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5 02:24:0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1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

1.1 复习笔记

心理学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理解自我的探求过程。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之一,不仅关注个体本身的特性,还把个体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加以考虑,它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体及群体行为的影响。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一)认识自己

对自我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心理学家对自我的分类以及对自我概念的测量,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二)认识他人

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尽管不同的人的行为差异很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可以从两方面人手

1.从对方的人格特点出发,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从情境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社会心理学非常强调从第二个方面去认识他人,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三)认识社会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形态常常决定着个人的行为选择。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人们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以及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可能反应,从而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要想理解生活的意义,首先就必须知道人们最需要什么。Kennon M.Sheldon(2001)等人发现,自主(autonomy),能力(competence),关系(relatedness)和自尊(self-esteem)是人们最需要的品质。

二、社会心理学(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1.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J.L.Freedman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与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各种行为。

2.D.Myers从社会认知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样想、怎样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

3.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吴江霖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

4.沈德灿教授,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1.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与常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常识说明,社会心理学与常识之所以不同,是与人类行为的非理性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

2.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的不同还表现在意识形态(ideology)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上。由于心理学研究从来就离不开价值观,不论是在选题、干预社会行为以及推广应用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所具有的价值观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社会心理学研究常被分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个体过程

个体过程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包括:(1)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B.Weiner的成就归因、J.W.Atkinson的成就动机研究、D.C.McClelland以及D.Winter等人对能力结构的研究,各式各样的对工作绩效的研究。(2)态度以及态度改变。C.I.Hovland和D.O.Sears等人在这一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归因问题。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东西方归因差异的兴趣使得这一领域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4)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现在人们把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消费与决策问题结合在一起,有时候也用它的原理来处理大众传播问题。(5)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此领域一直被心理学家关注,比如R.F.Baumeister,A.H.Buss等人对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区分就被用在广告、说服等许多领域。(6)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发展。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领域,它展示了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化发展中许许多多的因素,比如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以及先天因素等,是怎样起作用的。(7)应激和情绪问题。主要针对人们如何处理生活情境中的种种紧张刺激,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去消除其影响。

2.人际过程

这个领域涵盖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研究的课题主要包括:(1)侵犯和助人行为。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生活中挫折的来源,如何促进助人行为等都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心理学家研究这些问题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侵犯、培养人们的利他观念,为创造幸福和谐的生活提供理论指导。(2)人际吸引与爱情。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基础,爱情则是一种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发展人际关系提供指导。(3)从众和服从。Sherif,Asch以及Milgram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树立了一系列榜样,同时也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4)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把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社会交换, G.C.Homans和J.W.Thibaut等人确实证明了交换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Latan提出的社会影响理论就说明了这种影响的大小。(5)非言语的交流。非言语的线索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情感,表情、体态语言以及语气等都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6)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包括:差异的基础,不同性别间的差异表现,不同性别的影响。

3.团体过程

从宏观环境与团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1)跨文化的比较研究。60年代费正清等人提出的“近代化理论”,80年代H.C.Trisandis等人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区分,以及90年代R.E.Nisbett和彭凯平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研究就是这一领域最有代表性的研究。(2)拥挤与环境心理学。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及生活环境的关注,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考虑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3)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团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人们所处的团体和组织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团体运作过程中的规律进行研究一直被社会心理学所重视,组织结构、团体与组织决策以及团体领导等问题都包括在这一领域中。(4)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种族偏见不仅造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仇杀,而且也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5)健康心理学。社会支持、与疾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等都包括在此课题内,这一类问题在21世纪将受到更大的重视。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尽管社会心理学的问题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刻都困扰着人们,但科学心理学建立的初期,社会心理学并没有进入学者们的视野。(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学派时期是心理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它的时间跨度大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在这段时间内,心理学各个理论流派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其中最有影响的流派有三个: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行为主义由于在美国占有主导地位,被看成是第一势力;精神分析被称为第二势力;人本主义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1)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宣布了现代心理学的诞生。(2)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①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了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从内在动力的思路对人类的人格与心理发展加以分析,影响广泛;

②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忽视了外在的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而把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可以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封闭体系。(3)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归于性的因素,认为在成长过程中的自卑感才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他用补偿作用(compensation)、权力意志(will power)、生活风格(1ife style)和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ing)等外部社会因素解释人格的成长与发展,被称为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4)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①强调广泛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他把弗洛伊德的力比多(libido)看成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性能量。

②荣格认为无意识还可以分为个体无意识(individual unconscious)和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

a.个体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本能和生命早期被压抑的欲望;

b.集体无意识是指在种族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特性,它从核心的层次上决定人类的行为与心理特征。可以看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实际上是强调社会文化积淀对个体的作用,荣格的心理学被称为分析心理学。(5)自我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弗洛伊德理论加以发展,她用自我发展的观点替代了其父的性因素说。她的学生H.Hartmann和Erikson则进一步提出了各自的自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强调自我发展对人的意义。(6)社会文化学派

①在新精神分析学派中,社会文化学派的观点更是明确地指出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其中K.Horney认为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决定人格,性因素不是行为错乱的原因,西方社会的竞争制度才是罪魁祸首。

②H.S.Sullivan则从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待人格发展,他认为人格的形成与社会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人格就是那些经常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式。

③A.Kardiner用人类的文化材料说明人格的形成,他指出:文化与社会的变化为检验和发展人格理论提供了背景。

2.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行为主义是最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的学派:(1)华生观点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他宣称在行为主义心理学框架之内,心理内容并不是其方法论中的必需成分,预测并控制行为才是心理学的真正目的。(2)在斯金纳看来: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和我们本身都是由奖励和惩罚的历史来决定的。斯金纳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解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复杂概念,如自由、尊严、价值和文化等,他指出尊严乃是对一个人行为所给予的肯定,认为人类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用积极强化来控制人类的行为,这种强化比由社会环境任意控制更为有效。

行为主义所强调的因素并不是广泛的社会因素,再加上缺乏灵魂和思想,所以行为主义在20世纪50~60年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在批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而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更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是影响最广泛的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到高排成了一个阶梯,只有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会产生。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成为自己所渴望成为的人物。(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早期状况(1895~1934)

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1908年两本以社会心理学为题的书出版:(1)一本是麦独孤(McDougall)撰写的《社会心理学绪论》(2)另一本是罗斯(E.A.Ross)撰写的《社会心理学》

然而社会心理学真正开始引起人们注意是在1924年,这一年F.Allport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第三本教科书,在这本书中他证明了实验方法能够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重要的手段,社会心理学也必将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2.起步阶段(1935~1945)

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心理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在1936年,美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社会问题的组织:“社会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协会”(Society for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Social Issues,简称SPSSI),该研究会对包括政治、社会运动等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2)同时种族主义在德国的兴起也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像F.Heider,M.Sherif,K.Lewin和T.Adorno等人开始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去理解人类的行为。

3.发展阶段(1946~1969)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是从二战后开始的。在二战中,大批心理学家从欧洲移居到美国,从而对美国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除了继承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即重视认知过程在人们解释社会行为的作用之外,也开始关注文化等因素对人的影响。(2)心理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从对个体的分析转入了对人际过程的分析,例如,利他行为、侵犯行为、人际吸引和爱情等问题。

4.反思阶段(70年代)

二战以后社会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但是许多问题依然无法解决。人类的自信产生了危机,促使心理学家开始从更广泛的思路去分析人类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对行为的影响。

5.发展阶段(80年代之后)

从80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心理学开始关注诸如环境、性别、偏见与政治生活、健康、司法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以及市场、消费、营销等所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今天,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的影响开始受到全世界社会心理学家的重视,各种各样的理论也应运而生,在与其他文化的对比中分析自己、取长补短将是今后社会心理学在全球发展的最重要的成就。

1.2 课后习题与详解

1.怎样理解社会心理学知识与常识的关系?

答:(1)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①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L.Freedman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②D.Myers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样想,怎么样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

③国内学者沈德灿教授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常识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事物的认识等。(3)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与常识的关系:

①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与常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常识说明,但是常识未必就是正确的。社会心理学之所以与常识不同,与人类行为的非理性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

②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的不同还表现在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上。由于心理学研究从来就离不开价值观,不论是在选题、干预社会行为以及推广应用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所具有的价值观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2.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谈谈社会心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广泛影响。

答:(1)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之一,社会心理学不仅关注个体本身的特性,还把个体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加以考虑,它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体及群体行为的影响。有关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①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L.Freedman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②D.Myers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样想,怎么样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

③国内学者沈德灿教授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学习社会心理学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中包括:

①认识自己

对自我的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心理学家对自我的分类以及对自我概念的测量,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

②认识他人

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尽管不同的人的行为差异很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可以从两方面人手

a.从对方的人格特点出发,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b.从情境出发,知道对方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社会心理学非常强调从这一方面去认识他人,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

③认识社会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形态常常决定着个人的行为选择。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人们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以及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可能反应,从而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

④认识生活的价值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要想理解生活的意义,首先就必须知道人们最需要什么。Kennon M.Sheldon(2001)等人发现,自主,能力,关系和自尊是人们最需要的品质。

3.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是怎样看待个体与社会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答:学派时期是心理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流派有三个: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①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a.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了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从内在动力的思路对人类的人格与心理发展加以分析,影响广泛;

b.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忽视了外在的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而把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可以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封闭体系。

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归于性的因素,认为在成长过程中的自卑感才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阿德勒用补偿作用、权力意志、生活风格和社会兴趣等外部社会因素解释人格的成长与发展,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③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a.强调广泛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他把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看成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性能量。

b.荣格认为无意识还可以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首先,个体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本能和生命早期被压抑的欲望;

其次,集体无意识是指在种族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特性,它从核心的层次上决定人类的行为与心理特征。可以看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实际上是强调社会文化积淀对个体的作用,荣格的心理学被称为分析心理学。

④安娜·弗洛伊德、H.Hartmann和Erikson强调自我发展对人的意义。

⑤在新精神分析学派中,社会文化学派的观点更是明确地指出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a. K.Horney认为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决定人格

b. H.S.Sullivan则从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待人格发展

c. A.Kardiner用人类的文化材料说明人格的形成,他指出:文化与社会的变化为检验和发展人格理论提供了背景。(2)行为主义学派:

①华生观点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他宣称在行为主义心理学框架之内,心理内容并不是其方法论中的必需成分,预测并控制行为才是心理学的真正目的。

②在斯金纳看来: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和我们本身都是由奖励和惩罚的历史来决定的。斯金纳用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解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复杂概念,他认为人类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用积极强化来控制人类的行为,这种强化比由社会环境任意控制更为有效。(3)人本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在批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而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更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沦是影响最广泛的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到高排成了一个阶梯,只有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会产生。

②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成为自己所渴望成为的人物。

4.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答:(1)早期状况(1895~1934)

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l908年两本以社会心理学为题的书出版:

①一本是麦独孤(McDougall)撰写的《社会心理学绪论》

②另一本是罗斯(E.A.Ross)撰写的《社会心理学》

然而社会心理学真正开始引起人们注意是在1924年,这一年F.Allport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第三本教科书,在这本书中他证明了实验方法能够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重要的手段,社会心理学也必将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2)起步阶段(1935~1945)

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心理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①在1936年,美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社会问题的组织:“社会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协会”(Society for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Social Issues,简称SPSSI),该研究会对包括政治、社会运动等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②同时种族主义在德国的兴起也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像F.Heider,M.Sherif,K.Lewin和T.Adorn0等人开始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去理解人类的行为。(3)发展阶段(1946~1969)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是从二战后开始的。在二战中,大批心理学家从欧洲移居到美国,从而对美国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①除了继承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即重视认知过程在人们解释社会行为的作用之外,也开始关注文化等因素对人的影响。

②心理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从对个体的分析转入了对人际过程的分析,例如,利他行为、侵犯行为、人际吸引和爱情等问题。(4)反思阶段(70年代)

二战以后社会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但是许多问题依然无法解决。人类的自信产生了危机,促使心理学家开始从更广泛的思路去分析人类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对行为的影响。(5)发展阶段(80年代之后)

从80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心理学开始关注诸如环境、性别、偏见与政治生活、健康、司法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以及市场、消费、营销等所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今天,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的影响开始受到全世界社会心理学家的重视,各种各样的理论也应运而生,在与其他文化的对比中分析自己、取长补短将是今后社会心理学在全球发展的最重要的成就。

第2章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2.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假设与理论

1.假设

研究假设是指一种清晰的,可被检验的预测,是对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系统预测,它是在开展一项研究之前所形成的。形成研究假设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有三个要求:(1)假设必须是可以证伪的,即通过系统的研究设计能够证明它的对与错。(2)假设必须是可以量化表达的,这一点可以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区别于描述性研究的标志。(3)假设必须简单,不能附加其他太多的条件。

2.理论(1)理论是一套有组织的原则,用它来对观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构建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建构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使得人们对现象的解释更清晰。通常情况下评价一个理论好坏的标准有四个:

①准确性:理论如果不能准确地预测现象发生的规律,就不是一个好的理论

②一致性:用理论解释现象的时候不能前后矛盾,应该始终保持一致性;

③简洁性:理论不能太复杂,应该简明扼要地对事件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

④广泛性:理论能够解释一系列的现象,好的理论不能只解释某些特殊现象。(2)社会心理学有许多理论,这些理论对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①一个好的理论能够统和现有的知识。

②理论能解释已有的现象,人们构建理论就是为了在一个科学完整的框架内解释一系列的现象。

③理论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理论可以使我们对现象的发生具有预测性,正是因为有了理论,我们可以预测在某种情境之下人的行为反应。

④理论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作用,我们能够从理论中演绎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从而使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与发展。(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ych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是明显不同的两种研究取向。同样,来自社会学和来自心理学领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由于学科背景不同,从而在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与思路有着明显的差异:

1.来自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家注重用定性的方法探讨社会心理学问题,而来自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强调在定量基础上的定性分析。后者则不仅考虑到质的差异,而且也强调人们的反应在量上的不同。

2.在研究的取向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也各有特色:前者往往从宏观的角度探讨社会对人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中个体是被动的,而后者则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在环境影响下个体如何主动地做出反应,强调个体如何主动去适应环境。这种研究倾向在美国的社会心理学中居于主导地位。

尽管两者有这些不同,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在选择研究问题、解释结果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同时随着学科交叉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出身的社会心理学者在好多方面也有融合的趋势。(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social level)也是社会学与政治学多采用的研究层面,常用比较广泛的因素解释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关注着人际层面,社会心理学家则更倾向于研究人们的行为和更为直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变量包括情绪或者情境等。

2.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individual level)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思维、感受、行动或互相影响的典型方式。(1)社会心理学都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会情境中应对焦虑或压力,受压抑或不受压抑的个体在处理信息、对行为进行归因、寻求互动等方面的差异。(2)社会心理学都关注个体的思维、感受和行为,致力于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大多数人,无论他们是否存在人格上的差异。(3)社会心理学家对不同情境如何导致不同的行为感兴趣。

3.人际层面

人际层面(interpersonal level)是社会心理学家采用的层面。(1)社会心理学家常常用个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及个体与周围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情境包括环境中的他人、这些人的态度以及当时活动的背景。(2)社会心理学家要探究的是什么样的社会情境决定了人类的行为。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一)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从两个方面考虑提出研究的问题:

1.从理论中演绎出要研究的问题,这种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该理论。从理论中演绎出的研究问题,它需要研究者掌握很丰富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建立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2.从实践中提出问题,这类研究的目的在于收集更多有关某一特殊现象的资料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部分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都是这一类。从实际中提出问题相对要容易一些,但如何把以往的理论和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结合起来,使研究的问题有坚实的理论背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二)如何查阅文献

1.心理学文摘列出了在主流心理学杂志上刊登的论文的摘要,若要查找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相关的已发表文章,最好方法是搜索心理学方面的电子数据库。一些数据库,例如PsycLIT和PsylNF0,是查阅心理学文献所必需的。

2.除了搜索心理学文献专用的数据库之外,也可以尝试其他更为通用的搜索方法,例如搜索万维网,或包含新闻和报纸文章索引的数据库。

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之后,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筛选、归类,对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要做进一步的梳理,从选择的变量、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做分析。(三)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总体来说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关研究,另一类是实验研究。

1.相关研究(1)相关研究是指被动地观察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经常用相关系数来表示。(2)相关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3)相关研究的优点在于:

①有一些问题,只能用相关的方法加以研究。

②同时,这种方法可以收集到比实验法更多的资料。(4)相关研究的最大缺陷是它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2.实验研究(1)实验研究是人为安排两种或多种在某一维度上的不同情境,并把被试随机分配到这些情境中,然后测量其行为,并探寻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2)实验研究的优点:

①它对变量有严格的控制,避免了因果关系的混淆

②从实验研究能够清楚地看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以重复验证,所以研究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3)但实验研究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即自变量可以操纵以及被试的随机分配。(4)在实验研究中,根据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可以把实验研究分为:

①实验室研究,最大的优点是对实验情境的控制程度高,因而内部效度高,并且方便经济。其缺点,是实验室情境不等于现实生活,因而结果难以推论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去。

②现场研究是研究者为了克服实验室研究外部效度进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在真实的条件下进行,结果更可能推广到生活中去,外部效度高。另外现场可以处理实验室中无法操纵的变量,比如高温与侵犯行为关系的研究。(四)怎样收集研究的数据

在确定了问题与研究方法之后,收集资料的过程便开始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观察法

直接观察被试行为,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观察法有很多种形式,而采取何种形式则取决于研究者想要发现什么以及研究者和所观察对象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人种志(ethnography)就是观察法的一种,它是指研究者在没有任何预先假设的前提下,通过内部观察来理解一个团体或一种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如果研究目的只是描述社会行为。观察法是一个好方法,然而这种方式有一些明显的缺点:(1)某些特定种类的行为很难观察,因为它们很少发生或只会私下发生。(2)观察法往往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团体、情境或某种特定类型的活动上,如果研究目标是将某种观察结果归纳概括,并应用到不同的人群、场合和活动中去,这个方法就行不通了。

2.调查法

调查法采用被试自我报告的形式,可以使用有代表性的样本,简单易行,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但是需要注意,调查法过分依赖自我报告,有时候由于社会赞许等原因,人们的回答并不反映其真正的想法。总的来说,社会心理学研究用得最多的方法当数调查法。(1)调查的途径包括面谈、电话访谈、信件和网络调查等。(2)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情境、措辞等都需要加以注意,调查人员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够开始工作。(3)调查法首先要面对样本的代表性问题,要获得这种代表性,最好使用随机抽样方法,即保证总体中每个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被选取到样本中。

3.实验法

实验法通过对情境的有效控制,得到的资料很准确,是社会心理学最常用到的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是一种广义的实验,包括像情境反应等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向被试提供一个情境,让被试根据情境来选择自己的行为评价,通过对被试反应的分析,就可以了解在某种情境下,多种因素影响个体行为的机制。

4.档案研究法(1)档案研究法通过对现存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而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2)这些记录包括新闻评论、病历、日记、运动统计数据、个人广告、法律文件、犯罪记录、自杀遗言或万维网上的犯罪事件报道等。(3)其优点是可以排除情境对这些行为的影响。局限性在于这些记录往往是不完整的或不够详细,并且搜集的方式也不是很系统。(4)档案研究法在研究文化和历史趋势中特别有价值。

5.元分析方法

元分析方法是运用一套统计程序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对已开展或已经报告的有关研究进行检验。通过对一系列在不同地点、由不同实验者开展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社会心理学家能够精确地衡量某个特定效应的强度和可信程度。(五)研究的设计与进行

一旦确定了要研究的问题以及用什么方法之后,研究者就可以对研究加以设计并进行实际研究了。首先要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并且考察这些操纵对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作用。(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样本的代表性。可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使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被选择的机会,样本尽量要异质化,即被试尽量要包括总体中各个层次的人。

2.实验者偏差(1)由于实验者的期望与暗示会对被试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要尽量采用单盲或双盲实验,使实验者的影响减至最小。(2)另外还要尽量使情境标准化,避免情境对结果的影响。

3.被试偏差。社会赞许倾向会使被试揣摩实验者的研究意图,从而影响结果的有效性,为了克服被试偏差,最好的方式是不让被试知道实验假设。

4.伦理问题(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时会对被试造成身心伤害,如有关服从的研究,在研究中要尽量避免对被试的伤害。(2)另外,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时也涉及欺骗被试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隐瞒是允许的,但在实验之后,研究者有责任告诉被试实验设计和研究目的。(七)心理学论文的撰写

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完成之后,就要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了。论文写得好,就能够使他人更好地了解研究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各个方面:

1.标题。论文的标题应该简单明了地指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尽量让读者能够从中一眼看出要研究什么问题。论文的标题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2.摘要。摘要是对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的简短总结,一般应在300字以内。摘要不是整个论文的段落大意,而是对所研究问题、所用方法以及主要结论的总结。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准确、独立、简练而具体。

3.引言。引言应该阐明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及同一课题以前的研究文献,但它并非“文献综述”。引言部分应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目的和实际原因,并且说明先前研究对进一步研究的动力,指出将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的问题。

4.方法。方法部分应该详细地说明用以检验假设的设计和程序,使读者获得足够的信息,可以重复这个研究。方法部分又包括三个方面:(1)被试(subjects):包括数目、取样方法、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等);(2)仪器设备与工具:包括研究所用的仪器设备、测量工具、问卷和量表等;(3)程序步骤:包括研究的过程、指导语、变量的水平、被试分配、实验步骤等。

5.结果(1)结果部分是利用有关的统计分析对研究数据所做的总结,它应该简明地说明每一个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2)应该全面地报告研究的发现,而不能只包括与假设一致的内容。在报告结果的时候,最好能够使用一些图表,可以明确、简洁地报告大量的信息。另外,在作图时应该加上简短的解释,使读者能够看懂。

6.讨论。这部分的内容是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评价。(1)应该说明结果是否支持研究的假设,并讨论研究的效度和理论及实际意义。(2)讨论部分还要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参考文献。在研究报告的末尾,应该列出报告中所引用资料的来源,包括资料作者、时间、文题、发表的刊物及页码等。参考文献的排列可以按照作者的姓氏笔画(西文以字母)顺序,也可以按照研究报告中引用的顺序。

8.附录。附录包括研究所用的主要问卷或量表,以及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推导公式,有时也包括一些无法在结果部分列出的数据资料。

一篇完整的心理学论文包括上述几个部分,但要成为一篇优秀的论文,细节性的工作还有很多,其中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1)首先要注意引言部分对文献的总结,这是文章会不会得到赞许的第一步。只有阅读了大量文献,并善于梳理这些文献,才有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一步工作。(2)除了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何理解学术期刊编委的偏好等等都是论文能否被接受并发表的重要前提。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研究,而即使同一层面中的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除了常见的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理论之外,心理学在20世纪还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一)生物理论

麦独孤、弗洛伊德和劳伦兹(K.Lorenz)等人都强调生物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生物理论的观点,人的许多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这些特质在决定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物因素限制了人类能力的极限以及人所能接收到的刺激的范围。生物理论强调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1.本能。麦独孤和弗洛伊德等人曾经提出人有侵犯和冲动的本能,人类在战争中的仇杀就是这种本能的体现。劳伦兹发现的印刻现象,后来人们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用关键期(critical period)这一概念说明本能的影响。

2.遗传差异。在研究侵犯行为的时候,有些心理学家就认为有些人因为遗传的原因而较具攻击性,认为激素分布不平衡或大脑生理机制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人侵犯行为的增加。

总之,生物理论强调,所有行为,包括社会行为,可以用个体的生物本质,如遗传特性、本能以及生理方面的原因加以解释。很显然本能论的解释缺乏科学性。(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强调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认为在任何情境下每个人都会学到某种行为,在多次学习之后还会成为习惯。以后当相同或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个体将会采取惯用的方式做出反应。

1.学习理论的机制

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主要有三种机制:(1)联结(association):又称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最早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巴甫洛夫在他的条件反射研究中发现:狗之所以学会一听到铃声便分泌唾液的反应,是因为每次铃声都与食物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狗会将铃声与食物联结在一起,这时即使没有食物一起出现,狗也会对单独的铃声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2)强化(reinforcement):这是学习论的核心,它是指人们学会一种特别的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经常伴随着愉快的结果、能满足某种需要,或者可以避免某种不愉快的后果。(3)模仿(imitation):人们也可仅通过观察他人的态度及行为来学习社会态度与行为。模仿的发生并不需外界的强化,只需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便可以产生。

2.学习理论的特点

学习理论有三个特点:(1)它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强调过去经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而忽略了当时的情境细节。(2)该理论倾向于将行为的原因归于外在环境,而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它强调过去外部事件与刺激的联结情形、早期对某种行为反应的强化过程以及个体曾接触过的行为模式等外在因素。(3)学习理论通常只想解释外显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状态。(三)诱因理论

诱因理论认为,行为决定于个体对各种行动的可能结果所做的诱因分析,认为人们以行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何种行为。诱因分析只是很简单地考虑某一行为的正性与负性效果,并依此预测人们将采取的行为方式。社会心理学中有三种重要的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理性决策论(rational decision—making theory)是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的基本看法,这种理论假设:在选择行为的时候,人们会估计不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而以理性的方式选出最佳行为,也就是以最低代价获得最大利益。其中以Edwards(1954)的预期价值论(expectancy—value theory)最具代表性。

2.交换理论

将理性选择扩大到两个人之间的互动时,便是交换理沦(exchange theory)。这一理论将人际互动视为彼此所做的一连串理性决策。也就是说,人们之间的互动取决于彼此对各种结果的代价及利益所做的评估。因此社会交换理论的重点在于强调相对代价及利益,该理论在分析协商情境时很有价值。

3.需求满足论

需求满足论(need satisfaction)也是一种诱因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一个人之所以有某种行为,是因为这些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或动机。

与学习理论不同,诱因理论将重点放在“当时”情境下各种可能行为的相对利益或损失,而不是强调过去的习惯。也就是说它认为行为的起因在于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诱因论关心个人内在状态,而不只是外部环境。(四)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是社会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perception)与加工过程。对环境的知觉、组织及解释影响了一个人对社会情境的反应,而这个解释社会事物的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为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1)分类(classification)。人们知觉事物的时候,往往先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将事物分类。(2)注意(focus)。也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之上,忽略背景的影响。

由于分类和注意的缘故,人们往往存在着按照某种方式对事物加以组织的倾向,并且这种将事物加以组织的倾向非常强烈。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当中有两个理论特别重要:(1)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这个理论包括Heider,Kelly以及Weiner等人提出的理论,主要是想说明人们如何解释事件的原因。(2)认知失调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这个理论是由Festinger提出来的,该理论主要解释当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以使二者协调一致。(五)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role theory)是与社会学紧密联系的一种理论,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其社会角色提供的,最早由Biddle和E.J.Thomas(1996)提出。角色理论没有强调行为的某一种单一决定因素,而是从角色、角色期望、角色技能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去解释行为的原因。

2.2 课后习题与详解

1.什么是假设?什么是理论?一个好的理论有什么特点?

答:(1)研究假设是一种清晰的,可被检验的预测,是对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系统预测;(2)理论是指一套有组织的原则,用它来对观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3)一个好的理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准确性:理论如果不能准确地预测现象发生的规律,就不是一个好的理论

②一致性:用理论解释现象的时候不能前后矛盾,应该始终保持一致性;

③简洁性:理论不能太复杂,应该简明扼要地对事件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

④广泛性:理论能够解释一系列的现象,好的理论不能只解释某些特殊现象。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隶属于社会学范畴,用调查与观察的方法对团体或社会中的某些社会变量如地位、角色等进行描述的学科;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隶属于心理学范畴,主要采取实验或调查的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状态或人格等变量进行预测的学科。(2)两者的区别: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明显不同的两种研究取向。同样,来自社会学和来自心理学领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由于学科背景不同,从而在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与思路有着明显的差异:

①来自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家注重用定性的方法探讨社会心理学问题,而来自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强调在定量基础上的定性分析。后者则不仅考虑到质的差异,而且也强调人们的反应在量上的不同。

②在研究的取向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也各有特色:前者往往从宏观的角度探讨社会对人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中个体是被动的,而后者则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研究在环境影响下个体如何主动地做出反应,强调个体如何主动去适应环境。这种研究倾向在美国的社会心理学中居于主导地位。(3)联系:尽管两者有这些不同,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在选择研究问题、解释结果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同时随着学科交叉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出身的社会心理学者在好多方面也有融合的趋势。

3.社会心理学所取的研究层面有什么特点?

答:人类的社会行为是许多学科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信息学、经济学、政治科学以及心理学的许多分支的都对之感兴趣。但是,在看待与研究这些问题时不同学科的取向层面却截然不同,归纳起来社会心理学在研究时主要有三个层面:(1)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也是社会学与政治学多采用的研究层面,常用比较广泛的因素解释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关注着人际层面,更倾向于研究人们的行为和更为直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情绪或者情境等。(2)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思维、感受、行动或互相影响的典型方式。

①社会心理学都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会情境中应对焦虑或压力,受压抑或不受压抑的个体在处理信息、对行为进行归因、寻求互动等方面的差异。

②社会心理学都关注个体的思维、感受和行为,致力于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大多数人,无论他们是否存在人格上的差异。

③社会心理学家则对不同情境如何导致不同的行为感兴趣。(3)人际层面

人际层面是社会心理学家采用的层面。社会心理学家常常用个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及个体与周围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情境包括环境中的他人、这些人的态度以及当时活动的背景,要探究的是什么样的社会情境决定了人类的行为。

4.开展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要经过哪几步?

答:总体来说,开展一项心理学研究主要经过以下几步:(1)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从两个方面考虑提出研究的问题:

①从理论中演绎出要研究的问题,这种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该理论。

②还可以从实践中提出问题,这类研究的目的在于收集更多有关某一特殊现象的资料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部分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都是这一类。(2)如何查阅文献

①心理学文摘列出了在主流心理学杂志上刊登的论文的摘要,若要查找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相关的已发表文章,最好方法是搜索心理学方面的电子数据库。

②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之后,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筛选、归类,对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要做进一步的梳理,从选择的变量、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做分析。(3)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总体来说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关研究,另一类是实验研究。其中实验研究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4)怎样收集研究的数据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究法和元分析方法等。(5)研究的设计与进行

要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并且考察这些操纵对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作用。(6)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样本的代表性、实验者偏差、被试偏差和伦理问题等。(7)心理学论文的撰写

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各个方面:标题、摘要、引言、方法(被试、仪器设备与工具和程序步骤)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5.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样本的代表性。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使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被选择的机会,样本尽量要异质化,即被试尽量要包括总体中各个层次的人。(2)实验者偏差。

①由于实验者的期望与暗示会对被试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要尽量采用单盲或双盲实验,使实验者的影响减至最小。

②另外还要尽量使情境标准化,避免情境对结果的影响。(3)被试偏差。社会赞许倾向会使被试揣摩实验者的研究意图,从而影响结果的有效性,为了克服被试偏差,最好的方式是不让被试知道实验假设。(4)伦理问题。

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时会对被试造成身心伤害,如有关服从的研究,在研究中要尽量避免对被试的伤害。

②另外,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时也涉及欺骗被试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隐瞒是允许的,但在实验之后,研究者有责任告诉被试实验设计和研究目的。

6.社会心理学研究报告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1)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完成之后,就要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了。论文写得好,就能够使他人更好地了解研究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各个方面:

①标题。论文的标题应该简单明了地指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尽量让读者能够从中一眼看出要研究什么问题。论文的标题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②摘要。摘要是对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的简短总结,一般应在300字以内。摘要不是整个论文的段落大意,而是对所研究问题、所用方法以及主要结论的总结。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准确、独立、简练而具体。

③引言。引言应该阐明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及同一课题以前的研究文献,但它并非“文献综述”。引言部分应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目的和实际原因,并且说明先前研究对进一步研究的动力,指出将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的问题。

④方法。方法部分应该详细地说明用以检验假设的设计和程序,使读者获得足够的信息,可以重复这个研究。方法部分又包括三个方面:

a.被试:包括数目、取样方法、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等);

b.仪器设备与工具:包括研究所用的仪器设备、测量工具、问卷和量表等;

c.程序步骤:包括研究的过程、指导语、变量的水平、被试分配、实验步骤等。

⑤结果。结果部分是利用有关的统计分析对研究数据所做的总结,它应该简明地说明每一个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应该全面地报告研究的发现,而不能只包括与假设一致的内容。在报告结果的时候,最好能够使用一些图表,可以明确、简洁地报告大量的信息。另外,在作图时应该加上简短的解释,使读者能够看懂。

⑥讨论。这部分的内容是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评价,应该说明结果是否支持研究的假设,并讨论研究的效度和理论及实际意义。讨论部分还要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⑦参考文献。在研究报告的末尾,应该列出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的来源,包括资料作者、时间、文题、发表的刊物及页码等。参考文献的排列可以按照作者的姓氏笔画(西文以字母)顺序,也可以按照研究报告中引用的顺序。

⑧附录。附录包括研究所用的主要问卷或量表,以及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推导公式,有时也包括一些无法在结果部分列出的数据资料。(2)总之,一篇完整的心理学论文包括上述几个部分,但要成为一篇优秀的论文,细节性的工作还有很多,其中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①首先要注意引言部分对文献的总结,这是文章会不会得到赞许的第一步。只有阅读了大量文献,并善于梳理这些文献,才有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一步工作。

②除了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何理解学术期刊编委的偏好等等都是论文能否被接受并发表的重要前提。

7.生物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二者在解释人类行为时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1)生物理论

麦独孤、弗洛伊德和劳伦兹(K.Lorenz)等人都强调生物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生物理论的观点,人的许多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这些特质在决定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物因素限制了人类能力的极限以及人所能接收到的刺激的范围。生物理论强调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①本能。麦独孤和弗洛伊德等人曾经提出人有侵犯和冲动的本能,人类在战争中的仇杀就是这种本能的体现。劳伦兹发现的印刻现象,后来人们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用关键期这一概念说明本能的影响。

②遗传差异。在研究侵犯行为的时候,有些心理学家就认为有些人因为遗传的原因而较具攻击性,认为激素分布不平衡或大脑生理机制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人侵犯行为的增加。(2)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强调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认为在任何情境下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