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8 12:11:14

点击下载

作者:杨玉英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比较视野下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

比较视野下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试读:

绪论

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相当积极、踊跃,但国内关于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之研究成果却不容乐观。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相关研究专著有邢贲思主编的《中外毛泽东思想研读通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国外毛泽东研究资料、萧延中主编的四卷本《外国学者评毛泽东》和其2005年修订版《巨人的诞生:“毛泽东现象”的意识起源》一书附录中的两篇文章:《国外毛泽东研究的类型、概念与意义》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的倾向》、尚庆飞的《国外毛泽东学研究》等涉及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情况。国内研究国外学者毛泽东研究的硕士论文有2007年陕西师范大学万金鹏的《史华慈毛泽东研究述评》、2008年河北师范大学刘春卉的《国外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评析》、2008年江西师范大学王凤恩的《西方学者对“文革”时期毛泽东的研究》、2009年陕西师范大学漆调兰的《沃马克毛泽东思想研究评析》以及2010年山东大学路振华的《施拉姆毛泽东研究之研究》。除这几种专著和硕士论文外,期刊上还有杨世文的《国外毛泽东研究述评》、毕剑横的《国外毛泽东研究评介》、熊道光编译的《关于毛泽东研究的西文书目》系列文章、曹景文的《海外毛泽东研究概述》、王炜的《西方毛泽东研究综述》、李正栓的《国外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等涉及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情况的论文。

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之研究的情形就更加不尽如人意。到目前为止,仅见美国学者施拉姆分别于1984年和1994年发表在《中国季刊》上的《毛泽东研究:回顾与展望》、《毛泽东百年:一个统治者的遗产》以及1986年《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为纪念毛泽东逝世十周年刊发的两篇美国学者的相关文章:一是斯塔尔的《“正确”与“错误”:毛研究与毛政治思想的重新评价》,一是迪特默的《十年之后的毛泽东》。除此之外,总体的研究几乎没有,更不用说有专著出版。

此外,国内外这些研究成果涉及的时间范围基本都是20世纪,多数为90年代以前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成果,而对90年代以及新世纪毛泽东研究的成果基本上没有加以阐释和梳理。而且,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成果中,以及国内外相当有限的这些关于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之研究的成果中,都还存在较为严重的错误。如萧延中主编的《外国学者评毛泽东》中不同译者对迪克·威尔逊主编的Mao Tse-tung in the Scales of History:A Preliminary Assessment一书书名的不同汉译。高铁军将其译为《从历史衡量毛泽东》,唐秀兰将其译为《毛泽东在历史中的地位》,而第四卷附录一则又将其译为《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又如第四卷附录一中介绍斯图尔特·施拉姆1990年退休后返回美国,应聘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持英文版《毛泽东集》的编纂工作,但该系列十卷本丛书的英文书名应汉译为《毛泽东的权利之路:革命手迹,1912—1949》。这样的情形在该套书中还有多处。再如杨世文的《国外毛泽东研究述评》在介绍弗雷德里克·韦克曼的著作时,将韦克曼1973年出版的《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一书作不同作者的两本书对待,先是将韦克曼作J.W.弗里法里克,书名为《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展望》(1973),后又将其作F.韦克曼,书名为《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1976)。这些不当或者说错误不但误导了读者,并且对国内外的毛泽东研究造成了重大影响。

鉴于此,实在有必要写作出版一部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情况的专著,相信它将很好地推进国内外的毛泽东研究。

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主要包括毛泽东译介和毛泽东研究。在译介方面,针对毛泽东诗词、毛主席语录、毛泽东的讲话、毛泽东哲学、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战略理论的英译论著多达44种,仅《毛主席语录》的英译本就有7种。在研究方面,仅新世纪出版的毛泽东研究专著就达30种,研究毛泽东的博士论文多达58篇,关于毛泽东与国内外人士的比较研究成果也达45种之多。但无论是国内还是英语世界,都还没有专著或固定的专题对英语世界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尽管中国的毛泽东研究不可能将西方学者的研究经验作为自身政治关怀与学术观照的基本模式,然而,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者独特的研究视角、异于中国学者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理念、审美立场必然带来与中国学者不一样的认知和诠释。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异质文化语境中的毛泽东研究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批判和借鉴,吸取对自身有益的营养,能开阔国内毛泽东研究学者的视野,听到一些来自异域“他者”不同的声音,从而促使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自己的政治、文化与学术研究进行反思。因此,对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为国内外的毛泽东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资料参考,填补国内外目前尚无有关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方面资料的空白已成当务之急。

本书题名为“比较视野下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涉及的“毛泽东研究”包括以毛泽东及其文学作品、哲学理论、思想理论、战略理论等为研究对象的译作、博士论文、期刊文章、专著等。本书所指的“英语世界”是以英语为语言媒介来进行译介和研究的文化圈,研究对象包括以英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外国学者撰写的英文研究成果。

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多学科性。毛泽东及其思想与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涉及哲学、历史、军事、教育学、文学、美学、翻译学、传播学、社会学和政治等众多领域,对其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必然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系统研究。对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反思我们自己,从而为全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研究框架和学术体系提供借鉴。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课题的创新。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是国内外毛泽东学者研究的盲点,本研究所关注的内容长久以来并没有受到国内外广大毛泽东研究学者的足够重视,国内外尚没有学者对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笔者从此点出发,极尽所能,广泛搜集资料,在文献材料上具备一定的原创性与稀缺性,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一手材料,为国内毛泽东研究者与海外研究者搭建起一座汇通之桥。其次是方法与视角的创新。笔者从比较的视野切入,借鉴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从系统、整合研究的角度出发,在大量阅读第一手英文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细读法、微观分析法、变异性研究以及跨文化比较研究理论与方法,对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作了系统的介绍与梳理。本着客观、科学的态度,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异质文化的视角及异质文化间的差异与互补作用于文学、哲学和思想文本来分析探讨毛泽东研究在英语世界的发生、发展与变异。

本书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论题:

绪论: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阐明本书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并对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创新之处以及研究的基本思路作简要的交代说明。

第一章:毛泽东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该章对1976年以前及1976年以后英语世界的毛泽东传播情况分研究专著、博士论文和学术期刊论文3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别从译介、比较研究、文艺作品、思想研究、毛泽东生平传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

第二章:英语世界的毛泽东译介。该章以比较文学译介学和变异学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具体的译本对英语世界学者关于毛主席语录、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的讲话与书信、毛泽东的战略理论的译介进行详细的梳理。

第三章:毛与他者:英语世界的毛泽东比较研究。该章对英语世界学者比较研究毛泽东与国内外知名人士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这些研究成果的比较范围涉及毛泽东与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陈伯达、彭德怀、林彪、蒋介石、孙中山、王稼祥、瞿秋白、明太祖、斯大林、马克思、雅各宾派、杜威、克劳塞维茨、爱因斯坦、赫鲁晓夫、甘地、曼德拉、戈尔巴乔夫、尼克松、戴高乐、希特勒等。该章也分别从比较研究毛泽东的学术期刊论文、博士论文和专著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

第四章:英语世界的《毛主席语录》英译本比较研究。该章对收集到的英语世界的7个《毛主席语录》英译文本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不同译本的异同、译文中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误读与误译。

第五章:英语世界的毛泽东诗词研究。该章详细梳理了毛泽东诗词发表的时间、涉及作品的情况、不同的版本情况、研究者对毛泽东诗词的译介和鉴赏等,运用比较文学译介学和变异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英语世界的毛泽东诗词研究成果进行了阐释。

第六章:外国学者手中的一首“未发表的毛泽东诗词”。该章分析比较了加拿大学者陈志让1968年发表在《中国季刊》第34期上的《一首未曾发表的毛泽东诗词—— 〈水调歌头·一九六五年访井岗山作〉》与毛泽东创作于1965年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异同以及作者对该诗词的理解,并在文后附录该诗词的中文原文手迹。

结语:由于毛泽东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复杂身份,也由于其对现代中国乃至国际思想、制度、社会的深远影响,国内和国外的毛泽东研究无论在研究的视阈、方法、广度和深度上都呈踊跃、发展的态势。不带政治偏见的、客观的、多元的毛泽东研究将成为国内外毛泽东研究的必然趋势。

附录部分汇总了英语世界的学术刊物中刊载毛泽东研究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刊物《中国季刊》、《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后于1995年下半年改为《中国研究》)及《近代中国》上与毛泽东研究相关的文章。《中国季刊》从1960年创刊的第1期起到笔者为写作本书查询资料时止差不多共刊载了英语世界毛泽东研究的成果近百篇。而从1979年创刊,一年出版两期的《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中国研究》)也刊登了37篇与毛泽东相关的评论文章。由美国学者黄宗智先生于1975年创刊的《近代中国》季刊上刊登的与毛泽东相关的文章也数目可观、影响较大。其1977年刊登的数篇热烈讨论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文章被学术界称为国外学者毛泽东研究的第二次大论战。第一章毛泽东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由于毛泽东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早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其便随着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那两本著名的专著——《活的中国——中国现代小说选》和《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的面世,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中外学者们对毛泽东及其思想、作品的研究也成为世界范围的重要课题,并几度掀起研究的热潮,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章将英语世界的毛泽东传播情况分研究专著、博士论文和学术期刊论文三个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为行文方便,以毛泽东离世的时间,即1976年作为毛泽东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分期,分为1976年以前英语世界的毛泽东传播和1976年以后英语世界的毛泽东传播两个时期。第一节1976年以前英语世界的毛泽东传播一、专著

笔者收集到的英语世界学者的毛泽东研究专著中,出版于毛泽东离世前的著作共有96部。其中最早的当属1937年由英国伦敦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的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下面即从关于毛泽东作品的译介、关于毛泽东与他者的比较研究、对毛泽东作品的研究、对毛泽东思想各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毛泽东生平传记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分类梳理一下其中较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一)译介

1.安德鲁·博伊德、格兰蒂斯·杨(戴乃迭)编译:《毛泽东诗词》,北京:外文出版社,1959年版。

2.S.M.邱:《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策略:1945—1949》,摘选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新泽西:国际研究中心,1961年版。

3.鲍大可序:《毛主席语录》,纽约:班坦图书公司,1967年版。

4.塞缪尔·格里菲斯译序:《毛泽东论游击战》,纽约:普雷格出版社,1967年版。

5.威利斯·巴恩斯通:《毛泽东诗词》,郭清波译,纽约:哈珀与罗出版社,1972年版。

6.聂华苓、保罗·昂格尔编译:《毛泽东诗词》,纽约: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1972年版。

7.约翰·德范克编译:《毛主席语录》注释本,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75年版。

8.王慧明选译、木刻:《毛泽东诗词手稿十首》,阿默斯特:马萨诸塞大学出版社,1975年版。(二)比较研究

1.安妮特·温伯格·泽尔曼:《孙中山、蒋介石与毛泽东论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

2.唐纳德·劳:《“中国”在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思想中所起的作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66年版。

3.陈永平:《中国的政治思想:毛泽东与刘少奇》,海牙:尼约夫出版社,1966年版。

4.乔治·汤姆森:《从马克思到毛泽东:对革命辩证逻辑的研究》,伦敦:中国政策研究小组,1971年版。

5.罗伯特·埃勒根特:《毛泽东与蒋介石:为争夺中国而战,1925—1949》,纽约:格罗塞特与邓南普出版社,1972年版。

6.J.班迪奥帕德希雅雅:《毛泽东与甘地:对社会变革的看法》,孟买:联合出版社,1973年版。

7.莱雅·杜拉耶夫斯卡娅:《哲学与革命:从黑格尔到萨特、从马克思到毛泽东》,纽约:德·拉格特出版社,1973年版。(三)作品研究

1.安妮·弗里曼特尔编序:《毛泽东论著选》,纽约:新美国图书出版公司(门特尔图书公司),1972年版。

2.斯图尔特·施拉姆编序,约翰·奇利译:《未经修饰的毛泽东:谈话与书信集(1956—1971)》,哈默兹沃斯:企鹅图书出版公司,1974年版。(四)思想研究

1.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政治思想》,纽约:普雷格出版社,1963年版。

2.阿瑟·科恩:《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4年版。

3.霍华德·鲍曼:《毛泽东:被遮蔽的形象》,孟买:曼拉克塔拉斯出版社,1965年版。

4.陈志让、迈克尔·布洛克:《毛与中国革命》,附37首毛泽东诗词,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

5.拉姆·斯沃拉普:《毛主义的基础》,德里:乔斯纳·波卡山出版社,1966年版。

6.杰克·格雷、帕特里克·卡文迪什:《危机中的中国共产主义:毛主义和“文化大革命”》,纽约:普雷格出版社,1968年版。

7.布莱恩·比恩译:《毛泽东的哲学观:批评分析》,莫斯科:进步出版社,1971年版。

8.P.费多谢耶夫、O.拉瓦洛夫:《毛主义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精华》,新德里:戈尔诺夫出版社,1972年版。

9.弗雷德里克·韦克曼(魏斐德):《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

10.利奥·古德斯塔特(顾汝德):《中国寻求富裕:毛泽东的经济学》,纽约:韦瑟希尔出版社,1973年版。

11.约翰·霍金斯:《毛泽东与教育:思想与学说》,哈姆登:林内特图书公司,1974年版。

12.卢·彼得鲁维奇·德留森:《毛主义的社会政治精华》,新德里:斯特林出版有限公司,1975年版。(五)生平传记

1.罗伯特·佩恩(白英):《毛泽东:红色中国的统治者》,纽约:亨利·舒曼出版社,1950年版。

2.本杰明·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的崛起》,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52年版。

3.罗伯特·佩恩:《一个革命家的肖像:毛泽东》,伦敦:阿伯拉德-舒曼出版社,1961年版。

4.罗伊·黑斯蒂:《红色野蛮人:毛泽东的生活与时代》,费城:切尔顿公司图书分部,1961年版。

5.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二十世纪的政治领导人》,哈默兹沃斯:企鹅图书出版公司,1966年版。

6.罗伯特·利夫顿:《革命的不朽:毛泽东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纽约:诺顿公司,1968年版。

7.陈志让编:《毛泽东著作:选集与书目》,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0年版。

8.理查德·索罗门:《毛的革命与中国的政治文化》,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1年版。

9.韩素音:《赤潮:毛泽东与中国革命,1893—1945》,伦敦:乔纳森·凯普出版公司,1972年版。

10.爱德华·赖斯:《毛的道路》,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

11.I.G.埃德蒙兹:《中国的红色反叛者:毛泽东的故事》,费城:麦克雷·史密斯出版公司,1973年版。

12.杰克·格雷:《毛泽东传》,吉尔福德:勒特沃斯出版社,1973年版。

13.卢西恩·派伊(白鲁恂):《毛泽东:当权者》,纽约:基础图书公司,1976年版。二、博士论文

英语世界的学者研究毛泽东的博士论文多达58篇,其中绝大部分都出现在毛泽东去世之后。1976年之前完成的博士论文总共只有6篇,其中最早的一篇完成于1963年。这6篇博士论文分别是:

1.唐纳德·劳:《马克思、列宁与毛泽东的中国思想: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持续性与转变》,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1963年。

2.罗伯特·林登:《对毛泽东的狂热崇拜》,科罗拉多大学巨石城分校,1969年。

3.朱莉安娜·希斯勒特:《“文化大革命”,1966—1969:毛革命在中国的失败》,科罗拉多大学巨石城分校,1971年。

4.威利斯·奥斯丁:《毛泽东的战争作为社会变革的工具的理论》,美国国际大学,1972年。

5.雷蒙德·怀特黑德:《一个基督徒对毛泽东思想中斗争-伦理的调查》,协和神学院,1972年。

6.理查德·利维:《毛泽东的政治经济思想,1917—1965》,密歇根大学,1976年。三、学术期刊论文

英语世界研究毛泽东的期刊文章极为丰富。笔者收集到的文章中,共有329篇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作品、生活等各个方面。这些文章大都发表在英语世界的主要学术刊物上,其中发表数量较多、产生的影响较大的刊物有《中国季刊》、《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中国研究》)、《近代中国》、《亚洲研究期刊》、《亚洲概览》、《当代中国研究》、《太平洋事务》等。这些文章中,共有126篇发表在毛泽东去世前,其中最早的一篇是1948年发表在《政治评论》上评论《新中国的新生活》的文章,题名为《评毛泽东等的著作:〈新中国的新生活〉》。在这些文章中,较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有:(一)关于毛泽东的作品

1.罗伯特·佩恩(白英): 《毛泽东诗词》, 《文学评论》,1958年第2卷第1期。

2.罗伯特·佩恩译:《毛泽东诗词英译》, 《文学评论》,1958年第2卷第1期。

3.霍华德·鲍曼:《毛泽东的文学世界》, 《中国季刊》,1963年第13期。

4.宁容尚:《毛泽东的诗词》, 《中国季刊》,1963年第13期。

5.丹尼斯·杜林、彼得·戈拉斯:《以毛泽东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文章为依据论矛盾》, 《中国季刊》,1964年第19期。

6.C.N.泰伊:《从“雪”到“梅花”:评毛泽东的诗词》,《亚洲研究期刊》,1966年第25卷第2期。

7.C.N.泰伊:《毛泽东用传统的文学形式创作的两首诗词》, 《亚洲研究期刊》,1970年第29卷第3期。

8.斯图尔特·施拉姆译:《民众的大联合》, 《中国季刊》,1972年第49期。(二)关于毛泽东的思想

1.C.M.张:《毛的土地改革策略》, 《外交事务》,1951年第29卷第4期。

2.本杰明·史华慈:《论毛泽东独创性》, 《外交事务》,1955年第34卷第1期。

3.爱德华·卡曾巴赫:《毛泽东的革命战略》, 《政治学季刊》,1955年第70卷第3期。

4.西德尼·克莱因:《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毛泽东的经济理论》, 《政治学季刊》,1958年第73卷第1期。

5.卡尔·魏特夫:《毛主义的传说》, 《中国季刊》,1960年第1期。

6.本杰明·史华慈:《“毛主义传说”的传说》, 《中国季刊》,1960年第2期。

7.卡尔·魏特夫:《毛主义的传说》(续), 《中国季刊》,1960年第2期。

8.卡尔·魏特夫、本杰明·史华慈、亨利克·夏德马:《“毛主义”——“传说”还是“传说的传说”? 》, 《中国季刊》,1960年第4期。

9.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性格中中国的和列宁的成份》, 《亚洲概览》,1963年第3卷第6期。

10.斯图尔特·施拉姆:《论1927年毛泽东“偏离”的本质》, 《中国季刊》,1964年第18期。

11.塞缪尔·格里菲斯:《毛泽东同志辉煌的军事思想》,《外交事务》,1964年第42卷第4期。

12.本杰明·史华慈:《现代化与毛主义的美好前景——对一些中国共产主义目标的反思》, 《中国季刊》,1965年第21期。

13.拉尔夫·鲍威尔:《一切列强和原子弹都是“纸老虎”》,《中国季刊》,1965年第23期。

14.邹谠、莫顿·霍尔珀林:《毛泽东的革命战略与北京的国际态度》, 《美国政治学评论》,1965年第59卷第1期。

15.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与秘密社团》, 《中国季刊》,1966年第27期。

16.本杰明·史华慈:《世界秩序中的毛主义形象》, 《国际事务期刊》,1967年第21卷第1期。

17.约翰·鲁:《毛泽东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伪造的吗?》,《亚洲研究期刊》,1967年第26卷第3期。

18.莫斯塔法·雷贾伊:《对毛主义的重新定义》, 《亚非研究期刊》,1967年第2卷第3期。

19.斯图尔特·施拉姆:《马克思主义辩证学家毛泽东》,《中国季刊》,1967年第29期。

20.雷内·戈德曼:《毛,毛主义与毛学》(评论), 《太平洋事务》,1968年第41卷第4期。

21.理查德·索罗门:《论激进主义和激进主义分子:毛主义者对把国家与社会联系起来的动机与政治作用的概念》, 《中国季刊》,1969年第39期。

22.戴维·斯托:《毛泽东的发展观》, 《传教士图书馆临时公告》,1970年第21卷。

23.查尔斯·霍夫曼:《毛主义的经济模式》, 《经济问题期刊》,1971年第5卷第3期。

24.菲利普·鲁思:《毛主义在美国颠覆的可能性》, 《人类事务》,1971年第31卷第36期。

25.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与持久战理论,1958—1969》, 《中国季刊》,1971年第46期。

26.菲利普·布里奇汉、阿瑟·科恩、勒纳·杰夫:《毛的道路与中苏关系:华盛顿视角》, 《中国季刊》,1972年第52期。

27.斯图尔特·施拉姆译:《民众的大联合》, 《中国季刊》,1972年第49期。

28.西奥多·陈(陈锡恩):《毛主义教育的革命特征》, 《当代历史》,1973年第65卷第385期。

29.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自画像》, 《中国季刊》,1974年第57期。

30.提摩西·哈丁:《毛主义:依附理论的一种替换形式?》,《拉丁美洲透视》,1974年第1卷第1期。

31.黄宗智:《毛泽东与中农》, 《近代中国》,1975年第1卷第3期。

32.阿米亚克·巴格奇等:《毛泽东对革命理论和策略的贡献》, 《社会科学家》,1976年第5卷第4期。

33.卢西恩·派伊(白鲁恂):《毛泽东的领导风格》, 《政治学季刊》,1976年第91卷第2期。

34.理查德·佩弗:《马列主义传统中的毛泽东与马克思:对“中国领域”的批判和初步重新评估》, 《近代中国》,1976年第2卷第4期。

35.理查德·柯特·克劳斯:《毛主义平均主义的局限性》,《亚洲概览》,1976年第16卷第11期。

36.邹谠、黎安友:《中国共产党政治中非正式团体的研究序言》, 《中国季刊》,1976年第65期。

37.西奥多·陈(陈锡恩):《毛主义的教育模式:起源与思想》, 《亚洲事务》,1976年第3卷第6期。

38.西奥多·陈(陈锡恩):《毛主义的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亚洲事务》,1976年第4卷第1期。(三)关于毛泽东的生平传记

1.诺曼·帕尔默:《〈现代中国的缔造者〉第七卷·毛泽东:红星》, 《当代历史》,1949年第16卷第90期。

2.G.F.哈德森:《毛泽东与莫斯科》, 《外交事务》,1957年第36卷第1期。

3.弗朗西斯·福勒:《军事思想家毛泽东》, 《军事事务》,1958年第22卷。

4.G.F.哈德森:《毛泽东,马克思与莫斯科》, 《外交事务》,1959年第37卷第4期。

5.霍华德·鲍曼:《毛泽东:被遮蔽的形象》, 《中国季刊》,1963年第16期。

6.斯图尔特·阿斯拉普:《毛泽东的疯狂》, 《星期六晚间邮报》,1963年第236卷第37期。

7.霍华德·鲍曼:《七十岁的毛泽东:一种美国式的两难处境》, 《弗吉尼亚季刊评论》,1964年第40卷第2期。

8.霍华德·鲍曼:《历史学家毛泽东》, 《中国季刊》,1966年第28期。

9.拉·丹尼:《毛的中国:一个王朝的衰落》, 《外交事务》,1967年第45卷第4期。

10.伊藤菊藏、柴田实:《毛泽东的两难处境》, 《中国季刊》,1968年第35期。

11.奥托·布劳(李德):《回忆录与毛权利的崛起》, 《中国季刊》,1971年第46期。

12.《毛泽东会向尼克松扔骨头吗?》, 《人类事务》,1971年第31卷第33期。

13.洛威尔·迪特默:《毛泽东:其人及其象征》, 《中国季刊》,1976年第68期。

14.帕里斯·张:《毛主义时代逝去》, 《亚洲概览》,1976年第16卷第11期。

15.斯蒂芬妮·柯克:《作为图书馆的使用者(读者)和工作人员(图书管理员)的毛泽东》, 《美国图书馆》,1976年第7卷第10期。(四)关于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

1.菲利普·布里奇汉:《毛的“文化大革命”:起源与发展》, 《中国季刊》,1967年第29期。

2.菲利普·布里奇汉:《毛1967年的“文化大革命”:权利的争夺?》, 《中国季刊》,1968年第34期。

3.菲利普·布里奇汉:《毛的“文化大革命”:巩固权利的斗争》, 《中国季刊》,1970年第41期。

4.迈纳如·奥莫瑞:《毛最糟糕的危机》, 《新共和国周刊》,1967年第156卷第4期。

5.迈纳如·奥莫瑞:《毛能赢吗?》, 《新共和国周刊》,1967年第156卷第8期。

6.杰伊·鲁滨逊:《毛的“文化大革命”:起源与发展》,《中国季刊》,1967年第32期。(五)关于毛泽东与他者之比较

1.阿瑟·斯坦纳:《亚洲需要的是毛主义还是斯大林主义?》, 《远东概览》,1953年第22卷第1期。

2.贾斯特斯·柯洛夫:《列宁、毛与艾地》, 《中国季刊》,1962年第10期。

3.查尔斯·史蒂文斯:《对蒋介石和毛泽东战时作品的文本分析》, 《亚洲概览》,1964年第4卷第6期。

4.斯科特·鲍曼:《毛泽东与战争的艺术——评塞缪尔·格里菲斯译序〈孙子:战争的艺术〉》(书评), 《亚洲研究期刊》,1964年第24卷第1期。

5.西蒙·马利:《戴高乐还是毛泽东?年轻非洲面临的选择》, 《今日非洲》,1964年第11卷第9期。

6.C.E.S.达德利:《造反:从雅各宾派到毛泽东》, 《皇家联合军种学会志》,1966年第111卷。

7.托马斯·鲁滨逊:《周恩来的政治风格:与毛泽东、林彪之比较》, 《亚洲概览》,1970年第10卷第12期。

8.肯尼斯·利伯撒尔(李侃如): 《毛对刘?工商政策》,《中国季刊》,1971年第47期。

9.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与刘少奇,1939—1969》,《亚洲概览》,1972年第12卷第4期。

10.柯乐博·埃德蒙:《毛主义对赫鲁晓夫主义:十年》,《当代历史》,1973年第65卷第385期。

11.奈杰尔·托德:《葛兰西和毛泽东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思想史杂志》,1974年第35卷第1期。第二节1976年以后英语世界的毛泽东传播一、专 著

笔者收集到的英语世界学者的毛泽东研究专著中,出版于毛泽东离世后的共有120本,其中出版于新世纪头10年的多达30本。(一)译介

1.邦妮·麦杜戈尔:《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对1943年版本的译评》,密歇根: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1980年版。

2.安德鲁·沃森编译:《毛泽东与边区的政治经济: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英译》,剑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3.美国马列主义党编译:《毛泽东,白劳德与社会民主》,芝加哥:马列出版社,1980年版。

4.高英茂、梁剑辉编译:《毛泽东文论集,1949—1976》,纽约:夏普出版社,1986年版。

5.马文怡选译:《雪映长城:带注释和史评的毛泽东诗词全集新译》,加州:圣芭芭拉出版社,1986年版。

6.罗杰·汤普森译:《寻乌调查》,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7.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沈迈克译:《毛最后的革命》,坎布里奇:哈佛大学贝尔纳普出版社,2006年版。

8.拉沃热·齐泽克译:《毛泽东的〈实践论〉与〈矛盾论〉》,伦敦,纽约:弗索出版社,2007年版。(二)比较研究

1.奈杰尔·哈里斯:《天命:马克思和毛泽东在现代中国》,伦敦:夸特特图书出版社,1978年版。

2.雷蒙德·怀利:《毛主义的出现:毛泽东、陈伯达及其对中国理论的探索,1935—1945》,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关心亚洲学者学报》编辑,布鲁斯·卡明斯序:《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与经济》,纽约:夏普出版社,1983年版。

4.库努尔·克利帕拉尼:《M.K.甘地与毛泽东政治主张的比较研究,1919—1949》,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5.维克多·福尔肯海姆编:《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中国政治》,纽约:百丽宫出版社,1989年版。

6.Xu Di:《约翰·杜威与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学校是社会呢,还是社会是学校?》,旧金山:米兰研究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S.冈察洛夫等:《不稳定的搭档:斯大林、毛与朝鲜战争》,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Niu, Xiaodong:《东方与西方的教育:毛泽东与杜威的影响》,旧金山:国际学者出版社,1994年版。

9.沈迈克:《抗击西方帝国主义:毛泽东、斯大林与美国》,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编:《中国的政治:毛时代与邓时代》,剑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安妮塔·安德鲁、约翰·拉普:《专制与中国靠专制起家的皇帝:毛主席与明太祖之比较》,兰哈姆:罗曼-利特菲尔德出版社,2000年版。

12.安东尼·德卢卡:《甘地、毛、曼德拉与戈尔巴乔夫:性格、权利与政治》,韦斯特波特:普雷格出版社,2000年版。

13.托马斯·卡姆朋:《毛泽东、周恩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的演变》,丹麦:北欧亚洲研究所出版社,2000年版。

14.迈克尔·韩德尔:《战争大师:经典战略思想》,第三版,修订扩展版.伦敦;波特兰,俄勒冈:弗兰克·卡斯出版社,2001年版。其中第四章为“克劳塞维茨与毛泽东论战争的理论与实践”。

15.乔纳森·昂格尔编:《中国政治的本质:从毛泽东到江泽民》,纽约:夏普出版社,2002年版。

16.阿尔弗雷德·何:《中国的改革与改革家》,韦斯特波特:普雷格出版社,2004年版。

17.尼克·奈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瞿秋白到毛泽东,1923—1945》,多德雷赫特,荷兰:施普林格出版社,2005年版。

18.万可达·拉曼:《国家、政权与非集权化:毛泽东与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之比较》,古尔冈:霍普印度出版公司,2008年版。(三)作品研究

1.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提摩西·奇克、尤金·吴编辑:《毛泽东的秘密讲话:从“百花齐放”到“大跃进”》,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尼克·奈特编:《毛泽东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作品,1937》,纽约:夏普出版社,1990年版。

3.斯图尔特·施拉姆主编:《毛泽东通向权利之路:革命手迹,1912—1949》,纽约:夏普出版社,1992年版。

4.张纯厚、埃德温·沃恩:《作为诗人和革命领袖的毛泽东》,兰哈姆:列克星敦图书公司,2002年版。(四)思想研究

1.布克·阿兰:《毛泽东思想导读》(由保罗·奥斯特和莉迪亚·戴维斯由中文文本译成英文),纽约:圣·马丁出版社,1977年版。

2.迪克·威尔逊编:《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初步评价》,剑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

3.弗拉基米尔·格莱博维:《毛主义:口号与实践》,莫斯科:新闻出版社,1978年版。

4.金思凯:《毛泽东思想:形式与内容》,阿尔弗雷德·林译,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

5.马诺兰金·莫汉蒂:《毛泽东的政治哲学》,哥伦比亚:南亚图书公司,1979年版。

6.约翰·布莱恩·斯塔尔:《继续革命:毛泽东的政治思想》,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

7.弗朗西斯·苏:《毛的辩证法理论》,多德雷赫特,荷兰:奈德尔出版公司,1981年版。

8.莫里斯·迈斯纳:《马克思主义、毛主义与乌托邦思想:八篇论文》,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9.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火奴鲁鲁: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0.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初步重新评价》,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1.弗雷德里克·泰韦斯:《中国的领导、合法性、冲突:从超凡魅力的毛到继承政治》,纽约:夏普出版社,1984年版。

12.尼克·奈特:《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毛泽东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载科林·迈克拉斯、尼克·奈特编:《马克思主义在亚洲》,纽约:圣马丁出版社,1985年版。

13.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纽约:自由出版社,1986年版。

14.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思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5.L.S.兰姆:《“棋”的理论在毛泽东领导风格中的作用》,旧金山:梅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6.阿里夫·德里克编:《毛泽东思想的批评透视》,新泽西:人文学科出版社,1997年版。

17.阿尔弗雷德·张:《毛的改革运动:大跃进时期中国政治与政策的实施》,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李芾甘:《毛:重新解读》,芝加哥:伊凡·迪出版社,2002年版。

19.尼克·奈特:《重新思考毛:对毛泽东思想的探索》,兰哈姆:列克星敦图书公司,2007年版。

20.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政治和思想的摹写》,坎布里奇:政体出版社,2007年版。

21.格雷戈尔·本顿、林春编:《毛真的是个残忍的人吗?对张戎和哈利戴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的学术回应》,伦敦;纽约:劳特利奇出版社,2010年版。

22.提摩西·奇克编:《对毛的批判性导读》,剑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五)生平传记

1.弗朗茨·迈克尔、I.E.卡登海德编:《毛与永久革命:对毛泽东在中国和世界共产主义中的作用的启蒙研究》,伍德伯里,纽约:巴伦出版社,1977年版。

2.埃德·哈蒙德:《拥抱月亮:毛泽东传》插图本,伯克利;兰开斯特·米勒:亚洲人文学科出版社,1980年版。

3.迪克·威尔逊:《人民的皇帝,毛泽东传》,纽约:道布尔迪出版社,1980年版。

4.约翰·加德纳:《中国的政治与对毛权位的继承》,伦敦:麦克米兰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版。

5.克莱尔·霍林斯沃斯:《毛泽东和他的分歧者》,伦敦:凯普出版社,1985年版。

6.弗雷德里克·泰韦斯、沃伦·孙编:《中国通向灾难之路:大跃进演变中的毛、中央政治家、省级领导人,1955—1959》,纽约:夏普出版社,1999年版。

7.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朱迪丝·夏皮诺:《毛抗击自然的斗争:革命中国的政治与环境》,剑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张戎、哈利戴:《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伦敦:乔纳森·凯普出版公司,2005年版。二、博士论文

英语世界研究毛泽东的博士论文共有58篇,其中的52篇完成于毛泽东去世之后,较具代表性的有25篇。(一)关于毛泽东的教育理念

1.珍·鲁滨逊:《体制、领袖魅力、官僚主义者:民办学校与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康奈尔大学,1980年。

2.Lin Yanzi: 《毛泽东的成人教育理念》,北伊利诺斯大学,1989年。

3.Chen Yong:《1949—1976年间毛泽东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儒家的?》(教育博士论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1992年。

4.Cao Zhen:《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教育博士论文),蒙大拿大学,1997年。(二)关于毛泽东与他者之比较

1.杰罗姆·道尔顿·希尔:《认识论与政治:论杜威与毛泽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密歇根大学,1981年。

2.崔一哲:《毛泽东、周恩来与官僚主义》,伊利诺斯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1982年。

3.刘新一:《意识形态、政策与经济实绩间的关系:毛泽东、刘少奇与中国的经济》,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1991年。

4.金永华:《毛泽东与邓小平政治领导能力比较研究:论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导效能》,美国国际大学,1992年。

5.Niu Xiaodong:《毛泽东与约翰·杜威的教育与社会思想之比较》(教育博士论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1994年。

6.Ren Yue:《国家的形象冲突与对核独立的追求: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核政策与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核政策之比较》,哥伦比亚大学,1994年。

7.雷切尔·梅因:《希特勒、斯大林和毛对音乐的管制案例之比较》,贝勒大学,2006年。

8.安德鲁·肯尼迪:《未推延的梦:毛、尼赫鲁及新兴大国的战略选择》,哈佛大学,2007年。(三)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

1.弗朗西斯·苏:《毛泽东的辩证法理论》,波士顿大学,1979年。

2.托马斯·拉尔夫·施罗德:《毛泽东的发展理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1979年。

3.罗伯特·乔治·李:《革命与毛泽东思想中的外交关系》,布朗大学,1980年。

4.S.C.科克:《毛泽东思想中的伦理维度:以保尔·蒂利希的〈理解人性〉为依据的阐释与批评》,芝加哥路德神学院,1985年。

5.格雷戈里·福斯特·德劳尔:《毛泽东与权力的悖论》,康奈尔大学,1990年。

6.Zhu Fang:《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党—军关系》,哥伦比亚大学,1994年。

7.Lin Weiran:《流产的中国启蒙运动:文化大革命与阶级理论》,威斯康星大学,1996年。

8.Mu Aili:《毛泽东的美学观及其作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1996年。

9.Cui Caimu:《毛泽东的传统思想》,田纳西大学,1997年。

10.朱迪丝·夏皮诺:《毛抗击自然的斗争:革命中国的政治与环境》,美国大学,1999年。

11.Lin Canchu:《毛泽东思想与组织沟通实践在中国》,普渡大学,2003年。

12.Hu Wanli:《毛对美国的策略与朝鲜战争》,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2005年。

13.Liu Yu:《从群众路线到对毛的狂热崇拜:革命中合法独裁政权的生产》,哥伦比亚大学,2006年。三、学术期刊论文(一)关于毛泽东的作品

1.里普·巴尔克利:《论〈实践论〉》, 《激进哲学》,1977年第18期。

2.尼克·奈特:《毛泽东的〈矛盾论〉与〈实践论〉:解放前文本》, 《中国季刊》,1980年第84期。

3.约翰·菲兹杰拉德:《着便服的毛:新近鉴定的毛泽东作品》,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3年第9期。

4.沈迈克:《最初的矛盾——论毛泽东未经修改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文本》,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6年第16期。

5.提摩西·奇克:《“天才”毛泽东:新近鉴定的23篇1949年后的毛泽东作品》,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8年第19、20期。

6.保罗·希利:《对毛的误读:论阶级与阶级斗争》, 《当代中国》,2008年第38卷第4期。(二)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

1.安德鲁·魏昂德:《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和社会变革》,《近代中国》,1977年第3卷第1期。

2.弗雷德里克·韦克曼:《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和社会变革:对毛泽东战略和思想中的“唯意志论”的重新评价:一种回应》, 《近代中国》,1977年第3卷第2期。

3.安德鲁·魏昂德:《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和社会变革:对毛泽东战略和思想中的“唯意志论”的重新评价:一种回应》,《近代中国》,1977年第3卷第2期。

4.詹姆斯·汤森:《中国的民粹主义与毛泽东的遗产》, 《亚洲概览》,1977年第17卷第11期。

5.邹谠:《毛泽东思想、为继承权的最后斗争以及后毛泽东时期》, 《中国季刊》,1977年第71期。

6.弗朗西斯·赫姆:《合理性与官僚政治:毛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官僚理论的贡献》, 《社会学季刊》,1978年第19卷第1期。

7.爱德华·弗里德曼:《论毛泽东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 《中国季刊》,1979年第80期。

8.戴维·何:《毛泽东思想中人的概念》, 《精神病学》,1978年第41卷第4期。

9.琳达·谢弗:《毛泽东与1922年10月长沙建筑工人罢工:马克思主义在工业化前的中国》, 《近代中国》,1978年第4卷第4期。

10.约瑟夫·伊舍瑞克(周锡瑞):《论“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与马克思理论》, 《近代中国》,1979年第5卷第1期。

11.雷蒙德·怀利:《毛泽东、陈伯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6—1938》, 《中国季刊》,1979年第79期。

12.菲利斯·弗雷克特:《毛的“代表”观》, 《美国政治学期刊》,1979年第23卷第4期。

13.布兰特利·沃马克:《毛以来中国的政治与认识论》,《中国季刊》,1979年第80期。

14.安德鲁·魏昂德:《毛工业政策的一些讽刺》,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1年第5期。

15.迈克尔·苏利文:《毛泽东论经济政策与财政问题》,《当代亚洲期刊》,1981年第11卷第3期。

16.安德里亚斯·阿恩特:《毛泽东辩证法理论中中国和西方哲学的融合》, 《苏联思想研究》,1981年第22卷第3期。

17.戴维·马默:《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转型模式的再思考》, 《近代中国》,1981年第7卷第1期。

18.罗伯特·斯卡拉皮诺:《一个革命者的演进——1919—1921年间的毛泽东》, 《亚洲研究期刊》,1982年第42卷第1期。

19.尼克·奈特:《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3年第9期。

20.格雷姆·扬:《意识形态、权威与毛的遗产》,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3年第9期。

21.提摩西·奇克:《凋谢的野百合花:王实味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整风运动中的延安讲话》,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4年第11期。

22.韩学、李埃里克:《老年毛泽东还仍然是个毛主义者吗?》, 《当代亚洲期刊》,1984年第14卷第1期。

23.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国季刊》,1984年第97期。

24.尼克·奈特:《毛与历史:谁来评说?又如何评说?》,《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5年第13期。

25.本杰明·杨:《遵义会议与毛权利的起步: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研究的调查》, 《中国季刊》,1986年第106期。

26.布兰特利·沃马克:《毛错误之所在:毛“左”倾政策在认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根源》,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6年第16期。

27.格雷姆·扬:《毛泽东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6年第16期。

28.洛威尔·迪特默:《(逝世)十年之后的毛泽东》,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6年第16期。

29.约翰·布莱恩·斯塔尔:《“正确的毛”、“错误的毛”:毛泽东研究以及毛泽东政治思想的重新评价》,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6年第16期。

30.尼克·奈特:《毛泽东研究领域中的经验主义和论述方法》,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6年第16期。

31.斯图尔特·施拉姆:《大变革的局限性: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中国政治发展中地位的反思》, 《中国季刊》,1986年第108期。

32.安德鲁·魏昂德:《毛主义的的确确存在》,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7年第18期。

33.爱德华·弗里德曼:《毛泽东原教旨主义的缺陷与失败》, 《澳大利亚中国事务杂志》,1987年第18期。

34.帕特里夏·斯塔纳罕:《最后的战争:毛与国际主义专家对〈解放日报〉的争夺》, 《中国季刊》,1990年第123期。

35.尼克·奈特:《苏联哲学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亚洲期刊》,1990年第20卷第1期。

36.高沃龙:《毛、第三国际与第二条联合战线》, 《中国季刊》,1992年第129期。

37.Michael M.Sheng:《毛与斯大林:对手还是同志?》,《中国季刊》,1992年第129期。

38.Michael M.Sheng:《毛、斯大林与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1935—1937》, 《中国季刊》,1992年第129期。

39.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百年:一个统治者的遗产》, 《中国季刊》,1994年第137期。

40.威廉·欣顿:《毛,农村发展与两条路线》, 《评论月刊》(一份独立的社会主义杂志),1994年第45卷第9期。

41.戴维·贝奇曼:《李志绥、毛泽东与中国的精英政治》,《中国研究》,1996年第35期。

42.鲍勃·弗洛斯特:《毛主席:一个独裁者的画像》, 《传记》,1998年第2卷第8期。

43.布兰特利·沃马克:《毛主义之前的毛泽东》, 《中国研究》,2001年第46期。

44.尼克·奈特:《毛泽东思想中工人阶级的力量与国家的形成》, 《当代亚洲期刊》,2002年第32卷第1期。

45.尼克·奈特:《哲学家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作用:艾思奇、毛泽东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亚洲研究评论》,2002年第26卷第4期。

46.迈克尔·林奇:《毛泽东:中国的解放者还是压迫者?》,《历史评论》,2002年第43期。

47.乔纳森·昂格尔、布鲁斯·迪克逊:《中国政治的本质:从毛泽东到江泽民》, 《中国研究》,2003年第50期。

48.爱德华·弗里德曼:《伤害中国:毛泽东对荣誉的追求产生的一些后果》, 《当代中国期刊》,2004年第13卷第40期。

49.尼克·奈特:《毛泽东与农民:革命战略形成过程中的阶级和权力》, 《中国报道》,2004年第40卷第1期。

50.阿瑟·沃德伦:《毛活着》, 《评论》,2005年第120卷第3期。

51.布鲁诺·博斯蒂尔斯:《毛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时代》, 《立场——东亚文化批评》,2005年第13卷第3期。

52.布鲁诺·博斯蒂尔斯:《毛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阶段》, 《立场——东亚文化批评》,2005年第13卷第3期。

53.Feng, Huiyun:《毛泽东的操作码:是自卫式的现实主义者还是攻击性的现实主义者?》, 《安全研究》,2005年第14卷第4期。

54.亚历山大·潘特森:《斯大林是如何帮助毛泽东成为领袖的:莫斯科新文档揭秘莫斯科对毛泽东崛起所起的作用》, 《中国研究与国际事务期刊》,2005年第41卷第3期。

55.白杰明:《〈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我是如此的生龙活虎!”》(书评), 《中国研究》,2006年第55期。

56.格雷戈尔·本顿、史蒂夫·曾:《〈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对毛泽东权利崛起过程中的投机取巧、背叛和操纵的摹写》(书评), 《中国研究》,2006年第55期。

57.克里斯·布拉莫尔:《最后的浪漫主义者?毛泽东的经济发展回顾》, 《中国季刊》,2006年第187期。

58.洛威尔·迪特默:《〈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领袖魅力的诱惑》(书评), 《中国研究》,2006年第55期。

59.提摩西·奇克:《〈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党内新的第一反革命:作为大众批评的学术档案》(书评), 《中国研究》,2006年第55期。

60.亚历山大·潘特森:《毛泽东与林彪事件》, 《远东事务》,2006年第34卷第4期。

61.Michael M.Sheng:《毛泽东与三反运动(1951.09-1952.04):一个修正主义的阐释》, 《二十世纪中国》,2006年第32卷第1期。

62.Michael M.Sheng:《毛、西藏与朝鲜战争》, 《冷战研究期刊》,2006年第8卷第3期。

63.洪长泰:《毛的检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盛大场面》, 《中国季刊》,2007年第190期。

64.丹尼尔·利斯:《作为交际空间的毛崇拜》, 《极权主义运动与政治宗教》,2007年第8卷第3、4期。

65.潘井川、赖魂继:《毛泽东与血吸虫病的抗争》, 《生物医学》,2008年第51卷第2期。

66.安德鲁·宾汉姆·肯尼迪:《弱者能打败强者吗?延安时期毛泽东非对称战争的演进》, 《中国季刊》,2008年第196期。

67.Michael M.Sheng:《毛泽东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与超级大国间的关系:看待台湾海峡危机和中苏决裂的新视角》, 《近代中国》,2008年第34卷第4期。

68.沈迈克:《毛真的是个残忍的人吗?对张戎和乔·哈利戴〈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的学术回应》, 《中国季刊》,2010年第201卷第1期。

69.道格拉斯·豪兰:《沙文主义的辩证逻辑:毛泽东新民主中的少数民族与领土主权》, 《近代中国》,2011年第37卷第2期。(三)关于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

1.洛威尔·迪特默:《“路线斗争”的理论与实践:对“文化大革命”起源的再思考》, 《中国季刊》,1977年第72期。

2.伯纳尔德·陶罗尔:《毛泽东与其永久革命》, 《世界事务》,1977年第140卷第2期。

3.罗伯特·怀特:《“文化大革命”中的毛主席像章:政治形象与社会巨变》, 《国际社会科学评论》,1994年第69卷第3、4期。

4.沈迈克:《“为什么我们不把左派武装起来?”毛泽东对1967年“文化大革命”“大混乱”应负的罪责》, 《中国季刊》,2005年第182期。

5.Cheng Xiaonong:《“文化大革命”研究——毛泽东从斯大林那里学到了什么?“文化大革命”在苏联和中国的比较研究》, 《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