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预测术:小细节暴露人性大秘密,揭秘隐藏在日常行为中的预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4 23:49:10

点击下载

作者:(美)马修·赫滕斯坦(Matthew Hertenstein)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理学家预测术:小细节暴露人性大秘密,揭秘隐藏在日常行为中的预兆

心理学家预测术:小细节暴露人性大秘密,揭秘隐藏在日常行为中的预兆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心理学家的预测术/(美)马修·赫滕斯坦著;曹梦迪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1

ISBN 978-7-5154-0526-1

Ⅰ.①心… Ⅱ.①马…②曹…③ Ⅲ.①心理测验-通俗读物 Ⅳ.①B841.7-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28742号

版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4-5991The Tell: The Little Clues That Reveal Big Truths about Who We Are by Matthew HertensteinCopyright © 2013 by Matthew HertensteinThis edition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Basic Books, a Member of the Perseus Books Group through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copyright © 2015 by Grand China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No part of this book may be used or reproduced in any manner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 except in the case of brief quotations embodied in critical articles or reviews.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通过Grand China Publishing House(中资出版社)授权当代中国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并独家发行。未经出版者书面许可,本书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节录或翻印。心理学家的预测术[美]马修·赫滕斯坦 著 曹梦迪 译出版人 周五一执行策划 黄 河 桂 林 任小平责任编辑 张超峰 李 森特约编辑 刘雪娇 余 涛封面设计 出版发行 当代中国出版社地  址 北京市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网  址 http://www.ddzg.net 邮箱 ddzgcbs@sina.com邮政编码 100009编辑部(010)66572264 66572154 66572132市场部(010)66572281或66572155/56/57/58/59转印  刷 深圳市东亚彩色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开  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16印  张 13 字数 217千字版  次 2015年1月第1版印  次 2018年10月第4次印刷定  价 32.00元版权所有,翻版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拨打(010)66572159转出版部。权威推荐序 陈年旧照暗藏婚姻成败的玄机《经济学人》

纪念册、留念照或家庭照上一个冷峻的表情可能不仅仅意味着照相时的坏心情,相对于那些在照相机前脸上有着灿烂笑容的人来说,这也许是照片中人更容易离异的一个信号。美国印第安纳州迪堡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修·赫滕斯坦和他的同事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大学的往届校友,目的是了解他们目前的两性关系以及婚姻状态。然后调查小组找到志愿者们当年的毕业照,并对他们照相时微笑的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显示,照相时笑得越少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与配偶离异的可能性越大。

这项研究绝妙地说明了“一个人在生活中暴露出的小细节能够反映他性格中的重要方面”。过去的研究者发现,通过不到半分钟的交流,如观看一小段视频录像或者仅仅看一眼照片,人们就可以对这个人的性别取向、社会经济地位、教学能力和性格作出准确的预测。

赫滕斯坦博士通过研究发现:在毕业照上笑得最多的女性更有可能在27岁前结婚。之后他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他相关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想验证这个结论是否具备普遍性,即旧照上的笑容对婚姻成败的影响。他在《激励和情感》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选了三组研究对象。第一组是来自于迪堡大学心理学专业的306名男毕业生;第二组选自该校所有毕业生中的349名男生;第三组是在镇上招来的55名志愿者。在最后一组中,所有参与者都被要求提供各自的旧照,但研究者没有告诉他们这个测验与笑容有关。研究者把所有志愿者的照片分为2~10共九个等级,并向他们提问各种问题,包括是否离过婚。

旧照上的微笑跟婚姻成败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城镇居民。即使许多照片是志愿者们的童年照或10年前的旧照,其微笑或眉头微蹙等面部表情都可预示婚姻成败。一张照片记录的仅仅是生命中的一个瞬间,对于人的一生来讲其作用微乎其微,那么照片上的表情又怎能预测几十年后婚姻的成败呢?

研究者认为一个人的笑容准确反映他的性格,但这个结果不应该被过分夸大。在三组志愿者中,从未离过婚的人其照片中笑容等级平均值为5.9,而离过婚的人其笑容等级则平均值为5。这并不是多大的差距,但从统计学上来说这很重要。另外,只比较笑容等级最低和最高的人时,笑容最少的人离婚的可能性要比笑容最多的人高3倍。

不过,现在就根据照片中的面部表情来选择配偶还言之尚早,除非这些研究结果通过了反复验证。再说了,拍照时面带笑容并非难事啊。权威推荐 本书学术成果被新浪网、21CN、CNN、BBC、NBC、《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张学新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心理学家

不经意的细节,竟然能透露一个人刻意隐藏的心性,乃至预测其数十年后的命运!《心理学家的预测术》带你品味生活蛋糕散发的微妙讯息,见证神奇的预测!金 颖 著名心理专家、CCTV12《夜线》特邀嘉宾

本书可以为你在人生各个领域各种重要因素的分析预测上,提供不错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值得仔细阅读。同时,这本书也让你有些抓狂,因为你会感到很有意思,很有道理,所以你会想了解更多更具体的方法,这让作者的新作更值得期待。丹尼尔·平克 《全新销售》(To Sell Is Human)作者

有人说,人脑是一部“预测机”。当然,预测有时候也会出现偏差。但是大脑惊人的预测能力常常帮助我们驾驭自然的、社会的以及心理的复杂环境。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作者马修·赫滕斯坦揭露了人类预测能力的秘密,教我们训练它的方法,从而对人和事作出更好的判断。本书是年度必读书目!萨姆·高斯林 《窥探术》(Snoop)作者

决定人生重大抉择的关键信息往往就藏在你身边的各种蛛丝马迹中,学会利用它们,你可以作出更好的判断。作者马修·赫滕斯坦在书中提供了翔实生动的案例,教你发现蛛丝马迹的方法,从而学以致用,加深你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戴维·迈尔斯 心理学教授、《直觉》(Intuition)作者

准备迎接惊喜吧!心理学家马修·赫滕斯坦揭示了惊人的发现——如何一瞥便能预测未来。通过各种细节,例如:婴儿的反应、照片中人物的微笑、身体机能、脸型的长宽、对称性以及非语言的微小动作等,一眼便能预知一个人未来的性格、离异的风险、性取向、寿命长短、收入多少、精神状况、是否欺骗以及成功。从而得到了一个伟大的结果:人类预测是一种科学。我敢说,预言这玩意儿绝对是有科学依据的!《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

赫滕斯坦,美国印第安纳州迪堡大学的心理学家。他在本作中提出了人类大脑具有预测能力,并举例论证了人类大脑“基于对其他人细微举动的观察”可以作出准确判断。

作者经常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今日秀》(Today Show)、《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评论专栏及其他主流媒体上,这促成了他生动有趣的写作风格。《心理学书籍评述集》(PsycCRITIQUES)《心理学家的预测术》集娱乐性与知识性于一身,介绍了大量与人类以及人类行为有关的趣味科学。《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Review)

马修·赫滕斯坦的新作非常适合普通读者及同业专家阅读,它或许是介绍非语言沟通、遗传学以及行为学最全面的一本著作。尽管这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但它能为读者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乔·纳瓦罗 30年资历的FBI探员、《FBI教你读心术》作者

我一翻开这本马修·赫滕斯坦的新作,就发现此书不但读来有趣,还能启发我以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阅读本书是一趟充满惊奇的发现之旅,你将了解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如何做重要决定,还有如何被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影响。他是个极少数有能力把复杂的主题拆解成有趣内容的心理学家。导言 心理学能告诉你未来什么样

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问题:晚上去哪里吃饭?该投票给谁?我喜欢的人是同性恋吗?如何选择自己的另一半?这个面试的人聪明吗?如果我遭遇挫折甚至失败,我的盟友会救我还是落井下石?他昨晚真去加班了,还是在骗我?我的孩子将来会得自闭症吗?

这些问题中,有无关紧要的,也有至关重要的。

然而,我们在必须得到答案时往往没有任何头绪。人和人的交流很短暂,大都在一片叶子从树上掉落地面的时间内就结束了。这使得我们只能依靠短暂而狭隘的观察作出决定。万事皆可预测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来进行预测。无论是新手还是职业赌徒,只要熟悉“豪斯”(扑克游戏的一种。——译者注)的人都知道“马脚”的概念,也就是搜集线索来推断对方的底牌。对手是顺子还是一手散牌?如果你让一个职业赌徒来猜牌,他们只需要简单观察对手的眼神、抠牌的速度和呼吸的频率,就可以轻易猜出对方的牌是好是坏。学习看出他人的马脚,也就是线索,它的用处并不仅限于赌博。

观察蛛丝马迹来猜测他人底牌的方法,也可以用来预测其他重要事情。像一个满脸怒容、双拳紧握的人会不会突然一拳打在你脸上这种事情当然不用猜;但如大选结果、500强企业的盈利、婚姻的成败,以及孩子是否会患上自闭症等,这些都可以从人们不自觉露出的马脚中猜出个所以然来。

如果你想知道下次大选谁将胜出的话,最好问问一屋小孩子怎么想;如果想了解要投资的公司会不会赚钱,公司老总的脸上就写着答案;想弄清正在面试销售职位的家伙能不能卖出东西,千万别信他说些什么,要看他如何表现。有些表情转瞬即逝,有些只是伪装的,但无论如何,一个人露出的马脚所泄露出的秘密,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我们的大脑可以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作出可靠的预测,这个观点与许多强调大脑容易犯错的书籍观点相异。比如在《撞上快乐》(Stumbling on Happiness)一书中,丹·吉尔伯特告诉我们大脑在猜测“什么能让我们快乐”的时候能力不佳;而在《怪诞行为学》(Predictably Irrational)一书中,丹·艾瑞里展示了我们是如何犯错的。过去十年里,这类书籍异常火爆,可能写一本以我们如何才能不出错为主题的书籍风险更大。

而这就是本书的主题。

作出准确预测的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样的马脚。虽然有时候你没意识到,但可能已经掌握了其中的诀窍,比如猜测他人性取向的窍门;有时你认为自己已经了如指掌,但实际上却并没有找对方法,多数人在评价他人性格的时候就是如此。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了巧妙的方法,能准确预测一个羞怯的孩子长大后的性格,也能准确预测下一任议员是谁。

这可不是看手相或者算命,而是严肃的行为科学以及脑科学的共同研究成果。本书还可以帮助你培养、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我的目标是,让所有人不再用老办法搭讪、教育孩子、面试他人、参加会议或者投票。本书并不是能够帮你准确预测一切的所谓自助书籍,不过看完本书之后,你至少可以用更细致、更有经验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交流。引用一句福尔摩斯的话:“我培养自己注意所有看见的东西。”

当然,本书中提到的那些蛛丝马迹并不能让你对其他人的所有细节都一清二楚,而是会在特定的大方向上给你一定的提示。我的目标是让你开动脑筋研究书中讨论的案例,它们并非无可辩驳、牢不可破。我也希望能锻炼你的思辨能力,无论是和朋友辩论,还是自己头脑中不同的想法相互碰撞,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我就算是成功了。预言也是一门科学

许多作者都喜欢在导言中描述自己是怎么对书中的话题产生兴趣的。我也随随大流,说说生活中对于我影响巨大,并最终导致我写下本书的事情。不过呢,正如其他作者的故事都是编造的一样,其实我也没打算完全说实话。如果说心理学教会了我们一件事,那就是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原因。我自以为很清楚自己写下本书的原因,事实上我想的却是“努力给‘我为什么写这本书’编一个合理的故事”而已。生活中许多事情也一样,我们似乎很确信自己做事的理由,事实却正相反。

我带着警惕感发掘本书的源头。几年前我刚到加利福尼亚读研究生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晚宴。一位女士知道我是研究心理学的,便打趣说:“马修,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呢?心理学只不过是常识而已啊。”那时候我没有想到完美的答案,但她的话让我寝食难安——心理学看起来的确只是常识而已。比如,你知道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经常给他们朗读故事,孩子长大后会朗读得更好吗?又比如,你知道我们的社交面越广,就越幸福吗?即使你根本不知道,恐怕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新鲜的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与一位生物学研究生住进了一个房间,他研究的是苍蝇的视觉神经基础。虽然他从没说过自己的研究比我的更重要,可我却有些自卑。有些人认为我的研究不过是科学的边缘项目而已。弗洛伊德与其信徒会将这种情况归为“物理羡妒”——物理学是最高级的科学,历史根基深厚,定律和谐,而且还能应用在实践中进行准确的预测。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希望心理学也能像物理和其他真正的科学一样被人看重。

再后来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人脑。尽管它只是一堆脂肪,却比任何计算机都更为强大,不但能准确推断物理问题,还会在别人谈论起你“只是常识”的事业时沮丧不已。这堆脂肪,这个神秘的器官怎样才能做到如此复杂的思考?而且,既然进行预测是一切科学的必要条件,那研究大脑预测原理的学科怎么会不是真正的科学呢?

这些点点滴滴就是本书背后的故事,不过我写下本书的最直接原因是我的儿子艾萨克的降生。作为一个研究发展心理学和非语言交流的心理学工作者,我对艾萨克早期几乎所有的行为都进行了仔细观察和分析,这同时也让照看儿子的工作变得有趣起来,不过有时也会耽误我享受与他在一起的时光。不过,看着他一点点地长大,更激发了我对预测的兴趣——我的儿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的大脑有1 700亿个脑细胞,它们可以进行令人瞠目结舌的预测。我希望我讲述的故事和我的发现不至于让你觉得心理学只是常识,而是能让你惊奇。因为心理学能告诉我们未来会发生些什么,别人将来会怎么样,以及我们是谁。

如果你与我一样,也发现在一场宴会中有人对你说“心理学只是常识而已”,那么,我已经自作主张地在每章结尾为你准备好了三四种和直觉相悖的心理学发现,供你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第1章 我们能预测未来吗?历史悠久的神秘占星术、塔罗牌占卜是骗术还是科学?牛顿

的万有引力定理只是一种预测而非机理?科学昌明的时代,有了

统计学的辅助,为什么我们仍然无法精确预测?洪水来袭、战争

胜负、末日降临……人类果真能预测未来吗?预测很难,预测未来更难。(丹麦物理学家 尼尔斯·玻尔)年12月23日,晴空万里,29岁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詹姆2004斯·基德在伊拉克西部的美军阿尔阿萨德空军基地醒了过来,而那天随后发生的事情却彻底改变了他。

基德已经在伊拉克服役将近7个月了,他曾无数次穿过伊拉克干旱的沙漠地带,穿行于敌军阵地执行护航任务。基德和他的队友都明白,这项任务无比危险却至关紧要。

今天基德的部队要护送一些药品、武器和燃油到靠近叙伊边界的阿尔卡伊姆镇,为那里的驻军补充供给。行程时长5个小时,基德开着一辆军用悍马领队,中午时分就赶到了目的地。交接物品后,他们又匆忙踏上归程。归程途中,他们路过阿尔卡伊姆郊外。基德忽然发现一辆雪佛兰停在路肩上。车是20世纪90年代的款式,被漆成了橙白相间的颜色。

车停在路边再平常不过了,可基德却忽然紧张起来,死死盯着驾驶座位上的人。那人看起来年过半百,胡子拉碴,头发有些花白,脖子上也满是褶子。再仔细看,他目光呆滞,牙关紧咬。基德后来回忆说:“他看起来就像是兴奋剂打多了,脸上挂着‘我靠’的表情。我这辈子从没见过这种表情。”

基德立刻拨通了上司的电话:“我刚遇到的一辆雪佛兰车里有炸弹!我们必须立即停止护送行动!”“别疑神疑鬼!”上司回答说。

基德愤怒不已。如果他的猜测没错,战友们很可能为此负伤甚至丧命。

没过几分钟,基德就听见电台里一阵大乱。“炸弹!真他妈是炸弹!”

因为上司没有听基德的警告,8名战士负了伤。直到现在,基德还能清楚地回忆起那个自杀式炸弹车驾驶员的模样,也常幻想着如果上司能听从自己的警告,情况会有多么不同。

仅靠别人露出的蛛丝马迹就作出生死攸关的预测,基德中士的经历是我们大多数人永远不会有的。但正如纳特·西尔弗在《信号与噪音》(The Signal and the Noise)一书中所写:“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预测。我们每次择路上班、考虑恋爱关系、未雨绸缪地存钱,都是在预测未来,预测我们的计划会如何发挥作用以得到理想结果。”幸运的是,如基德一样,我们都有根据他人发出的非语言信号来预测结果的非凡力量。著名物理学家玻尔说得没错,预测未来很难,但要作出准确预测却是可能的,这也正是本书要讨论的内容。古老的预言术

翻翻字典,你就会惊讶地发现“预测”的同义词竟然如此之多:预示、预卜、预见、预报、预言、预想……长长的一大串。这串词汇告诉我们“预测”以及类似活动对人类的重要性。无论面对的是一场即将来临的洪水,还是下一次日食,人们总是对预测未来痴迷不已。

几百年来,预测的方法繁杂多样,名目也层出不穷。大卫·奥雷尔在《我们能预测未来吗》(The Future of Everything)一书中列举了一些方法:

占星术:恒星与行星

骰子占卜:掷骰子或抽签

纸牌占卜:塔罗牌

手相:掌纹

水晶球占卜:水晶球

颅相:头的形状

气候占卜:气象情况

解梦术:梦境

肠卜术:动物的内脏

痣相:身体上的痣

雷电占卜:雷与电

占火术:烟与火

鸟占:飞翔的鸟

马占:马的嘶鸣

茶叶占卜:茶叶或咖啡渣

圣经占卜:圣经经文

灵数:数字占卜

数学模型:天文学、生物学、经济学

虽然已经没有人再依靠马的嘶鸣声或者咖啡渣的气味预测未来,但仍有许多人在通过其他方法进行着预测,如占星术和塔罗牌。同时,数学模型也被用于预测从天体位置到电子旋转轨迹等一系列现象。依靠古典哲学家们,尤其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真知灼见,配合现代科学与统计学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对上面列出的大部分预测方法进行检验。通过物理学中量子理论来进行预测已被证明是准确的,而占星术、手相和解梦术则经不起检验。我热爱科学的原因之一就是,无论预测结果对还是错,它都允许我们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检验。规避思维的弱点

如前言所说,过去10年中有大量书籍、文章指出,我们的判断和预测漏洞百出。随便拿起一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或者心理学导论之类的大学通用课本,就可以发现一大串在判断和预测时会出现的问题,比如:

1.当事人-旁观者效应(Actor-observer effect)由琼斯和尼斯贝特在1971年发现的一种社会心理学效应,又称当事人-旁观者不对称性或当事人-旁观者偏见。指的是对于同一种行为,行为当事人更倾向于将其解释为受环境影响而非自己的个性使然,而旁观者的解释则正好相反。

2.锚定采纳经验法(Anchoring heuristic)、可得性采纳经验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和代表性采纳经验法(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是人们在进行判断和决策时采用的三种思维“捷径”。锚定采纳经验法是指人们在判断和决策时往往采用一个和已知数据(可锚定值)相近的估计。例如提问:“联合国中非洲成员国的数量大于35%吗?”此后如果要求被提问者估计联合国中非洲成员国的数目,人们的估计就接近于35%;可得性采纳经验法是人们在判断和决策时采用可以想到的例子作为估计的基础。例如提问“以c开头的词语和第三个字母为c的词语哪一个更多?”被提问者就会试图回忆有哪些以c开头和哪些第三个字母为c的单词,然后根据一定时间内回忆起的两种单词的数量来作答;代表性采纳经验法是指人们会将更有代表性的事情认为是更可能发生的。例如在回答“一个人戴眼镜,喜好诗歌,谈话温文尔雅,请问他是一个文学院教授和是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可能性哪个大?”这一问题时,人们倾向于认为文学院教授的代表性特征“戴眼镜”、“喜好诗歌”、“温文尔雅”的出现会让这个人是文学院教授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出租车司机,而忽略掉出租车司机的数量远远多于文学院教授数量的问题。

3.基率谬误(Base rate fallacy)又称基率忽视或基率偏见。指的是人们在估计概率时往往考虑的是当时的具体事例,而忽略基准概率(即先验概率)。例如,一家航空公司最近发生的一起空难会让人们忽视其之前长期的安全飞行而认为这家航空公司不安全。

4.信念固着(Belief perseverance)指人们一旦选择相信某事就会在一定时间内坚持相信,而对其他的相关信息选择否认或忽视。例如,一个人在买入一只股票之后,即使看到该公司的负面信息,也往往会认为是虚假的或暂时性的。

5.变化盲视(Change blindness)指人们对一个视觉刺激出现的某些变化会视而不见。

6.证实偏见(Confirmatory bias)指人们在搜集信息时倾向于搜集那些证实自己看法的信息。

7.结合谬误(Conjunction fallacy)指人们有时会认为一个具体的事件发生的概率比一个相应的一般事件更高。例如,已知一位女性31岁、单身,外向且聪明,哲学系毕业,上学期间非常关注性别歧视和社会公平问题,并曾经参加过反核游行。请问她更有可能是一位银行的柜员?还是更有可能是一位活跃的女性主义者,同时在银行当柜员?大部分人会选择后一个答案。

8.一致性错觉(False-consensus effect)又称一致性偏见,属于认知失调的一种。指人们经常高估社会中其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赞同程度。

9.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 xedness)认知失调的一种,指人们往往将一件东西的用途局限在其常见功能之内。例如被提问“榔头能干什么”时,大多数人只能想到钉钉子等常见功能。

10.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同“当事人-旁观者效应”,见1。

11.光环效应(Halo effect)认知失调的一种,即一个人对他人的总体印象会影响自己对他某个具体方面的判断。

12.后见之名偏见(Hindsight bias)又称“我早就知道”效应或潜在认定效应。即人们在知道事件的结果之后,会认为这件事情的可预测性更高。

13.操控错觉(Illusion of control)指人们会高估自己对事件的控制能力的错觉。例如,在赌博中有人会认为某种特定的“仪式”会提高自己赢钱的几率。

14.假想相关性(Illusory correlation)指人们倾向于将某些并无联系的特征相关在一起。例如人们倾向于认为“黑人”和“暴力”、“身体强壮”等特征相关。

15.本群偏好(In-group bias)又称本群偏见或群间偏好。是指人们会倾向于喜欢自己所在的群的成员,而不喜欢外群的成员。

16.不注意盲视(Inattentional blindness)又称知觉盲视。是指人们在进行需要专注的工作时,会对视野里没有注意的部分的明显变化视而不见。

17.理由不足效应(Insufficient justification effect)又称惩罚不足效应。是指人们在抗拒某种欲望的外部理由不足时,就会制造出各种出于自身的理由为之辩解。同样的,如果欲望会招致某种温和的惩罚,则人们也会制造出各种抗拒欲望的理由。例如,一个人如果被迫吃素,他会自我辩解说吃素有益健康。

18.公正世界现象(Just-world phenomenon)又称公正世界误区,指人们倾向于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将他人的某些经历归因于对之前善行的回报或恶行的惩罚,即日常所说的“报应”。

19.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指人们在作出决定时,将规避损失比获取利益看得更加重要的倾向。

20.记忆偏好(Memory bias)指人们会根据情况加深、遗忘或扭曲记忆的倾向,例如,人们对好事情的记忆更为清楚。

21.单纯多看效应(Mere-exposure effect)指人们对目睹次数多、较为熟悉的东西会产生偏好。

22.误导信息效应(Misinformation effect)指在人对信息的记忆和提取之间如果插入误导信息,则会影响到记忆的准确提取。例如,要求被试者记忆一幅汽车停在岔路口标志前的图画,然后在让他们阅读对这幅图画的描述,如果描述中含有“汽车停在停止标志前”的语句,则被试者更有可能回忆起图画中的汽车是停在停止标志前的。

23.忽略偏见(Omission bias)指人们会将和“无所作为”造成同等恶果的行为视为更加恶劣或是更加不道德的。例如,一位运动员在明知明天比赛的对手对某种食物过敏的时候建议他吃这种食物,或者他在对手选择这种事物时选择默不作声,一般上人们会认为前者的行为更加恶劣,更加不道德。

24.乐观偏差(Optimistic bias)又称不现实的乐观或相对乐观。指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比其他人碰到坏事的风险更小。例如,醉酒驾车的人都认为自己“不会出事”。

25.峰终定律(Peak-end rule)指人们对过往事件的判断往往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