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5 02:00:30

点击下载

作者:李亮子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论语新解

论语新解试读:

学而第一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新解】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时常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很令人高兴吗?即使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新解】有子说:“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司的情形是很少有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更是从来不会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基本的工作,唯有基础的东西建立了,道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孝悌’准则,它们应该是‘仁’的根本吧!”【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新解】孔子说:“满口说着花言巧语,并且满脸装着和善的样子讨好别人,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品格。”【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新解】曾子说:“我每天都会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做到尽心竭力了吗?同朋友交往做到以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做到用心温习了吗?”【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新解】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身边就一定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敬爱师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恳,要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道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倘若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新解】子夏说:“尊重贤人,不贪女色;侍奉父母,能够做到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够做到不惜自己的生命;结交朋友,说话要诚实讲信用。这样的人就算自谦说没有读过什么诗书,我也一定要说他是读过诗书的。”【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欤?抑与之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新解】子禽向子贡问道:“先生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有心求人告诉他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道:“先生凭温和、善良、恭敬、节制和谦逊的态度来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别人主动把政事告诉给他。先生这种取得别人信任而获知政事的方法,与别人获知政事的方法也许不同吧?”【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新解】孔子说:“父亲在世时,由于儿子无法享有独立行动的权力,因而只有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就要看他的行为了;若是他能长时间地遵照父亲生前的教诲而没有改变的话,就可以称他为孝子了。”【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新解】有子说:“与人有信约,符合了义,才能实践诺言。对别人尊重恭敬,符合了礼,才能免受侮辱。依靠关系亲的人,也才有可能靠得住。”【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新解】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丰盛,居住不讲究舒适,办事勤奋敏捷,并且说话谨慎小心,能时常向道德高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做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新解】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为政第二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新解】孔子说:“国君用品德教化治理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泰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使群星环绕着他。”【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新解】孔子说:“用法令制度来管理百姓,用刑罚来约束百姓,百姓只能暂时地免于犯罪,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礼仪来制约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并能自己改正错误。”【原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新解】孟懿子请教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一天,樊迟给孔子赶车,孔子便告诉樊迟说:“孟懿子向我请教什么是孝,我答复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当你父母健在的时候,应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应按礼节安葬、祭奠他们。”【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新解】子夏请教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能和颜悦色,是件难事。遇到有事,子女去操劳;有好吃有好喝的,让父母享受,仅仅这样做就能认为是孝吗?”【原文】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新解】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一直没有提出什么不同的看法,表现得像个愚笨的人。可是等他退下,我观察他私下同别人的谈论,却发现他对我的见解发挥得很好,可见颜回其实并不愚笨。”【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新解】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要看他为什么做这件事,还要考察他做这件事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否安心。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这个人怎能隐藏得了?这个人又能隐蔽得了什么呢?”【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解】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并能从中悟出新的见解、新的收获,能做到这样就可以去做别人的老师了。”【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新解】孔子说:“君子是与人团结,而不是互相勾结在一起,结党营私;小人是相互勾结,结党营私而不去团结众人。”【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解】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思想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那么就会感到疑惑。”【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新解】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求官做。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把你觉得疑惑的问题放在一边,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要谨慎地说出,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看看别人的行事,有疑惑不清的地方暂时放下,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要谨慎地去做,那么就可以减少懊悔。言语的错误少,行动的懊悔少,谋求做官的秘诀就在这里面了。”【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新解】鲁哀公问道:“要怎样做才能让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选拔正直的人,把他们安置到邪曲小人的上面,老百姓就会服从;若是提拔邪曲小人并把他们放置在正直人的上面,老百姓就会不服。”【原文】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新解】季康子问孔子:“若要使老百姓恭敬、尽忠和互相劝勉行善,应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你对老百姓态度恭敬、庄严,他们就会对你敬重;你能孝敬父母、慈爱百姓,他们就会对你忠心;你能任用品德高尚的人,教育能力弱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劝勉行善了。”【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新解】孔子说:“一个人若是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怎样的人。这就像牛车没有,马车没有一样,那车又怎么能走呢?”【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新解】子张问孔子:“十代以后的礼仪制度能预知吗?”孔子说:“殷朝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废除和增加了哪些,现在可以通过考察而知道;周朝继承殷朝的礼仪制度,废除和增加了什么,也是能知道的。以后有继承周朝的朝代,就算一百年以后,它的礼仪制度也是可以推知的。”【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新解】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它,这就是谄媚。眼看正义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就是没有勇气。”

八佾第三

【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新解】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在祭祀祖先完毕时,用天子的礼节唱着《雍》诗撤去祭品。孔子说:“‘助祭的是四方的诸侯,主祭的是庄严肃穆的天子’,这诗句怎么可以在三家祭祖的庙堂上唱呢?”【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新解】孔子说:“做人若没有仁爱之心,礼仪对他有什么用呢?做人没有仁爱之心,音乐对他又有什么用呢?”【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新解】林放问孔子礼的本质是什么。孔子说:“你提的问题意义很大啊!就一般礼节仪式来说,与其过于奢侈,不如朴素节俭;就办丧事而言,与其在仪式上大操大办,不如内心真正悲伤。”【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新解】季孙氏要去祭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无法阻止这件事吗?”冉有回答说:“不能阻止这件事。”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不如林放,竟会接受季氏越礼的祭祀吗?”【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新解】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若有争的话,也必定是射箭比赛吧!就算是这比赛也是先互相作揖谦让以示敬意,然后登堂,比赛完后走下堂互相敬酒。这样的争,也是君子之争啊!”【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新解】子夏问道:“‘巧妙的笑容真好看啊,明亮的眸子真妩媚啊,洁白的脂粉更把她妆扮得楚楚动人啊。’这三句诗是什么含义呢?”孔子说:“你看绘画,是先有白底,然后再着色画画。”子夏说:“那么,这就是说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吧?”孔子说:“能对我有所启发的是商啊!现在能和你谈论《诗经》了。”【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新解】祭祀祖先时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神的时候就如同神真的在那里。孔子说:“我若不亲自参加祭祀而让人代祭,那祭不祭就没分别了。”【原文】子曰:“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新解】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朝、商朝,是多么丰富繁盛啊!我很赞同周朝的制度。”【原文】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新解】孔子说:“射箭的技术,不在于射透箭靶子,因为每个人的力量大小是不同的,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新解】孔子说:“能完全按照礼节服侍君主,别人却觉得是在向君主谄媚、奉承。”【原文】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新解】鲁定公问孔子:“国君使唤臣子,臣子侍奉国君,应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国君应按照礼节对待臣子,臣子应该忠心竭力侍奉国君。”【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新解】鲁哀公向宰我询问,制作土地神的神主应用哪一种树木。宰我回答说:“夏朝的人用松树制作神主,而殷朝用柏树制作神主,周朝的人用栗树制作神主,用意是,让老百姓害怕得发抖。”孔子听了这些话后,对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别再规劝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原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新解】孔子说:“管仲的气量很小!”有人就问:“管仲生活俭朴吗?”孔子说:“管仲有储放钱财的府库,他下属的官员都各司其职而不兼职,这哪里谈得上俭朴呢?”有人又问:“既然这样,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说:“国君的宫殿门前立有照壁,管府大门也立有照壁。国君设宴招待贵宾,在堂上设有放置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待客也设有这样的土台。倘若说管仲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原文】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新解】仪这个地方的边防长官,请求孔子接见他,说:“凡是到这个地方的贤人君子,我是没有不要求会见的。”孔子的学生带他去见孔子。出来后,他对孔子的学生说:“诸位,不必替你们老师失去官职而忧虑,天下无道而黑暗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上天将把你们的老师作为传播正道的圣人。”【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新解】孔子说:“处于高位的人,待下不能宽宏大量,而行礼时不能恭敬严肃,居丧时并没有悲痛哀伤的表情,这种行为我如何能看得下去呢?”

里仁第四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新解】孔子说:“若能居住在行仁道的地方是最好的。如果挑选不行仁道的地方居住,又怎能算得上聪明呢?”【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新解】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期处于贫困中,更不可能长期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道,聪明的人知道仁会给他带来好处而实行仁。”【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新解】孔子说:“唯有仁德的人才会慎重地去喜爱人,才能够严谨地去讨厌人。”【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新解】孔子说:“财富和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若用不正当的方式得到,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困和卑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若因为本不应该贫贱而贫贱了,君子是不会摆脱这种境况的。君子倘若扔掉了仁,又怎么能称为君子呢?君子即使是吃一顿饭的时间也不会违反仁,匆促之时也总是不忘掉仁,在生活困顿、东奔西走之时也一定是在实行仁。”【原文】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新解】孔子说:“我没有见到过爱好仁的人和讨厌不仁的人。爱好仁的人,是最好不过的了;讨厌不仁的人,是为了不使不仁的人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能够用一天的时间把力量花在仁上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人。大概是有这种人吧,可是我没有看见过。”【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之,斯知仁矣。”【新解】孔子说:“人们的过错,按照人本身的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只要看一看这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知他属于哪一类人了。”【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新解】孔子说:“早晨明晓了真理,就算当晚死去也是值得的。”【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新解】孔子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是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同他进行讨论的。”【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新解】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专门地规定要怎么做,也没有专门地规定不应该怎么做,而是怎样做适合情理,就怎样去做。”【原文】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新解】孔子说:“一切若依照个人利害关系行事,就容易招致别人的众多怨恨。”【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新解】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职位,应担心自己没有胜任职位的才能;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应谋求能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新解】孔子说:“参(曾子名)呀!我的学说能用一个基本原则贯穿起来。”曾子说:“是的。”孔子离开之后,其他的学生问曾子:“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学说,讲的就是忠和恕啊。”【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新解】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自己从内心反省一下,看有没有跟他同样的错误。”【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新解】孔子说:“侍奉父母,若发现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就应当婉转地规劝。若父母没有听从的意思,仍然应当恭敬侍奉,不要冒犯他们。虽然内心忧虑,但是对父母并不怨恨。”【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新解】孔子说:“父母健在时,别进行长时间的远行。若是不得已要远行,也应当有一定的去处。”【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新解】孔子说:“父母的年龄,必须记在心上。一方面因为他们健康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日渐衰老而忧虑。”【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新解】孔子说:“古人不轻易开口说话,因为他们认为自身的行为与自身的言语若不相符合是很可耻的。”【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新解】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做事要敏捷。”【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新解】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人与他亲近。”【原文】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新解】子游说:“侍奉君主时进谏次数过多,就会遭受到耻辱;与朋友相处时,对朋友劝告次数过多,就会被朋友疏远。”

公冶长第五

【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新解】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是个有仁德但口才不行的人。”孔子说:“为什么一定要口才好呢?靠伶牙俐齿同别人争辩,往往让人讨厌。我不知道冉雍是不是可以称得上是有仁德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有口才呢?”【原文】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新解】孔子说:“我的主张在这里行不通了,我准备乘竹排到海外去。能跟随我到海外去的,大概只有子路一人吧!”子路听了这话后十分高兴。孔子说:“子路啊!你的勇敢精神胜过我,但是你不知道怎样裁度事理。”【原文】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新解】孔子对子贡说:“你与颜回相比,谁要强些?”子贡回答说:“我怎敢与颜回相比呢?颜回懂得一个道理,就能推知出十个道理;我听到一个道理只能推知出两个道理。”孔子说:“你的确是比不上他。我和你都比不上他。”【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新解】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一样的土墙也无法粉饰了。对于宰予,我还能责备什么呢?”孔子又说:“当初我看一个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看一个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一下他的行为。这种情况,我是经过宰予的事情之后才改变的。”【原文】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新解】孔子说:“我没有遇见过坚强不屈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种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私欲太多,如何能做到坚强不屈呢?”【原文】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新解】子贡说:“我不希望别人违背我意愿把事情强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愿意把这种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子贡名)呀,这并不是你能做到的事情。”【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新解】子贡问道:“孔文子这个人,凭什么称他‘文’呢?”孔子回答说:“因为他既敏捷又勤奋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做是可耻的,所以称他‘文’。”【原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新解】孔子评论子产说:“他具有君子的四种道德品行:他自己的行为显得谦逊,他侍奉国君很谨慎,他对待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都合乎道义。”【原文】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新解】孔子说:“晏平仲擅长与人交往,交往时间越久,别人越是尊敬他。”【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新解】季文子每办一件事,都要经过反复考虑之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考虑两次就行了。”【原文】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邻而与之。”【新解】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讨一点醋,他没有说自己家里没有,却向邻居要来转借给别人。”【原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新解】孔子说:“花言巧语,讨好的表情,过分卑恭,左丘明认为这是可耻的,我也同样认为这是可耻的。心里隐藏着对别人的怨恨,表面却装出与别人友好,左丘明认为这是可耻的,我也同样认为这是可耻的。”

雍也第六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新解】鲁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学生中哪一个最爱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能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他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人了,我也没有听说过有好学的人了。”【原文】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新解】子华出使到齐国去了,冉子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点米。孔子说:“给她一釜吧。”冉子请求再多给些,孔子说:“再给她一庾吧。”冉子就给了子华的母亲五秉。孔子说:“子华到齐国去,乘的是肥壮的牛马拉的车,穿的是轻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接济急切需要帮助的穷人,而不应当接济那些富人。”【原文】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欤?”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欤?”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新解】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能派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办事很果断,对于治理政事能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可以让端木赐治理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这个人精通人情事理,对于治理政事会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再问道:“冉求这个人可以用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多才多艺,对于治理政事还会有什么困难呢?”【原文】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新解】伯牛生了病,孔子去探视他,从窗口握住他的手,说:“难得活了,真是天意啊!这样的人竟得了如此的病!这样的人竟得了如此的病!”【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新解】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先生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有限。”孔子说:“若是能力不够的话,那么是走到半路走不动了才停止前进的,现在是你画地自限,停止前进啊!”【原文】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新解】孔子对子夏说:“你应当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式的读书人,不要做一个缺德且无修养的小人式的读书人。”【原文】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新解】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那样善辩的口才,却有着宋朝公子的美貌,恐怕在当今是难以避免灾祸了。”【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新解】孔子说:“如果人的本质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俗野蛮;文采胜过本质,就会显得浮华虚夸。本质和文采配合得适当,这才是一个君子。”【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新解】孔子说:“一个人由于正直,因此在人世上能够生存,不正直的人有时也可以在人世上生存,那是因为他侥幸地躲过了灾难。”【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解】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乐的人。”【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新解】孔子说:“若天赋在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若禀赋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向他讲高深的学问。”【原文】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新解】攀迟问怎样做才算是聪明。孔子说:“致力于老百姓称道的合适的事情,对待鬼神敬而远之,这么做才算是聪明。”攀迟又问如何才算有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对艰难的事抢在别人前面做,对能获得奖赏的事就退在别人的后面,这样才可以算得上有仁德。”【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新解】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却喜爱山;聪明的人经常活动,有仁德的人则多好恬静;聪明的人心情愉快舒畅,有仁德的人健康长寿。”【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新解】孔子说:“君子必须广泛地学习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能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原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