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全球顶级拍场亲历者带你走向财富自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4 08:04:28

点击下载

作者:冯玮瑜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全球顶级拍场亲历者带你走向财富自由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全球顶级拍场亲历者带你走向财富自由试读:

权威推荐

万捷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人、副理事长

冯玮瑜是雅昌艺术网的专栏作家,每次发表文章都吸引大量读者,用她亲身经历的故事来解读收藏与理财。她所写的故事纵横收藏、理财、历史、文化,引人入胜,给人启迪,《冯玮瑜亲历收藏系列》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值得大家阅读的好书。许戈辉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

其实,每一个人天生都是收藏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价值的眼睛。如何擦亮你的发现之眼,探寻生活中的艺术与价值?这正是《冯玮瑜亲历收藏系列》要解答的主旨。徐家荣《理财》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重新定义了收藏,将其作为一种高端理财方式。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越来越严格,股市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收藏市场正在回暖,或许会成为跑赢通胀的一条捷径。徐景权深圳市前海金融创新促进会秘书长《新金融》杂志总编辑

冯玮瑜老师以细腻的文笔真实再现了她与10件藏品相知相爱的心路历程。在她与众多业内顶尖人士的鉴赏过程中,传授收藏鉴赏知识。她致力于将艺术品打造成消费品,提升普罗大众的生活水平。郑磊博士香港CMBI资产管理公司执行董事

从中国(CHINA)和瓷器(china)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渊源。中国瓷器文化博大精深,冯玮瑜老师以细腻的文笔真实再现了她与10件藏品相知相爱的心路历程。同时,她还邀请众多业内顶尖人士在鉴赏这些藏品的过程中,传授收藏鉴赏知识。宋三江深圳久久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每件国宝瓷器蕴藏着一段传奇动人的故事,无不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令投资人收藏家无不觉得开卷有益。毛丹平“Fortune & You,财富智慧你的魅力与幸福”课程创办者高端理财畅销书《金钱与命运》作者《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作者冯玮瑜是BBC录制《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纪录片时,邀请的第一位中国大陆收藏家。本书文字雅致婉转,阅读时就好像聆听作者把自己的亲身收藏经历娓娓道来,又可以学到许多理财和收藏专业知识。推荐序1 优雅大方的玮瑜吴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首席专家著名书画家(著名剧作家吴祖光、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儿子)

玮瑜做事认真,做人大气,处事大方得体。

作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举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2016年12月,“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在澳门回归17周年纪念日隆重开幕,作为组委会秘书长的玮瑜,与“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总统筹温伟文先生一起由与展览场地、搭建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各方的谈判,到展位规划方案、展品摆设方案、展览期间的各项活动方案,再到走访各级政府部门、澳门政府相关部门、协助展品的报关出关、统筹嘉宾接待方案……看她忙得不可开交,而她总是笑意盈盈的,好像有总用不完的精力,她带领着组委会高效地工作。我作为组委会总顾问,与玮瑜工作上接触较多,亲眼见证了她专业的素养、负责的态度、敬业的精神,且极具决断力和执行力。“中华传统文化澳门行”能够成功举办,玮瑜功不可没。在她的努力下,本次展览还举办了十多场学术论坛、讲座,吸引了数百家国内、国际权威媒体的争相报道,进一步加强了国与国间、地区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再一次向世人宣扬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吴欢委员正在为本书撰写推荐序

她是把做地产的节奏和风格用来做文化事业,做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

玮瑜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对于文化事业是为善不甘人后,早在2014年1月22日,玮瑜就个人捐款40万元给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以个人绵力去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当时的报纸电视都有广泛报道。而且我还知道,玮瑜对于一些文化团体、一些学术活动时有捐资赞助,只是这些不为大众所知而已。

今天,她把自己的收藏故事与读者分享,让我们了解到艺术界、收藏界有那么多趣事,让我们如身临其境般窥见精彩无比的收藏世界,也看到一个成功的收藏家是如何进行收藏的。成功非侥幸,不是光有钱就能成为收藏家,玮瑜在收藏领域所获得的成功,与她的眼界、决断和细心是分不开的。

知道她事业成功,还真没想到她的文笔是那么流畅,细腻的情感洋溢于字里行间,行云流水,如诗如歌,读她的文章,是一种享受。

希望她的系列丛书能更快、更多地与读者见面。推荐序2 我所认识的玮瑜吕成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故宫研究院陶瓷研究所所长

玮瑜样貌娟好,“玮”是玉,“瑜”更是美玉,人如其名。玮瑜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皎若秋月,称得上是干练的南国丽人。

认识玮瑜好几年了,看着她从房地产行业华丽转身,进入收藏领域,不几年间,声名鹊起,成为收藏界一个佼佼者,一个知名女收藏家,不禁暗自为她感到高兴。

玮瑜的成功,我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聪慧。每一个与玮瑜有过交往的人,最欣赏她的聪慧。她知书达理,言语得当,声音柔婉,待人接物使人如沐春风。谈起收藏,玮瑜有自己的理论、方法,说陶论瓷,更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秀外慧中”用在她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二是悟性。从事收藏,真有悟性成分在里面。对每一个朝代、每一件器物的鉴定方法,悟性高的人只需高人指点一下,就能触类旁通;悟性不高者,你教得辛苦,他也学得辛苦,只能将勤补拙。而玮瑜对陶瓷有种天生的悟性,我只需稍稍点拨,她就能理解明白,有时还能举一反三。在我与她的交往中,悟性过人是我对她的真切感受。

三是谦虚。虽然她收藏了不少好东西,可从没见过她沾沾自喜或盛气凌人,与人相处,她总是那么谦逊有礼。尊师重教更是她的涵养,无论是见到德高望重的耿宝昌老师,还是在忙得不可开交的展览开幕式上与普通爱好者互动,她总是礼贤于人,这都是我在现场亲眼所见。

四是勤奋爱学习。玮瑜经常来北京向我请教,她每次来北京,见面一定会问我最近又发表什么论文了?出版什么著作了?得知后,她都会想方设法找到带回去学习,由此可知她学习之勤奋。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会刨根问底,直到弄懂为止。她一边博览群书,一边结合自己收藏的众多藏品,分析比较,提出问题。她所提出的问题,都有一定的深度,可见她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在用心学习。

有了以上四点,在收藏界已是凤毛麟角了,可她偏偏在地产行业历练出与众不同的收藏理念:不捡漏。

不贪便宜、不迷信故事、不执着于虚妄,说易行难,这可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不是见多识广,不是洞察世情,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真的很难做到。由于不贪便宜,不去捡漏,所以她收藏的路上就躲过一个个“地雷”,也没有去付一般人刚走上收藏之路时所要交的学费。吕成龙老师与冯玮瑜在故宫饭堂吃馒头

玮瑜的收藏走的是一条与大多数收藏家不同的路线,她眼界奇高,尽量收藏流传有序的藏品或大收藏家的旧藏,这保证了她所获藏品的高品质。

她不贪大求全,但起点颇高,一进入收藏领域,就高屋建瓴,走精品收藏、系列收藏路线。例如她收藏的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系列,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皇家气象——自得堂藏黄釉御窑瓷器特展”甫一亮相,一下子震惊国内外收藏界。数遍国内外藏家,还从来没人做过这么系统整齐的御窑黄釉瓷器系列收藏,玮瑜可谓开风气之先的第一人!当时的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争相报道。

她收藏的时间不长,却做得有声有色,受到收藏界行家们的赞赏。这主要得益于她收藏之路走的对,把握了正确方向。她愿意与广大读者分享成功的经验,没有把“独门秘笈”藏之于闺阁,可以见其胸襟之坦荡。她的成功之路对收藏爱好者是很好的启迪。

她的文字优美,蕴含女性细腻和独特的观察视角,既感性又知性,既传统又现代,既有故事又有知识,读之,使人如临其境,妙趣横生。

作为玮瑜的好朋友,在玮瑜新作即将付梓之际,应玮瑜盛情邀请略赘以上数语。

这是一本自传体式讲述收藏故事的好书,里面既有玮瑜的切身感受,又有她的心路历程,更有她与当今收藏界名流交往的趣事。一切是那么的真实,正如我所认识的玮瑜一样。

最后,谨祝玮瑜的收藏体系越来越丰富,祝《冯玮瑜亲历收藏系列》成功发行。希望她今后娓娓道来更多的精彩故事,以飨读者。

希望读者和我一样——喜欢玮瑜、喜欢她的生花妙笔。序言 燃亮收藏风尚,引领投资新方向

这些年来,我作为艺术品市场的亲历者,见证了艺术品市场烈火烹油般的兴旺,也经历了艺术品市场寒冷彻骨的隆冬。这些年来,我作为艺术品的爱好者和收藏者,多次参加过国内外拍卖公司的竞拍,现场见证过不少中国书画、瓷器的拍卖新纪录诞生,例如2.81亿港元的明成化鸡缸杯、1.14亿港元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1.84亿人民币的李可染《万山红遍》、2.71亿港元的张大千《桃源湖》……同时,我自己作为一个收藏者,也参与数不清的竞拍,举牌之间,一念之下,得与失,悲与喜,开心与失望,懊悔与怅惘……凡此种种,百味俱陈。这些,我都亲身经历过,甘苦备尝。

我们都是每一件艺术品收藏经历的过客,所以,我格外珍惜自己与它们的缘分。每件藏品的递传过程,都有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拍场内外的故事,藏品与我的缘分,因物而与各位老师交往,每每想起,依然清晰如昔。

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性,一名感情细腻的女性,对待生活,对待收藏,自然会有不同的视角。

衣食足然后知荣辱,当我们的生活走过温饱之后,我们就有了精神上的追求。怎样才有品质地生活,怎样才能不辜负此生?当我们放慢匆忙的脚步,蓦然发现:现代的生活,需要文化来填充。当我们不再为油盐酱醋而烦恼的时候,我们就会向往优雅的、有品质的生活,艺术收藏成为我们的一种选项。品味诗书画,体验瓷文化,会让我们内心充盈,让生活有趣。那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体验,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心灵感悟。

收藏,打开了我们生活的一扇门,当我们徐徐推开这扇门,无论你是仔细品鉴,还是惊鸿一瞥,都会恍然大悟:收藏世界真的是“袖里乾坤大,壶中天地宽”。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此多姿多彩,如此引人入胜,如此博大精深,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可以在里面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收藏其实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欲望,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一世。在我们幼年时,为得到一个玩具,我们会哭闹着要大人买,人到中年时我们辛苦打拼,追求拥有一套房子、一件家具、一种用品……其实,这是我最原始的、最内心的欲望——拥有它,这就是收藏。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本能的亲近。收藏就是拥有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东西,并且欣赏它,从而满足自己的内心追求。这不仅仅是心灵的丰富,也是艺术修为和文化的沉淀,还能培养自己的情怀、宽阔自己的视野和想象,同时使自己心有归依,并带来愉快的享受。

收藏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收藏的类别也很多,只要是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感动的东西,都可以收而藏之。收藏会引领你进入一个超然脱俗、精神享受的世界。

珍惜每一次与藏品相见的机会,感受藏品带给我们的感动,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选择在自己的空间里与藏品相处,感受过去,领悟未来。在收藏中感受岁月流淌的美好,感悟器物印记着岁月痕迹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想象。

收藏会经历种种奇奇怪怪的事。世界很大、世界又很小,在最恰当的时刻,我们有幸碰上了,相聚一起,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数。人缘、物缘,无巧不成书,演绎出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

此书所记录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悲欢离合、那些喜乐与哀愁,我把自己的感受细细道来,与读者分享。

同时,在每一篇文章里都加入一些“玮瑜说瓷”,这是我自己认识、鉴赏瓷器的经验总结。如果有读者朋友也喜欢收藏古瓷器的话,这些小知识就可以成为你们初涉收藏瓷器领域的入门指南,希望能有益于读者朋友。

每一件藏品,都是我的心爱之物,都是有缘才在此刻相聚。每一件藏品,都有着前世今生,几百年的流传经历,它们的身上有一个个故事。见藏品如见藏家,每一个藏家的风格都可以从他(她)的收藏品里看到。

我喜欢收藏单色釉瓷器,单色釉的淡雅出尘,是我内心那种宁静的体现。已分不清是谁收藏谁,我们已融合成一体。艺术与收藏不只是有钱人的游戏,而是每个人精神追求的必由之路。在有限的人生里,感受艺术的熏陶,让生活更雅致,让每一天都过得更有意义。“收藏是有钱人的游戏。”——这似乎已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观念。是啊,艺术品都很贵,某件艺术品拍卖出了天价,某某富豪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高价买入某幅名画……诸如此类的报道屡见不鲜,如此看来,工薪阶层做收藏好像真有点天方夜谭。如今工薪阶层投资股票的比比皆是,投资房产的也不在少数。既然股票房产可以投资,收藏当然也可以。只是大多数工薪阶层还没有这种意识罢了。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收藏也是理财的一种方式。在投资了股市和房产后,艺术品应该成为你投资配置的另一个选择。

很多人有疑问:工薪阶层怎么搞收藏?

甘兹夫妇原本是美国普通的工薪阶层,1941年,当时还未成婚的甘兹夫妇在纽约罗森博格画廊邂逅了毕加索的作品《梦》,他们以7000美元从当时的藏家手中买下了这幅画。在二人于1942年成婚后,开始了长达20年的唯独钟情于毕加索的收藏历程。在这20年间,二人共藏购了毕加索的24幅画作、10幅素描、五座雕塑及上百幅版画,囊括了毕加索各个时期的代表作。1997年11月,在佳士得纽约举办的“甘兹夫妇藏品专场”拍卖会上,甘兹夫妇收藏的58件毕加索作品以及西方现当代艺术作品以2.06亿美元的总额成交,创下了当时个人珍藏拍卖总成交额的世界纪录,而高达460倍的回报率在艺术市场也极为罕见。

宫津大辅,作为日本赫赫有名的收藏家,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工薪阶层,有20多年的收藏经验。他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草间弥生的一张小尺幅,价格是他6个月的奖金。

他采用的收藏方式是以比较便宜的价格收藏那些还未成名的艺术家的作品。他说:“因为我是非常普通的上班族,如果艺术家成名了,作品价格高了,我就买不起了。所以只能在艺术家刚刚开始做艺术的时候就看准他的作品买过来。首先我没有在拍卖场里买过作品。其次,我也没有从艺术家那里直接买过。我基本上都在画廊购买,而且是跟艺术家签约长期代理的画廊。为了收藏草间弥生的《无限之网》,我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存款,但是还不够,剩下的金额只能分期付给画廊。那时我白天在办公室上班,每周有三天晚上去酒店做保安,因为要还作品的钱。”随着草间弥生的名声越来越大,宫津大辅所收藏的作品也随之升值。

我父母家里收藏有一批官窑瓷器,从标签看,大多是父亲在1990—1995年间从广州市文物总店购入的。根据标签和发票的记录,购入价800多元到3000多元不等。如果现在拿出来拍卖,应该都是几万到几十万。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工薪阶层来说,几千元并不是无法负担的数字。我很清楚,当时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并不算富裕。20多年过去了,这几十倍的升值,如果把它看作投资,理论上平均每年的收益率也不差吧?

2015年,我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60多万的价格购藏了一对清朝雍正年间的青花缠枝花卉纹小杯。原广州文物总店的总经理曾波强老师感叹:“这种杯子,当年我们文物店做展销时,一只一万块都没人买!还要到处求人来捧场,最后只能打折出售,哪晓得现在翻了几十倍!早知道,唉!”

诚然,大多数收藏是兴趣使然,但艺术品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财富的象征。尤其是那些杰出的艺术品,它们是整个民族,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品不只可以用来鉴赏,还能为我们创造财富。商业化的流通是藏品获取和增值的主要渠道之一,投资艺术品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意识到,而投资讲究的是眼光。

收藏,追求的是身心愉悦。我时常为古代艺术品的精美迷醉,怀着一种喜悦和敬意来收藏它。闲暇时拿出心爱的藏品细细玩赏、研究,感觉自己仿佛逃离了喧嚣纷扰的城市,走进了神秘绚烂的历史画卷。与藏品的每一次亲密接触,都让我的内心变得平静而充实,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欢欣,这就是收藏的乐趣。这样的乐趣,在若干年后,又为藏家带来了意料之外的经济效益。在精神得到满足的同时,还享受到了经济效益,这是何等美妙的事情。

收藏,并非遥不可及。他人的故事,也并非不能复制。如果你把它看作是兴趣,你确实会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如果你把它看成投资,那么它是可以陪伴你一生的投资。

收藏可以陶冶性情、修身养性,可以令生活更加有趣。收藏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7年1月1日作者介绍冯玮瑜著名收藏家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组委会秘书长广州市当代艺术研究院理事长雅昌艺术网专栏作家、自得堂主人

2016年5月,应中国嘉德邀请,在北京举办“皇家气象——明清御窑黄釉器特展”和“明清景德镇御窑黄釉瓷器鉴赏”讲座。首先,这是中国大陆私人藏家首次序列化、系统化收藏和展出明清御窑黄釉瓷器,所收朝代基本接近完整,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第二,展品来源清晰,流传有序,真、精、美、雅俱全,为古瓷收藏带来一道靓丽色彩;第三,这次展览纯粹学术交流,不涉商业行为,所有藏品只供同好共赏,不参与任何形式商业活动。

201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和江苏电视总台对本人进行追踪拍摄,并在2017年6月3日的大型记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在江苏卫视和BBC首播。

2014年1月,受邀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自得堂藏陶”展览,为广东省博物馆的首次石湾陶塑个人收藏展。2015年9月与中国嘉德合作在北京举办石湾陶塑的专题展览,弘扬推广岭南文化。

长期从事推动岭南文化的工作,协助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国际行”;延揽名家开办“融熙文化大讲堂”;邀请上海龙美术馆到广州举办“龙美术馆两宋稀世书画藏品特展”;组织龙美术馆创办人刘益谦、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瑞士银行执行董事岳思颖等八位收藏界顶级专家学者开讲“全球艺术品高峰论坛”。第1章 前世今生一件清康熙郎窑红釉梅瓶入藏记藏品:郎窑红釉梅瓶年代:清康熙款识:无款尺寸:高18厘米来源:卢芹斋旧藏中国嘉德2015年11月15日 编号25902015年11月,著名收藏家冯玮瑜收藏

此瓶小口、唇边,短颈、丰肩、瘦胫、圈足,造型优美、雍容端庄,色彩绚丽、红艳鲜明。瓶口红釉浅淡,至肩部逐渐深红,渐变效果更显迷人红色,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釉汁肥厚,釉面因光线折射而布满轻微的白色絮点,底部施白釉,玉璧形底,无款。

2015年9月,适逢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故宫国宝频频亮相,专题展览惊喜连连,尤以“石渠宝笈特展”名动中外。欲睹国宝风采,至少需要6个小时的排队等待,纵使烈日炎炎,观众仍热情不减,可谓盛况空前。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海报

为此,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嘉德贵宾专场”活动,邀请中国嘉德的贵宾参观。展览当天只对嘉德贵宾开放,谢绝旁人,让嘉德贵宾免却烈日下排队等待之苦。承蒙中国嘉德邀请,我也荣幸地加入贵宾之列“到此一游”,可尽情近距离畅览“石渠宝笈特展”及《清明上河图》。不但如此,在参观完特展后,故宫博物院娄玮副院长专请著名古书画收藏家朱绍良老师和我等共六人一起在故宫用膳。中国嘉德石渠宝笈特展贵宾邀请函(一)

午宴过后,见尚有时间,我马上赶去首都博物馆,参观其年度重要展览——“盛世风华·大清康熙御窑瓷”大展。康熙盛世,珍品名器固然不少,不过最为吸引我的,却是一个郎窑红釉小梅瓶(由故宫博物院借展首都博物馆)。梅瓶以独立展柜重点展示,是本场大展仅有的几件独立展柜展示的重器之一。可见首都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都认为该器是本场展览的亮点。

所谓“郎窑”,是指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烧造的瓷器。其中以仿宣德红釉而烧造的高温红釉“郎窑红”最为著名。“郎窑红”釉色深艳,似初凝牛血一般猩红,虽是仿宣德宝石红釉,但又仿中有创,特色鲜明。故宫博物院娄玮副院长(左三)、著名古书画收藏家朱绍良(右三)与冯玮瑜(右一)等合影

郎窑红瓷器深受人们的珍爱是有充分理由的,除了其釉色鲜艳悦目外,烧造困难、成品率低也是主要原因。

郎窑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生坯挂釉,入窑经l300℃以上高温在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郎窑红的烧制对窑室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标要求极高,烧造难度极大,成品相当不易,首都博物馆“盛世风华常常是百里挑一。当时民间有“若要穷,烧郎·大清康熙御窑瓷”大红”的说法,可见烧制郎窑红之不易!展现场

郎窑瓷器,以模仿明宣德、明成化官窑而得名,而仿宣主要是鲜红釉,其鲜红色泽较宣德鲜红釉更为鲜艳凝厚,清澈透亮,釉面开片具有强烈的玻璃光泽。郎窑红常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所谓“郎不流”是指釉面垂流不过足,足根与红釉处整洁,器身越往下,红色越浓艳,近足处的釉层最厚,有些瓷器呈黑红色。这是由于高温熔融状态下的釉层垂流所致,口沿处釉层变薄垂流,露白色胎骨,成“脱口”为“灯草边”。郎窑红器底呈米汤色或浅绿色,俗称“米汤底”“苹果绿”。郎窑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盘、碗、盒、炉、觚、洗、水盂等,一般都不署款。玮瑜说瓷脱口,指器物仰烧时,由于高温熔融状态下釉汁熔化,釉层垂流,口沿部位的釉层因向下流淌而变得稀薄,露出瓷胎的颜色。

郎窑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是刊刻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刘廷玑所著《在园杂志》一书:“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此摹成宣,釉水颜色,橘皮鬃眼,款字酷肖,极难辨认。”玮瑜说瓷釉,指覆盖在瓷器表面的一层玻璃质,其原料需要特殊配制。敷施于瓷器的坯体上,烧成后变为玻璃与晶体的混合层面,具有与玻璃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

故宫博物院这件郎窑红釉梅瓶,色如牛血猩红,器如美人端然。我的眼睛瞬间定格于它,久久不能离开。作为一个喜爱单色釉瓷器的收藏者,乍见此瓶,那一瞬间的惊艳感觉,绝不亚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绕着展柜四方,转了一圈又一圈,脚走得慢,心跳得快,生怕遗漏一个细节,少记一个特征。我要把它们都印到脑里,毕竟这是标准器。心想有朝一日,能藏一器若此,不亦快哉!(二)

两个月后,中国嘉德秋拍在北京隆重登场。中国嘉德每年春、秋两场大型拍卖会是艺术品收藏圈里的盛事,人人均视其为当年艺术品行情的风向标。藏家、行家都极其关注和积极参与,我亦每逢大拍必去,每次基本都能拍得一两件心仪藏品。

预展那天,绕场一圈,看了不少拍品,好东西不少,称心的却不多。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好一件拍品:这不是首都博物馆康熙特展那件郎窑红釉梅瓶吗?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咋跑到拍卖场了?见拍品如见故人!我小心翼翼上手,仔细端详一番,长吁了一口气:原来不是故宫那件。此瓶非彼瓶,只是两件极为相似,但略有不同:嘉德这件瓶口至颈部留白,这是由于釉汁较厚,高温烧造时口沿釉汁向下流淌,口沿部位釉层变薄而形成的,这亦是郎窑红的一大特色;而故宫那件颈部无留白,如瓶身一样呈牛血红色,只是唇边一圈白色灯草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