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5 11:48:22

点击下载

作者:尹芳林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古国的故事

古国的故事试读:

引言

古国的历史是一部绚烂多彩的文明史。在历史的沧桑岁月中,人类曾创造出许多辉煌灿烂的古国文明。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演变,战争的破坏,人类生存的需要等诸多原因,一些曾经璀璨的古国文明逐渐失落了。于是,一些古国的历史变成了一个个玄妙莫测的谜团:古埃及人奇异的社会习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一个精神世界?是什么原因使波斯这样一个曾经强悍的古代帝国最终走向历史的末路?……

大多数古国都经历了兴亡盛衰、传承演变的过程。在其发展嬗递进程中的每一阶段都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古国的故事留给后人无数的启迪。

我们以秉承传统史学的求实精神为原则,以讲好古国的精彩故事、传播历史文化为宗旨,编写了这部人文故事系列之一—《古国的故事》。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介绍了世界九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古埃及、巴比伦、波斯、古印度、楼兰、龟兹、古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古罗马。

作为一本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读本,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一、视角独特。古国的盛衰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为读者选择了这个切入点和深入历史的路径,通过古国这一独特视角,以点带面,帮助读者了解世界历史。

二、体例创新。全书在故事体例的基础上,突出知识性与功能性。书中增设了小词典栏目,帮助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图文契合。全书遴选一百余幅精美图片,用人物雕像、绘画、建筑、文物资料、地图、展示图等丰富的图片,配合生动有趣的文字,展示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使得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得以立体、丰满、真实地再现,并给读者提供更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想象空间。

衷心希望这部彩图版《古国的故事》能为您带来知识、趣味和视觉美感等多重感受,成为您喜爱的读本。第一章埃及古王国时代尼罗河的赠礼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被埃及人尊为“母亲河”。它从南至北,流贯埃及全境。南部的谷地和北部三角洲河渠交错的地中海平畴,宛如漠漠黄沙中一条绿色的缎带。尼罗河每年夏秋之交定期泛滥,饱含腐殖质和沃土的河水形成厚达15—23米的冲击层,使三角洲地区的土壤肥沃无比,被誉为“地中海沿岸的粮仓”。远在公元前3500年,这里就出现了早期城邦国家。古埃及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克麦特”,意思是黑色的土地。

古埃及分为两大区域:孟斐斯以南的尼罗河谷地为上埃及,孟斐斯至地中海岸的三角洲地带为下埃及。上埃及是一狭长谷地,东西两侧山峦起伏,山外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下埃及形似展开的扇形,河川沼泽密布。三角洲东面穿过苏伊士地峡,经由西奈半岛可达西亚的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是古代亚、非两洲的重要通道。埃及卢克索尼罗河:卢克索,埃及古城,位于开罗以南的尼罗河畔,因埃及古都底比斯遗址在此而著称,是埃及文化古迹集中的旅游胜地。

尼罗河是古埃及人的生命线,也是古埃及文明之源。6000年前,古埃及人就依据尼罗河的涨落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他们根据积年的经验,发现每当明亮的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出现在地平线上,泛滥的河水就要来临。于是将天狼星现身、大河开始泛滥之日作为新年的第一天,至次年天狼星出现在同一位置为一年,恰好是365天。一年分为三个季节,分别是泛滥季(7—10月)、耕种季(11—2月)、收获季(3—6月)。每月30天,年终另加5天作为祭神的节日,人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尼罗河的热爱和礼赞。

古时,尼罗河三角洲的沼泽地带盛产一种形似芦苇的莎草科植物—纸草。纸草又称纸莎草,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植物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纸”。制作方法是,将其主茎去除韧皮,剖成尽可能宽的薄片长条,再利用植物本身的黏浆,把这些长条分两层横直交错地挤压粘贴在一起,然后打磨光滑,修剪整齐。好的纸草纸柔韧洁白,人们以削尖的草管做笔,用烟渣调水当墨汁,辅以其他颜料,在上面书写、作画。现存最早的纸草文献,是从一个5500年前的木乃伊盒中发现的。最长的纸草卷轴哈里斯大纸草,由79张纸草纸粘接而成,长达40米。

古埃及人服膺于自然界的伟大,从而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多神宗教。

他们崇奉尼罗河神哈比,认为尼罗河每年一度的泛滥是哈比神所为。太阳神拉则是众神和人类的生命之源。有一份古老的纸草文书,甚至把第5王朝的前3位法老都说成是神庙祭司的妻子同太阳神秘密交合生育的,是太阳神的后裔。

尼罗河曾养育了无数的野生动物,它们也一一被人格化和偶像化,而转型为神。

狮子象征着王权。水牛的威力不亚于狮子,牛神哈托尔是传说中法老的母亲。鳄鱼神苏贝克担任法老的守卫者。神鹰掌管着三角洲一带的领土。母犀牛身躯庞大,被奉为生育女神。公犀牛经常在夜间破坏庄稼,是混乱之神。长颈鹿具有了瞭望的能力,象征埃及人的远见。圣鹤的长喙酷似画笔,是智慧之神……尼罗河是众神之河。商博良与罗塞塔碑壁画中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正规的象形字主要用在石刻碑铭上,平日里公务缠身的书吏们都写草体象形字。象形字的书写和排列具有生动的视觉效果,被誉为最美丽的文字。

埃及的古代历史,基本上是一部考古学史。

公元前4 8年,凯撒在与托勒密交战时,成功地纵火焚烧了埃及舰队。不料大火引燃了亚历山大图书馆,这个被誉为古代学术象征的“知识圣殿”被焚毁过半;到390年,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346—395年)又颁布法令,关闭了帝国境内所有的异教神庙,懂得象形文字的祭司们四处逃散。自那以后,埃及象形文字就成了无人能识的死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是一套包括各种符号、图画、线条、暗号以及无法理解的图形的非常古怪的文字体系,字形的来源很多,诸如人形、动物、植物、果实、器械、衣服、筐子、武器、几何形体、波浪和火焰状的线条等等,应有尽有。在寺庙和墓室的墙壁上、纪念石刻上、棺材上、墓碑上、神和凡人的雕像上、箱子上和陶器上,随处可见这种象形文字。可是,18世纪埃及热兴起时,人们面对古代遗存下来的无数珍贵纸草文献,却只能望“文”兴叹,无人能够读懂。

然而,到1799年似乎出现了重大转机。那正是拿破仑远征埃及期间,在尼罗河口罗塞塔要塞修筑工事的法国士兵发现了一块非同寻常的黑色玄武岩石碑,石碑上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世俗体文字和希腊文字镌刻的同一篇碑文,而希腊文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曾经乐观地认为,只要对照希腊译文,设法找到两种文字之间的关系,应该就能释读出那些难解的象形文字了。当时,一些著名的学者在英、法、德和意大利等国同时展开研究,然而结果仍是一无所获。释读碑文“天书”的重任,宿命般地留给了未来的“埃及学之父”—商博良博士(1790—1832年)。

商博良出生于法国洛特省的菲雅克,据说他刚刚5岁就开始学习古文了。1801年,商博良跟随哥哥前往格勒诺布尔接受教育。他很快在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上表现出天赋,接着又专心攻读希伯来文。就在这一年,他受到著名学者傅里叶的赏识。傅里叶曾随拿破仑远征埃及,这时是伊泽尔地区的行政长官。某日视察学校时,傅里叶对这个通晓多种语言的孩子十分注意,不久便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傅里叶把自己在埃及搜集的一些文物拿给他看,这位皮肤黝黑的少年初次见到那些纸草碎片和石片上的象形文字,便由衷地生出一种喜爱之情。“有谁认识这些字吗?”他问。傅里叶摇摇头。“我会认识的!”小商博良满怀信心地说,“过几年就能认识,那时我就长大了。”说这话时,他尚未满11岁。

1803年,商博良开始学习阿拉伯语、叙利亚语、迦勒底语和科普特语。其中科普特语直到17世纪仍在埃及北部流行。他还涉猎了中国古文。5年后,商博良获格勒诺布尔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隔年即成为教授。他沉浸在各种东方语言中达到痴迷的程度。在一次社交场合,他讲的阿拉伯语竟使一位阿拉伯人把他误认为同乡。他还坚持用科普特文写日记。谁知40年后,却因此而闹出一桩有名的趣闻:一位法国科学家竟然把这些日记当成新发现的埃及古文,著文加以论述。商博良雕像:商博良(Champollion,1790—1832年),法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是科学的埃及学的奠基人和释读埃及象形文字的主要学者。

曾有一个时期,商博良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他租住在卢弗尔一间陋室里,有时连18法郎的房租都拿不出。可他仍把释读罗塞塔碑古文当作最大的精神寄托。一天夜里,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许多埃及人同他说话。这可是个好兆头。然而,实际上等了很多年以后,他才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那么,主要的难点或说关键何在呢?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思想方法的束缚和误导。千百年来,权威意见一致认定埃及象形文字是以图示义的,因而人们主要着力于探索这些图形象征的意义。直到商博良做出正确的解释以后,人们才明白,原来埃及古文字早已超越了最初的以图示义阶段。埃及古文是字母拼成的文字,象形符号并无象征意义,而不过是注音字母!具体而言,商博良是由解读“托勒密”国王的名字入手的。事有凑巧,他的新颖理论在腓力方尖碑的铭文中得到证实。这块碑上同样刻有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腊文字,等于第二块罗塞塔碑。上面除了有“托勒密”几个字的装饰纹样,还有一组象形符号,经与希腊文对照,确定为“克里奥帕特拉”。拿这些符号仔细地排列、对比、寻绎、分析,这才真正找到释读象形文字的门径,并进而掌握了打开埃及古文化一切门锁的钥匙。罗塞塔石碑

1799年,拿破仑远征军在埃及尼罗河西入海口罗塞塔郊外的圣朱利安要塞发现。碑上刻有公元前196年法老托勒密五世(约公元前204—前180年在位)的诏书。诏书用古埃及象形文、草书和古希腊文书写而成。1822年,商博良根据罗塞塔碑上希腊语和埃及语对照,正确释读出象形文字,奠定了埃及学的基础。罗塞塔石碑现藏大英博物馆。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埃及象形文字的图形中,有些是表音的音节字。譬如猫头鹰的图形表示的声音是“姆”,太阳卡在两只牛角间表示的声音是“欧普”。音节字中的一小部分又进一步简化为24个字母符号。

1822年9月24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宣读了著名的《关于象形语音学的字母给M·达西尔先生的信》,这一天被公认为埃及学诞生日。

1832年3月4日,商博良在巴黎逝世。英国和德国的一些学者立即对他群起攻击,将他释读古文的方法斥为幻想的产物。1866年,德国学者莱普西亚斯发现堪诺普斯诏书,内容以世俗体埃及文和希腊文两种文字写成。认真研究的结果全面证实了商博良理论的正确性。1896年,兰诺夫爵士在伦敦皇家学会发表演说,给予商博良应有的崇高评价。斯时商博良已作古60多年了。统一国家的形成

古代埃及居民最初是由东北非的土著含米特人(旧译含族)构成。后来西亚的闪米特人(旧译闪族)一批批进入埃及,与土著居民逐渐融合。古埃及人的特征是:黑皮肤,黑头发,黑眼珠,密睫毛,直鼻子,宽脸型,低额头,高身材,阔肩膀,体魄健壮。他们的语言属于闪含语系。“埃及”的名称来自希腊文。

公元前3世纪时,古埃及祭司曼内托在他用希腊文记载的《埃及史》中,把自上、下埃及统一起至波斯帝国征服埃及止(约公元前3100—前525年)的这一段埃及古史,划分为26个王朝;再加上波斯统治时期存在的5个王朝,共计31个王朝。在这31个王朝以前,埃及境内散布着多个尚未统一的小国。

氏族社会末期,在尼罗河两岸形成了许多称为“斯帕特”的村社组织。斯帕特的希腊名称为“诺姆”,意为州。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图腾和州神—鹰神、公牛神、狼神、鳄鱼神……后来,这些州逐渐由氏族部落转化为初具规模的国家,其国都是以城市为中心而形成的,故称之为城市国家,或简称“城邦”。

各个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在一块“战场调色板”上描绘了以狮子、鹰和朱鹭等鸟兽为图腾的州盟追杀敌人的场面。调色板上部的两面旗帜顶端画着鹰和朱鹭,前面有两名被绑缚的人,表示鹰和朱鹭州的战俘行列。

经过长期争霸和兼并,在上埃及和下埃及分别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奴隶制王国。上埃及国王戴白色王冠,以鹰神何露斯为保护神;下埃及国王戴红色王冠,崇奉塞特。约公元前3100年,上埃及征服下埃及,建立起以提尼斯为首都的统一国家,史称第一王朝。这位统一上下埃及的开国之君名美尼斯。然而,在通常被认为展现了上下埃及统一的纳尔迈调色板上,实现统一的国王不是美尼斯,而是纳尔迈。据推断,这个纳尔迈与传说中的美尼斯可能为同一人。“纳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石雕板,调色板正面刻绘着头戴白王冠的纳尔迈,左手揪住一名叫“瓦沙”的敌酋的头发,右手高举权标作击打状。纳尔迈的右上方是一只鹰,其爪下的人头和6根纸草代表6000名俘虏;下方画着的几个人惊恐万分,正在仓皇奔逃。画面上的象形文字写着“何露斯打败了沼泽之国的敌人”。

调色板另一面分上、中、下三栏。上面一栏刻绘着举行凯旋仪式的场景;下面一栏的纳尔迈王化身为一头践踏敌人、勇猛破城的公牛;中间一栏是两只怪兽,长颈相交呈环状,象征上下埃及的统一。

还有一枚“纳尔迈权标头”图刻,上面记载着纳尔迈王从北方俘获了12万人、40万头大牲畜和142万头小牲畜。战俘被称为“活着的被打死的人”,是作为战利品与牲畜并列计算的。

为了有效地控制北部地区,美尼斯又在上下埃及交界处的三角洲南端建立了一座要塞,因筑城的泥砖涂有白石膏粉,故名“白城”,就是后来的孟斐斯。

征服和统一的过程可能持续了几百年。在美尼斯之后的长时期里,统一战争仍在不断进行,如阿哈国王留下的一件文物描绘了押解俘虏的场面,并有“得到上下埃及”的铭文。第一王朝第五个国王登统治时期,采用红、白双重王冠和双重王衔—树蜂衔,树为苏特树,象征上埃及;蜂为蜜蜂,象征下埃及。但这也只能说明登王在位时确立了霸权,埃及统一的趋势进一步加快了。直到第二王朝末期,哈谢海姆国王雕像基座的浮雕还镌刻有他杀死“北方的敌人47209人”和“48205人”的数目,并将这一年记为“战败北方人之年”。通过这样的血腥记录,可以想象战争的巨大规模和残酷程度。他的继承者哈谢海姆威在位时,其名字的全称为“何露斯和塞特,哈谢海姆威,两神在他统治时和睦共处”。这表明上下埃及的统一最终得以巩固。第一、二王朝史称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100—前2686年)。

第三王朝将国都迁至孟斐斯,埃及历史自此进入中央集权的古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国王被称为神之子或神的化身。初期鹰神何露斯是王权的主要保护神,后来又加上太阳神拉之子的头衔。国王的名字被写在一个椭圆形框子里,这个框子象征太阳照耀的区域,也表示国王受到太阳神的保护。

后来国王渐渐被尊称为法老。法老本义为“宫殿”,称国王为“法老”,类似中国人称皇帝为“陛下”。官吏朝见法老时,要先唱颂辞,同时匍匐在地吻其脚前的尘土。如被允许吻法老的脚,便被认作莫大的荣耀。埃及木乃伊: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期待复活的木乃伊

木乃伊的真正制作始于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

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死亡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其魂魄在夜晚游走于冥界,天明时回到尸体中。但回魂须认出自己的躯体,所以要把尸体妥善地保存好,否则,游魂将永远迷失。而只要有了保存完整的尸体,他(她)就能在下一世复活。

起先埃及人只是利用自然的过程来保存尸体,酷热的沙漠气候条件特别有利于这种天然木乃伊的形成。后来人们才逐渐积累并完善了制作木乃伊的特殊方法:先要通过鼻腔吸出脑髓,切开腹部取出内脏,再进行脱水、填充处理,然后涂上防腐的油膏和香料,用大量的亚麻布包裹严实,最后还要涂一层树脂。包扎时,先从手指和脚趾开始,须特别小心防止指甲的脱落。整个过程复杂而漫长,经70天始能完成。有的木乃伊头上还套有酷肖死者生前面貌的面罩,其中第18王朝法老图坦哈蒙的黄金面罩最为著名。

木乃伊腹部的切口处,要覆盖一个刻有“何露斯之眼”的薄板作保护;另外,还要在上面置放圣甲虫雕像和《死者之书》(《亡灵书》)等。“何露斯之眼”在古埃及语中称“乌加特”,意为“完整的、未损伤的眼睛”。传说何露斯在与塞特的搏斗中,失去了左眼。何露斯是王权的守护者和光明之神,他的左眼代表月亮,右眼代表太阳。于是月神托特(外形为朱鹭)出面相助,在一个月圆之夜,何露斯终于打败塞特,将失去的左眼重又夺了回来。后来何露斯把这只失而复得的眼睛献给了他父亲—冥神俄赛里斯,作为对死者灵魂进行审判时辨别善恶之用。同时,这只大眼睛也具有了神灵护佑的意味。

所谓圣甲虫或圣金龟,即蜣螂,俗称屎壳郎。古埃及人看到这种甲虫推滚的粪球是圆形的,而且要推行老远一段路,很像太阳早上升起,运行一天,然后在西方落下,于是他们通过联想,以之作为太阳的化身。同时,圣甲虫也代表重生之神。圣甲虫雕像被放在死者胸部心脏的位置,上面刻有祈祷语,以防止灵魂在接受玛亚特检验的称心仪式上,说出不利于死者的供词。也有很多担心过不了这一关的人,便直接将石雕的“心脏圣金龟”放在木乃伊内,作为自己心的替代。“何露斯之眼”与圣甲虫雕像都是埃及最常见的吉祥物和护身符。

取出体内的肺、肝、胃、肠分别由何露斯的4个儿子守护。心脏因为记录着死者在世时的所有善行与罪恶,故要留在体内,以便审判。与木乃伊一起下葬的,除了盛放内脏的坛子,关于死后世界的种种符箓,还包括死者来生所需的一切,如食物和衣服,以至拖鞋。做成木乃伊的动物也一起陪葬。墓室壁画上描绘着麦田及各式各样的农作场景、制造过程和娱乐活动,以至个人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坟墓旁常可见到船的模型,大概是作为交通工具预备的。

古埃及人特别关心死后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最可怕的事就是被世人遗忘,无法通过进入来生的考验,因而形成了繁文缛节的丧葬习俗。我们在无数的墓室壁画上可以看到职业哭丧人参加的送葬行列。在埃及帝王的葬礼中,都要举行模拟俄赛里斯死而复活的仪式,以求永生。上面提到的《死者之书》里详细记载着由死亡到永生的过程。在开口仪式中,人们对着木乃伊念诵咒语,以恢复其生命的能量,尤其是灵魂前往来生的途中所需的视觉和语言能力。死者的灵魂要通过28道门才能获得再生机会。

为了测试死者的话是否属实,要把他的心脏放在公义天平上测量。天平的另一端放着正义女神玛亚特翅膀上的一根羽毛。人身狼首的阿努比斯则在一旁守候着,随时准备吞噬那些使天平倾斜的罪恶之心。最后,经验证阿尼之言全部属实,于是便被领到俄赛里斯的面前,接受其祝福,随即进入“芦苇之野”的天堂。

制作木乃伊是父传子的家传技艺。做成的木乃伊数量超过百万,我们却找不到一张记载制作方法的纸草。但阿匹斯神牛是一个例外。无论在哪一个时期,都只能有一只神牛活着,可它能活30年。当需要将神牛做成木乃伊的时候,为上一只神牛做木乃伊的人可能已经不在了。所以,他们只好将制作的方法详细写下来。而到4世纪末,基督教在埃及占据主导地位以后,保存木乃伊的技艺很快就失传了。法老们的通天居所:金字塔

金字塔被看作永恒的象征。西方有句谚语说:“人害怕时间,时间害怕金字塔。”古希腊人把埃及金字塔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风雨沧桑,顶端已经剥蚀掉将近10米,但在1888年埃菲尔铁塔完工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当年拿破仑曾来到金字塔下,巍峨的塔身与他矮小的身躯形成鲜明对比,使他不由发出“5000年的时间在俯瞰着我”的喟叹。

金字塔至今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因而它在人们心中激起的好奇,几乎如同人们对宇宙和星空的好奇,美丽而神秘。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又称开罗吉萨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

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呢?这还须从他们的宗教观念说起。古埃及人认为,现世是短暂的,来世才是永恒的。他们相信,人有两个灵魂,即“巴”和“卡”,都是人首鸟身。人死后,卡到另一个世界去,巴在尸体附近守护。肉身下葬后,巴白天离开墓穴,夜间回来进入肉身,享用陪葬的食物。当未来某一天,卡回来寻找到它们,三者再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死者就复活了,并成为不朽的生命形式,称为“阿卡”,从此得到“永生”。而如果巴饿死了,或者肉身腐坏了,卡无法找到它们,也就没有了复活和永生的希望。因此,古埃及人将妥善地保存尸体视为头等重要的事情。木乃伊制作完成后,还要为之建造一座坚固、完美的坟墓,以作为其永恒的居所,同时也是连接今生与来世的通路。哈夫拉金字塔:位于埃及开罗吉萨的最高处,为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建造。

金字塔就是用来保存法老木乃伊的陵墓。古埃及人称之为“庇里穆斯”(意为高),希腊文的意思是“角锥体”。它的基座系正方形,四面呈相等的三角形,阔底而尖顶,远望如同汉字的“金”字,因而汉语译作“金字塔”。它主要是在古王国时代建造的,故人们也称古王国时代为金字塔时代。

法老被称为神之子或神的化身,金字塔是为其升天建造的天梯。同时,角锥体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光芒,金字塔的棱线就像是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上面提到的木乃伊保护问题,一直是个困扰古埃及人的难题。因为无论墓内通道多么复杂,都难不住那些盗墓贼—他们通常就是坟墓的建造者。斯奈夫鲁当上法老后,还发生了他妻子之墓被盗的事件。那时的墓称马斯塔巴,是一种用泥砖垒砌而成的平顶长方形墓冢,其形状如同阿拉伯人用的马斯塔巴长凳。那么,能否建造一座巨大的陵墓,即使盗墓者知道墓室所在,也难于进入呢?最早尝试这样做的,是第三王朝的左塞王,他建造了一座阶梯式的金字塔,实际上是将马斯塔巴逐层缩小重叠而成。四周共有6层阶梯,高约60米。阿蒙神庙大柱厅:阿蒙神庙是卡纳克神庙的主体,供奉太阳神阿蒙。

斯奈夫鲁开始把阶梯金字塔变为四周呈平整斜面的真正金字塔,但经历了多次失败,最终建成的金字塔规模较小。著名的大金字塔是他的儿子,也是其继承人胡夫(古希腊人称奇阿普斯)建造的。胡夫金字塔塔基每边长227米,塔身由约230万块平均重2.5吨的石材砌成,内部除层位不同的3个墓室外,还有甬道、通风口等复杂设施。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如今只有大金字塔依然雄伟地高耸在吉萨高原上,俯瞰着古都孟斐斯西北的一段尼罗河,余皆湮没无迹。与大金字塔并排矗立的还有哈夫拉和门卡乌拉的金字塔。附近有用一整块天然巨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狮子是古埃及人心目中最具威力的守护神。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但它的修建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希罗多德的记载说,昏暴的齐阿普斯花费巨金来建造金字塔,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想起这两个法老(指胡夫和哈夫拉)就痛恨,甚至不屑提到他们的名字”。

第六王朝以后,随着古王国的分裂,加之金字塔依然无法防止被盗,后来的法老们已不再热衷于建造金字塔,而改为在深山里开凿岩墓了。金字塔在中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133/2040—前1786年)曾有过短暂复兴,但那不过是强弩之末,像第12王朝阿穆纳罕三世的泥砖金字塔,如今早已颓败得七零八落,看起来更像一座蚁丘。新帝国时代胜利之王图特摩斯三世

第18—20王朝为新王国时代,又称新帝国时代(约公元前1567—前1085年)。这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时代。

图特摩斯三世(?—前1450年)是第18王朝的最大征服者,基于他开疆拓土的武功,而被后人比作“古埃及的拿破仑”。然而,他的前半生却是一直生活在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阴影之下的。

话须从头说起。埃及帝国的奠基人图特摩斯一世死后,传位于图特摩斯二世。依照惯例,图特摩斯二世继位后,娶了他的异母姊哈特谢普苏特为王后。这是为了确保王权的牢固。可图特摩斯二世是个羸弱无能的人,早早便死去了。然而,法老和王后并无子嗣,王位的法定继承权无可选择地落在了一个后宫嫔妃所生的儿子名下,这对王后哈特谢普苏特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好在,此时那个戴上法老王冠而被称作图特摩斯三世的男孩,年纪尚幼,哈特谢普苏特顺理成章地得以太后身份摄政。这时大约是公元前1504年。图特摩斯三世的祭殿: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卡纳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位于开罗以南700公里处的尼罗河东岸。

哈特谢普苏特是一位颇具才干的女政治家。她巧妙地处理与势力强大的卡纳克神庙祭司间的关系,控制军队,开展海上贸易探险,从而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但是,眼看图特摩斯三世一年年长大,不甘心交出权力的她,终于决定自立为王。她虚构了一个这样的神话:是阿蒙神化身为他父亲图特摩斯一世,来到人间使她母亲怀孕,而生育了她。阿蒙神还对她说:“欢迎你,亲爱的女儿,我的最爱,埃及人的皇帝,哈特谢普苏特,你就是皇帝,担负起你的两块领土吧!”她命令把这个故事以系列浮雕的形式镌刻在神庙的墙上。

为了使人民承认自己的正统地位,作为埃及历史上第一个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甚至着男装,戴假胡须。为了讨好神,她在卡纳克神庙竖立了两座高近90米、重达350吨的巨大花岗岩方尖碑,传说还在碑顶放置了许多金盘,用来反射太阳的光芒,以便向所有人证明自己与众神间的亲密关系。不过,我们还是注意到,尽管这位女王对权力的攫取已经达到不遗余力的程度,她却并未加害于图特摩斯三世。卡纳克神庙

又称阿蒙·赖神庙,是法老献给太阳神、自然神和月亮神的庙宇建筑群,全部用巨石修建,是埃及最大的神庙。

那么,这许多年来,图特摩斯三世在做些什么呢?少年和青年时代前期,他主要在底比斯接受教育。执教者当然是卡纳克神庙的祭司们了。图特摩斯三世在卡纳克几乎学习了所有的知识,从文化艺术到行政管理,从骑射搏击到军事指挥。他不仅成长为一名政治家,还是一员勇敢的武士和将军。他爱好习武打猎,并经常在公众面前表演骑射技术,曾夸口说,他在一个小时里就杀死了120头大象和120头野牛,一眨眼间就杀死了7只狮子。

大约在公元前1483年,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驾崩,图特摩斯三世开始正式执政。但关于女王之死,却是一个令人疑惑的千古之谜。她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的。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没有人能够回答。人们看到的只是:图特摩斯三世重返王位了,紧接着,前女王刻在神庙墙壁上的名字和雕像被凿平了,有关她的文字记载被刻意地销毁了,就连她的方尖碑周围也筑起了高墙……

图特摩斯三世执政不久,便开始了他的武力征服活动。公元前1482年,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爆发反埃及起义,图特摩斯率军前往镇压。卡迭石国王多菲斯集结3万同盟军,于巴勒斯坦北部军事要冲美吉多迎战埃及军。图特摩斯穿越难以通行的山间峡谷,突然出现在美吉多城下。惊慌失措的叛军仓促应战,大败。初战获胜后,埃军将美吉多城团团包围,经过7个月围攻,最终攻克该城。图特摩斯三世曾先后17次出兵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最终将这一地区变成埃及的属国。

最后的几次远征,图特摩斯到达了幼发拉底河流域,并在那里发现了他祖父图特摩斯一世的纪功碑。于是,他又在旁边竖起一块自己的石碑,以向后人炫耀其祖孙两代的赫赫武功。然后,强渡幼发拉底河,迫使米坦尼国王承认了埃及的宗主权。图特摩斯三世在叙利亚的胜利震撼了整个西亚,使亚述和巴比伦尼亚也纷纷与埃及建立友好关系,巴比伦尼亚国王还将一位公主送与他做王妃。最终,新王国的统治版图向南推进到努比亚境内的第四瀑布,往北到达叙利亚北端的卡赫美什,成为横跨亚非的庞大军事帝国。图特摩斯一世方尖碑(左)和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方尖碑:位于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

每次远征,埃及军队都掳掠大量的俘虏、牲畜和各种财物。被征服地区还被迫向埃及纳贡。这些战利品和贡品包括金、银、蓝宝石、孔雀石、铜、象牙、无角牛,以至儿童和女奴。法老的亲属、官吏、军官和神庙都能得到大量赏赐。图特摩斯三世是依靠阿蒙神庙祭司得以复位的。作为报答,他曾一次赠送给神庙1500多个叙利亚人做奴隶。他的一个作战有功的桡夫长亚赫摩斯,获得的犒赏有男奴9人,女奴10人,还有黄金、份地等。

图特摩斯三世是一位颇具天赋的军事指挥家,在战争中从未有过失败的记录,因而自称“胜利之王”、“诸王之王”。他每一次远征,都有书记官做详实的随军记录,然后铭刻在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墙壁上,这就是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路线、战役前的军事会议、作战过程以及缴获的战利品、战败国献纳的贡物等,铭文长达220余行。其中详载的美吉多之战等,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珍贵战例资料。埃赫那吞宗教改革

埃赫那吞原名为阿蒙霍特普四世,是第18王朝的第10位法老(约公元前1379—前1362年)。

由于历朝王权的扶植,阿蒙神庙僧侣集团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为削弱其势力,阿蒙霍特普决心实行宗教改革。他恢复了对古老拉神的崇拜,宣布自己是拉神的最高僧侣。此举必然地遭到神庙僧侣反对,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果断地与阿蒙神庙彻底决裂,下令废除对阿蒙神及所有地方神的崇拜,封闭神庙,赶走僧侣。

这一来,全国上下顿时陷入空前的思想混乱。不知内情的百姓们大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好端端的阿蒙神不让拜了?连俄赛里斯也不让信了,那么我们死后怎么办?还有那些以制作传统宗教用品(圣甲虫、何露斯之眼护身符等)为业者,今后将何以为生?因而大家都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僧侣们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上下活动,企图改变埃赫那吞的决策。但埃赫那吞主意已定,不容更改。他继续发布命令:将所有纪念物,包括私人坟墓内的阿蒙名字,一律抹掉!

与此同时,他独尊古老的阿吞神,下令在全国各地兴建辉煌的阿吞神庙。阿吞神被画成光芒普照的太阳圆盘。他还将自己的名字阿蒙霍特普(意为阿蒙满意者),改为埃赫那吞(意为有益于阿吞者),并宣称他获得了阿吞的力量,是阿吞的儿子。

埃赫那吞试图在旦夕之间改变延续了1500余年的宗教传统,在大多数埃及人的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却得到了维西尔(宰相)阿伊的全力支持。大将军霍伦希布也站在法老一边。同时,埃赫那吞大力提拔新人以改变政府官吏的成分。所以,尽管存在不满和反抗,而改革的脚步并未停歇。

某日,埃赫那吞出游至一处地方。正值清晨,冉冉上升的太阳恰好出现在远山的凹处,酷似埃及象形文字中的“地平线”一词。恍然间,他似乎受到了什么启示,立时便拿定主意,决定将首都从阿蒙神的老巢底比斯,迁到这个“不属于任何神以及女神”的地方来,取名埃赫太吞(意为阿吞之境界),即今之阿马纳。

埃赫那吞当政期间,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口号是“活在真理中”。即使对于自己的肖像,他也反对美化,而要求如实描绘,谓之“接受我的真我”。且看他的画像:突出的眉弓,狭长的脑袋,宽大的臀部以及过于细长的手指脚趾——由于其身材与长相实在“与人类相悖”,后来一些埃及学爱好者甚至揣测他是外星人。他那堪称绝代美人的王后涅菲尔蒂,其年华老去之后的姿态也被不加掩饰地表现出来。在艺术史上,焕然一新的“阿马纳文学”和“阿马纳艺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埃赫那吞执政的第6年,新都落成。迁都后的埃赫那吞愈加醉心于他的新宗教。每日上午携妇挈雏前往神庙祷告、献祭,下午便呆在宫内玩乐,政事放手让阿伊掌管,军事则托付给霍伦希布。

终有一日,发生了谋刺事件。那天,埃赫那吞与皇太后前往阿吞神庙的途中,车队突然停住了,随即传来嘈杂的人声。卫士长报告说,有人拦驾诉冤。法老让那人到车边来,吩咐由阿伊接收冤状。只见一个青年人匍匐而前,转眼已来到御驾旁。骑马随侍的阿伊正欲俯身去接状纸,那青年突然从纸草卷中抽出匕首,跃身而起,朝法老刺去。埃赫那吞本能地侧身躲闪。几乎就在同时,车旁卫士的青铜长矛捅进了刺客的后背。真是惊险的一幕!老太后当即吓昏过去。

法老遇刺的消息迅速传开,全国上下人心惶惶。然而,埃赫那吞的信念却没发生丝毫动摇,直到他于公元前1362年去世。

埃赫那吞死后,由年仅9岁的图坦哈吞继位,实权则掌握在阿伊手中。不久,阿伊等人就将首都重新迁回底比斯,并恢复了对阿蒙神的崇拜,归还了阿蒙神庙的土地财产。图坦哈吞(意为阿吞的鲜活形象)也改作了图坦哈蒙(意为阿蒙的鲜活形象)。崇拜阿吞:古埃及浮雕,描绘法老埃赫那吞及其妻女向太阳神阿吞行效忠仪式。

9年后,图坦哈蒙暴卒,摄政者阿伊继位。再后,阿伊的继任者为霍伦希布。

图坦哈蒙墓于1922年为英国考古学家卡特发现并发掘。有证据显示,这位年轻法老死于谋杀。史载,图坦哈蒙的遗孀安卡珊娜曼曾写信给埃及的敌国赫梯,信中有“国家的丑事”一类字眼,说自己不甘心下嫁给自己的“仆人”,请求赫梯王送一位王子到埃及同她结婚,并由该王子任法老。赫梯国王苏庇鲁里乌马什几经犹豫后,到底将一个王子送至埃及,但该王子旋即被杀。于是埃及与赫梯间爆发战争,埃及遭受重创。后来只是由于埃及战俘把传染病传染给赫梯士兵,战争才暂告终止。辉煌时代的拉美西斯大帝

第19王朝初年,埃及在同赫梯的战争中取得过一些胜利,却未能夺回往日的全部属地。双方争霸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在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4—前1237年)和赫梯国王穆瓦塔利斯统治期间进行的。

为了争霸,拉美西斯二世在三角洲东部营建了新都培尔·拉美西斯,并组建了约3万人的军队(其中1万为雇佣军);穆瓦塔利斯也将首都从哈图斯迁到了靠近叙利亚的达塔什城。

公元前1299年,双方在叙利亚境内奥伦特河畔的卡迭石城郊展开会战。拉美西斯二世把军队分作4个军团,分别冠以神的名字:阿蒙、拉、普塔赫和塞特。据说他乘坐的战车四周镶嵌着黄金和宝石,十分华丽。穆瓦塔利斯率领两万战车兵埋伏在卡迭石城东,欲将埃及军队围而歼之。

当阿蒙军团进至卡迭石以南约13公里的萨布吐纳渡口时,捕获了两名自称赫梯军逃亡者的贝都因游牧人,他们向法老提供情报说,赫梯军主力仍在距此很远的哈尔帕,因畏惧法老不敢前来;叙利亚诸王公皆愿归附法老等。孰料这两名贝都因人正是赫梯王派出的“死间”。法老不知是计,次日晨亲率阿蒙军团向赫梯王设下的陷阱进发。穆瓦塔利斯迅即将赫梯主力秘密转移至奥伦特河东岸,构成包围圈,将埃军团团围住。

此时,拉美西斯尚不知赫梯大军近在咫尺,正以逸待劳,准备围歼他们。直到新捕获了几名俘虏,方知自己已陷入危急境地,大惊失色的法老赶忙派急使催促后续部队急速来援。但赫军采取了“围点打援”战术,拉军团在卡迭石以南的丛林被截击,损失惨重。赫军以2500辆战车向阿蒙军团发起猛攻,埃军几乎一触即溃,四散逃命。陷入重围的拉美西斯二世在侍卫掩护下,左右奔突,还将护身的战狮放出来“保驾”。不过,这时赫梯人并不知埃及法老就在军中,他们开始抢夺埃军的财物,减弱了攻势,这样才使拉美西斯免于被俘的命运。

就在阿蒙军团即将被歼灭的危急时刻,埃军北上远征时曾留在阿穆路南部的一支部队间道而至。这支援军呈三线配置,一线以战车为主,轻步兵掩护,二线为步兵,三线步兵和战车各半,突然出现于赫军侧后。赫军乱了阵脚,埃军连续发动6次冲锋,将大量赫军战车赶入河中。赫梯王也增派战车投入战场,猛冲埃及中军,并令8000名要塞守军短促出击,予以配合,战斗十分激烈。黄昏时分,埃及普塔赫军团先头部队赶到,加入战斗。卡迭石郊野遍布战死者的尸体,双方兵马都已筋疲力尽,也未分出胜负,只好暂时休战。

在阿蒙神庙废墟的墙壁上至今保留着卡迭石战役的记载,描述法老如何胜利杀敌。同样,在赫梯人的编年史中,也自称是这次战役的胜利者。实际上只是打了个平手,双方都损失惨重。

此后,两国战端频起,互相攻伐不已,战火绵延16年,但最终都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连年征战使两国国力消耗殆尽,均无力再战。公元前1283年,赫梯新国王哈图西利斯三世派出友好使团,向埃及讲和。于是双方在孟斐斯签订停战和约。条约除确定双方之间互不侵犯和永久和平外,还包括结为军事同盟共同对付外来的和内部的威胁,以及相互引渡对方逃亡者等内容。条约刻写在一块银板上,因此又叫“银板文书”。该和约的全文在埃及神庙的墙壁上和赫梯的档案库里均被发现,这是国际关系史上最早的一份内容规整的条约文献。拉美西斯二世坐像:埃及卢克索神庙。

拉美西斯二世经过多年战争,巩固了埃及在巴勒斯坦和南叙利亚的统治。后来,他娶哈图西利斯三世的长女为妻,更密切了与赫梯的关系。除了对亚洲的远征外,他还发动了对利比亚和努比亚的战争。

同时,他又大兴土木,到处建筑或扩建庙宇宫殿,在三角洲东北部营建新都培尔·拉美斯(意为拉美西斯之家),从而把新帝国时代的繁华推向极致。他扩建了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另外还修建了数不清的宫殿和庙宇。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占地5300平方米,共有134根圆形大石柱,中央通路两旁的12根带有钟形柱头,高达23米,直径5米。坐落于努比亚的阿布·辛拜勒的拉美西斯二世庙,是在山崖石壁上雕凿而成的岩窟庙,整个庙堂包括柱厅和圣所在内,全部凿入山崖岩窟内,气势宏伟,壮丽堂皇。从埃及到努比亚,许多建筑物上都铭刻着他的名字,颂扬他的战功的雕像和记功碑举目皆是。帝王谷

埋葬古埃及新王国十八到二十王朝(公元前1539—前1075年)法老和贵族的陵墓。它位于尼罗河西岸,与古埃及都城底比斯(今卢克索)隔河相望。帝王谷分为东谷和西谷,大多数重要的陵墓位于东谷。

拉美西斯二世在位长达67年,是古埃及史上影响最大的法老,标志着埃及帝国的权力达到顶峰。

1881年,在帝王谷发现了混在40具木乃伊中的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又过了近100年,木乃伊因细菌感染而被运往巴黎治疗,据说还特别为其制作了一本护照,职业栏内填写的是“国王”,并注明“已故”。

公元前1 0 8 5年,阿蒙神庙祭司赫利霍尔篡夺王位,埃及历史进入后王朝时代。后王朝(公元前1085—前332年)包括第21—31王朝。其中第21—24王朝期间国家重又陷于分裂,史称第三中间时期。第26王朝,号称埃及的“复兴时代”,尼科二世法老(约公元前610—前595年)开凿了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并曾派遣腓尼基水手绕航非洲。尼科及其继承者还同新巴比伦王国发生过争夺霸权的战争。

以后,埃及便逐渐失却其往昔历史的光辉,而沦为“强大民族的战利品”。异族的统治疯狂的冈比西斯二世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侵占埃及,冈比西斯二世给自己加上法老头衔,开始了曼内托所称的第27王朝或波斯王朝。经过不断起义反抗,埃及人民终于在前404年将其推翻,建立了自己的第28—30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国卷土重来,建立了第31王朝。此后埃及便长期处于外族统治之下。

冈比西斯具有一定政治和军事才能,还在居鲁士在世的时候,他就经常参与国家军政大事。他打败马萨格泰人,为居鲁士二世复了仇。冈比西斯继位后,继续执行居鲁士的扩张侵略政策,先是控制、稳定了东北边境,将帝国的东部边疆一直推进到印度河西岸,接着便竭尽全力实现乃父未竟的遗愿—征服埃及。关于冈比西斯征服埃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冈比西斯听说埃及法老有个独生女儿长得非常美丽,便派人去求婚。法老不愿意让爱女远嫁异国,可又不敢得罪强大的波斯国王,便挑选了一个绝顶漂亮的女奴,冒充公主,嫁了过去。

假公主到达波斯后,蒙在鼓里的冈比西斯异常高兴,对她十分宠爱,甚至达到心醉神迷的程度。这位假公主本是女奴身份,因为和亲而一步升为帝国王妃,不免忘乎所以。在一次与冈比西斯恩爱的时候,得意忘形的假公主吐露了真言。

冈比西斯得知自己痴爱着的“公主”竟是一名下贱的女奴,顿时狂怒不已,下令砍下假公主的脑袋,并立誓发兵消灭埃及。

公元前526年,冈比西斯在海上同盟国腓尼基舰队的支持下,大举进攻埃及,很快击溃了埃及军队。翌年占领埃及,法老普萨姆提克三世被俘。为了显示战胜者的威风,冈比西斯专门举行了一个庆祝仪式。他让士兵给法老女儿穿上奴隶服装,提着水桶去打水。公主们哀哭着从她们的父亲面前走过。他又将法老的儿子押赴刑场杀头。这位法老眼看自己的女儿被当作奴隶役使,又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押解走过,但他强忍泪水,只是默默无语地低下头。可是,当看到自己从前的一位朋友在向波斯人乞求施舍时,法老却再也无法控制自己而放声大哭起来。冈比西斯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对自己儿女的遭遇没有悲痛,却为一个乞丐悲伤?法老回答说:“对于儿女,我内心的痛苦已远远超过了哭泣的程度。但我朋友的遭遇可以用哭泣来表达。”

冈比西斯是一个相当疯狂的人物,据说他曾用脚踩在一个孕妇身上,使其流产而死。这次不知怎么竟被法老的话感动了。他下令免除法老及其儿子的死罪。不过为时已晚,命令传到时,可怜的王子早已身首异处了。

冈比西斯在埃及实行高压统治,破坏田园,苛征重赋,虐待僧侣,诋毁埃及的宗教信仰,使埃及人民蒙受了种种屈辱和苦难。他还派出两支远征军,一支远征努比亚,遭到失败。另一支派往西瓦绿洲,据说要去毁灭那里的阿蒙神庙,结果因为迷路,被铺天盖地的风沙埋葬了。近年考古学家曾在距大西瓦绿洲不远处发现数千具遗骸,有学者推测,可能就是那支葬身沙漠的波斯军队。

在一个埃及人的宗教节日,冈比西斯看到人们欢天喜地,以为是在嘲笑他征服努比亚的失败。于是,他大发雷霆,亲自率人将正在欢庆节日的人赶走,并将他们最崇拜的阿匹斯神牛杀掉,使在场的埃及人惊骇万分。

冈比西斯既暴戾恣睢,又神经过敏,猜忌多疑。相传他患有癫痫,时常发作,也有认为他有精神病的。

公元前522年,波斯国内发生变乱。原来,冈比西斯出于嫉妒,派人把自己德才兼备的亲弟弟巴尔迪亚秘密杀害了,王后表示不满,也被他杀死。有个叫高马达的拜火教祭司知道这个秘密,便乘冈比西斯远征埃及之机,利用人民对其暴虐无道的怨恨,假冒巴尔迪亚之名发动了政变。高马达夺取政权后,宣布没收贵族财产,免除兵役、赋税3年,因而大得人心。

冈比西斯急忙率领部队回国,不料上马时剑鞘的扣子突然弹开,滑出的佩剑将其大腿划破,鲜血顿时涌出,疼得他从马上跌落下来。后因伤口感染,死于归国途中。他手下的青年将领大流士等人赶回国内,镇压了叛乱,后由大流士做了新一任波斯国王。波斯波利斯古王宫百柱宫: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伊朗波斯波利斯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都城,约建成于公元前515—前513年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

波斯人在埃及实行残暴统治和无情掠夺。后来大流士采取了较温和的政策,尊重埃及人民的宗教信仰,重建神庙,鼓励发展经济,并依靠埃及的法律来治理埃及,同时下令完成了尼科时代因神谕“不利”而未竣工的运河。但波斯帝国每年仍向埃及征收700塔兰特(1塔兰特约合30公斤)白银的贡赋,外加6亿公升谷物。埃及大片肥沃的土地被波斯贵族所占有,形成奴隶制庄园,肆意榨取埃及人民的血汗。波斯波利斯

波斯帝国首都,遗址位于伊朗设拉子东北塔赫特贾姆希德附近。大约在公元前560年由居鲁士二世所建(一说公元前520年大流士所建)。它的名字含义是“波斯人的城市”。公元前331年被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焚毁。1979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传奇“艳后”克里奥帕特拉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侵入埃及,灭波斯王朝,埃及遂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从此进入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病死后,帝国分裂,其部将、原留驻埃及的总督托勒密·索特尔在公元前305年称王,是为托勒密一世。托勒密王朝统治期间,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主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学者,如数学家欧几里德、数学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天文学家希帕卡斯等,都曾来到亚历山大城从事研究。

希腊—马其顿人在埃及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国王总揽大权,通过设立系统的官僚机构,控制一切经济、政治部门。在地方上,依据埃及的古制,仍分为州,设置州长实行统治。出于统治的需要,希腊入侵者联合埃及奴隶主贵族上层,共同对埃及人民实行统治。同时他们还尊重埃及的宗教信仰,保护神庙,以使其政权能够得到僧侣集团的支持。

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公元前69—前30年)是托勒密十二世之女。她18岁时,托勒密十二世死去,遗嘱规定由她和其弟托勒密十三世共同执政。3年后,二人发生争权斗争,克里奥帕特拉被埃及的元老们逐出国门,逃亡叙利亚。在那里,她组建了军队,准备打回埃及。

公元前48年,罗马统帅凯撒追击庞培来到埃及。他宣称将亲自解决克里奥帕特拉和托勒密十三世之间的分歧。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具有坚忍意志和冒险精神的克里奥帕特拉审时度势,决定依靠凯撒的力量夺回王位。相传,她秘密潜回亚历山大城后,让一个仆人用镶有金箔的地毯把自己包裹起来,作为礼物,送到凯撒寝宫。

凯撒早就风闻女王的美貌,此时骤见于仙境般的华屋烛光之下,那种惊艳的感觉使他恍如梦中。百般娇媚的埃及“艳后”瞬间已令这位罗马征服者为之倾倒。短暂的惊愕过后,凯撒立即以款待国王的隆重礼仪接待了克里奥帕特拉。不费一兵一卒,女王便赢得了那个时代最强有力的将军的欢心。

托勒密十三世联合妹妹埃辛纳举兵反抗。凯撒的部队经过6个月浴血奋战,大获全胜。托勒密在逃跑中淹死,埃辛纳被活捉。公元前47年,克里奥帕特拉重新登上权力的宝座,成为埃及唯一的女王。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古代绘画。

克里奥帕特拉不仅具有治国行政方面的经纶才略,而且善于运用政治的、宗教的以至女性魅力的各种武器和手段,来巩固、扩大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为拉近与罗马人的距离,她强调自己与亚历山大大帝和希腊的关系。在国内,她是数百年来第一位讲埃及语的统治者。在卢克索神殿,她学着以往哈特谢普苏特等传统做法,以“神妾”的身份向阿蒙献祭。当时,埃及人民是敬她如神的。

公元前44年,发生了凯撒被谋杀事件,罗马陷入内战。凯撒部将安东尼(公元前82—前30年)于公元前40年获得对罗马东部行省的统治权。公元前37年,克里奥帕特拉与安东尼结婚,安东尼宣称把罗马在东方的部分领土分赐给女王和她的儿子。此举引起罗马贵族们的不满,元老院于公元前32年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敌”,向其宣战。

公元前31年,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率兵10万、战舰500余艘,进抵希腊西海岸。屋大维领兵8万、战舰400余艘,由意大利渡海东征。一场著名的海上大战拉开序幕。

安东尼和女王的海军战舰停泊在安布拉基亚湾,陆军驻扎在海湾以南地区。屋大维占据克基拉岛和南面的莱夫卡斯岛,控制安布拉基亚湾出口,并派出半数舰只切断了埃军的海上补给线,致使安东尼军中补给困难,疫病流行,逃亡日众。

第二年,屋大维在亚历山大城再一次击败安东尼。据传说,克里奥帕特拉躲进了自己建造的陵墓中避难。安东尼以为女王已死,便采取罗马的方式拔剑自刎。可临终挣扎之际得知女王还活着,于是要求把自己送到她的身边。安东尼最终是死在埃及女王—他妻子怀里的。

埃及自此并入罗马版图,时在公元前30年。屋大维当上罗马皇帝后,把埃及划为自己的私人领地,派遣行政长官代行统治。在后来几代罗马皇帝统治时期,埃及虽仍然保留着自治的名义,但实际上不过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而已。

400余年后,罗马帝国于395年分裂,埃及并入东罗马(拜占庭)帝国。

640年,阿拉伯人入据埃及,埃及又处于阿拉伯哈里发的统治之下。第二章巴比伦闪米特人角逐的宝地两河流域的“肥沃新月”

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地区(今伊拉克境内及叙利亚北部一带),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摇篮之一。希腊语称这块地方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与尼罗河相似,两河也是每年定期泛滥,为经营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从西北向东南延伸,形似一弯新月。从公元前5000年开始的锄耕农业,至公元前3500年代,这里已开垦成河渠纵横、盛产大麦和椰枣的良田沃野,因有“肥沃的新月地带”之称。在古代,两河流域北部称亚西里亚,亦称亚述;南部称巴比伦尼亚,亦称示拿。巴比伦尼亚又分两部分,南部称苏美尔,北部称阿卡德。

两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西亚的通道和走廊,各民族交会之地。早在公元前5000年,已有苏美尔人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来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等,先后在这里建国。多个民族的纷争和占领,无不留下他们各自充满异彩的文化。各种风格互相掺杂,多种渊源汇集,使文化艺术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面貌。因而,巴比伦及其周围地区向来被称为“储藏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希腊、罗马、基督教、伊斯兰文化的大熔炉”。约公元前2100年的苏美尔便携式泥板:泥板上面刻着楔形文字,列举了苏美尔信使应携带的啤酒、面包及其他口粮。

早在5500年前,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文字。他们把字铭刻在石头上;或用斜尖的木棍儿、芦苇秆、骨头等,压刻在黏土做成的软泥版上,再经晒干、烘烤,制成泥版书。这种别致的书写方法,落笔时力度大,速度缓,印痕宽而深;提笔时力量小,速度快,印痕窄而浅,因而形成一头粗一头细的笔画,好像楔子或钉子的形状,故称楔形字或钉头字。一部泥版书包括若干块刻有楔形字的泥版,按顺序放在木架上,供人使用。这种泥版书至公元1世纪才为羊皮书所取代。

楔形字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书写不同的语言。楔形字泥版图书默然埋藏地下1500年,直到19世纪才被释读成功。释读的次序由近而远:最早释读的是波斯楔形字,其次是新阿拉米楔形字,然后是巴比伦和亚述楔形字,最后,最繁难的苏美尔楔形字也基本上读通了。

现已发现苏美尔楔形文字遗留下来的泥版近3000块,包括文学作品和法规、契约、账目、书信、遗嘱、讼案等。

美索不达米亚宗教属多神教,系由巴比伦和亚述的宗教有改变地继承、沿袭苏美尔原始宗教而形成。有动物崇拜的遗迹,神灵逐渐拟人化,多为半兽半人的形象。巴比伦人认为诸神安静平和,奉巴比伦的守护神马尔杜克为诸神之首;好战的亚述人则认为诸神是反复无常、令人可畏的,因而奉战神阿舒尔为主神。诸神有专职的祭司伺候,被供奉在庄严宏伟的庙宇中。宗教活动除崇拜仪式外,还包括许多驱邪的法术以及观兆、占卜。

由于这块无险可守的宝地战争连年不断,王朝更迭频繁,使人们的精神生活蒙上一层悲观的阴影。

据说,苏美尔人每天都进行祭奠,向神“恳求,恸哭,泪流满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