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之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4 14:10:23

点击下载

作者:王刚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名师之路

名师之路试读:

前言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坚持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定位,坚持教育与社会经济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强化内涵建设,承担社会责任,为上海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以全国劳动模范和优秀发明家包起帆、李斌等为代表的各级各类技术与应用型人才10万余名,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应,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标杆和劳动模范培养摇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还有悠久的职教师资培训的历史,1997年,学校被上海市教委确认为“上海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中外合作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99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000年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从2005年起至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地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承担了第一、二、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中职校名师的培养任务,来自全市28所中职校的40位骨干教师先后在本基地进行培养培训。在培养过程中,基地注重对学员职业教育能力特别是专业能力、组织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培养目标明确,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一、总体情况

第3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地共招收学员12位,来自全市11所中等职业学校。学员从事的教学工作专业领域有机械(3位)、电子(3位)、计算机(4位)、美术教育(1位)、体育教育(1位)。学员进入基地时年龄跨度在29~45岁,大部分为1972、1973年出生,职教教龄最低10年、最长27年,其中中学高级讲师为4人、预备中职高级讲师为6人,还有讲师2人。根据学员的专业领域、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特点,基地为每一位学员配备了具有先进职教理念、丰富职教经历、丰富名师培养经验的教授群体,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培养方式。为培训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基地还聘请了全国劳动模范徐小平担任基地的企业导师。二、培养理念

为了推动学员更快脱颖而出,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中职校有影响力的名师,基地根据上海市教委对“双名工程”培养的要求,充分调查和研究中职校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遵循“全市学习与基地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课题带教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个人研究与集体调研相结合、能力提升与学业提高相结合”等培养原则,全面、深入地分析进入基地学习的中职教师的职业发展状态,坚持以中职名师和学校管理者为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能力进行分类并设计了实现的途径,制订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专家讲座、实地参观学习、自学职教理论等途径更新职业教育理念,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研究和方案制订等环节,掌握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课程设计、说课、示范课等环节,提升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技术和方法能力,通过学习项目的组织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如表1所示)。表1 学员能力培养矩阵三、培养方案(一)中职教师的职业发展基本状态

状态1:学员群体在各自的中职学校都是专业教学骨干,有的已经担任校级层面或中层管理工作,在学校中承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研究、指导新教师等十分繁重的工作任务。

状态2:由于大量精力被日常工作牵制,自身职业(专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主要表现为:①职业倦怠感强,面对基础一般、学习习惯养成不足的学生,缺乏职业成就感;②职业教育理论基础薄弱,难以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难以紧跟职业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③缺少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开展职教领域前沿问题研究能力缺乏,发现、归纳、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④对职业教育各个环节缺少系统分析、整合的能力,在专业、学校层面的工作缺少系统思考和工作能力;⑤对外交流缺少平台和机会。

状态3:由于外部因素和自身能力制约,个人职业发展遭遇瓶颈,急需突破。(二)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学员具有在职业教育体系上宽阔的视野、为学员在更大范围内的交流和学习搭建平台、提升学员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职业教育理论、熟练运用职业教育有效方法、提升教育管理、教学建设的综合能力。(三)培养方案制订原则

培养方案制订原则包括:

个性化原则——培养方案要切合学员个性;

系统性原则——项目设计要融入系统理念;

情景性原则——项目实施要运用职教方法。(四)培养方案

根据中职教师的成长规律和学员职业发展需求,培养方案按照共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设计,设置“通识教育、职教理念与方法、专业能力提升、职业能力提升与拓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五个培训模块。

1.通识教育模块

通识教育模块按照修心和修身相结合的原则设置,注重提升学员的职业文化素养,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统一安排。共15个单元160学时的集中学习活动。通过专业理想与社会责任、人文学养与学术浸润、认知结构与思维品质优化、专业视野拓展与学科知识深化4个板块,以大师茶座、专家讲座、博士课堂、学术浸润、名校体验、名著阅读、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和学习,达到培养学员专业忠诚度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员人文素养,提高思维品质,拓宽专业视野,深化职业教育学科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增加学员和大师面对面的接触机会,扩大学员和基础教育、其他中职学校教师的交流,提升学员把握教育本质、提高思考定位、积累文化素养、坚实学科研究基础的全面能力。

2.职教理念与方法模块

目标:确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了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理解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巩固和提高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环节实施的科学有效方法。

实现途径:

项目一:专家讲座;

项目二:企业实践;

项目三:院校交流;

项目四:学员论坛。

3.专业能力提升模块

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提升学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能力。

实现途径:(1)校本研究。(2)中高、中本贯通项目方案研制。(3)说课评课。(4)组织和参与学员论坛。(5)编写校本教材。

实施方式:(1)实行导师与学员一对一的个性化培养方式。(2)基地提供交流平台。

4.职业能力提升与拓展模块

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努力使学员提升思考问题的高度,拓展学员思考问题的范围,提高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的能力,为职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实现途径:(1)主持学校校本研究。(2)主持或主要参与教改项目。(3)中高、中本贯通项目方案研制、组织实施。(4)撰写学习体会和总结。(5)带教新教师。(6)职业竞赛指导。

5.综合能力提升模块

目标:完善学员能力结构,提升学员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实现途径:

全面参与基地各项活动的组织。四、培养项目的实施(一)通识教育模块

本基地全体学员参加了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统一安排的15个单元160学时的集中学习活动,按时、按质完成各模块作业以及其他学习要求,获得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工程通识培训结业证书”,按规定完成提交学习心得体会,有5位学员获得“勤勉奖”。

在通识课程培养阶段,学员聆听了多位前辈专家的精彩报告和专题讲座,对前辈专家提出的“选择教师职业即选择了负责”“选择教师职业即选择了高尚”观点高度认同。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将个人的成长与学生的成才、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站在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伟大责任,以高标准高品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研究,实现自我超越,成为育人的模范、师德的表率、教学的专家、管理的能手,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为国家的职业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二)职教理念与方法模块

基地多次组织职教理念学术沙龙、邀请教科院职教专家解读国家和上海职教发展规划,让学员深入理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组织学员集中探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育改革等,让学员能够抓住成长的机遇和展示才华的舞台,能够“在锤炼中升华,在探索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在积识中成智”。通过外出考察交流,学员们意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现代职业教育观念。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从“以教师为本”彻底转变为“以学生为本”,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地学习。必须依靠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学员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工作着力点应该放在教学改革上,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怕出错,不断总结、完善,勇于创新。教师所扮演的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更多的是“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等多元角色。

项目一:专题报告

为了更新学员的职教理念、掌握职教教学方法,基地开设了系列相关专题报告,让学员与和大师面对面,和专家面对面,和领导面对面进行学习与交流(如表2所示)。专题报告主要有:表2 专题报告情况一览

项目二:企业实践

培养期间,基地还组织学员参加“企业实践市级培训项目”,共有10名学员参加了本项目。在暑期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企业实践。在企业实践中,通过学习了解、广泛调研、亲身体会,学员们获得了以行业为需求、就业为导向的第一手资料,学习了企业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感受到浓厚企业文化,加深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通过对完整项目的跟踪与实施,熟悉了相关文档制作及工程实施的行业要求及规范,收获了很多课堂和书本上无法了解的知识,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教学研究的进行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得到了升华。本基地有多位学员因企业实践表现突出,被职教师资培训中心选中参加由培训中心组织的教师企业实践学员答辩活动。此外基地还组织学员赴上海及外省市企业进行学习考察,如参观考察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参观了汽车发动机生产的流水线,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和徐小平劳模创新工作室。

项目三:院校交流

培养期间,基地先后设计了系列学习交流方案,组织学员赴绍兴职教中心、宁波经贸学校、无锡技师学院、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州蓝盾职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龙门浩职业学校、成都电子信息学校等进行学习交流,学习的内容包括示范校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此外,还有一些学员入选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讲师团参加赴云南楚雄州开展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交流活动。

项目四:学员论坛

为了培养学员的组织、即时思考、写作、语言表达等能力,基地于培养期内组织了2次学员沙龙活动,每位学员围绕论题主题,撰写发言报告,展开学术争鸣。学员发言内容既围绕主题,又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岗位对当前的职教发展和面临的困境进行深思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发言内容有深度、有内涵,对大局的整体把握能力较为熟练。如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论坛上,一些学员围绕中职校正开展的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等热点问题展开,引起了大家的积极反响。在另一次由学员围绕职业教育领域的某一个热点问题自主选题的论坛上,一些学员分析自己学校发展的机遇和瓶颈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诸多有益的想法。两次论坛学员主动积极参与,准备了较高质量的发言稿,学员之间点评精彩到位,对启发学员思维,引导学员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前沿热点问题、培养学员大局意识、职教意识,提高学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三)专业能力提升模块

基地为每一位学员配备了具有先进职教理念、丰富职教经历、丰富名师培养经验的教授群体,实行导师与学员一对一的个性化培养方式,同时,为培训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基地还聘请了全国劳动模范徐小平担任基地的企业导师,如表3所示。表3 学员导师情况一览

基地还积极为学员的成长构建了一系列培养平台:

一是建立基地、中职校、劳动模范三方联合培养平台。2015年,基地与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全国劳动模范徐小平签署了三方联合培养学员协议,对学员张斌进行三方联合培养,提出了“通过一年时间的培养,力争使张斌学员具备更开阔的职业教育视野,掌握更扎实的专业技能,在中高职、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人才规格研究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在职教名师工作室建设起到示范作用,为推动上海市中职教育专业改革、课程改革做出更大贡献”培养目标,规定了“甲方制订有利于张斌学员专业能力全面提升的个性化年度培养计划,并为三方联合培养搭建好平台,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乙方以张斌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为张斌学员开展教学实践、教学研究配备所需的教学团队,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及政策上和经费等各方面的保障;丙方为张斌学员的企业导师,在专业实践和操作层面对张斌学员进行定期指导,并吸纳张斌学员参与企业课题的研究”三方培养责任。通过这种方式的培养,学员培训有压力、有动力,中职校对学员的成长也给予极力的支持和关注。

二是构建了1~3期学员交流的平台。培训期间,基地开发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双名工程基地网络平台”,设计了学员论坛栏目。基地的3期学员可以在平台上分享个人的教学、科研方面的成果。基地还建立QQ群、微信群等,大家在群里分享各自的学习收获。此外,基地还组织了多次不同期学员的交流活动,通过请第一、二期优秀学员为第三期学员做专题讲座、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为学员之间的交流构建各种平台。

三是搭建了学员所在中职校沟通的平台,随时关心学员的发展情况。基地多次召开座谈会,邀请学员所在中职校校领导参加座谈会,汇报基地培养情况和学员学习表现情况,了解中职校对名师项目培养的需求,听取学员在中职校的表现情况。通过这一形式的沟通,基地根据中职校的需求及时调整了学员培养项目,同时又对学员的学习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此外,基地还借助学校与多所中职校开展中高职、中本贯通教育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契机,与中职校间建立稳定的联系平台。在开展专业调研、制订试点方案和教学计划过程中,基地的学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开展等环节方面,基地学员主动承担重任,在学校和中职校的沟通联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建立了导师与学员持续培养指导的平台。5年培养期内,基地为每位学员配备了一位导师,导师与学员时刻保持着稳定的联系,随时指导学员的专业建设、教材编写、教研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持续为学员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促使学员更快成长成名。5年内,学员与导师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地的导师既是学员的良师,又是益友。因此,即使培养期结束了,这种深厚的师生关系仍将长期保存。

此外,基地还通过实施说课评课、校本研究、中高、中本贯通项目方案研制、校本教材开发等项目,提高学员的专业能力。(四)职业能力提升与拓展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努力使学员提升思考问题的高度,拓展学员思考问题的范围,提高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的能力,为职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基地通过设计一系列培养项目,帮助学员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与拓展,包括:主持学校校本研究、主持或主要参与教改项目、中高—中本贯通项目方案研制、组织实施、撰写学习体会和总结、带教新教师、参与职业竞赛指导、主持名师培育工作室,等等。尤其是带教新人这一项目是贯穿5年培养期内的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员带教新教师,通过个性化传帮带,帮助新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得成效,同时考验学员自身教育教学基本功与能力。通过带教新人环节,学员团队意识、带队能力得到逐步提升。通过综合的训练,基地有多位学员,经过培养,角色发生了变化,从名师基地的一名学员成为名师培育工作室的主持人,一跃成为团队的负责人、带头人。(五)综合能力提升模块

基地在构思和设计培养方案时,高度重视对学员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培养。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5年培养期,贯穿于培养的全部环节中。培养期内,学员与基地共同策划了听课说课方案、学员论坛方案和外出学习交流方案,活动由学员组织、主持。通过培养,学员在组织和管理能力方面收获了长足的进步。一些学员从一线教师发展成为学校的领导干部或中层干部,担任了学校领导岗位或学校重要部门(系)的管理岗位。五、培养成果

5年来,在全体学员的努力下,在导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学员们的组织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学员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研究,实现自我超越,成长为育人的模范、师德的表率、教学的专家、管理的能手。

学员郑卫先后获得上海市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上海市教育成果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类竞赛,先后获得了两次国家级二等奖、一次市级二等奖;完成教委和横向课题3项;公开出版教材2部;发表论文4篇;2013年晋升为本校副校长。

学员黄斌华先后获得普陀区园丁奖、华谊集团“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项、市级一等奖2项;成功申报教委装备部“黄斌华网络技术名师培育工作室”项目;公开出版教材1部。

学员张斌先后获得崇明区园丁奖、崇明区教育系统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崇明区拔尖人才、崇明区创新标兵、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公开出版教材1部;发表论文2篇。成功申报市级“名师工作室”,承担青年教师带教工作。

学员张帆先后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园丁奖;指导学生竞赛获得市级二等奖1项;成功申报市级重点项目1项;公开出版教材2部;发表论文3篇。成功申报市级“名师工作室”,承担青年教师带教工作。

学员余浩获得中职教师企业实践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二等奖;指导学生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职教集团二等奖1项;申报完成市教委项目1项、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项目2项;编写校本教材4部;发表论文3篇。

学员朱慧群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班主任、国盛集团优秀班主任、上海市第六届教学法比赛三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指导学生竞赛获得了上海市二等奖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上海电子职教集团课题2项;公开出版教材3部;发表论文2篇。

学员徐崔华先后获得上海市中专体协先进工作积极分子、校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多次获奖;主持市教委体育重点课题1项;公开出版教材2部;发表论文5篇;取得毽球中级教练员证书。

学员金卫萍获得松江区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顺利完成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课题1项;指导学生竞赛,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一等奖;编写校本教材2部。

学员王晓燕由教师走向管理岗以后,先后组织国家级比赛多项;编写校本教材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成功申报市级精品课程一门;成功申报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示范性品牌专业。

学员唐啟良担任本校美术绘画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荣获静安区优秀园丁称号,在市、区教学竞赛、技能比武和教科研成果展示中多次获奖。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美展、国际大漆艺术展、亚洲漆艺展、上海市美术大展、设计展等。

学员蒋峰先后荣获上海市中职课程说课比赛优秀奖、学校教学法评优一等奖;指导学生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2项;主持区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参与市级课题1项;公开出版教材3部;发表论文4篇。

学员江剑锋先后荣获奉贤区教学名师、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奖项;主持区级教学科研项目2项;公开出版教材2部;发表论文2篇,参与制订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六、回顾与展望

2016年是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的收尾之年。回顾5年来的培养,在总结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很多值得总结和推广的收获。

首先,从培养模式来看,与第一、第二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的培养方案相比较,第三期培养更注重对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职教名师的培养模式,即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需求导向的培养方案和职教特色的培养过程。培养模式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质的提升。

其次,从管理模式上看,更加的科学规范。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职教组由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直接管理,在项目实施、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关心和指导,保证了培养项目的顺利实施。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在5年期的培养过程中,提供了诸多资源,如统一实施了学员企业实践活动、开展了名师培育工作室建设,等等,同时,搭建了基地与中职校互动的平台。

第三,从学员收获来看,经过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的系统培养,学员个人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一些学员已在职教界崭露头角,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中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一些学员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成为学校的领军人物。

诚然,在总结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员培养标准化和个性化协调、学员期望和参与主动性的差异、基地培训和学校培训协调、培训内容和培训周期协调等。这些问题都有待管理部门和基地在未来继续开展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时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最后感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处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导,感谢中职师资培训中心的关怀和指导,感谢学员所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导师们的辛勤劳动,也感谢基地管理组同仁的倾心付出。第一部分基地概况一、基地人员(一)基地主持人

王 刚

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地主持人。(二)导师组

徐小平

上海大众祥易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经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高级技师、模范技能大师,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地特聘企业导师。

何亚飞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地导师。

蒋川群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人事处处长,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地导师。

从 群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体育部教授、主任,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地导师。

周政新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教授,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地导师。

刘 平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地导师。

钱原平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地导师。

马文新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地导师。

蒋文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副教授,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地导师。(三)学员

郑 卫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讲师,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项目裁判员,上海市技师协会数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模具技术协会理事。

江剑锋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校长助理、教务科长、实训中心主任。奉贤区第二、三届名教师。

张 斌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数控机床工和钳工双料技师。上海市职教名师、技术能手、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张斌数控技术名师培育工作室”主持人。

徐崔华

高级讲师,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基础教学部主任、基础党支部书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职体育学科中心组成员、上海市中职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中职校体育名师培育工作室导师、上海市中职校新教师培训带教导师。

余 浩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信息技术系主任,高级讲师,校工会委员,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中心教研组成员。

朱慧群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高级讲师,上海市优秀班主任、国盛科教公司优秀班主任。

黄斌华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高级讲级、高级技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研组组长、校教学督导组成员。“黄斌华网络技术名师培育工作室”主持人。

金卫萍

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智能工程系主任,市中职计算机中心组成员、市电子信息集团计算机专业委员会成员。区“强师兴教”优秀教师。

王晓燕

上海电力工业学校专业教学部(实训中心)任副主任,主持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工作。

张 帆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电子与通信技术系系主任,中共党员、高级讲师、高级技师,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并荣获“上海市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

蒋 峰

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机电部主任、高级讲师,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中心教研组成员、浦东新区职教骨干教师,浦东新区机电专业中心组成员。上海市“星光计划”优秀指导老师,浦东新区青年岗位能手、突击手。

唐啟良

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教师、美术绘画专业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高级广告设计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美术中心教研组副组长。静安区优秀园丁。(四)基地管理组

刘慧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务处 副处长

肖珍教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 副部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