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青少年的100个经典战争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4 16:10:38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激励青少年的100个经典战争故事

激励青少年的100个经典战争故事试读:

前言

《激励青少年的千万个传奇故事》共收入十个方面的内容:《激励青少年的100个爱国爱民故事》:全书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这些人物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歌颂了他们的高尚情操。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激励读者,特别是儿童少年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从小以这些英雄人物为榜样,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立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宏伟志向。《激励青少年的100个时代楷模故事》:在建设祖国的伟大进程中,这些无私奉献的爱国者一心一意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上,他们谱写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篇章,本书生动介绍了他们开拓进取、一心为人民、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激励青少年的100个民间传说故事》: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并在流传过程中提炼加工,民间传说往往具有传奇的特色,故事情节既与人间现实有直接的联系,其发展又合乎生活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偶然、巧合、夸张、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发展,从而使真实情景和奇情异事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民间传说的创作特色,为小说、戏剧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激励青少年的100个奇妙传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民间文学与小说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民间传说涉及国家民族的大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文化创造、杰出人物的贡献,以及家庭、婚姻、民间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含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代名女、帝王将相、诗联趣话、现代故事、爱情故事、校园故事、传奇故事等。《激励青少年的100个经典战争故事》:战争,不单单是为了争而战,战争的意义比它本身更重要、更耐人寻味,战争不仅是将士之间力的较量,还是策划者之间思想与智慧的较量。战争是人类长久的话题,尤其是那些激烈而又充满智慧的战争往往最能打动人的心灵,因为那是很多人用自己的身体、灵魂、生命铸造的历史精彩。那么请你锁定本书的上百场经典战役的精彩,也祝愿未来将是一个永远没有战争的时代。《激励青少年的100个传奇英雄故事》:为了宏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传统美德,编者从各个历史时期,从不同角度,精选了我国古代数十位传奇英雄人物,编辑此书,尽可能再现其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谨以此奉献给广大的青少年读者。《激励青少年的100个名人传奇故事》:这是本非常有趣的书,凡读了的,一定会被其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所吸引,从中了解历史知识,知晓名人逸事,拓展思维方法,采撷精神食粮。书中的故事有美丽的、丑陋的,有励志的、愤发的、有忧愤的、感慨的、有讽刺的、嘲笑的……对青少年朋友有启迪人生的价值。《激励青少年的100个逸闻趣事故事》:历史上的名人总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逸闻趣事,这些往往能以小见大,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本书录介了历史上一些名流的趣闻掌故。这些特殊人物的非凡人生,让读者在一窥历史真相的同时,又领略到无限乐趣。

本书由竭宝峰任主编,齐放、贾秀娟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有杨家旺、李祥、王胜等同志。

本书编纂出版,得到许多领导同志和前辈的关怀支持。同时,我们在编写过程中还程度不同地参阅吸收了有关方面提供的研究资料、历史资料。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领导、同志一并表示谢意。

本书在筛选编写等方面,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可能有不足和错误,衷心希望各界及读者批评指正。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孤竹国。孤竹是商时分封的诸侯国(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一带)。春秋时期,孤竹属于周朝边远地区的小附属国,不向周天子朝贡。燕庄公为了扩大燕国的领土,便请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来帮助征服孤竹国。当年春季,齐桓公和宰相管仲领雄兵东渡濡水(今滦河),攻打孤竹。孤竹国君闻讯弃城,率军避入深山。

齐军攻进孤竹城后,只夺得一些马匹,不见国君及将士踪影,齐桓公便下令追赶。孤竹国君设计诱齐桓公陷于迷沟、旱海之中。这里山路崎岖,千回百转。齐军兵马找不到出路。齐桓公为此很着急。这时,足智多谋的管仲献计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从孤竹缴来的马匹中选几匹老马放开,依其所往,随其踪迹,果然走出了旱海,返回了孤竹。后来,终于大破孤竹。这就是“老马识途”的典故由来。

不敢越雷池一步

晋成帝即位后庾亮担任中书令,掌执朝政。当时西部边境很不安宁,庾亮推荐大臣温峤到江州任刺吏。

不久庚亮接到一个报告: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庚亮想骗苏峻到都城建康来做大司马。苏峻接到朝廷的通知后,觉察到朝廷已对自己生疑,于是索性发兵进攻都城。温峤得到这个消息,一方面请求庚亮允许他率兵从小路进入建康保卫京都,一方面号召将士们作好各种准备。不料,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认为温峤那里的防务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兵来护卫都城。

他写信给温峤说:“我对西境敌人的担心,超过了对历阳叛兵的担心,你必须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一步。”

由于庾亮低估了苏峻反叛的力量,温峤在江州按兵不动,结果苏峻进攻建康时没有受到大军阻挡。尽管庾亮率军迎战,建康还是陷入了苏峻之手。

庾亮赶紧去投奔温峤。温峤并不责怪他,而是请他守卫白石营垒,自己加紧操练水军,准备歼灭叛军。

苏峻的一万士兵很快抵达白石,与仅有两千人马的庾亮展开血战。庾亮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击退了叛军。后来,庾亮、温峤等人终于杀掉苏峻,平定了叛乱。

卧薪尝胆

春秋时,逐渐强大起来的越国与北边的吴国结有冤仇,经常相互交战。勾践当上越国国王的第一年,吴王阖闾带兵进攻越国,被越国大将射成重伤而死。阖闾的儿子夫差继承王位当上吴王。三年后,夫差为报父仇,亲自率兵战败越国,把勾践和五千残兵团团围在会稽山,迫使勾践投降。勾践被押解到吴国,让他住在阖闾墓旁,一边看墓一边养马。勾践忍受了许多折磨和凌辱,表面上装着十分忠诚,暗地里让大臣送美女和珍宝玉器贿赂吴国大臣,在吴王面前说好话,自己也是小心翼翼忠心服侍吴王夫差,每当吴王坐车出门,勾践总是拿着马鞭子走在前面。有一次吴王生了病,勾践为了表示诚心,竟然去尝他的大便的味道,以预测病好的日期,就这样慢慢博得了吴王的好感。过了三年,吴王终于把勾践放了回去。勾践回国以后,一心发奋图强,立志报仇雪耻。他为了团结百姓发展生产,亲自下田耕作。为了激励自己不忘国耻,夜里睡觉不用被褥,而是躺在柴草里,还在房梁上吊着一个苦胆,每次吃饭都要尝一尝,以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过去的屈辱。这样苦心经营十年,终于使越国强大起来,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也在悔恨和羞愧中自杀了。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用“卧薪尝胆”作为成语,形容为了一个目的,在艰苦危难的环境下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统率10万大军长途跋涉去征讨张绣,当时正值酷暑,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将士口渴难耐。队伍行进在一片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找不到水源,眼看队伍行进速度越来越慢,曹操心里着急,嗓子也火烧火燎干得冒烟,疼痛难忍。曹操问过向导,附近根本没有水源,如果将士知道实情,心中没有盼头,影响情绪,会大大地阻碍队伍的行进。为了稳定将士情绪,曹操灵机一动,心生一计,他骑马来到一块高地,对没精打采的将士高呼道:“前面有很大一片梅林,树上结着许多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我们到那里去吃梅解渴!”将士们听到能吃到梅子,马上想到梅子的酸味,一个个涎三尺,立即觉得嘴湿润了,于是抖擞起精神,大踏步向前行进,曹操趁此带领军队走出荒原,到达了有水源的地方。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概括出成语“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时,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仲、范蠡整顿国政,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仲、范蠡坚持不允。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过了不久,有人给文仲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仲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仲,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仲见剑鞘上有“属楼”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鸟给打光了,打鸟的弹弓就被收藏起来。比喻事成之后,功臣被废弃或遭害。

南辕北辙

战国后期,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

季梁继续说着:“那个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

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己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南辕北辙的人,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兵法祖师玄女

冀州之战过后,黄帝与蚩尤又打了十多仗,互有胜负。双方势均力敌,战争旷日持久。黄帝一时找不到击垮蚩尤的办法,干脆把军队暂时交给力牧指挥,自己带着风后等一大群谋士上泰山,筹划对付蚩尤的计策。

这一日夕阳西下,黄帝与众军师分析战况,研究对策整整一天后,来到山间散步,只见一位人面燕形的女子含笑走来。黄帝寻思:泰山周围有重兵守卫,这女子如何上得来?必是神通广大的天外来客。他迎上去行礼,那妇人笑眯眯地道:“我乃九天玄女,特来教你兵法。”

黄帝喜出望外,额手称庆,忙不迭地问:“我想知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奇谋绝招。你能告诉我吗?”

九天玄女微微颔首,便把种种神奇奥妙的兵法传授给他。

黄帝学会了玄女兵法,又得到一柄以昆仑山赤铜铸造的青锋宝剑,他还要用夔的皮来蒙成一面惊心动魄的战鼓。这三者已齐备,黄帝胸有成竹,感到歼灭蚩尤已经指日可待了。

战神蚩尤

黄帝和炎帝为了各自的权势曾在阪泉大战一场,以炎帝败退南方告终。但战争并没有到此结束,炎帝的后裔和属下先后奋起,发誓要为他们心中的偶像、崇敬的君主复仇。

率先兴兵讨伐黄帝的是战神蚩尤。蚩尤善于制作兵器,锐利的长矛、牢固的盾牌、轻巧的刀剑、沉重的斧钺、强劲的弓弩,都出自他的创意。他有兄弟八十一个,个个身高数丈、铜头铁额、四眼六臂、牛腿人身,满口钢牙利齿,头上双角峥嵘,耳旁鬓发倒竖,坚利胜过铁枪铜戟,一头抵来,神鬼莫挡。当初炎帝进军阪泉,蚩尤作为武将随军用。后来战事失利,炎帝队伍全线崩溃,蚩尤不幸被俘,做了黄帝臣仆。

黄帝为了庆祝胜利,招集天神地祗,在泰山举行盛大酒会。他端坐在四头白象牵引的五彩云车里,机警的独脚鸟毕方站在车头,六条金龙翻腾回旋,护卫左右,天上凤凰翔舞鸣唱,地下腾蛇盘曲伏窜,车前排列虎豹豺狼,车后跟随牛鬼蛇神。蚩尤开路,走在队伍最前端,身后风伯轻拂微风,雨师飘洒细雨,扫除道路上的尘埃。一派威风凛凛浩浩荡荡的气象。

壮观的阅兵式赢得阵阵喝彩声,黄帝得意非凡。他特意令蚩尤开路来显示排场,可是战败的英雄、自尊的战神蚩尤正被羞耻和屈辱深深折磨着,他一面引路,一面暗暗切齿发誓:“我一定要回去,我一定要报仇!”

诸葛亮七擒孟获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西南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蜀军,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游偷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将其释放。以后孟获又用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他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孟获终于感动了,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陈胜起义

秦朝施行暴政,天下百姓都有反秦的愿望,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就难成大事。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边,当走到大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按时到达渔阳了。

秦朝法律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戍卒,一律处斩。

陈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渔阳,也会因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条活路。

他们知道同去的戍卒也都有这种思想,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

陈胜又想到,自己地位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

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温良贤明,已被阴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杀害,老百姓却不知情;另一个是楚将项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

于是陈胜公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护。

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巧妙地做了安排。

有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王”(这个王字是称王的意思),士兵大惊,暗中传开。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在旷野荒庙中学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叫声。

他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承“天意”来领导大家的。陈胜、吴广见时机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们反正活不成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我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

于是,陈胜自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天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

后来,部下拥立陈胜为王,国号“张楚”。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极其强大。前秦王符坚坐镇项城,调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符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符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符坚迅速进攻东晋。符坚闻讯,不等大军齐集,马上率几千骑兵赶到寿阳。东晋将领谢石知前秦百万大军尚未齐集,决定抓住时机,击败敌方前锋,挫敌锐气。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

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

符坚见东晋阵势严整,马上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

谢石感到机会难得,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符坚。他派人送去一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假如你不敢决战,不如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符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出去,将晋兵全歼水中。

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秦兵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

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

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军败。

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时机。乘虚取胜,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声东击西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遂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准备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以为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得到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惨重,大势已去的报告,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借刀杀人

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

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只有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

子项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占据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

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

子贡说:“这事好办。

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

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

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以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

子贡游说三国,达到预期目的。

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

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伐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

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

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

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草船借箭

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过江与周瑜合作,共商破曹大计。诸葛亮的机警聪明引起了周瑜的强烈忌妒,决心除去诸葛亮,免掉东吴后患。

一天,周瑜有意为难诸葛亮,委托其监造十万支箭,限期十天。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齐,并立下军令状,到期不完,按军法处置。

以正常工期估算,造十万支箭,大约需两个月的时间。三天之内无论如何都不能完成。

周瑜想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拿生命开玩笑。他派鲁肃到诸葛亮那里了解造箭的工程进度。

鲁肃见到诸葛亮,大吃一惊,原来诸葛亮正悠闲自在地弹琴饮酒,根本没把造箭的事情放在心上。

诸葛亮见鲁肃到来,一把扯住鲁肃的衣袖说:“子敬救我。”

鲁肃说:“先生在周瑜都督面前答应3天为限,而且立下军令状,我怎么救你?”

诸葛亮说:“造十万支箭,别说3天,30天也造不完。这分明是周瑜在设计害我。现在,只要你帮我做一件事,而且不能让周瑜知道。第三天夜里,你调拨20只战船,战船四周用黑布围幔,摆满稻草人,每船配备30名军士,准备好锣鼓号角,准时交给我,我另有妙用。”

鲁肃搞不清诸葛亮在耍什么把戏,很爽快地答应一切照办。

3天后,鲁肃按诸葛亮的要求,将一切准备完毕。

诸葛亮笑吟吟地邀请鲁肃一起上船。二人上船后,诸葛亮命令将船驶向江北,逼近曹军水寨。

鲁肃被诸葛亮的命令吓得大惊失色,说:“你这是诚心送死呀!”

诸葛亮好言安抚鲁肃,劝他安心饮酒。这时,忽然大雾弥江。

曹操闻报说东吴派水军前来突袭。他以为是诱敌之计,命令不许出战,用乱箭猛射,并加派三千步军到江边助射。

大雾慢慢散开,诸葛亮命令立即返航。回到吴营,派人清点,每只船上射中五六千只箭,20条船,十万余只。然后交付周瑜。

周瑜听了鲁肃汇报“草船借箭”的经过,由衷地叹息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自叹不如啊!”

背水一战

秦朝灭亡后,被秦始皇统一的六国纷纷复活,天下再次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这一年,汉王命韩信和张耳统率汉军数万,攻取赵国。赵国国君与陈余、李左车率赵兵二十余万,屯扎井陉口,阻拦汉军。

李左车向赵王献计,说:“汉兵远来,粮草在后。你给我三万兵马,抄后路截断他们的粮草供应,你统大军正面坚守,高垒深沟,不与汉军交战。井陉口两侧有山,道路狭窄,战车、马军不易通过。这样,汉军前进不能、后退无路,不出十天,必将取韩信、张耳之头。”

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他自恃赵兵人多汉军人少,不堪一击,决定正面交锋。

韩信得知赵王不听李左车的意见,心中大喜,亲自率兵在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安下营寨,派一万人马先行一步,到河边待命。另外派出二千轻骑,各拿一面小红旗,连夜绕道逼近赵营。待汉军与赵军展开激战时,二千轻骑迅速突入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

赵军见汉军背水安营,后退无路。嘲笑韩信不会用兵,竟把部队安置在死地。

韩信从井陉口击鼓出击,赵王与陈余率赵兵全力迎战。两军展开激战,马嘶人吼,刀枪飞舞,喊杀声惊天动地。

汉军的二千轻骑见赵兵全营出动,留下一座空营,个个拍马闯进赵营,将赵旗悉数拔掉,换上汉旗。韩信见汉军一时不能取胜,率汉军佯作节节败退,一直退到水边,与先期到达的一万汉军合兵一处。

赵王、陈余、李庄车率赵军追至水边,汉兵后退无路,拼命厮杀,以一当十,勇猛无比。赵军见汉军勇武,纷纷后退,遥遥望见赵营中的汉旗随风飘摆,以为营地已为汉军占领,军心动摇,顿时阵脚大乱。汉军前后夹击,赵军四散逃命,混乱之中,赵王被擒,数员赵将丧命,李左车被俘。

李左车被俘,韩信亲自为他松绑,奉为上宾。韩信说:“赵王愚蠢,没有听取你的正确意见。不然,该被俘的是我,而不是你呀。”

事后李左车问背水结阵是什么打法。韩信说:“我初为大将,军中威信不高,只好把汉兵置于死地,让他们知道只有拼命,才能求生。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个道理。

李左车表示佩服。

提鞋与兵法

张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谋略家。他年轻的时候,每天都在河边漫步,自言自语着自己的远大报复,希望学到能治理天下的本事。正巧,有一位老人就隐居在河边,观察了张良好长时间了,觉得他是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人,但不知道他性格如何,就决定考验考验他。

一天早晨,张良一个人来到河边散步,看见一个老人悠闲地坐在桥头上。张良路过桥头的时候,老人忽然“哎呀”一声,原来一只鞋掉到桥底下了。老人对张良说:“年轻人,你能帮我捡起来吗?”张良很不高兴,但看到老人年迈,就下桥把鞋给老人捡了起来。没想到,老头又抬起脚来,让张良给他穿上。张良也照办了。老人笑了,对张良说:“孺子可教啊!”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值得教授知识,并约张良五天后再到这里,他会传授他兵法。张良高兴地答应了。

第五天早晨,张良赶到桥头的时候,老人却先在那里了。他批评张良说:“与老人约会还迟到,不像话。”然后约张良五天后再来。五日后,张良又去晚了,老人又训斥了他一次。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等在了桥头。老头看到张良比他先到,才高兴地说:“年轻人就是要这样。”于是赠送给张良一本《太公兵法》。

后来,张良终于学到了本事,成了汉朝的开国大臣。

班超杀敌脱险

班超生活在汉代,那个时候西边的匈奴人不断骚扰汉朝的边境,汉王决定派人联络位于匈奴西边的大月氏国夹攻匈奴。

班超接受了使命,带领十几名武士来到大月氏国。大月氏国的国王亲自迎接,并摆酒宴款待他们。宴席间班超向国王说明来意,并奉上汉王的亲笔信函,国王对攻打匈奴很感兴趣。于是,班超一行就留在大月氏国等候国王的最后决定。这一次却好久没有消息。原来匈奴也派使臣来到大月氏国,国王不敢得罪匈奴人,因而就冷落了班超等人。班超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一旦大月氏国王改变主意倒向匈奴一方,汉王联合抗击匈奴的大计就彻底失败了。一天晚上,他招集随从武士,潜入匈奴使节的驿馆,杀死了匈奴人。

大月氏国王没有了任何退路,匈奴的使节死在他的国家,匈奴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他。他只好和汉朝结盟,依靠汉朝的力量对付匈奴,班超的机智和勇敢,使他们脱离了危险,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草木皆兵

《晋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东晋时,当时前秦的皇帝符坚经过20多年的战争,大体上统一了中国的北方,拥有了大半个中国和100万的军队。符坚一心想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于是准备亲率100万大军攻打处在东南的东晋。东晋虽然只有十余万人马,但在宰相谢安胸怀报国之志的引领下,全国上下一心准备抗敌。

谢安是个杰出的将才,对这场决定东晋生死存亡的战争非常沉着冷静,为了稳定军心,他谈笑自若,像往常一样照样散步郊游,与将率下棋。一天,他与一个将率下棋,本来这个将率棋艺胜过谢安,但是心里老是惦记着打仗,心神不安,结果输给了谢安。消息传出去,大家都安心了。人心一安定,谢安就全副精力部署兵力,他任人唯贤,选派有才干、不怕死的谢石担任主帅,自己的侄子任前锋。前秦苻坚仗着自己有浩浩荡荡的兵马,非常轻敌,攻下寿阳后,更加骄傲。一天夜里,晋军趁秦军不备,五千精兵借着月光偷渡过河,袭击秦军。秦军猝不及防,被杀得晕头转向,主将被杀后,更是溃不成军,抱头鼠窜,一万多人被消灭。符坚大为吃惊,他和将领苻融登上寿阳城,远远观望晋军,只见晋军甲仗森然,鼓角相应,布阵十分严整,一派锐不可当之势,心中不免有些惊慌,回头再向四处张望,竟然把城外八公山上黑黝黝、密匝匝的草木当作是晋军了,符坚打了个寒战,叹口气说:“这分明是强敌啊,谁说晋军弱得不行呢?”

后来,晋军使了一个计谋,要秦军后撤一步,等晋军渡过河后,两军决一死战。秦军本想趁晋军渡河时,一举消灭晋军,就答应了。可没想到挫伤了锐气的秦军一接到撤退的命令,便纷纷溃逃,拦都拦不住。晋军趁势追击,杀得敌人尸横遍野,最后符坚只带着十余万人逃了回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后来,人们用故事中“草木皆兵”作成语,形容人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而产生错觉的心理状态。

螳螂捕蝉

春秋时期,有一年夏天,吴王调兵遣将,准备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吴王非常恼怒,在上早朝时,为了表明他要攻打楚国的坚定态度,他向大臣们宣布:“如有胆敢阻挠我出兵讨伐楚国的人,将立刻处以死刑!”尽管如此,有一个年轻的侍卫觉得吴王是心血来潮,攻打楚国不但没有胜利的把握,而且会使国家陷入贫困,老百姓遭殃,使别的国家有了可乘之机。

他考虑再三,决定还是要挺身而出,向吴王劝谏,直言不行,于是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第二天清晨,他就揣上弹丸,拿上弹弓,到吴王经常游憩的后花园转来转去,似乎在寻找什么,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也顾不上,一连三个早晨都是这样。

后来吴王发现了,觉得非常奇怪,就询问缘由。

年轻人回答:“这几天我想在后花园捕黄雀,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王的花园里有棵大树,树上有一只蝉,一边得意地鸣叫着,一边自顾自地饮着露水,一点也不知道螳螂就在他的身后,正贴着树枝,弯着前肢,一个心眼要逮住它享受一顿美味,而此时的螳螂却也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身旁,正伸长脖子,瞪着眼珠准备啄它下肚呢!更有意思的是,黄雀只盯着眼前的蝉和螳螂,却没有料到我的弹弓已对准了它。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的利益,看不到后边的灾祸,真是为它们悲哀啊!”

听到这里,吴王恍然大悟,噢!原来这年轻人是用此来比喻、启发伐楚的事。仔细一想,也有道理,就改变了主意,不攻打楚国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生动的故事,概括出成语“螳螂捕蝉”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味如鸡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三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征战频繁。汉中这个地方,四面环山,中间是块盆地,土地肥沃,物产特别丰富,而且地处战略要地。魏国的曹操盯上了这块肥肉,从汉中太守张鲁手里夺得了这块风水宝地后,派大将夏侯渊留守汉中,自己率大军挥师中原,没想到蜀国的刘备早已对汉中觊觎已久。刘备见曹操班师回朝,马上亲率大军,攻打汉中,最终打败了魏军,杀了大将夏侯渊而夺得汉中。曹操得知魏军在汉中吃了败仗,心急如焚,立即率军赶往汉中征讨刘备。但到了汉中后发现刘备已早有防备,形势对自己很是不利。曹操心中十分忧虑,进攻吧,一时无法取胜;撤退吧,又怕丢面子,真是进退两难。正在权衡利弊,苦苦思考的时候,厨师端上一盆炖鸡,曹操就边想边吃了起来。这时恰巧大将夏侯进帐向他请示夜间口令,曹操就随便说了两个字:“鸡肋。”夏侯向下传达了这个奇怪的口令,聪明过人的主簿杨修便马上让部下收拾行装,夏侯不解地问他原因。杨修说:“鸡肋这个东西扔掉虽然可惜,可是吃起来又没有什么肉,现在魏王就是把汉中当作鸡肋了,因此要撤军。”果然,没过多久曹操就下令,放弃汉中,回师中原。

后来,人们就用“味如鸡肋”来比喻对某事情兴趣不大,或从中得不到什么实惠的可惜又无奈的心情。

图穷匕现

故事出自《战国策》。秦王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燕国的太子丹恨透了秦国,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准备刺杀秦王。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秦王嬴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宝图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朝堂上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秦王嬴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嬴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嬴政胸口直扎过去。秦王嬴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荆轲紧紧地逼着秦王,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嬴政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嬴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刺杀失败,秦最终灭了燕国。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露出了真实的面目。

揭竿斩木

故事出自《过秦论》。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另一个叫吴广。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接着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这个成故事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破釜沉舟

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地区)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只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与秦军决战于巨鹿城下。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这个历史故事比喻战斗到底的决心。

约法三章

故事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进入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项庄舞剑

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与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是秦末大起义中最强的两支队伍。刘邦先期攻占了咸阳,准备称王。项羽勃然大怒,打算挥师灭掉刘邦。当时刘邦的人数和战斗力远远不能与项羽相比,听说项羽率兵来攻打,心中不禁惊恐万分。谋士张良看到这一情景,马上为刘邦献上一计。第二天刘邦等人带着礼品来到项羽的鸿门军中,献上礼物,项羽设宴款待刘邦、张良,把樊哙留在军帐之外。饮酒中,刘邦很谦和地对项羽说:“我占领咸阳后,专等大王到来,绝没有称王的野心,这点就请大王放心吧!”项羽见刘邦态度谦和,说话诚恳,立即打消了要杀掉刘的打算。谋土范增看到项羽迟迟不动手,便几次暗示项羽,羽装作看不见,范增觉得这是诛杀刘邦的唯一良机,不能错过。于是,范增走出帐外,找到项羽的弟弟项庄说:“你赶快进帐,借舞剑助兴的机会杀掉刘邦。”项庄抽出腰中宝剑,来到大帐之中说:“我现在舞一回剑为大王和诸位助兴。”说完便舞起剑来,时时伺机刺杀刘邦。项羽的堂叔项伯与张良交好,不愿杀掉刘邦,便起身与项庄对舞,保护刘邦。刘邦看此地不能久留,便找个时机悄悄地溜出,同樊哙回到自己的营中。项庄舞剑的用意当然不是为了助兴,真正的企图是刺杀刘邦。这个成语故事用来讽刺别有用心的行为。

四面楚歌

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边唱边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过了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到乌江畔自刎而死。这个成语故事比喻处于孤立无援的绝境。

韩信胯下受辱

韩信是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韩信从小就勤奋读书,学习武艺,年轻的时候就掌握了带兵打仗的本事。但是秦朝的统治太残暴,他就一直在家里隐居。秦朝末年,韩信听说刘邦起义了,他认为出头的日子到了,就穿上一身武士服装,腰悬佩剑,准备离开家乡到彭城去投靠刘邦。

没想到,韩信刚刚走到街头,便碰上了一伙花花公子。这伙人当中有个无赖,见韩信穿着整齐的盔甲,腰里佩带着宝剑,看起来一本正经的样子,就一把拉住韩信,故意侮辱他说:“看你腰悬佩剑神气活现的样子,你一定是个大将军了?呸!我看你不过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胆小鬼!”围观的人听了哈哈大笑。

韩信脸涨得通红,想发作,但想了想还是忍住了。无赖更加得意,指着韩信说:“我看你就是个胆小鬼!你敢跟我比武吗?要是不敢,你就得从我的胯下爬过去!”无赖一边说,一边叉开了两腿。这时,韩信的怒火压不住了,就把手放在了剑柄上,围观的人突然鸦雀无声了。

这时,韩信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使命,想:杀死这个无赖易如反掌,可为了个无赖毁了前程实在不值得。于是,韩信便躬下身子,从那个无赖的两腿间钻了过去。众人哄堂大笑。韩信呢?他站起身,大踏步投军去了。

孙膑与庞涓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著有《孙膑兵法》一书流传于世。和他同时代的魏国将军庞涓也是军事家,两人互不服气。

一年,齐国大将田忌与孙膑带军进攻魏国,和庞涓率领的魏军交战。田忌听了孙膑的计策,主动后撤,庞涓就带军追击。庞涓一边追,一边数齐军留下来的炉灶。庞涓发现,第一天,齐军的炉灶够10万人吃饭,第二天,齐军炉灶只够5万人使用了,追到第三天,炉灶更少,只够3万人使用的了。就得意洋洋地说:“哈哈,三天的时间,齐军的兵士已逃亡大半了!”就命令魏军快追。原来,这正是孙膑的计策,他故意减少炉灶,让庞涓轻敌,自己却在狭窄的马陵道设下了埋伏,还对士兵说,只要见到火光,就开弓射箭!

魏军追到马陵道时,天已经黑下来了。庞涓发现路旁一棵又高又大的树上面好像写着什么字,便命兵士点起火把照看。火把点燃了,只见树身上清清楚楚地刻着一行大字:庞涓死于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知道中计了!这时,两侧山腰上的箭像急雨一般射来,齐军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魏军车马相撞,溃不成军。庞涓身中数箭,受了重伤。他长叹了一声说:“我上当了,想不到还是输给了孙膑!”说完就自刎了。

孙武练兵

孙武是我国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写有《孙子兵法》一书流传于世。

吴王很佩服孙武的学问,但想看看孙武有没有真本事。有一天,他问孙武:“用您的兵法训练一队女兵行不行呢?”孙武笑着回答:“当然可以!”于是,吴王就把后宫的妃子和宫女叫了出来。

训练开始了。孙武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当队长,然后发口令让宫女们集合、前进、后退。但女兵们以为这不过是游戏,就嘻嘻哈哈地打闹起来。孙武的心中升起了怒火,但他以为是自己没把动作要领和军法纪律说清楚,就又大声地重申了几遍。然后,孙武将两位队长叫到阵前,训示说:“你们是队长,是全队的榜样,如不听命令,首先处罚你们!”

训练又开始了。然而,宫女们还是只顾嘻笑,乱成一团,两位队长更是笑得前仰后合。这时,孙武大喝一声:“将两队队长斩了!”执法的士兵就把两个妃子绑了起来。吴王大惊失色,急忙阻挡,但孙武毫不留情地大喝一声“斩!”两个妃子的人头落地。孙武指着滚落在地的两颗人头,训斥道:“谁再敢违抗军令,就跟她们一样下场!”

将台上再一次擂起了战鼓,操练重新开始了。宫女们全神贯注,紧张严肃,队伍十分整齐。操练结束后,孙武对吴王说:“这支军队,再训练几次,就可以上战场了。”

岳飞破敌

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将领。那时,我国北方的金国经常侵犯宋朝,侵占了中原的大片土地。岳飞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每天习文练武,打算将来把金军赶出中原。岳飞去参军的时候,母亲在他的后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几个字,勉励他为国杀敌立功。

岳飞参军后,因为武艺高强,屡立战功,很快就被提拔做了军官。后来,他带领的军队就被称为“岳家军”。在他出色的指挥下,岳家军多次打败金军。金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意思是说,打败岳家军比推翻一座大山还要困难。

有一次,金军围困了南宋的一座城池,岳飞带着自己的队伍去解围。金军仗着兵多,不把岳飞放在眼里,有个金军跑到宋军阵前破口大骂,岳飞一箭就把他射下马去,金军大乱,岳飞乘胜冲杀,获得全胜。随后,两军在一个渡口对峙。岳飞挑选了300个精兵,让他们埋伏在山脚下,每个人准备两堆柴草,捆成十字形。半夜的时候,伏兵把柴草点燃了,呐喊着向金营猛冲过去。金军见火光中有那么多的岳家军,就以为是宋军主力来增援了,吓得根本不敢抵抗,纷纷四散逃命,岳飞乘胜追杀,再一次大获全胜。

后来,岳飞被奸臣昏君害死。今天,威严肃穆的岳王庙就矗立在杭州西子湖畔,供后人瞻仰。

浩然正气

文天祥是南宋的大臣,坚决抵抗元朝对南宋的进攻。后来,他被元军俘虏,在元军押送他北上的时候,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到了元朝的都城后,他誓死不降。

有一天,元军请文天祥去参加宴会。元军元帅对他说:“我们都很佩服您,可是宋朝的皇帝昏庸无能,您又何必给他们卖命呢?只要您归顺我们,我们还让您当丞相!”文天祥气愤地说:“我是宋朝大臣,没能为国家而死,这本身就是耻辱,怎么还能做你们的官呢?!”

过了几天,宋朝的一个叛臣到监狱里去劝降,文天祥把他一顿痛骂,叛臣还来不及开口,就被骂得羞愧地溜走了。

过了一个月,元朝的丞相亲自提审文天祥。文天祥被押着来到大堂,他昂起头,挺直腰杆站立在大堂中央。元丞相喝令兵丁把文天祥按倒在地上,但文天祥誓死不跪,嗵地往地上一坐。元丞相拿他没办法,就问:“你为什么这么固执呢?”文天祥站起来,拂拂衣袖说:“我既然落在你们手里,早就准备一死,何必再浪费口舌!”

元丞相只好下令把文天祥押回监狱长期看押,企图消磨他的斗志。三年后,文天祥仍然不肯屈服,被杀害了。但是,他的浩然正气千古长存,一直激励着后人坚贞爱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是我国明朝末年的民族英雄,他收复台湾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景仰。

台湾是我国的“宝岛”,却被荷兰人侵占了。荷兰人欺压当地的中国人,抢掠岛上的财物,无恶不作,台湾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公元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地从金门出发,踏上了收复台湾的征程。

荷兰侵略军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惊慌,他们就在港口沉了很多船,企图阻挡郑成功登陆。郑成功刚开始不知道这个情况,损失了几艘战船。后来,一个随军的渔民告诉郑成功,海水涨潮的时候,海水上涨,把战船托起来,就可以避开港口的沉船。郑成功于是抓住时机,趁着海水涨潮一举登上了台湾岛。

荷兰人见郑成功登陆了,就组织军队反攻,企图把郑成功赶到大海里去。郑成功指挥军队英勇作战,打得荷兰军一路败退。最后,郑成功派兵围攻荷兰侵略军盘踞的最后一个据点——赤嵌城。赤嵌城是敌军苦心经营多年的堡垒,十分坚固,再加上多数的荷兰军队都驻扎在那里拼命顽抗,所以郑成功攻了几次都失败了。后来,郑成功切断了赤嵌城的水源,把赤嵌城包围得像铁桶一样。最后,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投降了。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林则徐虎门销烟

19世纪初期的时候,英国人为了赚取中国的白银,就采取卑鄙的手段把鸦片偷运到中国。随着鸦片数量越来越多,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林则徐就对皇帝说:“鸦片不但使中国的白银外流,而且毒害百姓,甚至让士兵失去了战斗力。长此以往,我们就会不战而败。”于是,皇帝于1838年底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烟毒最严重的广东去查禁鸦片。

林则徐一到广州,就命令外国烟贩三日之内把鸦片全部缴出来,不得隐藏。三天的时间过去了,他们只交出了很少的鸦片。原来英国人以为林则徐不过是在虚张声势,敷衍一下也就没事了。林则徐看到鸦片贩子如此嚣张,马上下令传讯最大的鸦片贩子英商颠地,封锁港口,切断对外国商馆的一切供应,所有在外国商馆工作的中国人一律撤出来。几天之后,看到林则徐禁烟的态度这么坚决,缺水断粮的烟贩子们不得不屈服,交出了全部鸦片。随后,林则徐令人在虎门滩头挖了几个大坑,准备焚烧鸦片。

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人山人海。在众人的注视下,林则徐下令把所有鸦片和石灰一起倒入大坑,放火焚烧。大火整整烧了二十三天,共销毁鸦片二百三十多万斤,人民无不拍手称快。

邓世昌壮烈殉国

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当时,清朝政府有一支北洋海军舰队,论舰队的实力,它排名世界第六,从外国留学回来的邓世昌是北洋舰队的指挥官。

9月17日,北洋舰队完成了任务返航,行驶在黄海海面上的时候,突然发现有十二艘军舰远远驶来。邓世昌发现,这些军舰悬挂着美国国旗,但他不敢大意,马上命令舰队摆开战斗队型。“美国军舰”靠近了,突然间,它们全部换上日本国旗,向北洋舰队发动了进攻!原来它们是日本军舰。

北洋舰队虽然准备不足,但还是在邓世昌的指挥下奋勇还击。邓世昌指挥“致远”号频频对准敌舰开炮。正在激战当中,邓世昌突然发现北洋舰队旗舰的帅旗被击落,甲板上冒起了浓烟,于是毅然让“致远”号冲到旗舰的前头,抵挡敌人猛烈的炮火。

激战中,邓世昌的“致远”号燃起了熊熊烈火,眼看就要沉没了。这时,邓世昌的两眼冒火,死死盯着日军旗舰“吉野”号!他果断地下令:“撞沉它!”“致远”号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去,“吉野”号吓得仓皇逃窜,邓世昌紧追不舍。就在两船越来越近的时候,“致远”号被鱼雷击中沉没了,邓世昌和他的部下全部壮烈殉国。

兵贵神速

“兵贵神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动迅速为可贵。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孙康所杀。

枕戈待旦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射日英雄

后羿是我国神话中著名的英雄。传说,尧做国君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10个太阳。天气太热了,烈日把禾苗晒蕉、草木晒死,百姓处于饥饿困苦之中。帝俊赐给后羿一张红色的神弓,叫他去为民除害。解除人民的疾苦。后羿拿到神弓后,终日苦练射击技术。

有一天,后羿在深山里找到了一块玉石,他把玉石交给了一名能工巧匠,这名工匠把它精心打造制成9支宝箭。

当10个太阳又出来肆虐时,后羿弯弓如满月,一连射落了9个太阳。后羿射日仅是个传说,那么,弓箭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古书上说:“黄帝以玉为兵。”“玉兵”指的就是琢磨制成的石兵器,其中也包括弓箭。

我国现存最早的箭头,是1963年在山西原平峙峪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出土的、一种加工精致的小石镞。由此推测,远在一两万年前,古代峙峪人已经开始使用弓箭了。

自从弓箭发明以来,弓箭一直作为我国古代战争中的主要射击兵器,可以说它最早是火炮的前身。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两支军队在官渡这个地方打仗。当时,袁绍连中曹操用兵之计而节节败退,只得依托沙丘修筑工事防守。怎样才能攻破袁绍的兵营呢?曹操集中了一批能工巧匠,在抛石机的下面装了四个轮子,制成了发石车,并利用夜色的掩护和有利的气象条件,突然在袁军营垒前展开。顿时,无数石弹飞入袁营,坚固的高橹被砸了个稀巴烂,大量弓弩手中弹丧命,小土山成了打击的目标,袁军的坚固工事损失惨重。

在官渡之战以后的千余年里,历次攻守城之战几乎都有发石车的身影。

十三翼之战

提起成吉思汗这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人们自然会把他和诸如“一代天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亚欧大陆征服者”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确,成吉思汗一生金戈铁马,横扫欧亚,所向披靡,先后征服四十余个部落和国家,奠定了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元朝的基础。其辉煌的武功,不仅在蒙古史上是仅有的,即使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可是有谁知道,成吉思汗平生亲自指挥的第一仗,却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呢?

12世纪的蒙古高原上,生活着蒙古部、塔塔儿部、克烈部、乃蛮部、篾儿乞部、汪古部等数以百计的大小部落。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之间时夺成联盟,时而又互相攻伐、互相残杀,结下了难解之怨。

公元1162年(金大定二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蒙古乞颜部酋长也速该的妻子诃额仑生了一个男孩。这个婴儿出生的当天,也速该率同族人袭击塔塔儿部获得胜利,并且抓到两个酋长,其中有一个名叫铁木真。在蒙古语中,铁木真是“精钢”的意思,也速该认为这个名字不错,就给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也叫铁木真。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被叫作铁木真的婴儿长大以后,会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成为威震全球的草原英雄成吉思汗。

铁木真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是在争战与苦难中度过的。九岁那年,他的父亲也速该被仇敌塔塔儿人毒死,所属人众离散,乞颜部的势力渐渐衰落下去。铁木真随寡母生活,屡遭艰险。又过了几年,原来的乞颜属部泰赤乌部的奴隶主,担心铁木真长大以后会来寻仇,就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把铁木真抓来,给他戴上木枷示众。有一天,铁木真乘泰赤乌部人举行宴会的机会,用枷锁打倒了看守人,在奴隶锁儿罕失剌父子的帮助下,才逃回到家中。

铁木真逃离虎口后,就把全家迁到了不儿罕山(今蒙古国大肯特山)去居住,并按婚约与蒙古翁吉剌部的特薛禅之女孛儿帖结了婚,以便取得翁吉剌部的支持。可是,婚后不久,又遇到世敌篾儿乞人的袭击。铁木真等人虽然逃脱,但他的新婚妻子孛儿帖却成了篾儿乞人的俘虏。

挫折和灾难磨炼了铁木真的意志,也燃起了他复仇的怒火。他决心恢复父亲的事业,振兴孛儿只斤氏族。但挫折使铁木真懂得,单凭自己聚集力量是不足以战胜敌人的,只有利用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取得一些部落奴隶主的支持,才能壮大自己的力量,打败那些敌人。

克烈部是乞颜部南边的近邻,地广人众,势力很强。其首领汪罕曾与也速该结为“安答”(义兄弟)。札答剌部原是蒙古部的一个部落,紧靠孛儿只斤氏族牧地。首领札木合颇具才识,与铁木真在少年时代就曾结过“安答”。汪罕和札木合都曾作过篾儿乞部的俘虏,久存复仇之心。因此,铁木真决计同克烈部和札答剌部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篾儿乞部。

为了联络克烈部,铁木真忍痛把妻子的嫁妆黑貂裘献给了汪罕,并认他做义父。汪罕十分高兴,满口答应帮助铁木真,出兵进攻篾儿乞部。

铁木真取得克烈部的支持后,又去向札木合求援。札木合得知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