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笼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4 04:15:36

点击下载

作者:徐贻军,何德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制度的笼子

制度的笼子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制度的笼子作者:徐贻军,何德平排版:小不点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1-01ISBN:9787508656601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推荐序讲好故事 事半功倍

我是一口气读完本书书稿的。中信出版社的同志问我读后感,我说:我很喜欢。

我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它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创造制度、依靠制度、尊崇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与制度创新同步,无论是绵延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不如此。党的十八大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把制度建设放到了战略地位。2015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事实上,改革就是制度创新,“四个全面”呼唤制度创新,实现中国梦就是制度创新的过程。可以说,中国社会进入了历史上最旺盛的制度创新的黄金时代。

而这本《制度的笼子》恰好解决了什么是制度、制度有什么价值,以及什么是科学的制度等人们关心的大问题,可谓应运而生,生逢其时。

我喜欢这本书的形式,它让读者在愉悦中收获知识。2015年5月,我与环保部一些年轻干部座谈读书问题,有位同志在发言中谈了选择书籍的苦恼:现在书确实多了,但有的有意义没意思,有的有意思没意义。她的这个意见对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是个善意提醒。书籍也是商品,消费者不买账,它就实现不了应有的价值。而《制度的笼子》是用一个个小故事串起来的,完全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每个故事都令人兴味盎然、回味无穷,如《分粥故事: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小人物与大角色》、《制度之笼岂能随意“破窗”》、《海恩法则》等。

可贵的是,讲故事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为了讲道理,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获得制度经济学等科学理论和思想,既感到有意义,还感到有意思,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我赞赏作者的担当精神。我在《中国历史的教训》前言中谈过这样的肺腑之言:邂逅伟大的历史节点固然幸运,但更重要的是参与。本书的两位作者很年轻,又身处工作烦冗的岗位,他们一边认真工作,一边认真思考时代课题,并且加以升华,其担当精神难能可贵。同为公务员,我对他们努力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感同身受。尤其欣慰的是,我看到经世致用的湘学传统之光在他们身上闪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千千万万知行合一的公务员,所以我不重复“尚有不足”之类符合一切书籍的序言套路,而是把他们引为同道,并期待更多的年轻干部加入其中。这不正是民族复兴大业和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所需要的吗?习骅2015年9月于北京前言讲好制度故事

著名作家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而且能够触及灵魂、影响行为。这里有一个“破窗效应”的故事:有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实验人员把其中一辆停在中产

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社区。把前一辆车的车牌

摘掉,并打开车顶,结果不到一天,它就被人偷走了。而另一辆车,停了一个星期却毫发未损。后来,实验人

员用锤子把它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车就

不见了。

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不及时修复,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这就是制度执行中的“破窗效应”。“破窗效应”这样的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制度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更有助于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防止“破窗效应”的重要思想。这也启示我们,努力地“讲好制度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多么的重要。

真实的故事最精彩,时代的故事最生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神州大地正在上演制度改变中国的精彩故事。

追求决定方法,情怀决定文风。根据中央和湖南省委的统一部署,我们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讲故事的方式写作了《制度的笼子》这本书。希望更多的读者分享我们的学习体会,努力成为制度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第1章揭开制度的神秘面纱制度里的公民

人们总要面对既定的制度,这是生存的土壤,呼吸的空气,行动的边界。大刘是H省的一名公务员。最近,他和心上人小王经过

五年的爱情长跑,终于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此时,小王已

有身孕,大伙笑称大刘一夜之间脱离单身,双喜临门。大刘

品味着为人夫、为人父的双重喜悦,感到世界如此美好,生

活如此快乐。当然,大刘也很累。购新房、领结婚证、办婚宴,还要

悉心照料怀孕的妻子。手续办了不少,表格填了不少,回头

一看,哦,这些手续和表格居然涉及房屋产权制度、婚姻登

记制度、公务员婚丧宴席报批制度、妇幼保健制度、计划生

育制度……

人在既定的制度中活动,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丈夫、妻子、工人、农民等等,按照相应的制度来思考和行动。

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总是制度中的人,即康芒斯所说的“一种制度里的公民”。大刘还沉浸在新婚的喜悦当中,来参加婚宴的朋友却出

现了状况。婚礼那天,大刘的同学大张,开着警车,身着制服,来

到假日酒店参加婚宴。“祝贺祝贺!我在执勤,好不容易抽

了个空赶过来,来晚了,不好意思。”大张一边拱手祝贺,

一边对大刘、小王说。谁知,大张让人给盯上了,拍了照片发到微博、微信上

面。照片上的大张,从饭店走向停车场,双手插在裤兜里,

满脸泛红光,一副酒足饭饱、扬扬得意的派头。微博、微信的网友质问:你身着执法制服,驾驶执法车

辆,参加个人婚宴,你是给朋友增光添彩,还是来耀武扬威

呢?大张的行为违反了八项规定。经组织调查研究决定,大

张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制度中生存的大张,因为超越制度约束,受到了制度的惩处。大张的事,让大刘牵挂了好一阵子,也让他品味了“制度里的公民”的真谛。有一家西方刊物称,在既定的制度下面,“每个人不过

是一条用绳子拴在树上的狗”,制度就是拴着狗的绳子的长

度。正如绳子的长度决定着狗的活动范围一样,制度也决定

了人的行为的选择余地。

制度就像不可或缺的空气,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滋养着人们的存在,维系着人们的生命,但又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已经习惯于它们的存在。

制度就像无所不在的网络,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制度往大里说是治国安邦的纲领,往小里说是一言一行的行为准则。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社会、一个集体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制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每天早上出门,假如没有交通管理制度,马路就会陷入

瘫痪,我们就会寸步难行;如果没有考勤制度,我们上学上

班迟到早退就会无所谓;如果没有相关岗位制度,我们的工

作将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如此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离

开制度之网。

在制度之网中,人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既是制度规范对象,也是制度创新主体。在制度之网中,我们要认识制度、研究制度、执行制度,快乐地生活,开心地工作。

延伸阅读制和度:制度的N种定义

在我国,“制度”一词出于《周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其本意是指特定的礼数法度,在中国古代则称为“规矩”。

按照《辞海》的解释,“制度”的第一含义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马克思说: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产物。

制度经济学创始人托斯丹·邦德·凡勃伦指出:“制度是一种思想习惯和流行的精神状态。”

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种规则。”

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说:“制度是一种组织。”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制度是一种行为准则。”

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认为:“制度是一种行为模式。”

日本学者青木昌彦提出:“制度是一个系统。”

……

如果继续追问,还可以发现:制度是一个“框架”、制度是一种“环境”、制度是一道“行为边界”……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者也曾经赋予制度不同的定义。据统计,关于制度的定义至少有200种。

斯科特说:制度是社会思想和理论中最古老、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并且在漫长的理论历程中不断展现出新的含义;这就像一艘船的外壳,旧的一层附着物还没有脱落,新的一层又附着其上。分粥故事:制度的起源

世间极复杂的问题原来可以用极简单的事例加以说明。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过的分粥故事,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制度的起源。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

共同生活。7个人每天面对一锅粥,如何制定分配制度呢?

他们提出了5套分粥方案:一是大伙指定一人来分粥——分粥者总是给自己多

分;二是选出一个分粥委员会来分粥——分粥委员还是给

自己多分;三是在分粥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监督小组——委

员会与监督小组争论不休,反而分不下去;四是大伙儿轮流分——分粥者也是给自己多分,多寡

不均;五是大伙儿轮流分,但分粥者必须最后一个取粥——

结果发现粥分得最为公平、最有效率,且方法最为简洁实用。“分粥故事”表明,人性是自私的,这种自私在群体性生活中不会自动“屏蔽”。如果没有制度约束,人类社会将停留在“一切人与一切人作战”的霍布斯丛林时代:弱肉强食,没有道德,没有怜悯,没有互助,只有冷冰冰的食物链。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任何事物只要说清楚了起源,就说清楚了一半。

一个人的世界不需要制度。在孤岛上,鲁滨孙怎样进行生产、消费,怎样将时间在工作、闲暇之间进行分配,取决于他个人的偏好。

制度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久远。有了人类社会,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有了制度。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

北水渠,又宽又长,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

旱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还把

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等到雨水一多,渠水上涨,这些农民

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这

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一条辛苦挖成的水渠,被弄得遍体鳞

伤,面目全非,因决口而经常发生水灾,变水利为水害了。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官员都无可奈何。每当渠

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军队去修筑堤坝,堵塞漏洞。1500多年后的宋代,李若谷出任苟陂知县时,也碰到

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便贴出告示说:“今后凡是

水渠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调沿渠的百姓,让他们

自己把决口的堤坝修好。”这布告贴出以后,再也没有人偷

偷地去决堤放水了。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背后的寓意值得我们深思:制度的堤坝,需要因时因势设计;以制度之矛,可以攻人性之盾。

制度起源于人的群体性,最经典的解释就是马克思对制度的定义:“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产物。”

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互联网,用无形的巨手刻画了制度起源的现实画卷。全球无数单一的、互不相干的个体自发组成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在互动中构建着丰富、强大、有序的互联网制度,深刻而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2015年春节,最让人纠结的不是春晚,而是“抢红

包”,包括微信、QQ(即时通信软件)、支付宝、微博在内

的几大平台发放的红包席卷大江南北,参与抢红包的人不分

男女老幼。家人团圆、亲友聚会等场合,总有人低着头紧握手机、

紧盯屏幕,频频滑动指尖“抢红包”。简单的规则、便捷的

形式、喜庆的氛围,“抢红包”一夜之间变成最火爆的全民

狂欢游戏,与其说是互联网公司的创意,不如说是老百姓自

觉参与的游戏。“抢红包”游戏在众人参与中形成的规则、制度,构建了新的社会秩序。孙志刚事件:制度的历史性

2003年3月20日,大学毕业两年的孙志刚,死于广州一家收容救治站。孙志刚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掀起了轩然大波。一

2003年3月17日晚上10点,孙志刚离开合租屋,准备到附近一家网吧去上网。走到天河区黄村大街时,他被警察拦住了。由于身上没有任何证件,他被带到了黄村街派出所。

孙志刚到派出所后,被问及有无固定住所、稳定生活来源和合法证件时,他如何回答的已经无法考证,填写在相关表格中的全部回答为“无”。

次日(3月18日)凌晨2点左右,孙志刚被送到收容待遣所。治安协管员罗某参照黄村街派出所的笔录,“制作”了询问笔录后让孙志刚签字。

民警代替待遣所所长签下了“同意收容遣送”的意见,然后将孙志刚送到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

根据公安机关填写的内容,中转站工作人员判定孙志刚的情况符合《广东省收容遣送管理规定》,审批手续齐备,便将他收入站内。

9个小时后(即18日上午),孙志刚向中转站护士报告自己有心脏病,要求放他出去或住院治疗。中转站遂以“心动过速待查”为由,将他送往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

3月20日早上10点,救治站的护士查房时发现孙志刚“病情迅速变化,面色苍白,不语不动,呼吸微弱,血压已经测不到”。医生在10点15分采取注射肾上腺素等治疗手段,10分钟后,宣布停止一切治疗。

孙志刚走完了他27年的人生路。二

孙志刚事件仿佛一个导火索,收容遣送制度顿时成为千夫所指。

制度,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建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作用。收容遣送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曾经在历史上发挥作用。

收容遣送制度依据的是,1982年出台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实际上,收容遣送可追溯到更早时候。1958年,城乡户籍管理条例出台后,恰逢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大量灾民涌入城市,收容救济灾民成为一项主要任务。电影《焦裕禄》中,就有几万人要开证明外出乞讨,县委书记焦裕禄挥泪送别。1961年,中央批转公安部《关于制止人口自由流动的报告》,决定在大中城市设立收容遣送站。

为加强对大量流动人口的社会治安管理,1982年,国务院出台《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将乞讨者和“其他露宿街头生活无着的人”列为收容遣送对象。

这一制度将目标定位于流浪乞讨人员,带有一定的救济色彩,同时强调“维护城市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

1991年,《关于收容遣送工作改革问题的意见》发布后,收容对象被扩大到“三无”人员(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稳定收入的流动人员)。从此,所有的中国人,理论上到任何地方(当然主要是城市)超过3天都必须到各地公安机关办理暂住户口和暂住证!不然某一天,在任何城市都有被遣送回原籍的危险!

电视剧《武林外传》中一句“人证、物证、暂住证”的戏谑,让“暂住证”成了一个资格符号,有了予夺大权。

其实,收容遣送造成的悲剧,孙志刚事件并非第一次。1998年12月11日,初三学生黄钟声与同学一起到南宁

观看广西壮族自治区40周年大庆盛况时不幸走失。黄钟声

向一名交警求助,交警便打电话给“110”。“110”将黄钟

声送到派出所,派出所却把他送到收容遣送站。在收容站,

黄钟声遭到多人殴打,并被抢走手表、银链。这次收容导致

黄患上创伤性精神病、胸外伤,并且多根肋骨骨折。2000年12月,北京警方在石景山区的“金宝酒家”解

救了十余名被强迫卖淫的“三陪女”,其中最小的才13岁。

这些“三陪女”,居然都是酒店老板苗长顺(后被以组织卖

淫罪判处死刑)、耿秀珍夫妇从江苏徐州收容遣送站“采

购”来的。上面这些案例,仅仅是收容造成的悲剧被媒体曝光的极

小部分。

学者和媒体惊呼:一项本意是社会救助的制度演变成了强制管理制度,“收容已经失控,比较可怕”。三

我国著名政治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制度是一种随时地而适应的,不能推之四海而皆准,正如其不能行之百世而无弊。”

多年来,收容遣送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湖北青年孙志刚的死,无疑推动了体制内外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审视。

越来越多的人挺身而出,为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鼓与呼。新闻媒体冲锋在前,专家学者理性上书。

上书者的想法是,“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合力逼退这一制度”。但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他们的意料。2003年6月2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决定废止收容遣送制度,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这一天,距离孙志刚无辜殒命,只有3个月。至此,实行了50余年的强制性收容遣送制度寿终正寝。制度是历史的选择,顺应历史的制度才会生机勃勃;制

度是有明确历史性的,超越历史阶段的制度需要变革或者变

迁。

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性事件。

一个公民之死,导致一部法规的废除,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再见了,“收容遣送”制度!

欢迎你,“救助管理”制度!你与奥巴马的距离,就一个推特账号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制度是人和人之间的表示非个人关系的一种手段,在任何社会中都有。”

大刘没有想到,自己因为购买了“龙江交通”股票,居然会和一个从不认识的人——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原处长蔡荣生产生关联。

事情是这样的:大刘炒股多年,也算是一名老股民了。早几年他购买了一些“龙江交通”股票。股票数额不大,涨涨跌跌,不咸不淡,大刘没赚也没赔,一直就这么耗着。2013年年底,一则关于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原处长蔡

荣生持假护照“跑路”被抓的消息不胫而走。媒体爆料,蔡

荣生这个被中央巡视组挖出的象牙塔里面的蛀虫,是一个“政商学”通吃的人,早在2006年就开始涉足资本市场。蔡荣生曾经担任独立董事的公司有:大唐高鸿数据网络

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

华合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万家基金管理有限

公司和中融汇信期货有限公司。而高鸿股份、龙江交通和东

华软件则为上市公司,蔡荣生在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的生

涯长达7年。

也就是说,“龙江交通”独立董事蔡荣生每年领取的年薪中,都有股民大刘的一份贡献。钱多钱少不是问题,问题是两个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在资本市场上产生了关联!是什么让大刘和一个毫不相干的蔡荣生产生关系,而且是经济关系?——是股票制度、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防止控股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防止损害公司整体利益。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过评价,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关注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制度的中介特性。

专家学者辛鸣指出:制度是一个具有中介作用、整合功能的关系范畴。社会借助制度这根纽带,把整个社会的要素整合、凝聚在一起,使彼此间的相互交往有章可循,并使其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如果没有制度这种中介存在,人就会变成一个个“孤独

的鲁滨孙”,社会就会沦为萨特所说的一盘散沙状的“群

集”。马克思把那些无差异性、无独特性、无个性的个体的结

合比喻为一袋马铃薯。

如果没有股票制度、独立董事制度这些纽带和中介,分散在五湖四海、互不相干的股民,就是一袋马铃薯。

制度作为社会的纽带和中介,通过整合分散的主体,使每个社会主体与他人、与社会发生关系。这时,个体的人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其他个体与之共同奋斗。大刘最近到北京出差,与大学同学大张、大李见了面,

大家一起喝酒聊天吹牛皮,其乐融融。在拥有上千万人口的

国际化大都市北京,能觅得一两个好友,把酒言欢,酣畅淋

漓,实为人生一大幸事。古人云,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是何等缘

分,让大刘和大张、大李成为相识相知的同学呀!

其实,透过缘分的薄幕,我们发现:是户籍制度、高考制度、班级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纽带的桥梁、中介作用,才让大家从大江南北走到了一起,发生联系,演绎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甚至可歌可泣的人间活剧。

有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译为“六度空间”或“小世界”理论,指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有这么一个故事,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

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

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几个月后,报社的员工发

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

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

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片人的

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

演了这部影片。你也许认为这只是一个特例,但是1967年哈佛大学心

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做过的一次连锁信实验,也得

出这一结论。

世界其实并不大,人与人的距离没有想象的那么远。在经典的“六度空间”理论中,你与任何一个陌生人的距离不会超过6个人。如今,你与奥巴马的距离,仅仅是一个推特账号。

制度是将无数单独个体联结成社会的纽带,是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们交往的桥梁。制度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交流的途径。

制度,世界因你而不同,社会因你而精彩。从海船到酒店:制度比敬业更重要“制度告诉人们能够、应该、必须做什么,或是不能、不应该做什么。”这大概是所有对制度的判断中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其实说出了制度是一种规范的本质特征。制度一变,人的行为也随之改变

讨论制度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被广泛引用。18世纪中叶,英帝国的殖民地势力已扩张到了整个澳

大利亚,英国资产阶级由此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日益膨胀。在这一市场背景下,从非洲贩运黑奴到澳大利亚,极有

赚头。开始是按上船时奴隶的人头给私营船主付费,私营船

主为了牟取暴利,就不顾奴隶的死活。每船运送人数越多越

好,生存环境恶劣,加之船主克扣奴隶的食物,使得大部分

奴隶在中途就死去。更残忍的是,有的船主一出海就把奴隶

活活扔进海里。英国政府为了降低奴隶死亡率采取了多种办法,要么是

成本高,要么是效果差。最后,英国政府不得不采用新办法,

他们规定按到达澳大利亚活着下船的奴隶的人头付费。于是,私营船主就千方百计地让最多的奴隶活着到达目

的地。后期运往澳大利亚的奴隶的死亡率相当低,最低时只

有1%,而原来最高时竟达到94%。英国政府发现成本最低

的办法就是改变制度。

制度一变,人的行为随之改变,行为效果也随之改变。

改变后的制度,将黑奴的生死与船主对金钱的欲求捆在了一块,重新规范了黑奴、船主、政府之间的利益准则、行为规则。在新的制度规范中,船主出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必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黑奴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存率。

我们永远都应该记住亚当·斯密的一句话:我们对餐桌上佳肴的期待并不是来自屠夫、酿酒商和面包师的仁慈,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制度规范更加稳定

制度形成的行为规范具有稳定性、可预期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来看看发生在酒店里的故事:在某酒店,一位员工接到台湾客人打来的电话,说他将

一包从祖籍带回台湾的泥土在离店时遗落在房间了,期盼务

必找到。这位员工很有责任心,翻遍了酒店所有垃圾袋,终

于找到这包泥土。这位员工因此得到了领导的奖励。在同一酒店,一位老太太离店后反映,将一缕头发忘在

客房枕头下了,说这是她逝去丈夫的头发,永远不能丢。酒

店员工为此也是大翻垃圾箱,终于找到这缕头发,员工因此

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员工如此尽责,其敬业精神无疑可嘉。然而,某著名酒

店经理听了这两件事,却笑着说:“在我们酒店不可能发生

这种事情。我们有规定,客人退房后,不论客人遗落下什么

东西,哪怕是一张用过的字条,都要妥善保管。所以顾客遗

落在我们酒店的东西是不需要花工夫去寻找的,员工们也不

会因此而得到奖励。”

上述案例中,前面那家酒店注重精神激励,倡导员工敬业奉献,两次帮助客人找到遗失的物品令人感动,但是没有形成制度规范;后面那家酒店,通过建立客人遗留物品保管制度,告诉酒店员工面对客人遗留物品,能够、应该、必须做什么。

如果看看身边的很多事情,就可能得到这样的启发——很多看似值得肯定和褒奖的做法,其实没有形成制度和习惯,没有变成一种常态。

制度化新常态是防水鞋和防水服。我们既要从思想上防范,不蹚污泥浊水;又要穿上防水鞋,穿好防水服,做到“常在河边走,永远不湿鞋”。

制度,不仅仅是一种满足人们现存欲望和抱负的约束方式,而且是一种塑造人们未来欲望和抱负的规范方式。

制度,规范今天的言行,塑造未来的愿景。堤和水:制度是自由的尺度

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卢梭痛苦地疾呼:“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英国政治家伯克说,“与制度相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

最近遇到的这件事,让大刘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段时间,大刘的楼下邻居装修,整天震天响。这几天

更加不得了,超级电钻让大刘一家遭了殃。从早上7∶30开

始,电钻一直响个不停,晚上吵到子夜一点多。一天之中,

本来也可以出去玩玩躲躲,可惜宝宝有点儿发烧,出不去玩

不动,宝宝时不时地被电钻声吓得哇哇大哭。这天中午,宝宝好不容易刚睡着,下面又开始响,又是

钻墙,又是重锤,又是敲打,声音非常刺耳。小王连鞋子都

没穿正,就冲下楼去找人理论。装修的师傅赔着笑,说自己

也没办法,要赶工期,老板催得紧啊。后来,小王拨通正在装修房子的邻居的电话,希望他从

为人父母的角度想想,缩短装修时间,保障她家宝宝休息的

权利。邻居态度友善,说表示理解,一定督促装修师傅改进。

康德认为:“自由乃是每个人据其人性所拥有的一个唯一的和原始的权利。”恺撒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任何人生来都渴求自由、痛恨奴役状况。”

哲人们的观点让大刘寻思:装修自己的房子,是业主的自由;但是享受这种自由,能否突破制度的框架?2007年,国务院修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第53条

规定:“业主需要装饰装修房屋的,应当事先告知物业服务

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房屋装饰装修中的禁止行为和注

意事项告知业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

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这些规章、法律,可以说给业主装修自己房子的自由套

上了制度笼头。

约翰·洛克宣称:“法律之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业主装修房子,是自己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有边界的,那就是相关制度。

人是水,制度是堤。有这样一则寓言:河水认为河堤限制了它的自由,一气之下冲出河岸,涌

上原野,吞没了房屋与庄稼,给世间带来了灾难,但它自己

也由于蒸发和大地的吸收而干涸了。河水在河里能掀起巨浪,

推动巨轮,而当它冲决河岸以后,就只会造成灾害,既危害

他人,又毁了自己。

从一定意义上说,制度是人们行为的标准,即正当行为的边界性规则集合,为人们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由此构成社会秩序的基本框架。

制度影响、制约、塑造着人们的行动。换言之,制度不仅告诉人们不能、禁止和如何做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可以自由地去做什么。因此,制度是自由的尺度,制度是自由的边界。

冯仑在《伟大是熬出来的》一书中说:选择就是放弃,自由就是枷锁。越自由的人越不知道怎

么选择。我的一个朋友,因为某件事情进过监狱,他说在里

边的时候他什么都知道,每天干什么都清楚,就是不自由。

但是不用负责任,每天就是放风、吃饭、干活儿。从号子里

一出来,自由了,第一件事却是坐在马路牙子上发呆:这个

世界变成什么样,我该去哪儿,接下来全是我自己的事,我

该怎么办?自由反而变成恐惧,变成枷锁了。

当所有诱惑的门都打开,自由的选择,意味着风险的承担。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制度构成了行动的框架,一方面划定行为的边界,另一方面则规划选择的空间。

未来理想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

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

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

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

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在人的自由发展中,基础是制度,框架是制度,边界是制度。很多时候,制度就是底线,守规矩就要守底线。

羽毛球奥运冠军林丹在一个公益广告中说:“在人生的赛场上,也有需要守住的底线。球丢掉了,失去的一分还可以拼回来,做人做事越过了底线,失去的也许永远无法挽回。”“人生不能越界,底线必须坚守。”娓娓道来的话语,传递着发人深省的哲理:遵守制度,守住底线,拥抱自由。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

调:“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

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

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06日01版)零度冰室:制度创造效率奇迹

说到效率,不得不提2014年1月轰动台湾的一件小事:台北中山纪念馆是台湾指标性文化历史观光景点,每年

吸引游客八百万。结果它的一个小便池坏掉后长达半年时间

无人关注。媒体曝光之后,台湾行政当局负责人江宜桦震怒

并亲自给文化部门负责人龙应台打电话,要求一周内必须解

决!

学者宋鲁郑指出,台湾是一个规模很小的民主社会,就算大政方针限于利益博弈的制度性弊端而效率低下,何以这样一个小小的厕所问题也需要台湾行政当局负责人亲自介入才能解决?其成本之高令人难以想象。

效率是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效率是制度发展的重要尺度。一个没有效率的制度,其存在价值及合理性将遭到质疑。

道格拉斯·诺斯在分析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时发现,制度安排能够使经济单位实现规模经济(成立股份公司、企业),鼓励创新(奖金、专利法),提高要素市场的效率(圈地、汇票、废除农奴制),或者减少市场的不完善(保险公司),这些制度安排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

我们来看看三星集团总裁通过创造“零度冰室”会议制度,提高企业效率的故事:2001年7月,刚上任不久的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决定

改变三星产品全面落后日系电子产品的糟糕状况,并喊出了“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要变”的口号,希望大家能改变

之前懒散的工作作风,迅速高效地行动起来。但真正实践起来却并非一帆风顺。比如,由于之前养成

的坏习惯,三星每次在召开高层管理者会议时,绝大多数与

会者都是废话连篇,说不到重点,效率极其低下。一个很普

通的会议往往一开就是好几个小时,而且很难有一个好的结

果。这让李健熙头痛不已。这年冬天的某一天,李健熙又召集大家开会,解决产品

销售问题。没想到会议刚开始,暖气便出了问题,不能供暖。

很快,偌大的会议室冷如冰窖,冻得与会者直跺脚。结果,当天的会议很快便结束了,而且效果出奇地好,

该提出的问题都提了,该解决的问题也都解决了——原

来,由于太冷的缘故,每个人发言都言简意赅,速战速决。这件偶然发生的事,给了李健熙很大的启发,也让他发

现了一个提高会议效率的好办法。接下来,李健熙让人在公

司专门装修了一间50平方米的会议室,并使其内部的温度

常年保持在0℃以下,李健熙将其取名为“零度冰室”。之后,每逢重要的会议,李健熙都会将其放在“零度冰

室”里开。结果,由于大家都怕冷的缘故,平时好几个小时

的冗长会议,现在只需10~15分钟就能结束,而平时一些看

似很难解决的问题,现在也能在“零度冰室”里得到圆满的

解决。“一切都要变”,单纯地说理和说教往往是无效、苍白的,而设计出一套与切身利益挂钩的制度,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这就是制度效率的魅力。

实践表明,效率是实现制度价值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的激励下,进行了一

系列生产制度、分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工资

制度、住房制度配套改革,创造了深圳速度,书写了中国奇

迹。

重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对于理解、把握、提高制度效率将有所裨益。河床与河水:制度的分类

制度可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如果把正式制度比作冰山,那么行为准则、伦理规范、社会风气等非正式制度则好比汪洋大海。非正式制度扭曲,加速罗马帝国衰亡

历史学家曾经断言:“罗马帝国衰亡是人们性关系堕落、生活奢侈和挥霍放荡的必然结果。”尼采在《善恶之彼岸》一书中说:(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人终于获得了幸福,排除

了过度紧张,周边大概没有敌人了,而且生活资料丰富,从

而可以享乐了。于是旧的行为准则所强加给人的镣铐一下子

被砸碎,因为那些行为准则看来不再是种群生存的必要条

件,只能作为奢侈品和老古董残存下来……以前的那种道德

观正在迅速成为过时的东西。

帝国上下享乐主义盛行,各种大型洗浴场所鳞次栉比,算不清当时罗马城内究竟有多少座浴池。谁家浴室内的墙壁要是没有金碧辉煌的饰板,没有亚历

山大的大理石、衬以努米底亚的贴花饰物,没有一整圈精心

设计、丰富多彩、美如画卷的饰带,浴池四周砌的不是萨索

斯石板,水龙头不是白银做的,汗流浃背、精疲力竭时不能

在这种豪华浴室享受一番,就会觉得自己寒酸……

有一句流传下来的谚语,真实再现了罗马上层社会的声色犬马:“骑马、打猎、泡澡堂就是生命的全部。”

公元1世纪,罗马全年假日为66天,4世纪竟多达175天。罗马人以近半年的时间沉湎于观看奴隶角斗、斗兽、海战、戏剧等表演,其靡费之大极为惊人。

一系列非正式制度——社会风俗、伦理道德的扭曲,让罗马帝国患上了重度“政治肌无力”症。

变形的非正式制度,让昔日强大无比的罗马帝国,成了一触即碎的风化物。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实行永久分治。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犹如硬币的正反两面

上个月,大刘随了三次“份子”,一次是朋友结婚,一次是表哥过50岁生日,第三次是同事孩子满月。每次400~1 000元不等的“份子”,虽然并不算多,但让大刘备感纠结。“参加婚礼200元拿不出手,2 000元又拿不起,为了撑

面子,生活费只能是一再压缩!”大刘感叹道。不请自来的“红色炸弹”,往往让人陷入情理和经济的

矛盾中:每张请柬背后都是一笔必须准时偿还的“人情债”,

不能拖欠,不能按揭,还没有还价的余地……“随份子”不仅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不成文的“社会行为准则”,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培根曾经说过,没有情义的社会就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从积极的角度看,“随份子”有利于增进社会情义。但从消极的角度看,“随份子”容易导致互相攀比、铺张浪费。

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随份子”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

犹如硬币的正反两面,有正式制度,就有“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这一角冰山之下的大量隐性规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婚姻行为为例,一夫一妻结婚登记是正式制度,由《婚姻法》明文规定;结婚摆酒是由社会习俗决定的非正式制度;避免婚前性行为和婚后劈腿是由道德规范决定的非正式制度。农历除夕这天,某市街头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辆摩托

车相撞,当事人爬起来后,没有吵架,也互不道歉,却各自

掏出手机,背对背,站在马路当中对着手机不停地诉说。两位巡警路过上前干预,肇事者竟不搭理,自顾自地继

续打电话。巡警询问两遍不见效,私下一嘀咕:“算了,他们都有

熟人,咱们走人!”过后,果然双方分头去幕后私了。

这个故事,部分地反映了非正式制度“关系”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关系”无所不在,可以越过前门的繁文缛节,越过正式制度的条条杠杠,直达目标。非正式制度像“铁打的营盘”,正式制度像“流水的兵”

大刘回老家过春节,经常听到亲戚朋友感叹:以前过年,拜年、写春联、熬夜守岁、上坟祭祖……样样都不少,可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

年味淡了,反映的是传统年俗的转变,折射的是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其实,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是渐进的、缓慢的、分散的。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利弗·威廉姆森认为,

社会和文化的基础制度,包括习俗、传统、道德、宗教、语

言等,变化非常缓慢,改变和适用的过程至少需要1 000

年。刘楼在《正式制度弱化的原因分析》一文(现代管理科

学,2007年第12期)中提出:在制度博弈中,非正式制度

可以推动或阻碍正式制度的更替,当然也可以摧毁不合乎非

正式制度基本准则或精神的部分,所以正式制度好像是“流

水的兵”,而非正式制度却像“铁打的营盘”,成为决定社

会演变的最终力量。

沿着刘楼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到:非正式制度是相对稳定的河床,正式制度是流动的河水。河床可以推动河水奔流,也可能阻滞河水前行;河水可能顺应河道流淌,也可能决堤甚至改道。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

出:“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

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纪律

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

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

约束的纪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

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需要全党长期坚

持并自觉遵循。”(《人民日报》2015年01月14日01版)

延伸阅读关于制度的类型

制度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但被学界广泛采用的分类标准和相应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诺斯的制度分类方法,是目前影响较广的一种,即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如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契约等,从本质上讲具有强制实施的特点。非正式制度主要包括观念、习俗、惯例等,具有经验性和自发性,是靠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产生的。诚如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所说,非正式制度虽不具有强制性,却对群体成员具有外在约束力。

2.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柯武刚和史漫飞在著作中,把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被定义为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规则,如习惯、伦理、道德和礼仪等。外在制度则被定义为外在设计出来并强加于社会的规则,如法律、法规、政策等。

3.制度的领域划分。根据人类社会行为的性质和领域,一般可将制度划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

4.宏观制度和微观制度。这是根据制度层次和作用范围的不同而进行的分类。一般说来,宏观制度是对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总体状况的反映,如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它们具有宏观的规范和约束功能。微观制度是对社会组织较为具体的生产、运行和管理过程的反映,如生产管理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培训制度等,它们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5.软制度和硬制度。所谓“软制度”,主要是与人们的价值观有内在联系的各项制度和规则,如道德信念、传统伦理、风俗习惯等。所谓“硬制度”主要是各种成文的法规和条款等,如国家和政府颁布的各种法规和条例,各个社会组织所实行的规章制度等。

6.社会规则和个人规则。张旭昆先将制度分为社会规则和个人规则,然后根据约束强度将制度(规则)进一步划分为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强制性规则的特征在于,通过对违规者实施惩罚来强制人们遵守。非强制性规则如语法规则,无须通过对违规者实施惩罚来强制遵守或推行。——参见赵靖伟、司汉武:《关于制度的社会学研究综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第2章制度让生活更美好的奥秘制度推动经济增长

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讨论这一话题前,我们来看看2013年7月13日《中国经济导报》关于长假制度决策始末的报道:1998年,我国发生了特大洪灾,重灾区是长江中游的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湖北省受灾情况尤为严重。

1999年春节,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湖北灾区看望慰问

受灾群众,同行的有朱镕基夫人劳安、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马凯、时任总理秘书李伟和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国宝。“当时朱镕基总理会见了抗洪救灾烈士家属、劳动模范

和受灾群众代表。活动结束后,朱总理及家人召集随行人员

又吃了一顿家庭式的年夜饭,湖北省党政领导均不参加。席

间谈话氛围比较轻松,话题谈到了是否涨工资的问题。”张

国宝回忆说,当时看席间交谈有家庭式气氛,所以就将自己

思考的问题大胆地向总理提了出来,主要就是关于增加节假

日的问题。“我对总理说,现在这个形势恐怕涨工资已不现

实,是否可以增加节假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休息机会,

也是提高福利的一种方式。”……春节假期结束后,朱镕基总理回京后就把能否增加节假

日的事情交代给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研究。“正式文件是在9月23日才发的,这时距国庆节只有一个

星期了。”张国宝回忆说,当时的准备工作十分匆忙,好在

各部门都拥护增加假期,五十周年大庆之际全国人民享受了

第一个7天的长假……张国宝说:“从1999年到现在,长假制度已实施了14年,

广大人民群众从中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长假制度在神州大地诞生后,释放出了巨大的生产力,创造了消费市场的繁荣。每当长假来临,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都会伸出大拇指,为这一制度的活力点赞:一些城市的酒店客房预订提早爆满,旅游景点人头攒动,各大商场热卖促销,交通部门赚得盆满钵满……

制度经济学家,总是以无比敏锐的目光研究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从纷繁的经济发展史中抓住规律,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制度决定论”。他在《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1968年)一文中揭示:过去几个世纪海盗猖獗,严重地威胁着航运安全,提高

了贸易成本,并缩小了贸易的范围。1600~1850年,虽然海

洋运输技术没有多大的发展,但由于英国通过行贿、其他国

家通过用海军为商船护航,使大西洋成为人类畅通的海上走

廊。船运制度和市场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降低

了海洋运输成本,提高了海洋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近年来,罗德里克和萨伯拉玛年等学者,通过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中美洲和南亚等地落后国家的实证研究,确认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制度第一”。

如果说经济发展是一辆快速前进的列车,那么制度就是列车路径依赖、驱动制动、激励约束的轨道,轨道越长,列车跑得越远。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著有《基业长青》一书,

从400多位声名显赫的美国企业巨头中,评选出了美国有史

以来最伟大的10位CEO(首席执行官)。令人意外的是,像

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等赫赫有名的

人物并未入选。《基业长青》中的10位企业家,是诸如波音

公司总裁比尔·艾伦这样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卸任之

后,公司依然能够长久健康地发展着,因为他们专心致志地

构建了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奠定了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础。

入选《基业长青》的CEO告诉我们: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事业长青。

历史反复证明,好的制度能够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明朝初年,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专门生产供皇家使用

的瓷器。御窑主导促使景德镇瓷器地位独尊。随着对瓷器需求的增加和生产费用的提高,政府无法负

担景德镇瓷器烧造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御窑烧造部门的

任务被指派给民间,形成了“官搭民烧”制度。民窑如果烧

造不合格,费用由窑户自己承担,官府概不负责。这就迫使

民窑必须改进烧造技术,提高瓷器产量和质量。嘉靖时期,在燃料消耗量相同的情况下,每座民窑的产

量是官窑的三倍,而且质量更高更优。在制度的驱动下,景

德镇瓷器产业迸发出勃勃生机。

景德镇陶瓷“官搭民烧”制度,是不是与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不说神州大地稻谷飘香、猪羊肥美、农产品大幅度增收,仅仅这项制度创新带来的约2亿农民转向城市务工这一项,已经让历史震惊。

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一个生产队有了经营自主权,一小块地没有种上东西,

一小片水面没有利用起来搞养殖业,社员和干部就要睡不着

觉,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全国几十万个企业,几百万个生

产队都开动脑筋,能够增加多少财富啊!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印证了这样一个真理:中国经济起飞最宝贵的经验是持续的制度变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号角。

我们相信,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牵引和带动其他领

域全面改革,必将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制度看守社会

电影院的座位要么对号入座,要么先来后到,否则就会出现混乱,甚至吵架动武。一个社会,只有步入制度、法治的轨道,才能生生不息、蓬勃前进。王熙凤到宁国府干的第一件事

一个人遵守制度,就显得理智、规矩、豁达和成熟;一个人脱离制度,就必然迷茫、孤独、失落和幼稚。

一个单位制度健全,管理严密,人气就旺,凝聚力强;一个单位制度松懈,管理混乱,人心就散,缺乏合力。《红楼梦》中写道,宁国府贾蓉的媳妇秦可卿死了,宁

国府内大办丧事,每天吊唁的人鱼贯而来,里里外外事情极

多,急需一位有管理才能的人帮忙料理。于是,贾蓉的父亲

贾珍请了荣国府的王熙凤来料理宁国府。王熙凤到宁国府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人事管理制度。

每个人都有事做,谁干什么、怎么干,谁有什么责任、如何

检查、如何处理,清清楚楚,有条不紊。接着,凤姐又建立

了考勤制度和物品管理制度。规定了什么时候点名,什么时

候吃饭,什么时候请示,什么时候领发物品,某人管某处,

某人领某物,弄得十分清楚。由于建立了人事、考勤、物资等管理制度,就避免了原

来宁国府中管理的无头绪、忙乱、推诿、偷闲等弊端。

成功的社会具有共同特点,那就是: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让制度说话。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神奇的支点是制度吗?答案耐人寻味。哈佛大学让制度看守校园

如果个人是一滴水,那么社会就是那浩瀚无边的大海。

社会是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这张大网的一个结点,连接结点的线都是制度纽带。制度是人们交往的工具,也是人们交往的产物。

我们来看一个制度看守校园的故事:1764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焚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

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永远地消失了。在这之前,有个学生违反纪律,悄悄把一本古书带出馆

外,准备慢慢看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

本。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这个学生做出了一个勇敢的

选择。他怀着不安的心情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郑重地将

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

以褒奖,然后根据校规把他开除了。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但是校长并不做解释,只亮出了

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安全有

效。规则是一种约束,只有在规则的约束下,才能让大多数

孩子更自由地成长。

哈佛大学校长让我们明白:制度、规则是学校的生命。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

魂”。哪里制度稳定,哪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松垮,哪

里便一切混乱。

人类社会的博弈,其实就是人与规则、制度的博弈。在社会有机体中,规则、制度是社会联系的凝结剂,是社会控制的防火墙,是社会发展的支撑点。

人的社会关系庞杂烦冗,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又无时无刻不在消逝,人们不容易把握。一旦人的社会关系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便获得了“正名”。制度构成了人们现实生活的舞台,各种社会行为的空间。

在哈佛大学,规则看守校园;在当今世界,制度看守社会。打“老虎”、拍“苍蝇”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产生腐败《荷马史诗》之一《伊利亚特》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忒萨利亚的国王帕琉斯,抓住了变形多端的忒提斯,迫

使她嫁给他。国王兴奋之中,忽略了纠纷女神厄里斯,没有

邀请她参加婚宴。但厄里斯不请自来,一言不发地沉着脸吃

喝于酒宴之中。临走时,她丢下一只刻有“给最美丽的女神”

字样的金苹果,任其滚动于众女神脚下,结果引发了一场争

夺金苹果的纠纷。为平息女神们吵吵嚷嚷的喧闹,众神之王宙斯授权特洛

伊国的王子帕里斯做裁判,由他将金苹果判给最美女神。为收买帕里斯,天后赫拉许愿使他成为全亚细亚之王,

智慧女神雅典娜应允将他塑造为常胜将军。平庸的帕里斯,胸无大志,既无野心又不热爱战争。但

是,当他听到爱神阿弗洛狄忒“帮助他夺到希腊美女海伦”

的许诺后,兴趣一下就来了,并下决心将金苹果判给阿弗洛

狄忒。

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帕里斯放弃了公正地行使“谁是最美丽的女神”的裁判权,而是为满足一己私欲,将权力与爱神阿弗洛狄忒作了交换。

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这个神话传说,为孟德斯鸠的论断提供了最好的注脚。制约权力靠制度

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产生腐败,清水衙门会变臭,臭水衙门会变黑。

广东科技系统腐败案中,一批知识分子官员在专项资金审批中做手脚,人们感叹衙门无清水。秦皇岛市城市管理局原副调研员、北戴河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涉嫌受贿、贪污被搜出现金上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被视为“小官巨腐”的典型。事实上,一些部门和单位,衙门虽清,浑水有鱼,权力的每个角落,都能找到寻租的贪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曾在《亚洲的戏剧》一书中提出了“民俗学意义上的腐败”的说法,就是腐败已经成为一种“人人习以为常的文化”。

权力这只老虎一天不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反腐就会如同割韭菜,割掉一茬又长一茬。

这个道理,从扁鹊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对魏文王说:我家三兄弟中,

我大哥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于病情未发之时,所以病人往往以

为自己本无病;二哥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所以大家都觉得

他只会治小病;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有穿针、放血、

上麻药、动手术之类的动作,大家就以为我医术最高明,因

此我的名气反倒比我两个哥哥大。

扁鹊称自己的医术在三兄弟中排名末座,当然是自谦之辞。能让病入膏肓者起死回生,医术必然不差。但可以肯定的是,病情严重到了要动医刀、用猛药的时候,就算治得再好,也难免大伤元气。猛药之于病患,好比刑罚之于贪官;手术之于治病,犹如治标之于反腐。

风起于青萍之末,无论怎样的疑难重症,大都发端于发肤之间。如果平时能勤加防范,或察病因于未发,或斩病苗于萌芽,扁鹊所擅长的麻药、火剂之类恐怕就会无用武之地了。

扁鹊的故事告诉我们:祸患常积于忽微,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和监督腐败的制度体系,显然比东窗事发后的惩处更为高明。

制约权力这只老虎,要通过缜密的制度安排让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让阳光穿越腐败的雾霾。制度反腐才是治本之策

这些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大案要案陆续公布。2000年被判处死刑的有胡长清、成克杰,后来被查处的有陈良宇、刘志军、薄熙来等。十八大之后“打老虎”、“拍苍蝇”力度加大,李春城、蒋洁敏、申维辰、苏荣、徐才厚、令计划等一大批省部级以上贪官被查。特别是201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决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成为中国强力反腐的标志性事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14年8月8日《人民论坛》指出:“水中一条鱼死了,是鱼的问题;成批成批的鱼死了,

是水的问题。”高压式反腐掀起的廉政风暴仅仅是打捞病鱼和死鱼,只

有从源头上解决水的问题,才能使大批鱼不得病或者少得

病,如此方是治本之策。有效的反腐体制和常态化机制,成

为反腐重心转换的下一站。

面对腐败这一日益膨胀的毒瘤,人们开出了许多良方:预防、教育、查处、监督……然而,治本之策还是制度。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制度反腐论,明确了思想作风问题并非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严刑峻法都比不上一套稳定长效的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

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

腐的保障机制。”(《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

12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鲜明特色,就是注重从“制度”入手,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要走出治标不治本的反腐怪圈,就要加快推进反腐的制度化、法治化。编织科学合理的制度笼子,既关得住“老虎”,又飞不出“苍蝇”,从根本上改变“牛栏关猫,进出自由”的制度虚无现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