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3)(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0 10:11:17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十面埋伏(3)

十面埋伏(3)试读:

内容提要

台北踢出奥运第一金荣誉属于全球华人,中国女排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女排诠释体育精神2008中国将是龙首。8月27日雅典赛场中国红在雅典飞翔。奥林匹克之火点燃世界人民对光明的期盼。老枪里终于射出的热泪以及赵颖慧的微笑。刘翔成就了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值得信赖的红色梦之队横空出世。

罗格的日子不好过

国际奥委会今天终于让希腊吃下了最后一粒“定心丸”:确认雅典的组织工作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雅典可以举办奥运会了。

申奥“卖票丑闻”闹大

国际奥委会一连两天在希尔顿酒店召开了执委会会议。记者今天来到希尔顿酒店时,发现这里虽然还是一间对外营业的豪华酒店,但是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座保安高度严密的“堡垒”。作为国际奥委会在雅典奥运会期间的总部,希尔顿酒店其实等于只做国际奥委会的生意,其他客人不要说入住,连接近酒店一步都艰难。

在酒店大堂接受验证检查之际,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屠铭德等北京奥组委和中国奥委会官员一行和记者不期而遇。由于记者曾经在北京申奥和广州申亚期间与他们相熟,所以马上开始了采访。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是从昨天开始的,不过会议一开始就被“卖票丑闻”所困扰。一向喜欢揭国际奥委会之短的BBC记者,以“卧底”方式假扮成经纪公司公关,对4名自称能为伦敦申办2012年奥运会拉选票的中间人进行了暗访,并偷拍了保加利亚籍国际奥委会委员伊万·斯拉弗科夫与中间人、BBC记者讨论如何在申办时贿赂国际奥委会委员获得选票的情景。他们坚称,可以通过贿赂等手段为申办2012年奥运会的伦敦获得54张选票。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昨天决定,在调查完全结束前暂时中止斯拉弗科夫的委员资格。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于这一“节外生枝”的“丑闻”十分愤怒,他已经表示:“我对此非常失望,非常生气。对于国际奥委会之中和之外的某些人的不道德行为我非常生气,因为他们玷污了奥林匹克的形象。”不过64岁的斯拉弗科夫却一直坚称自己清白。罗格同时也表示,允许其通过申请召开听证会证明自己的“无辜”。无论如何,此次丑闻也是国际奥委会自1998年爆出美国盐湖城冬奥运会拉票丑闻后面临的又一次“信任危机”,当年有10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因受贿而被迫辞去或被剥夺委员资格。此后,国际奥委会加强了反腐措施,包括禁止委员访问申办城市以及加强对申办城市宣传活动的监管,并成立了道德委员会处理委员各种不当行为,但是没有想到,国际奥委会内部的腐败现象还是屡禁不止。“鸟巢”修改案被接受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今天的会议议题相对昨天较为轻松,上午9时开始,先后召开了近3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筹备工作会议和陈述会议,首先开始陈述的是雅典奥组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奥斯瓦尔多,之后由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组委会和协调委员会主席克里进行工作陈述。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工作陈述被安排在上午11时15分举行,先是由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向执委会介绍了北京奥运会的筹备情况,同时北京奥组会成员代表和专家出席了陈述会议,回答了执委会提出的相关问题。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的陈述会议被安排在最后进行,由温哥华奥组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法塞尔进行工作陈述。

由于前一段时间相关人士就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提出了“应该节俭”的意见,所以这次北京奥组委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汇报方案修改的提议。尽管北京奥组委官员都不愿就这一敏感的问题发表谈话,但是罗格却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际奥委会原则上接受北京奥组委的新方案。

罗格抵达希腊后,国际奥委会和雅典奥运会千头万绪的工作把罗格搞得晕头转向,以致在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首次在希腊正式与媒体见面的罗格,开口就向老记们说“GoodMorning”,在老记们善意的笑声中,罗格自己也意识到出错,连忙重新以“GoodAfternoon”作为开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一开始,“老记”们就针对“卖票丑闻”向罗格穷追猛打,而罗格只表示“该说的昨天已经全部说过了”。不过“老记”似乎根本没有想到照顾罗格的心情,各国记者除“卖票丑闻”之外,分别就反恐、安保、票务、兴奋剂、与国际足联的谈判等热点问题,向罗格“万箭齐发”。疲惫不堪的罗格只能尽可能用最简短的回答应付记者,国际奥委会媒体部主任戴维斯见状,连忙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罗格匆匆离去。

本来,作为奥运会这一世界体育盛会的“大老板”,罗格应该来雅典享受无比的尊贵和荣耀,但是没有想到奥运会还没有开始,却像一名受气的婢女,真没有想到,原来罗格的日子也不好过。

雅典“中日记者之战”

7日晚上演的亚洲杯中日之战自然牵动了全国球迷的心,同时也牵动着已经抵达雅典的中国记者的心,巧合的是,几乎“中日之战”爆发的同时,在奥林匹亚也上演了一场另类的“中日记者之战”。

身在雅典心系中国

昨天,雅典组委会安排外国记者进行了一次独特的“收费采访”,驱车前往距雅典360公里的奥林匹亚进行访古探幽,爱国之心使所有的中国记者心系远在万里之外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大家不断通过国内发来的短讯了解比赛进程,经过计算时差,“老记”们激动起来:“现在应该是奏国歌的时候了,让我们一起向东为国家队祈祷。”

一球牵动众人心,与我们同行的日本记者也十分关心这场比赛。日本记者忙向我们打听比赛的进行情况。中日两国记者也在为亚洲杯“中日之战”共同牵肠挂肚。

两国记者稍有冲突“日本队先进了一球”、“李明扳回一个”、“上半场双方以1比1战平,中国队还略占上风”,大家相互交换着信息,想象着“紫禁城之巅”的决战,无不为中国队鼓劲加油。但当传来日本队攻进最后一球的消息时,中国记者无不为之惋惜,当时大家并不知道原来日本队打进的第2个入球有手球的嫌疑,只是凭过去的印象猜测比赛情况和中国队失败的原因。

这时,采访团到达点燃现代奥运会圣火的祈祀坛,当中国记者准备在那拍照时,一名日本摄影记者在景区内挡住了画面,《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陈昭见状便用英语向其示意,让他离开景区。不料这名日本记者突然冲到陈昭面前,也用英语向陈昭表示不满,认为陈昭无权让他离开。两人除了言语上的冲突外,几乎要动手了,幸好在场的记者马上把两人分开。

中国记者迎接挑战

后来,或许大家面对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宽大跑道,气氛渐渐缓和,也兴奋起来,因此在跑道的起跑点上,一名日本记者突发奇想,居然向我们下战书挑战:进行一场中日记者赛跑比赛。

这条土质跑道全长192米,可以同时供20名运动员赛跑,中国记者推举了《人民日报》记者王霞光作为代表应战,本报记者做裁判,一声令下,两人马上冲了出去,由于大家都是“老记”,跑步姿势和速度自然无法与运动员相比,但最后还是王霞光战胜了日本记者,这场特殊的“中日记者之战”以中国记者获胜告终。落败的日本记者也很有大将风度,他回到起跑点时,与担任裁判的本报记者握手致意。

最后中日记者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相视而笑,共同呼吸奥林匹亚的遗风,体会着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为即将来临的雅典奥运会的新闻大战准备着!

刘翔+女排

——张灯结彩神州欢腾

要说世界杯还不能算是排球比赛里的最高级别,可去年中国女排终于在日本拿回后座,国人那个高兴劲儿,至今仍然记忆犹心。等了一年终于等到最高级别的奥运会,最后一举拿下的对手还是去年“人没在”的俄罗斯。昨天刚刚迎来了闪电侠飞翔的刘,今天再加上中国女排,这个时候,国内恐怕是要张灯结彩、神州欢腾了吧!

女排的辉煌似乎总是跟国运昌隆联系在一起。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那是新中国的第一次,同时也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宣言。此前两年,1982年的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中国刚刚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的体育霸主。女排决赛,中国姑娘视高大的海曼为无物,在东道主的地盘上战而胜之。人的感情真是一种很难言表的东西,中国女排就此成为那个时代中国人心中的“结婚照”,什么时候想起来拿出来瞧瞧,都觉得当年人面桃花、煞是好看。朗平、张蓉芳、周晓兰,这些老女排的明星们,在青年男女心目中的地位,就相当于今天的乔丹或者周杰伦。女排精神似乎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二法门,工人大哥学了能增产,农民二哥学了能丰收,总之是指哪打哪。一个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劫难期终于翻过,即便有号称“中国山口百惠”的杨希押阵,但中国女排的总体相貌指数仍是平平,然而就是这些姑娘,突然就成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鸡汤”。

1万元,这是女排当年获得奥运会冠军后每个队员得到的奖金。据说主教练袁伟民因为“贡献突出”发了1.5万,还是中央特批。这个奖金规格可能也是所有中国运动员里最高的。1万元,对于80年代的人来说应该是个天文数字了吧。20年后,国家给奥运金牌选手的基本奖金是20万。20年,奖金涨了20倍。还没有听说,如果女排夺冠,体育总局会有什么特殊政策,民间的似乎也没有。斗转星移,如今的当红不让是飞翔的闪电侠。中国女排的奥运冠军似乎已经失去了官方所说的“特殊贡献”。

但是谁也无法忽视女排的“特殊”。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国力之争,在女排决战之前已经渐趋明朗。此时此刻,人们如此看中女排的这块金牌,是因为中国军团可以就此给俄罗斯人的“帝国反击战”一剑封喉。

比分纠缠,气氛紧张,两个小时的比赛令人透不过气来。第5局,纤长的俄罗斯姑娘,脸上终于又出现了那种我们惯常看到的迷茫的表情。当二传队长冯坤已经可以扣球得分的时候,我们终于可以放心了,俄罗斯已不是对手,不仅是这一场比赛,一面金牌,而是中国军团在雅典奥运的就此凯旋。等了20年,等到的是中国代表团的第31块金牌,等到的是中国体育奥运史上从未到达的高度。20年后,中国女排或许不会再成为精神符号,但却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体育新元年的开山之作。

红人秀、新照片,中国有足够的理由开始狂欢。

刘翔痛失颠峰对决

13秒19,左右没有阿兰·约翰逊,在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的半决赛里,刘翔跑得过于轻松,甚至忽略了瓦格纳的追赶。决赛里,依然不会有阿兰·约翰逊。

回过头想想110米栏第二轮第2组的比赛,简直就象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被“谋杀”的主角就是阿兰·约翰逊。多了裁判这个“帮凶”,余众选手是共谋。

当阿兰·约翰逊站在第六条跑道的时候,他恐怕很难想到其后发生的一切。裁判发出第一枪,第2道的西班牙选手抢跑,阿兰慢慢恢复自己的起跑动作;一切准备就绪,但裁判鸣枪,阿兰身边第7道的巴巴多斯人又举起了右手,示意自己还需要调整,他缓慢的动作让所有人感到焦虑,包括他身边的阿兰。第3次,这次捣乱的是裁判,他认为第1道的选手起跑姿势有问题;再等。第四次,裁判的枪声响起,没有抢跑、没有意外,阿兰的心却已经乱了,跟着乱的还有他的步伐。

从第一个栏开始,阿兰·约翰逊就是慌乱的,他接连踢倒了3个栏,直到第7个栏才勉强踩上节奏,当时他第5,这个排名还不足以让他进入下一轮。那时阿兰的心一定更乱,乱到第9个栏他实在跨不过去了。其实,阿兰·约翰逊的心到雅典的时候就是乱哄哄的。他的妻子、美国女子短跑顶尖高手爱德华兹的禁赛风波,搅得他心神不宁。

阿兰·约翰逊直直扑倒在跑道的刹那,刘翔痛失颠峰对决。

阿兰·约翰逊33岁,刘翔21岁。刘翔出道的时候,阿兰·约翰逊早已是亚特兰大的奥运冠军,两人第一次在2002年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室内田径赛相遇,江湖地位不可同日而语,结果自然也是以刘翔的惨败收场。2003年,刘翔已经是一流高手,但在阿兰面前仍然不堪一击。阿兰就象少林寺藏经阁里的无名老僧,就算萧远山偷看了少林寺全套的秘籍,还是能一招制胜。

2004年,刘翔似乎突然捅破了武功进境的那层窗户纸。5月的日本大奖赛,13秒06,刘翔战而胜之,阿兰只有13秒13,第二;7月,奥运之前的罗马大奖赛,尽管阿兰最终赢得比赛,但在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的计时器上,他们同为13秒11。

即便已经差之毫厘,但在男子110米栏这个江湖里,阿兰·约翰逊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武林盟主。后生小子要当老大,有两条路,一是老盟主主动退位让贤,二是一战定江山,两个人痛痛快快地做个了断。

然而,痛失阿兰·约翰逊之后,江湖已成乱世。多库里,这位与刘翔同样年轻的法国人,胸中跳动的恐怕是一颗与刘翔一样的帝王之心。13秒06,这也是刘翔的最好成绩,一场血战近在眼前。

可惜,无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这都只是一场江湖血斗,而不是人们期待的颠峰对决。

老盟主显然还没有归隐之意,这盟主的位子即便是坐上了,不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还会有些忐忑不安,生怕哪天阿兰重现,江湖又无宁日。

在金牌中游走国球不失风范

在雅典采访的国内记者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跟着项目走,一种是跟着金牌走。跟项目走的,相对比较简单,球队在人在。跟金牌走,就要费些脑筋,中国代表团20几块金牌,事先能让记者们押中宝的不足半数。尤其是一些“预定金牌”项目的错失,令有的记者大呼“上当”。在金牌中游走,虽然有时会因为没有夺金而失望,但运动队的实力、对金牌的态度,却可以在得到金牌和错失金牌后看得更清楚。

金牌选手里,大家公认的最可爱的冠军是女子乒乓张怡宁。多少年了,她一直是个“酷女郎”。可奥运金牌的魔力就是这么大,得了冠军之后,张怡宁突然之间就笑颜如花了。第一天拿了女双冠军,我们一干人说明天再来,她说好。第二天双方都没有爽约,张怡宁已经是奥运双料冠军。虽如此,也不见小姑娘有什么得意忘形,有记者想看看金牌,立马儿从脖子上摘下来;要合影,也十分配合的摆POSE,搞到最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已经忘了把自己把金牌放进了兜里,骑驴找驴的忙了好一阵子。

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中国乒乓球队堪称这句话的典范。张怡宁那边刚完成任务,蔡指这边已经下了“新一代领军人物”的新指令。前任“大姐大”王楠就此谢幕。这就是乒乓球队的新陈代谢速度,略显残酷,但是有效率,大关节决不拖泥带水。

三天三金,我们这些跟着金牌走的人,第四天又到了乒乓球馆。王浩输球,但是输得不丢人。刘国梁年纪不大,已经得了师傅的真传。言谈之间,不为失败找借口,但是霸气依旧,让人相信金牌还能拿回来,无非是先在别人家放放。乒乓球队能有这样的风范,跟人家的家底有关,一览众山小的日子不用多说,即便是输得精光从头再来也不含糊,练就了荣辱不惊的本事。

李婷和孙甜甜的可爱是另外一种。毕竟是头一次,还没有学会外交辞令。两个字——高兴,恨不得把心里的话都掏给你,可究竟怎么赢的她们自己也搞不清,却让你不由自主的跟着她们乐。也许再得几个冠军,同样的神情、话语就看不到、听不到了。

女曲的姑娘都少言寡语,四年前韩国金教练刚来是这样,这四年跟着教练走南闯北还是如此。女曲势如破竹的时候,跟的记者不多;进了四强,眼瞅着金牌有戏,记者开始增多。意大利人从来不承认点球失利叫输球,可输了就是输了。一个外国人,就那么诚诚恳恳的道歉,叫人没话说。

另外一些运动队就让你觉得不那么可爱了。奥运第二天是中国代表团金牌进得比较狠的一天。夺金点多,时间重叠。一位广播电台的男同志,在丢了第一天杜丽的首金后,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终于在第二天选择了“份量最重”的体操男团决赛。在等待了5个小时后,体操队不仅没得金牌,干脆就连奖牌都没得着。那边朱启南、陈艳青、石智勇却已在从容之间轻松折桂。对成绩的失望自不待言,更不爽的是队员、教练一干人等在失利后的表现。队员一个一个摔得七零八落,教练还要硬挺着“梦之队”的派头,显得有失体面不说,更让人为这支队伍的未来担心。要说功劳簿,体操队跟乒乓球队还不是一个档次,可据说是近年在队里弄了个光荣榜,队员得了世界冠军,就要大张旗鼓的金榜提名一翻,透着虚荣,小家子气。那个冠军的花名这么重要,难怪要摔跟头了。

奥运冠军的“潜规则”是否有解

本届奥运会的体操比赛,不止中国队表现难堪。真正的老牌强队俄罗斯队的表现同样有些尴尬。在所有体操比赛结束后,俄罗斯男女体操队竟然未获一金。然而,这种尴尬由于两位超一流体操选手的存在,而暂时被人们忽略。霍尔金娜和涅莫夫,他们的比赛动作尽管无法令裁判打出足够的高分,但是却足以令在场的观众为之折服。这种局面在体操最后一个项目男子单杠上达到高潮。在场观众山呼海啸般的怒吼,终于让心惊胆战的裁判改变了他们的判决,虽然成绩更改后仍然不足以使涅莫夫凭借自己近乎完美的比赛赢得冠军,但改变本身已经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同时让人们看到了一线希望,在各个项目上,困扰世界体坛多年的裁判问题,也许并非无解。

体操比赛的裁判问题众所周知,涅莫夫不是唯一受到伤害的俄罗斯运动员,俄罗斯也不是唯一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国家。霍尔金娜甚至在全能比赛结束后声称假如她不是俄罗斯人她就会赢得这块金牌。体操比赛中存在的潜规则,几乎是一个尽人皆知的现象。在前苏联和独联体时代,类似涅莫夫在单杠比赛里发生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时他们往往是受惠者。各个加盟共和国和来自东欧阵营的裁判分布在各个项目的裁判席上,维系着国家和集团荣誉。包括中国运动员在内,往往对这些裁判之间的默契束手无策。随着独联体的分崩离析,美景不在。

更有甚者,听一些业内人士说过,像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一共14枚金牌,这14枚金牌如何划分势力范围,在比赛之前就知道个大概,只是你无法肯定这块金牌是出在哪个人、或哪个项目上,因为毕竟一些重大失误随时都可能出现。据说这是以往很多体操比赛之怪现象的根本原因。至于金牌的“分配”比例,那和代表国在体操组织中的地位密切相关,当然也会考虑利益的均衡,有安慰奖。在独联体之后,没有哪个国家能具备霸主地位,这种“潜规则”似乎更倾向于均衡性。

这种表面上的一团和气,你好、他好、我也好的局面,看起来比以前有进步,但实质上,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公正。事实上,这种新形式的“潜规则”危害更大,受到伤害的代表队,期盼着会在下一次获得补偿,因此有时会放弃抵抗。其结果不仅赤裸裸的戕害运动员的付出,同时也粗暴的贬低观众的判断能力。

希望上述道听途说,是一种纯粹的无稽之谈。不能否认一些让非专业人士认为的问题金牌,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非专业”,而看不出一些可能造成失分的很严重的技术性失误。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规则的制定是否合理。奥运会这样的比赛,归根结底是要拿出来要人欣赏的。如果几万名观众都觉得如痴如醉,偏偏几个人因为“细枝末节”而认为不值一屑,那么究竟是谁的错呢?

几乎所有人都愿意在形式上赞美奥运会的纯洁、美好,但抛开一些利益关系不谈,无可否认的是,奥林匹克同样存在着难以跨越的对等级、种族、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的偏执。这些偏执有时会肆无忌惮地通过裁判的判决加以反映。在很多时候,我们会悲观的认为这种现象几乎是无解的,因为这些偏执是来自于人的观念和思想,因而难以驾驭和逆转。所幸的是,希腊观众以及在场的其他一些国家观众给予涅莫夫的欢呼和给予裁判的蔑视,让人们看到了不公正的难以遁形、看到了打破“潜规则”的希望。

从雅典到温布尔登还有多远

李婷和孙甜甜的胜利,对中国体育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然而在网球世界里,则多少显得有些劫富济贫的味道。

首先,要搞清楚是在哪个评价体系中讨论这块金牌的价值。对于中国体育的奥运战略而言女子网球的突破,使得我们在一些传统劣势项目上,找到了可供借鉴的方向。

双打比赛对球员之间的配合要求很高。由于是代表国家参赛,职业网球巡回赛中司空见惯的跨国组合,在奥运会中成为不可能。很多组合的临时配对显然与中国两位球员长期合练的默契不可同日而语。这就给了我们的球员一次绝佳的良机。再加上欧美人对中国球员的不重视、不了解,在某种程度上,李婷和孙甜甜是趁其不备,偷袭得手。很明显,代表团和网球中心在这个项目上是动了心思的。综合性运动会,不仅要斗勇、斗狠,更要斗智。以后的奥运备战,我们也可以像网球这样多使巧劲儿。要知道,在奥运会这样的国家较量中,一枚奖牌都可能会对最终的排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何况是一枚金牌,弥足珍贵。

接着是中国网球发展体系中的评价标准。过去,在ATP、WTA和四大满贯的任何一项有分量的比赛里,中国运动员尚未取得过任何一项有分量的冠军。即便郑洁在今年的法网里史无前例地打进第四轮,即便孙甜甜和李婷打入了女双16强,即便我们还有若干前途无量的后备力量。但是缺乏冠军头衔的加冕,实力还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奥运会是一个世界舞台,这个冠军来得恰倒好处,中国网球可以借此地宣告脱贫。

最后是网球本身的评判眼光。客观地说,李婷和孙甜甜以及西班牙的帕斯库尔和马丁内兹两对选手只能说谁打的更不好。毫无疑问,与任何一次大满贯的女双决赛相比,奥运会的决赛水平都相去甚远。李、孙二人如此之多的双误,充分说明了法网16强与奥运金牌之间的垂直距离。

中国网球靠两位淳朴至极的姑娘掀开了帷幕一角,这一角让久盼甘霖的人们兴奋得难以自持。然而,在这一角之外的精彩,我们还远未领略。每年六月,网球都会在温布尔登向传统致敬,男女球员必须身着白色球衣,就算是当年桀骜不逊的阿加西也不能破例。温布尔登会打开冠军俱乐部的大门,但也会坚决地明示闲人止步。正是这些一丝不苟的传统,使温布尔登在网球世界的地位至高无上。

如今,我们要闯入这个领地。从奥运会到WTA,从WTA到ATP,从ATP到法网、澳网、美网,最后到达温布尔登。每一个台阶的攀升都需要时间,在时间的叠加中,我们将培养中国的网球气质,形成自己的网球传统。在这些方面,我们现在还差得很远。

对姚明的口诛笔伐和阿谀奉承都可以结束了

到目前为止,中国男篮在雅典一共打了四场球,对男篮本身和观看男篮的人来说,这是四场可怕的相互折磨的比赛,对中国的头号球星姚明来说更是如此。所幸的是,男篮只剩下一场比赛。不管篮球专家们如何分析,我相信与塞黑的比赛不可能再改变什么。赶快结束,这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

第一场中国对西班牙。在这场比赛之前,出于对“由姚明领军”的信任,相当多的人是带着乐观的心情来到赛场的。NBA的光环在那个时候还相当耀眼,有NBA的全明星中锋担纲,还有NBA的前任主教练坐镇,中国男篮好象已经具备了和梦六掰手腕的实力,小小西班牙自然不在话下,当然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梦六其实也是败絮其中。比赛的结果与人们的期望值大相径庭。胃口已经被高高调起的姚明和媒体显然都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比赛结束之后,姚明发出了愤怒的呐喊。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演绎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头号轩然大波。参与其中的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方认为姚大侠敢怒敢言,不愧11尺男儿;另一方则嘲笑明·姚的美国饭吃多了,回国家队闹起了个人英雄主义。

第二场中国对新西兰。姚明独得39分,终于堵住了“倒姚派”的悠悠之口。“捧姚派”借此大做文章,各种溢美之辞滚滚而来。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再度被熊熊点燃,而比赛本身的很多关键性问题恰恰被忽略了。

第三场中国对阿根廷。中国队输掉了比赛,姚明打得也不突出。但是由于有了前两场比赛的铺垫。“倒姚派”和“捧姚派”在赛后都表现得比较温和和克制。阿根廷看上去过于强大,因而也就失去了试金石的作用。

第四场中国对意大利。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比赛。“捧姚派”希望一场胜利使姚明变得更加高大,“倒姚派”则盼望取得一场群体的胜利,使“明·姚”回到人民的队伍。结果,这却是一场双输的比赛。束手无策的姚明,看起来高大得略显笨拙。和他的队友们一样球打得不高明,也终于放弃了焦虑的神情。

事实证明,姚明的作用和能量都被夸大了。他长得非常高,他的工资非常高,他的人气非常高。可是他还不具备左右一支球队的能力。但谁也不能因此而剥夺姚明说话的权利,他可以继续发泄对球队的不满,即便这是一次集体性的丢脸。不断的失败使人们终于有了充足的理由对这些话置之不理。

对姚明的口诛笔伐和阿谀奉承从现在开始都可以结束了。

中国体育传媒对一个人的关注程度,似乎从来没有达到过姚明的高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跟姚明的身高密切相关。一个这么高的人,所到之处令人叹为观止,在所难免。但是,过去一段时间,有关姚明的一切还是太多了。中国篮球现在需要一个缄默期,这对姚明也有好处。

中国军团夺金项目屡屡失手的背后

开赛六日,14金入帐。终于在金牌榜上被美国超越之后,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前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这是一次表扬成绩、总结问题的会议,表扬在前、总结在后。表扬自不待言,扬扬洒洒好几大点;为什么要总结问题,部分因为媒体开始在夺金平淡日制造起了不和谐音。

开幕式之前,恐怕没几个人奢望中国代表团能在第一的位置上呆这么久。“数字”成绩好,按说大家就该知足了,但为什么总是纠缠着女足、体操、陶璐娜、占旭刚……这些敏感的字眼儿,哪壶不开提哪壶?事实上,在开赛之初、大旗飘扬之处,就有国外媒体指出,中国的领先局面很快会被结束。人家的观点并非像我们习惯性的“整体实力有很大差距”云云。而是指出,中国尽管金牌数一路走高,但这些金牌中有相当比例是意外之喜,比如杜丽和王义夫的那两块,就连代表团官员也承认原来是排在C类的项目,何为C类,就是拿金牌有困难的。中国代表团虽然拿下了意外之喜,但是一些所谓的A类项目,即那些“我们有优势的”项目,如女举、双人男子跳水却失了手。这一得一失之间,中国代表团的“追俄赶美”便少了全程跑的后劲儿。

都说旁观者清,的确如此。一开始丢个把块金牌,特别较劲的人少。但后来A类金牌丢的面积越来越大、而且级别越来越高,国内媒体便有些“不自量力”的帮着找原因,这一找就找出了“不和谐音”。比较典型的是“选拔说”。一些看来志在必得的金牌选手,其实盛名不符。媒体质疑,向占旭刚这么差的状态怎么就拿了“外卡”到了雅典,而把个李宏利扔在家里。这个问题,昨天又提出来,怎么提出去怎么又接了回来。

类似占旭刚这样的“疑团”还有很多:许海峰直到陶璐娜打出预赛倒数第三这样糟糕的成绩后,仍然坚持认为自己的用人选择没有错误……那么多人都认为用滕海滨是个错误,怎么一下子这个错误就被转到了肖钦头上;时至今日,王义夫没参加50米手枪慢射是因为规则限制还是自动放弃仍然两说着;还有羽毛球男单……

一眼望去,上述“疑点”都出在我们的优势项目。

优势项目一旦出现“选拔”问题,当然会影响夺金计划。那“选拔”当然就没有问题,那怎么会输了呢?那当然是意外。有些看上去百分百合理的逻辑,其实是文过饰非的标准答案。

说句老实话,要把这里面的全部内容都说清楚,还真难。

雅典赛场上,最常见的一个景观就是,当某位中国选手夺取奖牌,或者夺取金牌之后,某位地方体育局的长官会紧握着某位教练或者领队的手,衷心地道一声感谢:“感谢您给了我们队员机会!”旁人一脸狐疑,“奥运选手都是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产生,何谢之有?”。这是一个Q&A的环节,不过是自问自答:只是普通礼貌而已。

不过,从各地给奥运金牌选手开出的高额奖金就足以证明地方体育机构对本省市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重视程度。这也难怪,一枚奥运金牌相当于两枚全运金牌,与“政绩”和“仕途”直接挂钩。一个行政区划能有多少个奥运冠军,某种程度上关系着该行政区划体育官员的“升迁”机会。中国体育始终想摆脱“唯金牌论”,可是那么多主管体育的地方父母官们,你不用金牌去衡量他们的政绩,你又能用什么呢?

金牌的背后汇聚了多少人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丢失金牌的背后,内容想必更加丰富。汉城奥运中国代表团的5金惨败之后,中国体育界有了一次从头到脚的反思、有了《强国梦》。

遗憾的是,有时候金牌可以掩盖很多东西。从“数字”上看,我们毫无疑问是“强国”了,也因此,丢失金牌的背后,很多东西也就成了“布袋和尚”——说不得。

道歉要诚恳

48小时内,相继有三支球队通过媒体向全国人民发出了道歉的信息。在大赛打响之前,这三支球队都被寄予厚望,但结果却惨不忍赌。

首先是中国女子足球队,在离开雅典前“她们表示”,希望通过国家通讯社“向全国人民表达歉意和心声”。原文写道:“我们辜负了广大球迷对中国女足的殷切希望,对不起全国人民对中国女足的厚爱,这是一次极其惨痛、代价昂贵的教训。痛定思痛,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战略定位出现严重偏差,导致战术上出现无法挽回的失误……回到北京后,我们将继续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认真吸取这次让人痛心疾首的教训。尽管前进的道路充满荆棘和坎坷,但中国女足重新崛起的征程,必须从现在开始。”表面上看,字里行间被泪水浸透,仔细推敲至少有两大漏洞。其一,人称不明,“我们”是谁。难道所有的女足姑娘都众口一辞,如果是某个人代表姑娘们发表意见,至少也应该告诉大家这个人是谁?其二,越俎代庖。估计形势、战略定位、制定战术,在中国女足这些工作难道都是由队员来完成?她们的确不如以前的玫瑰吃苦耐劳、技压群芳,但是上述失误无论如何也轮不着她们来道歉。

接着是体操队。雅典奥运体操馆外昏暗的路灯下,体操中心主任高健,终于站在了媒体面前。高健依然像过去那样笑容可掬,在经历了中国体操近年来在世界大赛最惨痛的一次失利后,他除了一再恳求媒体和全国人民能原谅体操队这次在雅典的惨痛失误之外,还披露了中国体操男子项目雅典全面失守的内部原因:肖钦未能在自己的长项鞍马比赛中发挥出水平,打乱了中国体操男队的全盘计划。而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的看法与高健如出一辙:“我们在赛前不愿意舍弃肖钦这个争金点,但团体上肖钦带给我们队最大的影响就是,其他队员要为他去补窟窿,最终导致全队接连出现了重大失误。”这回责任人倒是清楚了——肖钦,但听罢心里还是不舒服。整个局面的集体溃败,就这么追本溯源地压到了一个稚嫩的年轻人身上,是不是有些太残忍了?

还有李永波,对于男单的失败,除了“对不起”,他仍然对三名球员的表现表示满意,满意的基础是他们体现出了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面貌。虽然李永波的道歉保护了运动员,虽然后来羽毛球队接连拿下了两枚金牌,但一码事归一码事,到底什么是中国运动员应该表现的精神面貌,无非是过程里还有你来我往,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迄今为止,放在每一位没拿到金牌的中国运动员身上都成立,要论扼腕叹息,远远比不上高娥、谭雪。

既然有勇气站出来道歉,态度上就要诚恳。道歉的目的不应该是应付媒体、扭转舆论和向领导交差。没见哪支美国运动队在丢了牌之后向国人道歉。但我们的国情不同,在中国竞技体育这种举国体制之下,成千上万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经年累月的聚集在一起训练,即便有些赞助,但大部分还是国家投入。什么是国家投入,说白了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所以必须要给百姓一个交代。

体育比赛有胜就有负,很正常,辛苦大家都看得见,输球也能理解。但是千万不要糊弄人。

终身职业

奥林匹克越发展,越自成社会体系。政府机构日趋庞大,人际关系复杂,冗员贪官难免。多数人光明磊落,个别鼠辈偷鸡摸狗、干些上不得台面的勾当,这些都与现时社会相似。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社会成员年龄层次的划分。年轻俊美的运动员十七、八岁长大成人、二十五岁正当盛年、过了三十岁如果还能阵前杀敌,那么就可以称得上是老骥伏枥了。这是以前的观点,雅典之后恐怕要做些修正。当奥运选手,可能真的可以像当工程师一样,成为一种终身职业了。

先是王义夫,44岁的大叔,成了六朝元老不过瘾,还要当七朝元老,发誓北京奥运再披战衣。那个时候,大叔48岁,很多同龄人已经“内退”多年。如果说射击运动有其特殊性,那么乒乓球该是高强度的对抗了吧!可“老瓦”就是不信邪。不仅重在参与,还能拿下很牛的中国小子。

第一次对瓦尔德内尔留下深刻的印象,是1987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锦赛。那时候家里的电视是9寸黑白,但是足以记录下多年后还历久弥新的画面。乒乓球运动在当年保持着正常的21分、5局3胜制。在决定拿冠军、抑或需要继续鏖战的第4局,江嘉良以16比20落后,其后站在悬崖边上的英俊小生突然发威,先是追成20平,既而最终以24比22气走瓦尔德内尔。那时候小瓦面孔清癯,即便铩羽也保持神情冷漠。

尽管接下来泪洒赛场的一幕未免有些娘娘腔,但在此后一段时间,江嘉良都是力挽狂澜的标志性人物。在人们期待他再立新功的时候,运动生涯戛然而止。漫长的瓦尔德内尔时代就此开天辟地。17年过去了,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江嘉良,好象已经转换了多种职业,但瓦尔德内尔运动生涯的精彩篇章却翻过了一页又一页,只是在大家的诵咏传唱中“小瓦”早就成了“老瓦”。他已经39岁了,冷漠的面孔会偶尔泛出些微笑,胜利却一如既往的继续。忽略点儿算,老瓦基本和蔡指是一辈儿,刘国梁是蔡指的徒弟,王浩是刘国梁的徒弟,那老瓦赢的至少该是自己的徒孙辈呀!

老选手们的“青春期”延长,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科学昌明,二是市场经济。科技进步,就有各种手段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市场经济,即便是篮、足之外的非职业项目,还是有多条渠道可以致富,不必草草投身职场。像霍尔金娜,“退休”后改行当女演员,似乎并不成功,雅典复出,仍然命名“体操女皇”,比做小明星风光。要知道,25岁在女子体操界也算得上是“祖母级”了。

这样的变化好处显而易见。既然是职业,就不可能总保持业绩第一。即便输了,大不了四年后卷土重来,于是少了些一役定生死的沉重。当然,一边养家糊口,一边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儿到退休,真好。

不过,终身职业者毕竟还得是少数。体育世界需要一些理想主义色彩,年轻有为的帅哥美女当然越多越好,否则赞助商也不干了。

意想不到与意料之中

有一个细节很值得回忆,雅典奥运比赛日的第一天,李卓参加的女子48公斤级举重比赛将在雅典当地时间晚上8点开始,但下午6点记者已经收到了来自中国代表团团部的短信——第二天下午,代表团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参加的运动员有此前不久获得首金的杜丽,另外一个人就是李卓。很明显,李卓尚未出场,代表团已经把金牌提前记在了她的头上。但李卓得到的这是银牌。

这样的意外,这两天中国代表团遇到了不少,虽然开赛三天,我们就已经收获了10金,大大高出赛前的预测,但我们也有一些赛前认为手拿把攥的金牌还是离我们远去,当然也收获了赛前没有抱太大希望的意外之喜。

这一点在射击项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女子10米气步枪,包括射击队自己都认为最有可能夺金的是赵颖慧,许海峰自己说:“我们国内像杜丽这样的队员有7、8个,但赵颖慧只有一个。”男子气步枪则更为意外,赛前连射击队自己都没把这枚金牌作为自己的一个夺金点,以至于当朱启南夺冠的时候,第一次在中国选手的夺金现场没有了来自代表团领导的祝福。还有陶璐娜,赛前甚至认为她有希望去争金,但她只是尴尬的倒数第三。以及男子50米手枪慢射,中国的奥运首金项目,在雅典连决赛都没能打进。

许海峰说:“射击项目有太多的偶然和意外,任何人都很难对比赛的走势作出准确的预测。比如我们做过研究,在奥运会比赛中有三分之一的项目整体成绩会超水平发挥,三分之一正常,另外三分之一是低水平的。如果赛前谁能预测出哪些项目是低水平的,我真要佩服他,因为如果那样我们就可以去专攻这些大家都发挥不好的项目。”射击队领队高志丹也说:“射击项目和其他项目有很大不同,那就是偶然性很强,所以我们要求运动员,名次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比如赵颖慧,她在这届奥运会中的成绩也是很好的,大家不能光看她没有拿到奖牌。”

当然并不是每个原本在意料之中的项目变成意外,都是像射击那样的“偶然”。李卓丢掉女举原本认为最有把握获得的一枚金牌,除了和自己赛前情报失灵有关之外,和临场比赛时的运气也有不小的关系。举重队领队马文广说:“奥运会比得的是实力,但实力相当的时候,有时运气也很重要。土耳其选手和李卓差不多的一个动作被算做成功,而李卓则是失败。两者天壤之别。”

不过,丢掉那些手拿把攥的金牌,更主要的因素是赛前自己为自己制造出的沉重的压力。中国体操队在雅典成为了最难采访的一支队伍,他们几乎拒绝了所有中国媒体的采访,这在过去绝无仅有。可是封闭并没能给体操队带来好成绩,号称“梦之队”的中国男子体操队,只能把金牌变成第五。沉重的压力压垮了这支曾经辉煌的队伍。

奥林匹克最大的魅力便是悬念丛生,最好的预言家也无法在奥运会上作出准确的预测,所以中国团在开赛几日中所经历的所有意想不到,都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即使不在上述的项目中遇到,也会在别的项目中碰到,但中国代表团需要正视的是,如何能把场外因素造成的干扰减少到最低。尽可能避免更多的意外,不仅是2004在雅典要做的,更是北京2008奥运要做的。

为了2008随时随地警惕日本

半决赛里排在第7位的罗雪娟终于没有让国人失望,拿下了100米蛙泳的奥运会冠军之后,她名正言顺地被加冕为“女蛙王”,分别获得第二、第三的澳大利亚选手,很好的起到了绿叶衬红花的烘托作用。之前一天,日本人北岛康介在相同的项目里取得了“男蛙王”的称号。

谢谢罗雪娟,她的存在使得中国代表团在游泳这个被我们称之为“奥运金牌大户”的项目中,暂时基本实现了与日本的力量抗衡。也要谢谢冼冬妹,她那力拔千斤的“一本”,挫败了日本人想要在当天包揽所有柔道金牌的企图。

另一些项目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规律的多样性,被冠以“梦之队”在雅典绝不是好兆头,体操男子团体决赛,中国队第五的成绩,使一日五金的好光景也有点儿打蔫儿。事实上,在预赛里,被寄予厚望并塑造为所向披靡形象的中国队就只拿到了尴尬的第四名,抢得了头名的是日本。这是一次与后来的实演几乎同步的预演,但至少在决赛开始之前,没人愿意相信。不管承认与否,有一些金牌、有一些胜利的确比另一些看起来更重要。就是这样一块金牌,我们毫无抵抗之力的丢了,得到的一方是日本。

更早一点,已经在四大满贯里叫响了名号的郑洁不明不白的就在首轮里败在了杉山爱手里,这位在WTA里逡巡了很多年的老选手,在灭了我们的希望之星后,很礼貌地称赞郑洁给她的胜利制造了很多麻烦。

这是日本人的习惯路数,握手的时候永远客客气气,较劲的时候一向“荷枪实弹”。

第三天,奥运会渐入高潮,我们揣进兜里的金牌已经达到了10块,还愉快地站在那高高的山顶上,而并不被看好的日本队在金牌榜上以5块金牌名列第三。这两个结果,多数人事先都没有想到。不过,几乎可以肯定,在奥运会进入尾声的时候,日本不可能还呆在相同的位置。但有些情况还是值得重视,要知道,2000年悉尼奥运会日本一共才得到5块金牌,大排名是15位;出征雅典之前,日本人给自己设定的夺金目标是10块,现在看来,完成这个目标应该不是纸上谈兵。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日本的金牌数也是10块,当时的排名是第七。在此后的四届奥运会里,日本的金牌数就一直徘徊在3至5块之间,大排名也基本在15位之后。

按照悉尼的标准,得11块金牌的古巴排在第9。也就是说,如果在雅典日本人能摘得10金或者更多,那么大体可以回到第2集团,从而超过韩国。显然,对于日本体育来说,这是一个明确的复苏信号。

据此认为日本会在2008年具备挑战东道主的实力好象论据还不够充分,可是想到誓师大会上,体育局领导对德、澳的心心念念,对日、韩的轻描淡写,就不由得有些担心。问题的重点是:绝不能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在一些关键的较量中给大家添堵。

小山智丽和邓亚萍那一节徨且不论,就在不久前,同样是4年一届的亚洲杯,我们同样是东道主,决赛的夜晚,日本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卒不及防。

为了2008,随时随地警惕日本。

光阴荏苒当梦六已成下脚料

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几年前去了美国。时间不长,朋友便对巴蒂之辈彻底丧失了兴趣,转而言必称NHL、NFL或者大联盟并伴随着情绪激昂。我一直认为是汉堡和牛肉吃得过于频繁的缘故,一个瘦弱的中国人会在零下5度的夜晚,奔赴NFL赛场,还乐此不疲。

因为对这两个“N”都不甚了了,为了跟上谈话者的节奏,我常常把话题引向还算略知一二的NBA,在不算遥远的过去,我们曾经一起看过很多场出现在CCTV里的总决赛。遗憾的是,NBA仍然缺乏足够的热力以点燃激情。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我既而概括出了美国式的“价值”标准,最优秀的人才都在NHL、NFL,专供“美国人”自娱自乐;NBA里领口粮的充其量可以算作次优级,即便如此,也足以彰显美国力量,拿到卫星电视和奥运会上让世界人民如痴如醉。按照这个逻辑,那比昂迪等人岂不都成了下脚料?犹豫片刻之后,朋友说:“差不多,也就是一般人吧。”

尽管万人景仰的23号已经退隐多时,一时间还是很难接受心中偶像就这么一下子被划入了“次等”,且不说那些印象中数不清的NBA赛场的经典画面,单单一个“梦之队”,就会触动多少人的多少个少年梦想。“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这类时下已经被“脱口秀”少年嗤之以鼻的字眼,却散发着伤感的气息记录下时世的变迁。1992年,乔丹的巨幅海报从巴塞罗纳的摩天大楼之顶倾泻而下;不安分的魔术师们所到之处确定无疑会引发人头攒动的簇拥。至于比赛,那只是一种谈笑之间的佐证。他们彼此谦让着,比赛中最要紧的问题是别抢了队友的风头,同时也不能坠了自己的面子。当然,在与波多黎各代表队对阵时,他们比对手多得了38分。

2004年,梦六偏安于玛丽女王2号,这艘总是让人联想起泰坦尼克的豪华游轮上还住着另外一些达观显贵。出于安全的考虑,在雅典的街头,很难发现他们的蛛丝马迹。还有一种可能,我与他们中的某位擦身而过,却全然未觉,因为除了艾弗森、邓肯、金牌教练布朗之外,其他面孔则显得陌生。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3.6岁的NBA全明星队被认为已经开始跨越美国篮球的今天和明天。虽然少了劳燕分飞的OK组合,看上去这是一支与惯例略有距离的“梦之队”,很多人还是认为开局的不顺利只是暂时的,梦六还是会奋起直追、还是会反败为胜。比赛结束时,波多黎各人92比73的回答却干净利落。

我们似乎注定会经历很多个这样的时刻:那个美丽高贵的女孩,怎么就长成了多年后肆无忌惮与人叫骂的阿姨;“伟大的墙”明明是可以从太空中望到的两座建筑之一,怎么杨利伟回来就说压根儿看不着。

12年的日子不紧不慢地走过,当梦六已成下脚料,旧的秩序随之倒掉。

老枪里终于射出的热泪以及赵颖慧的微笑

在一个完全与体育或者奥运无关的场合里,曾经见过如今金牌又在握的王义夫。他穿着很平常的衣服,说着很家常的话,总体而言,叫他一声“老王”,可能是那个情境下最适合的称谓。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斗中,忽然有种很奇怪的感觉,登上领奖台之前,他一直是“老王”,只是领奖台上热泪终于射出的刹那,“老王”终于又成了“王义夫”。

或者,在“老王”漫长的奥运延长线中,这位六朝元老的前5届奥运体验都是以“王义夫”的身份出现的。最后一枪的“盲打”、突然而至的“恶疾”,凡此种种似乎都有些戏剧化。

幸而,在雅典,他是“老王”。吃得香、睡得着,没有了需要众人担心的不适,也没有了最后一枪的惶然。

第一的690.0环与第二的689.8环只有0.2的差距。然而,对于四年前的“王义夫”和四年后的“老王”而言,这0.2却是咫尺天涯。

与王义夫相比,杜丽是幸运的。和以往很多次有着惊人的巧合:万众注目的往往会摔落马下,无人问津的却一步登天。曾经无人问津的杜丽不得不承认,是万众注目的赵颖慧替她分担了压力。据说,为了给赵颖慧减压,代表团给她发出了特别指令:随时保持微笑。情人之间让人心醉的是会心的微笑,亲人之间让人温暖的体贴的微笑。需要刻意保持的微笑,除了让自己更紧张,恐怕也不会给旁人带来多少愉悦。

老枪里射出热泪的时刻隽永难忘,王义夫身边俄罗斯老将内斯特鲁耶夫的笑容同样精彩,但这样的微笑何时才会在赵颖慧的脸上绽放?

四年之后谁来捍卫北京的荣誉

无与伦比的优雅,这是100年后,伟大的希腊人在开幕式上呈现给世人的史诗般的篇章。

然而,在月亮的另一面,掩面难挡的羞愧却是一位曾经的民族英雄在过去的两天里带给无数希腊人的真切的感受。

就在全世界和所有希腊人一起为开幕式倒数的时候,“骇人听闻”的肯特利斯事件犹如惊雷炸裂一样开始切割希腊人的心脏。在每一张雅典的报纸上、在街头巷尾、在新闻中心,人们的议论、怀疑和猜测都源于同一个问题:举国崇拜的奥运冠军肯特利斯难道真的会因为逃避药检而从民族英雄变成希腊最大的叛徒?

事实上,在提到男子200米这个项目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那些黝黑的美国人、古巴人,甚至是牙买加人。然而,正是肯特利斯在悉尼奥运会上让观众和媒体重新回忆起古希腊人的力量和强悍。他赢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同时也塑造了自己的神祗。据说,在他的出生地莱斯沃斯岛,连接这座岛屿和雅典的快速轮渡以及当地的一条街道和体育中心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如今,希腊人的现代神祗轰然破碎。

肯特利斯事件和去年发生的曼联费迪南德药检事件在形式上多少有几分相似之处,在应该接受例行检查的时候,主人公却悄然消失;接着是试图扰乱视听的小噱头,比如费迪南德的手机短信以及肯特利斯的“神秘”车祸。不过,论及事件的影响力,二者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即使你并非希腊人、即使你对肯特利斯一无所知,但只要身处雅典就会体会到希腊人的震撼和尴尬。他们的体育场终于按时完工、他们的开幕式美伦美奂,他们却栽进了药瓶子。

按照国际奥运会有关规定,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缺席药检,将被视为是与药检阳性同效。因为这项规定,费迪南德遭到禁赛,他错过了欧洲杯,同时留给英格兰一条脆弱的防线。肯特利斯会逃脱禁赛的命运吗?国际奥委会已经要求肯特里斯出席听证会,对自己的药检缺席做出解释。据说,美国人已经开始对国际奥委会盯住不放,要求一碗水端平。所以,为了避免进一步丢脸,希腊奥委会正在考虑让肯特利斯彻底退出奥运会。对于希腊人而言,忘记也许才是此时的最佳选择。

作为旁观者,我们仍然可以平心静气地观看这幕一再重复的闹剧,等待剧本的高潮并且阔论结尾的蹩脚或者出人意料。然而,作为4年之后的东道主,我们却无法完全置身事外。THG,这种拗口的却越来越频繁出现的玩意儿,或者其他什么更拗口、更高端的THG的升级版本,不会在4年之后“鬼上身”吧?希望有人能理直气壮地骂一句“放*!”,希望在4年之后,北京的荣誉无须捍卫。

胜利属于雷哈格尔凯泽神话即将重演

在现在这个时候,回头再看捷克3比0大胜丹麦那场比赛,雷哈格尔出现在看台上,完全是今天希腊队能生擒捷克的胜因之一。一支没有超级球星的球队,却能战胜另外一支星光熠熠的球队,原因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有一位能审时度势,从容调度的出色指挥家,继而又拥有了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靠整体取胜的团体。现在说胜利完全属于雷哈格尔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整场比赛他如同一位纹枰高手,让我们彻底见识了什么叫超一流的招法。

可以说,那天在看台上,雷哈格尔看清楚了捷克人所有的优点,也想清楚了如何去克制捷克人优点发挥的办法。当然另外一方面,他也看清楚了对手的所有漏洞,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一点漏洞。布吕克纳其实也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可惜他没有雷哈格尔那样的运气,他无法象对手那样心无杂念地细致地寻找攻击点,因为在希腊队进行四分之一决赛的时候,他首先要想的是如何率领球队灭了丹麦。这也许就是赛制的漏洞,也许是老天爷早就想成就雷哈格尔,而在抽签时,把希腊放在了A组,把捷克放在了D组。

比赛的下半时,雷哈格尔有一个很出人意料的换人,他把此前比赛在右路防守几乎做到滴水不露的6号巴西纳斯换下场,换上了8号吉安纳科普洛斯。这个换人没有人能看懂,因为当时捷克队正围着希腊队的右路狂攻,而巴西纳斯的防守则没有任何漏洞可言,所以当他下场的时候,连他自己都有点不相信雷哈格尔换下的是他。但当加时赛开始时,你就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高明之处了,吉安纳科普洛斯的突然爆发,让希腊队在中场完全压制了捷克,始终处于劣势的他们瞬间就变成了优势,最终还把优势变成了胜势。

雷哈格尔另外的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他让德拉斯在最后阶段的突然插上。迄今为止,希腊队让人看到的惟一优势就是他们几位高大球员的头球工夫,所以雷哈格尔也很巧妙地在这方面做文章。加时赛最后阶段,身材高大的中卫德拉斯的突然插上,明显打了捷克人一个措手不及。前面比赛几乎没有失误的捷克中卫乌伊法努西,在德拉斯面前显出了体能和身高两方面的劣势。其实早在德拉斯进球前,他就已经在乌伊法努西那里得到过一个黄金机会,只不过自己没能把握住而已。而最终德拉斯的破门,只能说是上帝给雷哈格尔成功用兵的一个巨大奖赏。

欧洲杯踢到这份儿上,戏剧效果一下就出来了,这也应该算做雷哈格尔和希腊队的一大贡献。雷哈格尔帮助自己的祖国,在仇敌捷克这里报了小组赛没出线的一箭之仇;欧洲杯历史上第一次,揭幕战和闭幕战的对手完全相同,这在世界足球历史上也是个奇迹;欧洲杯将又一个迎来一个新的冠军得主;本届欧洲杯很可能成为当年雷哈格尔在德甲联赛中率领凯泽斯劳滕成功的一次重演……所有这些戏剧化的结果,都让我们对最后的决赛充满期待,决赛里神话还能继续吗?

国际奥委会禁令难禁博客网络传媒“渐入佳境”

“房子好像不大,里面装了那几面墙和一个公用的洗手间后就很小了,很亲密的样子。”美国运动员阿兰。韦伯说。今天他就要参加1500米的决赛,是最大的夺冠热门。关于这个人气田径明星在雅典的许多有意思的事情都可以在他的博客上看到。

一周前,《南方体育》作为最早关注博客奥运的传统媒体,推出了相关的整版报道。如果说当时的报道还是一种小群体的总结,判断和推测的话,那么在奥运会进入尾声的时候,博客奥运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有内涵,有外延的概念,引起了其他媒体和官方的重视。

日前,国际奥委会重申,禁止运动员,教练员,赞助商,官员在网络上撰写第一手的新闻,包括网络日记。运动员可以书面回答记者的问题,可以参加在线的聊天,可以参加电视的访谈,但是被禁止在网络上发布博客——这道禁令的有效期到8月29日奥运会闭幕为止。国际奥委会之前已经意识到博客可能成为奥运会最新的信息传播力量,2月份时就制定了这项政策。

国际奥委会一直以来都有规定(奥林匹克宪章第59条),运动员,教练员不可以“兼职”做记者的工作。也就是说,国际奥委会禁止运动员们为任何传媒介质写作,现在也包括了最新涌现的网络博客。而且这条禁令的对象不仅是文字,还有运动员们自拍的照片,video,audio,而且对这些的禁期要更长,想在博客上看到运动员们在雅典的生活照片只能等到国际奥委会解禁。

有些网站早已准备好了网络日记的栏目,《杜克杂志》(杜克大学的校友网站)的编辑罗伯特。布利维斯说:“我完全搞不懂国际奥委会脑子里在想什么,人们很希望了解那些有趣的事情。我们只是想让奥运会变得私人化一些,这里都是支持他们的校友”——这家网站本来已经约了两个杜克大学毕业生的“博客”,一个是撑杆跳运动员舒瓦茨,一个是短跑运动员克劳森。国际奥委会的禁令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很私人的博客被禁止被认为是一种对个人自由的侵犯。

批评家认为国际奥委会对运动员给传统媒体“打工”被禁止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网络上私人发布的博客没有经济利益,没有市场竞争,没有版权侵犯,完全是运动员个人的爱好和自由,应该得到尊重。“德国之音”采访了德国奥委会,发言人沃克南特表示“严格禁止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发布博客”,因为他们收到了国际奥委会的禁令。而当“德国之音”就此质问国际奥委会发言人埃德格时,这位官员却坚决表示对于运动员在博客这个领域“从来没有任何限制过”。

于是,德国的运动员都不能上博客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上博客。“朋友们,从明天开始你们只能在别的东西上面看到我们的活力了,因为我们被禁止在奥运会期间继续发布搏客。”德国女子赛艇队的主页上这么说。

事实上只有严谨的德国严格执行了国际奥委会的政策,大多数国家都对博客奥运网开一面。虽然训练,比赛非常繁忙,美国游泳女运动员柯瑞亚还是坚持每天发布博客,内容非常详细,完整地展示了一个运动员的雅典奥运生活。而德国游泳女运动员斯托博尔和阿尔姆西克的支持者们只能等待着他们的偶像从雅典回来之后,才能看到她们的经历和在雅典的私人照片了。阿尔姆西克博客的最后一篇的题目就是——雅典前的最后几句话。

奥运会令NBC收视率大增广告商大喜过望

今年夏天有幸在北京和朋友一起看了一周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奥运会比赛,8月20日回美国后又继续通过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观看奥运会比赛。比较两大电视媒体对这样一场体坛盛会的报道,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不妨先说说NBC的奥运报道收视率。

从电视上看,雅典奥运会比赛现场还有不少的空座位,但许多美国人家中电视机前的沙发常常是坐得满满的。这与四年前的悉尼奥运会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尽管当年NBC同样花巨资购买到奥运会独家传播权,但当时我的美国朋友中很少有人谈及正在举行的奥运会。

NBC收视率成绩不俗

今年NBC报道奥运会第一周的收视率一出来,这家电视网的运销主管们和他们的广告主都大喜过望,击节相庆。AC·尼尔森公布的NBC报道奥运第一周的收视率达15.7,比四年前悉尼奥运会第一周的NBC收视率高出11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美国无线电视网黄金时段节目收视率在过去四年一直下滑的因素,这个成绩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NBC报道奥运会以来收视率已经大幅领先美国其它无线和有线电视网。AC·尼尔森公布的数据显示,NBC在奥运会第一周的收视率比包括NBC在内的美国四大电视网的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要高142%。其它三大电视网是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福克斯电视网(Fox)。

NBC说,目前美国人口中的58%,即1.59亿不重复的美国观众在NBC和它拥有的有线网上观看了部分奥运会节目。这一数据比悉尼奥运会期间的观众比例要高11%。NBC旗下的有线电视频道包括CNBC(有线NBC),微软NBC(MSNBC),美国频道(USA)和Bravo也都播出奥运会比赛节目。

播报奥运会把CNBC的收视率提高到0.21,比奥运会开幕前一周的收视率高了一倍还多。MSNBC的收视率也同样翻了一番,达0.30。Bravo的收视率从前一周的0.17上升到0.24。USA稍晚才开始报道奥运,它的早间和日间奥运节目的收视率是NBC所有有线频道中最高的。它播放的美国——希腊男子篮球赛吸引了168万美国人观看,创下该频道自1995年建立以来下午3——5点时段收视率的最高记录。Bravo播出美国运动员8月17日争夺女子击剑比赛金牌的比赛也吸引了44.3万美国人观看,同样创下该频道有史以来下午5——8时段的最佳收视率。

NBC环球电视网集团总裁兰迪·法可(RandyFalco)说,“NBC及其有线电视网将继续拓展和创造新的媒体平台去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媒体消费习惯。”

广告商的投入“物超所值”

NBC开始出售奥运会期间的广告时段时,就曾经向广告商承诺它在美国的收视率一定会比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高。起初,广告商们也不过认为收视率会稍微高一点而已。一些广告商只想买少量广告时间做形象广告。等过了一周他们很快发现NBC的广告卖得相当顺利,就开始积极争购。此时NBC的广告已经卖出了10亿美元。

法可总裁证实,NBC预留的一些广告时段已经全部售出,而且“后来售出的广告时段都没有折扣。”

一些广告分销商为当初当机立断买下了不少广告时间大喜不已。广告分销公司CaratUSA的电视广告部主任安迪·唐青(AndyDonchin)表示,“我对NBC的收视率感到很满意。我的客户也都很满意。我相信,今年的奥运广告物超所值,也让我在客户面前有了一个好的形象。”一些广告主还说,今年的奥运广告并没有见到报纸体育版和电视媒体的大肆抄作,所以很多人原认为今年的广告也许会象2000年悉尼奥运会那样栽跟头。但现在的情况是好得让人吃惊。

不过,有媒体分析人士指出,美国运动员在游泳、体操、田径等项目上都有上佳表现,这些好成绩对电视转播收视率产生了重大影响。看来,希望美国运动员多拿奖牌不但关系到运动员和他们的家属,而且也是电视公司,广告商和广告主们的共同企盼。

奥运报道中的“战争语言”

今年看奥运,我主要是在英国看的;也许我可以谈谈对待奥运问题上,英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不同。

首先是奥运气氛,老实说,在英国几乎感觉不到那种中国式的对竞技体育的狂热,英国人很喜欢运动,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运动的习惯,而且英国的大众运动设备非常多,也非常好。奥运会开幕前,我就到了英国南部的怀特岛,这是一个英国度假圣地,来此地的大多是英国国内度假客,我住SHANKIN附近的一家海滨宾馆,这是一家小型的只有7个房间的家庭式宾馆,每天晚上,这里的住客就会聚集在宾馆的小酒吧里聊天,打康乐球,看电视,气氛非常家庭化。住客,加上酒吧服务员大卫和他的一只狗,一坐就是一个晚上,很温馨,其中有一对夫妇,已经连续13年来这家宾馆度假,另有两对已经连续5年来这里,他们三家总是在一起活动。

离开奥运会只有几天了,但是,他们的闲聊中没有出现一次奥运的话题,有一次,我故意询问起来,问他们是否关心他们国家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他们觉得哪些项目可以让他们骄傲?他们说金牌数量不是最重要的,英国没有必要把金牌数量看得太重,至于体育明星的成绩和世界排名,除了迈克尔知道一点英国网球和足球运动员的排名,其他人都说不出什么,显然他们对此不熟悉。那几天,我也天天和他们一起看电视,BBC新闻大多还是国际国内政治军事报道为主,没有特别的奥运报道,我平日看的泰晤士报上,也没有看到关于英国能夺取多少枚金牌的预测,也没有增加体育版面。可以说,英国国民对奥运会有一颗平常心,他们没有把他们的国家在奥运会上夺取多少金牌看得多么重要。但是,显然,他们都是爱体育的人,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游泳好手,他们每天都去海里游泳,怀特岛的海水还是比较凉的,我这样的年轻人都吃不消,但是,他们有的七老八十了,还是照样游,身体素质非常好,其中有一对夫妇是登山专家,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探过险,他们的谈话总是有很多神奇的内容,迈克尔不仅是网球好手,也是航海爱好者,他自己买了一艘帆船,度假期间天天架船出海,他甚至教了我一手,而酒保大卫则告诉我他是当地一个中学生球队的校外教练。英国的确是非常热爱体育的,在剑桥住着的时候,常常看见MILL路的操场上满是人,他们在踢球、骑自行车、跑步等。

相比较起来,我们国家的媒体上,奥运会的气氛就要热烈多了。常常在上网,看中央台对奥运的报道,看我们国家的奥运成绩。我在为我们国家金牌数骄傲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报道中所使用的那些战争语言感到惊讶。“中国男子体操队,在比赛前唯一一次的实战演练中发挥出色”,“期待了很久的奥运战火终于又一次点燃”,“备战奥运,大家都煞费苦心”,“首战失利,女足将如何面对”,“战绩如何难以预测”,“为了防止其它队偷拍录相研究自己的作战部署,教练甚至让队员们把球衣打乱了号码穿。真可谓兵不厌诈”,在英语世界,这种语言的体育报道是相当少见的。我们把体育军事化了,我们把参加奥运看成是一场“军事出征”,是国家和国家间的“征服”,我们把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看成是“战争胜利”、“国家长脸”,把丢失金牌当成是“战争失败”、“国家丢脸”,何以如此?根底上是因为我们把体育政治化了,我们觉得奥运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国家间实力的较量,仿佛我们做了体育大国,就是世界大国了。可是,我们的体育水平实在是有水分的,人家是全民体育的盘子大,投入多,竞技体育的盘子小,投入少,我们呢?情况恰恰相反。我们的金牌是用整个国家的财力,集中67个亿打造出来的竞技体育金牌,比如游泳,我们在奥运会上拿金牌,但是,我生活在上海,上海1000万人口,可以为大众服务的恒温泳池有几座呢?少得可怜。我们的女子足球曾经拿过世界亚军,可是中国一座城市有几座球场是对普通公众开放的呢(在上海,我们能找到几座)?那些在球场上踢球的人中,有几个是女的呢?67亿,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可以让一千万贫困人口得到救助,让全中国失学儿童重归校园,可以给所有贫困县造一座公共体育场……

我不是着方面的专家,如果说奥运会金牌是中国体育的面子,那么,大众体育,就是中国体育的里子,我倒是希望我们能把我们的里子搞搞好。我们只热衷于竞技体育,却冷漠于大众体育,实在是有点本末倒置的。

中外报纸奥运报道比较

人民大学“中外报纸奥运报道比较”结果公布北京青年报多项指标名列第一。

北京时间2004年8月14日1点45分,雅典带给全世界一个巨大的惊奇。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阻隔,除雅典主体育场内的7万多人外,其他人都只能通过媒体感受“爱琴海的浪漫”。在此后的17天里,全世界的无数奥运迷也只能通过媒体见证此次盛会。就此而言,人们所感受的奥运会很大程度上是媒体眼中的奥运会。

尽管有电视直播的同步直观,有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但人们似乎仍忘不了报纸的墨香,仍希望从报纸上看到更多屏幕上没有的消息,仍希望看报纸如何解读他们已看到或没看到的现抄……毫无疑问,报纸仍是人们珍藏历史的最简便的工具。

那么,在这17天中,报纸媒体究竟向公众奉献了怎样的奥运会报道呢?本文选取了美国《纽约时报》、《今日美国》等媒体及国内近些年崛起的《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希望与读者一起讨论出在此次奥运会中媒体奉献了什么、应该奉献什么?

□开幕式

开幕式有无数个镜头,中美媒体是如何选择开幕式图片的呢?美国依阿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朱迪·波伦鲍姆对美国报纸观察后发现,在开幕式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图片是各国运动员入场后站在运动场中的全景鸟瞰图。而人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比较国内媒体后发现,多家报纸则是刊发的新华社图片“爱琴海上燃烧的五环”。

两国媒体为何会选择不同的图片?专家认为:美国一些报纸更多采用运动员聚首主体育场的图片是因为,在伊拉克战争久拖不决的今天,美国人民渴望和平,渴望世界各民族友好相处。《纽约时报》刊登的两张美国运动员与伊拉克运动员在开幕式上的合影更强化了这一点。

而中国报纸选择“爱琴海上燃烧的五环”的图片也有两个明显的诉求:一个是希望世界各民族团结;另一个是希望中国军团旗开得胜。由此可见,两国媒体对图片的选择在某种层面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两国都在追求文化内涵与视觉冲击力达到极致的图片。

□标题:哪些句子最难忘?

标题被称为报纸的眼睛,各报开幕式的标题是怎样的呢?专家所观察的几家国内报纸的开幕式报道都用了实题,突出“开幕”这一新闻事实。比如《北京青年报》的《雅典奥运会大幕开启》、《北京晚报》的《雅典奥运会开幕了》等。

相比之下,美国报纸则更倾向于用虚题来表达对事实的评价。包括《华盛顿邮报》的“神话,音乐,壮美”、《洛杉矶时报》的“骄傲,壮观:奥林匹克史诗般回到故乡”等。这些媒体都不同程度表达了对开幕式的肯定性评价。就“评价”而言,其实国内媒体也有涉及,比如《北京青年报》在特刊《风行雅典》中就以评价性标题《开幕式就像在家过新年》进行了报道。

□篇幅:哪家媒体最充足?

在遇到重大事件时的专版。重大事件中的新闻竞争也常表现为特刊间的竞争。雅典奥运会对中国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其本身,它更在于它是北京奥运会前中国媒体最后一次实战演练。正是因此,中国媒体对此给予了极大热情。雅典奥运会开幕于8月13日,但报纸的比拼早在8月初就已开始,比如《北京青年报》从8月1日起就推出了特刊《风行雅典》,其他一些媒体也出版了特刊。

相比之下,美国媒体则要低调一些。《今日美国》名列美国体育报道强势报纸之首,它并没有为奥运开幕出号外或特刊。《纽约时报》周六只出A、B两叠,共20版左右,与奥运会有关的内容占了B叠四个整版,头版底部刊登了一张开幕式图片。

美国媒体比中国媒体低调,与雅典奥运会对美国的意义、与美国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关: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中国观摩的机会、演练的机会,而对美国只是又一届奥运会;美国外有战争、内有大选,还有飓风的干扰,这些都分割了媒体的注意力。

□特色:哪份报纸最个性?

实际上,中、美报纸14日当天直接与开幕式有关的内容并不多,大部分报纸将大量笔墨用于预测性报道,让读者“先睹为快”。比如美国记者最感兴趣的就是号称要夺8金的游泳神童菲尔普斯,国内许多报纸则对首日冲金的赵颖慧、李卓给予了热切关注。

当开幕式亮相时,《北京青年报》报道形式上的一个优势也迅速体现出来——奥运报道联合体。当天,《北京青年报》在特刊《风行雅典》刊登了一篇名为《开幕式就像在家过新年》的文章。奥运报道联合体32名记者兵分九路,用多视点报道了置身雅典的中国运动员、中国大使馆官员、旅希华侨、中国志愿者、中国留学生在开幕式当天的经历,显示了奥运报道联合体的多点采访的优势,展现了一个立体全面的开幕式。

□头条:奥运报道在上还是在下?

一般认为,8月13日全球最大的事件无疑是奥运会开幕式,所以把开幕式作为头条似乎也顺理成章。而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在雅典奥运会开幕之际,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遭强飓风“查利”袭击。在开幕式次日,全美报纸虽在头版刊登了开幕式的报道和图片,但美国大部分媒体的头条都是“飓风”,奥运会开幕式报道处于二条或更靠后的位置。《纽约时报》的头条是“佛罗里达遭受飓风袭击损失严重”,并配有反映损失状况的大幅图片,第二条是来自伊拉克的消息“纳杰夫停火允许休战谈判”,报纸下半版才是雅典奥运会的报道。《华盛顿邮报》的头版头条也是“飓风查利横扫佛罗里达”。尽管“飓风”不会影响到美国中部,但《芝加哥论坛报》(美国中西部主要都市报)仍以飓风作为头条。

开幕式没在美国报纸上博得“头彩”,一方面是因为电视直播后开幕已不再是“新闻”,另一方面是飓风更具“贴近性”。对中国而言,当天的报纸也有灾难性报道——浙江等地遭遇台风“云娜”。对于该新闻,中国报纸也都处理得很重,但相对来说大多数报纸都将其放在奥运会下面。

□比赛日

17天中,许多中国人按雅典的节奏生活着,过着“颠倒黑白”的日子。人们喜极而泣,人们悲极而泣。各种滋味相加等于享受奥运。

图片是报纸的面孔,也是报纸表达意见的途径之一。在17天中,中、美许多报纸除在头版刊登大幅奥运图片外,每天还在里页奉献给读者少则二三十幅,多则上百幅图片。这是一次怎样的视觉盛宴?具体的统计结果是,《北京青年报》以1086幅图片名列榜首,其次为《京华时报》的715幅,第三名为《北京晚报》的632幅。我们还注意到,在这17天中,中国报纸的奥运会图片量远远超过美国报纸。统计得出,《纽约时报》的图片总量为461幅,而《今日美国》则为361幅。

□版数:谁家“菜量”最足?

图片多少和版面数量有着直接关系。在17天中,中国报纸的奥运会报道版数远远超过美国。《纽约时报》的全国版在常规的2至3个体育版的基础上将雅典奥运版面增加到每天8个整版。《今日美国》除了在常规体育专叠上刊登奥运报道外,还出了12版的奥运特刊。《今日美国》常规为周一至周五刊,虽出了特刊,但并没有在周末两天给雅典奥运会特殊待遇,在雅典奥运会跨过的三个周末都没有出刊。《纽约时报》是每天出刊,但只在日常体育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版面,没有出特刊。

从篇幅上看,国内几家报纸明显比美国多,我们观察的几家报纸都出了特刊,而且特刊篇幅在8至16版。从8月14日至8月30日的奥运报道版面总数来看,《纽约时报》为127版,《今日美国》为109版。在国内的“对开”大报中,《北京青年报》以266版高居榜首,在“四开”小报中,《新京报》以272版居第二,《北京晚报》以211版名列第三。

□兴奋剂问题:哪家报纸最关注?

兴奋剂问题一直是历届奥运报道的关注重点。本届奥运会一共查出24名运动员使用了禁药。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媒体给予了很大关注,而美国报纸更是把兴奋剂作为重点追踪的问题。

以《北京青年报》为例,仅在奥运会期间就有28篇报道是围绕兴奋剂问题的,这些报道夹杂在众多令人激奋的体育赛事报道中间,形成强烈的反差,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弘扬了奥运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新京报》此类报道为19篇,《北京晚报》为17篇。

除了对兴奋剂新闻事实本身的报道外,各大媒体也都热衷于介绍以先进科技来谋求解决兴奋剂问题的办法,比如本届奥运会宣布将把各国运动员的尿样保存8年,在这8年中不断以最新的技术对这些尿样进行反复检测,可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日新月异的技术给所有的运动员带来永远的震慑力。

□裁判问题:谁的文章排第一?

雅典奥运会上另一个热点问题是裁判的公正问题。国内几家媒体关于裁判问题的报道总篇数从8篇到23篇不等。综合性报纸显然比专业报更重视这类体育之外的问题。对于中国的观众而言,裁判问题显然比兴奋剂问题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北京青年报》刊登的消息“国际剑联宣布停止匈牙利籍裁判执法奥运会的资格,男花团体决赛执法是耻辱”,令无数人在解气的同时也不能不为三剑客的黯然退场扼腕叹息;而另一则消息《所有观众都站在涅莫夫一边,涅莫夫一夫能宁人》中,观众以长达十分钟的掌声“逼迫”裁判重新打分。涅莫夫失去了金牌,但他以完美的动作和大度的仪态赢得了所有的观众,这也是奥运精神的一部分。裁判的不公被媒体曝光和批判,而裁判的公平执法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媒体也坚定地站在裁判一边,比如坚持认为佩尔索尔犯规的那位裁判就得到了媒体充分地肯定。关于裁判问题的报道量,《北京青年报》为23篇,《新京报》、《京华时报》同为17篇,《北京晚报》为9篇。

□金牌报道:谁更有奥林匹克精神?

比赛总有输赢,赢了皆大欢喜,输了令人遗憾、失望。对于输赢的两种情绪流露在人们的脸上、言语中,也表现在媒体的报道中。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成功的选手被予以最热切的媒体关注,各种醒目的大标题是对成功者最大的奖励。比如,“12″91飞人刘翔跨越历史”,“风驰电掣刘翔夺金”,“优势惊人力压群芳——郭晶晶三米板封后”,“中国网球终于扬眉吐气”等标题,既反映出了成功者内心深处的一种喜悦之情,又体现出成功者本国媒体的一种自豪之情。关于金牌的报道,研究人员选取了刘翔和李婷、孙甜甜作为比较对象。关于刘翔的报道量,《北京青年报》在“对开”大报中以27篇名列第一,《新京报》在“四开”小报中以28篇居第二。关于李婷、孙甜甜的报道量,《北京青年报》以14篇居第一,《京华时报》、《北京晚报》居二、三名。

正如中国媒体对20年等一回终于圆梦雅典的中国女排表达了无限尊敬一样,美国媒体对美国女垒和女篮表达了强烈的尊敬,并特别称赞由一群老兵组成的美国女足在最后一次国际大赛中取得了金牌的辉煌成绩。

不过,对于期待中应该获胜却失利的团队或者个人,有的媒体直言不讳地批评,甚至流露出失望和指责的情绪。比如,在美国媒体眼里,美国男队比女队黯淡得多。美国男队没有通过棒球资格赛,没有派男足参赛,而NBA球员更成为笑柄。《纽约时报》在8月16日的头版以“梦之队的催醒警钟”为大标题报道美国男篮开局就输给波多黎各。

中国和美国报纸都对征战赛场多年的老兵表达了强烈的尊敬和惜别之情。《北京青年报》在8月30日的奥运总结中以整版篇幅惜别在赛场失利的昔日健将,并用大标题“昔日高手悲情告别”。美国摔跤选手RulonGarner曾在悉尼奥运会上打败强大的俄罗斯选手AleanderKarelin而闻名美国,但这次他只获得了铜牌,但美国报纸用醒目的图片欢送他退役:他的摔跤鞋不是穿在脚上而是放在摔跤场上,表示他将退役。

媒体的态度影响着公众的态度。媒体应该以奥林匹克应有的精神去引导公众。国内有媒体曾在中国男篮失利时,将“溃败”写于标题中。而随着奥运会的推进,“惜败”更多地出现在媒体的标题中。这是用词的变化,更是态度的变化。

□结束语

□中国队让世界对北京充满信心

当北京接过五环旗时,奥运会就进入了北京时间。8月30日的国内报纸基本都表达了“雅典谢幕,北京登台”的意思。评价雅典奥运会,国内报纸使用最多的词汇是“完美”、“圆满”,表达了对雅典奥运会的充分肯定和赞赏。同时,中国团队在雅典赛场的精彩表演更增加了国内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信心。

美国媒体总结雅典奥运会的基调是:正面肯定并表示赞美,这与对雅典筹办奥运会期间的报道形成很大反差。开幕之前的报道充满了质疑,那时的报道特别针对场馆建设工期延缓、禁药问题和安全问题。在总结雅典奥运会的时候,美国媒体普遍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希腊带给世界一个惊喜,令世界刮目相看,他们提供了一流的设施、有效的安全保障账,并且表现出热情好客,尽管雅典将留给自己一张巨额账单。《今日美国》在8月30日的社论中指出,奥运会之前的两大担忧——组织工作不得力和恐怖袭击“令人欣慰地没有发生”。

美国媒体对外国选手最多的尊敬给了中国选手,赞扬他们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并自然地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纽约时报》8月28日头版头条报道刘翔110米栏夺冠和邢慧娜的万米冠军,标题就是“两名中国选手田径夺金堪称2008前奏”,文章强调了在同一天晚上取得的这两项田径成绩的重要意义。《今日美国》在8月30日最后一期特刊上总结雅典奥运会时,刊登文章预言中国团队将在2008年的杰出表现,题目是“年轻的中国队发挥出力量”,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增强了对雅典的信心,中国代表团的杰出表演更增强了世界对北京的信心。未来四年,祝愿北京走好!(本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奥运会总体影响课题组研究员钟新副教授,美国依阿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朱迪·波伦鲍姆教授,美国北卡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赵心树教授共同策划。波伦鲍姆教授负责研究美国媒体,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及在校研究生王春枝、徐琦、陆佳怡、沈筱婷、曹皓负责国内媒体和雅典媒体个案观察与资料采集。钟新撰稿。)

奥运央视转播狂揽“金”平面媒体报道穷吆喝

2004年8月的媒体上出现最多的词汇就是“奥运”,显然奥运报道成为各大媒体无可争议的重头戏,似乎谁不参与奥运报道谁就会被边缘化一样。都市报纷纷推出奥运特刊、体育类报纸几乎就成了奥运专版,即使是财经类报纸也要站在经济的角度掺和奥运报道。

然而,与电视转播奥运会相比,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注定只能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来报道奥运,毫无疑问,中央电视台依然是此次奥运报道和广告收入的最大赢家。

央视奥运频道——收视孤岛效应

作为国内独家购买奥运会转播权的中央电视台,无疑是这次转播和报道奥运会的最大平台,早在1997年,中央电视台就购买了2000年、2004年和2008年连续三届奥运会在中国的独家转播版权,因此雅典奥运会还是中央电视台独家转播,现场直播和黄金时间播出的控制权完全在央视。只是每天会将20分钟~30分钟左右剪辑的节目提供给各地方电视台。虽然国内一些电视台也派记者前往雅典参与奥运报道,但不能直接转播比赛将无益于电视台的广告经营。

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CSM)24个测量仪城市的调查显示:雅典奥运会开赛以来,8月14日凌晨20:00~5:00时间段,CCTV-1和CCTV-5两频道共计赢得82%的收视份额;此后,因为直播赛事的魅力,央视一、二、五套的市场份额极高,凌晨2:00点~5:00点更是以平均75%的市场份额占据全国3/4的收视市场。

与央视赛事转播收视节节攀升相对应的是,央视这次奥运转播的广告收入也取得较大突破:估计将达到5亿元,超过上届悉尼奥运会的1倍。投放广告的企业涉及通讯、汽车、润滑油、轮胎、家电、食品饮料、日化、服装、电脑、手机、药品等行业。此外,客户的预算和投放量也普遍增大,投放达5000万以上的有多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更是达到二三十家之多。

平面媒体——只为赚眼球

两年前的世界杯足球赛,国内的各大报纸媒体曾经掀起一股世界杯报道热,为了那次世界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非是想借助比赛赢得更多的眼球,从而赢得更多广告商的青睐。但结果是报纸媒体的热脸贴了广告客户的凉屁股。

此次雅典奥运会北京地区的主流都市报纷纷推出奥运特刊,《北京青年报》推出每天16版的“风行雅典”,《新京报》也推出每天16版的“赛道特刊·狂奥”,《北京晚报》也与大中电器合办了奥运特刊——卫城风云,《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都有相关的奥运特刊。与电视转播不同,报纸由于不能进行现场转播,也就不可能像赛事转播那样赚取更多的眼球,但报纸也都不肯放弃赚钱的好机会,纷纷仿效电视台推出金牌榜冠名、版头广告以及一些特殊形式的广告。例如柯达赞助《新京报》“赛道特刊·狂奥”的图片报道,让广告和精彩的奥运图片相得益彰,显得非常自然;全球通大量投放这些奥运特刊的异型版头广告,效果比较突出。

虽然各大报纸的奥运特刊都能对前一天的比赛情况做到及时的报道,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也能基本满足读者对奥运文字报道的需求,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总体而言,此次奥运特刊的广告并不多,广告客户并没有因为读者关注奥运报道而增加对这个版面的广告投入。看来,报纸媒体推出奥运特刊赢得广告收入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但争夺这个阶段的发行量,巩固在目标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才是现实而实际的目标。

网络奥运——不可忽视的第三级力量

互联网已经成为历次重大体育赛事的重要报道载体,及时性和巨大的容量让互联网成为电视、报纸以外的第三大奥运报道媒体。据悉,以网易、搜狐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很早就开始准备这次雅典奥运报道。“奥运期间,搜狐组织了前方报道队伍奔赴雅典,后方为奥运频道投入近150人的报道力量,整合国内外强势媒体资源,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奥运报道”搜狐副总裁李善友说:“此外,每天还有10位体育评论界顶级高手汇集搜狐奥运报道,为网友们提供权威、专业的体育评论;多位前奥运冠军也组成行家方阵,出现在搜狐网上。”

搜狐奥运报道还将网络多媒体的表现方式运用到新闻报道当中,搜狐24小时网上直播是一大特色,弥补了时差的缺憾。赛事期间,搜狐为奥运频道特别开设了两个直播间,在比赛期间进行24小时图文直播。为弥补单纯文字与图片报道的单调,搜狐奥运报道特别开设了闪客奥运、酷图幻灯,让上网的人们看到完全不同的奥运会,人们通过flash等多媒体手段,欣赏到轻松幽默的奥运风采。

与搜狐丰富多彩的报道形式相比,网易的奥运报道整体比较朴素,主要突出了快的特点,网易组织了40多人的报道力量,每天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