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2018浙江省事业单位分类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应用能力B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4 04:58:07

点击下载

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2018浙江省事业单位分类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应用能力B类

中公2018浙江省事业单位分类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应用能力B类试读:

中公教育核心研发团队

李永新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广大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张永生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公务员考试的教学研究,参与编写了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深度辅导教材,教学风格既严谨深入又风趣幽默,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帮助众多考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深受考生信赖的实力派讲师。邓湘树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公务员考试有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经验。辅导课程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幽默生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张红军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公务员考试有深入的研究,授课深刻、系统、精彩,深受考生欢迎。刘辉籍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中公教育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全国特级教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多年。长期深入研究国家公务员面试考试,并对面试教学做出重大革新,其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受广大学员欢迎。史广帅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对各省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特点有深入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从小角度切入理论核心,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理论核心和框架,洞悉考试规律,并给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提高方案。白丽丽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主讲公务员、事业单位申论及写作。具有多年的公职类考试研究与辅导经验,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公务员、事业单位申论、综合写作命题规律、命题趋势有深入研究。教学深入浅出、方法实用,严谨有条理,深受广大学员欢迎。王健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教学多年,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在潜心研究申论命题机理的基础上,善于总结申论的命题及答题规律并能准确把握命题方向,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有深入的研究并形成自己其独到的见解。授课轻松幽默,注重鼓励学员参与课堂互动,气氛活跃,致力于培养学员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开阔的答题思路,深受学员们的喜爱。冯署平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主要从事申论授课及理论研究,对时政热点具有较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潜心研究申论的理论授课体系,具有丰富的讲义撰稿经验,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多样,授课逻辑缜密,深入浅出,知识功底深厚,深受学员欢迎。中公教育研发团队其他成员介绍详见zj.offcn.com

题型专项精讲掌握作答方法破解综合应用能力(B类)作答难点

通过分析近几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真题,我们发现公共科目综合应用能力(B类)试卷重点考查主观题,题型包括案例分析题和材料作文题。本书在编撰的过程中,将真题中涉及的这两大类题型进行分类讲解,帮助考生掌握各类题型的作答方法与技巧。具体来说,本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色:体例科学,贴近真题

在应试时,考生需具备“拆分试题”的能力,即将一份试卷中的各种题型看作是独立的模块,专题专做,使答案更贴近题型特点,更具有针对性。本书为帮助考生提高“拆分试题”的能力,通过对考试真题的分析,将案例分析题和材料作文题两类题型分篇叙述,力求让考生领会每类题型的特点,进行专项复习。详解方法,逐个击破

将试题拆分为独立的模块后,如何实现专项复习?本书针对每类题型的特点,深入研究其命题方式、测查能力等方面,进而整理出两种题型特有的考查形式与作答思路,作为本书的核心内容,帮助考生掌握作答综合应用能力(B类)试卷的关键。本书对于作答方法的讲解,采用理论与示例相结合的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考生思维,使考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本书在每篇的篇页上设置了二维码,考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关于各篇内容的细致讲解。

在备考时间紧张时,考生应将备考重点放在作答方法上,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的复习,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真题精讲,身临其境

在掌握了每类题型的作答方法后,如何将其运用到试题的作答中,是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攻克的又一难关。本书准备了真题精讲环节,让考生身临其境,感受真题作答的难易程度,并通过“思路点拨”让考生明晰作答方法是如何运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真正实现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典型例题,实战训练“典型例题”环节则是依托真题和对各类题型的分类精讲进行设置的,将作答方法和理论知识应用到练习中,帮助考生建立自己的“思维模板”。考生可以通过作答典型例题来检验复习效果,在实战演练过程中切实提升综合能力。中公教育教材编研团队 2017年11月

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情分析

根据《2017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安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2017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全年集中安排2次,其中笔试时间为6月10日和10月21日。公共科目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A类)与自然科学专技类(B类),综合管理类(A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中以行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及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自然科学专技类(B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其中,自然科学专技类(B类)采用综合应用能力(B类)试卷进行考查。考试特点分析

一、考试内容

通过对2017年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的分析可知,综合应用能力(B类)试卷全部为主观题,内容通常包括反映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关系自然科学的小案例,要求应考人员能够准确理解、概括出案例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会给出围绕某个特定话题的材料,要求应考人员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撰写议论文。

二、能力要求

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四大能力之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看得懂。即能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理论政策、专业词汇的相关表述。

第二,看得准。即能抓住给定资料背后的观点和本质,特别是命题人隐藏在材料背后的意图、主旨或精神。(二)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试中必考的能力,要求考生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观点明确。即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给定资料中命题人的意图和主旨,准确地提炼观点。

第二,有理有据。理,就是理论和政策,要求考生能够恰当地运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理论和政策,对给定资料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据,就是要恰当地运用给定资料提供的各种案例、事实等论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证。(三)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是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试中常考的能力,随着命题日趋完善,这种能力的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其具体的考查形式有:

第一,准确提炼问题。即要求考生首先简要提炼问题,然后再提对策建议。提炼问题与提出对策建议可以设置两道题,也可以组合起来设置一道题。

第二,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最近几年,提出对策型试题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对假、大、空以及万能化、套路化、模式化的对策,转而要求对策“具体、切合实际”。(四)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是文案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考试中有如下四个要求:

第一,连贯。“语言流畅”是文章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明显的语法错误,要恰当使用连接词,保证全文逻辑严谨、语句通畅。

第二,简洁。因考试字数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在文字表达上要求“简洁明了”,特别是作文标题,更是以短为美。短小精悍,才能夺人眼球。

第三,规范。规范有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使用书面语,事业单位作文是非常规范的文字表达能力测试,在遣词造句上必须使用书面语,避免出现口头语、网络用语等非书面语;二是使用事业单位惯用语,应学会驾驭规范表述。

第四,生动。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该学会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光彩。

三、考查题型

通过分析近几年浙江省部分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B类)真题可知,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试的考查题型包括案例分析题和材料作文题。(一)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考生要熟悉材料内容,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具体的作答。考生除结合材料内容进行作答外,还可结合自身所积累的知识进行分析,可作答空间较大,对考生的知识积累要求也较高。

例如,2017年10月21日浙江省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B类)真题:

案例分析题(根据所给案例,请回答后面的问题。50分)

资料1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公民中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只有3.27%。所谓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同时要求,各级科协组织要将科普工作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国家、地方、部门发展规划,各级学会要把科普作为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高的重要方面,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加大科普投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A省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是该省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共A省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A省科协下设科普部,主要职能是:组织和推动全省城乡和企业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制定全省科普工作规划,编制经费预算;组织调查研究,开展科普宣传;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指导现代科普场馆体系建设和科普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搭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负责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的联系、管理工作;负责联系和指导企业科协的有关工作;负责省科协常委会科学普及专门委员会办公室等工作。归口联系省科技馆、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相关业务工作。

资料2

社区科普与社区建设密不可分,社区科普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对社区建设起着促进作用。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社区科普事业,是提高公众整体科学素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A省B市从2016年3月开始,深入12个县市区、2个开发区进行了座谈交流,深入开展专题调研。

B市总面积161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3万,辖4区、6市、2县,4个开发区。有62个乡镇、57个街道、1180个社区,其中农村社区934个,城镇社区246个。据统计,全市能为社区科普提供服务的组织人员有2004人,平均每个社区不足2人,社区科普志愿者4161人,街道社区成立科普协会的有284个,占社区总数的24%。参与服务社区科普工作学会(协会、研究会)的有119个,占社区总数的10%。县级建有科普讲师团(服务团、咨询团)35个,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城区和大型社区。

调查发现,市级科协用于社区科普的经费15万元,县级科协用于社区科普经费总计61万元,平均每个社区516.9元。街道、社区购买设施、设备、印发宣传材料折合资金228万元,吸纳社会科普资源折合资金276万元。科普经费完全不能满足社区科普工作需要的达91.6%,只能局限于开展一般性工作,边远城乡接合部老旧社区有时连活动也难以开展。

个别县市区科协负责人和街道、社区科协兼职人员调整后,没有及时调整和健全基层科普组织;有的存有畏难情绪,工作落实不够、存有死角;宣传工作不到位,社区居民缺乏信息交流和沟通,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和组织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全市街道、乡镇设有科协组织的有90个,占街道、乡镇总数的75.6%,全市社区建立科普组织的不足50%,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村改居,主动参与建立科协组织及跟进的力度不够,造成部分农村社区出现科协组织空白的现象。

全市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社区好于县市区的社区,县市区的城区社区好于农村社区。据调查,建有科普活动室的社区767个,占社区总数的65%;有科普宣传画廊的社区616个,占社区总数的52.2%;有科普图书室的社区720个,占61%;有社区科普大学的53个,有社区科普大讲堂、科普学校的579个,总计占总数的53.6%;建有电子科普画廊的社区70个,占总数的5.9%;新建数字科普终端的社区283个,占社区总数的23.9%;科普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较好,又有经费支撑的社区全市仅有56个。

调查中显示,目前,社区开展科普讲座和科普展览等传统活动多,运用新媒体、自媒体创新开展的少;群众被动学习教育多,主动参与互动性活动少;开展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多,推广科技成果、培训科技人才的活动少。开展食品安全、健康生活、防灾减灾、应急科普内容的占58.3%,开展医疗保健、营养膳食、保护环境、低碳生活内容的占25%,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内容的占16.7%。每年开展活动4次以上的社区359个,占社区总数的30.4%;组织科教进社区活动的有522个,占社区总数的44.2%。社区居民从各种大众媒体获取科普信息的占58.3%,从科协系统组织活动获取的仅占33.3%。社区科普活动频次低,质量和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

……

假设你是B市科协科普部工作人员,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梳理B市开展社区科普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2.就下一步推进B市全市科普工作,提出工作思路。(30分)

要求:具体、明确,具有可行性,不超过500字。(二)材料作文题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不仅能体现考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更能体现出考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2017年6月10日浙江省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B类)真题:

作文题(阅读以下材料,然后按后面的要求作答。50分)

北岛有一首诗,题目是“生活”,整首诗只有一个字“网”,人称一字诗。有人认为,“网”是束缚,是陷害,是网罗;有人认为,“网”是联结,是交通,是网络……

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实际,以“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在1000字左右。备考指南

中公教育以多年事业单位考试研发的深厚基础,总结出了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试的备考策略:

1.结合考试时间,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

制订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是非常关键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工作的紧张程度以及生活情况,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同时也要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复习的质量和效果。复习计划要有阶段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明确每一阶段的复习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考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更科学、全面、严谨地进行备考。

2.注重时政热点储备

在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试中,背景材料是考生答题的依据,因此,熟悉、了解背景材料对考生准确、有效答题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真题可知,题目注重对社会热点、自然科学的考查,内容涉及生态、社会、文化等领域主题。因此,考生应注重对时政热点及科学知识的储备,平时可多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媒体网站,积累时政热点,丰富知识储备。

3.注重主观题的解答技巧

根据大纲规定,综合应用能力(B类)试卷由注意事项、背景材料和试题三部分组成,全部是主观性试题。作答主观题,除了平时不断积累时政热点、科学知识之外,还要注重答题技巧,考生在作答时,要注重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熟练运用不同题型的作答方法和策略。此外,在作答时,考生也要重视文字的书写,干净整洁的卷面是主观题取得高分的重要条件。第一篇案例分析题

1.掌握案例分析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了解案例分析题的失分原因,作答时避免失分。

3.熟练掌握归纳概括型、综合分析型、提出对策型以及辨析题四种案例分析题的作答思路。第一章案例分析题概述第一节 题型概述及能力要求一、题型概述

案例分析题又称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它通常是向考生提供一段或几段背景材料,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材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总结材料中所存在的问题,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等。

在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常见的案例分析题型可以分为归纳概括型、综合分析型、提出对策型、辨析题四种。(一)归纳概括型

归纳概括型,是让考生将所给材料中反映的问题、现状、原因、主要内容等提炼、归纳出来,并加以简明叙述的试题。【示例】(材料概述)

资料1:第一段主要讲解在易燃材料中加入阻燃剂是从源头控制火灾的重要手段,而大多数普通公众并没有听过阻燃剂这个词。

第二段主要讲解阻燃剂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与电气设备、家具以及建筑物和建筑材料四个领域,每天我们都与它“形影不离”。甚至于电脑的电路板、手机的塑料外壳等都涂有阻燃剂。

第三段主要介绍阻燃剂对于缓解火灾的重要作用,火灾时,与在无阻燃剂材料房间的人相比,在有阻燃剂材料房间中的人可逃生时间平均高出15倍。

资料2:主要介绍溴系阻燃剂的危害以及是否应研究其他类型的阻燃剂代替溴系阻燃剂。简答题:根据资料,总结阻燃剂使用的现状。(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二)综合分析型

综合分析型,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材料内容,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综合分析型试题一般可以分为原因分析型、启示分析型、评论分析型和关系分析型。【示例】(材料概述)

资料1:主要介绍当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成为社会的痛点,折射出了民众“办证难”“跑证难”的辛酸,“奇葩证明”成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的一个标识。

资料2:主要介绍“奇葩证明”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二段给出原因:政府部门固守传统思想,管理落后,凡事都想着其他单位干;同时指出主要原因为政府转移责任、规避义务,将核实认证的责任转嫁给基层社区承担。

第三段强调原因在于:政府滥用职权,借机刁难民众,吃拿卡要、谋取私利,缺少服务意识。

第四段给出原因:一些政府部门之间还没有完成信息的互联互通,大家“各自为证”。

资料3:第一段主要介绍为治理“奇葩证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

第二段主要介绍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削减审批事项,让放权同步、协调、到位。

问题:结合给定资料,分析“奇葩证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0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有理有据,措施合理、可行,条理清晰,不超过350字。(三)提出对策型

提出对策型,是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的试题。此类试题是对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提出对策型试题一般可以分为作答身份明确型和作答身份未定型。【示例】(材料概述)

材料1:主要介绍高校学生小张遭遇电信诈骗的案例和18岁准大学生徐某通过银行ATM机转账的方式被诈骗9900元而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的案例,并通过专家分析简要介绍电信诈骗犯罪率高的原因。

材料2:主要介绍因点击木马病毒伪装成的链接而被骗的受害者不在少数,而且网络电信诈骗的花样繁多,多数是骗子在掌握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

材料3:主要介绍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如何从“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确定的七个重点打击地区之一转变为整治网络诈骗的典范。

问题:结合给定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30分)

要求:对策合理、可行性强,条理清楚。不超过500字。(四)辨析题

辨析题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主要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辨析题一般可以分为单向型辨析题和正误混合型辨析题。【示例】(材料概述见归纳概括型的【示例】)

辨析题:应尽快研究其他类型的阻燃剂来代替溴系阻燃剂。(15分)

要求:先说明正确与否,再阐述理由,不超过200字。二、能力要求

通过对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和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综合资料阅读理解的学习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认为如果想顺利地进行案例分析题的作答,考生需要具备四大能力。(一)阅读理解能力

案例分析题为考生提供材料,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准确掌握作答方向。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我们称阅读理解能力为作答能力之首。阅读理解能力,即通过阅读要掌握材料是由哪些内容组成,明确作答关键,这需要考生做到以下两点:

1.看得懂

考生能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包括材料的内容、具体情况和理论政策等,通过阅读需要了解给定资料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的作答重点应该是什么。

2.看得准

考生通过阅读,要准确把握细微之处,案例分析题的材料较简洁,都是反映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小案例,具体作答方向不会明确给出。这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抓住材料细节,由点到面,准确作答。(二)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指考生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并合理评价问题的能力。考生通过阅读材料,发现问题,从问题入手,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这种能力要求考生做到以下两方面:

1.观点明确

即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给定资料中命题人的意图和主旨,明确地提炼出观点。如果在作答中,基本观点不明确或出现错误,那么整个答题的方向便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整体解答错误。所以,考生一定要从给定资料中提炼出一个明确的观点作为作答的整体方向。

2.有理有据

理,就是理论和政策,要求考生能够恰当地运用党和政府提出的重大理论和政策,对给定资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据,就是要恰当地运用给定资料提供的各种案例、事实等论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证。有理有据地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是我们作答综合分析题的根本。(三)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考生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基层工作对这一能力最为看重,随着事业单位考试的日趋完善,测查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也日渐灵活。这一能力要求考生做到以下两点:

1.准确提炼问题

只有找准、找全问题,才能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策。为此,要求考生首先能够准确提炼问题,然后再提出对策建议。在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试中,有时会将提出问题和提出对策建议合并考查。

2.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案例分析题中的解决问题,通常是解决案例中给出的或是延伸出的问题,如果脱离给定资料,套用对策模板,得出的答案很难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也不是命题人想看到的。第二节 整体作答方法

从整体来看,对案例分析题的作答,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作答思路:一、阅读材料

拿到试卷后,考生应先快速浏览材料,掌握材料到底在讲什么。

在阅读材料时,要设身处地将自己代入案例的具体情节,了解案例到底要表达什么问题。只有了解材料内容,才能准确理解题目到底在问什么。

这一遍阅读是对材料基本情况的简单了解,考生不要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在这次阅读上。二、理清问题

阅读材料后,接着我们要明确问题。

案例分析题一般情况下,题目数量不会很多。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作答方向。理清题目要求,如是要我们概括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还是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抑或是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评论材料中的基层执法行为是对是错。

理清问题是我们作答的基础,只有了解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考生在这一步骤上要花费较大精力,准确审题,避免事倍功半。三、回归材料

粗浅阅读材料,仔细明确问题后,我们需要回归材料,深度剖析问题要点。

材料中的线索比较冗杂,我们在这遍阅读时,需要仔细寻找要点,通过圈点标注将题目要点一一勾画出来,继而通过归纳概括的方法“合并同类项”,确保要点没有遗漏。四、分析要点

通过归纳概括我们得到题目要点,这时需要我们运用综合分析能力,对要点正确与否作出判断、补充。

我们得到的要点是案例分析题作答的重点,但并非答案本身。作答时,需要在确保作答角度正确的情况下,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把问题说全、说深、说透、说充分。有些试题有联系实际的要求,考生就一定要结合实际,在题目要点的基础上稍加引申。五、作出结论

对于案例分析题,我们需要坚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维结构,针对题目给出明确结论。

面对归纳概括型,我们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依据题目要求,准确概括要点。

面对综合分析型,我们要仔细分辨题目要求,是评论观点,还是谈启示,但无论题目如何发问,都要写出明确的观点,保证问有所答。

面对提出对策型,我们要紧密联系材料问题,结合自己对该问题的知识积累,多方面多角度地提出相应对策。

面对辨析题,我们要在分析题中观点正确与否的基础上,作简要表态,并指出坚持正确观点的意义,或者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与危害等。第三节 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一、失分原因

案例分析题让很多应试者望而生畏,他们在答题时往往感觉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手,因而很容易失分。导致应试者失分的几个常见因素如下:(1)看完题后,思维混乱,分不清题干中交代的是什么关系,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不知如何写答案。(2)开始写答案时,担心写得不够全面,唯恐漏掉有关论述,结果越写越多,造成时间不够用。(3)遇到关键性问题拿不准,而该问题又决定其他问题的解答,于是反复推敲,浪费大量时间,结果题目没有做完。(4)答题快结束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观点前后矛盾,于是方寸大乱,便在试卷上涂改,越改越乱,卷面一塌糊涂。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做题经验不足或做题方法不当。二、应对策略

1.分类学习,牢记各种答题方法和技巧

理论知识是作答案例分析的基础,同时考生还需要掌握解题方法,才能准确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案例分析题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的解答方法各有不同,考生必须准确区分其间的差异,牢固掌握各种答题方法和技巧。

2.模拟训练,巩固学习效果

在掌握了理论和方法之后,要进行“大练兵”,多做模拟训练题,从而巩固学习效果,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同时,在做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真正将解题的方法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

3.勤于思考,回顾与总结自身工作实际

所有材料都是以实际工作为蓝本进行编制的,因此,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将有助于答题。不断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久而久之,自己的工作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答题水平也会相应提高。第二章题型分类精讲第一节 归纳概括型一、题型概述

归纳概括型是案例分析题中最基础的题型,也是作答其他类型的基础,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一般出现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一问中。

一般而言,根据归纳概括型的题目要求,可以分为概括案例的内容以及概括案例的问题两种形式。概括案例的内容一般出现在内容较为零散的试题中,其试题要求考生“概括主要内容”“对材料进行汇总”等。概括案例的问题一般出现在案例主旨突出、要点单一、主要内容比较明确的试题中,考生对于案例的主要内容可以轻松把握,但对于案例所反映出来的负面的、应当予以解决的问题则需要加以概括、整理才能使其层次分明。【示例】

为了减缓执法冲突,创新执法形式,近来各地执法部门可谓是怪招频出,有动用美女城管“温柔执法”的,有采用城管围观商贩“目光执法”的,还有“微笑执法”“铁桶阵执法”“献花执法”,等等。执法的“花拳绣腿”是越来越花哨了。如今,广州交警又祭出了所谓的“喇叭执法”。日前,广州交警联合多部门整治濂泉路的交通秩序,对占道经营阻碍交通的商家,用高音喇叭进行劝导。“喇叭执法”是指针对占道经营阻碍交通的商家,由协管员用高音喇叭进行劝导。不听劝导的,将高音喇叭搬至商家门口进行滚动播放,以劝导商家自行消除占道经营违法行为。表面看来,“喇叭执法”似乎文雅了许多,文明了许多,但其本质还是“暴力执法”,不过,这种暴力是一种“软暴力”而已。大声播放政策法规,是噪声污染,是权力蛮横,是对违规者的丑陋宣传,这种“软暴力”往往是硬暴力的导火索,这种“软暴力”执法也不能要。

问题:请概括案例中广州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考查形式(一)问题设置方式

归纳概括型的问题设置方式一般有两种:

第一,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进行考查。【示例】

上述案例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第二,与其他类型的问题一起出现,作为作答其他问题的前提、背景进行考查。【示例】

上述案例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另外,在考试中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试题中并不明确要求考生对案例反映的问题进行概括,而是隐含了这一要求,例如,“上述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就要求考生在分析原因之前,必须先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归纳概括。(二)提问方式

归纳概括型,其提问方式一般为“概括问题”“概括现状”“概括特点”“概括原因”“概括影响”“概括建议”等。对提问方式进一步细化,我们可以发现,归纳概括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概括案例的内容,要求阐述案例的主要内容或某一方面的内容。

第二,概括案例的问题,该类型又可分为两种题型,一种是直接要求阐述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或问题的表现,另一种提问方式比较灵活、隐蔽,不直接要求概括问题,而是通过运用一些负面的词汇——隐患、矛盾、难点、缺失等来提问,它实际上是要求概括材料中的负面内容,也属于广义上的概括问题。

这两种类型对于作答的切入点、答案的语言组织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不尽相同,应当引起注意。三、作答思路

归纳概括型的作答流程可以分为提炼要点和加工要点两个环节。提炼要点指的是考生在阅读给定资料和审清作答要求后,根据作答要求从给定资料中寻找和提取有用的相关信息,并将它们整理到一起,以便加工作答。加工要点是归纳概括型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考生成绩的高低。它指的是将提炼出的要点整合加工,最终得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一)提炼要点

寻找资料中的关键词、主题句,把握资料要点,是阅读给定资料的主要任务,也是作答归纳概括型的首要程序。归纳概括资料要点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抓关键词

阅读案例分析题的给定资料、掌握资料内容主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抓关键词,抓住了关键词,就等于抓住了资料的要点,对把握资料精神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案例分析题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往往就是关键词,对资料中的词语出现次数进行定量分析,是找出关键词的基础。直观易行的方法就是计算,计算词语在一段或相关的多个资料中出现的次数,哪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词出现次数最多,就可能是关键词。【示例】

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浙江省的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浙江信息、金融、环保、旅游、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中药等历史经典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比如,云栖小镇、梦想小镇都是信息经济特色小镇。云栖小镇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而梦想小镇则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投资突出“有效性”。【分析】

在上述材料中,“产业”一词出现了六次,很明显,它就是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若是要求我们概括浙江省正致力打造的特色小镇的“特”,那就可以概括为:紧扣浙江原有传统、特色产业,主攻最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且同一产业也实现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以保持独特性。

2.抓段首段尾句

案例分析题材料中最有实质意义、最关键的句子和词,多出现在案例材料的首尾位置,表明文章中心思想、主要观点、重要对策的内容,往往不在首段首句,就在末段末句。

因此,查找材料要点,应该先看开头,后看结尾,盯头瞄尾,把握住一首一尾两个关键节点,就能直扣主题,事半功倍。【示例】

2014年12月,鹤(岗)大(连)高速沿线征地已完成94%,房屋拆迁完成96%;辉(南)临(江)高速公路征地也如期进行。参与这项工作的施政人员由衷地说:“千难万难,依法办事就不难。”

在征地拆迁中,H市政府高举依法行政的旗帜,找到了顺利推进的“康庄大道”。按照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早布置、早落实的要求,2010年6月30日市政府就下发了《鹤大高速公路H段拟征地的通知》;2013年8月20日全市动员大会后,即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沿线县区政府负责人和市直有关单位、中省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征地拆迁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征地拆迁的领导协调工作,还成立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为组长,市监察、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为成员单位的“依法推进组”。

依法推进组先后7次深入现场,帮助解决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弃土场调整、林下经济作物承包合同认定、林地权属纠纷和抢种抢栽等问题,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做出决定,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坚强后盾;市政府及时出台了《H市鹤大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实施方案》,明确了各有关县区、各部门的征地拆迁职责和工作任务。一切都按法律法规办事,才使得征地拆迁顺利推进、稳步前行。【分析】

上述给定材料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千难万难,依法办事就不难”,第三段最后一句话“一切都按法律法规办事,才使得征地拆迁顺利推进、稳步前行”,这就是答题要点。但段首、段尾陈述的内容是否就一定是主题句,是否一定是资料的内容核心所在,还要进一步判断。材料第二段提到了H市依法行政,下发了《鹤大高速公路H段拟征地的通知》,此后还成立了征地拆迁领导小组和“依法推进组”,第三段又提到依法推进小组深入现场,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H市鹤大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实施方案》,这些都证实了H市在拆迁工作中依法行政。

盯头瞄尾,犹如给一则资料、一个段落、一个句子把住了开口和出口关,紧盯首、尾这两个节点,多数情况下关键词和主题句就不会“漏网”,结合比较分析就可以得出资料的要点。

3.明确中心思想

有些案例材料,并没有标志性的语句和关键词,这就需要仔细阅读材料,通过分析材料结构,来明确中心思想。筋,是文章、语句的外在形式,是语言、语法层面的规则;脉,是把资料组织起来的逻辑规则和事理原则,是体现资料中心思想的线索。循筋理脉,就是根据文章、语句外在的语言形式,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深入组织语言的事理逻辑线索,进而确定资料、段落、语句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示例】

浦东新区蓝村路作为有条件允许设摊的“试点马路”消息传出,潮水般涌来各式流动摊贩。400米的马路上满满当当挤进了200多个摊贩。一条路上一窝蜂涌入了数倍于前的摊贩数量,每天都挤满了人,卫生、治安、噪声的问题接踵而至。许多小贩为了占据有利地点也开始你争我抢。在另一个试点——虹口区控江街道,一些摊贩嫌条件差,宁愿退出固定摊点再到街上去与城管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一些摊主说,“流动摊贩本来就是要流动的,捆死在一个地方,还叫流动吗?赚不到多少钱的。”【分析】

上述材料并没有比较明显的关键词或者是段首、段尾句作为中心思想,但是通过“浦东新区蓝村路作为有条件允许设摊的‘试点马路’消息传出,潮水般涌来各式流动摊贩”“每天都挤满了人,卫生、治安、噪声的问题接踵而至”“许多小贩为了占据有利地点也开始你争我抢”等句子可以看出,上海市解禁小摊贩试点面临一些新问题。因此,本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上海市解禁小摊贩试点出现脏乱差等新问题。(二)加工要点

通过查找和梳理,得出要点的初步文字底本之后,还要进行加工整理,采用适当的表述方式,使要点内容成为符合作答要求、内容连贯、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的规范答案。

1.总分叙述

总分叙述,是依据案例材料中提供的要点,先总述,点出本质问题或主要内容,再分别阐述问题涵盖的各个方面或涉及的相关内容。【示例】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因数量增长最快、法律关系复杂、解决难度较大引起各界关注。自2012年12月2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道路交通损害的财产损失部分,之前存在很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地方,导致“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大量存在。“解释”明确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范围,强调精神损害赔偿,保险赔偿部分应该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更全面地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解释”将此类事故作为重点加以规定,未按照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强制性规定设计、施工,致使道路存在缺陷并造成交通事故的,当事人请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支持。这就给予车主向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索赔的权利。这样规定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国家越来越强调对公共事业工程问题的重视,通过该“解释”将索赔主体扩大,可以更好地监督工程质量。此次“解释”将酒驾、毒驾或故意造成损害的后果,纳入到了交强险保障范围,旨在充分保护受害人利益。【分析】

上述材料主要是介绍《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意义,围绕“更有效管理道路交通,更公平保护人民利益”这一主线和“倾向性保护弱势群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道路施工者和管理者将承担更多责任,有利于监督工程质量”“酒驾事故纳入交强险保障范围,充分保护受害人权益”三条副线展开,其答案的表述就应围绕“更有效管理道路交通,更公平保护人民利益”这条主线,把有关各条次要线索、各个侧面、各个要点串联起来。

2.并列叙述

并列叙述指的是案例材料中反映的要点彼此之间为并列关系,根据观察问题的正确角度,按照一定顺序均衡地罗列出来的方法。这样既全面反映概括对象的特点,又通过一个合理、恰当的角度,正确地认识资料所反映的事实与观点。【示例一】

综观今日猪肉市场出现的问题,“小作业”“游击战”等特点非常明显,几乎没有超大批量的违法屠宰,多数是小批量甚至不乏作坊式的非法操作,这直接导致了集中整治面临的困境:“风声紧”、拉网严打的时候,可以暂时安分一些,不注水、不滥宰,但风声过后,难免会卷土重来。多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注水肉”等类似报道,各地都会有一两次集中“严打”,但不得不承认,效果非常有限——对于这种零散的“游击战”,仅靠大军压境的“歼灭战”,可以“歼灭”一两个撞到枪口上的,却难以揪出那些暂避风头者。

目前监督猪肉问题的部门很多,粗略数一下,包括质监、卫生、工商、粮食、农水、公安、定点办等多个部门。但各部门之间不能明晰责任主体,各管一段,各有职责,出现问题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全面解决问题。管市场的不管来源、管来源的不管去向、管牌照手续的不管卫生、管卫生的不管质量……这样的管理貌似严格,却常常最是乏力。【分析】

材料中所说的对于猪肉市场集中整治难、监督部门问题多等问题都是造成当今猪肉市场乱象的原因,它们是一种并列的关系,需要从材料中按照顺序提炼出来,并进行整合加工,从而更方便地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示例二】

2013年3月6日下午,广州大道南靠近客村立交桥处,城管执法人员试图赶走一名带着小孩的女商贩。根据媒体的披露,冲突的最初起因,是赤岗街道城管执法人员巡查至广州大道南客村一处人行道时发现,一名身穿红色上衣的妇女正在占道摆卖番石榴。街道城管执法人员当场向摆卖当事人说明,其行为违反了城市管理的相关规定,依法要求其立刻停止非法摆卖、占道经营行为,并劝其离开。应该说事件到此,城管执法人员也的确是在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但无论如何,在接下去的事态发展中一名城管队员因一时情绪激动,与当事人发生了短暂的肢体冲突。城管队员从执法者,变成了一伙出于私怨而寻仇的“暴力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要求执法机关做到“三公开”即依据公开、身份公开、处罚公开。但由于部门利益、管理不善和监察机制的缺失,在当前的城管工作中普遍没有做到“三公开”,在执法过程中对程序的无视导致城管可以肆意根据自己的意志来执法,也导致了很多暴力问题的产生,更加深了执法对象和社会的质疑和不满。【分析】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执法行为的暴力化;执法手段的非人性化;执法过程严重违法”,它们是平行并列的关系,需要从材料中提炼出来,并且按照一定顺序加工整合。

需要注意的是,在并列叙述的答案中,虽然要点之间是相互并列的,但各项要点出现在答案中的先后顺序,仍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和一定的逻辑顺序。

3.线性叙述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事情发生、演变与结果、影响的原理顺序,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问题表现到原因、危害、解决的必要性分析,直到解决对策的逻辑顺序,成一线地摘要或概括复述资料内容要点。这种摘要和概括,通常要按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与处理过程,包括现状、成因、影响、对策、趋势等各个方面。【示例】

在我国的法律发展史中,历来贯穿着“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所以在我国引进和推广程序正义的观念,强调法律程序的独立价值,就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侧重于强调令行禁止、正名定份的实体合法性方面,对程序合法性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没有完全认识到程序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这一问题一直到今天仍在延续。

针对我国程序法治现存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指出,必须准确把握立法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审判监督新制度的应有作用。

江必新要求,不仅要充分认识正当程序对实体裁判公正性的保障价值而且要充分认识正当程序的独立价值;要保障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实体合法利益,而且要高度重视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和程序利益;要关注程序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程序法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表现,而程序正当性是诉讼程序的精神内核,体现了司法机关对诉讼参与人主体性的尊重关怀和社会公众对司法程序公正性的认可信任。”江必新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审判监督程序正当性建设,依法维护好保护当事人权利的最后一道程序屏障。【分析】

若要求为上述材料写一篇摘要,那么我们从问题到对策,按照“认识与处理过程”的顺序进行概括,表述如下:

我国历来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一些执法部门常常违反法定程序。程序法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表现,是诉讼程序的精神内核,体现了司法机关对人性的尊重关怀和社会公众对司法程序的认可。为此,要充分认识正当程序的独立价值,高度重视保障各阶层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健全完善程序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建设,进一步加强审判监督程序正当性建设,依法维护当事人权利。四、真题精讲【真题一】

社区科普与社区建设密不可分,社区科普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对社区建设起着促进作用。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社区科普事业,是提高公众整体科学素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A省B市从2016年3月开始,深入12个县市区、2个开发区进行了座谈交流,深入开展专题调研。

B市总面积161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3万,辖4区、6市、2县,4个开发区。有62个乡镇、57个街道、1180个社区,其中农村社区934个,城镇社区246个。据统计,全市能为社区科普提供服务的组织人员有2004人,平均每个社区不足2人,社区科普志愿者4161人,街道社区成立科普协会的有284个,占社区总数的24%。参与服务社区科普工作学会(协会、研究会)的有119个,占社区总数的10%。县级建有科普讲师团(服务团、咨询团)35个,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城区和大型社区。

调查发现,市级科协用于社区科普的经费15万元,县级科协用于社区科普经费总计61万元,平均每个社区516.9元。街道、社区购买设施、设备、印发宣传材料折合资金228万元,吸纳社会科普资源折合资金276万元。科普经费完全不能满足社区科普工作需要的达91.6%,只能局限于开展一般性工作,边远城乡接合部老旧社区有时连活动也难以开展。

个别县市区科协负责人和街道、社区科协兼职人员调整后,没有及时调整和健全基层科普组织;有的存有畏难情绪,工作落实不够、存有死角;宣传工作不到位,社区居民缺乏信息交流和沟通,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和组织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全市街道、乡镇设有科协组织的有90个,占街道、乡镇总数的75.6%,全市社区建立科普组织的不足50%,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村改居,主动参与建立科协组织及跟进的力度不够,造成部分农村社区出现科协组织空白的现象。

全市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社区好于县市区的社区,县市区的城区社区好于农村社区。据调查,建有科普活动室的社区767个,占社区总数的65%;有科普宣传画廊的社区616个,占社区总数的52.2%;有科普图书室的社区720个,占61%;有社区科普大学的53个,有社区科普大讲堂、科普学校的579个,总计占总数的53.6%;建有电子科普画廊的社区70个,占总数的5.9%;新建数字科普终端的社区283个,占社区总数的23.9%;科普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较好,又有经费支撑的社区全市仅有56个。

调查中显示,目前,社区开展科普讲座和科普展览等传统活动多,运用新媒体、自媒体创新开展的少;群众被动学习教育多,主动参与互动性活动少;开展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多,推广科技成果、培训科技人才的活动少。开展食品安全、健康生活、防灾减灾、应急科普内容的占58.3%,开展医疗保健、营养膳食、保护环境、低碳生活内容的占25%,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内容的占16.7%。每年开展活动4次以上的社区359个,占社区总数的30.4%;组织科教进社区活动的有522个,占社区总数的44.2%。社区居民从各种大众媒体获取科普信息的占58.3%,从科协系统组织活动获取的仅占33.3%。社区科普活动频次低,质量和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

问题:梳理B市开展社区科普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参考答案

B市开展社区科普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第一,社区科普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人力资源分布不均。第二,社区科普经费不足,工作难以展开。第三,社区科普组织网络不够健全,社区科普组织数量少、工作不到位,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第四,社区科普基础设施薄弱,分布不均衡。第五,社区科普内容单调,手段滞后,活动频次低,质量和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真题二】

资料一

伴随着塑料和泡沫材料的广泛使用,生活中存在的火灾隐患也更高。在易燃材料中加入“阻燃剂”,使其成为难燃材料,是从源头控制火灾发生的重要手段。“如果我居住的房间里没有使用阻燃剂,我会感到非常不安,因为这会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这句话出自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火灾研究科学家Jamie Grunlan之口。能准确说出“阻燃剂”三个字,并会因未使用阻燃剂而感到不安的人,绝大部分是与Jamie一样的专家。普通公众,甚至常年从事科技报道的记者,连“阻燃剂”这个词恐怕都没有听说过。

阻燃剂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与电气设备、家具以及建筑物和建筑材料四个领域,每天我们都与它“形影不离”。电脑的电路板上涂有阻燃剂,手机塑料外壳上涂有阻燃剂,电影院和剧院座椅和汽车座椅使用阻燃剂,办公楼外墙保温材料也涂着阻燃剂。这些物品大都使用了高分子材料或聚合物(塑料、橡胶、化纤、涂料及黏合剂等),有些材料甚至被称作固体石油,很容易起火。

各国相关防火法规和标准都强制规定电子设备、建筑、交通工具中相应塑料部件须满足阻燃防火要求,也就是必须添加阻燃剂。2013年韩亚航空公司航班失事和2005年法国航空公司航班失事两场事故中,由于使用的阻燃剂符合美国航空业对耐火安全座椅和货运飞机的规定要求,人们得以幸免于难。据欧盟委员会评估,过去10年中,阻燃剂的使用使欧洲的火灾死亡人数减少了20%。2009年英国政府的研究表明,英国为提高消防安全要求而颁布《家具与室内陈设消防安全法规》后,在2002年至2007年,火灾死亡案例年均减少54例,非致命烧伤案例年均减少780例,火灾事故年均减少1065例。美国国家标准局商务处的研究表明,火灾时,与在无阻燃剂材料房间的人相比,在有阻燃剂材料房间中的人可逃生时间平均高出15倍。

资料二

中国阻燃学会秘书长周政懋教授说,大火的燃烧,要满足3个条件:可燃性物质、达到物体的燃点和有氧气参与,缺一不可。去掉其中一种,就可以防止着火。

着火时,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它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持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溴系阻燃剂可以一定程度上去除自由基,直接干扰燃烧的链式反应,相比于其他阻燃剂,更能够广泛适用于阻燃各种材料。当然,阻燃剂的选择要兼顾诸多因素,比如与材料的兼容性、性价比、满足防火要求的能力、存储过程中保持阻燃性能的稳定性,等等。不同阻燃剂根据其阻燃机理、与被阻燃材料的相容性等不同条件适用于不同被阻燃材料。

虽然溴系阻燃剂在保护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功不可没,但也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人体。科学界对于含溴阻燃剂影响健康的担心,首先来源于一个针对瑞典母亲乳汁中多溴联苯醚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瑞典母亲乳汁的多溴联苯醚含量一直处于递增趋势。

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吴永宁课题组在我国食品和母乳中检测到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课题组称,目前中国母乳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污染水平与欧洲、美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相近。2001—2003年,市场上的六溴环十二烷需求从16500吨已攀升到接近22000吨。

2013年5月,联合国《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通过一项禁令,在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六溴环十二烷,欧盟也已经将六溴环十二烷认定为一种“被高度关注的物质”,同时呼吁分阶段淘汰这种有机污染物。

欧盟并未将绝大多数溴系阻燃剂划为危险物或有毒物,是因为这些溴系阻燃剂在正确处理时的危害性是小而可控制的。2006年欧盟对四溴双酚A的风险评估得出结论:它在使用过程中的释放量可忽略不计,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威胁。2013年年底,加拿大政府也公布了相似的评估结果。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评估结果是:大多数被评估的溴系阻燃剂不存在健康隐患,其在食品中的存在不太可能引起担忧,这里包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尽管如此,除了已被禁用的几种溴系阻燃剂,是否还有其他的溴系阻燃剂具有生物积累毒性,人们仍要求取得更多的科学数据。这是公众对使用溴系阻燃剂存在担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家表示,绝大多数溴系阻燃剂不带有有毒标签,许多溴系阻燃剂的急性毒性甚至低于食盐。溴科学与环境论坛中国副主席韩颂青博士说,在70多种商品化溴系阻燃剂中,目前被全面禁用的只有一种六溴环十二烷,其他溴系阻燃剂仍被广泛使用。化学品的毒理研究及风险评估都是基于单一化学物质,而不是一类化学物质,笼统地说或断定一大类物质都有毒是不科学和不负责任的。

2014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了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用阻燃剂HBCD替代品的最终报告,建议用丁二烯苯乙烯溴化共聚物替代六溴环十二烷,因为该物质比六溴环十二烷的安全性高,并且已经在美国实现了商业化生产。陶氏公司成功开发了新型聚合型(大分子)溴系阻燃剂,已被用于替代六溴环十二烷,由于分子体积太大,很难穿透生物细胞膜去参与体循环及新陈代谢,因而不能对有机生物体构成伤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