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说:不可不知的世界名人小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4 08:21:50

点击下载

作者:谷粱宿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名人说:不可不知的世界名人小故事

世界名人说:不可不知的世界名人小故事试读:

第一篇 探险家

1、航海英雄

哥伦布

当水手们畏惧退缩时,只有哥伦布还在勇往直前;当水手们威胁要杀他时,哥伦布的回答还是:“前进!前进!”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所以每年的10月12日,我们都会举行一次例行的纪念活动。其实,哥伦布并不是在10月12日发现美洲的,我们应该将其更正为10月23日,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历法,是由克里高利大主教所发明的,距离哥伦布时代已经有100多年了,美洲直到1752年才采用这种历法,我们也就跟着效仿。这种历法和哥伦布时代,整整相差11天,由此推算,哥伦布真正发现美洲的日期应该是10月23日。

哥伦布在年轻的时候,曾当过海盗,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值得惊奇的事,因为当时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海盗船上去工作,这样好使孩子多增长一点见闻,经历各种事情,而且还可以多赚一点钱。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只要不被官方捉住,也就无所谓羞耻卑贱;要是真的不幸被逮捕了,也只好自叹时运不济了。

哥伦布还在上学的时候,偶然读到过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把这一点牢记在脑海里。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的是圆的,他只需经过极短的路程就可以到达印度了。

当然,许多有学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嘲笑他这种想法,因为他想朝着西方行驶再到达东方的印度,难道不是痴人说梦吗?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而且还警告他,说他如果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航行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样岂不是走上自杀之途吗?

然而,哥伦布对这个问题很有信心,只可惜他的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去实现这个大胆而冒险的理想。他想从别人那里获得一笔钱,好帮助他实现梦想,但一连等了17年,他还是失望了。所以,他决定不再为这个“理想”而努力了。由于使他忧虑和失望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他的红发也完全变白了——虽然当时他还不到50岁。灰心丧气的哥伦布这时只想进西班牙的修道院,去度过他的后半生。

正在这时候,罗马教皇去拜见了西班牙女皇伊莎贝露,劝说他帮助哥伦布。教皇先送了65个银币给哥伦布,算是他的路费;但哥伦布感觉自己的衣服过于破旧,就先用这些钱买了一套新装和一头驴子,然后启程去见伊莎贝露女皇,沿途穷得竟以要饭度日。

女皇很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帮助他从事这种冒险的工作。但困难的是水手们都怕死,没有人愿意跟随他去。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来到海滨,捉住了几位水手。他先是向他们哀求,接着又劝他们,最后只好采用恫吓的手段逼迫他们随他前去。然后,他又请求女皇释放了狱中的死囚,答应他们如果冒险成功,就可以免去死罪并恢复自由。一切准备就绪之后,1492年8月3日(星期五)天明之前的一个半小时,哥伦布率领88位水手,分乘三条船,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航行。

哥伦布的探险成功了,但在新大陆建立起来的殖民地,却令他十分失望和痛苦。因为殖民地的人都被印第安人杀了;另外,殖民地的主管嫉妒他的功劳,故意控告他贪财失职,用铁链把他锁起来,送回了西班牙。虽然哥伦布一到西班牙就立刻恢复了自由,但是他所遭遇的失望和痛苦,足以让他伤心和感叹的了。

哥伦布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在60岁时死去,而且是死在一间简陋而黑暗的小屋子里,墙上还挂着一条粗大的铁链,这也算是他曾当过囚犯的一种纪念。这条铁链好似在向每一个人说:“世情是丑恶和冷酷的。”一代英雄竟沦落潦倒了一生,虽然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件最勇敢而惊人的壮举,但他又得到了什么呢?不仅他希望由此发扬他的理想破灭了,连他临死时的景象,也和乞丐毫无两样。

哥伦布至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晚年的他贫病交迫,抑郁而终。

他曾被授予“海上总司令兼印度总督”的头衔,但对哥伦布来说,这只是虚有其名而已。直到他去世为止,他从没有正式获得过什么“实权”,甚至没有享受过一天的“荣耀”。最令人感到不公平的是,他所发现的新大陆竟然没有采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相反倒用了一个绘制地图者的名字阿美利加来命名。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他发现新大陆的报酬,除了“伤心”和“羞辱”之外,并没有别的。

假如哥伦布知道自己发现的是新大陆,至少他的精神上也可以得到快慰,可惜的是他临死都不知道这一点。他还以为自己只不过发现了一条到达印度的新航线而已,所以他把居住在美洲的红皮肤的土人也称为“印度人”——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已经发现了新大陆!

哥伦布生前是那么的穷困潦倒,谁又能想到他死后,“幸福”竟突然接踵而至呢?全世界都称颂他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其实,他应该是第三个发现美洲的人:在他1000年之前,中国有一个叫慧深的和尚,他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在哥伦布500年前,有个叫李哥伦布率领水手,历经千辛万苦,到了美洲大陆。夫埃·列森的挪威人,他第二个发现了美洲。在哈佛大学附近的马萨诸塞的查理士河岸,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相信有李夫埃·列森曾居住过的遗迹。

我们姑且不论哥伦布是否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可是他那种大无畏的、勇敢而百折不挠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作为楷模来学习。当水手们畏惧退缩的时候,只有他还在勇往直前;当水手们恼羞成怒地警告他如果再不折回的话,便要叛变杀了他时,他的回答还是一句话:“前进!前进!前进!向前进!”

2、北极探险家

史蒂文森

当史蒂文森提议前往北极探险时,很多人警告他可能会饿死在路上;结果他不但没有饿死,反而发明了许多探险食谱,包括牛皮靴。

我曾和一位在北极圈内居住了11年、其中6年完全靠肉和水两种东西生存的人交谈过。他是中世纪一个海盗的后裔,又是一位有银灰色头发的帅气挪威人,他的名字叫做史蒂文森。他是第一个敢于从没有粮食和燃料的北冰洋前往北极探险的人。

当他第一次提议前往北极探险时,许多人都认为他疯了。他们警告他,如果他真的想这么做,他肯定会饿死在路上!究竟会不会饿死呢?连他自己也不敢断定;不过,他是一个科学家,不论什么事,他都要经过事实的验证后才肯相信。所以,他终于在两位勇敢的助手的陪同下,带着枪弹火药等东西,向北极出发了。

他告诉我说,他们在北冰洋时,就在漂动的浮冰上过了好几个月。这些浮冰有的只有足球那样大,有的却像海岛一样巨大,有的厚度只有一两英寸,有的却厚达100多英尺。这些冰块都在大约深达1~3英里的北冰洋内漂荡。他们在冰上的最初40天,还有自己带的食物可吃;但是到后来,他们的食物吃完了,只好射杀海豹和北极熊来充饥;渴了就用鲸鱼脂取火,融化冰块来喝。

他对我讲了他的探险经历中最惊人的一段故事:他们跟随浮冰在北冰洋中漂流了700多英里,不但没有像一般人所担心的那样饿死在半路上,反而在97天当中体重增加了几磅。他说要是真的专吃瘦肉的话,他们或许真的会饿死,但北冰洋中有的是肥美的海豹和北极熊,不但生吃很鲜类,有时烤熟了这些肉来吃,更是鲜美无比,所以他们的身体仍然非常棒。

史蒂文森喜欢抽纸烟。有一次他的烟瘾大发,但他们带来的纸烟全被助手们抽完了,他竟急得咀嚼装纸烟的布袋,并将布袋翻转过来找寻里面的纸烟碎屑,这成为他的一段探险趣话!

他们的探险食品,除了海豹和北极熊外,还有各种动物,如野鸭、野鹅、鹧鸪、枭鸟等等,据说其中味道最美的是枭鸟。此外,史蒂文森有一次在饿极时,还吃过皮鞋上的生牛皮。他说,一块煮熟的牛皮滋味真是非常的棒,和猪蹄一样好吃!

史蒂文森幽默地说:在寒带地方,皮衣比毛织品更有用,因为人在饿极了的时候,可以将牛皮煮熟后饱餐一顿。

正因为这样,我也要和你说一句笑话:当你们家里清理杂物时,如果发现了一双破旧的皮鞋,请千万不要抛弃,因为也许有那么一天,你们还需要吃它呢!

史蒂文森回到纽约后,向人们宣称他们有6年多时间只靠肉和水维持生存,立刻就有许多人斥责他们,说他们荒谬透顶,认为他们是最卑鄙无耻的说谎者。因为这些人根据科学和卫生经验,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史蒂文森为了洗清这种无名的冤屈,为了证明他们所说的话不是虚构的,便决定和一位助手除了吃肉类和水以解饥渴外,再继续肉食一年,同时他们还照常工作,想让这些人看看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

于是,这项有趣的试验在比利维医院的赞助和监视下展开了。在整整一年时间内,史蒂文森和他的助手时刻都要接受医生的严格检查。他们的血液每天都要做一次分析,每星期都要记录一次血压,甚至从肺里排出的气体也要检测。结果没有检查出有什么不好的现象。尽管他们天天吃肉,但他们的一举一动还是和平常人一样。

在这项试验进行的过程中,史蒂文森的助手血压起初很高,并且脱了不少头发,而且又患上了伤寒病。当许多人正要为这个试验将要失败而庆幸时,不料这位助手的血压在90天之后又恢复正常了,不但不再脱头发,连伤寒病也痊愈了。

试验的结果,当然是他们俩胜利了。而且在这一年之内,他们俩都没患过龋齿病。史蒂文森还说,从前住在爱斯基摩一带的居民,因为他们所吃的99%是肉类,所以没有人患龋齿病,但是自从他们学到并采用了文明社会的食谱后,龋齿病也开始在那里流行开来了。

3、海军上将

利奇林·伯德

他想第一个飞抵北极,但却因为剧烈的运动而成了瘸子。但是他的心没有变,他最终成了美国的大英雄。

1900年,维金孔亚省温特斯特地区有一个12岁的孩子,他十分羡慕那位到北极去探险的海军大将柏瑞的壮烈经历,于是他买了一个日记本,偷偷地在日记本上写道:“我决心成为第一个飞抵北极的人。”他暗地里立下了这个宏伟志向。他明白,要去北极,必须先做好各种冒险的准备,还要有百折不挠的吃苦耐劳精神,所以,他开始以古代斯巴达的精神来训练自己,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天,他也只穿一件单薄的衬衣。他需要磨练在寒带地区生活的耐力,需要与风雪抗争。

千万别小看这个12岁的孩子!在经过许多年的准备和奋斗之后,他终于完成了当年在日记上所写的志向——他的确成为第一个飞抵北极的人。而且,他还第一个飞抵了南极呢!他的名字也因此震惊了全球,他就是海军大将利奇林·伯德。

据伯德将军自己说:“南极地区的巨大冰块已经在逐渐缩退。我相信,有一天事实会证明,这被覆盖在冰原底下的数百万亩土地是极其宝贵的。”由于我曾在北极圈600英里之内发现过煤矿,所以我同意伯德将军的意见,更何况有许多的地质学家也相信,南极附近全都是丰富的煤矿,说不定还能找到油矿呢。

如果要写伯德将军的一生经历,那的确会很动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孩提时代就具有坚强不屈、排除一切障碍的精神和魄力,这是多么不易啊!

他最喜欢旅行,并渴望去一些奇异的地方,所以他从14岁开始,就环游世界。旅游归来之后,他开始进学校读书。他对拳术、角力,以及足球之类的运动十分酷爱,但不幸的是,他在28岁那年,因为剧烈的运动而折断了脚踝,成了跛子,因此被迫离开海军。这让他伤心极了。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他总是这样想:“我虽然因残疾而离开海军,但我还有健全的手和大脑,还有强壮的体魄,至少我还可以投身于航空界,将来还会有所成就的。我从未听说过飞机驾驶员是站着的——不错,飞行员都是坐在驾驶座上的,那么我的跛腿也就没有什么不利的了。”有志者事竟成,伯德后来果然进入了航空界,而且还创造了惊人的事迹。

为了试验自己空中冒险的耐力,伯德决定驾机飞往北极,但他的计划曾多次因为特殊原因而受到阻挠。起初他驾“圣纳德”号大型飞机向北飞行,不幸中途飞机出了故障。然后他要求政府允许他驾机横飞大西洋做试验,结果又因为他的腿伤而遭拒绝。后来他又要求政府允许他驾驶阿莫森计划飞渡北冰洋的那架飞机,但由于他这时已结婚了,所以仍然没有结果。紧接着,他又受到第二次重大刺激——政府因为他的腿伤,命令他再次从海军退役。

但伯德并没有把自己的腿伤放在心上。他认为一个有智力和勇气的人,即使他是个跛子,但仍然比一个身强体健而缺乏头脑和勇气的人要强得多。所以,他私下里筹集了一笔款项,开始了他冒险的计划。终于,他完成了震撼世界的丰功伟绩:

他驾飞机横渡大西洋,从北极上空投下了一面美国国旗;然后他又飞至南极上空,同样又投下一面国旗。当他返抵美国的时候,所有地方全都万人空巷地欢迎他。他已成了一代伟人!

连美国政府当局也承认他的伟大功绩,授予他“上将”的荣誉——因跛足而两次被海军拒绝的他,竟然成了著名的海军上将。

第二篇 艺术奇葩

1“米老鼠之父”沃尔特·迪斯尼

迪斯尼是一个艺术家,他凭着自己创作的卡通,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也使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而他的灵感,竟起源于生活中一只不起眼的小老鼠。《米老鼠》和《三只小猪》的作者沃尔特·迪斯尼,称得上美国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但你是否知道,迪斯尼在20多岁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小子呢?可是到30多岁时,他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全世界的人们都喜爱《米老鼠》这部卡通片,阿拉斯加某地的影迷甚至组建了一个“米老鼠协会”,会员们在雪屋中聚会。

没错,迪斯尼曾穷得身无分文,但他后来却十分富有。他把自己多余的钱全部投入到了自己的事业上,因为相对于储蓄的利润而言,摄制影片所得的利润更丰厚。

少年时代的沃尔特·迪斯尼,曾前往堪萨斯城谋生,当时他的志愿是成为一名艺术家。他刚开始去堪萨斯的《明星报》应聘,想在那里找一份工作。该报主编在看了他的一些作品以后,认为这些作品缺乏新思想而没有录用他,这使他感到万分失望和颓丧。

后来,迪斯尼终于找到了替教堂作画的工作。但这份工作的报酬低得连租用画室的租金都付不起,于是他只好借用父亲的汽车库作为临时办公处。当时,他还认为这样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是他后来却再也不这么想了,他反而认为这座充满汽油味的车库对他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价值至少达到100万美元。

迪斯尼是如何成功的呢?我们还是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一天,当他和往常一样在汽车库工作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跳来跳去。他赶紧跑回家,拿了一些面包屑给它吃。渐渐地,迪斯尼和这只老鼠之间混得很熟悉,有时候那只老鼠竟然会大胆地爬上他正在作画用的画板,并有节奏地跳跃着。

不久,迪斯尼被介绍到好莱坞,帮助摄制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卡通片。但是不幸得很,这次他失败了,结果他不仅因此而穷得身无分文,而且再度失业。

正当迪斯尼走投无路之际,他突然想到了堪萨斯家中汽车库里那只在画板上跳来蹦去的老鼠。他立刻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米老鼠的卡通片就这样在灵感刺激下诞生了。谁又能想到,那只在堪萨斯城汽车库里已经死去很久的老鼠,竟然会成为《米老鼠》这部享誉世界的影片的祖宗呢?不但影迷给米老鼠写的捧场信要比任何演员的都要多,就连米老鼠足迹所至的国家,其他任何演员也望尘莫及。

在《米老鼠》影片中的米老鼠配音,总是由迪斯尼自己负责,同时其他许多动物的配音也大多由他担任,所以沃尔特·迪斯尼需要花不少时间到动物园去研究各种动物的声音。

迪斯尼手下有100多位助手,他们帮助他管理一切,不论处理什么事情,例如画稿、制作字幕、配音乐等等,都不用他一个人操心。

迪斯尼尽量利用空余时间研究新的计划。每当他的研究有了心得之后,他就会和助手们一同公开讨论。有一次,他曾向他的助手们提出建议,希望他把幼年时母亲讲给他听的《三只小猪》和《大坏狼》的故事搬上银幕,但是他的助手们都不赞成。迪斯尼本想就此取消这一计划,但“三只小猪”的形象总是在他的脑海里打转,使他难以抑制地又提了好几次,但仍然没有得到他的助手们的同意。

终于,他的助手们做出了让步,说:“好吧,我们不妨试试吧!”他们之所以这样回答,无非是不忍心拂逆迪斯尼的诚意,而事实上他们对这项计划根本没有信心。

本来一部《米老鼠》影片的制作完成,总共需要3个月的时间,因此他们不愿耗费那么多时间去摄制《三只小猪》,于是他们只用了两个月的工夫就草草完成了这部影片。这些助手没有一个人相信这部影片能赚钱,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三只小猪》问世之后,竟然震惊了整个美国。接着,各地的人们都在哼唱那首“谁怕那只大坏狼,大坏狼,大坏狼……”的新歌了,这部无人看好的《三只小猪》竟获得了无上的荣誉。

据迪斯尼自己说,这部影片在某些戏院前后重映达7次之多,而这是自有动物卡通片以来所取得的最好业绩。

一般人都猜测迪斯尼公司摄制这部影片至少可以获利30万美元,但迪斯尼亲口对我说,公司只赚了12.5万美元。

总之,迪斯尼所设计的卡通片,确实都有不朽的价值。而且事实也告诉我们,在几十年以前摄制的米老鼠,现在还有一些戏院在重映呢!

然而,最值得我们称颂的是,迪斯尼终身为动物卡通片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据他自己说,这是由于“兴趣”,而不是为了“赚钱”。

令人尊敬的是,迪斯尼没有任何不良的嗜好,他喜欢每天下午打打棒球或马球。

2、幽默影星

罗吉尔

罗吉尔是全美国赚钱最多的人,他既不从事工商业,也不必雇用什么职员,全靠他的一技之长——幽默。

你知道谁是美国每年赚钱最多的人吗?不过我要事先声明的是,我并不是指工商界的人士,而是指那些不必从事交易或买卖而获得高额收入的人士——他不必雇用职员,也不需要什么助手,他只需依靠自己的特殊才能就可以大把大把地赚钱。

你可能会说,这个人一定是查理·卓别林?但他自己还创建了一家电影公司,因此我的回答非常干脆:“不是他!”

那么这个人是葛莱特·嘉宾了?也不是他!

莫非是阿莫斯·安迪吗?也不是他!

那大概是普迪·万里吧!也不是他!

全都猜错了!这个人可不像你所想的那么好。他不但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而且只会说一些粗俗的英语。他穿的是那种你不喜欢的旧式的衣服,他与人约会时常常迟到,他喜欢嚼口香糖——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修边幅的人。他的名字叫罗伊·罗吉尔。

他每年只拍摄三部影片,却能获得37.5万美元的巨额报酬。他每天为一家报纸写一段短文,但从中可以得到400美元的稿费。要是他在公共场所讲一则幽默故事,他就可以获得3000美元的演讲费。至于他在电台播音的待遇就更高了,每分钟可以获得333美元。

他在美国大选的那天出生,只活了50多岁,是在一次飞机失事中遇难的。

你大概会认为他是美国人吧?那你又错了。他并不是在美国直辖的13个州境内出生的,他生在印度,他出生时的那栋小屋子还保留在那里。罗伊·罗吉尔的父母都带有一些印度血统——他母亲约有1/4,父亲约为1/8。

说到罗吉尔第一次到纽约的情形,可真是太滑稽了。当时他开着一辆旧货车,上面全是体型庞大的牛,从奥克拉荷马出发,一路上疲倦了,他就和这些牛睡在一起。当他到百老汇游玩的时候,穿的是牧牛鞋和土里土气的破衣裳,没有一个人不笑他的。有一个顽皮的孩子甚至抓起他的破帽子开他的玩笑。可是,当他几年后重到百老汇时,却十分气派,他是乘飞机来的。当他走在街上时,每个人都向他行注目礼,围绕着他,请求和他合影,还说他是“天之骄子”。

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增加见识,便决定出外远行。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南美。为了节省旅费,他一路上都坐下等舱。抵达南美以后,他找到了一份放牛的工作,每个月只有4美元的报酬。

波埃尔战争爆发之后,罗吉尔匆匆忙忙地乘坐运牛的远洋轮船到了南非,在英国骑兵队里找到了一份喂马的工作。

战争结束以后,他的生存成了一个问题,于是他只好和士兵们住在一起,吃别人的残羹剩饭。后来,他加入了一个马戏班,担当在车子上杂耍的角色。这样,他才跟随马戏班回到了美国。而他在马戏班杂耍时的那种幽默和怪腔调,竟被一个著名的星探看中,他从此进入美国电影界,成为一颗逐渐上升的世界明星。

再来说他的婚姻。他的妻子叫碧蒂·布兰克,是一位善良贤淑、美貌如花的女性,她出生在阿卡塞斯。他第一次遇到她时,她正在喝柠檬汁,而他正好骑一辆新买的脚踏车路过那里。他一眼瞥见了她,就好似前生姻缘注定似的,他再也不愿离开她了。为了获取这位陌生姑娘的欢心,他就在车子骑近她身旁时,故意表演他那出神入化的车技,想借此卖弄一下自己。但不幸的是,他突然一不小心,从车上掉下来受了伤。心地善良的布兰克小姐立刻跑过去,把他扶起来,替他擦洗干净伤口。这是他们初次相遇的插曲。她后来便成为罗吉尔夫人,替他生了3个孩子。

罗吉尔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有机会拜见过多位皇帝、皇后,以及其他尊贵人士,可是你一定不敢相信,他一辈子没有做过一件礼服,连平时穿的衣服也很随便,只有在拍戏时,导演为了需要强迫他,他才勉强给自己打扮修饰一番。他虽然每年赚这么多钱,但他的口袋里永远至多只带5美元,而且他一辈子都没有买过一辆汽车。

3、音乐天才

莫扎特

因为贫穷,莫扎特才谱出了让世人感动的音乐。在贫困者心中,有一颗神秘而美丽的仁慈之心,弹奏着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俄国已故的李奥·波阿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授之一,他的学生遍及世界各国,由他提拔和训练出来的人才数不胜数。有一次,他对我说过一句我永难忘怀的不朽的话:“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卓越的音乐家,那么,你生来就应该是贫穷的。”他担心我听不懂他的话,又补充说道:“在贫困者的内心当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极其神秘、极其美丽、可以使人们增强力量、思考、同情和仁爱之心的因素。”

李奥·波阿尔说得太对了。莫扎特就是这么一个贫穷的人,他甚至没有钱买木炭来给他居住的破屋取暖。在寒冷的冬天,他只好把双手插进穿在脚上的毛袜子里取暖片刻,然后再接着进行作曲创造。只有这样的人,才具备天生的音乐天才,才能创造出许多伟大的歌曲,才能永垂不朽,名垂万世。

饥寒交迫、缺乏营养滋补品,这些都使莫扎特的寿命大大缩短,使他在35岁英华正茂时因肺痨而死。

莫扎特画像莫扎特的葬礼是最简单、最俭朴不过的,一共只花了3.1美元。起初,还有6个人抬着他那简陋的棺材送殡,可是走到中途时,突然下了一阵大雨,竟把这6个人也冲了回去,可是莫扎特的灵柩永远孤零零地、孤零零地……

你认为莫扎特的遭遇是不是太可怜了?不,许多伟大的音乐天才,他们的身世和莫扎特差不多。据桑弗德告诉我,他的密友维克多·赫伯特第一次来美国时,身上只有一件衬衣,因此他不论冬夏,每天都只能穿着它,当他的妻子为他洗熨那件衬衣时,他只好躺在床上等。但是,他不也是一代大音乐家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曾流行一首歌曲It’s long,long way to tipperary,我们都很喜欢唱它,这是一支有史以来最普遍、最受欢迎的战歌。可是,这首歌的曲作者贾克·贾奇却非常贫困,他必须白天卖鱼,晚上还得在台上演戏才能维生!

还有一首著名歌曲“Silver Threads Among the Gold”,不也是广受人们的欢迎吗?但是它的作者哈特·邓克斯却穷困潦倒,他曾将此歌献给他的妻子,并以15美元的代价将它卖给出版家。后来,他和妻子因意见不合而分开了。他一个人孤独地死在费城一间破陋的小屋中。他死时的景象十分凄惨,而他的遗嘱只有一句写在一张便条上的话,他将它放在床边的桌子上:“年老孤独的滋味最苦。”“Humoresque”也是一首著名的歌曲,可是它的曲作者却是一个屠夫的儿子。更奇怪的是,这首曲子竟是作者趴在糖房和猪栏里写成的。他是德国人,名叫安东尼·德瑞克。

德瑞克刚到美国时才15岁,由于他讨厌纽约的繁华,他看中了城外一个荒僻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和外界的“文明”隔绝,没有车马的喧闹,于是他迁到那里定居下来。

德瑞克在100多年前出生于欧波希米亚的一个小村庄。他没有机会接受高深教育,曾有很长的一段时期,他不得不跟随父亲在屠宰场工作,可是他的心地善良,心中蕴藏了美妙歌曲的莫扎特创作的《魔笛》宣传海报。种子。在几经挣扎之后,他终于脱离了屠宰场的生活,到了捷克的东城学习音乐,开始实现他的理想和志愿。然而,他身上当时只有可怜的几便士,连最贫贱地区的最破陋的小屋也租不起。幸运的是他人缘还不错,他找到了另外5个穷学生,和他们合住在一起。在这种饥寒困苦中,他谱出了许多世间难得的美妙歌曲。

所以像莫扎特、德瑞克这一类的人,正是因为穷困,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才。

4、作曲家

乔治·杰斯文

刚开始时,乔治·杰斯文被人们的嘲笑轰下台;最后,人们的掌声让他难以下台。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努力去追求。

我曾拜访过美国的著名作曲家乔治·杰斯文,并向他请教过他之所以成功的秘诀。他告诉我,他的成功非常简单,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需要,然后按照这个“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直至实现目标。

最让我惊异和钦佩的是,杰斯文在功成名就之后还不断地努力,并且坚持每星期学习3个小时。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真是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杰斯文的处女作仅卖了5美元,可是谁又会猜想到,在9年后,他替好莱坞一家电影公司的一部片子创作的一支新曲,竟收到了50000美元的巨额报酬。

当杰斯文第一次到戏院表演时,听众们全都讥笑他。后来,他接受了纽约第十四街福克斯城戏院的聘请,担任该戏院的乐师,每星期的报酬只有25美元。在他第一次上台参加演奏时,他非常羞涩,面红耳赤,脑子也有些昏昏然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他演奏得糟不可言,就连台上的演员也在嘲笑他,台下的听众们更是大笑不止。他愤怒羞愧极了,不顾一切地冲出戏院。他对我说起这件往事时,还一再说这是他平生的最大耻辱。

乔治·杰斯文的成功,离不开母亲的激励。他以《天鹅》曲而成名。杰斯文最初的志愿是想当一名画家,可是后来却出乎意料地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这个结局无疑要归功于他的母亲。

据说,有一天杰斯文的舅妈带了一架新买的钢琴来他们家做客,这使他的母亲心中极其不高兴,认为这是对她及家人的一种有意的侮辱;于是,她不顾经济能力有限,也忍痛替儿子杰斯文买了一架二手钢琴。由于发生了这件突如其来的事,使杰斯文得以有机会接触音乐,并由此发展他的音乐天赋,为世人创造出许多美妙的歌曲,甚至推动了美国音乐的突飞猛进。因此,杰斯文的成功首先应该感谢这架旧钢琴和他的母亲。

杰斯文是靠《天鹅》一曲而成名的。但是说起这首成名曲的经过来,却又十分的离奇,几乎连杰斯文自己也有些莫名其妙!在1918年,杰斯文首次在百老汇的舞台演奏他的新作《天鹅》时,并没有引起听众们的强烈关注。但当时著名歌唱家阿尔·约翰逊也在座,他听完该曲后,认为杰斯文很有音乐天赋,说他是一个可以造就的天才。9个月后,在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会上,有人请求阿尔·约翰逊唱一支新歌,以推动会场的气氛,阿尔起初婉言推辞,但后来觉得不应该辜负众人的诚意,就引吭高歌了一曲杰斯文的《天鹅》,结果大受欢迎,大家一致认为该曲优美绝妙——就在这短短的5分钟内,阿尔·约翰逊把一支被人们早已经淡忘的歌曲唱红了,杰斯文由此而一举成名。

一个月后,《天鹅》曲响遍各大酒店、影院、舞场、娱乐场所……几乎人人都会唱这首歌曲了。这反而使杰斯文万分惊奇,他很纳闷这首《天鹅》曲怎么会突然风行起来呢?更使他惊异的是,竟有出版商愿意出6万美元的高价购买他这首《天鹅》曲。天啊!他自己现在一星期才只有35美元的报酬啊!平空第一次有这么一大笔钱飞进他手里,他真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了。

但是我们也都明白,杰斯文的成名并非偶然。他虽然从未涉足剧场,但确实是剧场中最需要的人物。

他创作了许多迷人的曲子,使情侣们随着乐声舞得如醉如痴。可是,谁又会相信他自己竟然从不跳舞呢?

杰斯文烟酒不沾。他每天晚上总要工作到深夜,但第二天不过中午他是不会起床的。他还有收藏名画的爱好,尤其是对法国的作品情有独钟。他患有神经衰弱症,所以在家中建了一个健身房,并且每星期去神经专家诊疗室治疗两次,接受精神疗法。

在1924年的林肯诞辰纪念日——这个日子现在更成为音乐界一个很重要的纪念日了,杰斯文这一天向世人播出了他生平最成功的一支曲子《忧郁者之歌》。

你必然会认为这支《忧郁者之歌》是杰斯文经过积年累月的工夫才创作出来的吧?不!事实上,他的杰作大都是在偶然之中完成的。当保罗·惠特曼约请杰斯文为他写一首爵士乐曲,以便在他的音乐会中演奏时,杰斯文随口答应了,可是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后来被其他事情一打搅,这件事他完全忘记了。等他后来从报纸上读到一条新闻,说他将要谱写一首爵士乐曲时,他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想了许久,这才想起了惠特曼的请求,于是他对自己说:“我应该为他写的,而且要写得和一般人不同,使人们对爵士乐产生尊贵的感觉。”于是,他写了一首曲子,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就是《忧郁者之歌》——这首被音乐界赋予了无上荣誉的杰作。

当这首曲子演奏的那天,听众像潮水般涌进戏院。演奏的时候,听众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有些人甚至流下了眼泪。无疑,这次音乐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掌声和喝彩声始终不断。《忧郁者之歌》不但在美国音乐界划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更使杰斯文的大名震惊了全世界。

5“谎言制造者”利波里

利波里努力了10年,但功成名就却只花了10分钟。他的成功充分运用了“谎言”,当然还有他的智慧、博闻,以及过人的胆略。

你知道谁是世界上收到信件最多的人吗?是克拉克·盖博?是梅蕙丝?还是普迪·温利?

不对!都不对!完全猜错了。

你听说过罗伯·利波里这个名字吗?我可以告诉你,他每年至少会收到100万封信,而在1932年,他竟收到了从世界各地寄来的300万封信。换一句话说,他平均每天可以收到8000封信——或者说,就在你讲一句话的时间之内,他可以收到28封信。

许多认识他或者知道他的人,都认为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说谎家”。对于人们赠予他的这个头衔,他不但不生气,还觉得很自豪和光荣。

有时候,他收到的信封上面并没有写出他的名字,只是写着“寄给世界上最大的说谎者”,但是邮局会毫不迟疑地送给他。这一点信不信由你。

罗伯·利波里最擅长做一些让人惊讶的事情,他也正是倚仗着这一点“本领”为生的。最使我感到惊异的是,有一次他说要给我看两封信,一封是写在人皮上的信,而另外一封信竟是写在一根头发上。这不是太荒诞了吗?一根头发上怎么可以写信呢?我以为他又在骗人了,但他却不慌不忙地取出一个显微镜来——我仔细一看,天啊,真的是一封信!和写在纸上的信一样清楚!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接着,他又给我取出另一封奇怪的信,那是写在一粒米上面的信。他说这是薛尔文尼亚省阿达拉地方一位读者写给他的信,虽然我们用肉眼看不清楚,但用显微镜就很容易看出来。我亲眼看见了这封信,也清清楚楚地算过,在这一粒米上竟然一共写了705个单词,也就是写了2864个字母,这也只能信不信由你了!

他还告诉我许多我难以置信的事情,如滑铁卢血战的发生地并不是在滑铁卢,薛尔文尼亚并非承袭威廉·本的名字,甚至“水牛”比尔也并未射杀过水牛。

最后,他又说了一些更令我吃惊的话:他说他将在半夜时分趁我不注意时杀害我,凡是知道这个消息的人都会在12分钟之内告诉另外两个人……这些人这么不断地传下去,不到次日天明就可以使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了。

我觉得罗伯·利波里正像他的讽刺画一样,有些令人不可思议。

利波里的父亲是个木匠,他曾警告过利波里,如果他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将来一定会连饭都吃不饱,甚至会饿死。这位老木匠当然希望他的爱子能成为一个瓦匠或铅锡匠,因为这最起码可以养家糊口,不愁吃穿。

可是又有谁能够想到,从来没有学过绘画的利波里,后来竟会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受人欢迎的讽刺画家呢?

这位一代怪杰,连他的行为举止也有点古怪。他曾旅行过全世界,主要是想要拜访一些伟人的坟墓。不过说出来你也许不会相信的是,格兰特将军的墓地离他家只有三英里远,可是他却从来没有去瞻仰过。

虽然他常常离家出远门,可是他在6年中只去过在纽约的办公处3次。这是为何呢?据说他最怕处理行政业务,所以他宁愿委托别人在这方面为他效力,而他则可以一个人呆在画室里,静静地作画。

如果你到过他的画室,你可以看到报纸、书籍、画稿、古玩、鲜花……这些东西杂乱无章地堆满了整个房间,甚至连谢了的花瓣也没有清扫。我相信,我在这么杂乱的地方一天也呆不下去。可是利波里对此却说得很有趣:“明明知道这个房间已被堆得难以收拾了,我就干脆不去收拾。”不错,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愿意过这样随意的生活。他整天穿一件衫裤工作,一点也不觉得困倦。

利波里一直喜爱各种运动,他平生第一志愿是想当一个职业棒球运动员。他曾经和纽约最著名的职业棒球队签过协议,但是很不幸的是,他在投球时摔伤了手臂,因此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运动职业,改为从事绘画工作。他还出版过一本关于手球和一本关于拳术的书呢!

1918年圣诞节前的一个星期,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画室里,竭尽全力思考,想找到一个讽刺画的题材。就在他这么冷冰冰地坐了两小时之后,仍然没有什么收获。这使他失望之极。后来,他想到用发生在运动界的几件令人吃惊的事情作为画的题材,题目经过再三修改之后,决定叫“信不信由你”。

谁知道就是他在这样一个阴郁寒冷的下午所想出的一个不起眼的绘画题材,竟成为他一生的幸运转折点。从那天开始,他一步一步地朝着震惊世界、获得莫大荣誉的征途前进了。

经过这样10年的不断努力,利波里每个星期都要画两幅“信不信由你”的讽刺画,可是当时他还并不怎么引人注目,这正如他有一次亲口对我说的:“我努力奋斗了10年,可是却不知道成名只需要10分钟!”

不错,这可不是利波里的夸大之辞。在1928年9月的某一天,他用10分钟时间画的一幅讽刺画,令全国数百万读者震惊不已。它的震撼力比他埋头10年的努力还要大得多。

我在这里想大概地说一说这幅画的内容。真的,这实在是太令人惊讶了——利波里竟然宣称:林白是第67个飞越大西洋的人。于是人们一致抨击他这是无稽之谈,认为他又在耍他那套说谎把戏,而他却板起脸一本正经地指出:勃朗和阿尔科克两人曾没有停留地飞过大西洋,这不是在林白之前很早的事吗?而英国的R-3d型飞机和德国的ZR-3型飞机,不是也曾做过这样的试验,而且获得了成功吗?英国飞机曾载过31人,德国飞机也曾载过人,这样算起来,林白不是第67个飞越大西洋的人吗?你们批评我这是“无稽之谈”,其实错的不是你们自己吗?

维康·鲁道夫看见了这幅画之后,赞赏称颂不已,于是特聘利波里每天为他的报纸专门画一幅讽刺画。利波里从此平步青云,出人头地了。

也许会有人想问他,每天要画好几幅讽刺画,会不会有题材断绝的时候?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替他担心。他所拥有的题材,可能他一辈子都用不完,何况还有许多人在不停地写信给他,告诉他许许多多奇怪的事,你想他还怕题材缺乏吗?所以,利波里说他有好几百万人在帮他工作。

毫无疑问,利波里所知道的奇异之事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要多!可是,信不信由你——他连自己画室的电话号码都不知道!

第三篇 科学怪才

1、相对论鼻祖

爱因斯坦

每个人都听说过“相对论”,但爱因斯坦最了不起的是他的“快乐论”。他淡泊名利,只是单纯地享受工作和生活。

几年前,我和一位朋友结伴旅行,到了德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当我们经过一家杂货店的时候,我的朋友忽然停下脚步,指着楼上的一间小房说:“你知道吗?这间简陋的小楼,就是大数学家爱因斯坦诞生之地。”

那天下午,我去拜访了爱因斯坦的叔父,但结果令我很失望,因为他并没有告诉我有关爱因斯坦任何不同于常人的地方。相反,他极兴奋地对我讲了许多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愚蠢,例如举止迟钝而害羞,说话也结结巴巴,他的父母担心他的智力不及常人,连学校的教师也对他摇头绝望,叫他“笨蛋”,认为他没法教育。可是,谁又能想得到这么一个奇笨无比的孩子,后来竟被全世界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伟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呢?

翻遍人类史册,像爱因斯坦这样轰然雷鸣般地闻名于世,确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最值得惊异的是,他以一位“数学教授”的身份,竟如此迅速地“走红”,成为全球报刊文章的重要宣传对象;以“科学家”身份,竟能像拳王乔·路易般名闻遐迩,这又有谁会相信呢?但事实上你又不得不信!

可是,更稀奇的事还有呢!爱因斯坦的名字虽然早已经“红得发紫”,可是他自己竟然还不知道,直到后来他才突然“发觉”了。有一次他在回答新闻记者的提问时,还说自己“成名”得有些“莫名其妙”。

当我们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至少可以领略这位大数学家“古怪”思想的一部分。可是对爱因斯坦来说,没有任何一件事物可使他过于“喜爱”,也没有任何一件事物使他过于“憎恶”。大多数人所急切追求的名声、富贵和奢华,他都看得非常轻淡。

据说,有一次某艘轮船的船长为了优待爱因斯坦,特意将全船最精美的房间让出来给他,没想到却被他严词拒绝了。因为他不愿意接受这种特别优待,而甘愿睡在最下等的船舱里。

德国当局为了表示对爱因斯坦的厚爱和敬重,在他过50岁的生日时,特意在普斯丹城为他建造了一座半身铜像,还赠送给他一套精致的住宅和一艘小游艇。

然而,爱因斯坦的遭遇实在是太不幸了,希特勒上台后,他不得不亡命国外,有一段时间住在比利时。他的财产全部被没收,他的家门也被上了锁,还有一位警探每夜睡在他的床边——这一切都只因为他是犹太人。

当他接受美国纽约普林斯顿大学的聘请,前往该校讲学时,为了避免新闻记者访问时带来麻烦,爱因斯坦预先嘱咐他的朋友在船还没有靠岸以前,先悄悄地用驳船驶到半路上去接他,然后换汽车开到学校。虽然解释爱因斯坦“相对论”学说的书籍现在已至少出了900部以上,但据爱因斯坦自己说,真正了解他的“相对论”的人,却只有12人。

爱因斯坦曾用过一个简明的例子解释他的“相对论”:当一个美丽的姑娘陪着你对坐一个小时的时候,你会觉得只有一分钟;但如果你在火炉上坐上一分钟的话,你会觉得有一个小时那么久。初听起来,这好像是很对了,而这就是相对性。其实,让我们实验一次就明白了,谁都愿意和美人对面而坐,却不愿意坐在火炉上。

爱因斯坦一生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任太太还替他生了两个聪明的孩子。

最有趣的是,爱因斯坦的夫人却不懂他的“相对论”;不过,她知道应该如何当一个太太,应该如何侍奉好丈夫。

比如,当她邀请朋友在家里聚会时,她想要求丈夫也参加盛会,但爱因斯坦往往会严厉地回答:“不!不!我不能忍受这样的骚扰,这会使我不能安心工作。我要立刻离开。”

这时,爱因斯坦夫人就会耐心地等他发怒完毕,再和他说几句好话,使他服服贴贴地跟她下楼参加她们的聚会。而爱因斯坦也可因此得到一些舒适的休息。

据爱因斯坦夫人说,她的丈夫在思想上是极其愿意遵守秩序的,但在日常生活上,他倒愿意“随便”而不想受到约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他给自己订了两条规则:一条是不要任何规则;另一条是不受任何人意见的支配。

爱因斯坦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他平时总是穿一套不整齐的旧衣服,经常不戴帽子,在浴室里常常吹着口哨或哼着歌曲。他虽然打算解决复杂的“宇宙之谜”,但他同时也认为不能将人生的享受搞得过分复杂。所以,他在洗澡后刮胡子时,总是用洗澡肥皂而不用刮面香皂。他认为用两种肥皂太浪费了。

爱因斯坦确实是一个极其懂得享受快乐的人。他的快乐主张便是一种很好的哲学,也许还要胜过他那著名的“相对论”呢。因为他的快乐很简单,不需要从任何人身上获取;他淡泊金钱名利和礼赞,可是他能够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可以从小提琴上或划船上得到快乐——爱因斯坦的小提琴确实占据了他生命中的重要一环,还有什么事能比小提琴更使他感兴趣的呢?

爱因斯坦的奇闻轶事还多着呢!例如,有一天他在柏林市的公共汽车上和售票员争吵起来,因为他以为对方将零钱找错了。于是售票员把钱重数了一遍,当售票员知道错的是爱因斯坦之后,又把零钱交还给他,并说了一句嘲讽的幽默话:“这一次的错误,是因为先生您不会数钱。”

2、发明大王

爱迪生

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也以健忘而闻名。他的大脑记忆只容得下他的发明,他也因此而成为科学史上的功臣。

有一次,我在纽约的温德比尔特饭店吃饭,发现一个女孩的记忆力很好,她是替顾客管理衣帽的职员。当我把衣帽交给她之后,她却没有给我号牌。我很奇怪地问她为什么不给我,她笑着说:“不必多此一举了,因为我会记住。”接着,她兴奋地告诉我,在这家大饭店吃饭的顾客常常有一两百人,他们的衣帽都挂在一起,但当他们离开饭店时,她从来没有错递过他们的衣帽。当然,我并不能完全相信她的话。但是,当我和饭店经理谈到这件事情时,这位经理也得意地说:“她吗?啊!这15年来,她还从来没有弄错过一次呢!”

这使我想起了记忆力最坏的电灯发明者爱迪生。这位伟人的幼年时期,正是以健忘而闻名。他在学校里会把所学到的东西全都忘掉,而且他在全年级中的成绩也是最差的,连教师们也对他没有办法,没有一个人不抱怨说他又蠢又笨。甚至有些医生在检查他的大脑时,发现有特殊的怪异现象,于是他们竟武断地预言,他必将死于脑部疾病。

据熟悉爱迪生的人说,他一生只在学校读过3个月的书,以后完全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他的母亲实在是一个聪明人,谁会想到她竟能够把她的儿子——许多人都认为不堪造就的小家伙,教育成一代伟大的发明家呢!

不错,我们相信爱迪生幼年时的记忆力极坏,但我们也无法否认的是,他对于今天科学界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爱迪生究竟健忘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他到税务局去纳税时,正全身心地思索科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时纳税的人极多,排成了一条长龙,人们按顺序依次到柜前付款。等轮到他的时候,他竟说不出自己的名字,虽然他竭力思索了好长时间,无奈他已忘得一干二净。结果,还是他的邻居告诉了他,他才记起来自己的名字叫汤玛斯·爱迪生!这个笑话立刻传开了,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忘记呢!

爱迪生努力工作的程度也是令人吃惊的,他经常整天整夜地埋头于实验室做研究。有一天早晨,仆人送来早点,他正在睡觉,仆人不敢惊动他。这时,他的助手们已经吃完了早餐,他们趁着片刻的休息时间,想戏弄他一次。于是,他们把空碟子放在爱迪生面前,等他醒来时,看见这些空碟子、喝干了的咖啡杯和满桌子的面包屑,爱迪生竟怀疑地擦了擦自己的眼睛,想了一下,认为自己的确已经用过了早餐。于是,他照例吸完一支香烟后,又开始工作。直到他的助手们哈哈大笑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他们愚弄了。

由爱迪生的健忘,使我又想到了不少有关伟人“记忆力”的传说:

美国最著名的植物学家亚沙·葛雷,能够记住25000多种植物的名字,恺撒也能够记住他几万名心腹士兵的姓名。但是棒球明星贝比·鲁斯却记不住别人的相貌和姓名!

查理·卓别林曾有一位私人秘书7年不离其左右,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据这位秘书说,卓别林并不知道他姓什么。

埃及一所著名大学有一条惯例,那就是每年新生入学考试时,必须背诵整部《古兰经》。这部经书,几乎与基督教的《新约》一样长,是伊斯兰教的经典。背诵一次,至少要三天的时间。然而,每年都有20000多人能够一字不漏的背完,这种记忆力是多么惊人啊!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自夸能背诵他所写的全部诗句。但华尔特·斯考特的记忆力却糟透了,他竟会忘记他自己所写的诗篇。有一次,他就把自己的作品误认为是拜伦写的,并对它热烈地赞美呢!至于英国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也能够一字不错地默写他自己一部最著名的作品。但美国的舞台明星约瑟夫·贾弗森虽然连续13年表演某部作品,可他还是经常忘记台词。就拿拜伦和华尔特比较、培根和约瑟夫比较,人的记性的好坏真有如天壤之别。

林肯曾说过一个“记忆秘诀”:当你想牢牢记住什么的时候,不妨高声朗读,这样可以同时对视觉和听觉产生影响力。

英国历史学权威麦考雷的记忆力,有点像中国俗语所说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凡是他读过的任何一本书,只要他读过一遍就可以背诵。他写过许多历史巨著,但却从来没有用过什么“参考书”之类的东西。

美国的老罗斯福总统的记忆力也值得我们称赞。他在接见宾客时,尤其喜欢注意对方的小节、相貌和举止,他只要见过你一次,就永远不会忘记你。当他第二次再见到你时,他可以马上叫出你的名字来,往往使你欢喜得说不出话来。这无疑会对他的政治活动提供极大的帮助,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力”。有一次,他见到了一位阔别15年的日本银行家,使这位日本银行家最感到惊奇的是,他们一见面,老罗斯福便大谈15年前他们初次会见时所谈过的一件事情。

在距今90多年前,英国一位名叫乔治·彼得的富翁,他还只有10岁的时候,有人请他计算一道难题:“现在有4440英镑的存款,每年利息4.5便士,4440天之后,应得多少利息?”他不慌不忙地只费了两分零一秒的时间,就算出了答案。

好几年前,“铁路杰克”的死讯传出之后,全世界的报刊都竞相刊登了这一消息,并且痛惜哀悼;因为,他是美国一位罕有的人才,而且又是一个极聪明、极有趣的人物。他的记忆力异常惊人,他曾有将近20年时间经常到设有大学的乡村去旅行。他经常会十分得意地跑进学生们的餐厅喊道:“你们认识我‘铁路杰克’吗?请你们随便问我一些历史上的琐碎事情,我保证会很乐意地答复你们。”那些喜欢争强好胜的学生们当然不肯放过他,更有些学生想乘机表现自己“见多识广”,于是他们莫不争先恐后的向他提问。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有许多是荒谬可笑的,比如“苏格拉底的太太是几岁时结婚的?”但他却毫不迟疑的立刻回答:“苏格拉底在40岁之前还没结婚,40岁后他才娶了一个黄花闺女,而她才19岁呢!”或者会有人问他:“枪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明的?”他也会很快回答说:“1689年7月27日,苏格兰发生战争时,第一次用枪刺作为杀人工具。”至于他的报酬,往往是由学生们请他一同聚餐,或者是凑钱来买一身新衣给他,或补助他的旅费。甚至连“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很钦佩他的博学,并因此主动送他一辆汽车,以便于他继续前往各地旅行。不过,铁路杰克有个怪脾气,他不愿开这么华贵的新车出去旅游。有人猜想,或许他认为自己不该平白无故地受人赏赐,所以,他还是骑他那辆旧式的两轮车出游。这车子旁边醒目地写着“历史学界的高才——铁路杰克”。

他在一所古老的房子里去世,享年79岁。他在遗嘱上要求把遗体捐赠给密歇根大学做实验,以便明白他的脑部构造,为什么会有那么强大的记忆力。我曾写信给这个大学心理系主任比尔斯教授,问他有关铁路杰克记忆力强的原因。他回答说,他相信现代人类大多都有这种神奇的记忆力,虽然有少数人的记忆力十分差。而铁路杰克的成就,也无非是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记忆所有的史实上面,因此可以说他的秘诀是一部分一部分逐渐累积起来的;因此,这一切说穿以后,也就没有什么惊奇和神秘的了。

最后,我想说假如你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很差,那也不必悲观,例如李纳·杜拉芬这位世界著名人士,如果他不把重要事件都记在便条上的话,就会在转眼之间忘得一干二净;有时候,虽然他已记在便条上了,但他又会把这张便条遗失,并且再也记不起来放在什么地方了。所以,我认为记忆力好坏并不影响你的事业,也并不减损你的伟大,爱迪生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3、无线电发明者

马可尼

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认为实验并不是一种浪费,终于在27岁时发明了无线电,让无限的空间浓缩为几秒钟的时间。

我觉得能和一位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相见,并且交谈一个小时实在是荣幸之极。他使我们只用1/7秒的时间,就可以联络世界各地,也可以使我们坐在家里,从收音机中收听总统在白宫的演说,或著名乐队演奏的动人乐曲。这位伟人,就是发明无线电的马可尼。

谁都知道,马可尼是意大利人,因为马可尼的父亲是意大利人。不过,马可尼却有一头浅色的头发和一双淡蓝色的眼睛,并且能说一口很流利的英语,虽然稍带一点伦敦土音,但他看起来更像一个英国人。马可尼的母亲是生长在伦敦的爱尔兰人,所以马可尼也带有爱尔兰人的血统。他的右眼因车祸而失明,但他却在左眼戴了一副英国式的单片眼镜。

我一见这位伟人,就觉得他和蔼可亲,说话诚恳,而且态度谦虚,使我几乎怀疑自己不是坐在一位世界伟人面前。记得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曾读过一则消息,说意大利发明了无线电报,后来有一天,我和罗维尔·汤玛斯在伦敦的一家饭店中,才第一次看见这种新奇的玩意儿,谁知创造这一奇迹的伟人,此刻就坐在我的面前。这一切真是恍然如梦。

我们的谈话开始的形式很奇特。我先问他怎么会对无线电研究感兴趣,而他绕了一个大圈子回答我:他起初说自己年轻时,愿意找一种可以使他有机会环游世界的工作。接着,他告诉我,他时常陪母亲一同出去旅行,如从意大利到伦敦去探亲访友。每一次途经法国。看到冰雪覆盖的高山,或者是波涛汹涌的大河、富有诗意的田园时,就更增加了他对于旅行的兴趣。最后,他告诉我,只有继续努力研究无线电,他或许才有机会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他不愿意被关在屋子里工作,因此他的工作几乎全都是在旅途中完成的。他说他已经横渡大西洋87次了。

马可尼年轻时,已经在家里成功地完成了无线电的传递实验,并渐渐将距离扩展到了两英里远的地方,这当然更激发了他继续研究的兴趣。虽然他的父亲曾为此而批评过他,认为这种没有意义的实验只是浪费时间,但他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研究成功了,并以25万美元的价格将专利品卖给了英国政府。这当然令他的父亲感到特别惊异,就连他自己也觉得这是一笔意想不到的收入。

我好奇地问他将那笔款项怎么花的。他回答说,他先是买了一辆自行车,立即匆匆忙忙地骑着它回家继续做研究工作。在事业成功后能够更进一步做研究,这实在太可贵了。

1901年,马可尼认为实现他的宏伟计划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渡过大西洋,十分自信地期待一次更大的成功——他希望能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接收到从英国拍发的电报。

他在纽芬兰登岸后,先放起一只用丝竹做成的飞机形状的风筝,但却被大风撕裂了。他又放起一个气球,但也被大风刮到海里去了。他最后放起一只做工很结实的风筝,终于飘上了天空。他屏息静气地听了好几个小时,急切地盼望能得到从英国拍来的讯号。但他渐渐地失望了,因为他连一点声息也没有收到。他开始灰心丧气,认为实验已经失败,计划显然已经没有希望实现了。

然而,就在他已极度失望之际,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突然间,他听到了一些极其微弱的滴答声。滴答,滴答……他自言自语地说:“对了,就是它。这不是电报拍发员所用的3个S信号吗?”他觉得自己的努力很有意义,他也相信这项成功的实验可以永载史册而名垂万世。但是,他虽然满心欢喜和兴奋,却不敢立即跑出来跳上屋顶,向众人大声宣布这一奇迹,因为他担心人们不信他的话。在48小时之内,他没有告诉第二个人这个秘密。

终于,他放大了胆子,去拍发电报,将这一秘密透露给了伦敦当局,这个消息立刻震惊了全世界,各地的报纸纷纷以大字标题予以报道,科学界更是欣喜若狂。马可尼由此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为我们发明了无线电,让我们的消息可以在即刻之间传递到全世界去。而他这时才只有27岁!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后,受到了许多严厉的反对和攻击。许多幻想家给马可尼写信责备他,甚至警告他不应该发明无线电,因为他们认为电波会经过他们的身体,这样将会毁坏他们的神经,使他们不能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