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该怎么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8 10:00:56

点击下载

作者:赵霖,赵和,鲍善芬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孩子该怎么吃

中国孩子该怎么吃试读:

前言

吃什么和怎么吃关系着民族的命运《中国人该怎么吃》一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热情鼓励。许多来函指出儿童和青少年体质状况堪忧,全社会都在关注下一代的健康,这赋予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于是“中国孩子该怎么吃”的命题出现在面前。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美国康乃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完成的联合研究发现:当时中美两国居民蛋白质摄入量接近,美国超过70%来自动物性食物(鱼类除外);而中国仅7%来自动物性食物,其余都来自谷物和豆制品,谷物和生态大豆对健康起了保护作用。参加上述研究的柯林·坎贝尔教授指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维持正常体重,也能让孩子强壮和高大。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才是健康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少年儿童营养状况呈现“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与富裕文明病并存”的局面。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不良人数达2400万;经济发达地区膳食结构“西化”严重,“洋快餐”无孔不入。1985~2005年,7~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体重超标与肥胖人群增加了28倍。2008年,美国著名营养学家戴维斯·赫伯教授在北京指出:“全球都发现中国的营养状况在恶化,居民肥胖、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如美式快餐等泛滥。中国人摄入的蔬菜水果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健康”;而且我们了解到欧洲少年儿童膳食中,加工和半加工食品占据了极大比例。这与中国传统家庭使用原材料烹饪形成了鲜明对照。

于若木同志曾指出:“科学配餐是不用资金投入,就能提高和改善人民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因此倡导平衡膳食理念,坚持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遵从古代先贤的健康饮食教诲,引导儿童和青少年科学合理的进行食物消费,才能有效提高下一代的健康素质,实现中国梦。为此,我们完成了《中国孩子该怎么吃》一书的编写。

全书根据我国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从他们的膳食结构入手,有针对性的讲解了目前家长最关心的有关孩子健康饮食的核心信息和热点问题,提出了保证孩子健康膳食的“六不”原则,并且就高度加工食品对孩子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必要忠告。全书还重点讲解了蛋白质、油脂、五谷杂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对孩子健康的重要作用及正确的食用方法,进一步讲解了肠道生态菌群与孩子健康的关系。全书主题是——只有遵从和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的平衡膳食理念,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健康素质,让他们具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聪颖的睿智,健康地成长。全书旨在为家长提供孩子健康饮食的全新理念和方法,提供家庭必备的孩子膳食营养健康指南。编者2014年11月第一部分 孩子健康成长要从餐桌开不良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对孩子的伤害严重,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人们通常都认为心肌梗死、中风、冠心病是中老年疾病,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已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先兆。儿童时期缺乏运动、体态肥胖,蔬菜水果消费量低,“沙发土豆文化”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为成年后一些疾病的发病埋下祸根。研究证实,不良饮食习惯与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之间关系密切。当前我国肥胖或体重超重儿童数量持续上升,围绕孩子心脑血管健康的担忧也与日俱增。孩子生长发育也并非越快越好,有些家长想尽办法给孩子多吃,却给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埋下了祸根;发育过早、成熟过快,成年后反而更容易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女孩月经初潮来得越早,成年后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大。家长需要建立的正确认识是:儿童生长发育要顺其自然,孩子健康成长要从餐桌开始。一 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与富裕文明病并存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少年儿童营养状况呈现“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与富裕文明病并存”的局面。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不良人数达2400万,佝偻病与贫血等仍是重要的营养缺乏病,同时营养不良又是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膳食结构“西化”日益严重,“洋快餐”无孔不入,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诱发“文明病”,肥胖已成为威胁少年儿童和国民健康的严重问题。1985~2005年,7~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中体重超标与肥胖人群增加了28倍,这一代儿童成人后其健康形势非常严峻:2010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体重超重率为30.6%、肥胖率为12.0%。目前,我国城市少年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约20%,体重超重和肥胖患者约20%,体魄健康的孩子不足60%。1.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状况有所改善

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缺钙(佝偻病)、蛋白质-能量不足,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我国为中度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国家,城市为轻度缺乏,农村为中度缺乏,西部地区农村为重点缺乏。全国4~5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8%,6个月以下婴儿维生素A缺乏率高达33.4%(城市为21.2%,农村为39.4%)。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其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维生素A缺乏还会导致佝偻病。小儿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婴儿期较为常见。佝偻病会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目前,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是指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以及人群贫血发生率两个指标。小儿缺铁性贫血容易影响智力发育,或引起发育迟缓。近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城市儿童生长迟缓率已控制在5%以下,但2010年调查发现,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仍高达12.1%。针对贫困地区的现状,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建议要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的温饱、实现脱贫作为首要任务;要创新食物营养改善的方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利用当地天然食物资源;同时采取营养干预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特别是孩子的食物消费水平;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2.发达地区少年儿童营养失衡形势严峻

饮食营养质量的优劣,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影响极大。小孩子太瘦,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营养不良。胖孩子看起来好像比瘦孩子健康,可也一样总是生病,到医院一检查,小小年纪,竟然血脂、胆固醇都高。医生告诉胖孩子的父母:这也是营养不良。好多小孩子爱哭闹、好冲动、又任性,大人都以为是娇惯、溺爱或者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实际上,过多食用肉、蛋、糖这类酸性食物就有可能使参与大脑正常发育和维持大脑生理功能的钾、钙、镁、锌等元素大量消耗掉,而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特别是在脑组织内蓄积过多,导致孩子的行为异常。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超重及肥胖人群已达1.2亿,5岁以下城市儿童的肥胖率从2005年的5.3%上升到现在的近10%。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营养过剩的人群中,存在营养不平衡的问题: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而大量微营养素,即维生素及必需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存在营养“隐性饥饿”的少年儿童。“病从口入”过去是指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致病,现在含义更广,即因膳食结构不合理而诱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包括在内。“饱生众疾”是古代先贤的教诲,孩子饮食经常过量、饱腹时,因营养过剩、细胞膜会增厚,血液和组织中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文明病”又称为“五病综合征”,即以肥胖为核心,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都是与营养过剩密切相关的疾病。这些疾病进程缓慢,不易察觉,后果却非常严重。《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指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所以控制体重、预防肥胖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做到“管住嘴、迈开腿”,通过节制饮食、调整膳食结构,控制和调节孩子能量及营养素摄入水平;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科学合理地控制孩子体重,才能实现营养与健康的相互促进。二 儿童肥胖问题来势汹汹《2013年中国网民健康体重调查报告》指出:按照国际通用的体重评价指标——即?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计算。发现参与调查的300多万网友中,23.2%的人体重超重,15.8%的人肥胖。对于超重和肥胖,世卫组织(WHO)给出的定义为:体质指数(BMI)≥25时为超重,体质指数(BMI)≥30时为肥胖。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显示,中国居民肥胖增长速度已居全球第二,中国青少年的肥胖比例已逼近美国。过去30年,中国居民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体重超重。儿童肥胖问题格外令人担忧:20岁以下的中国男孩中,有23%体重超重或肥胖(女孩中该比例为14%),远远超过了日本和韩国。《生命时报》曾经以通栏标题“肥胖的中国危机重重”发表专栏文章称:“过去10年,我们长了西方人30年的体重”。1.预防儿童肥胖时不我待

儿童肥胖症是由于体内脂肪堆积,出现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由于流行广、发病率增长非常快,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流行病”。在导致肥胖的因素中,饮食结构失衡是最主要的原因,运动量不足与不良生活方式又在推波助澜。肥胖对儿童心理和生理均有不良影响,肥胖的少年儿童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皮肤病、骨关节病等,出现睡眠障碍,存在自卑心理,社交能力差,甚至出现自闭症。心脑血管损害也不断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2011年11月4日,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公布,与2005年相比,在各个年龄段我国居民肥胖率和体重超重率均持续增长:江苏省幼儿肥胖率10年翻了一番;伴随饮食结构逐步“西化”,成长起来的下一代青年人肥胖率也不断增加,如上海20~29岁的男性,在11年里体重平均增长了2.8公斤。2012年,我国居民脑卒中患病率达1.82%,40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约1036万人。而20世纪80年代,全国平均脑卒中患病率仅为0.27%;从1986~2012年,中国居民脑卒中年平均增长率为7.6%,速度惊人。这一代人在少年儿童时期膳食营养严重失衡的后果已经开始显现。2.母乳喂养率过低是婴幼儿肥胖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全国0~6个月龄儿童中,纯母乳喂养率平均为27.8%,城市居民仅有15.8%;即使是在农村,母乳喂养率也只有30.3%,远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的50%的比例。①母乳喂养有益控制体重:

现实生活中,由于母乳的分泌量有限,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进食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而配方奶粉的喂养量是不受限制的,所以非常容易出现喂养过度,导致孩子肥胖的风险更高。研究证实,非母乳喂养的婴儿生长到12~18岁后,肥胖病发生的风险是接受母乳喂养的孩子的2~4倍。2014年2月2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报告称:含糖饮料消费量的下降和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使学龄前儿童肥胖率10年来下降了近一半。

日本冈山大学研究小组通过分析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发现,母乳喂养造成儿女肥胖症的几率低于奶粉喂养。研究组通过日本厚生劳动省收集的“21世纪新生儿纵向调查”对约3万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重点比较了出生后到6~7个月为止只接受母乳喂养,与仅接受奶粉喂养的婴儿体质指数(BMI)。与奶粉喂养相比,母乳喂养婴儿7岁时患肥胖症的几率要低45%。对8岁儿童进行分析后也得出相同结论。②造成母乳喂养率低的原因:

2006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承认其制订的《婴儿发育指南》存在重大缺陷:“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偏轻”的错误结论,误导了世界各国母亲40多年。该《指南》一问世,食品公司就研究开发出各种“配方奶粉”,开展了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家长为使婴儿体重“达标”,滥用“配方奶粉”,造成出现大量肥胖婴儿。当前,世界各国母乳喂养率均在40%左右,经济发达国家的母乳喂养率更高。

近年,国人出国采购“洋”奶粉,“横扫”欧美与澳洲货架。德、英、欧盟、澳大利亚都实施限购政策,采购大军遭到全球围剿,成为当代国耻。2013年,央视曝光配方奶粉公司控制医院的“第一口奶事件”震惊全国。人们意识到,抢购婴儿奶粉的风潮,正是配方奶公司违反《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进行促销活动的杰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代表处指出:配方奶粉制造商“营销的确非常精明”,声称“在所有增强学习能力的配方奶中,都强化了母乳替代品,可以让孩子更聪明”,并称“配方奶含有各种提高免疫力的物质。”这显然是谎言,母乳中保护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所含有的健康的抗体和免疫活性物质,绝不是配方奶中的各类添加剂所能取代的。母乳中的脂肪酸含量从初乳、过渡乳、到成熟乳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不同哺乳期婴儿的需要。这也是配方奶粉根本无法做到的。并且,有不法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在配方奶粉中过量添加麦芽糊精,也是导致婴儿肥胖的原因之一。

母乳喂养经济实惠、方便快捷,不仅有利婴儿健康成长,增强免疫功能,减少病患和过敏的发生;还能加快产妇康复,减少患乳腺癌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3.把牛奶当水喝诱发儿童肥胖

1914年,美国营养学界完成了一个著名的动物实验,发现用动物蛋白质饲喂幼年大白鼠后,生长发育速度大大加快。美国食品企业即刻抓住商机,成立了所谓“非盈利机构”,把研究结果印成花花绿绿的小册子,发到所有的中学和小学。到1920年,“吃富含动物蛋白质的食物才发育得快,才会强壮。”的观念被广泛接受,逐步演变成了把牛奶当水喝的局面。

2005年6月,美国《儿童青少年医学文献》刊载了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对1.2万名9~14岁的儿童观察发现:“喝牛奶多的儿童,体重比喝牛奶少的儿童要高;喝的牛奶越多,儿童就长得越胖。”研究发现,225毫升全脂奶含热量150千卡、低脂奶含热量100千卡、即使是脱脂奶也含有85千卡的热量。少年儿童把牛奶当水喝的习惯,会造成能量摄入过多,从而诱发肥胖。

据《生命时报》披露:2012年,全球各国奶粉消费量为608.1万吨,我国消费奶粉174.5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28.7%。2013年,我国婴幼儿奶粉的销售额高达680亿元。中国每个婴幼儿平均年奶粉的食用量大约20千克,远高于世界其他10多个国家的平均食用量(12~15千克)。在中国普遍存在婴儿配方奶粉的滥用,最近有位母亲告诉我,孩子接受母乳喂养一年零二个月后断奶,当时孩子身体很好。但是在去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咨询时,有关医生却告诉她,还要让孩子继续吃婴儿配方奶粉,到6岁才能停。这种商业利益驱动的“咨询”,真不知害了多少孩子,值得家长高度警惕。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沃尔特·威利特博士对铺天盖地的牛奶广告感到担忧,他指出:“少年儿童基本的饮料应该是水,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孩子根本没有牛奶喝,但他们长大成人后,却有着健康的骨骼。”(见彩图1.什么食物真正会使你肥胖)彩图1 什么食物真正会使你肥胖4.孩子吃肉过多导致肥胖

由于膳食结构“西化”,“洋快餐”为代表的高脂肪、高肉食的饮食模式严重误导少年儿童,造成许多孩子餐餐离不了肉,成了“肉食动物”。①儿童肥胖率与食肉量同步攀升:

在1997~2002年间,中国居民饮食结构迅速“西化”,居民所消费的十大类食物中,粮食和豆类食品的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2.6%和6.8%;奶制品消费量5年间增长了69.2%;糖类食品增长了42.1%;植物油、肉类、禽类和蛋类等消费量均分别上升了20%以上。2005年,我国居民人均年肉类消费量达到创纪录的59.2公斤/年。同期儿童肥胖率持续攀升。1985~2005年,我国7岁至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中,肥胖人数增加了28倍。(见彩图2.国民膳食结构严重“西化”)彩图2 国民膳食结构严重“西化”②孩子到底吃多少肉才合适:

饮食方式“西化”,导致孩子不仅蔬菜吃得少、主食摄入量也大幅度下降,家长对此非常担心。那么孩子到底应该吃多少肉呢?答案来自人类的牙齿结构。人有32颗牙齿,其中两侧有臼齿20颗,用于磨碎谷物、豆类和其他种子类食物;包括门牙在内的切齿共有8颗,用于咬食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与蔬菜;唯独4颗犬齿——即“虎牙”是为了撕咬肉类所用。按照不同牙齿的比例,臼齿∶切齿∶犬齿=5∶2∶1推算,人类的食物结构中,植物性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应该为7∶1。正是这个神秘的比例,揭示了合理的膳食结构。也就是说孩子日常膳食中有1/8是动物性食物就足够了。荤素搭配的食谱才符合少年儿童健康的需要。英国营养学家主张,每日肉食量以85克鲜肉为宜,同时还要搭配足量的蔬菜。插图1 人体的牙齿与食物结构有关5.导致孩子肥胖的其他原因

造成儿童肥胖的关键期是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主要原因是副食搭配不合理。经常看到的情景是,老一辈看到孩子哭,往往就喂食物来安慰孩子。养成了一旦情绪波动,就要进食的坏习惯。①肥胖可能伴随“巨大儿”一生:

出生时体重超过4公斤的新生儿医学上叫“巨大儿”。20世纪70年代,我国“巨大儿”的出生率仅2%,21世纪初上升到7%~8%,东部沿海地区达10%,个别地区竟高达12.5%。“巨大儿”难于顺产,所以多采取剖腹产,剖腹产的新生儿因未经产道挤压,不易适应外界环境,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的液体,易出现产后肺部并发症;“巨大儿”出生后易发生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成年以后患肥胖症、糖尿病的机会也会增加。

研究证实,很多成年疾病都起始于胎儿。前几年某医院产科接产2个婴儿,一个体重5公斤,一个体重6公斤,检查发现这两个孩子全患有“先天性糖尿病”。询问产妇怀孕时吃了什么?答复是,怀孕期间不仅常吃“洋快餐”,而且食量大,葡萄一次吃一斤,大西瓜一次吃半个。“傻吃”的结果就是生下了有病的孩子。难怪明代医学巨匠李时珍指出:“饮食者,人之命脉也。”②过度喂养酿成肥胖:

过度喂养易酿成婴儿肥胖,婴儿过早接触高盐、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都会导致肥胖。婴儿期应坚持母乳喂养,避免过早添加固体食物。母乳喂养一年断奶后,不要再把牛奶当作主要食物。长期饮用牛奶,对孩子而言弊大于利。中国育儿传统喜欢给孩子喝粥,用小米粥、大米粥喂养孩子的习惯应得到继承和弘扬。③不良饮食习惯造成肥胖:

孩子最突出的不良饮食习惯就是嗜好甜食和油炸食物,爱喝浓汤和含糖饮料,不喜欢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杂粮、薯类、蔬菜、水果等。一般来说,孩子见到喜欢吃的东西就会索要,大多数情况下父母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重视晚餐、享用夜宵,以及食用“洋快餐”,也是导致孩子肥胖的重要原因。④贪食与偏食易导致肥胖:

贪食是儿童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欲得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家长应控制孩子进食量,要给孩子准备低热量的食品。有的孩子偏爱高热量的食物——如肉类、油炸食品、甜食、“洋快餐”等,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体内多余的热量能够转化为脂肪,最终诱发肥胖。⑤不吃早饭的孩子也容易发胖:

学习忙、起床晚、没时间……,都可以成为孩子拒绝早餐的理由,然而不吃早餐却会给健康埋下隐患。对香港1.1万名学生的调查发现,不吃早餐的小学生肥胖率比吃早餐的孩子要高1.6倍。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发现,不吃早餐会让孩子大脑误认为机体需要高热量的食物,而过多摄取高热量食物,孩子体重会不断增加,最终诱发肥胖。特别要注意克服儿童的惰性,让孩子生活充满乐趣,免得总想吃东西;平时家长进餐也要适量,避免孩子模仿。要让孩子多做家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才能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6.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不良后果

儿童肥胖如不及时治疗,成人后约50%会患肥胖病,并伴发难以治愈的并发症。肥胖会使孩子体形与身高、头形等均发生变化,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影响智力发育,部分儿童还因肥胖导致性器官发育出现障碍。①肥胖儿近半数伴有脂肪肝:

上海某医院对306名肥胖儿超声检查发现,轻度脂肪肝患者62例、脂肪肝患者70例,检出率高达43.1%。对上海市两所中学755名学生的体检发现,肥胖者90名,占11.9%;患脂肪肝的学生占46.7%。其他86名体重超重的孩子,脂肪肝检出率为12.8%;正常体重的541名儿童中,脂肪肝检出率仅0.7%。而且发现脂肪肝的检出率,随孩子体重增加而增加。②儿童和青少年动脉老化不容忽视:

2014年2月8日,芬兰坦佩雷大学完成了长达30年的跟踪研究,得出了“冠状动脉疾病起始于童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结论。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疾病的先兆在童年就已显现。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成年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就会明显增高。当前,有一种评估动脉健康的简便方法——即依靠常规生化数据,计算出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对900名儿童及青少年检测发现:该项比值越高,儿童动脉硬化或动脉受损的可能性越大。因为血管硬化会加重心脏负担,如果动脉硬化在儿童时期出现,就是血管“老化加速”的迹象,它会增加青壮年时期患重病的风险。调查发现,血液甘油三酯水平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低,与膳食失衡、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③肥胖儿成年后易患肾病:

以色列研究人员搜集了120万名年轻人的信息,并与肾脏病晚期患者的就医记录进行比对,经过30年跟踪调查,发现有700多名男性和160多名女性患了晚期肾病。分析发现,青少年时期体重超重的孩子,成年后患肾病的可能性会增加6倍;青少年时期患肥胖病的孩子,成年后出现肾病的风险会增加19倍。研究还证实:只要能把体重降下来,患肾病的风险就会明显降低。④睡眠少的肥胖青少年易患心脑血管病:

研究发现,睡眠越少,“心血管代谢风险值”越高。美国“密歇根大学代谢组学与肥胖研究中心”指出:“睡眠充足的孩子患病的风险低。”研究人员考察了37名11~17岁的肥胖青少年,测定了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以及每个人的睡眠模式。发现接受测试的青少年中,有5个人每晚睡眠8.5小时;其他学生每晚只睡7小时。说明睡眠不足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7.如何防止孩子体重超重与肥胖

儿童肥胖大多为单纯性肥胖,虽然有遗传因素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即不良饮食习惯与缺乏运动造成。最常见的就是爱吃甜食,孩子把碳酸饮料(如可乐)、果汁、甜饮料、汽水当水喝;大量吃油炸食品、肉制品、“洋快餐”;挑食、偏食、常吃零食,加上孩子“吃”与“动”不平衡,运动量严重不足,结果导致肥胖。因此,教育孩子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膳食结构,坚持体育锻炼,才能避免肥胖。①坚持婴儿期母乳喂养:

人类的乳汁是预防儿童肥胖最好的天然食品,即使在母乳哺乳期孩子很胖,在停止哺乳并科学合理添加辅食后,孩子的体重会恢复正常。母乳喂养的婴儿成年后肥胖风险很低。而食用配方奶粉、完全人工喂养的儿童,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4.5%)都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的儿童(2.8%)。②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研究发现,胎儿期母亲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孩子终身。从孩子幼儿开始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烹饪时少放盐、少放糖,保证菜肴口味清淡,适量的鱼肉蛋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保证主食谷物的摄取量。此外,要引导宝宝不偏食、不挑食,告诉宝宝吃有营养食物的好处,同时尽量把每天的饭菜安排合理,努力做到色香味俱全,做孩子容易消化吸收的饭菜,增加孩子的食欲,让宝宝有良好的就餐环境和就餐习惯。③不要用食物作为奖励手段:

尽量不要用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孩子的手段。老一辈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特别不要为了鼓励考出好成绩,就带孩子去吃“洋快餐”。④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孩子睡眠时间越少,患肥胖症的机会越多。睡眠缺乏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造成进食量增加,体内过多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特别要控制孩子玩电脑和手机的时间,当前手机与ipad的使用非常普遍,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已不能等闲视之。儿童每天在电脑、电视屏幕前就坐的时间不得超过15~30分钟。要让孩子坚持室外运动和锻炼,从婴幼儿时期就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8.“管住嘴,迈开腿”,加强户外体育活动

要想控制肥胖发生,最简单的原则就是“量需而入,量体择食”,就是要控制合理的进食量。宝宝的能量消耗包括3个方面:即基础代谢,体力活动,以及食物的热效应。肥胖的主要原因就是进食热量过多,而运动量不足。基础代谢是一个人保持安静,不做任何运动时消耗的热量。每个人的基础代谢率都会有差异。有人说喝凉水都会长胖,可能是此人基础代谢率低、又缺乏运动,摄取食物后体内就会过多地储存热量,导致肥胖。

第二是体力活动不足,充足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肥胖发生。例如爬楼梯,上一个台阶要消耗0.1千卡热量,下一个台阶要消耗0.06千卡热量,日常的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肥胖的发生。香港卫生署健康教育处宣传的健康口号是:“爬楼梯、长气力,坐电梯、伤身体!”。孩子天生喜欢运动,婴幼儿时期家长应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对孩子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所以,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坚持日常锻炼。建议孩子每天上午10点前以及下午4点后,都到外面玩耍一个小时。坚持体育锻炼,可以燃烧体内多余脂肪。只要“管住嘴,迈开腿”,就能有效预防肥胖。三 糖尿病发病低龄化令国人担忧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增长最快地区,已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1.儿童糖尿病发病率快速增加

过去曾经认为2型糖尿病是成人病,但近年发现2型糖尿病在儿童、青少年中越来越常见,患病率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儿童糖尿病不易察觉,空腹血糖可能看不出问题,只有查餐后血糖、做糖耐量试验才能作出诊断。许多儿童被确诊时,往往已发病三、五年了。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肥胖儿童5岁时就能发现胰岛功能受损。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患儿,可能诱发视网膜病变、肾病、外周神经病变、高血压、高血脂等。糖尿病在中国叫“富贵病”,在日本是“生活方式病”,在美国称为“富裕综合征”。在2013年11月14日——“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宣布: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达3.2亿,每年约510万人死亡,世界各国都出现大量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这些孩子被称为“快餐人”,因为他们是吃美式快餐长大的一代。2.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要从控制肥胖入手。以上海市为例,7~21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肥胖率达14.29%,学龄儿童男生中肥胖和体重超重比例超过1/4。调查发现,有家族糖尿病史、出生时体重过重的“巨大儿”和体重过轻的“小样儿”,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均高于正常孩子。所以,孕妇和少年儿童坚持膳食平衡与适度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途径。四 儿童性早熟引起家长关注近年儿童性早熟发病率显著增加,已成为小儿内分泌科的常见病。201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共诊断了18000名性早熟患儿,其中80%是女孩。一般以女孩8周岁前、男孩9周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月经初潮发生在10周岁以前,统称为性早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15%的儿童发育提前,女孩比男孩多4~5倍。中国女孩以乳房发育、初潮为标志的性成熟年龄已早于欧美。性早熟给儿童心理、行为和发育会造成严重损害,患儿因体型、外表与周围小伙伴不同而产生自卑。过早来月经的女孩还会出现精神紧张,影响生活和学习。个别情况下,女患儿会成为性摧残的受害者;而男孩则容易出现早恋及过早的性行为。儿童性早熟一旦发生,会给学校、家庭带来极大困扰。1.饮食结构“西化”导致儿童性早熟

17世纪,欧洲女孩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是17岁,当时欧洲居民膳食脂肪含量约20%。21世纪以来,欧洲女孩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降到了13岁,而膳食脂肪含量已高达42%。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女孩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是13.5岁,当时美国是11岁。美国营养学界曾经普遍认为,含脂肪25%~30%的膳食能最大限度保障健康。而高动物蛋白、高脂肪膳食与高水平生殖激素以及女性初潮的时间有强烈的相关性。

现代膳食结构加快了孩子性成熟的速度,性早熟的儿童往往食肉量大,不爱吃蔬菜水果,每周都要光顾“洋快餐”店。大量食用油炸与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发生率比普通孩子要高2~3倍。现代畜牧业为了达到大规模、快速生产肉类的目的,想尽办法提高养殖速度,方法都是从饲料入手。“洋快餐”用的鸡出生后38~42天体重就达到6斤。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学者座谈时称,现在美国机械化养鸡,仅21天鸡就可以成熟。而中国农民家养的土鸡——即“柴鸡”,平均寿命是2年,要饲养4个月才能成熟。

我国广东等地不少家庭喜欢煲汤,而且爱加中药在里面。一家不分老少都喝同一锅汤,长年累月喝下来,大人滋润了,孩子却有可能出现性早熟的征兆。2.儿童性早熟与环境因素有关

诱发儿童性早熟的外部因素占九成,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大量从未见过的化学合成物质出现在环境中。与激素作用类似的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大约有300多种,其通过化妆品、洗浴剂、洗洁剂、瓜果蔬菜、肉制品进入人体,导致内分泌紊乱。环境污染、食品包装中的增塑剂、洗涤剂、农药及塑料降解产物,都是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环境污染物,会引起儿童生殖器官及骨骼发育异常。误食避孕药等不良刺激,也与儿童性早熟有关。性早熟的孩子虽然身高、体重都可能超过同龄的孩子,但因生长发育停止期提前,骨骺愈合时间过早,所以最终身高反而会低于同龄人。

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作为增塑剂,在食品包装、食品容器、化妆品及医疗用品中广泛使用。动物实验证实,PAEs有弱拟雌激素及较强的抗雄激素样作用。国外对41名性早熟女童和35名正常女童血液样品检测发现,68%的性早熟女童的血液中测出了PAEs及其代谢产物,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正常女童中仅1名检出了PAEs。同时发现,如果母亲孕期接触了酞酸酯,其会通过胎盘传到胎儿体内,使孩子乳腺提前发育。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性早熟女童血液中双酚A(一种增塑剂)的检测发现,双酚A的浓度越高,女童性早熟的程度也越严重。

温馨提示①不要在微波炉里加热用塑料容器盛装的食品;②使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时不要覆盖塑料保鲜膜;③不要用塑料制品包装热的、富含油脂的食品;④要为婴幼儿选用玻璃、陶瓷制的容器盛装食物;⑤不要让婴幼儿吸吮塑料玩具。3.调整饮食结构,预防儿童性早熟

保持平衡膳食是让孩子远离性早熟的关键措施,孩子日常一定要与蔬菜常伴,不要吃炸鸡、炸薯条、炸薯片等高能量食品,这些食品都含有促进儿童性早熟的催化剂——如“反式脂肪酸”,会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诱发内分泌紊乱。禽肉中存在雌激素、促生长激素超标的风险,“促熟剂”大多集中在家禽头颈部的腺体中,因此鸡脖子、鸭脖子都要少吃。家长要注意保证食物来源多样化,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与五谷杂粮。

温馨提示不要给孩子盲目吃补品。不要给孩子吃激素催肥的黄鳝、螃蟹等。不要给孩子吃鸡脖、鸭脖,禽类皮下脂肪较多,激素主要蓄积在皮下,所以也不要给孩子吃鸡皮。不要给孩子吃炸薯条、炸薯片和“洋快餐”。五 “儿童多动症”的饮食宜忌“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简称,该疾病以注意力难以集中、活动过度、容易冲动为特征。多动症在儿童中的患病率为3%~5%,男孩与女孩比例为6∶1。健康的饮食结构可以保护孩子的神经系统,预防多动症。1.“多动症”儿童应选择的食物

蛋白质是构成神经细胞的重要成分,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蛋类、鱼类、瘦肉有利于缓解儿童多动症。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为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细胞发育作用巨大。DHA在海鱼中含量最高,常吃海鱼有助于改善脑功能,提高智力。B族维生素有利于脑细胞对糖类的利用,卵磷脂则是脑组织重要的组成物质,富含B族维生素与卵磷脂的食物有鸡蛋、牛奶、豆制品、瘦肉、谷物、发酵食品、动物内脏等。坚果仁如西瓜子、松子仁、巴旦木等富含油酸和亚油酸,可提供大脑发育所需的营养。缺乏微量元素铁和锌会使儿童神经介质反应性受影响,妨碍其对行为的控制。所以,多动症儿童应适当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蛋类、鱼类、全麦面包、豆类,而牡蛎、蛋类、芝麻酱、花生、豆类、栗子、核桃等食物含锌多,也应适量选择。2.“多动症”儿童应当避免的食物

早在1973年,美国医学会就明确指出,食品化学添加剂与儿童多动症有关;并指出人工合成色素和香精可引起儿童过敏、哮喘、喉头水肿,诱发咳嗽、鼻炎、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症状。市售饮料中都含多种化学添加剂和纯热能食物白糖,其所提供的热量被称为“虚卡路里”。一罐可乐(335毫升)含热量144千卡,相当于吃一两馒头或散步4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碳酸饮料一般含有10%的糖,每天喝两罐饮料就相当于吃了70克白糖,约有280千卡热量,孩子要消耗掉这些热量,自然就会多动。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载文指出:从食物中除去人工色素和调味剂后,79%患多动症的儿童病情得到改善。一位母亲告知医生,她的儿子因曾患多动症,学习成绩很差,但不再食用含人工色素的食物后,就变得完全不同了。患多动症的孩子除了要拒绝含调味剂、色彩鲜艳的人工色素,以及口味浓重的调味剂的加工食品外。还要少吃甜食与高脂肪食物,因为高能量饮食会引起孩子体内儿茶酚胺等神经递质分泌不足,导致多动症的发生。一般来说,食用高能量食物后,人体会因能量过剩而难以平静。所以,含糖饮料、糖果、甜点心、冰激凌等都要少吃。爆米花、松花蛋等食物由于容易含重金属铅;油条、粉条、凉粉等食物中因使用明矾而含铝,这些元素对孩子神经系统会有伤害,所以也应注意避免食用。第二部分 把握好孩子的关键成长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聪慧的头脑、强健的体魄、理想的身材。而孩子的智力,骨骼发育,牙齿是否整齐,都有相应的关键发育期,饮食是孩子发育成长的重要因素,了解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的特点,知晓其营养需求,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只有把握好这一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 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发育”是指细胞分化不断完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成熟的过程。1.孩子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孩子的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婴幼儿和青春期存在人体快速发育的两个时期。中医古籍《黄帝内经》阐述了男性与女性儿童和青少年期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特征。“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另“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2.孩子成长的不同发育期

从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胎儿,到出生至发育成熟,是一个连贯的发育过程。宝宝生长发育的各个年龄段分期方法如下表:表1 生长发育过程生物学分期表二 三岁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婴儿大脑的发育令人惊奇,在生命的最初3年,大脑迅速生长变化。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中树突和神经腱的形成需要巨大的能量,婴幼儿单位重量大脑组织消耗的能量,竟然达到成年人的两倍。1.母乳喂养能够有效提高婴儿智商

新生儿阶段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期,需要提供脑部和视网膜发育非常需要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外界的信息刺激,才能让脑组织充分发育。母乳还能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美国布朗大学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宝宝其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的发育,要比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高30%。大脑组织核磁共振扫描显示,母乳喂养的宝宝脑白质发育快;而用配方奶粉人工喂养的孩子则发育较慢。对7岁孩子的智力检测发现,母乳喂养的孩子智商比吃配方奶粉的孩子高很多;母乳喂养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所以,婴儿出生后头半年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有条件的最好坚持母乳喂养到一岁。2.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婴幼儿是智力与体格发育的关键时期,刚出生的新生儿大脑重量约400克。头围反映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婴儿期头围每个月平均增加1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婴儿在体验与学习的过程中,脑细胞数目持续增加,大脑皮层以每秒钟数以百万计的速度形成神经突触连接,1周岁时脑组织重量达900~1000克。

1~2岁是婴幼儿脑组织发育最重要时期,为了向繁忙的神经元提供营养和保护,大脑皮层不断形成额外的支持细胞,婴儿大脑重量也增加了一倍多。幼儿5~6岁时脑电波出现飞跃,大脑重量此时达到1200克,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达到成人脑重量的90%。此阶段也是孩子小脑及自主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期,所谓“关键期”,是指孩子最容易学会和掌握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段。在此阶段开展及时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发现时已7岁多,但却丝毫没有正常儿童的特征,不但没有语言能力,也不会直立行走,不能与人交流。重返人间后,经过6年的专业护理,也才仅仅学会了走路,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仅相当于4岁孩子的水平。这表明,如果错过了婴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发现,给幼儿播放古典音乐(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乐曲),能提高注意力和自律性。而让孩子听拉威尔、门德尔松的曲目,则能提高听力和社会技能。音乐心理学教授对参与“阿波罗音乐项目”的伦敦东区26所小学,共4500名7~10岁的学生测评后发现:参与音乐演出的儿童在听力、音乐知识、注意力、发音、自我约束能力、个人技能、社会技能、语言学习能力方面均明显提升,音乐训练对大脑发育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3.婴幼儿智力发育的阶段与表现

婴幼儿智力发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躯干四肢的运动:

包括坐、爬、站、走、跑、跳、上楼梯、独自站立等。从孩子站起来迈出第一步,从步履蹒跚到稳健前行,直至能跑能跳。如果这些动作正常,说明神经系统发育完善。一般来说,1岁的孩子能够站立,扶着东西步行;15个月龄时孩子能独自行走,爬上高椅子;18个月龄时,孩子会倒着走,扶栏杆上楼,蹬椅子去够高处的东西,站着踢球等;2岁的孩子跑得更快,能双脚蹦,自如地上下楼梯,举手过肩投掷;3岁的孩子能用一只脚独自站立几秒钟,立定跳远,骑脚踏车等。②精细运动:

主要指手指的活动,包括能否握紧物品,拿捏小的东西,如捡豆子等,握笔的姿势是否正确,画画、折纸、用剪刀与锤子的姿势是否正确。1岁时孩子可以熟练地捏起小豆子,15月龄时可将积木竖直搭成塔形,18月龄时会翻书与盖瓶盖,2岁时能用手指握住笔乱画。3岁的孩子能将细绳穿入珠子小孔,用剪子尝试剪纸等。③语言表达能力:

包括能够掌握正确的发音、对语言的理解,常识性的知识表达是否准确等。如果孩子语言学习能力强,说明其大脑思维与记忆能力发育正常。④适应性:

体现大脑的组织、思维、模仿和记忆能力与注意力的发展,是孩子智力早期发育的表征。例如孩子能独立搭积木,画简单的图形,数数字、玩玩具,知道物体的大小、上下、方向,进行简单的计算等。⑤生活自理与社交能力:

表现在孩子能独立用碗筷、勺子吃饭与用杯子喝水,自己穿衣服、脱衣服,穿鞋子,能与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整理好玩具。孩子还会经常问妈妈“为什么”,看到别人做的不对会学着大人的样子批评别人,并能跟着音乐节奏跳舞。

以上状况,均可反映婴幼儿神经与心理功能的发育水平,可以了解孩子早期智能发育的情况。4.为什么人类比黑猩猩更聪明

婴儿出生时体内脂肪占体重的12%,6月龄时达到最高峰,脂肪占体重的25%。除了海洋里的鲸鱼以外,人类比任何哺乳动物的脂肪含量都高。人类学专家曾将人类与近亲黑猩猩进行比较,发现人类体格相对丰满。欧美等国的男性运动员,体脂含量约占体重的8%~10%,这是美国居民体内平均脂肪含量的一半,但却比野生雄性黑猩猩要高很多。由于人类与动物体内脂肪储备量不同,所以即使在饥饿条件下,思维也能正常进行。这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人类比黑猩猩更聪明。5.哪些食物能促进大脑发育

大脑是体内结构最复杂、活力最旺盛的器官,是人体的“总指挥部”,其需要充足而优质的能量供应。大脑重量仅占人体总重量的2%,但消耗的能量却占人体总能耗的20%。因此,为了保证孩子学习效率,应选择以下食品:①新鲜鸡蛋:

富含优质蛋白质与必需氨基酸,蛋黄富含卵磷脂,钙、磷、铁及维生素A、D、B等,对脑力活动颇有补益。②生态大豆及其制品:

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富含增强脑血管功能的蛋白质与必需氨基酸,生态大豆脂肪中约85.5%是必需脂肪酸——即α-亚麻酸和亚油酸。③动物大脑与鱼油:

动物大脑富含脑磷脂和卵磷脂,鱼脑髓最佳。鱼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脑细胞与脑神经传导发育极其重要。④核桃等油脂类坚果:

中医认为这些食物“补五脏,益气力,强筋骨,健脑髓”。它们可提供亚油酸、α-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对预防神经衰弱、失眠,消除脑神经疲劳效果很好。⑤桂圆、红枣、菠萝、柠檬、香蕉:

学习与思考会导致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容易失眠。此时用桂圆(龙眼)肉煮汤喝,可安神和安眠。红枣可以使机体维持高血糖,有养胃健脾,补血安神之功;菠萝富含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对提高记忆力有帮助;柠檬可提高孩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上课前喝杯柠檬汁可使人清醒;吃香蕉可使孩子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6.吃早餐的孩子智商高

早饭与头一天晚饭相隔的时间在12小时左右,如不吃早餐,能量不能及时补充,大脑就会处于饥饿状态。上午就会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就会下降。吃早餐的孩子智商比不吃早餐的孩子要高4.6分。不吃早餐的孩子在文字测验中的得分平均要低5.6分,操作测验得分则低2.5分。即使在统计中将家庭收入状况,学校教育条件等影响智商因素进行调整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调查发现,香港约14%的中学生不吃早餐,8%的小学生每周只吃2次早餐。但许多孩子食用的是炸薯片、方便面和汽水。调查发现每10名不吃早餐的学生中就有1名肥胖,比每天吃早餐学生的发病率高很多。童年是认知功能快速发育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商。三 关注孩子骨骼发育的过程衡量孩子骨骼发育有两个层面,一是身高,二是骨量。骨量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骨骼中的有机质、即骨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等,二是骨骼中的矿物质,如钙、镁、磷等。在生命的前三十年里骨骼生长、骨量蓄积,并达到骨峰值。如果营养供给——如钙与蛋白质的摄入充足,则可获得最佳骨架大小和骨量(最佳骨峰值)。许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性疾病,和年轻人无关。实际上,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早期预防是关键。骨质疏松的预防,要从婴儿期、儿童、青少年抓起,使其达到最佳骨峰值。在生长发育期,就关注孩子骨骼的健康发育,投资骨骼健康,老年后即使骨质也会流失,骨量也还是比不投资的人要高,骨折以及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孩子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孩子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就被认为是身材矮小。决定孩子身高的第一阶段是出生后头3年,第一年身高增幅达20~25厘米,第二年身高增长约10~12厘米,第三年约7~8厘米。如果3岁以下的孩子生长速度低于每年7厘米,在少年儿童期(3岁~青春期前)身高发育低于每年4~5厘米,而青春期低于每年5.5~6.5厘米。就会导致身材矮小。在3~7岁时,孩子身高增长应稳定在每年5~7厘米左右。第二个阶段是青春发育前期,此时孩子身高年增幅达8~10厘米,所以是调整身高的最佳时段,尤其女孩子更是如此。家长在孩子骨骼的快速生长期,在膳食营养上做足功夫,就可以保证孩子有理想的身高。1.科学喂养有利婴儿骨骼正常发育

人的身高与种族、遗传、地理、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卫生、营养状况、伤病,体育活动等因素有关。身材的高矮约60%取决于遗传因素,但先天不足可以后天弥补。如果喂养科学合理,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长十几厘米。关键是要保证母乳喂养,4个月后应及时添加辅食,一般至少1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断奶。辅食添加掌握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软到硬、由一种到多种,全面均衡,循序渐进的原则。

如果发现孩子睡觉不踏实、晚上睡觉时容易惊醒,脾气不好、爱哭、爱出汗,脑后出现枕秃,就有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的症状。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要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在阳光下机体可以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同时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这都是促进孩子骨骼发育,达到理想身高的必需条件。维生素D又叫阳光维生素,皮肤吸收太阳的紫外线后体内就可以合成维生素D,所以母亲怀孕期间要多晒太阳。婴儿也应及早晒太阳,每天户外活动从5分钟开始,逐步增加到10分钟、20分钟,最后坚持1~2个小时。同时要坚持纯母乳喂养,母乳不仅含钙高,而且吸收率高达60%~70%(牛奶中钙的吸收率为50%~60%)。此时还要注意给孩子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油、动物肝脏、鸡蛋等。就能够有效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发生。2.4岁是判定儿童是否矮小的关键期

儿童身高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控制,4岁的孩子内分泌系统已基本发育形成,饮食、睡眠习惯也逐渐养成。此时,从身材上就可判断是否存在缺陷。

孩子出生后,家长要不断测量婴儿身高,4岁是判定孩子是否矮小的关键期。如果此时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孩子平均身高,且在5厘米以上,即可认为身材偏矮。另外,还要查阅孩子的生长记录,如果3岁前孩子的身高生长速度每年少于7厘米,3岁后身高增长每年少于4~5厘米,就可能是生长迟缓。由于九成以上矮小症患者都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所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3.青春期孩子的身高增长过程

大量研究证实,汉族儿童身高突增高峰为女孩12岁、男孩14岁左右;90%以上女童身高增长最快的年龄是11~13岁,男童为13~15岁。一般来说女孩月经初潮后、男孩变声后,身高增长的潜力就很小了。通常女孩月经初潮后身高开始缓慢生长,发育后的缓长期为2~3年,总身高生长幅度为3~5厘米左右。男孩发育突增结束后也进入缓慢生长期,为3~4年,身高增长幅度约6~8厘米。身高的关键是在缓慢生长期前,除了年龄高峰外,还有季节高峰。春天是身体发育快的季节,此时应保证孩子营养均衡,睡眠充足,促使孩子个子长高。“人生第一飞跃期”是从出生到1周岁,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10~14岁也是长个子的好时候。如果在此时期摄取有利于大脑发育与骨骼生长的食物,身高发育肯定会比较理想。4.如何让孩子骨骼发育正常

一直以个子矮闻名的日本人,二战后随着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善,平均身高有了引人注目的增长。这告诉我们,在生长发育期一定要注意平衡膳食,增加户外活动,保持足够的钙吸收和充分沐浴阳光,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骨骼发育期峰值骨量,可以肯定,坚持经常锻炼、长期保持吸收足够的钙和其他对骨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保证孩子身高发育正常。①生长激素促进孩子长高:

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分泌的,年幼时缺乏生长激素会造成侏儒症。要想生长激素分泌正常,就必须保证大脑功能正常。众所周知,大脑中50%~60%是脂肪,其中40%~50%的脂肪必须靠食物供给,所以适量食用高质量的脂肪对大脑有益,对孩子身高发育也有好处。所以应适量选用富含“必需脂肪酸”的胡麻油、山茶油、紫苏油、生态豆油、鱼肝油、蛋黄及动物的内脏如心、肺、肾、肚等。虽然生长激素对生长发育作用很大,其缺乏会引起身材矮小,但一旦过量,却会促使骨骺成熟加速,骨骺过早闭合,从而导致孩子身高停止增长。

合理膳食有助于骨骼的发育,从骨骼的组成可以发现,蛋白质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作用,一旦缺乏、生长发育便会迟缓。蛋白质在体内储存不多,每天都需要补充。因此,日常饮食应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骨矿物质的主要成分是钙、磷、钠、镁等,食物中的钙/磷比例为2∶1时,最有利于骨骼发育。所以芝麻、芝麻酱、虾皮、豆类、乳类、肉类、五谷等食物都可选择搭配。②充足的睡眠与运动,对骨骼发育非常关键:

12岁以下儿童,必须要保证每天8~10小时睡眠,使生长激素分泌充足。让孩子在户外阳光下活动,可增加体内“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合成,增加钙的吸收,从而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5.想让孩子正常发育,就要远离三类食品

偏食、挑食造成的营养偏颇会影响儿童正常进食,还会影响钙的吸收,不利于孩子正常发育。想让孩子骨骼正常发育,就必须远离以下三类食品:第一类是碳酸饮料:

可乐型饮料中磷含量高,过多饮用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干扰钙的正常代谢,从而造成孩子骨骼发育迟缓。第二类是油炸和膨化食品:

这些食物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高温处理,营养素损失很大。虽然这些食物能量高,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不足;长期食用会导致儿童营养失衡,影响正常发育。第三类是含糖高的食品:

糖吃多了会降低食欲,造成正餐进食量不足。获取营养不足,自然就无法长高。白糖吃得过多,人体内环境自稳定调节系统就要调动和消耗储存的钙,也会影响骨骼生长。6.精神压抑的孩子容易发育不正常

研究发现,被父母和老师经常训斥、辱骂,威吓、体罚的孩子,会影响身高发育,“精神剥夺性矮小”是孩子骨骼发育不良的原因之一。在大脑底部有个被称为下丘脑的组织,其能根据神经网络传来的各种微弱信号,刺激产生促生长激素。神经过度紧张和压抑,会导致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一旦成绩差或表现不满意就会受批评,造成孩子精神紧张、压抑,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