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二十几岁,就过完了你的一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3 11:11:25

点击下载

作者:慕颜歌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在二十几岁,就过完了你的一生

别在二十几岁,就过完了你的一生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别在二十几岁,就过完了你的一生作者:慕颜歌排版:辛萌哒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3-01ISBN:9787535299598本书由北京文通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别在二十几岁,就过完了你的一生在输得起的年纪,要全力以赴

把“我应该”变成“我能”,在输得起的年纪里,去疯去梦去拼命。坚持到绝不退缩,拼搏到感动自己。

很多职场新人其实是被惯坏的一代,说好听点儿叫没什么心眼,说难听点儿就叫被动、没责任心。在父母的包办和庇佑下长大的他们,完全意识不到在职场里必须要拥有主观能动性。

缺乏主动性多和他们接受的教育有关。

有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家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所以,这个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最终继承了父辈基业并发扬光大,他也如此向自己的子孙传承,几代以后,家族便有了百年企业。

另一个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家很有钱吗?”爸爸回答他:“我有很多钱啊,等我死了,这些钱都是你的了。”所以,这个小孩从小就被娇惯,从来没有认真学习处理事务的能力,终日大把花钱、无所事事。接手父辈产业后,很快就挥霍殆尽,于是重演了一次“富不过三代”的故事。

在任何地方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但在父母包办下长大的孩子,几乎就是能不动就不动,能少干点儿就少干点儿,被调岗或遭解聘时还无比委屈:为什么别人过了试用期都转正了,我却要被调岗、被开除?

拜托,公司请你来解决问题,你却这也嫌麻烦那又觉得累,不烦不累的工作需要另外请人做吗?几个月下来,你不光白拿了工资,还占用了办公资源,给别人制造了一大堆问题,不调岗,不解聘,你叫人家怎么办?

我部门曾经有个职位岌岌可危的小姑娘,总是傻傻地问:能不能不干这个啦,能不能不干那个啦,我只好无可奈何地说:“你真是个傻丫头。”

一个股民会不会买一只股票,取决于他对这只股票的未来预期,会涨,或有很大可能会在短期内大涨,那么,他才会买,如果感觉手上持有的股票会跌,或已经在跌,他就会选择抛售。同理,一个单位要不要留用一个员工,则取决于这个员工能不能让人看到前途。

和很多初入职场甚至已经工作了几个年头的年轻人一样,她不知道,在短期内,像她那种员工,几乎只会产生公司纯粹的成本费用,而不是有利润预期的合作。他们的工作机会是:有人愿意用不多的成本代价,去看看他们是否能产生商业利润。

我想留下她,倒并非不舍得她走,而是不忍心她走后,她短暂的从业简历只能给人不光彩的推测:她没耐心或没能力。我希望她学得更多,变得更有价值时再离开。

那阵,她讨厌死我了,讨厌我逼她每周报多少选题,讨厌我逼她加班,讨厌我周末拉她来改写稿子,不过,像我这种职场老油条,早就不怕被她这样的小菜鸟讨厌了。正如我早就不怕任何人用任何有色眼镜看我一样。假如她再敏感一点儿的话,甚至可以感觉到我在刻意打击她的自尊。

但她不知道的是,她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看在眼里,并为之欣喜。

当有人说感觉她突然变得主动了,能找选题了,我好开心,将来能不能留下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给同事的印象,变得好了一点点,可能是百分之十,不多,但终归是好了一些。有了这一点点主动,再到下一家公司去时,至少有了一些专业知识,至少有了一些职场历练。

那时,我常逼她看书,她非常讨厌我逼她看书,非常讨厌我逼她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其实我更讨厌:我竟然还要逼着人家成长。

她尤其讨厌我逼她翻译选题样稿,因为,如果选题未获通过,近乎无效劳作——显然这是谁都不想要的结果。有时,为了迁就她的任性,我只好挑一两节确实马上就用得着的内容让她学。不得不说,学习能力真是一种天赋,而她这方面的天赋要弱些,她看完那些内容,只能说出点儿模糊的感觉,却总是讲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似乎连学东西,都有“鲶鱼效应”。

很多人知道著名的“鲶鱼效应”,但我还是想再和年轻人讲一下我眼中的“鲶鱼效应”。

如果部门人员过于稳定,就会缺乏活力,容易产生暮气。因此有必要找些像鲶鱼一样有竞争力的员工加入。潜在竞争者的存在,会让工作环境有种压力感,让员工有种紧迫感,于是便会不自觉地努力起来,适当地运用“鲶鱼理论”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

我认为,“鲶鱼效应”不仅仅是一条心理学上的“效应”或“定律”,很多人在得知一个事实或真实现象后,仅仅获得了一种肤浅的认知,很少有人会继续深入地延伸知识的价值——这就是很多人学识很丰富但始终无法发挥自己,总是“怀才不遇”的原因。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沙丁鱼,所以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沙丁鱼高出许多倍。渔民为了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绞尽了脑汁。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途中死亡了,不过,有一条渔船却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所有人都想知道方法,但船长却严守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船长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鲶鱼就四处游动。而沙丁鱼见了天敌鲶鱼,就会十分紧张,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起来,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但愿你不要像沙丁鱼一样活着,被动地等着命运的翻腾。

想成为千里马,就要努力去成为鲶鱼,而不是像沙丁鱼一样,每天被动地、机械地等着安排。帮老板赚到钱了,老板自然会给你分钱。努力到无须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永远不要因为害怕辛苦而拒绝承担任务。

换一个工作,解决不了本质问题,正如不会游泳的人换个泳池也没用一样;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叫“钱多、事少、离家近”,你付出几分,工作就对你回报几分;如果暂时没有回报,只能证明你付出的还不够。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相信自己,胜过依赖别人。凡事自动自发,才能成就自己。再难,也不要轻易放弃

生命就是一场自己对自己的战斗,去追寻梦想吧,趁输得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词包括‘大海’‘高速公路’‘远足旅行’……‘大海’是一种皮质沙发,当你累了,你就可以坐在大海上休息;‘高速公路’是一阵强烈的风;‘远足旅行’则是一种坚硬的材料……”

这是电影《狗牙》的开场白,那是2009年的一部希腊电影,讲的是一个奇特的封闭家庭,他们的房子被高高的围墙围了起来,父母反复告诫三个已近成年的孩子:高墙外面的世界凶险而残暴,只有家里才安全。在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的教条下,孩子们经常挨打挨骂;家中录音机播放的永远是“爱家主义”宣传……

而我们呢,一提起“起义”,只会想起“可歌可泣”,一说到“地主”,就想到了“骄奢淫逸”,当这些词汇在我们意识深处留下的情绪反射根深蒂固时,我们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以条件反射代替思考。

很多家长往往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所谓“望子成龙”“为孩子好”,多是自己逃避努力的借口。为了孩子,他们愿意倾家荡产,却不愿意为孩子树立榜样: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这种包办式、溺爱式教育没有让我们的年轻人获得更好的生存能力,却使他们盲目自大、眼高手低,满腹“怀才不遇”的反社会情绪。

一个年轻人立身社会应该拥有的一切: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处世方法、抗挫折能力、坚强的意志等,家庭和学校都不曾给过。他们在象牙塔里学了一些不知其所以然的概念,就天真地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他们并不知道,最基本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远比课本知识重要得多。年轻人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思维总是十分天真,总以为有了制造砖瓦的泥土,就可以造出摩天大楼。

所以很多年轻人一踏入社会,就开始遭遇一系列的痛苦与挫折,只会在跌得头破血流时质问、迷茫……每刷新一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感叹一次自己又被生活欺骗了。当你发现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因为明天生活还会继续欺骗你。

人生就像一个游泳池,不管你会不会游泳,你都已经跳了进去。只是,你一次又一次地在职场摔得满地找牙时才发现,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

命苦当然可以责怪社会,只是责怪社会并不能逃避命运;点背当然也可以恨社会,不过,再怎么恨社会,也改变不了既有的结果。

没有良好的出身,没有幸福的童年,甚至连安稳也无法拥有——当生活给我们设置了诸多障碍时,我们唯一还拥有的就是:梦想、理想、思想与激情。

梦想不需要安稳,而是需要“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如牛股不需要横盘一样。激烈震荡只是庄家的洗盘,你若承受住了分时图里波澜起伏和短期内K线图的上天入地,你就扛住了主力的诱、套、逼与欺,那段梦幻般美丽的鱼肚白,便会属于你。

所以,去见你想见的人吧,趁你一无所有;去拼命奋斗吧,趁现在还年轻,可以走很长的路;去追寻梦想吧,趁输得起。

不必因为不曾拥有什么而遗憾,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梦想,探索自己的独立思想,那么,纵使迷茫,我们也能做到永不放弃。

当你走过长长的岁月之河,回首过去时,会蓦然发现,当初的种种曲折离奇和颠沛流离,不过是整段人生里一段必经的并没有什么起伏的稳步上升之路,而其间细碎的惊吓恐惧,也不过是风乍起的春水初皱、波澜微惊而已。现在的你,没有鄙视别人的资格

少废话,少吹牛,在不断努力中把自己打造成专家,不然,你就会被挤落桥下,误了自己一生。

有个经常被人提起的故事很能说明一些专业上的问题。

20世纪初,福特公司有一台电机出了毛病,相关的生产工作全部被迫停了下来。公司调来大批检修工人,反复检修都没能修好。许多专家也来查看了很多次,但怎么也找不到问题出在哪儿。

福特公司的老板气得火冒三丈,别说停一天,就是停一分钟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样没完没了的检修,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无奈之下,他只好请了著名的物理学家、电机专家斯坦门茨帮忙。

斯坦门茨仔细检查了电机后,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让工作人员打开电机,立刻排除了故障。福特公司老板问斯坦门茨要多少酬金时,斯坦门茨说:“不多,只需要1万美元。”

1万美元?他不就是简简单单地画了一条线吗?看大家迷惑不解,斯坦门茨开了个清单: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福特公司老板看了之后,不仅照价付酬,还重金聘用了斯坦门茨。

这个故事说明:专业就是用来解决故障的,你有多专业,解决故障的能力就有多大。这样的感悟体鸡汤文,看上去比较切题。虽然我不欣赏感悟体鸡汤文,但是,只要一想到自己遇到的一些稿子,就感觉根本没有资格不欣赏人家了——太多的人热爱写作,但连句子或感悟都写不好,更遑论进行有理论高度的思考了。

必须说,同样是人世间的鸡零狗碎,刘亮程写出来的是上帝视角下的生命个体尊严,超越了感悟,甚至超越了理性。他笔下的一事一物,都回归了最本质的存在。有的所谓散文名家,文章多是流水账外加个人感悟。让你感动的是文字背后真正的智慧和阅历,而非单纯的“写”或“倾吐”。

但我不欣赏又能如何呢?只要一看到那些连流水账都不如的文章,或者拼凑出来的完全没逻辑的文章,你就不得不承认:再怎么不欣赏,人家的文字已经代表了当下某种类型的一流水准。

大多数时候,你认为很一般的产品,一般人还完不成。那些随便给一本书打差评的人,绝大多数并不是像我一样关心“平行宇宙论为什么不正确”“平庸原理为什么不平庸”的人——或许他们也不欣赏我这类琐碎的感悟,他们大概认为,如果这也是书的话,自己也能随便拼凑一本。

平庸原理是一种科学哲学观念,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认为,银河系可能有成千上万的文明的存在,人类或者地球在宇宙中并不重要,甚至没什么特别的。

当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们自以为很简单的事情,真要着手去做,他们立马就会泄气,因为事情根本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好比你缝衣服或造冰箱,理论方法很多也很容易懂,但是,你就是没办法缝出一件你喜欢的衣服或造出一台最简单的冰箱来一样。

如果只站在使用角度上去感受,就无法从创造角度去理解一个专业产品(即使是常规产品)背后真正需要的全部专业素质是什么。

同样,你只站在阅读体验中去感受鸡汤文,便会说出“没什么”“励志书读了不少,这是我看过最烂的一本,没有之一。没什么内容,看了半本后唯一的感慨就是浪费时间。实在读不下去了给同学了,同学读完也说不怎么样”,或者“内容爆烂的书,印刷也有问题”“写得太‘水’了,这也叫书的话我三天就能搞一本”等话来。

当然,我们没有资格责备体验者,毕竟人家花钱买体验,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我们作为行业中人,恐怕不该轻易地鄙视别人,除非你也能解决同样的问题。

所以:少废话,少吹牛,在不断努力中把自己打造成专家——否则,你连鄙视别人的资格都没有。成功不可复制,努力却可以

一个人要学习的远远不是方法本身,而是使用方法的能力。

不要去看朋友圈。

不要去相信鸡汤式哲理。

不要相信“大师”,但不要拒绝我这个说真话的人。

所有的经管励志书都试图证明自己是成功秘籍,但所有的成功秘籍,能告诉你的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方法论,便是早就被古人今人翻来覆去强调了无数次的“坚持”和“努力”。唯独没有人告诉你,任何成功都是新颖独特的价值创造,任何人都不可能具体地规定如何成功。成功人士之所以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是因为他们遵循的是基本原则,而不是什么大师理论或成功秘籍。

就拿炒股来说,在资本市场里,只有两种人赚钱,一种是绝顶聪明的人,连一道缝隙的赢利空间都能抓得住,比如巴菲特,比如可以玩死庄家的李彪,比如泽熙投资的私募大佬徐翔;而我的一个朋友在5年前买的股票,竟然已经翻了三番,他靠的是对无数信息的搜集整理。

通过一些片段信息,你很容易就能总结出一些价值投资的规律和策略来。你不知道,你获得的信息不够完整会直接导致你选择错误。如果选择了长期持股,买了48元的中国石油,天知道哪天你解得了套。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是:没几个做IT的敢夸海口说自己有比尔·盖茨的能耐,但大部分搞投资的人都认为自己能“学会”巴菲特的那一套。其实,学比尔·盖茨和学巴菲特的难度基本一样大,正如学习徐翔或李彪的难度一样。

世界上很多超高难度的事,说起来都很简单。要知道,懂得和做到终究是两回事。比如,你接不住乒乓球,不是因为你不懂得如何去接,而是你没有足够的眼力和速度正好在乒乓球飞过之时接到;你计算不出的算式,不是因为你不会计算,而是因为其他种种原因,你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更复杂、更细致和更密集的运算和配合。

段永平能购买网易,陈天桥会投资《热血传奇》,靠的不是大家都知道的投资策略——这套所谓的策略说出来真的是太简单了,除了价值开发,就是人性弱点投资,是的,都是陈词滥调。同样的道理,巴菲特买可口可乐、买中石油、买比亚迪股票,等等,也没有什么新鲜的投资理论,其实,那些成功人士投资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样的理论指导之下,他们的选择更容易成功,就像同样的技术指导之下,C罗更容易进球一样。

所以,无论你看多少遍《巴菲特传》和《致股东的信》,你都学不成巴菲特。就好比球王告诉你,其实进球很简单,你只需要跑位、带球突破、射门,然后球就进了。他用自己成为球王的这一事实告诉你,他就是这么做成功的。但是,就算你背会了全部诀窍,你还是你。

一个人要学习的,远远不是方法本身,而是使用方法的能力。正如炒股一样,唯一的赢利策略不过是高抛低吸,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理论,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信息知情权,所谓的高手会死掉一大半。

像没有人可以真正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一样,你万箭穿心、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的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同样,你不曾走过别人的路,没有别人的历练和阅历,即使你复制得了方法,也复制不了对技术的熟练掌握和对尺度的精准拿捏——而这才是通往梦想道路上的核心竞争力。

所有的高明都产生且只产生于纯熟的控制感,那些并不难却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考验的恰恰不是我们是否知道方法,而是我们的控制感。所以,没有谁可以复制谁的成功——别难过,我说的是实话,但你至少可以复制“天道酬勤”。

进行确定性的训练,做看得见的努力,只要你肯以自己的方式坚持下去,世界终会回报你的努力。

别认为成功学是没有用的,毕竟,在你的心灵能量枯竭时,在多如牛毛的成功秘籍里,没准儿还有那么几句话能让你起死回生。我听说,罗振宇买了一千多斤励志书,为的就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都需要反复地听听“逃避一阵子,就会苦一辈子”这样的话。你不努力,就别抱怨一无所有

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因为你要的太多,愿意付出的努力太少,别人索性什么都不给你,结果你当然一无所有。

有一个定律叫“值得定律”,它告诉我们,只要你的付出足够让人肯定你的价值,就一定能比那些吝于付出的人收获更多。如果你的所得满足不了你想要的,只能表明你付出的不够多。

某个周末,一个朋友打来电话问候,得知我在赶稿子后就指责我:“太辛苦了,公司给过你加班费吗?谁也别想在该休息的时候打扰我,我也从来不会在周末让员工工作。”我回答:“所以你当不了老板,也没找到称心的工作。”

生活中有很多人,把能促进自己成长的任何付出,都当成吃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见报酬,才愿意付出一点儿与报酬不匹配的努力,一辈子也就输在了不肯“吃亏”上。

一个自行车店的小学徒,每次在为车主修好车后,都要把车子擦拭一新。每到这时,其他学徒都笑他多此一举:“前来修车的人只付给了你修车钱,你擦车子又没有报酬,何苦呢?”小学徒并不理会,继续坚持为各个车主提供优质的服务。终于有一天,他被一家公司挖走了,这家公司的老板就是小学徒服务过的一位车主。

是的,想得到好运气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

有个在钢铁集团任职的速记员,每天都会比别人早到一两个小时,为是的看公司是否有急件需要处理。有一天,总裁也早早来到公司,碰到了这个有责任心的速记员。当天下午,总裁身边多了一位私人助理——那位速记员。速记员吸引总裁的地方,并非他的速记能力,而是他愿意多做一点点的进取心。

不要因为害怕吃亏,而失去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有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叫“多一盎司定律”。盎司是英美重量单位,一盎司相当于1/16磅,一盎司只是微不足道的重量。而约翰·坦普尔顿旨在通过“多一盎司定律”来告诉大家,只要比普通人多付出一丁点儿就会获得超常的成果。并且他经过研究发现,取得普通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做的工作差不了多少——仅仅“一盎司”之别,取得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

每一个领域中,都可以用“多一盎司定律”来区别赢家和平凡人。

很多人在工作中完成的往往只是工作流程而非工作目标。让联系客户,他便只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似乎确实联系了,但是他却没意识到,当领导要求下属联系某个人或某类人时,真正的目的是“竭尽全力与某人取得联系,以完成下一步工作计划”,你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然后说联系不上算怎么回事?

很多人一辈子之所以一事无成,缺少的往往是“多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决心、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也因此缺少了对工作要旨的真正理解:公司要的是完成任务,而不是潦草地对付一两个流程环节。

我们要以结果为导向,才能彻底理解任务的要求,然后多用点儿心,多搜集一些数据,多想一个创意,多想一种方案和可能性,这时候,你已经比别人多出了一个机会——踏实工作、认真做事的人往往更能发现工作中的机会,同时获得的还有工作能力的提升。

每天多做一点点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要我们评估好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多想一下结果,做得比别人更多一点儿,你就会比那些敷衍了事的人离成功更近一点儿。

很多时候,那些走好运的人总是比走霉运的人做得更多。于外界来说,勤奋者用自己的行为证明,遇上问题时,他们愿意承担更多。而于勤奋者本身来说,每天向前进一步,一年下来,就比那些不肯多努力的人朝着目标多迈进了365步。

每天多做一点点,最需要的是坚持。不能因为情绪的起伏或别的原因而中途放弃,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确定的任务,雷打不动地完成。一点点并不引人注目的进步,终将托起你的理想。每一次的挫败,都是一次新机遇

一个人若能始终鲜活,那是因为,实现一个梦想之后,他会给自己续上另一个梦想。

据说股市有八大潜规则:

一、看好不买一直涨,追涨买后变熊样。

二、气愤不过卖掉,卖后立即涨。

三、二选一必然选错,买的下跌,没买的大涨。

四、选错后改正错误,换股又换错。

五、下决心不搞短线,长期持股,长期再也不涨。

六、抛了长线,第二天涨停。

七、又去搞短线,立即被套。

八、给别人推荐的涨,自己手里的跌。

把这八大规则换个说法,就是:感觉自己很想去做某件事,看很多人都做成功了,于是自己也去做,结果发现,竞争者太多,要想做出成就来实在不容易,一气之下不做了。放弃之后,突然发现,还在坚持的人“把你放弃的地盘收入了自己囊中”。

有个人既想开餐馆又想开美容院,最后开了美容院,结果赔了,而当初想接手的餐馆却生意火爆。

于是,停掉美容院,跑去干直销,发财的春秋大梦还没有正式开始做,就被告知上当了。

然后,学到一句鸡汤,“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坚持”,于是下定决心,好好地开美容院。

接着,死活没有生意,坚持了很多年,赔钱花时间不说,还累心,大爷我不干了,转让之后,被别人经营得风生水起。

接下来又去学管理,以为跟了什么名师之后,就能年薪百万,结果,倒贴了好几万块钱学费。

……

有的人,好像无论做什么,都是做错。其实,创业或就业和炒股差不多。倘若没有良好的操作方法,没有明确的投资理念,那么,是赚是赔几乎全靠运气了。但你要知道,资本市场里,唯一不可靠的就是运气。

这是不是像很多人一样,刚刚出校门时,心浮躁得按不下去。进公司觉得工资不高,到国企怕发展不好,一路跳槽奔波,只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而那些坚持一份工作干到底的同龄人,在公司的做了高管,创业的已经事业有成。

频繁地换股,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操作策略,看不透股票的投资目标;频繁地转行或跳槽,则是因为人生没有目标,不懂得坚持。一点点薪资、幻想中的体面和虚幻的前景就能令我们两眼放光——然而,多挣三五百,不过是多收了三五斗——这样的换股,得不偿失。

没有梦想的人生没有着力点,我们不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该向哪儿出发。所以,人生不能不需要梦想。我们需要梦想不是因为需要某个梦想本身,而是某个梦想产生的行动能力。因为我们只能在实现一个个行动目标中慢慢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发现自己,最终完成自己的成长。只有梦想,才能在我们身处低谷的时候,告诉我们人生的航向。

人生中,不要错过每一个低谷,因为那儿有梦想在闪光。

没有梦想的人靠运气活着,而那经常会让人跌得头破血流。有梦想的人,则靠一个个越来越正确的选择活着。对于他们来说,成功也没有那么难,只要坚持下去,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成功。

话说,有一位在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的学生,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喝下午茶。在那儿,常常能听见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里,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某些领域的学术权威,也有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他们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提及自己的成功,并不壮怀激烈,仿佛都是非常自然的平常事。所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似乎都顺理成章。

时间一长,这位学生发现,在国内时,自己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他认为有一部分人,普遍地夸大了自己创业的艰辛。于是他写了一篇论文叫《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论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

他说的是对的。宽度不够的,便用长度来弥补。强度不够的,便用时长来平衡。所谓的坚持其实就是积累。只要你不断地积累下去,再小的基础量,也终会滚成大雪球。

所以,你要相信,时间一定会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把生命中的碎屑带走。在初始的积累期,你不免会有面对不断努力却不断地失去的无力感,但,当你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就是你开始得到的时候。

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所以,不要忘记给人生一个梦想,每一天的分时图都有波动,每一条实现梦想的路都会有曲折和艰难,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了你原来想要到达的远方;如果感到困惑痛苦,请回想一下你当初为什么要出发。年轻时,不要耍小聪明

在社会中行走,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最精明、最光鲜的一面示人。可是,要提醒自己,别把小聪明当聪明。

我必须承认,岳峰给我的最初印象非常好。当时,我在一家杂志社工作,岳峰是众多应聘者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他随身带来了一叠厚厚的稿纸,是他自己先前创作的作品集。他带着几分自豪告诉我:已经有一家出版社准备把他的稿子修改后出版。

面试结束的时候,他追问我是否可以录用,而后我又接到几次岳峰发来的短信和邮件,询问应聘的结果。看来他确实很重视这个工作机会。于是,两周后,他坐进了公司的办公室。岳峰过人的小聪明很快表漏无疑。

身为编辑,平时工作时间QQ在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岳峰算是让我开了眼——他上班的时候同时开着3个QQ。一个工作用,一个朋友用,一个闲聊用。岳峰似乎有充足的时间,每次我从他身边走过,都能看见他以极快的速度向QQ消息窗口里面输入文字。

有一天上班的时候,他忽然大声叫起来:“哈哈,真的是!”然后他激动地向办公室里的人大声叙述他在网上怎么听说某明星的QQ号,然后如何添加这个号码,查证这个信息……真是聪明绝顶!一个同事跟着说笑了两句后,留下他一人坐在那里疯狂敲击键盘,自言自语,兴奋不已。

同事提醒他,应该排除干扰,专心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如今他不仅没有做到,还严重影响到了别人的工作。第二天,我惊奇地发现他安静多了,QQ也只开了一个,似乎整天在那里专心找选题。没过几天,我就发现他启动了“预警系统”。每次听见我的椅子一响,他便一敲键盘,各种窗口就全部缩小了。真是精明,知道用“老板键”,可是他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干什么,我其实大都知道。

我也有很多次是站在他背后喝咖啡,跟其他同事寒暄时“无意中”看见一些东西的。岳峰都没有发觉?是的,没有发觉。因为绝大多数人不务正业的时候,都是精力很集中的。就像我们小时候上课时偷着看闲书,也不知道老师就站在身后。就这么简单。于是,我开始考虑招新人把他换掉。

职场人一定要有自觉,不要以为没有人监督你,你就可以不做,你不是小孩和犯人。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自己被人看着,因为看着人是对人不信任的表现。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领导办公室位置是不是可以对工作间“一览无余”?就算不是,也没有关系。领导都是过来人,你现在用的这些小把戏,也许就是他发明的。不要以为你做什么,别人都不知道。

岳峰和很多“聪明人”一样,不是很乐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当我指出他负责的稿件中的一些小纰漏时,他说:“你没有告诉我,我又不知道……”我禁不住要笑:是不是要我重新给你上语文课?后来的事情证明了我的猜测。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人告诉他,而是他自认为聪明,他认定自己就是对的。

当我再次指出他的这个错误时,他的小聪明立即又体现出来:“前几天我问过我一个朋友,他说现在已经通用了。”我没有立即回答他。他又补充道:“我这位朋友是北大的研究生。”我想了三秒钟,说:“那我们以市场为标准,让客户来评判我们的产品质量。从这一期开始搞读者挑错活动。如果有一个读者认为这是个错误,那我们以后就必须严格改正。”他愣了一下,片刻,他“哦”了一声,算是同意。

但是岳峰还没有等到读者挑错活动的结果,老板就找他单独谈了一次话。“他没告诉我,我又不知道……”这熟悉的句子我在楼道里都听得一清二楚。过了一会儿,他满脸得意地回到办公室。我却收到了老板发来的消息:“尽快削减他负责的工作,开始招聘新编辑。”

当我向岳峰索取作者名单、相关资料时,他也意识到了什么,问我:“有什么问题吗?”我只是简短地回答了一句:“噢,没有,按上级指示进行资料备份。”事实也确实如此。

一小时后,资料备份完毕,老板找他谈话。不多时,他下楼来收拾东西,办完手续,最后我送他到公司门口。他回过头来似乎想要说什么。我没等他说话,就转身走进了公司。我只是确保他直接走出了公司大门。再要进来,前台小姐自然会询问他。

其实,我不得不承认岳峰确实很精明。一切都是因为他太精明了。精明得不知道我稍微检查一下就能看出他“写”的稿子是抄袭来的;精明得忘记了他违规工作,没有交给我审核就送去排版的稿子,按照流程最后还要交给我终审;精明得不知道制作部主任会在每周的碰头会上,向我反映他送去排版的稿件严重违规……

岳峰就这样走了。对于他来说,这天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他随身带了移动硬盘,把自己在公司的资料都拷贝了。再早些时候,他还请过几天假,大概是出去应聘了。没错,他已经不打算在这家公司干了,早就开始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了。这是他的精明之处,但他又精明过头了,决定找新工作之后,就开始敷衍应付眼前的工作。可惜他没有想到,他做的这些事我和公司领导都注意到了,更没想到公司会先解雇他。

岳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如果爱耍小聪明,算计得太多,反而会让自己变得很复杂,让别人难以信任,更难取得别人的认可。谁会愿意跟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人交往和共事呢?

为人不可拿小聪明当聪明,最好实在一些。心机用得过多,便容易不得要领,或自坏其事,或自相矛盾。精明是件好事,而卖弄精明不但会惹人厌,还会毁了自己。第二章你的人生才刚开始,凭什么说自己不行二十几岁的你,要拼尽全力

所谓梦想,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完成的那件事,不然就只是梦。也许完成梦想的那种幸福,可以医治过程中的一切痛苦、寂寞和离乱。

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父母安排的稳定工作,独闯北京,在一家公司混了个小职务。由于公司管理欠佳,所以,即使他能力平平,倒也能安稳地混日子。工作很轻闲,公司女生又多,他很快就交了一个女朋友,沉醉在二人世界的卿卿我我里。偶尔呼朋唤友,打扑克搓麻将,日子过的快乐似神仙。

但几年后,公司大面积裁员,一直没有突出业绩却靠资历混了个产品经理的他,没能幸免。他失业了,重新加入求职大军。

他虽然工作了数年,能力和经验的成长却少得可怜,也拿不出像样的作品或业绩证明来,既不能开辟客户资源,也因知识储备不足而管理不好流程,于是,只能在各个公司间兜兜转转,始终稳定不下来。后来,索性闲居在家写东西,希望可以写出一鸣惊人的作品来,从此“翻身农奴把歌唱”。奈何他欠缺创作天赋,稿子总是有去无回。一来二去,他连写作的兴致也没有了,终日窝在家里,不是喝酒,就是打游戏,一切生活开支,都由女友负担。

当数落和抱怨成为两个人的主要交流内容时,爱情便再也没有了容身之地。

一个女人,怕的不是受苦,而是无望。当他的不长进使女友彻底失去了希望时,她开始打点行装。

他没有挽留。

这个可怜又可悲的男人,对即将离开的女友,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能借点儿钱给我吗?”

女友没有看他一眼,扔下三千块钱,头也不回地走了。离开了这个没有爱情,缺少温暖,更没希望的地方。

他不是没有一点儿内疚和遗憾,但他觉得自己也很冤,作为一个举目无亲的北漂,很多事情,他无能为力。

他几乎不相信感情了,那个他视作生命的女子,竟然在他最落拓的时候弃他而去。睹物思人,出租小屋里,处处是她的气息。每一次路过两人共同去过的地方,都会有锥心般的痛。

回趟老家吧,或者,干脆回老家吧!

在家乡和昔日旧友相聚,有人已为官一方,有人创业有成,也有人混成了名企高管,每一个人,都在欢欣地向上走,唯有自己,一直在人生的谷底摆渡。命运究竟差在了哪一环?没有人告诉他。

幸运的是,父母求亲托友,重新为他联系到了一份工作。

倘若他至此满足的话,至少可以拥有一份平淡的安稳。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他早已经习惯了自由和包容。他无法忍受生活的乏味和工作的压抑,于是,他和绝大部分返乡的“北漂”一样,再次回到北京,重新当起了“北漂”。

他没有重回原来的行业。因为一个同事和他说,既然你已经多次验证这个行业不适合目前的你,就千万不要走老路。至少在其他行业换上几次工作,再决定要不要干回老本行,否则,你只会不断重复过往的经历,而且是个恶性循环。

很少听从别人意见的他,这一次竟然听进去了。几经辗转,他成了一名医疗器械销售代表,工作内容是销售麻醉机等重要医疗设备。原来的工作经历,倒是带给了他一点儿察言观色的能力,因为他表达能力欠佳,最初时难免遭遇排斥和拒绝,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是打动了一个采购员,他做成了第一笔生意。通过这个采购员的介绍,他的客户慢慢多了起来,没过几年,他竟然成了一个地区的代理商。

当有人问及这个口齿不甚灵便的人有什么成功秘诀时,他笑笑说:“我这个人啊,就是散漫,从事不了需要长时间专注的工作。跑销售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工作比较适合我。我可以连续两个月每天都去拜访一个人,但我做不到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不动,从事需要脑力或创意的工作。”

他说:“梦想,就是做好自己做得好的事,所有的失意,都是为了让你修正自己。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愿意坚持的事。做销售不需要舌灿莲花,只需要你肯坚持。有时候,撬动一个点就撬开了一扇门,做销售也一样,只要打动一个人就够了——任何一个人。”

而当有人问及他是否还怨恨女友的离去时,他说:“对此只有深深的内疚和感恩。”在他人生最低落的时候,她陪了他那么久,那是她年华里的最好时光。他遗憾的是,在自己最卑微的时候,遇上了最想照顾却无能为力的人。如今,他走出了低谷,她亦嫁做人妇,回想起那段共同的经历,争吵、责骂和抱怨,都成了可爱的单纯和天真。

如果当时再成熟一些就好了!

很多人年少轻狂时,不免举措荒唐。然而,你可以输在起点,却不可以输在终点。

每个人都会遭遇自己的低谷期,都得独自挺过那时所有的不解和彷徨。在孤独这件事上,没有人是孤独的。因为非人所愿,恰是生活的当然。或许,留一点点错过的遗憾,才能在前行时更加果敢,恰似股票行情启动之前的下探一般。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

人生与专业之间,是一场免不了的虐恋。只有够专业,才能成为专家,只有专家,才能成为赢家。

几年前,我让一个爱好写作的朋友加了带我的老师的QQ号。这位老师个性素来亲和,平素指导作者极有耐心,不道那次却莫名其妙地发了火:“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和她聊几句的,先让她弄明白词语的意思再和我聊吧!”

我很奇怪地问朋友是怎么得罪了这位老师,朋友非常惊讶,觉得自己礼貌又谦虚,并且不吝赞美之辞,没感觉自己哪儿得罪老师了啊!我也奇怪,这个朋友虽然文字功夫不一定有多好,但态度不错,不是一个开口就会得罪人的人,怎么就把老师给得罪了呢?

见我一脸不解的样子,这位老师道:“你知道她上来怎么说吗?她一开始就说你对我如何极尽溢美之词……”我说:“老师你是真的很有思想很有才华,我才那样赞美你的,如果你觉得我说过头了,或你对我有成见,你可以告诉我。”

他听到后面一句笑了:“我对你没有成见,只有偏见,因为我只能偏着头看你。”因为他坐在我左边,所以开了这么个玩笑。谈话气氛轻松了不少后,他告诉我说:“这是个连基本常识都没有的人,她其实是想赞美我,但却用‘溢美’一词。溢美是什么意思?是过分赞美的意思,那这意思是说你对我的肯定在她看来未必如实喽!那么,她通过怀疑你间接怀疑我的能力了。写作的基本天赋就是用词准确,但她没有。我对一上来就满篇错字和用词不当的文字,如闻恶臭,如见苍蝇!”

我辩解道:“初学写作的人可能没有这方面意识,偶尔用错一两个词应该也是正常的吧?”他立马反驳道:“错了!什么叫天赋?天赋就是同样无知的情况下,你会准确地使用‘赞美’这个词,虽然你可能也不知道‘赞美’究竟都有什么意思。即使是聊天,也不要出现脏话、错字和病句,这是一个编辑最基本的素养。”

那时我并不相信他的话,总觉得,文字技巧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规范的,文字感觉是可以通过生活的积累去寻找的,文字章法也是可以因勤加练习而百炼成钢的。但是,现在我相信了,如果一个人既没有对文字的敏感,或天生地就没有独特的写作角度,又没有对遣词造句进行钻研的精神,一味强迫别人认可自己,拒绝发现自己的缺点的话,那确实算是没有天赋的。

当然,我的这位老师也算一个有思想的人,他的文字在规范性和深刻性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奈何,文字感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他和著名作家胡兰成的写作风格恰好相反。一个是能把寻常小事描写得惊天动地的人,一个则是能把惊天动地的事写得极其寻常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天赋,是不可能训练的。能因训练而提高的能力,都是因为天赋本身就在。不过是美玉蒙尘,略加擦拭,便见真容罢了。

要想在写作路上狂奔下去的人,对常规必用词语的定义,务必要花心思去了解清楚。本文不打算讨论写作问题,你只需要明白,无论体裁是什么,文采的唯一含义就是:文句逻辑、章法逻辑和情感逻辑的完美结合。任何阅读的不适,都是逻辑断裂导致的。有的断裂不容易被发现,比如阅读感中断等。你本来在说一个相对严肃的事,却突然出现小学生式的幼稚感叹,或“像蜜糖一样”这般的低级比喻,这就是一种语感中断。

从事任何行业都需要天赋,这种天赋可能不一定意味着你还没入门就懂得高级招式,但一定少不了你对相关知识的研究兴趣。如果你对一种行业知识的爱好仅限于你想如何,但没有对相关知识的研究精神,你玩票的可能性要多一些。

其实我想说的是,专业精神很重要。

爱好和专业精神间的距离,就是玩票与成就的距离。人生与专业之间,是一场免不了的“虐恋”。你的价值由你决定

一只你觉得值的股票,你才会买。而“值”意味着:得到的比你投入的多。换一句话说,你赚得越多,你越觉得值。

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依赖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于是才有了交换和合作。任何交换,只有在双方都感觉很值时,才可能达成,任何投资,只有在预期能赢利时,才可能发生,就像投资股票一样。

数月以前,朋友让我推荐股票。那时市场还不甚景气,以我有限的认知看来,数据概念和医疗概念是未来经济比较可靠的支点,而某些创业板的股票在价值洼地,没准儿值得投资。于是我推荐了一只一直拖整个医疗板块后腿的小盘股。由于操盘技术不够专业,又不能守着大盘看,所以,我倾向于波段操作,也可以称之为做中线。虽然我一再叮嘱他要坚持半个月,但他还是做飞了这只牛股。

自他十块多入手后,就进入漫长的调整期。一周后,涨到了十一块,朋友迅速便退了。他觉得,把时间浪费在这种半死不活的股票上,实在不值。他很快就验证了股市八大潜规则之一:一卖就涨。这只股票在他卖出的第二天便开始了自己的涨停之路,连续拉了五个涨停板,创下历史新高。

他肠子都悔青了。在他大叹自己刚入手的股票又被套上时,另一个人因为赚了近一倍的钱而大呼股票买得值。

所谓的值,不过是一个人感觉大赚了一把的同义词。倘若花了十块钱,你期待获得一百块的回报,但只得到了十块钱的回报,你会觉得值吗?不会。只有收益足够大时,我们才会觉得值。所以,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慨叹:这套房子买得真值,当初才二十几万,现在涨到两百多万了;当初这股买入得真值,本以为拿点儿闲钱投资,只要比存银行收益高就好,现在每年的分红都超过本金了;当初这件青铜器买得真值,当初当成破烂收回来的东西,现在竟然价值连城……

员工与老板、买房与卖方等,任何人之间的任何合作与交换,都建立在感觉值的基础上。不同的是,有的人关注当下的值,有的人看重未来的值。

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相互赚取一些利益差价,是再合理不过的事。但是,有很多非常想不开的人,在自己都还没有创造出什么价值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获得回报。

他们不懂得只有在春天播种,才能在秋天有所收获。

很多作者,在一个字都没有交给出版方之前,就没完没了地问:稿费是多少?按什么标准结算?如果违约怎么办?很多人在还没有投入工作时,便咄咄逼人地问有没有各种福利,能不能保障提成或分红是否能认真执行。当然,我也常常听到抱怨:谁的工资又被扣了哪一项,谁的提成没发全,等等。

其实,我一向有一个不太自信的看法,任何历史时期,大多数老板对员工的所谓剩余价值的赚取,其实并不多。哪怕是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老板赚钱靠的多是规模效应,而不是单一的个人价值。所以,我真心想对一些自认为被公司或领导亏待了的人说一句:您真是太自作多情了。

根据五倍成本论,公司需要创造五倍于工资的价值,才能摊平人力成本,才有可能把工资发下去。

何况,人人都想值,你不赚到十倍的工资价值,老板恐怕也不会觉得雇佣你是值得的。

诚然,关心收益是生物的天性之一,但带着唯恐别人赚了自己什么或会坑自己的思想,容纳不得他人从你身上赚取一丁点儿的价值,无疑是一种短视。虽然短视作为一种自保本能,也有其价值。但如果滥用这一点儿,那么,我们很难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会终日斤斤计较于短期利益,忽视了合理的长远考量。

我们知道,时间因素可以导致任何变故,时间拖得越长,风险的不可控性就越强。越是确定性高、变数少的收益,越是我们的首选。所以,我们会短视地选择更可靠的投资,而不是选择更多更好但更有风险性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很好的策略,可以避免我们被遥远的幻象欺骗。

凡事不是要我们先赚了,才值得去做,而是我们去做了,才会值得赚到。

所谓的“吃亏是福”,是说当你证明自己有良好品质,或有良好能力的时候,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而证明的过程,恰恰是我们不愿意吃的“亏”。很多事情,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拆掉思维里的墙,才变得那么险恶和艰难的。是的,我们努力证明,也不一定有结果,但是,我们不去证明,一定不会有结果。

不要容忍不了单位、公司或顾客赚取你点儿价值,大家都是出来赚的。不要容忍不了别人赚你点儿什么,不要带着一颗防备全世界的心去生活。

有人问我,如果全世界都与自己作对怎么办?

我想说,总有一些觉得处处受迫害又极度自恋的人,感觉全世界都不友善,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事实上呢?屋檐上掉下来的一块瓦片就能将他们击倒,用得着动用整个世界吗!

全世界都想和他们达成和解,他们视而不见罢了。只有行动,才能换来一次石破天惊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在拼出身,有的人在拼命。我相信,天生好命固然可喜,但那些出身不佳、愿意用拼命成全自己梦想的人,恰是未来的脊梁。

一旦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人的生理机能就会衰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很多动物在完成了繁衍后代的使命后便会死去。

而一个人一旦觉得自己没事做了,基本也“行将就木”了。据说,作家贾平凹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延续生命的办法。每年大年初一,贾平凹一定会把人生的计划列出来。计划列了多长呢?他列了150年,并且每年修订一次。因为对人生之路充满着梦想,所以永远有希望,永远有激情,永远想着下一个目标。一个人的人生,便如此被梦想激活了。

但是,有一个社会现象却能最大化地绞杀梦想:拼靠山。

拼靠山是任何地方都会有的现象,对于一般人来说,仿佛只要找到了一个好的靠山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如果一种需求或愿望建立在外界之上,那么,外在条件的任何变动,都会刺激我们的神经。倘若我们把全部福祉都系于靠山,靠山的任何动摇,都有可能击溃我们的全部精神世界。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谁可以完全符合别人的期望,也从来没人有会甘于如此。寄托于他人的期待最容易破灭。

一个个韶华似锦的年轻人,因为没有靠山而对前程灰心失望,因为有了靠山而耽于纵欲,这是对时光莫大的辜负!

很多时候,一无所有,并不是我们灰心丧气的理由;拥有什么,也不是我们安于现状的借口。无论是靠山,还是丰富的物质资源。

还记得这样的段子吧:“等咱有了钱,想蘸白糖就蘸白糖,想蘸红糖就蘸红糖;喝豆浆吃油条,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等咱有了钱,喝老酒抽香烟,想喝红酒就喝红酒,想喝芝华士就喝芝华士。一点就是两瓶,喝一瓶,摔一瓶……”看似对有钱人“摆阔”心理的形象形容,实则讽刺了因为见识有限而导致的思维局限。

一个长工说:“等我有钱了,一定天天都吃红烧肉。”《白鹿原》里的黑娃跳起来说:“我将来攒下钱,先买一口袋冰糖。”曾经还有人说某个有钱的人家过得真是太幸福了,床边都摆着糖果,半夜醒来时还能吃上一颗。

如此心愿,于我们来说,不仅幼稚,而且可笑。见识贫乏对人的成功是一个多么大的障碍!

北野武讲过的一个故事,恰是上述段子的真人升级版。他说,在自己没出名之前,曾经想过,如果有一天有钱了,一定要开跑车,吃高档餐厅。当他真正功成名就时,却发现开保时捷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好,因为“看不到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因此,他就让朋友开车,自己打了个出租车在后面跟着,还对出租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

很多欲望,无法满足时是遗憾,满足后,却又是失落。

由于安全感的缺失导致了很多的非理性情绪,所以我们才不断追求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标签当然有价值,但标签从来都不应该是目标。无论是“有房有车”还是“成功人士”,这些标签不过是前进的人必然会创造的副产品,只把光环当目标的人往往很难有任何光环。我们需要的不是外界的什么靠山,或满足虚荣的某种标签。

没有靠山可拼,就拼理想与奋斗。

即使你出身一般,也不是名校毕业生,只要你努力,同样能成功。

不要把自己的未来拱手让人。你要相信,只要还健康地活着,便没有绝望这回事——比绝望更可怕的是没有努力的决心。

我们身边从不缺少这样的例子,他们条件相似,都没有富爸爸、没有高学历,也没有特异功能,毕业于同一所不太有名的院校,同在一家或大或小的公司当过人肉背景。但,仅仅三五年后,已有云泥之别。有的人身居要职或日进斗金,而有的人却潦倒落魄、入不敷出,看不见明天。

他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是否知道自己要什么;

◎是否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怎么做才能无限接近自己的梦想。

成功没有那么复杂,那些完成草根逆袭的人,不过是因为:

一是有强烈的梦想或理想。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二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天天学,时时学,不是学霸也要学成学霸,懂的多了,脚下的路也就宽了。

三是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优秀的人知道如何成就自我,学习了他们的思维方法,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就朝成功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四是敢闯敢疯敢试错不要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出发,不要因为陌生而拒绝认识,不要因为害怕拒绝而从不尝试。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正如一个从小立志当老师的人,最后却成了外交官一样。

五是不要,这些统统不要不要一有时间就睡觉;不要生气、愤怒、后悔;不要羡慕嫉妒恨;不要指望任何人,不做情绪困兽,不做懒虫、瞌睡虫,不做攀附木棉的藤蔓,你所有的时间只应该用来做能改变命运的事情。

六是要么夹缝求生存,要么石破天惊。这个世界从不缺少弱者,但穷的、苦的、痛的只是你本人。要么认穷,穷死;要么动一动,脱贫;再要么拼了,用十二万分的努力换来一次石破天惊。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别把时间浪费在倾诉上,失败者要面对的情况复杂得多,所以你还是努力成为成功者吧。

失败者的思维模式是:

遇上问题了→我很难过→要别人知道我的感觉→倾诉

然后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有人知道我的感觉后,会帮我解决问题→知道你的感觉了,但没有义务或没有办法帮你解决问题。

二是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没有人理解自己的感受→感觉自己很孤独,很无助→开始怨恨这个世界→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成功者的思维模式是:

遇上问题了→马上想到几个策略→执行策略→问题解决了

由此可见,失败者要面对的情况复杂得多。

前阵子,一个姑娘创业失败了,每天晚上都要打电话给我讲述她的不易,比如家人不理解,员工不积极,生活琐事太多,等等。开始的时候,出于同情和佩服——对每个敢于豁出去拼一回的人我都佩服,我基本是在开导她,但重复的次数多了,我就不耐烦了,这么旺盛的精力,用来总结失败经验该有多好。感觉到我的不耐烦后,她恨恨地说:“我只不过需要有人明白我的感觉。”听她这么蛮不讲理,我便把她的电话号码拉进了黑名单。你要我如何理解你的感觉?要我帮你解决经济困难?还是要我陪着你一起难受、一起怨恨这个世界?你要在抱怨中沉落、毁灭,是不是也要拉上别人陪葬?

也许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意识到:对于别人来说,你的感受不重要,甚至根本不需要在乎。千万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你打扰别人前,请先想清楚,是让别人理解你的感受重要,还是解决问题本身重要——这是典型的没有活到点子上。

很多人表面上热爱交流,实际上是热爱倾诉——其特点是,但凡有点儿小问题就马上找人讲述感觉和情绪,而不是马上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所有的内心感觉都化为一种污染型负能量向身边所有人传播开来,吸引来更有负能量的人。有时我认为,一个遇上问题去睡觉的人,比一个遇到问题就满世界找人倾诉的人要可爱得多,至少,人家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四处抱怨,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外界。

无数人羡慕成功人士的成功,就模仿其过程、方法,美其名曰“复制成功”,却没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具备人家的品质和意志,然后陷入迷茫:为什么我努力了,也受苦了,但就是不成功,甚至一败涂地呢?

目睹一个成功者一天的全部生活后,我恍然大悟:一个人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位成功人士并不是一个特别擅长聊天的人,尽管他的作品无处不显示出他缜密的逻辑和过人的表达能力,但他几乎不说话。“我又不是讲师,不需要废话连篇,也不需要什么幽默的语言或什么说话的艺术。有事说事,说怎么办,由谁办,过程中遭遇问题怎么办等,你只需要想好每一个‘怎么办’,然后去做就行——我就不明白了,怎么有那么多人宁愿占用别人的时间去抱怨,都不愿意冷静下来,想想怎么办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打扰别人。”

除了偶尔接电话外,他要么一边与人打球一边谈项目,要么一边与人吃饭一边谈项目:某个创业项目的关键问题是什么,需要谁来负责,如何解决,那个新架构的推广如何进行,策略是不是成熟,要在何时开个什么会议解决什么问题……

说有用的话,做有用的事;不需要攀附任何权威,也不需要对谁吹胡子瞪眼。在四处找人、拉关系的今天,他只关心产品,对公司任何一款产品的全部流程非常熟悉。但据我所知,那个创业失败的姑娘,连自己创业的东西都说不清楚。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创办青少年英语培训学校的人,他说,他感觉自己的英文水平比中文还好。听了这话我好生佩服,我这辈子也不可能让英文变得比中文好。但没过多久,他的学校就面临着巨大的招生困难,不知道为什么,广告做得不少,免费课开得不少,就是没有人来。

为了帮他解决问题,我就去听他讲课,心想,一个英文比中文还好的中国人应该很厉害吧。不料在一个多小时的课程里,他讲到的要点只有一些常识:英文就是拼音;要记忆的是发音而不是单词;很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