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珍藏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9 14:47:36

点击下载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Marshall B.Rosenberg)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非暴力沟通(珍藏版)

非暴力沟通(珍藏版)试读:

前言

阿伦·甘地 (Arun Gandhi)圣雄甘地非暴力学会创始人和主席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在南非度过了童年。作为有色人种,生活在执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并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那里,肤色随时都可能给你招来无情的刺激。十岁那年,白人打了我,他们认为我太黑了;接着,黑人又打了我,他们认为我太白了。这样的耻辱也许会让任何人想报复社会。

看到我处于悲愤之中,父母决定送我到印度和祖父圣雄甘地(M.K. Gandhi)住一段时间。他们希望我能从祖父那里学到如何面对愤怒、挫折、歧视和耻辱。在接下来的18个月中,我学到的远远超出期待。唯一的遗憾是,那时我还是个普通的孩子,年仅十三岁。如果年纪大一些、聪明一些或更有思想,那么,我就可以学到更多。然而,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我怎么可以忘记这一点呢?

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非暴力以及认识自身暴力的重要性。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我们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及战争等才算是暴力,而这类事与我们无关。

为了加深我对暴力的认识,祖父让我画一棵树,类似家族树,用以描述暴力的根源。他认为,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每天晚上,他和我一起分析我一天中的经历——我的所读、所看、所做。如果某个行为涉及使用武力,就把它归到暴力之树“身体的暴力”那一边;如果主要造成精神伤害,那就归到暴力之树“隐蔽的暴力”那一边。

几个月后,我房间的一面墙上就写满了各种“隐蔽的暴力”。与“身体的暴力”相比,它们的危害性不那么明显,但祖父认为它们更为有害。他解释说,归根结底,是“隐蔽的暴力”激怒了受害者,使他作出暴力的反抗——不管是以个人的名义,还是以团体成员的名义。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我们为促进和平所做的努力,要么徒劳无功,要么昙花一现。不切断地狱之火的燃料供应,怎么可能成功灭火呢?

祖父反复强调在交流中运用非暴力原则的重要性。许多年来,通过著书和开设研讨班,卢森堡博士倾力介绍非暴力沟通,作出了令人钦佩的贡献。带着浓厚的兴趣,我阅读了本书。这本书的深度和简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祖父曾提倡:“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我相信,除非从我做起,我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开始改变。

非暴力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可以抛弃的权宜之计。非暴力也不是让你变得温顺或听话。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人们习惯于围绕个人利益采取行动。在基于狭隘个人主义、物质至上的当代社会,更是如此。视非暴力为权宜之计或对他人的顺从,并无益于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和谐。

在国家危急时刻,能否挥舞国旗聚集在一起,并不重要;成为超级大国,拥有多次毁灭地球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通过军事力量,征服世界其他地区,也于事无补——因为恐惧无法带来和平。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这个观点,请恕我无法同意。

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这个观点,请恕我无法同意。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并运用它介绍的沟通方法。我深信,提升沟通品质有助于建设一个友爱的世界。

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辩,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

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

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鲁思·贝本梅尔(Ruth Bebermeyer)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引言

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这样的思考始于童年。大约是1943年的夏季,我家搬到了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到达后的第二个星期,公园中一起暴力事件引发了种族冲突,接下来几天有40多人遇害。我家处于冲突的中心地带,整整三天,我们都紧闭家门,不敢出去。

冲突结束后,学校复课了。我发现,和肤色一样,名字也可能招来危险。老师点名时,有两个男孩瞪着我,嘘声说:“你是Kike吗?”我从未听过这个词,不知道它是某些人对犹太人的蔑称。放学后,他们在路上拦住我,把我摔在地上,拳打脚踢。

从此,上述两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是什么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关爱生命?给我启发的是像艾提·海勒申(Etty Hillesum)那样的人。即使被关押在德国人惨无人道的集中营,她依然一片柔情。在日记中,她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艾提·海勒申:日记一则

我认识到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巨大影响。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我称之为“非暴力沟通”。这里借用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在一些地区,这种沟通方式被称为“爱的语言”;在本书中,“NVC”指非暴力沟通或爱的语言。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人生的抉择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们也能使人乐于互助。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它的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运用非暴力沟通聆听彼此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将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际关系。

虽然我称非暴力沟通为“沟通方式”,但它不只是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有个故事讲述一个男人在街灯下趴着寻找东西。一位路过的警察问他找什么。那个有些醉意的男人回答道:“找车钥匙。”警官就问:“是在这丢的吗?”他说:“哦,在公园丢的。”看到警察很困惑,他急忙解释:“这里的光线要亮得多。”

让爱融入生活是我毕生的追求——我与他人情意相通、乐于互助。可是,由于主流文化的影响,我迷失了方向。于是,我想借非暴力沟通来看清并专注于自己的人生选择。

我所说的“乐于互助”,在下面这首抒情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你取之于我,

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

而快乐。

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

让你欠我的人情,

而是因为我想活出

对你的爱。

欣然的接受,

或许是最佳的赏赐。

我无法将二者

分开。

当你施与我

我给你我的接纳。

当你取之于我,

我感激你的赐予。”——鲁思·贝本梅尔唱片集《获赠》(1978)中的《获赠》一歌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非暴力沟通的使用,并不需要沟通的对象熟悉非暴力沟通,或对我们心存善意。如果我们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乐于互助,并表明那是唯一的动机,那么,他人也会加入我们,最终形成良好的互动。我并不是说这种局面总会很快出现。但我确信,只要信守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友爱之花必将在你我心中怒放。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帮助他人也这么做,双方便可持续互动,直至情意相通: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过程

·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使用非暴力沟通时,表达自己或倾听他人,都是好的开端。但需要牢记的是,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将非暴力沟通称为“沟通方式”,但有时语言是多余的。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无论自我对话、与人交谈,还是小组讨论,非暴力沟通都能使我们心存爱意。因此,它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

亲密关系

家庭

学校

组织机构

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

外交和商业谈判

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

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增进与伴侣的感情:“当我运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交流,我不再觉得受伤,也没有退缩,而能倾听和领会他的情感。我发现,这个与我结婚28年的男人,内心原来那样痛苦!在我参加[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前的那个周末,他甚至提出了离婚。长话短说,幸亏非暴力沟通挽救了我们的婚姻,否则,今天我们不可能一起来到这里……我试着体会他的感受,说出我的需要,听取不中听的回答。他来这里不是为了讨我欢心,我来也不是为了他的幸福。我们学着成长、接纳和爱,只有这样才能各得所愿。”——圣地亚哥研讨班参与者

还有人用非暴力沟通改进工作。一位教师写道:“在特殊教育的课程中,我使用非暴力沟通大约已有一年。有些学生具有表达困难、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但也能运用非暴力沟通。比如,有位学生在教室中吐痰、咒骂、尖叫,并用铅笔戳走近他课桌的同学。我提醒他:‘请换一种方式表达。使用长颈鹿语言。’(在一些研讨班中,长颈鹿形状的木偶,被用作解释非暴力沟通的教具)他立即站起来,看着本想指责的同学,平静地说:‘你靠我这么近,我都要生气了!离我的桌子远点好吗?’另一个学生也许会说:‘没问题!我忘了你不喜欢这样。’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有挫折感。我想知道,除了和谐与秩序,我还需要什么。我投入大量时间备课,可为了管理课堂,无法好好讲课。这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当他再次发作时,我开始告诉他:‘我很看重学习。请认真听讲好吗?’也许,一天中要提醒他一百次,但他一般都会重新开始认真听课。”——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一位教师

一位医生写道:“在行医时,我经常使用非暴力沟通。一些病人问我是不是心理学家,因为医生通常并不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疾病的态度。非暴力沟通帮助我敏锐地觉察他们的需要,了解特定的时刻他们需要听些什么。这对改善与血友病人和艾滋病人的关系特别有用——此类医患关系常常受到强烈愤怒和痛苦的冲击。在过去的五年,有位患艾滋病的妇女接受了我的治疗。最近,她提到,我努力帮她寻找生活的乐趣,是她得到的最大帮助。非暴力沟通功不可没!在过去,一旦得知病人患了致命的疾病,我就心灰意冷,难以真诚地鼓励他们拥抱生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开拓了视野,找到了新的沟通方式。它与医疗活动相辅相成,我真是喜出望外。随着更频繁地投入非暴力沟通之舞,我更加热爱工作,并深得其乐。”——巴黎的一位医生

还有些人把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政治上。法国的一位内阁成员去看妹妹时,注意到妹妹和妹夫的沟通方式和以前很不一样。听了他们对非暴力沟通的介绍,她深受鼓舞,于是提到下周她需要代表法国,就有关认养程序的一些敏感问题,与阿尔及利亚进行谈判。尽管时间很紧,我们还是请了一位讲法语的培训师去巴黎配合那位内阁部长。后来,她认为,新学习的沟通技巧对谈判的成功有突出的贡献。

在耶路撒冷,不同政治立场的以色列人参加了一个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参加者使用非暴力沟通对容易引起争议的西岸问题发表他们的意见。许多已在西岸建立家园的以色列人,相信他们的行为是在履行宗教使命。然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巴勒斯坦人,而且来自那些承认这一地区将属于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其间,我和一位培训师示范了如何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倾听,然后请参加者轮流扮演其他人的立场。20分钟后,一位定居者宣布,如果她的政治对手能像刚才那样倾听她的心声,她愿意考虑放弃在西岸的定居点,并迁到国际认可的以色列领土。

在世界上,有些地区面临着激烈的暴力冲突以及棘手的种族、宗教或政治问题。非暴力沟通为这些地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看到非暴力沟通培训的普及,以及人们使用它来调解以色列、巴勒斯坦、尼日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以及其他地区的争端,我感到特别地满足。我和工作伙伴曾在贝尔格莱德紧张地工作三天,培训那里为和平工作的市民——他们的国家正在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进行残酷的战争。我们刚抵达时,学员们看上去十分沮丧。随着培训的进行,我们听到他们咯咯的笑声。他们找到了力量的源泉,并与我们分享他们深深的感激和快乐之情。接下来的两周,我们在克罗地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先后开展了培训工作,我们再一次看到,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这些处于战乱之中的人们恢复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能有机会到世界各地讲解非暴力沟通,体会它所激发的力量和喜悦,我深感幸运。现在,我很高兴,能够通过本书来与你分享非暴力沟通的丰富内容!小结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在世界各地,非暴力沟通被用来协调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

非暴力沟通实例“杀手”“杀孩子的凶手”“谋杀犯”

本书的许多章节带有题为“非暴力沟通在行动”的对话。这些对话是想请读者体会非暴力沟通原则的实际应用。然而,非暴力沟通不只是语言表达或使用文字的技巧,它所包含的意识和意图,也可以通过沉默、专注以及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你将读到的“非暴力沟通在行动”的对话,是实际对话的摘要和删节版。在实际的对话中,静静的倾听、故事、幽默、姿势等,使双方的交流比书中浓缩之后的对话显得自然。

我曾在伯利恒德黑萨难民营中的一个清真寺讲解非暴力沟通。听众是巴勒斯坦的穆斯林男子,大约有170人。那时,巴勒斯坦人对美国人的态度并不友好。演说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听众中传来一阵低沉的声音。我的翻译提醒我:“他们正低声议论你是美国人!”此时,一位男子站了起来。他冲着我使劲喊道:“谋杀犯!”许多人立即随声附和,大喊:“杀手!”“杀孩子的凶手!”“谋杀犯!”

十分幸运的是,我能够全神贯注地体会那个男人当时的感受和需要。我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早有预感。来难民营的路上,我看到几个前一天晚上射入难民营的催泪弹弹壳。每个弹壳上,“美国制造”这几个字都十分醒目。我知道,对于美国供应催泪弹和其他武器给以色列,这些难民心中充满愤怒。

我和那个称我为谋杀犯的男人开始对话:

我:“你生气是因为你想要我的政府改变它使用资源的方式吗?”(我不知道我猜得对不对,但关键是,我确实关心他的感受和需要。)

他:“天杀的,我当然生气!你以为我们需要催泪弹?我们需要的是排水管,不是你们的催泪弹!我们需要的是房子!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国家!”

我:“所以,你很愤怒,你想要一些支持来改善生活条件并在政治上独立?”

他:“你知道我们带着小孩在这里住27年是什么感觉吗?你对我们长期以来的生活状况有一点点认识吗?”

我:“听起来,你感到绝望。你想知道,我或别人是不是能够真正了解这种生活的滋味?”

他:“你想了解吗?告诉我,你有孩子吗?他们上学吗?他们有运动场吗?我儿子病了!他在水沟里玩耍!他的教室里没有书!你见过没有书的学校吗?”

我:“我注意到,你在这里培养孩子,是多么地痛苦!你想告诉我,你所要的正是所有父母想给孩子的——好的教育,以及健康的环境来让他们玩耍和成长……”

他:“不错,这些是最基本的。人权——你们美国人不是说这是人权吗?何不让更多的美国人来这里看看你们给这里带来了什么样的人权!”

我:“你是希望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你们巨大的痛苦,并意识到我们政治活动的后果吗?”

我们的对话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他一直在表达痛苦,而我倾听每句话所包含的情感和需要。他主动帮助我了解他的心灵以及深深的不幸。我并不将他的话视为攻击,而当作来自人类同胞的礼物。

当这位先生感到我领会了他的意思,他开始愿意听我讲我来难民营的目的。一个小时后,这个原来称我为谋杀犯的男子邀请我去他家享用丰盛的斋月晚餐。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马太福音》7:1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他对人有成见。”“这是不恰当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道:“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然而,语言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分类,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等。

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同样的,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我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病。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因此,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我相信,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他们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将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当然,他们也付出了代价。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很可能使他们心怀怨恨,并厌恶自己。

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什么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我们也许会欣赏诚实、自由以及和平的价值。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能会说:“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然而,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此时,我们就会说:“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

语言与暴力的关系是科罗拉多大学心理学教授O.J.哈维(O.J. Harvey)的研究课题。他从许多国家的文学作品中随机节选了一些篇章,然后统计某些词语的使用频率。这些词语涉及道德评判。他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词语的使用频率越高,暴力事件就越频繁。在一些社会中,人们习惯于将人分为好人和坏人,并认为坏人应该受到惩罚。在另一些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围绕人的需要来考虑问题。得知后一种社会的暴力现象远少于前一种社会,我一点都不吃惊。在美国,在孩子们最可能看电视的时间段,有75%的电视节目在播放主人公杀人或暴打对方。将暴力作为节目的“高潮”是很典型的现象。看电视的人看得津津有味,是因为这个社会告诉他们,坏人应该被惩罚。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冷战期间,我们看到了这种思维的危险性。美国领导人把前苏联看作是致力于摧毁美国生活方式的“邪恶帝国”;前苏联领导人将美国人看作是试图征服他们的“帝国主义压迫者”。双方都没有承认内心的恐惧。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Dan Greenberg)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他给初学者介绍了几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根据当代媒体的标准,展示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真人尺寸的全身照。他建议读者先量好自己的身体尺寸,然后与照片上的美女或帅哥的尺寸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这个练习实现了它的承诺: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此时,我们的心情极为低落。可是,翻到下一页,我们发现,第一个练习仅是热身运动。既然形体美不是特别重要,格林伯格现在请我们比较要紧的事情:成就。他从电话簿中随机挑出几个人让读者进行比较。他声称他看到的第一个名字是大音乐家莫扎特。格林伯格列出莫扎特能说的语言以及他在少年时期的主要作品。他接着建议读者想想他们现在的成就,然后和莫扎特十二岁时的成就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读者即使不做上述练习,很可能也会认为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中,作者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纪录了审判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Adolph Eichmann)的过程。据她的记载,艾希曼及其同事借助“Amtssprache”回避责任。“Amtssprache”大意是“办公室语言”或“行政命令”。例如,如果问他为什么采取了某种行动,他也许会说:“我不得不做。”如果追问为什么“不得不做”,他就会答道,“长官命令”、“公司政策”或“法律规定”。

当我们根据以下理由行动时,我们也就试图回避责任。

·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

为什么打扫房间?

➡因为我不得不做。

·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等。

为什么喝酒?

➡因为我是个酒鬼。

·其他人的行为。

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

➡因为他跑到街上去。

·上级的命令。

为什么欺骗顾客?

➡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

·同伴的压力。

为什么要抽烟?

➡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

·机构的规章制度及政策

为什么我要将你停职?

➡因为你违规了,根据学校规定,我必须这么做。

·性别角色、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

为什么我必须做我讨厌的工作?

➡因为我不仅是一个丈夫,而且还是一个父亲。

·无法控制的冲动

为什么吃巧克力?

➡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

有一次,在与家长和老师讨论回避责任所带来的危险时,一位女士气愤地说:“但有些事,你确实不得不做,不管你是否喜欢!我认为,告诉孩子有些事他们也不得不做,并没有什么不对。”于是,我请她举例说明什么事她“不得不”做,她有点不屑地回答:“这太容易了!今晚离开这里后,我不得不做饭。我讨厌做饭!我早就受够了!但二十年来,每天我都不得不做饭。即使有时累得像一条狗。因为这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告诉她,听到她长期做自己讨厌的事情,我很难过。我希望非暴力沟通能帮她找到解决办法。

很快,她从学习中找到了灵感。研讨班一结束,她就告诉家人,她不想再做饭。三个星期后,她的两个儿子参加了一个研讨班,这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他们怎么看母亲的决定。大儿子叹道:“马歇尔,我刚和自己说,‘感谢上帝!’”看到我困惑的表情,他解释说:“也许她终于可以不在吃饭时发牢骚了!”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还有一次,我为一个学区的老师提供咨询服务。一位老师说道:“我讨厌评级。这样做不仅没用,而且学生会很紧张。但我不得不评级。因为这是学区政策。”此前,我们刚刚练习如何以负责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建议这位老师用以下的方式来表达:“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她脱口而出:“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保住工作。”她赶紧补充了一句:“我不喜欢这样说。这让我觉得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回答说:“这正是我建议你这样表达的原因。”

法国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George Bernanos)有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术的进步最终被用来摧毁人类,那么,并非是暴行导致人类的灭亡,当然,更不能说是复仇行为使人类灭亡……人类的灭亡,却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我们所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许多人相信,作为父母、师长或经理,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并让他们循规蹈矩。我也曾以为,作为父亲,我的职责就是管教孩子。可是,我发现,我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们按我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并无济于事。是的,我可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他们迟早也会想出办法来对付我。

在第六章,我们将探讨请求与命令的区别——这是非暴力沟通的重要内容。

异化的沟通方式还与一个想法有关:有些行为值得奖励,而另一些行为必须受罚。这种想法通过“应当”这个词得到了体现,例如“他应当为他所做的事情受到惩罚”。这种想法认为有些人是“坏人”,应该通过惩罚让他们感到后悔并重新做人。然而,我相信,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为了逃避惩罚,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我相信,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长期以来,我们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

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异化的沟通方式源自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同时也支撑着它们。对于国王、沙皇、贵族来说,将臣民训练得具有奴隶般的精神状态符合他们的利益。“不应该”、“应该”和“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这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小结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观察!!很少有事情那么重要。”——费德锐克·布期纳(Frederick Buechner),牧师

我知道如何回应你

当你说我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

我也可以回应你的评论,

但请不要把二者混淆。

如果你想把任何事情搅浑,

我可以告诉你怎么做:

把我做的事情

和你的反应混为一谈。

告诉我你感到失望

当你看到事情还没做完,

但说我“不负责任”

并无法打动我。

告诉我你感到受伤

当我对你的请求说“不”,

但说我“冷漠”

并不会增加你以后的机会。

是的,我知道如何回应你

当你说我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

我也可以回应你的评论,

但请不要把二者混淆。——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

同时,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语义学家温德尔·约翰逊(Wendell Johnson)认为,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变动不居的现实,会造成许多困扰。他讲道:“我们的语言年代久远,但先天不足,是一种有缺陷的工具。它反映了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让我们谈论稳定性和持久性,谈论相似之处、常态和种类,谈论神奇的转变、迅速的痊愈、简单的问题以及终极的解决办法。然而,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以下这首歌反映了观察和评论的区别。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鲁思·贝本梅尔

负面标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例如用“懒惰”和“愚蠢”这样的词形容人。然而,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例如用“厨师”一词定义人。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胡说八道”这个想法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作出了评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咨询服务时,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调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时,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与校长的会谈开始后,我很快就发现教师们一直在说的事情。不论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校长总是插话:“这让我想到……”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我等着教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一些人滴溜溜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

我忍耐着这痛苦的场面,过了一会儿,我问道:“没有人有话要说吗?”接着是有些别扭的沉默。后来,在之前会谈中率先发言的那位教师鼓起勇气,冲着校长说:“你是个大嘴巴!”

可见,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容易。最后,教师们终于告诉校长,他在做哪些事时,他们会感到不安。校长听后抱怨说:“为什么从没有人提醒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然而,他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这时,我提醒了他。会谈结束时,我们总结了几个办法。一旦教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就温和地提醒他。区分观察和评论

在以下的表格中,我举例说明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

注意:“每次”“曾”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

·我看安迪打了几次电话,每次都至少打半小时。

·我不记得你曾写信给我。“总是”、“从不”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

·你总是很忙。

·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

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经常”和“很少”这样的词语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小结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非暴力沟通实例“我们遇到的最傲慢的演讲者”

以下的对话来自我主持的一个研讨班。在讲解了半小时后,我停下来请学员反馈意见。这时,有个人举起了手,他说:“你是我们遇到的最傲慢的演讲者!”

如果有人这样对我说话,我的反应有几种可能。其中之一是认为自己确实有问题。我知道,一旦我想为自己辩护或开脱,我就默认了自己有问题。另一种反应是把对方的话视为攻击而给予反击。这一次,我既没有辩解也没有指责对方,而用心理解为什么他会这么说。

我:(猜测他的观察结果)“你这么说,是针对我讲了半小时才请你们发表意见?”

他:“不是。是因为你把事情说得太简单了。”

我:(请他澄清)“那么,针对的是,我没有说有些人可能难以运用这个模式?”

他:“不,不是有些人,而是你自己!”

我:“那么,你这么说是针对我没有提到有时我也很难运用这个模式?”

他:“正是。”

我:“你感到不高兴是因为你希望我在前面的讲演中提到我的困难?”

他:(停了一下)“正是。”

我:(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后,我开始关注他的请求。)“你希望我现在就承认有时我也很难运用这个模式?”

他:“是的。”

我:(了解他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我问自己是否愿意满足他的请求。)“是的,使用这个模式,我经常会遇到困难。在这个研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也许会听到我介绍我遇到的几次困难……有时甚至是完全忘记我刚才提及的模式……是什么使我继续努力运用它呢?那是因为一旦我成功运用它,我与他人的感情就加深了。”练习一:观察或评论?

完成以下的练习,看看自己是否可以熟练区分观察和评论。请标出那些只是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的句子。

1.“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2.“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

3.“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

4.“我父亲是个好人。”

5.“迈克的工作时间太长了。”

6.“亨利很霸道。”

7.“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前面。”

8.“我儿子经常不刷牙。”

9.“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

10.“姑姑在和我说话时爱发牢骚。”

以下是我对练习一的理解:

1.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无缘无故”是评论。此外,我认为说哥哥发脾气了也是评论。他也可能是感到害怕、悲伤或别的。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哥哥告诉我,他生气了。”或是“哥哥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

2.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3.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4.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好人”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在过去的25年中,父亲将他工资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了慈善机构。”

5.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太长了”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迈克在办公室工作了60小时以上。”

6.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很霸道”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亨利在他姐姐换电视节目频道时,撞了她一下。”

7.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8.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经常”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我儿子有两次没刷牙就上床睡觉。”

9.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10.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爱发牢骚”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姑姑给我打了三次电话,每次都说别人不尊重她。”

面具

总是一副面具

由纤细白皙的手举着

挡在脸前,

那轻轻举着面具

的手腕

十分灵巧:

虽然有时

有点颤抖,

指尖抖动,

但总是

能把面具举好。

年复一年我不禁好奇

但不敢问

终于

无意中

看到了面具背后

什么也没有。

她没有脸。

她已成了

优雅地

举着面具的手。——佚名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被压抑的心灵

我在美国学校学了21年,却想不起有什么人问过我的感受。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9岁那年,有一天放学后,几个男孩在校外等着打我。我躲在教室不敢回家。老师发现后,叫我离开学校。我说我很害怕,她教训说:“男孩子不要胆小怕事。”几年后,作为运动员,我的感受更显得微不足道。教练们特别看重运动员“全力以赴”的精神——即使身体经受着剧痛,也要继续比赛。有一次,我的手腕骨折了,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忍痛打了一个月的棒球。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我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根据我的观察,对于从事律师、工程师、警察、经理等职业的人来说,尤为困难——表达感受与他们的职业形象相冲突。在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员无法表达情感,那是很悲哀的。西部乡村音乐的代表人物瑞芭·麦克英特尔在她父亲去世后写了一首歌:《我所不知道的最伟大的人》,这首歌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他们渴望与父亲沟通情感,却又做不到。

我常听到这样的声明:“我不想误导你,我的男人真的很棒,但我从不了解他的感受。”有一次,一对夫妻一起参加了一个研讨班,期间,太太对先生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先生的反应真的就像一堵墙: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太太气坏了,转向我,嚷道:“看!他总是这样。坐在一边,闷声不响。和他过日子,就像对着一堵墙。”“你是不是感到孤单,希望先生多体贴你呢?”我问道。在她表示认同后,我试图说明,“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种话很难提醒她先生留意她的愿望。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例如,如果他感到伤心、沮丧,不作任何反应,在妻子的心目中,他就会真的像一堵墙。

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有一次,瑞士一家大公司的技术部门找到了我。他们面临的难题是,其他部门的人不愿和他们打交道。其他部门的职员在接受调查时说:“我们不喜欢请教他们。那就像和一堆机器说话。”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鼓励技术部门的职员更经常地表达感受。后来,情况有了好转。

另有一次,我应邀去协助一所医院的管理层。他们有一个项目需要医生的支持。可是,不久前,医生们以17∶1否决了那个项目。为了争取支持,他们准备再次举行医生会议。他们期待非暴力沟通能够促进他们与医生的沟通。

在模拟管理层与医生的对话时,我扮演的是管理人员的角色。我一开始就说:“再一次提到这个项目,我忐忑不安。”选择这样的开场白,是因为我注意到,管理层极为担心再次受挫。我还没来得及往下说,一位负责人就打断了我,“你太不现实了!我们决不能告诉医生我们感到不安。”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于是,我就问他,为什么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他脱口而出:“一旦我们示弱,他们就会更加盛气凌人。”对他的回答,我并不意外。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在工作时表达情感是无法想象的事情。然而,有位负责人还是决定试一试。这次,他不像平时那样面无表情地陈述观点——他不仅解释了医生改变立场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表达了内心的感受。医生的反应十分不同。他们非但没有“盛气凌人”,而且还以17∶1通过了项目。这个戏剧性的转变提醒管理层,工作中示弱也有助于解决问题。

还有一次,我去给一些学生讲解非暴力沟通。第一天,我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安静下来,不再热烈交谈。我说:“早上好!”可是,一片沉默。我很不自在,但不好意思说出来。接着,我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沟通模式。我希望,它能促进你们的家庭关系和友谊。”

我接着继续介绍非暴力沟通,但看起来没有人在听。有个女孩翻着包,从中掏出一把指甲锉,开始使劲修指甲。靠窗的学生把脸贴在玻璃上,仿佛街上发生了令人振奋的事情。我越发觉得不自在,但还是什么也没说。终于,有个学生突然插话——他显然比我更勇敢:“你讨厌黑人,不是吗?”我愣了一下,但马上意识到,我试图隐藏自己的不安促成了这种印象。“我很紧张,”我坦白地说,“但不是因为你的肤色。而是因为我和大家是初次见面,我希望得到肯定。”示弱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们开始了解我、介绍他们自己,并询问有关非暴力沟通的问题。区分感受和想法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区分感受和自我评价。

A.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在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得好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

B.感受。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

如果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我可能会失落、郁闷或厌烦。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话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以下是更多的例句:

·我觉得你应该懂得更多。

·我觉得自己很无能。

·我觉得老板很卑鄙。

·我觉得他很负责任。

区分感受和判断。

还有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

以下是两个例句:

A.“我觉得我被误解了。”“被误解”一词反映了我认为别人不理解我。此时,我可能会很着急。

B.“我觉得我被忽略了。”“被忽略”是我们的判断。此时,如果想独处,我们就会很高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