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s max镜头与灯光的设计和制作(含光盘1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4 07:24:00

点击下载

作者:汪昊,程罡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3ds max镜头与灯光的设计和制作(含光盘1张)

3ds max镜头与灯光的设计和制作(含光盘1张)试读:

内 容 简 介

本书试图帮助读者迅速掌握镜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法。全书分为9章,前3章主要介绍镜头方面的内容,包涵镜头的基本概念、构图、连贯性等内容。第4-9章着重介绍灯光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自然界光的特性和类型,灯光照明技术的发展,Vary渲染器的使用,VR环境照明技术的使用,灯光合成技术的流程和实现,以及3ds max 高级照明等内容。本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书中所讲述的大量技巧和方法都是作者多年以来的实践心得和感悟。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镜头与灯光的设计与制作/汪昊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2l世纪动漫游戏职业技能认证标准教材ISBN 978-7-121-08340-2I. 镜… Ⅱ.汪… Ⅲ.①动画片-镜头(电影艺术镜头)-设计-教材②动画片-灯光效果-教材③三维-动画-图形软件,3DS MAX-教材 Ⅳ.J954.1 TP391.4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052917号责任编辑:李泽才印 刷:出版发行: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173信箱 邮编100036经 销:各地新华书店开 本:185×260 1/16 印张:17.75 字数:454.4千字印 次:2009年4月第1次印刷印 数:4000册 定价:37.5.00元凡购买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图书,如有缺损问题,请向购买书店调换。若书店售缺,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联系电话:(010)68279077。质量投诉请发邮件至zlts@phei.com.cn,盗版侵权举报请发邮件至dbqq@phei.com.cn。

第1章 镜头的基本概念

运动是最容易引起人们强烈视觉注意的现象,……与“事物”相比“事件”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本能反应。——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对“运动”的表现,包括动画和视频游戏在内的所有视听,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如何让自己的动画作品和视频游戏充满动感、引人入胜,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镜头。

1.1 镜头的概念

镜头,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指从摄像机开始拍摄,到停止拍摄这段时间里获得的一段连续的画面。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镜头可以长,也可以短。胶片长度超过17m或者单个镜头时长超过30s,都可以为长镜头,而短镜头则可能只有一二个画格。在开始拍摄之前,导演首先要决定摄像机机位,因此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要捕捉到一个最好的工作视点这意味着在这一点上,摄像机所获得画面不仅要尽量的清晰美观,同时对动作的表现要流畅协调,能够很好地体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并被观众理解。2.要复合影片的情绪基调举例来说,在拍摄一段镜头时,俯拍镜头给观众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剧中人物的行为和动作就会显得渺小、局促。仰拍镜头则可以使正面人物的形象更加高大,反面人物的形象更加邪恶,如图1-1所示。小男孩的形象在俯拍镜头里显得弱势、处于矛盾的被动一方;仰拍镜头中的怪兽则显得张牙舞爪、邪恶强大。如果一场戏是描述一个男孩子在丢失了狗之后歇斯底里的情绪,可能需要用到一个特写镜头来表现他的悲伤。图1-1其实对镜头的设计和思考在研读剧本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即从一开始就应试着把剧本里的故事视觉化。为此要考虑镜头的重要信息:● 镜头该如何选择景别?镜头该如何选择景别?镜头该如何选择景别?镜头该如何选择景别?● 什么样的镜头角度才能更好地传递出镜头的情绪基调?● 在这段镜头里,摄像机是否运动?

1.2 镜头的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镜头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景别的取决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所使用摄像机镜头的焦距长短。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相对距离的变化,以及摄像机在一定位置改变镜头的焦距,都可以引起画面上景物大小的变化。景别的大小由物体和摄像机之间的距离大小决定,如图1-2所示。随着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不断增大,画面形象在镜头中所呈现出的范围也不断增大,这时镜头的景别也从极特镜头慢慢向中特写镜头、中景、全景到全景镜头,慢慢变大。但是在设计镜头的时候,导演该如何决定什么样的视线范围才是最适合这一段镜头的呢?图1-2在选取景别时,首先要了解影视作品类型是什么、作品在何种媒介上放映?举例来说,一部文艺片大多数情况下镜头移动缓慢而且包含更多特写镜头,而一部史诗冒险片则可能更多地运用横扫一片的大景别镜头。广告、视频游戏和电视的景别要比电影小得多。所以,在制作电视分镜头脚本时,需要选择小的景别。相反,如在电影《角斗士》(Gladiator)(图1-3)和《指环王》(TheLord oftheRings)(图 1-4)中运用的全景镜头,在小银幕上则会失去它们的魅力,因为它们天生就是在大银幕上出现的。图1-3图1-4具体到某一场戏的镜头设计时,传统的镜头语言设计方式给许多新导演提供了借鉴。美国西部片是一个成熟的类型片片种,它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西部片在影片故事情节进行的不同阶段运用景别很有特点,如影片《关山飞渡》有以下特点。● 一个远景开场,展示人物活动背景环境。影片开篇就以大全景展现广阔、空旷、荒无人烟的美国西部景象,牛仔和印第安人都出现在西部荒原之上。● 随着情节的发展,镜头景别移至中景,来表现人物行为动作和个人身份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 矛盾冲突的高潮阶段,特写镜头大量出现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质。在驿车遭到土著人袭击、生死危急的关键时刻,不同人物的细小动作都可以揭示出人物的性格,这时特写镜头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时候镜头回到远景或中景来重新引导观众。这种结尾方法被法国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所继承,影片最后的镜头,小女孩将绿色植物从花盆中移植到大地上,快速上升、景别越来越大,给观众无限遐想和回味的空间。这些镜头设置的特征都是在进行动画制作和视频游戏设计时候可供借鉴的典范。但是艺术创造不能墨守成规,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不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新的镜头设计方式,不必拘泥于固定形式。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如图1-5所示。图1-5镜头1~7 是选自Tomek Baginski 的动画短片《坠落的艺术》(FALLEN ART)中的几个镜头。(这部短片是Siggraph世界CG短片大赛第一名作品,同时在2006年还获得BAFTA大奖。这是Tomek Baginski 在Siggraph 的第二次获奖,第一次是在2002 年,凭借作品《大教堂》TheCathedral获得的,如图1-6所示)这部短片讲述的是士兵们由于远离社会和人类文明而精神错乱,军官将勋章授予士兵,并命令士兵跳下高台,摄影师就等在落地点,拍下士兵死亡瞬间的姿势,将照片送到将军手中,将军用一张又一张的士兵死亡姿势的照片配合音乐,做成一段舞蹈。图1-6这部短片用黑色幽默的形式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深刻思考。镜头1用全景镜头交代了军官外部特征及所处环境,镜头2用特写镜头交代军官面部特征及面部表情,镜头3~7运用了中景、特写、全景多个景别镜头表现军官叫士兵过来,以及士兵过来的行为动作。在这里镜头的景别就没有严格按照西部片的镜头景别设计,而是自成一统。

1.2.1 极大远景

极大远景是表现广阔场面的电影画面。远景镜头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远景画面重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在绘画艺术中讲究“远取其势,近取其神”。这一点电影和绘画是相通的。远景画面的处理,一般重在“取势”,不细琢细节。在远景画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细微动作,有时人物处于点状,故不能用于直接刻画人物。如果画面中有人,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一般起到介绍环境和抒发情感的作用。极大远景镜头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环境。最典型的用法是用于表现地域之广袤,比如一座城市的天际线,一片郊区的街坊,或者一片农场。这类镜头一般是出现在影视作品的开始,交代故事的背景、环境以及时代特征等。例如奥斯卡获奖影片《英国病人》开篇的飞机航拍镜头,展现了撒哈拉沙漠的广袤、深沉。如图 1-7所示在进行远景镜头拍摄之前,必须用心研究拍摄对象自然环境的特点,把握它们的独特之处。这样拍出来的画面才不会呆板、了无生气,而是一个个有生命的、有灵魂的世界。图1-7在进行远景拍摄之前,还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季节因素:同一场景,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会有截然不同的艺术果。● 时间因素:同一场景,早晨、中午、晚上,不同的时间,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天气因素:同一场景,晴天、阴天、风天、雨天,不同的天气,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机位、光线因素:摄影机不同的机位,所拍到的场景会有不同的光效效果。一般来讲,拍远景应尽量避免顺光,应采用侧光或侧逆光,使景物具有层次感和表现力。远景镜头画面表现的景物多,时间要长些,一般不少于 10s。由于电视画面画幅较小,有人主张不用或少用远景。少用是对的,但不能不用。

1.2.2 远景

也被称为广景,主要是展示场所(我们在哪)、主体(谁在这儿),以及行为动作(发生了什么事),是最重要的镜头之一,因为它确定了一场戏的所有要素。远景可以描绘出一个足球场、体育场和农场的广阔。这样的镜头为一场戏定下了基调,并且确定了人物角色的活动空间。图1-8所示为手绘分镜头。图1-8

1.2.3 全景

全景镜头是影视、动画作品中常见的一种镜头,多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人物的全身动作和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全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全身、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比较清楚,同时环境、道具也能看得清楚。在拍摄一个全景镜头时应该避免把人物的一部分留在画框之外。全景镜头重点表现主要拍摄对象(主要登场人物)和他的动作(行为),同时说明动作的地点(环境)以及主要登场人物与环境和其他登场人物(次要的拍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制约着这一场戏中的所有分切镜头的光线、影调、色调,以及被摄对象的方向和位置。所以,在一场戏中,全景无论最后剪辑的时候它是接在前面还是接在后面,实拍的时候,都应该先拍。另外,全景镜头的长度一般不应少于3s。图1-9为电影《指环王》中的镜头。图1-9

1.2.4 中景

中景所摄入画框的范围是一个成年人的头顶到膝盖或者到腰部的范围。它展示给观众的东西让观众足以能够感觉到,就象看见了物体的全貌一样。中景镜头在两人或3人的对话场景中使用得最频繁。脸部表情和身体语言都能在中景镜头中得到展示,而且镜头中有足够的背景,能够从背景和环境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如图1-10所示为中景的一个镜头。图1-10中景镜头经常在电视作品中出现,因为它是一个“特写”性的中等景别。中景镜头也经常在电影中出现,因为它给观众一个很“日常”的距离,放在定场镜头之后尤为合适。在一般情况下,根据电影语言的一般规则,中景镜头经常被放在远景镜头之后。

1.2.5 特写

特写是影视艺术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元素,多用来表现人的头部或被摄主体的细部。特写镜头被摄对象充满画面,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能够细微地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特写镜头无论是表现人物或其他对象均能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如图1-11所示。图1-11特写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特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 特写能够通过细节刻划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巴拉兹讲:“我们能在电影孤立的特写里,通过面部肌肉的细微活动,看到即使是目光最敏锐的谈话对方也难以洞察的心灵最深处的东西。”让·爱浦斯坦在《你好,电影》一文中讲:“特写镜头通过近在咫尺的印象增加戏剧性。心中的痛苦也仿佛伸手可及。如果我伸出双臂,我就会碰到你,感到不安。我悉数着根根痛苦的睫毛。我简直可以感到你的泪水的滋味。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脸这样贴近我的脸……”● 特写能够帮助观众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提示剧情发展,加深观众对事物和对生活的认识。在故事片、电视剧中,道具的特写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戏剧因素。特写镜头不能滥用。要用的恰到好处,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滥用会使人厌烦,反而会削弱它的表现力。

1.2.6 极特镜头

极特镜头经常被用于提升紧张、神秘和情绪波动的气氛场景中。它用一个画面就把画框充满了。这种镜头被设计用于展示面部细节,比如说嘴,或者一件物品的细节,比如说门把手。极特镜头在展示情感方面表现卓越。比如,一位父亲送给他的孩子一只小狗。当影片切到一个以一个极特镜头表现的男孩激动的脸时,这个镜头能让观众明白,孩子看到狗是多么的高兴。

1.2.7 单人镜头

单人镜头是最常用的基本镜头,因为它聚焦于画面中的单个人物身上。单人镜头经常是中景镜头和特写镜头,如图1-12所示。图1-12

1.2.8 双人镜头

该镜头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镜头,镜头中由两个人占据着画框。双人镜头有几个变化,其中包括让两个人物面对面,让其中一人稍微在另一人的身后,一人稍微转向面对镜头,如图1-13所示,而另一人背对镜头。这种布局造成了景深,如图 1-14 所示。双人镜头经常用于表现两人的对话的场景,无论这种对话是争吵还是讨论。图1-13图1-14

1.2.9 插入镜头

该镜头是指包含视觉细节。即为了达到提供讯息的目的,或强调戏剧重点,而被插入的镜头。这种镜头经常是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物体的特写,它被插入到一个主要场景的主要动作戏中。譬如一个人在读书的画面,插入书本内容的特写镜头等。

1.3 镜头角度

这里所说的“角度”,狭义地理解就是指摄影(像)机放在什么地方来拍摄的意思。实际上,影视中的摄影(像)角度包括3个方面的因素: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拍摄方向。这3者彼此相关。镜头角度通过创造出富有戏剧张力的画面吸引人们的注意。在电影《愤怒的公牛》(RaglingBull)中,有一个惊险的对抗场景。这个场景发生在两个重量级拳手瑞和加克之间。在这个场景中,导演用了一个低角度镜头来拍摄击打加克的瑞,紧接着是一个用高角度镜头表现被重创得鲜血淋漓的加克倚靠在拳台4周的绳子上。这个瑞的低角度镜头,连同加克的高角度镜头,展示了瑞的强大和加克的弱小。这里角度的不同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形象是不一样的。

1.3.1 高角度镜头

把摄像机放在高于被摄物体的位置,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下移,这样就获得了一个高角度镜头,如图 1-15 所示。这种镜头能引起观众情绪上的被动,暗示着一个人物地位的卑微和面对世界时自身的渺小。高角度镜头会呈现画面人物的困境、无力感,以及被攻击拘禁的情况。角度愈高愈暗示致命的毁灭。同时高角度镜头经常被用于创造一些让人从中获得审美愉悦的镜头。比如,一个拍摄过山车的高角度镜头,从高处拍摄过山车让观众不但能看到车的细节,而且还能看到周围的环境。图1-15

1.3.2 低角度镜头

把摄像机放在低于被摄物体的位置,然后把机器上移,这样就获得一个低角度镜头,如图1-16所示。低角度镜头经常能创造出一些让观众视觉上产生兴奋感的镜头。以一个低角度镜头拍总统,经常能激发观众的敬畏之情,而以一个低角度的镜头拍摄一个杀手,则让他看上去更加阴险和凶残。人物角色的力量经常以一个轻微的低角度镜头来展现,来暗示他们的主导地位。因此在一个画面中,一个人物的地位高于另一人物时,低角度镜头也能起到显著的效果。图1-16

1.3.3 水平镜头

该镜头是指一种视平线离地约 4~6 尺高的位置所拍摄出来的镜头。这种镜头由于符合一般人身高状态下的视觉习惯,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常被采用。这是一个相当中性的镜头,在这种镜头中,摄像机被放在同人的眼睛处于同一水平的位置上,镜头直接对着人物的眼睛,这时候,观众经常能感受到自己同剧中人物处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上。

1.3.4 俯视镜头

俯视镜头,指的是人眼处于平常生活状态下的俯视镜头。摄像机高于被摄主体,处于被摄物体的正上方,但不是像鸟瞰镜头那样的极端俯视镜头。俯视镜头具有强烈的心理优势特征,常被用来表现站立的大人看着脚下正在玩耍的孩子或宠物,强大的战士看着弱小的对手,高级别的上司看着下属等。俯视镜头使视觉范围内的物质对象显得卑弱、微小,减低了视觉对象的威胁性,相对增强了主观视角这一方的威胁性。俯视镜头中的角色对象被推到与镜头背景同等地位的心理位置上,变得次要,感觉上似乎被背景所包容、吞没。由于心理上的作用,俯视镜头的角度越大,其中的角色对象动作变得越缓慢、无力、呆滞,充满着不自信或幼稚感。这是因为角色的力量感被周围的场景所吸收所致,如图1-17所示。图1-17

1.3.5 倾斜镜头

倾斜镜头,也被称为荷兰式镜头。它的画面偏离中心,或者倾斜,所以画面主体看上去是倾斜和失去平衡。这种效果能创造出一种不确定的感觉,并传达给观众,如图 1-18所示。我们经常能看见倾斜镜头的出现,尤其在一些刻画精神错乱的、暴力的和失去控制的人物的场景中。倾斜镜头被广泛地运用于恐怖电影、心理电影和犯罪电影中。图1-18

1.3.6 垂直摇动镜头

当我们把摄像机固定住,让它沿着机器的纵轴上摇或者下摇,就获得了一个摇动镜头。比如,沿着一座摩天大楼上摇或者下摇传递高度的感觉。一个摇动镜头经常被用于逐步揭示一个物体,比如先从一个人物的脚开始拍起,一直上摇到身体再一直到脸部,如图 1-19所示。图1-19

1.4 镜头机位分类

1.4.1 四分之三镜头

也称之为45°镜头。它是通过把摄像机放在正面镜头和侧面镜头之间的位置,从而获得一个强烈的结构感。因为它呈现了前景和背景之间的景深感,所以四分之三镜头得以被广泛地运用,如图1-20所示。图1-20

1.4.2 正面镜头

摄像机被直接放在物体的正前方,这种镜头角度很平淡无奇。但当用特写镜头来表现它,它能传递一种亲密无间的感觉。正面镜头经常被用于表现主观镜头,能把观众和剧中人物联系在一起,如图1-21所示。图1-21

1.4.3 侧面镜头

侧面镜头是指在水平视线上,把摄像机直接放在人物或者物体的侧面进行拍摄,如图1-22所示。图1-22

1.4.4 过肩镜头

这个镜头让摄像机越过了人物的肩膀,以此作为前景而显示他的头和肩膀的部分。但是镜头的焦点却在画面的后方对着摄像机镜头的人物身上。这类镜头主要为主观镜头 用于角色之间的正反打镜头,如图1-23所示。图1-23

1.5 主客观镜头

当在设计一部影片时,有3种镜头视角可以供我们考虑:主观镜头、视点镜头和客观镜头。每个镜头视角都应该考虑到一些因素,包括它们的景别、角度和运动设定。

1.5.1 客观视角

当需要设计以观众自己的视角去看待故事的发展的时候,这类镜头称为客观镜头。在一个客观镜头中,摄像机被放置在一个相当中性位置,观众不能从任何剧中人物视角来看待周围场景,而是从旁观角度来观察一切。客观镜头使观众以最大限度的、没有偏见的视角来观察发生的一切,经常能够在纪录片、情景喜剧和电视采访中看到这种类型镜头,而摄像机在此过程中是一个不干扰事件进程的旁观者。

1.5.2 视点镜头

视点镜头是从屏幕上一个特定人物视角衍生而来的镜头。把摄像机放在人物的旁边,此人的视角就得以被展现,这就产生了一个视角镜头。这种类型的镜头经常能增强观众的融入感,因为他们几乎是以剧中某一个角色的角度看着剧情的展开。由于观众已通过相同视角,融入剧中人物中,因而更认同故事情节的发展。视角镜头也经常是一个过肩镜头,即是角色的视角镜头。这种镜头可以衬托出影片或动画里的英雄人物,通过这种镜头看英雄人物所看到的,比在旁边看着剧情展开更能定位人物的个性。

1.5.3 主观镜头

同前面提到的几种镜头样式相比,主观镜头是最个人化也是互动性最强的一种镜头样式。当摄像机摆在屏幕中一个角色的位置上,观众透过此角色的眼睛看到情节展开,主观镜头就产生了,观众感受到了角色所感受到的。我们经常能在视频游戏中看到这样的主观镜头。举例来说.一个玩游戏的人可能就是屏幕上那个通过来福枪上的瞄准镜来瞄准靶子的人,如图 1-24所示。图1-24

1.6 练习题

1.思考题(1)如何划分景别?(2)举例说明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各有什么作用?(3)特写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2.练习观看经典影片《刀锋战士》中刀锋与吸血鬼决斗一段对打镜头,并写出文字分镜头脚本(要求标注镜头景别)。

第2章 镜头中的构图

艺术就是为了造就平衡和和谐。但是艺术品不是仅仅追求平衡、和谐、统一,而是为了一种有方向性的力所构成的式样。——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艺术就是为了造就平衡和和谐,电影又被称为是每秒钟24格的艺术,电影对于平衡和和谐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个静止的画格来体现的。我们经常会讨论某一部影片的画面精致、优美,其实就是在说这部影片在构图上的成功。本章讨论的构图其实就是画格的构图。

2.1 美学原则

动画是一门视听综合艺术,画面是动画传达艺术构思最主要的途径,具体到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格,它的构图首先要美。那么什么样的画面构图才叫做“美”的画面构图呢?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美的概念。马克思理论认为,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达成和实现的主体需要目的与客体自然规律的统一所呈现的人化的形式,也就是实践活动所呈现的自由形式,就是美的本质。具体到电影镜头的取舍来说,就是创作主体呈现给观众的画面要符合“美”的规律,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怎样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我们首先会想到被拍摄对象的美感——巍巍青山、悠悠绿水、娇艳的鲜花和绝代佳人——这些被拍摄对象本身就具备了美的元素,可以使观众从中获得审美愉悦。这样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即拍什么?但这仅仅是画格构图美感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还有比它更重要的问题——怎么拍?怎么拍,即拍摄的方法。同一被拍摄对象运用不同的拍法,可以获得完全不同画面效果,运用恰当使看来很平常的东西,别具韵味,反之若方法不当,则会使本来具有“美感”事物失去光彩。这个怎么拍的问题其实就是画格构图的问题。怎么拍?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形式美的问题。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要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影响的因素很多,诸如: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大小对比等诸多方面。1.光线动画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传递的是一组连续活动的影像信息,而这一信息的传递过程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光线传递给人的视觉感官神经系统的过程。动画用光的方法有多种。按光位分,可分为顺光、侧光、顶光、底光等。按光质分,可分为聚光、散光、软光、硬光等。按光的方向分,可分为前置光(光源在前)、侧光(光源在侧)、背光(光源在后)、底光(光源在下)。按光的亮度分,可分为强光和弱光。按光调分,可分为低调光与高调光。照明在设置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画面构图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光线是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控制着画面亮度水平和反差关系,决定场景气氛效果,突出、强调被摄体的造型特点,为影片确定视觉基调。2.色彩上世纪 30 年代,色彩被引入电影,为电影艺术增添了无限魅力。色彩最基本功能是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但是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色彩的的造型功能和表意功能也在不断地得到强化。色彩的造型作用有下面几点。● 色彩营造基调:色彩基调是指色彩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全片的总的色彩倾向和风格。整部作品往往以一种或几种相近的颜色作为影片的主导色彩,在视觉形象上营造出一种整体的气氛、风格和情调。● 色彩构图:色彩构图是指电影画面中色彩的组合及其关系构成而形成丰富的表意性,不但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而且自身也成为抒情表意的视觉符号。这也是对色彩的局部表现力的营造。● 色彩参与结构:有些电影还通过色彩的变化与对比来结构整部影片。不少导演甚至独具匠心地夸张强化某种色彩。色彩在这些导演的手中成为一种总体象征和表意的因素,从而起到了烘托环境、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如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用彩色影像代表战争之前美好的和平生活,用黑白影像代表残酷的战争现实;影片《辛德勒名单》更是在黑白的影片中出现了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的形象,让人为之震撼!3.影调层次影调层次就是照片表现出来的景物的明暗和色彩层次。层次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因素,是处理照片造型、构图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起码要有两个层次才能构成影像,比如白纸黑字的照片,只有两个层次,而逆光照片层次非常丰富。有层次感,要求画面影调(黑、白、灰)和色调层次变化多些,丰富一些。电影镜头的构图,影调的层次是不能不考虑的重要因素!4.虚实对比虚实对比,主要是利用光学镜头的造型特性,控制光学镜头的景深范围,使画面有虚有实(一般是主体实,背景虚),进而达到突现主体的目的。虚,在摄影(像)技术中指焦点不实,影像模糊不清。实,指清晰的图像。电影、电视画面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清楚的图像。整个画面没焦点成为无焦画面,无焦画面从技术上讲是废品。但在拍摄中,根据内容的需要,使画面一部分影像清晰,另一部分模糊,不但允许,而且是常用的表现方法。在影视摄影中,无焦画面在技术上虽然是废品,但在艺术上表现上却有用途,它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电视连续剧《一地鸡毛》最后一集,有几个镜头用了虚焦画面,表现了主人公小林的一种幻觉。画面内容是现实中作为国家干部的小林和幻觉中作为洗车工的小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用视觉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小林此时此刻复杂的心理活动。由于景深的大小取决于光圈、物距和焦距等3个因素,所以拍成虚实对比效果的画面,用长焦距镜头效果最为显著。若用广角镜头拍摄全景画面,景深很大,不能获得虚实对比效果,这时可用人工烟雾造成虚实对比效果。电视连续剧《长征》很多场面成功地用了人工烟雾,不仅突出了主体,还有诗一般的意境。在拍摄时,只需先将镜头对准你想要的实景,在按快门的同时,迅速转动光圈,即可达到此效果。5.大小对比,大小对比,指被摄对象形体大小的对比。构图中的大小对比,就是在同一画面里利用大小两种形象,以小衬大,或以大衬小,使主体得到突出。得到大小不同的影像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被摄体对象自身的体积、高度和长短的差异产生对比效果,比如成人和孩子的对比;二是利用同样大小的被摄体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取得对比效果,这是最便利的对比方法。取得这种对比效果广角镜头最为有效。影片《钢琴家》表现钢琴家在人群中穿行的很多镜头,就是利用这种对比方法表现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 主题服务原则

在一部动画片中,构图是影片诸形式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影片的主题和故事才是影片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因此,一部影片的构图必然为影片的主题服务。构图为主题服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2)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有时需要刻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即造成所谓的“不规则构图”。(3)如果某个构图虽然画面优美,但它与整个影片的风格、主题不符,甚至妨碍了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那么必须忍痛割爱。不管画面中所表现的人或者物有多少,他(它)们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主体和陪体。我们如何区分主体和陪体呢?(1)如果一个画面中同时有两个以上的目标主体,该怎么设置画面的中心呢?在这样的情况下,画面只能有一个兴趣点。想要让两个目标主体拥有同样的的曝光率是不切实际的,只能抓住其中一个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比如许多人聚在餐桌前吃饭的镜头,要做的是让大部分人看着其中一个人,这样才能设置画面的一个兴趣点,再如一个镜头中只有一个人和一个物,就能通过人看物的设置突出画面的兴趣点(2)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大,乙在画格中小,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在下面的图片中(如图2-1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角色与其阴影形成主体、陪体,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阴影在画面占据大量的空间就称之为主体,角色占据画面空间小就称之为陪体。(3)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居前景,乙在画格中居后景,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在下面的图片中(如图2-2所示),可以看到,两个角色一前一后,形成主体、陪体,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前着为主体,后者为陪体。图2-1图2-2(4)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他(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如图2-3所示。图2-3

2.3 变化原则

艺术就是为了造就平衡和和谐。影响平衡和和谐的元素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一个是重力。重力是由构图位置决定的,一幅图画中,当其各个组成部分位于整个构图的中心部位,或位于中心的垂直轴线上是,它所具有的结构重力就比较小。同时,我们可以感觉到,构图上方重力大于构图下方重力,构图右方重力大于构图左方重力;距离构图中心越远重力越大;明色系重力大于暗色系重力,孤立独处可以影响重力。电影镜头的构图也要考虑平衡和和谐,要考虑这个“力”的样式给观众的心理感受。人物从左或者从右进入画面,或者从顶部和底部进入画面给观众的感觉是不同的。与从右向左的运动相比,人物和物体从左向右运动经常给我们一种更自然的感觉,视觉上也更迷人。把物体放在画面的顶端要比放在底部更有心理主导性,因为构图上方的重力要大于构图下方的重力。如图2-4所示的两张构图,同样的大致场景,圆拱的门一个在画面的右边,一个在画面的左边,相对来讲第二张构图就比第1张构图要好。因为明色调居右,暗色调居左,从视觉上看保持了画面的平衡!图2-4一个构图成功的镜头不但会考虑到在画面里发生的事情,也会考虑到画面之外的因素。比如,在画面中只出现一只在一条黑暗的走廊上走的脚,这种构图要比让观众看见这个人的全貌更让人产生紧张感,也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一般来说一个镜头的构图只应该有一个主要的兴趣点或者中心点。即使在一个拥挤的地铁中进行拍摄,除了通过结构来强调主要的兴趣点外,别无他法,因为画面总是稍纵即逝,观众只有极短的几秒来理解画面。所以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观众明白这个镜头的目的是什么。把一个物体放在画面某个角落的位置能让人产生紧张感,这种画面就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如果比较画面的左边和右边,应该说右边经常比左边更具主导性。我们经常把令人讨厌的角色安插在画面的右边,与把它们放在左边相比,这样更能制造紧张感和气势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