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自然疗法80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6 01:33:48

点击下载

作者:黄希勇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孩子发烧,自然疗法80种

孩子发烧,自然疗法80种试读:

前言

在每个家庭中,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一举一动都牵挂着父母的心。然而,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小病小灾。例如:如今,发烧似乎已经成了孩子的常见病,尤其对于幼儿来说。孩子发烧虽非大病,但若不及时调理,可能会留下无穷的后患。

发烧在医学用语中被称为发热。一旦孩子生病发烧,家长往往无比焦虑,此时,若把孩子的身体全部交给医院和药物,需要耗费家长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甚至可能会治标不治本。那么,孩子发烧的问题根结在哪里?孩子发烧了,什么情况下可以在家护理,什么情况需要就医?孩子发烧期间、愈后,家长该如何为其准备饮食、安排起居呢?

其实,孩子生病后,并非只能通过打针、吃药进行治疗,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将其治愈,这或许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孩子发烧,自然疗法80种》系统地介绍了孩子发烧的基础知识,并提供饮食调理、生活照护、按摩推拿等80种自然疗法,还对易引起孩子发烧的疾病进行解析,标本兼治,帮孩子从各个方面调治发烧。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个医生。希望每个家长都能通过阅读本书,学习、掌握自然疗法,并灵活运用,让孩子远离发烧,健康成长。Chapter1发烧知识早知道,孩子发病不慌张

发烧,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不平衡引起的一种症状。

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发烧的分期和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异,需对症分析和处理。

了解发烧知识,正确应对发烧!正确认识孩子发烧

尽管妈妈倾尽所有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保驾护航,但还是不时出现各种疾病成为“拦路虎”,病在孩子身,却痛在妈妈心。发烧,是众多疾病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病症,却一直是妈妈拔不掉的“心头刺”。关于孩子发烧的知识,你又了解多少?怎样预防与照顾生病的孩子?认识正常人的体温与孩子的体温

体温即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保持正常是身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保证。体温变化是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的结果,调节神经体液来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体温升高时,身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确保身体温度相对恒定,反之同理。

通常人体体温保持在37℃上下(是一个温度范围,大致介于36.2~37.5℃),相对恒定,不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口腔温度在36.3~37.3℃之间属于正常,腋窝温度在36~37℃之间属于正常,直肠温度在36.5~37.5℃之间属于正常,不排除少数人的体温标准低于36.2℃,或高于37.3℃。即便是同一人,体温在不同时间也会有波动。

孩子标准体温范围是36~37℃,超过37.5℃就认为是发烧,同样孩子的体温变化也有一定波动。如哭闹、运动、衣被过厚等,都会让孩子体温暂时升高;相反,睡眠、饥饿、运动减少,体温也会随之下降,这些都是由于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造成的。这种短暂的体温波动并不是病态的表现,家长不必太过担心。发烧是怎么回事

发烧是人体内热量不平衡所致。一般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一对矛盾的、却在正常健康状况下保持动态平衡的“好兄弟”。当出现某种疾病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产热过多,散热太少,就会引起发烧。家长应知道的孩子发烧常见类型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孩子发烧时的症状不尽相同,比如这次是流清水鼻涕,不太流汗,下次发烧的症状就变成了流黄鼻涕,还嗓子痛。其实这些就是孩子发烧的不同类型所带来的不同身体表现症状,详情可见下表。孩子发烧常见类型及表现孩子发烧的分期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发烧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体温也会有波动,这是发烧过程中产热和散热不断发生变化所导致的,总结起来可以将发烧分为四个阶段。前驱期

此期间,不同发烧疾病会有不同的表现。身体不适、疲倦乏力、腰背及四肢痛、头痛、食欲减退、精神不稳定、低热等都是可能出现的症状,有些发疹性疾病,在全身出现皮疹前会有前驱疹。上升期

这一时期的发烧特点是产热多而散热少,产热占优势所以体温升高。体能的致热原会让体温调节中枢变得兴奋,使皮肤血管收缩,排汗减少,加之寒冷感觉让肌肉群收缩产生寒战。临床上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寒战预示着将要发生高烧,这种情况表现为体温骤升。在发烧初期体温较低,数天内由低烧逐渐上升到高烧,称为渐升性发烧。高烧持续期

体温已经达到高峰,散热开始增强,体内的体温调节中枢不断发挥作用,使得皮肤血管扩张、呼吸变强、不断出汗,从而使得体温不再继续升高。但致热原还在刺激身体,所以产热并不能迅速减少,产热和散热重新建立相对平衡的关系,导致体温维持在较高温度。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变快加强、出汗等症状,高烧可能会持续几小时(如疟疾)或数天(如肺炎),甚至数周(如伤寒)。体温下降期

散热过程占主导,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由于采取正确的治疗和凭借机体自身的抵抗,让致热原在体内逐渐丧失作用,产热减少。受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散热保持在较高水平,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散热加强,产热和散热也回归到正常平衡状态。退烧是一个减退过程,会使人丧失大量体液,在使用退烧药时要谨遵医嘱,避免孩子虚脱及产生其他并发症。发烧对身体系统的不同影响

谈起发烧,有的妈妈会感到非常焦虑,总担心孩子被“烧坏”;有的妈妈则认为,小孩子发烧很正常,没必要紧张。其实妈妈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对待孩子发烧时的不同方式。那么,发烧对于孩子身体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发烧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发烧一般情况下是由于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兴奋度增加,或是可能存在致热原以及热血液对窦房结的直接刺激,同时氧的消耗量增加,导致心跳加快引起的。除此之外,体内每分钟血液输出量也会增加,脑及肾等脏器的血流量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同时外周小动脉的紧张性加强,血压稍见升高,但有些疾病(如白喉)会心跳减弱、血压下降。发烧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发烧时,机体内各种消化液的生成和分泌都会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道运动减弱,导致食物消化与吸收都受影响,所以孩子会出现食欲缺乏、口干、消化不良等现象。发烧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发烧时,包含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在内的内分泌系统机能会有所加强,体内的激素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所以在尿中可见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碘含量增加,血液中的碘含量也会增多。但长时间的高烧,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机能减退或衰竭。发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体温升高和酸性代谢产物的积聚会使呼吸中枢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所以呼吸会加快。而高烧时,呼吸中枢兴奋性遇到障碍,有时会出现周期性呼吸的症状。发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发烧会让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增加,体温上升到40~41℃时,孩子会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幻觉,甚至抽搐。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抑制过程较弱,兴奋容易占主导,就很容易出现抽搐,也称“热性惊厥”。相反会出现淡漠、无欲、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孩子发烧有哪些利弊

我相信没有哪个家长不看重孩子的健康,当孩子发烧时恨不得一包药下去体温就能降下来,发烧真的这么恐怖吗?孩子一发烧,真的需要立马就用退烧药吗?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孩子发烧的利与弊。

发烧:捍卫人体健康的战士

发烧是很多疾病初期的抵御反应,可以增强身体的抗感染能力,进而抵制致病细菌对人体的侵袭,帮助身体恢复健康。产生对抗细菌的抗体,促进免疫力成熟。加强人体白细胞内消除毒素的酶活力。增强肝脏对于毒素的解毒能力。

高烧:破坏身体健康的蛀虫

发烧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持续性高烧,会造成人体内脏器官、组织的功能失常,甚至对身体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高烧引发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出现烦躁不安、头痛,甚至惊厥。相反,大脑皮层过度抑制,会产生昏睡、昏迷等。

胃肠道功能紊乱,食欲缺乏、腹胀、便秘、腹泻,甚至脱水。

使机体代谢增强、加快,加大体内各项器官的“工作量”。

抵抗力下降,增加其他感染或并发症的危险。孩子发烧未必是病重的表现

孩子发烧作为常见症状之一,一般都发生在有病菌侵入身体而做出的自我抵御过程中。但家长总是担心发烧会对孩子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爱子心切都可以理解,但没有必要太过恐慌,孩子发烧并不一定就是病重的表现。

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当体内的白细胞“侦查”到病菌侵入时,它就会产生一种内源性制热物质来刺激丘脑下部,于是体温调节失常引起发烧。这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随体温的升高而战斗力增强,不少病菌在高温的环境下,攻击力也会减弱。所以,每一次发烧都会给免疫系统带来一次“训练”的机会。

家长在充分了解了发烧的产生原因后,在面对孩子发烧时要沉着应对,不要过于担心,也不要盲目退烧。通常情况下,孩子只是发烧而没有其他的不适表现,建议不立即服用退烧药,这样有利于医生了解孩子的热型和发烧程度,以做出正确诊断,还能锻炼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

孩子的体温变化会受到外界气温、年龄、饮食、哭闹和衣被薄厚等因素的影响。体温小幅度升高,不一定有病理意义,但要留心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举止,不是单纯观察温度值。相比较体温40℃仍能玩耍自如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关注体温38℃却精神萎靡的孩子,机体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即使是重病也有可能不会发烧。

孩子发烧虽然是一种机体防御反应,但长期发烧或高烧还是会给孩子的机体带来损害的,进而影响健康发育。当遇到孩子发烧时,家长应积极查明病因,再对症下药;不要因为盲目退烧而忽视其他病症的治疗,也不要放任自如,让发烧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孩子发烧的原因

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是每个妈妈都格外关注的问题,但日常生活中难免出现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发烧,就是较为常见却又容易照顾不当的情况之一。多少摄氏度就算发烧?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哪些?又该怎样照顾发烧的孩子?放轻松,书中都有详细科学的方法,帮你照顾好孩子的身体。了解孩子的生理、病理特点

你在满心焦虑地关注着孩子的身体状况时,是否关注过孩子的生理、病理特点,你又了解过这些特点吗?其实,了解过后,再根据这些特点去照顾,你就能很好地避免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情况。生理特点之一:“脏腑稚嫩、行气未充”“脏腑稚嫩”是指孩子出生之后,体能和脏腑并没有发育完全,处于“稚嫩幼苗期”,稍有病痛就会受到损伤。“行气未充”是说孩子的形体和脏腑还不能像成人一样自如调节身体,适应变化,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病。生理特点之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家长都知道小孩子一天一个模样,长得很快。换句话说,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就好比初升的太阳,几分钟就升起来了;又像春天的小草,几天就能长高几厘米。这说明孩子富有生机,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之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基于孩子“脏腑稚嫩、行气未充”的生理特点,一旦有疾病侵袭,病症的发展就会很迅速。上午还只是轻微咳嗽,下午就会咳嗽加重、痰黄量多。这些就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表现。病理特点之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虽然孩子生病时有“传变迅速”的特点,但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孩子体内元气充足,脏气清灵,生病后正气被调动起来可以抵御疾病,所以具有“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特点。引起孩子发烧的原因有哪些发病机制示意图

一般孩子的体温在36~37℃属于正常范围,超过37.5℃视为发烧。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具体总结如下:

外在因素:孩子的体温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夏季天气热却穿得很多、喝水太少、房间的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都会引起发烧。

内在因素:孩子的抵抗力较弱,当有病菌侵袭时,比如感冒、气管炎、腮腺炎等疾病病菌,都会引起发烧。

其他因素:一些预防疫苗的注射,包括破伤风、狂犬疫苗等带来的身体应激反应,会伴有发烧症状的出现。孩子长期发烧的原因

发烧程度图:

孩子长期发烧是指发烧时间持续2周以上。一般情况下,孩子腋下温度超过37.5℃就认为是发烧,根据相应的体温变化情况,热型可分为稽留热、张弛热、间歇热和不规则热等。孩子长期发烧的原因比较复杂,总结起来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引发和非感染性因素引发。

感染是孩子发烧的常见诱因,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螺旋体等感染引起。败血症、肺炎、脓胸、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盂肾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会引起长期高烧,除此之外,伤寒、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等传染病也能引起高烧。

非感染性疾病也会引起孩子的长期发烧。例如:风湿热、类风湿病、传统型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结缔组织病,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剂、异体组织等带来的变态反应,白血病或恶性肿瘤等引起的组织细胞坏死,这些都会引起长期发烧。另外,颅脑损伤、脑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让体温调节中枢失常,导致长期发烧。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会让机体产热过多而导致发烧。广泛性皮炎、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等,也会让机体散热减少而引起长期发烧。孩子长期低烧的原因

长期低烧是指孩子的体温在37.5~38℃并持续2周以上。孩子长期持续低烧症状以感染较为常见,很多疾病都会导致孩子长期低烧,概括起来分为器质性疾病导致和功能失调所致。

器质性疾病引起孩子处于长期低烧症状中,慢性病感染较为普遍。比如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鼻窦炎、某些寄生虫病等,都是由于感染所引起的,在治疗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引起感染的病原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还有一些是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长期低烧,包括贫血、恶性肿瘤、风湿热等。对于这些病因,应该首先做详细的检查,确诊引起低烧的原发病。

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长期低烧的特点是早晨或上午体温高于午后及晚上,还常常会有多汗、乏力、食欲缺乏、烦躁等症状相伴出现,却检查不出身体的异常症状,理化检查也没有异常。西医对于孩子长期功能性低烧的治疗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医则是结合整体,也就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让体温回归正常。

当低烧症状被发现,家长要每天多次测试孩子体温并进行记录,方便找到发烧规律,为确诊病因提供依据;还要细心观察除去低烧外的其他伴随症状,比如饮食情况、排便情况、精神状态,以及有没有出现皮疹或紫斑等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医生检查时要尤其注意扁桃体是否肿大,心脏、肺部是否有杂音,肝脾是否肿大,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等,并根据家长对于症状的表述及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理化检查,如血常规、血沉、心电图等。孩子发烧的家庭处理

作为孩子的日常“护理师”,最不想看到孩子生病的应该就是妈妈了,但当发烧真的来了,又该如何照顾?吃的退烧药、贴的散热贴一顿乱找,然后手忙脚乱地给孩子都用上?下面介绍孩子发烧之后家庭的处理秘籍,一起来看看吧!怎样知道孩子发烧了

孩子的健康是每个家长都特别关心的,但日常生活中总有不可避免的因素会让孩子生病不舒服,发烧是孩子的常见病之一,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生病时的异常情况,你能立即察觉吗?怎么样才能判定孩子发烧了呢?不妨从以下这些方面来判定。

摸:家长经常跟孩子在一起,对他的正常体温也就了如指掌,只要摸一摸孩子的额头就能十之八九地判断出孩子体温是否升高,这也是初步判断体温是否正常的常用方法。还可以摸摸孩子后背的温度,借此了解是不是因衣服太厚引起的体温波动,有很多发烧都是由此引起的。

看:当观察到孩子脸泛潮红、嘴唇发干,甚至哭闹不止、没有胃口时,家长应该警惕是否发烧了。此外,发烧时身体的水分消耗增大,孩子排尿量减少,如果出现小便发黄、颜色较深,也是体温升高的表现。

测:一些习惯性、观察性的症状表现只能帮助判断,真正确定孩子是否发烧还是需要体温计的帮忙。我们建议进行腋温测量,这不仅操作方便,还不易交叉感染。但如果测得的腋温过低,可以改测肛温。用肛温来测量孩子的直肠温度,尤其是对小宝宝较为准确(正常温度为36.5~37.5℃)。测量时间5分钟以上,快速测量可以采用耳温,但准确度没有前两者高。孩子发烧时应考虑到的疾病

孩子一年总会有那么几次发烧,要么是喝水少了,要么是添衣服不及时,家长再怎么细心照顾,也绕不过孩子发烧的“几道弯儿”。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孩子发烧时应该考虑到的疾病有哪些,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好预防。感冒

说起感冒,好像发烧就不远了,不可否认的是感冒确实会比较频繁地引起发烧。不管是风寒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常常会引起孩子发烧。感冒症状表现不同,家长要留心观察,要保证好孩子的休息时间,还要让他们多喝水。如果有持续性发烧或惊厥等并发症时,要及时送孩子就医。脑炎、脑膜炎

脑炎或脑膜炎伴有的发烧会对孩子的听力、视力和智力以及神经功能造成影响,甚至造成孩子死亡,家长要足够给予重视。婴幼儿是此病的高发人群,当宝宝出现反复高烧不退并且精神不振、目光呆滞或伴有抽筋等现象,更有甚者会频繁呕吐、囟门饱满时,家长应即刻送宝宝去就诊。耳鼻喉发炎

孩子耳鼻喉发炎往往会引起发烧,还会出现咳嗽、流鼻涕、喉咙肿痛、不愿进食等症状,除了按时吃药外,静养与喝水也是孩子生病时通用的照顾方法,一般3~5天可以痊愈。有其他症状出现时,家长就要送孩子到医院检查从而确诊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流行性腮腺炎

发烧期间孩子还出现腮部、耳朵下方肿大,拒绝触摸,影响进食等,这就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表现,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之一。如果孩子接触已经患病的人群,会增加自身患病的概率,因此有集体发病的特点。生理性发烧无须担心

孩子发烧往往会让家长们如临大敌,不敢有一丝的懈怠,但对于孩子来说,有一种发烧家长可以不用管,这就是“生理性发烧”。之前没听说过也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生理性发烧也叫做“变蒸”

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有医书记载孩子的这种生理性发烧现象,并取名为“变蒸”,也叫做“生长热”。一般,我们将“变”认为是变其情智,发其聪明,主要是指精神发育;“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主要指形体发育。简单来说,就是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发烧现象。举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好比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拔节”,就是每到一个节点,都会有一些变化,孩子也是一样。出现原因

孩子体内的阳气要从原来的水平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一般认为,孩子从出生以后,32天一“变”,64天一“蒸”,伴随着“变蒸”一起出现的就是“生理性发烧”。病症特点

通常情况下,孩子的“变蒸”时间不会持续太长,大多是在一天或一天半,很快就会消退,并且发烧的温度也不会太高,一般不会超过38℃,其他诸如咳嗽、流鼻涕、手脚冰凉等症状也不会出现。除了体温稍高、耳朵和屁股稍凉、上唇内出现一个鱼眼大小的白色“变蒸小珠”外,孩子还是和往常一样吃吃喝喝,睡醒了就玩,什么事儿都没有。如何应对

千万不要给孩子吃抗生素或打针输液,以免伤了阳气,等孩子自然恢复就好。实在不放心可以将毛巾以温水打湿后拧干,擦拭孩子的腋下、后背、前胸等部位,此为物理降温的方法。另外,还要多喝水,补充水分,饮食清淡。什么样的发烧要看医生

虽说孩子的发烧是机体自我免疫的表现,危险系数没有那么高,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孩子持续发烧或是高烧不退,当孩子出现如下症状时,就必须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及时就诊变得很有必要。低烧不退精神不振

原本活泼爱动的孩子发烧时,体温一直不超过38.5℃,但往往会出现精神不振的状况,不想动也不想说话,眼皮感觉沉沉的,总是想睡觉,整个人都是“蔫儿的”,这就说明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已经处于劣势,家长要及时找医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精神亢奋角弓反张

发高烧时,孩子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停地哭闹,饮食和睡眠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开始胡言乱语,这些情况都需要引起家长的特别注意。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处于发烧导致的亢奋状态,还会引起 “高烧惊厥”,表现为坐立不安、躺着蹬腿等。如果不能及时救治,会导致“角弓反张”,即头向后仰,后背前突,两脚绷直,像一张反向张开的“弓”,这时,必须要抓紧时间就医,不能拖延。高烧不退引发肺炎

早在清代就有中医记载“肺炎”这一病症,而且更为精准,叫做“肺炎喘嗽”,具体症状有:高烧不退、胸闷喘憋、剧烈咳嗽、鼻翼龛动,甚至需要张嘴抬肩才可以正常呼吸,并且孩子的鼻腔也很干燥,伴有咳吐浓稠黄痰等症状,这是因为孩子肺里面的火实在太大,这时,家长就要赶紧送孩子去医院诊治。途中,注意观察病情,让孩子保持侧卧位,以免痰把器官堵塞导致窒息。发烧时,看中医还是西医

孩子发烧不舒服,家长是既心疼又着急。看西医,担心西药会影响孩子体质,找中医又觉得见效慢,一时之间乱了阵脚。这恐怕是因为自身对中、西医的治疗并不了解,才觉得慌乱。

当孩子低烧时,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退烧,查找不到病因就盲目退烧会延误其他病情的治疗,在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的同时要留心孩子的症状表象。中医治疗发烧通常采用食疗、中药、小儿推拿以及泡澡、贴敷等方法,帮助孩子“扶正祛邪”,从而达到退烧的效果,副作用小,不打针、不输液,孩子也易于接受。除此之外,采用中医疗法治愈发烧不易反复。

但对于高烧或超高烧的孩子来说,最快时间内将体温降下来是第一要务,因为孩子发烧后的病情发展较快且原因复杂,这时就应该选择西医,西药可以帮助孩子快速退烧,控制病情。客观地说,及早找到病因并正确用药,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但如果长期用药或用药不当,则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长远的影响。

关于抗生素的使用常见于西医治疗当中,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使孩子的肝肾功能受损,产生耐药性,还可能造成二重感染,所以家长应告知医生孩子的既往过敏史及用药情况。对于病毒性疾病抗生素是没有作用的,若确诊是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发烧,可以选择中医治疗,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中医、西医各有所长,明智的家长会取长补短,以适合孩子的病情为前提,以治疗有效为原则,将副作用降到最小,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体温计有哪几种类型

体温计肯定会出现在你家的医药箱里,不管是孩子不舒服还是觉得自己有些发烧,都会拿出来测量体温,但市场上体温计的种类越来越多,面对这么多的选择有些家长开始犯难,不知道该买哪种,别急,书中已经介绍了体温计的类型,帮你打消疑虑。怎样给孩子测量体温

当孩子发烧时,量体温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步骤,但正确测量孩子体温的方法你掌握了吗?哪种测量方式更适合孩子呢?不要因为自己的不了解而误伤了孩子,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给孩子测量体温的正确方法吧。

体温测量一般分为口腔、腋下和肛门。大部分家长会选择腋下测量,因为操作方便,不易发生交叉感染。首先要确保体温计的水银线在35℃以下,如果没有,要轻甩几下,使水银线降至35℃以下。然后将孩子腋窝皮肤上的汗液擦干,再将体温计的水银头部放在腋窝中间,上臂要紧贴着胸壁夹紧体温计,至少保持5分钟。取出体温计后,向着光亮处,横持体温计缓缓转动,使眼高的水平线位置与体温计水银柱的刻度保持一致,看见表内比较粗的水银柱所指示的刻度,那就是孩子的体温度数。

当孩子有口腔炎症性病变、张口呼吸、烦躁不配合或是测量前吃过较热的食物,这时进行口温测量就欠妥当,测得的结果也不够准确。除此之外,孩子哭闹会有咬破体温计的危险,为避免发生意外,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家长选择此方式。如果测得的腋温度数偏低,必要时可以采用肛温测量。但要在体温计的水银头部分涂上一点甘油或是其他润滑油,慢慢插入孩子肛门4~5厘米,保持5分钟后取出,测量时要手扶体温计,以免破碎而刺伤孩子肛门。测完后要用乙醇消毒,待下次使用。家庭自备退烧药

家庭常备小药箱是每个细心家长的明智之举,但药箱里面该放些什么药可是有讲究的,面对具有诸多药效的各种药物,家长们对退烧药的选择并不是依据拗口的药品名称,而应根据药物所含成分。例如,孩子的退烧药应该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类药物。药物成分:对乙酰氨基酚,也叫做扑热息痛。商品名 :泰诺林、百服宁等。有效退烧时间为3~4小时。药物成分:布洛芬。商品名 :美林等。有效退烧时间为6~8小时。

退烧药,这么吃才科学

以泰诺林为例,幼儿使用相对浓缩(100毫克/毫升)的滴剂,儿童使用相对稀释(32毫克/毫升)的糖浆。

退烧药,这么用效果好

可以同时选择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交替使用,减少24小时内的使用次数,降低药物副作用。

如果孩子吃药不配合,可以选用直肠栓剂退烧。

退烧药是针对发烧而言的,当出现其他症状时要咨询医生,对症下药。

当服用一种药物出现呕吐时,可以换另一种药物。求医问药之前,优先考虑自然疗法

在面临各种疾病时,由于对疾病知识缺乏认识,人们往往会选择寄希望于求医问药。其实,求医不是获得健康的唯一手段,健康完全可以由自己做主。人体是具备自愈力的,通过提高、激活人体的自愈力,很多时候身体能自己恢复健康,无须借助求医问药。人体是一个和谐、自足的系统

中医认为人体各个系统固有的机能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在这种平衡状态之下,人体本身就存在着对外界的适应力、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力,以及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和自愈力。也就是说,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和谐、自足的系统,一般不需要外在的东西,只依靠自身的能力就能基本达到满足。

中医把维持人体内部的这种和谐的原因归结到脏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密切关系上。古代中医学家将五行理论整理后,再依照各个脏器的特性应用到五行之中,得出了结论:金、木、水、火、土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了肺、肝、肾、心、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根据五行之中存在的相生相克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历代医家又提出了“培土抑木”“滋水涵木”“培土生金”等观点,中医也利用了五行学说中的这些观点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比如,脾属土,肺属金,借五行相生的理论,中医用补脾益气的方药来补益肺气,也正是“培土生金”的体现。

五脏与五行相生相克讲究相对的平衡和稳定,若五脏中任何一个脏器的能力较其他脏器强或弱,就会破坏这种平衡。例如:夏天天气炎热,这个季节自然容易产生心火太旺的症状;冬天肾气不足时,水克不住火,也会造成心火太旺的症状;春天肝气上升时,也会因为木生火而产生心火跟着旺盛的症状。

由此可见,五脏之间本身也是相互滋养、相互制约的,共同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只有人体内部的五脏达到了平衡,才能激发真正意义的自愈潜能,从而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实现真正的“自足”。身体有问题,自愈力来帮忙

可以说,人体就好比一台装有自我检漏系统的电脑,当各个软件发生问题时,可以自动识别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各个遭到损坏的软件进行及时的自我修复,以恢复系统各个功能的正常运行。这也就是说,人体是一个和谐、自足的系统,对多种疾病具有自我治愈的能力。

何为自愈力?生物依靠自身的内在生命力,修复肢体缺损和摆脱疾病与亚健康状态的一种依靠遗传获得的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即为自愈力。在日常生活中,有个很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身体是具有自愈力的:有时候,身体的某一部位被划伤了,就会留下一道口子,运行到此处的血液就会随着伤口流出来,这就会导致血液运行在此局部中断,于是更多的血液就会聚集至此,而正是由于越来越多血液的聚集,使得伤口周围的细胞迅速实现增生,细胞增生的过程中伤口会渐渐地愈合,而且愈合后增生的细胞会在伤口处留下一个伤疤,代表着伤口愈合的初步完成。从这个例子来看,在伤口从出现到愈合的整个过程中,人没有借助药物的作用,就能实现愈合伤口。这也恰恰证明了人体内部存在着自愈力。

身体在自愈力调节的过程中,发现哪里有问题就会调节哪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感觉到不舒适,这种不舒适就是我们所说的疾病。其实,这种不舒适感就是身体发给我们的信号,一方面提示我们身体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身体自行调节的过程已经开始。但是在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忽视这种信号,看低身体自愈的能力,所以在生病时往往选择通过吃药或打针的方式来治疗疾病,而非通过饮食调理、心理调适等方法来达到身体的自我恢复。比如,人在误食一些腐坏、变质的东西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反应,其实这种反应就是身体原本具备解毒、排放异物等自净作用的体现,而在应对的时候,人们往往只将这些视为身体不适的一种体现,选择用吃药、打针来治疗呕吐、腹泻、发炎等。确实,不可否认,吃药打针的方式会暂时消除疾病症状所带来的不适,但是有时候也会延长疾病的治愈时间。

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我们应该相信身体自愈的能力,采取各种方法来提高身体的自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疾病进行彻底的对抗和斗争,打败疾病,恢复自身的健康。什么是自然疗法

自然疗法,也称替代疗法、另类疗法。它是应用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物质与方法,如食物、空气、水、阳光、体操、睡眠、休息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因素等来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一种科学艺术。

自然疗法起源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西方替代医学。这一术语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使用,但其哲学指导思想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医学中的希波克拉底学派。

自然疗法以人体健康为核心,重点强调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更接近于中医。而西医是以疾病为中心,重点放在当机体出现了毛病时,如何诊断和治疗,两种体系在学术思想上和技术手段上迥然不同。

自然疗法的使用旨在应用自然和无毒的方法来教导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机体的自愈力。它深信机体具有自愈力,认为在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任何削弱机体自愈力的医疗手段,更不能忽视机体的自愈力,也不能用各种疗法取而代之。

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自然疗法有:

营养疗法

元素平衡法

顺势疗法

针灸疗法

水疗法

心理疗法

音乐疗法

芳香疗法

植物药疗法

很多自然疗法流传了数个世纪,人们在使用自然疗法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掌握了准确的研究数据,还摸索出许多使用技巧,因而它们被认可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使用它们的人也越来越多。近些年来,人们重新对自然疗法表现出巨大的兴趣。根据自然疗法的指导原则,近来国外又相继发展了色彩疗法、水果疗法、森林疗法、园艺疗法等其他疗法。

与对抗疗法相比,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而且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具备绿色、健康、安全的特点,很少给身体带来负担,而且很多疗法如营养疗法、音乐疗法等,在家就能安心进行。自然疗法很少给身体带来负担

自然疗法是将人体视为一个系统,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无害。自然疗法是用较温和、天然的方式帮助人体放松压力、改善循环、排除毒素、增加营养,尽可能地唤醒人体内的自愈力,以此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自然疗法取法自然,无副作用

自然疗法完全摒弃化学合成药物,充分利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环境条件和信息治病,使人的身体告别了药物和针剂的副作用,使身体康复的过程更加安全、无害。自然疗法效法大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

自然疗法按照大自然的规律,调理人体的失衡状态,激发人体抵御、对抗疾病的能力。这种遵循规律的治疗方法,使身体顺应着规律和趋势来发展,不会因为药物或针剂的干涉而中断或延长身体的自愈时间。自然疗法以人为本,标本兼治

自然疗法根据不同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因人、因地、因时、因病设计治疗方案,处理十分人性化,注重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调节,针对病因,调节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达到标本兼治、治疗疾病的目的。自然疗法注意提前采取防御措施

在发病之初,针对疾病发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趋势和已经萌芽的先兆症状,及早采取措施加以治疗,以阻止或扭转病情的发展和转变,促使疾病朝痊愈的方向转化。这种“防治结合,多病同治”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整体保护身体的各个机能。

总之,作为一种返璞归真的治疗方式,自然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患者的身心,激发其活力,使人的身心能够较大程度地放松,远离各种负担。孩子发烧有哪些自然疗法

从前文我们就已知道,自然疗法是一种安全、无害的治疗方法。当孩子生病时,父母都希望从最大程度上降低疾病对孩子的伤害。也许,自然疗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一些孩子常见的疾病,如发烧,自然疗法中的很多方法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一般而言,孩子发烧的自然疗法囊括饮食调理(食疗)、生活护理、物理降温、中医按摩推拿、心理调节等各种方法。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自然疗法中食疗法的体现。发烧时,饮食的质与量取决于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应以按需供给为原则。孩子发烧期间,身体在发汗散热的同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及盐分。因此,在发烧时最需要的是水,其次才是营养物质。生活护理

食疗其实也是生活护理的一方面,除了调整饮食,孩子在患病期间,身体的消耗会增加,体力也会下降,应让其好好休息。另外,发烧时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法是缓解孩子发烧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自然疗法中物理疗法的体现。物理降温法分为两种形式:冷降温和温降温。实施物理降温时可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温湿敷、温水澡、多喝水、少穿衣服、促进排便等。中医按摩推拿

同物理降温一样,中医按摩推拿也是一种物理疗法。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发烧一般采用两种手法:一种是发汗解表的手法,另一种是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的手法。心理调节

孩子在发烧期间,身体的不适会给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情绪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因此,医护人员或家长可与孩子多沟通接触,给予孩子心理安慰,以缓解其情绪,从而缓解身体的不适。自然疗法,分阶段进行更科学

小孩发烧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一般而言,在发烧的过程中,孩子的身体会先后经过发冷、发烧和退烧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孩子发烧时,父母应注意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症状,采取不同的自然疗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调理身体。发冷期适当保暖

发烧处于体温上升期,特别是当体温出现骤升时,身体产热增加,末梢神经循环不良,可引起孩子出现畏寒发冷的症状,表现为发烧时伴有寒战。在此期间,建议家长注意给孩子保暖,以缓解孩子的畏寒症状,减轻身体的不适感。父母可以适当将室温提高,或适当给孩子增添衣服(但应避免室温提高幅度过大、衣服增添数量过多),这样既能缓解孩子的发冷症状,又有利于皮肤散热,不至于因无法散热而导致汗液存留在衣服里面(一旦遇风,促使汗液蒸发,会加剧寒冷感)。发烧期防止脱水

孩子持续发烧会导致脱水,这是因为发烧期间,体表温度的升高以及汗液的蒸发会带走人体的大量水分,也会造成电解质的流失,当水分和电解质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时,就会造成新陈代谢障碍,出现面颊及眼窝凹陷、囟门凹陷、口腔黏膜或舌面干燥、腹部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眼泪少或无泪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在发烧期间,防止孩子出现脱水症状尤为重要。孩子发烧时,不管有多不喜欢喝水,家长必须想方设法让孩子少量多次增加液体的摄入量,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退烧后注意营养补充

发烧会使孩子的唾液、胃液、肠液等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其消化吸收功能。即使是烧退后,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不能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孩子退烧后有必要适当补充营养,但是给孩子补充营养的时候,注意不要急于进补,最好是选择食用一些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要多给其吃蔬菜、水果。Chapter2自然疗法,让孩子少发烧、少生病的智慧

人体是一个和谐、自足的系统。

日常饮食、居家调养、推拿按摩等都可以帮助孩子预防和缓解发烧。

当孩子发烧时,自然疗法来帮忙!日常饮食吃出健康——24种饮食疗法

孩子的健康离不开科学的喂养。当孩子发烧或生病时,给他准备合适的食物,是每一位家长的必做功课。吃对了,不仅可以有效退烧,加快身体的康复速度,还能为身体补充营养,避免孩子病后消瘦。坚持四大喂养原则,助孩子快速康复

饮食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补充营养,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食物的“助手”作用,改善孩子发烧症状,加快孩子康复速度,提升身体免疫力,让孩子少生病。对此,家长应根据孩子发烧时的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加快、消化功能减弱,给予孩子合适的喂养策略。

优先供给充足的水分

宝宝发烧时以出汗、排尿等形式散发热量,这会消耗大量水分,所以,此时最需要补充的是水分而非食物。

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不同的维生素对维持孩子的身体健康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加快身体的康复速度,提高免疫力。矿物质元素则以锌、铁、铜等为代表,它们或直接杀灭病毒(如锌、铜),或提升机体免疫力(如铁),从而加快身体康复的速度。

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

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增加基础代谢率的作用显著超过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且持续时间也较长(可达10~12小时),不仅无助于退烧,反而可能“火上浇油”使体温更高,这也是医学专家不提倡给发烧宝宝吃鸡蛋、瘦肉与鱼类等高蛋白食物的原因所在。

恢复期重在开胃与营养补给

当宝宝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而进入恢复期后,其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食欲也较差,此时喂养应以开胃助消化为主。待宝宝胃口与消化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后,可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及其他营养素的供给,以补充孩子在发烧期间的消耗。孩子发烧,需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

想要给孩子退热,最重要的是保证身体的水分。充足的水分,可以补充孩子因发烧、出汗带走的水分,防止脱水和高热惊厥;还可以促进皮肤散热,稳定体内新陈代谢,帮助身体降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