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心理学:读懂性格背后的心理真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1 00:35:35

点击下载

作者:高方涛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性格心理学:读懂性格背后的心理真相

性格心理学:读懂性格背后的心理真相试读:

前言

Preface

为何你高度敏感,遇事就乱了方寸;而他很少情绪化,总能看到问题的多面性,喜欢理性的思考?

为何你总会因为心情不爽而冒险裸辞,频繁地更换工作;而他总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为何你与别人争论时面红耳赤,怒火中烧;而他魅力四射,讲话时极富感染力,能够轻而易举地说服别人,犹似天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为何你时常冒出“远离俗世、逃离红尘”的奇怪念头,甚至想到陌生之地过一种避世隐居的生活;而他生活得充满激情,享受其中?

……

你知道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吗?你真正了解过自己和他人的内心吗?你知道如何来改变这一切吗?其实,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性格,也就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当我们环顾四周时,能看到周围人的美丑、高矮、胖瘦,却无法看到其隐藏在内心中的真实想法,甚至连看穿他们面具的机会都没有。我们知道他的样子,知道他的外貌,知道他的学历,知道他的家庭……但是,他最重要的性格,我们却一无所知。生活在如此复杂的社会中,若对性格一无所知,无异于在茫茫夜色中驾驶着一艘巨轮,行驶在冰山密布的大海中。

还好,追溯自公元前2500年前的九型人格为我们探寻性格的迷思提供了一把打开所罗门宝藏的钥匙。九型人格与当今各种性格分类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揭示了人们内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不受表面的外在行为的变化所影响。它就像一张详尽描绘人类性格特征的“活地图”,是我们了解自己、认识和理解他人的一把金钥匙,是一件与人沟通、有效交流的利器。

试想,如果我们能够洞穿一切,看透他人的内心,那将拥有了多么神奇的力量啊!不管周围的人出现什么样的行为,我们都可以在他的性格类型中找到答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我们都能根据他的性格选择最为合适的沟通方式;不管朋友或亲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可以根据他们的性格给出最为恰当的建议……

如今,九型人格被广泛推广到多个领域,在许多方面都有不凡的表现,更被很多知名企业如通用汽车、AT&T、HP(惠普)、可口可乐等广泛应用。全球500强企业的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工,达成建立团队、促进沟通、提升领导力、增强执行力等目的。

本书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刻地阐述了九型人格的基本原理,详细解析了各个类型的性格特征、形成原因、发展层级、相处之道等,及其在爱情、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应用等。

也许你正漫步于大学校园,为学习而担忧;也许你正奔赴在求职路上,为难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困惑;也许你正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也许你正为感情所纠葛,难以做出决断;也许你正忙于日复一日的工作,感觉毫无激情;也许你正在理想与现实中徘徊,不知该怎样选择;也许你正陷于家庭的纠纷,烦恼不已……本书都将为你提供探寻自己和对方内心世界的路径。

当然,将性格分类的最终意义不是为了分类而分类,更不是为各种性格类型画地为牢,自我限制。相反,我们寻求的是突破,利用自己性格的优势来追求进步,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开启通往成功人生的大门。

本书中的案例涉及姓名的地方,若与现实相同,属巧合,且勿对号入座,敬请谅解。编者2018年3月第一章性格铸造成功:解读成功人士的性格密码

性格识人“性格决定命运”,每一位成功人士的人生之路都是不平凡的,而他们之所以能创造如此不平凡的人生,就是因为他们独特的性格。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为人处事、一举一动等,它在漫长的人生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分析成功人士身上闪耀的性格特点,可以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完善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点燃自己生命的火焰。一、乔布斯:坚毅专注,追求完美的苹果之父“致疯狂的人——

他们特立独行。

他们桀骜不驯。

他们惹是生非。

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

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

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

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改变世界。”——乔布斯

乔布斯在1997年重返苹果后,为了一举扭转苹果的形象,请来自己的老伙伴李·克劳创作了这段“非同凡想”的广告词。而且每句广告词都有一个标志性人物的黑白肖像——爱因斯坦、甘地、列侬、迪伦、毕加索、爱迪生、卓别林、马丁·路德·金……

事实上,这个长长的名单中还可以再加上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史蒂夫·乔布斯。他所取得的成就已无须赘述,事实上造就了他无与伦比的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那完美到严苛的性格。

在一次访谈中,乔布斯曾用“专注、自我陶醉和完美主义”来形容自己。对极致的追求,使他在产品设计和研发中精益求精,哪怕是再小的细节他也会非常认真,这就是他口中所说的“完美主义”。案例1 只为完美,乔布斯因一颗螺丝钉解雇一位设计师

乔布斯在开发一款新电脑时,要求他的设计师设计出一款外表连一颗螺丝钉都看不到的电脑。设计师绞尽脑汁,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作品——看不出一颗螺丝钉的电脑。但遗憾的是,要求极为苛刻的乔布斯仔细观察他的作品后,在这款电脑的外观上发现了一颗毫不显眼的螺丝钉,而就因为这颗螺丝钉,那位设计师被解雇了。

正是由于乔布斯不遗余力地追求完美,苹果产品才无懈可击。除了产品本身,他还将产品发布会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看起来在台上身着黑衬衫、牛仔裤、白球鞋的他一脸随意,但事实上这个过程已经演练了无数遍。经过了几个星期的精心准备和上百人的共同努力,夹杂着乔布斯一次又一次对参与者和他自己的痛责,最终达到极致的境地。

关于完美,乔布斯有一段解释:“如果你是一个木匠,要打一个漂亮的五斗柜,你不会用胶合板做背板,虽然这一次是靠墙的,没人能看到。你知道它在那里,所以你会用漂亮的木头做背板。为了晚上能睡个好觉,美观和质量标准都必须始终如一。”

或许是基于他生母的日耳曼血统,也或许是被遗弃的自卑,追求精致和完美成为乔布斯一生的写照。他每一步都迈在别人前面,哪怕是1985年的黯然离去,也是他完美主义的体现。案例2 疯狂的乔布斯被自己的“完美产品”赶出了苹果公司

1985年,第二代Mac机——MacintoshOffice发布,但这个被乔布斯寄予厚望的电脑却被嘲笑为“玩具”。在当时计算能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这成了过于远大抱负的牺牲品,乔布斯的预测出错了。

1985年的乔布斯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经营者,他要求董事会将公司的主要资金和广告都使用在Mac机上,减少对Apple2的投入,但当时Apple2为公司赢得了70%以上的收入。由于越来越大的内部矛盾,乔布斯被董事会赶走。很多人因此指责苹果公司的董事会,但当时的乔布斯的确自负到了一个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乔布斯的挚友、市场部负责人麦克·默里这样形容乔布斯:“史蒂夫所做的市场调查就是每天早上看一看镜子里的自己。”对于这种现象,并非没有人提醒过乔布斯,但那时的乔布斯对自己的判断力自信到了极点,他认为自己知道市场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也正是因为这种极度追求完美、不能容忍他人指责的性格让乔布斯在1985年黯然离去,经过12年的沉淀积累后再次将苹果带上巅峰。

领先一步是天才,领先两步是疯子。乔布斯就站在介于天才和疯子之间的黄线上,当他过于沉湎于内心时,就陷入了疯狂的境地;当他远离理想时,也就失去了创造力,因此在这条黄线上站立的他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

根据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的理论,正是童年时的不幸让乔布斯产生了极度追求完美,渴望改变世界,渴望得到他人认同的心理。“我一切疯狂的努力只为让母亲明白将我抛弃是个错误。”当从养父母那里得知自己是被父母遗弃之后,他就显得与周围的孩子们格格不入。他把被抛弃所产生的自卑感化作了创造出万众瞩目的苹果的最大原动力,为了使自己“完整”,他就用极度完美来弥补感情上的缺失。也正是因为他面对的世界的不美好,使他产生了“改变世界”的理想,从而形成了他追求完美的做事风格。

心理透视

乔布斯面对着童年的不完美,为了补偿自己的缺陷,他将完美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超越自我的境地。其实,自卑感是人的一种生存情境。自卑感的存在使人产生紧张感,从而努力通过补偿来摆脱它,这样自卑感反而成了一种前进的动力。二、比尔·盖茨:追求强势,执着偏执的“指挥官”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比尔·盖茨很难让第一眼见到他的人相信,这竟然是身价几百亿美元的世界首富,表面形象与他本人的真实状况相差太多了。这个哈佛大学的辍学生一手创建了世界科技帝国——微软,几乎垄断了全球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像他的外表一样平凡?

事实上,比尔·盖茨非但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他有时甚至会让人感到难以忍受,这主要归于他那偏执、强势的领袖型性格。在周围人眼里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在谈话或沉思时总是表现得很夸张,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还会疯狂地挥舞手臂来强调自己。

比尔·盖茨非常喜欢辩论,如果他与对方观点不一致,就会毫不犹豫地攻击对方,对他来说给人留面子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在情绪激动时他就会言语粗鲁,充满讥讽。如果有人激怒他的话,他就会暴跳如雷。

微软公司的员工表示,和比尔·盖茨一起参加技术会议简直像受审,他总是能一眼看穿工作中的瑕疵,然后毫不留情地指责对方,用“傻瓜”“疯子”之类的话将人贬得体无完肤,迫使对方接受他的意见。在他的字典中根本没有“妥协”这个词。

一位微软公司的产品经理曾经这样说道:“当你和他一起参加会议时,他总是晃来晃去,还不停地颠腿。他是一位头脑清晰的思考家,却容易感情用事……他向别人发起攻击,目的就是要战胜他。勉强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对此他却浑然不知。他很富有,也很幼稚。在控制性情方面,他从未成熟过。”

这种性格让很多人觉得他过于急躁、吹毛求疵、自以为是,根本无法相处,但如果这就是比尔·盖茨的话,显然是无法成为世界首富的。事实上这只是他强势性格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也就是他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案例3 用溃烂的双脚行军:比尔·盖茨的执着

比尔·盖茨有一年暑假参加了童子军的80千米徒步行军,时间是一个星期。他在这次活动中穿了一双高筒靴,但这双漂亮的靴子并不适合徒步行军。每天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尽了苦头。

才坚持了一天,他的脚后跟就磨破了皮,脚趾上起了很多水泡。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到了第二天晚上,他的伤势愈加严重,双脚红肿得非常厉害,磨破的泡里流出了脓血。他的状况被同伴发现,大家纷纷劝他停止前进,他却摇摇头拒绝了,然后向随队医生要了点儿药棉和纱布包扎一下,又吃了两片止痛药就继续上路了。

就这样,他忍受着脚上的痛苦坚持行军,一直到了途中一个检查站时,才被一个领队发现他双脚发炎严重,中止了这次行军。母亲从西雅图赶来,看到他双脚溃烂的样子时,难过地哭了,埋怨儿子为什么不早点儿停止行军。他不但没有半点儿对脚的担心,反而遗憾地说:“可惜我这次没有到达目的地。”

正是这种执着、强势的性格,让比尔·盖茨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理性分析与对错更重要了。或许他是一个“独裁者”,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优秀的“独裁者”。

微软刚发布Windows时,一位去比尔·盖茨住所的人惊讶地发现,他的房间中不仅没有电视机,甚至连必要的生活家具都没有。对他来说,睡觉是工作的准备,而非享受,因此人们经常发现他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周围围着一大堆的电脑。

另外,比尔·盖茨强势的性格令他的下属对他敬重多于喜爱,也就是说他是别人眼中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人物。人们信任他的判断,也乐于听他的指示,却很难喜爱他,因为他的独特性格实在让人难以相处。但这种权威型人物恰恰是最合适的领导者,作为一个团队的“指挥官”,他杀伐果断、坚忍不拔,任何一个在他手下工作的员工都有一种安全感,他能给人一种值得依靠的感觉。因此,人们不愿意与这种人交朋友,却乐于在其手下工作,其原因是他们相信在他这里能够取得最大的工作成就。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我的工作其实是一场竞赛,我喜欢在事情到了紧要的关头时全力以赴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人往往有超水准的表现。”事实上他至今的人生历程都是一部超水准的竞赛,而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成就他的就是那偏执强势的性格。他认为自己是强者,于是他成为了强者。

心理透视

比尔·盖茨的一篇日记中写道:“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约,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信守由人类的理智所提出的那种至高的诺言……”正是这种执着的英雄主义情怀成就了他的“微软帝国”。三、李彦宏:低调、自律、刚毅的争强好胜者“有些人的性格则是那种比较内敛的,就像一个技术工程师,我的性格里可能这方面就更多一些,在思维上比较严谨,逻辑性比较强一些。我不太愿意天天出去跟人喝酒,而更多的是愿意坐在计算机前面去感受那些新的互联网的产品,去琢磨琢磨怎么样可以把它做得更好。”工科出身的李彦宏与很多现代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不同,他的曝光率和“故事”似乎很少,完全不像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

在激进的中国互联网界,李彦宏可谓是个“异数”,他内敛、冷静、专注、充满危机感。在他的影响之下,百度的性格也极为鲜明:崇尚极简主义,坚持做最擅长的东西,从来不跟风。同时,他十分不适应聚光灯下的生活,刻意回避媒体对自己的追逐,极少出现在公众场合。即使是发表的演讲,也不过是寥寥数篇。因此,很多人称他“和普通的硅谷工程师没什么区别”。

李彦宏的低调性格,让百度比别的互联网公司少了些活泼,多了些谨慎。但百度和李彦宏一样,在低调之中从来没有失掉过“工科男”的本色。虽然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下属们发表过什么煽动性的讲演,似乎一直在谨慎控制着自己的状态,但低调的技术主义者往往更能取得令人惊叹不已的成就。

很多人称李彦宏是中国互联网届中最难约到的CEO,这也是他低调性格的真实写照。比起接受采访,他更愿意将时间用在开发新技术上。但“低调”只是表象,作为北大出身的高材生,李彦宏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案例4 为了寻找对手,李彦宏毅然选择理科

李彦宏上中学的时候文科和理科都很好,因此犹豫不决,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方向。但当他得知成绩好的学生都去了理科班时,他毅然地放弃文科转投理科,他说:“没人跟我争的话,我这个人就会慢慢沉沦下去。”“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这是李彦宏一直以来坚持的想法。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低调者心底里却总有着强烈的好胜斗狠的心气。其实对于李彦宏而言,如果没有这种不服输的劲头,恐怕也就没有今天的辉煌,而这份好胜心对李彦宏的人生也一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案例5 百度转型计划:李彦宏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董事会

2001年,李彦宏在董事会上提出将百度转型,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开展竞价排名的计划。然而,他的这个计划遭到了股东们的一致反对。这些股东们认为:当时百度的收入全部来自给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支持,如果百度转型做独立的搜索引擎网站,那些门户网站将不再与百度合作,百度眼前的收入就没了,而竞价排名模式又无法马上取得收益,这种情况下的百度只有死路一条。

李彦宏为了说服股东充分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和观点,但大家仍对他的提议还是表示质疑,沉默、低调的李彦宏第一次发了大火。面对股东们的坚决反对,李彦宏并没有低头,因为只要他认准了的东西几乎没有人能改变,尤其是在关乎百度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大问题上,他丝毫不会退让。

最终,在李彦宏的坚持下,股东们同意将百度转型为面向终端用户的搜索引擎公司,他们告诉李彦宏:“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论据打动了我们。”

沉默、不善言辞的外表下是一颗争强好斗的心,这才是真正的李彦宏。正是这种坚毅的性格,才让他能在一次又一次“百度衰落”的环境中带领百度杀出重围。

李彦宏的性格或许是因为童年时父母的宠爱和学习成绩的优秀造成的,当跟他关系最好的三姐以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大化学系时,他的自尊心被深深地刺激,正在上初中的他对全家人说:“我今后也要考北京大学”,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

沉默寡言又争强好胜的李彦宏之所以能以一个普通工人子弟的身份创建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还在于他内心中那种充满希望的性格。他说:“通过我这么多年的观察,我发现喜欢抱怨的人,最后能为社会带来正面的作用很小。那些不喜欢抱怨,更愿意说我能够起到什么样的正面作用的人,在社会上往往更会获得认可,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会有更正面的推动作用。所以你要想以我的能力、以我的意愿,按照我的理想,如何能够为社会贡献一些比较正面的能量。”

正是内心中的乐观,才能让他不至于陷于盲目自大之中,一直坚守自己的内心,而这也是他能够创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的性格优势。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彦宏曾表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技术型管理者,对人际交往不擅长,因此他乐意将权力下放,让专业人员去干专业的事,这就是“低调”的李彦宏。

心理透视

这个乍看起来比较内向,甚至有点儿腼腆,但绝对自信甚至相当偏执的男人,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只要还有对手,他就能一直战斗下去。这种争强好胜的劲头给了李彦宏一次次带领百度杀出重围的动力和希望。四、马云:坚忍不拔,冷静、自信的社会变革推动者“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2000年,马云成为第一个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内地企业家。从一个大学英语教师到中国首富,马云用坚忍不拔的性格谱写了自己传奇的人生。马云曾经自喻为“一个骑在盲虎身上的盲人”,但就是这个自称看不清未来方向的传奇男人挺过了一个个艰难的时刻,创建了阿里巴巴这个互联网帝国。

作为一名互联网创业者,马云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基础,他曾表示直到现在自己只会收发邮件和浏览网页。那么,这样的人是如何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呢?案例6 书生马云:一个屡屡被拒的“骗子”

网上有一段流传甚广的视频,马云向国家体育局推销自己的网络产品“中国黄页”,但1996年的中国人根本不知道网络为何物,而这个长相奇特的小个子怎么看都不像好人,所以被人屡屡拒绝。这是央视的《东方时空》节目在1996年,由马云的老乡樊馨蔓拍摄的一部名为《书生马云》的纪录片。

这个纪录片也成为了当时马云的真实写照。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的中国,推销“中国黄页”的马云被很多人当成“骗子”。据传,马云第一次上央视就有编导对记者说:“这个人不像好人!”逆境中的马云天天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直到1997年底,“中国黄页”终于找到了盈利模式,并创造了年营业额700万的奇迹。马云一度将雅虎作为“中国黄页”的发展目标,然而与杭州电信合资的失败宣告了这一梦想的破灭,最终的结局是马云不得不放弃所有股份辞职北上。

但屡屡失败并没有击倒马云,他说:“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通常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肯定会倒霉,那么明天真的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还能怎么样?来吧,我都能扛得住。”

放弃大学教师的铁饭碗,放弃自己擅长的英语,转身投入一个自己都还没弄明白的新兴行业,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面对屡屡失败的现实,在困境中一次次尝试,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让他没有被困难击倒,忍过了黎明之前的漫长黑暗,最后获得了成功。

坚持不懈是马云成功的保证,但创造一个商业奇迹,深刻地改变整个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面貌,就不只是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了,还有他强大的自信和勇于改变世界的勇气。

1996年,在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电脑为何物时,马云说:“我想占领海外的市场,这是很重要的。等到有这么一天,我们中国所有的电脑,打开了里面都是外国的东西,那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失败了也无所谓,我至少把一个概念告诉了别人,我不成功,会有人成功的,但首先一点,我希望中国人早点儿成功,不要再拖下去。”

从电子商务到移动支付,马云一直走在创新的时代前沿上。他的成功之路不但是一个商人的成功之路,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崛起之路。在他眼中,变革社会本身比自己取得商业成功更有吸引力,像所有那些伟大的社会变革者一样,他们不沉溺于自己的成功,而是不断地攀登一座座更高的山峰。

马云说:“一路走来,最让我感到骄傲的事情不是取得了什么成绩,不是存活下来,而是化解每一次危机,战胜每一个挫折。”阿里巴巴的故事还在继续,马云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心理透视

马云说他想建立的是一个延续102年的公司,因为阿里巴巴是1999年建立的,他希望到22世纪阿里巴巴还能存在。这就是一个社会变革者的梦想,重要的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改变了什么。五、李嘉诚:沉稳却不安于现状的理智思维者案例7 李嘉诚与“世纪大盗”的精彩对话

1996年5月23日下午5时许,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乘车走到港岛南区深水湾道一个拐弯处时,被“世纪大盗”张子强劫持。然后,张子强单枪匹马来到李嘉诚的家中,开口就要20亿,李嘉诚当场同意,随后两人展开了一场神秘对话。

李嘉诚说:“现金只有10亿,如果你要,我可以到银行给你提取。”

李嘉诚的镇静让张子强很意外,于是问他:“你为何这么冷静?”

李嘉诚回答道:“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儿防备都没有,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点多自己开车去新界,在路上几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而我竟然一点儿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李嘉诚还劝告张子强:“你拿了这么多钱,下辈子也够花了,趁现在远走高飞,洗心革面,做个好人;如果再弄错的时候,就没有人可以再帮到你了。”

李嘉诚在事后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语气平静,就像是在讲述一段别人的经历,其中的惊险和痛苦似乎全都烟消云散。

这就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沉稳,面对“世纪大盗”侃侃而谈,让劫匪心生敬意。在外人看来,李嘉诚永远是一副微笑的表情,就连他身边的高管也没有见过他发怒的样子,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他都能沉稳面对。

李嘉诚将这种沉稳归于他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这对我都有用,今天有用,明天也有用。所以,很多大事来的时候,我也能解决。”在早年的求学生涯中,当别人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学习时,他却拿着一本旧《辞海》自修。而且他从来不看“没有用”的书,不将自己的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娱乐上,除了《三国志》与《水浒传》,他不看任何小说。

但读书显然不是造就他沉稳、冷静性格的唯一原因,更多的人相信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才是造就他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李嘉诚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是清朝最后一科秀才,而他的父亲则是小学校长。二战爆发后,故乡潮州被日本侵略,李嘉诚和家人逃难到香港。但没想到1941年日本攻占香港,母亲只好带着弟弟妹妹回老家。贫困、抑郁的父亲也在此时染上了肺结核,半年之后就去世了。

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与埋葬,“一夕长大”。丧父、养家、肺病、贫穷……当一个人在自己15岁左右经历这一切挑战而没有被打垮,他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了。

或许正是年少经历磨炼了他的心性,以后的李嘉诚一直保持着一种沉稳的状态,直到今天。也是因为这种沉稳的性格,李嘉诚无论做任何事都极为理智,从来不会感情用事,更不会凭直觉决定公司的前途。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从无数资料中分析得来的。

颇具理智思维的同时,李嘉诚还是一位十分重视细节的人,他能记住下属所有公司的情况,掌握所有公司的运营数据,这也是他能理智决断的前提。他之所以如此善于思维和分析,连细节都要求得很严格,或许和他的出身有关。

一位下属透露:李嘉诚刚开始是开工厂的,开工厂的人对细节要求非常严格。他刚开始做表带,后来做塑料花,这都需要对细节的准确把控。即便到现在,他依然有着工厂情怀,看到一个杯子,就拿起来研究说这个可以怎么做。

沉稳、冷静和理智思维只能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却无法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老板。事实上,在他沉稳的外表下有着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案例8 不安分者的历程:李嘉诚的跳槽史

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实际上是个不安分的人。父亲去世后,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不久后又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李嘉诚不愿在舅父的庇护下生活,于是17岁的他请五金厂的老板出面与庄静庵交涉,请求庄静庵“放人”。就这样,他去了五金厂做推销员。但刚打开局面,他就跳槽去了塑料公司。

在塑料公司,李嘉诚再一次展现了他的商业天赋,很快成为公司里出类拔萃的推销员。18岁当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深得老板器重。但他在春风得意时,突然又要跳槽,而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跳槽。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也就是现在长江集团的前身。

正是这种沉稳中掩藏着的魄力,使李嘉诚能够抓住一次次机会,最后登上华人首富的宝座。如果缺少这种不安于现状的心态,他可能会在舅父的钟表行里修一辈子钟表。

心理透视

沉稳的性格给了李嘉诚理智判断形势的能力,让他在无数次的危机和风险中安然度过;不安于现状的内心给了他变革的勇气,让他能抓住每一次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这个沉稳而又不缺乏魄力的老人,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也是理所应当的。第二章怪异性格心理:最容易让人迷失的“性格陷阱”

性格识人

性格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溶洞,既有各种各样丰富的色彩,也有在黑暗处隐藏的陷阱,这就是那些极不健康也不算疾病的性格缺陷者。他们缺少心理健康者所具备的心理适应、调节、平衡能力,明显偏离心理健康范围,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性格缺陷容易诱发多种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尤其难以处理人际关系;影响学习、工作的效绩和生活质量,影响个人前途。了解认识各种性格缺陷能让我们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回避性格:渴望社交,但又害怕与人连接

①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②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③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④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⑤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⑥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⑦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情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以上是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IV)中对回避型人格特征的描述。如果你满足其中的一半以上(4项),那么很不幸,你可能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性格的人无法拥有正常的社交活动,因为身处其中时他们总是,很紧张,害怕自己说错话,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对他们来说,做事比做人要容易得多。他们宁可选择工作量更大、收入更低的工作,也不愿意尝试需要接触很多人的工作。

他们总有一种匮乏的感觉,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够,并且对他人的看法异常敏感。这种内心的匮乏让他们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能力,对工作、上学等需要和人打交道的事情都极为抵触,每次想到要见陌生人就紧张不已。

实际上,这种回避性格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为了避免自己遭受嘲笑和拒绝,他们表现出极端冷漠的姿态。这给身边的人留下了不好相处的印象,并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交往的恐惧。

这种性格让他们很难融入周围人的圈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靠近他人,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他们称得上是慢热型的人。由于他们并不反对社交本身,而只是因为恐惧而抗拒,因此他们会比一般人更想得到亲密无间的关系,在感情上倾向于完美主义。

他们既希望得到他人的感情,但又缺乏与人相处的能力,因为他们脆弱的自尊心非常容易受到打击,所以他们的长久亲密关系总是可望而不可求。无法得到自己期望的感情,让他们更加恐惧社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们更加倾向于回避。

回避性格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有在与人的长期生活当中才会显现出来。他们看起来很孤僻,难以相处,有时又显得冲动、情绪化。长时间的离群索居使他们具有更强的感受他人的能力,他们充沛的精力和热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能给周围的生活带来无穷的精彩。只要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他们将回以更大的心意。案例9 没有带来开心却带来烦恼的聚会

枫欣前几天去图书馆查资料时偶遇了一个朋友。许久未见的两人聊了很久,最后分别时朋友邀请枫欣去参加一个聚会,枫欣开心地答应了。

回到家以后,枫欣陷入了痛苦之中。她害怕自己与那么多陌生人见面时的尴尬状态,她不知道自己该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首饰,说什么话,她觉得同意这个邀请是自己做的一个极度愚蠢的决定。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枫欣决定尝试一下,说不定自己能玩得很开心呢!经过精心装扮的她开心地和朋友去参加聚会了,但当她们到达聚会现场的那一刻起,枫欣就觉得非常不舒服,她以“穿着不得体”为由匆匆离开了聚会场所,并拒绝再见到那个朋友。

枫欣就是典型的回避性格,既渴望社交活动,又害怕自己会出丑,面对陌生人时既兴奋又紧张。那么,这种矛盾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1.形成原因(1)自卑心理

这种既渴望社交又难以与人相处的性格源于内心深处的自卑。他们总觉得自己与周围人相比有很大差距,处理问题时担心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失败。长此以往下去,他们就会失去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因为他们害怕由于自己不够优秀无法得到他人的喜爱,或者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胜任某些工作。

自卑心理在现代社会中很常见,回避性格的人的自卑心理显然更加严重,而且他们缺乏将自卑转化为前进动力的能力。一般来说,他们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经常觉得自己不行,而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不但会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还会影响工作和生活。而工作和生活的不幸则又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自卑心理,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越来越严重的回避性格。(2)童年经历

童年时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也是形成回避性格的重要原因。一些从小就显得很内向的孩子被家长贯以乖巧懂事的名义,不但不鼓励孩子改变习惯,还以此夸奖孩子。在家长的宠溺下,孩子缺乏独自承担的能力,对家长产生依恋,将其作为心理的避风港,进而失去面对外面世界的能力。久而久之,回避性格已经养成,再也无法改变。

事实上,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也容易形成回避性格。一项调查显示,小时候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比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要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他们在社交中显得很自信、大方,而过早离开父母的孩子往往更孤僻、更内向。(3)遭受挫折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有些人能够在逆境中屡败屡战,愈挫愈勇,但有些人则会在挫折的打击下一蹶不振,对自己和现实失去信心,以致产生逃避心理。

一方面,可能挫折本身对他们的影响太大,经历时间太长,由此形成的长时间的压抑状态会让很多人无法承受;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调适自身心态的能力也是重要原因。

2.应对方法(1)增强自信

自信心是打破回避性格最有效的工具,一个拥有强大内心的人才能平淡地看待自己所经历的挫折,冷静地面对自己遇到的所有人。每个人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但除了这些缺点以外,我们还有很多优点,不能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某个狭小的空间中,要勇于承认自己,接受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给自己树立充分的信心。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擅长的方面来获得周围人的肯定和称赞,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让自己更加乐于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2)勇于尝试

不同于社交恐惧症,回避性格的人内心是渴望社交、渴望爱与被爱的,只是对未知后果的恐惧压倒了他们对社交的渴望。事实上,他们的恐惧大部分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只要经过尝试就可以打破这种思维。

回避性格的人应该勇敢地尝试社交活动,可能刚开始时特别困难,但只要进入状态,就可以让自己享受到自己想要的快乐。有趣的社交活动能够活跃人的心灵,改善人的思维状况和健康状况。参与群体活动能够让人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将自己内心积极向上的一面充分地展现出来。

心理透视

回避性格的人需要走进人群,了解自己的互动模式,看清自己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对于社交的恐惧太多、太大,可以寻找一个安全的、和生活圈子没有交集的环境,如简单的沙龙活动或者团体咨询等,逐渐地适应社交生活。二、强迫性格:吹毛求疵,过度苛求完美的病态心理案例10 强迫性格的生活:麻烦不断的一天

早晨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姜明恨不得从窗户里跳出去把它们的嘴都给封住。无奈之下只好起床,结果因为分不清哪只袜子是左脚的,哪只袜子是右脚的,只好换了一双新袜子。

姜明穿好衣服后洗了一次手,刷完牙后洗了一次手,刮完胡子后洗了一次手,出门后看着自己刚刚抓过门把手的手,只好回去再洗了一次,然后把门把手刷了一遍,这才放心地走出了家门。

左脚、右脚、左脚……姜明心里一边默数着一边下楼梯,结果一个蚊子飞过来影响了思绪,脑子一乱,脚下也乱了,直接从楼梯上滚了下去。还好没有什么大碍,他爬起来赶紧接着走。

刚出小区门,姜明突然想到:“我关手龙头了吗?”风风火火地回去检查完后,他再次站在小区门口发呆:“刚才只顾检查水龙头了,我锁门了吗?”再次回去检查完后,他又没能走出小区门,“我关窗户了吗?”……

好不容易上了马路,姜明顺着人行道走着,一步迈两块地砖,一二、一二……结果前面施工,地砖都被挖了,望着面前的大坑他又纠结不已……

强迫性格的人的一天充满了各种各样啼笑皆非的小插曲,但这并不是个例,事实上人人都可能会有强迫现象,只是一般来说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会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算不上一种心理疾病而已。

强迫性格的人是病态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对事情的完整和对称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境地,认为圆形和对称图形才是最完美的图形,手机贴膜上的一个小气泡就能让他们产生砸掉手机的冲动。他们有极强的自控力和自律性,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达到了苛刻的地步。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

他们是坚定的形式主义者,对规则和秩序达到了盲从的地步。他们有着机械般的固定思维,循规蹈矩是他们的生活理念。他们认为任何新事物都是不值得尝试的,任何计划外的活动都是不值得参与的,任何超出规则的提议都是错误的。

过于追求形式让他们在具体的行动中显得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以致错过最佳时机。他们作风严谨但不知变通,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突如其来的问题总是显得手足无措。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解决事情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应对规则以外事物的心态。

由于过分追求细节上的完美,对失误零容忍,让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尤其是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时,他们表面上很镇定,但内心里已经乱成一团,最后产生恼怒、怨恨的想法,以致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不满。

那么,这样极端的性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1.形成原因

强迫性格的形成与童年经历关系很大,如果父母对孩子管教很严,惩罚十分严厉,就会让孩子心中产生对犯错的极端恐惧感,童年的阴影会伴随人的一生。为了躲避惩罚,孩子会养成过分小心谨慎的性格,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决定面前优柔寡断,害怕因为自己的选择错误造成失败,进而受到惩罚。

如果童年时期受到强烈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产生强迫性格。很多人在童年时因为偶尔一次的犯错遭受了很严重的后果,致使心理产生缺陷,为了避免再次经受同样的痛苦,潜意识里会自我约束得非常严格。

另外,一些家庭成员的习惯也可能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比如医生或护士的家庭对孩子的卫生要求十分严格,容易让孩子养成“洁癖”,过分洗澡、洗手等。也有研究表明,家庭成员中有强迫性格的,亲属是强迫性格的几率比普通人要高得多,这可能是遗传的影响。

2.应对方法(1)体验不完美

强迫性格的人事事追求完美的心态其实是一种对失败的恐惧,他们认为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只要自己做得足够完美,哪怕失败了也不会有负罪感。但他们没有认真审视的是不完美真的就不能成功吗?完美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益处呢?

为了摆脱这种境地,强迫性格的人可以尝试着过不完美的生活,放松对自己的压抑,减轻精神上的压力,让事情顺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旦做完某件事情就不再想它,也不对过去的事情进行讲述和评价。比如,前面提到的担心水龙头没关好,就让它没关好;桌子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字写得不整齐,也由它去,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开始尝试时可能困难重重,甚至会产生更加焦虑的情绪反应,但不要担心,这样的强迫性格还属于初级,远没有达到那种病态的无法自控的地步,只要坚持挺过最开始的那一段痛苦时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努力,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极端情况下,也可以去主动犯错,体会犯错的后果。强迫性格的人总认为自己一旦犯错就会使形象受到严重损害,遭到众人的非议。但实际上周围的人同样在犯错,没人会因为一个小错就对其产生不良印象。当他们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的时候,其实人家根本就没注意他们。(2)以强迫对强迫

强迫自己不强迫,这读起来可能有些绕口,但意思很简单,就是以毒攻毒。比如给自己列一个表格,将自己平时的活动写下来,规定时间和细节,将其中的强迫行为去掉,然后强迫自己按自己的计划进行。在规定时间内做一件事,不管有没有完成,时间一到就必须停止,然后去做下一件事,逼迫自己把效率提上来。

这样虽然无法改变强迫性格,但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强迫性格的优势,规避强迫性格的弊端。性格缺陷只是性格的一方面,如果善加利用可以将缺点变成优点。(3)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消极、悲观的情绪是强迫症患者的常态,因为他们总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事情的负面效果上,一眼看过去只注意到这样那样的缺陷,而无视那么多美好的方面。因此,强迫性格的人可以通过多关注自己优点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症状。

具体来说,强迫性格的人可以将某件事情中自己做得好的方面记下来,然后反复品味这些优势,逐渐将自己从消极的沼泽中拉出来,这样就能不再那么执拗地追求完美了。(4)通过社交活动舒缓压力

长期的紧张情绪和工作压力会加剧强迫现象,而轻松、愉悦的心情能使人感到放松和舒缓,进而减轻自己的压力,改善强迫现象。

事实上,人际交往就是一种很好的强迫心理治疗方法。沟通交往和群体活动能让人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这正好是舒缓压力的好办法。而且朋友的肯定和支持还能增强自己的信心,化解对犯错的恐惧和担忧。

心理透视

强迫性格并不全是缺点,相反,这种追求完美的性格在很多事情上可以发挥超乎寻常的作用。因此,对这种性格的人来说,与其硬生生地改变自己的性格,不如扬长避短,善加利用,这样反而能收获更多。三、社交恐惧症:我就是害怕和陌生人交流

不同于回避性格人的既渴望又害怕的心态,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喜欢离群索居的生活,对社交活动本身产生了反感。他们害怕处于众目睽睽的场合,害怕大家注视自己,害怕当众出丑,害怕自己处于难堪或窘困的地步。

为了防止这些情况发生,他们会避免当众说话或表演,避免当众进食,避免去公共厕所等。他们与陌生人说话时会因为紧张而语速过快或结巴,受到一点儿刺激就面红耳赤,与他人说话时将眼光移开避免直视,总觉得别人在盯着自己看,显得身体很僵硬。

他们害怕接触新事物,不想去新地方,热衷于循规蹈矩的生活,对生活路线以外的东西极为抗拒。他们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背后议论自己,批评自己,盯着自己身上的缺点在看。案例11 山顶小屋中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2010年1月27日,《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J·D·塞林格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

比起家喻户晓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这个名字显得极为陌生。对于很多人来说,塞林格一直是个谜。他大半生都以一个遁世者的形象游离于公众视野。他在成名后选择了隐居,待在一座用栅栏围起的山顶小屋中,从不与外界接触。

尽管有无数的记者、粉丝为满足好奇心来到他的隐居之所,但塞林格从未让他们如愿。《时代周刊》曾将塞林格作为封面人物,并做了这样的一段描写:“在阳光照耀的树林旁边,这个高大的男人面容憔悴,脸色苍白。九年前他第一次来到新罕布什尔州的康沃尔,那时候他是个友好、健谈的人。如今,他开着吉普车到城镇去,为了能买上食物和报纸,他会说上几句话,除此之外便沉默不语。事实上,外面那些想接近他的人,最终都只能给他递纸条和写信,而且通常是收不到回复的。”

他习惯于一个人在极其狭小的屋子里写作。他一生著作无数,却只出版了四本,因为他觉得写书是自己的事情,出版就是泄露自己的隐私。他曾经要求出版社把粉丝的来信统统烧掉,也不让律师回答任何有关他的问题。他说:“不出版作品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平静。出版是对隐私可怕的入侵。我喜欢写作,热爱写作,但我只为自己写,只为自身的愉悦而写”。

塞林格就是一个典型的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极端抗拒,像保护瓷娃娃一样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更重要的是,塞林格不但离群索居,他还将自己的作品也当作隐私一样保护起来。他已经不是单纯地抗拒粉丝,而是对与他人接触本身产生了厌恶和恐惧心理。

其实,在“宅”字大行其道的当今社会,社交恐惧症仿佛已经成为现代人很普遍的一种病症。一方面,娱乐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使一个人的独处变得不再那么无趣;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和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也让一部分人感到不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对现实采取了逃避的态度,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社会,宁愿独处也不愿意与人交往。

但是,离群索居的生活会给人的精神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抛弃或拒绝于团体之外,便会产生孤独感,精神会受到压抑,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绝望的情绪,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也有人际关系学家指出:“在一年内失去工作的4000名职工中,只有400人即总数的10%是因为不能胜任工作而被开除的,其余的90%都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被解雇。”因此,改变自己的社交恐惧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1.形成原因(1)追求完美

与很多极端心理一样,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也是另类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渴望给外界留下一个完美的形象,但越想完美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难以变得完美。这样一来,陌生人就成了照出自己丑陋的“镜子”,每次与陌生人相见就是让自己的缺点暴露在外。

为了避免自己的负面形象被他人看到,他们只好放弃社交,不与外界接触。这样完美没有了,不完美也没有了,自己的弱点永远不会显露出来。(2)过于敏感

一颗敏感易碎的心是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标配,没有哪个神经大条的人会对社交活动感到恐惧。太敏感的心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在背后议论自己,总觉得他人的随口一说暗含着无数的深层含意。一个小小的“刺”就能伤害到他们的心灵,他们自然只能躲在生活的“无菌室”里。

2.应对方法(1)勇于尝试,增加自己的阅历

未知是恐惧最重要的来源之一,社交恐惧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因此,摆脱这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阅历,熟悉的事情是不会使人产生恐惧的,熟悉的人也不会让人产生恐惧。(2)转移紧张情绪

面对陌生人,如果时刻保持紧张状态反而容易出错。为了缓解紧张情绪,可以使用一些小方法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转移自己的目光,看看窗外,或者来回走两步,也可以拿一些小东西在手里把玩等。(3)摆脱消极想法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恐惧大部分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他们有一种惊人的自我暗示能力,不但能将一些小问题过分夸大,还能无中生有,创造出根本不存在的困难。虽然他们的分析看似头头是道,但只是杞人忧天罢了。(4)放松自己,减轻压力

能引起人们紧张和恐惧的事情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无关痛痒的小事自然无人在意。总是担心失败了怎么办的他们必然会产生恐惧,所以破除这种恐惧的前提就是先放松对某件事的关注。“不就是见个面嘛,我又不欠他什么,他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又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5)利用肢体语言表明态度

很多时候肢体语言比话语更有力,如果社交恐惧症患者能在谈话时用手势和表情等肢体语言来配合表达,就会让对方产生值得信赖的感觉。另外,适当的肢体语言还可以增强说话者自身的信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心理透视

其实只要不是过于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就无须担心,因为内视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安静的力量往往能创造很多奇迹,只要内向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善于思考的能力,就能做到一句顶十句,用安静的社交来成就自己。四、表演性格:我希望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你身边是否有这种人:他们热衷于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有意无意地标榜自己;情绪多变,多愁善感,前一秒还在嘻嘻哈哈,后一秒就大吵大闹;表情动作就像话剧演员,十分夸张;有意无意地给他人暗示,也很容易受到他人暗示的影响;喜欢影响他人,一旦得不到关注和认同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不惜以一些危险行为或夸张动作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他们就是表演性格的人。案例12 生活不是舞台,热衷于表演的人只会成为他人的笑柄

沈雨虹有位女同事特别让她看不惯。这位女同事的工作能力很不错,可有一点与众不同,她总喜欢高谈阔论,有意无意地标榜自己。大家每天一进公司就能听到她的声音,聚会的时候也是就她最张扬。

在爱情方面,这位女同事经常吹嘘帅哥们是如何欣赏她,追求她,而她又是如何刁难他们。周围的人都知道她说的是假的,但没人愿意拆穿她。

她经常为了引人注意而不顾个人尊严地大吵大闹,而且平时喜怒无常,高兴时嘻嘻哈哈,劲头十足,稍不顺心就大吵大闹。周围的人知道她的性格都尽量少和她接触,她表演时大家都当成看戏,谁也不会认真对待。

本来沈雨虹只是看不惯她,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但有一天,这位同事惹怒了沈雨虹。原来,她在大家面前吹嘘自己有多时髦时,拿沈雨虹做比较,说沈雨虹多老土,多没气质,这让沈雨虹十分生气。

沈雨虹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将她那些自以为是的性格缺陷都指了出来,这让她顿时觉得自己并非魅力超群,立刻萎靡不振,非常难过。但没想到这位同事伤心了没两天就又成了以前的样子,依然我行我素。

沈雨虹的这位同事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表演性格。表演性格是一种以夸张的言行举止或感情表达为手段来吸引他人注意的性格。他们往往喜欢追求潮流和时尚,将自己打扮得特别精致,显得与众不同。除了装扮外,他们还喜欢用夸张、另类的语言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更重要的是他们十分情绪化,喜怒皆形于色,扭扭捏捏,矫揉造作。为了引起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他们会做出一些特别过分和冲动的事情,比如失恋了就去跳楼。他们将自己的情绪当作一切的中心,在社交活动中总是处处显摆,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还会过分地为难他人。

由于热衷于表现,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所以表演性格的人的思维大都很肤浅,显得天真、幼稚,让人无法理喻,逻辑思考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品。这种过于情绪化的性格比较符合女性的特征。事实上,女性表演性格的占比大概是男性的两倍,除了生理原因外,社会文化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1.形成原因

与其他性格一样,表演性格的形成和其童年经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研究发现,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成表演性格。这或许是小时候受到关注的夸张行为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或许是渴望通过剧烈的情绪表达发泄自己对现状的不满。

过分宠溺之下的孩子也很容易发展成表演性格。一旦大喊大叫就能让父母屈服,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私的心理,这种自私是极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在潜意识里认为所有人都对自己负有责任和义务,而且只有夸张的表达才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某些过于夸张的文学、影视作品也会影响人们的性格,尤其是童年时期接触的一些言情类的作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心理。事实上,很多表演性格的人都有一种自我欺骗的能力,他们假装自己像戏剧中的人物一样,为了将自己本来平凡的生活过得精彩,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夸张来创造不同。

另外,反社会性格与表演性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在情绪控制上,他们都属于感情用事的一类人。男性的表演性格数量比较少,可能是因为过多地转向反社会性格导致的。与女性“自虐”的表达方式不同,男性更倾向于用伤害他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2.应对方法(1)自我认知

事实上,大部分的性格缺陷都源于不自知,他们按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自然会越来越偏离正常轨道。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性格,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行为,才能找到自己的偏差。而且自我认知还能让自己摆脱对他人眼光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想法过自己想过的生活。(2)将计就计

热衷于表演的人可以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表演上,也可以自己策划一些小节目,这样既能满足自己的表演欲望,又不会影响生活。不过,并不是每个有表演欲望的人都能成为演员,这就需要那些无法从事表演行业的人将自己的表演欲望投入到工作上,利用幻想法给自己带来自我暗示,让自己工作得更努力、更认真。(3)自我检查

为了更好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表演性格的人可以每天自我检查,将自己一天的言行记录下来,回想自己是否有某些过于夸张的地方,由此给他人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以后需要做哪些改进。一个良好的计划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4)外界检查

自我检查往往带有很大的偏见和缺陷,难以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不足,这就需要朋友的帮助。第一是在关键时刻提醒自己,第二是在事后总结自己的表现,进而结合自己的自省达到控制自己的目的。

心理透视

对表演性格的人来说,改变性格的困难之处在于:要想改变性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