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玉《管理学》(2013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5 10:53:2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张明玉《管理学》(2013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张明玉《管理学》(2013年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篇 管理绪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1.1 复习笔记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管理的概念与特点(见表1-1) ★★表1-1 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考点二:管理的性质(见表1-2) ★★表1-2 管理的性质

考点三:管理的主体与职能 ★★★★

1管理者的角色变化(1)管理者角色

①组织成员类型(见表1-3)表1-3 组织成员类型

②管理者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末,亨利·明茨伯格将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分为三大方面十种类型。如图1-1所示:

图1-1 管理者的角色

③做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有效管理的八个步骤:评估结果、分析需要、设立目标、确定责任、衡量进展、评价表现、认可工作进步、规划未来。

2管理者的职能定位(见表1-4)表1-4 管理者的职能定位

考点四:管理学原理(见表1-5) ★★表1-5 管理学原理

1.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案例查克·斯通曼的一天

查克·斯通曼真的相信那句老话“早鸟得虫”。这一天是星期二,清晨,他比往常早一个小时就起来了。先是原地不动地骑车运动,接下来是洗澡、穿衣、吃早饭、快速地浏览晨报,当查克驱车上路时,他看了一眼手表,5:28从家里开车到上班地点只需15分钟。查克是勒那食品公司奥马哈工厂的经理。勒那公司生产牛肉和猪肉产品,以私有商标卖给60~70家大型超级市场连锁店。

一边开着车,查克的思绪一边回到昨天晚上。昨夜,查克和他的妻子安妮外出吃饭,庆祝他们结婚15周年纪念日。他们回忆起他们的初次约会(那是由双方的朋友安排的),当时他们俩事先都没抱多大希望。他们还谈起一些老朋友,他们之间已经多年没有通过信了。昨天晚上的谈话使查克萌生出一种怀旧感,他的思绪开始漫游。他想到他是怎么最后来到奥马哈,经营一家肉类加工厂,手下管着650名工人的。

查克1979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获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勒那食品公司,一直干到今天。开始是在芝加哥工厂做生产计划助理,在后来的12年中,他逐级晋升高级生产计划员、生产领班、轮班工长,以及塔萨斯城工厂的经理助理。1991年,他被提升担任了现在的职务。图1-2所示的简化的组织图中,表明了查克在勒那公司的等级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他的直接下属。

查克和安妮喜欢奥马哈,打算在这里把他们的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安妮最后利用她的统计学学位在奥马哈投资公司找到了一份保险统计员的工作。

图1-2 勒那食品公司组织图

查克今天早晨心情特别好,最后的生产率报告表明,奥马哈工厂超过了堪萨斯城工厂和伯明翰工厂,成为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厂。经过10个月的经营,奥马哈工厂已成为公司所属7家工厂中获利最多的工厂。昨天,查克在与上司的通话中得知,他的半年绩效奖金为23000美元,而过去,他最多只拿到过8500美元。

查克决定今天要把手头的许多工作清理一下,像往常一样,他总是尽量做到当日事当日毕。除了下午3:30有一个幕僚会议以外,一天的其他时间都是空着的,因此他可以解决许多重要的问题。他打算仔细审阅最近的审计报告并签署他的意见,并仔细检查一下工厂TQM计划的进展情况。他还打算开始计划下一年度的资本设备预算,离申报截止日期还有不到两个星期了,他一直抽不出时间来做这件事。查克还有许多重要的事项记在他的“待办”日程表上:他要与工厂厂长讨论几个雇员的投诉;写一份10分钟的演讲稿,准备应邀在星期五的商会会议上致辞;审查他的助手草拟的贯彻“美国职业安全健康法”(OSHA)的情况报告,工厂刚接受过安全检查。

查克到达工厂时是5:45,他还没走到自己的办公室,就被会计总监贝斯拦住了,查克第一个反应是:她这么早在这里干什么?很快他就搞清楚了。贝斯告诉他工资协调员昨天没有交上来工资表,贝斯昨晚一直等到10点,今天早上4:30就来了,想在呈报的最后期限之前把工资表造出来。贝斯告诉查克,实在没办法按时向总部上报这个月的工资表了。查克作了个记录,打算与工厂的总会计师交换一下意见,并将情况报告他的上司——公司副总裁。查克总是随时向上司报告任何问题,他从不想让自己的上司对发生的事情感到突然。

最后,在他的办公室里,查克注意到他的计算机在闪烁,一定是有什么新到的信息。在检查了他的电子邮件后,查克发现只有一项需要立即处理。他的助手已经草拟出下一年度工厂全部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假期时间表,它必须经查克审阅和批准。处理这件事只需10分钟,但实际上占用了查克20分钟的时间。

现在首先要办的事是资本设备预算,查克在他计算机的工作表程序上,开始计算工厂需要什么设备以及每项的成本是多少。这项工作刚进行了1/3,查克便接到工厂厂长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说在夜班期间,三台主要的输送机有一台坏了,维修工修好它得花费45000美元,这些钱没有列入支出预算,而要更换这个系统大约要花费120000美元。查克知道,他已经用完了本年度的资本预算,于是他在10:00安排了一个会议,与工厂厂长和工厂会计师研究这个问题。

查克又回到他的工作表程序上,这时工厂运输主任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他在铁路货车调度计划方面遇到了困难,经过20分钟的讨论,两个人找到了解决办法。查克把这件事记下来,要找公司的运输部长谈一次,好好向他反映一下工厂的铁路货运问题,其他工厂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什么时候公司的铁路合同到期重新招标?

看来打断查克今天日程的事情还没有完,他又接到公司总部负责法律事务的职员打来的电话,他们需要数据来为公司的一桩诉讼辩护,奥马哈工厂一位前雇员向法院起诉公司歧视他。查克把电话转接给他的人力资源部。查克的秘书又送来一大叠信件要他签署。突然,查克发现10:00到了,会计师和厂长已经在他办公室的外面等候。3个人一起审查了输送机的问题并草拟了几个选择方案,准备将它们提交到下午举行的幕僚会议上讨论。现在是11:05,查克刚回到他的资本预算编制程序上,就又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打来的电话,对方花了半个小时向查克说明公司对即将与工会举行的谈判的策略,并征求他对特别与奥马哈工厂有关的问题的意见。挂上电话后,查克下楼去人力资源部长办公室,他们就这次谈判的策略交换了意见。

查克的秘书提醒他与地区红十字运动的领导约定共进午餐的时间已经过了,查克赶紧开车前往约定地点,好在不过迟到了10分钟。

下午1:45,查克返回他的办公室,工厂厂长已经在那里等他。两个人仔细检查了工厂布置的调整方案,以及通道面积是否符合专为残疾雇员制定的法律要求。会议的时间持续得较长,因为中间被三个电话打断。现在是3:35,查克和工厂厂长穿过大厅来到会议室,幕僚会议通常只需要1个小时,不过,讨论劳工谈判和输送系统问题的时间拖得很长。这次会议持续了2个多小时,当查克回到他的办公室时,他觉得该回家了。他和安妮今晚要在家中招待几位社区和企业的领导人。

开车回家的时间对查克来说仿佛用了1个小时而不是15分钟,他已经精疲力竭了。12个小时以前,他还焦急地盼望着一个富有成效的工作日,现在这一天过去了,查克不明白:“我完成了哪件事?”当然,他知道他干完了一些事,但是本来有更多的事他想要完成的。是不是今天有点特殊?查克承认不是,每天开始时他都有着良好的打算,而回家时都不免感到有些沮丧。他整日就像置身于琐事的洪流中,中间还被不断地打断。他是不是没有做好每天的计划?他说不准。他有意使每天的日程不要排得过紧,以使他能够与人们交流,使得人们需要他时他能抽得出时间来。但是,他不明白是不是所有管理者的工作都经常被打断和忙于救火,他能有时间用于计划和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吗?

思考及讨论题

1.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种职能理论评价查克的活动。

2.用系统方法评价查克一天的活动。

3.查克在完成他的职责上是有效率的吗?是有效果的吗?请说明理由。

4.查克要成为更好的管理者应当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1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种职能理论评价查克的活动。

答:(1)计划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所做出的选择和具体安排,涵盖了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

计划工作包含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目标,以及开发一组广泛的相关计划以整合和协调组织的工作。本案例中,查克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虽有计划,但不能按照原计划处理,这就要求管理者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分清楚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做好时间管理,以达到高效管理。如幕僚会议通常只需要1个小时,但由于讨论劳工谈判和运输系统问题的时间拖得很长,会议持续了2个多小时。

此外,要注重例外原则。在管理的过程中,会有各种例外的情况发生。如本案例中,在夜班期间,三台主要的输送机有一台坏了,维修工修好它得花费45000美元,这些钱没有列入支出预算,需要更换这个系统要花费120000。这些例外情况都是需要管理者花费时间去处理的,因此对于程序性的计划而言,管理者不需要花费时间处理,而对于这些例外情况,管理者应该注重处理。(2)组织是从事管理活动的载体,包括对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的分析和研究。

组织工作是对工作任务进行安排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本案例中,查克忙碌一天无果的原因之一是其内部工作流程紊乱。如工资协调员没有按时上交工资表,会计总监贝斯应有权直接处理,实在不行也应及时与工厂的总会计师联系,而不应是直接找查克,由查克与总会计师沟通。(3)领导是指在组织确立以后,各级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影响力,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和艺术。

从领导的风格来看,查克的领导风格以关心工作为主,没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在案例中,出现了员工控告公司歧视的案件。这种案件应该是竭力避免。从授权方面来看,查克作为公司经理助理,应该懂得授权,而不应该事事都亲自参与。这样,不仅可以集中时间处理重要的问题,还可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将事情做的更好。(4)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系统按预期目标运作,对其发展过程不断地调整和施加影响的过程。

从控制的原则来看,查克没有很好的做好控制。输送机坏了,但预算资金不够,没有做好预算控制;在工资上,也进行了推迟,这些都是没有做好控制的具体体现。

2用系统方法评价查克一天的活动。

答: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组成,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单元之间联系广泛而紧密,不仅要注意系统构成的要素,更应了解由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的整体特性,并兼顾考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因素,以使各子系统发挥应有的协同作用。(1)系统方法要求管理工作必须具有统筹兼顾的全局性,把整体目标优化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案例中,查克没有顾及到工作的全局,被繁杂的事项分散了自己的精力。(2)按照系统方法,必须力求各管理局部的良好分工与协作,使之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以求管理全局的最佳效能,并强调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案例中,查克没有合理布局各项工作的分工协调,造成自己的计划难以按预期实施。

3查克在完成他的职责上是有效率的吗?是有效果的吗?请说明理由。

答:在管理工作中,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成果的数量,它体现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而效果是指经过投入转换所得到的有用成果,它体现了对组织目标与任务的完成情况。

查克在完成他的职责上是有效果的,但不是有效率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查克这一天在完成他的职能上是低效率的。因为他这一天的工作时间持续了12个多小时,但是他并没有完成很多的任务。他的日程没有经过安排,是杂乱无章的,并且还匆忙的奔赴各个场所,甚至迟到,这些都充分说明他的这一天是低效率的。可见查克在工作中,计划、组织、控制以及领导职能是相互交错进行的,而不是有序的循环进行,这使得他不能真正很好的发挥职能。查克要想成为更好的管理者,要具体发挥指挥,协调和激励三个方面的作用。

4查克要成为更好的管理者应当做些什么?

答:查克要成为更好的管理者应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点:(1)做好计划。计划是开展工作的前提,虽然变化很多,但是没有计划只会导致工作的无序。正像案例中表明的那样,查克一天到晚在无序的工作中挣扎,结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成。(2)学会授权。授权是与组织层次相联系的。查克属于经理助理,一定要学会授权。授权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集中精力思考重要的问题。在案例中,投资设备预算可以由专门的预算部门进行,查克只需要进行审核即可,但是,自己亲自来做,结果被很多事情打断。同时,学会授权,运输部门的事情也不会亲自去处理了。(3)学会控制。一是要选择合理的控制标准,二是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三是及时反馈。如果在预算控制中考虑机器的损坏事情,资金预算包括在内,也没有必要再去申请这部分资金了。控制一定要具有灵活性、适用性和系统性。(4)学会时间管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给自己留出一整块时间,用于安排和处理重要的事情,保证这段时间内不被打扰,比如早上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个小时,这段时间,大多人都没来上班,也不会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查克可以利用这个小时集中处理重要的事情。(5)注重例外原则。将公司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事情分隔开来,程序化的根据工作制度和方法解决,非程序化的、一次性的、重要的由管理层决定。(6)做好目标管理。将公司目标层层分离下去,这样,各个管理层级、员工都具有自己的目标,能够将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结合起来,也避免了目标不明确,工作重点不分的现象。(7)明确自己的管理角色。特别是对于查克来说,人际关系角色对其特别重要,不仅要和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还要和外部相关利益者进行沟通。如果沟通良好,可能不会出现歧视员工的现象。

总之,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要根据具体情况,不仅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能让员工成长,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使自己的管理具有柔性化、人性化和系统化。

二、习题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1)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并且不断地创新与决策,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高效率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着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①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不是盲目的无计划的、本能的活动;

②管理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

③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④管理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⑤管理工作强调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确保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⑥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开展工作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审时度势,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活动;

⑦管理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实践活动。(2)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

①计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组织预期目标和行动方案所做出的选择和具体安排。简单地说,计划涵盖了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它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可以说离开了计划,其他管理职能就无法行使。

②组织是从事管理活动的载体,包括对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的分析和研究。

③领导是指在组织确立之后,各级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影响力,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与艺术。

④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系统按预期目标运作,对其发展过程不断地调整和施加影响的过程。

⑤激励是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或艺术。

2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这一特性对研究企业管理有什么意义?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答:(1)管理具有二重性是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管理活动,可以认为管理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亦称为管理的生产力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制约,在经济管理领域,管理的社会属性又称为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2)管理的二重性对研究企业管理的意义

①管理既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又要努力改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管理的首要任务。但是,共同劳动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如果忽视生产关系,就难以提高管理效率。

②管理人员既应具备组织生产力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又需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只懂业务技术或只善于处理社会关系的管理者,都难以全面而顺利地完成组织目标。

③全面地认识国外管理理论和经验,即不仅要学习国外的生产力组织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经验,而且也要在正确认识国外有关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基础上,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3)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同其他科学一样,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大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升华,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从事管理活动的科学手段与方法,对从事任何管理工作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管理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而有效的管理活动正反映了此特点。管理的艺术性,即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

因此,科学和艺术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机械地搬用管理原理,难以从实际出发有效地达到管理的目标;但是,管理人员如不掌握管理科学,只能是凭直觉或经验管理。因此,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反映了理论知识和灵活运用相结合的必要性。

3管理学的特点是什么?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1)管理学具有一般性、综合性、模糊性、实践性的特点:

①一般性。管理学主要是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和基础理论,它适用于一切企业组织和事业单位。

②综合性。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它要在内容上和方法上综合多学科的成果,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③模糊性。管理科学在整体上重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追求满意决策。就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④实践性。管理学是为管理者提供管理的有用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实用学科,只有把管理理论同管理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管理学的作用。(2)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方法,是指为了顺利进行管理活动,达成管理目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进行有目的的作用的方式、手段、办法、措施、途径的总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②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③系统分析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④自组织分析方法;⑤归纳法;⑥试验法;⑦演绎法。

4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社会条件下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1)管理学的广义研究对象: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①生产力方面。主要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即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合理配置组织中的各项资源,以求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的问题。

②生产关系方面。主要研究如何处理各类组织之间、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协作关系和分配关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③上层建筑方面。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和组织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与社会的政治、哲学、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管理学的狭义研究对象:管理原理、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管理者和管理历史。

①管理原理。管理学首先研究管理的基本规律,即研究适用于一切社会和个别社会形态的各种基本规律。如管理的目的、过程、原则和内容等。

②管理职能。管理的各种职能既体现管理的基本任务,又反映了管理的全过程。

③管理的主要方法、技术和手段。管理职能的执行和完成,是靠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来实现的。因此,对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的研究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

④管理者。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是能否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因素。管理者群体结构的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⑤管理历史。管理学要研究管理思想及实践的发展历史,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管理理论和方法。

5管理学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是什么?

答:管理学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有:(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和学习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管理学产生于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2)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管理中所讲的定性是指文字描述分析对象的性质;定量是指以数量表示所分析的事物将来可能发展的范围与性能,可能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运用数理知识和方法,对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趋势,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因素,进行计算、测量、推导、预见等,是定量分析方法。基本情况加判断,粗略统计加估计是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和定量方法并存的原因是:①不同的组织管理水平不同;②各种分析对象的特点不同;③数据信息的局限;④管理者知识素质的差别。(3)系统分析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

结构方法着重于要素的分析,目的是把握结构的功能;系统方法侧重于联系的分析,目的是选择最优状态。结构方法不满足于对事物存在状态的探求而要深入事物的内在结构,用整体关系的思维方式来探求事物内在的质和功能;系统方法同样不满足于对事物的简单的了解,而是用整体思维的方式来分析复杂的事物。(4)自组织分析方法

自组织理论是系统理论的新发展,由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理论、协同学(synergetics)、突变论(catastrophe theory)和超循环理论(super circle)组成,但基本思想和理论内核可以完全由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给出。自组织理论以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复杂现象,并探索复杂现象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自组织理论方法主要包括自组织的条件方法论、自组织的协同动力学方法论、自组织演化路径(突变论)的方法论、自组织超循环结合方法论、自组织分形结构方法论、自组织动力学(混沌)演化过程论、综合的自组织理论方法论等。(5)归纳法

归纳法是对一系列典型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找出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归纳法的运用一定要注意选好典型,调查对象应有足够的数量。调查研究要综合包括访谈法、问卷法等多种形式,保证调查结果有必要的精确度,在此基础上弄清各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整理应尽量避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以便找出符合客观事实、对相同事物有指导意义的结论。(6)试验法

试验法是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的条件,并观察试验结果,再与未给予这些试验条件(对照组)的对比试验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寻求外加条件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找出其中某些普遍适用的规律性。(7)演绎法

演绎法是指对某些较复杂的管理问题,可以从某种概念出发,运用某种逻辑推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出各种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某种相关的数学和经济模型,反映管理活动简化了的事实,例如管理学中常见的投入产出模型、决策模型、预测模型、库存模型、现金流量模型等。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人本原理[云南大学2017年研]

相关试题:管理的人本原理[中山大学2009年研]

答:人是管理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因素,从而也是首要的因素;管理应“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①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管理者要正确地认识人、尊重人、依靠人。②管理者应重视满足广大职工的合理需要。③强调管理工作是为人服务的。

2管理[东南大学2019年研;东北大学2019年研;山西财大2018年研;华南理工2017年研]

答: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经过不断地创新与决策,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高效率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包含以下含义:①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不是盲目无计划的、本能的活动。②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③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管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④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⑤管理工作强调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确保组织的效率和效果。⑥在特定的环境下开展工作,有效的管理必须审时度势,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活动。⑦管理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实践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管理者和普通作业人员的区别。[中山大学2006年研]

答:(1)管理者的类型

管理者是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人。管理者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①高层管理者。主要是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如企业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等。高层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组织的长远发展战略,组织和安排战略规划的实施,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完成组织的各项任务,控制战略规划的执行效果等。

②中层管理者。如大学里学院的院长、教务处处长等,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高层管理的要求,制定本部门较短期的行动计划,组织力量实施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协调和控制,以保证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

③基层管理者。如基层业务主管、广告组经理等。基层管理需对中层管理的目标和计划作进一步分解,使其更加具体和可操作,并制定出单项的短期作业计划。(2)管理者和普通作业人员的区别

①所需的技能不同

普通技术人员只需要必要的技术能力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而管理者不但需要技术能力还需要人际关系能力、概念能力等。并且,随着管理者在公司中的权力等级的提高,需要的技术能力逐渐下降,而需要的概念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上升。

②扮演的角色不同

普通操作人员一般都是具体工作的一线执行者,需要履行的角色相对单一;而管理者需要扮演很多的角色,如信息发布者、决策者等角色。

③在权利命令链中的地位不同

普通作业人员一般处在命令链的最低层,几乎没有发布命令的权利,只有执行命令的义务,处于被管理、被控制的地位;而管理者处在发布命令的地位上,有向普通工作人员发布命令的权利,处于管理、控制的地位。

④获得的报酬不同

一般说来,管理者的工资要高于普通作业人员的工资,这种差别不仅仅体现在显性工资上,还体现在隐性工资上,如管理者享有使用公司轿车的权利、享有和高级领导者优先接触的权利等。

⑤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不同

普通工作人员的义务大多数限制在所面对的具体工作上;而管理者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对下属的工作负有责任,如帮助下属减少完成任务的阻力等。

2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北京地大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6年研;华科2016年研]

答:(1)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指从最高一级领导职务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职务等级。管理层次是描述组织纵向结构特征的概念。一般说来,组织规模越大,人数越多,管理幅度越小,就需要越多的层次。但层次越多,对组织的消极影响也就越大。层次过多,不但会影响信息的有效沟通,增加协调的困难,而且浪费时间、精力和经费,造成机构臃肿,组织反应缓慢。(2)管理人员按层次分为:

①高层管理人员,即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②中层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特别注意日常的管理工作。

③基层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花在组织和控制工作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人员多,而基层管理人员花在领导工作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人员多。(3)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①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②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③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从图1-3可以看出,管理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随管理者在组织中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技术技能最为重要,人际技能也是非常有益的,但概念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弱。对于中层管理人员而言,技术技能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人际技能的要求变化不大,但概念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最为重要,技术技能则相对无足轻重。尤其在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可以充分借助其下属人员的技术技能,因而对其自身的技术技能要求不高。但在小企业中,即使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图1-3 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要求

3管理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管理的要素管理是一项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包括5个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标、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1)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组织中的管理主体由两类人构成:一类是根据组织既定目标将目标任务分解为各类管理活动、工作任务,并督促完成既定目标的人。另一类人员是从事各方面具体管理活动的人,这类人员通常是组织中的骨干人物,即组织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没有他们,组织既定的目标难以实现。(2)管理客体

管理客体,是指管理活动所作用的对象,即管理的收受者。主要包括组织中的一般成员、组织中的其他资源、与组织的扩张和发展相关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其他组织。(3)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努力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凡是管理活动都必然有目标。(4)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用什么方式对管理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问题,它是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是管理活动的主要体现。(5)管理手段

管理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和实现管理职能,管理者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作用于管理对象,以期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

4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相关试题:系统原理的基本要点。[江西财大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1)系统原理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组成,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原理把任何一个企业、单位或部门看成是一个系统。(2)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认为,认识管理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因素,管理应“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3)责任原理

管理工作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组织各级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责任。职责明确,才能对组织中每一个员工工作业绩作出正确的考核和评价,有利于挖掘人的潜能和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

责任原理的核心是职责,必须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上有明确的规定,并通过相应的调理、规程等形式表现出来。明确了每个人的职责,就要授予其相应的权利(包括人、财、物各个方面),并通过相应的利益来体现人们完成职责、创造业绩的补偿,即责、权、利的一致性。完成职责要以人的能力作为后盾,所谓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里特征,它以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4)权变原理

管理的权变原理,是指在组织活动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管理应因人、事、时、地而权宜应变,采取与具体情况相适应的管理对策以达成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原理。

权变管理理论以系统论观点为基础,将组织视为由若干子系统有机组成的开放系统,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随机应变,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适应性。(5)效益原理

任何组织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追求和获取效益。所谓效益是指有效产出和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它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效益原理要求管理工作应充分注意到:正确处理组织管理工作中效率、效果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管理活动中,必须建立正确的效益观等。(6)反馈控制原理

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而且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内部不但包含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同时还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各种交换并产生相互影响。这种情况下,为了使经营管理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依靠各类信息对系统加以有效控制,才能使系统正常运行,并保证实现既定目标,这种根据信息反馈所进行的控制,称为反馈控制原理。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北京地大2018年研;杭州师大2016年研]

答: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具体分析如下:(1)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首先是指有效成功的管理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要遵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管理必须科学化。管理从传统走向现代,是从经验逐渐走向科学的过程。人们通过总结管理中的大量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已经归纳、抽象出了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这些管理原则较好地解释了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两组或多组变量之间的关系,遵守这些基本的原理和原则对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意义。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学是一门科学。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以来,在管理实践的推动下,管理学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原理、原则和方法论,它们构成了管理学的基本框架。近几十年来,在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工作者的推动下,管理科学正在蓬勃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2)管理的艺术性

艺术性是指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管理的艺术性,是指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当具有创造性。在实际的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管理的艺术性由两个因素决定:

①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的管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组织适应环境,环境又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因此就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②由管理的主要对象——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和感情所决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是人能够积极地思考,能够自主地作出行为决定。管理工作者只有充分利用这种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人们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地工作。此外,人还富有感情,感情是最难数量化、模式化的东西。管理者要根据具体的管理对象、管理环境、管理目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二者之间并不矛盾。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管理艺术性的发挥必然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发挥,离开科学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性。但是,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实践活动所作的一般性的概括与抽象,具有较高的原则性。而在实际中,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展开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管理,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成功的管理者与失败的管理者的差别表现在成功的管理者能够将管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管理中,而失败的管理者却不能。成功的管理者不仅能够掌握管理的科学性还能掌握管理的艺术性,失败的管理者可能只知道管理的科学性而不会灵活地加以应用。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还表现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的科学理论的发挥与延续,而管理艺术性、创造性的结果在被普遍适用之后就逐步成为科学的理论了。只有真正精通了管理的原理,把握了管理理论精髓的人才可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得心应手地实现创造性的管理。

2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具备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分析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成为胜任的管理者。[南京大学2008年研]

答:彼得·德鲁克的这句话说明,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作为科学的管理,要有科学的理论知识作导向,以保证管理工作遵循相应的规律进行。而管理效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管理技巧和管理工具的灵活应用,即管理要讲究艺术性,灵活、多变地组合各种管理技巧和工具能把死板的管理知识与千变万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管理知识更具实用性。

管理者就是管理人才,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仅具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能力是不够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不同于技术能力、财务能力等的特殊条件,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有:(1)政治素质。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掌握政策理论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2)思想素质。指管理者不仅要会为人处事,而且还要善于思考。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有把自己要实现的愿望,尤其是要达到的管理目标清晰地描绘出来的能力;能够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思想;有强烈的信息观念,善于运用和捕捉信息,注意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促进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3)个性修养。管理者的个性是影响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低估和轻视。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谦虚、诚实、心胸开阔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4)知识和技术素质。专业知识是管理者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科技管理者。只有懂专业的管理者,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灵活机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官僚主义。(5)公关素质。企业形象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形象的塑造与完善,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关工作来完成的。所以,公共关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将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各组织发展运营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6)创新能力。指通过创新在竞争中求得长期发展的能力。(7)心理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敏锐的信息观念、强烈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有效的时间观念、宽容大度的胸怀、执着的求知欲、坚韧不拔的意志、稳定而乐观的情绪。(8)强健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这是完成工作的身体素质要求。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

2.1 复习笔记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西方管理萌芽(见表2-1) ★★表2-1 西方管理萌芽

考点二:古典管理理论 ★★★★

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泰勒)(1)主要内容

①操作方法标准化,即动作研究。

②劳动工时的合理运用,即时间研究。

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来支付工资。

④按标准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培训。

⑤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的明确分工。(2)后续研究学者: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亨利·福特、路易斯·布兰代斯、莫里斯·库克、哈林顿·埃默森等。

2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法约尔)(1)企业不论大小,其全部活动都可以概括为六种工作,即技术性工作、商业性工作、财务性工作、会计性工作、安全性工作、管理性工作。(2)一般管理有14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度的集权与分权;跳板原则;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3)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行政组织理论(代表人:韦伯)(1)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2)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而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4行为科学理论(代表人:梅约)(1)早期行为科学:作为早期的倡导者,最突出的有罗伯特·欧文、雨果·明斯特伯格、玛丽·帕克·福莱特、切斯特·巴纳德。(2)中期行为科学:包括霍桑研究、人际关系理论等。(3)后期行为科学:主要是对员工个体行为、员工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的研究。

考点三:现代管理理论(见表2-2) ★★表2-2 现代管理理论

2.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案例

1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两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们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愿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在A厂长厂里,员工们都普遍地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制等。在B厂长厂里,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思考及讨论题

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更有道理,为什么?

答:(1)A厂长的管理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属于关系导向型领导方式,B厂长的管理则更加注重规章制度,属于任务导向型的领导方式。(2)两位领导的管理观念不同,原因可能是他们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A厂长可能是基于“社会人”的假设,认为生产效率是否能提高是由职工的“士气”决定的,员工的“士气”高低是员工满意度的函数,满足度越高的车间,生产效率就越高。所以A厂长注重关系的良好发展,培养“士气”;B厂长可能基于“经济人”的假设,认为经济报酬、工作条件、作业标准会影响工作效率,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根据各个工厂的实际情况不同,两种领导方式都能使企业迅速发展,但随着工厂的不断扩大生产以及员工成熟度的不断提高,A厂长的领导方式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2UPS的管理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UPS)雇用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个国家和地区。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让我们以送货司机的工作为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管理风格。

UPS的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都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种送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位司机每天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

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定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杆,为送货完毕的启动离开做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然后,司机从驾驶室来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钟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后,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这种刻板的时间表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烦琐?也许是,它真能带来高效率吗?毫无疑问!生产效率专家公认,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举例来说吧,联邦快运公司(Federal Express)平均每人每天不过取送80件包裹,而UPS却是130件。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不懈努力,看来对UPS的净利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家获利丰厚的公司。

思考及讨论题

这种管理方式在这家企业是很有效的,为什么?

答:这种管理方式体现的是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有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谋求取得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三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工作中要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基于这三个基本出发点,本案例中体现出以下内容:(1)操作方法标准化,即动作研究。司机们从接近发送站到送货完毕的一系列动作,都是严格遵循工程师设定的程序,选用最合适的劳动工具,虽然有些刻板,但省去多余的不合理的操作动作,从而提高了效率。(2)劳动工时的合理运用,即时间研究。通过对工人工时消耗的研究,规定完成合理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的时间定额。UPS的工业工程师对每位司机的行驶路线及工作中的各个动作都进行了研究,并制定出工作中的详细时间标准。这就谋求了最高的工作效率。(3)按标准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培训。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了他们的员工,使得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

因此,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这与其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不可分割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法在他们公司是极为有效的。

二、习题

1试评述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

答:在中国古代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并流传,他们伟大的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被人们学习与实践。(1)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许多亚洲国家广为流传。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的内核是:①民本思想;②中庸;③人和;④义利观;⑤教育观。(2)道家的管理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有丰富的管理思想,既有“治国”,又有“用兵”;既有宏观调控,又有微观权术,被称为“君王南面之术”的重要著作。其主要内容有:①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②以弱胜强的管理策略;③善于用人的思想。“知人者智”,这就是说,认识人才,发现人才,才称得上有智慧。(3)墨家的管理思想

墨家的管理思想是针对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站在劝说当权者治国的立场,阐述有关管理问题的,有丰富的内容和值得借鉴之处。其主要内容有:①管理目标——民富治国;②人际关系——兼相爱,交相利;③用人之道——尚贤;④行政管理——尚同;⑤消费原则——节用。(4)法家的管理思想

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韩非等,主张“以法治国”的行政管理思想,“富国以农”的经济管理思想,“用人唯贤”的人事管理思想。(5)商家的管理思想

商家的学派宗师和代表人物主要有子贡、陶朱公、白圭等。主张:重视市场预测、重视商业经营策略、重视商业经营素质。(6)《孙子兵法》

孙武指出决定事物成败和战争胜负的“五事”(五个因素),即“道”“天”“地”“将”“法”;在人才素质方面,提出了领导者应具备“五德”,即“智、信、仁、勇、严也”;在经营谋略方面,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不厌诈”“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就虚”“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兵贵胜,不贵久”“有备无患”“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等许多著名论断。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滋养着中华名族的蓬勃发展,而且也被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学习与利用,影响着现代企业的管理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2泰勒创建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科学管理的贡献与局限是什么?

答:泰勒在试验的基础上,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产生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1)科学管理的内容

①操作方法标准化,即动作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工人的操作,选用最合适的劳动工具,集中先进合理的操作动作,省去多余的不合理的操作动作,最终制定出各种工作的标准操作方法。

②劳动工时的合理运用,即时间研究。通过对工人工时消耗的研究,规定完成合理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的时间定额。

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对于按照标准做法在规定时间定额内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发工资,而未完成者,则以较低的工资率(正常工资的80%)计发工资。

④按标准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培训。泰勒主张,运用科学的手段挑选和系统培训工人,使他们掌握和合理运用操作方法和工具,在体力和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⑤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的明确分工。泰勒认为计划职能人员负责研究计划、调查、控制以及指导,逐步形成管理人员专业化,即实行“职能工长制”。将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职能,而工人只负责具体作业,管理者和劳动者分工合作,各负其责。(2)科学管理的贡献

泰勒的理论和实践,是管理工作的一场革命,对当时企业管理从单凭经验到走向科学化的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所推行的一套制度和方法被称为“泰勒制”,泰勒本人也被奉为“科学管理之父”。(3)科学管理的局限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