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燕勤(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3 01:02:13

点击下载

作者:邹燕勤、曾安平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邹燕勤

邹燕勤试读:

前言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有着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内涵深厚的理论基础,行之有效的辨证论治方法,丰富多样的干预手段,以及注重临床实践的务实风格,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医药的作用功不可没。当前,中国政府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度,确定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已将中医药现代化作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但是,要发展中医首先是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准确把握中医药的发展精髓和深刻内涵,继承其宝贵知识和经验,并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和共同责任。

继承包括书本经验的继承(前人经验)与临床经验的继承(现代人经验)两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是唯一的国家级中医药专业出版社,中医药出版社始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所要求的,要把中医药出版社办成“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交流中医药学术的阵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载体,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摇篮”而不懈努力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编辑出版后,又策划了《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医家的遴选本着“著名”、“临床家”的两大原则。“著名”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3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为标准。“临床家”是指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有医疗特色与专长者。

本丛书正文主要分4部分,即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及年谱。

医家小传主要介绍医家经历,着重介绍从医的经历及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

专病论治以中医的病证或西医的病名统医论、医话、医案几部分内容,以病统论,以论统案,以案统话,即把与某一病证相关的医论、医话、医案放在一起,使读者对这一病证的经验有清晰全面的了解,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了解这一病证辨证、治疗的独特经验。

本丛书的最大特点是把笔墨重点放在医家最擅长治疗的病种上面,而且独特经验不厌其详、大篇幅地介绍,医家的用药、用方特点重点介绍,写出了真正临床有效的东西,写出了“干货”。

诊余漫话则主要是医家们的读书体会、用药心得等。年谱则按照时间顺序,将医家经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逐年逐月列出。

本丛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现代著名临床家的临床经验,并介绍了其从医过程,是现代中医学术发展概况的反映,它带有浓浓的时代色彩。本丛书的编辑出版是对现代著名临床家经验的梳理,也为人们学习、继承乃至发展中医学术奠定了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1月邹燕勤教授邹教授与弟子曾安平(左)、周迎晨(右)邹教授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专题讲座邹教授为患者诊治

内容提要

邹燕勤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肾脏病诊疗中心——江苏省中医院肾科学术带头人。邹燕勤教授师承家传,长期从事肾脏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医术精湛,学验俱丰,擅治中医肾系疾病,特别是对多发病肾小球肾炎及肾脏的危急重症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较深,有独到的见解和较高的疗效。本书是邹教授从事医疗工作近50年的临床经验集,内容丰富,有益于中医临床医师提高中医肾病的治疗技术。

编写说明

邹燕勤,1933年4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太湖镇,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双学士,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第一批名中医,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目前仍为第二届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顾问,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华东地区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国家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第二、三、四批指导老师。

邹燕勤教授195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并留校任植物学助教,后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药用植物学助教。1962年秋,在组织安排下,进入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开始继承父业学习中医。她勤奋好学,又经父亲——一代名医、中医肾病的奠基人邹云翔教授的言传身教,独具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深得邹老先生真传。邹燕勤教授从事中医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在中医药治疗肾系疾病方面,特别是在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即为邹燕勤教授的临床经验总结之一部分。为了方便临床医师参考此书内容,编写时以现代肾脏病的病名为纲,对一些辨证分型已明确的疾病内容不作重复介绍,重点介绍邹燕勤教授临证的个人经验,有益于提高学习者的中医肾病医疗技术。由于对现代肾脏病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在所介绍的临床经验中可见到因受时间的局限,邹燕勤教授也有一个由简约到全面再到精简的认识过程,表明了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勇于自我修正的科学态度,特别是对慢性肾衰的治疗上更能显示其精益求精,不满足现状的探索精神,对后学者当有启迪作用。

本书的编著出版,受到邹云翔教授的博士生王钢教授、章永红教授和同门师友孔薇、仲昱、郑艳辉、任建素、易岚、周恩超、严志林等及华晓青主任记者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医家小传

春燕剪影在蓝天——记著名肾病专家邹燕勤教授

邹燕勤,女,汉族,1933年农历四月初二生,于1957年及1968年分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及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获双学士学位,任植物学与药用植物学助教。20世纪70年代初期又参加名中医学术继承班,在职学习两年,师承其父邹云翔教授。她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受其父——著名中医学家,肾病、老年病专家邹云翔教授学术思想影响,并经长期中医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磨炼,在中医药治疗肾系疾病方面,特别是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曾任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及附属医院副院长,江苏省第六、七届政协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第二届理事,江苏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及省药品审评委员,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顾问,世界中医联合委员会肾病专业委员会、江苏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华东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一、家学熏陶

1933年4月,正是江南太湖最斑斓美好的季节,邹燕勤教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东绛镇(现太湖镇)。其父云翔先生自小勤奋聪慧,具有厚实的文学功底,并经著名经学大师唐文治先生的授教,奋研文史,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在上海《申报》《时事新报》《新闻日报》等报刊发表数十篇论文,先后任小学、中学教师及校长。值邹燕勤教授出生前夕,因邹云翔先生思想进步,对当时政局见解不同,学校董事长害怕出事而停办该地中学。加之邹云翔先生的母亲不幸染病,失治而逝,遂使邹云翔先生发愤改教学医,遵循“不为良相,宁为良医”的古训,师从孟河名医费伯雄先生的高足刘莲荪先生,学成后遂悬壶乡里,医治百姓。后受聘于上海《光华医学杂志》,又师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之子丁仲英先生。

邹燕勤教授的幼年就是在父亲学医、行医的过程中度过,耳闻目染不少其父诊病的情景及救治的患者,也许就是这最初的启蒙教育,为她今后从事中医事业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邹云翔先生在南京大行宫存心泰药房行医,邹家遂举家从无锡迁至南京,邹燕勤教授在南京读完了初中。课后假期,邹老先生在行医之余,教导孩子读书学习,《古文观止》是常读之书,重要章节须认真背诵。邹老先生治学严谨,培养了邹燕勤教授良好的国学根基。

二、薪火相传

邹燕勤教授的父亲邹云翔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一级教授,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1955年曾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肾病专著《中医肾病疗法》,是中医肾脏病学的奠基人。

1957年,邹燕勤从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植物学助教。适逢国家开展培养名老中医学术接班人工程,邹燕勤奉命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任药用植物学助教,1962年秋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中医六年,踏上了继承父业的艰辛路途。邹云翔先生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精于内、妇、儿科,尤对肾病、老年病见解独特。邹燕勤教授在跟父学习中勤观察、细琢磨,在帮助邹老先生整理资料、医案、经验等过程中,经父亲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加之自己勤勉有加,深得邹老先生真传,医术渐精,特别在中医药治疗肾系疾病及老年病方面造诣较深。邹燕勤教授时常说,父亲的教诲和生物及中医两个专业的学习,是她成功的基础,并对她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邹老先生治疗肾病注重辨证论治,治肾而不拘泥于肾,以及维护肾气,运行气血的学术思想,对邹燕勤教授治肾学术思想的形成及遣方用药规律影响颇深。邹燕勤教授秉承其父之学术思想,并在临证中师承父业,以父为镜,并有所发展。

她认为肾病的辨证,以虚实为纲。暴病多实,久病多虚,多实不是皆实,实中常夹有虚象;多虚不是均虚,虚中亦有挟实候。因此,

急性肾炎

和慢性肾炎的治疗,是从虚治,是从实治,还是攻补兼施,不是从急慢性来区分,而是依据辨证来决定的。虽然纯虚纯实之证亦有,但大多是本虚标实者多,特别是慢性肾炎,因此务必重视扶正祛邪。根据不同病程,不同病情,虚实之间,孰轻孰重而灵活处理。对肾炎水肿的治疗,多从肺、脾、肾着手,以宣肺利水、补气行水、健脾利水、温肾利水、活血利水等为常法。邹教授遵从其父之学术观点,根据活血化瘀法治疗水肿的论点,以“温肾、行血、宣瘀,佐以通畅行气的药物,肾脏血流才不发生障碍”,“各种慢性肾炎,中医治法都用补气养血,化瘀温肾予以整体的根本治疗,以增强抵抗力”,并提出,五脏中肺与肾最为娇嫩与柔脆,凡是气候上的变化,物理上的刺激,情绪上的波动,外因与内因各方面,都能影响到肺脏与肾脏。其治疗肾病不拘泥于肾而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理,根据病情而注意其他脏器的治疗。例如重视研究肾脏病中肺的证候而摸索了一套治肺方法,如疏风宣肺,清肺解毒,降肺理气,养肺滋阴,以及金水相生,肺肾同治等法则;研究了肾与脾的关系,强调先天、后天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在辨证中对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的治疗均丝丝入扣;又注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肾与肝、心等脏器的关系而采用多脏同治而提高了疗效。

对激素治疗所出现的副作用,如满月脸、水牛背、围裙腹,而尿蛋白不降等症状,邹教授在跟随父亲侍诊过程中领悟并整理出父亲用疏滞泄浊法治病的经验,并阐明其机理。认为:因药物引起体内升降出入功能紊乱,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出者不出,当入者不入,气血精微变为湿浊痰瘀,阻瘀脏腑络脉肌腠而成。用疏滞泄浊之法,丹溪越鞠丸加减,疏其气血,泄其湿浊、痰瘀,使失常之升降出入生理功能得以恢复而病可痊愈。

对水肿及蛋白尿等的治疗,邹教授整理总结如下方法:疏风宣肺利水法、清肺解毒行水法、降肺理气法、养肺滋肾法、疏达清理法、补气固卫法、补气行水法、健脾益气法、运脾化湿法、健脾补肾法、温阳利水法、滋养肝肾法、补肾固摄法、补气养阴法、补气养血法、阴阳并补法、活血化瘀法、清热渗湿法、疏滞泄浊法等。在临床中重视调整脾胃,顾护中气,以后天养先天,深得孟河学派之真谛,认为慢性肾病的治疗,以维护肾气,加强肾的气化功能为根本原则。但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气血津液升降的枢纽。肾与脾胃关系密切,肾为先天生命之根,脾胃为后天仓廪之本。从生理上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人体水液代谢中也起了协同作用,肾气的开阖,脾气的运化都对水液代谢起了调节作用。从病理上二者亦相互影响,慢性肾病,特别是慢性肾衰的晚期,肾病及脾,水毒浸渍中焦,脾升胃降功能紊乱,中气受戕,怯弱难复,往往致肾病不可挽回,所以治疗肾病必须详察脾胃之盛衰。遵先贤“人以胃气为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得谷者昌,失谷者亡”的训导,故顾护中气与维护肾气一样重要。在调理脾胃时邹教授常指出:“一要调补脾胃之气。因慢性肾病患者脾胃气虚证候居多,常选参苓白术散、健脾丸加减治疗;二要调畅中焦气机。因临床气虚者兼气滞,故须调畅气机,于补气方加陈皮、佛手,或砂仁、蔻仁或枳壳、苏梗等,或用香砂六君丸加减治疗;三要注意顺应脾胃的特性。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故治疗中若见脾虚湿困为主者,宜运脾化湿,投以胃苓汤、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若胃气上逆,呕恶不止,不思饮食,宜和胃降逆,以旋覆代赭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橘皮竹茹汤、左金丸等化裁运用。”慢性肾病,多病程较长,肾病及脾,脾胃功能多虚弱者,故应注意少用苦寒之品。若过用苦寒,不仅损脾败胃,导致后天气血不能正常化生,亦可伤肾薄骨,抑制先天肾精气化功能,加重肾病病情变化,故应用时要知节知慎,中病即止。

三、创新光大

邹燕勤教授从事医教研五十载,从临床医师到治院行家、学科带头人,学验俱丰,桃李满天下。

邹燕勤教授临床涉及内科各专业,20世纪70年代起更独专肾科。尤当称道的是在邹云翔教授电脑诊疗系统研制、继承邹云翔教授肾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科研课题的不断深入及将江苏省中医院肾科建成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等方面,取得卓越成绩。

80年代初期,国家重视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如何既能让先辈经验传之后人,又能直接以名家经验永久服务于广大患者。邹燕勤教授与同事们一起,引进世界当时新兴顶尖之电脑技术与古老传统中医学相结合,将邹云翔教授治肾之学术经验,研制成电脑诊疗软件,在全国开此类课题研究之先河。历经三载研制成《邹云翔教授急慢性肾炎诊疗与教学经验应用软件》和《邹云翔教授肾系疾病诊疗与教学经验应用软件》,其中存储了828个症状信息,总结了肾系疾病316个主证和50个兼证,能使用的基本方剂739个,能为肾脏系统的13种疾病作辨证治疗,经一万人次的肾病诊治结果证明,有效率达90%。荣获江苏省计算机应用成果一等奖、全国微机应用展览会一等奖及国务院电子振兴小组三等奖。后又于1985年参加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展出,获得国际行家们的好评。1987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医药信息会上,邹老肾病软件用于治疗的论文引起国际医药界的极大重视。邹燕勤教授于1988年代表研制小组赴前苏联参加国际会议,在大会上作为第一位发言人宣读了该软件医理设计的论文。这些软件不但成功地应用于本院临床,还在国内转让给二十余家医院应用,如同邹云翔教授亲自为当地患者诊疗肾病一样。软件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展览。科研论文曾在美国、加拿大、前苏联等国家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宣读、交流。

自20世纪80年代起,邹燕勤教授围绕继承邹云翔教授学术经验的思路,先后完成卫生部课题一项,省级课题四项。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辨证论治的临床规律与原理研究》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中医药工程学国际学术会议金陵杯金奖;《益气养阴和络渗湿法治疗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健脾益肾补气法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由她主持研究的卫生部课题《慢性肾功能衰竭辨证论治临床规律和原理研究》,则是在总结邹云翔先生治疗慢性肾衰经验的基础上,对慢性肾衰的病机演变规律及中医药治疗机理的深入研究及阐述,提出了该病是“肾元衰竭,水毒潴留”的本虚标实证,维护肾元是根本治则,并研制了保肾丸,从临床及动物实验多种角度论述其维护肾元的治疗机理。该课题1991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国际中医药工程学术会议金陵杯金奖。根据新药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需要,将保肾丸改剂为保肾片,而由其负责的《保肾片治疗慢性肾衰的新药研究》于1996年正式列为江苏省科委“九五攻关”项目,进行新药开发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经专家鉴定,转让药厂,获利100万元。在她主持的卫生部及江苏省科研项目4项课题中,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项2项,四等奖2项,已完成的课题经专家鉴定均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邹燕勤教授先后被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先进工作者奖;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教育先进工作者奖。

四、剑胆琴心

邹燕勤教授从事中医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载,著述甚丰。被聘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参与撰写《中医临床肾脏病学》《实用中医内科学》等巨著。至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6篇,以第二作者指导学生撰写论文20余篇,编写专业著作5部,参编著作3部,其代表作有《肾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治疗》《IgA肾病的中医治疗》《论治疗肾炎水肿的常用大法》《邹云翔医案选》《邹云翔学术思想研究选集》《中医临床家邹云翔》《现代中医肾脏病学》。在继承及弘扬中医学家邹云翔先生治肾学术思想及推动中医肾病事业的发展方面成就卓著。

邹燕勤教授诲人不倦,先后协助其父邹云翔先生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亲自指导研究生13名,指导全国各地进修医师及海外留学生,举办多期全国及省内的肾病学习班,培养学员遍及全国,是后学者的良师。“文革”期间,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遭受林彪、江青等残酷迫害,身体受到了严重损伤。1975年,谭老因肺部感染高烧至38℃~39℃。北京几家大医院的专家为他治疗,但高烧仍然不退。家人提出请中医会诊,并邀请邹云翔教授诊治。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下,邹老几经曲折,与爱女邹燕勤相伴来到了长沙。几剂药下去,谭老高烧便退了,精神恢复了。此后谭副委员长与邹老来往频繁,并请邹老给刘伯承、粟裕、廖承志等中央首长诊治过多次,期间大都由爱女邹燕勤陪同侍诊。1984年,北京的腊月天寒地冻,87岁的邹老赴京为同龄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治病,叶帅也是因为高烧不退,西医用激素、抗生素都未见效。邹老仅用几服药,叶帅的高烧便退了,还出席了一次中央的重要会议。当代表们看到敬爱的叶帅出现,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热烈掌声。被特邀列席开幕式的邹老和爱女邹燕勤也不禁泪花沾襟了……

邹燕勤教授除了在医、教、研方面的突出成就外,她对患者不分地位高低,经济贫富均细心、耐心、精心的诊治态度给病家及其学生均留下深刻印象,她对病人如家人,医嘱交代很详细,有问必答,疗效很高,病人视她为亲人。她谦虚平易,乐善好施,当有患者因看病急需购药缺钱之时,她帮助垫付,对有些经济窘迫病人,她不仅不收挂号费,甚至贴钱购买处方。她时常不忍看到远道而来的病人挂不到号的失望而延长诊病时间,宁愿自己忍受饥饿坚持到下午一二点后再用餐。

邹教授为人坦诚,她认为人贵在“诚”。“若‘诚,字胸中藏,当能求贤若渴,奖掖后进。坦然看人上进,自当奋发有为。既不拖人后腿,也不甘处下游。以‘诚’字立身,终可享友情呵护,心境愉快,事业有成。”

她的治学之道当在“精”。“所谓‘精’者,其一精益求精,不可尝浅辄止。为中医者,远学先哲经典,近学现代医学,旁学科技新知,并坚持中西医结合,善于利用西方先进医疗技术,提高肾病诊治之准确性,例如电脑软件的研制及最早引入血液透析仪以配合晚期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洗肾治疗等。其二精专有道。学海无涯,当学以致用。精专一点,旁通其余,博中求精。集众家之长,悟一己心得。”

邹教授坚持行医之道首推“勤”。“勤思、勤笔、勤手是也。勤思,多用脑,多自问,通过努力找出答案,才能启发思维。勤笔,多记录总结。勤手者,多实践之意。医学乃经验科学,有道是‘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从一个侧面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并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只有真正的上医才会先治未病,充分体现其预防胜于治疗之理念。特别是近几年她专注于各种肾病的饮食治疗、预防摄生、妊娠、药膳等。大力推进中医肾病的科普宣传工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邹燕勤教授融自己的智慧、勤勉、灵气和珍贵的家学先机于一体,将传统医学和实验医学结合起来,推进了中医学在肾病治疗上的飞跃。

专病论治

急性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该病大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及氮质血症。主要的病理类型是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以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早期尚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本病常见于感染之后,尤其是链球菌感染。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菌体作为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它既可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致病,又可通过原位免疫复合物生成致病。急性肾炎大多为良性自限性的疾病,但也有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本病属中医“风水”、“尿血”病范畴。

患者先天肾气不足,或肾元亏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因;外邪袭表,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失运化,水湿内蕴是发病的外因。风邪外袭,肺失通调肃降,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泛滥肌肤,而致水肿;湿热疮毒蕴于肌肤,不能及时清解消透,从皮毛内归于肺,从肌肉内归于脾,致脾失健运而不能运化水湿,肺失宣降而致水道不通,水湿不行,溢于肌肤四肢,发为水肿;或热毒内归,下焦热盛,则可灼伤肾络而为血尿;先天精气不足,肾气亏虚,可导致气化失司,水失蒸腾,泛滥肌肤而成水肿,精微不摄而成蛋白尿、血尿。

一、注意维护肾气,标本兼顾

急性肾炎的辨证治疗也应注意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维护肾气的原则,在用药上常佐以少量益肾之品,如续断、桑寄生、杜仲、枸杞子、生地等。并在辨证中根据病人某些体虚正亏的具体表现而注意扶正,如容易感冒者,常注意补气固卫,参入玉屏风散进治。过用苦寒、辛凉之品易伤戕阳气,若必要用苦寒剂时,剂量要小,用时宜短,并应适当配伍温药而缓减其性。

二、重视病因治疗,对原发疾病及早处理

急性肾炎的原发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丹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如能对原发疾病加以控制及预防,则能提高急性肾炎的治疗效果。一般辨证中,对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炎常见的证候为风寒束肺、风热袭肺、风热蕴结咽喉、疫毒伤肾等;凡由丹毒、疮疡、湿疹、疱疹及其他皮肤化脓性炎症引起者,辨证为疮毒内攻、湿热稽留证候。现分述如下。1.风寒束肺

主症有恶寒发热,咳嗽痰白,尿量减少,浮肿先从头面部开始,脉浮,苔薄白。此属风寒袭于肺卫,治以疏风宣肺,淡渗利湿。常用药物为净麻黄、光杏仁、苏叶、荆芥、防风、防己、生黄芪、云茯苓、生薏苡仁、白术、川断、车前子、甘草。若水肿严重,有胸水,喘息气逆不得平卧,乃水邪犯肺,可加用三子养亲汤及葶苈子、川椒目等参伍应用,颈项肿甚加海藻、昆布,下肢肿甚加漏芦、木瓜。2.风热袭肺

主症有发热口渴,咳嗽,痰少色黄,咽红或咽部略痛,浮肿尿少脉浮数,苔薄黄,舌尖边红。治以清热宣肺,疏风利水。药用桑叶、金银花、浮萍、防风、黄芩、南沙参、杏仁、桔梗、茯苓、薄荷、茅根、芦根、车前子、生甘草。如热甚咳重可加生石膏、知母、金荞麦。3.风热蕴结咽喉

主症有发热浮肿,咽喉肿痛较著,尿少而黄,苔黄脉数等,乃风邪热毒搏结咽喉,蕴于肺系,传变于肾。运用清肺解毒,疏风渗湿法治疗,使之表里双解,上下分消,不使内陷下袭。常用药有黑元参、麦冬、桔梗、南沙参、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前胡、防风、浮萍、车前子、芦根、生甘草。其他清咽解毒之品,如泡射干、蚤休、制僵蚕、马勃、土牛膝等皆可选用。如热重加用黄芩,恶心呕吐加服玉枢丹,口干加石斛、天花粉,音哑加玉蝴蝶、蝉衣,湿重加苍术、薏苡仁、茯苓、六一散之类化湿渗利。咽喉肿痛可用锡类散吹喉,每日4次。亦可用金银花、甘草汤或玄麦甘桔汤代茶漱口。4.疫毒伤肾

烂喉痧之后,湿热毒邪未散,下陷入肾引起急性肾炎,也宜疏表达邪,清热渗湿,解毒凉营。药用荆芥、防风、金银花、蒲公英、前胡、生地、丹皮、茅根、芦根、六一散、生薏苡仁等品治疗。若咽喉仍腐,疫痧未化,仍宜清咽化痧,加用黑元参、桔梗、甘草、牛蒡子、制僵蚕、马勃、赤芍、连翘等品,咽喉部用锡类散吹之,若有低烧,加青蒿、银柴胡、嫩白薇、地骨皮之类。浮肿加浮萍、车前子,气虚可加黄芪、太子参。5.疮毒内攻

症状有发热浮肿,皮肤红痛,或生疮疖、湿疹、疱疹、红疹发痒等。或有以上病史,皮肤尚有痕迹。脉数,苔黄。乃皮肤湿热邪毒内攻,稽留血管,乘虚内陷及肾所致,用疏达清里法疏表清热,除湿解毒,表里分化,使皮肤疮毒向外透发,营血之热内清;蕴肾之湿下渗,湿祛毒清,病可痊愈。常用药物如麻黄、连翘、饭赤豆、荆芥、防风、生地、茯苓、甘草、当归、丹皮、赤芍、茅根、芦根等。如皮肤湿疮未愈,需加清解渗利湿毒之品,如金银花、紫花地丁、苦参子、地肤子、晚蚕砂、绿豆衣、六一散、玉米须、二妙丸等。皮肤疮毒可用紫金锭以醋磨或玉枢丹醋调涂患处,亦可用如意金黄散麻油调敷。

三、重视恢复期的巩固治疗

急性肾炎如不注意恢复期的治疗,极易反复,因此,对恢复期的治疗也需要重视,以防病情迁延或转成慢性。恢复期的标准是:发热浮肿基本消退,咽喉及皮肤感染基本控制,而体质未复,尿常规检查仍有轻度异常,微微出现肺、脾、肾不足虚证而常夹有肺热或湿热余邪留恋(正虚邪恋)。如肺虚邪恋者,往往出现低热咽干,咳嗽痰少等症,常以玄麦甘桔汤合百合固金汤加减使用,易于外感者,可用玉屏风散加冬虫夏草。脾虚湿蕴者有胃纳减少,腹胀便溏,苔白或腻,根据症情不同而选用健脾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或胃苓汤加减进治。肾虚有腰酸乏力诸症,以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左归丸加减使用,肾虚湿热下注者,选用知柏地黄丸合滋肾丸、独活寄生丸、三妙丸等加减治疗。

四、对症用药,不可见血止血

在急性肾炎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治疗急症并发症,若心阳不振,水气上逆凌心,致心悸不安、胸闷紫绀、脉微结代者,可用真武汤加枳实、丹参等以温阳利水;若浊毒内蓄,见有神倦欲睡、泛恶、口有尿味、小便极少者,可加用附子、大黄、黄连、半夏以解毒降浊,经药物治疗而无效的急症尿毒症病例应使用肾脏替代治疗,在祛除诱发因素的过程中,若咽喉肿痛,可加金银花、连翘、制僵蚕、土牛膝、桔梗以清咽散结解毒;若有尿频尿急尿痛,可加萹蓄、瞿麦、蒲公英、鸭跖草以清热利尿;若皮肤糜烂者,加苦参、土茯苓、紫花地丁以燥湿清热解毒;若风盛而皮肤瘙痒者,加蝉衣、白鲜皮、地肤子以疏风止痒。对于急性肾炎的血尿治疗不可见血止血,对病程在急性阶段,因咽喉或皮肤感染而发病者,应在辨证基础上结合清利凉血,祛邪外出,以防湿热久稽,闭门留寇。清利凉血常用:白茅根、大蓟、小蓟、荠菜花、车前草、泽泻、紫珠草、仙鹤草、景天三七等。对于恢复期阶段,湿热渐清,镜下血尿病久者,可以止血,但应以止血不留瘀,止血和络为宜,常用参三七、丹皮、琥珀粉、茜草炭、蒲黄炭等。对久病血尿,舌有瘀点,长期凉血止血效果不好者,抓住瘀血特征,宜活血化瘀,可选用丹皮、丹参、当归、川芎、益母草、生蒲黄等,不宜过早使用凉血收涩止血之品。在急性肾炎恢复期阶段,应注重健脾益肾整体调节,治从补气健脾、益肾固精.常可重用生黄芪,少量蛋白尿加芡实、金樱子、杜仲、覆盆子;镜下血尿明显者,加藕节炭、血余炭、苎麻根等。

五、病案介绍

陈某,男,23岁。初诊日期:2003年4月6日。

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受凉而出现恶寒发热,咽痛咳嗽,自服感冒药及抗生素后,发热退,而咽痒仍作。3天前晨起出现肉眼血尿1次,无尿频、尿急、尿痛,查面肢无水肿,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Ⅱ度肿大,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尿常规:隐血(+++),蛋白(+),尿相位差红细胞126万/ml,混合型。

辨证:咽喉湿热

治法:清咽渗利

方用:玄参10g,麦冬10g,射干10g,金银花10g,鸭跖草15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石韦10g,小蓟15g,白茅根30g,仙鹤草15g,枸杞子20g,侧柏炭15g,生甘草5g。

二诊:尿常规:隐血(+),蛋白(±),尿相位差红细胞23万/ml,混合型,血生化示肝、肾功能正常,血压130/80mmHg,仍觉咽痒不适,舌苔根黄腻,舌质淡红,脉细。治疗仍宗原意,前方去鸭跖草,加蝉衣6g。

三诊:上方服1个月后,尿检蛋白阴性,隐血(+),无明显不适,惟劳累后觉腰酸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咽稍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患者急性期已过,进入恢复期阶段,治疗拟补肾清利。

方用:川断15g,桑寄生15g,太子参15g,生黄芪20g,炒白术10g,生薏苡仁20g,枸杞子15g,白茅根30g,仙鹤草30g,大、小蓟各30g,槐花10g,金樱子15g,玄参10g,蚤休10g,制僵蚕10g,蝉衣5g。

四诊:服药1个月后,患者尿检常规已正常,咽无不适,惟久站或行走久时觉腰酸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宜益气养阴,补肾善后。

方用:太子参15g,生黄芪20g,川断15g,桑寄生15g,枸杞子20g,生薏苡仁20g,淮山药20g,云茯苓15g,茅、芦根各20g,仙鹤草30g,槐花10g,女贞子15g,功劳叶15g,制狗脊15g,金樱子15g,荠菜花15g。

按语:急性肾炎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者所占比例较高,本病例因感受外邪,风热毒邪蕴结咽喉,并病及于肾,热伤血络,临床以血尿为主。治疗先从咽论治,清利咽喉为先,并持续应用至咽喉部感染症状彻底消除为止,故初诊、二诊直至三诊皆分别用玄参、麦冬、射干、金银花、蝉衣、蚤休、制僵蚕以清热利咽。早期血尿治疗以清利凉血止血为主,故配用小蓟、白茅根、仙鹤草、槐米、大蓟等以防湿热久稽,闭门留寇。急性肾炎的发生,内因在于肾气亏虚,肾气不足,病邪乘虚而入,故在恢复期阶段,注重健脾益肾,整体调节。本病例从三诊始即逐步增加补肾之品,并以平补气阴为主,避免使用温燥之品。总之,急性肾炎的治疗常分急性期和恢复期两个阶段,前者以清利为主,后者以扶正为主,根据邪正的轻重而配合用药,其中彻底根除感染病灶是治疗的关键。

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病理表现不同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特征,并常伴有肾功能损害。病情缓慢进展,可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目前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演变而来。其病理变化通常认为与免疫介导有关,慢性肾炎包含着多种病理类型,而各种类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均不尽相同,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属中医“水肿”、“虚劳”、“腰痛”、“尿血”等范畴。

慢性肾炎发病的原因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六淫侵袭、药物损害、七情所伤、劳倦过度、房室不节以及素体肾虚或年老肾气自衰等方面,总不越乎内、外因两方面。内因主要是指人的肾气,外因是外感六淫、疮毒之邪,以及肾毒药物。肾气充足,水液正常排泄,精微固摄,不至发生水肿、蛋白尿、血尿等证。而多种外因以及内因损伤肺脾肾三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可导致肾不藏精,封藏失职,开阖失节,水湿内蕴的水肿、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慢性肾炎病变脏腑以肾为主,可影响肺脾,出现多脏同病,常兼夹外感、水湿、湿热及瘀血,病程反复迁延,加重肾虚,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失调,使虚之益虚,虚实夹杂进入尿毒症。

一、分步辨证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按本证与标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辨证时先根据发病史明确病因,其次进行脏腑辨证,确定病位在肺、在脾、在肾,还是多脏腑病变,再确定本证的类型及兼夹的标证类型,一个本证常可兼夹一个或几个标证,如果病人本证不明显,也可以标证为主。如临床表现腰脊酸痛,下肢水肿明显者,病在肾;纳少脘胀,大便溏者,病在脾;颜面浮肿,咽痛易感冒,病在肺;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者,病在肝;面肢浮肿,苔腻脉沉者,病邪为水湿;咽喉肿痛,皮肤疮疡,小便黄赤,苔黄脉数者,病邪为热邪;腰痛固定,舌暗红有瘀斑者,病邪为血瘀;恶心呕吐,口有尿味者,病邪为湿浊;凡病程长,身疲乏力者以虚证为主,病程短无乏力者以实证为主;面色萎黄,少气乏力以气虚为主;面色㿠白,畏寒肢冷以阳虚为主;五心烦热,目睛干涩以阴虚为主。对于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病人,中医重点关注苔脉的变化进行辨证,如舌淡、舌边有齿痕为气虚,舌红苔少为阴虚,舌暗红为血瘀,苔白腻为湿,苔黄腻为湿热,苔黄脉数为热等。

二、分阶段治疗

慢性肾炎的治疗既要抓住脾肾,又要注意脏腑阴阳气血的整体调理。治疗一般先侧重治其肿,肿退后调治脏腑虚损,治疗蛋白尿并保护肾功能。水肿期多见证候为脾肾气虚,水气不运;脾肾阳虚,水邪泛滥;气阴两虚,水湿逗留;瘀滞阻络,水液潴留;风邪外袭,水气犯肺等证候。治疗需辨别证型,扶正祛邪,运用补气渗利、温阳利水、滋阴利水、活血利水等方法治疗。常用方法:①脾肾气虚,水气不运,治拟健脾补肾,益气利水,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②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治拟健脾益肾,温阳利水,附子理中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③气阴两虚,水湿逗留,治拟补气养阴,淡渗利水,防己黄芪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④瘀滞阻络,水液潴留,治拟活血化瘀利水,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加减;⑤风邪外袭,水气犯肺,治拟疏风宣肺,发表利水,三子养亲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无水肿期多见证候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湿郁络阻证候。气虚、阳虚证常反复出现水肿,常伴见水湿证;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常兼夹湿热或肝阳证,需用辨证方调治获效。无水肿期常用治法:①脾肾气虚证,治拟健脾补肾益气法,参苓白术散加减;②脾肾阳虚证,治拟温运脾肾,理中丸合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加减;③气阴两虚证,治拟阴阳气血兼补,右归丸、左归丸、十全大补丸加减;④肝肾阴虚证,治拟滋肾养阴,柔肝息风,活血和络,杞菊地黄丸加减;⑤湿郁络阻证,治拟疏滞泄浊,越鞠丸加减。

三、重视祛除外邪

感受外邪,肺卫失和是导致慢性肾炎复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常可见到咽喉红肿疼痛,咽痒而干,扁桃体肿大或伴发热、咳嗽,此乃风邪热毒蕴结咽喉,不可忽视,重者先祛邪后扶正,方药专以清肺利咽,缓图治肾;轻则扶正化湿兼以利咽祛邪,可选用玄麦甘桔汤及银翘散加减,药用金银花、连翘、玄参、麦冬、桔梗、射干、牛蒡子、重楼、蝉衣、制僵蚕、芦根、生甘草,如肺经热盛者,加用桑白皮、炒黄芩、炒栀子;如为慢性咽炎,咽喉久痛隐隐,则用金银花、南沙参、生甘草、胖大海泡茶频频饮用,咽喉局部可喷以西瓜霜或锡类散。

四、注重清利湿热

湿热是慢性肾炎的重要病理因素,水湿蕴蓄不化,日久生热,热与湿合,便成湿热,因此水湿是湿热最常见的基础,临证治疗慢性肾炎化湿利水时宜用淡渗之品,轻药重投,少用逐水方药,免其伤及正气,如生薏苡仁、冬瓜皮、茯苓皮、泽泻、猪苓、车前子等。对兼有湿热则区别上、中、下三焦病变及尿检情况分别施治,上焦湿热常用鱼腥草、黄芩、桑白皮、白茅根、芦根;中焦湿热可用黄连、生薏苡仁、茯苓、泽泻、藿香、佩兰;下焦湿热以血尿表现为主者用白茅根、景天三七、荠菜花、大蓟、小蓟等,以蛋白尿为主者加石韦、白花蛇舌草等,表现为尿频、尿急者加黄柏、鸭跖草、萹蓄、瞿麦、金钱草、蒲公英、凤尾草等。

五、中药调节免疫功能

慢性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病情的反复发作与免疫紊乱有关,而中药在调节免疫上具有肯定疗效,并且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如黄芪、三七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高者抑之,低者补之”,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上是很有价值的。慢性肾炎病情稳定期免疫功能常表现低下,并且因此导致感染而加重病情,临床应选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或方剂,如补气类人参、黄芪、党参、太子参、甘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补阳类有肉桂、鹿茸、冬虫夏草、杜仲、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仙茅、肉苁蓉、八味地黄丸等。

六、病案介绍

病案一

王某,男,36岁。初诊日期:2003年4月9日。

初诊:患者反复镜下血尿两年,无水肿出现,血压正常,未作肾活检检查,曾做尿红细胞相位差诊断为多形型。今诊:患者无明显不适,脉细、舌淡红、苔薄黄、咽部红。中医辨证为热结咽喉,治疗从咽论治,宜清热利咽,凉血止血为主。

方用:炒山栀10g,玄参10g,麦冬10g,射干10g,制僵蚕10g,炒子芩10g,太子参20g,生黄芪20g,青风藤15g,白茅根30g,仙鹤草15g,大、小蓟各15g,白花蛇舌草15g,青龙齿15g,川断15g,枸杞子20g,生甘草5g。

二诊:2003年6月18日,患者腰酸明显,尿常规隐血(+),仍有咽不适,苔脉同前。治疗仍宗前意,增加补肾之品。

方用:川断15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功劳叶15g,玄参10g,射干10g,制僵蚕10g,炒子芩10g,太子参15g,生黄芪15g,白茅根30g,仙鹤草15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小蓟15g,侧柏叶15g。

三诊:2003年8月6日,偶觉腰酸,寐差,咽部不适,脉细。治疗以益肾利咽法为主。

方用:川断15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玄参10g,射干10g,蚤休10g,制僵蚕10g,蝉衣5g,炒子芩10g,青龙齿15g,熟枣仁10g,茅、芦根各15g,车前草10g,金银花10g,生甘草5g。

四诊:2003年9月3日,尿常规正常,仍有腰酸痛,咽不适,脉细,苔薄白,夜寐已安。治疗原方去青龙齿,加麦冬10g。

五诊:2003年10月15日,尿常规正常,有慢性咽炎、鼻炎,觉腰酸,苔薄白,脉细。

方用:炒子芩10g,炒山栀10g,玄参10g,麦冬15g,金银花10g,射干10g,蚤休10g,太子参10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辛夷花10g,香白芷10g,川断15g,枸杞子15g,茅、芦根各15g,生甘草5g,桑寄生15g,功劳叶15g,制狗脊10g。

按语:足少阴之脉,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咽喉部有疾患,脉络传导,侵袭肾脏。本病患者反复镜下血尿,初诊时无明显不适,但诊查咽部充血明显,治疗从咽论治,以清热利咽配合凉血止血为本病例的治疗大法,并贯彻始终。清热利咽用山栀、玄参、麦冬、射干、子芩、蚤休、金银花之属,宜以长期使用而不苦寒败胃伤气,凉血止血选用白茅根、仙鹤草、大蓟、小蓟之品而无留瘀之弊,两者的用药比重,则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故在临床慢性肾炎的治疗中,无论患者有无临床主诉,邹师必察咽喉,以排除病灶。因咽喉部炎症而致肾病者,其人肾气必虚。本病例的治疗从初诊始无论是否有腰酸主诉,皆加用补肾之品,如生黄芪、太子参、川断、桑寄生、枸杞子、狗脊等,一有治病求本之意,二者有利于本病的恢复巩固,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治疗的优势。这也体现邹师治肾炎不以急性、慢性为主纲辨治而是宗中医传统辨证论治原则而诊治。病案二

王某,女,35岁。初诊日期:2003年6月4日。

初诊:患者2003年5月20日因发现双下肢轻度水肿,而作尿常规检查,结果尿常规:蛋白(++),脓细胞0.2/HP,即留24小时尿作蛋白定量检测,结果为823mg/24h,未作特殊治疗。今诊:头昏痛,两侧腰部酸痛明显,咽部不适,有痰不易咳出,大便干结,一日一次,双下肢微肿。查血压130/90mmHg,咽红、苔薄黄、脉细缓。辨证属肾气不足,水气逗留,治疗以益气利水立法。

方用:生黄芪30g,炒白术10g,生薏苡仁20g,猪、茯苓各30g,玄参10g,射干10g,炒子芩10g,冬瓜仁20g,石韦15g,金银花10g,川断10g,桑寄生10g,制军10g,枸杞子15g,车前子(包煎)30g,泽兰、泻各15g。

二诊:2003年6月11日,服药后头昏痛减轻,大便日行1~2次,双下肢无水肿,尿常规今查正常,但尿微量白蛋白为528mg/L,夜寐多梦,前法取效,仍宗原意,惟加补肾固摄安神之品。

方用:生黄芪30g,炒白术10g,生薏苡仁20g,猪、茯苓各30g,川断10g,桑寄生10g,枸杞子15g,怀牛膝10g,菟丝子15g,熟枣仁15g,玄参10g,射干10g,炒子芩10g,冬瓜仁20g,石韦15g,金银花10g,制军10g,车前子(包煎)30g,泽兰、泻各15g。

三诊:2003年6月18日,尿常规检查皆正常,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治疗宜巩固疗效,增加益气固肾之品。

方用:生黄芪30g,太子参15g,炒白术10g,生薏苡仁20g,川断10g,桑寄生10g,枸杞子15g,菟丝子18g,覆盆子10g,猪、茯苓各30g,玄参10g,射干10g,炒子芩10g,冬瓜仁20g,石韦15g,金银花10g,制军10g,车前子(包煎)20g,泽兰、泻各15g。

按语:本病患者辨证当属肾气不足,肺经热结,气化失司,水气内留,治疗以肺肾同治,标本兼顾。初诊时以黄芪、川断、桑寄生、枸杞子补益肾气,以玄参、射干、炒子芩、金银花、冬瓜仁清泻肺热而利咽化痰,白术、猪苓、茯苓、石韦、车前子、泽泻等以清利水湿,全方药证相符,故取效甚捷。复诊时尿常规已恢复正常,但尿微量白蛋白仍偏高,是为肾气未复,精微下泄,治疗加重益肾固精,增太子参、菟丝子、覆盆子之属,以便恢复肾之固精气化功能,使水得气化而无成湿内留之患,精得固摄而无下泄之忧,进一步巩固临床疗效。病案三

王某,男,58岁,南京人。初诊日期:1999年9月8日。

初诊:患者1999年8月上感发热时,查尿常规蛋白(+++),B超双肾渐进性缩小,曾服用补气益肾之品治疗。9月份复查尿常规蛋白(++),肾功能尚正常。今诊无明显不适,血压120/90mmHg,尿量1850ml/24h,苔白薄腻,脉略数,咽部红肿。辨证为风热夹湿,搏结咽喉,热迫肾络。治拟疏风清热利咽为主,佐以清热利湿。

方用:玄参10g,射干10g,制僵蚕10g,金银花10g,蝉衣5g,猫爪草15g,茯苓15g,生薏苡仁10g,丹参15g,白花蛇舌草15g,车前草15g,茅、芦根各15g,生黄芪30g,太子参15g,凤尾草15g,生甘草5g。

二诊:1999年9月15日,尿常规蛋白(++),咽痒咳嗽,无浮肿,舌苔白薄腻,脉弦,咽部红。治疗原方茯苓改茯苓皮30g,生薏苡仁15g,加制苍、白术各10g。

三诊:1999年9月22日,动则心悸,心跳加快,咳嗽痰少,舌苔薄白,脉细缓,咽红,尿常规蛋白(+)~(++)。治疗原方去蝉衣,加炙远志9g,五味子5g,仙鹤草15g。

四诊:1999年9月29日,口腔炎症明显,咽红干咳,咽痒即咳,脉略数,心电图及血压检查皆正常。治疗加重清热解毒之品。

方用:玄参10g,射干10g,金银花10g,炒子芩10g,板蓝根10g,制僵蚕10g,茯苓15g,生薏苡仁10g,丹参15g,五味子5g,猫爪草15g,太子参20g,生黄芪15g,生地10g,枸杞子10g,荠菜花20g,车前子(包煎)20g,生甘草5g。

五诊:1999年10月20日,尿常规蛋白(++),咽红,苔薄黄,治疗原方制僵蚕改为15g,加凤尾草15g。

六诊:1999年11月2日,尿常规蛋白(+),镜检,大便日行1~2次,质成形,咽炎好转,舌质红,苔薄黄,脉细略数。治疗将9月29日方加白茅根30g,地龙10g。

七诊:1999年11月9日,尿常规蛋白(+),咽痒而咳,面色红润,精神好转,脉细,舌苔薄淡黄,后背脊发冷。治疗将9月29日方去五味子、荠菜花,加羌活6g。

八诊:1999年11月23日,尿常规蛋白微量,咽红,有时咽痛,怕冷,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治疗原方去板蓝根,加桔梗6g。

九诊:1999年12月7日,尿常规蛋白(+),咽痛、怕冷减轻,舌苔根薄腻,脉细,治疗以原方去炒子芩,加全蝎3g,石韦15g。

十诊:2000年1月18日,出差归来后小便觉浑,休息后溲清,尿常规蛋白(++),舌质红,舌苔根薄腻,脉细数,治拟补益心脾。

方用:太子参25g,生黄芪20g,炒白术10g,茯苓20g,生薏苡仁15g,麦冬12g,五味子5g,丹参15g,炙远志10g,制僵蚕10g,猫爪草15g,枸杞子10g,炙甘草5g。

十一诊:2000年2月1日,尿常规蛋白(+),隐血(+),脓细胞2~3个/HP,今咽不痛,咽红不显,纳可,二便正常,脉细,苔薄白。治疗原方去远志,加玄参10g,射干10g,金银花10g,凤尾草15g,白茅根30g。

十二诊:2000年2月15日,尿常规蛋白(±),溲有泡沫,苔薄黄,脉细,治疗将2月1日方中炙甘草改为生甘草5g。

十三诊:2000年3月7日,尿常规蛋白,苔薄黄,脉细缓略弦,治宗原意。

方用:太子参30g,生黄芪20g,炒白术10g,茯苓20g,生薏苡仁15g,制僵蚕10g,玄参10g,射干10g,丹参15g,猫爪草10g,白茅根30g,麦门冬15g,五味子5g,凤尾草15g,生甘草5g。

十四诊:2000年3月28日,尿常规蛋白(+),隐血(+),劳累后尿蛋白增多,治疗原方去射干、凤尾草,加蝉衣6g,荠菜花20g,石韦20g。

十五诊:2000年8月15日,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有牙周炎,治疗原方加用金银花15g,焦谷、麦芽各15g。

随访:2006年5月31日,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无明显不适,血生化:尿素氮5.31mmol/L,肌酐116.9µmol/L。平素以补肾健脾药调理。

按语:本案患者发病因发热咽痛所致,临床见有咽部红肿,故治疗以清热利咽为重点,并基本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肾络与咽相通,故咽部病变可影响肾脏功能,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咽部论治慢性肾炎已有公认。已故名老中医邹云翔即提出慢性肾炎的治疗应重视咽部的情况,邹师继承家学,每个临证患者皆察咽部情况,将清热利咽法作为慢性肾炎治疗的首选方法,只要有咽部红肿,或者咽部暗红者,即以清热利咽为措施,患者尿检情况常随咽部情况的好转而改善。本案患者的治疗过程符合此规律,前后调治近一年而症情缓解,尿常规检查转阴。追记至2006年6月仍体质健康且无不适感,尿检均正常。方中所用猫爪草历代本草中未见收载,异名三散草,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的块根,甘辛温,无毒或有小毒,有解毒、散结、消肿功能。原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疟疾。邹师常用其治疗

肾病综合征

,以降低尿蛋白。病案四

高某,女,73岁,高邮人。初诊日期:2004年3月9日。

初诊:患者2004年2月因腰痛、胃脘不适在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蛋白(+++),隐血(++),服用百令胶囊治疗。3月8日查尿常规:蛋白(+++),隐血(+),肝功能无异常,血生化:尿素氮7.8mmol/L,肌酐89µmol/L,尿酸490μmol/L,胆固醇6.43mmol/L,甘油三酯3.9mmol/L,B超双肾:左92mm×40mm×42mm,右93mm×41mm×37mm,双肾可见多个类椭圆形无声区,诊断为双肾囊肿。有高血压病史1年,脂肪肝病史10余年,胆囊切除术后20年,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甲状腺瘤病史10年。目前患者自觉下肢沉重,倦怠乏力,腰痛,口干,嗳气,大便秘结,三日一行,舌质暗红,苔黄厚,脉细弦。辨证属肾气亏虚,湿热内蕴,治拟益肾清利,和胃通腑。

方用:太子参20g,生黄芪30g,制苍、白术各12g,生薏苡仁20g,法半夏10g,陈皮10g,制僵蚕15g,蝉衣5g,川断15g,桑寄生15g,枸杞子20g,制香附10g,川石斛20g,茅、芦根各20g,制军10g,怀牛膝15g。

二诊:2004年3月23日,复查尿常规蛋白(-),白细胞(+),血生化:尿素氮、肌酐正常,尿酸638µmol/L,血脂:甘油三酯3.35mmol/L。近感纳食欠佳,大便每日一行,量多,腰痛隐隐,乏力,易疲劳,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方用:太子参20g,生黄芪30g,制苍、白术各12g,生薏苡仁20g,法半夏10g,陈皮10g,制僵蚕15g,蝉衣5g,川断15g,桑寄生15g,枸杞子20g,茅、芦根各20g,制军10g,车前子(包煎)20g,石韦15g,玉米须30g,焦谷、麦芽各20g。

三诊:2004年4月13日,复查B超双肾:左96mm×49mm×44mm,右102mm×50mm×45mm,双肾均探及多个液性暗区,尿常规检查无异常。仍感腰部不适,以劳累后为甚,大便每日1~2次,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

方用:川断15g,桑寄生15g,枸杞子20g,太子参20g,生黄芪20g,制苍、白术各12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怀牛膝15g,丹参15g,制军10g,茅、芦根各20g,焦楂、曲各15g,玉米须30g,土茯苓20g,车前子(包煎)20g。

四诊:2004年4月27日,今查尿常规蛋白(±),肝功能正常。腰痛仍作,纳可,大便每日一次,膝、腕、肘关节时有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治疗原方制苍、白术改为各15g,加藿香、佩兰各15g,宣木瓜10g。

五诊:今查尿常规蛋白(±),时有腰酸,易疲劳,大便日行二次,质稀,关节疼痛,时有心慌,舌质红,苔黄腻,脉细。

方用:川断15g,桑寄生15g,枸杞子20g,太子参20g,生黄芪20g,制苍、白术各12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怀牛膝15g,丹参15g,茅、芦根各20g,焦楂、曲各15g,玉米须30g,土茯苓20g,车前子(包煎)20g,藿香、佩兰各15g,枳壳10g,海风藤15g。

六诊:2005年3月20日,尿常规检查蛋白已转阴,自觉小腹不适,寐差,足背疼痛,时有抽搐,舌苔腻,脉细。

方用:川断15g,宣木瓜10g,杜仲20g,怀牛膝15g,太子参20g,生黄芪20g,制苍、白术各12g,藿香、佩兰各12g,生薏苡仁20g,茯苓20g,制僵蚕15g,全蝎1.5g,石韦15g,大、小蓟各15g,白茅根30g,仙鹤草15g,乌药6g,熟枣仁15g。

按语:本案患者有脂肪肝、胆囊切除术病史,临床表现有腰痛、嗳气、便秘、苔黄厚,故辨证当属中、下二焦同病,脾肾气机失调,处方中川断、桑寄生、枸杞子、怀牛膝补益肾气;太子参、生黄芪、白术补益脾气;苍术、生薏苡仁、茅芦根清利湿热;法半夏、陈皮、制香附理气和胃,调理中焦;制军通腑泄热;制僵蚕、蝉衣通络降尿蛋白;石斛养阴以制口干。全方以调理脾肾为主,并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全过程中。因辨证准确,用药配伍全面,故一诊而取效,尿常规检查明显改善。复诊时仍以初诊为法,用药稍加增减,不做大的调整,亦即是因为调理中下二焦符合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证实了中医辨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