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近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6 20:22:43

点击下载

作者:(清)陈治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药理近考

药理近考试读:

校注说明

《药理近考》为《证治大还》丛书之一种,清代医家陈治撰。全书共二卷,约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

本次整理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证治大还》康熙贞白堂本为底本,以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证治大还》清康熙贞白堂本(即《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中国本草全书》(收录《药理近考》康熙贞白堂本)为主校本,同时以书中所引相关文献为他校本,综合运用古籍整理四校法,对全书标点、注释。

1.对原书进行重新标点。原书繁体竖排,今改为简体横排。原书凡以“右”代指上文者均径改为“上”,以“左”代指下文者均径改为“下”。

2.注释主要限于疑难生僻字词及典故,字的注音采用直音和汉语拼音结合的方式。

3.通假字予以保留,于首见时出注并引录书证。

4.保留了原书中个别药名原貌,不做统一规范;由于训诂的需要,保留了个别繁体字;原书“玄”字为康熙玄烨之避讳字缺笔,今恢复原貌。

5.凡底本中因写刻致误的错别字及异体字、俗写字等均径改为规范简体字,不再出注。如囘—回、隹—佳、撘—搭等。

6.原书上卷正文前有“云间陈治三农述三韩张镛元声参男栻玑先、师柴羔愚同阅门人姚廷让子逊、范崧寿民同订”字样,根据项目出版要求,今删去。

7.由于原书目录过简,本次编辑新目录,便于读者检索。

药理近考小序

诊病之脉贵通其神,治病之源务明其药。寒、热、温、凉、平,明其气也;酸、寒、咸、苦、辛,明其味也;燥润缓急,刚柔补泻,疏散攻发,通利收敛,明其性也。然后以人之虚实、老少、男女、强弱,消息其致病之由,穷之以七方、十剂之道,汗、吐、下之法,以[1][2]临其证。苟有一线之挽者,岂不能直中肯綮 ,出幽壑而登春台 ,起沉疴而回元气耶!用是,而备《药理近考纂》。

[1]直中肯綮(qìng庆):切中要害之义。肯綮,原义指筋肉聚结处,此引申为治疗切中病机。《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释文·庄子音义》:“肯,《字林》云著骨肉也。綮,司马云犹结处也。”

[2]春台:典出《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本意指春日赏景之台,此指病去体复,重获生机。

卷上

学者,医理既明,脉法洞悉,尤宜用药切近,庶几治疾有当。自古圣贤,皆参透精微而垂诸典要,以便后世好学之士,从此而得心应手,苟非探颐索隐,焉能遵圣学而起沉疴乎?余故采取群珍,以树宝[1]林之意。公诸同志,毋哂 管窥。

补法

虚则补之,正气夺则虚。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药也;归、芍、地黄,补血药也;二门、知、柏、归、地,补阴药也;附子、苁蓉、鹿胶、菟丝,补阳药也。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乃天地生成之味,非烹饪调和之味也,如羊肉、黑豆之类。黑瘦人,肠胃时燥,口干渴,[2]发须枯悴,肌 肤不泽,筋骨疼,夜甚,是阴血虚,津液不足,当用润剂,燥药宜禁,四物、二冬、花粉为主;肥白人,行则气促,腠理不密,自汗时出,四肢倦怠,属气虚有湿痰,宜燥剂,忌润剂,必以参、术、芪、草,益气为主。产后气血大亏,大补为主,须分气血。[3]今人止以四物增减,倘脾胃弱而气不足者,宁不戕 人?老人亦以补养为主,有外感,补中益气加芎、苏、羌、防等解散,邪去热净而止。内伤饮食,参、术补脾,兼以消导。痰火咳嗽加化痰药,冬月先发散。一切病后、疮疽后有外感及内伤者,悉从此法,助正伐邪,不伤气血,可保无虞。禀赋怯弱人,脉弱无力,年高、产后、胎前,同法。[4]

五虚:脾虚者,心腹饱胀,不能运化饮食,四肢痿弱,怠惰 嗜卧,九窍不利,面黑痿黄,补中益气增减,以甘补之是也,大忌克伐。心虚者,两寸微洪,善悲怔忡,口干,烦闷不宁,古用泽泻炒盐,以咸补之,不若人参、茯神、柏子仁、菖蒲为佳,补心丹最的。一说虚则补其母,陈皮、生姜。肝虚者,目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筋痿不用,阴痿,面青白,脉弦细无力,古方用陈皮、生姜,以苦补之。大抵肝气常有余,肝血常不足,古方补母用熟地黄、黄柏及钱氏地黄丸,是滋阴血也。肺虚者,鼻塞不利,少气自汗,喘咳,面色淡白,毛焦落,久病产后及疮肿出脓后发喘是也,必用人参、麦冬、五味,甘益气,酸补肺也。钱氏补肺阿胶散中有甘草、兜铃 [5] 、糯米,正合此义,第不若生脉散多效尔。肾有二,水中有火,枯槁秘结,小便淋涩,相火上炎,两尺洪大,梦遗、盗汗、耳鸣,是天乙真水不足,当滋阴六味地黄丸之类;两尺微弱而涩,四肢痿厥,腰膝酸痿,食少及不消化,腰似折,小腹痛,是元阳虚惫,真火微也,人参、枸杞、菟丝、桂、附、鹿茸、鹿胶之类。曰气、曰血、曰精、曰津液,一或不足,当先理脾胃。若脾胃不和,食少不能生化精血,纵加峻补不能成功。昧者,但知四物养血,谓参、术不可用,庸之甚矣。大抵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木必先腐,而后虫生,墙壁坚固,贼自难入。医家若不审脾胃元气精血,妄加克伐涉虚之人,鲜有不致于危者。余家世业医,目击其弊,特为拈出,明哲幸谅之。

泻法

实则泻之,邪气盛则实。六淫客邪,外感七情,饮食内伤,为痰、为火、为痈、为积。或汗而散,或吐而达,或下而涤,或刺以决之,或灸以劫之,使邪气早退,正气得复,是泻法。不得妄谈也,谨录于下。《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凡味辛药则散,桂枝、麻黄、干姜、生附,辛热发汗药也,大寒湿客于表者用之;羌、独、芷、朴、苍术、芎、苏,辛温药也,感冒轻者用之;石膏、薄荷、黄芩、升麻、葛根,辛凉药也,内外热盛者用之。

汗法

[6]

薰、蒸、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 诸解表者,皆汗法也

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头痛恶寒,四肢拘急,脉浮而紧,是为表证。宜辛以散之,得汗而解。冬月麻黄汤,他时大羌活汤增减。咳嗽寒包热者同法。湿流关节,身痛脉沉,当取微汗。风湿相搏,一身尽痛,不可大汗。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蒸蒸发热,升阳散火汤,火郁发之也。风热拂郁于表,或成疹斑,或生疮疥。一切咽痛齿痛,痛风腿痛,湿痰流注,疮疽初起,四肢拘急,恶寒发热,悉宜取汗,败毒散加减最稳,小儿痘、疹、痧[7]同。中酒,当出汗,古方用葛花解酲 是也。

北人冒寒头痛寒热,用有力人将病者两手极力揉按至手指尖,以针或磁石砭去恶血即愈,即前砭针取汗法也。

伤寒过经热不止,或发汗不彻,用紫苏煎汤,取一大壶,置被中接汗,内服辛凉药即出。

不可汗

左脉微弱,小便淋,不可汗,汗之必便血。诸失血家,腹中有动气,产后,溃疡,年高,诸病久气虚血虚人,误汗即发喘,或筋惕肉[8] 、手足振掉等危症。咽痛,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疮家不可[9]汗。阴虚,脉细数,遗精,咳嗽,劳瘵 ,夏暑时,汗多亡阳。不当汗而汗之,津液枯槁而死。月水三禁,不可汗、吐、下。

吐法

[10][11][12]

引涎、漉 涎、取嚏 、追泪 ,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在上者,因而越之。尺脉有力,强健者,宜吐。食滞中脘,胀闷恶心,头痛身热,有如伤寒,寸口脉滑盛,急以盐汤探吐。

中风,痰涎壅盛,不能言语,不遗尿,脉滑实有力者,稀涎散吐之。

小水不通,痰滞胸膈,不得下降,升柴二陈二术汤,探吐。

气虚秘者,补中益气汤,先服后吐。

妊娠转胞,小水不通,参、芪、术煎服探吐。

肝气郁结心下,中脘痛闷,脉细结,不下食者,萝卜子煎汤探吐。

湿痰痛风,用杉木煎汤吐。

癫痫,痰涎上潮,小儿惊风,脉滑,人健而实者,三圣散吐之。

伤寒三四日,邪传胸膈,懊不得眠,是实烦也。瓜蒂散或栀子豆豉汤吐之。[13]

风痰头痛,百法不应,久之则伤目,瓜蒂散或青黛散搐 鼻吐之。

暴嗽,风涎上涌,咽塞不利,茶调散吐之。

疟久不止,心中胀闷,脉滑实者,四兽饮吐之。[14]

膏粱人多食生鲙 ,因而生虫,胀痛发呕,面上白斑,时作时止,藜芦散吐之。

久患胁痛,胸膈不快,噎食不下,独圣散加蝎梢半钱吐之。

筋挛急痛,体厚,湿痰盛者,神应散吐之。

偏枯痰盛,追风散吐之。

头风后有目疾,有半明可救者,防风散吐之。

胸膈满,背痛或臂疼,可用祛风汤吐之,后服乌药散。

疠风、疮癣、恶疮,三圣散吐之,后服苦参丸。

一切暴厥、中气、中风,脉沉实滑数有神,不省人事,不遗尿者,用神圣散鼻内灌之,吐出涎立醒。

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亦用神圣散吐之。

豆豉、栀子、芽茶、苦参、芩、连、瓜蒂,吐胸中之热痰;矾盐酸咸,吐膈上之顽痰;轻粉、郁金、桔梗,吐胸中之郁结痰;乌头尖、附子尖,吐胸中之寒痰;皂角、蝎梢,吐胸中之风痰。

丹溪取吐法:先以布搭膊勒肚腹,于不通风处行之。探吐,将鹅翎桐油浸二三日,却以皂角洗净,晒干待用。逆流水和药取吐佳。凡药升上者皆可吐,如防风、桔梗、芽茶、山栀、川芎、萝卜子,以姜[15]汁、醋少许,瓜蒂散少许,入虀 汁,温服,以鹅翎于喉中探,即吐。

吐食积痰,用萝卜子五合,油炒,擂入浆水,滤汁,入桐油、白蜜少许,旋旋半温,服下,以鹅翎探。

虾汁引涎法:见中风门。肥人湿痰盛,益气散虀汁调吐。[16]子和稀涎散

猪牙皂角 不蛀者,去皮弦,一两  绿矾 五钱  藜芦 半两[17]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二钱,斡 开口,浆水调灌之。

吐药:桔梗芦、人参芦 虚人用此 、艾叶、末茶、瓜蒂、附子尖、藜芦、砒。

此数味皆自吐,不用探法。三圣散

防风 二两  瓜蒂 拣净,炒微黄,三两  藜芦 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约半两。以虀汁三茶盏,煎三五沸,去虀汁。次入水一盏,煎三沸,将虀二盏同一处熬二沸,去渣,澄清放温服,以吐为度。丹溪方

用郁金 半两  藜芦 一钱  苦参 一钱

上为末,虀汁调吐。如吐不止,嚼丁香一粒,即止。又不止,葱白汤呷之。仲景瓜蒂散

凡用瓜蒂良久涎未出者,含砂糖一块,下咽即引涎吐出。瓜蒂即[18]甜瓜蒂也。用近皮半寸许,暴 干用。一法:每用一二钱,加腻粉一钱,水调之,吐风痰佳。二仙散

瓜蒂 好茶 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虀汁调下,空心用之。

吐剂用瓜蒂等药不透者,必用热药攻之。后方。碧霞丹

石绿 细研,飞,十两  附子尖 川乌尖 蝎梢 各七十个

上为末,入石绿和匀,糊丸,鸡头大。每服,薄荷汁半盏下一丸,再用半盏,须臾大吐。独圣散

用砒不以多少,研细。每服一钱,以新汲水调下。经验吐哮痰方

用砒一钱,面二两,清水和,捏饼,香油煎黄,为末,用一钱,江茶末三钱,调匀,五更井水下。如不吐,可添半钱,次日服。

凡服吐药不吐,以虀汁投之。不动,续续投之,无不吐者。吐后昏愦,切勿惊疑。如头眩难忍,饮童便或自便,或凉水一口,佳。

凡服草木、藜芦、瓜蒂等吐不止者,饮麝香汤即止。葱白汤止藜芦吐。石药吐不止,甘草贯众汤止之。服砒不止,地浆水解之,冷绿豆汤、新汲水,俱佳。不可吐

尺中脉微弱,两寸不滑,胸膈不闷,不可吐。脾胃素虚,面色痿黄,右寸大而无力,不可吐。中气虚而痞胀,不能运化,不可认为实,误吐,祸不旋踵。大都邪在上焦,痰涎积滞中脘,阻碍升降,脉实有神者,非吐不可。若吐而不吐,是养病以防身也,涉虚者禁之。

吐后,惟忌饱食、酸咸、硬物、干物、油腻之物。吐后心火既降,阴道必强,大禁房事、悲忧,病人既不自责,必归罪于吐法也。不可吐者有八:性刚暴好怒,喜淫者;病势已危,老弱气衰者;吐不止者;阳败血虚者;吐血、咯血、衄血、嗽血、崩血、浊血者;病人粗知医书,不辨邪正者;病人无正性,反复不定者;左右多嘈杂之言者。皆不可吐,吐则转生他病,反起谤端。虽恳切求之,不可强从也。下

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内经》曰:中满者,泻之于内;又曰:土郁夺之。谓下之,令其疏泄也。积滞痰饮,郁于肠胃,流于四肢,为痛为肿,为痞为块。便溺阻塞,气血凝滞,须下,以通其塞。惟脉滑弦数有力,症兼胀痛,不得已而行乃可。须审轻重、虚实、寒热,若一概妄治,是杀人,速[19]于刅 尔。下热实

伤寒表邪传里,肠胃燥结,三焦俱伤,腹中痞满,大肠燥实,七八日不大便,绕脐硬痛,外见口干舌燥,舌上边黄中黑,脉沉数有力,为里证,即大实结胸,大承气汤主之。

邪在上焦,则为痞实,小承气汤。

邪在中焦,则有燥口干燥也、实腹中满、坚按之硬痛三症,调胃承气汤主之。

邪热结于血分,其血必结,在男子则为下血谵语,小腹硬痛,小水自利,桃仁承气汤主之。[20]

女人则经水适来适断,日晡 如狂,小柴胡加芎、归、桃仁泥,消导滞血,忌汗下。表热未静,里证又急谓舌干口燥硬痛也,不得不下,大柴胡汤通表里而缓治之。

虚结年高,病久、产后,切忌大下。内伤元气不足,有食停滞,当补泻兼施,补中益气加大黄润之。

血少,肠胃干燥,多日不大便,左脉涩小,口干者,导滞通幽汤倍麻仁,甚者加熟大黄。或间服润肠丸,妙。下寒实结

寒痰郁于中脘,或过食寒凉,肉食糍粽,心下硬痛,手不可近,必用巴豆丸或备急丸通之。斩关夺门之将,不可不用也。伤寒寒实结胸,仲景三物白散,用贝母、桔梗、巴豆。下水结

伤寒饮水过多,水停心下,或脾中湿痰郁而为水,胀满喘肿,面浮,脉实数有力者,十枣汤泻之。

中满腹胀,喘嗽淋闭,积饮拂郁,不得宣通,二便阻塞,脉弦数有力,及肢体肿痛,走注,舟车神佑丸最捷。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湿痰伏于肌肉,为肿为痛,津液不得宣通,二便秘结,大圣浚川散主之。下积痰

食积痰饮,胶固于肠胃,为痛为痞,吞酸满闷,阻碍升降,脉滑实弦数有力者,木香槟榔丸下之。肠胃秘而不通,津液不能流布也,神芎丸下之。下虫积

心腹筑痛,唇红能食,面上白斑,或偏嗜一物,生米、烧酒之类,是虫积,万应丸下之。

大抵下法,止可施于初起,胃气未伤,元气尚壮,脉实有力之人。稍虚者,即当扶助正气,消息推荡之,所谓养正积自除也,慎勿猛[21]浪 ,戕人天年。

木香槟榔丸:流湿润燥,推陈致新,兼下食积。[22]

木香 槟榔 青皮 广荗 枳壳 黄连 各五钱  黄柏 一两  大黄 一两半 黑牵牛

水丸,量轻重分两。

神芎导水丸:导湿热,通肠胃。大便不实者忌之。

黄芩 黄连 半两  大黄 二两  川芎 半两  黑牵牛 四两,头末  滑石 四两  薄荷 五钱

舟车神佑丸:泄水湿痰饮。

甘遂 一两,醋炒  大戟 一两,醋炒  芫花 一两,醋炒  大黄 二两  轻粉 一钱  青皮 陈皮 木香 槟榔 各半两

用水丸。不可下

下多亡阴。不当下而下之,令人开肠洞泄,便溺不禁而死。年高产乳,表邪未净,亡血家,溃疡,动气,恶心,宿滞未熟。五脏泻法

五志过极,五味过伤,则火动而偏胜,宜分经泻之。

大怒则火起于肝。肝盛则梦山林树木,两胁痛引少腹,脉弦数。古方泻青丸为对症药,或柴胡醋炒、青皮、栀子、龙胆草煎服,佳。甚者,当归龙荟丸。肝家湿热盛者,龙胆泻肝汤,以酸泻之白芍药。

多喜则心实,胸中痛,胁满,笑不休,口舌干燥,狂乱不眠,梦见丘山烟火。古方以甘泻之,用甘草。如无他症,钱氏方中重则泻心汤,轻则导赤散。

思虑不节,厚味不谨,则脾盛。脾盛则梦歌乐,身重不举,痞塞,气不利。古方以枳实泻之,或钱氏泻黄散。实者泻其子,用桑皮泻肺。

积热痰涎客于肺,则肺盛。肺盛则梦哭,喘咳,右胁胀痛。古方桑白皮泻之,或泻白散。实则泻其子,用泽泻。

五脏,惟肾无泻法,以肾常不足也。古方泽泻泻肾,是引下焦浊火从小便泄去,非泻肾也,不可不知。泻青丸

龙胆草 酒炒  羌活 防风 栀子 川芎 当归 大黄 酒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蜜丸,鸡头大。每服一丸,竹叶、砂糖汤下。海藏云:东垣先生治癍后风热毒攻目,翳膜遮睛,用此泻之,大效。泻心汤

黄连一味,为细末,每服二分至五分,甚者一钱。临睡温水下。导赤散

引火从小肠出也。

生地、甘草梢、木通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竹叶汤煎服。泻黄散

海藏云:此剂泻脾热。

藿香 七钱  山栀子 一两  石膏 半两  甘草 二两  防风 四两

上锉,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二钱,水煎清汁服。泻白散

桑白皮 一两,炒黄  地骨皮 一两  甘草 半两,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粳米百粒同煎,食后服。易老加黄连。海藏云:肺热骨蒸宜此。余意骨蒸多属阴虚,若肺风热伏郁,固宜泻之。肺火盛,须枯芩、栀子。骨蒸,肺家气盛者乃可用。正治从治

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此正治也。热病而反用热攻,寒病而反用凉剂,乃从治也。且声不同不相应,气不同不相合。大寒大热之病,必能与异气相拒。善治者,乃反其佐,以同其气,复令寒热参合,使其始同终异也。如热在下,而上有寒邪拒格,则寒药中入热药为佐。[23][24]《内经》 曰:若调寒热之逆,冷热必刑 ,则热药冷服,下膈之后,冷体既消,热性随发。寒在上,而上有浮火拒格,则热药中入寒药为佐,下膈之后,热气既散,寒性随发。情且不违,而致大益,病气随愈,呕烦皆除。正《内经》所谓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之义。如伏寒在胃,呕吐不纳,是虚火泛上,古方用炮姜理中汤,水浸冷服。又如伤寒少阴证,泻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闷,不内药,白通汤加猪胆汁之类是也。先贤譬之,人间之火,可以湿伏,可以水灭,病之小者似之。大者则若龙雷之火,逢湿则焰,见水益燔,太阳一照,火即寻灭,亦此理也。五脏五味补泻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玉茎中痛,用甘草梢是缓之也。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泻之 赤芍药 ,以辛补之 细辛 。实者泻其子 甘草 ,虚则补其母 地黄、黄柏 。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五味子 。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芒硝 ,以甘泻之 甘草、参、芪 ,以咸补之 泽泻 。实则泻其子 甘草 ,虚则补其母 生姜 。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白术 。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炙甘草 ,以苦泻之 黄连 ,以甘补之 人参 。实则泻其子 桑白皮 ,虚则补其母 炒盐 。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诃子 。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白芍药 ,以辛泻之 桑白皮 ,以酸补之 五味子 。实则泻其子 泽泻 ,虚则补其母 五味子 。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黄柏、知母 。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知母 ,以咸泻之 泽泻 ,以苦补之 黄柏 。实则泻其子 白芍药 ,虚则补其母 五味子 。

张元素曰:凡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辛散、酸收、苦燥、甘缓、咸软、淡渗,五味之本性,一定而不可变者。其或补或泻,则因五脏四时而迭相施用者也。温、凉、寒、热,四气之本性也。其于五脏补泻,亦迭相施用也。此特洁古因《素问》饮食补泻之义,举数药以为例尔,学者宜因意而究之。引经报使

手少阴心 黄连、细辛 ,手太阳小肠 藁本、黄柏 ,足少阴肾 独活、肉桂、知母、细辛 ,足太阳膀胱 羌活 ,手太阴肺 桔梗、升麻、葱白、白芷 ,手阳明大肠 白芷、升麻、石膏 ,足太阴脾 升麻、苍术、葛根、白芍 ,足阳明胃 白芷、升麻、石膏、葛根 ,手厥阴心主 柴胡、牡丹皮 ,足少阳胆 柴胡、青皮 ,足厥阴肝 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手少阳三焦 连翘、柴胡,上地骨皮,中青皮,下附子。脏腑标本虚实用药式肝

藏血,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本病:诸风眩晕,僵仆强直,惊痫,两胁肿痛,胸肋满痛,呕血,小腹疝痛痃瘕,女人经病。

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丈夫疝,女人少腹肿痛阴病。有余泻之

泻子:甘草

行气:香附芎瞿麦牵牛青橘皮[25]

行血:红花  鳖甲 桃仁 莪术 京三棱 穿山甲 大黄 水蛭 虻虫 苏木 牡丹皮

镇惊:雄黄 金箔 铁落 珍珠 代赭石 夜明砂 胡粉 银箔 铅丹 龙骨 石决明

搜风:羌活 荆芥 薄荷 槐子 蔓荆子 白花蛇 独活 防风 皂荚 乌头 白附子 僵蚕 蝉蜕不足补之

补母:枸杞 杜仲 狗脊 苦参 熟地黄 菟丝子 萆薢 阿胶

补血:当归 牛膝 续断 血竭 白芍药 没药 芎[26]

补气:天麻 白术 菊 花 细辛 密蒙花 柏子仁 决明 生姜 谷精草本热寒之[27]

泻木:芍药 乌梅 泽泻[28]

泻火:黄连 黄芩 苦茶 猪胆 龙胆

攻里:大黄标热发之

和解:柴胡 半夏

解肌:桂枝 麻黄心

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本病:诸热瞀瘈,惊惑,谵妄,烦乱,啼笑骂,怔忡健忘,自汗,[29]诸痒疮疡 。

标病:肌热,畏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火实泻之

泻子:黄连 大黄

气:甘草 人参 木通 黄柏 赤茯苓

血:丹参 牡丹 生地 玄参

镇惊:朱砂 牛黄 紫石英神虚补之

补母:细辛 乌梅 生姜 陈皮 酸枣仁

气:桂心 泽泻 茯神 远志 白茯苓 石菖蒲

血:当归 乳香 熟地 没药本热寒之

泻火:黄芩 竹叶 芒硝 炒盐 麦门冬

凉血:地黄 栀子 天竺黄标热发之

散火:甘草 独活 麻黄 柴胡 龙脑脾

藏智,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

本病:诸湿肿胀,痞满噫气,大小便闭,黄疸痰饮,吐泻霍乱,心腹痛,饮食不化。

标病:身体胕肿,重困嗜卧,四肢不举,舌本强痛,足大趾不用,九窍不通,诸痉项强。土实泻之

泻子:诃子 防风 葶苈 桑白皮

吐:豆豉 栀子 常山 瓜蒂 萝卜子 郁金 虀汁 藜汁 苦参 赤小豆 盐汤 苦茶

下:大黄 芒硝 大戟 甘遂 青礞石 续随子 芫花[30]土 虚补之

补母:桂心 茯苓

气:人参 黄芪 升麻 葛根 甘草 陈橘皮 藿香 葳蕤 缩[31]砂 木香  扁豆

血:白术 苍术 白芍 胶饴 大枣 干姜 木瓜 乌梅 蜂蜜本湿除之

燥中宫:白术 苍术 橘皮 吴茱萸 半夏 南星 芥子 草豆蔻

洁净府:木通 猪苓 藿香 赤茯芩标湿渗之

开鬼门:葛根 苍术 麻黄 独活肺

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

本病:诸气郁,诸痿喘呕,气短,咳嗽上逆,咳吐脓血,不得卧,小便数而欠,遗失不禁。

标病:洒淅寒热,伤风自汗,肩背痛冷,臑臂前廉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