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乳腺癌:写给患者和家属的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0 15:09:48

点击下载

作者:李金锋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应对乳腺癌:写给患者和家属的书

如何应对乳腺癌:写给患者和家属的书试读:

前言

众所周知,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占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或第二位,成为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

另一方面,近年来,乳腺癌的研究与治疗领域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治疗理念和治疗方式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当前,乳腺疾病专业医生相对于广大女性群体而言还很不够,普通医生对乳腺癌的了解也不充分,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对乳腺癌的理解更是肤浅。在笔者从医的二十几年中,深知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等诸多方面存在误解,为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治疗后康复,她(他)们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医生日常工作繁重,常常做不到对每位患者都能解释清楚。有鉴于此,笔者查阅部分国外资料并结合自己行医体会,将一些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最为关心的问题整理成册,希望能对她(他)们有所帮助。

水平所限,难免出现错误的观点和结论,望海涵。

特别感谢恩师林本耀教授多年来对我的培养,并感谢他为本书作序!编者2006年2月于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暨北京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1 认知乳房

乳腺癌在西方国家是除皮肤癌之外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以美国为例,妇女所患恶性肿瘤中,每3例就有1例为乳腺癌;平均每7位女性中就将会有1位患乳腺癌。2005年,美国乳腺癌新发病例达27万,另外还有1700位男性患乳腺癌。虽然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大中城市已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且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据2013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构成分析,乳腺癌占第一位,达67/10万。本书旨在帮助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并认识乳腺癌,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女性乳房是位于胸前代表第二性征的一对性器官,每个乳房由15~20个乳腺小叶组成。每个小叶又由许多更小的腺小叶组成,在腺小叶的末端是被称作腺泡的盲端,在这里可以分泌乳汁。乳腺小叶、腺小叶和腺泡由很细的小管连接,被称作乳腺导管。乳腺导管直通位于乳房中央的乳头。乳头周围颜色较深的皮肤称作乳晕。在乳腺小叶和导管的周围充满脂肪组织。乳房内没有肌肉,胸肌和肋骨位于乳房之后。

每侧乳房均含有血管和淋巴管,淋巴管引导无色透明的淋巴液至蚕豆形的淋巴结,乳房引流淋巴结多达十几枚至几十枚,多数在同侧腋窝,其次在胸骨旁的胸腔内。

图1-1为正常女性乳房解剖图示。图1-1 正常女性乳房解剖图示2 癌症的发生过程

癌症是发源于细胞的一组相关性疾病。细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癌症,首先应该了解正常细胞是如何变成癌细胞的。

身体是由多种细胞组成,正常情况下,只有在身体需要时才发生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这种有序的过程为保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然而,有时即使身体不需要,细胞也会不断分裂,这些多余的细胞所形成的肿块就称作肿瘤。

肿瘤又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分。良性肿瘤不是癌,多数情况下很容易被切除,而且多不复发。良性肿瘤的细胞不会发生远处转移,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良性肿瘤不会威胁生命。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这些肿瘤细胞为异常细胞,它们无限制、无秩序地分裂增殖,从而损害邻近的正常组织或器官。另外,癌细胞可从瘤体中浸出进入血管和淋巴系统,这也是为什么癌症可以在其他器官形成新的病灶的原因(图2-1)。癌症的播散被称作转移。当乳腺癌播散(转移)到乳房之外,同侧腋窝淋巴结是最常发生转移的部位。如果同侧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这就意味着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能会出现转移,这些部位包括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和器官,如骨、肝和肺。当癌细胞播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时,在那里仍以原有的形态和方式生长,癌的名称也不变。如乳腺癌播散到肝脏,称为“乳腺癌肝转移”,而非“肝癌”,医生也称作远处转移。图2-1 癌症发生图示3 乳腺癌易发(高危)因素

当一个人被确诊为乳腺癌之后,常常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是我?我过去做错了什么?”许多人还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理由,认为患乳腺癌是上天对自己过去所做的某些事的惩罚,另一些人则考虑假如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好一些就可能不得乳腺癌。实际上,得乳腺癌不是你的过错,截至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尚不知乳腺癌的确切原因,一味地自责和抱怨对乳腺癌的治疗与康复无任何益处。

虽然乳腺癌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但经过科学家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一些危险因素确能增加发生乳腺癌的机会。所谓危险因素,即加大患病的风险。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如白种人中阳光过度照射易患皮肤癌,吸烟易患肺癌等。但是,有患癌危险因素并不意味一定患癌,一些人具有一种甚至多种乳腺癌危险因素,但却未患乳腺癌;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却无任何危险因素。即使具有乳腺癌危险因素,也无法证明乳腺癌就是由它引起的。

有不同种类的危险因素,其中有一些因素是不能改变的,如年龄和人种。另一些是环境因素,还有一些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如吸烟、饮酒和饮食习惯等。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一直呈上升趋势。3.1 无法改变的危险因素3.1.1 性别

女性是乳腺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男性也可患乳腺癌,但男性乳腺癌的患病比例仅在1%以下。3.1.2 年龄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危险也在增加。在我国,25岁以下的乳腺癌很少见,大部分乳腺癌发生在40岁以后,而且以40~60岁之间最多。3.1.3 遗传性危险因素

一些遗传基因的突变可以在家族中继承,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中如果有患乳腺癌的人,本身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也增加。这种血缘关系可以是母系,也可以来自于父系。有一位一级亲属(母亲、姊妹或女儿)患乳腺癌,其患乳腺癌危险将增加一倍;两位一级亲属患乳腺癌,其患乳腺癌危险将增加五倍。虽然准确数字不清,但有男性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本身患乳腺癌的危险也会增加。

大约5%~10%的乳腺癌是由两个被称作BRCA 1和BRCA 2的基因突变引起的。通常情况下,这两个基因通过产生能够阻止细胞异常生长的蛋白质来帮助预防乳腺癌发生。然而,如果一个人由父母的任何一方遗传下来这种突变的基因,就使乳腺癌的患病危险增加。到70岁时,携带BRCA 1或BRCA 2基因的女性将有60%~87%的人患乳腺癌。同时,患卵巢癌的危险也将增加。

P53肿瘤抑制基因的遗传性突变也使女性乳腺癌发生危险升高。

现在,已经可以通过血液化验检查体内是否存在这些突变的基因。通过基因检测,如果发现体内确实存在异常的BRCA 1或BRCA 2基因,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降低发生乳腺癌的危险,也可以密切监测乳房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乳腺癌。一些人选择服用药物(如他莫昔芬)来降低乳腺癌危险;非常高危的女性还可以选择预防性双侧乳房切除,即在乳腺癌发生之前将其切除。由于BRCA基因突变还增加卵巢癌危险,医生可能建议生育之后或绝经后同时切除双侧卵巢,因为目前尚无可信的卵巢癌筛查方法。

注:DNA改变与乳腺癌

科学家对DNA的分析已经取得很大进步。DNA是承载遗传信息的化学物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长相都像自己的父母,这正是由于他们是我们DNA的来源。然而,DNA的影响远不只外表。一些基因(DNA的一部分)含有控制细胞生长、分裂和死亡的信息。某些基因促进细胞分裂而被称作“肿瘤基因”;另一些基因能够减慢细胞分裂或在合适的时候引起细胞死亡,被称作“肿瘤抑制基因”。DNA突变使肿瘤基因“打开”,肿瘤抑制基因“关闭”,就可以引起癌变。某些遗传性DNA改变使某些癌症发生频率非常高,也是某些癌症在家族中流行的原因。但是,大多数与乳腺癌相关的DNA突变并非遗传所致,而是发生在女性后天的生活中。获得性肿瘤基因和/或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可以是由于射线或与癌症相关化学物质的长期接触造成的。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科学研究尚未能确定在我们的环境或我们的饮食中可能引起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的任何化学物质。大部分获得性基因突变的原因仍不清楚。3.1.4 乳腺癌个人史

一侧患乳腺癌的患者,其对侧乳房再次发生新的乳腺癌的机会远高于普通人群,是普通人群的3~4倍。这与第一次乳腺癌的复发是不同的概念。3.1.5 种族

乳腺癌的发病率还可能存在人种差异,美国的白种人乳腺癌发病率高于非洲裔和亚裔美国人。3.1.6 乳腺组织活检史

乳腺组织活检诊断为“普通增生性病变”者,患乳腺癌的危险仅轻度增加,为普通人群的1.5~2倍;若诊断为“非典型性增生”,患乳腺癌的危险将增加4~5倍;而诊断为“纤维囊性病变”者,并不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3.1.7 既往放射治疗史

在青少年时期曾经由于其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在胸部接受过放射治疗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明显增加。如果乳房在30岁之前由于其他疾病接受放射治疗时曾经受到射线的辐射,尤其是因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的放射治疗,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增加。有研究显示,受到射线辐射的年龄越早,以后发生乳腺癌的机会越大。3.1.8 月经状况

月经初潮早(12岁之前)或绝经延迟(55岁以后)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危险轻度增加。这是由于月经是由体内雌激素水平决定的,行经时间长,乳腺细胞受到雌激素作用的时间就长,发生乳腺癌的机会就越大。3.2 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

一些乳腺癌危险因素也是可以避免的,通过对大组人群的研究显示,能够回避某些危险因素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有下降趋势。而一些其他器官的癌,只要避免1~2种危险因素就可能使大部分人不得癌,如80%以上的肺癌是由吸烟所致,而戒烟能很好地降低肺癌的发病率。相比之下,虽然与生活方式相关的乳腺癌危险因素有几种,但没有任何一种危险因素能够解释大多数的乳腺癌,也就是说,没有确切的途径能够预防乳腺癌。尽管如此,避免或控制某些危险因素还是可以减少发生乳腺癌的机会。3.2.1 口服避孕药

目前正在口服和近期曾经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的乳腺癌危险性轻度增加,这种影响在停药之后将消失。3.2.2 激素替代治疗

激素替代治疗简称HRT,指绝经期女性为减轻症状所补充小剂量女性激素的疗法。许多研究提示,目前正在应用和近期应用HRT 5年以上者,乳腺癌发生危险会增加。HRT,对于仍有子宫的妇女,医生可能开出两种激素,即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用以预防或减轻绝经期症状,但也增加患子宫癌的危险,孕激素有帮助预防子宫癌的作用;对于子宫切除的妇女,只开雌激素即可。乳腺癌发生危险在雌、孕激素联合应用的HRT高于单纯雌激素时。HRT的乳腺癌发生危险升高只见于目前和近期应用者,在停用HRT 5~10年后,乳腺癌发生危险恢复到平均水平。因此,对绝经期妇女是否应用HRT应权衡利弊。3.2.3 未生育

未曾生育的妇女和30岁以后生产第一胎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危险轻微增加。3.2.4 未哺乳

许多研究认为,自己哺乳的妇女乳腺癌发生危险轻度降低。一项针对100000人的研究显示:妇女生育后每哺乳1年,乳腺癌发生危险降低4%。3.2.5 饮酒

饮酒增加乳腺癌发生危险,过多饮用酒精性饮料乳腺癌发病率增加。与不饮酒者相比,每日一次饮酒即可轻度增加乳腺癌发生危险,每日饮酒次数越多,乳腺癌发生危险越大。

饮酒还使口腔癌、喉癌和食管癌的发生危险增加。3.2.6 肥胖、体重超重和不良饮食结构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比例异常增高,而体重超重是指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绝经后肥胖的妇女发生乳腺癌危险增加,成年期体重超重也是乳腺癌危险性增加的因素。另外,体重超重的妇女患乳腺癌后预后也差。

目前,有许多关于高脂饮食对乳腺癌危险性影响的研究。一些研究发现,在总的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少的国家乳腺癌发病率低;另一方面,许多针对美国妇女的研究发现,乳腺癌发生危险与脂肪摄入量并无关系。有关专家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种差异。许多学者指出:在不同国家比较饮食结构与乳腺癌发生危险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复杂的,可能会受到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如活动量、其他营养的摄取以及不同的遗传背景等。

尽管对脂肪摄入与乳腺癌发生危险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很多,但似乎没有发现提高总脂肪摄入量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但有证据显示,脂肪种类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会增加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危险,同时也增加心脏病危险。虽然饮食结构可能对乳腺癌发生危险没有直接影响,但为了降低总的癌症发生危险,美国癌症协会推荐饮食中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限制“红肉”和全脂奶制品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保持健康体重。3.2.7 缺乏锻炼

锻炼身体与乳腺癌发生危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有研究显示,年轻时紧张性锻炼对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一生都有保护性影响,成年人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也能降低乳腺癌发生危险。为此,美国癌症协会推荐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每次运动45分钟以上可能更有益处。

注:统计数字及其意义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字来描述或理解事物的科学。在乳腺癌的研究中,科学家应用统计学帮助理解某些因素与乳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发病率是指在某一特殊时段确诊新发乳腺癌的数目或比率;死亡率是指某一特殊时段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种癌症的数目或比率。那么为什么应用“率”而不是实际的数字来解释癌症的发生情况呢?通过研究发现,应用“率”而不是简单的报告数字,科学家能够更准确地比较不同人群或不同时间段内疾病的发生情况,“率”是由同一时间段内人群总数和死亡或发病人数通过计算得出的。“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某一疾病的变化形式,如西方发达国家统计,乳腺癌的死亡率近年来在某些女性人群中已经下降,这反映了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应用增加的结果。另一问题是乳腺癌发生的终生危险,所谓终生危险是指一个个体由出生到死亡可能发生某种癌的可能性的估计,这种估计来自于两种基本统计数字,即每一年龄段某种癌症新发病例的比率和每一年龄段因各种原因造成死亡的比率。该方法将在发生癌症之前其他原因的死亡也考虑进去。3.3 尚未肯定或意见尚未统一的危险因素3.3.1 环境危险因素

我们的生存环境对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到底有什么影响?已经进行大量的研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另外一些研究仍在进行。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并未表明环境污染物暴露与乳腺癌发生危险之间存在明显的连带关系。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显示,某些污染物可以增加乳腺癌发生危险,但大多数专家认为,即使存在这种联系,也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乳腺癌病例与其有关。3.3.2 流产

丹麦的一项大宗研究显示,人工流产并不增加乳腺癌发生危险。另外,许多研究也未发现自然流产与乳腺癌发生危险之间存在直接联系。3.3.3 吸烟

大量研究证实,吸烟并不增加乳腺癌发生危险。但这并不意味着鼓励女性吸烟,因为吸烟对身体有许多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使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发生危险增加,同时还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危险。3.3.4 其他主观臆断的危险因素(1)腋窝除臭剂:患腋溴者常使用抑制汗腺分泌的制剂或除臭剂,有人担心这些化学物质吸收后会增加乳腺癌发生危险,但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除臭剂与乳腺癌发生危险之间并无关联。(2)文胸:有人担心文胸(胸罩)过紧会影响乳房的淋巴循环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生危险,但这种观点实无科学或临床依据支持。(3)乳腺假体:随着隆乳人群的增多,对于乳房假体是否会引发乳腺癌的担心也越来越重。事实上,尽管乳腺假体可以引起组织纤维(瘢痕)化,给普通X线检查带来困难,但多项研究证实,乳腺假体并不增加乳腺癌发生危险。况且,其他检查方法如核磁共振也增加这种病例乳腺癌检测的敏感性。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并没有上面所提到的发病高危因素,科学家目前正在对乳腺癌的病因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期发现更确切的危险因素,并探寻预防乳腺癌的途径。4 乳腺癌早诊

在未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查出乳腺癌最为理想。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是可以做到的。女性应该通过医生了解自己乳腺癌增加的危险因素,任何年龄乳腺癌的高危个体均应向医生咨询针对乳腺癌的检查应该从何时开始以及适宜的时间间隔。乳腺癌的筛查已经显示能够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女性应该积极参与乳腺癌筛查,包括定期、规律的乳房X线检查,B型超声检查以及由专科医生进行的临床乳房检查。

乳房X线检查是发现早期无症状乳腺癌的最佳手段之一,所应用的设备能发出一种特殊的X线。乳房X线筛查的目的是发现无症状乳腺癌的一些变化,在乳房X线片上常常显示用手摸不到的肿块,同时还能发现一些微小钙化灶,而这些钙化灶可能正是乳腺癌的早期表现。

如果乳房X线片上发现某一区域的可疑病变,常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建议患者是否需要活检。

尽管乳房X线照相是早期发现乳腺异常的最佳手段,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如漏诊某些病例(假阴性)或将非癌疾病诊断为癌(假阳性)。另外,早诊肿瘤并不意味一定会挽救生命,某些生长快的乳腺癌在临床确诊之前可能已经转移到了身体的其他部位。尽管如此,多项研究显示,乳房X线检查可以降低乳腺癌的死亡危险。许多医生会推荐,乳房X线检查应该每隔1~2年进行一次。但乳房X线照相并不常规推荐用于40岁以前的年轻患者,一方面,由于年轻女性乳房的组织密度较高,X线照相分辨率差;另一方面,年轻女性频繁接触射线也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生危险。

应用高频扫描探头对乳房进行B超检查对乳腺癌的筛查也很有帮助,尤其适合年轻及致密型乳腺。B超检查具有无损伤及灵活方便等特点。有时将B超与乳房X线检查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但乳房B超检查需要高水平超声人员,而且费时。

自我乳房检查也不失为早诊乳腺癌的好方法(图4-1)。从青春期以后,女性就应该对自己的乳房倍加关注。一般来说,每月自己应认真检查一次乳房,检查时间应选择在每次月经过后的1~2周为宜。每次检查时可在浴后或临睡前,站在镜子前,观察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有无乳头回缩,乳头乳晕是否脱屑(掉皮),乳房皮肤有无水肿和凹陷(酒窝征)。

仰卧位用手的指腹依次平坦触摸对侧乳房,感知有无结节、疼痛等异常,发现异常后应及时找乳腺专业医师检查,切记勿抓捏乳房。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时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每位女性的乳房均存在差异,并随年龄、月经周期、怀孕、停经和口服避孕药等发生变化。正常情况下,乳房内可以感觉不太平滑,甚至呈质地较韧的结节感。每次月经期间或之前几天,乳房可以变得肿胀并出现压痛。35岁以后,除进行乳房自我检查之外,还应定期由乳腺专业医师进行临床检查及B超或乳房X线检查。图4-1 乳腺癌自查图示5 乳腺癌表现

早期乳腺癌多数无任何症状,包括疼痛,但随着肿瘤的生长,会出现可察觉的症状和乳房异常征象。(1)乳房内或靠近腋窝处出现可触及的肿块或局限性增厚。(2)乳房大小或形状发生变化。(3)乳头溢液、触痛或乳头回缩。(4)乳房皮肤局部凹陷(酒窝征)或水肿(橘皮征)。(5)乳房发红、肿胀、温度高和皮肤硬韧等。(6)远位转移征象。6 容易与乳腺癌相混淆的疾病6.1 乳腺炎

普通乳腺炎多见于哺乳期女性,表现为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病史短,抗生素治疗有效。另外,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炎,即浆细胞性乳腺炎,是由乳腺导管扩张,分泌物排出不畅,刺激周围乳腺组织所引起。这种类型的乳腺炎常可摸到界限不清楚的肿块,普通乳腺炎的炎症表现不明显,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应注意与乳腺癌鉴别。

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即炎性乳腺癌。特点是乳房较大范围的红肿,肿块界限不清,局部皮肤温度略高,但常无全身发热。疾病进展较快,预后不佳。6.2 乳腺脂肪坏死

脂肪坏死表现为皮下肿块,形状不规则,界限欠清楚,位置比一般乳腺癌略表浅,常与皮肤粘连而出现“酒窝征”。脂肪坏死常有乳房外伤史,但也有外伤史不明确者。6.3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由于体内内分泌激素失衡等原因,造成乳腺上皮细胞新生与复旧不平衡的一种表现,在我国30岁以上女性中占40%以上。乳腺增生常常表现为乳房疼痛,多为胀痛或钝痛,月经前加重,疼痛程度两侧可以不对称,乳房内常可摸到界限不清楚的弥漫性增厚,甚至结节感,症状程度与情绪变化有关。严格地说,乳腺增生是正常女性的生理现象,多数人无须处理,普通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发生无明确关系,疼痛严重者可选用1~2种药物以减轻症状,服用时间也不宜过长,1~3个月为宜。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治愈乳腺增生。患乳腺增生的女性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乳房查体,当局限性增生明显,与乳腺癌不易鉴别时,需要进行穿刺病理或局部切除以明确诊断。

需要提醒的是,大部分乳房肿块并非乳腺癌,但任何乳房肿块都不应该忽视,应尽早到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7 确诊乳腺癌

乳房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到乳腺专科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临床查体及必要的仪器检查。7.1 临床乳腺查体

医生通过触摸肿块及其周围的乳腺组织可以获取许多信息,帮助区分良性或恶性,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其准确率达80%以上。7.2 乳房X线检查

对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提供重要信息。7.3 乳房超声检查

高质量超声仪加上有经验的超声医生不但能够区分病变是实质性还是囊性,还能够根据病变周围血流的变化以及有无钙化判断是否良恶性。临床上常常将乳房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联合应用,借此提高确诊率。7.4 乳导管灌洗检查

对于乳腺癌高发人群,还可以进行乳导管灌洗检查,即对最常发生乳腺癌的乳腺导管系统进行灌洗,收集脱落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帮助医生评估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乳导管灌洗检查能够发现少数早期乳腺癌,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较高,因此,目前该方法还不能作为常规应用。7.5 乳腺活组织检查

乳腺活组织检查简称乳腺活检,即通过取得部分乳腺活体组织送给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癌细胞,由病理科医生签发是否患乳腺癌的报告。只有病理诊断才是乳腺癌诊断的“金标准”,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即使再有把握,也不能作为确诊和治疗的依据。因此,乳腺活检对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均至关重要。

乳腺活检有两种方式,即穿刺活检和外科开放活检。穿刺活检又分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用平时“打针”使用的注射器在病变部位抽取少量细胞进行涂片检查,由于获取的组织量少,加上需要较高水平的细胞病理医师,所以这项技术的确诊率和普及率均不很高。另外还有假阳性(误诊为癌)的可能,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能应用会越来越少。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是应用普通铅笔芯粗细的特殊穿刺针,抽取病变部位的组织条,送病理医师检查。这项技术不但可以用于摸到肿块的病变,还可以用于摸不到肿块的可疑病变的诊断,当然,后一种情况需要超声或X线检查的帮助。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除了可以明确诊断之外,还能够进行多项检测以了解更多与治疗相关的信息,因此,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是最具临床推广价值的诊断方法。外科开放活检也称病变切取活检和切除活检,即先进行一个小手术,将可疑病变取出进行病理检查,只适用于没有穿刺组织学检查条件和穿刺组织学检查也未能明确诊断的情况。

如果乳房内肿块或可疑的区域非常小,可以在超声或X线照相下向可疑病变部位插入一根带倒钩的导丝,外科医生按照导丝的指示将可疑病变区域切除。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患者对乳腺活检恐惧,担心穿刺或切除后会对肿瘤刺激,造成肿瘤的扩散。实际上,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规范的乳腺活检不会增加肿瘤转移率,活检后经过规范、合理的治疗,也不增加局部复发的机会。

当乳腺活体组织被取出后,立即送到病理科。病理检查又分两种情况:快速切片病理检查也称“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是将新鲜乳腺组织经快速冷冻后切片再在显微镜下观察,特点是能够立即做出病理诊断,一般需要20~30分钟,这样外科医生可以根据诊断结果马上开始下一步治疗(也称一步程序);另一种病理检查为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是将刚刚取出的新鲜乳腺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用石蜡包裹,然后将切片经显微镜下观察做出诊断,一般需要1天至几天时间。快速切片病理检查的缺点是不如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准确,少数病例不能明确诊断仍需等待石蜡切片病理检查。8 如何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

当获取乳腺癌组织后,病理医师会根据检查情况发出一份病理报告,临床医生将根据这份病理报告制定治疗方案。等待病理报告可能是最为难熬的日子,应该在这段时间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正常情况下病理报告应该在一周内发出,但有些特殊情况需要额外检查其他指标,可能推迟3~5天,甚至有时由于所取组织量不足需要再次取材。8.1 病理类型

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不同分为不同的病理类型。(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原位癌(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其中导管原位癌最多。非浸润性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预后最好,治疗最简单,疗效也最好,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2)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发源于泌乳的导管,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全部病例的70%~80%。浸润性小叶癌发源于泌乳的腺体,占全部乳腺癌病例的5%~10%。过去认为浸润性小叶癌的预后不如浸润性导管癌,但近年来有资料显示,二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3)特殊型浸润性癌:包括典型髓样癌、黏液腺癌、小管癌、乳头状癌和乳头佩吉特病等多种类型。总的来说,特殊型浸润性癌的预后优于非特殊型。8.2 细胞分级

病理医师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不同将其分为3级:1级在形态上更像正常细胞,常常生长缓慢,预后好;3级与正常细胞比较差异最大,生长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2级细胞形态介于1级和3级之间。8.3 肿瘤大小和切缘状态

术后病理报告中常常描述肿瘤大小,但肿瘤大小并不代表恶性程度,小的肿瘤也可能生长很快,大的肿瘤也可能生长缓慢。

保乳手术标本常常报告边缘情况,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会将肉眼看到的肿瘤连同周围的一部分正常组织一并整块切除,病理医师会在标本周围不同的切面切取组织检查是否在显微镜下还有癌,如果有癌报告切缘“阳性”,没有发现癌则报告切缘“阴性”。切缘“阳性”者常常需要再次手术切除。8.4 有无脉管癌栓

乳腺组织内有多条血管和淋巴管,并相互连成网络,它们就像高速公路一样为乳腺细胞提供营养并运走废物。如果在乳腺癌组织及其周围的血管和/或淋巴管中发现成团的癌细胞,肿瘤发生复发转移的机会就增加。病理报告中常常写成可见或未见脉管癌栓。8.5 激素受体状况

乳腺癌激素受体,主要是指性激素受体,即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分别以英文缩写ER和PR来表示。ER和PR就好像长在细胞上的耳朵,可以听到相应的性激素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从而实现刺激细胞的生长。

如果癌细胞上检测出ER和/或PR,即报告为ER/PR阳性,也可写成ER(+)/PR(+);反之则为ER/PR阴性,写成ER(-)/PR(-)。对于激素受体状态,各家医院报告不一,更精确的做法是报告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如ER>75%(+)、PR 25%~50%(+)等。

ER和/或PR阳性者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反之对内分泌治疗效果差。8.6 HER-2基因状况

HER-2也叫HER-2/neu,是一种能够帮助调控细胞生长、分裂和自身修复的基因,大约1/4的乳腺癌具有HER-2基因的多个拷贝。HER-2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叫P185。

具有多个HER-2基因拷贝或多量P185蛋白质的癌细胞生长较快,转移的危险也大,但针对HER-2基因的单克隆抗体治疗非常有效。

HER-2的检测方法常用两种,一种为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另一种为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IHC法用0、1+、2+和3+表示,FISH则用“阳性”和“阴性”表示。只有IHC 3+或FISH阳性的患者才对HER-2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好。8.7 Ki-67

Ki-67是反映细胞增殖快慢的指标,通常按百分比报告,如75%。Ki-67表达越高,说明细胞增殖越快,肿瘤的恶性度也越高。8.8 其他生物学指标

不同医院可能在病理报告中还会加做其他一些项目,如粘附分子CD44和癌基因P53等。但这些指标还都不能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可靠依据。8.9 淋巴结转移与否

腋窝淋巴结出现转移时发生远处转移的机会就会增加,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数目越多,这种危险就越大。每个人的淋巴结数目可以不同,但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检测淋巴结的数目应在10枚以上。通常病理报告中淋巴结转移情况用分数法表示,如5/10,代表手术切除10枚淋巴结,其中5枚发现有转移。9 乳腺癌确诊之后

乳腺癌确诊之后,还要进行一系列检查。首先应该了解自己所患的是哪种乳腺癌,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浸润性导管癌,来源于乳腺导管的内膜;其次为浸润性小叶癌,发源于乳腺小叶;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其预后可能也不一样。

乳腺癌确诊之后,还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激素受体检测,即测定肿瘤细胞内是否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受体,以确定这些激素是否促进肿瘤的生长。如果激素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肿瘤生长可能受体内激素的影响,也就意味着针对激素的治疗可能有效。另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一种被称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c-erbB-2,P185)的基因检测,该基因若呈阳性反应,则复发危险增加。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后可能需要检测更多的指标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乳腺癌确诊之后,为了了解肿瘤的发展程度,还需要进行多项辅助检查,如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胸部X线检查、肝脏超声检查、骨同位素扫描检查以及必要的CT和磁共振(MRI)检查等。

乳腺组织活检后的手术治疗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为“一步程序”,即经快速切片病理确诊后马上进行手术;其二为“二步程序”,即先在局部麻醉下经活检明确诊断,一段时间后再行手术。目前我国的许多医院仍在选用“一步程序”,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活检手段落后;二是由于对乳腺癌缺乏认识,患者(甚至医生)不希望确诊和治疗之间有间隔时间,唯恐发生转移。“一步程序”的优势在于活检和治疗性手术可以一次完成;缺点在于一旦乳腺癌确诊之后没有时间充分考虑治疗的选择,而且快速切片病理检查的准确性略差。另外,一些新的检查治疗手段无法合理应用,如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新辅助治疗等。“二步程序”是发达国家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其优点包括:

①诊断准确,提供更多的肿瘤相关信息;

②有充足的时间与相关医生、家属和朋友讨论治疗上的选择,包括乳房重建等问题。缺点是需要等待几天时间才能知道诊断结果,另外乳腺癌确诊后需要二次到医院接受治疗。需要说明的是,许多患者担心等待的这段时间会造成肿瘤转移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实际上,绝大多数乳腺癌并非急症而是一种慢性病,等待一周乃至数周并不会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造成影响。

另外,任何女性乳腺癌确诊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是否能被治好,也就是考虑自己的未来会如何。实际上,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和以往比较,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医生会和你一起克服困难,而且你很可能会赢得胜利。医学在不断进步,治疗越规范,治愈的机会越大。

在当今的社会中,上百万的女性为乳腺癌患者或乳腺癌治疗后患者。医生常用“缓解”这一术语而不是“治愈”,缓解意味着治疗后应用现有手段已查不出有癌残留,但可能在身体的某一部位还潜伏着少数的癌细胞,这些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复发,但是它们有复发潜能。

许多乳腺癌女性可被目前的治疗方法治愈,另外一些则可带癌生存多年。

医生在和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时常会提到“预后”一词,预后是指你从疾病中康复的可能性或该病在你这种情况下最可能的结果。如果这种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很好,医生会说预后好,反之如果医生预计该肿瘤会很难控制,则会交代预后不良。一个人的预后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肿瘤类型、分期、细胞分级,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对治疗的反应也会影响预后。医生根据统计数字估计预后,由一系列百分比表示,数字是由大组人群统计的平均结果,包括了那些治疗不合理的、伴有其他疾病的、自己不太配合的,还包括拒绝治疗的人群。这些数字不可完全对号入座,因为天底下没有绝对一样的个体,你的身体就像你的性格和指纹一样独特,没有人能够精确说出你将对治疗有何反应,即使你的主治医生也不能肯定预测你的未来。你可能具有特殊的力量,如既往良好的营养和体力、强有力的家庭支持以及坚定的信念,正是这些特殊的力量可能使你对肿瘤治疗的反应完全不同。

生存率的统计是对于特定的肿瘤类型和病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生存人数,最常应用的是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例如,5年生存率是指在癌症确诊之后至少生存5年的百分比,她(他)们当中大多数的生存时间会比5年长得多。另外还应该看到,这里说的5年生存率,是指至少5年前诊断治疗的患者,而近期诊治的患者其治疗效果会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预后是在不断变化的,如疾病的进展情况和对治疗的反应都不断补充帮助评估预后的信息。还有,是否需要了解预后信息和需要多少信息完全是你个人的决定,有些人并不希望自己在这方面了解得太多。

总之,对预后的估计并不针对某一个体,换言之,并不能预测你一定怎样,况且,不要忘记的是不断进步的医学研究可能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来改善预后。10 制定治疗计划

乳腺癌确诊后,切忌急于治疗。冷静下来,充分考虑,选择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鼓励患者本人积极参与治疗选择,但最初获知诊断的打击和紧张,患者本人不可能对治疗和康复等诸多方面考虑周全,这样匆忙做出的决定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也有可能造成终生遗憾。

乳腺癌明确诊断之后,首先应该稳定情绪,然后要到正规乳腺癌专科找医生咨询下一步治疗的计划,可以带上家庭主要成员共同参与制定计划。医生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目前乳腺癌的各种治疗方法并真实解释不同方法的利与弊,同时表明自己的推荐方案及其推荐理由。

许多患者,也包括一些非乳腺专业的医生,顾虑最大的是乳房活检后不马上治疗会影响预后。实际上,乳腺癌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病,短暂的治疗“延误”并不会带来不良后果。一般来说,穿刺活检后3~4周之内或外科开放活检后2周之内开始治疗并不影响治疗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许多患者听信周围患者、亲朋好友或“好心的”非乳腺专业医生的建议来选择治疗方案,笔者认为实属不智之举。首先,无论是患者还是好友,她(他)们的经验无非是来自于几个病人或者出自想象,难免以偏概全;其次,非乳腺专业医生的建议常常观念陈旧,要充分认识到现在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个专业都在不断进步,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学科发展也较以往更为精细,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将各个专业的技术及更新理念全部掌握。因此,非专业医生的治疗建议,恐有不妥,而接受非专业医生的治疗对患者而言,则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在此提及的不仅仅是乳腺癌专业,其他专业也是同样道理。例如,对于一位胃溃疡患者,问及乳腺专业医生该如何治疗?若是一位负责任的医生会建议他(她)到消化内科诊治;反之,如果这位医生依据自己的“正确”知识建议手术治疗,或是更为“关心”,亲自为他(她)做了胃切除手术(普通外科医生大多能够完成此类手术),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随着医学的进步,近年来,胃溃疡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即可治愈。这位医生的“好心”也就值得思考了。11 乳腺癌治疗方法

乳腺癌治疗可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种,多数患者需要二者结合。局部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全身治疗目的是杀灭和控制乳房之外的肿瘤细胞,化学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均为全身治疗。11.1 外科手术治疗

为乳腺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包括全乳房切除手术和部分切除手术(保乳手术)两种。

全乳房切除手术即通常所说的根治性手术,手术范围包括整个乳房、腋窝淋巴脂肪组织,有些还包括胸小肌或胸大肌。全乳房切除手术在西方发达国家是数十年之前的主流术式,早已被保乳手术所替代;而我国由于保乳手术开展较晚、较少,故全乳房切除仍是乳腺癌治疗应用最多的手术方式。全乳房切除手术的最大不足是造成女性形体缺陷,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保乳手术即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乳腺组织,需要时,可同时进行腋窝淋巴脂肪组织清扫,其清扫的范围与全乳房切除手术完全相同。保乳手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基本保持了乳房的原有外形,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打击远小于全乳房切除手术。另外保乳手术创伤小,从某种意义讲,更适合于老年患者。保乳手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目前情况下还需要对术侧乳房进行一段时间的放射治疗(放疗)。另外,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机会可能略高于全乳房切除手术,但并不影响总体生存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选择哪种术式时,患者及家属最为担心的是,保乳手术是否会造成远处转移而影响患者预后。在这里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保乳手术在全球范围内已开展数百万例,大宗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也有近万例之多,观察时间最长已超过20年。综合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手术对患者的远期生存无差异。也就是说,保乳手术的“求美”并不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乳手术在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早已超过全乳房切除手术,成为应用最多的手术方式。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大型医院也已开展了保乳手术,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是总体开展该方式的比例还较低。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普及,这一术式会应用得越来越多。笔者所在的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乳腺病防治中心,目前实施保乳手术的比例已占全部乳腺癌病例的40%以上,已积累数千例治疗经验,观察最长者超过15年,和全乳房切除手术相比,无论是局部复发率还是远处转移率均无差异。

近期美国公布的涉及10万例以上的大宗病例随访结果显示,在某些类型的乳腺癌患者选择保乳治疗后其生存优势更大。在我们自己近千例患者的较长期随访资料中同样反映出类似的结果。

保乳手术的最大优势在于保留了乳房形态。虽然某些较大肿瘤患者保乳术后外形并不十分理想,但其避免了女性失去乳房的精神打击。缺点在于手术后常规需要5~7周的放射治疗(多数女性认为能够保住乳房,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另外放疗可能使乳房过于敏感并持续一段时间。

并非每位乳腺癌患者都适合作保乳手术,以下情况更适合选择乳房全切手术:

①怀孕女性,由于放射治疗可能对胎儿不利;

②同一乳房的多发乳腺癌;

③肿瘤较大而乳房相对较小,手术后外形可能不够满意;

④过去在乳房或胸部区域由于其他疾病曾经接受过放射治疗;

⑤有些女性由于一些特殊疾病(如胶原病)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放射治疗。

全乳房切除手术亦有其适应证,如大肿瘤或弥漫性病变(钙化),另外多数早期乳腺癌病例若实行全乳房切除手术,术后无须放射治疗。

说到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近百年来经历了许多波折,但近40年来,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外科手术正变得越来越小。可以预见,数年后回头再看现在的保乳手术,可能也是一种“过度治疗”。也许有一天,部分乳腺癌患者,经过其他综合治疗,可能完全不再需要手术。

目前正在研究的“保腋窝”手术,可能使手术进一步缩小。所谓“保腋窝”,需要先谈谈腋窝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把腋窝区的淋巴脂肪组织切除,其目的之一是判断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以此确定分期、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目的之二是在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情况下具有治疗作用。但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最大弊端在于,手术后有10%~5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水肿(增粗)。这是由于手术造成上肢淋巴引流中断所致,这就好比一条河流,在其下游拦截了一道水坝,上游的水位自然会上涨。因此,手术后上肢水肿目前在医学界仍然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难题,也是影响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医学研究的进步让人们重新审视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必要性。通常情况下,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病例只占30%~40%,而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的重视及乳腺癌普查的广泛开展,早期乳腺癌的比例会不断增加,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会更少。也就是说,如果仍按目前传统的手术方式,将有六成至七成的患者做了本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从而无端增加了上肢淋巴水肿的机会。目前开展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较为理想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所谓前哨淋巴结,即淋巴引流的第一站(哨兵)淋巴结。通常情况下,淋巴转移是按顺序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站淋巴结没有转移的情况下,其他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机会很少。基于这一理论,想办法弄清楚第一站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就基本代表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如果前哨淋巴结没有转移,就可以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使手术范围缩小,并发症减少。前哨淋巴结一般有1~6枚不等,鉴别前哨淋巴结的方法目前主要应用同位素和/或蓝染料两种。手术开始前,向肿瘤周围注射微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沿淋巴管到达癌细胞最常侵犯的第一站淋巴结,然后医生用一个射线探测器找到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淋巴结的位置。有时医生还向肿瘤周围注射一种染料,染料也沿淋巴系统到达前哨淋巴结,找准位置后切一小切口,取出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有经验的乳腺专科医生,检测前哨淋巴结的敏感性在95%以上。目前国外早已将前哨淋巴结活检作为标准治疗模式,国内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也推荐有条件尽量开展该项技术。本中心为国内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最多的单位,自2006年即将该项技术纳入诊疗常规,目前开展7000余例,其中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4000余例,最后观察超过十年,腋窝累计复发率0.6%。11.2 放射治疗

乳腺癌放疗是应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外照射是直接照射乳房或胸壁,通常每周治疗5次,连续应用5~6周。内照射又称插植放疗,可用于保乳手术,在手术后数天内完成。

放疗的目的是杀死手术后残留在局部的癌细胞。保乳手术后应常规接受放疗,需要照射整个乳房,有时还需要照射锁骨上下和胸骨旁的区域。另外,对原肿瘤切除部位追加放疗可以很好地预防肿瘤复发。全乳房切除手术后是否应用放疗需要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多少而定,一般肿瘤大于5厘米,或有淋巴结转移,尤其4个以上的淋巴结有转移时需要放疗,照射范围包括手术侧的胸壁和锁骨上下以及胸骨旁的区域。手术前放疗常用于肿瘤较大而切除困难或炎性乳腺癌的治疗。放疗还用于不能手术乳腺癌及乳腺癌复发后的姑息治疗。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精度越来越高,副损伤越来越小。放疗痛苦小,每次只持续几分钟时间。治疗开始前在皮肤上确定照射部位。放射治疗过程中许多女性能够照常生活和工作,但在治疗后期常感疲劳,需要注意休息。

近年少数医院开展的术中放疗进一步简化放疗程序,缩短放疗时间,给患者带来了方便。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对放疗设备也有较高要求。目前应用德国蔡司公司生产的INTRABEAM设备进行术中放疗的观察数据较好,术中20~40分钟的放疗对于严格挑选的病例可以安全地免除手术后放疗。11.3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即通常所说的化疗,是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乳腺癌的化疗多采用几种药物联合应用,可静脉注射,也有口服制剂,而以静脉输液应用最多。无论哪种用药方式,最后均将药物进入血流而遍布全身。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多数情况下,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微小转移灶较原发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更大,化疗是杀灭这些微小病灶的有效手段。多数情况下联合用药很有效,过去40多年的研究已经观察出哪些药物联合更有效,但“最好”的方案目前仍在研究中。化疗一般间歇用药,即应用一次后休息2~4周时间使身体恢复,然后再次化疗。有些药物应用更频繁。化疗总计时间一般持续3~6个月。化疗常在门诊即可完成而无须住院。

手术前进行的化疗即术前化疗,亦称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大家都不陌生,即在手术之后所应用的旨在降低复发转移发生率的治疗手段。新辅助化疗是把这些辅助化疗提到手术之前。

既然都是辅助化疗,手术前和手术后应用又有什么不同呢?概括起来,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相比存在以下区别:

①减少辅助治疗的盲目性。众所周知,化疗是对人体可能有害的治疗手段,任何一种化疗方案都不可能对每位患者均奏效,而目前尚不具备准确预测化疗疗效的参照指标,所以在手术后应用治疗,无论是否有效都需要足量全程完成。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既接受了治疗所造成的痛苦,又没有从中获得任何治疗益处。若把辅助治疗提至手术之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治疗的盲目性,因为肿瘤本身就是最好的疗效判断指标,治疗有效肿瘤必然缩小,如果无效或效果不理想,可以及时调整方案。

②提高保留乳房的比例。保留乳房手术开展的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疗水平的高低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因为乳腺癌的保留乳房手术和切除乳房手术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没有区别。但是,并不是每一位乳腺癌患者都适合作保乳手术,由于肿瘤大等原因,部分患者不能实现保留乳房的愿望。新辅助治疗可以在手术前尽量缩小肿瘤的体积,使保乳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

③有望借新辅助治疗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尽管目前临床试验显示,在治疗方案相同的情况下,辅助化疗的术前应用和术后应用疗效一致,但也有试验证明,在新辅助化疗疗效好的病例(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杀灭肿瘤),其生存率高。因此,追求新辅助治疗获得的良好疗效可能有益于患者的生存。此外,动物实验还显示,早期应用化疗对于控制病灶播散和减缓化疗耐药可能有益。是否适合新辅助化疗,医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挑选可能从化疗中获益更大的病理类型进行治疗。11.4 内分泌治疗

由于乳房属于代表第二性征的器官,乳房本身的发育和正常细胞的生长也离不开性激素(主要是雌激素)的影响。大约一半乳腺癌病例受性激素刺激的影响较大,而降低体内性激素的水平则有利于控制肿瘤的生长。雌激素主要由位于盆腔内子宫两侧的卵巢产生,肾上腺和脂肪组织也可合成雌激素。内分泌治疗通过两条途径,一条是阻止雌激素发挥作用,另一条是降低雌激素水平。阻止雌激素发挥作用的药物又称抗雌激素制剂,这些药物对雌激素水平无影响,可以用于各种年龄的患者;绝经前的年轻女性降低雌激素水平的方法包括三种形式,即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可应用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如格舍瑞林达到治疗目的;手术治疗主要指切除双侧卵巢;放射治疗是对卵巢照射使其丧失分泌性激素的功能,由于其治疗疗效的不确定性和较多的副反应目前已很少采用。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丧失,雌激素来自肾上腺和脂肪组织,抑制这些部位雌激素的转化即可降低雌激素水平。内分泌治疗只适用于癌细胞雌激素受体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而阴性的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很差。11.4.1 抗雌激素药物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是过去应用最多的抗雌激素制剂,大量资料证实手术后服用可以降低雌激素受体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机会,通常建议服药时间为5年。最近,大型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对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差的患者,延长内分泌治疗达10年可能比5年获益更大。他莫昔芬还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提醒注意的是,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洛克)的患者会降低他莫昔芬的疗效。

托瑞米芬(法乐通)是另一种与他莫昔芬很相近的抗雌激素药物,疗效至少与他莫昔芬相当,但副反应可能比他莫昔芬轻。

氟唯司群是一种能够减少雌激素受体数量的药物,目前仅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11.4.2 降低雌激素水平的药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