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探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5 03:45:4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爱情心理探密

爱情心理探密试读:

内容提要

拥有爱情固然是可贵的,但你知道有关情感的事有多少呢?本书述详了怎样确定自己对爱情的探索。以下可供参考确详了专家的探秘。爱情挫折心理,爱情与人的心理,爱情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密秘,爱情心理定律,爱情审美心理与审美价值,爱情心理定律,爱情心理困惑。

第一章 爱情挫折心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爱情之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都希望把自己纯洁美好的初恋献给最亲爱的人。但这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正确地分析失恋的原因,掌握失恋后的心理克制艺术,这对失恋者摆脱精神苦恼,总结经验,争取恋爱的成功和婚姻的美满,是有积极意义的。

单相思心理

是指对某个异性一厢情愿的爱恋,而对方却不能投之以爱的回报或者根本不知道。单相思者思慕的对象各式各样,可能是相处多年的同窗好友,可能是一个偶然相识的路人等。

单相思有以下几种情况

1.希望破镜重圆。曾经热恋过的情侣,因某种原因,一方感情发生了变化,而另一方却依然留恋旧情,希望对方能回心转意,不时还在编织破镜重圆的美梦。

2.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方已向另一方表白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却没有被对方所接受,但仍摆脱不开这种感情的网,还希望通过种种方式求得对方爱慕,与之结合。爱情本身是一种微妙复杂的感情,有时可能会觉得对方各方面都很好,却就是产生不出这种感情,而尽管知道某个人有这样那样一些缺点,却就是爱他(她)。遇到这种情况,单相思者要头脑清醒,要冷静对待现实,在弄清楚了对方确实无意时,即不该陷于痛苦之中难于自拔,更不能强迫他,如果强迫他,结果也不会幸福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青年,喜欢同校的的一位姑娘,频频献上殷勤,却丝毫引不起姑娘的垂青。于是,他想了一个鬼主意,一天,他让好友骑车故意把那姑娘撞倒,然后自己上前相助,并在姑娘养病其间热心护理,以求打开姑娘爱的心扉。这种出于单相思而制造的爱情骗局,反映了这位青年道德上的不健康。后来虽然一时得到了姑娘的欢心,并结为伴侣,但终因两人缺乏志趣和个性上的差异,婚后吵吵闹闹,又不得不以离婚来结束这场不幸,尝受变相强迫爱情的苦果。所以,决不能迫人就范,搞“生米煮成熟饭”更是法律所不容的。

纯粹的单相思对方毫无察觉,而这方却已深深地爱上了,而又羞于向对方表白,于是茶饭不进,夜不成寐。这种单相思心理是最为常见的,有些人由于彼此经常接触,就有可能产生这种情感,甚至有些萍水相逢者也会产生。有一位青年,在一次车床大修时,由别的车间来三位老师傅和一位女青年给他的车床捡修。在一块工作的一星期,由于不熟悉,彼此间谈话不多,他只知道那个女青年姓赵,大家都叫她“小赵子”。这位小赵子的出现,在他感情的湖水中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涟漪。从那以后,每次在厂里看见她的身影,都在他心中引起一种异样的激动,如果几天没看见,他竟觉得象是缺少了点什么。有一天,他忽然想到“要是和她……”,哎呀,这不太荒唐了吗!人家姑娘对他或许简直根本就不在意。这件事有可能吗?他一想到可能性不大,痛苦得心都缩紧了,觉得一切都没有意思了。还有一个属单相恋的故事:一位姑娘出差途中与一位青年邻座三个小时,随后再没有见面,甚至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可是三个月来她常常梦见他。过去,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天使,近来却变成了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凄凉离群的孤雁,常常魂不守舍,心神恍惚。这两种均属单恋心理表现,但不完全一样。后者自然带有太痴,甚至过于的成份,不现实。但前者在未进行“实际检验”之时,它并非完全不具备转化为二厢情愿的可能性。只有在向对方表白之后,看对方的反应如何才能确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钟情的一方应主动采取行动了解对方的一些重要情况和对方对你的态度。比如,对方有没有未婚夫(妻)或意中人?如果还没有,那么要了解她(他)的择偶条件和标准是什么?你现有的条件能否引起她(他)的爱慕?他(她)对待你仅是一般同志的礼貌和热情,还是比对待一般同志有不寻常的地方?当弄清楚这些情况后再根据可能性大小来做决定。如果他(她)还没有意中人,而你现有的条件又基本上能符合他(她)的要求,你在他(她)心中又确实占有一定位置,这时就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表白自己的心迹。当然,这样做成功的可能也不是绝对的,还有可能被拒绝,但是应该先试一试,假如被拒绝,就要知趣,激流勇退。如果对方已有意中人了或者你现有的条件根本引不起他(她)的爱慕,那你就要有自知之明,尽可能把他(她)忘掉,以摆脱单恋的困扰。

单相思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单相思的对象往往成为今后择偶的标准或参照。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摆脱不了单相思的阴影,以至影响自己的一生。单恋者必须懂得:一个人不爱自己,还有更多人可能爱自己,自己失去的是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不是爱自己的人,这样就会减轻痛苦。同时,自己也应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别人为什么会不爱自己?是否值得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牺牲爱情?必须解除主观包袱,正确地、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己、他人及其现实和未来,从而树立爱的信心和勇气,吸取经验教训,重振旗鼓,奔向爱的前程。

求爱失败的心理

人们在爱情这条不平坦的道路上时常会遇到挫折,这其中求爱失败应该说是比较大的挫折,其中包括这样几种情况:

1.错失良机。即两人原先就相识,甚至有过亲密的友谊,但却错过了机会,以至求爱遭到失败。于是只能为之惋惜。

2.相见已晚。有一个大学生单位来了一位众所瞩目的“天使”,她聪明、漂亮、端庄矜持,第一眼看到她时,他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以后,她经常来找他,他们常在一起谈论学习、工作与感受,叙论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对未来的打算,彼此之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随着接触的增多两人的心越靠越近,他也越来越觉得她,无论是外表、风度、还是心灵、品质、才学,都是那样符合他的要求。一颗不易动情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他不得不承认他爱上了她……可是好景不长,有天晚上,当他向她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她确说:“真对不起,我现在不得不告诉你,我已有男朋友了……”他一听,如雷轰顶,怒火中烧,正想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骗他。她似乎知道了他要说什么,说:“不错,这件事应该怪我,都是我不好。可是怎么说呢?我爱你!而且这种爱可以说是从未有过这么热烈的……本来,我已有男朋友了,是不该这样的,可过去我虽爱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总觉得在他身上缺少一种我非常希望得到的东西,而这东西在你身上我找到了。但是,事实上社会舆论等各种因素已不允许我再作出新的选择了,我们只好……”后来,为了摆脱这种痛苦,也为了避免社会舆论,他们都极力回避对方。可是,人的感情就是这么微妙,你越想忘掉的事偏偏越忘不掉,因此,他常独自怨叹,命运为何要这般捉弄我们呢?而她?一张本来就不够丰满的脸蛋,更加消瘦了。望着这一切,他意识到他该怎么做了,记得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眼不见为好”,于是他就下决心申请调离这个单位。现在,虽然他再也看不到她了,可是一想起求爱的失败他的心都会哭泣……

家庭始终是影响男女爱情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择偶标准的确立上,也体现在爱情实现的与否上。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管你有情无情,使求爱者遭到失败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果父母不同意,哪管你俩多么倾心相爱,肝胆相照,也无可奈何,成不了夫妻。这种愚昧的婚姻制、买卖婚姻不知拆散了多少情深义重的爱侣,逼死了多少恩恩爱爱的有情人,又断送了多少人的青春和幸福。

求爱失败。是爱情道路上的一次挫折,但并不可怕。失败了、摔倒了必须自己爬起来,总结经验教训,重新树立自信,再迈向新的里程。

失恋心理

失恋是恋爱过程中最沉重的打击,它常常给失恋的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与折磨,但是失恋,既可以使人消沉,也可使人奋起。失恋心理是复杂而又奇妙的。失恋是一种爱的否定,是心理平衡的破坏。这种破坏是某种或几种因素动摇了恋人的情感定向性与稳定性,进而使之转移情感定向目标的结果。

我国民间有一个关于失恋神的传说。

宋代,蔡襄的母亲怀他时乘舯过泉州的洛阳江时,见江上风高浪险,曾当即许下心愿:“我儿出世后如能当官,一定要这里修座桥,方便行人。”后来蔡襄果然当了泉州太守,并下定决心在这里修座桥。不料江水湍急,放入水中做桥基用的石头全被冲走,急得他长嘘短叹,苦思无计。一日,一个白发老翁突然摇来一只船,船上还坐着一位绝色少女,当船摇到江心时,老翁对岸上的人说:“谁要是能用钱掷中我的女儿,就把女儿嫁给谁!”于是成群的人来到江边投钱,竟无一人投中,而那些掉到江心的钱,也就成了架桥用的垫基石。不过,人群中也有走运的,一个来自泗州的小伙子挺聪明,他偷偷转到姑娘背后,从那里仍了把钱,果然有一枚铜钱落在姑娘的头上,岸上的人们见到,立即齐声喝彩。老翁也当即让年轻人到凉亭议婚,不料年轻人往凉亭上一坐,就一动不动再也起不来了。原来,这老者是土地爷变的,那女的是观音菩萨。他的灵魂被观音度化到西天去了,留下的只是一个肉身——他从此成了专门保佑失恋者的泗州大圣。为什么?因为年轻人认定,既然泗州大圣也经历过失恋的痛苦,那么,这个婚变受挫的神也就是一定最最理解失恋者的不幸,于是每当失恋,便悄悄跑了来,从泗州大圣的脑后挖下一把泥土,再将这泥土悄悄丢在爱人的身上,而那爱人,也就会立刻回心转意……

传说再美好毕竟是传说,失恋者能否再度得到对方的爱,远不是这么简单!

失恋是痛苦的,在恋人心上留下的创伤久久难愈。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在心理学上常用“动力定型”遭受破坏来解释。所谓动力定型又称动型,是指大脑皮层对一定客观刺激系统形成的完整的自动化了的反应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它是大脑皮层机能的系统性的最主要表现。动力定型的特点是当它形成后,一旦有关刺激物作用于有机体,反应定型系统就自动出现,这种动型在人身上表现为具有巩固的、习惯化了的特点。因此,动力定型的巩固与破坏会给人的行为带来满足与不快,使人体验到愉快或痛苦等情感。

在恋爱过程中,恋人的俊美形象,悦耳的声音,幽香的气味,甜蜜一吻,都是一个个条件刺激,这些刺激在恋人之间引起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这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按照一定的方式不断进行,就形成了动力定型——感情的产生与深厚,这时如果一方提出分手,就会使已经建立的动力定型受到破坏。昨宵还相会在花前月下,今晚忽陌若路人。这样使已形成的反应系统产生不适应,致使定型遭到破坏。于是就会产生不满和痛苦的体验,即失恋。如何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应该理智地对待失恋,重新树立自信,走向美好的新生活。

理智疏导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通常都具有双重性格的因素,即理智的“我”和感情的“我”。在失恋的情况下感情的“我”往往会压倒理智的“我”,但要摆脱痛苦的折磨,则必须用的理智的“我”去提醒、暗示和战胜感情的“我”,学会自我疏导和反向思维。恩格斯曾说过,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恋爱是双方自愿的事,绝不能一厢情愿,只从自己一方考虑。失恋者应当仔细地分析一下,反思一下自己的条件是不是符合对方的择偶标准。如果基本符合,不妨再做努力;如果根本就不符合,就理应激流勇退,切不可陷得太深。应该用理智来说服情感,尊重对方爱人的权利。相反,既又因此拥有了重新择偶的自由。象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友好的分手,说一声“再见”!英国诗人雪莱向他表妹求爱,遭到拒绝后,就说过:“爱情既然属于心不属于身的,那么,她不再存在了。”这就是采用理智疏导法。

更新,升华

许多人失恋后,在痛苦中难以自拔,整天丧魂落魄,无所事事,到处游逛,什么理想、工作、学习统统置之脑外,这些都是不正确有态度。长此以往,不仅难以迅速摆脱失恋的痛苦,而且会降低自己的人生价值,以致造成新的选择的困难。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失恋不失志,把精力专注到学习和工作上,使生活十分充实,从而使“自我”得到更新和升华。同时,又创造了更好的择偶条件。

心里学研究表明,失恋后的人一般都有一种“报复心理”:“你看不起我,我就干给你看看。”这种心理可能发产生两种结果:第一,驱使一些意志力差,理智感弱的人去干出一些愚蠢的傻事;第二,对于意志坚强,理智健全的有志者来说,这种“报复心理”又会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反应,驱使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活的更大范围中去,如在事业中创造成就,即以事业的成功让对方觉得后悔,从而“报复”了对方对他(她)的“小看”。有志气的失恋者往往会在失恋后创造出辉煌的成就。象歌德、贝多芬、居里夫人、牛顿等历史名人,都是在饱受爱的痛苦之后,才取得辉煌成就的。

有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有两个青年在农村插队期间相爱了,在整个恋爱过程中,是男方主动追求女方的,可是没多久,男方回北京考上了一所学院的化学系,女青年后来进了一个集体所有制的工厂。男方刚考上了大学,就来找女青年说:“我考上大学了,再过几年一毕业可就是工程师,成了高级知识分子。你呢,还不是个普通工人,到那时我们能有共同语言吗?你看咱们的关系应该怎么办?”这位姑娘二话没说,掉头就走。一路上她没有眼泪,也似乎没有悲伤。回到家以后,正巧她中学最要好的同学在,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两人抱头大哭一场。哭完,这位姑娘说:“刚才发生的事情一切都让它成为过去吧,我把爱与恨都埋在心底。”一年来,她没有哭过一次。在一般情况下,也没笑过一次,见了一般人,没必要时也不再说话了。周围的人都以为她疯了,精神受刺激太大了。结果怎样,那个男的考上的不过是一所普通学院的化学系,而这位姑娘凭着一股毅力,刻苦学习一年,终于考上北京另外一所赫赫有名的大学的化学系。

如果,失恋者都能把毅力投入到事业中去,在事业中创造成绩,这不仅于社会有利,同时也能使失恋者的“我”得到更新,以新的“我”出现。用奋斗的办法来更新自我,摆脱失恋的痛苦,使“我”得到升华。

建立新的“兴趣中心”

青年人在失恋之后往往容易变得内向,而原来比较内向的人,更容易离群,进入自我封闭状态。这样长期下去,失恋的痛苦对心灵的冲击是很大的,如不设法使这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能量”得到释放,而把忧郁的情绪闷在心中,常会导致严重的心理伤残。

那么,如何排释心中的苦闷呢?可用建立新的“兴趣中心”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通过这些活动来转移心理压力,以求得心灵的平静。

把失恋的苦恼向你身边最值得信赖的人倾吐,这样常常会使人一吐闷气,心境就会平静得多。

与同性朋友发展更密切的关系。心里学家们认为:要医治失去一个美丽女子的创伤,最好的药方就是另一个同样美丽的女子。但是在恋爱失败后迅速找新朋友,这并不是好主意,其实这时你最需要的是同性的好朋友的开解。

到大自然寻找慰藉。在失恋后及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有助于积极情感战胜消极情感。而到大自然中去就是一种很好的解脱方法,可从大地的辽阔中,开阔郁闭的胸怀;从五彩缤纷的生命世界中,拓新固有的视野;从日升月落、阴阳圆缺的运动规律中,去领悟人生道路的曲折。这一切都将重新激活人的理性控制力,使你迅速地回归到正常生活的轨道上来。青年时代的恩格斯就曾采用这个方法来解脱失恋的痛苦。1841年,20的恩格斯在不来梅商行当练习生,他带着初恋的创伤结束了商行学习,回到家乡巴门,为了使自己尽快地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恩格斯开始了翻越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的旅行。当他登上苏黎世的禹特利山顶峰时,秀丽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心胸感到格外开阔,失恋的苦恼逐渐失散。他旅行回来去柏林服兵役时,不仅已经完全从失恋中解脱出来,而且还写了篇文辞优美的游记。事后,恩格斯深体会地写道:向美丽的大自然倾放“爱情的痛苦”,可以使自己“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中得以怡然开脱,溶化在温暖的生活协调之中。”

失恋者要象强者那样去生活、去战斗、去战胜人生旅途中的一切痛苦和不幸。这样在热恋中你就不会人的信念。做到保尔·柯察金所说的那样:“即使失恋一百次,我也绝不会自杀的。”谁都不会怀疑失恋是痛苦的,有的人甚至认为它是人生的一大不幸。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许不是人生的一大不幸,因为它可能使你避免以后产生更大的不幸。

离异心理

离异是指夫妻两人在愿望、态度、情操和行为方面矛盾的表面化,甚至表现出敌对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为夫妻感情疏远,相互挑剔,冲突增多,不愿同居,直至闹离婚。导致夫妻感情离异的原因,既有宏观方面的社会道德因素,也有微观方面的家庭内部因素,有志趣、性格方面的精神因素,也有生理因素。若从心理学角度讲,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个性失调

个性失调是指夫妻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不和谐。夫妻恩爱是一种情感的靠近和融合,个生因素对夫妻关系随时都会发生影响。比如,一方喜欢交际,游玩,另一方却爱呆在家里;看电视时,一方为影片中主人公的命运洒下同情之泪,另一方却无动于衷,打呵欠,甚至沉沉欲睡;外出时,一方兴致勃勃在商店里观赏琳琅满目的商品,另一方却莫名其妙地走出商店,烦不可待,等等。这些不和谐都不或避免地会影响到夫妻的感情。有这样一对夫妇,妻子是一家工厂的工会干部,丈夫是个大学教师。妻子开朗热情,快人快事。丈夫文质彬彬,寡言少语。性格的差异,虽然并未妨碍他们相识相爱直至结婚,但因失调的个性却成了影响夫妻感情的导火线。追溯起来,不满情绪早在蜜月期间就滋生了。丈夫说,出去旅行一趟,她太不安分,插队买票,大声与人争吵,太不温柔了。妻子说,你一个男人家,做事萎萎缩缩,象你那样,我们那点假期,能跑这么多地方吗?在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两人的“庐山真面目”显露得更加真实。谈恋爱时的丈夫,话也不多,只知道陪姑娘逛街,上公园。婚后,不仅情话大大减少,连日常对话都降低到相当的程度。吃饭时一言不发,简直把头埋在碗里了。丢下碗,他又一头钻进书斋,再难照面。家距学校很远,他每周回来一次,星期六下午回来,星期天中午吃了饭就走,长期如此。妻子不甘寂寞,广招客人,有时倒也热闹。她还加入一些小伙子姑娘的游玩集体,出外游玩。热闹归来,更觉孤寂。再加上一些其它因素,致使妻子萌生了离婚念头。她向女友抱怨说,太寂寞了,这种冷清的气氛会把人闷死。夫妻个性失调,不能互相体贴、温存。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女性在爱情上表现出更强烈的个性,她们变得更加敏感,对自己伴侣的个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有更加细腻的情感,共同参加活动,她们特别需要日常生活中的温情。如果男性在这些方面不能满足其要求,就会使之感到不满,甚至导致感情破裂。

期望破灭

期望破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婚后生活的期望破灭,一是对对方的期望破灭。

许多人在结婚前往往把婚后的生活想得太美,认为结婚后的生活还是象婚前那样谈情说爱,对婚后必然谈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缺乏思想准备。当一大堆家务事摆在面前的时候,往往有一种理想破灭感。追求罗曼蒂克的,觉得夫妻之间远不如恋爱时那样恩恩爱爱,难舍难分,产生了一种感情上的冷漠感;而对事业有追求的,则觉得生活从些变得平庸了。如果双方不能正视现实问题,不善于处理现实婚姻生活和理想婚姻生活的差距矛盾,就会给家庭生活蒙上阴影。要防止这个问题的产生,最根本的是对婚后生活不可期望太高,夫妻双方必须充分认识到恋爱和结婚的异同点,它既有延续性,又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恋爱时期,双方对生活的憧憬多于现实,这时期以感情交流发展,力求相互信任为主。婚后双方共同组建了家庭,必然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这一时期双方受现实制约多,以巩固、治理家庭为主,生活不再如恋爱时期那么浪漫,对此必须有思想准备。这样才能见怪不怪,处变不惊,稳定地共同生活。

一般情况下男女双方在婚前不可能全面了解。双方的个性特点,癖好及生理、生活特性等,因为恋人之间的接触大多是在有限的时间、地点、场合进行。而热恋中双方谈话的主题一般也都以表白自己的情感、爱好、志向、工作、家庭情况为主,大都尽力将自己生活、个性中好的一面显示给对方,所以一般只能看到对方的优点。加上“光环效应”的作用,使男女青年往往把对方完美化、偶像化,从而无视或淡化对方的缺点,甚至女青年会把自己的男友的专横视为有男子气而产生依恋之爱,而男青年则会对自己女友的任性产生。

第二章 爱情与人的心理

引言:爱情是男女之间建立于生理、心理、伦理基础上的,并与社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爱情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窥探爱的秘密。认识爱的实质,努力摸索爱情发生,发展的心理机能,爱情活动的心理状态与特点,以实现爱的成功。

不同阶段的爱情心理

青年爱情心理

青年择偶的根本态度和对爱情的情感体验是以性心理的发展为前提,是和性心理的发展过程相适应的。伴随着性心理的发生发展及积累,人逐渐形成有关性问题的某些观点,这些观点趋于系统化,就形成了某种恋爱观。

青年恋爱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生发展的过程,它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

朦胧期

在少年晚期到青年初期这段时间称为朦胧期,这一时期是青年对爱情由完全不懂到懂得一些的过渡阶段。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生理、心理从而引起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性机能和性意识的提高,青年男女异性逐渐产生了向往、好奇等心理倾向,这就是爱情的朦胧意识。它主要表现为:比较注意男女之间的特殊关系,象男女的相爱、拥抱等等,特别喜欢倾听或者谈论他人交朋友、谈恋爱的事情,尤其是女孩子喜欢接触异性,易对异性产生好感。女孩子觉得男孩子很有趣,听到男孩子讲脏话,也不真的生气,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但是由于传统的性观念的影响,以及对男女关系存在着神秘感,因此在表面上,男女之间总是互相回避,彼此之间在接触过程中总是感到有些“别扭”,似乎中间有层微妙的“隔膜”。因此,青年男女之间就形成了既好奇、向往,又故意疏远的矛盾。在这一时期,对青年的恋爱观的教育一定要跟上,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见到男女同学接触就说是思想不健康,否则的话就会增加青年对爱情的神秘感和认识上的“变态”的心理。

随着青年男女在生理发育过程中的趋渐成熟,也越来越接近性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称为泛爱期。当青年男女对性的关系有了基本的理解时,异性之间就会产生彼此的爱慕的感情。这表现在:男女之间比前一时期愿意甚至是主动接触,非常喜欢甚至是主动了解异性间的事情和男女之间的秘密,而且还常常产生这方面的联想,在这个阶段比较注意自己的打扮、装束,力求引起自己心爱的人的注意。但是在这个时期的青年男女的爱具有着“泛化”的倾向,他们觉得可爱的人不只一个,这些特征表现在女青年的身上特别明显。许多女生反映,觉得与男同学在一起,感到特别的舒畅和愉快,而且从心里非常愿意和男生接触。一个女青年对一个男青年产生了爱慕的感情,如果那个男青年并不太理睬她,或者并不太注意她,那么她就会难过地流下眼泪。但是在这个时期的女孩子所爱慕的对象并不是很稳定的,她们会觉得可爱的男性不只是一个。她们要交的男性通常是年龄比自己大的,因为在这个时期同龄的男孩子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的爱情,还不能满足女孩子在情感方面比较细腻的要求。而对于男青年来说,尽管前一时期也很愿意和异性接触,但是这一时期,他们在异性面前故意表现得很“稳重”、“傲慢”、“能干”,有时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或者瞧不起别人。这个时期的青年男女对爱情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却很不稳定,对爱情价值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更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恋爱观。有些青年还出于对异性的好奇心理,抱着和异性“耍着玩”的心理,许多人由此失足而造成犯罪,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浪漫期

青年中期的男女,生理发育基本趋于成熟,社会生活的知识经验不断地增长,自我意识也明显的增强;但是涉世还不深,因此他们有很多想法都带有“理想化”的浪漫色彩,这在爱情上有所体现。他们对爱情追求的热忱更加高,希望获得真正的爱情,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理想的”伴侣。喜欢追求爱情的浪漫性,有时浪漫到不切合实际的程度,往往把对象设想得完美无缺,认为爱情应该尽善尽美。在择偶时,往往把一些名家、伟人的长处融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超脱现实的“理想对象”,并作为自己择偶的标准,而一旦发现现实的中的异性与头脑中的“对象”差距很大时,就会表现出不安和苦闷,认为这个不合适,那个不理想。一些有个性的女青年,往往表现得更明显。由于不能迅速自我调整,以致许多人到了而立之年还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对象。青年人头脑中形成了“理想”对象之后,就希望能在现实中找到这个“理想对象”因此与异性亲近的需要与日俱增,甚为迫切,原来那种对异性故意疏远的现象似乎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异性感兴趣。渴望异性了解自己,尊重自己,理解自己,同时自己也注意了解、尊重“意中人”。用他们的话说:“一个人的心需要另一个人的心去抚爱。”所以,非常留心的去观察周围的同龄异性,乐意并主动与异性在一起活动。以便物色更“理想”的对象。这时期,适当开展一些有益青年身心发展的集体活动,给青年提供正当的交往场所,有利于青年互相了解,增进友谊,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初步形成时期

人到青年,其人生观、幸福观、理想信念都有较大的飞跃。因此,对爱情的认识也较前有很大提高。表现在对自我形象和爱情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和加深,有自知之明,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大局着眼考虑婚姻恋爱问题,这是青年的恋爱观初步形成。但各自的差异很大。有的人虽然没有经历过恋爱的实践,但由于从小受到这方面的良好教育,加上师长的引导,对爱情的实质有较清醒、正确的认识,可能形成初步正确的恋爱观;有的人已经历过爱情的“风浪”的考验,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知道如何用真诚的友谊去浇灌爱情之花,能自觉地把爱情与事业联系起来,这是正确的恋爱观初步形成的表现;但也有少数青年,由于前几个时期产生的心理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又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缺乏自知之明或消极悲观,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形成消极甚至错误的恋爱观。

经过前面几个阶段,青年的恋爱观已初步形成,但还不够完善,还必须通过恋爱实践的考验。青年已形成的恋爱观直接指导着其爱情的行为。同时,青年已形成的恋爱观在其恋爱过程中不断得到调整完善和巩固,要巩固和完善正确的恋爱观,就要求青年在恋爱过程中,不但要有正确的认识,而且必须遵守社会道德,培养高尚的情操,通过爱情体验,使双方互敬互爱,互帮互学,互相勉励,互相尊重,真正领略爱情的高尚和纯洁,忠贞不渝,朝着共同目标比翼双飞。

大学生爱情心理

大学生被喻为天之骄子,他们年轻,充满活力,一般有强烈的渴望,但是常常处理不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的沉迷于热恋中,荒废了学业;有的遭到挫折,萎靡不振,甚至自杀;有的单相思,精神异常;有的道德败坏,触犯了法律。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尝试型:考上大学以后,来到了一个青年人的世界,来到了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大学校园,从而脱离了中学时代教师及父母的管教。由于生理上的性成熟而出现了接近异性的欲望;产生了“异性交往”的神秘感,并想尝试生活,从而让自己在情感的世界里得到享受。

空虚型:当远离了父母、亲朋好友,常常感到孤独、迷惘,就是除了学习以外,还有一部分属于自己的时间,因此一部分学生只好用谈恋爱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实惠型:有的在学生认为,当今的好多事情只有实惠才是真实的,于是就把奋斗的目标放到了追求个人物质和精神的利益上,看看他(她)是否有钱或者有权来决定自己是否与其恋爱。

表现型:有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可以体现自身的价值,证明自己有强大的吸引力。看到同班、同宿舍的同学都有了各自的恋人,自己没有,似乎有失面子。因此,看到别的同学有了自己的恋人以后,也就忽忙在自己的同学、老乡中物色起来。为了充分显示自己,有的大学生故意在公共场合相互搂抱,作亲昵状。

感官满足型:有的大学生凭借自己青春的资本,或者是为排遣抑郁孤独,或者是为满足感官的刺激,甚至是满足性欲,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男孩子或女孩子的青睐而充分达到心理、心理上的快感。如有的学生在教室、食堂就相互搂抱、抚摸。

慕才型:有一部分大学生谈恋爱是因为羡慕对方的学识、才干。例如某大学中文系的某君,其貌不扬,个子很矮,但是颇受很多漂亮女性的爱恋,就是因为他不但擅长写诗歌、散文,而且书法也不错。

总之,大学生恋爱出自各种各样的原因。到于恋爱的心理原则有以下几种。

外貌吸吸:俊美的处貌易引起异性的好感,还可以产生光环的作用,认为外貌美的人也具有其他的优良品质。

需要、互补:男女大学生尽管在观念和态度上会有不同的盾法,但是一方表现的行为可以弥补另一方心理的需要。正是因为选择和自己个性品质极反的人可以起到互补、相互满足的作用,所以一个主动支配型的男生和一个被动的女生彼此会产生吸引力。如大多数的男生都要求女生聪颖贤惠、温柔体贴,在结婚后能一心一意地支持丈夫干事业,不要做“女强人”。女生对男生的要求就是作风正派、有责任感、聪明能干、稳实、有能力、有事业心、兴趣广泛,这样彼此就能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相似性:人们往往趋向于喜欢和他们相似的人,因为相似的人容易相互吸引和喜欢。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态度和价值观、个人的社会特点以及人格和需要的一致性。据调查表明,别人越是与自己相似,就越喜欢他(她)。比如男女大学生都要求对方聪明、诚实、正直、学历相当、有共同的爱好等。

距离感:男女生谈恋爱,有一定的距离感,他们才会有长久的吸引力。所以即使是两个相亲相爱的人,都应该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对方就会彼此感到新奇与神秘,两个人的相互吸引才能长久。

感情相悦:相互真诚对待,双方才能建立稳定的感情;你喜欢我,我喜欢你,恋人之间相互喜欢才可谓恋爱。恋人们常说:“如果他真诚地待我,我也会用心地待他。”

崇尚能力:大部分的女生都喜欢有才华、聪明而能干的男生,因此,聪明能干的人一般更讨人喜欢。大学校园里,男生即使貌不扬,但只有才华,也能得到女生的喜爱。

模仿、从众:见到昔日的好友、同学们一个个出入成双,心中一方面由于寂莫,另一方面担心同学们说三道四,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力,找不到恋人,就会感到有点不舒服,于是在模仿、从众心理的支配下,也迅速地谈起谈爱。

总之,大学生恋爱过程中,不但要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还必须遵守社会道德,培养高尚的情操,通过爱情,使双方互敬互爱、互勉互进、互帮互学、互信互尊,朝着共同的目标,比翼齐飞。

大龄青年爱情心理

三十岁以上的青年男女被称为大龄青年,由于年龄问题他们在爱情上会面临很多困难,而女性尤其如此。造成他们婚姻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历史和社会原因以外,来自于主观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障碍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自信与自卑的矛盾大龄青年往往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爱情挫折,从而形成了某些变异的心理。尽管不少人仍然具有那种固执的自信,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也会渐渐地滋生出自卑的意识,象这种矛盾的心理,尤其是自卑的心理,严重地破坏了爱情心理平衡,常常会成为追求幸福的障碍。社会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过分地自卑常常会影响自己同他人的交往,使自己离群、独立、从而抑制了自信心和荣誉感。在恋爱的过程中带有自卑感,就会严重地影响双方关系的发展。奥地利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在幼年时期因为无能,所以会产生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而每受到一次挫折,在某一方面的自卑就会加强。

自卑感在青年爱情心理上的表现,因各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经历不同而不不同。自卑感的产生有时可能是由于某一次偶然的失误或者人为地挫折所造成的。比如,导致自卑感原因之一是将事业与爱情人为的对立而产生的挫折。有一位大学毕业多年的女作家说:“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的男女同学之间相处得很好,每次看到他们成双成对地在一起走的时候,很是反感,就如同眼里进了沙子,认为他们不务正业。到了后来,有一位好心的朋友要给我介绍对象,我毫不客气地告诉人家,我只想好好学习,将来成就一番事业,那些麻烦事与我无缘……由于我在爱情上的偏激情绪作用,周围熟知我的男青年也都望而生畏,转眼我已是三十多年的人了,婚姻问题还没有解决,结果引来社会上有些人的议论:‘这个人太古怪了,是不是有什么毛病’打那以后,我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这个事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对事业的执着和自信并不一定要与婚姻问题对立起来,否则的话,一旦碰到挫折,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

有的大龄青年因为自己的相貌、体型不如意,认为不可能得到异性的爱的。有的大龄青年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总是感到自己不如他人,担心爱情会被拒绝或得而复失。象这样的自卑心理,把他们与对方接触的正常欲望压抑着,从而使他们缺乏与异性交往的勇气,就是在旁人的鼓励下鼓起勇气与对方交往,但在自卑感的压抑下,情绪也会表现出十分的不安,局促紧张,和对方在交谈的时候会让对方因困惑不解而产生许多的疑虑,错误理解了他们的意思,从而导致了恋爱的失败。

在许多高学历的青年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自视其高,而另一方面却缺乏自信,其实质上仍是一种自卑感的影响。如某些高学历的青年个性很强,一定要对方学历和地位比自己高;某些高学历青年虽然一方面渴望生活,但却不敢面对生活,不敢作进攻性的爱情选择;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

大龄青年由于挫折而常把自己看得太低而产生自卑,过分的褒奖自己又把自己看得太高,这些常使他们具有孤傲的自信。于是,在几经碰壁之后,尽管一种无能的自卑意识会陡然而生,但是他们仍然坚持觅偶的标准,由此难免会产生独身主义的想法。而这种意识虽具有它的合理性,同时也反映了这类青年的自卑心理。因而,过分的自信和自卑的心理都是应该克服的。

自卑心理是完全可以消除的,只人采取积极的态度,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努力工作和学习,增强在事业上的自信,多参加集体活动,如联欢、舞会、文化学习班等,以扩大交际面,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当和自己的兴趣、性格相同或相似的异性在一起的时候,自卑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冷漠与热情的矛盾

爱情需要热情,需要一颗并非十分理智但却是十分火热的心灵。而那些大龄青年,择偶心理的要害是心灵的冷漠,总是以一种“冷漠”的情感和意识去审视剖析对方的一言一行,常常感到这也不顺眼,那也不如意,如同一个初婚者一朝猛醒以后的心理状态。爱情如同电流,需要阳极了阴极相接触方能产生火一样的热情,而冷的意识则成了相互排斥的绝缘体。

适时的恋爱和结婚都是有利的,婚姻毕竟是人生的大事,独身却是件痛苦的事。当独守空房,故友同事一个个成家立业之时,一种追求幸福、选择伴侣的热情会迫使许多大龄青年坐立不安;然而一旦爱情的影子走近了,一种由“冷漠”而产生的近乎变异的心理会驱散这股热情,热起来又被冷处理,这就是许多大龄青年之所以左顾右盼的心理根源之一。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大龄青年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来自他们对爱情的偏见,归纳起来,大致有几下几种情形:

第一,理想的度衡计往往是和“梦中情人”进行比较的,这样就产生了瞻前顾后的犹豫心理。某些大龄青年具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心理障碍,因为昔日的恋人是他们心中的“梦中情人”。这类人大部分是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感情较为深沉、细腻,在内心深处难以抹煞去这个幻影,因而就产生了自惑心理。爱情中的自惑心理指的是一个青年在谈了一次或者几次恋爱,往往会把眼前的对象和过去的恋人进行不适当的比较,进而美化过去的形象,给他们抹上了一层神秘的理想色彩。而这种神秘的理想色彩常常会让把头抬得过高,而忽视了身边有价值的东西。

第二,理想要求爱情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人类性选择源于自然性欲,并且烙上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印记。因此,性选择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生理需求、政治因素、经济标准等等,而要完全满足这些需求,择偶者就要考虑“爱人”的条件,身高、学历、职业、长相、家庭、风度等等,多到不可数计。尤其是部分大龄女青年,企望爱情能够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但是实际上,有许多问题又是爱情所无法承受的。因此,“多条件论”的理想偏见便出现了,它严重阻碍了人们寻找真正的爱情,择偶的动机有时被无价值的虚荣心所左右。比如,男方对女方外貌的选美式挑剔,而女方对男方身高的“百般苛求”。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部分择偶者对婚姻给予的欢乐和幸福寄予过多的希望。高度的责任感和广泛的生活情趣让人的生活远远地超出了爱情与婚姻的范畴,不应苛求爱情给你带来一切。由此可见,在这种貌似自信的理想要求之中仍存在着一种自信。他或她总是把别人作为实现自己要求的对象,而不考虑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又能让别人得到满足,这实际上就是由自私心理所培植出来的怪癖。

第三,单一刻板地寻找精神共鸣和情趣的一致。在某些高学历而赋有个性的青年一般自视清高,他们的错误往往不在于对对方在情趣和学识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在于这种要求有时较单一和偏窄。实际上,伴侣之间的情趣并不一定局限于相同专业的交流上,它的覆盖面是相当广泛的。《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曾渴望嫁给一个真正的知音,于是她抱着要求爱自己未来的丈夫达到崇拜的地步,十多年中三次拒绝了求婚,其中有两次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是可以接受的。她认定自己不可能结婚,并且作好了独身的准备,然而,一种无法摆脱的孤独感最终使她与一个她并不崇拜的男人结了婚。在婚前她最担心的是“不能志同道合”,但婚后她却发现人生的乐趣是那样的丰富,她曾经劝朋友先婚后恋的话竟然在自己的身上应验了。夏洛蒂·勃朗特在谈到丈夫时说:“他天分不高,尽管在许多地方跟不我,不过,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趣。就我而言,要是一个男人秉性坚决、深情、忠实、可靠,有一副相当实际的头脑,我对他就感到满意了,他让我感到家庭里有一种安于稳定的气氛。”因此,男女之间的情趣是十分广泛的,感情、知识、性格、风度、谈吐等都可以发出情趣来。其中理解和深情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情感是理解的基础,只有加深理解才能深化彼此之间的情感。

诸如上述,大龄青年的心理是被几组剧烈的矛盾所干扰着,现实来了,理想又否定了现实;自信自己的生存和个性,但在爱情意识和实践中,又往往会产生自卑的意识;热情萌生了,又被冷静的带有偏见的理性驱散了。这种心理状况破坏了人的心理平衡,应予以适当的调整。

反过来讲,在龄青年作为一个婚恋群,也有着他们突出的优势。比如,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学业和工作上都已初露头角,各类知识也渐趋丰富,人生观都已成熟,凡此种种,都是少男少女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只有大龄青年能够扬长避短,前景会是很美好的。

中年人爱情心理

一般中年人的生活比较稳定,感情也比较稳定。他们主要的问题就是巩固和发展爱情。

在中年阶段思想感情上的情投意合,生活上的照应和事业上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中年阶段是事业上的黄金时代,即迫切需要情感的力量,还需要生活上和事业上的支持、鼓励和帮助。爱情的力量在这个时期真正现实地表现出来。夫妻之间最希望对方能给自己的事业以理解和支持。

儿女问题

中年人在家庭方面主要是儿女问题,到40岁时,孩子一般进入中学,面临着学习和升学问题,然后就是就业问题,婚姻问题。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给中年父母提出很多难题,目前升学、就业比较困难,婚姻也不简单。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年人确实是肩负双重重担,事业和家事一起成为自己的任务。如果说抚养小孩时是困难时期,那么人到中年是一个艰难的发展和完成时期。这些任务,这些难题使夫妻各自都不得安宁。不过,夫妻间相互比较了解和信任,夫妻的默契,对于度过这个艰巨时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中年人的爱,是非常现实的、稳定的、真挚的爱,它表现为对方的关心、帮助、支持、理解和相互体谅与合作。

理解和体谅

中年夫妻之间要相到理解和体谅、相互信任和真诚也是环境夫妻之间最重要的信条。首先要真诚、信任。中年女性对丈夫的婚外情是十分担心。因此时的中年男子,尤其是事业上已颇有成就,加上40岁左右的男人,外表与年轻人相比,有着沉稳、成熟的魅力,容易成为年轻女孩追求的对象。而这时的中年男子,也想寻求一些浪漫的情调,以解脱工作之中带来的心理上的重担,但绝大多数中年男人又不愿抛弃与自己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几十年的妻子而另建家庭。中年女人到中年以后,家庭建设已初具规模,孩子已上了初中、高中,不需要象以前一样花费太多的精力,这时才想打扮打扮自己,轻松一下,想起应在夫妻关系上补偿一下,想真正地享受一下夫妻两个人世界的生活,希望丈夫有更多的时间来多陪陪自己。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怀疑对方有第三者。夫妻之间的信任关系在婚后数十年的时间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完全对等的。有时候你信任他,但是他去不一定和你一样信任你,这并不是人品的问题,而是男女在性格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结婚前,女性会容易地听到男性对爱情的誓言,等到结婚以后,丈夫的主要精力都用到了事业上,妻子的感情需要往往就被忽略了,原来的那种幸福忠实的感受被平庸琐碎的家庭生活所湮没,代之以疑虑和抱怨。这种消极的情绪在两个人之间一旦弥漫,相互信任的关系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对于男性的婚外恋情,女性的内心肯定是痛苦万分的。因为多数女性都是一心一意地辛劳持家,可自己的丈夫却背叛了自己,换了谁心理上也都不平衡。因为爱得越深,才会恨得更深。因此,对于男性的婚外情,妻子不能无动于衷,应和他坐下来,冷静地分析他为什么会这样,是由于不再爱自己了,还是一时糊涂;他现在是知错就改,还是委屈求全。同时还要了解自己的内心状况,能不能接受他人的悔改,两个人之间还有没有感情,双方在哪些问题上需要沟通和改进。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下来,两个人一起外出旅游,千万不要在气头上匆忙做出决定。冷静一段时间以后,应该做出是选择宽恕还是放弃的决定,不要脚踏两只船,既分不开,又在精神上对对方施加压力,对夫妻两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其实,中年夫妻之间的心理变化或障碍,并不意味着他或她不再象以前那样可爱,也不意味着他或她不再爱你,更不是说爱情到此结束,感情没有可能再发展了。这种现象仅仅表明,称为第二青春期的中年时期,由于他(她)事业有所成功,家庭已建立,人的各方面更加成熟备受人们的敬重,而夫妻之间已习以为常,因此彼此之间失去原有吸引力,假如在不良的因素影响下,不能正确适度地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就会使本来和谐的家庭破裂。

为了顺利度过这个危险期,夫妻双方除了主动地更新爱情的内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夫妻双方彼此要互相谅解,不能斤斤计较,更不能抱怨,“小事装糊涂”常常是必要的。

夫妻之间的感情出现低潮并不可怕,只要夫妻心理不存在过大的隔阂,象平日相爱时那么温存,感情是会逐渐恢复的。大家知道温存的接触、言语是夫妻感情的传递手段。这些手段不仅能表达他或她对对方的炽热之爱,而且会激发对方的兴奋,解除和溶化其消极的情绪。为了加速感情的恢复,夫妻各自除了一如既往地向爱人表示亲热外,还可以试着为对方做一些事情,如丈夫主动为妻子分担一些家务;妻子多为丈夫做一些表示关心体贴的事情等等。因为中年夫妻之间的感情往往是通过这些微不足道的行为来沟通的,它能引对方的注意,软化对方的心。

当夫妻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夫妻各自都会处于异常激动的心理状态。此时此刻,夫妻双方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朝坏的方面想,头脑中冒出来的几乎都是对方的不足。这就容易加深对对方的不满和厌恨。在此时,夫妻更要冷静和自制,尽量去抑制不满的情绪,多想对方的优点和好处,寻找对方可爱的地方,想想当初自己为什么和他(她)相爱,那些可爱之处是否不存在。并选择适当时机,平心静气地进行沟通思想,缓解夫妻间的紧张关系。当夫妻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寻找引起冲突的不满的原困,并坦诚地交换意见,以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爱,这样,夫妻的感情会更进一步。

老年人爱情心理

爱情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同样需要爱的滋润。

从征婚广告中,可以看到有的五十岁以上甚至年逾古稀的人,尽管家庭条件很优越,但还想找一个伴侣一同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这说明,老年人丧偶的悲伤会超过他(她)失去其他至亲的悲伤。因为老年夫妻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只是一般的伦理关系,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细节。这种感情是至亲中没有,而且别人又无法弥补的。老夫老妻常彼此爱称对方为“老伴”,他们在一起共同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历尽坎坷和困苦,相依相随走过了大半生。尤其是到了晚年,彼此更认识到对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彼此互相关心、互相体贴,心中没有索取只有奉献。

有一位老人回忆与老伴相依为命的几十年的经历,总结了以下几条主要经验:

彼此互相体贴,心中没有索取只有奉献;

经济上量入为出、互相信任不计较;

互相关心对方的亲人,热情接待对方的朋友;

彼此相敬如宾、互相尊重,培养共同的爱好,增添生活的情趣。

再婚老年人一定要有几点充分的心理准备:有些老年人再婚又重新过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相反,有的老人再婚不是幸福而是痛苦,甚至是不得不走上了离婚的道路。

再婚愿望萌发期

有些老年人尽管有了择偶的心理需求,但常常被一些心理障碍阻挡而不得逾越。主要表现在:一是封建世俗的影响。有的老人在这个想法,但始终跨越不了再婚的心理障碍。认为对不起已去世的伴侣;还有的认为,都这把年纪了,还谈什么恋爱。二是顾虑重重。担心合不来自找苦吃,或者由于住房、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子女的干扰,怕婚后陷入重重的因扰中。三是沉陷于对故人的尊敬和怀念的心理障碍之中。四是只想索取而不想给予的心理障碍。这些由老年人自己而设置的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了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首先应冲破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于向旧习俗心理挑战,坚决打破这种对自己和对人性的折磨和束缚。其次要正视自己再婚的正当心理需求,面对现实,告别失去的昨天,走向美好再婚的明天。最后,要大胆地追求黄昏恋。爱情对于夕阳人生来说,也是生活所需。因此,要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初恋、热恋时期

老年人再婚也会经历一个恋爱过程。只有相互了解对方的经历、人品性格、子女状况、再婚目的以及今后的打算,特别是要了解清楚是否情趣相投、志同道合,气质性格和价值观念是否相和。如果是符合自己的心愿,自然就会相互吸引,产生感情,然后再升华为爱情。在此基础上的再婚,相处才能心心相印,才能美满幸福。第二要树立正确的再婚动机。有些老人的再婚结合把重点放在情趣相投、志同道合方面,这种感情是炽热而持久的。只有建立在真正、深厚的爱情基础上的再婚,为的是以予对方而不是索取,才会使再婚夫妻感情和谐、融洽,让晚霞生活更充实、更幸福。而那些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的再婚是不牢靠的,再婚必须以正确的婚恋观为前提。以真挚的爱情为基础,再婚才会地久天长。再婚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爱护。

喜结良缘期

再婚对于老年人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路程,必须要做好白头偕老的心理准备。一是要忘掉过去,正确处理旧问题,坦率对待前婚关系。不能总沉陷于对亡夫妻的一种痛苦的回忆之中,更不要作新人不如旧人的比较。如一方有所流露,另一方也不要介意,在理解中去调适。二是感情上的重新发现与开拓。晚霞再婚的环境及对象都是对新的,这就意味着再婚夫妻的爱情生活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在共同生活中相互适应,努力发现和创造适合新家庭的生活模式。三是一切都要从两人的利益考虑,共商生活大计,共享快乐,忧愁共担,多考虑求同存异,多寻求一些爱好相近、情趣相同的事情做,这是维系再婚后幸福的重要因素。千万不要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再婚后经济要公开,善解新家庭的矛盾,对双方的子女都能一视同仁。

老年期的性心理

旧的文化观念让人难以理解老年人对性的自然要求。当然,和其他生理功能一样,性功能也有一个正常的衰老过程,在有性欲能力的男女中不能过上性生活,这是一种不完整的生活。女性到了绝经的年龄,在性欲方面,经常会出现一种回光返照的现象,老景将至的男性也有类似的现象。老年夫妇之间的性爱随着性的衰老,往往双方只需要一些轻微的性接触,就可以满足。青年时期较为冲动的性爱变成了平静的友谊。老年人由于自然的原因性功能会降低,但并不是说没有性兴趣。恰恰相反的是,在老年人的生活中,配偶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老年夫妇相互照顾彼此的起居生活,永远比子女、护士要好。老年人感情上的需要,如自我欣赏、保留个性以及害怕孤独,都可以通过性活动得到充分的满足,而这种性活动并不要理解为就是性交。向别人倾诉,需要拥抱,需要表达感情和接受他人的感情,回忆自己性爱的历史,这些都不会令老年人衰老。老年时期性功能的逐渐衰弱,并不意味着性兴趣的完全丧失。必须知道,从时间的跨度来说,人生的性爱可以分为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这些阶段既有各自的内在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只有科学地分析、认识这些心理特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由此看来,老年人也象青年人一样需要别人的理解、同情和爱,而老伴之间则有比较共同的心理基础和生活方式,有几十年的生活相处,一切都很习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