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第六波:在家微创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6 11:53:01

点击下载

作者:禹路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财富第六波:在家微创业

财富第六波:在家微创业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财富第六波:在家微创业作者:禹路排版:KingStar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ISBN:9787516410783本书由北京竹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自序 在家微创业是时代的趋势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工具的革新必然引起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变革。从远古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皆是如此,网络文明时代也不例外。

20年前,比尔·盖茨曾说,用互联网可以将地球连接成一个村。今天他的预言已变成现实。互联网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互联网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创业岗位,可见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创业市场。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力无孔不入的今天,一个人只需用一台电脑,甚至只需一部手机,坐在家里摇身变为百万富翁已不是天方夜谭。

据网络零售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较2012年的13205亿同比增长42.8%。预计到2020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已经高达8.38亿,以网络零售为主的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逼近50万亿元,约为2010年的10倍,中国俨然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如此巨大的消费群体,都为互联网创业者创业成功打下了坚厚的基石。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我国举办了规模盛大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也是世界互联网领域一次盛况空前的高峰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这次大会上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只要“一机在手”“人在线上”,实现“电脑+人脑”的融合,就可以通过“创客”“众筹”“众包”等方式获取大量知识信息,对接众多创业投资,引爆无限创意创造。互联网突破既是科技革命,又是保障公平的社会变革。一个人无论出身如何、财富多寡、受教育水平高低,都有机会通过互联网获得到一个走向市场的阶梯。

李克强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互联网发展。我们以拥抱的姿态对待互联网,用市场的思维培育互联网,努力实现自主进入市场、市场化配置要素、企业公平竞争。2014年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新增市场主体呈井喷之势,达1000多万家,同比增长60%,其中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很多都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有关。

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提到的小微企业,其实就是用微小的成本或者在细微的领域进行创业的企业。这种创业模式我们称之为微创业。另外,通过微平台或者网络平台进行新项目开发的创业活动,也称微创业。微创业是一种自主解决就业问题的创业模式,主要特点是投资微小、见效快、可批量复制或拓展,一个人足不出户,坐在家里就能以网络为平台与实际实体的结合而展开创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微创业也称为在家创业。

微创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11年1月发起的一项“中国互联网微创业计划”,该计划首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关于微创业的运营模式,并推出了所有项目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营销手段相结合以实现成效最大化的微创业原则。2011年3月份,两会期间,微创业经过两位两会代表陈天桥、厉以宁的提案,成了两会期间非常热门的时髦词。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解决就业问题,可以靠鼓励微创业。全国政协委员、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天桥与厉以宁的观点相同,他在两会期间针对草根创业提出了《大力扶植文化原创者创新,实现“微创业”梦想》的提案,他建议推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广大草根进行微创业,实现“中国梦”。

微创业不仅是顺应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也契合了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的政策,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针。在这样的背景下,微创业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大网民、各大媒体新闻、企事业单位、广大应届毕业生及各企业在职员工等多方人员的关注和追捧。这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一个全民微创业的时代。

而直销是众多创业模式中人员基数最大,成功率最高的创业模式。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监管部门改进了直销监管的工作方法,把支持和推动直销企业发展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激发了直销企业和广大直销从业人员的热情,2014年中国直销行业整体业绩刷新纪录,达到约1350亿元。

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直销行业跨界融合逐渐成为风潮。围绕人们的生活、消费、工作、娱乐、睡眠等方面的需求,未来直销企业的产品体系将更加庞大,界限概念进一步模糊。另外,直销获得互联网的有效支持后,在信息流转、数据处理、现金支付、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效率将大大提高,进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广阔的销售市场及更高的利润。有志于网络直销事业的人,坐在家里就可以进行微创业,即在家创业。

互联网和知识经济的浪潮已经改变了财富的分配方式,而对于许多中国的年轻人来说,首先要改变的恐怕还是观念。当你找工作处处碰壁的时候,当你觉得怀才不遇的时候,为什么不换一种思维:与其为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去创业!这个时代已经为一切梦想提供了“10倍速”成功的可能,所以,千万别错过微创业的大好机遇,否则,互联网经济时代的财富快车就会从你面前一晃而过。禹路推荐序 “微创业”改变着什么

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创富行为,“微创业”所改变的,不单单是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

若干年前,说到“微创业”这三个字,人们可能还会觉得很陌生,但是现在,“微创业”已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备受世人瞩目,其深层动因是它所开创的这个理念及行为暗合着这个时代的发展特质,也顺应着当下民生的切实需求。“微创业”所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种种变化,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作为庞大群体的一种社会化行为,“微创业”不再是一部分个体的差异化劳作,它改变的不单单是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谁也很难说清楚人类社会究竟从何时开始有了工作与生活的区分,但在我们的经验中,努力工作的基本初衷首先是为了生存,其次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工作又往往是一件很苦的差事。支撑这个逻辑的第一个基本前提是:但凡要工作者,必须暂时离开我们天天休养生息的温暖之家,要么到办公室、工厂、工作间、舞台、会场等等建筑类场所,要么到街道、马路、工地等户外式场所,要么到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移动性场所……总之,与家庭无缘;支撑这个逻辑的第二个基本前提是:工作就是压力,就是无奈,就是被人管治,就是加班……国内一家门户网站曾经做过一个有近七千名被调查者参与的网上调查,对于“你所在单位经常加班吗?”这个问题,有64%的人选择“经常加班”,有27%的人选择“偶尔加班”,而每次加班2小时以上的多达78%,而超时加班能获得补贴的员工只占17%。今天,在家工作的微创业者彻底改变了这一现实。他们借助一台小小的电脑,彻底颠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我们的时间,不必再看老板脸色行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金钱、财富以及身体的状况自主地设定我们的工作节奏,而不必再受制于每周五天的工作制或者朝九晚六的上下班时间……在“微创业者”的眼里,有钱与有时间原来并不一定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做一个有时间的有钱人,方能得大自在!

财富是科技的铺路石;同时,科技也是财富的助推器。在互联网出现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利用电脑科技以及新盈利模式为一部分商业机构创造财富的种种神话早已让我们的眼界波澜不惊。这个神话正在被“微创业”模式彻底颠覆。科技与财富的链接,由于“微创业”而更加个性化,不过,这还不是财富第六波的真正冲击波。为每一个个体带来创造财富的可能性机会,才应该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创富大潮!当网络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工具,而变成了一个创富工具的时候,购买电脑就有可能不再是消费的行为,而变为投资的行为;通过电脑上网也可能已经不再是消遣行为,而是生产行为。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当Web2.0把电脑从一个单向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双向的信息反馈者,乃至于信息的发布者的时候,电脑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终端,而成为一个信息的源头。微创业的实现,使得在IT世界当中的盈利者不再是简单的门户网站或势力庞大的商业机构,每一个拥有电脑以及互联网资源的个体,都有机会通过这台机器为自己挣钱,从养家糊口到成为富豪。“微创业”,就意味着不用出门;一些人不出门就意味着街道的交通可能不再拥堵;交通的顺畅就意味着我们的城市可以减少很多污染的排放。而这一切又意味着我们的生态环境可能会更加绿水青山……

一位著名的管理学者说过一句颇具后现代韵味的话:现如今,任何一个行业其实都是娱乐业。换句话来讲,无论工作着还是生活着,人们总在追求着快乐的元素,因而我们看到不同行业的人们一次次地宣导着各种各样的“快乐工作”法则。可是,我们无论在工作中注入什么样的快乐元素,还有什么比在家里面就能创业、工作乃至致富更让人快乐的吗?我在一篇叫《屋子》的随笔中曾说,有的人有很多的屋子,却没有自己的家;有的人有很多的家,却没有自己的屋子……不过,我现在更想说:有的人勤奋地工作着,可却没有自己惬意的生活;有的人虽然可以很惬意的栖居,但却为自己没有称心的工作而苦恼。在家进行微创业,使工作与生活、自由与快乐、科技与金钱、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不是趋于紧张而是变得更加亲和。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有六分之一的成年人欢迎在家创业,全国有1800多万以家庭为基础的企业,每年预期收入为4270亿美元。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比非在家创业的人士少10个小时左右,而每年平均收入约为工薪阶层平均薪资的两倍。有人估计在未来10年,中国在家创业的专、兼职人员也将达到1亿人左右,预计将造就5000至10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它将改变当前中国GDP的产业布局。

因此,在家创业之热,以及由此带来的微创业之热,是可以预期的一种社会趋势,也是值得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吾之挚友禹路先生用他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这一社会热点,并为大家奉上这一既启发智慧又提供实操经验的生动力作,确实让人钦佩。当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不需要占用太多“无谓”的社会资源,且又能为社会创造无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时候,“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便生发出了无限可能,社会和谐的可能性又多了一种现实注脚。也许,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真正贡献也正在于此!

值此《财富第六波——在家微创业》隆重出版之际,且容我对“微创业”多说几句个人助兴感言。是为序。徐浩然

知名品牌学者,北京大学博士后,全国品牌社团组织联席会主席,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多所高校研究员、兼职教授。浩然天下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远东控股集团等企业董事、独立董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前言 从PC到移动端——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升级“你”是《时代》封面人物

这期《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特刊的封面印着一台计算机,计算机显示器屏幕上赫然写着大大的“YOU”字。《时代》周刊解释说,现代社会正在进入“新数字时代的民主社会”,社会的重心正在由机构向个人转移,因此2006年的当选者是正在使用互联网或创造互联网内容的每一个人。

9年前,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6年度人物,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正在上网的“你”。

这期《时代》杂志封面图案是一面镜子。对此,《时代》周刊编辑理解释说:“你们,而非我们,改变了信息时代,镜子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一点。”

一句话,《时代》周刊认为,每个使用互联网的网民才是2006年度影响力最大的人。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时政刊物,《时代》的权威性毋庸置疑。《时代》周刊从1927年以来每年评选年度人物,选择标准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对于新闻媒体和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不管这种影响是好是坏;能够代表本年度最重要的新闻事件,无论这种事件是好是坏。”

远的不说,请看2000年以来的当选人物:

2000年年度人物:当年在美国大选中获胜的美国总统小布什;

2001年: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他在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恢复了纽约人的信心;

2003年:美国大兵,他们是伊拉克战争的主角;

2004年:竞选获连任的小布什再度当选;

2005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夫妇和著名摇滚乐队U2主唱、社会活动家波诺。

年度人物够分量了吧?

2006年的评选中,“你”击败了诸如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和领导国会跨党派“伊拉克研究小组”的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等名人。《时代》周刊编辑说,虽然2006年也有许多新闻事件主角引人关注,但都不如互联网网民之间前所未有的交流与合作更令人瞩目。

事实上,这并不是《时代》周刊第一次做出这样“离奇”的选择。

1983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破天荒地将PC列为“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刊写道:“有时候,在一年中最有影响力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过程,而且整个社会都普遍认定,这一过程将改变所有其他的进程。……因此,《时代周刊》将PC选定为1982年的年度人物。”

看看眼下遍布世界各地每个办公桌上的PC,你不能不佩服《时代》编辑们的眼光。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你”——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每个网民集体当选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后,网民对世界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

面对这意外的大奖,你是选择继续做“看客”?还是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角”?

两届美国总统顾问,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写道,“下一个兆亿美元的产业正在萌芽,这个产业将深入我们的生活的各层面,并在十年内创造一兆美元的商机。……是目前尚未普及的保健产业。”

而我们要在本书中要告诉世人,紧随财富第五波,有一个更大的机会,一个超过任何产业,影响波及任何一个阶层,有望比工业革命以来所有的机会还大的一波财富浪潮,正降临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我们称之为“无边界创业”,更通俗的说法也叫“在家创业”——由于保罗·皮尔泽将健康产业喻为“财富第五波”,我们愿“站在巨人的肩上”,将“在家创业”这一趋势称为“财富第六波”。“在家创业”这个词你也许听起来有些似曾相识,或许你会想起“SOHO”这个词(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中文的意思是“在家办公”,那你可就理解错了,在家创业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SOHO那么简单和狭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近期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个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颠覆传统和权威的力量。从PC到移动设备,百姓选择“自投罗网”

北岛曾写下一首一字诗《生活》,诗里只有一个字“网”。生活是网,一张无形的,不可触摸的网。衣食住行,电脑、互联网,让“天方”不再“夜谭”。让你我也许不再是原来的“你我”。从大块头到掌上宝贝

电脑似乎从诞生开始就不是为了普通老百姓而设。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换算过来,这是一个占地足足半个房间大小,净重六只大象的庞然大物;即使到了1994年以后电脑逐步在中国普及,这个外形圆滚圆滚的台式电脑仍被人们称为“大屁股机”。

最初的上网需要通过单线连接拨号上网——平均拨号速率只有14.4Kbps,费用却十分昂贵。如今,作为生在互联网发展蓬勃阶段的90后几乎每人手中都捧着一部精巧的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享受着平均100Kbs的网速,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在网上搜索到需要的信息。而4G时代的到来,更是重塑起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格局。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布

19年前的1996年,中关村的王志东主导了四方利通公司的第一个正式站点的建设,诞生了日后的新浪网,与此同时,搜狐的前身爱特信公司也开始崭露头角。从前的门户网站以海量的新闻信息吸引着众多网民的眼球,理所当然,上网似乎只是为了浏览新闻信息,被动接收网站每日每夜疯狂涌来的信息浪潮。

之后,博客在网络风起云涌,开启了web2.0时代,也刮来一股自主发布内容的清新之风。现在“自媒体”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网友”“大咖”“草根”等用户自创的网络用语撒网式广泛传播,微博、微信、人人等社交工具已经成了我们的私人媒体发布平台,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网络大事件,在这个时代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个人定位。从看看看到买买买

在电子商务兴起之前,人们很难想象上网购物,在家等货上门是怎样一种体验。即便在2003年淘宝网开始进入用户视野,支付宝上线大声呼喊着“你敢付,我敢赔”的响亮口号时,普通用户都还处于谨慎的观望状态。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网上购物是一种多么冒险的事情,资金在看不见的链条上,万一转进了别人的账户呢?

而今一分钟交易量数十万笔、交易金额达1亿元已经不再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红红火火的双十一成了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头条,各家电商竞相追求的奇迹。从19年前还是蜻蜓点水式的网上购物到现在网上购物成为零售主旋律;从19年前坚持现金支付的商品交易到现在第三方支付;从19年前除了信件传达才会接触的快递到现在物流仓储的完善,上网已不仅仅只是“冲浪”了,还有电商环境下不断呼喊的“剁手剁手”。微商崛起

超6亿的微信用户,在移动互联时代,成就了一批新兴创客——微商。不同于实体经济时代的资本为王,也淡化了淘宝电商兴起初期的先行者优势。微商拼的是闯劲儿,比的是独特营销模式,85后成了其中最主要的创业群体。在中国,微商正在逐步成势……

微商是以“个人”为单位,利用web3.0时代所衍生的载体渠道,将传统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不存在区域限制,且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行为。

微商包含微信电商,但微信仅仅是微商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是其中的一个媒介载体。微商指的是在移动终端平台上借助移动互联技术进行的商业活动,或者简单地指为通过手机开店来完成网络购物。

在这个时代,“只要有WIFI和智能手机,再加上一颗创业的雄心,不管你在哪里,都不会边缘化。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你也许只靠着一台手机,就能实现小虾米和大鲸鱼平起平坐的对抗了”。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社交媒体移动端的日益成熟,“财富第六波”——一个在家创业的时代已经演化为在家微创业的趋势。第1章我们所处的世界让我们看清现在的社会环境

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 他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 否则就会被吃掉。 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 他知道自己必须追上跑得最慢的瞪羚, 否则就会被饿死。 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 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特征一:速度

●2005年12月8日9点30分,日本瑞穗证券公司的一名经纪人要以61万日元1股的价格卖出股票。然而,这名交易员却把指令输成了以每股1日元的价格卖出61万股。

这一秒钟的失误,立刻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人人都在疯狂买进这种股票。等到瑞穗证券公司意识到这一错误,55万股股票的交易手续已经完成。这个错误,前后共让瑞穗证券蒙受了至少270亿日元(约合18.5亿人民币)的损失。

●2013年我国一秒钟完成的产值,在64年前需要用511秒的时间才能完成。

● 2013年,全球GDP每一秒钟产生234万美元的产值。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一秒钟产生的效益则是53万美元。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带着神舟十号腾空飞起。中国人飞翔太空的旅程又一次开启。15天之后的8时07分,飞船着陆后,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健康出舱。这一刻,距离神舟十号顺利返回362天又22个小时。

●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每秒钟运算33.86千万亿次,这台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第四次摘得了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桂冠。

●在全球最快的五台超级计算机中,有三台为美国所拥有。但美国能源部仍将投入巨资打造更快的超级计算机。2014年11月14日,总部位于纽约州的计算机巨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宣布了一项3.25亿美元的协议,称其将于2017年和2018年向美国能源部提供名为Sierra和Summit的新型超级计算机。届时,这两台超级计算机的浮点运算速度将分别达到每秒150千万亿次和100千万亿次。

●每一秒钟都有6吨石油从地下涌进中国的经济血管中。

●地球上每天每一秒就至少有四个婴儿呱呱坠地。

我们生活在一个速度制胜的时代。创新和资讯冲击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市场竞争其实就是一场速度制胜的游戏,只有抢占先机者才能胜算在握。实时响应,反应灵敏《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激流的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浮起来。在当今以科技为主导的全球竞争中,行动就是一切,言语务求行动的解释,行动务求早赢,早赢务求利润的增长。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需要迅速地反应,迅速做出决策,并且能够立即预见到这个决策所带来的结果。有的零售商会在气温每变化两度的时候改变其冰激凌的售价;也有些公司则通过检索数据库,花几秒钟就能查询到以前需要几年才能回答的业务问题,从而帮助经营决策。个体的经营活动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需要实时的、随需应变的答案。信息经济社会的到来

20世纪初以来,知识技术革新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日益增强,20世纪70年代,随着各类专业咨询机构纷纷成立,掌握丰富知识的专业人员逐渐脱离一家或几家固定的企业。同时,知识的快速更新,以及高度专业化,将使得企业对一些专业技术的拥有成本变得非常昂贵,企业开始采取租用方式从其他专业公司获得具有相关知识技能的员工。员工与生产企业不再具有固定的雇佣关系。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特殊的、专业的人力资本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在如今的现代企业中,高科技投入、知识投入已占生产成本的90%。在发达国家,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是:20世纪初为20%左右,50~60年代为40%~50%,70~80年代为60%~70%,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这一比例将达到90%。其中信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发达国家已达到40%~60%左右。1990年以来,美国计算机及其他信息设备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一半以上。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例持续增长,1998年已经达到71%,这就是产业结构“软化”的现象。世界经济进入非物质化时代,信息正在取代物质资源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经济增长从资源消耗型转向知识和技术型,彻底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模式。信息技术将成为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1770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代表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但瓦特的发明真正影响社会和世界经济是在50~60年后,在铁路、邮政、电报发明后。同样,20世纪40年代发明的计算机代表着信息技术的开始,但直到1990年后,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才使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始影响人类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远远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展望以后的20年,绝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技术变革的速度将超过最有远见的专家在五年前所能预见到的程度,今后10年所能带来的技术变革要超过整个20世纪的总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的普及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并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劳动力与科技人才在不同产业、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并促使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发生深刻变革。网络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革命按照其计算模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传统的“主机/终端”模式的主机时代。随后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由于个人电脑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第二阶段又可称为“PC时代”。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国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开始盛行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网络计算的模式已经成为IT计算模式的主流,第三阶段称为“后PC时代”——网络时代。

后PC时代,电脑技术的运用在IT行业的地位逐渐被网络技术的运用所替代,这主要是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接入网络给用户带来的效用呈爆炸性成长的态势。网络的发展并不依赖于个人电脑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通讯工具将越来越多,个人电脑的信息传递、信息处理等功能将逐渐被分离、独立出来,以适应未来人们对上网日益增多的需求。变化的加速

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的变化不是匀速发生,而是加速发生的,需要以更快的反应来面对新的变化。而且科技的创新和政府规则愈加突然和难以预测,并带来游戏规则的改变。

技术创新持续地改变着我们的商业运作模式,而客户不断加速换用新的产品和服务,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社会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土地是最主要的资源,社会变化很慢,一切都可以预期。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开始,社会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手工生产的模式逐渐被标准化的精细分工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模式所替代,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这波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是“资本”,拥有庞大的资本便可控制一切事物的进行,公司规模越大,越能取得规模上的优势,获得超额的利润。现在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谁最快地拥有最新的信息、知识,谁就将成为商业世界新的主宰。在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控制因素“资本”,在新的世纪中被“资讯”所替代,以前的“资本家”,也被现在的“知本家”所代替。小鱼吃大鱼,快鱼吃慢鱼的例子屡见不鲜。特征二:危机竞争的加剧

竞争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随着市场透明度的提高,竞争愈来愈激烈,竞争者们都在争先恐后地给客户提供新的价值,以保有或扩大市场份额。其实现代产业中的竞争大大超越了现有参与者的范围,顾客、供应商、替代品以及潜在的进入者均成为产业现存者的“竞争对手”,竞争更加广义,可称为“拓展竞争”。

一是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传统的竞争者以人们熟悉的方式争夺地位,通常是价格竞争、广告战、新产品引进、技术进步、增加顾客服务等。在经济不景气或产业增长缓慢的行业,对于寻求扩张的公司来讲,竞争的内容就成了一场争夺市场份额的竞赛。

二是新的竞争者的加入。新的竞争者往往从某一点切入,专注于某些领域并获得优势,他们会不断攫取现存的竞争者从其消费群体中获得的利润。如果加入一个产业的新对手引进新的业务能力,带有获取市场份额的欲望,同时也带来可观的资源,结果价格就可能被压低或导致守成者的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

三是规模经济对竞争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也因为对规模经济和对低成本的追求大大加强了竞争的激烈性。当一个国家在某一产品的制造中拥有显著成本优势或质量优势时,这个国家将成为产品的产地,从而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全球性企业总是能利用他们的比较优势,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

四是消费者对竞争的影响。消费者或买方越来越聪明,在竞争激烈、市场透明的环境中,他们拥有越来越多的权利,通过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并且从竞争者彼此对立的状态中获益。所有这些,都是以牺牲产业中企业的利润为代价的。

计算机信息技术革命通过国际互联网在现实空间全球化之上,叠加了一个虚拟空间的全球化,后一个全球化的发展势头将比前一个全球化更为迅猛,并有力地推动前一个全球化即现实空间全球化进一步向前发展。迄今,有赖于地缘空间或地理位置的竞争优势将会逐渐丧失,你不得不一面盯住地理商圈里的竞争对手,一面盯住不知道会从地球上哪个角落冒出来的“虚拟商圈”里的竞争对手。只有比竞争对手更快地获取和处理信息,“创造不可取代的位置”,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及时做出反应,才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财富》榜上全球500强企业在2000~2014年间有一半以上退出了500强的行列,他们没有保住“不可取代的位置”。没有保证的时代

国际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在《重新想象》一书中谈到,我们的工作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革。而现在,劳动者们(你和我)必须随着工作一起改变。

我们每隔几代人就要经历一次工作和生活的巨变。劳动者先后经历了离开农场——进入工厂;离开工厂——进入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中成为白领的过程。

如今,软件机器人正在接手以往的脑力劳动。我们必须再一次找到全新的方式来增加价值。而这一次,变革并非仅仅是数百万人从工厂的A职位转移到高楼里的B职位那样简单。我们必须把自己转变成真正的商业人士,而不仅仅是无足轻重的脑力劳动者。新的你和我要成为创新的、能承担风险的、独立的企业家,而不是仅仅具有润滑组织功能的男人(或女人)。“当全世界都变得触手可及”“在全球经济中,政府无法给予任何一个人确定的成功模式,但可以给人们工具来打造他们自己的人生。”

没有保证!

唯一类似的保证是:拥有真正伟大的工具以便在真正的地球村里竞争。“自由职业者”观念:

●现在,不到1/10的美国人为财富500强公司打工;

●按人头算,美国排名第一的私人雇主不再是通用汽车或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而是人力资源公司——庞大的临时工作的代理机构;

●我们之中大约1600万~2500万人是自由职业者或独立签约者。现在有300万临时工作者——包括临时律师,临时工程师,临时项目经理,甚至临时CEO;

●微型商业(定义:雇佣4个人或少于4个人的公司)是我们中的另外1200万~2700万人的家园。

总体而言,大约3100万~5500万的美国人已经占据了“非传统”的工作职位。工作职位的本质将会让我们的父辈感到惊奇,甚至是震惊。从中可以总结出的经验:

1.终身雇佣制已经结束;

2.大公司中的稳定雇佣已不复存在;

3.通常所说的个人事业一般会包含两到三个“职业”,以及六个或更多的雇主;

4.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会以某种自我雇佣的形式度过职业生涯中的一些阶段;

5.要点:朋友们,我们是独立的;

6.这并非理论,这正在进行中!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需要知道的六大趋势1.智能手机时代进入新阶段

2013年,中国互联网人口数达6.3亿,渗透率达46%。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5亿。

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中国范围内,人手一机的景象马上就要到来,每个人和每部手机都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渠道。

结论是:从以上数据来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互联网用户向移动端迁移已成定局

2016年,智能手机用户数将正式超过功能手机用户数。2019年,智能手机用户数将高达56亿。智能手机将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智能终端设备。2.移动服务的机会窗口刚刚开启

移动营收:广告尚未成主力

2013年,互联网广告营收增长16%,移动广告增长47%,后者在互联网广告中占比增至11%。虽然移动广告增长乐观,但移动应用营收占移动端整体收入的68%,远高于广告。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和渗透率情况(2013)3.连接混搭且多样,一切皆可连接

入口之争已经出现,争夺的入口将更多元且角逐激烈。做有入口的生意有前途,争夺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人与服务。4.不可回避的碰撞和融合将交替发生

目前,几乎所有的PC和移动游戏都可以联网进行,2014年以来热门的旅游、餐饮、教育等行业已开始向移动互联网渗透。O2O就是由团购大战和打车软件大战共同催醒的。打车软件大战和千团大战既是商家的竞争,也同时教育了商家,为市场发展奠定基础。

无论是线上的商家或线下的消费者,都已经具备大规模线上交易的技术条件;移动互联网势力与传统生态的碰撞和融合在交替发生。遭遇政府监管不可避免,和滞后性的政策的周旋和博弈成为创业者的一大考验。5.世界更平,一二三线的边界模糊

世界是平的,移动互联网让世界更平。服务去城市化,一线、二线和三四线的边界模糊。

启示:用户密度是新的考量指标,不必再纠结到底是几线城市,哪里有用户去哪里。6.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大渗透在重塑新边界

随着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以及巨头之间碰撞加剧了边界的扩大,无不孕育着诸多新的创业机会。(1)传统教育领域正受冲击

以在线视频、在线教育为代表的平台型渗透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轨迹。其中,在线教育因其对传统培训机构的冲击成为今年的热点领域。(2)在线教育在发芽

因为受到在线教育的冲击,执传统培训机构牛耳长达十年的俞敏洪也不得不疾呼:新东方商业模式不再改变就会落后!(3)在线旅游的模式演进在悄然发生着

年轻人正逐步告别传统旅行社。(4)视频变局

你已经多久没有打开电视机了?(5)传统制造业变天在即

中国制造的纠结:

等死:不向线上转型就可能坐而待毙。

找死:往线上转型可能遭遇水土不服。第2章互联网的力量网络世界钱潮滚滚我们先来看一下世界互联网状况

2014年11月25日,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最新研究显示,全球网民已突破30亿人,而且其中2/3网民都住在发展中国家。此外,2014年全球互联网使用率继续稳定增长,平均年增长率6.6%。研究显示,从2009年到2014年5年间,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增加一倍,2/3网民现在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2006年12月,全球网站数为105,224,649个,比上年增长3090万个,年度增长达到41.5%。而到了2014年9月,据“互联网实时统计”(Internet Live Stats)表示,全球互联网网站数量已超过10.6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由此可见全球网民众多,可谓“人潮涌涌”。再来看“钱潮”

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经达到2.7万亿美元,2006年达到12.8万亿美元,2011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达到40.6万亿美元。

由于亚太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及政府对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视,全球经济环境的好转,未来几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局面。据尼尔森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将在5年内增长近3倍,达到3070亿美元。再来看看中国的情况

2005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达到1.1亿。2006年达到1.32亿。之后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12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达5.38亿。2014年,达到8.75亿。在北京街头,使用手机浏览网络信息的“低头族”随处可见。互联网经济蕴涵着巨大的推动力,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发展已经进入快速、持续、平稳的发展阶段,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加,相应的各种上网服务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据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规模(包括同一企业在不同平台上注册但不包括在同一平台上重复注册)已经突破1900万户。

2012年,我国网购用户规模为2.47亿人,2013年达到3.12亿人,同比增长26.3%。

据网络零售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较2012年的13205亿同比增长42.8%。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而该值在2012年为6.3%。预计到2020年,以网络零售为主的电子商务,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同时B2B交易也会加速上升,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包括B2B在线交易)将逼近50万亿元,约为2010年的10倍,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超过10万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的16.3%。

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891.6亿元,同比增长32.9%,移动游戏特别是智能移动端游戏成为最重要推动力。从构成来看,组成网络游戏市场的客户端游戏、网页游戏、移动游戏三者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从用户数量上看,其中移动游戏的用户数量从0.78亿增长到1.71亿,增幅高达119.3%。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将是带动网络游戏市场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

近几年来,即时通讯软件(Instant Messenger, IM)的发展突飞猛进。自2011年底起,即时通信就一直保持着互联网应用使用率第一的位置,特别是在手机端的应用,使用率更是超过了整体的发展水平。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32亿人,比2012年底增长了6440万人,年增长率为13.8%;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6.2%,较2012年底增长了3.3个百分点,使用率位居第一。截至2014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64亿人,半年增长率为6.0%。

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近些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为23亿元。2012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到283.3亿,较2011年增长51.1%,预计到201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将达950亿。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即将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达到839.7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中小学网络教育、在线职业教育、高等学历在线教育等细分领域成为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用户人数达6720万人,同比增长13.8%。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线教育用户网络学习习惯的养成,用户规模还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12032.6万人。网络的力量

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可谓钱潮滚滚,同时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对其关键流程进行改造的尝试也不断产生革命性的成果。这些变化正在对传统的商业世界产生实质的影响。“互联网的力量正在像核聚变一样展现出来!”有人如此感叹。Skype的出现使得许多公司的长途电话费用在转眼间就消失了。目前,使用Skype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说:“我们运作的是一个不需要维护费用的有机体,一个利用互联网实现自我维系的电话系统。”这是何等厉害,难怪AT&T等公司如此恐慌地忙于封杀它。这就是网络的力量!

Linux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全球数百万台计算机连接形成的虚拟团队,足以构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Linux通过典型的互联网开发和商业模式,对微软造成了难以阻挡的冲击。专家在解释Linux模式的实质时说:“Linux的内涵不是简单的开源,而是一种订阅性服务;它不单是一种技术,还包括更新、服务和咨询。”

Google之所以在资本市场上受到追捧,在于它在利用互联网提供的集体智慧打击传统媒体对手方面遥遥领先。Google的搜索引擎通过对几百万个网页创建者的集体判断,得出针对性最高的结论,从而创造了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精确定位广告市场,该市场未来将会对传统的平面媒体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现今的互联网公司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网络交流模式的变迁。互联网交流已经从早期的一对一交流、一对多交流,演变为今天的多对多交流。这种海量的多对多交流模式,也随之带来了新的互联网服务模式。利用这些思路改造企业的运作、渠道的运作,完全符合未来的商业发展趋势。

互联网商业时代是一个伙伴合作的时代,离开了广泛的合作,在互联网领域你将寸步难行……技术研发领域

目前,在国内通过互联网改造传统研发模式的企业并不多。但是在国外已经发展出比较成熟的套路,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后面将要详细介绍的linux研发模式。此外,传统领域的宝洁公司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在美国的传统行业里,宝洁是采用互联网技术改造自己传统业务流程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它利用互联网进行部分技术研发外包,外包的比例从2003年的20%上升到现在的35%,这一变化使得其研发投入产出的效率提高了将近40%。产品制造领域

产品的生产模式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网络游戏领域已经出现由玩家自己创建游戏内容的成功案例。以游戏secondlife为例,玩家平均每天在网上开发出6000小时左右的新内容,相当于1000名程序员的开发结果。(SecondLife是美国林登实验室开发的一款虚拟网络游戏,在游戏的世界里,玩家几乎可以创建一切,包括游戏的主人公、建筑物乃至游戏人物所玩的电子游戏。当然,玩家要创建这些必须首先向林登实验室缴纳虚拟空间购置费,利用这种方式,这家公司创造了高额利润。)市场推广领域

传统公司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价廉物美的市场推广。从专攻线下到全面触网,阿芙在互联网上塑造出一个精油品牌的营销神话。

阿芙利用博客达人的使用推荐吸引了大部分流量,当用户在购买时,被分为“重口味”“小清新”“疯癫组”“淑女组”几个小组的客服人员24小时无休轮流上班为用户服务;送货时,阿芙的送货员装扮成动漫里的角色为消费者送货上门,给消费者带来惊喜的同时也极具话题性。阿芙迎合网络晒货热潮,鼓励你晒拆包裹过程,只要内容包含“阿芙”“漂网”就有获得正品的机会。这借助了网络流行方式,网友乐意,公司也做了免费的品牌宣传。另外,每个客服都配备视频设备,可以远程看到用户的皮肤状态,给出销售建议,彻底打破网购的距离感。

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无缝联动,阿芙把自己的“土鳖”形象成功提升为“具有国际化品位的优雅、知性女性护肤用品”品牌。销售领域

电子商务、在线的直销,这些模式早已被大家熟知;通过互联网建立在线渠道,也在一些特定市场(例如网络游戏领域)出现;国内企业对于互联网在销售领域发挥的作用,一直持认可态度。

不过,互联网在销售领域发挥的作用还在继续深化。比如,礼来、惠普等公司建立起了从网络人群中汲取集体智慧的“预测市场”系统,它们利用收集来的信息判断自己研制的新产品的销路将会如何。

SugarCRM公司则是通过互联网成功的又一个惊人例子。该公司在CRM市场上提供开源软件,目前该软件免费下载的次数已经超过了25亿次。SugarCRM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来获利,如技术支持服务以及每月40美元的网络服务收费,此外公司还销售功能更为齐全的软件,对此公司每年只向每位用户收取239美元租赁费用。互联网创业浪潮再起

为什么不去创业?2003年年底以来,在中国的互联网界,只要稍微有点技术背景的人,经常要面临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创业,那时在互联网界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词。那一时期,以创业和风险投资为主题的论坛被排得满满的——国际热钱纷纷涌向中国。从2006年开始,又一股互联网创业热潮席卷而来,小到经营网店,大到办网站开公司,互联网好似一块挖不完的金矿让众人蜂拥而至。而在我们身边,围绕中国的互联网和IT产业,聚集了众多满怀热情和梦想的人。在财富的旗帜下,创业者踊跃不断。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富豪越来越年轻

一天,比尔·盖茨在西雅图大街上掉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但他懒得去拣。因为他当时的财富增长速度是每秒2500美元,而弯腰去拣那张支票至少耗时4秒钟,4×2500也就是1万美元啊!

这是流传于国际互联网上的一个“国际玩笑”。

比尔·盖茨是以知识为资本的“知本主义”时代的宠儿,他为人类开创了“盖茨之年”,使自己成为“比上帝还富有的人”。他19岁的时候以3000美元起家,在自己的车库创办微软公司。10年之后,他就成为数亿元富豪;又过了10年,他又成为数百亿富豪。而安德鲁·卡耐基炼了30多年钢,才不过修炼成为百万富豪。

比尔·盖茨那张阳光灿烂的娃娃脸似乎有着某种象征意义:在“知本主义”时代,财富属于年轻人!

1965年出生的迈克·戴尔,19岁的时候以1000美元起家,创办戴尔计算机公司。到1998年,33岁的戴尔个人财富已达200亿美元,被誉为“一列飞驰的金钱列车”。

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调查分析,全球百万富豪的平均年龄已从30年前的62岁下降到目前的38岁。

这样的现象在中国也渐成趋势:

1998年10月,在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数字化风云人物”排行榜上,中国搜狐公司总裁、34岁的张朝阳以400万美元资产跻身第45位。

2003年,年仅32岁的丁磊以68.6亿的身价,荣登中国财富排行榜首位。

2004年,年仅31岁的陈天桥以88亿的身价荣登2004胡润IT富豪榜首位。

2006年,戴志康、李想、茅侃侃、高燃这四位80年代出生的IT和网络新贵被媒体称为“80后亿万富翁”。

陈欧,1983年2月出生于四川德阳。他从小成绩优秀,16岁便留学新加坡就读南洋理工大学,22岁还在读大四的他仅凭一台笔记本电脑便创办了在线游戏平台Garena,26岁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MBA学位,27岁创立聚美优品(JMEI.N),29岁荣登福布斯创业者榜。

2014年5月,聚美优品在纽交所上市,31岁的陈欧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纽交所上市中国企业CEO。2014年9月,胡润研究院发布了胡润百富榜子榜之一的《2014胡润IT富豪榜》。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以120亿元的财富排在第16位,成为胡润百富榜发布16年来第一位白手起家的80后百亿富豪,也是福布斯榜单上最年轻的富豪。

在这份榜单上还可以看到,前50名IT富豪平均财富比去年上涨58%,达到169亿元,是十年前的18倍。前50名IT富豪中,其中12位财富增长50%以上,有4位财富都翻倍了;另有15位新人,比2013年多了2/3。

2014年,全球最年轻亿万富豪出炉,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创始人艾文·斯皮格尔以24岁的年龄、15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成为全世界最为年轻的亿万富豪。目前Snapchat的市值已超过100亿美元,并且未来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新产生的亿万富豪有越来越年轻化、科技化的趋势,这是一个新时代开启的标志。

在互联网创业浪潮的鼓舞下,很多处于激情与梦想中的年轻人希望搭上这一列开往春天的列车,互联网由于其成长期的特性,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选择的头号目标。不当打工仔,要当创业者

据美国巴布松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当今美国25岁至34岁年龄段的年轻人中,至少已有10%的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美国著名商业顾问汤姆·彼得斯指出:“新的信息系统正在极大地减少中层管理位置,使得每个人现在都必须成为自觉的经理。”

美国企业协会理事卡伦·波曼认为:“自力更生的新理念造就了这一代不甘寂寞的年轻人。”

同样,中国的年轻人也是敢于尝试的一代,他们也一直在努力去做,去体验和参与。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不当打工仔,要当创业者!

李想,男1981年10月生,祖籍河北石家庄。1996年李想上高一的时候,谎称为了学习要求父母给他买一台电脑,其实目的是为了玩游戏。但从此他就开始迷上电脑硬件,当时他几乎每天都要把自己的电脑拆一遍再装上。那时,李想经常给电脑店的老板装机器,这样可以拿到提成。高一时,他就成了班里赚钱最多的学生。高中时期,李想建立了个人网站“显卡之家”论坛,把自己喜欢的电脑硬件产品都放在网上和其他网友交流,网站日访问量逐渐破万,并吸引了广告商,依靠广告,高三那一年他赚了10万。这是他开始创业的原始资本。

看到了互联网良好的发展前景,又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经验,李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高考。2000年年初,李想拿着自己赚来的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和同伴樊铮一起创建了泡泡网。2005年,泡泡网跃居为国内第三大中文IT网站,年营收近2000万,利润1000万元。彼时,李想开始考虑转型做汽车资讯,于是创建了汽车之家网站。不到十年时间,李想借着中国互联网和汽车业大发展的东风,把汽车之家打造成了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他自己也成为80后互联网创业者的一个代表性人物。2012年,汽车之家收入达到了9亿元,月独立访客达到了8000万。

李想、陈欧等人成功的背后,是世界的巨变。信息革命的浪潮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财富的增长方式。新一代富豪创业伊始,最重要的条件已经不是矿藏、土地、机器、厂房、资金,而是年轻人的智慧、梦想以及勇气。与过去的创业年代相比,当今的年轻人也有更多的机会,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这是一个技术变革、思想变革相当活跃的年代。知识在当今企业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资金的需求相对减少,有利于创业起步。

其二,交易成本下降,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使成本几乎降为零,因此创业成功机会更大。

其三,信息资源的广泛运用以及更多人的分享,使得硬件的阻碍越来越少,重要的是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谁是中国新一代富豪

中国的第一代百万富豪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那些街边仔,从摆小摊开始的个体户。

中国的第二代百万富豪是:起步于90年代初的那些“炒房地产”“玩空手道”的儒商、官商。

然而随着中国的市场结构从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从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那些练摊的个体户纷纷感叹:如今的钱不好赚!

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沌走向成熟,那些“玩空手道”的儒商们也玩不转了!

靠“脑体倒挂”和“皮包公司”发家的暴发户神话的破灭,是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最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节点上,中国互联网开始崛起,搜狐、网易、新浪、盛大、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一批互联网公司纷纷成立。张朝阳、丁磊、陈天桥等一批互联网富豪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的第三代富豪。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互联网世界重新洗牌,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后来居上,分别在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和即时通信三大领域独领风骚。在2014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马云、李彦宏、马化腾分别以195亿美元、147亿美元、144亿美元身家跻身前三,成为新一代中国富豪。

1995年初,马云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随即,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多方筹措,凑了两万块钱,创建了名为“中国黄页”的网站,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但遗憾的是,马云的第一次创业生涯以失败告终。

1999年初,二次创业的马云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他说:“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用水泥粘起来的石子威力无穷,可以与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当时国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投资商和公众的注意力都在门户网站上。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国内是一个逆势而为的举动。阿里巴巴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即便在今天的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范例。

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预见性:创业当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8.9万个;2000年达到50万。2011年阿里巴巴中国站会员达到5000万,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批发市场、采购平台和商人社区。2014年9月19日晚,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2014年10月29日,开盘的阿里巴巴股价盘中首次突破100美元,创上市以来历史新高,最终该股收报99.68美元。按收盘价计算,阿里市值为2457亿美元,直逼全球零售业霸主沃尔玛的2468亿美元。

马云说过,“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中国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你能像马云一样有知识、有智慧、有勇气、有实干精神,那你也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