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驱逐舰全史1919~2014(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4 01:45:19

点击下载

作者:刘杨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英国驱逐舰全史1919~2014

英国驱逐舰全史1919~2014试读:

出版说明

美国著名军事理论家阿尔弗雷德·马汉在其关于“海权论”的著作中曾经明确提出过,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一个国家能否成长为伟大国家,与她对海洋的掌控和利用密切相关。几千年来,中国人对陆地的痴迷远远超过对海洋的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农耕文明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人一直奉行与世无争的哲学思维的结果。尽管郑和下西洋宣示了天朝上国的皇恩浩荡,但是很快中国还是面对浩瀚大洋关闭了自己的大门,拱手放弃了对海洋的主权。于是,一次又一次,中国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威胁,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等等先后从海上向这个自诩为世界正中的国家发起攻击。在受尽欺侮之后,中国人终于慢慢意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尤其是海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从晚清开始,尽管受到国力所限,但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海防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到今天,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海洋文化和海防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在南海、东海、钓鱼岛等这些时时触动国人神经的问题尚待时日解决的环境下,可以预料与海洋有关的军事话题将持续获得国人的关注。

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毫无疑问最重要的力量莫过于海军。放眼全球,以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为代表的海军强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国家的海军,现在或者曾经叱咤风云,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海军强国就是世界强国。作为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军舰艇又是维护海洋主权最有力的工具。而这些国家的海军舰艇,又是体现人类科技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一面镜子。研究主要海军强国的军舰,既可以全面了解世界海军历史发展,也可以为中国的海军装备建设提供经验。这就是指文号角工作室的“指文·世界舰艇”图书大系出版的初衷。

我们力争将这套大系打造成为“高大上”的一套读物。这主要体现在:

一、全面。这套图书大系,力图梳理世界主要海军强国主力舰艇的全部发展历史,囊括了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艇、鱼雷舰艇、潜艇等主要舰种,预计将出版40本以上。每本书都对相关内容进行极致而深入的介绍,每艘舰艇几乎都会涉及,每段历史也都尽量不错过。

二、通俗。我们不做学术性的专著,我们更不做地摊读物。我们瞄准的是具备一定海军常识的读者。所以我们不会长篇累牍地讲解某种军舰的技术特性,也不会只罗列一些数据。我们根据普通读者的兴趣点,会将一些枯燥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我们更会在书中穿插介绍一些颇有意思甚至带有一点八卦色彩的话题。

三、实用。这套书系完全可以成为工具书,读者可以在其中查到所有舰艇的简单数据,也可以看到几乎每艘舰艇的图片。一书在手,相信读者能够对某国某种舰艇的发展产生清晰的印象,而不再人云亦云或稀里糊涂。

四、精美。得益于指文图书多年来的出版经验,此套大系排版设计极为精美,堪称国内同类图书的佼佼者。这不是王婆卖瓜,这是实事求是。书中大量线图和大幅照片,可以让读者大饱眼福,甚至拍案叫绝。

自从指文号角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关注有质量的军事历史话题。先后出版了华文世界唯一制服徽章收藏文化读物“号角文集”及“单兵装备”系列丛书。“世界舰艇”大系将是我们奉献给读者的另外一套诚意之作。这套大系应该填补了华文读物的一项空白,相信能够获得读者的认可,也希望能够为中国的海洋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丛书主编:唐思2014年8月于深圳祥怡阁序

把海浪描述成“如山倒般”常会被指责为夸张,但和我们自身相比,这时的大海真的像山一样——铅灰色的水如一座座山峰隆起,顶上的水沫宛如积雪,当我们深深地沉入山谷,山峰足以高过桅顶。我们的舰一会儿被浪头托向天空,一会儿如醉汉般向两侧倾倒,然后又跌入下一个深渊。有时,一个巨浪朝舰首打来,整个艏楼就没入水下,舰尾高高翘在空中,舵和推进器变得毫无用武之地,而尴尬地骑在浪背上的舯部则将迎来深达8英尺的大瀑布的冲击……

笔名为“Taffrail”(意为艉栏杆)的英国海洋作家亨利·塔普雷尔·多灵(1883-1968)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驱逐舰舰长,他在回忆自己在M级驱逐舰“穆尔瑟姆”号上的经历时,写下了上述使人身临其境的文字。

驱逐舰在历史上始终是尖端科技的代名词,但人们在津津乐道于她的魅力时,往往忽视了在自然力下它娇小的身躯是如此脆弱,即使到了二战时期,驱逐舰的吨位大多也只有2000余吨,被风浪损坏或因此而触礁沉没者并不罕见,驱逐舰官兵们在与风浪搏击中接受的历练可以说不亚于战火的考验。

把这种历练发挥到极致的无疑是英国驱逐舰,这不仅因为英国驱逐舰常见的活动区域如北海、北大西洋气候寒冷,海况恶劣,更重要的是因为英国驱逐舰的舰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露天式的。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和平时期,其他各国纷纷为驱逐舰设计了封闭式舰桥,唯独英国难以割舍这种时刻在风雨中洗礼的风帆时代的豪情,甚至一直将之延续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果敢”级驱逐舰上,而二战中英国接收50艘美国老旧驱逐舰后因为不习惯美国早在20年前就设置了的封闭舰桥,还特意在原舰桥顶上加了一层露天舰桥。

这可以说是英国人倨傲固执,也可以说是他们对几百年海洋传统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坚守,我觉得这恰是英国驱逐舰独有的魅力,也是吸引我深入探究其变迁历程的因素之一。同时,作为驱逐舰这一舰种的缔造者,英国始终拥有先进的驱逐舰设计水准,引领着世界驱逐舰发展的潮流,如最先采用蒸汽轮机,最先采用主炮叠置设计,最先装备声呐和雷达,最先使用格子桅和隐式烟囱设计,设计建造第一艘驱逐领舰和第一种护航驱逐舰等。英国驱逐舰曾有着一脉相承的鲜明外观特点,除了露天舰桥,还有如从舰舯部开始低下的艏楼型船型、采用了叠置火炮后为使两座炮间互不影响而设置的上翘式遮板等沿用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独特设计,二战中英国陆续建造的一系列单烟囱驱逐舰干练而优雅的设计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如今,国内读者终于可以系统性地领略英国驱逐舰发展变迁的全历程了,这次承蒙指文号角工作室厚爱,能为这套国内首次出版的《英国驱逐舰全史》作序,不禁深感荣幸。相信通过本书详实的图文资料,您也一定能为英国驱逐舰的经典魅力所深深折服。朱墨青2014年11月14日

朱墨青,海军史作家,曾用笔名“维洛克斯”,著有《大西洋之战中的英国驱逐舰》一书,曾主办网站“海上骑士——驱逐舰”。第一章和平时期的英国驱逐舰发展

回头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情况,参战各国都设计建造了吨位和火力更大的战列舰,主炮口径也纷纷上升到16至18英寸(406毫米至457毫米)。为了避免包括战列舰在内的主力舰设计建造和维护带来的高昂费用与财政负担,同时也为了避免海军强国之间在战后再次引发代价沉重的军备竞赛,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华盛顿海军条约》)。条约中限制了各国主力舰的吨位(3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即406毫米),在役主力舰舰龄须满20年后各缔约国才可以建造替代舰,并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吨位比例为5:5:3:1.75:1.75。此外还规定了各国航空母舰总吨位、标准排水量、火炮口径以及美国、英国和日本各自在太平洋领地上的海军军事基地和设防区域。《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的1922年至1936年的15年,是大战后难得的“海军假日”时期,根据条约规定建造的战舰史称“条约战舰”。表面上看,由于旨在防止军备竞赛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各国海军大量裁军,大量作战舰艇的建造计划被取消,但在“海军假日”时期看似平静的海面下却是暗潮涌动,各国都在这一时期积极地扩建海军。《华盛顿海军条约》只对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数量及吨位进行了限制,而对巡洋舰仅仅限制了单舰最大吨位(10000吨)和火炮口径(8英寸即203毫米),所以各国海军对驱逐舰、巡洋舰这类受条约限制较少的舰艇的发展投入了很大精力,各国纷纷设计排水量和火炮口径均达到上限的巡洋舰。但在英国,出于不同舰种间建造数量的平衡和财政方面的考虑,从1929年开始,英国海军开始了对配备6英寸(152毫米)口径火炮的巡洋舰的设计工作,并且从1929年到1932年初,设计了一系列排水量从3000吨到7000吨不等的新型巡洋舰。不过,当时英国的工党政府对于海军拨款极为保守,新巡洋舰的拨款和建造进度严重受阻。早在1919年的计划中,英国人曾计划建造多达70艘的巡洋舰。但英国人很快发现这一计划耗资甚巨。于是到了20年代末,英国政府已将巡洋舰的建造数量削减为50艘。《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对象显然只是各国建造中或计划中的新舰,而非在役或即将退役的老舰,因此条约主要是为了维持各国海军军备现状。特别是华盛顿会议上英国受制于财政困难而接受的裁减海军军备条款,在各国纷纷扩充造舰计划的同时显得极为不合时宜,可以说英国皇家海军只在巡洋舰的规模上保持着优势。时光转向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极力限制各国关于新型战列舰的造舰竞赛,英、日、美、法、意五国又开始了下一轮海军裁军的谈判。英国更为关注的是配备8英寸(203毫米)主炮的10000吨级巡洋舰的建造——皇家海军需要用于保护其海上贸易线的巡洋舰,其本土舰队也需要用于舰队作战的侦察和保护战斗的主力巡洋舰。与此同时,对于英国皇家海军来说,在即将到来的海上战争中,来自空中和水下的威胁将比以往更为严峻和急迫。特别是对于潜艇,一战带给英国皇家海军的教训实在是太过深刻——德国发动的无限制潜艇战几乎将英国击败。如果在未来的海上战争中,德国潜艇再次利用其隐蔽性的优势潜入己方水域,那给英美这样依赖海上贸易线的国家带来的就将是毁灭性的后果。因此在条约谈判期间,英国极力主张对各国潜艇加以严格限制。然而一些欧洲国家对此并不认同,如法国就认为潜艇仅仅是一种海岸防御性武器,法国海军有能力抵御其威胁。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除了对战败国德国的潜艇建造进行限制外,并无对其它各国严格的约束。

无奈之下,英国人的解决方案是确保驱逐舰的足够规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时期,除了意大利和日本,大部分参战国都中止了海军舰艇的建造计划,因此英国在战后初期并未大量建造新型驱逐舰,而是以一战时期的在役驱逐舰为主。根据海军部的估算,未来英国皇家海军对于驱逐舰总的吨位需求至少是15万吨。于是英国代表在海军会议上提出各国只允许建造1500吨级的驱逐舰和不超过16%的1850吨级驱逐舰,同时到1936年12月31日为止各国所拥有的驱逐舰吨位总和不超过15万吨。这一标准至少对英国人较为有利,因为这是确保皇家海军海上战略能够有效实施的数值。与此同时,海军部还要求,在1921年1月1日以后开工的各型驱逐舰,其服役寿命至少要达到12年。这样就能保证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力量可以在30年代中期以前维持充分的战斗力(这一点也被列入了《伦敦海军条约》的舰艇替换限制条款中)。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中最终定义了驱逐舰的标准为排水量不超过1850吨(1880公吨),并且主炮口径不超过5.1英寸(130毫米)的水面舰艇。在驱逐舰当中,吨位超过1500吨(1524公吨)的驱逐舰不得超过驱逐舰总数的16%。1930年4月1日前完工或在建的驱逐舰不受此限制,但在吨位超过1500吨(1524公吨)的驱逐舰比例削减到16%前不得再建造此规格的新驱逐舰。条约的限制赋予了各国重新考量新型水面舰艇设计指标的机会。《伦敦条约》限定了A类巡洋舰(203毫米口径主炮)的总吨位(146800吨)和数量(15艘),但是B类巡洋舰(152毫米口径主炮)仅仅限制了总吨位(192200吨),却并没有限制数量。英国人自然是力图用有限的吨位建造更多数量的巡洋舰。而与轻巡洋舰相比,英国驱逐舰配备的是同样的通讯设备,二者最大的区别也许只存在于后者没有装甲防护。例如V级驱逐舰领舰最初就是按照巡洋舰的设计方案改进而来的,只是按照驱逐舰的标准建造,而其建造成本仅仅是轻巡洋舰的一半。同时轻巡洋舰尽管适航性更好,但在恶劣海况下的火力发挥可能并不比一艘大型驱逐舰高多少。而且对于英国15万吨的总吨位数而言,最多可以用于组建一支由10支分舰队组成的驱逐舰力量,每支分舰队配备1艘领舰和8艘驱逐舰。而实际上,由于一战时期的大量在役驱逐舰的存在,战后英国并未大规模建造新型驱逐舰,到1934年也仅仅订购建造了7艘新型驱逐舰。

尽管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对各国驱逐舰吨位作出了严格限制,但面对上世纪30年代的严峻国际形势,几乎没有哪国海军真正地遵守条约去设计和建造驱逐舰。日本的“吹雪”(Fubuki)级驱逐舰就是典型代表。由于日本主张在条约严格限制下的主力舰只能用于舰队决战,强化不受条约限制的轻巡洋舰以下的作战舰艇就成为日本扩大海军军力的唯一方法。而日本驱逐舰的任务被准确地定位为在远海夜间对敌主力舰队实施鱼雷偷袭,并在敌舰队已经遭受很大损失的有利情况下再进行舰队决战。可以说,在这一主导思想下的日本海军对驱逐舰的设计建造和战术武器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强化训练。相比之下,英国则按字母顺序发展了从A级到I级和“部族”级等一系列新型驱逐舰。英国人的想法很简单:这些驱逐舰每一级舰服役后就可以直接组成一个由英国皇家海军上校指挥的驱逐舰支队,而这种由同级舰组成的驱逐舰支队也十分有利于作战指挥与协同。到了3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阳炎”级、德国的Z级驱逐舰相继开建,伴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的到期,各个海军强国再次卷入了海军军备竞赛的大潮,曾经的条约也实际上变成了一纸空文。大战后的初次尝试:“伏击”号和“亚马逊”号

一战结束后,各国海军关于驱逐舰战术和装备发展的思考与讨论处在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驱逐舰实施鱼雷攻击的思想也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受到了很大的怀疑。而随着海军《裁军条约》的签署,各国海军的整体舰队实力也受到了很大削弱。1923年11月,英国海军部向各驱逐舰造船厂下达了需求,要求为大战结束后的皇家海军设计建造第一型新型驱逐舰。在具体设计指标上,海军部要求新型驱逐舰应配备与战时W级驱逐舰相当的武器装备(如4门120毫米主炮和6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巡航时速下的航程至少应达到5000海里(9300千米),设计时速则应至少达到34节(63千米/小时)。

经过竞标,实力强大的亚罗船厂和桑尼克罗夫特船厂赢得了设计建造合同。1924年6月开始,两家船厂各自负责建造一艘新型驱逐舰。亚罗船厂的设计方案名为“伏击”号(HMS Ambuscade),桑尼克罗夫特的方案得名“亚马逊”号(HMS Amazon)。“伏击”号1924年12月开工,1926年1月15日下水,1927年4月9日服役。该舰标准排水量1192吨,满载排水量1585吨,全长98.15米,宽9.45米,吃水2.59米。该舰采用了独特的内倾式倾斜舰尾,亚罗船厂认为这种设计相比传统的V形舰尾将至少提高1节的航速。为了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伏击”号驱逐舰配备了3部装有空气预热器的亚罗型锅炉,其工作压力为每平方英寸(645平方毫米)290磅(2000千帕),过热器温度为93℃,该齿轮传动式蒸汽轮机驱动两轴双桨推进,最大功率35500轴马力(26500千瓦)。在1927年3月2日的一次试航中,“伏击”号驱逐舰曾达到36.88节的最大航速。

武器装备方面,“伏击”号驱逐舰的主炮为4门120毫米(4.7英寸)口径BL Mk.Ⅰ型火炮,发射50磅(23千克)弹药,射程14400米,最高射速每分钟5至6发,备弹190发。防空武器方面包括2门2磅防空炮(每门备弹100发)和4门“刘易斯”式高射机枪。鱼雷武器则为2部三联装21英寸(533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伏击”号的武备配置根据需要进行了多次改动。1941年4月,后方的三联装鱼雷发射管改为1门3英寸(76毫米)口径防空炮。后期的改装还包括增加了2门“厄利孔”20毫米口径防空炮,同时拆除了2门120毫米炮。此外还为该舰配备了测距仪和雷达射击指挥仪,并因反潜作战的需要而加装了“刺猬”反潜火箭发射装置以及重型深弹发射架。到了1943年5月,为了加装新型的“乌贼”(Squid)反潜迫击炮,“伏击”号再次拆除了原有的“刺猬”装置和其余的鱼雷发射管。1926年时的“伏击”号驱逐舰1935年时的“亚马逊”号驱逐舰“亚马逊”号驱逐舰两视线图展示在德文波特海军基地内的“乌贼”反潜火箭发射装置

服役后,“伏击”号(舷号D38)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经过短暂的试验航行后,同年9月至11月间在查塔姆码头进行了维修和改装。1928年4月至8月,“伏击”号和“亚马逊”号一同远赴南美和西印度群岛海域以检验两艘新型驱逐舰在热带地区的性能表现。不出意外地,两艘舰几乎同时暴露出了机械振动的问题,航程也完全没达到设计指标的要求。相比之下,“亚马逊”号的总体机械性能较“伏击”号更为令人满意。返回本土后,“伏击”号加入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第3驱逐舰支队。1929年8月,“伏击”号因舰上涡轮机故障,前往马耳他进行维修,这次维修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方才完成。1932年,“伏击”号加入皇家海军本土舰队,驻地位于爱尔兰。同年12月,“伏击”号奉命担任“弗农”号鱼雷训练舰的支援舰,并一直持续到1937年2月。这一年年初,“伏击”号的涡轮机再次发生故障,在朴茨茅斯的大修中则干脆更换了涡轮机,维修工作直到1940年5月才结束。

二战的战火将“伏击”号招入英军战阵——改舷号为I38的“伏击”号重新服役并加入到位于哈里奇的第16驱逐舰支队。1940年6月10日,“伏击”号奉命承担撤走位于勒阿弗尔的英军第51步兵师的行动,行动中遭到了德军岸炮的炮击。返航途中,“伏击”号还负责拖曳被德军俯冲轰炸机击伤的英军驱逐舰“布狄卡”号。1940年7、8月间,完成简单修理后的“伏击”号再次出航执行反登陆巡逻和护航任务。9月,该舰加入第12驱逐舰支队,此后直到1942年1月间,“伏击”号因发动机故障多次返港维修。1942年3月,勉强完成维修的“伏击”号加入到PQ14北极航线商船队的护航行动,负责从苏格兰至爱尔兰一线的护航,此后又奉命为返航途中的QP9商船队护航。这两次护航行动中,“伏击”号机修故障不断的毛病终于令人忍无可忍——这已明显不适合再执行相当重要的护航任务。于是,“伏击”号撤出一线战斗序列,转而承担起武器试验靶船的职责。1942年底,英国皇家海军在“伏击”号上进行了“防风草”(Parsnip)反潜火箭发射器的试验,但结果并不成功。1943年5月,“伏击”号又试验安装了“乌贼”反潜火箭发射器以及147型测深声呐。这次,英军对“乌贼”系统十分满意,随后便开始大量部署在皇家海军护航舰艇上。此后,“伏击”号仍承担了大量的武器试验任务,大战结束后才退役。

桑尼克罗夫特的“亚马逊”号诞生的过程较为复杂,起初设计方案共有4套,分别是两套舰长94米和两套舰长93米的方案(后者采用单锅炉舱设计),推进功率也在28000至33000马力间不等。海军部经过审视,批准了其中两套方案,并计划用于多达77艘的后续舰只(包括所谓的“和平时期标准型”驱逐舰和后来的新“部族”级驱逐舰)的设计建造参考,而根据桑尼克罗夫特船厂的A方案建造的便是“亚马逊”号驱逐舰。“亚马逊”号于1925年1月29日开工,次年1月27日下水,1927年5月5日服役。该舰全长95米,宽9.6米,吃水2.9米。舰上安装2台布朗-寇蒂斯单级减速齿轮蒸汽涡轮机,3台亚罗型锅炉,双轴推进,最大推进功率42000马力,最大航速37节。在15节航速下,该舰最大航程为3400海里。

从外观上看,“亚马逊”号较容易区分,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桑尼克罗夫特舰型标志性的细长平直的烟囱和高干舷设计,此外在内部设计上与“伏击”号也存在较大不同。与该船厂适用于皇家海军本土海域作战的早期设计方案所不同的是,“亚马逊”号更侧重于海外殖民地的部署,巡航性能和舰上的生活与通风设备也更为完善。安装在英军舰艇上的“刺猬”反潜火箭发射装置1942年在盟军“支柱行动”中严重受损但仍坚持抵达的美国油轮“俄亥俄”号“亚马逊”号的武器装备包括4门120毫米口径BL Mk.Ⅰ高平两用炮、2门Mk.Ⅱ型2磅速射防空炮以及6部鱼雷发射管,舰员138人,这一武器配置与一战后期设计建造的V级和W级驱逐舰相似。该舰还装备了测距仪和新型“驱逐舰指挥控制塔”(DCT),后者后来广泛应用到了皇家海军C级到U级驱逐舰上。早在最初的试航期间,“亚马逊”号仅达到34.5节的航速。1927年1月3日的试航中,经过改装调试后的“亚马逊”号顺利实现了37.5节的最大航速,同年3月更是将航速指标一举提升至38.71节。

为了适应二战时期海上作战的需要,“亚马逊”号经改装后奉命执行护航任务。舰上的A和Y炮塔以及尾部鱼雷发射管被拆除,增加了1门76毫米口径Mk.Ⅴ型12磅防空炮和1套安装在艏楼的“刺猬”反潜火箭发射器。与此同时,在主桅顶部加装了286P型雷达,在舰桥上配备了测距仪和射击指挥仪,取消了原来用于搜索水面潜艇的271型分米波雷达。此外,原有的2磅炮也被20毫米口径“厄利孔”防空炮所取代。1943年,舰上剩余的12磅炮和鱼雷发射管也被拆除,代之以1部备弹10枚的深弹发射器,同时用291型雷达换装了原有的286P型雷达。

相对于“伏击”号的服役经历,“亚马逊”号则简单得多。从服役开始直到1942年,该舰都一直在北大西洋海域和苏联附近海域执行商船护航任务。1942年8月,“亚马逊”号驱逐舰参加了位于地中海的“支柱行动”,1943年返回英国本土。从1944年起,该舰转为靶船用途,1949年在苏格兰报废拆除。A级和B级驱逐舰

根据1927年海军造舰计划,在“亚马逊”号和“伏击”号的设计基础上,英国人开始了一战结束后的第一型量产型驱逐舰的设计建造,这就是所谓的海军部标准型A级驱逐舰。与它的前身“亚马逊”号和“伏击”号驱逐舰原型不同的是,A级驱逐舰具有一系列明显的新特征,其中包括:配备采用真正的整装式弹药的速射炮,取代了“亚马逊”号和“伏击”号舰上的后膛装填火炮和分装式弹药;B炮塔改为具有60°仰角的新型炮座;鱼雷发射管由原先的三联装改为四联装;配备ASDIC声呐系统、深弹和高速扫雷装置等装备;取消了单独的巡航轮机,改为在主轮机上加装巡航A级和B级驱逐舰段;增设了汽油发电机,以便在港时主轮机不启动的场合下为舰上生活和照明提供用电。

A级驱逐舰于1928年6月开始投入建造,共建成11艘,1930年开始陆续服役。A级舰标准排水量为1350吨,全舰长98米,宽9.8米,吃水3.7米。舰上安装3台三气包蒸汽锅炉,双轴推进,最大推进功率34000马力,最大航速35节。综合性能方面,航速并不能令人满意,作战条件下的最大航速仅为31节。在15节航速下,该舰航程为4080海里。作为试验用途,“阿刻戎”号驱逐舰配备了帕尔森公司研制的新型高温高压锅炉,主要用于验证新型锅炉的紧凑性和燃料经济性。尽管试验结果是积极的,但海军部并未决定全面换装这种新型锅炉。舰名建造船厂下水时间结局A级“柯德林顿”号斯旺·亨特船1940年7月27日在多1929年8月(HMS Codrington)厂佛海域被击沉1940年6月8日在纳尔维克附近海域被“阿卡斯塔”号约翰·布朗船德国海军“沙恩霍1929年8月(HMS Acasta)厂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舰击沉1942年12月31日在巴伦支海海战中被“挚友”号(HMS 约翰·布朗船1929年10月德国海军“希佩尔Achates)厂海军上将”号巡洋舰击沉“积极”号(HMS 霍索恩·莱斯1929年7月1947年7月变卖拆解Active)利船厂“羚羊”号(HMS 霍索恩·莱斯1929年7月1946年1月变卖拆解Antelope)利船厂“安东尼”号(HMS 斯科特船厂1929年4月1948年2月变卖拆解Anthony)1940年6月8日在纳尔维克附近海域被“热心”号(HMS 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科特船厂1929年6月Ardent)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舰击沉“箭”号(HMS 维克斯-阿姆1943年8月4日在阿1929年8月Arrow)斯特朗船厂尔及尔受损后除籍1940年12月17日在“阿刻戎”号(HMS 桑尼克罗夫1929年8月怀特岛海域触雷沉Acheron)特船厂没1942年11月15日因“沙奎尼”号(HMS 碰撞事故受损,后桑尼克罗夫1930年7月Saguenay)特船厂改作训练舰,1945年变卖拆解“斯基纳”号(HMS 桑尼克罗夫1944年10月25日在1930年10月Skeena)特船厂冰岛海域失事沉没B级1940年6月1日在敦“基斯”号(HMS 维克斯-阿姆1930年7月刻尔克被德军轰炸Keith)斯特朗船厂机击沉1940年6月1日在敦“翼蜥”号(HMS 约翰·布朗船1930年8月刻尔克被德军轰炸Basilisk)厂机击沉“小猎兔犬”号约翰·布朗船1930年9月1946年拆解(HMS Beagle)厂“布兰奇”号(HMS 霍索恩·莱斯1939年11月13日触1930年5月Blanche)利船厂雷沉没1944年6月13日在波“布狄卡”号(HMS 霍索恩·莱斯1930年9月兰附近海域被德军Boadicea)利船厂轰炸机击沉“朔风”号(HMS 帕尔默船厂1930年7月1952年被拆解Boreas)1940年7月20日在多“黄铜”号(HMS 帕尔默船厂1930年7月佛海域被德军轰炸Brazen)机击沉“华美”号(HMS 斯旺·亨特船1930年10月1948年拆解Brilliant)厂“大斗犬”号(HMS 斯旺·亨特船1930年12月1948年拆解Bulldog)厂

A级驱逐舰配备有4门120毫米口径Mark.Ⅸ主炮、2门40毫米口径2磅Mk.Ⅱ速射防空炮以及2部四联装53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从最终定型的设计方案看,A级驱逐舰并未采用高仰角炮塔,也没有按计划配备ASDIC声呐和深弹武器系统。总体上看,A级驱逐舰的排水量比“亚马逊”号和“伏击”号加大了200吨,武器系统的最大区别也只是对鱼雷发射装置的改动。

A级舰中的第9艘——“柯德林顿”号较为特殊,该舰全舰长度达到了105米,是按照基本设计方案的放大版建造而成的,计划承担支队领舰的职责。为此,舰上计划额外部署包括所在驱逐舰支队的指挥官及参谋人员在内的47名军官,全舰员达185人,因此舰上内部空间也有所改动。武器方面,在烟囱之间加装了第五门120毫米口径Mark.Ⅸ火炮。动力上该舰也有所提升,最大推进功率为39000马力,最高航速也随之增至37节(试航中曾达到37.7节),15节航速下航程达5000海里。不过,排水量的增大也对该舰的操纵性带来了负面影响,与标准型的A级驱逐舰相比,“柯德林顿”号的转弯半径明显要大得多,这也对整支编队的海上机动较为不利。

同一时期,加拿大皇家海军向英国采购的两艘驱逐舰直接按照英国皇家海军A级驱逐舰的设计方案投入了建造,这就是“沙奎尼”号和“斯基纳”号驱逐舰。为了适应在北极地区的浮冰海域航行,两艘驱逐舰用厚钢板加强了舰首的强度,优化了稳心高度。同时,与A级舰相比其舰长和排水量略有减小,标准排水量为1337吨。两艘驱逐舰最终在桑尼克罗夫特船厂建造完成并交付加拿大皇家海军。

英国皇家海军A级驱逐舰在二战期间共损失了5艘,而且几乎都是发生在大战的初期。1941年,剩余的A级驱逐舰接受了改装,主要降低了后烟囱的高度,并将舰尾的鱼雷发射管改为1门一战时期使用过的76毫米口径速射防空炮。此外还加装了2门20毫米口径“厄利孔”防空炮(位于舰桥两侧)、扫雷具、ASDIC声呐和深弹发射装置(备弹70枚)。“挚友”号将A炮塔换装为1部“刺猬”深弹迫击炮,同时加装了271型厘米波反潜海面搜索雷达。在其余各舰上,也都加装了286F型或290型米波雷达。到了1942年,加拿大的“沙奎尼”号和“斯基纳”号驱逐舰也拆除了B和Y炮塔,代之以286型雷达,同时取消了舰上的鱼雷发射管,只保留了1门12磅炮、6门20毫米口径“厄利孔”防空炮以及141枚深弹。1943年,皇家海军“羚羊”号驱逐舰上的271型、286型和290型雷达被拆除,代之以291型雷达。同年的另一次改装中还拆除了12磅炮,加装了高频定向装置(HF/DF),舰桥旁的2门20毫米防空炮也改为火力更强的Mk.Ⅴ型双联装炮座。1944年,“积极”号、“安东尼”号和“羚羊”号在B炮塔位置换装了2门6磅Mk.Ⅰ型速射炮,这主要用来在英国东部沿岸海域应对德国海军的高速鱼雷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的A级驱逐舰活动较为积极,在英国本土的北大西洋沿岸海域执行了大量船队护航和反潜任务,战后幸存的A级舰随即报废并被拆解。

根据英国皇家海军1928年海军造舰计划,B级驱逐舰开始陆续投入建造。这批9艘B级驱逐舰于1930年开始下水,1931年起陆续服役。B级舰与A级舰总体而言是非常相似的,只在局部有所改进。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B级舰将A级驱逐舰上的扫雷具全部替换为ASDIC声呐装置和深弹武器,因此更适合执行反潜任务。此外,B级舰在建造过程中并未考虑像A级舰那样建造一艘排水量较大的领舰,而事实也充分证明,B级舰中承担领舰职责但又与姊妹舰们排水量基本相当的“基斯”号并不能完全胜任职责。

B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1360吨,满载排水量1790吨。全舰长98.5米,宽9.8米,吃水3.7米。舰上安装3台三气包蒸汽锅炉,2台帕尔森型齿轮减速蒸汽机,采用双轴推进,最大推进功率34000马力,最大航速35节。以15节航速航行时,航程为4800海里。武器装备方面,B级舰配备了119型雷达、4门单管120毫米口径Mk.Ⅸ型主炮、2门40毫米口径2磅速射防空炮、2部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20枚深弹。

B级驱逐舰全部参加了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期间的海上战斗,其中5艘被击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宣战的两个月后,于泰晤士河口水域触雷沉没的“布兰奇”号不幸成为了大战期间皇家海军损失的第一艘驱逐舰。大战爆发后,B级驱逐舰也进行了一系列改装,早期的改装仅仅是将尾部的鱼雷发射管换装为1门12磅速射防空炮。不久,B级驱逐舰便投入到了繁重的护航任务中。此后的改装包括加装1门12磅炮和强化主桅结构等,部分舰只还加装了286型雷达。根据当时英国皇家空军机载对海搜索雷达的成功经验,B级舰上配备了固定式的雷达天线,主要用于前半球范围的反潜水面搜索。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舰上的12磅炮和2磅炮先后被拆除,代之以数量不等的20毫米口径“厄利孔”防空炮,其中“大斗犬”号驱逐舰就配备了6门之多。“小猎兔犬”号、“华美”号和“大斗犬”号换装了新型的271型厘米波雷达,这种雷达性能先进,对处于潜望镜深度航行的潜艇探测效果良好。此外,“小猎兔犬”号和“大斗犬”号还拆除了A炮塔,并在舰首加装了“刺猬”反潜武器系统。1944年,“大斗犬”号驱逐舰还在舰首安装了1门2磅速射炮作为舰首炮,显然是为了有效应对高速接近的德国鱼雷艇。“小猎兔犬”号驱逐舰摄于大战爆发初期的一张照片,注意其前桅上的286型雷达天线“热心”号驱逐舰两视线图1935年时的“羚羊”号驱逐舰1935年时的“安东尼”号驱逐舰20世纪30年代的“热心”号驱逐舰1938年时的“箭”号驱逐舰1930年时的“阿刻戎”号驱逐舰1937年时的“柯德林顿”号驱逐舰加拿大皇家海军的“沙奎尼”号驱逐舰加拿大皇家海军的“斯基纳”号驱逐舰“朔风”号驱逐舰侧视线图20世纪30年代的“阿卡斯塔”号驱逐舰1938年时的“基斯”号驱逐舰1939年时的“挚友”号驱逐舰1931年时的“布兰奇”号驱逐舰1931年时的“布狄卡”号驱逐舰1938年时的“朔风”号驱逐舰1937年5月时的“黄铜”号驱逐舰位于英国东部海岸水域的“大斗犬”号驱逐舰,摄于1944年4月17日,注意其配备的舰首炮“翼蜥”号驱逐舰“华美”号驱逐舰领舰1932年时的“积极”号驱逐舰C级和D级驱逐舰

在1924年至1926年间,英国人建造了两艘母型舰,从而开始了一系列结构基本相似——双烟囱设计、4座主炮、8具鱼雷发射管以及约30节航速——的驱逐舰的建造。这批驱逐舰共由9个级别组成,每级均设计建造了领舰,也都以字母作为级别代号,即A级至I级驱逐舰。这批标准型驱逐舰充分反映了和平时期英国皇家海军的造舰思想,即从满足皇家海军舰队作战需要出发,而非过分接受层出不穷的国际造舰思潮的影响。在财政紧缩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时期,英国皇家海军并不过分追求新型驱逐舰的性能指标和武器装备,这样既可以避免国际政治压力,也实现了以最佳性价比为舰队中的驱逐舰更新换代的目标。

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英国人开始建造C级和D级驱逐舰。和大战结束后的初期一样,英国皇家海军原本计划每年订购建造由8艘驱逐舰和1艘领舰组成的一整支驱逐舰支队。然而实际上的情况却是,根据1929-1930年度海军造舰计划,仅完成了5艘C级驱逐舰(包括1艘领舰)。受工党财政预算和裁军压力的影响,其余计划订购的4艘C级舰并未投入建造。直到1930-1931年度海军造舰计划出炉后,英国皇家海军才得以订购建造了一支完整的驱逐舰支队,即9艘D级驱逐舰。C级和D级驱逐舰总共建造完成了14艘,全部参加了二战期间的海上战斗,其中10艘在大战中损失。

C级和D级驱逐舰总体设计大致相似,都是在先前的B级驱逐舰基础上改进而来。相比之下,C级和D级舰排水量较大,标准排水量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