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3 18:31:11

点击下载

作者:冬云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试读:

前言

刘亦婷,从国内直接考上世界最高学术殿堂哈佛大学,获得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黄思路,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钢琴十级,华东地区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出版过图书,被称为“全才”。后赴美留学。

安金鹏,高三时获得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北大博士毕业后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

卢山,安徽省高考状元,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8岁任美国一流大学顶级计算机专业教授(博导)。

卜镝,8岁时获全国儿童画比赛一等奖,12岁起,就开始在内地、港澳及海外成功举办一系列个人画展……

他们为何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从这些好孩子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成材与父母教育和引导不无关系。如果没有父母的科学教育和正确引导,资质再好的孩子也终将是碌碌无为的一辈子。正如古人所说:“玉不琢,不成器。”孩子如同璞玉,只有在精心雕琢下才能绽放最美的光彩。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当代著名教育家、学者王东华曾提出了这样的教育观点,如今它已被许多有识之士及家长们普遍认同。一个孩子在成长之初,如同一张白纸,父母给予什么样的教育,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大学,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是启蒙之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性格形成,习惯养成,心态、能力、品德的培育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可以说,父母的作用无人可替,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其前提是父母要去教,也要会教。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教育子女,更重要的是懂得教法,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有其独特的运作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教不得法,不但不能达到培养目标,还可能导致父母和子女之间无法沟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父母的努力成了毫无意义的努力。因而,要教出好孩子,必须要学会做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其次是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技巧,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千万不要因为错误的一句话,毁了孩子的信心;也不要让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误了孩子的一生;更不要使溺爱成为孩子一生的绊脚石。

编撰本书旨在帮助父母了解最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各种科学的教育方法、技巧,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制定出合理的培养计划,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让千万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成为现实。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教育文化背景,收集了大量可资中国父母借鉴的东西方家庭教育案例并作出深入分析,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最具成效的育儿方案,针对中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第一篇“培养高情商、高智商的孩子”,将告诉父母20%的智商+80%的情商=100%的成功,父母对于孩子情商和智商的培养,是孩子成才的关键。此外,还提供了具体而实用的培养方法,比如在智商方面,父母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在情商方面,父母可以从孩子的优秀品质、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培养,从而促使孩子情商和智商的共同发展。

第二篇“教孩子养成好习惯、好性格”,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可见养成好的习惯对于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好性格,能使孩子终生受益。本篇中详细介绍了培养孩子好习惯和好性格的种种科学方法,帮助父母轻松应对各种常见问题。

第三篇“培养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性情、特长和天赋,家长若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只一相情愿地设计孩子的未来,无疑是赶鸭子上架,浪费时间和金钱,于孩子的发展毫无益处,甚至收到相反的结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篇教父母学会做孩子兴趣的导师,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让兴趣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终取得成功。

第四篇“优秀是教出来的”,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结果,身为家长,能否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就成为首要条件。其实,教养本身并不难,本篇通过一些成功父母的教子经验和专家分析,教你从了解孩子到顺势引导,给予孩子正确观念等等,教你做个高智商的父母,轻松教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第一篇 培养高情商、高智商的孩子

第一章 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情商就是智商以外的一切内容

父母箴言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优劣占20%,情商的优劣占80%,从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20%的IQ+80%的EQ=100%的成功。如果要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让他将来事业有成,那么从小就要重视培养他的情商。

情商(EQ),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情感智力》一书中提出的。所谓情商,其实指的就是情感智力,“EQ”是“情感智力”的英文缩写,指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有乐观幽默的品性,有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它也是一种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是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一种能力。简而言之,它就是指人的一种情感和一种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

随着世界步入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的增多,情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被人们普遍认为是通往成功的必备素质。丹尼尔教授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IQ)的优劣占20%,情商的优劣占80%。为此,推出的成就方程式为:20%的IQ+80%的EQ=100%的成功。由此可知,如果要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让他将来事业有成,从小就要重视情商的培养。

一般来说,情商可以分为五大类内容:

1. 了解自己的情绪

认识情绪的本质可以说是EQ的基石,这种随时能感觉得到的能力,对于了解自己来说非常重要。不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人必然会沦为感觉的奴隶,相反,只有掌握了自己感觉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生活中真正的主宰,在面对婚姻或是工作等一些人生中的大事时,也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2. 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控制和管理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即:如何自我安慰,摆脱焦虑、灰暗或不安的心情。这方面能力比较匮乏的人会常常和那些低落的情绪进行交战,而对这些掌控自如的人则能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发。

3. 用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

无论是要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励还是发挥创造力,将情绪专注于一项目标是绝对必要的。无论成就什么事情都要靠情感的自制力——克制冲动与延迟满足。保持高度热忱是一切成就的动力,一般来说,能够自我激励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很高的效率。

4. 了解别人的情绪

同情心也是一种基本的人际技巧,同样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具有同情心的人比较能从细微的信息中察觉到他人的需求,这种人特别适合于从事医护、教学、销售与管理的工作。

5. 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人际关系也是管理他人情绪的一种艺术。一个人的人缘、领导能力、人际和谐程度都和这项能力有关,充分掌握这项能力的人往往会是社会上的佼佼者。

当然,不同的人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会很善于处理自己的焦虑,却对别人的哀伤不知从何安慰起;而有些人在处理别人的事情时能够非常理性,但是在面对自己的事情时就会乱了方寸。这些基本能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但是人的可塑性是很高的,不管是哪一方面的能力不足都可加以弥补或是改善。

如今,大人们面对的是快节奏的生活,高负荷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较高的EQ是难以获得成功的;孩子们也是生活在一个马不停蹄的环境里,繁重的学业使他们喘不过气来,同时还要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只有拥有较高的EQ,才会使他们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生活得游刃有余。EQ高的人,人们都喜欢同他交往,总是能得到众多人的拥护和支持。权变理论代表人物之一弗雷德·卢森斯对成功的管理者(晋升速度快)与有效的管理者(管理绩效高)做过调查,发现两者之间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维护人际网络关系,支持成功的管理者最多,占48%,而支持有效的管理者只占11%。可见,在职场中,要获得较快的成长,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

情商在估价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情商与智商不太一样,它是靠后天培养的。因此,情商也是父母培养孩子能力和素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而且,从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材的需求来看,仅靠知识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才智、健康的身体,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经得起失败考验的健康心理。就学习而言也是如此,即使一个孩子有了再好的智力,却没有好的学习动机,没有意志力,其学习是很难搞好的。另外,道德在很大程度上讲,是给智力把关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犯罪的事例并非罕见。所以,培养孩子高尚的情商是父母所必须做的事情。

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孩子成材和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弱的孩子往往伴有胆怯、懒惰、消极等习性,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积极进取、勇于竞争、不畏艰难的人。父母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重视对孩子非智力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情商VS智商

父母箴言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智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而现代研究表明,让孩子成才成功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智商,从很多方面看,情商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人的智商可以使他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使他能顺利地得到一份工作。如果他能有稳定的情绪,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外界和上司、同事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不会让外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在受到挫折时有重新再来一次的激情,并可以对自身的心理素质进行不断地提高,不会怨天尤人或悲观失望。这样他的智商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走向成功。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却常以此自负,情商低下,天天为自己周围并不理想的环境所困扰,那他的结局或是愤世嫉俗、孤芳自赏,与社会、公司、同事融不到一起;或高不成低不就,一辈子碌碌无为;或是走上邪门歪道,毁于高智力犯罪。由此可见,一个人是否可以成功,情商与智商的作用一样重要。

智商和情商都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品质,都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它们的关系如何,是智商和情商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正确认识这两种心理品质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一个人的自身,有利于克服智力第一和智力唯一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培养更健康、更优秀的孩子。

情商与智商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品质,它们有些什么区别呢?

首先,智商和情商反映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品质。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能力等。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人理性的能力。它可能是大脑皮层,特别是主管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左半球大脑的功能。情商主要反映一个人的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情商所反映的是一个人把握与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它是非理性的,其物质基础主要与脑干系统相联系。

其次,智商和情商的形成基础有所不同。情商和智商虽然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但是,它们与遗传、环境因素的关系是有所区别的。智商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远大于社会环境因素。据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智力商数》词条载:“根据调查结果,约70%~80%智力差异源于遗传基因,20%~30%的智力差异系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所致。”情商的形成和发展,先天的因素也是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的研究表明,从未与外界接触过的新几内亚人能够正确地判断其他民族照片上的表情。但是,情感又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从近代史研究中也可以看到,人的情感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总是有着根深蒂固的从众心理。

最后,智商和情商的作用不同。智商的作用主要在于更好地认识事物。智商高的人,思维品质优良,学习能力强,认识深度深,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做出杰出成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调查表明,许多高智商的人会成为专家、学者、教授、法官、律师、记者等,在自己的领域有较高造诣。情商主要与非理性因素有关,它影响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它通过影响人的兴趣、意志、毅力,加强或弱化认识事物的驱动力。智商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学习效率虽然不如高智商者,但是,有时却能比高智商者学得更好,成就更大。因为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勤能补拙。另外,情商是自我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调节的一种能力,因此,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有较大关系。其作用与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有密切关联。情商低的人,人际关系紧张,婚姻容易破裂,领导水平不高。而情商较高的人,通常有比较健康的情绪,比较完满的婚姻和家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成为某个部门的领导人,具有较高的领导管理能力。

诸多证据显示,EQ较高的人在人生各个领域都有较多优势,无论是谈恋爱、人际关系或是理解办公室政治中不成文的游戏规则,成功的机会都比较大。此外,情感能力较佳的人通常对生活比较满意,比较能维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反之,情感生活失控的人必须花加倍的心力与内心交战,从而削弱了他的实际理解力与清晰的思考力。

一个IQ高的人和IQ低的人谁更幸福?答案肯定是IQ低的。一个IQ低的人往往会无忧无虑,而一个IQ高的人往往在做事情时会瞻前顾后。那么一个EQ高的人和EQ低的人谁更幸福?答案也很明显是EQ高的。IQ低的人可能会进步,但是EQ低的人很容易患抑郁症。EQ低的人在受到挫折时,会很容易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高EQ能让我们明白外面的世界很现实,很复杂,也很精彩。自己会走什么道路其实在于自己的情绪,在于对未来的各种选择。比如说摔倒了,有的人会说真倒霉,有的人会说正好我要歇一会。对于外面世界的一切的美好,一切的复杂都要靠你的EQ去领会。你要用高EQ去看待一切的不公平,一切的美好。

在美国,人们流行一句话:“智商(IQ)决定录用,情商(EQ)决定提升。”事实上,IQ和EQ都很重要。只不过,在今天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爆炸、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中更显出EQ的重要性。

对孩子加强情商培养

父母箴言只要让孩子多一点勇气,多一点机智,多一点磨练,多一点感情投资,孩子们也会像“情商高手”一样,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宽松环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创造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越来越重视了,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大了。父母们聚在一起所谈论的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孩子的学习怎么样,谁家的孩子学习好,谁经常考第一名,谁家的孩子不知道学习……等等。其实,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是一件好事,是应该得到提倡和发扬的。可是,有一些父母的教育方法却把孩子领入了一个误区:为了让孩子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一到周末,就把孩子送往各种补习班,对孩子进行盲目地恶补。其实,父母只注意到了孩子智力的开发,却忽略了让孩子走向成功的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也就是所谓的情商。那些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就像是生长在温室里的一朵花,他禁不起一点挫折和磨难。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更别说去控制和整顿自己的情绪了,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会自我激励,只有一味地退缩而已。对于别人的情绪、感觉和需要更是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这样一来,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更谈不上什么同情心理,对于人际关系也会被他处理得一团糟。许多的心理学家们都认为,情商是影响个人健康、情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一个人生活的动力,它可以让智商发挥更大的效应。

我国从古代起就提倡“忍”、“三思而后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现在风靡全球的“成功教育”、“愉快教育”也都无一不包含着情商培养的因素。因此,今天的父母们在全方位的开发孩子智商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孩子情商的培养。

说了这么多情商的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做法才是高情商的表现呢?

首先,高情商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的动力都是来自于内部,他们有很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决定要做一件事情之后,没有完成是绝对不肯罢休的。做任何事情,他们都有明确的动机、强烈的兴趣以及所表现出的积极独立和不甘落后,并且有勇气,自信心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读书、自动做功课……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动的,不用别人来督促。因此,就算他的智商不比别人高,但成绩也可以比别人好。

其次,高情商的人目光是长远的,他们不会沉溺于一些短暂的利益之中,不管想什么问题、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把眼光放得很远,而不会满足于眼前的一点点欲望。

比如,研究者告诉孩子们说:“这里有糖,你们可以马上吃,但只可以吃一块,如果等我出去办完事回来再吃,你们可以得到两块糖。”跟踪实验的结果表明:那些有耐心等待的孩子,长大后比较能适应环境、讨人欢心、敢冒险、自信、可靠;而那些只满足眼前欲望的孩子,长大后各方面的成就都不是很高。

再次,高情商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头脑冷静、行为理智,能抑制感情的冲动,克制急切的欲望,及时化解和排除不良的情绪,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心情开朗,胸怀豁达,心理健康。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会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很好,当他们遇到让他们感到烦恼的事情时,他们可以自己化解,绝不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

然后,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某些连自己也看不清楚的个性上的盲点,高情商者常常会自我反省,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些比较客观的评价,具有自知之明,并且能正确地为自己定位。因此,他能够处理好周围的一切关系,而成功的机会也总是比较大。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会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既不会因为成绩好、受老师赏识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人而自卑。

最后,高情商的人善于洞察并理解别人的心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领悟对方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因此,他们善于人际沟通与合作,人际关系融洽,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也会游刃有余。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在集体中会有好人缘,容易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欢迎,很少感觉孤独。

其实情商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创造,又是一种技巧。既然是技巧就会有规律可循,就能被人们所掌握,就可以熟能生巧。只要让孩子多一点勇气、多一点机智、多一点磨练、多一点感情投资,孩子们也会像“情商高手”一样,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宽松环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创造一个更好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提高孩子的情商应先由父母做起

父母箴言消极的情绪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像传染病一样在全家弥漫。所以,父母应当以理智的头脑控制自己的情绪,应该学会掌握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帮助孩子摆脱消极情绪的控制,学会自我调适,变得乐观自信起来。

家庭是孩子学习情商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基石。在家里,他们将学到许多基本信息知识,比如他们的自我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如何看待自己的感觉,如何洞悉别人的情绪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根据研究显示,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对子女的情感世界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想要孩子具有高情商,父母必须力争做到以下五点:

1.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孩子。

2. 父母要用好的情绪影响孩子

孩子的情绪往往受家长的影响,平时在生活中,家长要用热情、豁达、乐观、友善等好情绪对待孩子和他人,控制住自己不好的情绪,这样孩子才会具有活泼、大方、快乐、关心他人的优良情绪和性格。同时大人还要及时排除孩子恐惧、抑郁、悲伤、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坏情绪。父母还要让孩子懂得:应该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情绪,以便让孩子能自觉地掌握,逐渐形成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3. 要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

父母要与孩子做一些心灵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能够满足的,父母应该尽量给予满足;不合理的、不能满足的,则要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满足的道理。父母千万不能不关心孩子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斥、打骂,压抑孩子的情感流露。相反,父母应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合理的流露,并要了解它产生的原因,需要解决的,应及时加以解决。

4. 要为孩子创造各种人际交往的条件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父母要让孩子相识相伴、沏茶接待。父母也要适当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聚会、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另外带孩子上街时,要鼓励孩子问路。乘车、进公园、购物等,都可由孩子付费。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当了小干部,都要予以积极鼓励和支持。

5. 要带孩子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游戏,他们会相互教会怎样玩耍、怎样相处、怎样生活。父母要欢迎孩子的朋友上自己家里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

教孩子学会情绪的自我调适,是父母们日常生活中应该特别给予关注的。“啪、啪!哗啦!哗啦!”小辉又在摔东西了,这次可非同一般,他摔碎了爸爸心爱的瓷茶杯,还砸坏了妈妈梳妆台上的大镜子,接下来是一场席卷全家的“疾风暴雨”。当小辉被三四个大人“押”到心理老师面前时,他手上缠着纱布,脸上、手臂上都有青紫的伤痕。父母回避后,小辉对心理老师慢慢道出自己的苦衷:“还不是因为我期中考试没有考好?父母不许我做任何解释,这次题目特别难,班上十几个人没及格,我都及格了,比上学期名次还提高了。可爸妈不相信我,说我贪玩、不努力,我能不跟他们急吗?我一回到家里就感到特别压抑。我学习很努力,可没有父母期望得那么好。爸爸见到我总是板着脸,除了问学习没有别的话说,我出点小错就打骂,他手可狠了,摔东西可厉害了,老拿我当作出气筒;妈妈爱唠叨,又动不动就哭天抹泪的;爷爷有心脏病,不让大声说话;只有奶奶真疼我,可又管不了爸爸。一放了学,家里人都不让我出去,说我脾气大,怕我惹事,不让我下楼踢球,也不让听音乐,我觉得家里简直像牢笼一样!我心里一感到难过,就想学爸爸的样子摔东西,听到那刺激的响声,我才觉得心里痛快些!”

其实,所谓脾气大、情绪易波动的青少年,往往是情商较高的孩子,同时也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属于强型,所谓“发脾气”,是因为缺乏宣泄和表白的机会,只不过是想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内心。近年来,“情商”这个时髦的心理学名词引起人们的兴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情商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情商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表达和适度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二是理解和接纳他人情感的能力;三是与他人交流情感,以自己情感影响和感染他人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应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家长应引导孩子努力提高情商,懂得爱自己和爱别人。

世界医药学的鼻祖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躯体本身就是疾病的良医。七情六欲,人所共有之。但是,同样是情绪,可以给人带来健康,也可以给人带来疾病。而人本来就有能力和办法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使之利于健康和生命的。儿童、青少年处在心理尚不成熟、情绪情感十分丰富而脆弱,且又复杂多变的时期。在家庭中,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情感水平,是孩子的情绪的主要“影响源”。因此,父母应该学会驾驭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情商,保持自己情绪的乐观、稳定,给孩子做出健康情感的榜样。并成为孩子情绪的镇静剂、安慰剂和调节剂。

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在家庭中,教孩子学会情绪的自我调适,以下建议可供父母们参考:

加强自身的情感训练,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基本的情商。

对孩子细心一些,发现孩子情绪不佳时,要懂得理解孩子的感受,努力去了解引起孩子情绪不佳的前因后果,进而协助孩子以适当的方法抚平情绪。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同情心,促进其情商的发展。

每天和孩子聊天10~20分钟。为了避免拘束,可以采用共同的游戏、文体活动,或者是在睡前陪伴孩子一会儿,创造一种轻松温馨的气氛,使孩子愿意说出想说的话。创造轻松活泼的气氛,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处事不惊,顺其自然,应变能力较强,知足者常乐,能够轻松做事。

开朗豁达处事。凡事想得开,对人大度开明,虚怀若谷,在家庭中讲究宽容,有话好好说,运用对话、谈心、讨论等方式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

保持深邃稳定的人格魅力。遇到任何事情能够镇定自若,引导孩子善于以自信和自强之心来战胜挫折和失败,使他们真正学会主宰自己的情绪。

以幽默机智化解家人之间的矛盾。要能够承受一切外界和内心变化所带来的危机,总是会转危为安,保证在家里不动武、不喊叫,以幽默机智,保持和谐平静的气氛。

如果父母出现言行、情绪失控的情况,向孩子发了脾气,则应当在事后做检讨。反省自己,以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原谅。

对于进入青春期年龄的孩子,父母更要注意尽量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而是要心平气和,冷静处理所有的问题。

情感的交流是相互的。父母也应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孩子,使他学会关注别人的内心,学会分享别人的快乐,分担父母的忧愁和烦恼。

鼓励与肯定孩子对不同情绪的表达。尤其是对不好的情绪,也要表示理解和尊重;还要教孩子通过正确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比如,通过向亲人倾诉,通过向自然环境的宣泄等,达到敞开心扉,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的目的。

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爱好,以使他的情绪得到转移和升华。引导孩子学会专注地欣赏艺术作品,让孩子明白,这是一种艺术修养,可提高一个人的品味。使孩子学会用音乐、绘画、朗诵、做诗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也是完全可以逐步实现的。

让孩子远离“成长问题”

父母箴言有些孩子有着非常高的智商,但是他们的情商却低得可怜,致使他们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父母要经常和孩子做一些情感上的交流、对孩子细心一些、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以便促进孩子情商的发展。

厌学、早恋、网恋、孤僻甚至是犯罪这些事情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孩子的身上,不仅如此,还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对于亲情表现出冷漠,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并且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上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于是,人们把这些孩子划为“问题孩子”。然而根据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孩子”的智商基本上是正常的,甚至有的还是智力超群的。但是,他们的“情商”却相对比较低,他们的情感世界可以说是一片荒漠。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他们严重缺乏情商方面的教育。

根据了解,“问题孩子”的年龄一般都在3~20岁,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都是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是备受父母呵护的一代。看见孩子有这么多的问题,父母们心急如焚,遍求良方。

一位家长为了孩子,自己整天寝食难安。因为孩子自从上了初二就不大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了,这位家长害怕孩子走进“早恋”的误区,所以天天都悄悄地“护送”孩子上学,有时候看见孩子与女生交往过密就现身制止。后来,孩子更不愿与其多说话了。这位家长到学校和老师交流了很多次,却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自己也很着急。5岁的蓉蓉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声不响玩她自己的小手,然而她的小眼睛却一直在关注着妈妈,小耳朵也在认真听着妈妈和咨询师的谈话。因为孩子逆反性太严重,蓉蓉的妈妈只好向心理咨询师请教。

现在的不少家长都反映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非常希望教育专家能指点迷津,帮助他们解决孩子成长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呢?教育专家林蔚博士认为,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对孩子的情商教育方面的落后!我国的普遍教育往往偏重于智商而忽略了情商!学校存在这种现象,家庭教育更是这样。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现在的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拼命工作。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对孩子好了,从而忽视了对孩子情感上的教育和沟通,让不少孩子产生了孤独感,逐渐变得沉默,然后演变成叛逆,甚至是犯罪。目前的“问题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代人都宠爱这一个孩子,造成孩子心中至高无上的优越感,使其在与朋友、同学的交往中颐指气使,也导致没有要好的朋友,从而陷入孤独。

刘翔平博士认为,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阶段是0~12岁,老师和父母都要注意对孩子情感、情绪及心理方面的教育。80%~90%的人的智力是不相上下的,但是现在所有学校教育的模式都是发展智力的“知”觉教育,经常以成绩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孩子的好与坏,缺少了感恩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感”觉教育。

情商教育专家吴芳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来自于他自身的需求或动机,而这种需求或动机又受情绪情感的支配。那么,要解决孩子的叛逆、厌学、网恋等问题,就要重视“情商”教育。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都开设有心理活动课,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目前,部分学校也拥有了心理咨询室,不过咨询老师大多是由语文老师兼任,很少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吴芳老师认为,过去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把教师奉若神明,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而现在有不少家长都认为,自己给学校交钱就是让老师教孩子,孩子有错就是老师有问题,从不认为孩子自己有问题,而孩子对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是很敏感的,这样就容易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自己犯错却责怪老师。

为了弥补孩子在情商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们远离“成长问题”,现在已有多家教育机构涉及到了孩子的“情商”教育。据悉,目前不管是家长还是教育机构都已经意识到了情商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情商教育却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

培养孩子的情商就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行为、意志、与人交往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心理脆弱、行为偏激的孩子,一旦走入社会就很难适应,遇到复杂情况往往会束手无策、不知所措,仅仅拥有高智商而缺乏情商的孩子,其创造力就很难挖掘、开发。

教育专家认为,要让孩子远离“成长问题”,父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第二章 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让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父母箴言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树,必须以善良为根,正直为干,丰富的情感为蓬勃的枝丫,这样才能结出美丽善良的果子。善良的情感及其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必须在童年时悉心培养,否则就不会有效果。

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爱心,它可以说是人性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而爱心的产生,是基于个体社会情感的需要,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而是一种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习惯性心理倾向。

孩子可以被看作是一面镜子,给他们爱,他们会报之以爱;无所给予,他们便无所回报;无条件的爱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回报,有条件的爱得到有条件的爱的回报。

因此,不管你怎样把净化和丰富精神世界的活动引入家庭生活,记住,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内心没有爱,就不可能给别人爱。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要让内心世界充满爱,这样你才有多余的爱给别人,才能培养引发你们的孩子来自内心的爱。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无附加条件地服务于他人,就是不要任何回报的服务和爱的给予。学会把孩子看作是与你脱离的、独立的人去爱他们,你的职责是把他们变成与你一样的人,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成为最好的人。

古今中外,爱心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和社会的灵魂。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讲“王道”,他们都是以爱为核心的。费尔巴哈说:“新哲学建立在爱的真理上,感觉的真理上。”“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由此,以爱为基础的新哲学被他建立了。

那么,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1. 热爱动物,热爱生命

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孩子在逛街时,迎面跑过来一只小狗,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抚弄小狗,眼里流露出爱怜的神情。像动物园、公园这些场地,往往是孩子们的天下,孩子们在这里会和小动物们嬉戏、玩耍,并且会觉得快乐异常,显现出爱的天性。

相反,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搞恶作剧的孩子,他们抓住小猫、小狗的尾巴,听到它们悲惨的嚎叫而开心不已,这些都是他们没有爱心的表现。

西方国家大多制定了法律,禁止虐待小动物,目的是用法律抑制残忍。英国有句名言:“爱我者爱我的狗。”把狗等同于人,借用小动物启迪孩子的爱心,是最直观和便捷的方法。现代社会掀起“宠物热”,并非全是精神空虚,它也是人类在人情淡薄的后工业社会中,借用宠物培育爱心,呼唤美好人性的一种表现。

2. 帮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性格“我的,给我,我要!”这是小孩子最常说的几个词。可见,小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强烈,这往往被用来证明“人生来是自私的”。

诚然,人有自私的一面,自私属于动物的普遍共性,但并非不可改变。婴儿学会的语言中,最早还有“爸爸”、“妈妈”这些词,说明婴儿最早感受到的他人便是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精心呵护孩子,让孩子最先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父母之爱是无私的奉献,历来为人们讴歌,但切不要把它当做对孩子的馈赠,否则便成了溺爱,反而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3. 给孩子做关心别人的榜样

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要使孩子富有爱心,父母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做。

当代著名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有一次意外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只雌性的成年斑鸠在看到一只狼或者其他食肉动物接近它的孩子的时候,便会假装受伤,一瘸一拐地逃出穴窝,好像它的翅膀折断了。这时,食肉动物就会放弃攻击小斑鸠转而攻击成年斑鸠,希望能够捕食这只“受伤”的猎物。一旦这只成年斑鸠把这只食肉动物引到一个远离穴窝的地方时,它就会振翅飞走。这种方法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当然,有时也会遭到不测。

斑鸠就是用这种富有爱心的举动来保护幼小的斑鸠,使它们能够活到成年,繁殖后代。而小斑鸠在耳濡目染成年斑鸠的做法后,也会仿效。由此可见,爱心是一种后天强化的行为,只要父母提供榜样,孩子就会模仿。因此,父母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

4. 移情训练

爱心培养还需要移情训练,可以经常让孩子把自己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

例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可以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弟弟一定很难受,我们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这样,孩子的同情心不知不觉就培养起来了。

5.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他人是爱心的一种体现。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只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甚至会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孩子是很可怕的。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比较会关爱他人,因此,父母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和人交流的机会,在交往的过程中,孩子能亲身体验到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这样有利于同情心的培养。比如,许多大城市中组织的“手拉手”活动,是在城市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之间建立起来的互助合作,让城市孩子真切体会到农村孩子没有书包、没有书本、没有橡皮的感觉,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这样的活动。

6. 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

父母们总是担心孩子吃苦头,担心孩子遭受挫折。尽管父母自己面临着许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尽管父母有许多不快乐和情绪不稳定,但父母们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平稳。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不要过早地承受生活重担,其实这是错误的。事实上,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成为朋友,要学会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有些父母总是自己累死累活,但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却无条件地满足,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缺乏爱心。

父母亲是孩子最直接的教育者,应该把自己的辛劳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之爱的伟大,懂得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做出多么大的牺牲。这样,孩子便会体谅父母,不再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伺候。有机会也让孩子学习照顾父母、长辈,明白爱心是相互交流的,不只是单方面的索取。创造一个富有爱心的家庭气氛,能克服孩子的自私心理,让孩子养成关心别人的习惯。

培养出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

父母箴言孩子并不是天生具有责任心的,它是在适宜的条件和精心的培养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而形成的。家庭是孩子责任心赖以滋长的土壤,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他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责任心,因为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于复杂的社会,能担当重任的重要条件。

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每个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势。孩子以幼儿阶段所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如幼儿独立吃饭、试穿衣服、手脏了自己洗等行为都是孩子责任心的表现。父母的责任是密切地关注他、帮助他、鼓励他,在他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其意识,增强其自信,逐步成为独立自主,对个人、社会负责的人。

责任心的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不可想象,对自己不能负责的人,何谈对他人负责?对家庭没有责任心,何谈对社会有责任心?因此,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家庭做起,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循序渐进,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

有责任心的孩子能运用他自己的智慧、信心和判断力去做出决定,独立行事,考虑他的行为后果,并且在不影响他人权利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需要。他们明白自己的义务,并主动履行义务,并愿意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家庭责任心主要是指能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权利,自愿承担家庭义务,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一个具有家庭责任心的孩子,不仅能在现在的家庭生活中扮演好家庭成员的角色,在未来的生活中也有能力组织好属于自己的家庭。他的一生不仅能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充实、快乐,同时,也能创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名成员,既应该享受其权利,当然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以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其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一旦走上社会,就很难有社会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不仅在于家长是否具有家庭责任感,还在于家长是否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如果你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或母亲,怎能对孩子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呢?父亲与朋友玩麻将通宵达旦,不顾及对家人的干扰;母亲忙于在外应酬,家里一团糟,这样的父母又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去埋怨孩子不愿回家呢?

在一个专制的大人王国里,也难以培养出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因为家长对孩子控制得太死,管制得太多,使孩子没有机会就某件事做出负责的行为,孩子做事只是服从,听命于大人的意见,而我们强调的责任感并不是指你的孩子按照你告诉他的方式去行事,而是他能主动发现并自主地做出反应。

只有民主的家庭,才是家庭责任感生长的最佳环境。在这样的家庭里,家长和孩子相互独立,但并非各行其是,漠不关心,而是彼此尊重又相互关照的。孩子受到重视,家长具有威信。在讨论家庭中的责任与分工之前,父母应该想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自己惯用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否有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责任感之前,先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孩子的榜样。然后就有可能从抱怨孩子转而反思自己。要想改变孩子,也应当从改变自己开始。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创造或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关键是父母必须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的。通过赋予孩子责任,或感受他们自己某些行为的不良后果,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1. 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做好

在家中应该明确哪些事情是由爸爸妈妈来做的,哪些事情可以由爸爸妈妈帮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是必须由孩子自己做的。对第三类事情必须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在不同的年龄给他制定不同难度的自理工作范围,对于这些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

2. 家里的事别人的事帮着做

要让孩子明白,仅把自己的事做好是不够的,因为他还是家庭、集体中的一员,他还有责任协助做一些家里的事、集体的事,以此来为家庭、集体尽责,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为社会尽责。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就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无论事情的结果好坏,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结果,就要鼓励他敢做敢当,不要逃避,要勇于承担后果。家长不应替他承担一切,以免淡漠孩子的责任感。

3. 要履行自己的诺言

从小教育孩子,自己答应了别人、许下了诺言就要尽全力履行诺言,即使自己不情愿也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4. 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要教育孩子自己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员,权利与义务是并存的,他有义务为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是培养孩子对社会负责的重要途径。

孩子并不是天生具有责任心的,他是在适宜的条件和精心的培养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而形成的。家庭是孩子责任心赖以滋长的土壤,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他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在家庭环境中有责任心的孩子,才能在更复杂的学校、社会环境中经受考验,得到修正和磨练,最终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杜绝孩子的说谎习惯

父母箴言人的一生都是在真与假的斗争中度过的,父母要引导孩子从小说真话,一步步养成说真话的好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一种做人的准则。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

几乎刚会说话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撒谎,有时可能更早些。孩子在发展初期,看不出自己言行之间的直接关系,对他们来说,行为远比语言重要得多,而语言都是模糊的,是有多重含义的。

当孩子慢慢长大后开始发现,故意说谎而误导别人是错误的,当他们发现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欺骗自己时,会非常愤怒。他们逐渐开始区分谎言的类型和轻重的程度。

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听之任之,任其发展。但是,父母想要控制孩子的说谎,培养孩子的诚实,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能保护和培养孩子说真话的环境,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说真话的好习惯,长大后也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正派、很真诚的人,并且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敬。因为只有一个人说真话,相信别人,对生活有信心,才会问心无愧地面对各种事情,也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理解。

怎样杜绝孩子说谎呢?

父母自己首先一定要说真话,为孩子做出榜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撒谎不作假,有一说一,说到做到。要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并要让孩子懂得为什么不能撒谎说假话。有些父母在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或是在自己很高兴的时候,常常会“哄”孩子,给孩子开空头支票,许下种种并不准备兑现的诺言。这样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的坏印象,从而面临家庭教育失去基础的危险。因为不被孩子信任的父母,是没法教好孩子的。也只有孩子说真话,父母才能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从而才能适当地给孩子以鼓励、引导、帮助和劝阻。要是孩子说假话成了习惯,孩子的行为就会变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容易走上犯错误、做坏事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教育孩子不撒谎、说真话。

孩子如果连父母都信不过,天下还有谁值得信赖?既然父母是孩子最信得过的人,孩子听到什么事情或是想到什么东西,都会统统告诉爸爸妈妈。这时,不要管孩子说的是什么,父母都要认真、耐心地听完。就算是孩子有些地方说错了,甚至使父母不愉快,父母也不要吹胡子瞪眼发脾气,而要亲切地跟孩子交谈讨论,说自己的心里话,而不要应付、糊弄孩子。如果孩子因为说真话在外面吃了亏,父母应想办法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明确表示支持孩子讲真话,鼓励孩子做一个真诚的人。总之,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鼓励孩子说真话。

控制孩子说谎,培养孩子诚实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五点:

1. 要澄清孩子的谎言

当警告孩子不要说谎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说:“如果你说谎就把你的舌头割下来”。孩子说谎了,父母当然不会真的割他的舌头,这使孩子认为父母的警告本身就是谎言。孩子的想象转化成谎言,有时仅一步之遥,这就需要做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拥有想象力是天性,但如果父母对其想象力一味地赞许,就有可能发展成谎言,而父母如果一味反对孩子的想象力,又会扼杀孩子的智力发育。所以,父母必须调整教育方法,及时循循善诱地更正孩子不当的想象。

2. 要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

如果孩子到了能够分辨是非的年龄仍然说谎,父母应找出原因。孩子说谎的原因,许多心理学家都给出了答案。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1)说谎有时比说真话更能免受处罚

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主要是因为不知道撒谎的严重后果才说谎的。事实上,孩子说谎有时是因为说了真话反而受到了惩罚。(2)出于无奈而撒谎

许多父母可能无法接受,孩子撒谎有时是因为父母逼的。父母应该知道孩子也有沉默的权利。许多成年人在处理一些棘手的两难问题时,经常保持沉默。如果非要逼孩子说出真相,孩子就只能说谎了。鉴于这种情况,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缓冲,等大家都心平气和了,再让孩子主动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3)为了讨父母欢心而撒谎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的标准,通常是看爸爸妈妈脸上的表情。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他们最本能的反应就是不承认自己所做过的错事。

3. 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对于说谎的孩子,威胁或强迫他承认自己的谎言都不是正确的方法,父母最好能用一定的时间,冷静、严肃地与孩子谈谈。孩子在承认错误以后,父母一定要称赞孩子的诚实表现,要说一些类似这样的话:“我虽然不满你做错了事,但幸好你说出了真相,妈妈(爸爸)实在很赞赏你的诚实。”

4. 让孩子感到安全

所有的孩子说谎都是因为需要安全感,如果父母能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就会诚实起来。

5. 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导致孩子说谎。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合理,不要希望他们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事。父母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经常与孩子倾心交流,减少孩子的心理障碍,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总之,面对孩子的谎言,要去分析、研究,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善意的引导和教育。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虽然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杰出青年,但却有可能让他们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诚实,则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唯一方法。

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父母箴言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对于孩子来说终生受益。要从小事中培养,在大事中受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格外信守诺言。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格,我们要把它作为人格教育的起点,诚实守信是一种言出必行、互不欺骗的优良品格。教育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要诚实、不说谎、信守诺言,才能够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信誉;如果经常说谎,会令人觉得你的话不可靠,到你说真话的时候,别人也可能仍然不相信,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社会规范不是玄妙的观念,也不是空洞的说教,它是一种行为法则,是植根于我们头脑中的趋于本能的对事物的理解与尊重。不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或处于哪个时代,都有自身独特的对社会规范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系统。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些共有的对基本价值的尊重与遵守。这些基本的价值包括:诚实、勇敢、自律、忠诚、守信、无私和公正等。无论在家庭和学校,我们的孩子都在有意无意地接受这些价值观的熏陶,学校中更偏重于直接的灌输、纪律的约束和名誉的鼓励,那么在家庭中,如何最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道德、价值观念呢?

1. 父母要敢于承认错误

孩子诚实守信品格的习惯,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做父母的如果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努力为孩子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一旦父母没有遵守诺言,就意味着为孩子种下了一粒不守约的“种子”。如果父母真的无法遵守诺言,一定要以道歉的方法予以解决,并且一定要告诉孩子遵守诺言是一种好习惯。“小安,我和你讲了许多次要遵时守约,否则会浪费别人的时间,也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不这样认为吗?”“的确不好,不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父亲有些生气了:“千万别不把它当回事,你养成这样的毛病,长大会怎么样呢?还有谁会信任你呢?”看见父亲生气,小安也有些沉不住气了:“你是大人了,不是也过得很不错吗?没见你有什么麻烦呀?”“你是什么意思?”父亲不懂为什么话题扯到了自己身上。“你大概忘记了,好几次你答应我来参加我们学校的活动,我都告诉老师你会来,可是到最后也没看到你的影子。”父亲想了想,很快回答:“小安,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你造成的影响,我当时的确有急事不能来,但我应当事先或事后同你解释一下,甚至去同你的老师解释,我真的很抱歉,你能原谅我吗?”小安很有些感动:“没关系,我知道你很忙。下次打声招呼就可以了。”“你们下一次家长座谈是什么时间?我一定安排好时间,当然如有意外我会和你联系,好吗?”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有可能不自觉地对孩子讲了一些不诚实的话,或者讲过的话没有兑现。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向孩子承认错误,这样仍然会赢得孩子的信任。要知道,只有家长做出了优秀的榜样,孩子才能受到良好的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价值观的构筑也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的。

2. 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

要纠正孩子的不守信用,父母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行为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应了孩子星期天带他到公园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临时有事,也要先考虑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要坚守诺言;如果事情确实比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以后补上去公园的活动。而且,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推迟或失约的事情发生,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曾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出门,儿子要跟着一起去。她觉得孩子跟着很不方便,想让孩子留在家里,于是对儿子说:“好儿子,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给你炖肉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就答应留在家里。曾子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曾子的妻子回到家时,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就问曾子磨刀做什么。曾子说:“杀猪给儿子炖肉吃。”妻子说:“那只是说说哄孩子高兴的,怎么能当真呢?”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孩子长大后就不会讲信用。”于是,曾子与妻子一起把猪杀了,给儿子做了香喷喷的炖肉。父母的这种诚信行为直接感染了儿子。一天晚上,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做什么,儿子回答:“我从朋友那里借书简时说好要今天还的,虽然现在很晚了,但再晚也要还给他,我不能言而无信呀!”曾子看着儿子跑出门,会心地笑了。“人无信不立”,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要说话不算话。有位母亲经常警告孩子,如果撒谎,他的鼻子就会变长。有人问这位母亲:“如果孩子真的撒谎了,你有办法让他真的长出一个长鼻子吗?”显然,这位妈妈对孩子说的话本身就是不现实的,用这种方式来教导孩子不要撒谎是非常不可取的。

3. 适当奖惩

父母的言行一致、赏罚分明,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效果。如果事先与孩子定好了制度,父母就要认真对待。对孩子行为的优劣,设有一定的奖惩原则。奖要奖得头头是道,恰到好处;惩要惩得心服口服,适可而止。奖励之前,要让他明白原因,以鼓励孩子继续坚持好习惯;惩罚之前,要警告孩子,犯错之后一定要按照奖惩原则言出必行,并且对他讲清原因,告诉孩子其惩罚原因。

比如为了让孩子养成按时起床的好习惯,父亲和孩子有这样一个小协议:每天早上必须6点起床,否则要放弃吃早餐的权利,并且要为自己失信的行为负责。

如果孩子哪天起床晚了,父母要言出必行,父母一定要把早餐收起来,让孩子明白诺言是不可随意破坏的。其实早餐的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让孩子明白每一个诺言都是认真的,是不可随意更改与破坏的。

诚信是人性一切优点的基础,诚信这种品质比其他任何品质更能赢得尊重和尊敬,更能取信于人。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它不但能让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还能给孩子以力量和耐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