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2 17:27:31

点击下载

作者:董胜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上下五千年(一)

世界上下五千年(一)试读:

前言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其间浸润的腥风血雨,崛起与衰落,壮丽与悲怆,无不充盈丰富着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历史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展示了世界的未来。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接踵而来的人们观念认识的变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了。

怎样快捷地了解世界,首先我们要从了解世界历史入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过。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形成,金石并用时代又促成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器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进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万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的事实。《世界上下五千年》大体上是按照这个线索来编写的。

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读史使人睿智聪明。古往今来,有所成熟的有识之士,大都是通古博今的人。纵观当代,没有哪一个发达的国家,不是在众多的学科中给历史科学以极高的地位,不是在国民教育中给历史知识教育以特殊的重视。历史教育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知识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编撰一本真正把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融入一体的世界史读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编写《世界上下五千年》是件有意义而又艰巨的工作,笔者不仅阅读了相关的世界史通俗读物,也温习了不少世界史教材,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对发生的历史事件起因、结果,做了较为清楚的交待及详实的叙述。在吸取国内现已出版的世界史读物之所长的基础上,我编撰了这本既具备历史特色又有良好的可读性的历史读物,以求通过本书阅读,青少年朋友的知识面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这部世界史读物有着全、新、实等较明显的特点。本书120万字,上自世界文明的源头,止笔于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作者力图全景式地展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思想、文化科技等。并且较为集中地介绍了某一区域、国家的发展状况,对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做了相应的叙述,这是笔者写作世界史读物一个尝试。

由于学科分工的不同,本书并未过多编写属于中国史范围的史实,但本书中关于中外交往、交流方面的内容也有所涉猎。

本书编撰过程中,得到刘敬余先生的大力支持,在这儿一并感谢。这本历时三年编写的世界史读物,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

世界古代卷

世界古代史包括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阶段,时限从人类社会开始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儿着重介绍上古史的概况。世界历史书上,一般把从最早国家的出现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段历史,叫上古史。欧洲在这段时期处于奴隶社会,所以也把上古社会说成奴隶社会。如果从全世界范围讲,就不完全一样,比如我们中国,在公元前221年就进入了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一种进步。在奴隶社会,战俘不再被杀掉,而成为奴隶,这种社会关系有利于保存社会生产力,也扩大了生产规模。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同时剥削其他劳动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方式有所不同,处在各大河流域的古代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和兴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都形成了辽阔的专制帝国。在欧洲,起初出现了许多城邦小国,其中像雅典、斯巴达、罗马等国一度是共和制,后来才被庞大的帝国所取代。无论是共和国还是专制政体,其实质都是一样的。上古社会政局变化非常频繁。当时,同一地区的各个国家,每个国家内部的不同政权派别,互相争斗,权力更迭,战争不断;奴隶和平民的反抗也贯穿始终。由于客观环境的不同,在上古社会里,东方国家的统治者往往组织大规模的劳动来治理河患、修陵建城等。在欧洲,奴隶劳动则广泛应用在各部门,除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大量使用奴隶外,家庭也广泛使用奴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已经使用金属工具,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较发达的农业。在文化方面,东方各国的天文、历法、数学、哲学以及建筑、文学艺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科学文化也对西方社会和全世界产生了影响。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学者为代表的希腊哲学和中国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开拓了途径。这个阶段,佛教和基督教相继诞生,逐渐发展成影响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因素。总之,以奴隶社会为主要形态的上古社会,是人类文明初步建立并迅速发展的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都对后来各国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神秘的大西洲

距今300多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也就开始了人类社会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的祖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改造着客观世界,也改造着人类自己;人,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敏的双手,也有丰富的语言和严密的思维。正是依靠这些,在悠久的历史年代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明。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哪里产生的呢?

2400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曾在他的《克里齐》和《齐麦里》两本著作里,记载了关于大西洲的故事。书中记载在现今直布罗陀海峡正前方一个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的岛屿上,有一个伟大而富饶的帝国——大西洲,那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矿物丰富。大西洲人建造庙宇、宫殿、港口、船坞,在海上架桥,连结起岛上的各个都市。大西洲成为全世界的文明中心。这个“中央帝国有强大的舰队和用以对外扩张征服的军队”,“以磅礴的气势、野蛮的行为侵略了整个欧洲,以至统治了亚洲的部分和古埃及……后来发生了火山、大地震和大洪水”,大西洲就沉入了海底。柏拉图指出大西洲沉没的时间,距他那个时代9000年,也就是距今11500年。

柏拉图的这番描述引起了他那个时代以及后来人们的极大兴趣,影响甚广。柏拉图曾多次说,大西洲的情况是历代口头流传下来的,决非是自己的虚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在谈到大西洲时也曾说:“好就好在它是事实。”

如果柏拉图所说的确有其事,那么早在12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创造了文明。美丽而辉煌的大西洲曾经存在过吗?这是一个令人最感兴趣的自然之谜。多少年来,科学家从人类学、生物学、考古学、地理学、气候学等领域探讨其存在的可能及证据,以至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阿特兰提斯学”。

人类学家发现,威尔士和古代英国人自称“大西洲是我们的伊甸园”;埃及人说,他们的灵魂之地是在远离大洋中部的西端;南北美洲大多数印度安人,说他们是从东边来的,并且从东边大陆上的超人那里学会了文明艺术;法国北部地区的高卢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因为一次毁灭性的大灾难而由西边大洋的中部迁移而来……这些古老的民族代代相传的传说,是否也说明大西洲曾经存在?

生物学家说:早在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就发现欧洲鳗鱼每两年一次离开生活水域,进入大海繁殖。近年,发现它们是穿过大西洋到萨格索海产卵,之后,雌鱼死去,幼鳗再游回欧洲。而萨格索海就是有人认定的大西洲遗址。因此,有的生物学家认为,鳗鱼如此长途跋涉,是否要回到它们“记忆”中的家园,是否是“思乡情结”所致?他们还发现,挪威有一种啮齿动物,当它们繁殖过多而食物缺少时,就成群结队地跳入海中,奋不顾身地向海洋西部游去,直至全部淹死。对此,有人猜想,它们是想向一块曾居住过的地方,那里有足够的食物。

考古学家虽没有发现十分有力的证据,但也有令人瞩目的发现。1968年在巴哈马群岛的比米尼岛一带水底,发现巨大的石头建筑群,有的石头砌成墙状,有的砌成类似码头、港口设备的遗迹,据分析,这些石头在2000年前存在于空气中,即那儿曾是陆地;70年代,一群科学研究人员来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他们从800米深的海底里取出岩心,经科学鉴定,其海底岩被证实系1万年前在空气中形成,那里确实曾是一块陆地。

1979年,在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海区,又有惊人的发现。经过美法两国调查队的仔细考察,证明了这个海区的底下有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它的建筑时间,比古埃及的金字塔还要早得多。根据科学测定这座海底金字塔每边长300米,高200米,塔尖距离海面100米。它有两个大洞,海水以极快的流速从洞中穿过,激起了海面上一片汹涌澎湃的狂澜。但是,百慕大的“海底金字塔”是用仪器在海面上探测到的,迄今还不能确证它是不是一座真正的人工建筑物,因为它也可能就是一座角锥状的水下山峰。

尽管有了一些重大的发现,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个考古学家宣布说,他已经在大西洋发现了大西洲的遗迹。那么,早已沉落在大西洋中的古大西洲的居民究竟是什么人呢?他们是怎样建设起较高的文明来的呢?他们还给人类创造过哪些奇迹呢?非常可惜,现在还没有人能够作出确切的回答。大西洲,仍然蒙着一层厚厚的面纱,依然是一个待揭之谜,需要科学家进一步探索。

商博良与罗塞达碑文

人类在30万年前进化成为与现代人更接近的智人时,开始发展了语言。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据考古和确切的文字记载,我们所能知道的,世界上最早从原始社会转变到奴隶社会的,是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和爱琴海地区。这些地域因此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

古埃及人是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民族,世界文明社会的历史多半从古埃及开始谈起。一提埃及,人们就会想起它那两个几乎无人不晓的不朽象征:巍峨的金字塔和静静流淌的尼罗河。但金字塔和尼罗河不会讲诉历史,真正了解古埃及的概貌主要依靠记录人类活动的文字史料。可惜的是,古埃及从公元前525年被波斯人征服以后完全没有了自主权,就使用波斯的文字来记载历史。尽管古埃及人遗留不少图画语言史料,由于文字的读法早已失传,后人无法解读。因此,18世纪以前埃及的历史仍然是个待解之谜。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带领法国远征军到了非洲东部,准备攻击英属印度殖民地。拿破仑没有越过尼罗河,他的出征失败了。但很意外,法国的那次远征,却偶然解决了古埃及人图画语言的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拿破仑手下一名叫布夏尔的青年军官带领士兵在尼罗河口的罗塞达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令他感兴趣的石碑。这块别致的黑色玄武岩上,像其他许多埃及古迹一样,雕满了各种小像。但不同的是,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下面是希腊文字。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罗塞达碑”的著名石碑,现收藏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学者都想抓住这个契机,一举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从而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碑上的希腊文很快就被读通了,碑中间的那段文字也很快被确认是古埃及的民书体文字,并且借助碑上的希腊文,领悟到象形文字和民书文字的含义,却依然没有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迷。

时光一晃就是20年,古埃及文的破译工作几乎毫无进展。就在这时,法国一位叫商博良的年轻学者,通过不懈努力,竟完成了解读象形字的历史重任。商博良生于1790年12月23日,父亲是法国南方小城中的书商。在书堆里长大的孩子,对书有着特殊的爱好,尤其着迷语言文字本身。小商博良4岁学会读写法文,年仅9岁便掌握了古希腊文和拉丁文。10岁时,商博良与22岁的兄长让同住在格勒诺布尔市,结识了著名物理学家与数学家傅立叶。傅立叶收藏了一些用古埃及文写成的纸草文献,他得悉兄弟二人是古埃及迷,就请让和小商博良参观他的收藏品。纸草是古埃及人发明的书写材料。在尼罗河三角洲生长着一种近似芦苇的水生植物纸草,古埃及人割下纸草,取出草骨,切成小薄条,在木板上一块块贴起来,压平晒干后即成黄色纸卷。笔管则用纸草茎,墨水由纸草炭化加水配制。由于古埃及干燥少雨,许多古代纸草文献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傅立叶借工作之便收集到的正是这种古文献。

当傅立叶遗憾地告诉兴致正浓的商博良,纸草上的象形文字还无人可解时,11岁的商博良决心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从此,他开始了艰苦的准备工作。具有语言天才能力的商博良不仅掌握了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还学会了阿拉伯文、古印度的梵文,以及公元3世纪以来埃及人用的科普特文。掌握了语言武器,他便能随意阅读各种原始著作,而不必借助翻译作品了。商博良14岁时就开始写作三卷本的《法老统治下的埃及史》,这就为他解读象形文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1821年,商博良定居巴黎,得到一份字迹清晰的罗塞达碑文抄本,于是全力以赴进行破译工作。

商博良丰富的外语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人类破译象形文的梦想在他手里实现了。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罗塞达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和王后奥帕特拉这两个象形文字,它们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拼读出来。商博良由此确信,象形文字中的图形符号,总的来说,代表的是发音的辅音符号。1822年9月27日,商博良在皇家科学院宣读了关于象形文字释读的学术报告,这标志着一门人类知识的新学科——埃及学的诞生。古埃及5000年历史的宝库向人类敞开了大门,而这位天才的埃及学之父当年才32岁。两年后,商博良发表了关于象形文读写法的专著。

原来,罗塞达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歌功颂德而刻写的。这位国王就是第十五朝法老托勒密。小小的罗塞达城,由于有了这块借以解开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石碑而举世闻名。

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的,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种符号组成。表意符号是用图画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及定义。但是表意、符号都不能表示字的发音,因此古埃及人又发明了表音符号。表音符号也是一些图形,它共有24个子音,在这一基础上,又构成了大批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单子音,发“Y”的音,燕子为双子音,发“WY”音,甲虫为三子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单子音,发“HPr”的音等,但这些发音都不止表达一种意思。为了区分不同范畴的符号,古代埃及人又发明了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偏旁的部首符号。绝大多数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

埃及的象形文字,在古代埃及历史的不同阶段,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出现过多次变化。中王国时期出现过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出现过民间体,在罗马统治时期又出现了科普特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没能发展成字母文字。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却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腓尼基拼音字母,为世界各地拼音字母之始。

古代埃及历史,从公元前3500年左右城邦的出现开始,到公元前525年被波斯所征服为止,除有过希克索斯人入侵外,基本上保持了埃及文化的单一发展过程。但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忘。正是由于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和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的成功,才使古埃及历史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惋惜的是,勤奋的商博良却因劳累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历史将永载他的英名。

美尼斯统一埃及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高原,全长6000多公里,这条世界著名的大河,给埃及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也带来了生命和繁荣。

尼罗河养育了古埃及人民。每年5、6月间,从西边撒哈拉大沙漠刮来的热风,裹挟着大量黄沙,卷入尼罗河谷。7月初,远在热带的尼罗河上游地区暴雨和山洪迸发,浑浊的河水奔腾咆哮,由南向北,穿过峡谷险滩,倾泻而下。9月水势迅猛,吞没全部谷地,形成一片泽国。直到10月底,雨季过去,河水才随着下降,流入河床。若这时有人舀起一瓢水来,那水面上是红色的不透明液体,下面沉淀的则是一层厚厚的黑泥,这就是肥沃的尼罗河淤泥,里面充满了冲刷下来的腐殖质,这是谷物生长的极好肥料。11月间的尼罗河,河水复归旧道,变得清澈。

在尼罗河的中下游,有一条狭长的地带。它宽3至16公里,从现在的埃及南方边境开始,直到埃及首都开罗附近。到了开罗,才渐渐开阔起来,形成尼罗河三角洲。大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古埃及人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最初,他们过着原始生活,用简单的工具,清除了两岸的荆棘和草莽,开渠筑坝,在河水灌溉的土地上种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尼罗河年年给古埃及带来丰收,在古代这个国度就被称作地中海谷仓。

自从发明了农业,社会向前发展了,古埃及开始从原始社会慢慢进入了奴隶社会。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尼罗河附近逐渐出现了奴隶制小国。这种小国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有一些村庄,它们组合起来,就叫做“州”。当时,埃及有40多个州,每个州都有自己崇拜的神,后来又出现军队和用来代表自己部落的旗帜。各州之间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兼并,把狭长的尼罗河谷地分成了北部和南部两大独立王国。南部叫上埃及王国,国王戴白冠,以神鹰为保护神,以白色百合花为国徽。北部叫下埃及国,国王戴红冠,以蛇神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徽。

上下埃及经常发生战争。到了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逐渐强盛起来,国王美尼斯一心要成为霸主完成上下埃及的统一。于是,美尼斯亲自率领大军长驱直入,开始北征下埃及。

激战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带展开。那时人们的武器单一,根本就没有金属,将士们把木头和石块捆在一起,当做武器。美尼斯头戴白冠,冠上装饰着一只神鹰,亲自在阵前督战。在阵阵呐喊声中,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经过三天三夜的大战,下埃及军队被击溃。下埃及国王立在一群俘虏前面,脱下红色王冠,然后跪在地上,双手把王冠献给美尼斯。从此,古埃及初次统一了。

现在的埃及开罗博物馆珍藏着一块石板,非常形象地刻画了这次决战。石雕板的中央,美尼斯威武非凡,在他的右上角立着一只神鹰,神鹰的爪子上抓着一颗人头。人头连着六根稻草,意味着那场战争中,上埃及抓住了六千名俘虏。

美尼斯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把这个决战的地点命名为“白城”。两个世纪后,这里成了统一的古埃及王国首都孟斐斯城,它历经三千多年,直到公元7世纪才毁灭。

战争结束后,美尼斯考虑到自己刚立足,根基不稳,为了赢得下埃及人民对自己的拥戴,美尼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尊重下埃及国王在位时的一些做法,而不标榜自己代表古埃及。只有在上埃及他才宣称自己是上下埃及的国王,而在下埃及,他则戴着下埃及的王冠,以表明自己尊重那儿的人民,美尼斯甚至照顾到下埃及人民的宗教感情,允许下埃及的人民信奉自己的保护神,赢得了百姓的拥护。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美尼斯统一埃及后,渐渐地建立起了一套专制统治机构。国王自然就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后来,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尊称为“法老”。大臣们见法老时,都必须说出一番赞美词,并匍匐在地,上胸贴地,吻着法老脚前的土地。

从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一直到公元前1100年的两千多年里,埃及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共31个王朝。此后埃及逐渐衰落,先后遭到利比亚、亚述等国的入侵。公元前7世纪中叶重获独立。以后又被波斯帝国、希腊、马其顿所征服。公元前30年,古埃及并入罗马帝国的版图。

古埃及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文字、历法、艺术、科学知识等方面,对西亚和欧洲有过重大的影响。古埃及王国不愧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金字塔的来历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一种陵墓建筑,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使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以附着在木乃伊上得到复活,在另一个世界永久存在。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作是尘世生活的延续,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地为死后做准备,以期住进永久享受的世界。因此,制作木乃伊,修建金字塔的风气在统治者中盛行。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

古埃及陵墓建筑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的墓葬形式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再堆成一个沙堆。后来墓穴越挖越深,成为地下室,并在地面沙堆周围砌成石墙,就是官僚贵族所建的马斯塔巴式坟墓。金字塔也就是由它发展来的。“马斯塔巴”是阿拉伯文,意为石凳。这种坟墓多用石头建造,呈梯形六面体。分地下墓穴和地上奠堂两部分。

金字塔始建于古王国时期,从古代埃及第三王朝开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基本形成。法老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金字塔的修建,就反映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法老在登基之初便着手安排自己的后事,修建金字塔。他们改变过去用泥砖建造马斯塔巴式陵寝的传统,开始利用石材建造“永久的宫殿”。第一个国王内布卡修建的平顶式陵墓建筑,据说是由年轻的建筑设计师伊姆荷太普发明的。他用小型石块在萨卡拉建造了古王国时期第一座金字塔,并用石灰岩包裹起来。第四王朝斯尼弗鲁王统治时期在达赫苏尔建造了两座高度分别为100米和99米的金字塔。

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斯尼弗鲁的儿子胡夫的金字塔,它位于首都孟斐斯20公里外的今开罗附近,是胡夫让他的兄弟海米昂设计建造的。

这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但在1889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在一公里的路程。这座占地面积52906平方米的金塔,由大约230万块巨石砌成,每块巨石重达2.5吨左右。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砌工之精确,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金字塔内有胡夫的地下墓室,其入口在城北距地面18米处。入口处还有一条下行通道通往地下室;东部为一正殿,内有巨大的国王雕像距入口20米处,又分出一条上行通道;再向前又分为两支:一支通往后室寝殿,另一支通往斜廊。斜廊的尽头是国王葬室。葬室约6米高,平的顶盖用400吨重的大石板建造而成。王棺为红色花岗岩石制造。金字塔内部结构之复杂,令人赞叹不已。

据西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估计,这项浩大的工程以10万人为一大群,采取轮换制劳动,每一大群人劳动3个月。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30年的时间。

对于希罗多德的说法,后人提出了许多的疑问。但是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没有人能做出完美答案的难题。本世纪以来,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广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在几千年前,人类是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这样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能有。他们经过计算还发现,通过开罗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经线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它们的陆地面积是相等的。这种“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选择金字塔建造地点的用意。法国化学家戴维杜维斯,提出了一个关于金字塔的全新见解,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浇筑的。尽管考古证明,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已掌握混泥土制作技术,但这些贝壳石灰石浇筑得如此坚如磐石,以至很难将它们与花岗岩区别开来,实在难以相信。

无论如何,修建金字塔,一定是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因为它需要解决的难题肯定很多。但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金字塔修起来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不可置疑,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起义

在欧洲两个著名的博物馆里,分别珍藏着3000多年前的两部纸草卷文书。这两部文书虽然已经残缺不全,但却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这一事件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750年的埃及。纸草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那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竟然发生了。国王被穷人捉去了。暴动者在一小时内就占领了京城,这时就发生了这件事……国王宫廷的大门、列柱、屋顶都烧成灰烬,只剩下王宫的一些断墙残垣。”“三角洲在哭泣,因为国王的粮仓已经成为一切人的财产了。国内的官长们都逃跑了……宫廷的官吏已经从王家被赶了出来。”“那宏大的审判厅已经成为一个任意出入的场所了,穷人进出那宏大的宫殿。那美丽的审判厅啊,它的法令已被抛出,在十字路口,人们就在那纸卷上行走了。审判官被赶到国内各地。”“盗走显贵人的财产,把它交给穷人。有财产的人遭受损失,而穷人则很满意。他们做成了铜箭,用血来强求面包。”“大地像做陶器的轮子一样旋转起来……”

用不到多作解释,这是记载一场翻天覆地的大起义。自从公元前2400年左右埃及的古王国瓦解之后,经历了大约300多年,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建立了埃及的中王国。中王国以底比斯为京都,建立起一个极权统治的国家。法老、贵族、奴隶主们的财富增加了,而被压迫的奴隶,以及耕作自己土地的农民,却一天比一天贫困。他们再也忍受不下去,一场全国规模的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有农民参加的奴隶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埃及的贵族奴隶主。由于历史资料的欠缺,至今对于这次大起义的全过程不太清楚,甚至连这次起义组织者的名字也不知道。但是,从这两个纸草的残卷上,就足以看出这次起义的威力。

这次起义持续了40年。开头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暴动,然后才汇合成全国性的大起义。从纸草卷的记载中还可以看出,起义队伍只是在政治上打击了压迫者,而并没有组织起全国性的政权;在经济上剥夺了剥削者,却没有及时重视发展自己的经济,以致生产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纸卷文书上写着:“……河渠空空如也,人们可以涉水过河。河里露出的土地比河底的水多。在一切的道路旁,谷物都枯萎了。人们没有衣服,没有油脂,更没有奶油……”

推翻了反动统治,而不注意建设自己的新生活,起义的胜利就不能持久。中王国的法老终于重新组织起他们的政权,农民和奴隶们依旧遭受压迫。在这次大起义后不久,亚洲的喜克索人侵入了埃及。他们以马车战术见长,轻快的马车风驰电掣地突入了埃及人的队伍,埃及军队只能望风而逃。因为,当时埃及人还不知道怎样使用战马,只会用步兵打仗,而步兵是无法阻挡骑兵和战车的。

喜克索人统治了埃及大约150年。公元前1580年,底比斯城的统治者阿摩西斯发兵攻击喜克索人,把他们逐出埃及,建立了埃及的新王国。从此,埃及人学会了养马和使用马力。

王位之争与埃及崛起

公元前1525年,埃及国王图特摩斯一世即位。他在位期间,埃及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图特摩斯一世远征努比亚、叙利亚,直到幼发拉底河。他是第一个埋在“国王谷”中的法老。

埃及有个规矩,国王实行内婚制,婚姻大事由王族成员内部解决。若无王子,则继位的族人国王,必须同合法继承人之一先王的女儿结为夫妻。图特摩斯一世并非先王阿门霍太普的儿子,只是具有王族血统。因先王无子,他被王族和僧侣拥为国王,并与公主阿美斯结婚。婚后多年,公主只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哈特合普苏。

哈特合普苏聪明伶俐,十几岁时就能帮助父王批阅文件。图特摩斯一世特别欣赏女儿的才干,他对妃子们为他生的几个儿子不太满意。为了使王位平稳交接,不致发生动乱,图特摩斯一世决定立长子为太子,娶胞姐哈特合普苏为妻。古埃及宫廷对此婚姻并无非议。

公元前1512年图特摩斯一世去世,埋到了“国王谷”。图特摩斯二世即位后,并不热衷于治理国家,却整日声色犬马。朝政全由哈特舍普苏主持,她实际上成了古埃及史上第一位女王。不久,哈特舍普苏身边就聚集了一群效忠于他的大臣,她的权力越来越大。公元前1504年,图特摩斯二世归天,依照他的旨意,继承人是在阿蒙神庙中做小僧侣的王子图特摩斯三世。哈特舍普苏必须交出政权。

哈特舍普苏面对眼前的形势,只好遵照旨意行事,但她并不甘心交出权力。她让女儿涅菲鲁与10岁的图特摩斯三世结为夫妻。在心腹大臣的拥护下,埃及开始了哈特舍普苏与图特摩斯三世的共治时期。从此,凡是国王颁发的诏令,要署两人的姓名。而实权,尤其是人权、财权、军权都操纵在哈特舍普苏的手中。图特摩斯三世成了傀儡。

图特摩斯三世14岁时,在名师调教下,文武兼备,开始在公开场合表现个人的意向,似乎总想让人知道他才是埃及真正的国王。哈特舍普苏哪里肯让权,于是便产生了除掉国王的念头。可她深知,埃及自古以来从没有女人登基称帝的先例。再者图特摩斯三世在阿蒙神庙中长大,深得僧侣宠爱。古人笃信宗教,如果全国最大的阿蒙神庙的僧侣同她作对,煽动百姓,她的地位必然受到威胁。她思前想后,终于有了主意。她立即召见阿蒙神庙祭司出身的宰相维吉尔普森涅,让他传播一道阿蒙一拉神的神谕:“哈特舍普苏是埃及的神圣统治者。”

宫廷里的大臣,多是哈特舍普苏的心腹,自然对她独揽朝政大力支持。图特摩斯三世是个聪明人,知道大势已去,不如隐退积聚实力,然后再等待时机收回大权。于是他退位修行,由哈特舍普苏治理国家。这样,哈特舍普苏如愿以偿了。

哈特舍普苏确实非同一般,她在处理一些大事时比男人还要果断。她胸怀开阔,有过人的气魄。在她统治期间,埃及被治理得很好。平时,她经常身穿男子的长袍,下巴挂着一把法老们都有的假胡须。在百姓和大臣的心目中,她和男性法老没有什么两样。哈特舍普苏的统治,为横跨亚非两大洲的埃及帝国准备了物质基础。

自从图特摩斯三世被逼退位后,哈特舍普苏也很谨慎。为了防备图特摩斯三世,她特意在神庙内安插了眼线。图特摩斯三世早已发现女王对她不放心,平日里勤于骑射而极少抛头露面。他一直装作无意功名的样子,女王渐渐放松对他的警惕了。后来,图特摩斯三世向女王要求到军队里去锻炼时,哈特舍普苏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图特摩斯三世到军队后,和士卒一样操练,他从不过问政治,不接近女人,受到将领们的赞赏。哈特舍普苏听到这些反映后,也非常满意。后来,埃及要组建远征努比亚的军队,女王提议任命图特摩斯三世为全军统帅。图特摩斯三世知道这是女王对她的考验。他在远征中尽心尽力,不久便凯旋班师了。他献给女王许多从异邦带来的珍宝,还交出了兵权。这样,女王对他彻底放心了。

公元前1482年,臣服埃及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在西部强国米坦尼的怂恿和支持下脱离了埃及。以叙利亚卡叠什为首的反埃军事联盟将埃及驻军和收取贡赋的官员赶回埃及,并有进军尼罗河之势。埃及局势立即紧张起来。哈特舍普苏闻讯大怒,立刻调兵遣将,准备发兵征讨。

正当与外敌的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哈特舍普苏突然去世。图特摩斯三世执掌了政权,恢复年号为图特摩斯三世在位第22年。紧接着,哈特舍普苏在全国各地的画像被捣毁。她在各地纪念碑和寺庙墙上的浮雕也全部毁掉了。

图特摩斯三世在哈特舍普苏的基础上,继续扩充埃及的实力。他在位期间,先后进行了16次对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远征、占领美吉多,深入奥伦特河流域,并西侵利比亚和南伐努比亚,将领土扩至尼罗河第四瀑布,建立了横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邻近的巴比伦、亚述、米坦尼等国纷纷向埃及表示臣服。埃及首都底比斯城一时成了地中海的文明中心之一。

固执的埃赫那吞

图特摩斯三世建立的埃及帝国,到阿蒙霍特普三世晚年,开始衰落。阿蒙霍特普于公元前1417年即位,在位期间保持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领属关系,与巴比伦和米尼丹缔结盟约。他极其崇信阿蒙神,为此修建了宏伟的阿蒙神庙及号称“门农巨像”的两座雕像。然而,他的儿子阿蒙霍特普四世却不信奉阿蒙神。

晚年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决定引退,他在公元前1380年将王位交给了王后泰伊所生的幼子阿蒙霍特普四世。阿蒙霍特普四世自小博闻强记,勤学好问,性格果断,认准的事,决不动摇。即位前,他就耳闻目睹僧侣们专横跋扈,连法老都不看在眼里。那时,他就有过整治他们的念头了。

阿蒙霍特普即位后,对朝中弊政很看不惯。尤其对阿蒙神庙中一些僧侣的言行更是深恶痛绝。他组织了一套新班子为自己出谋划策,从人事上进行调整,以保证自己的意旨能贯彻执行。他从下层书吏中提拔了一些资历浅但有能力的新官吏,使他们成为自己政权的支柱。

麻伊出自于地方小奴隶主家庭,起初只充当王室的下级官吏。平日里,他小心谨慎,唯命是从。他发现新法老有抛弃阿蒙神,崇尚阿吞神的意向,就认真地写了一首歌颂阿吞神的诗。为此,他深得法老和笃信阿吞神的王后的赞赏,麻伊很快提升到政权中枢的位置。为了打击阿蒙神庙的僧侣势力,加强王权,阿蒙霍特普四世采取了激烈的宗教措施,不只将他偏爱的地方神阿吞神抬出来,取代阿蒙神为全国最高神,而且还废除了一些形形色色的地方崇拜,命令全体臣民一律供奉全国最高神,而且还废除了一切形形色色的地方崇拜,命令全体臣民一律供奉新神。为此,他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埃赫那吞,意即阿吞的光辉。

阿蒙霍特普四世要借清除阿蒙神庙僧侣贵族之机,让人们在思想上独尊国王,因为国王是太阳神之子。人们哪里知道其中的原因呢?好多人以为要大难临头了。于是富人忙着藏匿私人财产,迁到乡间避祸。僧侣们慌张失措,企图阻止埃赫那吞的改革。他们不断散布谣言,信徒们无不愤慨万分,表示要与那颠狂的叛教者势不两立。

宫廷内也不安宁了。僧侣们的活动甚至搞到退位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和母后泰伊身上。老法老夫妇俩趁儿子请安之际,耐心地劝导埃赫那吞放弃宗教改革。埃赫那吞却坚持自己的主意,并告诉父母已想好了对策:“可将首都迁往中部,一则避开阿蒙神庙僧侣的纠缠,二则便于管理上下埃及和亚洲行省。至于百姓一时不解,那只是时间问题,他们迟早会习惯新神阿吞的。”老法老夫妇对儿子的主张只好默默认了。

埃赫那吞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他很快发布敕令说:“关闭全国各地阿吞神的神庙,将僧侣赶出庙门,还俗为民。在全国各城市必须建起至少一座阿吞神庙。禁止僧侣参政。首都迁往底比斯以北三百公里的希尔摩,取名埃赫塔吞。”埃赫那吞在位的第六年,动员数十万劳力营建的新都埃赫塔吞落成了。新都包括宏伟的王宫,高官显贵的住宅,可与底比斯阿蒙神庙媲美的阿吞神庙,部队营房、手工业作坊和商人居住区。埃赫那吞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迁往新都,他认为这样僧侣就不会干涉朝政,全埃及人会跟他一样崇奉阿吞神了。

除宗教改革外,埃赫那吞还对文艺特别关注。他对颂歌和雕刻艺术情有独钟,他指令宫廷雕刻师雕出他生活的“写真”,捕捉他的一举一动。埃赫那吞携王后和子女乘着华贵的马车赴神庙早祭的一瞬间被捕捉下来,制成了浮雕。埃赫那吞最喜爱的是一尊王后涅菲尔的彩绘头像。王后的头微向上仰,高耸的金边青蓝花带王冠稍稍倾斜,而用玻璃制作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恰到好处地平视着,显出王后无与伦比的高贵。埃赫那吞热爱雕刻和壁画,竟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把一切政事交给麻伊,军事交给赫伦希克。

与埃赫那吞热衷于艺术有些不合谐的是,埃及帝国的危机却在不断加深。由于埃赫那吞疏于治政,国家统治日益松弛了。这时,底比斯的僧侣暗地里又集结起来,举行了向阿蒙神的献祭运动。百姓受租税和劳役的双重负担,多有不满。亚洲和努比亚地区被征服的居民频频骚动,巴勒斯坦人在北方新兴的强国赫梯的支持下掀起了暴动,耶路撒冷忠于埃及的王公的告急信纷纷送到新都。

新王国危机四伏,埃赫那吞仍然脱离现实,继续生活在自己的理想境界之中。他依然每日上午带着王后和子女去神庙祷告献祭,下午便在宫廷享受天伦之乐。一些正直的大臣们认为国王不能这样继续下去,国家需要埃赫那吞亲自管理,才能和平安定。便联名上书泰伊太后,请求他为帝国的利益劝说埃赫那吞改弦易辙,与阿蒙神僧侣和解,恢复国内的稳定。泰伊最了解自己的儿子,他认准的路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她来到首都埃赫塔吞后,并不急于诉说此行的目的。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埃赫那吞在和母亲去阿吞庙祭祀的路上,遭遇了刺杀,所幸都没有受伤。泰伊借此事劝阻儿子,归还阿蒙僧侣的寺院财产,但好话说尽,埃赫那吞依然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为这件事,王后涅菲尔离开他搬到别处去了。泰伊知道再住下去也无济于事了,于是叮嘱儿子好自为之,太后带着无限伤感,惆怅地离开了新都。

一意孤行的埃赫那吞依然那么坚定。他派人通知驻守孟斐斯的军队统帅赫伦希布,将全国各地任何可能发生的骚乱扼杀于萌芽状态之中,继续严禁对任何非阿吞教的崇拜。公元前1362年,这位意志刚强、性格固执的法老去世。他在临死之前,想见见涅菲尔皇后的愿望都没有实现。

埃赫那吞死后,他的女婿图坦卡蒙即位,由旧臣麻伊摄政。在阿蒙祭司的旧贵族压力下,终止了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后来阿蒙神的僧侣重新掌握朝政,小王朝很快灭亡了。

埃赫那吞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阿蒙祭司和世袭贵族势力,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神奇古都底比斯

自从法国学者商博良在1822年完全释读了罗塞达碑文,开启了古埃及神秘大门,人们对古埃及的了解越来越深切。

宗教在古埃及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最初是图腾崇拜,一些动物或植物成为他们的崇拜对象。后来随着定居农业的发展,他们逐步发展到对宗教的崇拜。在古埃及,神奇古都底比斯就是一座以宗教闻名的都市。

在公元前14世纪中叶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尼罗河中游曾经雄踞着一座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都城。这就是被古希腊大诗人荷马称为“百门之都”的底比斯。

底比斯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城,它的兴衰是整个古埃及兴衰的一个缩影。从公元前2134年左右,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孟苏好代布兴建底比斯为都城,直到公元前27年,底比斯被一场大地震彻底摧毁时止,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底比斯在古埃及发展史上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底比斯不仅是埃及法老们生前的都城,也是法老们死后的冥府。底比斯横跨尼罗河两岸,位于现今埃及首都开罗南面700多公里处,底比斯的右岸,也叫东岸,是当时古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底比斯的左岸,也叫西岸,是法老们死后的安息之地。

底比斯在埃及古王国时期,是一个并不出名也不很大的商道中心。通往西奈半岛和彭特的水路,通往努比亚的陆路,都要经过底比斯。底比斯的兴盛是跟阿蒙神联系在一起的。法老孟苏好代布把首都定在底比斯后,又将阿蒙神奉为“诸神之王”,成了全埃及最高的神,从此开始在底比斯为阿蒙神大兴土木。底比斯在古埃及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就这样被奠定了下来。

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虽然第十二王朝的开创者门内姆哈特一世曾把首都从底比斯迁到孟斐斯附近的李斯特,但在底比斯仍然为阿蒙神继续兴建纪念性建造物。

从公元前1790年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中王国遭到了外族希克索斯人的入侵。希克索斯人征服了大半个埃及,最后定都阿瓦利斯,建立了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底比斯经历了第一次衰落。

在埃及人阿赫摩斯一世的率领下,公元前1580年左右攻占了阿瓦利斯城,把希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开创了古埃及新王国时代。

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们再次选定底比斯作为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他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掠取了大量财富和战俘,并把底比斯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显赫宏伟的都城。他们在东底比斯为阿蒙神和他们自己建起了一座座壮观的神庙和宫殿。

完成于拉美西斯二世的底比斯阿蒙神庙主殿,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有134根圆柱,中间最高的12根大圆柱高达21米,每根柱顶上可以容纳100来人,规模真是大极了。为世界所罕见。另外,像路克索尔寺院,拉美西斯二世宫殿、阿蒙诺斐斯三世寺院等等,也都十分庄严宏伟。与此同时,他们又在西底比斯修建了一系列工程浩大的陵墓,其中尤以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墓和图坦卡蒙墓更为豪华。

“国王之谷”

自从商博良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后,古代埃及法老的坟墓——金字塔中的秘密,就成了古埃及的又一个需要解开的秘密。从19世纪末开始,一大批西方国家的考古学家,相继来到埃及,希望能够解开金字塔的秘密。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仍然一无所获。

1922年秋,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及助手梅斯和卡纳冯勋爵在埃及的一座深山里寻找法老的秘密陵墓。“阶梯!”卡特突然惊呼。

他的两个同行听到呼声,马上走了过来。在他们脚下,确实有一道通向悬岩深处的阶梯。三人沿着深山幽谷,披荆斩棘,清出道路,小心地向前走去。果然,他们在斜坡上发现了一些古代印章的痕迹,每个印迹上都刻着一只豺和九个摁着的俘虏。“底比斯墓地的印章!”三个考古学家异口同声地喊道。

底比斯是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时代的首都。这座城市早在公元前88年被毁。按照当时的习惯,法老的陵墓封闭以后,入口处都要打上印章。现在印章清晰可见,说明这里肯定有一座古代的秘密陵墓。果然,把整个斜坡清扫后,发现了一个图坦卡蒙法老的印章。

图坦卡蒙是公元前14世纪中叶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他9岁即位,20岁死去,生前曾终止过前王的宗教改革,将首都迁回底比斯。这一切,考古学家从史册和寺庙的浮雕上已经熟知。但哪里是他的陵墓,一直没人知晓,现在却意外地找到了。

打开入口处后,出现一条填满了建筑材料碎碴的甬道。接着发现第二个入口,上面又刻着这位法老的印章。一个考古学家在严密封闭的入口处凿了个小洞,把蜡烛伸进洞里,然后用一只眼睛贴近洞口,向里观看。在他的眼前,隐隐约约地出现了堆着的包金战车,饰有巨大镀金狮子和怪兽的卧榻,一人高的国王雕像,以及数不清的箱笼和匣子。

洞口终于被打开了。三个人拿着电筒钻了进去。除了上面这些东西以外,他们还看到了荷花状的石膏盂、镀金的安乐椅,可是没有发现木乃伊的棺材。不过有一堵墙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因为它的中央部分的颜色和边上的不同,仿佛是一个封闭的入口。但是不能马上打开它,而必须先腾空这塞满各种东西的屋子。

屋里的东西已经存放了3000多年,其中不少已经腐蚀。经过整理,发现在一些嵌了象牙的木箱中,放着法老的许多宝物:饰有宝石的金指环、项圈和手镯,各种衣服、鞋子,表示权威的金质“权杖”;在卧榻下,还发现了装盛食物的箱子,里面有早已石化了的煎鹅、鸭子、火腿、面包等等。

屋子腾空了,考古学家开始拆除那堵塞入口的墙。原来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镶嵌了蓝色釉瓷的包金木套。它长5米,宽3.3米,高2.75米——顶盖几乎碰到了天花板。

考古学家们在套子的一个边缘上找到了一扇门。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门闩,发现里面是一个同样的套子;再打开,里面还有一个。这样由大到小的套子竟有四个!

当最后一个套子的门打开后,出现了一个由水晶做成的棺材。它长2.75米,高和宽都是1.5米。水晶棺角上有一个女神的浮雕像,她那伸张着的手和翅膀,包围了水晶棺,仿佛在保卫它的安全。打开一吨多重的棺盖,里面是一个用布缠着的东西。把一层层的包布除掉以后,出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棺材。它的形状不是平整的长方形,而是做成人体的形状,盖上精致的雕刻着图坦卡蒙法老的脸,极为年轻,不过20岁的模样。

仔细一看,才发现棺材是木制的,外面包着金叶;棺盖上的脸和手才是用块金铸成的。眉毛、眼皮用的是深蓝色的玻璃,眼白用石膏、瞳孔用火山玻璃制成,手中执着镶嵌了蓝玻璃的金子做成的权杖和鞭子。

接着又打开了这个包着金叶和镶着块金的棺盖。人们发现里面是与第一个一样的用布包缠着的棺材。除掉缠布后,所有在场的人都惊讶得目瞪口呆:原来里面是一个长1.85米的用块金做成的第三个棺材,它的外形和前面两个完全一样。

现在人们才看到了图坦卡蒙法老的木乃伊。它由薄薄的布裹缠着,浑身布满了项圈、护身符、戒指、金银手镯以及各种宝石。其中还有两把短剑,一把是金的,另一把是金柄铁刃的。后一把极为罕见,因为埃及人那时候刚刚知道用铁。木乃伊的头上,戴着一只金面套,它复现了这位年轻法老的面容。埃及第十八朝法老图坦卡蒙统治埃及11年。公元前350年,他20岁的时候,神秘地死去。

在停棺室的里面,还有一间小屋。那里放着举行殡葬仪式时使用的物品:巨大的黑豺像、人俑雕像和神的图画;还有一个装饰华丽的箱子,里面有四个器皿,其中放着制作木乃伊时取出的法老内脏。

图坦卡蒙陵墓的成功发掘,使人们了解到了公元前14世纪埃及新王国时代法老殡葬的真实情况。从这个秘密陵墓里发掘出来珍贵物品,数量如此之多是史无前例的。整整用了10年功夫,人们才将这批物品整理完毕,转入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

赫梯与埃及的较量

赫梯帝国是由苏庇路里乌玛于公元前1380年创建的,他在位期间利用米丹尼内乱攻占其首都瓦舒卡尼,并侵入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公元前1315年,穆瓦塔尔即位赫梯王。穆瓦塔尔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为争夺叙利亚进行了长期战争。

来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不断向中东地区扩张,甚至攻陷了巴比伦帝国首都巴比伦。给古埃及造成很大威胁。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决定向赫梯发起攻击。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在他的时代,来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发展起来,成为埃及最大的心腹之患。埃及人在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带领下,在集蓄力量以后,便向赫梯国发动了猛攻。赫梯王穆瓦塔尔起初听到埃及10万大军进犯的消息,有些害怕。一个叫纳丁的将军给穆瓦塔尔出了个主意,他很快转忧为喜,就等着埃及军队进入他的圈套了。

第二天晨光初露,埃及的部队真向赫梯国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队伍分4个梯队,先锋队由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率领,很快接近了被赫梯人占领的叙利亚的卡叠石城。

拉美西斯二世乘座的是一辆十分华丽的战车,四周镶嵌着黄金和宝石,在晨曦中更是光彩夺目。这时,一个探子骑马来报:“报告,已经快到卡叠石了”。站在战车上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命令暂缓前进,纵目远眺着周围的景色:右边的一条大道通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左边是悬崖深谷,中间夹着一条水势湍急的河流。前面是一片平原,远处山岗上隐隐约约的城墙就是卡叠石城。“报告法老,抓到了两个间谍!”卫兵报告说。“带上来!”法老命令。

被俘的是两个牧人打扮的赫梯骑兵。他们说,赫梯王为了避免冲突,已经命令军队退出卡叠石城了。拉美西斯二世大喜,下令全军继续向卡叠石进发。途中他嫌大队行进太慢,便抛开大队,只带着他的警卫部队,迅速来到卡叠石城下。这时,赫梯王已率领大军沿着东面的河谷,包抄到了埃及法老的后面。早晨被埃及军队捕获的两个赫梯人,其实是赫梯王派他们来迷惑埃及人的。埃及法老果然上了当。赫梯王准备第二天一早围歼为数不多的埃及军队,活捉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为了慎重起见,他再派两个间谍夜间去观察一下埃及军营的地形。

埃及法老正在军营里准备明天攻城的战事。突然,卫兵上来报告说:“陛下,又抓到了两个间谍!”法老命令:“带上来!”

这两个间谍和早上两个不同,无论问他们什么都不肯说,拉美西斯二世大怒,下令严刑逼供。一阵功夫,两个间谍就被打得皮开肉绽,实在招架不住,不得不把赫梯人明天要来反攻的计划泄露出来。拉美西斯二世正要追问详情,一个战士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报告:“赫梯人已把我们团团围住了!”拉美西斯二世顿时目瞪口呆。但他毕竟久经沙场,马上镇定下来。拉美西斯二世决定立即突围。

天蒙蒙亮时,法老跳上战车率全军向赫梯人发起进攻,赫梯人被埃及军队的突然行动弄得措手不及,全军大乱,不少赫梯士兵没命地往河边跑,有的跳到河里被淹死了。

赫梯国王马上组织了反冲锋。埃及士兵毕竟人数有限,被迫撤退。赫梯军队一下子冲进了埃及法老的军营,拉美西斯一看不好,带着大臣们上马便逃。这时有一队赫梯的骑兵追了过来。拉美西斯大叫:“快把我的护狮放出来!”原来,拉美西斯养了一群护身的狮子,他从来没有将它们拿来投入战斗。这次到了生死关头,他便把他救命的最后一招使了出来。果然,赫梯骑兵一见狮子冲了过来,回头便逃。

在埃及军营里的赫梯兵则在大抢埃及法老和大臣们的财物。埃及法老的金银宝贝真是太多了,一箱又一箱,赫梯士兵看得眼睛也发红了,纷纷拥上前去你争我夺。正当赫梯军队扔下刀枪、大肆抢劫的时候,埃及人的先锋部队渡海赶到,一下子把混乱不堪的赫梯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赫梯国王又组织了第三次冲锋,把最后剩下的1000辆战车和3000名士兵的后备部队全部用了上去。埃及人殊死抵抗着赫梯战车的进攻。卡叠石城郊到处是双方士兵的尸体。埃及部队人数愈来愈少了,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赫梯军队眼看就要胜利了。突然,他们四散奔逃起来。

原来,埃及人的第三梯队从敌人后面杀过来了。赫梯人经不住前后夹攻,只得败退。

卡叠石大战之后,赫梯和埃及的仇恨越来越深。双方不断进行战争。埃及人和赫梯人展开了拉锯战。他们之间的战争整整打了16年。最后,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损失惨重,再要打下去两个国家都要灭亡了。

公元前1296年,赫梯的老国王一病不起,死去了。新国王是老国王的弟弟哈图西里。这时的赫梯国已经衰落了,再也无力同埃及抗争,新国王决定派出友好使团去埃及讲和。

拉美西斯二世此时也无力再战,见赫梯王主动讲和,正中下怀。双方在孟斐斯签订了和约。和约刻在一块银板之上,因此又叫“银板文书”。上面写着:“伟大而勇敢的赫梯国王哈图西里”和“伟大而勇敢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共同宣誓:“从此互相信任,永不交战;而且,一国若受其它国家欺凌,另一国应该出兵支援……”这是留传至今的最早的一份和平条约。

从太阳历到公历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使用过许多不同的历法,大致可分为3类,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即以太阳为标准制定的历法,叫“阳历”,又称“太阳历”。将月亮圆缺变化一个周期定为一个月,即以月亮为标准制定的叫“阴历”。再一类就是以阳历为主,以阴历为辅的“阴阳历”。

现在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公历,其来源可追溯到距今4700年前古埃及的太阳历。

那时,埃及人已经在尼罗河两岸进入定居的农业生活。尼罗河每年7月定期泛滥,10月底河水退入河床,在农田里留下了一层肥沃的淤泥。埃及人就在11月进行播种,第二年三四月份进行收获。为了不违农时,及时抓紧农业生产,埃及人渐渐懂得必须掌握尼罗河水的涨落期,准确地计算时间,也就是需要有一种历法。

聪明的埃及人了创造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把尼罗河每次泛滥的时间刻在木杆上,然后加以比较,从中发现两次泛滥之间总是相隔365天上下。另外又发现,每当尼罗河的潮头涌到今埃及首都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因此他们把一年定为365天,而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余下的5天作为年终节日。这就是古埃及的太阳历。

太阳历把一年定为365天,这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太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