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将军韩练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1 15:16:38

点击下载

作者:薛正昌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隐形将军韩练成

隐形将军韩练成试读:

一、引子

百年前,一个男孩儿在古城固原降生。

十余年后,他从冯玉祥西北军赴西安解围,参加北伐战争。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中,他救了蒋介石一命,后来走进了蒋介石权力中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在重庆一幢简陋的小楼里,却与周恩来秘密会见,促膝而谈。抗日战争后期,他以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国民党第四十六军军长的身份,率部抗击日寇于昆仑关、桂林、雷州半岛等地。抗战胜利后,受命赴海口接受日本投降。部队北调山东时,在上海秘密会见董必武,要求与华东野战军取得联系。党中央的一份密电,把他与陈毅将军紧紧地连在一起。莱芜战役期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导致国民党军6万人覆没,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为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一切,是由一位愿意为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而奉献一切睿智的军人来完成的。

他,就是韩练成将军。

30年前,这位老人走完了他志向高远而又低调淡泊的一生。

1984年3月7日,新华社北京电: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300多名,今天上午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向著名爱国将领、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韩练成的遗体告别。

韩练成因病医治无效,于1984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韩练成的遗体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仰卧在翠柏鲜花丛中。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万里、习仲勋、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宋任穷、张爱萍、洪学智等同志及中央军委、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防部,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兰州部队,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共固原县委员会、固原县人民政府等单位送的花圈,摆放在遗体周围。

习仲勋、王震、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宋任穷、秦基伟、廖汉生、张爱萍、洪学智、杨静仁、康克清、杨成武、肖华、陈再道、屈武、王平、肖克等领导同志在韩练成遗体前默哀,并向韩练成的家属表示亲切慰问。韩练成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人,1925年从军,曾在冯玉祥将军的部队参加北伐战争,作战勇敢,屡建战功。抗日时期,他赞成中国共产党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正确主张,以满腔的爱国热忱,积极参加抗战。日本投降后,韩练成主张和平建国,反对内战。1946年秋,身为国民党陆军第四十六军军长的韩练成被迫率部开进山东。他设法避免同我军作战,积极配合解放战争,特别是在莱芜等战役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韩练成就先后同周恩来、王若飞、董必武、李克农等同志取得了联系。1948年10月,他毅然脱离国民党军队,投奔解放区,1950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革命后,韩练成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军区副参谋长、兰州部队第一副司令员以及甘肃省副省长等职。他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近年来,韩练成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关心祖国的四化建设和军队建设,关心国家的和平统一大业,特别怀念在台湾的亲朋故旧,渴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韩练成生前留下遗嘱,希望在他身后,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

今天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向韩练成遗体告别的还有汪锋、罗青长、彭友今、杨拯民、李达、李志民、张震、甘渭汉、宋时轮、刘志坚、杨秀山、孔从洲、杨思德、伍生荣、平杰三、程思远、郑洞国、赵子立、文强、解魁、张保祥等。

韩练成病重期间,余秋里、廖汉生、韩先楚、张震、宋时轮、汪锋等曾到医院看望。

以上,是《人民日报》1984年3月8日发表的韩练成追悼大会的全文。读者由这千余字的文字里,会清楚地看到一个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传奇式的栩栩如生的特殊人物。

同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也作了报道,称其为“爱国将领”韩练成,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将军。

这位被誉为“神秘人物”的爱国将领,传奇般地走完了他的一生。30年前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的一幕,至今还留在人们记忆中。《人民日报》的这些高度浓缩和评价的文字,轮廓式地再现了韩练成的一生。1925年,考入西北陆军。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与蒋介石结缘。1940年,任十六集团军一七〇师师长、集团军副参谋长。1942年,任十六集团军参谋长。不久,入国防研究院深造后进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任高级参谋。抗战胜利后,率四十六军进入海南岛,以海南防卫官兼接收协调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身份处置海南接收。1947年莱芜战役,将6万人的国民党精锐部队送给解放军。1948年秋,脱离国民党政权,进入解放区。1949年11月30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一卷)对韩练成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历有详尽记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任西北军区参谋长。1955年,授中将军衔,任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6年,任训练总监部科学与条令部副部长。1957年,任军事科学院军史学部主任。1958年,任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1961年,转入地方,任甘肃省副省长。1965年,再由地方转入军队,以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身份休养。曾任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委员。

从他“后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的遗嘱,后人看到了他坚毅淡泊的人生态度;从他以一笔黄金和2万多元人民币缴纳党费,人们更是看清楚了将军对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不移的人生追求。

韩练成将军是深入龙潭虎穴的传奇将军之一。2010年1月,金城出版社出版的郝在今著《中国秘密战》一书,在韩练成将军照片底下写着: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隐形将军”韩练成。朱德元帅生前曾不止一次地说过:“韩练成有奇功,功不可没。”

有人统计过,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有24名将军在不同国家政权或不同军队、不同时期,两次获得将军军衔。其中由国民党起义将领或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地下工作者曾获得过国民党军将级军衔、1955年又授予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者共12人,其中上将、中将各3人,少将6人,韩练成就是其中的3名中将之一。

黄埔军校,是世界上四大军事名校之一,造就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批精英。有人统计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和《黄埔军校将帅录》记载,1955年授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中,有45人出身于黄埔军校及其分校,其中5位元帅、3位大将、10位上将、11位中将、16位少将,韩练成就属于11位中将之一。蒋介石一纸“谕旨”,韩练成被列入黄埔军校第三期。1955年授衔的中将,有黄埔军校三期名分的只有两人:韩练成和曾泽生。韩练成没有进过黄埔,却成了有文字档案记载的黄埔军校学生。在国共两党授衔的将军里,韩练成是一奇。

历史远去了。对于后人,对于读者,这位远去了的传奇将军,却缓缓向我们走来。

二、家世

《民国固原县志》记载:韩练成将军祖籍宁夏豫旺县,学名圭璋。其封翁镇戎公,隶董少保部,落籍固原,生将军……

寥寥数语,却记载着韩练成的家世。《民国固原县志》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所记本城邑人物与事件,都是当代人记当代事。后人看这段历史,自然已有了隔膜之处,这里作些背景式的交代,便于读者了解韩练成将军的籍贯和身世。

韩练成祖籍豫旺县谷地台,即今天的宁夏同心县马家高庄乡境。

民国时期的豫旺县,主要是现在同心县的辖境。秦汉以来,这里都属于固原所辖。明代初年,朱元璋将这里广袤的草场赏赐给他的儿子们庆、韩、肃、楚等诸藩王,成了皇家的畜牧地。满俊据石城(今宁夏西吉县火石寨)反明被平息后,明朝政府在固原增设固原卫,这里隶属于固原卫。万历五年(1577),在这里修筑了规模宏大的下马关砖包城,清代仍为固原直隶州所辖。清代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后,清政府在这里始设平远县,遂将固原州东部元城子、毛居士井,海城县(今宁夏海原县)所属的豫旺堡、李旺堡,金积县(今宁夏吴忠的一部分)所属的韦州等处划归平远县管辖,仍隶属于固原直隶州。民国二年,改平远县为镇戎县,隶属于朔方道(今宁夏银川)。民国十七年,改名豫旺县,并划归宁夏省辖,县治在下马关(今同心下马关)。直到1938年,改名为同心县。

缘此,60年前的《民国固原县志》里,就称韩练成祖籍为宁夏豫旺县人。

封翁镇戎公,是对韩练成父亲的尊称。镇戎,缘于豫旺县之前的镇戎县,也与其父从戎有关。封翁如同封君,古人以为子孙功名显贵,他们的祖先就应该受封典。抗日战争胜利之前夕,韩练成已擢升为国民党第四十六军军长,授中将军衔,可算是功名显贵。在地方上,已经是非常显赫了。因此,《民国固原县志》里,就将韩练成的父亲尊称为“封翁镇戎公”。

韩练成的父亲韩正荣,与清末甘肃提督董福祥关系密切。

韩正荣与董少保

董少保,又名董福祥(1839—1908),清代甘肃固原(今宁夏固原)人,字星五,著名将军。1862年陕甘回民起事期间,集众起兵于甘肃安化(今庆阳市),号称20万之众,以甘肃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为根据地,势力波及陕甘两省十几个州县。投降清朝政府后,其部被左宗棠收编为“董字三营”,成为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869年后,随清军刘松山、刘锦棠叔侄先后攻占宁夏金积堡、甘肃河州(今临夏)、西宁(今青海)等处回民起义军根据地。1876年,随左宗棠进兵新疆,收复乌鲁木齐等地,直接参与收复南疆、平定阿古柏入侵的重要战役。新疆收复后,驻防守边。1886年,任阿克苏镇总兵,驻防喀城。1890年,任喀什噶尔提督。驻防新疆达16年之久,为收复和巩固新疆大片领土作出过重要贡献。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东调入驻京畿。1898年,支持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之后,所部甘军——中央直属部队武卫后军,成为当时著名的北洋三军之一。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曾在北京发生杀死日本使馆公使事件,受命围攻外国使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期间,率部竭力抵抗。北京陷落,率部随护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后,被指控为“首凶”。

1901年2月,董福祥被革职,他的甘肃提督之职由重庆镇总兵姜桂题取代,仅以太子少保衔离开西安回归故里甘肃固原。

这一年,韩练成的父亲韩正荣随董福祥离开西安回到固原。1902年,董福祥离开固原,最终选择了富庶的塞北江南之地宁夏金积堡(今吴忠)定居下来。韩练成的父亲就留在了固原城里。董福祥在清末军界经营数十年,此时虽然以“罪臣”而落籍故里,但门生故旧依然较多,韩正荣在固原巡防营谋得哨官的差使,也不是难事。因为当时驻防固原的陕西提督邓增,就是董福祥的门生。

从此,经历了抗击八国联军的残酷战役,脱离了曾经辉煌的武卫后军统领、甘肃提督董福祥甘军之后的韩正荣,就落籍到固原。定居固原的韩正荣,觉得自己应该有个家了。天作秦晋之好。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901),陕西乾县遭遇灾荒,有樊姓女子为避灾荒被族人带出,沿泾水北上后流落到固原,嫁给了在固原军队里任职的韩正荣。当时樊氏女16岁。不久,韩正荣因腿伤退出军界,以务农为生。

八年后的1909年2月5日(正月十五),韩练成出生了,就在固原古城。

历史悠久的固原城

六盘山下的固原,是历史上关中北出塞外,西域中亚、北方草原文明东进中原的咽喉要地,丝绸之路文化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遗存。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固原城以北的明家庄梁修筑秦长城后,清水河畔的固原城就孕育而生。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在固原设高平县,并设置郡州一级的政权建置——安定郡,真正意义上的固原城就诞生了。此后,东汉光武帝刘秀,北魏时的赫连勃勃,西魏时的宇文泰,北周的宇文邕,隋朝文帝,唐太宗、唐肃宗,蒙元时期的成吉思汗,元朝的忽必烈等都与固原有过亲密而特殊的关系,先后依托过这片神奇的土地,尤其是汉武帝数次驻跸固原,对历史上的固原影响很大。元代更是如此,元朝的建立,固原所在的六盘山是发挥过重要而特殊的作用的。明代以后,由于明朝与北方草原蒙古民族之间的长期战争,固原成为明朝政府防御蒙古骑兵南下的重要地区,固原城的军事防御作用显得更为重要,砖包城雄伟坚固,是北方著名的城池。驻防固原的陕西三边总督,多是由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兼任。他们在维护军事安全的同时,为固原的文化建设也作出了影响后世的贡献。

清代的固原城,雄姿不减当年。除了军事防御意义外,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也是固原城名声远播的重要原因。清末民国以来,固原城南的过店街、财神楼一带,都是著名的商业区,商号林立,通达关内外。

韩练成的童年与青少年时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极具军事文化特色、近代以来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古老城市里。

三、早期的经历

求学于赵贡生门下

韩练成,1909年2月出生于宁夏固原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一卷载:韩练成原名韩圭璋,出生于1908年3月18日),8岁起读私塾直到15岁,他与固原城大姓赵家关系密切。这里说的赵家,即固原县城人赵生新。《民国固原县志》记载:赵生新,字铭三,清朝宣统元年(1909)拔贡,曾在西安候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固原。时人恭称其为“赵贡爷”,他从此放弃仕途,终身教读。晚年研究佛学,清斋自修,年70余岁,仍童颜鹤发,精神矍铄。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属于太学生之列。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就有做官的条件。赵生新老先生属于拔贡,谋取官位的机会更多,所以他在西安候补。对于韩练成来说,有这样一位京师国子监读书经历的太学生做先生,自然是缘分,也是福祉。

韩练成自幼聪慧,善于言词。少年时期,就拜在赵老先生门下,一边侍奉先生,一边读书。稍大,也为赵家做些家常和农活,与先生相处得很好。他的勤奋好学,博闻强记,深为先生所看重。先生教的古文,他很快就能熟记于心,背诵如流。先生赞赏他说:“练必有成”,遂取名“练成”,即“苦练而有所成就”,也包含着父母望子成龙之期待。

在赵老先生门下,韩练成读了不少书,也写得一手好字。15岁时离开私塾,放过羊,当过店铺学徒。离开赵家后一去就是20多年。1953年3月,韩练成以国防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军区参谋长的身份回到固原。这次他的任务是受命为西海固回族自治区的成立作先期调研和座谈,期间,他专程探亲,遍访故旧戚谊,尤其是“具束脩礼”拜谒启蒙老师赵生新。他不但去看望老先生,还按照传统的礼数,为赵家的老人和孩子们都分别送上礼物。

一长串车队,持卡宾枪的警卫,这种难得一见的阵势,一时成了固原城里的大新闻:韩练成回来了。

回到固原,他还在赵家住过,以叙师生之情谊。

1955年,韩练成以陆军中将、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身份再度回到固原,代表国防部向当地驻军和军事机关颁授军衔。在固原军分区八一礼堂,当少先队员们献上鲜花时,在热烈的欢呼声中韩练成被抬起来抛向空中,等落下来时一群人再托住,往复数次,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是民俗里的最高礼遇。这次,他再去拜望赵老先生,当离开固原时,还给固原自治州的主要领导建议,要重视和利用地方文化人为地方文化建设作贡献。有了韩练成的关心,赵老先生荣享固原州政协委员的待遇。赵老先生离开人世后,地方各界为他隆重送行。

韩练成之所以能走出固原,很快进入国民党军队的高层,这与固原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更与他遇到了这样一位地方文化硕学之人的教诲有密切关系,他有了文化,就有了翅膀,他的根基在固原,他的人生机缘在赵老先生那里。

墙旮旯里的银元

民国十三年(1924),韩练成结束了在固原城赵老先生家里读书的这段经历,由父亲安顿到祖籍豫旺县城一家山西商人的店铺里。豫旺城,原称豫王城,是元代受封皇室贵胄修筑的城垣,后演变成为豫旺城。豫旺城正当关中北出塞外的要道上,出固原城往北这里是必经之地。因此,这里有交通地利之方便,而且是商人云集的地方。

暂且回到豫旺城的韩练成,做了这家店铺的伙计。店铺掌柜为人多有心眼,就出了一个点子想试探韩练成的为人。有一天,掌柜的在店铺的墙角里放了几块银元,上面轻轻地洒上尘土。清晨,韩练成洒扫收拾卫生时,在墙旮旯里扫出了几块白花花的银元。他并没有觉得奇怪,一块一块捡起来,清点好后赶快去找主人,全部交到掌柜面前。起初,掌柜一口否认是他的钱财,直到韩练成再三表明银元出自店铺墙角时,主人才十分信任地点了点头,收起了银元。此事虽小,却表明了青少年韩练成的志向与气度。此事,也让这个细心的掌柜放心地使用这个心底宽敞的少年。

不久,韩练成又回到了固原。

考入马鸿逵军官教导队

马鸿逵(1892—1970)的父亲马福祥,清代末年为董福祥的部下,他的军队是董福祥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900年前后,随董福祥驻防北京,参与北京正阳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战斗。任过清政府西宁镇总兵兼阿尔泰护军使、绥远都统。1925年依附于冯玉祥将军,任西北边防会办(冯玉祥为督办),冯玉祥为安慰马氏父子,委任马鸿逵为第七师师长。韩练成报考的军校,实际上就是马鸿逵的军官教导队。

固原古城是明代砖包的城池,由内城与外城套成“回”字形城。外城城门北一、西二、东三、南四,非常宏伟,远近闻名。南城门有四道,都是石条铺就的底基,大青砖砌就的城门洞。1925年1月,固原城南城门的头道城门洞的砖墙上贴出了告示:黄埔军校招生,凡有中学文凭的学生皆可报名。韩练成告诉父母并征得父母的同意,决定去报考。说是考取黄埔军校,但考点却在银川。韩练成当时也弄不清楚,他与同时报名的几位青年一起被带到银川。凭着坚强的毅力和聪颖的智慧,他考入西北陆军第七师(马鸿逵部)军官教导队,年仅17岁的韩练成,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报名时没有毕业证书,借用的是同学韩圭璋省立二中的毕业文凭,冒名顶替,报考录取,所以他在西北军期间一直用“韩圭璋”的名字,1934年才改为韩练成。在教导队,韩练成认真学习,刻苦训练,从多方面提高自己。

1926年秋,冯玉祥游历苏联回国,在五原(内蒙古五原县)誓师,马鸿逵第七师改编为国民军联军第四路军,随部参加“西安解围”之战。在向西安进军的同时,韩练成就已经担任了第四路军手枪营的排长。1927年夏,韩练成所在的马鸿逵部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四军。西安解围后,他又参加了北伐战争,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提升为第四军七师五十九团团长。

马鸿逵部缩编为第十七师后,韩练成骑兵旅回归原建制,马鸿逵任命他为中校参谋。在西北军的经历,已经显示了他的实力,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和团长。《民国固原县志》载:“从戎北伐,积功任团长,入陆军大学。”

冯玉祥与刘志丹的影响

冯玉祥,原本是北洋时期吴佩孚的部下。1924年10月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借滞留在古北口一带的第二军回师,深夜进入北京,与京畿警备副司令孙岳拱卫京城的第十五混成旅会合,发动“北京政变”。11月3日,大总统曹锟被逼交印辞职。这次政变,是民国十一年直奉战后的怨怼所积而成。吴佩孚在造成直系势力称霸全国后,逐冯玉祥出河南。本次“政变”后,吴佩孚通电发布命令,命王怀庆接替冯玉祥,出任陆军检阅使兼西北边防督办,命刘镇华为陕甘新巡阅使。

二次直奉大战,吴佩孚终因冯玉祥倒戈而失败。1925年(民国十四年)12月31日,吴佩孚通电全国,结束讨奉战争,与张作霖携手合作,共同讨伐冯玉祥。民国十五年元旦,京畿之地直奉两军业已形成包围。冯玉祥迫于当下形势,无奈而通电下野,将队伍交由张之江统领,自己则准备前往苏联。

1926年9月,冯玉祥由苏联回国,响应北伐。17日在五原会师,通电全国,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在五原城郊大校场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和授旗仪式,于右任代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国民军联军授旗并监誓,统一加入国民党。当时陕西西安,仍是北洋统属下的军队刘镇华部。冯玉祥五原誓师后,总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固甘援陕,联晋图豫”八字方针,准备十路大军进发,先解西安之围,然后再出兵潼关,会师中原。9月下旬,以孙良诚为国民军联军第三路军援陕总指挥向西安推进,并委任为前线总司令,韩练成所在的马鸿逵部为援陕第四路军。10月中旬,孙良诚的部队已达西安以西的兴平、咸阳,但损失重大而未有进展。冯玉祥遂命刘汝明、方振武、马鸿逵等部增援。11月28日,攻城部队与西安城守城部队内外夹击,打垮了刘镇华部,被围了8个月的西安城解围。

当时,马福祥充任西北边防会办,与冯玉祥关系密切。河西的马麒、马麟,宁夏的马鸿宾、马鸿逵等部,均与国民军合作无间。马鸿逵,是马福祥的儿子。马福祥、马鸿逵父子,与冯玉祥有过特殊的经历。

马氏父子与袁世凯关系密切。袁世凯垮台之后,1917年张勋拥戴宣统复辟帝制,马鸿逵深谙北京此时的复杂关系,对张勋此举没有抱什么希望。同时,他还告诉了父亲。因此,复辟朝廷委任马福祥为甘肃提督时,马福祥就通电拒绝了。1919年,段祺瑞政府将宁夏新军改编为第五混成旅,并任命马鸿逵为旅长。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交战双方都想拉拢马氏父子,但行事慎重的马家父子在没有十分胜算的情况下,对双方搪塞应付。当奉系战败后,马福祥立即通电拥护直系。1923年曹锟贿选总统时,马家也是暗中出力。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再度爆发,曹锟、吴佩孚委派马鸿逵为骑兵总指挥,驻防内蒙古赤峰一带,以进攻奉军的侧翼。冯玉祥倒戈“北京政变”后,马氏父子转为依附冯玉祥。冯玉祥五原誓师,出兵援陕西,马鸿逵部已隶属于冯玉祥。

1926年11月24日,冯玉祥由五原向宁夏进发。27日到宁夏后,驻镇守使公署内。镇守使马鸿宾、旅长马鸿逵、道尹邵兰坡都来欢迎。

刘志丹(1903—1936),原名刘景桂,陕西省保安(今志丹)县人,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早年考入榆林中学时就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是陕西地区的学生领袖。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军校毕业后,任国民军联军第四路军政治处处长。韩练成与刘志丹的接触,就是在他任第四路军政治处处长时期开始的,直到北伐战争结束。

当时,冯玉祥部队中已有不少共产党员,如刘伯坚、刚从苏联回国的邓希贤(小平)、宣侠父、刘志丹等一批共产党人在国民军联军中担任政治工作,再加上苏联的帮助,这一时期,是西北军历史上思想政治工作最得力的时期。此时参加北伐的刘志丹,在江西吉安受命,调他到北方国民军政治部工作。刘志丹北上到内蒙古包头时,冯玉祥的大部队已到了宁夏、甘肃,正往西安前线推进。国民军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刘伯坚,派刘志丹到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任组织科长,负责整顿和训练军队,并协助冯玉祥整顿地方秩序,调整地方行政官员。

当时在陕西,仍是军阀割据之势。西安李虎、杨虎部被直系军阀吴佩孚部刘镇华4万余人第二次围困达8个月之久,城内粮食殆尽,外无援兵,在危城中苦苦支撑。刘志丹的组织科长刚刚上任,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工作,由于西安战事紧张,又接到总政治部的指示,调他到国民军联军第四路军任政治处长,要求即刻赴宁夏,督促第四路军迅速向西安进军。第四路军是马鸿逵的部队,马鸿逵任司令。韩练成此时就在马鸿逵属下,刘志丹在第四路军政治处的工作经历,为韩练成提供了方便接触的难得的机遇。

刘志丹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到宁夏时,第四路军人马已进入甘肃固原(今宁夏固原)。刘志丹南返,在固原追上南下的第四路军。

固原,自汉唐以至明清,是关中北出塞外的军事重镇。明代修筑的规模宏大的砖包城,是明代陕西三边总督的驻节之地。数百年后的古城墙,看上去苍苔青藓的砖石,却印记着岁月悠久的痕迹,尤其是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使得古城苍老了许多,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塌陷,但固原城的雄姿与霸气犹在,地理位置与军事防御功能依旧没有失去。刘志丹看在眼里,琢磨在心里。在固原的夜晚,士兵就在搭起的帐篷里过夜。

南下的冯玉祥将军在固原城住了一夜。在他的笔下记载了固原城的凄凉景象:“固原,是陕、甘、蒙、回交壤的重镇,清代设提督于此。民国九年地震,猛烈震动达五分钟之久,全城成为一片瓦砾,死压至多。我所看到的固原城,到处还是断壁残垣。”这是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又经历了6年的岁月之后,冯玉祥看到的固原城的凄惨景象。他在《我的生活》一书中,写下了这段文字。

韩练成对他生活过的固原古城依然留恋,童年的影子不时浮现在眼前。在固原停留期间,他回家看望了父母,也见过了个别要好的朋友;他还看了雄伟的古城和南城的四道城门,明代修建的城隍庙,城隍庙前的砖雕麒麟大照壁,明代固原陕西三边总督府前的大碑刻,城南过店街商业区他非常熟悉的店铺……他知道,这次离开固原,再回来的日子就遥遥无期了。

队伍开拔了。骑在马背上的刘志丹,回头张望着这座雄伟而沧桑斑驳的固原城;行进在队伍中的韩练成也在不时地留恋张望,向古城告别。

离开固原的路上,总部又来了命令,要求队伍快速前进。

在固原的短暂逗留,时间与环境并没有给韩练成与刘志丹接触提供机会。从固原到平凉近百公里的路程,沿泾水而行,多在沟壑与蜿蜒的山道上行走。一个偶然的事件,把刘志丹与韩练成拉到了一起。团长抓住了一个逃兵,惩治的手段很残酷——削掉了一只耳朵,引起了一阵骚乱。刘志丹知道后,在行进的队伍中穿插过去,想看一下受到残酷刑罚的士兵,却不小心撞着了一个人。“对不起。”刘志丹说一声就走,可这个人却不依。他从背后揪住刘志丹的衣服说:“你这个人不走自己的道,胡乱挤啥呀!”

不经意间的事,却留住了刘志丹的视线。他回过头看时,眼前是个脸膛红黑,魁梧结实的小伙子,便点头笑着说:“我在找人,你是班长吧!”刚到第四路军的刘志丹,身穿士兵服装,像个年轻的兵娃,再加上长途奔波,满身是泥土和汗渍,谁也认不出这就是第四路军的政治处处长。韩练成也这么认为,他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赶路吧,有啥好问的,反正也管着几个人。”

刘志丹觉得这小伙子性格直率,就退回去了。过后,有人给韩练成说:“韩排长,你知道问你的人是谁吗?他是政治处刘处长,就是我昨天说的那个,自己有马不骑,却让病号骑的人。”韩练成觉得不大可能,“他要是处长,我的耳朵也早长不住了。”韩练成半开玩笑地说。其实,在刘志丹看来,因惩治逃兵而“削耳朵”的事件,留在他心里的阴影并没有淡去,他在想怎么样来改造这支军阀习气很浓的军队。

队伍到了陕西彬(邠)县时,天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大清早,政治处动员司令部的官兵上街扫雪,刘志丹身体力行,参与到扫雪队伍中,忙得满头大汗。在用箩筐抬雪时,与一个青年对了个正着。那青年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了刘志丹胸前的军官符号,不看便罢,一看丢下箩筐就溜进了路边的巷子。刘志丹既觉得奇怪,又弄不明白为啥。当然,韩练成心里最清楚。这事过了没有几天,韩练成又被调到警卫连。夜里检查哨位时,又与一个人撞了个对面,借着雪光一看,心里凉了半截,“怎么又是刘处长!”刘志丹也认出眼前这个小伙子就是前些日子在路上发火的韩排长。“查完哨了吗?”刘志丹主动打招呼。“完了。”韩练成嘴里应着声,心里却在发毛,自认为是糟糕了。“到我那里坐坐!”刘志丹邀请他,听说话的口气又放心了许多。

韩练成跟着刘志丹进了房间里,站着不坐。“坐,坐下来我们扯闲。”陕北人的好多方言都与固原是一样的。一句“扯闲”的话,又让韩练成轻松了许多,也觉得亲近了。韩练成顺势就坐在靠门口的椅子上。“你的名字咋叫?”“我叫韩圭璋。”“今年多大了?”“18岁。”

话题拉起来了,慢慢没有了局促感,心里也不扑通了,而且还往火炉子跟前靠了靠,不紧不慢地应答着刘志丹一连串的问话:“我是固原人,民国九年大地震,差点砸在里面。清朝末年,我父亲在董福祥的队伍里干过,董福祥贬官后,我父亲就落到了固原,在地方军队里干过一阵,以后打工为生。母亲料理着家务,她是逢荒年被家人卖出来的,生了我一个儿子,曾在县城赵老先生门下读了几年私塾,15岁后帮家里干活,放过羊,也站过铺子。去年挨了东家的打,便想到往外面跑。恰巧这时固原城里有招学兵的布告贴出,横下心想碰碰运气,命里也该是吃这碗饭,人家就收下了我。”

刘志丹知道了韩练成的家世和当兵的经过,但他不知道韩练成当兵后的想法。“当兵如愿了,以后还有啥想法?”刘志丹问。“有,能赚到几百块钱,回去开个杂货铺子,不再过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就行。”韩练成不假思索就回答了。“要是被人家挤垮或自己经营不好,亏本咋办?”“那就听天由命吧!”韩练成想了会才说了这句话。“那不行。商人是大鱼吃小鱼,再加上官府、军阀抽税,你几百块钱的小铺子怎么抵得过衙门、军阀和帝国主义?这不是听天由命的事。要拿起枪,打倒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推翻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只要人人平等了,你无论做工、种地或开小铺子都行。”刘志丹的一席话,说得韩练成眼睛发亮。他灌输给韩练成的思想: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军阀,打倒列强,拯救国家和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刘志丹还说:“我们不能只为自己打算,还要为穷苦老百姓着想,成为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韩练成听了这些深入浅出的革命道理,遂有“顿开茅塞”之感,视野开阔了,个人的狭隘想法便逐渐淡去。

话虽这么说,但一联想到这几天削耳朵、揭背花的事,韩练成就心里发毛,感觉仍不是滋味。叹口气说:“好男不当兵。家里有口饭吃,就不遭这个孽啊。”“革命军队要解放人民,不允许人压迫人。军队里的军阀作风和坏习惯慢慢都要改。”刘志丹似乎看透了韩练成的心思,他的谈话已由家庭上升到社会和国家层面。对于年轻的韩练成来说,这些说教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临别,刘志丹送给韩练成几本小书,“这里面讲的都是革命道理,你看看就明白了。不光手里要有武器,头脑也要武装起来,才能心明眼亮”。韩练成捧着书,眉宇间充满着少有的惊喜。

韩练成走后,他与刘志丹的对话,尤其是他对军队里军阀作风的反感,还有那耿直的个性,让刘志丹想到了旧军队的改造和建设,诸如官兵关系、军民关系等。为此,刘志丹和马鸿逵谈过好几次。开始,马鸿逵还不以为然,对刘志丹的看法持一种敷衍态度,但队伍到了陕西乾县时,韩练成报告有个团长去调戏妇女,被士兵撞见,恼怒之下还要打人。刘志丹将这件事作为典型,请司令部撤职查办,马鸿逵见是老部下,仍想迁就,但刘志丹就是抓住不放:既是革命队伍,就要遵守革命纪律,否则就要严厉制裁。

在刘志丹的整治下,马鸿逵带兵也有了戒心。刘志丹用新思想和新方法训练军队,对马鸿逵影响很大,包括军阀主义思想的摒弃,提高队伍的素质等。《民国高级将领传·马鸿逵》里记载说,马鸿逵晚年谈到这一段经历时说:“刘(志丹)为人做事,精明能干,学识广博,又能吃苦耐劳,对本部贡献甚大。”刘志丹对部队的整治,使韩练成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四、救过蒋介石的命

马鸿逵与蒋介石

1928年,国民政府改组时,国民政府主席和五院院长均没有冯玉祥、阎锡山的份儿。蒋介石当上国府主席,给冯玉祥等人安排的仅是军政部长、内政部长之类三等位置的官衔,冯玉祥不甘屈就。同时,军额和军费的分配,冯玉祥也认为不公。当时,冯玉祥占据着宁夏、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东,地盘最大,兵力最多。1929年的蒋(介石)桂(李宗仁、白崇禧)战争,桂系失败了,在蒋介石看来,第二个目标就是冯玉祥了。冯玉祥也知道,与蒋介石一战是不可避免了。但无论如何,他都没有估计到,他的嫡系部队会离他而去,另觅新主子。

蒋介石利用时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兼安徽省主席马福祥的关系,马福祥指使儿子马鸿逵背着冯玉祥投靠蒋介石,同时由马氏父子策动石友三、韩复榘也背冯投蒋。蒋介石立即任命马鸿逵为讨逆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

1929年1月,国民政府的编遣会议,因北伐战争胜利成果分赃不均,致使冯玉祥、阎锡山和桂系大为不满。冯玉祥的西北军缩编得太厉害,引起内乱,军中不安。由此,蒋介石与冯玉祥的矛盾已隐约可见,新的军阀战争开始酝酿。面对这种现状,马鸿逵也为自己的处境而苦恼。一方面,他怕得罪冯玉祥,另一方面,又不敢贸然接近蒋介石。

蒋介石在公开场合向马鸿逵表示关怀时,他都佯装不知或不能意会。有一次,冯玉祥在南京召集部下军长以上将领18人听训,有不少内容是抨击国民政府时政的话题,要求每人就讲话内容再结合白天参观考察的见闻,写出个人的感想。马鸿逵以“读书不多,不会作文”为由而婉言拒绝。在蒋介石面前,马鸿逵表现得更为谨慎。有一次,他们一伙人集体拜谒蒋介石时,蒋介石对马鸿逵说:“我们在归德见过一面,”又问他是否已见过父亲和家人(时马福祥住在南京),马装着听不懂奉化方言,蒋只好“啊啊”而过。隔天,蒋、冯设宴招待他们一行,大家都纷纷到蒋、冯及宋美龄、李宗仁座前敬酒,马鸿逵却以“不善饮酒”为托词未去。在南京期间,马鸿逵还辞谢了蒋介石通过其父转达的单独召见的邀请,在表面上不留任何痕迹。

离开南京北上山东后,马鸿逵却写长信派人密送蒋介石。信中写道:“在京若干失礼之处,深致歉意。”同时,还报告了冯玉祥的言行,最后表明自己“决不参加背叛中央之任何军事行动”。马鸿逵的这封信,已向蒋介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1929年5月,冯玉祥决定反蒋,命所部由山东、河南向郑州、洛阳集中。马鸿逵部到开封时,韩复榘从潼关赶来,两人密议反冯投蒋之事。二人商量妥当并达成共识后,韩复榘返回洛阳作准备,马鸿逵率部队赶到洛阳,即联名通电,倒戈投蒋。蒋介石采取暗中收买的政策,使冯玉祥部下的大将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倒戈投蒋,韩练成也跟着改换门庭,随马鸿逵成了蒋介石的麾下。蒋介石将马鸿逵部扩编为第十五路军,提升马鸿逵任讨逆军总指挥,蒋介石率部坐镇徐州。韩练成在马鸿逵部六十四师任团长,驻防归德(今河南商丘市)。

冯玉祥在陕西华阴召开军事会议,将西北军改为护党救国军,自任总司令,准备对付蒋介石的独裁行为。军阀混战爆发在即,军阀割据又要重演。蒋介石与冯玉祥结拜兄弟的关系破裂后,上演了一场蒋、冯、阎大战。

1930年3月,马鸿逵部严密控制津浦、陇海两线,为蒋介石军队输运军火、军需,自己也借控制交通线路之机会,乘机牟取可观的盐利。蒋介石为进一步稳住马鸿逵,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不予追究。4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蒋介石将马鸿逵部调到山东兖州、泰安一带,以隔开韩复榘部队与冯玉祥部队的接触。这个目的达到后,任韩复榘为山东省主席。之后,马鸿逵部调往鲁西及陇海线右翼。蒋介石多次致电马鸿逵,以“岁寒知松柏,板荡识诚臣”相勉励。1931年1月,蒋介石“围剿”鄂豫皖苏区时,马鸿逵部调到河南许昌、漯河一带,参与了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攻。

这一时期,韩练成作为马鸿逵的部下,也有了以上的经历。

时局的瞬息万变,使年轻的韩练成感到无所适从,迷茫丛生。但他作为下级军官,作为军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服从。

特许“黄埔”三期

黄马褂,原本是清代的一种官服。凡领侍卫大臣、护军统领等都穿黄马褂,有功大臣也特加赏赐。在清代,能获得赐穿黄马褂是代表着皇帝的宠信,也是个人很难得到的荣誉。蒋介石特许韩练成“黄埔”三期的学生,在别人眼里如同黄马褂一样,是一种特殊荣誉。蒋介石时期,对黄埔学生最为倚重,通常都戏称黄埔学生就是已“穿黄马褂”的人,蒋介石是另眼看待的。

1930年4月,爆发了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中原大战。

4月6日,大战开始。中旬,冯玉祥进驻洛阳,蒋介石大军集结徐州,布防在津浦、陇海、平汉铁路沿线。双方交战后,蒋介石乘专车亲临前线指挥。5月31日的豫东鏖战,蒋介石在归德(今河南商丘)朱集车站的“总司令列车行营”上指挥作战。冯玉祥部“五虎上将”之一的郑大章率骑兵部队千余人,夜间疾驰80余里,袭击归德飞机场,烧毁飞机12架,俘虏机械师和地勤人员50余名。机场火光冲天,枪声划破夜空,蒋军乱成一团。当时,郑大章不知道蒋介石就在机场附近的朱集车站“总司令列车行营”指挥作战,蒋介石的指挥部就设在列车上,更不知道蒋介石的总司令部只200余人的护卫。随蒋介石的高级参谋陈调元,下令全部护卫分布车站全力反击,形势极为严峻,蒋介石更是惊恐不安,非常紧张。十万火急的时分,参谋总长杨杰挂通了归德城守备司令韩练成的电话,说敌军包围总司令列车行营。韩练成知道出兵地方后,部署了归德守城兵力,立即率主力急奔车站“救驾”。

韩练成的任务是救人,所以兵力部署重点在车站。同时,对郑大章骑兵的栖马场也有少量兵力袭扰,目的是让此时步战的骑兵脱身,以减退对列车行营的围攻。

韩练成部介入后,与郑大章部混战在一起。郑大章误以为车站上还有兵力布防,又因夜间不熟悉地理不便冒险进攻,未敢恋战,即组织突围。拂晓,韩练成率部攻入站台,蒋介石得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惊魂未定的蒋介石,传令请韩练成上车,在战火间隙于“总司令列车行营”召见了韩练成。

韩练成由卫队军官带领进入总司令行营车厢。他左手反握驳壳枪,右手向蒋介石立正敬礼并报告:“报告总司令,驻归德六十四师独立团团长韩练成前来报到,车站外围乱兵已经平息,请总司令训示。”

见到韩练成这位英武洒脱的年轻军官,蒋介石真是有绝处逢生之感。他紧紧地握着韩练成的手说:“好!你很好!”对于这样一位年轻忠勇的团长,蒋介石凭第一感觉就认为他应该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开口便问韩:“你是黄埔几期的学生?”这突如其来的问话,使韩练成瞬间无以回答。参谋长杨杰急中生智,为韩练成提醒:“总司令问你是黄埔军校几期?”“我就近投考西北陆军第七师教导队,无缘于黄埔。”韩练成作了简略回答,回答恰到好处。

蒋介石说:“也好,可以补入黄埔军校学籍嘛!”

蒋介石有个习惯,他不与黄埔的学生握手,也不给钱,但是遇到非黄埔的学生,即其他各军投诚过来的将领,不仅与他们握手,还会一见面就给钱,而且有的给很多。在这里,蒋介石与韩练成握手,同时他以为韩练成是黄埔系学生。看来,危急时期的蒋介石也顾不了太多。“救驾”的经历对于韩练成来说,有没有黄埔军校的经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蒋介石不忘救险之功。蒋介石对这位紧要关头“救驾”有功的青年军官的勇敢与智慧不但非常满意,而且留下了深刻印象,誉称韩练成为“白袍将军”。

商丘“救驾”后,蒋介石给黄埔军校毕业生调查处下了一道“特殊”的手谕:

六十四师团长韩圭璋(韩练成),见危受命,忠勇可嘉,特许军校第三期毕业,列入学籍,内部通令知晓……

五、镇江警备司令

韩练成回到济南后,一住就是八九个月。这期间,韩练成收到家书:甘肃大部分地方接连大旱,固原一带更是天干火燥,民不聊生。母亲病故,不能亲往安葬,壅一抔土;父亲重病一场,不能回家尽孝,心里非常伤感。看着家书,韩练成心里悲凄,思乡之情顿生,家事与国事相叠,忠孝交替而来萦绕在他的心间,再加上自己的处境,十分苦闷。国家不安,小家遭乱!妻子汪萍理解丈夫的家国情结,为夫解难。她变卖了一些首饰,又将家里倾其所有的钱凑到一起寄回家中,以此来慰藉他们牵念着的心。然而,国家的战乱,民族的苦难,更坚定了他在逆境中前行的信心。韩练成明白,不能消沉。

这时,他想起了北伐战争时期有过交往的白崇禧,但最后还是去找蒋介石。

1933年秋天,韩练成离开济南前往南京拜见蒋介石。蒋介石不忘旧情,当即手谕江苏省主席陈果夫:“学生韩圭璋,着以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尽先使用。”有了蒋介石的一纸手谕,韩练成觉得暂且有了着落。

从此,韩练成脱离了西北军,脱离了马鸿逵。

陈果夫(1892—1951),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CC系首脑。原名祖焘,浙江吴兴人,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改派韩练成为江苏省保安干部训练团主任。陈果夫是CC系首脑,江苏的CC系活动自然频繁,但并不是独霸天下,复兴社分子与CC系互相争雄,明争暗斗。韩练成进入这样一个争斗的圈子,在这么个环境里又杀出个“程咬金”来,争斗的双方自然都不乐意,但靠着“老蒋”这棵大树,谁也拿他无奈。韩练成也是中间睡觉,两边不管,保持“中立”,持观望态度,日子也过得去。

六、进入桂系

桂系,主要是指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的部队。由蒋系进入桂系,韩练成在陆军大学的经历是一个转折。1935年的秋天,经校长蒋介石特批,韩练成得以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学习深造。这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班,就是冯玉祥这样的老前辈、老将军,也都来这里学习,是难得的学习与请教的机会。蒋介石兼任校长,实际事务由教育长杨杰主持,他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中原大战、商丘“救驾”时韩练成结识的老朋友。

陆军大学深造

中央陆军大学(简称陆大),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也是办校时间最长、设施最为完善的军校,经历过清朝、北洋政府和国民党三个时期,它是依照德国和日本陆军大学办学的模式兴办的。1931年,校址迁到南京汉口路,学制三年。陆大虽称陆军一个军种,但实际上是综合性军事学府,目的在于培养对各军种都能指挥的适用人才。陆大自1906年在直隶保定府创办起,迄1948年底离开南京止,共计43年。中间因时局动荡,迁校达6次之多,其中包括抗战时期在遵义办校。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高级军事人才。韩练成能进入当时的最高军事学府学习深造,对他后来的影响很大。

韩练成进陆军大学特别班。在陆军大学任过教的郭汝瑰回忆,开办特别班,是蒋介石的思路。当时,蒋军中许多高级军官都想进入陆军大学旁听,但是每期能批准旁听的人很有限,蒋介石便开办了一个特别班,招收这些人入学。入学考试不考普通学科,只考军事学。招生办法,完全仿效日本陆军大学。即报考学生必须是受过正式养成教育的军官学校毕业,任主队职军官两年以上,经过资格审查合格,才能参加考试。笔试之后,还有复试,最后才能被录取。

在入学资格上,韩练成自然是破例了。

学校的管理模式是开放性的。入校者都是带职学员,他们原本已是高级指挥人才。教官中外皆备,德国教官偏重于战术和战略思想,俄国教官偏重于战略和战术,中外战史是主要课程。中国教官偏重于传统武学典籍,同样是主要课程。重点在军事学术,包括战术、战史、参谋业务、谍报勤务等,还有马术。非军事课程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国际法、数学、外语等。

应用战术是重点中的重点,分别由中国和德国的教官担任,课堂教学与实际演练相结合。德国教官大都是德国陆军大学毕业,战术素养较高。教材取自德国《军队指挥》一书(后来修改为《联合兵种指挥与战斗》),强调集中优势兵力(飞机、坦克、大炮),彻底进攻,速战速决的原则。

战史也是陆军大学非常重视的课程。熟读战史,不仅可以推敲战争双方的妙算谋略、战略决策,还可以师法古代名将如何用兵,如何布阵。当然,更要找出相应的战例,以证明战术原则。韩练成对战史的研究很精深,对古代兵法和战例也很熟悉。

陆军大学学员,学的是联合兵种的指挥作战,这就要熟悉各兵种的情况,包括实地参观演练。这些军事内容与军事实践,都增加了韩练成的实战经验,提升了他的实战能力。

进入陆军大学后的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将在西安督战的蒋介石软禁。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对于陆军大学的学员来说,他们都会非常关心事态的发展及其走向。陆军大学停课了,教育长杨杰要求教员与学员都要关注“事变”的动态,提出解决事变的“对策”,这就需要军事谋略与智慧。

西安事变这一突发的重大军事行动如何解决,韩练成借用《尉缭子·兵令》中的一段话来陈述自己观点:“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两者,知胜负矣。”尉缭,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他在这里把军事与政治比喻为植物的躯干同种子的关系。他的这段话论述了战争和政治、经济的联系,以文为种,以武为植,就是强调政治、经济对军事活动的制约与指导作用。韩练成认为西安事变是因政治而起,必须由政治途径和渠道来解决。政治解决,就是要蒋介石“主动而和平”。他的观点与大多数师生不同,但与杨杰的“由蒋主动,和平解决”的思路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韩练成的军事思想已经贯通古今,融合中西,能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从事件发展的大局来审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韩练成与杨杰,早已有过接触。数年前河南归德救援蒋介石的经历,在杨杰看来如同昨天。他当时就说过:韩练成是“一个有战术头脑的勇将”,而现在韩练成提出的政治解决西安事变的应对之策,更加使教育长杨杰刮目相看,认为他已经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将才”。杨杰,是国民党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能得到他的赞赏,自然是不容易的事。由对“西安事变”提出的解决办法,已看出韩练成驾驭客观军事战略的能力和谋略。

七、与广西军人融在一起

韩练成进入桂系之后,在桂林驻军数年。其间,不但与共产党方面李克农、夏衍等人来往密切,而且与桂系军界与地方高层来往较多,从一些交往与经历看,借各种名目和关系,表面上处得非常融洽。

1940年前后,韩练成已成为桂林市市长陈恩元家中的座上宾。陈恩元与桂系国民党第四十六军军长黎行恕是好朋友,陈恩元又是具有战国时期名士孟尝君养士好客之风的人。陈恩元的太太与黎行恕的太太又是结拜姊妹,陈家府中不但有一流的厨师,而且有美酒洋烟。当时,韩练成是黎行恕部下,由于黎行恕与陈恩元的这种特殊关系,韩练成自然就成了陈府的座上宾。

韩练成与黎行恕是好朋友,同为陆军大学的同学。抗战时期,当冯玉祥把韩练成介绍给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时,黎行恕正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任副参谋长。之后,黎行恕调回广西任第十六集团军第三十一军一七〇师师长,韩练成任副师长,这是韩练成进入桂系的开始。

八、昆仑关战役(桂南会战)

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的指挥中枢,开始是从南京迁到武汉,后来再迁至重庆。迁到重庆后,东部沿海港口全部失去了,只剩下4条对外交通线:一条是广西钦州港;一条是越南海防港,这是跟滇越铁路连接的;一条是滇越公路;一条是甘(肃)新(疆)公路。当时中国抗战的国际物资援助,就是通过这4条国际交通线来补给的。日本人就是想一步步切断一条条国际交通线,以釜底抽薪的办法,迫使蒋介石放弃抵抗,达到以压促降的目的。1942年初,中国的几条对外交通线,已相继被切断,国际上援华的抗战物资,特别是美国的物资进不来,最后只剩下西北的甘新公路还算是畅通的。

1939年9月,日军攻占南宁附近,遮断桂越之间国际通道。11月15日,日军在钦州登陆,17日攻陷钦州,24日攻占南宁,12月4日占领昆仑关。这样,由钦州港到广西南宁、柳州、桂林这一条交通线,就被切断了。

韩练成进入广西时,广西的战事正紧,面对的就是抗击日寇侵略的战场。

昆仑关战役

昆仑关战役,是日军为切断桂(林)越(南)国际交通线而发动的侵略战争。1939年12月,昆仑关战役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它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场震惊中外的著名战役,更是中国军队全面抗战开始后第一次采取步兵、坦克、炮兵、空军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战役。对于日本而言,是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所谓“一号作战”计划;对于国民政府而言,则是中国国民政府中央军与日本侵略者硬碰硬的一场残酷的攻坚战。以南宁为中心的桂林战区,整个战役过程持续时间两个多月,是一场程度惨烈的争夺战。钦州港失陷后,蒋介石命令桂林行营主任、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组织反攻,最后以中国军队溃退而结束。但这场争夺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身为一七〇师副师长的韩练成,参加了载入史册的昆仑关战役。

昆仑关,即昆仑山峡,位于距广西宾阳县城19公里处,与邕宁县交界。相传秦代尉屠睢征服岭南后,为运粮交通方便所开通。史书记载,昆仑关是“唐元和十一年(816)垒石为关”,名“南雄关”,至宋时改名“昆仑关”,宋朝狄青南征时,这里就是著名的古战场,素称天险。明崇祯十二年(1640),关门上刻“昆仑关”三个大字。昆仑关周围50多里,层峦叠嶂,苍峰似海,群山环抱,绵亘相偎,昆仑关穿峡谷隘道而过,真乃雄关横锁。穿越昆仑山脉,南北皆为平坦地势。因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宁至柳州的公路从这里经过,是桂南进入桂中腹地的必经之道,也是南宁的重要门户。

1938年10月,日本占领武汉和广州后,遭到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日本认为必须切断中国对外最后的交通线,昆仑关战役,在日本看来就是彻底切断中国抵抗侵略者的最主要补给线。因此,日本在南京成立了以西尾寿造大将为总司令、板垣征四郎中将为参谋长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辖陆海空方面的军事力量。其中陆军3万人,军舰70艘,航母2艘,飞机约100架,尤其有号称“钢军”的日本陆军第五师团参与。这样大规模的入侵行动,在日本侵略者看来,想通过这一大战结束入侵中国的整个战争。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甚至宣布:“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

昆仑关战役前,国民政府作了充分的准备。1939年10月,在南岳衡山召开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蒋介石到会,一方面总结长沙战役取胜的经验,一方面鼓舞士气,准备组织军事进攻。11月5日,蒋介石从衡山飞往桂林,安排以守为攻的战役准备。

韩练成所在的桂系第十六集团军,属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序列。夏威为十六集团军司令,下辖第四十六军(军长何宣)、第三十一军(军长由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淞兼),正在守卫两广海防。四十六军下辖3个师:新编第十九师、第一七五师、第一七〇师。韩练成所在的一七〇师,师长黎行恕,韩练成为副师长,此时正在广西贵县一带驻防。

11月9日,日本侵略者第五师团与台湾旅团在空军的掩护下,在三亚港集结完毕,数日后即登陆。17日,日军占领钦州、防城,立即分兵北上,形势严峻。16日,蒋介石在重庆召见白崇禧,令其不要再参加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立即返桂林指挥作战。白崇禧提出要以桂林行营主任的头衔全权指挥,各战区、各集团军直接听命于行营。

蒋介石不但授命于白崇禧,而且准允调遣当时最精锐的中央部队归白崇禧统一节制。

白崇禧立即电令第五军代军长杜聿明,即刻率部乘火车由衡阳前往桂林以南;电令恢复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夏威的职务(此前蔡廷锴新任,夏威是原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十六集团军立即集结,副总司令韦云淞及指挥所人员于19日已抵达南宁。白崇禧命令各部迅速赶赴日军进军必经之地,以阻击敌人向北推进。白崇禧也于19日由重庆飞抵桂林,21日率部抵达迁江,在这里设立行营指挥所,各部已到达指定地区。

22日,韩练成所在的第一七〇师抵达邕宁,与敌人隔江对峙,其他各部陆续集结柳州、宾阳一线。23日,日本第五师团在飞机掩护下开始强渡邕江,由于原来防务的疏漏,此时南宁市内正面已无军队防守。24日拂晓,韩练成所部一七〇师在邕宁与日军激战,上午日军第五师团二十一旅团从市区渡江,下午南宁城陷落。25日,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对一七〇师和二〇〇师两个团的阵地猛攻,国军顽强抵抗,由于战况不利,国军主力沿邕兵路向八塘、昆仑关撤退,一七〇师和二〇〇师在黄昏后撤退到高峰隘。

邕宁阻击战,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打得非常残酷,是日军自钦州、防城登陆以来遇到的最为激烈的抵抗,阻止着敌人的向前推进。

26日,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向高峰隘发起猛烈攻击,韩练成所在国民党军队经过数日顽强抵抗后,于12月1日失守高峰隘。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改取守势,并积极加强工事修筑,企图确保邕宁、钦州地区,切断我国际交通线。

研究昆仑关战役的学者们,将战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日军占领昆仑关后,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以昆仑关山地一线为界,暂时处于对峙阶段,也是昆仑关战役的前一阶段。同时,中国军队重新调整部署。

调整后的兵力,包括第四战区、第十六集团军所辖的第三十一军、第四十六军、第五军,总兵力约6万人。白崇禧的桂林行营指挥所就设在昆仑关北,参谋长林蔚。韩练成所在的四十六军第一七〇师、第一七五师、新十九师全部参战,当时中国装备最精良的第五军全员上阵。之后,第二十六集团军、三十七集团军、三十八集团军亦陆续集结到位,连同辅助部队,总人数达30万人。日本方面陆海空总兵力约10万人,实际参加战斗的4.5万人。

中国军队总攻击的时间定在12月18日。

此时的高峰隘还在日军的手中。韩练成所在的十六集团军,要以4个师的兵力拿下高峰隘。一七〇师主攻西路,师长黎行恕想听取副师长韩练成对战役的看法。韩练成直切主题:“我们西路,看起来只是一个侧翼,但没有侧翼就不成阵地,舍压制就不能进攻。我们既是主攻方向的侧防和压制部队,又有可能根据战场变化成为一个新的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