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3教育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9 19:24:1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3教育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3教育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5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6教育管理学考研真题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教育领导

2.教育管理现代化

3.教育行政体制

4.教育预测

5.学校组织文化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6.教育评价的原则。

7.简述高校扩张后如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8.为什么督政是我国当前教育督导的主要任务?

9.教学计划的内容。

三、辨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

10.没有学过教育管理学的人只要有管理职务和权力同样可以办好教育,学过教育管理学的人未必能办好教育。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1.如果你是校长,谈谈创建品牌学校的思路及措施。

12.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我国要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时代背景,试述如何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

2015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6教育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教育领导

答:教育领导是指由国家各级权力机关、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赋予教育管理权力的领导者,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采用一定组织形式和方法,率领、指挥、引导、协调、控制被领导者完成预定教育任务的一种行为和活动。也是一个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客观环境三个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群体活动过程。

领导者是教育领导活动的主体,其根本特点是运用权力、影响力、指导力、激励等方式引导被领导者的行为,使其符合教育目标要求并能为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教育领导具有共同属性与特殊属性。其共同属性表现为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在教育实践中,则表现为按照领导者的意志统一指挥教育活动。权力和服从是其共同属性的一般标志。其特殊属性则表现为由教育活动的特殊性质和任务所带来的教育领导的特殊要求。

2.教育管理现代化

答:教育管理现代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又是在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管理经验基础上的创新。现代教育管理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具有五个特点:①重视学校的效能管理;②重视职能部门的整体优化管理;③重视以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的管理;④强调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⑤在教育管理方法上以行政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

3.教育行政体制

答: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国家行政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组织系统和工作制度。它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一旦建立就制约着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因此,教育行政体制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教育行政权力的划分及行使方式的不同,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两种基本类型。

4.教育预测

答:教育预测是指人类在教育领域中从事的预测活动。也就是以教育现象为预测对象,对其发展趋势或倾向做出科学的估计。教育预测具有预测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前提性、时间性、描述性。

前提性是指教育预测与其他预测一样,都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做出来的。时间性是指教育预测与其他预测都具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这种时间概念有时笼统地表示为将来,今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也可以确切地给定。描述性是指教育预测和其他预测一样都必须描述预测对象的特征。通过描述事物的特性如状况、数量、质量等的变化,进行预报或预言。这个描述可以概括地描述和说明,也可以用确切的数值或量词来表示。

5.学校组织文化

答:学校组织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为全校成员所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合。主要包括的内容有:①成就目标与成就意识。②成员对学校目标的认同程度及由此所体现的组织凝聚力。包括师生员工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程度,承认学校团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愿为学校发展付出努力与代价的程度。③对人的关注。④对控制的态度与操作。控制是用于监督和约束学生与教职工行为使之符合规定要求的管理行为,控制在不同的组织、任务和对象面前是有不同要求的。⑤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学校是否勇于承当应负的社会责任,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是否具有开放的态度,有远见地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对自己进行革新。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6.教育评价的原则。

答: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的原则具体如下:(1)方向性原则: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教育评价的监督、调控来保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应以社会主义方向为总原则。方向性原则还应为教育评价主体提供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即教育评价的服务方向。教育评价的价值有两种:一种是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即个人本位。一种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即社会本位。教育评价必须把为社会和个人相结合的服务方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2)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可有主观臆断或搀杂个人感情,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客观地确定指标和价值标准。②评价方法要客观。③信息收集与评价舆论要客观。(3)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时,无论是对集体还是对个人的评价必须使用同一的标准。一方面是指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是指在同一范围内,对不同的对象必须用同一的标准。(4)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的过程应当具有全面性,评价的标准不能只突出一个项目,评价的过程也要尽可能地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但不是让我们在评价时对标准中的各个项目不分主次,等量齐观,而是要赋予主要项目一定的权重,也不能忽视非主要项目。(5)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中必须促进被评价者积极上进,发现优点改正缺点。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充分尊重和信任评价对象。②要正确处理评价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解决问题为主,不要过多地斥责和批评。(6)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从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的系统的分析。单项评价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或手段,但综合评价不是单项评价结果的简单相加。(7)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或已经具备的条件进行判断。动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8)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质的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的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量的方面。

7.简述高校扩张后如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答:1999年开始,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我国实行了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而然,实施高校扩招后,产生了严重的就业问题,普通民众普遍对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持否定态度。由此,在高校扩张后如何对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于提高毕业大学生质量,缓解就业问题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下面就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实施全面适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开展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深远、持久的系统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一系列基础工作,才可能真正获得实效。这些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质量信息提取、质量信息加工处理、建立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1)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结果和学生发展质量所进行的设计,它是依据国家提出的要求,在科学研究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活动过程。学校质量标准包括管理工作标准、教职工工作标准和学生发展质量标准三部分。管理质量指标是对机构、管理程序和制度、各级机构和岗位责任制、各部门工作协调办法、信息反馈流程等做出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它们是学校质量管理活动的依据。教职工工作标准是对教师和职工工作提出的技术性尺度与准则。学生发展指标既是以学生为对象提出的发展标准,也是作为衡量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果质量的标准。(2)质量信息提取

质量信息提取是通过调查、测量等方式来获取关于学校质量状况的数据及描述性资料的管理活动。质量信息提取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获取这些资料是领导者了解现状、预测未来不可缺少的基础。从对教育工作的指挥来看,它又直接起着导向作用。(3)质量信息加工整理

这一工作是对与学校各项工作质量有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保存的活动。原始的质量信息资料给管理者所提供的质量水平信号常常是杂乱无章的、表面化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需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需要将众多的信息条理化,从而使其易于理解和分析。(4)建立质量责任制

质量责任制是学校岗位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规定每个教职工所负有的质量任务、责任和应享有的权利。只有实行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才能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才能建立起稳定而严格的质量工作秩序。(5)质量教育工作

质量教育是培养和强化教职员工质量意识,提高其业务素质的活动。任何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在于人,人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决定质量的两个基本变量,提高这两个变量的品质,是质量教育的核心目标。

8.为什么督政是我国当前教育督导的主要任务?

答:从教育督导的对象而言,教育督导的任务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督导政府包括政府设置的教育行政机构,简称督政。另一方面是督导学校,主要是中小学校简称督学。督政与督学密切相关,督政离不开督学,督学是督政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教育督导实践以督政为主,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应该说将督政作为我国教育督导的主要任务是我国新型社会主义督导制度的一个特点,是我国的政体与教育管理体制所决定的,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教育的需要。具体原因如下:(1)教育行政体制决定。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属于从属制,而非独立制。就是说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必须接受各级政府的直接指挥与监督。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领导。这也是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反映。就社会发展全局来看,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干预教育;(2)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旨在通过简政放权,实现中央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向宏观调控的转换,建立基础教育地方化、由地方负责的管理体制。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教育管理的水平,对办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立专门机构了解和监督各级政府的教育工作也就成为必需。(3)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政府也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教育能否优先发展责任首先在各级政府,关键也取决于各级政府的诸如落实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对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及实施、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经费的投入、引导各行各业支持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建立督导制度、开展督政工作正是为了加强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实现教育的优先发展。

9.简述教学计划的内容。

答:教学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

三、辨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

10.没有学过教育管理学的人只要有管理职务和权力同样可以办好教育,学过教育管理学的人未必能办好教育。

答:这句话具有片面性。

将有管理职务和权力但没有学过教育管理学的人称为非专家型管理者;将学过教育管理学的且居于教育管理职务上的人称作专家型管理者。(1)专家型管理者办教育具有以下优点:①有利于教育行政首长的专业化;②有利于对教育事业进科学管理;③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

但他的缺点在于:容易将注意力局限于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忽视教育与社会其他方面的联系,导致教育行政决策的片面性,出现就教育分析教育的情况。(2)非专家型管理者办学的优点是:①有利于密切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②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同时他的缺点在于:容易出现不顾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乱决策、瞎指挥的问题;由于非专家参与教育行政往往代表一定的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之争,从而影响教育决策和教育政策的科学性。

因此,如题所示的这句话具有片面性,无论是专家型教育管理者还是非专家型教育管理者都有不能办好教育的可能,也都有办好教育的可能,并不是没有学过教育管理学的人只要有管理职务和权力就可以办好教育,学过教育管理学的人未必能办好教育。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1.如果你是校长,谈谈创建品牌学校的思路及措施。

答:品牌的“品”字,就是众口烁金,这就是学校的品牌,对我校而言,品牌就是质量、效益、服务、特色,只有把这八字文章做好了,学校就有了品牌,办学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只要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学业成绩好,才会得到社会与同行认可;但是提高质量要讲效益,效益就是通过要提高教学艺术,花较少的时间,精力和钱财,取得较优的质量;确立教育就是服务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只有服务得好,才能“感动心灵”,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信任,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培养特长学生,出成果,出精品。(1)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扬长避短,打造自己的特色。(2)根据实际选准“突破口”

办学特色及办学目标确立后,要将特色目标落实了办学实践,有步骤地扎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段目标。(3)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

学校领导要做到“三个到位”即名校的思想认识到位、制度意识到位、管理落实到位;教师要树立“四项意识”,即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表率意识、服务意识;全体教职工倡导“五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4)要形成教学特色

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也要形成学校特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学特色建设。(5)要加强学校的教育科研

学校品牌的创建应提倡“科研兴校”,努力成为专家型领导、科研型教师、合格加特长的创造型学生。

12.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我国要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时代背景,试述如何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

答:教育管理现代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又是在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管理经验基础上的创新。要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首先要把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1)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首先,教育管理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变革,创新和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其次,教育管理现代化是一种教育管理整体转化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狭义的管理现象,而是广义的整体转换;不是管理的某一方面的现代化,而是内容十分丰富的现代管理体系。教育管理现代化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思想观念行为层面等三个层面的现代化。这三个层面相辅相成,密切结合,构成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整体运动。(2)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基于对教育管理现代化内涵的了解,要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教育管理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

 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教育管理主体在进行教育管理活动时所采用的物资和技术及其具体操作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建立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即以现代技术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如计算机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行政管理。因此,要实现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一方面需要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库的建设,适当引进集财务、人事、档案管理于一体的优秀的管理软件;第二,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对教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②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教育管理体制的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向体制层面上深化。第一,教育管理体制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保证。要实现教育管理体制现代化,必须以“教育管理民主化”为指导方向,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并逐步推进教育管理体制的法制化建设。第二,在办学体制上,政府要简政放权,进一步下放地方办学权限,形成政府、集体、社会其它力量相结合的多元化办学体制。开拓社会化、国际化的办学新模式;在管理体制上,对基础教育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第三,在投资体制上,进一步强化教育投入主渠道——政府财政拨款的作用,同时积极吸引和股利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相辅相成的教育投资体制,改善教育投资结构;第四,在招生和就业制度上,将国家包学费包分配改为高校学生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第五,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上,政府简政放权,扩大学校自主办学主权,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③完善对教育管理者的培养工作,促进教育管理主体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人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人的发展是教育管理的起点和归宿。人的现代化在整个教育管理现代化工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教育管理者作为教育管理主体,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培养教育管理者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转换思维方式,树立现代化的管理观念。思维方式是教育管理者素质最深层最核心的因素,传承,反思,转换,更新是转换思维方式的基本思路,对优良的传统和有效的做法要继承,发扬,推陈出新,要变习惯性思维方式为创造性思维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发展性管理观念,民主管理观,战略管理观以及知识管理观等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其次,形成动态的知识结构。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学习各种教育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教育管理的法制化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学习各种现代化设备(如计算机)的应用知识,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积极学习各种知识,新观点和新思想,形成动态的知识结构,以便满足现实工作的要求。

④分层实施,分类指导,构建“点,线,面”的教育管理现代化渐近模式。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随时代不断变迁,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企图一蹴而就,而是应该选择那些力所能及的目标作为“切入点”,运用“迂回推进,先易后难,分步到位”战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把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动权。

  所谓“点”就是将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实施落实在具体的基层单位,比如一个乡镇教办,一个学校,一个县乡行政区域,通过这种“点”上的现代化带来一种整体的爆破,最终走向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所谓“线”就是将教育行政现代化和学校管理现代化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所谓“面”就是教育管理区域现代化。按照全国的地理区域,每个区域分别按照本地域的特点因地制宜推进本地区的教育管理现代化。

  在大力推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是与时俱进的,且具有时代意义。通过以上途径,相信教育管理现代化可以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2014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6教育管理学考研真题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教学管理

2.教育政策

3.管理育人

4.教育评价

5.学校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当前我国教育督导的基本任务。

2.简述教育行政的基本职能。

3.简述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

4.简述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学校质量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小学校学生管理的目的及其基本要求的认识。

3.联系实际,试分析教育管理中出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2014年中山大学教育学院836教育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教学管理

答: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行政人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以求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的重大意义在于:①它是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②它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③它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提高。④它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⑤它直接影响这学生的质量和与人目标的实现。

教学管理的内容有: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②建立和维护教学为主的工作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③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④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不断促进教学的科学化。

2.教育政策

答: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类型,是指为了解决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公共问题,政党、立法机构、政府等所制定的教育方针、行动纲领、教育法规、条令条例等多种行为规范和活动过程的总称,是对教育工作的目的、策略和途径的总体规定。教育政策的实质是对全社会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

教育政策与其它公共政策一样具有阶级性、公共服务性和过程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性:①必须体现公共利益和诉求。②必须面临复杂性的社会情境。③必须切实考虑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个体的价值选择自由。④教育政策中的资源和利益分配实质上是对发展机会的分配。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充分考虑到教育政策的特殊性。

3.管理育人

答:管理育人是现代学生工作的基本内涵之一。相对于传统学生管理将管理者只作为一个看管作用而言,现代学生管理提倡管理育人,认为管理也是育人,管理者应当起到全面育人的作用。管理育人的途径有二:一是系统地进行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二是精心设计、制作育人活动。树立管理育人的理念,系统地开展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文化建设;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倡自主管理、学生自治等,是学生工作的最佳境界。

4.教育评价

答: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分类主要有:①依据评价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②依据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③依据评价对象的范畴,可分为整体评价和单项评价、群体评价和个体评价;④依据评价主体的身份,可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⑤依据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可分为量化评价与非量化评价等。教育评价的功能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和育人功能。

5.学校教育制度

答: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以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具有不同性质和任务的学校为主体而形成的体系,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它是教育制度的主体,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为实施正规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学校教育制度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以及单轨型、双轨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学校教育制度建立影响因素有:①国家政治制度;②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③文化历史传统;④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当前我国教育督导的基本任务。

答:教育督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的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作出审慎的分析和评定,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使教育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我国教育督导的基本任务包括:(1)监督和检查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的情况,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在我国,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条件不同,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同时各个地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思想认识、政策水平、教育观念、实际经验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教育方针与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常常得不到切实的落实。这就需要教育督导机构及督导人员专门承担起国家对教育行政机关及学校的工作质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监督、监察任务。(2)评价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评价下级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工作成效及学校经验实施的成果,是教育督导的一项主要任务。从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观点和发展趋势来看,积极开展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3)指导和帮助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

指导是督导工作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下级行政部门和学校更有效地完成任务。成功的指导是以调查的事实和基于事实所作的评价为依据,以督导人员与被督导人员之间相互信任为条件的。(4)反映下级部门、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并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反映意见和建议。

教育督导系统被视为教育管理的反馈系统。教育督导机构及人员通过反映下级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实现上级各项方针、政策、指令、任务执行情况及方针政策本身问题的“反馈”。反馈是检查决策是否正确、执行是否有效的依据。(5)鼓励并协助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就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性的调查及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改革的依据。

教育督导人员就评价结果及调查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应组织、协助、参与有关专家、实际工作者的合作研究,以推动教育工作方针的执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简述教育行政的基本职能。

答:教育行政职能是指教育行政本身的职责和功能,它既表明教育行政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又体现在教育行政机关在执行任务、完成国家教育使命所进行的职务活动当中。

教育行政的基本职能有:(1)计划职能。计划是教育行政活动的中心环节。计划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对于这一职能,无论是什么体制的国家都很重视。(2)立法职能。立法是促进教育行政活动正规化的一个重要职能。国家通过立法可以对教育的目的、方针,对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对教师的资格和待遇,对教育管理活动等予以法律上的规定,并依法行事。同时,完备的立法是进行法律监督的依据。(3)组织职能。组织是通过一定机构和人员把依据拟定的计划和对策,化为具体执行活动,指导计划的落实。组织活动包括对机构的设置、调整和有效运用;对工作人员的选拔、调配、培训和考核;对具体工作的推进和督导等。组织职能是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4)协调职能。协调,就是改善和调整各个机关、各种工作人员、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各项管理活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步调一致,以实现共同目标。协调可分为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行使协调职能的途径主要有:统一目标、政策、领导,加强组织团结;注重有力的监督、充分的沟通,兼顾各方利益和要求等。(5)监督职能。监督是指国家依据有关法令和采取有关行政措施对地方和学校教育的实施实行监督;可以分为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中央集权制国家重行政监督职能;地方分权制国家重法律监督职能。(6)经营职能。国家对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人员聘任、经费使用等方面直接进行管理。中央集权制国家行使经营职能特别突出。(7)指导职能。国家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就教育发展的规模,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教学内容的确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选择等基本属于地方和学校内部的事务,提供指导和建议。(8)服务职能。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下级部门和所辖学校提供诸如信息、咨询、资助等项目,以此作为教育宏观控制的重要手段。

3.简述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

答:教师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师管理的内容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完善的。一般来说,现代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任用、教师的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和教师的激励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1)教师的任用

完整的教师任用应当包括新教师的招聘和在职教师的岗位聘任两个部分。

①新教师的招聘。为了满足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保证新师资的质量,我国于1995年12月颁发了《教师资格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对各级各类教师的资格分类、教师资格条件、教师资格考试及教师资格认定等做出了较为严密的规范。②在职教师的岗位聘任,实行教师聘任制,它是指在符合国家法律制度的情况下,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质或教学经验的人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l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充分肯定了这种教师任用方式。并将其确定为我国今后教师任用的基本方式。(2)教师的评价

教师评价是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对教师素质、教学行为、工作过程和工作效果进行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基本要求是:①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②注重教师的个体差异。③明确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④处理好教师评价中的三对关系。一是显性与隐形的关系,不仅要对出勤、课时、班级成绩、发表论文数量、参加进修情况等显性工作进行评价,还要注重如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思想熏陶等隐性工作的评价;二是定量与定性的关系,隐性工作以及一些显性工作无法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时,需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三是结果与过程的关系。(3)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一些地方开始实行校本教师培训。校本培训是指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在于教师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给,培训者基本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4)教师的激励。我国的广大教育管理者将教师管理引入激励理论,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策略,其中包括物质激励、目标激励、制度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以及信息激励等。教师激励可分为个体激励和群体激励,而重点在于群体激励。教师激励的重点在于群体激励。群体激励不是要搞平均主义,也不是主张平均分摊教育资源,而是要在考虑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以有限的资源投入,换取最大的激励效应。

4.简述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答:当前,我国建立起包括高校、普通高中、中职、义务教育阶段以及学前教育阶段在内资助政策体系,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同时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1)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国家奖学金;第二,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三,国家助学金;第四,国家助学贷款;第五,退役士兵教育资助;第六,高等学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第七,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第八,勤工助学;第九,师范生免费教育;第十,学费减免;第十一,绿色通道。

②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国家奖学金;第二,国家免学费;第三,顶岗实习;第四,奖学金;第五,学校减免学费等;

③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国家奖学金;第二,学校减免学费等;第三,社会捐资助学。

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同时推行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各项政策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免学杂费;第二,免费教科书;第三,寄宿生生活补助;第四,营养改善计划。

⑤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地方政府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3%-5%比例的资金,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各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捐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出台的资助政策、经费投入及实施效果等因素,予以补助。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学校质量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答:学校质量管理是指以强化教职工的质量意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设计、实施、检查和分析,以取得较高水平成绩的活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1)加强学校质量管理的意义

①质量管理是实现学校基本任务和满足社会需要的保证。现代社会是“在质量大堤的保护下生活的”,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二:其一,当人们的起码生存条件得到保证以后,便开始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即要求社会提供质量较高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粗制滥造的低劣产品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是对人们美好愿望的亵渎;其二,在科学技术日益复杂、精细和以生产过程为代表的社会生活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较高的工作和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而合格的教育则是全部社会产品“质量大堤”的基础,因为社会产品的质量是要以人的质量为前提的,离开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就无法生产出合格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人的质量这个基础一旦动摇,全部社会生活就会发生停滞乃至危机。

②抓好学校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教育投入的有效性。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日益扩大,教育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资源投入越来越多。许多国家财政支出的统计资料表明,教育投入仅次于甚至超过军费支出。因此,教育质量的低下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有2亿儿童和青少年上学的大国里。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目前各省初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05%~110%,也就是说,主要由于学习不合格而重读的学生平均高达适龄儿童的7%左右,不仅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些留级生不仅使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的教育经费雪上加霜,还使教师付出大量重复性劳动。因此,要保证教育投入有较高的效益,就必须加强对各项工作的质量管理。学校质量管理是一整套的科学程序,它不仅能够监督教育工作的每一步进展和最终结果,还能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从而减少资源和劳动的浪费。

③质量管理提供了客观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与手段。质量管理本质上是一个控制过程,其核心是信息反馈,也就是说,在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并正确判断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保证工作达到标准要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