酒刺激后咽痛发作,并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2)口臭。由于扁桃体内细菌的繁殖生长及残留于扁桃体内的脓性栓塞物,常可致口臭。(3)扁桃体肿大。肥大的扁桃体可使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呼吸不畅或睡眠时打鼾。(4)全身表现。扁桃体内的细菌、脓栓常随吞咽进入消化道,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如细菌毒素进入体内,可有头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或低热等表现。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1)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2)患扁桃体急性炎症应彻底治愈,避免变成慢性炎症。

2.治疗(1)一般治疗。①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睡前刷牙,饭后漱口,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感染的机会。②含漱法。可选用含碘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含化。用淡盐水漱口,简单又方便,可于饭后及睡前,取温开水一杯,加少许食盐,口感有咸味即可,反复漱口,每次5分钟左右。③药物治疗。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若为链球菌感染,可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④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2)手术治疗。治疗原则。①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呼吸、吞咽者。②反复急性发作,每年4~5次以上,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③长期低热,全身检查除扁桃体炎外无其他病变者。④由于扁桃体炎而导致的肾炎、风湿等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择期手术。五、护理小贴士(1)日常护理。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此外,要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睡前刷牙,饭后漱口,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感染的机会。(2)饮食调理。宜食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汤、赤小豆粥、白菜、白萝卜、丝瓜;多饮纯净水以及鲜水果汁;应吃些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忌吃香燥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如姜、辣椒、大蒜、油条等;忌烟酒。

5 流行性腮腺炎

一、疾病简介

腮腺是涎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可以一侧或两侧肿大。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见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二、常见病因

病毒性腮腺炎,常见腮腺炎病毒,还可见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三、常见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为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临床起病急,常有发热、头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数小时至1~2天后体温可升至39℃以上,出现唾液腺肿胀,腮腺最常受累,肿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轻度触痛,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发热、紧张发亮但多不红,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2~4天累及对侧。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波及,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及颈部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口在早期可有红肿,有助于诊断。不典型病例可始终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不需检疫,但在集体机构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勤通风,勤晒被子。(3)保护易感人群。①被动免疫: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②自动免疫:目前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较好,属于国家免疫规划接种,初种对象为8月龄和18~24月龄各1剂次,皮下或肌内注射。

2.治疗(1)隔离、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2)对症治疗为主,抗生素无效,可试用利巴韦林。(3)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尚无肯定效果,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等时可考虑短期使用。(4)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对止痛、消肿有一定效果。(5)男性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己烯雌酚,以防止睾丸炎发生。(6)中药。内服以普济消毒饮方为主随症加减。局部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调醋外涂,每天1次。五、护理小贴士(1)居室应空气流通。冬季可定时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2)应卧床休息,直至肿胀完全消退。不论病情轻重,均应卧床休息5~9天,因为良好的休息是减少并发多脏器损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另一手段是及早治疗)。(3)在急性期,应吃含维生素多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忌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及不容易消化的多脂类食品,以减少咀嚼引起疼痛,以免流涎增多、加重疼痛,同时要多饮水。(4)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朵贝尔溶液或淡盐水漱口,一天3~4次。(5)腮腺肿胀部位可用冷敷以减轻疼痛,也可外敷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6)如发现有频繁呕吐、嗜睡、神志不清或上腹部疼痛、睾丸肿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6 哮喘

一、疾病简介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二、常见病因

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它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引发哮喘的变应原有多种。(1)尘螨是最常见的变应原,是哮喘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发病因素。真菌亦是存在于室内空气中的变应原之一,常见为青霉、曲霉、交链孢霉等。花粉与草粉是最常见的引起哮喘发作的室外变应原。(2)职业性变应原。常见的变应原有谷物粉、面粉、动物皮毛、木材、丝、麻、木棉、饲料、蘑菇、松香、活性染料、乙二胺等。(3)药物及食物添加剂。药物引起哮喘发作有特异性过敏和非特异过敏两种。前者以生物制品过敏最常见,而后者发生于交感神经阻滞剂和增强副交感神经作用剂。食物过敏大多属于I型变态反应,如牛奶、鸡蛋、鱼、虾蟹及调味类食品等均可作为变应原,常会诱发哮喘患者发作。三、常见症状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出现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在发作前常有鼻塞、打喷嚏、眼痒等先兆症状,发作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有时咳嗽为唯一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有些症状轻者可自行缓解,但大部分需积极处理。哮喘发作时出现两肺散在、弥漫分布的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有时吸气、呼气相均有干啰音。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呼吸音低下,哮鸣音消失,临床上称为“静止肺”,预示着病情危重,随时会出现呼吸骤停。哮喘患者在不发作时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临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持续3个月以上。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

哮喘的诱发因素包括以下多种,因此要预防哮喘的发作,需要避免以下促发因素。(1)感染。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冠状病毒等。(2)气候改变。当气温、湿度、气压和空气中离子等发生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冬季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3)环境污染。与哮喘发病关系密切。诱发哮喘的有害刺激物中,最常见的是煤气(尤其是SO)、油烟、杀虫喷雾剂等。烟雾可2刺激处于高反应状态的哮喘患者的气道,使支气管收缩,甚至痉挛,致哮喘发作。香烟烟雾(包括被动吸烟)是户内诱发因素的主要来源,是一种重要的哮喘诱发因子。(4)精神因素。紧张不安、情绪激动等也会促使哮喘发作,一般认为是通过大脑皮质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5)运动: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会诱发哮喘发作,常表现为咳嗽、胸闷、喘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多数患者在1小时内可自行缓解。有些患者虽无哮喘症状,但运动后可诱发支气管平滑肌痉挛。(6)药物:有些药物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主要有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含碘造影剂,或交感神经阻断剂等。(7)月经、妊娠等生理因素。不少女性哮喘患者在月经前3~4天有哮喘加重的现象,可能与经前期黄体酮水平突然下降有关。

2.治疗

治疗目的。积极进行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1)药物治疗。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和抗炎作用两大类,某些药物兼有扩张支气管和抗炎作用。扩张支气管药物包括β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炎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白三烯2调节剂、色甘酸钠和尼多酸钠、抗IgE单克隆抗体、抗组胺药物。(2)长期治疗。哮喘的治疗药物根据其在哮喘长期治疗中的地位,又分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控制药物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达到并维持临床控制。缓解药物或称为急救药物,指按需要使用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气道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3)免疫治疗。哮喘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故免疫治疗在哮喘中占有一定地位,免疫治疗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五、护理小贴士(1)饮食指导。哮喘患者的饮食应进清淡流质食物,特别是在哮喘发作期,水分的需要量增加,要注意补充,以免水分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阻塞呼吸道而加重哮喘。缓解期宜多吃蔬菜水果如萝卜、白菜等;又如豆腐、棒子骨等;忌食或少食虾、蟹、香菜、麦类、蛋、牛奶、肉、鲫鱼等可能引起哮喘及腹胀,致使呼吸困难的食物。(2)居住环境。哮喘患者居住的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干燥。因室内尘螨是引发某些哮喘的元凶,这种小虫在潮湿天气里可大量滋生。当把室内相对湿度降到50%以内时,它就不能大量滋生了。冬季要暖和,夏季要凉爽通风。避免接触特殊气味。(3)宜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选择游泳、气功、打太极拳、散步、慢跑、医疗体操等运动。(4)心理指导。这也是属于哮喘的护理措施之一。哮喘患者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增大,情绪的剧烈变化或波动都可以成为哮喘发作诱因。因此,哮喘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不愉快,以免加重哮喘的病情。

7 荨麻疹

一、疾病简介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天至数月。二、常见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三、常见症状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2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荨麻疹,还有以下特殊类型的荨麻疹。(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处局部起风团、瘙痒。(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止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12小时。表现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肿胀,发作时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局部大范围肿胀似血管性水肿,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皮损发生前可有24小时潜伏期。(4)胆碱能性荨麻疹。皮疹特点为除掌跖以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明显,其中有时可见卫星状风团,也可只见红晕或无红晕的微小稀疏风团。有时唯一的症状只是瘙痒而无风团。损害持续30~90分钟,或达数小时之久。大多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不久发生,伴有痒感、刺感、灼热感或皮肤刺激感,遇热或情绪紧张亦可诱发此病。(5)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在受冷后半小时到4小时发生迟发反应,皮疹是不痒的风团,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围绕以苍白晕,皮疹持续24~48小时,有烧灼感,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6)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一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这些症状在数小时内消失。(7)接触性荨麻疹。特点是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发生风团和红斑。可分为免疫性机制和非免疫性机制2类。非免疫性是由于原发性刺激物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而引起,几乎所有接触者均发病,不须物质致敏。而免疫性属Ⅰ型变态反应,可检出特异性IgE抗体。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1)注意饮食,避免诱因。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及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概率。(2)注意卫生,避免不良刺激。有荨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使生活规律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喝酒、受热、情绪激动、用力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不良刺激,应予避免。患冷性荨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场,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据有关研究发现,吸烟者血液中的IgE与皮肤试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而且对其子女等被动吸烟者所导致的过敏现象也相对增加。因此,患有荨麻疹的人应戒烟。(3)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黏菌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某些中成药如感冒清、牛黄解毒片等也可导致过敏,引起荨麻疹的发生。当服用多种药物而怀疑荨麻疹是由其中某一种药物引起时,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及时停用所服的药物。(4)积极治疗原有疾病。荨麻疹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能导致荨麻疹的疾病较多,如寄生虫感染、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感染。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经紊乱,甚至体内潜在的肿瘤等,都可能引起荨麻疹。因此,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原有的疾病,有助于消除荨麻疹。(5)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和加重,与人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有一定的关系。

2.治疗(1)去除病因。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2)药物治疗。①抗组胺类药物:包括H受体拮抗剂,其具有1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氯雷他定、地1氯雷他定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H受体拮1抗剂合用或与H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受体拮抗剂有西咪22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②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如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酮替酚、色甘酸钠、曲尼司特等。③糖皮质激素:为治疗荨麻疹的二线用药,一般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或慢性荨麻疹严重激发时,常用药物如泼尼松、曲安西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磷酸钠(得宝松)。④免疫抑制剂: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⑤另外,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钙剂等,常与抗组胺药合用。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可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五、护理小贴士

1.一般护理(1)结合病史,协助患者寻找过敏原,发现可疑食物或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2)注意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温水洗浴,减少清洁剂、化妆品等的皮肤刺激。(3)保持被褥清洁、柔软,穿棉质宽松内衣,避免毛织物、化纤织品直接与皮肤接触。(4)饮食护理。嘱患者宜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及海鲜类食物。多喝水、多食含大量维生素C的水果、果汁等,利于致敏物的排泄。

2.掌握病情

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诉,观察皮疹好发部位,掌握反复发作的时间及部位。

3.皮肤护理

观察皮肤是否有因瘙抓所致的继发损害及继发感染,及时给予对症处理。避免摩擦、搔抓等因素刺激患处,防止因搔抓引起皮疹增多,瘙痒加剧。

4.合理用药

指导患者合理、及时用药。

5.健康教育(1)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耐心解释发病因素,积极预防,消除患者长期患病所造成的紧张心理,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室内禁放花卉,禁用喷洒剂等化学物品,以免致敏。(3)急性荨麻疹伴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喉头水肿、血压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防止窒息和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8 生理性疲劳

一、疾病简介

生理性疲劳又称疲乏,是一种主观上有不适感觉,但客观上会在同等条件下,失去其完成原来所从事正常活动或工作的能力。任何生理性疲劳的产生都有明确原因,如体力疲劳是在繁重或长时间的体力活动时出现等;病理性疲劳一般情况下没有明确的引发因素,这是病理性疲劳最重要的特征。生理性疲劳一般经过休息都会消除;病理性疲劳必须经过药物或其他治疗。生理性疲劳一般不伴有其他症状,病理性疲劳则多伴有其他症状。二、常见病因

生活在繁忙紧张的社会中,有时身体会觉得疲倦,不想动,其原因可能是来自生理上的,也可能是心理即精神上的原因,比如患有抑郁症等,而大多数人的疲劳是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三、常见症状

一种主观不适感觉,常表现为对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下降,困倦、沉默、少语、头昏、头重等。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3)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身免疫力。

2.治疗(1)劳累与疲劳。过度的活动使身体新陈代谢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和乳酸)在血液中积聚,导致肌肉疲劳,治疗方法很简单,休息一下,让身体排泄掉积聚的废料就可以了。而读书学习导致的神经疲劳则应该暂时停止用脑,去做一下适宜的运动,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疲劳就能消除了。(2)静坐与疲劳。脑力工作者,常常坐着办公,很少运动,就比较容易发生疲劳,而且常常会有腰酸背痛,这是腰部肌肉常常处于紧缩状态所导致。少运动的人,血液循环缓慢,心和肺的运作缓慢,氧气的供给也就比较差。而运动能够增加氧气的吸入,可以供给脑部更多的氧气,这样就能够减少疲劳了。所以,脑力工作者每天最好要做一些适宜的体育运动。(3)缺水与疲劳。我们身体每天需要至少6~8杯水,从食物中和体内代谢中每天可以得到3~4杯水,而体内的水分天天都要被消耗,并且排出体外,有些人没有饮水的习惯,这样身体所产生的废料不能及时地排泄,人就会觉得疲劳了,所以多喝水不仅可以除去疲劳,也会使你更健康。(4)饱食与疲劳。吃得太饱往往会引起身体的疲倦,大量的食物进入胃肠道,身体的大部分血液也必然向消化系统输送,大脑的供血量就会变得不足,脑部血流的缺乏导致供氧的不足,自然就会感到周身乏力、昏昏欲睡了。其次,肉类吃得太多也会导致疲劳。肉类本身有较多的酸性废料,被消化吸收之后,这些酸性废料如尿酸等在体内积聚多了,人也就会感到疲劳了。此外,甜食也不宜多吃,它会大量消耗掉身体里的维生素B,从而影响体内的代谢和神经的功能,造成疲劳。在饮食上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是克服疲劳的良方,因为这些食物是碱性的,它可以克服体内的酸性物质。(5)睡眠不足与疲劳。有些人的疲倦,如打哈欠、头昏、头重都是睡眠不足所引起的。头一沾枕头就很快入睡,而早上非得靠闹铃才能叫醒,说明应该增加睡眠时间。如果是失眠导致睡眠不足,就要找出原因,是属于心理情绪方面的(比如忧虑过多或精神压力过重),还是用脑过度(比如看书学习时间过长),找出原因后对症解决,疲劳也就可以消除了。五、护理小贴士

睡足睡好。合理安排饮食;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和铁质;寻找疲劳的潜在原因;积极锻炼身体,可以做做减压操。

减压操减轻疲劳感。(1)第一节指甲摩头。两手示指、中指、无名指弯曲成45°,用指甲端往返按摩头部1~2分钟。可加强脑供血,强健脑细胞,促进入睡。(2)第二节拇指搓耳。两手大拇指侧面紧贴前耳下端,自下而上,由前向后,用力搓摩双耳1~2分钟。可疏通经脉、清热安神,防止听力退化。(3)第三节双掌搓面。两手掌面紧贴面部,以2次/秒的速度,用力缓缓搓面部所有部位1~2分钟。可疏通面部经脉,促睡防皱,缓解精神疲劳。(4)第四节双掌搓肩。两手掌面以2次/秒的速度,用力搓摩颈肩肌群,重点在颈后脊柱两侧1~2分钟。可缓解疲劳,预防颈肩病变。(5)第五节推摩胸背。两手掌大拇指侧以2次/秒的速度,自上而下用力推摩后背和前胸,重点在前胸和后腰,可疏通脏腑经脉。(6)第六节掌推双腿。两手相对,紧贴下肢上端,以1次/秒的速度,由上而下顺推下肢1分钟,再以此方法顺推另一下肢1分钟。右脚掌心搓摩左脚背所有部位,再用左脚掌心搓摩右脚背所有部位,然后用右脚跟搓摩左脚心,再用左脚跟搓摩右脚心,共2~3分钟。此法可消除双足疲劳,贯通阴阳经脉。(7)第七节交换搓脚。右脚掌心搓摩左脚背所有部位,再用左脚掌心搓摩右脚背所有部位,然后用右脚跟搓摩左脚心,再用左脚跟搓摩右脚心,共2~3分钟。此法可消除双足疲劳,贯通阴阳经脉。(8)第八节叠掌摩腹。即两掌重叠紧贴腹部,以1~2次/秒的速度,持续环摩腹部所有部位,重点在脐部及周围,共2~3分钟。此法有强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功效。

9 肝炎

一、疾病简介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二、常见病因

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化学毒物、药物、酒精中毒,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其中以病毒最为常见。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几种分型,常见的是甲、乙、丙型肝炎。甲型肝炎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流行,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发达国家仅少数散发病例。乙型肝炎分布于世界各地,一般呈散发性,无明显季节性,其流行因素除血源性传播外,母婴传播及医源性传播也是重要因素。三、常见症状(1)皮肤发黄。对于肝炎患者来说,出现眼睛和皮肤发黄的症状比较常见,慢性肝病患者若出现黄疸,表明病情加重。(2)蜘蛛痣。跟蚊虫叮咬后的症状相似,中间有一红点,周围有血丝状,当用细棒一端压迫痣中心时、全痣消失,放开后又会出现,这一点可与其他血管痣相鉴别。(3)肝掌。肝炎患者的手掌跟正常人有很大的区别,普通人的手掌颜色红润,而患有肝病的患者手掌心泛白无血色。(4)肝区疼痛。当肝区产生疼痛症状时,一般代表病情加重,为了避免疼痛的进一步加剧,患者应及时的进行检查和治疗。(5)食欲缺乏。常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原因是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6)心慌。自觉症状以心慌或心前区疼痛为多,也有少数患者心电图发生异常,呈病毒性心肌炎改变。(7)乏力。感觉体力不支,容易疲劳,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8)面色晦暗。与太阳晒黑的皮肤不同,该情况面部暗淡而无光泽度。另外,严重的黑眼圈都是慢性肝脏疾病的早期症状,其中大多数为慢性乙肝。四、预防与治疗

1.预防(1)疫苗。肝炎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目前已经正式使用的肝炎疫苗为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的疫苗。丁型肝炎是继乙型肝炎后发生的肝炎,所以预防了乙型肝炎,也就预防了丁型肝炎。(2)戒酒。戒酒是保肝的一大重要因素。(3)限脂。可以通过控制饮食预防,如控制含糖类食品的摄入。另外还可以通过运动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已经患了脂肪肝的人,如果能控制饮食、坚持体育锻炼,就能消耗体内热量,控制体重增长,而肥胖减轻之后,肝脏中的脂肪也会随之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不需药物治疗。(3)清洁。由于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是经消化道传染的,所以预防的方法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用不干净的瓜果、蔬菜等食品。

2.治疗

对于病情较急、较重、传染性强的肝炎患者一定要及时入院救治;病情平稳、传染性小者可以暂不入院。急性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转为慢性,一旦慢性化,其遗患无穷。所以应在急性阶段住院彻底治疗,使症状尽快得到控制,恢复肝脏功能,并使身体内环境很快稳定,早日清除病毒。对于已经慢性化的肝炎,要视其轻重缓急,决定是否入院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突出、肝功能严重异常、黄疸明显)则需要住院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治疗。肝硬化活动期,或伴有严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腹水、腹腔感染等及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急,一旦发现这样的可疑患者(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不思饮食、黄疸进行性加重、腹水或神志改变等),必须立刻住院观察。五、护理小贴士

拒绝以下行为,保证肝脏健康。(1)饮酒。酒精中的亚硝胺可使肝脂肪变性和致癌,肝炎患者应禁酒,以免肝脏受损。(2)吸烟。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能阻碍肝脏功能恢复,因此肝炎患者应戒烟。(3)恼怒。中医讲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易成积癖,因此恼怒会加重病情。(4)过劳。过劳使肝脏代谢负担加重,营养失调,加之肝功能失常,患者需多休息。(5)焦虑。“忧伤肝,思伤脾”,焦虑会加重脏器的压力,使大脑皮质高度紧张,对肝病康复极为不利。(6)悲观。肝炎患者一旦对治疗失去信心,病情就会越发难以控制。因此,要乐观,豁达,增强信心。(7)乱用补药。饮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若滋补不当,打破平衡,会影响病情恢复,应慎用补药。(8)生活不规律。“十分病,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规律的生活对肝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9)滥用化学药物。“是药三分毒”,药物对肝肾多损害,肝炎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10)乱投医。不可轻信江湖游医,以免贻误病情。

10 胃炎

一、疾病简介

胃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炎其病理改变亦不同,通常包括3个过程即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各型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