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世界史(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30 08:40:07

点击下载

作者:郭方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看得见的世界史(下)

看得见的世界史(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看得见的世界史(下)作者:郭方排版:KingStar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0-01ISBN:9787301247204本书由北京日知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五章诸强雄起

16世纪到18世纪,是欧洲出现转折、君主树立权威、变革多发的时代。

英国内战爆发、查理一世走上断头台、克伦威尔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血雨腥风;法国亨利四世宣扬治国之道、黎塞留纵横捭阖、路易十四叱咤风云……惊心动魄;俄国沙皇混乱争夺,彼得大帝建立旷世伟业……风云江湖;荷兰“风车”掀起三次英荷战争……

诸强雄起,刀光剑影、多姿多彩。“童贞女王”伊丽莎白

公元1533年—公元1603年

人物:伊丽莎白一世 地点:英格兰 关键词:童贞女王

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伊丽莎白一世的睿智和果敢恰到好处地颠覆了这句话。为了国家利益,她放弃了私人婚姻,将自己嫁给了英格兰国家和人民。这位“童贞女王”把英国逐渐领进了“光荣时代”,即伊丽莎白的辉煌时代。伊丽莎白赐予德雷克爵士的宝石海盗头子德雷克因在打击西班牙海盗事业中的杰出表现,成为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德雷克于1581年环球航行归来后,被授予骑士称号。英格兰的晴日

1558年的一天,25岁的伊丽莎白正坐在哈特福德庄园的一棵橡树下看书。一群王公贵族策马而来,纷纷在她身边下跪,称呼她为女王。那一刻,她双手合十向上天感激道:“这是神的奇迹啊!”她一直期待的那一天终于来临了。

与姐姐玛丽相比,伊丽莎白的早年命运也并未好到哪里去。她的性格并不像玛丽那样古怪,而是出人意料的早熟和敏感。她非常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小小年纪便能说一口流利的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及西班牙语等。面对父亲的薄情寡义,伊丽莎白在青春期时便冷淡了一个女孩的生活重心——婚姻。

在挨过了姐姐玛丽一世的腥风血雨之后,新教徒伊丽莎白一世的登基宛如英伦头顶的一轮晴日,成为英国民心所向。从被贵族们称为“女王”的那天起,伊丽莎白就开始了任命新内阁的工作。王公贵族们惊讶地看着这位新女王的王者风范,纷纷倾倒。1559年1月15日,人们欢呼着、簇拥着伊丽莎白一世在西敏寺进行了加冕典礼。在去往加冕的途中,女王收下了路边一个乞丐为她献上的鲜花,并将这束鲜花一直带进了西敏寺教堂。人们为这一举动热泪盈眶,他们感知到了新女王的诚恳与善良。在加冕典礼上,人们高呼“上帝佑护我王”,伊丽莎白一世则睿智地回应道“天佑我民”。在她加冕的那个下午,英国变成欢乐的海洋。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回到伦敦玛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她性格古怪,勇敢而倔强,被人称为“血腥玛丽”。她死后,伊丽莎白继位。但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伊丽莎白颠倒。

伊丽莎白一世开始执政时,英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在外,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块陆地加莱被法国人夺去,从此英国真正成为一个大西洋上的岛国;在内,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矛盾从未止息过。在当时负债累累的情形下,伊丽莎白一世确立了自力更生的岛国民族信念,英格兰民族的自我意识从这一刻开始觉醒。另一方面,伊丽莎白在即位之初,罗马教廷就拒绝承认她王位的合法性。她顺势带领英国脱离与罗马教皇的关系,宣布英国为新教国家,并发布至尊法令,将政教大权一齐抓在自己手中。她以左右逢源又坚持原则的政治手腕,选择了一条折中的宗教路线,使新教与天主教至少在外表上取得平衡,重新确定了圣公会外圆内方、兼收并蓄的特质,使其成为英国人区别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特有标志之一。1571年,伊丽莎白一世主持定稿《三十九信条》,编入《公祷书》,沿用至今。《三十九信条》采取中间立场,宽容而中庸:既与天主教一刀两断,又保留其基本形式;既坚守新教要义的“因信称义”,又与加尔文的严酷无情保持距离;既对马丁·路德的一些看法保持沉默,又对激进的再浸礼派进行批评。无论如何,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方针使得英格兰至少与信仰新教的苏格兰能达到“貌合”,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被软禁的玛丽·斯图亚特1568年5月19日,逃到英格兰的玛丽· 斯图亚特被伊丽莎白的军官囚禁在卡莱尔城堡。在囚禁期间,她说了那句名言:“In my end is my beginning”(我死即我生),并将这句话镶嵌在她衣服的花边上。追求独立自主的女王

自从伊丽莎白一世登上王位,求婚者就络绎不绝。因为女王在即位时就已经25岁了,以当时的婚龄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年龄了。女王的婚姻成为英国内外所有人关注的最大焦点,大臣们轮着班儿向她进言,请求她尽快选择一位合适的丈夫,尽早为王国诞育接班人。而各国的求婚大使也络绎不绝——包括她的姐夫、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以及瑞典国王、奥地利大公、法国国王、萨伏依公爵、安茹公爵等王公贵胄。然而,伊丽莎白知道与这些宗教信仰水火不容、家族利益争斗你死我活的外国求婚者中的任何一个结合,都可能使英国卷入欧洲大陆无穷无尽的冲突中。而如果与国内的任何一个大贵族单身汉结婚则会引起激烈的宫廷宗派斗争,甚至引发内战,这两样结果都是伊丽莎白所不想看到的。实际上,透过父母的婚姻、姐姐玛丽的不幸婚姻,她早已将婚事看淡。所以,她的婚事一拖再拖。

伊丽莎白在29岁那年竟然患上了天花,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在重病之余,伊丽莎白和议会大臣们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那时,她的表侄女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凯瑟琳·格雷都是有继承权的人,可她们二人一个是热诚的天主教教徒,一个后来在婚姻问题上违背并触怒了伊丽莎白。因此,两个人选她认为都不可能继承英国王位。幸运的是伊丽莎白竟然从死神手中溜了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她重获了健康。她终于可以腾出手来重建英格兰的经济以及应对那些觊觎她王冠的人。

1563年,伊丽莎白试图让寡居的玛丽·斯图亚特嫁给新教徒莱切斯特伯爵一世罗伯特·达德利,以获得宗教上的统一,可是,这个计划遭到了玛丽的拒绝。1565年7月底,玛丽出人意料地嫁给了汤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此人具有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室的血统,二人的孩子极有可能继承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王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们的后代为英王詹姆士一世)。这次联姻令伊丽莎白恼怒并感到了王位面临威胁。不久,1566年,玛丽女王生下了继承人,即后来的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苏格兰詹姆士六世。随后,汤恩利在一次事件中身亡,人们纷纷揣测是玛丽女王杀了亲夫,因为她在12周之后就嫁给了新教徒伯斯维尔伯爵。这一次,苏格兰的贵族们趁机起兵反叛玛丽,玛丽被迫退位,将王位传给了只有1岁的詹姆士。随后,她从苏格兰逃到了英格兰。1568年5月19日,玛丽被伊丽莎白软禁起来,在长达18年的软禁生涯中,玛丽并不消停,参与了数起阴谋夺取英格兰王位的事件。最终,伊丽莎白再也不能容忍玛丽,以企图刺杀伊丽莎白的罪名,于1587年2月8日在北安普敦郡佛斯里亨城堡将她处以极刑。伊丽莎白画像伊丽莎白一世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女王的生意经

1573年,伊丽莎白已经40岁,如再不结婚将无法诞育子嗣。面对大臣们提出的结婚请求,伊丽莎白将戒指戴在无名指上说:“我只可能有一个丈夫,那就是英格兰。”这句话,在英国人心中造成了空前的震撼,人们也将她奉若神明——从此她便以“童贞女王”著称。

伊丽莎白接手英国时,英国是个负债累累的国家。至16世纪80年代,英国不仅偿还了外债,国库也有了相当的积累。这与伊丽莎白的治国方针有着莫大的关系。身为新教徒的女王厉行节俭,同样也追求金钱。她的宫廷开支不到玛丽时期的1/3,即使说她吝啬也并不过分。她总是精打细算,省之又省。如她喜欢跳舞,但盛大的舞会通常不是在宫廷,而是在大臣的庄园和官邸举行。当然,这笔巨额开销令许多大臣叫苦不迭。此外,伊丽莎白具有商人的经济头脑,聘请被称为“商人之王”的格勒善为财政顾问。1560年,在她的支持下,一座巨大的王家交易所在伦敦建立起来,成为英国和欧洲各地商人云集之地,红火兴隆的生意使女王的钱袋很快鼓了起来。

在经商的同时,女王也投资冒险生意——海盗抢掠。在她的带动下,许多大臣们也纷纷投资海盗事业,获利丰厚。当西班牙大使一次次地上门提出缉捕凶手时,伊丽莎白也发布缉捕海盗命令,但那不过是做做样子。而霍金斯、雷利、德雷克等海盗巨头都是女王的座上宾,受到女王的呵护和褒奖。当西班牙要求英国处死德雷克时,女王却把他封为骑士。1588年,西班牙与英国矛盾激化,西班牙组织了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向英国扑来。面对来敌,不甘示弱的伊丽莎白迅速组织起由140艘船只组成的舰队。此时昔日的海盗霍金斯、德雷克、雷利成为皇家海军——或许他们的船炮不如西班牙,但他们具有丰富的海战经验,加之海盗的亡命精神,都使英军战斗力强于对手。果然,在一场大风的帮助下,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败得一塌糊涂,从此日渐衰落。而在伊丽莎白的领导下,英国却逐渐踏上了通往海上霸主的台阶。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夏,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英国舰队炮火的轰击下,慌乱撤退。英国内战第一枪

公元1642年—公元1651年

人物:詹姆士一世 查理一世 地点:英格兰 关键词:英国内战

尽管这是一场内战,却被看成一个时代的开端,被定性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内战的挑起者是国王查理一世,内战的另一方是希望限制王权的议会。而对王权的约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詹姆士一世画像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与第二任丈夫所生的唯一儿子。伊丽莎白去世后,由于没有子嗣,将王位交由詹姆士一世继任。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1603年,英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国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因为没有子嗣,由苏格兰的詹姆士继位英国国王,是为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一世是一位权力欲极强的封建君主,对议会的权威不屑一顾,喜欢奢侈的生活和无拘束的行使权力。

1625年,詹姆士一世去世后,他的儿子查理继承了王位,他就是查理一世。查理一世继承了王权至高无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必然会与要限制王权的议会产生矛盾。查理一世的性格古怪,为人刻板,平时沉默寡言,在生活上严格按照自己拟定的时间表进行,日复一日按部就班。

在查理一世刚刚即位的几年中,英国不断地同西班牙和法国爆发战争。战争需要大量的费用,而当时英国国库已经入不敷出。在英国,国王要征税必须征得议会的同意,而查理一世在即位的第一年,就已经与议会闹僵了。1625年6月至8月,查理一世即位后的第一届议会召开了。在这届议会上,查理一世要加大赋税的征收额度,但是议会不仅没同意,反倒只允许他征收一年的吨税和磅税——吨税和磅税都是关税的一种,在查理一世之前,每个国王都可以终身征收。现在查理一世额外征收赋税的要求不仅没能得到满足,权力反倒受到了削弱,他甚为不满。

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征税,查理一世就运用国王的权力,不经过议会直接强制征收各种苛捐杂税。1627年,有5个爵士因为认为国王的征收不合法,拒绝缴纳强制性赋税而被关进了监狱,这一事件更加剧了议会的愤慨。1628年,为了表示抗议,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主要内容是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能随意征收捐税,不能以国王的权力非法逮捕任何人。

查理一世为了获得议会对他的好感,获得金钱的援助,先是假惺惺地在“权利请愿书”上签了字,接着又开始强制征收赋税。当议会起来反对的时候,1629年3月,查理一世将议会强行解散,此后11年再没有召开过议会。英王查理一世和妻子玛丽亚皇后在查理一世身边的是未来的詹姆士二世,在玛丽皇后身边的是未来的查理二世。再次召开议会

没有了议会的限制,查理一世更加独断专行,也激起了民众越来越多的不满。从1636年开始,英国各地开始出现了各种内容的小册子,有的是直接批评查理一世的独断专行政策,有的是揭露宫廷里的腐败生活,有的是攻击查理一世跟前的红人劳德大主教,有的则是发泄群众心头的愤懑。这些小册子从各个大城市,一直到偏远的山村都在广泛传播着。

就在群众的不满之声此起彼伏的时候,由于查理一世对苏格兰的倒行逆施政策,引爆了苏格兰起义。苏格兰从1603年詹姆士一世即位为英国国王时起就与英格兰由同一个国王治理,但是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差异依然很明显,并仍有着独立王国的性质。苏格兰和英格兰的信仰分属于基督教的不同教派。在信仰上,教派的不同是一件大事。但是,查理一世即位后,按照劳德大主教的意见,一定要让苏格兰同英格兰信仰的教派统一。1633年,查理一世到苏格兰视察后,决定把英格兰使用的祈祷书,推行到苏格兰,这是统一教派之举。但此举引起了苏格兰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的普遍不满。1634年,有人举报苏格兰的巴尔马力诺勋爵有一份反对使用英格兰祈祷书的请愿书,查理一世马上下令以叛国罪将巴尔马力诺勋爵逮捕。这一事件无异于火上浇油,使苏格兰人民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升级。

1637年,苏格兰人自行选举出了一个代表团,这个代表团于1638年2月起草了一份《民族公约》,公约中宣称他们将不接受新的祈祷书和新的宗教法规。这份公约本身的措辞还是温和的,显然不想与国王闹得太僵,但是查理一世得知这一消息后却火冒三丈,扬言要进行镇压,使和平解决问题的希望彻底破灭。1639年,苏格兰人组织起军队,开始攻入英格兰境内。

查理一世也想组织大规模的军队进行镇压,但是再一次苦于军费无处筹措,一些大商人也拒绝给国王捐献费用帮助他去打一场战争。无奈之下,1639年6月,查理一世同苏格兰人签订了停战协定。查理一世此举只是缓兵之计。为了征收赋税同苏格兰作战,1640年4月,查理一世召开了已经停开11年的议会,要求议会通过他的征税条款。但是,议会召开后不仅没同意国王的征税请求,还重申议会应该具有的权力,查理一世一怒之下,又将议会解散了。

苏格兰人见国王并无诚意停战,就再次攻入了英格兰境内,一路上势如破竹。查理一世的军队根本无法抵御苏格兰人的进攻,1640年9月,又被迫同苏格兰人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一次苏格兰人索要了高额的赔偿费。英国的国库里已无法满足赔偿数额,查理一世只好决定再次召开议会筹措费用。查理一世画像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也是英国历史唯一一位被公开处死的国王。在荷兰画家凡·戴克创作的《穿猎装的查理一世》中——查理一世侧身站立,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叉腰,显得傲慢自大、目空一切。内战的爆发

1640年11月,查理一世下令召开议会。此次议会是在全国群情激愤的情况下召开的,议会中议员的大部分是反对查理一世的。在议会召开不久,一些议员就提出要审判查理一世的宠臣、最受人们痛恨的斯特拉福德伯爵。民众对于这一提议积极响应,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敦促议会尽早通过处决斯特拉福德伯爵的法案。1641年5月8日,议会终于通过了处决斯特拉福德伯爵的法案。但是根据当时的制度,议会通过的法案需要经过国王的同意后才能生效。查理一世本想通过召开议会来筹措费用,没有想到议会的法案竟然首先指向了他的宠臣,查理一世拒绝批准这个法案,并向斯特拉福德伯爵保证,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和财产。

民众们得知查理一世还在包庇自己的宠臣的时候,变得异常愤怒,成千上万的人开始聚集到国王居住的王宫前。查理一世面对着这样的局势吓得胆战心惊,只好在议会提交的处决斯特拉福德伯爵的法案上签了字。5月12日,当斯特拉福德伯爵被推上断头台的时候,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这是民众的胜利,也是议会的胜利。

此后,同斯特拉福德伯爵同样恶名远播,同样是查理一世宠臣的劳德大主教也被以叛国罪逮捕,囚禁在伦敦塔里。查理一世还被迫通过了议会提交的“三年法案”。根据这个法案,议会要定期召开,并且间隔年限不能超过3年,如果国王不下令召开议会,议会可以自行召开;国王也不能随意解散议会;查理一世在议会闭会期间征收的一些捐税被宣布为非法。

查理一世召开议会的初衷不仅一点没有得到满足,相反自己的权势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这使他心中对议会充满了抱怨。为了再度显示一下自己的权威,查理一世下令逮捕议会中要求限制王权的5个激进议员。但是这5个议员提前得知消息,躲避了逮捕,并于一周后在民众的簇拥下堂而皇之地再度走进了议院。

在伦敦无计可施的查理一世,于1642年1月率领着亲信们前往英国北部的约克郡——聚集那里的王党成员准备对议会进行反扑。8月22日,王党成员在诺丁汉的一座山顶上升起了王党的军旗,宣布讨伐议会里的“叛乱分子”,打响了内战的第一枪。斯特拉福德伯爵画像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君主派的代表人物。他本是英王查理一世的宠臣,但后来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查理一世走上“断头台”

公元1600年—公元1649年

人物:克伦威尔 查理一世 地点:英格兰 关键词:断头台

查理一世倒行逆施,引发了纳西比之战——克伦威尔让他一蹶不振。此战之后,他由君主沦为了阶下囚。但是囚禁中的他依然策划着叛乱,希望恢复自己昔日的权威。但最终的结果是,在忍无可忍的英国民众的呼声中,他被推上了断头台。查理一世画像由丹尼尔所画的查理一世像,充分展现了其帝王的气派——查理一世腰佩长剑,手拄拐杖,旁边则是王冠和手托的十字架王球。第二次内战

1646年6月,议会军攻克了王党军的大本营牛津,国王查理一世化装逃跑,跑到了苏格兰。不久之后,英国议会与苏格兰议会经过讨价还价后达成协议——英格兰人以40万英镑从苏格兰人手里买回查理一世。查理一世成了英国议会的阶下囚,被监管在汉普顿宫,但拥有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

查理一世被软禁之后,议会中产生了分歧,大多数人包括克伦威尔都不想惩治国王,甚至只是想逼迫国王做出某些让步。但是被软禁的查理一世不甘心失败。11月11日夜,查理一世趁着汉普顿宫的防守松懈,逃到了南部的怀特岛,在那里得到了苏格兰使者的迎接。

查理一世逃跑的消息传出后,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民众和下层士兵们纷纷要求追捕国王。克伦威尔最初还因为国王逃脱而暗自庆幸,因为他并不希望与国王闹得太僵,甚至对查理一世抱有很大的幻想,希望查理一世能够满足他们所提出的条件。但是到了11月21日,克伦威尔的态度却突然变了,因为这天他截获了国王给王后的一封密信。从信件的内容来看,查理一世宁愿和苏格兰人合作,也不愿意和克伦威尔合作,并承诺成功之后给苏格兰人各种各样的好处。面对残酷的现实,克伦威尔只好打消了和国王合作的念头。

1647年12月26日,查理一世与苏格兰人签订了秘密协议,协议中约定苏格兰人派军队帮助查理一世恢复王位,解散英国的议会军和议会,查理一世将答应在全国推行苏格兰人信仰的教派。一场新的内战正在酝酿。

1648年2月,南威尔士的王党酿造了暴乱,苏格兰人应时而动,由原来与英国议会合作,转而支持查理一世,第二次内战爆发。此时从伦敦到其他城市的一些王党成员也纷纷行动起来,就连海军舰队也有一部分投到了王党方面,形势危急。

面对危急局势,议会内部消除了分歧,议会军再次开赴前线,迎战王党军队。议会军作战英勇,加上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战局很快就有利于议会军。1648年7月上旬,议会军成功平息了南威尔士王党的叛乱。8月,王党的军队被彻底击溃,第二次内战结束。查理一世来到卡里斯布鲁克城堡查理一世来到城堡后,收到一位小姑娘送来的玫瑰花。但不久之后,他的行径就遭到了众人的谴责。此画现存于罗浮宫博物馆。围绕国王的斗争

1648年12月,查理一世再次沦为阶下囚,被囚禁在温莎城堡。这样议会军再次取得了胜利。但是以克伦威尔为首的一些人仍然无法下定决心惩治国王,也不愿废除君主制度。可在民众与士兵的呼声中,议会也只好组织人讨论审判国王的问题。然而讨论持续了近半个月。直到12月28日,议会下议院才通过决议,把查理一世作为背叛国家、挑起内战、破坏法律和人民自由的罪犯加以审判。但是克伦威尔却将对国王的审判看成无奈之举。12月底,他在议会讨论审判国王的问题时说:“任何人,无论是谁,如果打算废黜国王或者剥夺国王子孙的王位继承权,他就将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叛徒和犯上作乱的人。但是,如今上帝已经把这样的角色加在我们身上,我们别无他法。”

英国的议会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审判国王的决议由下议院先通过,下议院通过后要经过上议院的同意才能生效。但是当决议递交到上议院时,上议院的16位议员一致投了反对票。民众和士兵对这样的结果十分不满。既然上议院不同意,那么就让下议院享受最高权力。

1649年1月4日,在民众和士兵的推动下,通过了下议院享有最高权力的决议。决议规定:国家的法律来源于人民,代表人民的下议院是最高的权力机关,下议院的决议可以不经过上议院和国王的同意直接生效。

这样,1月6日,下议院通过了审判国王查理一世的最终决议——成立了由135人组成的特别法庭。查理一世走向断头台的前夜此画描写了查理一世走向断头台的前一天晚上,与两个孩子依依分别的场面。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两个孩子表情痛苦,无法接受父亲即将离去的现实。查理走上断头台

对查理一世的审判从1649年的1月20日开始。对查理一世的指控是:国王本来应该为谋求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但是查理一世却一心贪图权力,横征暴敛,当议会不满足他的无理要求时,他便挑起了内战,使无数人丧生,他对人民犯下了深重的罪行。

对于惩治国王的事情,高等法院中达成一致,但是在如何惩治上,高等法院又产生了很大分歧——高等法院中的一部分人提出判处查理一世死刑,但很多人表示反对——曾经能征善战的议会军总司令费尔法克斯甚至宣布拒绝出席对国王的判决。但民众和士兵却支持处死咎由自取的查理一世。

1月20日,查理一世被带到了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厅,在这里他将接受审判。但在一个王权专制的国家中,法律上没有规定如何审问国王——尽管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可以宣判查理一世,但法官们还是援引了罗马法对查理一世进行了判决。

1月27日,在签署最后判决书时,135位特别法庭成员只有67人出席,而最后在判决书上签字的仅有52人——这说明很多人还是支持王权的。判决书上对查理的判决是:他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善良人民的公敌,判处查理一世死刑,判决将在1月30日执行。

1月30日,天气晴朗却寒风刺骨,上千名市民围在白厅广场周围,等待着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这样的事情在英国史上没有发生过,更是震惊了整个欧洲。

查理一世被带到了距离白厅广场不远的一个房间里,他正在做着人生落幕前的最后准备。他已经与两个孩子做了最后的道别,也向上帝做了最后的祷告。他看见了广场周围有无数的人在等待着他被推上断头台的那一刻。但他心里好像并未生出太多的恐惧,因为他知道自己应该为倒行逆施付出代价。

之后,他被推上了断头台,但他还在努力表现出国王的气度和威严,甚至对围观的人说:“我将宽恕将我送上断头台的人,因为宽恕是国王的权力。”查理一世进行了默祷,默祷之后,他的生命便走向了终结。查理一世之死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在白厅广场前被送上断头台。“弑君者”克伦威尔

公元1599年—公元1658年

人物:奥利弗·克伦威尔 地点:英国 关键词:弑君 独裁

1644年7月2日,在英格兰北部的马斯顿荒原上,国王军与议会军展开了一场血战。大炮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火绳枪发射后的白色烟雾笼罩着整个荒原。突然,一队身披重甲的骑兵如同尖刀一般切入了国王军的肋部。仅仅一个晚上,这支骑兵就消灭了国王军4000人。而指挥这支铁骑的军官就是被尊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身穿戎装的奥利弗·克伦威尔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内战中的军事将领,是议会军战胜国王军的关键人物。新模范军

1642年,查理一世的国王军在诺丁汉点燃了英国内战的烽火。战斗一开始,议会军队连战连败,被国王军一路追杀。为了扭转战局,议会决定重新建立一支强大的新军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克伦威尔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克伦威尔于1599年4月25日,出生于英格兰亨廷顿郡的一个清教家庭。他早年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与法律,上学时就接受了清教的信仰,成为了一个虔诚的清教徒。1628年和1640年,克伦威尔两次被选为议员,由于他思想激进而且能言善辩,很快成为了议会中引人注目的人物。英国内战爆发后,克伦威尔从家乡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中挑选青年,组建了一支军队。由于这支新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主力部队是身披重甲的骑兵,所以被人们称为“新模范军”和“铁军”。新模范军这支新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主力部队是身披重甲的骑兵,人们称为“新模范军”和“铁军”。内战终结

1645年6月14日,国王军与议会军在英格兰中部的纳西比荒原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战斗一开始,查理一世就命令国王军的骑兵猛击议会军的侧翼,想要来个侧翼包抄。没等查理一世的骑兵达成突破,克伦威尔的骑兵就已经击溃了国王军的右翼,直接攻入了查理一世所在的主阵。惊慌失措的查理一世在卫兵的掩护下化装成仆人,逃往了苏格兰。1647年2月,英格兰议会以40万英镑的高价将查理一世从苏格兰人手中赎回,持续了5年的内战暂时告一段落。

保王党刚被打败,革命阵营的内讧又开始了。当时议会中分为长老派和独立派。长老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政治上较为保守,老想和国王妥协;独立派代表着中小贵族的利益,主张建立共和国。双方不断争吵,以至于对监狱的看管也大大放松了,查理一世趁机逃跑。1648年,查理一世在英格兰西南部挑起了暴乱,结果再次被新模范军镇压,查理一世又被抓回了监狱。

此时,长老派议员对查理一世还抱有幻想,仍然主张让查理一世复位。军人们流了多少鲜血才打倒了国王,现在议员们居然要让国王复位,军人们的愤怒终于被点燃了。 1648年12月6日,新模范军的普莱德上校率领一支军队进入议会,驱逐了大约140名长老派议员,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普莱德清洗”。经过清洗,议会中只剩下了60名左右的独立派议员,因为议会达不到法定的人数,所以这个时期的议会被称为“残缺议会”。

当时“残缺议会”要主持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审判查理一世。1649年1月27日,议会组织的最高法庭对查理一世进行了审判,法官以“叛国罪、挑起内战罪、破坏法律和英国人民自由罪”判处查理一世死刑。第二天,克伦威尔平静地在判决书上签了字。1649年1月30日下午1时,憔悴的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断头台。

查理一世之死激起了欧洲所有封建王朝的愤怒,他们把恶毒的诅咒全部“送给”了敢于处死国王的克伦威尔。同年5月19日,在全欧洲的谴责声中,“残缺议会”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奥利弗·克伦威尔画像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等。1653年,克伦威尔称“护国公”,从此开始了他的独裁统治生涯。护国公征战

共和国成立之后,克伦威尔掌握了英格兰的军政大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发动了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战争。1652年5月,经过血腥镇压,克伦威尔终于征服了爱尔兰。克伦威尔的地位在战争中得到巩固。军队也在战争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很快成为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的支柱。1652年9月3日,英格兰、苏格兰两军在伍斯特展开决战。克伦威尔再次力挽狂澜,荡平了苏格兰。1654年,英格兰正式合并了苏格兰,英伦三岛正式宣告统一。

率军队从苏格兰班师回国后,克伦威尔与“残缺议会”的矛盾开始公开化。1653年4月19日,克伦威尔在伦敦召开军官会议,要求议会自动解散。第二天,议会也针锋相对地推出了新的选举法,准备与克伦威尔抗争到底。得到这个消息后,克伦威尔马上带着自己的卫队进入了议会。“议员先生们,你们的罪行已经太多了,人民要选择更好的人来执掌政权!”克伦威尔以响亮的嗓音高喊着。“你怎么敢污辱议会!”议员们愤怒地指责克伦威尔。此时,克伦威尔大手一挥,两队身高马大的士兵立即冲了进来,把议员们全部驱逐出去。克伦威尔走到了议长的位置旁,拿起议长的权杖,笑着说:“这个玩具有什么用呢?”权杖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现在却成了克伦威尔手中的玩具。

1653年12月16日,克伦威尔正式成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终身护国公”。在盛大的就职仪式上,克伦威尔身披黑色长袍,脚穿便鞋,表示不以军人身份出场。他接过象征权力的玉玺和宝剑,一个军事独裁政权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从此,克伦威尔将内政、外交、军事、立法种种大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成为英国的最高统治者。图中上图的旗帜为纳西比战役中国王军的旗帜,下图是克伦威尔的议会军旗帜。护国公之死

成为护国公之后,克伦威尔在英国实行了赤裸裸的军事统治。他把全国分成11个区,每个区派一名将军做行政长官,实行军管。行政长官直接向护国公负责,他的意志在区域内不可违背。军政府还制定了严格的清教戒律,要求英国人必须按照清教规定行事,人们不仅不能喝酒,不能赌博,在安息日还不能出门,店铺也不能营业,谁要在这个日子在街上闲逛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相对于对内的高压统治,克伦威尔还把海外扩张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他通过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属殖民地通商,进入英国的商品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者生产国的船只运入英国港口,否则就会被没收全部货物。这个规定让热衷海上中转贸易的荷兰收入锐减,而英国商人则赚得盆满钵满。为了这个规定,英国和荷兰还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海战。最终,荷兰因为实力不济,被迫同意了这个《航海条例》。接着,英国又凭借着自己无坚不摧的新式炮舰挨家挨户地找人“做生意”,先后取得了与西班牙殖民地通商的特权和自由进出波罗的海的权力。在法国的支持下,英国还通过对西班牙的战争,夺取了加勒比海上奴隶贸易的中心——牙买加和有“欧洲大陆金钥匙”之称的敦刻尔克。英国的商人在这波扩张浪潮之中尝尽了甜头,滚滚的金银不断从美洲、欧洲和亚洲向英国流去。

晚年的克伦威尔失去了昔日的骁勇和威风,他精神极度紧张,常常疑心别人要暗杀自己。1658年,重病缠身的克伦威尔在病榻上辗转反侧,仿佛看到了那些铺垫在自己成功之路上的鲜血和尸骨,害怕自己的所作所为得不到上帝的宽恕。当听到牧师说“上帝会宽恕所有人”之后,克伦威尔松了一口气,颤抖着说出“我得救了!”9月3日,克伦威尔指定儿子理查·克伦威尔为护国公的继承人。下午3时,克伦威尔与世长辞,他的部下将他安葬在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给克伦威尔一个绝对公正的评价是件困难的事情,英国的历史学家一般认为克伦威尔是一位独裁者,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巩固了清教的地位,并最终实现了英伦三岛的统一,开始了英国海外扩张之路,算得上一位有贡献的无冕之王。军事独裁政权的建立克伦威尔带着自己的卫队进入了议会。要求议会自动解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公元1660年—公元1714年

人物:查理二世 詹姆士二世 地点:英国 关键词:复辟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结束之后,查理·斯图亚特登上了王位,即查理二世。之后,他便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活动。然而这一时期,似乎一切都出现了逆转——英伦大地上空的愁云惨淡,预示着一缕清风将吹尽它的阴霾。查理二世时期的艺术品“小丑”退出舞台

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克伦威尔的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即位护国公。理查德为人懦弱,以致王党分子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小丑”。一些曾臣服于克伦威尔的高级军官,现在也不服从他的管制,都希望能将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成为第二个克伦威尔。至此,英国又陷入了政治纷争之中。

1658年12月,理查德召开了新的议会,希望依靠文职人员来治理国家,但遭到军官们的反对。同时议员们也对军队比较敌视,认为国家不能处在军人的控制之下,那是不能令人容忍的。随后,以弗利伍德为代表的军官迅速采取行动,迫使理查德解散了议会。但紧接着,下层士兵也暴露出对高级军官们的不满,要求重新召开议会。

1659年7月,第二次议会召开,但弗利伍德再次领导军人们强行解散了议会,并组建了以他为首的、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的“安全委员会”作为临时政府,管理国家大事,理查德则被迫放弃护国公的职位,退出政治舞台。查理一世的孩子们(安东尼,比利时)这是查理一世与玛利亚皇后所生的5个孩子。从左向右依次是:玛丽公主、詹姆士二世、查理二世、伊丽莎白公主和安妮公主。查理二世重返伦敦

弗利伍德的“安全委员会”组建后,没能赢得人心——伦敦的一些贵族拒绝服从弗利伍德的统治。同时军官之间的争权夺势也愈演愈烈。此时,驻扎在苏格兰的乔治·蒙克将军看到了伦敦的混乱局势,准备进军伦敦。

蒙克将军是坚定的王党成员,在王党军队战败的时候,蒙克宣布服从议会,但是很快便带领自己的军队开赴苏格兰,避开了伦敦的政治旋涡。在苏格兰,蒙克一直同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斯图亚特积极接触。当弗利伍德解散议会之后,蒙克高调宣布自己要保卫议会,维护人民的权利,便率军向伦敦进发,并很快得到了费尔法克斯军队的支持。

1660年2月,蒙克进入伦敦。此前弗利伍德的“安全委员会”因不能解决英国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被民众赶下了台。蒙克进入伦敦后,虽然极力稳定政局,但仍缺乏一股力量能够建立稳固的统治。于是人们开始怀念王权专制的时期,把目光投向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1660年4月,伦敦召开了一届特别议会,这届特别议会决定派人到荷兰去商谈查理·斯图亚特回国的事宜。随后,查理·斯图亚特在蒙克的授意下,高调宣布:如果自己回国继任国王,将对内战期间的一些制度和财产不予变更,并允许信仰自由;除了直接参与处死我父亲的人外,其他反对过国王的人将一概不予追究。

查理·斯图亚特的这番言论赢得了英国人的支持。1660年5月,查理·斯图亚特在长期逃亡之后,重返伦敦,登上了王位。庆祝查理二世复辟这幅荷兰油画创作于1660年,描绘了英国王室为了庆祝查理二世复辟,在海牙举办的盛大宴会。画中查理二世正和他的姐姐玛丽跳舞。查理二世的统治

查理二世当上国王之后,原本希望恢复以往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大商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力量已经壮大。因此,在查理二世的政府内,既有以前的王党成员,也有以前的议会成员,两派之间的分歧十分明显,以致后来形成了两个党派——辉格党和托利党,但这两派又都在政府中拥有一定的权势。

查理二世在当上国王初期,他的一些所作所为的确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在“弑君犯”这一问题上,他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宽容。反对过查理一世的人大部分被赦免,除了已经去世的,最终只将9个人定为死刑。面对查理二世的宽容,王党的其他分子则表现出了不宽容。他们甚至将克伦威尔等人的尸体挖掘出来进行鞭尸。

后期,因议会中的一些议员仍在积极限制国王的权力,查理二世表现出了不满。查理二世在外交中,一直与法国较为友好。而查理二世的行为使英国人认为他们的国王要效仿法国的太阳王,加强国王的权威,压制人民的自由。查理二世为了免受苛责,开始在外交上采取两面派的做法——一方面表面上同荷兰、瑞典结成反法同盟,另一方面暗地里与法国签订秘密协议,允诺在未来的法荷战争中帮助法国。而作为回报,法国将给查理二世提供财政援助——在与议会的斗争中,查理二世的软肋就是拨款权力受议会限制。这样在得到法国的财政援助后,查理二世便变得底气十足,甚至几次将议会解散。詹姆士二世的倒行逆施

1685年,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士继承王位,即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初,詹姆士二世并未表现出独裁专制的意向,但没过多久,形势就发生了转变。詹姆士二世要重建强大的君主权威,要建立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常备军。然而当时的英国,国王不能够掌握常备的武装力量,这就是王权不能过于强大的直接原因。

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初,英国境内曾经发生了一起规模不大的叛乱。在镇压这次叛乱中,詹姆士二世召集了一支大约3万人的军队。在顺利镇压起义后,詹姆士二世便要将这支军队建成隶属于国王的常备军,这引起了人们对国王的不信任。

此外,詹姆士二世还极力推崇天主教——自伊丽莎白女王以来,英国信奉国教、排斥天主教一直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现在国王竟然成了天主教的信徒。不仅如此,詹姆士二世还任命了大量的天主教徒担任文武官员,并赐给天主教徒大量的田产,甚至一些军队的指挥权也落在了天主教徒的手中。

在詹姆士二世的支持下,天主教徒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这引起了国教徒极大的不满。正是在宗教的问题上,詹姆士二世使得曾经一直支持他的托利党,也开始出现大量反对的声音——他们开始与国王疏远,而与辉格党人走得越来越近。

此时,詹姆士二世预感到了政治危机, 1687年便颁布了《宗教自由宣言》,表示一切非国教徒都可以公开进行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从字面上看,这一宣言虽然有着宗教自由的影子,但对于当时的英国国教徒来说,这无异于挑衅。

1688年4月末,詹姆士二世再次发布了一则《宗教自由宣言》,并要求在以后的每个星期日都要在教堂宣读这一文件。这一消息传出后,大约有90%的教士拒绝服从。以坎特伯雷大主教为首的7名主教向国王递交了一份“请愿书”,指责国王此举非法。詹姆士二世恼羞成怒,命人将7位主教交付法庭审讯。但是,法庭最终判决7位主教无罪释放。而詹姆士二世的威信却遭到了严重的质疑。此时,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日临近了。詹姆士二世画像詹姆士二世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天主教国王。专题:奴隶贸易的血与腥

⊙黑奴“受宠” ⊙争相贩奴 ⊙猎捕黑奴

关于人类的起源,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很多人认为,人类源于非洲。对于这个问题,也许人们会一直争论下去。但关于黑人的故乡,人们没有争论,那就是非洲。虽然今天黑人遍布全世界,但他们的祖辈却是以一种悲惨的方式离开非洲大陆,四海为家的。初次来到美洲

奴隶贸易由来已久,但是以前的奴隶贸易并没有像18世纪大西洋两岸的奴隶贸易那么“繁荣”。大西洋两岸的奴隶贸易使得非洲黑人远涉重洋、远离故土来到遥远的美洲大地,并且成为改变美洲历史的主要劳动力。没有非洲黑人的劳动,美洲的开发是不可想象的。非洲黑人并非通过移民迁徙到美洲,而是西方殖民者通过血与火的劫掠、毫无人道地将他们贩运至人烟稀少的美洲大陆。

早在15世纪,欧洲人就开始了大航海时代。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此掀开了世界历史的新一页。美洲逐渐沦为欧洲人的殖民地,面对广袤无垠的美洲大陆,欧洲人似乎不知道怎么从这块新大陆上获取财富,因为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缺乏一种经济发展的要素——劳动力。

欧洲人的海上冒险使得大西洋成为沟通欧洲、非洲和美洲的通衢大道。在欧洲人眼中,美洲和非洲都是新大陆,都是财富的处女地,如何将这些财富开掘出来就成为萦绕在欧洲人脑海中的问题。美洲土著在欧洲人到来之后,便被瘟疫困扰,欧洲人携带去的天花和殖民者对当地土著的杀戮使印第安人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剩下的土著印第安人也不愿意为欧洲人所役使。于是,欧洲人便到别的地方寻找劳动力——他们发现非洲的黑人不但强壮,而且可以很好地适应美洲的热带气候。北美殖民地的奴隶正在种植园中劳作。黑人奴隶“受宠”

非洲,尤其是西非,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便盛行奴隶买卖。为了掠夺奴隶,君王们频繁地发动战争。当欧洲殖民者到来之际,原先的奴隶贩子便与欧洲人合作,因为欧洲人可以向他们提供枪炮、朗姆酒等稀罕的商品。这些奴隶贩子便用从欧洲人那里换来的枪炮去掠夺更多的奴隶。

欧洲人比较喜欢男性黑人奴隶,尤其是10岁至24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因此被运抵美洲的奴隶基本都是男性。这也与非洲的社会形态有关系,当时非洲多数国家还停留在母系社会阶段。在这种社会中,女性不仅是社会的领导者,也是主要的劳动力,因此非洲人也愿意把不起多大作用的男人们交给奴隶贩子。

到了18世纪,甘蔗种植园在美洲热带雨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种植园主们对黑人奴隶的需求如饥似渴,因为蔗糖种植是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强壮且有韧性的劳动力,非洲黑人是最佳人选。大西洋两岸的奴隶贸易开始繁荣起来,每年有几十万枪支流落到非洲。这些枪支弹药不但使非洲各地为争夺奴隶而引发的战争不断,而且还使绑架事件频频发生。大量的黑人被运往美洲的甘蔗种植园。当欧洲人在品尝蔗糖的甘甜的时候,是否想过,千里之外的黑人正在甘蔗种植园里尝尽人间的苦涩。奴隶贩子在非洲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各国争相贩奴

随着美洲甘蔗种植的兴盛,非洲黑人奴隶便成为种植园主的抢手货,他们愿意出高价购买奴隶。为利润所驱动的欧洲奴隶贩子,便开始在非洲海岸大肆搜捕黑人奴隶。猎奴成为一项高风险、高利润的冒险活动。

非洲海岸线比较平直,但地形比较复杂,而且到处是瘟疫,没有有效的药物,欧洲人是不敢深入非洲大陆内部的,他们只能在沿海一带徘徊,猎捕奴隶的重任便交给了那些当地的经纪人。这些人驾驶独木舟,带着欧洲人的枪支弹药,深入非洲内陆猎捕奴隶。在沿海一带,有专门场所来看押抓来的奴隶,等凑够了数目,便一起卖给欧洲的奴隶贩子。

欧洲各国政府对奴隶贸易非常重视,他们将奴隶贸易当作本国经济的一部分,认为奴隶就应该提供给本国的种植园,而不能卖给竞争对手。因此,各国在奴隶贸易方面存在竞争,他们支持本国的商人,扶植本国的贸易公司,支持他们在非洲海岸建立商栈。

葡萄牙捷足先登,在奴隶贸易中拔得头筹,因为葡萄牙比其他欧洲国家更具有优势。葡萄牙人是大航海的先行者,当欧洲各国忙于内乱的时候,葡萄牙人已经在南美大陆建立起一个辽阔无边的殖民地——巴西。巴西资源丰富,葡萄牙人不仅发展了甘蔗种植,而且还发现了金矿和银矿。种植园和矿山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葡萄牙的奴隶贩子根本不担心没有市场。葡萄牙人也是最先在非洲沿海探险的欧洲国家,对非洲人的风俗、地理都比较熟悉,因此在非洲沿海建立起了比较好的贸易网络,与当地的奴隶贸易经纪人关系比较融洽。

紧随葡萄牙人其后的是荷兰人。荷兰人是有名的海上马车夫,他们资金雄厚,经验老到,怎么会错过奴隶贸易呢?荷兰人与葡萄牙人一样,在非洲沿海有很好的猎奴网络。他们比葡萄牙人技高一筹的是,在仔细研究市场供求之后,才出手购买奴隶,因此他们不会做那种贵买贱卖的傻事。很快,荷兰人大有垄断奴隶贸易之势,以至于1729年有些英国商人惊恐万分道:“多数奴隶贸易都落到荷兰人手中了!”不过,英国人很快后来居上。他们在强大的海军力量的支持下,建立起了海上霸权,可以将奴隶随意输入美洲大陆。

奴隶贸易前后长达几百年。正是欧洲的殖民者与当地的经纪人联手才将非洲的黑人装进了地狱一般的贩奴船,在美洲的种植园、矿山中忍受炼狱般的生活。一个非洲的女孩被贩卖黑奴的人吊在空中鞭打。而其他几个女孩坐在旁边,瑟瑟发抖。这就是当时黑奴的处境——不被当人看,随意买卖,不分男女。血腥的猎捕黑奴

黑人奴隶从被猎捕开始,便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他们首先搭乘猎奴队的独木舟来到非洲海岸的“货栈”,他们要接受医生的检查,就像兽医要检查牲口的体格是否强壮一样,然后被烧红了的烙铁在身上烙上一块印记,以标明由哪个公司来采购。在此过程中,奴隶们没有停止过反抗,有的甚至准备自杀。如果经过这一连串的折腾能够幸存下来的话,那么他将登上漂洋过海的运奴船。

运奴船的条件非常恶劣,里面臭气熏天,毫无卫生设备,粗制滥造的食品更是难以下咽。有些奴隶无法忍受这种非人的待遇,便试图跳海。为了防止他们跳海,进行奴隶贸易的人把他们用锁链锁在船舱里面。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要在海上颠簸4至8个星期,许多人都会病死。病死的奴隶便被扔到海里面喂鲨鱼,据说,几乎每个运奴船后面都会有鲨鱼尾随。据学者估计,每1个到达美洲的黑人背后是5个惨死于途中的同胞。在长达上百年的贩奴贸易中,非洲至少损失1亿青壮年劳动力。由此可以想象,贩奴贸易对非洲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多么大的灾难。

被运送到美洲的黑人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语言不通、宗教不同,更难以忍受的是,他们将像牲口一样被自己的主子驱赶、辱骂甚至杀害。19世纪奴隶贸易的一个场面:巴西的奴隶贩子正在检查一群即将运往本国的黑人奴隶。亨利四世的治国之道

公元1553年—公元1610年

人物:亨利四世 地点:法国 关键词:治国 南特敕令

我们将目光转向法国——他在三亨利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宗教信仰在他那里成为治国的权宜之计。他面对的是一个破败的法国,但在乱世中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到一条治国之道,于1598年颁布了著名的“南特敕令”。虽然天不假年,但他用双手创造了无限的荣耀。亨利三世的舞会亨利三世的时代,像是一幕充满斗争的悲喜剧,宫廷的歌舞升平只是一种表现而已,更深的危机还藏在后面。三亨利之争

1572年,纳瓦拉国王安托万战死沙场后,他19岁的儿子亨利继任为国王。此时的纳瓦拉王国虽然实质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但在名义上属于法国。亨利从即位开始,就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当时的宗教冲突中,成为胡格诺教派名义上的领袖,与天主教处于敌对状态。而法国的国王和大部分公爵信仰的正是天主教。

由于新旧教派冲突引发的宗教战争,已经在法国持续了很长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