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8 12:48:40

点击下载

作者:李宗衡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失眠

失眠试读:

一般知识

健康需知识医理是真知

什么是失眠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对于大家并不陌生,几乎所有的人一生中都有偶尔失眠的经历。

关于失眠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失眠即大家通常所说的 “睡不着”, “睡不好”。具体地说,凡是处于渴求睡眠而又难以达到睡眠要求的状况都可称之为失眠。包括由于某种特别的事件而睡不着的 “机会性失眠”。例如在考试或结婚的前一天,多数人都有因紧张或兴奋睡不好的体验。这种偶尔失眠属于生理性失眠。

狭义的失眠即指失眠症,包括从睡眠开始的入睡障碍和睡眠的维持障碍,为连续长期感到睡眠不足,至少3周以上,且引起明显的功能障碍。诊断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标准为:①主诉睡眠障碍超过3周。②白日疲乏、头胀、头晕等症状系由睡眠干扰所致。③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日不适不认为是失眠。客观标准根据多导睡眠图判断:①睡眠潜伏期延长 (长于30分钟)。②实际睡眠时间减少 (每夜不足6个半小时)。③觉醒时间增多 (每夜超过30分钟)。

即使睡眠的质和量都很充足,还是有人会抱怨失眠。而相反地,虽然难以入眠却不抱怨失眠的人也有。这是因为人们对睡眠的期望值不同,早上醒来时获得的满足感不同而造成的。对睡眠要求太高,即使实际上已获得充足睡眠但仍然会自觉不满足而抱怨失眠。例如,一些老年人期望获得与年轻时一样多的睡眠,而把觉醒的时间认为是失眠。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 “假性失眠”。但是这种担忧如果持续下去,有可能会形成 “失眠神经症”或 “失眠恐惧症”,心理负担加重,影响到睡眠质或量而导致真正的失眠。

睡眠是如何产生的

既然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那么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有关睡眠的知识。

从出生到死亡,睡眠是人生的必要组成部分。人的一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光阴在睡眠中度过。中国的老百姓说得好,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可见睡眠贯穿四季。

睡眠是如何产生的呢?对睡眠的研究自人类文化的开始就已存在,但至今仍没有找到精确的答案。科学家们反复研究,仍无法从生理上把睡眠的来龙去脉以及人体内部有关物质的运动变化有根有据地说清楚。下面介绍几种有关睡眠的学说。

1.保护性抑制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外界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各种刺激可通过特定的通路,即神经递质,使人的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这时人是觉醒的。但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长期兴奋必然会引起疲劳,为了获得休息和修复的机会,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并迅速由局部扩散至整个大脑而产生睡眠。因此,睡眠是一个被动过程,由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疲劳后要获得休息而产生,同时也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引起衰竭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这种说法仅是科学家的一种推理,无足够的科学依据。

2.睡眠中枢学说:生物体脑部存在主管睡眠和觉醒的中枢。要产生睡眠,必需觉醒系统的活动先行被动性减弱,然后睡眠系统发挥作用。目前对于睡眠和觉醒中枢的具体区域和部位仍未确定。

3.脑内神经介质学说:科学家们经反复实验证明,脑内多种神经介质的动态变化可以调节觉醒-睡眠周期。这些介质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例如,实验证明将5-羟色胺直接注入动物脑内,可引起令人惊奇的长时间嗜睡。但究竟有多少神经介质参与,它们之间又如何协调及对抗,未有确定答案。

4.睡眠因子学说:本世纪末,法国学者Henri Pieron及其同事Legendre从连续昼夜不睡的狗身上抽出狗脊髓,注入别的狗的脑室,结果发现被灌注的狗可沉睡2~6个小时。他们认为,不眠的狗脑脊液中可产生和积聚一种物质,该物质可引起睡眠。这种物质被称为 “睡眠因子”。后来科学家们相继证明了睡眠因子的存在,并认为是一种多肽或蛋白质类化学物质。但这种物质具体是什么,仍未完全弄清。在睡眠因子研究中,目前具有实用价值的是1950年从牛的松果体提纯的命名为 “褪黑激素”或 “黑暗激素”的物质,服用褪黑激素后可很快产生睡眠,更理想的是它可以调节睡眠节律,用来治疗时差引起的失眠等。

睡眠的过程

人的睡眠并不是处于单纯如一的状态,全过程极为复杂,可被划分为多个时期,而各个时期又有相关的特点和脑电图波形。作为非专业人士,您了解睡眠基本可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就已进入知识渊博行列了。

1.慢波睡眠:又称慢动眼相睡眠,即正相睡眠,即人们传统认为的睡眠形式。这个阶段,眼球呈静止状态,呼吸脉搏均匀,全身肌肉松弛但保持一定的紧张性,面部无肌肉活动。又可分为思睡、浅睡、中睡和深睡四个阶段,历时共约70~100分钟。若此期被唤醒,大部分人自诉无梦,仅7%的人有梦的体验,梦的内容多平淡、概念性强而不生动。

2.快波睡眠:又称快动眼相睡眠。顾名思义,在睡眠的这个时期,眼球快速转动,约每分钟50~60次,同时心率加快,血压波动,体温升高,还可发现阴茎或阴蒂的勃起,这与传统对睡眠的理解有所不同。此时脑活动与清醒时完全相仿,但肌肉完全松弛,且不易被唤醒。

历时共约10~30分钟。快波睡眠时期为做梦的主要时期。一般认为眼球快动与觉醒时看东西一样,是为了追逐梦中的人和情景而出现。若在此期睡眠中被唤醒,约74%~95%的人自诉有梦,且梦的内容具体生动,知觉、视觉性强。

正常人睡眠是以慢波睡眠→快波睡眠→慢波睡眠→快波睡眠这样的节律循环进行的。上床后约5分钟左右便由觉醒进入慢波睡眠,从思睡、浅睡、中睡到深睡,不久又回到中睡和浅睡,总历时约70~100分钟。然后便由浅睡进入快波睡眠,历时约10~30分钟,睡眠便完成了一个周期。之后又到慢波睡眠,经上一次同样的顺序进入快波睡眠。如此循环4~6个周期,结束一晚上的睡眠。在下半夜慢波睡眠深睡期逐渐减少至消失,而快波睡眠时间逐次增加。整晚的睡眠中,慢波睡眠叠加起来约占70%~80%,其中熟睡时间 (包括中睡、浅睡时间)约占20%,也就是说大约1小时左右,快波睡眠叠加起来约占20%~25%,约为100分钟。

睡眠的时间和质量有何要求

睡多少个小时就够了呢?不同生理年龄阶段的人,睡眠需求是不同的。年龄愈小,其神经细胞耐劳性愈差,睡眠所需时间也就愈长。婴儿除了食乳等生理性需要外,几乎整天处于睡眠之中。儿童一般要求睡眠在10个小时以上。进入成年,正常睡眠时间约7~8小时。老年人因大脑皮质功能不如青年人那样活跃,且体力活动也大为减少,所以所需睡眠时间也就随之减少,约5~6小时即可满足生理需要。但到80岁以上又可延长至9~10小时。成人的睡眠时间虽平均为8小时,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差异很大。有人即使每天睡10多个小时仍自觉疲乏无力,困倦无比,干什么都无精打采,还忧郁易怒。就像人们所说的 “越睡越困”。这是因为过长的睡眠时间改变了睡眠和觉醒的周期,生物钟紊乱,而导致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所造成的。而有些人即使睡眠时间很短,也可获得充分休息。例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英国首相丘吉尔、法国的拿破仑和我国的周恩来总理,他们每天睡眠大都不足6个小时,但依然神采奕奕。这与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工作热情是分不开的。研究也发现,睡得少的人大多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有些人虽然白天并不感到困倦,仍然苦苦为睡眠不足8小时而担忧。他们自觉在 “失眠”。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之为 “短睡”,并不属于失眠。因此,只要次日白天感到头脑清楚,精力充沛,不管睡眠时间多长,说明已经足够,无需担忧。短睡者完全可以为自己有效利用时间而感到自豪,他们最大的敌人可能只是夜深人静时的孤独。

睡眠是否足够,除了量的要求外,还有质的要求,包括睡眠的深度以及快波睡眠占整夜睡眠的比例。睡眠的深度主要与慢波睡眠的中睡和深睡时间有关。要求中睡和深睡时间达到整夜睡眠的15%以上。快波睡眠对于恢复脑力作用很大,对成人来说一般需达到20%~25%。如果上面的要求不能满足,即使延长了睡眠时间,仍然会觉得没有睡足而疲乏困倦,迷迷糊糊。

睡眠的作用有哪些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关心。人们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享受生活的美丽。当我们考虑到健康时,对于饮食或运动等白天的健康保养都很在意,但却往往忽略了夜间的睡眠。灯红酒绿,过夜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事实上,我们生活在夜间与白天生活的调和中,夜晚的睡眠对健康的保持同样有重大作用。可以说睡眠就是身体的建筑师。研究者通过对睡眠剥夺和充分睡眠者的对比研究,发现睡眠具有以下作用:

1.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提高体力:睡眠状态中,大部分脑细胞停止兴奋,处于休息状态,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的能量贮存。睡眠充足者多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办事效率高。研究证明,快波睡眠还对恢复脑力、增强记忆有重要意义。

2.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睡眠期间胃肠道及其有关脏器合成并制造人体的能量物质,补充白天所失去的,同时睡眠时消耗减少,体力可以得以恢复。大家都有体会,在身体极度疲乏时睡眠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使你清新舒泰,充满活力。

3.增强免疫,提高抗病能力:人在熟睡时体内细胞会制造出一种叫做胞壁酸的化学物质,该物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使免疫系统在睡眠过程中得到某种程度的修整和加强,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同时睡眠还可以使各组织器官自我康复加快。两个同样病情的病人,睡眠好的比睡得不好的肯定康复得更快。

4.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婴幼儿长时间的睡眠与其生长和大脑发育的需要是分不开的。我们常听说 “会睡的孩子长得快”。这是因为睡眠期血浆的生长激素可以连续数小时保持在较高水平。有人曾经做过孩子在经常睡的时期和不常睡的时期成长速度比较,发现有3倍之差。

5.有利于皮肤美容:在睡眠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循环增多,代谢加强,有利于皮肤的再生。爱美的女士,尤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

失眠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睡眠如此重要,那么不睡会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美国的生理学家克雷伊多曼对35名健康受试者进行的3天断眠试验:第1天晚上受试者保持清醒较容易,但到凌晨3点至6点左右,睡意便强烈袭来,出现眼睛瘙痒等不舒服症状。到第2天中午睡意消失,可以和往常一样生活,但显然很疲乏,心情不佳,容易激动,高创造的思维及单调内容的作业成绩均下降,一般作业尚可。第2天晚上要保持清醒就相当困难,非得吃东西、聊天或强迫做一些活动不可。不将眼皮闭上,无法消除干燥感,只好拼命眨眼。如果闭上眼睛,很快就会进入持续几秒的 “微型睡眠”。睡意仍以凌晨3点至6点最强。天亮之后睡意便显著消失,但白天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明显降低。第3个晚上要保持清醒更难,一不小心就会睡着。有人甚至出现错觉、幻觉,把流水声当成谈话声。判断力与记忆力均明显下降,脾气暴躁易怒。克雷伊多曼的试验仅进行了3天,在其他人做的研究中有超过10夜的记载:此时受试者已陷入半睡半醒状态。如果马上停止试验,补充睡眠,健康受试者能很快恢复正常,一切症状消失,对身心并无长期影响。

可是,失眠患者临床症状比起健康受试者来说要严重得多。如果持续60小时以上不睡,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记忆困难,反应迟钝,思维难以进行,常茫然不知所措,可伴有皮肤异常感觉、耳鸣、复视等。如果持续100小时不睡,就无法完成脑力工作,会出现神志不清、幻觉与幻想等严重精神障碍。最严重的还会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精神错乱的行为。还有研究证明,持续的失眠还会导致血脂升高,助长动脉硬化,因此某些失眠患者易合并冠心病或者高血压等疾病。

实验性睡眠剥夺与临床失眠的表现有所差距的原因,可能是失眠往往伴发于精神或躯体疾病,缺觉可加重原发病的一些症状,使患者深感不适。其次,失眠者一般心理压力大,不像健康受试者实验前有思想准备。他们往往伴有忧虑与抑郁,这些可加重躯体不适的感觉。

但是不论失眠及伴随症状多么严重,一般地说,失眠只是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暂时失去平衡的表现。尽管失眠也常常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但失眠本身并不能反映身体内部有什么器质性病变,也不会转变为精神病或其他疾病,更不会导致死亡。以前有实验显示,不让狗进食,狗可以活1个月左右,但不让它睡觉,则5天就会死亡。于是大家都认为动物或人不睡觉就会死。但后来发现狗之所以死亡并不是由于睡觉减少所致,而是由于使其不睡的强制性活动导致其衰弱而死亡。那么对人来说,人不睡的最终后果是什么?似乎只能获得这样单纯而明确的回答:无法克制睡意而睡着。不过由于缺睡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处于嗜睡状态,使交通意外或其他意外发生率增多而造成死亡者为数也不少。

综上所述,失眠有一定的危害,但不至于引起极端严重的后果,也并非是不治之症。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人口中大约有21%~32%的人诉说有失眠。美国的盖洛甫民意调查显示,失眠患病率为30%~35%,我国未见大规模人群统计,但情况大致类似。失眠患者如此之多,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原因很复杂,大致可分为五种。

1.环境原因:常见的有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强光、噪音以及高温等。

(1)睡眠环境的改变: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类在不知不觉中适应环境。因此,如果所处的环境有所改变,我们最先会表现出抗拒。例如旅行至一个新的地方,就有很多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卧床而无法入眠。

(2)强光:人们习惯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白天强烈的光线影响睡眠。尤其是习惯在黑暗中睡觉的人,即使一点点亮光也可能会睡不着。

(3)噪音:安静是睡眠的必要条件。谁都知道噪音可以使睡者醒来。睡眠不仅与声音的强弱有关,还与对声音的感觉有关。例如夫妻感情好时,对于丈夫的鼾声妻子可能没有反应,安之如怡,但若感情变差,很可能对方的鼾声就会引起失眠。

(4)高温:一般温度在28℃以上就会影响睡眠。大家都有体验,炎夏酷热的时候最难入眠。

2.个体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咖啡、吸烟等,或由于工作、娱乐形成生理节律紊乱性失眠。

(1)茶、咖啡、烟对睡眠的影响:疲倦时喝上一杯茶或咖啡可提神解乏,若是在夜间饮用则多数人久久不能入睡。这是因为茶和咖啡中都含有一种叫咖啡因的物质,茶叶中含1%~5%,咖啡中含1%~2%。咖啡因是一种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生物碱,极易透入脑,增强大脑皮质兴奋过程,刺激脑的觉醒中枢。一次摄入只需超过0.25克,就可导致失眠。另外,咖啡因还有利尿作用,睡前饮茶或咖啡,往往在半夜就可引起膀胱膨胀或导致噩梦而影响睡眠。吸烟可使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神经介质分泌增多,兴奋交感神经而致失眠。平素不吸烟者睡前1小时内连抽两支烟就可延迟入睡。一些人利用烟来提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吸烟对健康有举世公认的危害,且吸烟虽能减少睡眠总时间,但并不增强脑力活动的效率。

(2)生理节律紊乱性失眠:生物有按时间、有节奏调节自己活动的本领,称为 “生物钟”。人的体温、基础代谢、激素含量都有昼夜变化,形成白天觉醒、夜晚入睡的一个不断反复的周期。这也属于 “生物钟”现象。现代研究证明,睡眠模式是脑子中所谓 “睡眠中枢”的神经细胞通过复杂的脑内神经介质作用相互协调和相互抵抗形成的。我们的作息时间与形成的觉醒-睡眠节律一致的话,那么只要我们一上床,睡眠就会到来,到该起床的时候就会醒过来。倘若我们的生活作息时间突然改变,就会引起失眠。例如刚开始上 “三班倒”,夜晚工作,白天睡眠,打乱了原来的睡眠节律,会导致失眠。还有作息没有规律、经常娱乐或熬夜工作的人也易失眠。

3.躯体原因:广义地说,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包括一些本身与睡眠有关的疾病。

(1)可引起失眠的各系统疾病:如循环系统的冠心病,消化系统的肠炎,呼吸系统的肺气肿,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外伤、脑梗死,泌尿系统的慢性肾衰,运动系统的关节炎,以及皮肤过敏等。这些疾病导致的不适、疼痛、瘙痒均可引起失眠。但这类病人就诊时通常并不以失眠为主症,而主要在于其原发病。

(2)与睡眠有关的疾病:如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周期性动作等。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患者在睡眠中出现间歇性短促的呼吸中断而时常觉醒,原因可有周围性的呼吸道阻塞或中枢性的呼吸肌间歇性停止收缩。睡眠周期性动作是指睡眠中重复性的下肢肌肉收缩,每次约2~3秒,每夜可达数百次,引致时常觉醒而并不自知觉醒的原因。

4.精神原因:包括因某个特别事件引起兴奋、忧虑所致的机会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及精神障碍引起的失眠。

(1)机会性失眠:如考试前夕的失眠,还有因离别相思所造成的失眠也不在少数。如宋朝名士张先所述: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这类失眠在导致忧虑紧张的事件消除后一般可自愈。

(2)心理生理性失眠:开始失眠是暂时的,后因对失眠过分紧张挂心,心理负担加重,形成 “失眠神经症”或 “失眠恐惧症”,越担心便越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一般持续时间超过3周。

(3)精神障碍:包括神经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某些人格障碍。其中神经症又包括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以及恐惧症、强迫症等。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神经衰弱一般个体有易感素质或不定个性,常伴易兴奋、易激怒、脑力减退、紧张性头痛等症状,病情还随情绪而波动。焦虑症有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障碍,常伴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抑郁症表现为持续时间延长 (如超过1年)的忧郁悲痛,还有沮丧、忧虑绝望等各种忧郁体验。对日常事务兴趣索然,言语行动迟钝,可呈晨重夕轻的节律性波动,严重的甚至有厌世观念和自杀行为。失眠是精神障碍最常见的症状,但有失眠症状的并不一定有精神障碍。

5.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长期服用安眠药者突然停药往往会产生入睡难、睡眠浅而多梦。习惯用饮酒催眠的人一旦停饮,也会出现与停用安眠药类似的情况。

失眠的三大症状

遭受失眠困扰的人常抱怨 “难以入眠”、 “做梦多,睡不踏实”、 “半夜醒来就很难再睡着”。可见失眠有三大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晨醒过早。严重的甚至可能通宵不寐。

1.入睡困难:大部分失眠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这些人想睡,上了床却一直难以睡着。只好看书、听音乐、数羊,拼命想培养入睡心情却愈发兴奋。更严重的可能会因依赖安眠药和酒入眠而导致上瘾。

2.时常觉醒:是指睡眠不实,常常醒转,睡眠间断、中断和不安宁,常有噩梦发生。通常似睡非睡,对周围环境的声音、活动一概知晓,故醒后常觉睡眠不足,迷迷糊糊,无精打采。有些人便早早入睡,尽量迟起,但这种单纯延长睡眠时间的做法反而会使睡眠更浅,起不到作用。

3.晨醒过早:指入睡并不困难,但持续时间不长,醒后就难以再入睡,辗转床笫或起来走动,嘘叹夜长。应特别注意,这种失眠往往是抑郁症的早期预报,多伴有食欲不振,每天忧虑郁闷,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但并不是所有的早醒都和抑郁症有关。例如有些老年人的早醒为正常现象,还有值早班或早上办事都可能引起早醒性失眠。

以上三种症状可能只发生一种,也可能两种同时发生,甚至三种兼而有之。失眠的表现虽有不同,但病因与治法及用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多梦是不是病

失眠症患者往往有 “多梦”的主诉,那么梦究竟是什么?多梦属不属于病呢?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有关梦的话题。

1.谁都做过梦,对梦的研究也自古就有。古人认为梦为超自然的力量所致,入睡后灵魂离开躯壳漫游而产生各种梦境。弗洛伊德是世界上对梦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他于1900年发表的 《梦的解释》探讨了梦的独特心理学规律。而1957年德门特和克莱特曼所作的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与梦的关系的报告开创了对梦进行客观科学研究的先河。现代研究显示,梦是人脑自身的产物,是脑细胞兴奋和抑制不均衡的产物,大多发生于快波睡眠阶段。此阶段大脑没有完全休息,部分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形成一些紊乱的思维活动,这就是梦产生的生理基础。同一区域兴奋的细胞联结越紧密,梦的内容就越丰富。人每晚有4~6次快波睡眠,约占睡眠总时间的20%~25%,也就是说一晚上约有一个多小时在做梦。但梦是很容易被遗忘的。快波睡眠产生的梦境,在进入慢波睡眠后就渐渐淡忘直至完全忘却。研究显示,在快波睡眠进入慢波睡眠约8分钟,梦的记忆就已完全消失。若在慢波睡眠中醒转,多已将梦忘却而自觉无梦。而若在快波睡眠中直接醒转,多能清晰记忆梦的内容而自觉有梦;特别是在快波睡眠后期醒来,对梦的记忆尤其深刻。

2.传统观念中大家都认为,只有熟睡是大脑获得良好休息的途径,而梦只是妨碍熟睡的东西,表示睡眠不佳。因此常有人认为多梦就是失眠的表现,并因之忧虑不已,四处求医。事实上从前面论述中可以看出,做梦是正常的脑活动,每个人每夜都在做梦,而且做的梦比所记得的还要多得多。那些自称很少做梦的人并不是真的没梦,只是较少从快波睡眠中直接醒转而已,自觉多梦的呢则表示其是自快波睡眠中醒来的。对主诉 “梦多”、 “整夜做梦”的病人进行脑电图描记和研究,显示睡眠周期和正常人并没有差别,伴有梦的快波睡眠期所占的比例和实际时间也没有明显缩短或延长。说明梦与失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德国神经学家科恩·胡贝尔教授研究表明,梦并不妨碍休息,反而可以锻炼大脑功能。它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使二者处于相对平衡而令大脑获得积极的休息。因此,偶尔多梦,或自觉多梦,醒后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的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说明已获得充分休息,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 “失眠了”。

当然,如果睡眠时经常被外界的声响或噩梦惊醒,梦境体验历历在目,自觉乱梦频繁,次日起床后疲倦不堪,久而久之头昏脑胀,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低,则可能就是病态了,可能是某些心理或躯体疾病的征兆,要及时求助于神经科医生。

影响梦境的因素有哪些

梦境千奇百怪,多种多样,总的来说有好坏之分。好梦令人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而噩梦却令人恐惧、沮丧、不安。那么是什么影响梦的内容呢?古代封建思想认为,梦为神灵所托,现在看来当然十分荒谬。现代理论认为,影响梦境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日间生活体验 (包括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记忆中事件及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

人的一生中遇到的大小事情数不胜数,这些事都能在大脑皮层留下或深或浅、粗短不一的小沟,生理学上称之为 “痕迹”。有些事件能在大脑留下深刻的痕迹而记忆深刻,有些事件仅留下浅而白的痕迹,容易为新事物留下的痕迹所掩盖替代,以致人在清醒时无法回忆起这些事件。在快波睡眠时大脑皮层的部分兴奋细胞对大脑中所有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因此,不管是留下深印痕的还是浅印痕的,新留下的还是很久以前留下的,都有可能在梦中出现。例如你白天去植物园看到的树木花朵或你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都有可能在梦中出现。睡眠时大脑皮层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故不能如清醒时对梦境进行分析综合,因此梦境大多不合逻辑,例如出现人像鸟一样飞,像鱼一样游。但即使梦境荒谬,也和个人生活体验有关,如先天性失明的人梦中就不会出现形象的东西,只有光线的明暗和身体的感觉等。

梦的内容还与人体内外环境刺激有关。如睡时太热可梦见烈日或失火,睡时太冷可梦见寒冬腊月,睡时枕边有香水可梦见春暖花开、芳香扑鼻,膀胱胀满梦中会到处找厕所,夜间吃得太多会梦见腹痛呕吐。这是因为,快波睡眠中低级神经的感觉传导功能大部分被抑制,一般的视、听、触觉很难在大脑中反应,但某些刺激如膀胱的胀感、香水的清香在特定环境中仍可传到大脑,并与大脑中早已贮存的某些信息结合形成一个梦境。由于上述感觉不能伴随相应的时间与空间信息,故所反应的梦境也与实际内容有所偏差。

影响睡眠的主要是噩梦。从临床上看,噩梦多与现实生活、人格因素、药物因素及身体疾病有关。所谓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生活中遇到一些惊恐、紧张、忧虑的事件就常做噩梦。噩梦多在精神压抑因素解除的时候发生,如高考刚结束,官司刚结束时。平素胆小怕事、生性懦弱的人容易做噩梦;经常使用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或停服某些药物如安定,都有可能引起噩梦的出现。因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可影响梦境的内容,所以脏器早期的病变引起的微细不适在白天嘈杂环境中大脑神经细胞未予注意,但在夜间机体与外界环境隔离后,可能就传到大脑皮层诱发梦境。因此,应特别注意,如果连续几天重复做同一个噩梦,往往是疾病的征兆。例如冠心病患者往往梦到被追赶,从悬崖上摔下,心中恐惧憋闷。口腔有疾患时尽管清醒时毫无痛苦感觉,但可能会连续几天梦见牙痛难忍。这种噩梦又称 “预兆梦”。因此,如果连续几晚做完全相同的梦,梦中的主要对象——有病的脏器可能是真的有了病变,需去专科医院作详细检查,以排除相应的疾病。去除了这些疾病因素,一般即可以使噩梦不再出现。

中医对失眠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学两千多年前的著作 《黄帝内经》就有关于睡眠、失眠的描述。如 “卫气昼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意思是说人体内有营卫二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气行于阳,阳主动,故白天清醒少寐,精力旺盛;气行于阴,则阴分充盛,阴主静,故夜间闭目安寝熟睡。故凡能打乱营卫之运行、破坏阴阳平衡的因素,均可导致失眠。即 “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眠”。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营卫不和。病因主要是内在因素,如体弱、忧虑、抑郁等,也有的与饮食有关。涉及多个脏腑,如心、肝、脾、肾等,主要病变在心。因心主藏神,心不藏神则神无所居,不得安宁而不寐。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属心脾肝肾阴血不足,治宜补益气血,壮水制火。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治宜清降痰火,清导和胃。在一定条件下,虚实可以相互转化,彼此相互影响,形成顽固性失眠。

附: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 (1990年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