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一直很想要的作文指导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5 10:04:16

点击下载

作者:作文导师团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家长一直很想要的作文指导经

家长一直很想要的作文指导经试读:

赠1 考场作文一般评分标准

以总分30分为例:

一类文(27~30分):

1.字迹工整、美观;

2.作文有题目;

3.语句通顺流畅,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成语、谚语、名句等,会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4.精心选材,内容具体,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能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述;

5.段落层次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想内涵;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达到规定字数。

二类文(24~26分):

1.字迹比较工整、美观;

2.作文有题目;

3.语句较通顺流畅,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能偶尔用上学过的成语、谚语、名句等,会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4.内容比较具体,能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得较清楚,描述较生动;

5.能合理地分段写作;

6.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7.达到规定字数。

三类文(18~23分):

1.字迹欠工整;

2.作文有题目;

3.语句基本通顺流畅,基本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缺乏常用的修辞方法;

4.内容欠具体,中心基本明确,缺乏生动的描写;

5.层次不够清楚;

6.标点的使用大体正确,错别字多;

7.达到规定字数。

四类文(12~17分):

1.书写不够认真;

2.语句的完整性和通顺程度不够,句子的表达不完整,有语病,错别字较多;

3.内容比较简单,中心不明确,文章的意思表达不清楚;

4.层次不够清楚;

5.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6.字数略少。

五类文(0~11分):

1.字迹潦草,辨识困难;

2.语句不通顺、不完整,病句多,错别字多;

3.内容很简单,没有中心,记流水账,重复啰唆,不知所云;

4.标点符号错误明显;

5.跑题;

6.字数在300字以下,只写了作文题目,或干脆空白。

赠2 作文得高分的12条细则

1.考试前几日,可以有选择地翻阅一些高品质的作文图书,以帮助打开思路;

2.考试作文的最低要求是文字通顺和切题,达到了这两个要求,就可以拿到基本分数;

3.考试时要不要打草稿,视各人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因为打草稿费时,所以要尽量免去;

4.一篇文章起码分四段,六七段最为适宜;

5.书写整洁极其重要,阅卷老师的第一好感来自于你的字迹;

6.开头第一段一定要全力以赴,用各种描写手法描写人物形态、事件过程或景物特色,成功的开头占据全文得分的50%;

7.遇到生冷的作文题,不要害怕,缩小其范围、发现其核心即可行文;

8.语言幽默一些,增加趣味性,让阅卷老师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样一定能得高分;

9.想象类的题目不要表现什么主题,只要写得有趣、有益就行;

10.结尾段千万不能采用议论或表决心的形式,最后应该仍然是描写,与开头呼应,如果与开头基本相同,也很有特色;

11.考试中,体裁不限,并不是说想用什么体裁就用什么体裁,而应该根据“扬长避短”的原则来完成;

12.要为写作文留出足够的时间,基础知识的检查放在作文之后,修改时要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并注意卷面的整洁。

第1辑 阅读积累篇

阅读和积累,对写作文有多重要?

1300多年前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00多年前的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300多年前的蒲松龄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今天,阿牛老师说:阅读,是写作之母。

只有喜爱阅读、注重积累,

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作文高手。

那些靠作文技巧、应试规则培养出来的“作文高手”,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伤仲永”。

01 “一种背”

女儿把《老子》从头至尾背了下来

想出背书这个办法是受我爸爸的影响。小时候,爸爸曾经教我把《毛泽东诗词选》这本书完整地背了下来,我感到自己受这本书的影响很大,所以也想让女儿背一本书,至于背哪一本书,我想了不少,后来选择教她背《老子》。这本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字数少,只有6000字,适合教孩子背诵。当时我想,那些在大学哲学系做学问的人,几个月就能围绕《老子》写篇有价值的论文,我要是在女儿幼年的时候就让她把这本著作烂熟于心,那以后就凭这点,也可以写出有分量的文章。虽然背过了可能会忘,但是这门学问一定潜伏在她脑海里,会发酵,进而影响她。

女儿那时上幼儿园大班,从幼儿园接回家要走十几分钟路,这十几分钟就是我教她背《老子》的时间。第一章教的时间最长,有十几天,她就是背不会,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这样教她是错误的?就在有这个想法的第二天,女儿流利地把《老子》第一章背下来了。我有了信心,感觉自己做对了,可以继续这样教。后来女儿越背越快,她的记忆力被我开发出来了,最后,一两天就能背一章了。几个月下来,女儿在我的教导下,把《老子》从头至尾完整地背了下来。(袁志明)

02 “两种读”

书读多了,孩子自然而然会用到作文里

写文章应该是水磨功夫,不是一天两天就见成效的事儿。想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就是多阅读。我把女儿的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

精读是读老师留的阅读作业。从一年级开始,老师每周都会留阅读作业,其实就是摘抄。只不过,老师很聪明,采取的形式令孩子很乐意接受。老师要求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文章读,然后摘出好的词语、好的句子,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

女儿很喜欢做这项作业,因为可以画画。虽然每次做这项功课都要耗上半天的时间,但就是在浑然不觉中,女儿的词汇慢慢地积累了起来。从二年级开始,老师要求做专门的阅读练习,先读短篇再回答问题。女儿对这项作业虽然有些厌烦,但也能坚持下来。这种阅读确实有些枯燥,但很有必要,既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力,又可以使孩子鉴赏好的文章。

再说泛读,即课外读书。泛读,不仅要多读,还一定要读杂书。这个“杂”是指读书范围要广。童话、神话、科普文、小说,只要书的思想健康,就可以让孩子拿来读,但要少看漫画书。女儿看书比较杂,只要她感兴趣的书,她都会捧着看。我买来《读者》,她定要先翻翻看看,拣有趣的、易懂的来读。此外,女儿偏爱有关动物、植物的科普书,读小说是近来的事。书读得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将读到的词语或句子用到作文里。女儿的《听爸爸讲家乡》中有一句“各式各样的冰灯在扑哧一笑中点燃了,黑夜骤然变得像明亮的白天一样”就是她套用课文里的话,用得倒也恰当。(笨妈妈)

03 “三杀招”

作文,何必正儿八经教

在妞儿的阅读生涯中,我们家长做了三件事,效果非常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是填阅读情况表。这是妞儿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做的。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包括优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下部分是留给孩子画画的。孩子先选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一边读,一边找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读罢,把它们写在表中。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书里的故事或人物画出来。

第二个是写读后感。这是妞儿现在的作业。随便拿篇小文章,读罢,有感就写。一句话不嫌少,十句话不嫌多,只要是肺腑之言就行。

第三个是参加书友会。这个在国外很流行。大家凑在一起,就一本书里的观点交流各自的看法和体会。《朗读手册》里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四年级的时候,妞儿的老师喜欢隔段时间在班里办一次书友会,让孩子说一说自己最近读的书。等到五六年级,已经没有闲时和闲情做这件事情了。其实,爹妈读一读孩子的书,然后跟孩子坐在一起,相互交流一下读后感,就跟书友会没啥区别,只是人少了点。这其中能够触及的话题会很多,可以是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思想,也可以是文章的构思和修辞手法等。

所以,作文,何必正儿八经地教呢?(笨妈妈)

04 “四板斧”

成人都愿意看的少儿杂志肯定是好的

孩子的阅读是慢功夫,用好以下“四板斧”,可以让孩子的阅读踏上快车道。

一板斧:不要一次性地把书交到孩子手中,而是先放在书柜里,让她平时只接触到一两本,避免孩子出现“债多不愁”的情况。

二板斧:读书要分等级。孩子对书会分等级,漫画书就不用说了,三本一套的《昆虫王国冒险记》,她用不了几天就可以看完;但纯文字性的书籍,阅读难度还是很大的。记得给女儿的第一本书是童喜喜的《嘭嘭嘭》,她每晚都坚持看,我认为她是很喜欢的。但当我交给她《时代广场的蟋蟀》的时候,她告诉我:“真好看,以前看《嘭嘭嘭》的时候,我都是瞄着看的。”这一个“瞄”字就代表了她的态度。现在她正在看的《夏洛的网》,她也很喜欢,每天背在书包里,趁中午时间翻一翻。

三板斧:也要看和学科相结合的杂志。一期期的杂志比那些分门别类的教科书好看多了。作为成人,我也宁愿去看少儿的杂志:轻松,寓教于乐。通过上网查阅了解,这次学校发下来的杂志订阅目录上,我选择了从美国原版引进的《红松鼠》和《探索自我》,效果应该不错。

四板斧:大声读。遇到经典的文章或书,可以和孩子轮流大声读出来。读着读着,内容和语言就都沉淀在孩子的脑子里了。

05 “才女”阅读

小时候的阅读差别才是重要的“输赢”差别

高考,我家圆圆的语文获得了140分的好成绩。据媒体报道,当年北京市文、理科近12万考生中,语文成绩达到140分以上的只有12人。

我一直重视圆圆的阅读。从她一岁左右就开始天天给她讲故事,也许那时她听不懂,但她喜欢听,明亮的双眸入迷地盯着我的嘴或书,不哭也不闹。到她稍大一些,能听懂话后,她就不断地要求我给她讲故事,每个故事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听。不管她要求讲多少次,我几乎从不拒绝。

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家长们更愿意看到那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人们热衷于把孩子送进学前班提前去学拼音、学外语,热切期待孩子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好成绩,热情地给孩子报许多个课外班,培养各种才艺。而早期阅读做没做,暂时看不出什么差异,这让不少家长以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

事实上,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最糟糕的行为之一,小时候的阅读差别才是重要的“输赢”差别。很少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往往从中学开始就会表现出综合素质越来越平庸、学习上越来越力不从心的趋势。这方面的艰难和困惑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

圆圆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读长篇小说,此后一直未间断阅读。在离高考只有三四个月时间的寒假中,她仍然在繁忙的学习间隙读了大约40万字的文学作品,这对她来说不是增加了负担,而是一种放松和补充。粗略地算一下圆圆的阅读量,到高中毕业,应该有1500~2000万字。这对爱读书的孩子来说并不算多,许多喜爱阅读的孩子的阅读量甚至几倍于这个数量。(沈冬妹)

06 “才子”阅读

看闲书也是有用的

提到阅读,我不得不说我家的孩子不是勤奋的那一个。他只在每天临睡前读20分钟左右。为了培养他读书的兴趣,我现在还给11岁的他读书听。

他很享受我给他读书,不仅仅是因为每一次我都声情并茂,还因为每次读书我们都有交流。儿子自己读书的时候会选择故事性和趣味性强的读物,而我读的则是有一定深度的书,如《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图说天下系列》、《红楼梦》。我建议大家在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时候最好是那种有赏析的,这样我们不仅可以读文,还可以领会这么写的妙处。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读书一定要用心,家长在和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所交流,如设疑让孩子猜猜文章的结尾会是怎么样的,文章中某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说一说文中的哪个词、哪句话用得好,让孩子不妨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等。总之要让孩子在读书中有所收获。

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就爱看没用的书,看没有几个字儿的漫画都能笑出声来。我认为看漫画都能笑出声来,说明这孩子很不简单。这足以证明他的想象力很丰富!

上周日儿子写日记时,把漫画书《阿衰》拿了出来。我不解地问他:“你写日记拿这个干什么?”

他说:“这本书上有一首改编的诗词很有趣,我照着改一改,用在作文《都是重名惹的祸》里。”因为儿子在作文中写了改编诗,风趣、生动,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由这件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得出——看闲书也是有用的呢?(芷欣)

07 “学友”阅读

他见我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也不甘落后

儿子跨入四年级了,又是一个新的开端。我和儿子拟定了读书计划,列出了一学期想读的书目。儿子更偏向于《我们爱科学》一类的科普杂志,受班上同学的影响也喜欢《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

对于书籍的选择,我对他没有特别的要求和限制,名校老师推荐的书目也好,名师名家的名作也好,在激发阅读兴趣方面,还是以他自己选择的为主。孩子喜欢阅读的书就总有其喜欢的理由。但我还是会把关,看他在看某本书,我会借机借过来:“哇,看起来很吸引人的样子,让妈妈先解解馋!”把书大体浏览一下,觉得不出格,就还给他,并会在睡觉前和他共读。如果有不符合他这个年龄段看的书,就会故作不经意地推荐别的:“我看到一本比这个还精彩的书,讲的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人家答应只借三天,你看不看?”故意说得夸张些,引发他的兴趣。

我和儿子是学友。他见我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也不甘落后。我们一起读《草房子》,他给我讲“皮皮鲁”的趣闻轶事、《阳光男孩》里面的感人事情,我们一起在上学、放学路上的车里听《国学故事》……因为阅读兴趣的提升,他在写作中也学会了适时地用上一些好词佳句,自己感觉有话可说了;虽然有时重点不够突出,或详略不是很得当,但是我抱着一种静待花开的态度,欣喜地看着他一点一点的进步。(唐莉)

08 “瓶颈”阅读

作文与作者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

最近,儿子陷入了写作“瓶颈”。他写作热情高涨,却总也写不出好文章。他很困惑:我怎么又写不出好文章来了呢?

我让他别急,拿他最近写的几篇文章看了看。这一看,我找到了症结:有了写作灵感、基本的写作方法和素材,但还缺少一定的知识储备。因为到了一定程度,文章写得好不好,还与作者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儿子那几篇文章看上去都很讲究表面,摘取名人的只言片语写在卷首,名曰“题记式”。可他真的理解那些话吗?读书少,认识水平低,他对某些话的理解只能是断章取义。如果再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掉在“怀才不遇”的良好自我感觉里,那还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

我给儿子指出这些之后,又给他讲述了我写《执灯的人》的经历:

我大学毕业后曾去西藏支边6年。一开始,我高原反应严重,肺部好像被掏空了一样,心跳每分钟超过118下。在兵站的那天晚上,我上吐下泻。这时有个解放军战士提着马灯走进来,帮助我打扫秽物,还给我专门做了一碗汤面。我逐渐好转后,这段经历成了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决心把它写下来。可是我努力了好多年,投稿不下十次,均告失败。直到中央电视台举办“人在困难时”征文活动,我又记起这件事,才再次下决心要写成功。

我开始翻阅有关的书籍,想从中借鉴些写法。

有一天,我拿起一本泰戈尔的诗集阅读,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句话是:“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之中呢。”看到这句话,我心里“刷”的一下亮了,从床上跳起,直奔电脑边,打下“执灯的人”这四个字。我将“执灯的人”选作写作题目,重新修改了原来的文章,寄到中央电视台后,文章很快发表了。正是泰戈尔的诗,给了我这次写作的突破。

儿子从我的亲身经历中,领悟到了读书与写作关系的真谛,在学习之余广泛阅读,作文终于走出了迷茫期,佳作不断涌现出来。(李多)

09 “追星”阅读

孩子从最爱读的书中受到的影响最大

我一直主张多让孩子看书。女儿有个特点——爱看书,碰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会看得很入迷。还在读幼儿园时,我给她买一些图画书,她能够自己看。识字量多了以后,逐渐给她买字比较多、词汇量比较大的书。当她考试考出了好成绩,我对她的奖励往往就是给她买书。

我平时工作比较忙,我爱人也早出晚归,平时没有很多时间教育孩子。多让孩子看书,孩子能从书中接受到一些教育,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有时也买一些像《父母必读》、《怎么教育孩子》之类的书,想自己先看一看,学点方法,然后好教育孩子。但往往书买来后,我没有时间看,孩子却拿去看了,我想说的事情她都已经知道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迷上了S.H.E的歌,每次到音像商店,都要求买S.H.E的CD或者磁带。我心里确实犹豫,担心这么小的孩子就成了追星族。开学初,老师布置写《新学期,新打算》,女儿受歌词的启发和影响,写的是一首诗歌:又到了重新步入校园的那一天,你是否有什么新的打算?把它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出来,这个愿望将会在清晨实现。美好的一天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光做白日梦不能让梦想实现。把握今天,渴望明天,要实现愿望就要抓紧时间。相信你在人群中绝对不一般,让我们用自己双手把未来展现。如果到了你实现梦想的那天,我将会送给你一个美好的祝愿。

这件事让我很有感触。孩子从自己最爱读的书、最爱听的歌中受到的启发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最大。(温金海)

10 “均衡”阅读

饮食均衡,才能强身健体

有人将阅读和饮食相比:主食阅读——“生存需求的阅读”,美食阅读——“思想需求的阅读”,蔬果阅读——“工具需求的阅读”,甜食阅读——“休闲需求的阅读”。我虽然没有科学合理地为儿子小乐安排“饮食”,但一直在努力地做一些补偿。饮食均衡,才能强身健体啊。

我们家的沙发边上,一定放着两本工具书:一本是《新华字典》,另一本是《辞海》。

一家人看电视,遇到一个字很陌生,赶紧吩咐:“小乐,快去查一下,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碰到一个新奇动物,赶紧“请教”他:“小乐,这是个什么动物?”哪个国家有新闻,赶紧问他:“小乐,这个国家在什么地方啊?”小乐就这样很认真地去读书、查字典。

我们有的时候是真不懂,有的时候是装不懂。不管懂不懂,一定要很诚恳,否则小乐会不高兴的。就这样,小乐虽然从来没有出过国,但两百来个国家、地区的国旗、标志什么的,他小学的时候就认得很清楚了。

历史和哲学能帮助我们认识未来,所以我有意无意地给小乐“填鸭”。电视剧《三国演义》正热播的时候,有个朋友刚好送来一套65本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借着电视,我先大致讲了一下“三国”是怎么回事,再让小乐一本本地看。看到后来,小乐都能给我们做老师了:关云长的大刀有多重,诸葛亮如何去借东风,他讲得头头是道。《水浒传》热播的时候,我们就如法炮制,结果,108将他都能一个个地说出来。随着他读书的增多,我最后买下一套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20册——如果要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历史,就一定要读正史。

阅读有时候并不需要一本正经。我们家里长年订有各类报刊。从小乐上小学起,我就给他订《微型小说选刊》、《少年文史报》、《小溪流》等,随着他的年纪不同而选择订阅。我还向小乐传授买书的“诀窍”:

一是选择“主食”还是“美食”,抑或“蔬果”、“甜食”,对内容一定要有所选择;二是选择出版社,不是看不起小出版社,我大多选择老牌、著名的出版社,其知名度高,水平高,一般不太会有次品;三是一定要看一下书的前言、后记、目录以及最后的版权页,那上面有很多有用的信息。通过这些判断,再加上合理的价格和书的装帧设计,就可以选择一本书了。开始是我带着小乐买,几次以后,我们一起进书店,往往是他自己买书,我只是拿过来翻翻。有一次他居然买了本霍金的《时间简史》,让我对小乐的读书方向有了新的认识。(白乐天)

11 “减速”阅读

阅读让孩子笔下多了另一种风景

现在我们的“烦恼”是,女儿太沉溺于书了,我们得提防她因为喜欢郑渊洁、杨红樱、秦文君的书而忘掉功课、不顾休息。

我和妻子都爱看书,这对女儿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一开始我们不引导她,她现在也会是个“电视迷”,而不是“小书迷”。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电视看多了,弊肯定大于利。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认为,许多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都有这方面的论述。尽管我自己在电视台工作过,但现在女儿每周只有周六是“法定”可以看电视的日子,她可以享受也可以放弃,若因故耽误,不可以补。

我们喜欢陪女儿进图书馆,她从上幼儿园起就有自己的借书证了。现在她每周至少借阅一本儿童书籍。上个月因为她一年内借的书超过100册,图书馆奖励她一张爱国主义影片的电影票,她兴奋无比,跟得了宝贝似的。

我们为女儿购买的书也不少。从图画书、带拼音的书买起,只要是女儿看中的,我们尽可能让她如愿。这段时间有点例外,她偏爱一两位儿童作家的作品,我们怕她“营养不良”,有时不能遂她的愿。

女儿迷书,也有苦恼。从她上二年级起,就有老师向我们告“恶状”,说她在课堂上偷看《儿童文学》杂志;晚上,她在我们的监督下上了床,待我们离开后,她会偷偷打开床灯趴在枕头上看书看到深夜,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她总是不记得先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才能看课外书,惹得她老妈一次又一次冲她发火……

从书里得来的许多知识女儿还不能识别好坏。她爱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故事类通俗杂志看。一次在课堂上,她把一个近乎“黄段子”的笑话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差点没把听课的众多同学和老师笑岔气。

我们有弹性地管理她,既不让她太迷恋书而影响全面发展,又不想打击她读书的积极性。我们确信,一个人从童年时代起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坏事。

因为读了书,动笔写作文时,她和同龄的孩子相比,笔下就多了另一种风景。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用词很大胆。

看了不少“大书”,她想自己写一篇“长的作文”,向我要去几本稿纸,真的学章回体写了下去,我看了前面两部分,觉得不赖,想鼓励她继续写下去,却被妻子制止——毕竟才10岁的孩子,白天还要学习!

暑假里也许可以试试。(张正)

12 “故事”阅读

推荐古今中外名篇一定有收获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是瞭望世界的窗口,改造灵魂的工具,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年少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女儿喜欢故事,看了不少故事书,无形中培养起了她看书的兴趣。小学阶段,她把家里、学校图书室感兴趣的书基本看完了,还到附近的初中图书室找书读。再后来,那里也无法满足她看书的要求,我们就鼓励她去网上搜书,到外面借书。现在她看的书比我看得都多,而且记忆力特别好。阅读引导也很关键,她对书的选择全凭兴趣,为了让她的阅读向纵深发展,我根据她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古今中外名篇给她读,并告诉她,一些书看不懂没关系,只要仔细琢磨,认真品味,一定会有收获。

暑假,我会让她跟我一道背诵一些诗词曲赋。从朗诵的节奏、语调、感情上让她喜欢这种艺术美,然后才从内容上去理解,尽可能让她受到这些经典美文的熏陶,进而提高她的文学修养。(刘先发)

13 “掺和”阅读

女儿读什么书,我从来不会听之任之

关于女儿读什么书,曾经很让我费脑筋。上学之前,女儿读啥书由我说了算。上学之后,女儿的环境不再单纯,她会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并且有了自己的品位,读什么书,自然不能全听我一家之言。二年级的时候,班里风靡“马小跳”,她也要买。我陪她去了书店,架子上摆的,地上堆的,我的妈呀,都是“马小跳”,更令我惊讶的是,小小人儿们个个看得如醉如痴。

我四处踅摸,先是瞅见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接着又看到《小尼古拉》,从此,女儿跟“马小跳”说了拜拜。虽然我们常说,阅读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享受读书的快乐,但是孩子读书的兴趣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也可能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所以我们给予相应的引导和建议还是很有必要的。女儿读什么书,我从来不会听之任之,我得“掺和”。

二三年级时,女儿喜欢读的书日渐多起来。《长腿叔叔》、《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黑骏马》,不知不觉中,女儿读完了一本又一本。进入四年级,女儿的作文让我感觉有了质的飞跃。她开始懂得模仿,知道借鉴别人的写作手法,学着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没人教她这些,是她自己从课文或故事书里淘来的。终于从最初的坚持——“写作文从阅读开始”中看到一丝光亮,我的小女儿开窍啦。(笨妈妈)

14 日有所练

优美语句的获得要靠日常练习

孩子写作文时可以先让他了解一些文章最基本的结构方式。一二年级常用的文章结构为“总分总结构”,这种布局通常适合写事和写人的文章。文章一开头确定了文章的中心,下面的段落就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孩子比较容易掌握。当然这种结构写多了,熟练了以后,要引导孩子学会创新,同样的事情选择不同的思路,就能让文章有新意。

运用优美语句无疑能给文章锦上添花,而孩子日常的词句积累非常重要。平常,我的孩子基本不看作文书和童话书,而最喜欢看漫画和探险小说。作为家长,我有些着急。但我没有强迫他改变阅读习惯,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例如:分析课文中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好的作品,做词语接龙游戏,和孩子比赛说一句话看谁的词用得好,每周写写三四句话的小日记等。不在于训练的量有多大,而在于让孩子对训练感兴趣,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赵培源妈妈)

15 日有所积

让孩子养成主动收集资料的习惯

班上很多孩子每次写周记时都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很多周记的内容、题材不新颖。难道一周中真的没发生有意义的事吗?答案是否定的,只是孩子没有养成收集有价值资料的习惯。

我的儿子目前也进入了收集资料的阶段,我为儿子准备了一个本子,每晚睡觉前让他回忆一天中认为有价值的事,我用一两句话概括后写在本子上。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孩子口述比较感兴趣的事。

刚开始,孩子可能不太会概括一天中有意思的事,父母就得做一个有心人,和孩子以聊天的方式,慢慢引导,帮孩子寻找。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主动筛选有意思的事了。经过两周的坚持,有时我忘了收集资料,儿子反倒会提醒我。渐渐地,我发现儿子从一天中提取有意思的事的能力越来越强。(晴空万里1225)

16 日有所听

播放儿童故事亦或名家散文给孩子听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开始注意给他购买一些儿童读物,主要以绘本为主。因为孩子是形象化思维,在最开始给他讲故事的时候,他可能心不在焉,只关注书上的图画;渐渐地,他理解了故事情节,利用他超强的记忆力记住了我读的每一个词汇,我就可以一边阅读一边让宝贝表演给我看了。因为故事情节不断深入,他有时还会向我提问,这说明他的思维能力在发展。有的宝贝对文字记忆很深刻,多次阅读之后甚至能够记住一些常用字。

在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一定增强以后,还可以利用声音文件播放大量的儿童故事给他听,甚至可以是一些名家散文。不要以为宝贝听不懂,孩子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我就在孩子四岁时开始有意识地给他播放一些儿童版的历史故事、天文地理常识等,没想到孩子对这些新奇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反复听过几遍之后,基本就可以复述了。同时因为这些大人世界复杂的知识、关系,他的提问也越来越多。我觉得这都是知识量、词汇量的积累,是写作文的基础。

有一次我在网上下载了初中时学习过的《驿路梨花》的音频文件,拿回家播放给孩子听。孩子非常喜欢,连听了两遍,他说:“写得真美呀。”我问他听得懂吗,他说听得懂。看来一篇美文在每一个年龄阶段读起来可能理解程度不一样,但同样都会给人以美的熏陶。(牧童)

17 日有所认

讲字理的书能帮助孩子直观认字

能够提前识写大量的字词,对于一二年级孩子的写话至关重要。

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女儿愉快、轻松地认识许多字呢?一年级时,我主要用的是绘本。每晚睡前,我陪女儿一起阅读,最初是我读,她翻页。过了一个月,改变方式,我读一页,她读一页。女儿越读越爱读。所以,后来我有时没时间,她就自己读,且读得津津有味。

二年级时,我主要给她买以文字为主的课外书和讲字理的书。如《汉字源流辞典》、《图解汉字起源》、《汉字王国》等,这些书上有许多图片,直观地表现出相关汉字的造型来源,一目了然。我从最基本的汉字讲起,引导女儿从汉字的象形结构中去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从汉字的形象中悟得其意蕴,这样也就能更加理解和记忆汉字。(何小波)

18 日有所记

贴在墙上的纸可以当素材库

有个晚上,我给孩子换了一床新被子,被套和床单都是嫩黄的绒布,很暖和。孩子当时就说:我的新被子好像蛋壳儿,好暖和呀!我觉得这是个好题材,立刻告诉她:这个想法不错,应该记下来,这个周末的《生活天地》可以写写你的“蛋壳儿”。到了星期天,老师布置了作文,她提起笔来就写:我的被窝是我的蛋壳儿。我的蛋壳儿暖暖和和的,睡在里面真舒服。我的蛋壳儿是橘黄色的,我睡在里面感觉整个世界都是黄黄的了。啊,我就是那个蛋黄黄了!

我帮她投稿《小学生作文》,结果一个星期就发表了,还拿了 45块钱的稿费,孩子很受鼓舞。后来,女儿有了自己的“字纸篓”,是贴在墙上的一张纸。一个星期当中,遇到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情,她就先写下来,暂时拟一个题目,用几个字描述一下这件事。到了周末,上面已经有一排题目了,这些都是生活当中的素材。她挑她最想写的写下来交作业,有的好题材写下来投稿。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收集素材,孩子会发现,生活当中可以写的东西还是挺多的。(花瑶茹)

19 “卡片”积累

准备许多个小档案袋,写上名称,以便于积累

为了让孩子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家长可以准备许多个小档案袋,分别写上名称,如“颜色”、“味道”、“形状”。每当孩子学完一篇新的课文或在阅读课外书籍时,指导他收集较好的词语并制作成卡片,分别装入相应的袋子中。这样既能让孩子在制作中学会识词写词,又能够让孩子了解词的类别,并学会应用在生活、学习中。

如“颜色”的档案袋里就收集了“白里透红”、“白嫩嫩”、“黄灿灿”、“红彤彤”、“洁白”、“碧绿”、“瓦蓝”、“绿油油”、“黑乎乎”等词语卡片;“味道”袋里有“香喷喷”、“甜滋滋”、“香甜可口”、“清凉酸甜”、“又苦又涩”等词语卡片;“形状”袋里有“尖尖的”、“弯弯的”、“圆滚滚”、“细长”、“椭圆”等词语卡片。有时吃水果,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找出能表示这种水果的特点的词语卡片,拿出来认一认、读一读,并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或几句话,再将这几句话连成一段话写成日记。

这种卡片积累法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性和恒心,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收获。

20 “换词”积累

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这种方法主要是帮助孩子积累和运用同义词,使句子内容丰富而灵活。

如孩子带回数学试卷,他得了一百分。此时,我故意问他:“你的心情怎样?”“我高兴极了!”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笑着又问他:“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他想了想,说:“我开心极了!”我又鼓励他多换几种说法,孩子经过思考和查书寻找,最后竟找出了好几个能表示“高兴”的词语。

21 “仿句”积累

说一说,仿一仿,轻松来训练

生活空闲时,说一说,仿一仿,能轻松地得到说话的训练,为“写话”打下基础。

一天早上,我和孩子在校园里散步。我指着草坪说:“小草钻出来。”孩子抬头四处望望,跟着说:“太阳升起来。”我又说:“嫩绿的小草钻出来。”孩子说:“火红的太阳升起来。”“嫩绿的小草从土里悄悄地钻出来。”“火红的太阳从山上慢慢地升起来。”这样的训练,能让孩子逐渐学会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完整。

22 “选择”积累

从积累的词语中选择最合适的描述场景

外面下雨了,我让孩子去听一听雨声是怎样的,看一看滴落下来的雨花是怎样的;再用手接一接,雨水淋湿了自己的手,感觉是怎样的。孩子兴冲冲地跑出去体验,可回来时却皱起了眉头:“我会学那种雨声,可不知用什么词来说。”我提醒他:“你去找你收集的表示‘声音’的词语卡片。”孩子一查,果然找到了好几个写雨声的词语:沙沙、哗哗、淅淅沥沥。我说:“你读读这些词语,再仔细听一听,用哪个词最合适?”孩子听了听,又想了想,说:“外面下雨了,沙沙地响。”我提示说:“雨滴落下来,形成——”“一朵朵白色的雨花。”“用手轻轻地接着,感觉——”“真凉啊!”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从留意生活的点滴开始学会了积累,从切身的体会中学会了运用。

23 “想象”积累

联想与想象,能开发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

有时,我有意地引导孩子观察天上的云彩,我说:“一团一团的白云像棉花。”孩子想了想,也说:“一堆一堆的白云像墙壁。”我又说:“天上有个雪人在对我笑。”他朝向远处的天边,看了看后说:“天上有个小白兔在蹦蹦跳跳。”

适当地展开联想与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能开发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一天,我同孩子一起逛商场,看到一个小弟弟正在玩气球,我对孩子说:“你能把气球想象成一个小朋友,说一句话吗?”孩子眨着调皮的眼睛,冲着我说:“气球在跳舞。”“能说得再详细些吗?什么颜色的气球,在什么地方,怎样地跳舞呢?”孩子思索了一会儿,得意地说:“又红又圆的气球在空中开心地跳舞。”我连声夸奖,并买了个气球作为奖励,孩子高兴地拿着气球真的跳起舞来。

24 “背诵”积累

记得快忘得也快,因此需要反复背

从一年级开始,我便要求女儿背诵儿歌。到目前为止,她已经背完了《新编经典儿歌大全》282首、《中国新童谣》110首、《经典童谣》171首、《亲子共读30分》中的儿歌41首,共604首。

由于记得快忘得也快,常常回生,因此,我总要她反复地背。现在,看着在2分钟内就能熟练地背诵5首儿歌的女儿,我常忍不住夸奖她。有时,也会有意无意地向她提问题:“这几天妈妈出差了,你那么想念她,能不能用儿歌来说说?”她歪着头想了好一会儿,竟然溜出几句来:“妈妈不在家,我好想念她。每夜梦着她,小嘴亲亲她。”别说,还真有那么一点味道。许多人在空地上打羽毛球,我就对她说:“能用儿歌来讲大家打羽毛球的事吗?”她又歪着头想了想,吟出:“羽毛球呀跑得快,一跑跑到蓝天外。来来往往真热闹,搭成座座白拱桥。”(黄大权)

25 “找趣”积累

趣事、乐事是作文取之不尽的资源

对于感兴趣和喜欢的事情,儿子会有说不完的话,真可谓滔滔不绝,因而趣事、乐事便是儿子写作文取之不尽的资源。而我就承担起了“储存资源”的重任。每到节假日,便是我和儿子找“趣”找“乐”的时候,田野、山岗、池塘成了我们常去的地方,一株野花、一丛野菜、一头牛、一群蝌蚪,都成了我们的“趣”和“乐”。

时间一长,儿子自己也会“储存资源”了。一天,我带儿子上街,一转眼儿子不见了。仔细一找,发现他正津津有味地隔着玻璃窗看师傅做裱花蛋糕。回到家,一篇题为《大蛋糕》的作文一挥而就。儿子在文中写道:“那蛋糕就像白雪公主的纱裙,漂亮极了,隔着玻璃我都能闻到它的香味。”(王悦娟)

26 “笔记”积累

出去玩别忘了带上小笔记本

我们出去玩的时候,会给女儿带上一个小笔记本,这样,一个个题目记录下来,写日记时看看这些题目就能凭着回忆去写。当然,要说明一点,这种方法需要有技巧让孩子愿意去记录。有时,除了孩子记,我会给她录像。一些好玩的、孩子喜欢的东西,可能到写的时候印象不深了,如果有录像,那就很容易了。

有一段时间,我感觉女儿变成了积累素材的“高手”。比如,我第一次给她买了拉杆书包,她马上把对拉杆书包的尝试使用写进了日记。还有一次,她走进厕所,发现一只蟋蟀从天花板上跳下来,把她吓了一大跳,这件事也写进了日记里。如果今天已经有东西写了,她就会很积极地为这件事情想一个题目,记在本子里。(诗书妈)

第2辑 兴趣习惯篇

孩子学习,兴趣第一。

对作文有了兴趣,也就成功了一半。

口头告诉孩子要有兴趣是没有用的,

兴趣看不见、摸不着,而家长最大的“本事”,

就是轻而易举地扼杀孩子的兴趣,并且还不自知。

有了兴趣,还要有好习惯。

兴趣可以让孩子的动力保持一时,习惯却能保持一世。

也就是说,没有兴趣,孩子的作文当下过不了关;

而没有习惯,未来过不了关。

怎么才能激发兴趣,又养成习惯呢?且听听大家的妙法。

27 给孩子戴高帽

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就应及时鼓励、表扬

不管我们使用哪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学习“写话”,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积极鼓励法”。对于处在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话”就如同幼儿“牙牙学语”一样艰难。家长要想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就应像期待宝宝喊出第一声“妈”、“爸”那样耐心而充满希望。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话”中出现了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有一点点进步就应及时鼓励、表扬。

鼓励的方法有很多:用喜悦的神情大声朗读孩子的“佳作”;让孩子邀请家里的其他成员、邻里的叔叔阿姨,来听一听、评一评自己的“佳作”;将“佳作”直接发表在电脑网页上,并在好词好句下面画上醒目的红色波浪线,表示这里最精彩。

只要让孩子在精神上能够获得成功的愉悦,对于“写话”产生浓厚兴趣,由爱说、爱写到能想着说、能认真写,孩子就等于真的“入门”了。

28 给孩子建博客

孩子关注博客的点击率,家长的目的就达到了

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就让女儿记日记。日记不要求长,只要写出最想记下来的事即可。到现在她记日记的习惯依然保持着。从六年级开始,我为她建起了博客,要求她经常更新自己的博客,并对她讲了建博客的好处,还发动好友为她留言和评价,激励她时常更新。有时她还为网友的博客写点评论,因而她特别关注博客的点击率,这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还鼓励女儿参加各种征文和投稿,这当然需要老师的点拨和修改,以增加投稿的录取率,并激发她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如果没成功,我会告诫她投稿是锻炼自己,没有成功可能是由于写的文章还有不足,需要再精心加工,仔细修改。记得在小学三年级时,她写了一篇《小小的我》参加《作文周报》组织的征文活动,获得了优秀奖。当时组委会还寄来一封贺信,要求学校利用广播向同学们广泛宣传。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大大提高了她的写作兴趣。(刘先发)

29 给孩子出文集

那是儿子一步步成长的足迹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无论儿子写的只言片语,还是单元作文、循环日记,或是课堂拓展的仿写,我都会打成电子文档,以日期、学期分成几个栏目保存下来。每个学期与儿子合作做出一本独一无二的《笔下生花集》。内容有目录,有作文原文的照片(因为原文有他自己的笔迹,上面有老师的评语),有与这篇作文相关的照片(有图有真相),有儿子手绘的插图。如果文章被发表,会彩色复印后张贴在上面。

每当翻看这些文集,孩子能看到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从照片回忆起当时写作的点滴。而对我来说,那就是儿子一步一步成长的足迹,也是多年后可以翻看的留存于脑海的美好回忆!(唐莉)

30 给孩子自信心

把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作文了

我们小时候,管作文叫“榨文”——不是“作”出来的,是“榨”出来的,一拿起笔就不知道写什么好,只有绞尽脑汁“榨”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叫写话,还没动手写,心理上就觉得作文是难对付的。

我想不能让孩子有这种想法,所以当她提笔写之前,我就给她灌输作文就是拿笔“说话”。孩子没有接触过作文,对作文没有概念,但说话谁不会啊,把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作文了。把说话和作文联系起来,孩子心理上对作文就有些理解了,不会产生畏惧心理。实际上,低年级的“作文”就叫“写话”。很多家长在孩子动手写作之前有意无意地给孩子留下“作文难”的印象,这也是孩子日后怕作文的祸根。(花瑶茹)

31 给孩子巧指导

人有了,事有了,景有了,作文就有了

小学三年级刚开学不久,有一天放学,小乐兴奋地说:“爸爸,老师说,我们要开始写作文了。作文是个什么东西啊?作文难写吗?”

我笑笑:“作文不难写的,作文就是你平时说话,你怎么说话就怎么写。你平时说话难吗?”小乐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思地“噢”了一声。

也是凑巧,我们那儿刚好要举办一个“药王节”,其中有一项活动就是灯会。于是我对小乐说:“今天晚上爸爸带你去写作文!”他一听很激动。

我带着一个傻乎乎的、对作文充满向往的小学三年级男生,向着我给他埋伏好的作文“圈子”出发了。我一路交代着:灯会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景点前兴奋;为什么会兴奋;从山脚往上看是什么景色;从山半腰看下来是一种什么景色;从山顶朝下俯瞰又是一种什么景色;灯会的灯有各式各样的动物造型,那个大象和恐龙有多大,它们为什么会动;孔雀开屏和动物园里的真孔雀开屏有什么不一样;灯的颜色是怎么变幻的……我认为,人有了,事有了,景有了,这个作文应该可以写了。

回到家,小乐问:“我怎么来写这个灯会呢?”我说:“你就按时间顺序一件件记下来,明天交给我。”第二天晚上,他交给我一篇题为《药王山逛灯记》的大作,我一看,不得了,洋洋洒洒1300多字。我问:“作文难写吗?”他说:“不难写。”好,第一个目的达到了。

细细一看,还真像回事,虽然很啰唆,连上山的台阶他都留心数了,还有很多错别字,但我还是表扬了小乐。我当着他的面改病句,改错别字,他都很认真地“噢噢”,他大概认为这是件很新鲜的事吧。(白乐天)

32 给孩子发稿费

根据日记质量和字数给稿费

儿子对写作文没有一点兴趣,他整天想着的就是玩耍和花钱。

我决定用经济杠杆来调动儿子写作文的兴趣。儿子每天有3元零花钱。我对他说:“从今天开始,每天只能给你1元零花钱。如果你还想要的话,就写文章来赚稿费。”

儿子听后悻悻地说:“我可没你那么大本事,我写作文是班里最差的,谁会要我的作文啊?”“我要,只要你写得好,我给你!一篇 5 到 50元。”我告诉儿子。“真的?你不骗我?咱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嘛。好!从今天开始你每天写一篇日记,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字数要求300~500 字。写完后先拿给你爷爷看,他是初审。如果你爷爷觉得还可以,就推荐给你妈妈看,她是二审。如果你妈妈也觉得好,就交给我看,我是终审。我觉得可以,够发表水平,就把你的日记张贴起来,这就是发表了,最后我会根据日记质量和字数给你稿费。”

一开始,为了不让儿子灰心,他每写 3~5 篇日记,我都会付给他一篇 10 元左右的稿费。后来儿子写日记的水平越来越高了,我对他的要求也就苛刻起来。有时儿子交给我终审的稿件 10 篇都不中一篇。这时候他往往很灰心,我就鼓励他:“哎——这点挫折算什么?想当初你老爸我投 100篇没一篇发表,我还不是坚持下来了?”

就这样,儿子为了多赚稿费买他喜欢的东西,就坚持不懈地写作。一学期后,儿子的作文在学校举办的作文大赛上夺得了第一名。两个学期后,儿子参加全市小学生作文大赛,又获第一名。儿子现在对写作越来越有兴趣了。(周国勇)

33 给孩子评日记

我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爸一行妈两行地写评语

日记是孩子写的,但参与的人是全家。孩子的每一篇日记,我们都让家里尽量多的人参与点评、交流,特别是日记内容涉及的人,更是首要的。所以小丫头写日记的热情一直很高,一写完,她就这屋那屋地追着家人,读给大家听。我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爸一行妈两行地写评语。

有一回,丫头妈妈烫发了,她就写了一篇这样的日记:烫发的妈妈今天,妈妈去烫发了,这可是她第一次烫发。好期待她的新造型呀!晚上7点,美女现身了!乌黑的直发不见了,满头都是棕色的卷发。一缕一缕,全是竖起来的小浪花卷儿。妈妈一甩头,调皮的小浪花卷儿们就跳起舞来,有的左右摇摆,有的上下弹跳,还有的边摇摆边弹跳。这也太迷人了!你瞧,老爸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啦!

评语:

烫发后的妈妈真的很迷人,读完你的日记,爸爸觉得妈妈更迷人了。特别是从第三段,爸爸跟你学会了如何欣赏烫发“美女”,谢谢啊!(爸爸)

宝贝,妈妈烫发后本来不是很有信心,可看了你的日记,我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女神!特别是最后一段,对你老爸反应的描写,更让妈妈觉得钱没有白花。谢谢宝贝!(妈妈)(宋晋刚闫露露)

34 “夸”要大张旗鼓

你看我儿子写得好不好?写得真好

著名文学家沈从文的儿子沈龙珠说:“我父亲从小教我们如何写作文,希望我们有什么想法就写什么,从来不做任何限制。记得我弟弟沈虎雏小时候曾写过一篇作文《我的后妈》,说自己有了后妈,对自己如何不好,如何虐待自己。显然都是没有的事。但我父亲非常高兴,我母亲也非常高兴。父亲觉得写得非常好,还到处拿着这篇作文给朋友读,得意地说:‘你看我儿子写得好不好?写得真好!’“我们小时候写东西,都是被他这样鼓励的。记得我遇到过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很认真,我的每篇作文都批改得很细致,改好几遍。我父亲很感动,也是拿着这个作文本到处给别人看,夸赞这个语文老师负责任。”

35 “夸”要从小抓起

到我家来的客人都夸女儿故事讲得好

早在女儿三岁的时候,有一天,她睡觉前讲了一个小故事,我就把它记录下来,双休日时大声朗读给所有家人和客人听,还打电话告诉远方的亲人。

在我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中,女儿“表达”的这一星星之火被我鼓捣成了燎原之势。但凡到我家来的客人都夸女儿故事讲得好,女儿自豪极了,更喜欢讲故事了。打那以后,她每天晚上主动讲一个童话故事,会写字以后就自己写下来。

这些故事有长有短,长的有好几百字,短的就一两句话;内容越来越丰富,有想象的,有观察的,有发感慨的。无论是什么,我都只找里面用得精彩的字、词、句、段,画上波浪线,评为“优”。对于女儿来说,无论长短,只要是自己写的,妈妈都认为是好作文。就这样坚持下来,女儿现在9岁了,觉得写作文不是一件难事。(叶林)

36 “夸”要在点子上

孩子的学习兴趣金不换“妈,今天我不想写了,手累得慌,我说你打吧。”女儿笑嘻嘻地凑到我的电脑前。一般情况下,我都有求必应,时不时当当她的“秘书”,让女儿体会一下“李白们”出口成章的豪迈,给了女儿新奇的刺激。“好,今天写什么呢?”我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给她新建了一个文档,女儿十分高兴。“嗯……就写吃红薯吧!”女儿在书房里开始来回踱步,大文豪们当年是不是也这样?

说实话,我家孩子哪有出口成章的本事?妈妈心知肚明,不过教育的法宝就是激励和鼓舞!只要她愿意说,哪怕结结巴巴,哪怕来回修改,妈妈都愿意成全,关键是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金不换的。“我们来到卖烤红薯的老大爷身边,像一群馋猫,围着老大爷打转。”女儿已经在说了,我赶紧打出这一行,大叫:“太棒了,比喻句用得形象!”女儿听了笑眯眯的。“还能把当时的动作说得更具体些吗?”我趁热打铁。“再加个词,‘我们蹦蹦跳跳地来到卖烤红薯的老大爷身边,像一群馋猫,围着老大爷打转’。”“好的。”“红薯很香,妈妈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个,热腾腾的烤红薯拿在手上真暖和。我撕开皮,薯肉露出来了,我忍不住大吃一口,烫啊!”女儿说到这儿,我们共同回忆起她被烫时的样子,母女俩哈哈大笑。

笑完后,我问:“女儿,烤熟的红薯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要急着吃呢?被烫了干吗又不吐出来呢?你能说得更清楚些吗?”“嗯……对,我想起来了。”女儿停止了踱步,也凑到了电脑前,“妈妈,你这样改……”

就这样,在愉悦的气氛中,女儿一边被我夸着,一边被我问着,来来回回地修改着,一篇作文很快就完成了(妈妈的打字速度也很快,再夸一个)。孩子一点儿也不累,作文完成后很有成就感。

当然,我们母女也有闹矛盾的时候,有时候我认为孩子用词不准确,可孩子说那是她的特色,就愿意这样用,有时还要为此吵起来。“学术”争论嘛,在所难免。至今为止,妥协的次数各半,算打了个平手。(叶林)

37 “棒,棒,你真棒!”

做孩子作文的好读者,鼓励和欣赏她

有些人说,喜欢阅读的孩子,一般不喜欢写。这个似乎不是太准确,我个人认为,爱读的,大都喜欢写。我女儿就是又喜欢读又喜欢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我的影响。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读写写的妈妈。

每次我给她检查作文,帮她把作文打到网页上去时,我都是很享受很愉快的感觉。我对她的作文,几乎都是充满愉悦和欣赏的态度。这种情感也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毫不虚伪的。我发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开心和快乐的,她也享受别人与她分享自己文字的过程,于是越发爱写作文了。所以,如果能做孩子作文的好读者,鼓励和欣赏她,直夸“棒,棒,你真棒”,她就会更喜欢写。(诗书妈)

38 “等,等,耐心等!”

一次次愉快的体验累积,孩子爱上了写作

我让孩子爱上写作文,至少花了半年时间。刚开始,我一直鼓励她,让她很高兴。可是高兴过后,她总是说:“妈妈,我还是不喜欢写作文,写得我的手好酸啊!”后来她会说:“妈妈,我现在慢慢地有点喜欢写作文了,就是手好酸。”这个过程真的有点长。我有时候想:孩子是不是都这样?是不是要等到成人以后才会喜欢写?……“等,等,耐心等!”

我一直坚持给她打小红星、写积极的评价。当她写出一些比较好的词句时,我就非常夸张地表扬她,什么“小作家”呀、“你的作文没有最好的——因为,只有更好。你只会一篇比一篇好”呀。其他家长对她作文好的评价,我也一一转达给她,让她不断获得肯定……只要我能够想到的,我都用上,目的只有一个:让她爱上写作。

每次等我改完作文,她就会很兴奋地数一数小红星。她最喜欢看我给她写的评价,因为“那上面写的都是好的,从来没有不好的”。就这样,一次次愉快的体验累积起来,终于让她爱上了写作。(诗书妈)

39 “写,写,写小说!”

写作前的准备,看似可有可无,其实是必须的

小乐上初一时,世界环境日快要到了,老师为此布置了作文。怎么下手呢?环境,这个范围太大,小乐显得很头痛。我知道,这样的思考是好事,他已经不满足一般的思路,想出点新。所谓出新,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哪方面可以出新呢?小乐说他想写世界各地人们的环保理念。但这个范围很大,内容难出新,只有想想巧妙的结构了。

小乐的床头有一个地球仪,他顺手把地球仪摸着快速转了几圈。“哎,有了,我就用卫星来扫描地球,找四个点,写各国各地区人们的环保情况。”我说,这个主意不错,操作也简单。于是,《一颗人造卫星的日记》就诞生了,他用拟人的手法,以卫星的口吻,写了亚洲和美洲、欧洲、非洲四个地方不同的环保细节,再加上几句前言、后记,文章就像样了。

小学四年级的暑假,小乐在乡下的爷爷家待了很长时间,回来后,我看他的周记里有一篇《我晒黑了》。我读后发现,他不写其他,只从晒黑着手,写他快乐的暑期生活,特别是他和爷爷一起做一些“体力活”,很有意思,从中既知稼穑之艰辛,又体味了粒粒辛苦,真是件好事。于是我就怂恿小乐:《少年文史报》经常有学生的习作发表,你何不寄去试试?结果,他的文章被放在显著位置发表,还得了12元稿费,他的语文老师也为他高兴。

初二的暑假,小乐读了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后忽然心血来潮,表示他也要写一部类似的小说。小说可不是那么好写的,他冥思苦想,一会儿去查中文辞典,一会儿去翻英语辞典,一会儿又去看什么世界地理,折腾来折腾去,大约有一周时间,他的“现代版的《鲁滨孙漂流记》”终于“杀青”。

对于他这一万多字的劳动果实,我当然要装得兴致勃勃,不管写得怎么样,都要给他高度的评价,因为这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小说虽然后来不了了之,但他已经深知写作的难度了。那些写作前的准备,看似可有可无,其实是必须的。现在有很多孩子都在写武打小说、玄幻小说,内容无非是打来打去,冤冤相报,男女情仇,南宗北派。这种写作过过瘾可以,但收益实在不大。(白乐天)

40 “开心”比“引导”重要

“开心”就是孩子的“灵感”

有好几次,孩子写作文都是写了第一句话之后,就不知如何往下写了,呆呆地坐在那儿;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越发急躁。我只有耐心地引导他,启发他的思路,他才能顺畅地写下去。

上一次写大明湖春游的作文时,我下班回来得比较晚,他的作文草稿已经打好了。我一看,还真是挺惊喜,作文不仅写得条理清晰,而且描写也很细致,最重要的是孩子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我啧啧称赞,问他:“为什么这次的作文独立完成还写得这么好?”孩子说:“因为今天看到的景物很漂亮,而且玩得很开心,老师还表扬我表现好呢!”原来是“开心”让孩子愿意写,是“开心”让他把文章写得好。他还告诉我,写到湖面时,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课文中描写湖面的句子,就仿照着写。

其实我们都知道,写作时的灵感非常重要,一旦灵感来时,便有“文思如泉涌”的感觉,文章也写得酣畅淋漓。“开心”让孩子对事情印象深刻,“开心”让孩子写好作文,实际上“开心”就是孩子的“灵感”。这让我反思,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不能让孩子“开心”地观察生活、“开心”地读书、“开心”地告诉别人他的快乐呢?当然这种“开心”不仅是指真正的快乐,还包括对孩子心灵触动较大、留下较深刻印象的人和事。(赵培源妈妈)

41 “兴趣”比“技巧“重要

写作技法自己悟得到,没有兴趣就什么都没有

很多低年级的孩子,都被家长带着去上写作兴趣班。孩子虽然老早就知道了写作的一些技法,但是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一个模子。

有一次群聊,说到引导孩子写作文,老吴写给我一段话,让我非常震动——“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不是学过画?如果学过画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最早老师只让孩子画,让孩子找感觉,所以孩子画的东西,大人是看不懂的。等孩子的观察方法和想象力提升了,才开始教孩子技法,这时候孩子才能画什么像什么。可是如果一上来就教孩子技法,孩子画得很像,那么这个孩子和画家就无缘了。”

关于绘画,我不是很懂,但是我知道儿童绘画重要的不是像不像,而是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女儿学了几年儿童画,我一直非常注意保护她的想象力。可是我没有想到写作和绘画居然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真的非常感谢老吴,谢谢他的直言不讳!

我们家女儿,现在好像还不能辅导。偶尔一辅导,她反而慢了。让她自己写,那真的是“文思泉涌”。所以我愈发觉得,孩子的作文,真不是刻意“辅导”出来的。最近我说她“下笔如流水”,她很高兴,经常问我:“妈妈,你说我下笔什么水?”我告诉她:“下笔如流水——不是流水账的流水,是美妙的流水音的流水哦!”她现在对写作是越来越有兴趣了,这让我很欣慰。

我想,随着孩子的写作越来越成熟,很多写作技法她自己就能感悟到,并理解、掌握。当然,写作文肯定需要一些技巧和章法,如果要辅导,不如先在兴趣上下工夫;关于技法,还是等她再大些,我和她可以慢慢地更深入地探讨。(诗书妈)

42 “体验”比“指导”重要

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素材的过程最重要

很多家长说,我们不会指导孩子写作文;每次一布置作文,全家人都帮着在一大摞作文书上找范文,然后改头换面地抄,以应付学校要求的作文。这样做有用吗?下次还要抄,下下次还要抄,什么时候才能自己写?当抄作文成为一种习惯,哪个孩子还愿意写作文?

我觉得带孩子去体验、观察,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素材的过程最重要。老师布置过环保方面的作文,我就带畅儿沿着护城河走了一圈,看哪儿的水清澈,为什么;哪儿垃圾成山,原因是什么。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写。这周,老师要求看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写观后感。畅儿爸下载了《闪闪的红星》,陪畅儿看完,此刻畅儿正在写。我一直主张写前要多交流写什么、怎么写,写后也可以指点哪儿好、哪儿不好;写的过程中家长要离开,由孩子独立完成。(畅儿妈妈)

43 “写长”比“写短”重要

长是短的基础,先练写长,后练写短

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在写作上,我会认真对待孩子写的每一篇文章,哪怕很差很差,我也会认认真真地给她一个评语。

看到孩子的进步,特别是她作文中的好句子,应当及时表扬,给她以信心。还要鼓励写长,避免写短。因为小学低年级还不是写精、写短的时候,也不是要求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时候。我对女儿的要求一般是:老师要求写150字,我就把字数提高到200字。上星期老师让写“合作”的作文,女儿就写出近500字。只要她作文写得很长,我就要大大地表扬,啰啰唆唆也没有关系。

为什么要鼓励写长呢?我觉得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作文的一个通病就是“无话可说”。小时候不练习写长,长大后连短也写不好。也就是说,长是短的基础,先练写长,后练写短。短就是精,我想孩子才上二年级,是没有能力做到精的。如何指导女儿写长?举例说,女儿一年级写日记“今天我很高兴”,我就提醒她: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呀?今天天气如何呀?为什么高兴呀?“很高兴”是个什么感觉呀?采用这样的办法,引导她写长。

44 “尊重”比“要求”重要

满心欢喜地接受孩子的童真童趣

儿童对世界的观察、领悟与成人是截然不同的,因而习作中所选取的角度与素材也往往是从其年龄段出发,更为感性和直观。此时,家长就要改变自身的思维定势,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体验,这样就会在孩子的日记中发现童心,寻找到久违的“童年快乐”。

一个周末,我们一家来到了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东关街游赏。这里古色古香的青砖建筑、饶有特色的店铺文化,无不吸引着我们。特别是一幅扬州刺绣艺术品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一位村姑正在为一名受伤的八路军战士挤出乳汁进行救治。这不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人民以自己的行动保家卫国的真实写照吗?我想,女儿的作文一定有内容了。

然而,当晚上女儿坐在书桌前写日记的时候,我发现这么多有情有趣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她不写,独独写了逛完东关街之后吃的棉花糖。其中她写道:“妈妈咬了一下棉花糖的最上方,一大团‘棉花’粘在了妈妈的嘴上,风一吹,还飘呀飘的。我觉得妈妈有点儿像‘红胡子老爷爷’。我也咬了一口,这下,我也变成‘红胡子老爷爷’了。”稚嫩的语言当中不正写出了孩子自身的情感体验吗?为什么非要让她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实现成人化的描摹呢?于是,本想摇头的我满心欢喜地接受了女儿可爱的“棉花糖”。

女儿现在正上小学二年级,已有好几篇习作在学校的《油苗文苑》上刊载。我相信,做个有心的家长,我们都会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体味到童年的快乐!(毛晓英)

45 “引导”比“放任”重要

一个故事、一句诗、一句俏皮话都是写作文时需要的

每次儿子写作文的前几天,我就开始把和作文有关的内容渗透给他,一个故事、一句诗、一个成语、一句俏皮话都是他写作文时需要的好东西,有心的孩子一定会记住并使用的。

前些日子我带着儿子去漂流,一个大浪袭来,我们的船几乎被水淹没了,我随口吟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儿子听了,赞许地说:“还真是这么回事!”

水势多变,船在水面上千姿百态,我带着船上的大人、孩子一起说了一组“……时而……时而……”的句子,大家都是有感而发,兴致盎然,你一句,我一句,现场气氛很是热闹,看似有口无心的对话,其实都是为写作服务的。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就看你怎么去发现,去引导,去挖掘。世上从来不缺千里马,缺的是伯乐!(芷欣)

46 “真实”比“虚构”重要

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就是好作文

时下很多学生写作文都有一个特点——敷衍,要么前言不搭后语,胡说一通,要么抄袭范文,应付了事。我儿子以前写作文也是“拿来主义”,从作文同步训练和优秀作文集上抄。我批评他,他还振振有词:既然有“江洋大盗”,为什么不能有“作文大盗”?

儿子曾经写过一篇作文《我的母亲》,写妈妈在他晚上写作业时给他送来一碗热乎乎的汤面,他看到妈妈两鬓斑白,非常感动。

我一看,哭笑不得。这不明摆着胡说乱抄吗?他妈妈哪有那么老?

我问儿子:为什么不自己写?儿子说,不知道写什么,好像自己没什么可写的,作文集里那些作文中发生的趣事,自己似乎都没有。

我笑了,告诉他:“世上绝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同样,大千世界,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感受也绝不相同。你应该感受到自己的父母与其他人的父母不同的地方。作文就是要写自己经历的事,不一定很有趣、很吸引人,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就是好作文。”儿子说他试试。

妻子的企业效益不好,工资很低,而且每月只能领到80%的工资,所以她在家属区开了一个小杂货店。儿子见妈妈很辛苦,不仅顾着家里和单位的事情,还要照顾小杂货店的生意,百忙之中还惦记着他的学习,心里有了一些触动。于是,放学后儿子也经常到小杂货店帮忙。

后来,儿子自觉地重写了作文《我的母亲》,他妈妈看后感动得掉了泪。

儿子这才有了深刻的体会:真情实感离不开生活细节,细节的多少,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

后来有一天,我检查儿子的家庭作业时,看见他放在桌上的日记本,随便翻了一下,发现有一篇写得非常好。他写道:那天晚上,我刚睡下,就听见隔壁的爸爸妈妈在说话。虽然我知道偷听别人的谈话不对,但还是忍不住想知道父母在说些什么,因为他们好像在说我。我努力地听,听到妈妈抱怨我道:“咱们这孩子学习还是不够努力,上次考试成绩几乎没什么进步,去开家长会时,我都感觉怪不好意思的。”爸爸却说:“孩子的学习虽然进步不大,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懂事了、长大了?你看你上次生病,他主动帮助做饭,还把药和饭送到你床边。他知道疼人了呀!”妈妈似乎笑了,表示赞同。偷听完爸爸妈妈的对话,我暗暗想,自己真的长大了吗?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姥姥。姥姥是个家庭妇女,没读过什么书,但特别关心我的成长,常让我与桌子比高,让我站在门框旁边,给我的身高画线。姥姥一直盼着我赶快长大。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做好事情,学习好,让爸爸妈妈满意,让姥姥开心……

我觉得儿子的这篇日记既有细节描写又有心理描写,还有思考和总结,的确不错,就大大地表扬了他,然后给他提了一些修改意见,让他改写成作文。

后来,儿子改写后的这篇作文不但被醒目地张贴到了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而且投给报社也发表了。

儿子又在日记里写道:“我开始喜欢写作文了,原来写作文就是说自己的心里话、快乐的事、悲哀的事、困惑的事、好奇的事……”(李多)

47 “批改”比“写作”重要

改罢一段就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通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二子一女。子女在上学期间,课余之暇都自觉地拿起笔来进行写作练习,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交一篇习作给父亲。至于写什么,则由自己定,叶老从不出一个题目硬逼孩子去写。不过,叶老有个要求:即使是练习,也应该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孩子们照父亲的主张去做,觉得可写的东西确实很多,用不着胡编,也用不着硬套,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决不会雷同,多少还有点新意。

孩子们的作文交上来,叶老的批改是严格的。

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油灯移到了桌子的中央,叶圣陶戴起眼镜,坐下来给孩子们改作文。他不像老师那样在子女的文章上画画改改,而是边看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他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孩子:原本是怎样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没有?有时候,兄妹们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责、争辩,而父亲从不责怪他们。

有时候,父亲指出了孩子们作文中可笑的谬误,孩子们就尽情地笑起来。每改罢一段,父亲就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通顺。叶圣陶称这样的教法为“引儿学步”。在他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自奋其力,进步很快。很小的时候,他们的作文就得到朱自清等先生的好评。后来,出版社还出版了他们兄妹三人的习作集《花萼》和《三叶》。

48 “做人”比“作文”重要

滴水可以穿石,积少才能成多

随着在报刊发表文章的次数越来越多,儿子慢慢地关注起稿费来。记得有一次,儿子在一家晚报社得了10元稿费,编辑通知我们自己去领,因为该报社规定:不给外地的作者邮寄稿费。我正想让儿子去报社看看,体味体味那种亲自去领稿费的兴奋,也借机让孩子见见世面,就带他专程赶到那家报社。当编辑从财务那儿领来一张10元的钞票交到我们手里时,儿子忍不住低声发牢骚:“怎么才这点钱?”

的确,一篇文章10元钱,光等,孩子就等了一年,最后还是自己来领的。光是从我们住的旅馆到报社打车的钱就花了20元,更别说从家里到这里的路费和其他开销了。

可是,我觉得事情不能这么看。我告诉儿子我隆重地带他来领这10元稿费的动机:一篇“豆腐块”文章不起眼,10元稿费也实在微薄,但它值得珍惜和纪念,因为它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滴水可以穿石,积少才能成多,一次次小小的进步,积累起来,最终就可能是一个惊人的跨越。作文如做人,看淡名利,写作才能忘我,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我的话对儿子触动非常大,他从中真正地体味到应该如何对待名利、对待写作和学习,以及如何对待人生。中考时儿子考场失利,我托人把他送进某重点学校重点班。那个学校的学生成绩非常好,儿子在班上的名次只能排到第30名。他暗暗告诉自己“慢慢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儿子向我报喜:“爸爸,我前进了一名,考试成绩排到第29名了!”我向他竖起大拇指,鼓励他再接再厉。又过了半个学期,儿子又向我报喜:“爸爸,这次我已经进入前20名了!”后来,儿子一步步考上了大学、考上了研究生。(李多)

49 “灵魂”比“财富”重要

博文写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是储存灵魂的地方

我爱好写作,发表了许多文章。我把它们记录在自己的博客里。

儿子也有博客,却尽放些转载的八卦新闻或自己随心所欲涂鸦的东西,毫无内涵和价值。

于是,我告诉儿子,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一个财主有很多很多的粮食和财宝,他盖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房子,打算把他的财宝全部储藏到房子里。可是,神问这个财主:财富占满了房子,那你的灵魂放到什么地方呢?

儿子不明其意。我说:“人什么时候都要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博客虽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轻松、随意、快捷的生活方式,但我们也不能随意地对待它。何不把你真实的心灵感悟,还有你已经发表的对你很重要的那些文章放进博客里,跟同学们交流呢?”

儿子恍然大悟,连忙把他发表过的一些作品发到博客里。结果,儿子的博客很受欢迎,同学们不仅称他为“小作家”,还向他学习写作经验,他自己也结交了几个高年级的写作高手。

后来,儿子在博客上说:“现在我知道,写博文也不能敷衍应付,博文写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是储存灵魂的地方。”

现在,看看儿子的博客,再看看他之前自己装裱在镜框里的那篇“得意之作”,我幸福地笑了。是啊!孩子有了快乐的起步,谁能说他将来写不出真正的佳作、成不了真正的作家呢?(李多)

50 “习惯”比“赚钱”重要

养成爱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会受益一生

写文章能得到稿酬,这是写作功利的方面。但得稿酬不应该成为写文章的唯一目的。写文章入了行,想拒绝稿酬都不可能。得稿酬是自己劳动价值的体现,稿酬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也是自己写作水平的体现。多写多得,优稿优酬。这是我希望女儿接受的稿酬观。

第一次得稿酬,因为自己也能“赚钱”了,女儿幸福得发狂,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结果稿费全部被我们“敲诈”掉:我们建议她请我们吃饭!我说:“爸爸妈妈请了你那么多次,你为什么不用自己挣的钱请爸爸妈妈一次呢?”女儿欣然同意。

事实上,那顿饭花去了她得的20元稿费不算,还贴进了我们的不少钱,但名义上是女儿请我们。随着小稿费渐多,我们为她单独在邮政储蓄所立了一个户头,对她如何支配稿费提出了条件。买书的钱,大部分是我们出的,但我们记在她的账上,告诉她是用稿费买的。去乡下奶奶那里,送给奶奶的营养品,我们也动用了她的部分稿酬。她和奶奶有感情,当她告诉奶奶“我是用自己的钱孝敬您的”时,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女儿也骄傲得真把自己当成了大作家。女儿过10岁生日时,要请班上几个要好的同学吃饭,我们也要求她花自己的钱。

现在,女儿很关心自己的储蓄卡上还剩多少稿费,我们不允许她掉进“钱眼”里,但会借机鼓励她多写。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好笑:我们是在充当她的经纪人吗?我通过身边许多成功的或不成功的例子发现,一个人将来发展得如何,跟他是否有崇高的、值得奋斗一辈子的理想有关。

我见过许多聪明的人,他们的终极理想是“考上大学”,考上了,于是乎就放弃了继续努力,也就“泯然乎众人矣”。多挣稿费,这不是我引导女儿树立的“远大理想”;鼓励几岁的孩子多挣稿费用来潇洒,这也不是做父母的应该做的事情。我只是想告诉女儿,劳动以及通过刻苦学习培养成的技能,是可以创造财富的;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更多的技能和努力,得到的也会更多。至于将来是否一定要让她成为才女作家,那倒在其次。自小养成爱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我想,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受益一生。(张正)

第3辑 观察口述篇

如果你和孩子有一些闲暇的共处时光,你想做些什么?

你愿和他一起讨论一本你们都读过的精彩好书,

并扮演不同的角色吗?

你愿和他一起种下一粒种子,

并满怀欣喜地观察它破土、发芽、长大吗?

你愿和他在黄昏时手指着那些被晚霞染红的云朵,

诉说各自天马行空的想象吗?

你愿和他去野外寻找四叶草,

看那么多相似的叶子里的细微区别吗?

你愿和他一起聆听一段美妙的音乐,并为之感动、静默不语吗?

如果有更多的钱、更多的时间,

你愿带他远行,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吗?

所有这一切,都是希望能培养他敏锐观察和感受事物的心,

以及越来越能发现美的眼睛……

51 “体验”观察

使用不同的词语描绘看到的东西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文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将会显得有气无力、干瘪无味。小学生的作文经常要写一些观察日记,如植树、种草等的过程,我觉得这是引导孩子观察和体验的好方法。幼儿阶段其实也可以尝试一下,我采用的是体验观察法。

例如,春天的时候可以养养蚕,带孩子去寻找桑叶,给蚕换叶,倒蚕屎,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蚕吃桑叶的过程、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等;也可以带孩子亲手播下花种,给它浇水、松土,观察植物发芽、破土、生长、开花、结籽等过程。夏天可以带孩子去钓鱼,在现实中演一把“小猫钓鱼”的游戏;也可以把孩子带到游泳池里,即使他不会游泳也没关系,可以让他体会漂浮在水中的感觉……家长们只要耐心引导,不久就会发现孩子已经学会使用不同的词语描绘他所看到、听到的东西,会描述这些事情对于小小的他有多奇妙的感觉,而这些正是孩子以后写作文所需要的素材,有了这些,您还会愁孩子的作文无话可说吗?

52 “现场”观察

秋天的风和夏天的风吹在脸上,感觉有什么不同

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周末,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家乡的秋天》。女儿手托腮沉思了半天写不出一个字,于是向我求援。沉吟一会儿后,我有了办法。

我决定先带女儿去领略秋天的田野,女儿很兴奋。路上我让女儿观察两旁的树,看看树叶与春天和夏天相比有无变化,并用脚踩一踩地面的落叶,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又叫女儿看看头顶上的天空,问她看到了什么,阳光照在身上跟夏天是否一样;我还问女儿有没有风,秋天的风和夏天的风吹在脸上,感觉有什么不同;路过一条小河时,我特意停下车,教女儿认识河里的芦苇,还让她看一看芦苇从上到下的叶子有什么变化;接着我又让女儿观察河里的水是不是很清澈,得到女儿肯定的回答后,我又问她凭什么知道河水很清澈,女儿说她看到了河底的水草,还看到了几条小鱼在水里游;我又让女儿眺望远处的水面,看一看微风下的水面是什么样儿。

走在田野的小路上,我让女儿观察路旁的小草是什么颜色,草丛间的蝗虫的体色与小草是否一致。我们还惊奇地发现路旁几株牵牛花正盛开着,紫红色的花冠环抱着黄白色的花蕊,再衬着水灵灵的叶子,煞是好看,女儿不禁发出惊喜的叫声,还动手采了一朵牵牛花。我忙对女儿说:“假如你是这株牵牛花,现在会有什么感觉呀?”女儿愣了一下,低下头小声说:“很疼,是吗?”我点点头,女儿的脸上立刻充满悔意。我知道,女儿或许以后再也不会随便摘花了。

在田野里,我教女儿陆续认识了玉米、大豆、白菜、山药和水稻。看玉米的时候,女儿还用手摸了摸大大的玉米棒;在豆地里,我着重引导女儿观看黄黄的豆叶和圆鼓鼓的豆荚;在白菜地里,我除了让女儿观察正在生长的大白菜外,还让她观察地里的农民们在忙什么,告诉她:庄稼的生长和丰收离不开农民们的辛勤劳动,要爱惜劳动果实;在山药地里,女儿奇怪地问我:“我们平时吃的山药都是长长的、圆圆的,怎么现在山药藤上尽是小球似的山药蛋啊? ”我笑着告诉女儿:“我们平时吃的是山药的根,在土里藏着呢,现在看到的是果实。”女儿恍然大悟。

在一望无际的水稻田边,我先教女儿认识了水稻,然后让女儿比较一下水稻和玉米生长环境的不同,女儿很快发现了稻田里的水,正确地说出了答案;我还让她使劲嗅嗅鼻子,体验水稻的清香;最后我又带女儿来到田埂高处,仔细观察微风下顶着沉甸甸穗子的水稻怎样左右摇摆。

回来的路上,我和女儿在路旁还发现了一些不知名的花儿,有的是黄色的,上面还有两只小蝴蝶正翩翩飞着;有的花儿很小,是白色的,但数量很多,像星星,女儿调皮地把这种不知名的植物命名为满天星。

我还试着问女儿:“家乡的秋天美不美丽?你爱家乡的田野吗?”

女儿立刻高兴地笑了,张开嘴,开始抒起情来……(王群)

53 “无痕”观察

多出去走走,见得多必定识得广

作为一个好妈妈,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生活中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能信手拈来。

小学阶段的作文无外乎这样几方面:

写应用文(留言条、请假条、信、倡议书);写人(同龄的、亲人、老师);写事(难忘的、有意义的、有趣的……);写活动、场景(班会、运动会、大队会、一项有趣的游戏……);写景(校园里或公园里的一处景物);写物(小动物、植物、静物、水果、蔬菜);还有就是写想象作文。

我以三年级上学期的“写一处景物“为例,说说我导而无痕的具体做法。

按照教材的进度,学到这一单元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树木花草大多凋零。如果平时缺少观察,写起来将是一件困难的事儿。于是在春天树木刚发芽的时候,我就开始引导儿子去观察植物的变化,如叶子的大小、颜色的深浅、枝条的数量等,有时候我也做出感慨的样子,给他灌输一些好词佳句:描写春天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万条垂下绿丝绦”;描写夏天的——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描写秋天的——落叶像一群群黄蝴蝶在翩翩起舞;描写冬天的——光秃秃的,像一幅古画……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每年的春天我都会和儿子一起温习几遍。对于树木的高矮、粗细等,我采用对比的方法,如相当于几层楼高啊、几个小朋友能合抱过来等。有了这些资料,写这个作文还不是水到渠成啊!

为了孩子有材料可写,有感情可抒,家里面养几盆绿色的植物是很有必要的,哪怕是只养一盆仙人球。

如果您和我一样对养宠物不感兴趣,那也没关系,散步的时候总是能看到招人喜爱的小猫小狗,挑一个两个,仔细看看它的外形,再和主人聊聊它的习性,这小动物的作文不就搞定了吗?

那么静物怎么写?家里面一般都会有小闹钟、小摆设,看看它的外形(颜色、形状、大小),再写写它的功能和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就OK啦!

写水果、蔬菜都是这个思路,咱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最后再尝一尝,既享了口福又写了作文,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我再啰唆一句:做事儿的时候让咱的孩子多说一说,有空的时候让咱的孩子多出去走走,见得多必定识得广,见得多必定有话说,那作文还有何难?好妈妈就是一个好导演,我相信在你的精心策划下,咱孩子的作文一定会篇篇精彩!(芷欣)

54 “玩伴”观察

我们就像玩伴,会参加很多的活动,让他在体验中成长

现在儿子像个小跟班一样,天天黏着我,甩都甩不掉,虽说偶尔也觉得烦,但都说男孩子上中学以后和父母一起的时间就变少了,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和同学在一起或者自己独处,所以我特别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们就像玩伴,会参加很多的活动,让他在体验中成长。我们一起参加3D打印机体验活动、一起露营攀树、一起徒步野餐、一起到公园寻宝、一起参观印刷公司、一起……我们还一起在家养蚕、喂鸡、养鱼、种树、养仓鼠、做实验……所有的这些都成了孩子写作的素材。每一次活动我都会拍照片保存下来。

三年级时写动物,家里的两只小鸡成了孩子写作的对象。对小鸡的习性、外形,孩子都很熟悉,写起来很顺畅。四年级再写动物,又换成金鱼。如果再写,他还可以写仓鼠、蝌蚪、蚕宝宝……这些曾经饲养过的小动物都可以成为他笔下的主角。

四年级写花,他写窗边的红星凤梨,写楼上花园的桃花、桂花、腊梅。这次写《我喜欢的花》就写的是石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儿子先收集了石榴花的资料,又上楼仔细地观察了石榴花,原来在一株树上花的姿态大不一样:有的积攒着力量,准备怒放,就像一个红色的小葫芦,可爱极了,当风吹过,小葫芦就像敲着沙锤,在为夏之歌伴奏;有的还未完全开放,被萼片半包着,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裹着粉红的头巾,舍不得露出俏丽的脸颊;有的打开所有的花瓣,露出黄色的花蕊,盛开的花瓣丝绸一般柔软细腻,花朵好似一个红色的火炬,吸引着蜜蜂穿梭其中;有的花瓣凋落了,只留下硬萼和花蕊,萼片有六片、七片、八片的,每一片都那么均匀,好像是谁用精密的仪器切割出来似的。《一张旧照片的回忆》,他写宽窄巷子换物寻宝,换物成功后与阿姨的合影。《难忘的一件事》,他写克服困难,爬上软梯,上到大树的半腰溜索而下……(唐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