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女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4 00:00:00

点击下载

作者:罗小华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罗家女人

罗家女人试读:

罗家祖上

清朝末年的时候,山清水秀的绍兴就是中国江南水乡的著名城市。在那个时代,绍兴还有一个“特产”就是“绍兴师爷”。

绍兴师爷与中国的“晋商”、“徽商”不同。他们 除去同样的经商头脑,还透着山水的灵性与秀美,事事做得是那么恰如其分,贴心贴肺,挣了你的钱,还叫你心服口服。

也许是绍兴“师爷”有遗传的缘故,在我们家族中真正称得上“师爷”的还是本书主人公罗定珍,她是典型的20世纪30年代的少女师爷。

绍兴八字桥罗定珍的一生是个传奇。这个商界才女的传奇故事要从清朝末年的罗家太祖姥姥和太祖奶奶说起。

清末绍兴城里的八字桥,据《嘉泰会稽志》记载,此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南宋四年(1256)重建。桥以石材构建,结构造型奇妙。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八字桥附近一带,古民宅保存较为完整。

绍兴八字桥是我国最早的立交桥。虽已经历了8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及天灾人祸,但至今仍保存极为完好。古书《嘉泰会稽志·桥梁》篇中载有:“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绍兴是典型的水乡,河流纵横,所以桥特别多,素有“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之说。“出门坐船,抬腿过桥”正是绍兴的写照。据清光绪年间的绍兴县志记载,城内有桥三百余座。

八字桥附近的一个七进庭院,坐落在天主教堂附近,这就是本书主人公罗定珍祖上的家园。

庭院中的每个小庭院都有茂密的小竹林, 风吹过的时候,萧瑟声如同美妙的江南小曲,时不时有小鸟的叫声藏在竹林的幕后。弯曲的鹅卵石小道和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穿过南方庭院中特有的月亮门,再到另外一个庭院,院中有园,园中有景,院子中有的有井,有的有小池塘。七进的庭院每一处风景各异,却又同处在一个雕花绕梁的红木家具风格的统一设计里,显得雍容华贵,落落大方。

大门口有两个大石球,象征守卫老宅子的护卫。庭院中有“轿厅”、“膳厅”、“天井”等等不同用途的场所。

高高的门坎很难进入,每天晚上闭门休息的时候,门坎还要被卸下来,白天再装上去, 不知这是什么寓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就是罗家大宅,俗称罗家台院。主人叫罗天官,人称罗老太爷,也就是本书主人公罗定珍的太爷爷。

罗天官是清末朝廷的一位大官, 这在绍兴俨然是举足轻重的大户人家。 罗老太爷就像红楼梦中的贾爷,做事有条不紊,家中进进出出的都是些官场上的人。罗老太爷不善言语,这令常人敬而远之。送往迎来是罗老太爷的事,而家中生活琐事都由慈眉善目的老妇人操持。

罗家自祖上就是女主人更活跃。罗家在选择女主人的时候更注重对她能力的考察,尤其注意选择精明强干的女主人。她们操持家务、相夫教子样样都好,真可谓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大家闺秀,人称罗家大小姐,是罗家老太爷的掌上明珠。

罗家大小姐不仅漂亮,天资过人,性格开朗,而且有气魄,有胆识,更有个性。 走在大街上,几乎是回头率最高的,是周围邻居们议论的中心。 也许是因为家里什么都有,罗家大小姐从小就偏偏不喜欢女儿家家的东西,从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女拌男装,与男孩子们一起游戏。

罗家大小姐的丫鬟叫荷花。荷花眉清目秀,从小和大小姐一起长大,对小姐忠心耿耿。

小时候, 罗家大小姐经常邀请邻家几个男孩子到家中玩耍, 却常常事前设下一些意想不到的玩法。比如:在房门口用看不见的头发丝, 捆绑住一些可以绊脚的物品, 小玩伴刚刚进屋,就掉进了她设下的陷阱,往往被看不见的物品绊个脚, 一副狼狈相, 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很多时候, 罗家大小姐会制造一些令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场景。她有时将家里所有有亮光的地方,关上窗子,蒙上黑布,演绎黑暗中鬼神的故事, 来模拟一些正义的神仙来到人间,来审判顽童不轨, 以示上天的关公在关注人间……每每这些时候, 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往往都有些害怕,于是就乖乖地服从罗家大小姐的指挥!

每当大小姐实施这些怪异游戏的时候,荷花总是默默地准备一切小姐构思所用的物品,跟前随后地陪伴着小姐。

但是, 罗家大小姐最大的特点还不是制造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而是讲究义气, 拔刀相助。这些特点使罗家大小姐成为男孩子玩伴中又爱又怕的头领!

罗家大小姐就是本书主人公罗定珍的亲奶奶。

罗家大院的邻居也有一个大观园,也是一位大官员家庭,姓陈,人称陈家。

据说陈家老爷是御用判官。因为陈家是皇上任命的“阎王爷”,人命关天,所以势力很大,地方老百姓都害怕陈家,不喜欢与他们往来。

虽然陈家有些孤独,却因为与友善的罗家为邻而变得热热闹闹。有人说,任何人只要世界上有一个知心人,就等于占有整个世界。 孤独与不孤独,只差一步。两个家庭礼尚往来,关系十分密切,每到年节假日都掌灯结彩,相互拜访,知心的话讲不完。这与他们都是官宦家庭有关系,毕竟他们都是朝廷命官。

这个陈家,最终成为本书主人公罗定珍姥姥家的祖上。

罗家与陈家可谓同场做官,又互为邻里。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在邻居相处与好友情分上,两家都称得上是“世交”。

罗家夫人与陈家夫人更是如同姐妹,无论哪一家有什么事情,定是请另一家前来做客或共同游玩。

这年春天,罗陈两家决定一起坐船去杭州、苏州等春游,顺便考察民情。一路上,两家吃住在一起,如同一家人。

罗家大小姐和陈家女儿也一同前往,丫鬟荷花专门照顾左右。一路上的风景虽然美丽,但看得久了,也有时显得单调。罗家大小姐于是又动起歪脑筋,与陈家小姐一起下棋,并设计一些新花样。为什么棋路一定要按照别人定的规矩走?罗家大小姐从来都喜欢新意,从不循规蹈矩。

旁边的罗夫人和陈家夫人看着这对孩子,不由得谈起夫人们最喜欢谈论的话题,“女儿早晚是人家的,我看还是早作安排。”陈家夫人首先提起。“谁说不是?可我家的小姐实在是男孩子性格,不知将来该怎样与夫君相处,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夫家能接受我们的小姐!” 罗家夫人叹口气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儿孙自有儿孙的命,不必过多操心。我们都相互照应着,看有哪家可心的公子,都注意着帮咱们的女儿物色。”陈家夫人的提议是对罗家夫人的安慰。

的确,女儿婚姻大事,两家相互关照确实是个好办法。罗家夫人很担心自己的女儿嫁不了一个好人家,并为此事犯愁。

那个时代对优秀小姐的要求都是三从四德的淑女,是闺中典范。哪个夫君喜欢一个有男孩性格的女人做夫人?

这一年,到了罗家为大小姐招募女婿的时候。罗家夫人倾尽全力,搜集天下优秀公子。可无论罗家多少亲戚和达观贵人为其提亲,但都被罗家大小姐一一回绝,搞得老太爷头痛不已。一家人对这么个任性的宝贝女儿是又气又爱。

终于有一天, 罗家大小姐突然宣布,她看上一位穷书生——鲍兴赖。这位鲍先生论人品有人品,论学问有学问,就是家境贫寒——在中国历史故事中屡屡出现这种才子。

老太爷觉得很没面子。对于大户人家来讲,“门当户对”是对儿女婚姻的基本要求。怎么能让一个穷人家的子弟进入罗家的庭院?

罗家大小姐想出各种办法,迫使老太爷同意这门婚事。 一次又一次,闭门不出,绝食相逼,卧床不起。经过罗家大小姐“锲而不舍”的努力和荷花丫鬟的默契配合,最终老太爷还是妥协了。

但老太爷的条件是让鲍先生做“倒插门女婿”,因为老爷不能让宝贝女儿去穷人家过穷人的日子。这事没有商量!

当时这门婚事成为当地一大新闻。 特别是穷人们欢欣鼓舞,百姓们兴高采烈!人们喜欢看“灰小子变王子”、“灰姑娘变公主”的故事,古今中外都一样。

江浙一带的大婚是有名的。大婚的仪式不仅要讲究,还要有个性和寓意。大户人家的婚姻无疑是当地百姓的一次文化盛宴。绍兴水城的两岸花花绿绿被装点得焕然一新,一路上红绸装点的船队浩浩荡荡,颇有皇家气派。当然,地方上对皇上身边的官员自然不可怠慢。

红船上的人披金戴银,红绿相间,犹如舞台上的演员。而船上的装饰和临时搭建的船上庭楼,更是显示了大婚主家的气派。罗家就这一个宝贝女儿,远近闻名,不能给罗家老爷子丢脸。

水路上红船两边是乐队的船,一路上吹吹打打,古筝飘扬,乐声四起,穿着古装的戏女犹如天女下凡,飘流在河面上,穿梭在婚庆的红船之间,俨然一场盛大的歌舞盛会。

水路两边的小桥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形成一道道新的风景线。

丫鬟荷花今天起床特别早,之前为小姐的装扮已经设计了不下十次。不仅梳什么头,穿什么衣服,就是怎样穿,怎样走路,怎样行礼,都是由老太太精心设计、荷花认真执行的程序。

荷花俨然像个丫鬟总管。“春花,去把小姐首饰取来。”“夏莲,把水端来, 要温度适当。”“李英,将那双镶着鸳鸯的鞋子用红绸打个结。”“对了,小姐的花冠是最重要的,千万小心端过来!”

丫鬟和佣人们忙得团团转。荷花的角色似乎不亚于小姐。

罗大小姐终于如愿以偿,今天是她最幸福的日子。她一改往常的男孩子行为,认为今天自己已经成人,必须像个淑女。爱情的力量能改变任何事情,巨大的爱能量都快把新娘子融化了。

新房布置得像皇后的宫殿,红木雕刻的双人床的红帐帘上,绣着鸳鸯戏水。一对枕头和上等丝绸的被面上,绣着百子图。床头挂着起夜的小宫灯。一屋子的紫檀木雕刻的桌椅,一对宋代大花瓷瓶,多宝阁上每一个空格里都摆放着文房四宝和珍宝古玩。房顶的吊灯用一千颗水晶和珍珠装扮而成。

由于是倒插门娶女婿,接新娘的程序不得不从自家走出去一圈再回来。水路上为了增加气氛,雇佣了许多花船在河上来回游览。

在罗家大婚中,陈家的表现可谓不一般。这个邻居比亲戚还来得热情。

伴娘和伴郎都是陈家找来的俊男俏女,罗大小姐的婚服也完全出自陈家老太太之手。似乎罗老太太的角色被陈家老太太承担了一半。

新娘新郎接回来了,夫妻双双拜了天地。眼瞅着老太爷的脸上没有多少笑容,这让新婚的姑爷多少有些不愉快。好不容易挨到婚礼仪式结束,新姑爷总算舒了一口气。

大婚的场面越排场,老太爷就越觉得窝囊。而罗大小姐却越珍惜鲍家公子,而鲍家公子却因觉得受到罗家的不待见而郁郁寡欢。丫鬟荷花继续跟随着罗家大小姐,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鲍夫人的丫鬟。

大婚成了绍兴城的一次文化盛宴。

世上真是一物降一物。有钱人的大小姐在穷书生面前低声下气,而在威严的老太爷面前却趾高气扬。鲍家公子为了孝敬自己的老父老母,为了不让老人为自己担心,不得不在罗家老太爷面前低声下气,在大小姐面前不得不低头。

其实,这幕戏的核心完全就是一个“单相思”。这在罗家形成一个奇怪的家庭气氛,也为这桩不幸的婚姻埋下了种子。

封建必定是封建。罗家大小姐再得老太爷的宠,也改变不了几千年封建的文化传统和封建思想。鲍公子处处都觉得自己地位低下,每天好似度日如年。

这位鲍公子,就是罗定珍的爷爷。

这个状况使鲍公子日后在罗家爆出了一个个惊人的新闻。

对襟亲

再说邻居陈家的友谊。在这种时候,朋友总是比家人更适合在家人关系中起到调和剂的作用。

陈家经常出席罗家的酒宴,周旋在老太爷和大小姐与鲍家公子之间。

绍兴大家族继承了山水之乡的灵气,说话总是甜甜地可心。 陈家的努力使罗家得到极大的宽慰,罗家几位当事人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一致感激陈家的体贴和友情。

这一天,陈罗两家又聚在一起,是为了给罗家大小姐生的第一个儿子罗天祥做满月。

满月的排场是少不了的。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还有一个当今人们完全不懂得的习俗,也是在那个年代的上层家庭中流行的一种文化“仪式”。就因为这样一个仪式,引出了罗家以后不少的故事。

讨论已久的两个家庭,决定在罗大公子出世的当天,举行隆重的“对襟亲仪式”,这不仅象征两个家庭的友谊,而且还永结世代渊源。儿子刚出生就已经有一个如意的媳妇家,真是双喜临门。

仪式的隆重是前所未有的。

两个官宦家庭张灯结彩,两位官老爷也郑重其事地穿上官袍。 这可是皇上亲赐的官袍, 就如同上朝朝拜时那样庄严。 七进的院子里大大小小的庭院都挂满了香火和饰物。官老爷分别向来宾表示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后, 礼仪官宣布仪式开始。 当年官宦家庭选择“对襟亲” 是遵循了官宦阶层中流行的一种文化,一种按照流传下来的理念,必有一些“非物质文化”的固定仪式,但由于时代久远,我们已经无从考察了。只知道最后一个最实质性的内容,便是在请来的各路亲戚朋友及场面上的众人面前, 双方家长一路一拜一磕头地走到中间, 以结扎着大红绸的剪刀, 以最隆重的方式割下各自的左右衣襟,以特别的姿势恭敬地交给对方保管,以示双方家庭将在下一代必定结为亲家。对方将像保护自己未来的儿媳妇或女婿一样地各自保护好对方的官袍衣襟。

这段场景如果在哪位博学的历史学家或者民俗文化学者那里,必定比我们讲述得更加有魅力。

一场不亚于“桃园三结义”的盟誓仪式之后, 意味着两个家庭今后无论发生什么,都必须履行这个盟誓。 两个家族心满意足, 人间的友情发挥到了极致,尽管到底未来的儿媳妇在哪里尚未可知,但毫不影响两个家族未来亲亲睦睦的理想。

隆重的仪式上只有一个人没有融入这个欢快的气氛中,他就是鲍兴赖——鲍公子,也就是本书主人公罗定珍的爷爷。

似乎他本能地感觉到自己的出身难以融入这些官宦阶层。官宦家庭之间的生活气氛,每时每刻都在刺激着他,同时也在熏陶着他。

鲍公子悄悄地走到远离喧嚣和众人的地方,仰天长叹:“上天啊,为何?”罗家大小姐远远地看到自己夫君愁眉苦脸的表情,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个隆重的事件并没有加深罗大小姐和鲍公子之间的感情。 鲍公子始终为自己的“倒插门”女婿的地位耿耿于怀。

但罗家大小姐非常关爱鲍公子,说话做事处处小心,惟恐伤害了鲍公子的自尊心。鲍公子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闭门苦读, 几乎不管家里的任何事情。

在鲍公子埋头读书的日子里,罗家大小姐每日亲自为他煲汤送饭,精心照料。日子过得也算相安无事,虽然谈不上亲亲热热,但至少也是安安稳稳。

几年后,就在罗家大小姐喜得第2个儿子的头几个月,鲍公子又在罗家爆出第2个新闻:鲍公子金榜题名,成了朝廷命官。这在绍兴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 街头巷尾更加议论纷纷,人们揣测着这位鲍公子的未来地位。

罗家这一次又是双喜临门:二儿子润祥和姑爷的仕途一起降临!

二儿子罗润祥,就是本书主人公罗定珍的父亲。

鲍家公子在罗家的地位开始有了改变。

但考取了高官的鲍公子却已经难以抚平在罗家多年产生的卑微心理。 每每独自一人的时候,不禁暗自神伤。

作为倒插门的女婿,在百姓当中仍然是个不光彩的角色,怎能适应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更何况如今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当了官的鲍公子,又怎能有脸面与同僚相处?

鲍公子觉得自己的理想实现了,却又将自己推到一个更加尴尬的境地!

这时候,陈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大事:大观园的园子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大火,而且是连续发生几次。

这火烧得很是蹊跷。

当朝高官几进几厅的豪宅深院,一旦着起火来,助燃之物简直就是烧之不尽,因此这火势的“凶猛和持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还有什么“蹊跷”的呢?

大火烧尽了深宅大院的同时,也将陈家的官老爷烧得惨重!

在陈家大人还没完全咽气时几个地方官员曾“斩钉截铁地承诺”“一查到底”,一定“严惩不贷”等等。但在陈家大人终于无力继续维持住那口残气之后,这帮官员也就让之前的那些“郑重表示”不了了之了。恰恰就是因了这起火原因的不明不白,才衍生出了这大火之后的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蹊跷的事情。

除去门前那朝廷命官级别的粗大旗杆依旧挺立之外,再就是那昭示着显赫地位的高高的石头台阶,一级也没被毁坏。就是那高台阶下那块早已被踩踏的光滑发亮的花岗岩“上马石”, 也没有因为大火而削弱一丁点的敦实。那一对永远沉着地蹲守在这朱门两侧的汉白玉石狮子,虽然被殃及得未免有点灰头土脸了,但它们还是各自威武依旧地保持着原有的尊严。 可那块高悬于朱漆铜锭大门之上的原本以为可以使代代辈辈都引以为荣的镶嵌着镀金大字的御赐牌匾,反而被那个无视人间皇上至高无上权威的火神大人,给糟蹋得面目全非了。

烧掉了往日威严的大庭院,最终也烧死了陈家的官老爷。

陈家因此诚惶诚恐,终日不得安宁。

绍兴的街头巷尾又开始忙乎起来,有钱人家的秘闻逸事一向是老百姓家中文化生活的内容。那时在一个小地方, 大户人家说句话,都能将乡里的邻居从夜梦中惊醒,更何况是皇上任命的“阎王爷”!

于是民间开始流传“天火”的传说……

传得最多的就是“判官判出太多的冤魂, 如今老天爷索命来了”。这种舆论可是非同小可,挡不住的流言逐渐成为“真理”。许多大官家,往日的三亲六舅都缩回去关起大门。

陈家老太从此闭门念佛,为老爷“赎罪”。陈家从此结束了往日的辉煌。

陈家念佛的传统因此流传下来,传到下一辈,成为江浙一带出了名的佛家信徒世家。

陈家入了佛教,而本书主人公定珍的母亲陈静慧,成为终生虔诚的佛教徒。

也许是为绍兴老百姓们解闷,因而增加文化生活的调料, 也许是生活本身没故事就不叫生活。只要你活着,就会有新的佐料让你去品味。

刚刚平息传说的快感,渐渐进入按部就班生活的绍兴老百姓们,又开始传出同样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新话题: 罗家大宅门里跑出了个“陈世美”!在那个年代的老百姓的口碑里,“陈世美”可是个“收视率居高”的主题,特别是高官家里的“陈世美”。

鲍公子在做了官后,有了自己的交结圈子,回家次数越来越少,最后终于做出一个让自己改变命运的惊人之举:跑了!

跑了?罗家大小姐开始不相信,派出佣人一次一次地去官府找丈夫。

这些日子,罗家大小姐坐卧不安,等待丈夫的消息。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还不见丈夫的踪影,丈夫长期不回家的事逐渐成为现实。

终于有一天,家中的佣人来报鲍公子在外面娶妻成亲的消息。罗家大小姐听说后,顿觉天旋地转!看来鲍公子在外面有相好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可是对罗家大小姐来说,这个新闻不亚于“七级地震”!

一个穷书生从进城攀高,为出人头地忍辱负重,终成为朝廷命官。改变命运以后,他却抛弃了大家闺秀的“原配夫人”,对于罗家来说可真是“大逆不道之举”!

这可气坏了罗老太爷的掌上明珠罗家大小姐。她大哭、大闹、大怒、大折腾!罗家大小姐知道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任何办法都无济于事。况且丈夫已经成为大官,即使家里有些旧权,也奈何不得!

要知道,在这场不愉快的婚姻中,罗家大小姐同样是牺牲品。这位富家千金一直在屈尊于“鲍家少奶奶”的身份,罗家也一直在供养着公公婆婆,这位高傲的公主在公婆面前低声下气地履行着媳妇的角色,只因为罗家大小姐是自愿的,也就没有人去评论对罗家大小姐的不公待遇。

在终于知道了无论如何也找不回鲍公子的心之后,罗家大小姐激发了自己的才能:将鲍公子从罗家家谱中清除出去!罗家大小姐从此将鲍家少奶奶改为罗家少奶奶,两个儿子从此也改为姓“罗”。

这就是为什么罗家是封建家庭,却延续了“女人姓氏”的家族传统,从此展开了“罗家女人”的传奇故事。

自从鲍公子离家后,罗家老爷老太太也相继去世。罗家开始走向衰落。

罗家从几进的院落中搬出来,住进平民的房子。罗家少奶奶开始努力维持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罗家少奶奶有两个儿子,老大叫罗天祥,老二叫罗润祥。自从鲍公子跑出罗家, 罗家在一通折腾后也大伤元气。罗家的两兄弟从小就决心帮助母亲重振家族。

罗家少奶奶似乎看透了官宦家庭的悲剧,也似乎因为憎恨负心的鲍公子。她变了。

自己的家庭从“辉煌”到“没落”,她认定官宦不是人生最好的道路,因为官宦很多时候难以秉持公正,反而不被百姓所拥护。位高权重的时候百姓远离你,没有权利的时候百姓更加远离你!看到自己的丈夫又跑到官场上去,而且还远离自己而去,这更加坚定了罗家少奶奶改变官宦家族身份的决心!

她成熟了。

走向没落的官宦家族和倍遭冷落的孤儿寡母,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压倒倔强的罗大小姐,她的男儿气质拯救了处在危机时的她和她的孩子。 她发誓,从此罗家女人的后代以姓罗来延续家族精神,从此把官宦的传统家族改为从商!

罗家少奶奶开始改装换束,用祖上留下的一些积蓄,做一些小生意,养活儿子。

十几年后,两个儿子在罗家少奶奶的精心培养下长大成人。

再说绍兴的陈家被烧了,折腾一通后又安静了下来。罗家状元跑了,折腾一通后,也安静了下来!两个家庭都静下来了,不能忘记的“对襟亲”又被重新提起。

罗家有两个儿子,而陈家没有闺女——怎么个亲法儿?

陈罗两家讲信誉,将名誉看得比性命还重要。这也是家族的传统和祖训。

这时候,一个冯姓的家庭看出了两个大家庭的门道。冯姓家族因为败落,父母早亡,陷入困境,只剩下姐姐和妹妹。妹妹出落得如花似玉。姐姐动起了脑筋:与其姐妹坐吃山空,不如将妹妹嫁出去,换得一片新天地。

这天,姐姐来到陈家叙旧。她从话中听出陈老太太心中的苦,然后就帮助老太太出主意,最后不失时机地将自己妹妹过继给老太太当女儿的想法表述一番。

老太太正愁在众乡亲面前如何履行诺言,苦于难以兑现“对襟亲”的承诺。 看到眼前的姐姐如此可人,说得有情有理,圆满无缺,天衣合缝。仔细一想也确实有道理。

终于有一天, 冯家妹妹来到陈家大堂, 跪地拜香地成为了陈家老太的过继女儿,从此改姓为陈,继承陈家传统,信奉佛教,并按佛门习惯取名为“静慧”——这就是罗定珍的母亲。

静慧进入陈家时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却因为吃素不能满足身体需要的营养。静慧越来越瘦弱,成为真正的苗条淑女。罗家少奶奶终于等来了兑现“对襟亲”的机会,准备将自己二儿子罗润祥贡献出来。

正堂间,几位当事人严肃地讨论如何落实到位。自从罗家的鲍公子出逃后,罗家两位儿子对母亲毕恭毕敬,从没有半句二话。罗家大小姐俨然就是太后地位,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此时的二儿子罗润祥已经有一妻,如何让陈静慧堂堂正正地完成对襟亲?

虽说陈静慧属于文弱类型的女子,但在婚姻问题上却有自己的主见:绝不做小妾。在这个严肃的问题上,罗家与陈家进行了多次的协商。静慧的坚持,最终让罗家大小姐改变了认识。她觉得,有这样一位懂得尊严,有想法、有智慧的儿媳并非不是好事情,不一定民俗就是标准。

罗家大小姐从小就是反叛的性格,在静慧的问题上,这种性格大大地帮助了儿子和儿媳。

聪慧的罗家大小姐在封建的纳三迎四的时代,硬是坚持了她创下的持家风格。罗家要娶两位平起平坐平级别的太太。

于是,“对襟亲”不仅兑现了两家祖上的承诺,也满足了陈静慧的不卑不亢的要求。

八抬大骄,吹吹打打,一派传统仪式,一应俱全。静慧终于被接到了罗家。

从此,在罗家,把大儿子罗天祥称呼为大爷,二儿子罗润祥称为二爷,静慧被称为“二娘”。这个二娘并不是第二个太太,而是罗家老二的太太。

完成了两家的盟誓,罗家的香火和罗家的兴旺就寄托在第二代身上。

对襟亲最终成为改变家族后代人命运的里程碑,从此罗家要开辟新的生活轨迹。

令封建时代的罗家大小姐没有想到的是,在隔代后遗传出了孙辈的第二个罗家大小姐:罗定珍。她们如出一辄,继承了罗家血脉,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成为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罗家女人”!

为摆脱衰落家庭的阴影,为让后代改变命运,就像很多“移民”一样,罗家大奶奶在思考着出路。

终于有一天,罗家大奶奶给两个儿子准备了几个包袱,千叮万嘱地将他们送上船,把他们送到苏州去做

学徒

。这两个富家出身的公子早已沦落为穷人,从小就习惯了邻居们惊异的目光和窃窃私语,知道自己没有父亲以后母亲的艰难,哥俩充分认识到当前家庭的困境,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着母亲的希望,从此要挑起这个家庭的重任。

哥俩对母亲的孝敬是远近闻名的。虽然罗家没落了,但罗家的家庭气氛却堪称优秀。兄弟两个情同手足,亲密无间,让邻居们羡慕不已。

两个兄弟从绍兴来到苏州,从学徒工做起,白手起家,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历程。、学徒

当时浙江一带的经济发展以三大龙头产业:铜锡业、酒业和酱业在全国闻名。

罗天祥和罗润祥两兄弟来到苏州, 先在铜锡作坊里当学徒,主要是学习“铜锡铺”的制作、进货和经营。在当时的苏州,很多手工作坊和一些轻工业小行业红红火火。

学徒的生活很艰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 打开炉火, 准备好烧炼铜锡的所有工具, 还要将师傅和师兄们的早点准备好, 等待师傅们起床后, 伺候师傅们用餐喝茶, 然后自己才能吃早点。

学徒往往是从最苦的工作开始: 他们走街串巷, 挨家挨户地收集废铜锡,就像今天“收破烂”的农民工。师傅有规定, 每天收集的废铜锡,数量不够是不能回家吃饭的, 因为这是作坊里的原料, 没有原料后续所有工作就不能进行,甚至停工。

罗天祥和罗润祥兄弟俩吃尽苦头。因为并不是每天都有人家卖废旧铜锡, 必须开动脑筋,每天开发出不同的地方, 找有可能仍掉废铜锡的铺子。为了找原料, 兄弟两人几乎走遍了苏州的各个角落,甚至有时候要走向近郊的小城市和农村! 这艰苦的生活让他俩无意间积累了这个行业的最原始、最重要的市场——第一手进货资源。

中午是很难回铺子的, 两个人只有在外面买上一个包子或者一个烧饼充饥。每到这个时候, 哥哥总是先让弟弟吃,自己饿着。久而久之, 弟弟发现哥哥总饿着, 也不肯吃了。一个包子两个人让来让去, 只有走不动路的时候, 才一人一口地分掉。

江南的天气雨水较多,有时候,赶上一场大雨,两人淋得像落汤鸡,脚上的鞋子泡烂了,无论多么晚,最终还要一瘸一拐,坚持将收集的废铜锡拉回铺子。铺子里的师傅们就像小鸟等食物一样等待这些原料。

在艰难的学徒生活中, 每一天的相助相扶, 让兄弟俩的患难之交走到了“顶层”。

不仅找铜锡很困难,还经常面临其他人抢“现成货”。有时候,兄弟俩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地回到作坊, 才能挣得一口晚饭。“我们是男子汉, 不能告诉妈妈。”懂事的罗天祥反复嘱咐弟弟, 深怕弟弟习惯老家的富裕生活后难以承受在外的磨砺。“我们说好要帮助妈妈争气的, 要学到真本事。”“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学到真本事?”罗润祥毕竟是弟弟。“只要耐心忍住了, 好好待师傅师兄, 他们会教给我们的。没听说过学徒都是这样吃苦的吗?”天祥自信的口气感染了罗润祥。“好,我们一起吃苦,我们是男子汉!”罗润祥一直钦佩哥哥,因为哥哥处处都像长者一样爱护他。没说的,必须听哥哥的话。

实际上,这种近乎于“叫花子”方式收集原料的经历,看似残酷,却很有道理。这种学徒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类似西方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你必须学会生存的第一步,必须学会自己设法找到生存的原料。这种残酷的磨砺,为弟兄俩后来自己经营,积累了最重要的人生经验。

当学徒比较残酷的是第二步:师傅让两位年青人去火炉旁锻炼,烧炼铜锡。这让两位白白净净的小伙子彻底改变了“公子”的生活。

每天师傅们收工后,两位收原料回来的小伙子开始上场,穿上防火烧的帆布围裙,在熊熊大火炉前,人被烤得流油,手里却不能闲着,一铲一铲地向大火炉里铲进废铜锡,然后将烧软的铜锡再铲出来,打成标准的铜饼。这是个体力活,也是技术活, 必须掌握好火候,什么时候“软”是不能拿手捏的,不够软就无法打成“规格饼”

罗润祥比哥哥矮一点,吃亏不少,难免一些火星经常要崩出来,常常被烫伤!

一旦完不成师傅的定量,兄弟俩就无法吃晚饭!

哥哥总是护着弟弟。哥哥抢着将自己的活干完,立刻到弟弟炉前帮弟弟完成定额。哥哥身上的伤痕比弟弟多多了,不仅因为他的活干得多,更多时候遇到难炼的废铜锡,容易多迸发火星的时候,总是哥哥抢过弟弟的铁铲,让火星蹦到自己身上!“世上没有一个工作是容易的。”师傅的严格要求深深地影响着哥俩的人生。

完不成老板的定量和订单,所有的工人都没有饭吃。这不是老板不好,这个作坊每个人的命运都连在一起,没有订单就没有饭,老板也一样。

每次弟弟生病,哥哥必须完成两个人的工作,还要回来照顾弟弟。

罗润祥在哥哥一口汤、一勺饭、一贴药、一炉活的帮助和精心呵护下,度过弟兄俩最艰难的几年。

也许哥哥将太多的精力用到帮助弟弟完成两个人的工作上,思考的时间主要留给了弟弟。不知不觉地,弟弟罗润祥的商业意识开始觉醒,他更多地关注到老板和师傅怎样与别人做订单。

这天,罗润祥生病了,没有出工,留在宿舍里。听到门房喊老爷,说是做订单的商户来了。罗润祥忍着身上的伤痛悄悄起床,竖起耳朵听旁边房间里师傅和老板的对话:“我们要的订单必须在下个月交齐,不然我们的下家就没有饭吃了。他们的工厂机器不能闲着,因为老板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如果你们不能交齐货,我们只有找别的作坊。”商家看来还是很诚恳。“技术上有什么要求?”老板将师傅叫过来一起商量。“还是上次标准,要求上上乘质量。”商家不客气。“师傅,您看能完成吗?”老板客气地对师傅说。因为在质量和时间保证上,师傅掌握着决定权 。“可是上上乘质量标准需要多几道工序,时间上至少要打个来回。”师傅为难了。“但是这次订单如果给了别人,也许下次就继续让可以上马的作坊做了”。商家不让步。“师傅,只有加班吧,连夜做。”老板不肯错过订单。“好了。我们谈价格吧。”老板让师傅退了出去,继续和商家密谈。

罗润祥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谈话,自己不断地琢磨其中的滋味,再将自己“找原料,炼铜饼”联系起来。这就是商业流程!

罗润祥似乎有一种天赋,这种天赋立即将他的感觉带到一个高度。晚上哥哥回来后,罗润祥将听到的和自己消化后理解的告诉哥哥,“我们学徒不能仅仅学习技术,也要学习商道。”罗润祥顿开茅塞,“这才是最终帮助妈妈挣口气的道路!”

兄弟两个兴奋起来,哥哥说“以后有机会你就多‘病’几次吧,留在家里多呆会儿,找机会和师傅学习,和老板多学习”。

不久,罗润祥过人的感悟和聪慧终于被老板发现了。

这天,老板遇到了难题,与商家的价格难以谈成。商家要求质量高,回报低。老板不做可能就丢失客户,如果做,完成后仅仅够成本。这是千千万万大大小小企业家经常会遇到的普遍难题。

老板哭丧着脸,在院子里来回踱着方步。这是他思考问题的特别动作。

罗润祥给老板送去一碗茶,“老板,请喝茶”。他在找机会。“放下吧。”老板不经意地瞟了罗润祥一眼。“如果有人让你做一件你不得不做的事情,可是又不能给你公道的价钱,如果不做,你将永远失去这个客户。你该怎么办?”也许老板实在找不出可商量的人,对小徒弟发出个问题考考他。“我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接受他;第二,同时接受别人的订单。先苦一些咬牙做两份,以后他们之间就会有竞争,我就不怕他总是给我最低价格了。一个好的商家,不会不让对方活下去的。”罗润祥不慌不忙地说。

罗润祥的话震惊了老板!这就是他很多天自己在感悟的道理!

老板用很惊异的眼光上下打量着罗润祥,他从来没有在意自己的铺子里居然有这样的人才!

好好培养,是块材料!

从此,老板让罗润祥跟着自己去谈客户。罗润祥在完成了熟练工和技术工的学徒后,从此走向第三阶段。

老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哥哥罗天祥同样被师傅看中,被师傅收为高徒,专心培养罗天祥的冶炼技术。老师傅对罗天祥的耐心、手把手、慈父般的教诲,让罗天祥感动不已。“要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就是‘1’,不懂做人,后面的所有积累都等于‘0’。”师傅的话令罗天祥受益终生。事实上,如果罗天祥没有忠厚诚实的品行,师傅就不会那样器重他。

师傅对罗天祥爱不释手,只可惜自己没有女儿!

罗天祥越来越能替代师傅的活,也是因为老板带着罗润祥接受越来越多的订单,单靠师傅做大师傅已经不够用了。不夸张地说,罗天祥的技术纯粹是“火烧泡”烧出来的。他“反复之炼”,经受太多的最苦最难的活,渐渐地高质量的订单就都集中到罗天祥手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老话,没有在罗家弟兄身上发生。因为憨厚的罗天祥认定“感恩师傅”的理念,任何时候,师傅在上,徒弟都不能迈过师傅的位置。中国传统的优秀品质根深蒂固地体现在罗天祥的身上。

老板很开心,他得到两位他最重要的徒弟,品行兼备。

罗润祥在以后的学徒生涯中,主要学习商务。看到老板时不时地被商家挤进“夹层板”中,他深深地感悟出,“做商务,一定要做到独家资源”。他多次劝老板,减少积累金钱,扩大规模,做到独大。但是老板的思维方式不 能接受罗润祥的观念。“存钱”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稳妥经商”的习惯,“扩大”就意味着“风险”。

罗润祥迅速成长起来。

传统经商的理念要改朝换代了!

杨家院子巷3号

苏州杨家院子巷3号定珍娘家自从陈静慧随着丈夫罗润祥来到苏州后,开始过着“男耕女织”的美满生活。

苏州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水多,桥多,美景多,美女多,至今也是举世闻名。苏州人的特点是精致,细致,甜甜的,嗲嗲的。苏州的男人再发脾气也发不过北方的女人。苏州的男人似乎更加富有家庭的责任心——这对家庭中的女人来说很有安全感。

苏州的杨家院子巷3号是罗润祥和罗天祥弟兄俩落脚的地方。这个庭院坐落在苏州老城中心,紧邻着最著名的“神仙庙”, 也就是历史上人人皆知的“白蛇传”传奇故事中的法海与白蛇斗法的地方。这个庙据说是吕洞宾的庙。

紧挨着“神仙庙”的是“承天寺”,也是中国百姓最熟悉的《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的家。这两位“邻居”充分体现了苏州美女的两个典型,一个勇敢强悍,另一个多愁善感,但她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聪慧”, 智力非凡。

杨家院子巷的右边出口就通向繁华的皋桥、张广桥。杨家院子巷3号院落似乎有意将最古老的中国历史与最时尚的当代社会连接起来。

感谢苏州政府的保护,古老的杨家院子巷至今仍然保持着鹅卵石的小路和苏州老城的风貌。

也许是那些历史名人们人生奋斗的气场,给罗家两兄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运气。

这个院落是典型的苏州老式庭院,木制结构的大门和高高的门坎,从进大门开始,是以二层楼楼宇为前门脸,两边是住房。这个前院的大门尤其有特点,一个很粗很粗的大门杠,结结实实地保卫着主人的院落。

通过长长的走廊进入正式的前院子。走进前院,东西两边都有厢房。东边前厢房是罗家的佛堂,屋角的上方供奉着墙上的佛龛。每到过大节的时候,整个庭院所有的可以表现佛龛的地方都会动员起来。东边的厢房与其他地方的安排不同,总是呈现出一些特别的创意设计。

一楼中间的大堂供奉着系列佛像,佛像桌在正中,两边是红木雕刻的明式桌椅。这里是庭院所有房屋的中心,隆重而庄严,是大家族传统模式的会客厅。

穿过大堂后面,是一个很神秘的私人天地。左边是一般人很难有机会进入的小库房,永远无法搞清楚里面到底都有多少有趣的东西。

大堂后房东边是全家重视的灶王爷天地。 每到过年过节,这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隆重的地方。

走过大堂后面的这些房屋就来到后院,后院不仅庭院雅致,而且正中央有一口方方正正的水井。据说这口井在苏州中心是很难得的,井水的清凉与甘冽是自来水无法比拟的,所以井水如同甘泉,不到特殊日子不得喝井水。后院还有一个神秘的大阳台,可以在梅雨天里享受阳光的照射。大阳台后面是一座医院,干干净净的护士们进进出出,显得工作格外有条理。

东西楼上分别住着罗家两兄弟的家,装饰得很华丽,是江南特有的风格摆设。

庭院透露着辉煌。这个家永远都是那么的喜庆、威严。

静慧是这个家庭和谐亲睦的轴心。 红扑扑的面孔,充满慈祥的笑容,大大的眼睛,笑起来有颗小虎牙露出来,显得格外俏皮可爱。亭亭玉立的身材,小巧玲珑的三寸金莲,每迈过一个高高的门坎,侧身扭动的姣美身姿,都显示出江南美女的那种轻盈。

星星点点的夜空,显得那么的透亮。

每当晚饭后,静慧常在外院里的鹅卵石地缝隙中插满香火,供奉月亮婆婆。一根根冒着檀香味道的香火在泥土缝隙中稳稳地插立着,点点的香火呼应着天上的星星,天上地下星空一片,异常美丽。

星火闪亮的院子成为两个楼中间的地上星空,周围木结构的楼房烘托着星空,似乎是上天刻意设计的完美的天上倒影。在院子中央摆着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放满各类水果和甜点,中间放着香炉,香炉中照样点燃着檀香,使整个院子沉浸在一片安宁和谐气氛中。

静慧每天则岿然不动,坐在其中,口中念诵佛经。

午夜,当大家都睡下了,约在凌晨3点时分,二楼中间的大堂里开始灯火辉煌,堂中摆满各种敬奉菩萨的物品,这些神像和物品在静静的深夜里闪闪发光。

一个美丽的身影虔诚地坐拜在菩萨像前,佛珠一颗颗地在手里滚动。在每一个人都在沉睡的清晨,静慧又开始虔诚地做功课了。

静慧长得一脸秀气, 小巧身材匀称、苗条,恰到好处的眉眼闪闪发亮,炯炯有神, 与高高的鼻梁配合起来,给人第一印象就是高贵、典雅,是善良的化身, 这令陈家的佛室家族非常满意。静慧进罗家大门时,年纪尚小,空有一腔佛心仁意,但在打理家政方面,由于父母早逝,自身辗转没得消停,因此几乎不会理家, 哪里有能力主持相当于两大家子的事务?幸得罗家大奶奶事事做主,静慧才像个听话的孩子似的,从一开始的忙忙乱乱中总算是稳定了下来。

老天终于不负静慧的苦苦念经,给她送来一个巨大惊喜!

十月怀胎,瓜熟蒂落,第一个是男婴。好啊!男孩历来就是这家的宝贝。

罗家开始大兴张罗起来,连夜布置家里的红灯酒盏,屋里屋外插满喜庆的香火,前来祝贺的宾客穿梭不断,络绎不绝。

罗润祥兴奋得连连搓手,不知所措。罗家大奶奶俨然成为“宫中皇后”,指挥众人忙里忙外。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贺喜的声音尚未绝耳,这婴儿的情况就让静慧慌了手脚,才只一昼夜的工夫,好好个粉扑扑的孩子,却涨得通体紫红,除去尖声哭叫以外,就是口鼻一齐往外溢奶吐水。痛苦不堪的模样,搅得人心锐痛。匆忙赶来的大夫一副哭丧的脸,更加搅得人心烦乱!

原来,孩子出生时是一个“无肛畸形”的状态。如果在今天原本就是一个小小的手术即可解决问题,但在那个时代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于不懂医学的百姓来说,特别对于信奉神灵的家庭来说,几乎就是“天灾人祸”!

罗家大奶奶二话不说,默默无语地差人从静慧的身边抱走了那婴儿。没有了婴儿的哭声,静慧身边安静了。安静得可怕,闹心。在那个迷信年代,不知道这个大家庭的长辈是怎样想的。大宅门里面森严壁垒, 所有贺喜的人都不知道真情。只见丫头仆人进进出出,就连静慧这个月子妈妈都被封锁了消息。

惊恐不安的静慧终于被仆人按照罗大奶奶的吩咐灌了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嘴里喃喃地叫着“儿子,儿子……”手里还死死地攒着孩子的小衣服不撒手,似乎她的第六感觉预感到了什么,但她连念佛的力气都没有了……

荷花是罗大奶奶的大丫鬟,自然说话管用:“二丫, 去把少奶奶手里的小衣服拿下来烧掉,以免她醒过来看到再闹事。”“可是,这行吗? 万一少奶奶要留着做纪念?”二丫是静慧的丫鬟,自然护着主人。“ 不行!你不懂罗大奶奶的意思吗?”“她醒过来,我怎么向少奶奶交代?”“你自己想办法!”荷花斩钉截铁,秉承了主人的性格。

二丫的眼泪刷得流了下来,她知道,这是静慧唯一的命根子!二丫从静慧攥得死死的手里,费了很大劲才将小衣服拉出来,悄悄地转身走向后院。静慧紧闭的双眼动了一下,似乎睡着的眼睛后面还有一双眼睛。

一日的工夫,孩子因受风寒而夭折的消息就传了出来。之后,任凭静慧怎样询问,所有的人都对孩子之死的确切原因,说不清道不明。

沉痛的悲哀使静慧突然变得无语,任凭眼泪倾泻下来!她知道,在她熟睡期间,上苍夺走了她心爱的小宝贝!她甚至没有来得及好好抱一抱,好好地喊一声母亲的呼唤!儿子生前没有见到母亲,死后也没让母亲看见他小小的尸体!可他是一条生命啊!十月怀胎的感情,从心理到生理已经形成不可割舍的情结。

而老夫人对静慧焦急的询问探究,也仅给予了关照的一种回答。“月子里的身子,无需多管那么些闲事儿,好好歇息调养是真,不愁没有孩子。”

罗家大奶奶的镇静让静慧感到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可做媳妇的三从四德让静慧毫无办法。

不知道她如何度过这段悲痛欲绝的日子,也不知道罗家大奶奶最终怎样让罗润祥变得没有任何反抗,服服帖帖,最终送走了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就如同突然降临一样,又突然消失了,最后是怎样走的, 永远都是一个迷。封建大家庭威严的封锁力度,没有丝毫的消息能够遗留下来,总之,这个儿子出生后的短短几天内就从人间蒸发了。

衷心耿耿的二丫没有烧掉小衣服,她悄悄藏了起来,而在院中烧掉的不过是一堆抹布。在静慧的情绪平静下来以后,二丫将小衣服悄悄交还给静慧。从此,这件小衣服成为静慧的精神伴侣,静慧将它缝进自己的枕头里,每天抱着,枕着,犹如儿子在世。

这事儿和先前陈家的那场“火”一样,多少也让人感到有些“蹊跷”。

出生前神秘的天外暗示

罗定珍老太太告诉我们:“从我出世前,我就知道我要出生在这个家庭,因为这个家庭的样子场面我很熟悉,我看到这个家庭有两个小床并排着, 结果等我出生后,看到的就是这个家庭场面,而且最后这个家我妈妈生下了3个孩子,最终活下来的,只有我和我弟弟……”“这是真的。”罗老太太肯定地说。

罗家这令人难熬的日子过去了一年以后。

静慧渐渐地走出了失去儿子的痛苦阴影。贤慧而聪明的静慧每日安安静静地念佛令罗家大奶奶感到宽慰。

罗家娶媳妇的使命是很明显的, 就是要薪火相传。罗家大奶奶不辞辛苦地照顾着静慧。

1925年的春节,对罗家来说是一个非凡的日子。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过去没有几天,在大年初七这天清晨,罗家还在沉睡中。突然一片喧嚷,惊动了所有睡梦中的人们。

静慧的第二个婴儿终于出生了!在大家一片贺喜声中,忙乱的接生婆将粉嫩嫩的小东西抱到母亲面前。

静慧第一眼看到:这个婴儿是那么瘦小、那么嬴弱,更重要的还是个女孩!

就在老爷和罗家奶奶们忙着相互道喜的气氛中,敏感的静慧突然感觉到什么:女婴一出生就双眼紧闭,没有哭喊,再一摸,她在发着高烧,并时不时地惊厥。

可想而知,母亲的心怎能不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儿?静慧不管不顾地爬起身来,当即拜倒在她那赖以支撑着自己惶惑情绪的佛祖面前。

第一个婴孩脱胎而出之后的情形,历历在目……

看着眼前襁褓中的这个小生命,无穷的悲哀淹没过来。究竟何种命运等待在她的前方啊?这个慈悲的无助的母亲,惊恐得泪流满面。

哪里还顾得上“养月子”?反正也不吃荤腥,她不听任何劝阻,固执地诵经拜佛,不停的祈祷起来。而这祈祷的全部内容,一下子全部集中到对这个小生命的健康成长的愿望方面来了。

静慧怕极了!她再也不能允许有人从她身边将孩子抱走,她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这个孩子的性命,哪怕让她去和老天爷抗争!哪怕让她付出自己的生命!“唉,准备后事吧。”郎中宣读了阎王的“生死牌”。

当那位家族的至交,相当于现在家庭医生的知名郎中,负责任却又无可奈何地一声叹息之后,终于宣布了这个几乎人人都在预料之中的事情。

被发诊、高烧、惊厥折磨了四十多个小时后的小生命,已经变得面目皆非,不成人形了。家里人不得不将小小的她放到准备入殓棺材前的小木板上……

看着女儿的意识渐渐离开她的身躯而去,心如刀绞的静慧快发疯了!似乎一股巨大的力量重新支撑起她羸弱的身体,静慧连滚带爬地跪倒在她心中最神圣的佛像面前,对着那神通广大的佛祖拼命频繁地磕头,更加快速地诵经,这是她唯一的、唯一的办法了!静慧不仅请求佛祖保佑女儿,甚至喊出让死去的儿子在天上保佑这个替他来世的小妹妹,“小哥哥呦,把妹妹给我留下吧!”嘶哑的哭声,令所有听者闻声落泪!

静慧固执地不允许家人将女儿抬走,她要乞求佛祖留给她这个生命,她坚决地相信佛祖会将女儿留给她,坚决地相信女儿未来会有很多年陪伴她,坚决地相信没人能相信的“事实”就在她的心里!

家里人都被静慧的疯狂执着折服了,不能太伤她的心了!人难以承受连续的致命打击。无论是罗家大奶奶还是夫君罗润祥,无论是大伯罗天祥还是家中所有的老老少少,都很清楚现实,又都没有一个人愿意告诉静慧该停止这疯狂的举动了,所有人都知道,没人能劝说得动静慧。

女儿静静地躺在门板上, 放在地上, 只是尚未入殓盖棺。

几天过去了,好像过去几十年!

似乎母亲的心灵与自己孩子之间有一道天地设置的人类看不见的信道,在这条信道里,静慧和女儿一直在保持着生命的对话,两颗心一直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一直在等待着漫长的苏醒。在静慧的幻觉中,女儿一直是活着的。

静慧悲天悯人的呼唤,撕心裂肺的祷告,终于唤醒了繁忙中的天神。也许是天神被人间的悲情所感动,重新去阎王殿核实了人命帐薄,终于给静慧一个拨乱反正的机会,收回了原先错判的命令,悄悄地将女孩送了回来,重新送到了静慧身边!“老夫人,少夫人,快来看呐,大小姐睁开眼睛啦!真的睁开眼睛啦!”

当小定珍在门板上又睁开自己那双已经紧闭了几天几夜的眼睛,倔强地凝视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时, 并没有看到那种有许多的人为之而热泪盈眶和欢呼雀跃的情形。

一如将她那尚且还有一丝气息的小身体放到门板上时一样,一切都是在老夫人沉着镇静的指挥之下,悄然地进行着。

当这个惊人的消息从打扫房屋的二丫嘴里呼喊出来传进她的耳朵里的时候,静慧这个心力交瘁的母亲,竟一头栽倒在“佛祖”的面前。一方面,她的双腿由于长时间的跪拜、打坐,已经无力支撑起她那孱弱的身体;另一方面,这“讯息”的来之不易,除去心系“佛缘”的为人之母以外,谁还能比她体会得更清楚呢?这个慈悲善良的母亲在得知女儿“复活”的消息后,自己却“死死地”晕厥过去了。

是的,太令人不可思议了!这个女孩儿的生命力太顽强了!别看只有那么一小点儿。

在与病魔和阎王爷的较量中,在任其自生自灭的艰难时段里,她,不知与命运经历了怎样的拼搏,最终“胜出”了!

奇迹啊!女孩在阎王面前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意志,最终阎王收回了“生死牌”!

这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罗定珍终于降世了!

老伯伯孙福生

在静慧和罗润祥的家里,有几位重要的人物是跟随罗家一生的外姓人,他们是仆人,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几代人离不开,他们比亲人还负责:这就是金钱和孙福生,还有一位女佣人叫徐妈。

金钱是罗润祥的徒弟,就像家人一样。 而孙福生是个孤儿,他是穷人家的孩子,落得没家没亲人的地步。静慧因为每天念佛,孙福生开始时候只是为静慧点香烧蜡。静慧怜惜福生贫穷孤独,坚持收留了他。

福生大静慧几岁,按照年龄可以做兄妹。静慧同是清苦出身,更能体谅福生的景况。渐渐地,福生融入了这个家庭。先跟老爷罗润祥做徒弟,在定珍落地的时候,就是他鼎力抢救小生命, 是家里的主力。他每天都要来照顾躺在木板上被宣判了死刑的定珍。因为静慧在不间断地念经,他坚信,静慧的虔诚不会不感动上苍的。

自从定珍活过来后,福生就24小时不离手,颠着抱着,深怕阎王爷反悔,再将定珍拉回去。

善良的福生几天几夜没合眼了。在静慧怀孕和分娩的时候,罗润祥为全家的生计不得不忙于商铺,几乎所有的家里事情,都是金钱和福生打理的。

福生每天默默地做一切他能做的事情。没有人指挥他做什么,没有人挑剔他做什么。他每天眼睛里看到的活永远做不完,所有的人都将他视为自家人。在这个家里,他虽不是家长,只是一个仆人,但又不完全是仆人,因老爷太太对他这么敬重,子女对他更是尊重和亲近。他用自己的一生来报答静慧对他的收留之恩。

谁都没有想到, 这个拾来的兄弟和流浪汉,竟然由此在静慧家里度过整整一生。

自从定珍活过来以后, 更重要的是怎样将这个弱小的女孩养大。 虽然身材弱小,上天却赋予她顽强的生命力。罗润祥和罗天祥不约而同地想到一点:必须采取特殊方式养活定珍!作为哥哥,罗天祥认为人比生意重要,亲自将弟媳和侄女“人命关天”的家中大事承担下来,将裕泰祥交给罗润祥管理。为减轻弟弟的精神负担,罗天祥就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女儿一样,日夜守护着定珍, 跑遍苏州城为定珍寻找名医。

南方人自古就有“养生”的观念。罗天祥带着静慧和福生,从名医到佛家养生师傅,拜见了很多人,一天天过去,一次次拜访。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罗天祥请来的高级营养师,每天为全家体弱的人特制“高滋膏”。

所谓的“高滋膏”,是根据家族中每人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营养膏。在这些膏中,依据体质需要调配有不同分量的“阿胶”、“枣”、“莲子”、“名贵中药”等等各类不同补品,做成膏状,在南方人特有的下午茶时间进食。

这种“养生”远远胜过“药物”治疗。很多时候,体弱不是靠药物治疗的,而是靠养生来调理。

20世纪20-30年代,南方稍微有些经济条件的人家里,都普遍有“养生”的习惯,讲究吃得“精细”、“高质量”。

静慧和定珍是全家的重点补养对象。

定珍的体质比较弱,对“高滋膏”的调配要求是非常讲究的。静慧和福生两个人,轮流亲自熬炼。福生的眼睛熬红了,他的近视眼因为熬膏已经更换几副眼镜了。他每天就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认真地按照规定做好“上乘的高滋膏”,按时按量给定珍“补养”。

福生不仅要照顾静慧母女,还要帮助罗润祥跑一些铺子里必要的工作。他在家里的角色是特殊的,不是管家,不是助理,不是仆人,不是亲人,却又都是。

在福生兢兢业业的照料下,定珍渐渐脸上出现了红润。当然,定珍也有自己的奶娘。

无论罗天祥、静慧还是福生,为定珍从小埋下和培养了养生的知识和习惯,在定珍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直至晚年,直到这些亲人几十年后一一离她而去的余生中,这些教诲和习惯仍然深深地刻在定珍的生活里,这些重要的知识和爱,在定珍后半生的几次生命危险包括晚期癌症的过程中,都一直绽放异彩,多次挽救了她的生命,将她从阎王殿那里重新被请回来,令她受益终生。

福生爱这个家,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孤儿,不仅因为静慧收留了他,更重要的是他很珍惜这个家的真挚感情。他亲眼目睹了他服侍的两位主人:罗润祥兄弟两人世上少有的真挚情感。

罗天祥比罗润祥更加精心照顾弟弟的家。同样,弟弟罗润祥比哥哥更加精心经营店铺,从来都毕恭毕敬地将所有的收入,送到哥哥府上,尽管哥哥基本不管经营。这里完全没有“多劳多得”的“公平规则”,只有亲情,只有真诚,只有奉献!兄弟俩和两个家庭不分彼此。

罗天祥和罗润祥兄弟俩,对母亲的孝敬远近闻名。弟兄俩格外心疼母亲,从小立志为母亲争气,从白手起家到丰衣足食,是母亲一手教育和栽陪的结果。

福生看到这一切,十分珍惜这个家。他什么都不要,只要“同甘共苦” 的亲情。

这一天,罗润祥让福生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需要对哥哥保密的。

福生悄悄地离开铺子,按照罗润祥的指示去办差。办差的内容是要为哥哥置办一个好一些的住宅,尽管自己住得差一些。弟弟要给哥哥一个惊喜!住宅的风水是要经过风水先生看的,福生悄悄请来风水先生,寻找罗润祥心目中的好房宅。

好房宅的花销不菲,这是罗润祥千省万省节约出来的资金。为了凑齐这笔资金,罗润祥起早贪黑,兼任别家的财务管家,挣一份额外收入。而哥哥罗天祥发现弟弟近来消瘦了很多,不知道为什么近来的生意这么忙,很是心疼。看不到弟弟的时候,就问静慧,无意间知道弟弟还兼职打工。这让一向不过问铺子管理的哥哥起了疑心:“难道铺子出了问题?”天祥知道弟弟一向有事情自己扛,尽可能地不给哥哥添麻烦。天祥悄悄地找铺子里的伙计想问明情况,奇怪的是,他总也找不到福生。

天祥沉闷了好几天,见弟弟不和自己说,知道弟弟不想让自己知道,问也白问。

直到一次无意间听说邻居买房宅,请来风水先生看风水,谈到另一处房宅的风水如何好,是给罗天祥购买的,这才让天祥恍然大悟,急忙坚决地制止了这件事情。弟弟的健康要紧!有什么住什么,一定不要勉强!

所有的经过细节, 福生了如指掌,也让福生深深感动,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和睦亲情的家里,深感幸运,同时也格外珍惜。

罗润祥与罗天祥的真挚感情,福生是见证人。“ 老伯伯孙福生是我们家里几代人的亲人,直到他80多岁,终身未娶。最后是静慧为他送的葬。定珍有几个子女都是在老伯伯的照料下长大,对定珍和她的子女来说,老伯伯的亲情,胜似父亲和爷爷。”定珍的子女们回忆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