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雪论成长股获利:投资大师80年投资致富的选股方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2 15:10:14

点击下载

作者:(美)菲利普·A. 费雪(Philips.A.Fisher)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费雪论成长股获利:投资大师80年投资致富的选股方法

费雪论成长股获利:投资大师80年投资致富的选股方法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费雪论成长股获利/(美)费雪 著;刘寅龙 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10ISBN 978-7-5454-3610-5Ⅰ.①费… Ⅱ.①费…②刘… Ⅲ.①股票投资-基本知识 Ⅳ.①F830.9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32145号版权登记号 图字:19-2008-067号Paths to Wealth through Common Stocks by Philip A.FisherCopyright © 1960 by Prentice-Hall, Inc.This edition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John Wiley & Sons, Inc., Hoboken, New JerseyForeword copyright © 2007 by Kenneth L.Fisher.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14 by Grand China Publishing HouseThis translation published under license.All rights reserved.No part of this book may be used or reproduced in any manner whatever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 except in the case of brief quotations embodied in critical articles or reviews.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通过Grand China Publishing House(中资出版社)授权广东经济出版社在中国内地出版并独家发行。未经出版者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复制或节录本书中的任何部分内容。出版发行 广东经济出版社(广州市环市东路水荫路11号11楼)经销 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印刷 深圳市福圣印刷有限公司开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16印张 16印张字数 207千版次 2014年12月第1版印次 2014年12月第1次书号 ISBN 978-7-5454-3610-5定价 48.00元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承印厂联系调换。发行部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水荫路11号11楼电话:(020)38306055 37601950 邮政编码:510075邮购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水荫路11号11楼直销部电话:(020)37601950 37601509 邮政编码:510075图书网站:http://www.gebook.com广东经济出版社常年法律顾问:屠朝锋律师、刘红丽律师·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封底无“短信中奖防伪标”均为盗版短信查伪中奖方法见本书最后一页

本书献给所有能彻底撇弃“人云亦云”的惯性法则,而始终坚持独立思考的投资者。

This book is dedicated to all investors, large and small, who do not adhere to the philosophy: “Everyone seems to believe it, so it must be so.”

我绝对是菲利普的热心读者,现在我把他推荐给你。——沃伦·巴菲特费雪的投资策略(Philip A. Fisher,1907~2004)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近半世纪以来最杰出的投资顾问华尔街极受尊重和推崇的投资专家费雪与成长股

费雪执著于成长型投资,重视公司经营层面质化的特征,此乃现代投资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他强调以挖掘可投资标的的“葡萄藤”理论,后来深受金融投资人士及许多基金经理人所推崇。费雪被称为最伟大的成长型投资大师,他与价值型投资之父格雷厄姆同为“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启蒙老师。

作为顶级投资大师,费雪却显得异常低调,几乎从不接受各种访问。1958年,他的《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一出版就成为广大投资者必备的教科书,该书随即成为《纽约时报》有史以来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部投资方面的著作。巴菲特读后亲自登门向费雪讨教,他认为费雪的理念令人折服。“成长股”这一概念也随着该书的畅销而成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名词,追寻“成长股”的“成长型投资”更是自此成为美国股市多年以来的主流投资理念之一。费雪四大投资准则

1.超额利润的创造(1)投资那些发展潜力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公司。(2)向那些拥有卓越的经营管理人才的公司看齐(重研发与营销)。

2.利润必须具有成长性(1)没有公司能永远维持其超额利润,除非公司能同时分析成本结构,了解政策制定中每个步骤所耗费的成本。(2)落实会计制度与成本分析。(3)以盈余维持成长,而不仅仅是不断增资,扩充资本。(4)有卓越的管理阶层:经营者能制定公司长期生存的策略,将短期利润列为次要目标,兼顾长期发展与日常运作。(5)要了解经营者的意图,唯一的方法是观察他们如何与股东沟通,特别是对困境的反应和应对措施。(6)公司管理者是否与员工发展良好的关系,升迁是否基于能力而非偏爱。

3.买进绩优股的15个要点(1)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大幅增长。(2)管理层是否决心开发新产品,在目前尚有吸引力的产品线成长潜力利用殆尽之际,是否会进一步开发总销售潜力。(3)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发投入能否产生同步的效果。(4)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5)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6)公司作了什么决策,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7)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好不好。(8)公司的高层主管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9)公司管理深度够不够。(10)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做得好不好。(11)投资人是否能从其他的经营层面,尤其是本行业较为独特的地方,获得重要的信息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12)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13)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家公司是否会因为成长而必须发行股票,以取得足够资金,使得流通股增加,导致现有持股人的利益受损。(14)管理层是否只报喜而不报忧。(15)管理层的诚信正直态度是否毋庸置疑。

4.投资人“十不”原则(1)不买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的股票。(2)不要因为一只好股票还未上市交易,就弃之不顾。(3)不要因为你喜欢某个公司年报的格调,就去买该公司的股票。(4)不要认为一家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来的盈余成长已大致反映在价格上。(5)不要锱铢必较。(6)不要过度强调分散投资。(7)不要担心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买进股票。(8)不要忘了你的吉尔伯特和沙利文(吉尔伯特与沙利文指维多利亚时代幽默剧作家威廉·S.吉尔伯特与英国作曲家阿瑟·沙利文的合作)。(9)买进真正优秀的成长股时,除了考虑价格,不要忘了时机因素。(10)不要趋之若鹜。费雪的八大投资心得

费雪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投资,得出自己的八大投资心得:

1.投资目标应该是一家成长型公司

公司应当有按部就班的计划使盈利长期大幅增长,且其内在特质很难让新加入者分享其高成长。这是费雪投资哲学的重点。

2.集中全力购买那些失宠的公司

这是指当市场走势或当时市场误判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使得股票的价格远低于真正的价值时,应该对其断然买进。寻找到投资目标之后,买进时机也很重要。如果有若干个可选的投资目标,则应该挑选那个股价相对于价值最低的公司,这样投资风险才能降到最低。

3.真正出色的公司很少,当其股价偏低时,应充分把握机会,让资金集中在最有利可图的股票上

出色的公司在任何市场都只有5%左右,而能找到其中股价偏低的则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旦机会来临,应该重仓买进,甚至是以全部资金买进。

4.追求资本大幅增长的投资人,应淡化股利的重要性

在获利高但股利低或根本不发股利的公司中,最有可能找到十分理想的投资对象。成长型的公司,总是将大部分盈利投入到新的业务扩张中去。若大比例分红,则多数是因为公司的业务扩张有难度,所以才将盈利大部分用于分红。不过,这是指现金分红,而以红股形式的分红则应该鼓励。

5.为了赚到厚利而投资,犯下若干错误是无法避免的成本,重要的是尽快承认错误

良好的投资管理态度,是愿意承担若干股票带来的小损失,并让前途较为看好的股票,利润越增越多。无论是公司经营还是股票投资,重要的是止损和不止赢。许多投资者往往是做反了,买进一只股票一旦获利,总是考虑卖出;相反,买进的股票套牢了便一直持有,让亏损持续扩大。

6.抱牢股票直到公司的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或者说直到公司的成长率不再高于市场

除非有非常例外的情形,否则不应该因经济或股市走向的预测而抛售,因为这方面的变动太难预测。绝对不要因为短期原因,就卖出最具魅力的股票。

7.卓越的股票投资管理,一个基本要素是不要盲从当前的金融圈主流意见,也不要为了反其道而行便排斥当前盛行的看法

投资人应该拥有更多的知识,应用更好的判断力,彻底评估特定的情境,并有勇气把你的判断结果告诉他人,当你是对的时候,要学会坚持。

8.投资股票和人类其他大部分活动领域一样,想要成功,就必须努力工作,勤奋不懈,诚信正直

费雪说,股票投资,有时难免需要靠运气,但就长期而言,好运、倒霉会相抵,想要持续成功,就必须依靠技能和运用良好的原则。

根据费雪的八大投资心得,相信未来会属于那些能够自律且肯付出心血的人。推荐序Ⅰ刘建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著名的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研究者和传播者央视《学习巴菲特》节目主讲人他让巴菲特从“万”暴涨到“亿”让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的两位导师之一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学生,也许你不知道,巴菲特也是费雪的学生,只不过前者是他读研究生时的老师,后者是他后来投资实践中自学时的老师。

巴菲特在看完《怎样选择成长股》后便去找费雪,见过面后,他感到费雪的理念令人折服。“运用费雪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美〕珍妮特·洛尔著:《沃伦·巴菲特如是说》,海南出版社,1998年,第25页)。从此巴菲特成了费雪的超级粉丝:“我是费雪著作的狂热读者,我想知道他所说过的一切东西。”(〔美〕珍妮特·洛尔著:《查理·芒格传》,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119页)

巴菲特逐步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与费雪的优秀公司成长股长期投资策略完美地融合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策略,通过投资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优秀公司,成为身家620亿美元的世界首富,取得了远远超越两位导师的投资成就。巴菲特将自己成功的原因归结为:“我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

巴菲特的成功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巨大投资成功,就一定要向费雪学习。“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巴菲特如是说。费雪名著《怎样选择成长股》的实践指南

1958年费雪出版了《怎样选择成长股》,50年来,这本书已经成为成长股投资的圣经,深刻改变了无数投资者对成长股投资的认识,其中就包括巴菲特。

当时,费雪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集中关注于一个问题:如何实践。于是费雪花了两年时间,写出这本书,指导投资者正确地实践成长投资策略。

正确的实践,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而要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抛弃原来错误的认识。请注意费雪在本书中那句惊天动地的献词:本书献给所有能彻底撇弃“人云亦云”的惯性法则,而始终坚持独立思考的投资者。

费雪从自己长期的投资经验得出一个结论:“在投资这个问题上,很多让我们无不信以为真的教义,很多让我们从不怀疑的哲理,归根到底,只不过是一个骗局而已,而那些能火眼识真的离经背道者,总会因为直面真理而被厚待。”本书从投资者常见的投资误区入手,用客观的分析和长期的数据一一对之批驳,结合实例阐释真正正确的成长型投资理念,让投资者迅速领会掌握付诸实践。像读经典文学名著一样阅读这本投资经典

不可讳言,本书中的行业分析和案例分析部分内容有些过时,毕竟这是一本1960年出版的书。50多年前的成长行业和成长公司,如同当时流行的衣服和电影,现代人看起来肯定有些过时。但费雪分析时所运用的框架、逻辑和方法绝不过时。希望大家用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古典名著的态度来阅读这本古典投资名著。

想一想,巴菲特19岁时读了格雷厄姆的书,到他被誉为“股神”之后,他仍然认为格雷厄姆的书是最好的投资教材,他说,如果你要学投资的话,一定要读费雪的书。原因很简单,在费雪这位大师的经典投资名著中,投资思想和基本原则永不过时。

巴菲特说:“如果我没有阅读费雪的书的话,那么比我更富有的人将大有人在,我甚至无法计算出35年前我购买他的书所带来的总收益率到底有多么巨大。”

要想投资成功,就像巴菲特一样阅读费雪的著作吧。推荐序Ⅱ伍朝辉畅销书《道破涨停天机》作者全国股民互助会创办人兼总指导朝辉资本管理人美国东部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亚太区总裁大师教你如何在股市创富

关于股市投资理论与投资技术之类的书籍之多,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为过。在面对艰难的选择时,我的建议是:早一点阅读国际投资大师的经典名著,是解决投资困境的最佳方法!《费雪论成长股获利》一书将为国内中小投资者揭开这样一个事实:只要您掌握了正确的投资方法和投资思维,股票投资,确实可以迅速令人致富。而我本人,以及远在美国的沃伦·巴菲特先生,也正是这一事实的最好佐证。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股市经历了1929~1933年的大崩溃之后,个人股票投资被认为是高风险和极度危险的投资举动。整个美国社会,个人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热情非常冷淡。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美国经济终于走出谷底出现强劲复苏,中小投资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得到恢复。从政界、经济界、传媒界到民间,大家很难相信会再次出现大萧条和股灾。但与此同时,担心通货膨胀侵蚀个人财产导致财富缩水的观点正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50年代中期,大量民间资本开始逐步流入股市,个人投资者购买股票(尤其是绩优蓝筹股和题材股)的热情渐渐高涨。

菲利普·A.费雪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并出版了本书,当时美国股市开始步入新一轮周期性的大牛市行情之中。

而真正影响美国投资者并让美国广大中小投资者认识费雪的,则是在此之前,即1958年,费雪先生出版了一本叫作《怎样选择成长股》的投资著作。该书出版后,在美国证券投资界迅速掀起一轮“费雪旋风”,并被美国主流媒体一致公认为全美最畅销书之一。之后,《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被入选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必读教材。《费雪论成长股获利》是费雪继《怎样选择成长股》之后的续作,两部作品风靡美国证券投资界50年来,其理论思想影响十分深远。沃伦·巴菲特正是在阅读了《怎样选择成长股》之后,师从费雪,从此成为了一代伟大的投资大师。

和巴菲特不一样的是,我是在研究巴菲特的投资理论与成长历程的基础上,接触并了解到费雪先生及其作品《怎样选择成长股》。这一时间需追溯到1998年年中。作为一个在中国证券市场入市刚满一年的个人投资者,我系统性地大量翻阅并研究了关于巴菲特的投资理论与成长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影响巴菲特最为深远的不是格雷厄姆,而是被巴菲特尊为老师的费雪先生。通过我在新加坡的朋友的介绍,我有幸拜读了这部大作。可以这样说,《怎样选择成长股》也同样影响了我的投资思维,并帮助我在此后的10多年投资生涯中逐步成长。

在接到中资海派黄河总经理的邀请为费雪先生《费雪论成长股获利》(中文简体版)一书作序时,我感慨万千。这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11年前,我受费雪先生《怎样选择成长股》的影响,确立并形成了我的投资风格和投资模式,从此走上了成功之路。11年后的今天,为费雪先生的作品作序,我似乎注定要向中国的广大投资者大力介绍费雪先生的经典之作,并延续、传承、发扬费雪投资理论的神奇魅力。

费雪先生出版《费雪论成长股获利》的时机是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股市开始步入周期性的大牛市行情。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开始显现。而今天,中国股市自脱离2001~2005年的大熊市之后,经历了2006~2007年大牛市行情。2008年,中国股市在通货膨胀和宏观调控的大压力下出现周期性结构性调整。经过两年大牛市的发展,中国股市的整体市值规模已经位列世界第三,而个人投资者的开户数达到1亿户以上,市场规模与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不可同日而语。

如此高速发展的股市,如此庞大的投资者群体,而摆在广大中小投资者面前的事实则是:中国股市仍然不规范、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仍然较低、投资估值具有极大的水分、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屡见不鲜、恶意圈钱行为比比皆是……

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投资者如何在股市中规避投资风险并创造属于个人的财富?

我认为,系统化学习和研究国际投资大师的经典投资理论及其著作,不失为一个最快捷的途径。而费雪先生这部《费雪论成长股获利》,正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提供开拓性思维。

时间虽可以冲淡一切,但金子总会在历史的尘埃中闪闪发光。

经过50多年风雨的洗礼,费雪先生的投资理论仍然显示极强的生命力。本书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资本思维魅力引导中国广大中小投资者走向正确健康的投资致富之旅。

关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专家推荐肯尼斯·费雪(Kenneth L. Fisher)费雪投资公司(Fisher Investments)创建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投资最重要的3个问题》作者“威利费雪投资系列”(Wiley Fisher Investment Series Columnist)《福布斯》“投资策略”专栏作家其他投资者彷徨时,你在做什么?

本书是我父亲创作的第2本书,可以说,这也是他1958年的传世经典之作《怎样选择成长股》的姊妹篇。数十年来,《怎样选择成长股》已经成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必读教材,它深刻地改变了无数投资者对投资的认识,其中也包括沃伦·巴菲特。正是这本书,使巴菲特不再完全照搬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模式,开创了自己的投资新纪元。与该书相比,本书的实际销量、影响力或是持久性等方面似乎略逊一筹,但对于任何一个想了解资本市场的学生来说,它绝对是必读之物,原因有两点:

首先,对于《怎样选择成长股》所提出的很多重要投资理念,本书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突破。我父亲认为,本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应该放在《怎样选择成长股》里。因此对任何一位痴迷于《怎样选择成长股》的读者(这样的读者远比你想象的要多)来说,只有读完此书,才算是真正地看过《怎样选择成长股》。在我父亲创作《怎样选择成长股》两年之后,也就是他到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讲授投资学课程之前,本书才正式出版。在书中,他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强势股票脱颖而出、超级企业与众不同的关键所在。

其次,对于投资业的状况以及20世纪60年代业内人士对投资市场的忧虑,本书的阐述和剖析绝对是最权威的。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本书可以算作一本投资史书。虽然作者的本意并非如此,但这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即使是那些年纪足够大的专业人士,也很少会有人清晰地记得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我也不例外。我是通过在餐桌旁全神贯注地听父亲娓娓道来才了解了那个时期,当时,我的眼中还闪现着孩童般天真的疑惑,但那时的我已经56岁了。如果你年长我10岁,而且正面临退休,你对那个时代的了解肯定要比我多。但按年龄算,那时的你恐怕也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丁,人生路上的风景让你眼花缭乱,对市场的印象肤浅淡薄,至于深刻的认识更是无从谈起。20世纪60年代是投资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它为此后20年的投资市场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市场净值才能在波澜起伏中稳步增长。因此从一位顶级投资家的视角去了解投资者如何看待这样一个时代,其重要性不亚于任何一部投资史。

2007年,我出版了自己在过去13年里的第一本新书《投资最重要的3个问题》(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该书出版后不久,就被即被《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评选为商业类畅销书。这本书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半数以上曾被我们尊奉为至理名言的投资理念,其实只不过是一些虚假的神话。只要我们善于学会不断去寻找新的方法,用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而且敢于尝试和冒险,我们就能知晓他人所不知道的东西。因此,我对《费雪论成长股获利》这本书的致辞倍感深切:

本书献给所有能彻底撇弃“人云亦云”的惯性法则,而始终坚持独立思考的投资者。

这句话言简意赅,却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要忘记,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在当时还远不及今天这样广为接受(马科维茨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在当时还处于萌芽阶段)。

他当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还需要另一本投资大作呢?”47年后的今天,随着越来越多让普通人感到深奥莫测的所谓投资专著充斥市场,这个问题也就更显得迫切而现实了。可以说,在任何一个年代,真正称得上经典之作,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投资著作,绝对不会超过2本,事实上,我已经很多年没有遇到这样的书了。

本书第1章讨论了当今社会最令人关注的问题:通货膨胀。你也许会发现,尽管他的分析尚不够完整,但颇具预见性。之所以说他的分析不够完整,是因为当时的他还没有机会接触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不久之后提出的、并广为接受的货币主义学说。实际上,直到3年之后,弗里德曼才推出了他那本能够改变世界、开创新纪元的《美国货币史,1867~1960年》(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S,1867~1960)。但直到若干年之后,这本厚达860页的重磅炮弹才轰动世界,并为世人所接受。

但其分析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却并未因此受到任何影响。应该说,就连弗里德曼也为本书中令人难以置信的精辟分析所动容:中央银行加息或减息,为什么未必与其控制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致。他会告诉你:在一定的条件下,美联储加息很可能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而不是像我们一直认为的那样,会缓解通货膨胀。他还指出,美联储不应该把加息或减息作为对抗通货膨胀的基本手段。对于这样的说法,弗里德曼定会拍手称道。但遗憾的是,现今的世界肯定会让我父亲和弗里德曼倍感失望:因为中央银行用来对付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让人眼花缭乱而又劳而无功的利率调整。

接着,父亲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与弗里德曼学说相悖的通货膨胀图景。按照他的理解,美联储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种种反应,大体上与美国社会大趋势相吻合。我坚信,他的分析和认识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把美联储看作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一个随时间推移而由社会价值观选择而形成的最强大的牺牲者,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会在某些情况下做到悠然自得,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却不得不如坐针毡。他曾经预见:通货膨胀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有可能会加速,事实已有力地证实了他的预言。20世纪60年代,不断膨胀的政府支出,婴儿潮带来的消费增长,推崇高消费、鄙视节俭、推动市场价格不断增长的社会伦理观——所有这些因素的推波助澜,必将让通货膨胀变本加厉。这一切已经为事实所验证。

但他话锋一转,又指出:这其中也蕴藏机遇。尽管全部股票的增值率未必能抵消通货膨胀率,但某些出类拔萃的股票绝对可以做到。在利用股市正常波动性的时候,尽管择时操作很少能收到什么效果,但一旦发挥作用,就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股市在经历低迷期之后出现的反弹,可以轻松弥补多年以来的通货膨胀损失。毫无疑问,他正在无限地逼近于根据市场时机调整投资策略的致富真谛。

父亲还反复验证了科技是通货膨胀的敌人,也是投资者的朋友这一观点。本书也许是第一本提出科技对生产力、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影响的作品。不要忘记,我父亲终生都在不遗余力地坚持和推行这一理念,在此问题上,他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他认为,整个社会存在一种偏袒通货膨胀的倾向,这种倾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另一方面,科技在提高效率和削减成本方面的力量却被人们所忽视。

在这里,我不想对此多作赘述。总而言之,这些观点即使在今天也是毋庸置疑的。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里,人们对通货膨胀似乎视而不见,因为生产率在过去10年里的飞速增长已经超出了大多数预言家的想象力,但这种毫无原则的忍耐绝对是错误的。原因何在?我父亲早在50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了。他坚信,新企业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减少成本,并有助于抵御通货膨胀,然而与此相反的是,政府为了抑制以新技术为手段、以削减成本为宗旨的新企业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提高短期利率),则会更加助长通货膨胀的气焰。

他当然不可能预见后来所发生的一切,而所有这些恰恰是让大多数工会主义者感到羞愧难当的(工会主义倾向一直在政府工会之外迅速蔓延)。他也从来没有预言过这样一个世界:政府公务员需要、希望或是允许从政府那里得到工会保护。相反,正如他自己指出的那样,在他所能预见的那个世界里,政府公职的唯一作用,不过是给人们带来一份好姻缘。

至于对税收如何影响股市的讨论,他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头——超前供给(pre-supply side)经济学。有趣的是,就在我们自认为不会有人关注外来竞争和外国投资时,他却把目光集中于此。事实再一次证明,他的预见是正确的。不过要认识到这一点,你还得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史书来看待。

对于那些胸怀大志的富翁们来说,有一句话值得他们牢记不忘。在本书中,他写道:“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在一个大家庭里,最富有的人往往也最容易遭到别人的妒忌和排斥。”这句话恐怕再正确不过了,但不应忘记的是,我们又何尝不想成为被大家所嫉恨的人呢?太精辟了!

尽管他所说的是另外一种情况,但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如果想被自己的兄弟姐妹、侄子外甥或是其他人所嫉妒和讨厌,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比他们更富有。想被人厌恶的想法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变得富有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第2章里,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名为“先锋金属有限公司”(Pioneer Metals corporation)的企业,这同样是一个尽人皆知、但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的经典案例。一个人,一个想法,还有一个不说你也知道的事情:一个负债累累的公司和一只毫无价值的股票,在短短的几年里,居然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让全世界为其创新理念所叹服的强者。在阅读第2章的时候,我确实被这个案例的深度和震撼力所折服,因为10年后美国纽柯钢铁公司(Nucor Steel)所发生的一切,竟然与此如出一辙。

纽柯钢铁公司的精彩之处在于:肯·艾弗森(Ken Iverson)信手拈来,就把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变成世界上成本最低的钢铁制造公司,并最终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故中,我有幸在其中一试身手,小捞了一笔:我们在1976年发现了纽柯公司这匹黑马,便不失时机地率领一个投资集团参与其中。我父亲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的股份一直持有到他去世,此时,这笔原始投资涨了100多倍。纽柯公司在这10年期间的经历和演变,几乎就是这个虚构的先锋金属公司的翻版。如果不了解纽柯公司,你肯定错过美国企业史上最经典的一段传奇。即便如此,我还是建议你应该看看我朋友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撰写的企业传记《美国钢铁:钢铁工人和传统制造业地区的复兴》(American Steel: Hot Metal Men and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Rust Belt)。

但本书的经典案例绝不止于此。同样让我们感到兴味盎然的,还有在各自领域扭转乾坤的很多人。他在提到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夫·帕卡德(Dave Packard)创建惠普公司的惊天动地之举时,所有人都惊诧不已。按照我父亲的说法,惠普公司的市值“只有”1.5亿美元,但只要在当时买下惠普公司的股票并一直持有几十年的话,你注定会成为投资者中的成功典范。他提到的另一个例子是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对于这样一家公司,每个人应该做的,就是赶紧买下这本书,买下他们的股票,这样,他就可以在几十年里让身边的人羡慕不已,这本身就是一个精妙绝伦的故事。

在我看来,第3章并不是本书最出色的片段。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部分都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更谈不上什么未卜先知的断言,恐怕连我都能讲出这些平淡无奇的道理。自初版以来,大部分内容一直是介绍怎样挑选投资经理。因此,本章最重要的概念无非是告诉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这个过程是多么的原始。

但第4章马上会让你感到意犹未尽。如果CEO们能在并购问题上听听他的意见,那么那些大集团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也许根本就不可能遭遇如此多的麻烦。在他的笔下,那些愚蠢而不理智的并购,几乎被批判得体无完肤。至于哪些并购更容易成功,哪些并购会以失败而告终,他更是为我们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和预测。简而言之,我父亲的观点是:那些采取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或是坚持在自身核心能力领域内稳扎稳打的公司,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而那些追逐横向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厄运往往就在前面迎接它们。当然,20世纪60年代的并购狂潮,几乎是清一色的横向多元化,回顾那段历史,除了教训之外,也许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一无是处。但对任何一个准备实施并购或是拥有并购公司或其股票的人,他提出的9条并购原则绝对不能放过。这对于2007年来说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就在本书于2007年再版之时,适逢股票现金收购也达到了历史的新高。

第4章关于投票权的部分则揭示出,目前我们对企业治理问题以及股东投票权的强调是多么的愚蠢。而他早在50年前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几十年前,整个社会在此问题上都误入歧途,并沿着这个错误的方向走了下去。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让我们来谈论2007年的投资形式。首先我不得不说的是他在书中一语中的地指出:两党之间轮流执政,使得政客和政治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诚实守信,至于为什么要卖出股票,甚至为什么要调整持有股票的类型,也毫无理性可言。在这里,他的切入点更多的是议会更替,而不是总统轮换。因此,他的观点似乎更符合2007年的情况。而他在近半个世纪前提出的观念,似乎完全是在说2007年。

第5章之所以能吸引读者,部分源于它对历史的洞悉,而另一部分则在于它为投资分析提供了一种标准化工具。他的关注点是现实的行业分析。从表面上看,本部分的大多数内容似乎与当今读者寻求股票投资高见的渴望毫不相关。大多数读者会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居然会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去研究化工行业,这肯定会让他们茫然失所。但在当时那个时代,这确是一个飞速成长的行业,其增长率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率的3倍!而时至今日,即使是一个以3倍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成长的行业,几乎都无法得到所有人的青睐。

化工行业在当时的地位,就如同技术之于今天:连续几十年的快速增长,造就了一个巨大的聚宝盆,不仅吸引着众多规模庞大、声名显赫的企业,很多初出茅庐的小企业也趋之若鹜。他清晰无误地告诉我们,如果能找到一个经营健康、持续成长的化工企业,只要它能保持稳健的成长性,你就可以在很长时间里躺在这个聚宝盆里坐享其成。

在这个问题上,他着重提到了两家公司——陶氏化学和杜邦(DuPont)。即使是在今天,它们依然是美国最大的两家化学公司。只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买入这两家公司中的一只股票,只要能坚持到七八十年代或是90年代末,你就可以轻松超越同期的市场平均获利率。杜邦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而陶氏化学则位居第五。

我父亲从未提过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mpany)、格雷斯(W.R. Grace)以及当时其他的一些大型经济组织,它们都没能始终做到独善其身,保持最初的独立身份,最终或是被解散、剥离,或是沦落到被收购的地步,其中就有部分业务被陶氏化学和杜邦所吸纳。其他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当时仍属于大企业的化学公司,比如史托福石化公司(Stauffer Chemical)和罗门哈斯(Rohm & Haas),已经被竞争对手吞食,几十年之前就已经退市。因此,我父亲一直关注陶氏化学和杜邦这一事实,恰恰验证了他的高瞻远瞩:某些企业有着深厚的底蕴,因而能长久存续,有些企业则注定是昙花一现。

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父亲就已经持有杜邦公司股票,但在60年代初又卖出这些股票。而陶氏化学的股票则一直持有到70年代末才最终出手。在卖掉陶氏化学股票时,它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化学公司,公司实力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巩固。时至今日,陶氏化学在美国化工行业的霸主地位已经牢不可摧。今天,化工行业已经和普通商品行业毫无二致,呈现出较低的增长率,而且在很久之前,就已成为一个竞争性行业。

这种情况也许仍然适用于不久的将来。在第5章里,我父亲并没有讨论技术。他提到的是“电子行业”。当时,这还是一个令人憧憬、让人振奋的新兴领域,在这里,小企业可以让大公司俯首称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行业巨人。此时,他着重强调了两家公司——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简称TI,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为现实世界的信号处理提供创新的数字信号处理及模拟器件技术。除半导体业务外,还提供包括传感与控制、教育产品和数字光源处理解决方案。——译者注)和安派克斯公司(Ampex)。前者早已成为不可动摇的电子巨人,而后者却已消失,在硅谷的历史中,它就如一颗滑过天际的流星,转瞬即逝。

他认为,它们都属于高风险、高增长领域,更接近于今天的生物科技,而不是真正的技术行业。在我看来,当今的高科技行业之所以突飞猛进,并不是业内的领导企业在真正引领行业潮流,而是源于他们大张旗鼓的创新式营销和产品设计。无论是亚马逊(Amazon)、苹果(Apple)、黑莓手机(BlackBerry)的制造商Research In Motion(RIM)、eBay还是Google,从根本上说,它们都不是真正的技术型公司,因此,它们也不可能依赖技术创新而实现成长。事实上,它们只是以创新性的市场研究、产品设计及分销,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

但我父亲还指出,成功最有可能来自于那些通过跨学科方式对销售、营销和市场研究进行整合的公司。今天,这些真正依赖于先进技术的企业,比如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半导体公司,更接近于我父亲提到的化工企业。这也是我希望你用来看待当今电子业的方式,因为它与20世纪50年代的化工业几乎如出一辙。而现在的生物科技则应该被看作当初的电子业。在第5章,你或许可以找到很多希望看到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企业的运营理念。但我父亲所关注的,却是管理优势。因此,你可以了解到很多有关快速增长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它们在貌似平淡无奇的领域中如何做到一往无前。

在探讨了医药行业之后,他又在第5章里对“其他值得投资的行业”进行了剖析,并就此提出了或许是他最具预见性的建议。60年代,他认为很多新兴企业都处于边缘行业。在这些领域,更多的是差异,而不是趋同,而正是这些差异,才让它们熠熠生辉、闪亮动人。抑或可以认为,它们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行业。他还注意到,有些企业就在当时的全新“服务”性领域内,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今天,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越制造业,但回首60年代,在很大程度上,它还是一个不为多数人所认知的新领域,在投资王国里更是无足轻重。

1960年,几乎所有投资都毫无例外地集中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制造业。本书认为,刚刚完成首次公开上市的A.C.尼尔森(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资讯和分析服务的提供者,服务对象包括消费产品和服务行业,以及政府和社会机构。——译者注)和Manpower具有巨大的增值潜力。他还关注到当时算是初来乍到的邓白氏公司(Dunn & Bradstreet,国际上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企业资信调查类信用管理公司。——译者注)。虽然毫无新意,而且这个名字在今天似乎已经让人们感到有点厌倦,和令人振奋、沁人心脾这样的辞藻相比更是相去甚远,但它们依然是60年代最热门的股票。

假如有人用我父亲在本书中提到的股票构建投资组合,他肯定能在60年代大赚一笔,而且绝对可以超越市场基准收益率。所有这一切都验证了我父亲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中提出并在《费雪论成长股获利》中进一步提出的诸多投资理念。对于如何选股,他的基本观点就是:寻找最出类拔萃的企业,因为他们拥有卓越的管理,能通过不断进行的新产品开发而走在竞争前列,并引领未来潮流,与此同时,他们的股票又尚未被机构投资者完全接受和高估,因此,股价能在企业增长率的范围内持续上涨。即使是在47年后的今天,这一策略依然行之有效。

此后,他又在完成本书之后,向管理者提出了一个他曾经反复强调的问题。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当竞争对手还在袖手旁观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呢?”这句话的精彩之处就在于这个“还”字,它就意味着:只要先行一步,你就可以走在竞争对手的前头,掌握主动,占据优势,或是迫使竞争对手只能跟着你的脚步。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我经常用这句话启发自己,这让我受益无穷。因此,我希望你也能从这句话中得到莫大的启迪。可以说,我的每种投资策略,每个经营方针,无不以此为准绳。当竞争对手还在袖手旁观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呢?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理念,并且还贯穿于本书的始终。

但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我父亲的投资方式也存在着一种内在风险。如果你未能准确把握企业管理,就有可能挑选错误的股票。虽然本书提出的投资方式从根本上说是合情合理的,但在我看来,它的最大风险,或许是它设想了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卓越管理,因为在买进股票的时候,你仍然可以对其作出客观评价;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后续管理不如先前想象的那么好的时候,我们却浑然没有知觉。这的确不是一个能轻松解决的问题。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犯过无数次的错误。现在我采用了很多在当时还不存在的风险控制措施,这样,我就不会在出现问题时让自己麻烦缠身。尽管这并不是本书所讨论的内容,但我还是鼓励你接受并采纳这些最新的风险控制技术。

归根结底,我父亲提出的投资模式依然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选股方法。这正是他的第一本书能长盛不衰的缘故所在。当然,这也是我乐于推荐他的第二本书并以此为荣的原因。开卷有益,让我们共同享受其中的奥妙吧!肯尼斯·费雪2007年前言 用最小的风险,赚取最大的收益

证券投资类的书似乎越来越像电视广告和马戏团里的滑稽小丑。大多数人认为,市面上的此类书籍已经多如牛毛,泛滥成灾。介绍如何打理股票的书更是层出不穷,这些书不仅让投资者眼花缭乱、迷惑不解,甚至它们自己也相互矛盾,这更让投资者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在出版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想,在这与日俱增的茫茫书海中,我的新书到底是在消解投资者的迷惑,还是让投资者更感到雾里看花。两年前,我就曾经把一本新书扔进这个已经拥挤不堪的书海。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坚信,这本书能给投资者带来一种值得借鉴的理念(即使是在今天,我对此依然笃信不已)。而读者对这本书的肯定,便是最好的见证。但如果再拿出一本书,是不是会使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投资书架难以承受呢?抑或只是在已经充斥了20种产品的香皂市场上,再增加一个新牌子呢?

正是在创作《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时的体会,促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投资者迫切需要这样一本让他们拨云见日的书。这本书不仅总结了投资者通过股票创造利润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还将继续让投资者无往而不胜,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揭示了一种以最小风险创造最大收益的投资策略。该书的基本宗旨就是试图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它告诉我们,对任何一公司,投资者或其投资顾问应如何确定它是否具有卓尔不凡的管理层,它能否通过有效的管理,为投资者创造一种能实现市值长期高速增长的投资工具;其次,该书还进一步告诉我们,对于这家非同寻常的公司,投资者到底应怎样掌握股票的最佳购进时机,又应如何把握转瞬即逝的抛售时机。

自第一本书出版以来,我陆续收到全国各地投资者写来的大量信函。在他们的询问中,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无论是身处市场的投资者,还是在股市门口徘徊的投资者,无不期待另一种更有价值、更有见地的投资理念。他们关心的话题无外乎以下两种类型。

其一,如何把我的投资理念(或是其他与此类似的投资理念)运用到未来即将面对的现实世界。比如说,通货膨胀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外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其投资预期如何?最适合于投资的行业是什么?本书第1章和最后一章的核心内容,就是探讨和解释这些问题,并告诉我们:眼前纷繁复杂而又势不可挡的通货膨胀,既有可能让某些股票飞速飙升,也有可能让另一些股票一落千丈,让那些曾经趋之若鹜的投资者叫苦不迭。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依然有可能在风浪中迎难而上,而不会伤痕累累。

其二,绝大多数投资者似乎已经意识到我在前一本书中重点强调的概念:凡是能真正创造超额利润的股票投资,不仅需要投资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水平,还需要平常人所没有的空闲时间。因此,大多数人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求助于投资专业人士。所有成年人,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论贫富贵贱,都在反复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能让我真正信赖的人呢?”我发现,对于投资业务中不计其数的门类,人们对其优点和缺陷的基本认识竟然是如此的肤浅和贫乏。但恰恰就是这种背景知识,却最能帮助投资者找到自己的意中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特意在本书中增加了对“投资者与其投资业务的归宿”的分析。针对这种基本的背景知识,我提出了一个五步骤程序,我认为投资者可以应用该程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最后,我阐述了自己的最新投资观及其依据,并进一步说明投资咨询业到底应该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投资者提供更合理、更有效的投资建议。

尽管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总是在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我的本意却并不是想告诉大家:今天的投资业并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的确,有些人也许是做白日梦,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做到无往而不胜。在投资世界的某些领域,确实有很多投资者找到了能帮自己理财的能人。但大部分人却只能在失望中扼腕叹息,他们似乎根本就不知道,到哪才能找到引领自己走上致富之路的开路先锋。这让我体会到,现在,也许到了我们该对投资领域的基本方法进行彻底变革的时候了。

在这样一本写给投资者的书中,是否应该谈及当前投资行业的主要弊端,以及最终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一直犹豫不决。但我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在这里剖析一下这个问题。如果真如我所想的那样:很大一部分投资者都认为,即使愿意花钱,他们也无从找到自己所渴望的帮助。那么,让他们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却很可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如果他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判断出,何种投资服务最符合他们的愿望,那么,这些事情自然更有意义。

为此,我通过两个篇幅不长的部分,对几个让众多投资者感到困惑的投资概念进行了剖析。我认为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实现股票的最大增值,这恰恰揭示了投资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盈利。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90%的投资者居然对此浑然不觉。

和我的另一本书一样,本书也延续了我一贯轻松自如、行云流水般的文笔风格。在这里,我一直用第一人称和你娓娓道来,我觉得我和你(也就是我的读者),就坐在一起,推心置腹,用亲切的语言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