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率与内容运营:新零售时代的企业运营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5 02:22:47

点击下载

作者:黄海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转化率与内容运营:新零售时代的企业运营之道

转化率与内容运营:新零售时代的企业运营之道试读:

前言

从《转化率》到《视频革命》,再到本书,是我在商业领域的三本书。写这三本书的过程,也是我个人和事业成长的过程,我觉得很幸运,有电子工业出版社这样的平台,让我有机会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和各种思考,也让读者在过去的三年,每年都能读到新的内容,并从中获益。

是的!内容。

内容不是什么新鲜词,内容运营对企业来说,不只是增加流量和提高转化率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正向积累。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只忙于蒙眼狂奔,怎么赚钱怎么来,却很少考虑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属性,如何通过内容去塑造企业形象,如何在目标客户群的心中贴上自己的标签,从而获得更大的事业成功。

不同业务类型的产品和公司,运营工作内容也各有不同,包括工具类、社区类、资讯类、电商类、平台类、游戏类等,但是每一个品类都有自己的运营规律和受众目标。

好的内容像动车一样,每一节车厢都自带发动机,而不像最原始的列车,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动力消失了,火车也就没法行驶了。

从市场角度看,内容营销要具备社会化、场景化、数据化,甚至是智能化的特征。内容运营不仅能形成流量池,还可以树立品牌,成为品牌扩张强有力的工具。

媒体在不断变化,一些企业却依然在沿用过去传统大品牌的做法,例如通过电视广告去做背书,去参加电视综艺节目,或者去做付费式的“企业家访谈”,很显然这是很难引爆产品的。企业应该选择顺应潮流,追求媒体融合,把广播、电视、网络图文、短视频等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的媒体进行全面整合,从而实现资源互通、内容兼收、宣传互补、利益共享。

以前说渠道为王,现在又说内容为王,实际上内容是一切行为的入口,是获取用户的第一步。内容应该放在渠道前面,渠道再强,内容不好依然没有用。内容和渠道,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销售是军队,创业早期就跟打江山早期一样,军队建设压倒一切;运维是警察,创业成熟期靠的是运维,就跟治理江山一样,需要大量警察,维护治安与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部分的创业项目,包括B2B和B2C,在创业早期的内容运营要弱于渠道建设。比如阿里巴巴的发展史,从过去着力打造“中供铁军”到现在以运营人才和技术人才为中心,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启内容运营的大门,走进去瞧瞧吧!黄海林2018年2月4日 于杭州第一部分起 内容构建新秩序第1章新的流量结构和转化手段正在重组一切流量入口都需要内容

人类过去10年的变革,在人的行为习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变化速度比过去1000年还快。这些变化,几乎都源于科技的力量,科技改变了信息交换的速度和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投放广告为例。户外平面媒体一直很难大规模覆盖,直到公交和地铁这种公共交通工具出现后才出现大规模覆盖。当报纸、电台广告横行的时候,电视兴起了;电视台开始有广告标王的时候,互联网兴起了;互联网广告兴起了之后,我们以为不会再有比这更强势的广告方式,结果分众传媒把国内70%的写字楼电梯都加装了电梯电视;随着物流的发达与智能终端的兴起,快递面单、纸箱、厕所的镜子、充电宝的显示屏、电子菜单等,都成了广告渠道和流量入口,再辅之以大数据算法,千人千面的智能推送更加精准……未来肯定还会有新型广告渠道出现。今天的资讯获取,已经基本在手机上实现了,综合类的如网易新闻、今日头条;打发时间的如糗事百科、微博;深度阅读的如知乎、好奇心日报;消费决策的如小红书、达人微博……一切可以容纳信息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流量的入口。什么是好的内容

研究表明,91%的B2B营销商使用内容营销,86%的B2C营销商使用内容营销,营销商在内容营销上的花费超过预算的25%,78%的首席营销官(CMO)认为内容营销是未来的发展趋向。马东当年加入爱奇艺,爱奇艺CEO给他的职务就是首席内容官。

广义上来说,只要是承载信息的文字、图片、视频,都可以视为内容,但是对内容营销来讲,狭义的内容营销是让“特定人群的主动关注”,让内容自带吸引力,让客户主动上门来,而不是纯粹的内容媒介曝光。

内容营销会提供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增加用户的信任感,在此基础上,再引导用户购买商品或服务。其实,当用户信任值达到一定水平,用户会自发购买商品或服务。

什么是好的内容,在营销领域有三句话非常有意思。

场景即流量;

故事即转化;

体验即品牌。

以微信为例。微信的应用场景是基于熟人,大部分的流量是基于熟人圈层的自传播,其传播必然带有符合这个圈层的属性,能唤醒其心智的应用场景。所以场景即流量。

好的转化就是讲故事,这个故事要能够触动受众,让受众的心智和这个故事对应起来。

但有了转化并不意味着结束,因为体验才是二次转化和二次流量的来源。这个时候体验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好的体验会形成二次转化,不好的体验会造成信任破坏,甚至侵蚀原有的信任,让流量变成“负流量”。

好的故事,会带来相应的转化。

秭归地区盛产橘子。有三个人都在朋友圈发送了关于橘子的内容,三个人的经济实力相差不大,他们分别从三个角度去定义,并且都拍了短视频放在公众号上,展示自己现场采摘的过程,同时也经常在朋友圈发果园的小视频造势。一个是爷爷留给孙子的果园;一个是少女回乡帮助乡亲卖水果;一个是大学生回乡,创业帮助乡亲卖水果。

从场景和故事来说。爷爷的果园比较温馨,打的是感情牌,比较容易走得长久,做成真正的品牌;少女更容易形成传播,而且能够制造话题,高度刺激购买力,形成第一次传播和转化;而大学生回乡创业能够在政府政策上得到支持,在商业场景,尤其是朋友圈的场景下却并不吃香,故事也并不是那么精彩。

售卖的结果比较明显。爷爷的果园利用了团购的模式,在朋友圈卖得可圈可点,转化率不错。

而少女采用了三级分销的模式,很快就吸引到很多人做一级二级三级代理,并且形成传播,单位时间内购买量暴增,很快扩充到芒果等品类,发货都来不及,谁不喜欢美女的推荐呢?(其实分销模式效果并不是很好,大部分都只是自己买了,没有发展下级代理。)

但是大学生创业的购买者就比较少了,这个故事讲得一般,应用的场景也是基于一个大学生的场景,没有想象空间。

视频是工具,但是视频建立在不同的定位群体下,不同的辅助工具下,产生的流量、转化,甚至对品牌的影响完全不一样。

在生活应用场景中,新鲜、特别,并且价格在目标客户群中是合理范围内的时候,都容易成功,容易瞬间获得流量进而获得高转化率。这种流量往往是一瞬间的,比如午饭时间,其转化也是一瞬间的,基本上发出朋友圈信息的2小时内,能转化的基本都转化了。社交的流量结构属于“流结构”,就像你往河里放了一只小纸船,它经过一段路程,很快就到下一个地方,但不会马上就被淹没。小纸船的生命也许只有一天,小纸船只有一次机会漂到每个人的面前,被点开,然后关闭,漂走。因为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朋友圈反复浏览。

好的故事,还会把缺点变成优点!

一个做印章的企业在商品宝贝描述里面没有任何一张素材图片。这个企业讲了一个故事,说自己在小城市做了几十年的刻章,但是手艺人越来越难生存,有文化、懂网购的亲戚帮忙开了一家店,由他独自经营,所以很少回旺旺,请大家见谅,并且手刻比较慢,一般要三天才能发货。选用的图片都是原材料、刻章现场、成品、发货和聊天截图。而且购买过的客户,还会收到他的复印亲笔信,亲笔信里面也讲述了他的故事,字写得非常棒。这家店排名一直在淘宝网该类目的前三。

好的策划和文案是可以直戳心窝,引起共鸣的。好的故事就是根据客户的心理诉求,再结合行业实际策划出来的。

别出心裁最为重要。别出心裁是相对同行的,所以要先研究同行。如果大家都用外国模特,你尝试用国内模特或者假模特;如果大家都用实拍照片,你尝试用几张动漫或者素描照片;如果大家都说竞争者的缺点,你说竞争者的优点。

每个企业都应该把自己行业里面最大的三个竞争对手的优点和缺点找出来,并且根据他们的优缺点来优化自己,根据他们详情页的描述逻辑,来完善自己的描述逻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

巧用视频或动态图。视频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人带来真实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商家拍的视频很差,但是商品卖得很火的原因。视频可以实拍,也可以结合动漫,还可以做沙画,只要重点是传递消费者最在乎的东西就行。

比如某家卖拉杆箱的企业,借助“暴力测试视频”杀出重围,抢占了“豆腐块”。从楼上往下摔测试耐摔性;在崎岖的路上拖动拉杆箱测试万向轮的耐受性;往箱子里装80斤的砖头测试提手的坚固度;在箱子里面放上纸巾,在把箱子放在水里面1分钟测试防水性;反复拉拉链1分钟,测试拉链的质量;最后还放进出租车后备箱,以说明尺寸方便搭车出行。整个视频并无特效特技,简单真实,大部分都是一镜到底,但是对成交转化起了不小的作用。

再看一个小视频案例。

上海有个设计公司的女老板,周末兼职做猪蹄、鸡爪和各种卤味。因为自己长期处的圈子是电商领域,大家对网购的认可度非常高,而且基本上吃喝玩乐都是通过网络交易。在这个场景下,她充分利用了图片、小视频等工具,一人一厨房,开始了售卖工作。每次她发一条朋友圈信息,都能进账千元。

视频最能唤起人类味觉器官的肌肉记忆。她把做的过程拍成小视频,锅里面“咕咚咕咚”地煮起来,调味料翻滚起来,这些都可以刺激朋友圈好友的食欲。尤其是在中午吃饭和下班前,晚上睡觉前,看到这种视频的感觉,对每个“吃货”来讲都是很有诱惑力的。

对比盲目重复刷屏的微商,这样的方式确实要高级很多!高级的卖货人,其实不会总是发广告,而是有策略地“勾引”客户。发了几次自己的制作过程之后,会发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做这个猪蹄、卤味的教程,教大家制作也就是表达如果你想吃我做的就买,你怕花钱的话我教你做也行。其实大凡买来吃的人,只要价格合适,是懒得去学怎么做的,但是他会感觉很温馨,认为对方并不是想赚钱,而是在表达一种生活方式。

小视频的10秒,不支持调色和美化,却强化了它真实、新鲜的优势。在某种意义上,它重构了流量的来源和转化率的高低。

而视频本身,就是很好的内容!

朋友圈的广告,往往是按对应人群画像设计的广告内容,然后“泛精准”推送。它可以根据人群标签,包括地域、年龄、性别、兴趣、搜索历史、GPS定位等,定向投放,阶段性分发。

你最近关注过什么车,到过哪个4S店,去过哪种消费层级的地方,只要发过这些带地址的朋友圈,朋友圈就会直接把广告推给相应人群画像的用户。一般先看9秒左右的预告片,点击可以看完整版,完整版页面还可以看其他相关信息,甚至直接转到官网购买。

朋友圈广告的开放完全符合无线时代的广告特征:内容即广告,广告即内容。社交类产品的原生广告都类似朋友圈广告,5万元的门槛其实并非高不可攀,以后会有更多的小型企业加入。当你的朋友看到你的视频广告出现在朋友圈,你的优越感也会油然而生。

只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足够的宽带、方便的物流,以及随处可支付的场景下才可以随时随地产生订单。你打钱,我发货。好,就晒单;不好,也晒单。

一个真正好的内容,是有计划、有策略的,是能够引起客户共鸣的,让客户主动咨询的。视频是新一代,最好的内容表达方式,就是有故事、有场景、有体验!陌陌的转型

上一节谈了微信。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说:“你用微信做什么,决定了微信是什么。”这个道理,用在陌陌上,也同样适用!

陌陌作为一个社交工具,已经悄然做了很多次转型。

2016—2017年,陌陌先后推出“陌陌分之一”“就这样活着吧”等视频内容,无非是想传达荷尔蒙以外的一些理念。2015年年底陌陌开始转型,以直播为中心重新打造产品。

2017年,陌陌又开始进入短视频的风口,要求旗下的主播都转型成短视频达人,毕竟这样生产出来的内容,更具备冲击力,也更吸引流量。与微信、微博不同,陌陌的视频信息广告和直播,是根据GPS定位的不同,让用户看到的内容也不一样。对于广告主来说,不同的广告受众可以基于用户的位置推送精准的广告。

人们传达信息的载体,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逐步合理地变化。所能承载的知识的丰富性自然也水涨船高。如今各种软件正在不遗余力地往自己的产品中加入视频功能,而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并多维度、全方位地向别人展示自己。

陌陌功能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视频化,而本地型商家在陌陌上就更有发挥的余地了。当我们不再发朋友圈信息

2017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感叹,说自己不再看、也不再发朋友圈信息了。从前的每一条朋友圈信息有数百个点赞,数百条评论。现在却越来越少了,发一条朋友圈信息,有3000个好友的微信号一般也就二十来个点赞、三五条评论。

这里面,有微商的“功劳”,因为正是广告内容的过剩,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信息”。他们几乎没有在内容质量上花精力,甚至根本称不上是内容。但也不必惊讶,毕竟我们也曾经“不再发博客”“不再发空间说说”“不再发微博”……

做电商的人知道,淘宝从早期的网商博客,到淘宝论坛,再到后来的千牛社区和微淘,也是在不断地生产内容,时至今日,除了微淘还在更新内容外,其余的基本上沦为发广告和通知的工具,基本上处于死亡状态。

阿里一直希望做社交,其根本原因是社交媒体可以为用户提供双向沟通,为个人消费者提供声音和力量,并且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维持平衡。社交网络正日益成为标准化的互动信息平台。

平台和信息传播的方式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和智能化,但那些好的内容,依然在发挥着潜在的作用。

好的内容,依然在不断产生,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更换了不同的平台而已。总是有新的事物,取代旧的事物。做企业的,做好产品迭代,以及好内容的更新就可以了。老平台总会不断被新平台取代,好内容却会一直存在。第2章直播繁荣背后的新机遇直播并非情色

直播的内容生产,并不是情色,但是它被这个标签深度绑定了。直播的内容往往具备随机性和突发性,大部分直播是没有严格的逻辑策划的,是由主播人的视角决定的。

其实直播在PC时代,就不断地跟色情扯上关系。早期的直播,主要是唱歌、跳舞、娱乐、聊天。以主播为主,所在的房间就类似于一个小型的电视台演播室。它的特点是以用户为核心,用户产生内容,通过共同的兴趣,和用户再产生沟通和联系。

直播主要是吸引关注,不断刺激感官,直播经济绝大部分都是“颜值”经济,只有极个别是“猎奇”经济。大部分电商的直播,其实就是在线版的吆喝。

而今,我们看到一些活动现场,很多人拿着自拍杆、戴着耳机、拿着充电宝,还对着自己喃喃自语的,他们不是神经病,而是在直播!直播带动了充电宝、手机、数据线的销量,甚至还有专门售卖数十个手机一起直播的糖葫芦状手机支架,直播时候的环形摄影灯……直播的套路

所谓的视频交友,像六间房、爆米花、YY、9158等,在PC时代主要是以私密的形式出现。宅男宅女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自己想要的快乐,也没有跟购物扯上太多的关系,主要还是送虚拟的商品来产生交易。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话语空间被打开,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因为直播类的工具可以随时随被使用了,所以除了直播事件新闻以外,直播在营销端,还有诸多应用。

直播+电商:电商平台用户众多,流量集中,吆喝式引导带来电商平台的繁荣,更能影响消费产出,从转化效果来说,绝大部分主播并不明显,是少数人的独角戏。

直播+发布会:直播平台成为品牌推广新品进入市场的重要出口,发布会结合电商等销售平台,可以吸引关注或者引发购买。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作为品牌传播的需要。去看品牌发布会直播的人,本身就会购买,而看直播只是确认是否要购买的一个行为而已,比如各种品牌手机的发布会,发布会直播时就卖出数十万台,直播只是锦上添花的信息工具。

直播+互动营销:直播与社交平台结合,吸引社交平台流量参与线上直播活动,招募粉丝亲身参与直播,满足大众的猎奇心。

直播+广告植入:颠覆传统广告刻意而为之的方法,在有趣的直播场景下,配合观看者的直观感受,自然而然地进行产品和品牌的推介。各类综艺电视节目,其实就是直播加上各种广告的植入。

直播+个人IP:直播平台成为“网红”经济的一个有力出口,为以“个人”为单位的“网络主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粉丝平台。王健林的直播首秀,鲁豫跟着他一日游,也是为了推动王思聪投资的直播平台的发展。就“首富的一天”这个标题就能吸引很多人驻足观看。姚晨直播做饭、周杰伦直播打游戏、雷军直播卖手机、制片人为《百鸟朝凤》直播下跪、刘涛直播《欢乐颂》发布会……这年头不上直播,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娱乐圈的从业者。明星通过直播自己的公开活动或个人生活,得以将更多层面的自己展现在粉丝面前,既满足了他们的崇拜心理,又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直播,是一种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主编,或是主播抑或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参与互动的人,也是内容生产的一部分!直播在代购和网购中的案例详解

随时可用,随时可关。能迅速聚集人气,也能长期关注和定时收看。很明显,一个新的话语空间打开了,这和网购平台想要打造的红人经济简直是完美匹配。人们的购物已经不仅是因为需求而搜索,而且越来越多是因为好奇而交易了。

某主打“只卖当地店头价”和“视频互动直播”的自营跨境电商借助视频这个工具,售卖的品类包括化妆护肤、保健品、母婴、食品、小家电等大类,已在日本、韩国重点开站。其实它只是半直播,并非全直播。它创新地将“视频互动直播”和“跨境电商”结合起来,还原海外购物的真实体验,试图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潜在客户即刻获得在海外购物的体验。

其实视频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信任,因为直观,尤其是直播,即使是半包装型的直播,也是给人非常新鲜真实的体验。当然,它除了直播,还有大量的录播,而且品类并不多,人群更精准,也很容易在后期为相应的产品都附上视频。

再好的模式,不借助一个好的平台,都很难爆发。淘宝在2016年3月,终于开始全面推广视频购物体验。而2017年更是在商家事业部开发了内容服务市场,这对整个淘系来说,所有的商家都面临巨大的改变,并且一下子衍生出很多视频制作公司和很多的新玩法。

仅杭州滨江,就有一条创业大街,大大小小的格子楼里,很多主播每天在叫卖。尤其是服装、美妆这些女人聚集的大品类最为热闹。

虽然目前直播的转化数据并不是很好,但是对平台来说,一种新的叫卖方式会带来新的可能性,甚至会是颠覆式的改变,所以直播、短视频勇当潮头。

毕竟,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决策也在改变。产品越丰富,用户选择越多,就越难做决策。就要求卖方先考虑用户是什么样的,然后提供满足用户的内容,这样做可以保证用户的深度和黏度。

马云曾经说过对淘宝搜索的定义:我们的搜索能不能做到,让原来两人说咱们今天去逛商城,改成咱们今天就逛淘宝!这个思路奠定了阿里做内容的基调。

移动互联网时代,穿上直播的外衣,这事儿就更加靠谱了,任何人都能成为内容的创造者,迅速吸引粉丝,而淘宝本身就是货的聚集地,买卖就是天然的存在,简直是浑然一体。有了“硬件+平台+用户”,直播和购物将会变得更加容易。再过些时间,物联网的到来,直播将成为一道绝无仅有的风景。直播领域的流量入口和玩法启示

可别以为直播只在购物平台适用,其实直播在餐饮外卖、个人商户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

想象一个画面。朱小莉是人民广场一个做餐饮的,主要做炸鸡。通过群直播,或者花椒等直播软件,直播自己做炸鸡的过程,并且边做边唱《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这个时候,附近的人就会吆喝了,然后朱小莉的同事,就开始为下订单的人送炸鸡和可乐。

再想象一个画面。“小岳岳”在河南某餐馆直播做烩面,会不会瞬间有100人到现场,排队等着吃烩面,并且听他说相声。然后线上的观众都在高呼“五环、五环、五环……”

不妨再想象一下。安徽安庆的高山蔬菜,生长期比一般的要长,营养要好。陈小泉作为一个网红,是否可以直播自己在安庆的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拔萝卜呢?!然后让大家去微店下单……

你看,在这个应用场景下,几乎没有购物平台什么事儿。完全是因为一个合适的人在一个合适的场景,用最通用的设备和软件,讲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就带来了流量。

直播将影响新商业,并且成为新商业领域的重要形态。它作为一个辅助的传播渠道,将会大放光芒。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直播从特定的房间中走了出去;因为内容的需要,直播又从随机的地点走回了房间中……

直播正在重塑流量入口和转化手段,不是吗?!第3章新碎片时代的流量逻辑凡事都有逻辑

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是对思维过程的抽象。做任何事情,其背后都有一定的逻辑。电商PC时代的流量逻辑是销量、广告位、网站联盟等;新碎片时代的电商流量逻辑,可能是内容、自传播、精准社群等。

阿里在2015年就开始收购各种不同的内容生产企业。实际上是已经把到了新碎片时代,也就是无线时代流量逻辑的脉搏!手淘的“猜你喜欢”的逻辑就是利用智能设备的私密性和纯粹性(自己玩自己的手机,交叉较少),利用每一点流量的价值,尽可能地提高转化率、客单价、顾客黏性、购物体验。这也是“千人千面”的初衷。内容即广告,广告即内容

网红是另一种意见领袖或者说明星,阿里收购优酷可谓煞费苦心。这不,优酷时尚中心生产的内容,基本是在围绕着“视、衣、娱、乐、玩”这几个关键词打造关于生活方式的情景。

比如,在美食方面,有林依轮主持的王牌节目《创食计》,在时尚方面有李艾的《亲艾的衣橱》,在亲子方面有叶一茜专门讲育儿经,当然还有大家都喜欢的“小鲜肉”,娱乐领域里也有鹿晗的自频道。

优酷自养了“视客三千”,同时肩负着其他内容的发行,阿里则有很多的店铺。二者的结合,其实很容易生产出一个东西,叫“新版电视购物”。改版过的优酷,每个账号其实都像是阿里的店铺,并且里面也的确有商品这个选项。可以直接通过视频里面的链接,无缝对接店铺里的宝贝。有段时间很火的农夫山泉广告,看完5秒可以点击关闭或者看完,为农夫山泉带来很多流量,也为农夫山泉吸引了大批直接购买者。虽然这种购买并非全体现在线上,有些也在线下。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客户刚看完农夫山泉的品牌故事广告,准备买水,当在选择娃哈哈或者农夫山泉的时候,想到刚看的农夫山泉广告,便选择了农夫山泉。

不可思议吧,看到一则广告可以直接影响购买,甚至影响到你下一个“反射弧”。线下购买的时候还会继续选择它,这就是新时代,技术革新和客户被引导后的效果。

首先,视频带来的流量,可以边看边买,一键加购,还有场景购物,一键下单。现在讲红人经济,优酷是一个非常好的红人放大器。从大量的UGC(用户原创内容)和PGC(专业生产内容)数据来看,现在已经有非常多的UGC自频道主,他们本身就是网红,甚至他们本身随时随地能够生产一些内容,所以这样一些品牌,或者一些红人们都可以成为优酷的合作伙伴,在很多版权内容上和自制内容上,都能够看到网红带来的高流量价值。当然,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主要还是围观,在转化率上,非针对性营销视频或者深度知识的视频,不太容易带来高转化率,毕竟这个市场还需要培育。

优酷早期开的自频道,有专门教下午茶的,有专门教品红酒的,还有伴随“二胎来了”的母婴自频道。优酷和内容生产者都希望带来一个红利期,甚至优酷的整个自频道布局有点像淘宝店的布局,但是优酷这个商业逻辑能不能走得通,还得靠时间去检验。爱奇艺是中国最早一批视频和购物结合的平台,但卖得好的还是某几个特类产品,不是全品类。而阿里后来弄的大鱼号,基本上把土豆变成了短视频平台,定位为“召唤全球有趣短视频,全球领先短视频平台”的土豆,已经逐步“沉寂”了。

希望通过优酷自频道或大鱼号,就能完全卖货的商家,还是要客观分析自己的客户群和自己的内容生产能力。

当然,这条路值得探索!阿里和京东的新流量逻辑

不管是图文,还是短视频,能让用户在同一平台上完成阅读和销售的转化是最理想的状态。

阿里和优酷很早就尝试启用了淘女郎网红,在韩国也请了当地网红。网红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没有历史负担,是伪明星,却希望成为真正的明星,因此就不像很多明星一样放不下身段来。网红很了解粉丝,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且非常励志,非常勤奋,所以最终效果不会差到哪儿去,但也很难大红大紫。

在已经具备了多屏流量,又有粉丝消费群体的基础上,需要加强的是商品的服务以及如何帮助商家们做好品牌形象的能力。通过内容营销可以把这几个关键环节串联起来,所以阿里想通过内容带动消费升级。优酷和阿里巴巴会开发一些新平台,以硬性广告分成、软性广告植入、定制内容、边看边买等方式分利润给网红作为奖励,鼓励他们持续为生态造势。

在整个阿里巴巴体系中,可以看到达人淘、淘女郎、网红和淘宝头条;在京东体系中,也有达人这样的频道,“京东618”也重点推这个频道;乐蜂网就更不用说了,创始人李静本来就是媒体人;聚美的陈欧开创了“为自己代言”的先河。注意,他们的核心武器都是视频,现在进入到“视频+内容”场景化营销的阶段,所以电商现在在尝试的是追踪一些本来就能制造内容的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专业方法建立消费流量的新逻辑。

其实网红早在十几年前就出现了,最开始有网红意识的是淘女郎。这里面会设计一个机制,有些网红本身在淘宝有店,同时具有营销能力、颜值以及表达能力,围绕这些达人做一系列的设计,可以和旅游、美食、两性、亲子、母婴类打通,可以安排大型活动、邀请走红毯,甚至拍网剧。有那么一点儿所谓IP的意思在里面!

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专业的人参与进来,制造话题引起共鸣。同时,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当一部分先行者获利之后(注意这部分先行者往往是非既得利益者,非专业者),以往在其他地方的既得利益者,往往会冲过来分一杯羹,而且他们更专业。就像一开始是没工作的人在做淘宝,把淘宝做起来之后,天猫直接引进各种大品牌,很多原来没有根基的淘品牌纷纷倒闭,整个市场门槛越来越高,但是这个行业也会越来越健全,新的生态也逐渐形成。

阿里将过去大淘宝平台(淘宝、天猫、聚划算)上的“搜索—导航”模式逐渐废弃,转为“人—内容—商品”的连接。这背后的逻辑是阿里巴巴要将电商平台变成社区化、本地化、内容化的服务平台。

内容化方面,阿里近年来投资布局的陌陌、微博、UC、华数传媒、优酷土豆等都做了业务合作上的尝试。打通和整合程度各有不同,但视频绝对是阿里电商体系里面的重要入口。在接下来的无人超市中,因为服务人员的减少,将会有更多内容作为服务载体,来传递合理的信息,刺激购买。

制造新的流量来源——内容。承载内容的“核武器”是视频,因为视频是目前最好的传达工具。图文组成的文章效果也不错,但是明显趋于下风,这是新时代的流量逻辑。短视频爆炸式的引流进行时

短视频在手机淘宝早期的运用,是从主图视频开始的,然后测试了“淘宝二楼”,接着又扩散到“映像淘宝”“每日好店”“必买清单”“爱逛街”等,这算是给淘宝“钻展”视频化了。其带来的爆炸式流量和转化率很是可观,毕竟这是淘宝主搜入口的流量。

当然,能进淘宝首页的毕竟是少数,其主要战场还是在每一个卖家自己店铺的各个页面里面,这才是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最终页面。

互联网短视频,和传统电视媒体区别非常大。

从投放渠道来说,传统的大品牌做电视的投放,可能只需要抓住少数几个头部综艺节目,例如《中国好声音》和《奔跑吧兄弟》等。当然,现在互联网好的综艺节目,也在步其后尘。现在短视频的投放,有数以万计的自媒体在做,它的价值定义,受众群体都不一样,数据是可监测的,甚至还有弹幕可以直接反馈。也可以直接投放到某个达人身上,而且越是内容垂直细分的达人,效果越明显。

从内容来说,广告和内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有的虽然是一则广告,但它是一则实用性的广告,告诉你如何操作某类产品,这实际上也是内容的概念。

短视频电商对比图文电商更具可读性,阅读时间成本更低,也更能增加信任度,更适合碎片化消费场景。马云的电影《功守道》本质上也是短视频,短视频已然在电商视觉中占据重要地位,将是电商视觉革命性的变化,对善用短视频的商家将会起到爆炸式的推动作用。第4章从部落到社群社群和目标客群的一致

其实在电视时代,早就把人按照社群进行了分类,“儿童频道”“钓鱼频道”“藏语频道”……只不过那时候观众和观众之间的交流缺乏及时互动的渠道而已。所以,千万别以为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多么的了不起,它只不过是通过新的信息技术,把原来已经成熟的模式,换了一个场景,进行了新的整合和应用而已!

为什么说社群给知识视频造了一条高速公路,因为对于有条件通过移动方式上网的人来说,物质生活肯定已经度过了匮乏的阶段,人们的购买也不仅仅是因为需求了,可能更多的是因为被感染,被感动,被刺激。都可以归纳为被教育。

而教育的核心是知识。

以亲子教育为例。一个家庭里面,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每一个角色,对小孩子的关注点都完全不一样,所以在亲子市场做知识类内容营销,还得考虑每个角色所在意的点在哪里,然后针对性地去做内容。

自媒体做得还行的年糕妈妈,通过电商变现。他们总结自己成功的四点:赶上了对写作者最友好的内容创作时代;做对了传播靠谱知识让用户获得受益的工作;得到了合作伙伴和投资人的全力支持;坚持让育儿变得更简单的理念。

年糕妈妈经常在杭州的橡皮擦实景基地拍摄育儿视频,其主要视频是教学视频,比如如何制作辅食。其核心目的是强化电商的服务体系,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改变粉丝的心智模式,为接下来的商品服务做基础铺垫。

另外一个亲子内容公司——爸妈搜形成了几大产品矩阵,包括爸妈搜和一起朗读书院等几个订阅号和服务号,内容运营主要分为儿童大学和家长学校两块。儿童大学由爸妈搜原创团队和各领域专家团队共同打造,涉及天文、地理、英语、国学等多领域的付费课程。

而央视出来创业的团队,做了一个“赤椒计划”进驻传统教育体系,弥补“生活美学”方面的课程缺失。首先会面向商学院推出线下活动和课程,如参观法国酒庄等。也许对于追求生活方式升级的泛中产阶级来说,三到五分钟的短视频内容,可以让他们享受刚刚进入财务自由带来的精神优越感!当然,做内容本身是个笨功夫,只有前5%是头部内容。

用知识性视频产生流量和转化,并非传统大牌的专利,草根电商商家也可以。比如渔具类目的TOP卖家,在2014年5月,就在这个领域做了大胆的尝试。

这位卖家不仅做了各个主要爆款的视频,还做了知识性视频,以及品牌视频,对店铺和产品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

这一方案基于四个考虑:

1.整个天猫、京东的渔具类目卖家,整体视觉水平偏低;

2.客户中有很多是伪爱好者,其实不太懂得鱼竿、鱼线、鱼饵的使用方法;

3.目前没有一家是用精美的视频,包括品牌视频、主图视频、详情视频进行包装的;

4.做整店视频营销之前,做了一个普通的产品视频测试,在一周内,店内播放量达到3万多次,是单个宝贝流量的一半,从效果来说这款宝贝的转化率提高了40%以上,说明视频营销对转化率的提升效果显著。

当然,在完善视频的同时,店铺的其他“内功”也在修炼,所以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卖家的两家天猫店就稳稳地占据了类目前十的两个宝座,直到今天依然名列前茅,可以说视频居功至伟,后来整个类目都开始模仿,整个类目的视觉水平普遍上升,大家进入一个新维度的竞争。

在当时,所有视频的考虑还是基于转化率的,没有针对性地去做流量的视频,因为2014年的淘宝主要还是靠直通车、钻展、排名及关键词优化等获取流量,而且购物基本上是以PC端为主,无线端的流量少之又少。那个时候的微信,播放视频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微信沉淀的客户还处在探索阶段,微信运营还处在“骗子”四处分发“微信使用说明书”的阶段,也没有什么微商胡乱刷屏。

知识性视频的应用,不只是数码产品,还有化妆品、农副产品等。不管是正解还是歪说,都可以出很多相关的知识体系,也包括户外产品攻略。记得在“京东618”南京启动会上,一个做户外用品的卖家,笔者告诉他要加强客户体验,一方面可以做一些隔音效果比较好但有利于呼吸的帐篷,另一方面要做《野战必备攻略》系列的图册或者视频,主要是讲在野外生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露营虽然是个刺激的事儿,但是安全毕竟是第一位的,当客户在你的视频中学会了你教给他的技巧,而你提供的产品又具备很强的痛点解决能力与独特性,客户为何不购买呢?!

再比如某红酒电商卖家,顾客群主要以男人为主。可以做10个1分钟美女品酒教程。视频全程不正面讲红酒有多好,镜头却不离红酒,这样的视频传播起来,会对知名度有一定提升,对店铺转化率也是极有帮助的。

今天看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携手打造一些知识类的软性广告视频,为自己的意向客户群服务,再把他们聚拢在一起,为他们提供高溢价的增值服务,不断提升客户的黏性,偶尔做一些植入和广告,刺激购买。今天的时代,不再是粗放的购物模式,不再只有简单的买卖关系,服务体验显得越来越重要。不管是母婴的,公务员考试的,还是老人的……只要你售卖商品,就有一定的客户群,围绕客户群去做知识类的视频,哪怕是图文,偶尔加入视频,都可以重塑用户的知识结构和心智模式!整合平台居然打败了内容平台

今日头条、梨视频等公司,靠着技术整合、加工模式,在互联网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今日头条,它和美团、滴滴合称TMD,正在全力以赴追赶BAT,虽然今天的百度即将沦为和搜狐、新浪、网易同样的命运,但是百度的搜索技术还是不容小觑的。百度的精准搜索,加上人工智能,其变现更加容易。

整合平台需要新内容和原创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整合平台都鼓励更多的人制作更好的内容。甚至有平台不惜打出10亿元补贴来鼓励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好的内容。

原来的内容平台是内容为主,整合为辅,如报社、电视台,可是当它们的宣发逐渐强势的时候,开始制播分离。新的平台运用新技术,几乎不自己生产内容,或者只生产少量的头部内容,很快超越了原来的内容平台。这和电商如出一辙,在没有天猫超市之前的阿里,是纯粹的整合平台。优酷、爱奇艺、乐视等一开始也没有自己的内容,后来逐步自己生产内容。

在短视频领域,某段时间内,今日头条、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占据了下载排行榜的前列。从短视频这个领域来说,已经鲜有对手了,接下来,期待今日头条等纯整合平台,生产优质的官方内容,保证其内容品质!构建垂直类传播联盟

好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会自然传播,但也未必全都有效。必须要有强的流量扶持,百度有百度联盟(后改名叫百意)、淘宝有淘宝联盟、盘石有盘石联盟等。其实好的传播平台和机构,有自己的传播逻辑,当社群越来越明显的时候,垂直的联盟显得更加重要!

所以在移动互联时代,将会有更多的站群联盟,微信公众号联盟等各种入口联盟出来。流量将会呈现越来越集中的状态,大平台集合综合性流量,小平台集合特定人群类流量,不同的平台,人群还会出现交叉。

此时的内容传播,就要做和各个联盟合作的准备了!

当联盟形成,就能形成内容矩阵。可以想象,接下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联盟”存在,他们没有百度联盟那么大,却比百度联盟更加精准,能直达客户群。第二部分承 内容运营的大前提第1章立意发心,起点决定终点中小企业选择什么市场最容易成功

选择是什么?

选择就是找到自己对的样子!

纷繁的商业成功故事总是让太多的创业者无所适从,如阿里、百度、腾讯的频繁收购,优酷、土豆的合并,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合并。太多的商业故事让我们眼花缭乱,但在真实的商业社会中,我们所看到的故事都只是那1%的人的成功故事,而80%的人都失败了,剩下19%的人还在不懈奋斗。我们一定会问自己: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才更容易成功?

成功的定义是什么?赚到很多钱,还是拥有一个很大的商业帝国?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讲,赢利并且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成功。他们选择市场的特征:

1.在线上,有比较弱的对手;

2.在线下,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且难以复制;

3.未来三年,该市场属于增长红利期。

中小企业,拿到独特资源的概率很小,就应该专注去找细分市场,先找比较弱的对手。

那么,怎么去找到比较弱的对手呢?

答案在终端——客户。

根据公司自身的条件和营销意图把客户按不同标准分为一个个较小的、有着某些相似特点的子市场。比如,按地理位置、年龄、性别、收入、职业、信仰、种族、购买动机等因素将市场分为若干群体。

同样都是食品,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的人无辣不欢,其他地方的人大多喜欢微辣,甚至江浙某些地方的人完全不吃辣。那么做食品就要考虑食品里面放辣椒,要做等级划分。假设市场中没有专门只做最辣产品的卖家,你就专卖各种“变态辣”的食品,这就是你的细分市场。

同样都是补水化妆品,孕妇和非孕妇不一样,孕妇更关心产品是否有刺激性,是否会影响孩子。所以才产生了袋鼠妈妈品牌,为孕妇专用护肤品。

同样是手机,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的需求也不一样。高收入人群和白领人群更关注品牌、服务以及产品附加值等,而低收入者则更关心价格、实用性和质量。

同样是拉杆箱,上学、旅行、出差,每个人身份不一样,动机也不一样,所以他们的需求也不一样。一个天天出差的老板和刚上大学的学生,购买的拉杆箱一定不一样。如果你的拉杆箱的特质非常适合学生,能不能就定位为成学生服务呢?

拿你现在所处的行业来说,你所在的市场是不是充满了比较弱的对手呢?如果不是,能不能找到一块空白市场,连对手都没有呢?

有一个专注大学生职业装的公司成功了;

有一个专注3岁到12岁学艺术的女童服装公司成功了;

有一个专注咖啡器具的公司成功了……

你专注的是什么?举一反三!

再来找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

比如地域优势。像浙江上虞就是中国伞城,像浙江金华就是金华火腿的产地,像江苏扬州就是布娃娃的生产聚集地,像河北高阳就是毛巾的产地,像云南就是米线和白药的产地,像土家食品就归土家族聚集地独享,像东莞就是很多服装工厂的聚集地。这些都是地域优势,你在这个地方有供应链,而且从这个地方发货,客户会很认可。

比如人才优势。如果你周围的朋友都是做电商的高手,你就能运用他们的玩法;如果你的周围有很多艺术院校,你就能运用他们开发手工艺术品;如果你自己是高级美容师,你就能运用这个技术做客户、做增值服务。

产品优势、供应链优势、团队优势、品牌优势、资本优势、用户优势……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一个你的直接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一个优势,这样你才能在这一个市场中独领风骚。

定位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在实战中不断修正出来的。有了定位,再去做内容运营,就能有的放矢,因为内容运营也是需要定位的。“段子+野史+故事会”,科技自媒体“老道消息”就是靠这样的定位而成功的,老道消息容易受到中产及以上人群的关注,行文天马行空,也时常“蹭蹭热点”,但是人文关怀是贯彻他文章的一个特征,在他的文章中那些创业者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平凡的个体,每个创业者有他的固执、喜怒哀乐、遭遇,在这里,可以读到人性。“卫龙辣条”,算是内容运营中做得很好的“奇葩”。他们将内容与用户产生关系,并且让用户变成他们的传播人,让他们主动去传播。运用得最多的就是走“画风清奇”的店铺装修风格,比如走“苹果风”“表情包霸屏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猎奇心理的需要。去伪存真,如何找到终端客户

在经营中,常有人想把自己的产品卖给所有人。卖包的恨不得所有人都背着自己家的包去旅行;卖童车的恨不得全国的小孩都在自己家的童车上长大;卖坚果的恨不得所有公司的年货都采购自己家的坚果;卖枕头的恨不得所有的美女帅哥都睡自己家的枕头。

怎么可能人人都喜欢你呢?那么怎样让客户钟情,只想买你的产品呢?我们尝试问自己一些问题,也就是客户分析。(1)我的客户群在哪些城市,为什么?(2)他们在什么时候购物,为什么?(3)男的客户多还是女的客户多?他们各自更在乎什么?(4)他们的收入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5)他们在生活中,最稀缺的人文关怀是什么?(6)什么样的功能、形状、颜色、开箱体验会让他们忍不住分享给朋友?(7)谁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为什么?(8)购买这类产品的客户,有什么特殊性?

……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能很好地回答,说明你的定位是清晰的,卖得好是应该的,卖得不好一定是这些环节有问题,定位本身应该是准确的。

但不管什么样的客户,都可以粗暴地从这四类来分析:

第一类是有钱的和没钱的;

第二类是男的和女的;

第三类是老的和少的;

第四类是特殊行业的!

有钱的和没钱的,经济基础决定购物诉求。

高收入者关注产品品质,而低收入者在意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低收入者会觉得高消费奢侈浪费,高收入者会觉得使用低价的东西没品质。如果你的产品品质和定位是给高收入、高消费人群的,你的文案、视觉、包装都要紧紧围绕你的品质、概念、品位来展开;如果你的产品定位的是低收入人群,你最需要突出的就是它的性价比、质量,以及一些令人窃喜的小应用、微创新。

男的和女的,性别的差异导致购物诉求和购物分工的差异。

男人因需要而购买,女人因喜欢而购买;

男人购买决策是想出来的,女人购买决策是逛出来的;

男人注重整体结果,女人注重购物体验和商品细节;

男人极少从众,女人因缺乏安全感而从众;

男人购物是写实派,女人购物是印象派;

男人喜欢购买大宗物品,女人喜欢购买日用易耗品……

找到属于你的群体,服务好他们就行了!

老的和少的,客户的年龄决定了生活主题,生活主题决定了购物需求!

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生活主题,购物需求也不一样。电商时代,小到10岁,大到80岁,都是网购对象。10岁的儿童天真无邪,买好玩儿的;20岁的青年人积极乐观,买新鲜刺激的;30岁的壮年人年轻有为,初为父母,更关注家庭老小的健康;40岁的中年人智慧圆融,更关注地位、品位和名望;50岁的人知天命,轻松洒脱,孩子结婚了,更关注健康、文化内涵,更爱凭借经验购买,对记忆深刻的品牌有较深的依赖;60岁的老年人更关心商品增值……

隔行如隔山,职业特性诞生细分市场。

不同职业的客户,对于商品的需求与爱好往往不尽一致。

老师购买的产品相对会比较保守,比如女老师的职业装就不能太暴露,也不能出现拉链问题,拉链对一个老师太重要。所以,如果你是卖职业装的,能不能专门针对老师的尴尬和老师的特殊需求,设计一些解决老师痛点的职业装,比如拉链、纽扣、不吸粉尘等细节。

对于一个上班白领来说,时尚、气质就显得很重要;对于官员的家属来说,不张扬和稳重更为重要;对于一个土老板来说,奢华就显得很重要;对于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个性鲜明、独一无二就能赢得他的心。所以身在不同地位和层次的客户,将会购买与其心理预期和价值判断相对应的产品。

细想一下,不管你是做服装的,还是做数码产品的,或者做第三方服务的。你的人群都可以根据收入高低、男女差异、年龄差异,以及行业特性来决定。每个人群的关注点都不一样,但在这四类有交叉的部分,通过差异区分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

我的主要消费群是高收入的女性,大约都在30岁左右,主要都是老板或者高管,她们更在意……

我的主要消费群是低收入的男性,大约都在21岁左右,主要都是大学生,他们更在意……

不同的消费群决定了不同的运营思路,大到产品结构、产品设计,小到包装、视觉呈现和服务细节,都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去伪存真,找到自己的精准终端消费群,才能有效提升转化率,获得更多的利润。新媒体文案立意的21种差异化方法

差异化是营销和品牌的灵魂,没有差异化的营销一般都会失败。营销卖的不是实体价值,而是感知价值,只要能让客户对产品和品牌的感知价值产生变化,就实现了差异化。不管是产品本身的定位,还是营销的定位,最终都要通过文案展现。

有一家线下售卖童鞋的公司,公司在2014年年初转型开始做电商,一开始始终找不到方向,但是该公司最大的优势是之前在线下有数十家门店,对产品本身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他们有一款卖得还不错的鞋,是他们的一个小发明,就是在原来的鞋面上,加上了一个魔术贴设计,魔术贴上面可以贴一些小动物,一双普通的鞋子可以变得比较可爱有趣。这就是产品本身的差异化。

而新媒体的文案写作,本质上来说,是立意的比拼,而立意的核心在于差异化,只有足够的差异化,才能让你脱颖而出。

例如成本的差异化。所有的鞋子,打样生产是最难的,而做魔术贴上面的图案成本极低,可以一双鞋配多个图案,生产便捷。形成了设计理念造就的差异化。

例如功能的差异化。同行还没有这样子的鞋子,并且这个创意可以成为专利,然后在魔术贴图案的打造上,结合幼儿园的课本和时下流行的动画。可以生产出英语系列、动物系列、植物系列、名人头像系列、动画片系列等。而这个专利相对于那种给鞋子里面做智能设备,测试孩子的身体状况,跟踪孩子的行踪来说,技术难度低得多,但却能把鞋子变成了一双具有教育功能的鞋子。

例如营销的差异化。学校其实非常需要和教学同步的道具,假设鞋子的魔术贴是孩子们正在学习的英语字母、星期、各种动物,那么这种体验绝对一流。和大型的幼儿园合作,校方的教学就多了“教具”,孩子可以边学边用。而且可以针对孩子的喜好,他们喜欢穿什么,就开发什么魔术贴,提升鞋子的感知价值。

说完跨界产品设计的差异化,接下来,具体说一说在电商平台上卖货到底应该怎么做到差异化。下面说的点,既有产品设计的差异化,也有卖点提炼的差异化。

1.原材料和原产地。比如原材料特别适用于化妆品,可以是来自某个农场的玫瑰;又比如原产地咖啡,进口豆子;还有土特产:金华火腿、云南米线、那曲冬虫夏草等。

2.重量。比如食品,因为在客户眼里,重就是分量足、厚实、不缺斤短两。可以说足足2kg的东北自产大米之类的宣传语。

3.大小。特别适合于电子产品屏幕或者家具用品,比如客户都喜欢大一点的童车,但是又希望方便收纳,那么你在设计上就要突出使用时的大和收缩之后的小。

4.手感。要常常拿在手上的东西,很讲究手感,比如可穿戴设备、握力器等。

5.颜色。小米为什么会推出几款彩色壳的手机,锤子手机为什么会推出彩色的外置电池,因为女生喜欢!

6.味道。食品、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味道就显得很重要,要么是无味的,要么是可选各种味道的。以前的瓜子只有一种味道,后来出现了奶油的、咸的、山核桃味的……

7.造型设计。无边框设计,就是造型的魅力。未来的产品将会是“颜值”的时代。

8.功能创意。老式的车都怕冬天打不着火,所以购买车载启动电源以备不时之需,但是这种启动电源平时用不上,所以某商家就将其改造为可以启动车辆,也可以充电,还能做手电筒的电源,虽然价格比普通充电宝贵两倍,但是很畅销。

9.产品构造。还记得前面举例的魔术贴儿童鞋吗?只换魔术贴,就是在换鞋。产品结构的多样性,也是差异化的好方法之一。

10.细分市场。直接针对某个细分市场,比如汪小荷针对5~12岁的学艺术的小女孩,为这些小女孩提供演出和具有文艺性的生活服装。

11.新技术。纳米技术,听着耳熟吧?还有儿童无骨睡衣,钛制无钢圈文胸。当然,结合时间维度更有效果,比如用最新技术、全新技术、新一代技术这几个词,相对来说都比较有效果。

12.解决痛点。以前的简易组装衣柜组装起来非常麻烦,至少要10分钟,而且不结实,后来有人借鉴折叠椅的概念开发了一款折叠衣柜,1分钟就能组装好而且可以承重50公斤,很好地解决了客户的痛点,卖得很火爆。汪峰顺应趋势搞了网络直播的演唱会,解决了很多人去不了现场但也想看演唱会的痛点。

13.公司实力。比如公司在行业具有一定的地位,也是很好的传播概念。比如中国领导品牌、全网销量领先、CCTV展播品牌、注册资金5000万元、港交所挂牌上市企业之类的。注意不要使用《广告法》禁止的广告语,一定要注意这个禁区。

14.品牌故事。公司的一个典故也能成为良好的传播概念。有一个化妆品,就讲了一个苗族的姑娘因为某种皮肤病而离开人世,深爱她的郎君穷其一生找到了治疗此病的药的故事。

15.价格。楚楚街做9.9元包邮,自己APP的封面也写明了是9.9元包邮,这就是最明显的价格促销,还有一些产品,指明了“全国统一价,只要7.9元”,这些都是价格定位,锚定了一批低价用户。这一点,我们不得不学习一下房地产商,“首付只要10万元,轻松拥有市中心”。这些都是在价格锚定,虽然这个价格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假象。

16.热点事件借力。奥运会标志在俄罗斯开幕式上变成了四环的当天晚上,万能的淘宝就有商家上线了四环T恤,卖得很火。其中有一家是做3D图案T恤的,在一周内销售出了近1000件,作为3D图案T恤这种平时每天只能发50单左右的类目,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了,而且这种T恤的利润在60%左右。

17.节日特供。节假日不送点礼物总是说不过去,比如淘宝就推了年货节,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造节日。如果你的产品适合年会,那就可以来一个年货特供,即使产品一样,只是换一个包装、换一个概念都可以。粽子和月饼行业,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

18.数字化。比如“福特,240万名车主的共同选择”“乐百氏27层净化”“跟屁虫影视,每年为6000多家企业提供视频服务”等都是该方法的应用。数字的差异化,更多的是在卖点上面,越是具体的,信任感越强。

19.服务。有一个好的服务能加强品牌的美好印象。在网购家具过程中,家具的送货安装是一个令买家与卖家都较为头痛的问题。在长途运输中是否会损坏到家具,零件是否会丢失等现象都成为买家购买家具时必然会考虑的问题,同时对于卖家,这也是能否做好“最后一公里”的考验。比如有的卖床垫的卖家实行五包服务:包物流、包送货、包上楼、包安装、包退换,甚至客户搬家,还免费提供新的超级牛皮袋。

20.情感故事。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和春雨医生APP,就属于情感故事的描述。一个是为了孩子,一个是为了妻子。

21.历史。时间长久会给人以信任感和历史厚重感,因此,起始时间的概念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如双星,始于1921年。当然,也有一些品牌制造老的概念,某刚成立几年的佛珠古玩类的店,用一个古色古香的名字,把店面装修得古色古香,同时讲一讲这个产品的历史,对市场的确是很有效的。尤其是涉及国学、国风类的产品,必然要打历史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