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与国防教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4 18:23:18

点击下载

作者:谯新风 袁玉刚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学生安全与国防教育

大学生安全与国防教育试读:

前言

FOREWORD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校在招生规模、办学主体、后勤保障、育人环境、意识形态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营造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大学生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客体,也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主体,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和国防知识教育对促进国家的安全稳定、繁荣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通过安全与国防教育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国才有家,国泰才能民安。高校开展安全与国防教育,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安全与国防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近年来,随着人才培养结构的不断优化,高校课程数量的增加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及严峻的就业形势形成了矛盾,而安全与国防教育作为通识性课程,彼此又有关联和衔接,有必要进行整合,在保障通识教育属性的前提下,将安全与国防教育合编为一本书较为合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和军队为了应对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实行从在校大学生中征召士兵入伍的政策,使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生力军,高校国防教育对国家国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搞好学校的安全与国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对在校大学生的应征入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动员,为他们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携笔从戎,自发履行国防义务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书根据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高校校园安全与国防教育的现实需要和实施特点而编写。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编者参考了国防大学出版社、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等军事理论教材,编写了第十二章第二节至第五节的内容,并参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等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文献,又编写了第六节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本书由谯新风、袁玉刚任主编,赵林、谭周才、杨聪林、任超任副主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广泛调研和征求一些在教学一线从事安全和军事理论教学老师们的意见,本着严谨、科学、实用、新颖的原则,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力求达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目的。在此感谢王平、唐志良、康钢、杨龙、蒋家宁、罗朝术、何如、蔡志斌、杨建、廖坤科、夏祥平、项宏志、刁三川、罗晓、周云、张大林,他们对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宝贵意见;感谢杨蜀昆、王兵、樊成刚、熊浩然、刘有庚、李宝红、宋伟舟、徐继燕、汪佐丽、邓小龙、徐大勋、邓敏、刘江林、郑蓉、张正群、李言凤、徐正义、王国林、田艾、李文政,他们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案例,感谢他们对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相关书籍、文献资料以及网上资料,在此特向编写上述文献、资料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写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院校师生批评指正,以便我们修改完善。

编者2016年7月上篇大学生安全教育第一章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中基本需要之一,也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安全是不会自然产生的,而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追求的结果。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必须面对安全问题,并进行着不懈的斗争。最初,人类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动物侵害、传染性疾病等自然灾害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类面临的威胁除了自然因素以外,还面临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带来的威胁。

全国高校保卫学会对13个地区的76所高校进行调查,1999—2000年,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各类案件9278宗,非正常死亡164人。以1999年统计,7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每年至少有3000人以上为非正常死亡。

这些死亡事故中,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沉甸甸的数据和血淋淋的现实,一再警醒我们关注安全。第一节安全概述

近年来,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出现新的情况,主要呈现在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刑事案件发案率有所攀升;二是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三是暴力恐怖活动的现实威胁不断加大;四是校园网贷事件不断频发,对学生造成的压力不断提升。大学生上大学之前,一直是由中小学校的老师和父母承担着保护其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职责。在学校和父母的呵护下,他们受到社会上各种危害和不安定因素影响的概率较小。步入大学后,开始独立生活,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纠葛等方面的事务都需要自己安排和处理时,就亟须增长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近些年高校的扩招,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学生层次和素质参差不齐。大学生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情感纠葛等多重因素叠加。校园环境逐步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员进入校园从事第三产业,这些因素均使得校园治安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也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日趋复杂,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大学生安全关系到个人生命财产的安危,关系到每个学生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保护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高校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是高校稳定、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维护大学生的安全合法权益,把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学校各级领导的法定义务。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大学生安全防范技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护自救与互助能力,是维护大学生人身、财产、身心的安全与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节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素质人才

当下,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在校人数不断攀升,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安全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已经成为提高整个社会层次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成为社会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从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学生从接受幼儿教育开始至高中毕业,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生缺乏法律、安全知识;从能力结构来看,学生缺乏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安全需要,如果一个大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很难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考验。

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无处不在,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用安全知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将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获益良多,减少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而造成的遗憾。

二、在校安全生活,构建平安校园

现代的大学校园不再是封闭的,而是逐渐转化为开放式的小社会。在高校周围遍布网吧、迪厅、卡拉OK厅、游艺厅、饭店、商店等,有些商业活动重点针对在校学生,把在校大学生视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多的各种社会人员进校服务,高校内的人员结构、数量和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一些社会矛盾、治安问题和不安定因素与恶习可能流入校园内,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潜藏着许多安全隐患。

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建设安全校园的需要。虽然校园环境发生变化,但学生的防范意识并没有随之加强,校园内相对安定的局面更加重了学生的麻痹思想,主要表现为:在自身财物管理上,手机、电脑、随身听等电器,现金、卡、证、钱包等物品随意乱放;离开宿舍、晚上睡觉不关门窗;离开教室、食堂就餐,将贵重物品随意放置不随身携带等,都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据了解,高校最常见的宿舍被盗案和诈骗案,其中有90%是由于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造成的。因此,要通过对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仅可以减少案件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校园秩序的稳定,让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顺利地完成学业。【案例1】  2016年4月21日,重庆某高校破获一起流窜盗窃案。经查,犯罪嫌疑人22岁(学生模样),无正式职业,在该学校共实施了3起盗窃活动,主要目标是贵重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三起盗窃案件共盗窃笔记本电脑4台、苹果手机3部、现金2000余元。被盗位置主要是学生宿舍,对象就是锁有问题和不上锁的学生宿舍,只要宿舍没人,嫌疑人就立刻实施盗窃,一旦得手就溜之大吉。学校有高清监控系统,将嫌疑人照片交公安机关,嫌疑人第四次入校行窃时,被监控员发现,被学校保卫处抓获并移交公安机关。【案例剖析】  以上案例在全国各大、中、小学均时有发生,而且盗窃金额不大,被盗物品全部是放在桌子上,没有有效保存和上锁。走访大量宿舍,发现该现象普遍存在,且学生认为这样的事情均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而且上锁麻烦。虽然学校为学生购买财产保险,但门窗均无因盗窃受损,保险公司不予理赔。因此,但一旦发生盗窃案件,往往的损失都要自己承担。

通过以上案例得出结论:之所有盗窃案件不断发生,一是学生自身原因,学生认为安全教育就是学校的“形式”课程,老师讲的案例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所以没有安全意识和防范心理,这是盗窃犯屡屡得逞的主要因素;二是学校管理方面,即便是学校不断加强管理,盗窃犯还是有机可乘,因为现在高校基本趋于开放式管理模式;三是嫌疑人的盗窃手段不断翻新,盗窃目标十分明确,而且长相与学生人群颇为相似,即便是宿舍管理员也无法辨认;四是销赃渠道畅通。

三、社会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暴力恐怖事件的频发,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强烈地警示人们:高校内人才、资源高度集中,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应成为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3~5年,如何保证在校学生平安完成学业,是教学双方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对安全教育缺乏实际操练,以致学生在安全自救方面的能力显得十分有限,甚至很多学生在事故发生的时候惊慌失措,不知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自我保护和逃生,因而造成的惨剧触目惊心。东北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高校学生公寓、教学楼、行政楼是人员集中所在地,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突发事故,人员的心理恐慌将成为合理疏散的重要障碍。莫斯科友谊大学学生公寓楼的火灾教训说明,这个薄弱环节正是高校安全教育的盲区和死角。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由于在抗灾防灾上训练有素,尽管地震灾害频发,但人员伤亡数字却不大。【案例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重庆市区内有明显震感,在地震之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破坏的情况下,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却做出很多过激反应。九龙坡区含谷镇某民办培训类学校一学生,在地震发生时慌不择路,选择跳楼逃生,从3楼纵身一跃跳下,背向下挂到树后掉到地上,导致脊椎粉碎性骨折。第三节大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分析及其对策

一、社会安全形势

社会安全情况总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呈现不同的态势。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阶段,社会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涝、冰雪等极端天气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流行性传染疾病等公共安全事件以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也给社会安全造成了影响。

1.经济犯罪案件

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人们好奇、贪利、避害和轻信他人的心理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来骗取钱财;有的伪造印章,利用支票作案;有的利用人们的同情心骗取路费;有的公司签订假经济合同骗取劳动力;有的以联营、合资为名行骗或搞传销活动;有的利用信用卡等虚假信息来行骗;有的利用吃喝手段,骗取信任后作案;还有的以举办培训班、研讨会为名,收取费用,进行诈骗。【案例3】  2015年12月,芜湖繁昌县公安局依法查处了涉案资金达7500万元、受害群众40余人的汪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自2011年1月开始,汪某某以其繁针服饰扩大经营为由,以每月2%至4%的利率作为回报,先后向繁昌县繁阳镇居民周某等多名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7500余万元,用于购买门面房、偿还债务及个人消费等,后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给存款人造成巨额损失后逃匿。该案由于涉案金额大、受害人众多,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繁昌县成立了以县局分管局长任组长的专案组,上级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的指导下,克服种种困难,排查干扰,通过不懈努力侦破全案。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被告人汪某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追缴违法所得。

2.制毒贩毒犯罪《2013中国禁毒报告》(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3年10月15日发布)显示,2012年,全国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2.2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3.3万名,同比分别上升19.8%和18.1%;缴获各类毒品45.1t。其中,海洛因7.3t、冰毒类毒品16.2t、氯胺酮4.7t、大麻4.2t。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09.8万名,其中滥用阿片类毒品人员127.2万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79.8万名,分别占60.6%和38%;2012年全国新发现登记吸毒人员30.5万余名,依法查获有吸毒行为人员54.9万人次,依法处置强制隔离戒毒20.2万余名,依法责令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13.6万余名。吸毒人员主要是因为好奇心理、经常出入娱乐场所、为了治疗某些疾病等原因误入吸毒的歧途。由于毒品买卖的暴利,使一些人置国家法令法规于不顾,铤而走险。

3.性犯罪

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普及,加之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对电脑、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对网络传输的内容缺乏监管,致使不良信息泛滥,导致青少年的性犯罪高发,呈现低龄化。除了传统的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增多外,遭网友性侵害案和校园性侵案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警惕。【案例4】  2013年5月23日,两名男子闯入河北省某所中学女生宿舍,涉嫌猥亵强奸6名初中女生。当天下午,两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一人年仅19岁,另一人仅为12岁,还是未成年人。

4.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例如,袭击网站,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计算机实施贪污、挪用公款,电子讹诈,网上走私,网上非法交易,电子色情服务,虚假广告,网上洗钱,网上诈骗,电子盗窃,网上毁损商誉,在线侮辱、毁谤,网上散布谣言,网上侵犯商业秘密,网上组织邪教组织,在线间谍,网上刺探、泄露国家机密等。【案例5】  重庆某高校大一学生张某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非法侵入个人或单位网站,获取个人信息,并通过网络平台将获取的信息出售给诈骗公司。2016年6月17日上午,江苏无锡警方联合重庆渝北警方以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依法将其刑事拘留。

5.杀害、绑架、爆炸等恶性案件

近期,一些地方接连发生暴力伤害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社会上的杀害、绑架、爆炸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案例6】  2013年6月22日,上海宝山警方抓获的持枪杀人的犯罪嫌疑人范某。因工厂设备转让纠纷,范某持械将张某击打致死。随后,范某用私藏猎枪,在浦东周浦地区杀害非法运营车辆驾驶员卞某,劫其车折回宝山。在某部队营房门口,范某用猎枪杀害一名哨兵,另致一名哨兵受伤。范某抢得哨兵枪支后,返回厂区,欲进一步杀人报复。当晚11时许,范某驾车回到厂区,在门口枪杀李某等3人,击伤2名员工。后范某进入厂区,被正在进行现场勘查工作的民警发现。范某举枪射击,现场民警奋不顾身将其扑倒在地,合力将其制服。上海“6·22”重大暴力犯罪案件致6死4伤。

二、校园安全形势分析

多年来,人们始终把高校当作高尚、圣洁、脱离世俗的世外桃源。但随着高等教育持续的扩招,在校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高校合并造成学生跨校区上课和活动范围的扩大等因素,以及现代人们观念的改变,都对高校安全产生显著影响,显现出很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

1.学生思想日趋复杂,但心智不成熟

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以及大学生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目前,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青年生理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相对滞后的阶段,他们在中小学时期基本上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和老师的关怀下成长的,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知之甚少。步入开放的高校,面对独立的生活,他们普遍对未来的事业与生活充满憧憬,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追求欲望。但是,当他们离开父母和老师,开始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往往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如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自我控制力差、易冲动,交友不慎,轻信他人,等等),容易留下种种安全隐患(易被盗、被抢、被骗等),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一旦发生问题,往往又不知所措,处理不当,所受伤害便会加重,并在情绪上表现出强烈性、爆发性和易激动性。若这时不能很好地对自己及周围事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很容易引发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问题。另外,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的比例有所加大,因情感问题而引发的治安事件呈上升趋势。【案例7】  2013年4月16日晚,南京某大学两名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警方初步调查,当晚9时许,该校学生张某(男,24岁)在宿舍内玩电脑游戏,遇到同宿舍杨某(男,22岁)因未带钥匙敲门,张某未及时开门,双方为此事发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冲突过程中,张某拿起书柜上的一把水果刀捅到了杨某胸部,杨某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校园内部环境日益繁杂,隐患增多

目前,不少高校为满足学生的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需求,绿化美化工作都做得很好,校区内风景秀丽,公共健身器材新颖完备,高校校园成为周边居民、游人不收门票的公园。同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内部体育馆、网吧、招待所、卫生所、浴室、礼堂、舞厅、电影院等学生生活娱乐的服务场所,也开始对外营业。不少商家也看中了学校这块“宝地”,频繁进入校园进行宣传、促销等活动,从而使大量社会从业人员流入校园,打破了原有的“庭院式”封闭状态,使得一向清净的校园变得热闹非凡。另外,电脑、笔记本等大量高档办公、学习电器在高校内逐步普及化,从而加大了校园电网的工作负荷;大量私家车辆涌入校区,加重了校内交通承载能力,增加了校内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在这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前的高校在治安、消防、交通等方面的自我调控能力,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案例8】  某高校学生李某,虽然是个近视眼,可他却最喜欢戴着耳塞边听音乐边走路边看书,有时候车到了他跟前才发觉。同学提醒他要注意,他却当作耳边风。2010年11月的一天下午,他跟往常一样一边听着音乐也看着书回宿舍,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一辆大众轿车从他左侧开过来,汽车鸣笛,他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结果汽车刹车不及将他撞倒,幸好车速不是太快,否则性命难保。

3.校园周边环境日益嘈杂,诱惑增多

不论高校是地处市区、郊区还是城乡接合部,高校四周多是环境复杂、人员繁杂、交通拥挤的闹市区。网吧、歌舞厅、游戏厅、美容店、大排档、旅店在校园四周,它们的出现与繁荣,虽然带来一些便利,但却对高校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造成了多种消极影响。可以说,校外闹市依校内学生所生,校内学生受校外闹市所扰。例如,在周围网吧、游戏厅密集的高校,大学生夜不归宿的比例就偏高;在周围美容院、美体馆密集的高校,大学生文身、打孔的比例就偏高;在周围歌厅、舞厅密集的高校,大学生打架滋事的比例就偏高;在周围出租屋、小时房、日租房密集的高校,大学生恋爱同居的比例就偏高;在周围大排档、餐饮摊点密集的高校,大学生酗酒与食物中毒的比例就偏高。【案例9】  2004年4月,合肥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联合市辖区文管办的工作人员,兵分四路,对合肥高校周边的环境,特别是高校周边的网吧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共收缴盗版VCD光盘400多张,其中涉嫌色情、淫秽光盘28张,VCD机、DVD机29台,PS游戏机12台,老虎赌博机1台,还有100多本盗版书刊。

三、高校易发高发治安案件类型

目前,高校易发高发治安案件类型有:

●盗窃犯罪(入室盗窃、室外自行车盗窃等)。

●诈骗犯罪(短信中奖、冒充熟人、银行卡丢失寻求帮助等)。

●性犯罪(侵害女大学生、女学生卖淫等)。

●网络犯罪(利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票、网络发帖跟帖等实施诈骗或传谣信谣、诽谤)。

●心理疾病造成在校大学生轻生、伤害、出走等人数增多。

●大学生意外伤亡事故(溺水、坠楼、交通、运动等)。

●校园酗酒、凶杀、群殴等暴力案件。

四、校园安全案件的特点

1.盗窃案件频发

盗窃案是高校治安案件中发案最多的类型之一,尤以学生宿舍发案最多。这是因为宿舍是学生学习和居住的地方,人员密集,存放贵重物品集中,是犯罪分子侵财作案的主要目标。有些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离开宿舍时不锁门、不关窗,客观上给犯罪分子创造了作案的条件。有些大学生不管在宿舍,还是在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场)、食堂等公共场所,书包、贵重物品都随意放,为犯罪分子“顺手牵羊”提供了条件。有些大学生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把陌生人带到学校、宿舍,甚至留宿,结果不但自己上当受骗,还连累其他人。

2.因感情问题导致的案件增多

由于年纪轻、心智尚不成熟,感情问题一时处理不当,容易冲动,再加上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极易引发激情犯罪。【案例10】  2008年,某高校学生劳某,在女友和其分开后,性格变得怪异,脾气暴躁。最终因嫉恨前女友张某(同校学生)与邓某恋爱,持刀将邓某杀死。法医鉴定报告称,凶手异常凶残:被害人全面部皮肤剥脱,四肢大面积皮肤皮革样化;且身中13刀,最终因左心室破裂失血性休克而亡。劳某于2010年6月25日被执行死刑。

3.大学生参与犯罪数量增加且主体范围扩大

前些年,犯罪嫌疑人大多来源于社会人员。近些年,大学生参与犯罪数量不断增加,从民办院校到一般院校,再到重点大学甚至名牌院校,参与犯罪的大学生较往年增多。从1995年、1997年某市连续在校园内出现铊盐投毒事件,到2004年扬州某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再到2007年某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灵,一颗颗扭曲的心灵,震惊社会。同时,大学生犯罪现象正呈现上升趋势。【案例11】  2013年,某大学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刘某和郝某是同宿舍同学,因“郝某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其室友因此没有选上,于是怀恨在心”。刘某“将实验室的四氧嘧啶(一说是四氧化碳)偷出,放在寝室的饮水机里”,4月15日,郝某因饮用该水后,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人世。

4.犯罪出现智能化、团伙化的特点

以前校园安全案件以伤害型和侵财型为主,目前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大学生网络犯罪数量不断上升,大多为传播色情图片、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网络、网络盗窃、网络传播谣言和不负责任言论扰乱社会秩序等,并且大学生集体参与作案、社会成员掺杂作案现象增多。如轰动一时的郑州银行被劫案,这个犯罪团伙的4个重要成员中就有3个大学生,他们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使得破案难度增加。

5.犯罪性质严重化

以前校园安全案件绝大多数是盗窃、打架斗殴等轻型犯罪,但近年来也出现了手段残忍的杀人、强奸、抢劫等暴力型犯罪。

五、大学生发生安全案件原因分析

1.大学生思想单纯,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首先,大学生由于思想比较单纯,缺少社会阅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社会上人和事的辨识能力不强,对可能的危险认识不足,容易使人身和财产遭受不法侵害。其次,目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贵重物品疏于管理,防盗意识不强,往往抱着侥幸心理,使盗贼有空子可钻。第三,很多大学生没有安全意识,不愿意认真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往往因小失大,造成严重后果。【案例12】  2010年4月,福建某大学大三学生沙某、小丽、小琴,为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三名女大学生先后通过媒体刊登广告寻求家教工作,没想到被色狼李某盯上。其中两名女生遭强奸,另一名极力反抗的女生沙某被害。该案件已经破获,罪犯李某判处死刑。

2.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

在目前高考招生的体制下,从学生到家长过多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大幅扩招,学生管理队伍严重不足,学校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向教学倾斜,学校更关注知识的灌输,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法制等教育。即使部分课程涉及法制教育,法律内容也很少,未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守法的概念比较淡漠。部分学生私欲膨胀,道德沦丧,不惜以身试法。

3.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

大学生心理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心理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产生过激行为。有些大学生意志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往往因缺乏辨别能力而盲目跟风,选择极端方式,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刘某某硫酸伤熊事件,马某某携带仿真枪绑架案,以及许多大学生因难以承受恋爱失意而导致的犯罪,等等,都是因为心理的脆弱而诱发的犯罪。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日益广阔的发展舞台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一方面,权钱交易、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冲击着学子们。少数人物欲膨胀,追求享受,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把对物质的追求当成生活和学习的重心,当通过正当渠道不能达到目的时,其中极少部分大学生就会采取犯罪的方法来实现。据调查,女大学生犯罪,除了少数是因为经济窘迫所致外,绝大多数是因为虚荣心过强、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喜欢攀比、贪图享乐造成的。另一方面,各种不良文化随之涌入,色情、暴力、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等文化糟粕都剧烈冲击着本民族思想道德观念。这些负面文化不断地涌入校园,也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5.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尤其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教育手段,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容易怨恨他人、仇恨社会进而引发犯罪。反之,部分家长则从小溺爱孩子,对他们的要求无条件满足,尤其在他们进入大学后,更是对其放纵,这些大学生往往比较自私、优越感强、逆反心理重,一旦心理失衡,就用暴力解决问题,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6.学校方面制度不健全,经费不落实,整改隐患不彻底

有的高校没有建立严格的安全防范制度,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措施;有的高校建立了安全防范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认真执行并落实;有的高校领导对安全教育重视度和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安全教育应当是多层次、多对象、全方位的,所以在这些学校的安全教育当中往往存在一些“重教学、轻安全”或者“口头重视,行动轻视”的现象,也普遍存有等、靠、拖”的思想,还有侥幸心理;有的高校教育经费和学生住房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又没有投入资金对基础设施老化和住房问题进行改造、清除和解决,却盲目扩招。

六、应对大学生安全事件的对策

除了没有预兆地突发天灾之外,纵观许多安全事件,都有一个前因后果的过程,大部分的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天灾等突发事件,如果事前有准备,应对得当,也可以有效降低危害程度。

1.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方针。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高校要保证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对大学生进行防火、防毒、防盗、防抢劫、防滋扰、防泄密、防交通事故、防网络犯罪、防邪教、防传销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让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与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明确“应当”“正当”与“不当”之间的关系和界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也可以在危险来临时恰当地帮助周围的同学。

2.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形势政策教育,深化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头脑。第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技能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教学、管理、服务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运用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教职员工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做到言传身教。

3.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和实践

在加强安全法制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充分开展法制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大学生不仅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要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

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

随着当前大学生心理障碍以及性问题的日益增多,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保健和性教育课程,设立心理教育与咨询机构,建立大学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档案。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用积极的心态进行自我调整和调节的能力。

5.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和公寓管理工作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强化德育考评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开展“一对一”的教育帮扶。推行辅导员进公寓、进课堂制度,与教师课堂监督相结合,了解和掌握大学生课堂内外活动情况。加强公寓管理,也可减少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生公寓实施犯罪的机会。

6.强化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高校要树立以德治校、以法治校的观念,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体现公正、客观、平等、诚实、守信等道德和法律精神。完善矛盾处理机制和程序,建立必要的听证制度,确保矛盾处理的程序公正。稳定政工和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搞好部门协调和统一。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中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等契约管理制度,避免后勤社会化实施过程中矛盾的激化。

7.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加强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协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格健康发展的良好的学习、生活气氛和自然环境。尽可能地为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提供物质福利条件。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空间和时间上减少和降低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条件和各种社会矛盾。第四节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及方法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含安全法规教育、安全责任与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这些都应与高校的教育活动相联系,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教育等相结合。从安全防范角度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安全教育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人员来高校参观访问、举办讲座、讲学、留学、科技合作等情况日益增多,我国学生出国留学、交流、合作教育也在增多,以及网络社交媒体的便利性,使高校的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

2.网络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应教育引导大学生不登录反动网站,不看淫秽低级的网页,不下载、传播具有反动及煽动性的信息,不在网上发表煽动性的言论。【案例13】  内外串通泄露企业商业机密案。大学生阮某、黄某毕业后进入贵州某电子材料公司工作,2007年阮某通过邮箱将单位20吨级电子级三氯氧磷技术资料发给其同学冯某,冯某与江苏省涟水县某化工厂取得联系,约定由阮某、冯某及江苏省涟水县某化工厂共同出资生产电子级三氯氧磷。其间黄某按照阮某的要求将贵州某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相关厂房设备等图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阮某。案发后,阮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5年执行,并处罚金10万元;黄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

3.消防安全教育

一是组织大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依法治火的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火灾的发生或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4.防盗窃教育

针对当前学生宿舍盗窃犯罪上升的特点和原因,通过宣传教育、典型案例、治安通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另外,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内不存放大额现金,不擅自留宿外客,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更应提高警惕,避免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

5.交通安全教育

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在交通活动中,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通过交通法规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相应地建立五个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另外,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做出迅速处理,从而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6.心理安全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内在因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心理安全教育可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同时,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学校要通过开设心理门诊、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咨询对象,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通过心理咨询对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有轻生苗头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教育,使教育真正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和发挥感化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7.自我保护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有关自我保护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学生在遇到不法侵害的威胁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以求得他们的帮助。在遇到抢劫、强奸、行凶、杀人等不法侵害时,应大胆采取正当防卫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另外,要教育学生树立邪不压正的思想意识。在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学会临危不惧,不要惊慌失措,从气势上压倒不法分子,迫使其停止侵害行为,进而将其抓获。如果不能抓获时,应记住不法分子的体型特征,为公安部门破案提供重要线索。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特别是女生,要引导他们不能同违法犯罪分子“硬拼”,一定要沉着机智,善于动脑,巧于周旋,学会“智斗”,用自己的智慧来赢得呼救及报案的机会。

二、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全员、全面、全过程进行安全教育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但安全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安全教育也不只是开几次课、办几次讲座、贴几张海报那么简单。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

全员教育即学校各级要加强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广大教职工系统地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只有教职工具备了安全知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在教学上,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在计算机课程中讲授有关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在信息工程课程中讲授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等内容。

在日常教育管理以及各种服务工作中,都必须结合安全方面的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形成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共识和公众舆论,以利于安全教育与教学活动、课外实践以及管理和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安全教育得到广泛而充分的重视。

2.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又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1)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更不能只往下灌输,而要讲效果,要能打动人心,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做到入耳、入脑、入心。(2)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又如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注意文明礼貌,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的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3)抓重点案例和专项演练,以案释法,以事警示,利用典型的事件、案例进行宣传教育,以生动形象的事实警示学生。模拟危险场景演练,让大学生置身其中,自救逃生,增加实践经验的积累。

3.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

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高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1)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的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人生道路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2)要加强节、假日期间的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3)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参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教育。由于这部分学生外出实习、参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外出找工作单位,脱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视线,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遇事考虑不周,也易发生各类事件。因此,学校应切实加强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防止各类事件的发生。思考与练习

大学生如何避免网络犯罪?第二章国家安全第一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保守国家机密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015年7月1日通过的《国家安全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一、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

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正确分析、科学整合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提出的,契合了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揭示了当代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工作的全面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是新时期做好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简单地说,就是涉及十二个领域,即国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

1.国家主权的独立

主权在国际法上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按照近代国家的概念,国家和主权是不可分的,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有:对内的管辖权,主要是属地(领域)管辖权和属人(国籍)管辖权;对外的独立权,即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其他国家干涉的权利;对外的平等权,即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社会制度的差异,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相互尊重的权利;对外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保卫自己的生存而进行国防建设和进行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国家主权独立是国家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2.国家领土完整

领土指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及其底土和空气空间,由领陆、领水和领空三部分组成。领土是构成国家的主要因素之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有一定的领土。有了一定的领土,才能供居民定居、组织政权、为国家行使主权提供空间。领土完整包括领陆、领水、领空等地理方面的内容,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性,表示国家领土不能被侵占、肢解、分裂。领土完整是国家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土主权不可侵犯也是国际法早已确认的重要原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项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或国家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3.人民安全“国家安全工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这表明,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安全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民主本质。

4.经济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维护国家经济正常运转,不受内外干扰、威胁、破坏的一种状态。它既包括一国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也包括该国为确保国家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确立的战备目标以及为此采取的各项措施。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诸要素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这是因为,经济利益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利益,在各国国家利益中居主要地位,而国家经济安全所体现和维护的正是国家经济利益。针对我国实际,国家经济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主要包括:经济制度安全、民族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以及合作安全。

5.军事安全

所谓军事安全,是指国家运用军事力量捍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完整和长治久安,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军事安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国家在客观上是否存在军事威胁,可分为外敌入侵和内部动乱两种;二是指国家主观上是否具有军事安全感;三是指一个国家是否拥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军事能力,这是通过自身的军事实力来实现的。

6.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传统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即主权国家如何防止来自外部的政治干预、压力和颠覆以及内部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其主要表现是国际政治斗争。政治安全更多的是通过外交斗争和政府行为来维护,但也离不开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支撑,政治安全同时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7.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是由于近年来网络空间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独立的安全概念,也可以说是国家安全概念延伸到计算机网络空间的结果。所谓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在电脑网络空间中,主体利益不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威胁、破坏以及其他任何危害性影响的一种状态。它既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空间直接提供国家安全保障,也可以通过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8.科技安全

科技安全是指保障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受内外干扰和威胁,即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情报等手段,使国家的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各项工作免受内部和外部的干扰、破坏,保障本国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重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计划的顺利实施。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国之所以重视科技安全,努力保障和维护科技安全,是因为科学技术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提高综合国力和保障国家安全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环境生态安全

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环境安全也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所谓生态环境安全,主要是指人类的生存免于受到环境恶化的威胁,以及国家安全和国际社会免于受到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的威胁。联合国在1992年召开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的《21世纪日程》中,将环境保护与“一个更安全、更繁荣的未来”等问题联系起来,突出强调了环境安全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二是全球气候变化与臭氧层的破坏;三是资源破坏与短缺;四是生物多样性丧失。

10.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特别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免于遭受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以完整地保持自己的文化价值传统,在自主和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革新,吸收和借鉴一切对本民族有益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是独特的,为一个国家提供了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和强大的发展经济与科学技术生产力的精神动力,为人民大众的幸福生活提供了深厚的道德基础。

11.资源安全

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能源,有效管控战略资源能源的开发,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

12.核安全

国家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和核技术,加强国际合作,防止核扩散,完善防扩散机制,加强对核设施、核材料、核活动和核废料处置的安全管理、监管和保护,加强核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防止、控制和消除核事故对公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不断增强有效应对和防范核威胁、核攻击的能力。

二、我国当前的安全形势

1.我国的国土安全形势

环顾我国周边形势,截至目前,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与周边国家之间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一些边境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在北方,与俄罗斯等国家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别是通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我国与中亚各国关系发展稳定。中印边界争端,总体可控,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朝核危机能否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我国的安全,等等。我国国土安全目前是有保障的。与此同时,有一些因素也直接或潜在地影响着我国的国土安全。

台湾问题是影响我国国土安全的最大因素。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做法,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此外,在我国周边还存在着若干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

2.我国的政治、经济等安全形势(1)政治安全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对外关系上,中国力求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不懈的努力,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北京奧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GDP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亚投行的成立,一带一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使得中国的国际形象越来越高大。与此同时,随着中美共同利益的不断加深,两国关系不断得到改善和发展。虽极力管控分歧,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遏制、肢解中国的图谋愈来愈明显,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维护国家的安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的政治安全问题将会长期继续存在。(2)经济安全

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中国更深程度地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也是有利的。但中国进入世界经济的运转体系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受到这个体系的制约,还要受到世界经济内在规律的影响和支配,外部很多条件和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如2008年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我国沿海出口型企业,导致了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因此美国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会连带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结构调整期,同时经济进入下行期这种状况,无疑给中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也给中国如何维护经济安全带来了新的课题。世界经济一旦发生风险和危机,很难不对我国产生冲击。(3)社会安全

由于跨国交往越来越多,一个国家内部的社会安全也更多地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一些非传统的安全因素增多,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9·11”事件,震惊世界。目前,我国社会总体安定。但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仍给社会稳定带来了现实威胁。(4)信息、文化、环境和资源等其他安全

当今世界已跨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安全列入了重要日程。十几年来,电信产业以年均高于GDP三倍的速度增长,使我国已成为世界十大信息产业国之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但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信息安全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与公共信息安全的总和,与国家的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真正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也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强化信息安全的任务十分紧迫。仅从互联网来说,核心芯片不是自主生产,应用系统、数据库、防火墙大都来自国外,这给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世界上建立了很多监听机构,以及间谍卫星24小时全天候监视我国,加上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相对落后,安全意识有待加强,使我国的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另外,文化、环境、资源都是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和条件,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时刻保持警惕。

三、保守国家秘密

1.国家秘密的概念

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是对国家政治、国防军事、对外关系和外事活动、经济活动、科学技术、国家安全、司法活动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类事项,进行秘密部分与非秘密部分的区分后,原则上确定为秘密部分的那一类事项的总和。这里讨论的保守国家秘密,主要从国家秘密、涉及国家安全的商业秘密和国际间谍3个方面加以论述。国家秘密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工作,重视对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打击。“国家秘密”分为三级:绝密、机密、秘密。密级的确定由保护国家安全法所规范,不能任意规定。“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知悉的事项。具体的内容包括: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的秘密事项;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对外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