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饮食调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0 17:57:34

点击下载

作者:杨玺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血脂异常饮食调控

血脂异常饮食调控试读:

前言

心血管被喻为人体的“生命之河”。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而血脂使河床也“颇为无奈”地抬高了。血脂异常是指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和(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近期国家卫生部门披露,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约有1.6亿血脂异常患者。

血脂异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有调查显示,血脂异常已成为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病,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罪魁祸首。由于血脂异常是在无声无息中侵害机体的,故被专家称为“潜藏的杀手”。如果血脂异常同时伴有高体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及高血胰岛素等,即可称为代谢综合征,此时对人体的危害则将更为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血脂异常属于一种“生活方式病”、“现代文明病”,即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然而,目前我国在血脂异常的防治中,存在着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三低)的现象。许多血脂异常者未被检查发现,检查出血脂异常者未采取治疗,采取治疗者未达到调脂目标,此“三低”现象是造成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然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可减少和延缓血脂异常以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为此,广大群众一定要充分认识血脂异常的危害性和可防治性,进一步提高防治血脂异常的积极性,把健康的金钥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血脂异常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调节血脂的第一步是控制饮食,这也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措施。在采取任何药物治疗之前,首先必须进行饮食治疗。饮食调控应主要从控制总热量,坚持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三方面入手,以求达到调节血脂的目的。

随着我国实现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预防、保健知识的需求,笔者精心编著了这本《血脂异常饮食调控》。本书将以既“科”又“普”的面貌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使老百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则灵,希望能够成为广大群众,尤其是血脂异常患者的益友。值得指出的是,血脂异常患者在饮食调控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地配合药物治疗。有关用药知识可详细参照由笔者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血脂异常合理用药》一书,以便使血脂异常得到有效的控制。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重点突出,在写作方面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然而,由于笔者水平有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杨玺一、血脂异常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血脂及血脂异常?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血脂由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非酯化脂肪酸等成分组成,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是血液的正常组成成分。因为血脂不溶于水,而血液中水的成分占90%,所以血脂在血液中必须和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复合物,才可在血液中存在。这种复合物叫脂蛋白,一般分为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医学科学认为,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可在动脉血管壁上沉积,有加速动脉硬化的有害作用,是引起血脂异常的凶手,是导致动脉硬化、脂肪肝、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胆结石和周围血管疾病等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是预防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卫士,被医学专家称为“血液中的清道夫”、“血管的保护因子”。这是因为,高密度脂蛋白不仅能消除组织中的胆固醇,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而且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在细胞中的积聚。在这些脂蛋白中,有的指标过高会对人体不利,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而与此相反,有的指标高却对人体很有利,低了反倒有害,如高密度脂蛋白。所以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许多刊物在谈血糖、血压和血液黏稠度不正常时,会简单地称之为“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黏”,但在谈血脂不正常时,就不说“高血脂”或者“高脂蛋白血症”,科学的说法应该说“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常会引起并发症。它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黏一样,不但是威胁血脂异常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血脂异常如果同时伴有高血压、肥胖、高血糖、高尿酸血症或高胰岛素血症,就称为代谢综合征。此外,过高的甘油三酯还易伴发急性胰腺炎。

200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规定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分层标准为(见表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应每5年测1次空腹血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1次血脂。2.血脂化验单上的数据各有什么含义?(1)总胆固醇:经研究证实,总胆固醇水平降低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那么总胆固醇应该在什么水平呢?理想状态应小于5.18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如果总胆固醇水平在这个范围,且排除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则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就会很低。但是,即使血脂在理想状态,仍然需要注意饮食控制和身体锻炼,并每5年复查1次。

总胆固醇水平在5.2~6.2毫摩尔/升(200~239毫克/分升)属于边缘状态,和理想状态的人相比,患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1倍,则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就要更加严格一些。但是,并不是所有总胆固醇处于边缘状态的人都有同样的风险。如果好胆固醇(也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较高而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较低,又是绝经期前的女性或年轻爱活动的男性,且没有其他危险因素,那么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不高。最好详细咨询医生,让其对你的情况做一个综合的分析。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如年龄、性别、家族史及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相应的处理措施也不会相同。

如果总胆固醇大于6.2毫摩尔/升(240毫克/分升),那就属于异常了,这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很高了。首先,同样需请医生根据你的情况做一个综合判断;继而,除了严格的改变生活方式外,多数情况要配合他汀类药物治疗。(2)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运载着血液中的60%~80%的胆固醇,机体组织利用这些胆固醇建造细胞并维持细胞的功能,但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因为,如果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高,就会缓慢地“沉积”在动脉的血管壁上,再结合其他物质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因凸向血管腔而使血管变得狭窄,限制血液流过,从而使心脏、脑或肾脏等器官缺血,这种情况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如果心脏的血管变得狭窄,血流不通畅,就不能使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特别是运动时,心脏跳动很快,需要更多血液供应,则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就会突显,常会出现胸痛的症状,我们称之为心绞痛。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粥样硬化的斑块突然破裂而形成血栓,很可能会把动脉管腔完全堵死,造成部分心肌血液供应中断,使失去血液供应的心肌发生坏死,这就是心肌梗死。足见低密度脂蛋白危害之烈。大家一谈起血脂就容易想到甘油三酯,实际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才是血脂异常最主要的危险。

一般而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越高及“危险因素”越多,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机会就越多。大量研究一致证明,总胆固醇水平增加1%,冠心病患病与死亡的危险就将增加2%;而总胆固醇水平每下降1%,冠心病患病与死亡的风险将降低2%。事实上,低密度脂蛋白是较总胆固醇更有价值的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3)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由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和少量脂肪酸组成。近年来,众多的科学研究证明,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独特的脂蛋白,具有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以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内的胆固醇“吸出”并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清除。因此,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的美称。(4)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其分解产物可以为大部分组织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并将其贮存在脂肪组织中。体内甘油三酯水平过高大多和肥胖及摄入糖类过量有关。单纯的甘油三酯增高并不会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但过高的甘油三酯(超过11.3毫摩尔/升或1000毫克/分升)水平会增加患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如甘油三酯增高的同时合并有胆固醇增高,即可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3.血脂异常是如何产生的?

当由于各种原因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来源增加时,例如从食物(如内脏、蛋黄、奶油及肉等动物性食品)中摄取胆固醇增多;由于胆固醇合成的原料乙酰辅酶A(这种物质是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产物)供应增加,自身合成胆固醇增多时;由于胆固醇在肝脏中转化成胆汁酸的能力减低;或在肾上腺皮质合成醛固酮、糖皮质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在睾丸合成雄激素睾丸酮,在卵巢和胎盘合成孕激素和雌激素功能低下,使胆固醇的消除不足时,高胆固醇血症就形成了。

膳食中的脂肪是血液中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之一。当摄入脂肪增多时;肝脏利用体内脂肪组织分解提供的脂肪酸和甘油合成甘油三酯能力增强时;脂肪组织利用从食物脂肪而来的甘油三酯合成脂肪的能力减弱,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转移到脂肪组织中的数量减少时;或组织细胞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减少时,均可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超过正常水平,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4.哪些人易患血脂异常?(1)有血脂异常家族史的患者;(2)肥胖者;(3)中老年人;(4)35岁以上长期高脂、高糖饮食者;(5)绝经后的妇女;(6)长期吸烟、酗酒者;(7)不爱运动者;(8)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肝肾疾病患者;(9)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者;5.血脂异常的危害是什么?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它的量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使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可使血流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部,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导致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导致肾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血脂异常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血脂异常还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不少患者为自己突然发生心肌梗死而感到困惑不解,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平常能吃、能喝也没有任何不适,怎么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冠心病呢?其实只要对他们进行详细的检查,便能发现其中很多人的血脂都偏高,而血脂异常是目前医学界认定的可引起冠心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应该清楚,血脂异常对身体的损害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加重的隐匿过程。血脂异常本身多无明显的症状,如果不做血脂化验,则很难被发现。血脂异常者如果同时有高血压或吸烟史,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此时,患者可有头晕、胸闷;严重者则突然发生脑中风、心肌梗死,甚至死亡。正因为血脂异常是悄然无息地逐渐吞噬生命,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隐形杀手”。(1)血脂异常会加大血液黏度,危害循环系统中的微循环灌注。体内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与乳糜微粒在血液中游离并沉积,降低血液的流速,增大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极易粘连,形成游离栓子,使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淤滞,并降低红细胞的电泳和变形能力。(2)血脂异常会危害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大量脂类物质蛋白,在血浆中移动,可降低血液流速,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如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会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形成血管硬化。(3)血脂异常会导致冠心病。当人体由于长期血脂异常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4)血脂异常会导致高血压。在人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并导致心肌功能紊乱以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动脉痉挛,诱导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5)血脂异常会导致血管意外。人体一旦形成高血压,会使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导致破裂,形成出血性脑卒中;而脑血管在形成栓子式血栓的状态下淤滞,形成脑血栓和脑栓塞。(6)血脂异常会导致肝功能损伤。长期血脂异常会导致脂肪肝,加之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损及肝小叶损伤后,结构发生变化,可进而发展成肝硬化,导致肝功能损害。(7)血脂异常会导致机体内形成大量自由基,损害人体细胞。人体血液中如有大量脂类物质游离和沉积,会增加机体耗氧量,并通过氧化作用,形成脂质过氧化自由基。这些自由基游离在血浆中,侵害机体细胞,使细胞死亡、衰老,导致人体衰老、细胞功能损伤。(8)血脂异常会导致人体pH值呈弱酸性,机体酸化。大量脂质蛋白游离在血浆中,极易氧化酸败,使人体体液酸化其结果使得机体易受病毒、细菌侵扰;并影响骨骼中钙的分解游离,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9)血脂异常会导致肥胖。人体内血脂超过正常标准,是由于机体内部的激素分泌调节系统紊乱,而过多的脂肪在血液中堆积后在皮下和血管壁周围大量沉积下来,造成身体脂肪供大于求,产生肥胖。(10)血脂异常会降低人体抵抗力,易受病毒和细菌侵害。人过度肥胖是生理上一种衰老的现象;缺乏运动和体内酸化带来的是亚健康状态;血脂异常、高黏血症会带来各脏器的供血、供氧不足,影响免疫细胞的生成转化率,而易受细菌病毒的侵扰和危害。以上各因素都会使身体免疫力低下,产生各种疾病。6.血脂异常会与哪七种疾病联合危害人体健康?

血脂异常一旦与下列七种疾病联手,将对人体健康危害无穷。(1)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和冠心病密切相关。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许多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表现为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较正常人显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可防止血管硬化的脂蛋白)显著降低;另一方面,许多血脂异常也常合并有高血压。两者何为因何为果,目前尚不清楚。但已证实,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直接相关。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均属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而且当两者并存时,冠心病的发病率将远远高于仅存在一项者,这提示它们具有协同作用。一旦高血压病和血脂异常联手,则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2)肥胖病:肥胖患者的机体组织对游离脂肪酸的动员和利用会减少,就使得血中的游离脂肪酸积聚,导致血脂异常。研究表明,肥胖和一系列血脂异常有关联。例如,体重每增加10%,血浆胆固醇相应增加0.3毫摩尔/升(12毫克/分升);年龄在20~75岁的超重者,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对危险性是非超重者的1.5~2倍。因此,肥胖是引起血脂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控制体重对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均大有益处。(3)糖尿病: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伴有继发性血脂异常,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1型糖尿病患者常出现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异常更为常见,这可能与患者肥胖、缺少运动、高饱和脂肪酸和高胆固醇饮食、吸烟、饮酒等有关。如果把糖尿病比做“狼”,那么血脂异常就是“狈”,它们“狼狈为奸”,互为帮凶!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是:①高甘油三酯血症较高胆固醇血症更为多见(有30%~40%的患者甘油三酯水平>2.25毫摩尔/升或200毫克/分升);②餐后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普通人群;③高密度脂蛋白下降;④致病性很强的低密度脂蛋白由于糖化和氧化,而清除减慢(故其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害性最大)。

由于血脂异常合并糖尿病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4)脂肪肝:血脂异常可以引起脂肪肝,因为肝脏与脂质物质的代谢密切相关,可使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转化以及分泌等过程保持动态平衡。无论由于何种原因使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都可以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大量堆积,而引起脂肪肝。如果血脂异常患者营养过剩,就会致使肝细胞内堆积胆固醇、甘油三酯或磷脂等。一般患者可以毫无症状,往往只在体检时发现有脂肪肝;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可有明显症状,如肝区不适等。目前,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靠腹部B超检查。(5)饮酒与吸烟:酒中含有乙醇,对血脂代谢可产生一系列影响。很多研究发现,嗜酒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会明显升高(尤其是后两者),而且这些患者患高血压、脑卒中和肝硬化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吸烟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更是血脂代谢障碍的影响因素。吸烟者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通常比不吸烟者高10%~15%。如吸烟者同时伴有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则冠心病的发病率可增加9~12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每天吸烟支数越多,烟吸入越深,则危险性越大。(6)动脉粥样硬化:近年的研究发现,血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新近的研究发现,脂蛋白α〔Lp(α)〕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也具有密切关系。临床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有研究表明,给予实验动物高胆固醇饲料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如果每天进食的胆固醇过多,超过了人体代谢的需要,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就易沉积于血管内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可将过剩的胆固醇运回肝脏,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胆固醇并保护动脉;血中甘油三酯的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总之,心脑血管病主要源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80%是由血脂异常造成的。(7)冠心病: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冠心病可以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血浆胆固醇越高,患冠心病的危险越大。在血胆固醇低于4.5毫摩尔/升(175毫克/分升)的人群中,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血胆固醇大于6.5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者的一半。饮食习惯对血脂的影响很大,如日本人的冠心病发生率较低,但移居到美国后饮食习惯发生很大改变,随之胆固醇水平升高,冠心病发生率增高。

高甘油三酯大多和肥胖及摄入糖类有关,单独甘油三酯高并不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但是,如高甘油三酯血症同时合并有胆固醇增高,即会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值可预测患冠心病的危险,比值越低,其危险性越高。血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大于4.5时,冠心病发生率很高;此比值小于4时,患冠心病几率就很少。如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小于0.9毫摩尔/升(35毫克/分升),即使血胆固醇正常,也不能排除患冠心病的危险。最近的研究表明,有些冠心病患者虽无血脂异常,但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这是因为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其不足可以说明这种人清除动脉壁中胆固醇的能力较差,所以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可以肯定地说,无论胆固醇增高,还是甘油三酯增高,都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两者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另外,血脂是构成血液黏度的因素之一。因此,血脂异常还可导致血液黏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使原来已经发生粥样硬化的血管管腔进一步狭窄,甚至促发心血管恶性事件。

血脂异常可以与上述七种疾病两两联手,也可以是两个以上联手。联合的疾病越多,危害越大,且其危害是“相乘”的。过去我们往往是对血脂异常及七种疾病分别治疗,但实际效果常常事倍功半。必须强调的是,血脂异常及上述七种疾病要同步进行综合控制、综合治理,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7.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应把血脂控制到什么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视为唯一的“正常值”,其实,对于不同的人,血脂控制的目标值是不同的。到底该把自己的血脂降到多少,取决于对每一个人的危险分层。一般来说,患者存在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越多,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越大,血脂控制就越要严格。(1)如果没有冠心病及其他血管性疾病,没有糖尿病,没有或只有1个“危险因素”,那么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4.1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2)如果没有冠心病及其他血管性疾病,没有糖尿病,只有2个或以上的“危险因素”,那么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3.37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或小于2.2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根据你的危险评分)。(3)如果有冠心病、其他血管疾病(或)糖尿病,那么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2.2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

对于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立即口服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患者进行药物治疗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一般可以将血脂降到满意水平,从而减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4)年轻人(男性20~35岁,女性20~45岁)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大于3.37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就应该重点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大于4.1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应考虑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二、饮食与血脂异常的关系8.血脂异常是“吃”出来的吗?

血脂中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而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食量对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较大,而食物的成分对血浆胆固醇浓度有明显的影响。

临床证实,血脂异常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人体血清胆固醇的浓度与饮食摄取的脂肪总量和胆固醇量有关,如果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就可使血清中的胆固醇升高;而甘油三酯的浓度则与食物中的脂肪总量及摄入的糖量有关。喜甜食者由于热量过剩,而使过多的糖在肝脏转化、合成为甘油三酯,因此限制脂肪及糖的摄入量可以预防血脂异常。

饮食引起的血脂异常与过高热量、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饮食有关,常同时伴有摄入纤维素、植物蛋白不足。食用高脂食物主要引起甘油三酯升高,但有些食物(如动物性脂肪、动物内脏、蛋类、虾、蟹黄等)胆固醇含量很高,过多摄入也会引起胆固醇升高。另外,摄入高热量、高糖饮食时,机体可以把过多的糖转化为脂肪,“血脂异常有一部分是吃出来的”就是这个原因。

此外,下列食物含有饱和脂肪酸和(或)胆固醇,吃时要特别注意:牛油及其固体状脂肪、奶油、冰淇淋;用鸡蛋或牛油制成的面包;可见附有脂肪的肉类:动物内脏,如肝脏;蛋黄、鱼卵、蟹黄;午餐肉、香肠。9.膳食与血脂有何关系?(1)摄入总能量:正常人摄入的能量与每日消耗的能量基本上保持平衡;如果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时间长了便会转化为脂肪贮存于体内,使人逐渐变胖,血脂也会逐渐异常。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体重超重或肥胖的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可为正常体重者的2~4倍。(2)膳食胆固醇:胆固醇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在人体中过高或过低均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人体中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膳食中获取;二是体内自身的合成。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胆固醇水平会保持相对稳定;当外部摄入的胆固醇增多时,体内自身的合成便相对减少,而当外部摄入的胆固醇减少时,体内自身的合成则相对增加。因此,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不会因为外来胆固醇的变化而引起太大的波动。我们既不必为一顿饭多吃了些含胆固醇高的东西而忧心忡忡,也不必为一日未进食含胆固醇的食物而担心导致营养不良。但是,如果长期大量进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则会引起胆固醇的代谢平衡失调,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进而导致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3)膳食脂肪: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脂肪,它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1克脂肪所产生的能量约为9千卡,为蛋白质和糖类的2倍多;同时,食物脂肪中含有一些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但是,如果摄入脂肪的质和量不当,则会给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血脂异常和冠心病。脂肪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患病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美国人膳食中脂肪摄入量很高,平均每人每日约为100克以上,占摄入总能量的42%,因而这个国家的血脂异常、冠心病、高血压病、肥胖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一般来说,食物脂肪中的脂肪酸组成有3种:第1种叫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比较丰富,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第2种叫单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大量存在于各种食物之中,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并不影响血中胆固醇含量;第3种叫多不饱和脂肪酸,这类脂肪酸在植物油中含量最为丰富,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降低,但作用比较轻微。

食物中的脂肪除影响血中胆固醇含量外,对血液凝固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血液凝固,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有抗血液凝固的作用,可抑制血栓的形成。由于不少血脂异常患者的血液常处于高凝固状态,因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更为有利,这就是医生要血脂异常和冠心病患者少食动物油的道理。(4)膳食糖类: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及淀粉类食物等。人体中有60%~70%的能量由糖类提供。糖类对血脂的影响比较复杂,不仅与其自身的数量和种类有关,而且与个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有关。当糖类摄入过多时,肝和脂肪组织会利用其为原料合成脂肪酸,或直接将其转化为甘油三酯进入血液,从而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10.导致血脂异常的食物有哪些?(1)高脂肪食物: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因此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并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进血栓形成。因此,应把每日的脂肪摄取量限制在总能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取量则限制在7%以下。烹调时应采用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芝麻油等,每日烹调用油在20克。(2)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的害处确实不少。因此,膳食中的胆固醇摄入量每日不应超过300毫克。

国人比较偏爱动物内脏,常认为“吃什么补什么”,然而动物内脏(如肝、肾、肚、肠、脑等)大多属于高胆固醇食物。因此,为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应严格限制进食动物内脏。海鲜的胆固醇含量一般都不太高。其中贝壳类、虾、蟹和沙丁鱼的胆固醇虽多些,但大多集中在头部和卵黄中,只要食用时除去这两部分,就不会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菜籽等植物中的植物固醇在植物油中呈现游离状态,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大豆中的豆固醇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因此提倡多吃豆制品。(3)高糖食物:如白糖、红糖、乳糖、蜜糖、糕点等。因为过多的糖可转变为甘油三酯,所以应适当减少糖类的摄入,不要吃过多的糖和甜食,每餐应七八分饱。应多吃粗粮,如小米、燕麦、豆类等,因为这些食品中食物纤维含量高,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4)酒类:如白酒、啤酒、果酒等。酒精可激活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酶,促使脂肪酸释放到血液中;酒精在肝脏中氧化消耗辅酶,使脂肪酸氧化不足,促使合成甘油三酯;酒精还能抑制血液中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可诱发血脂异常。据有关资料显示,适量饮酒可以促进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但是如果过量饮酒,特别是喝醉酒,肝脏会大量合成低密度脂蛋白。因此,饮酒千万不能过量。11.吃糖多会诱发血脂异常吗?

吃糖过多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最常见的后果之一就是肥胖。糖是一种产热营养素,吃糖过多,会使热量的摄入超过需求量,从而变成使过量的糖脂肪在体内堆积,造成体重的增加和血脂的升高,并可能最终诱发血脂异常。可见,血脂异常的发生,绝不仅仅与脂肪摄入量有关,它是包括脂肪、糖、蛋白质等在内的多种营养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产热营养素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可相互转化。因此,为预防血脂异常,在注意控制脂肪摄入量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控制糖的摄入量。二者控制最满意的结果是使体重保持在理想范围之内。12.吃蛋黄会使胆固醇升高吗?

许多人认为鸡蛋黄的胆固醇含量高,是直接造成人类发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脑中风等疾病的罪魁祸首,因此很多人不敢吃鸡蛋黄。

美国营养学家弗林博士组织了一个专门研究鸡蛋与胆固醇关系的小组,对116名50~65岁的男性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试验。他们首先记录下每个受试者体内的胆固醇含量,然后让这些人连续3个月食用没有任何蛋制品的饮食,再测定他们血中的胆固醇含量;而后3个月里,给每人每日膳食中加2个鸡蛋,又进行一次测定。结果,受试者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并没有受鸡蛋胆固醇的影响。这一试验结果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关注。

人体血胆固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机体的胆固醇代谢失调,合成高于分解,而不是单纯由于膳食中摄入的胆固醇。因此,中老年人不用担心每天吃1~2个鸡蛋黄会导致胆固醇增高。13.饮酒与血脂异常有何关系?

酒精除提供更多热量外,还可刺激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前体(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并使极低密度脂蛋白及乳糜微粒从血中清除的速度减慢,导致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若饮酒同时摄入过量的脂肪,则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因此,长期频繁饮用所谓“社交性”数量的含酒精饮料,又同时进食较多脂肪,则会使血清甘油三酯持续升高,体重持续增加,进而使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进一步恶化。因此,限制饮酒是控制高甘油三酯血症,尤其是高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的首要治疗措施。

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大量饮酒不一定都会引起明显的血脂异常,但大多数长期饮酒者都有血脂异常。酒精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乙酸使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减慢(竞争氧化),脂肪酸在肝内合成为甘油三酯,同时使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多。有的人适应能力很强,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增多时,甘油三酯的清除也增快,因此持续饮酒数周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可转为恢复正常;另外一些人适应能力差,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严重的血脂异常。

权衡饮酒对血脂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后,通常认为小量饮酒可能无害。至于饮酒量每日以多少为宜,尚无统一标准,通常所谓少量饮酒是指每日摄入酒精20~30克(或白酒不超过50克)。关于酒类,多认为葡萄酒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最强,而烈性酒对人体相对危险性最大。14.吸烟对血脂有何影响?

大量研究证实,除了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和缺少运动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吸烟。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大250倍左右,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后,减少了红细胞的带氧能力。吸烟量大者的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可高达20%以上,而不吸烟者仅为0.5%~20%。碳氧血红蛋白可导致动脉血管内壁发生水肿,妨碍血液流动,为血脂的沉积提供有利条件。因此,长期吸烟既可引起血脂异常,又可带来严重后果,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有一项调查证实,吸烟可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得脑血管病的几率要高得多。调查发现,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不吸烟者。吸烟不仅可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而且也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从尸检报告中认识到,65岁以上死于冠心病的人,绝大多数是嗜烟所致。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其原因之一与嗜烟者(每日超过20支)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有关。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吸烟对血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①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不吸烟者高,并且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高达10%~20%。据此推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可能与血中一氧化碳浓度有关。

②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许多研究发现,吸烟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无论男女,吸烟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比不吸烟者低0.13~0.23毫摩尔/升(5~9毫克/分升)。

③升高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通过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而游离脂肪酸最终被脂肪组织摄取形成甘油三酯;同时,儿茶酚胺又能促进脂质从脂肪组织中释放,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④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近年实验研究发现,暴露于烟雾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易被氧化修饰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提示可能是一氧化碳增加了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修饰的敏感性。氧化修饰形成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物质。

此外,吸烟还是血液黏度增高和形成血凝块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吸烟引起血黏稠度增高时,会造成血液流动减慢,加上老化的红细胞聚集在一起,又进一步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从而可引发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三、饮食调控可预防血脂异常15.有哪些健康饮食可预防血脂异常?(1)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

①日常必需的能量可根据标准体重来计算;

②主食要保证摄取量,副食要注意营养平衡;

③不要偏食,每餐注意品种多样化;

④以1周为单位,变化食谱;

⑤一日三餐要有规律;

⑥每餐的能量要均衡,特别注意晚餐不要吃得过饱;

⑦细嚼慢咽,保持心情愉快;

⑧不要边吃饭边做事。(2)必须充分摄取的食品:

①蔬菜,特别是绿色蔬菜;

②鱼贝类,尤其是背部发青的鱼类(如沙丁鱼、青花鱼、秋刀鱼、竹荚鱼等);

③豆类及其制品;

④牛奶和奶制品(不包括黄油和奶油);

⑤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如蔬菜、海藻、蘑菇等)。(3)应该尽量避免食用的食品:

①动物性脂肪;

②点心类,特别是含有动物性脂肪的点心;

③含盐量过高的食品。16.预防血脂异常的食物及其数量是什么?(1)主食:250~300克,其中粗粮和杂粮占一半。(2)牛奶:250毫升,可选择鲜奶或脱脂奶。(3)副食:瘦肉、蛋、鱼虾、禽肉等100~200克(不用内脏、皮肤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4)豆制品:豆腐150克,或豆腐干45克。(5)蔬菜:500克,可选择2~3种,优先选择深色蔬菜。(6)水果:150~250克,可选择1~2种。(7)油脂:植物油10~20克(1~2汤勺)。(8)茶叶:5~10克。(9)盐:5~6克。

以上食物约提供能量1400~2000千卡,适用于一般轻体力劳动者。17.怎么吃才能预防血脂异常?

减少能量的摄入是调节血脂异常的根本。血脂异常的患者常常存在肥胖的问题,而减轻体重往往能改善血脂。

脂肪产能较高,因此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能量的基础。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肉、肥牛肉、肥鸭肉、肥鹅肉等食物的摄入是减少能量摄入的方法之一。上述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同时,植物性脂肪,即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芝麻油等)也不宜摄入过多,一般每日烹调用油为10~20克(1~2汤勺)。在植物油的选择上,可优先考虑橄榄油、茶油、豆油、花生油等。

胆固醇虽然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摄入过多所致的危害不少。膳食中摄入的胆固醇每日不宜超过200~300毫克,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肉皮、蛋黄、鱼子、鱿鱼等食物。一般说来,保持膳食平衡,不食用上述高胆固醇食物,即可将全天的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毫克以内。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菜籽等植物中,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而大豆中的豆固醇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因此提倡多吃大豆及其制品。

膳食中,蛋白质的来源非常重要。血脂异常患者应尽量从牛奶、鸡蛋、瘦肉类、去皮禽类、鱼虾类、大豆及其制品等食品中摄取蛋白质。

适当减少糖类摄入,不要过多进食糖类和甜食,因为甜食较易升高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在主食的选择上,提倡多吃粗粮,如小米、燕麦、豆类等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纤维素含量高,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应多吃鲜果和蔬菜,它们含维生素C,无机盐和纤维素较多,能够降低甘油三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可选用调节血脂食物,如酸牛奶、大蒜、绿茶、山楂、绿豆、洋葱、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猴头菌等食物。山楂、淡菜、萝卜、玉米、海带、豆腐、牛奶、黄豆等食物均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烹调方法可采用蒸、煮、炖、汆、熬等。

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促进内源性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导致血脂异常。

提倡饮茶,因为不少研究证实饮茶具有减轻体重、调节血脂的作用,一般建议每天饮用茶叶5~10克。(1)主食:主食一般是指糖类,例如含有高纤维素的谷类等。这类食物可以在体内慢慢“燃烧”,长时间释放热量,增加人体的耐力,是身体(特别是大脑)所需要的理想“燃料”。主食应以豆类、燕麦、粗米、全麦面包、土豆、南瓜等为主,而炸薯片、白面包、油条、蛋糕、点心等食物最好不吃或少吃。谷类的每日摄食量应为250~500克。合理的主食分配可以是:早餐,50克燕麦片;午餐,150~200克全麦面包;晚餐,100克粗米饭。(2)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的脂肪含量较少,不含胆固醇,热量很低,含有大量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及β胡萝卜素)、矿物质等。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抗脂质过氧化,而纤维素更有调节血脂、帮助消化的功能。蔬菜、水果最好选食新鲜的。果蔬汁虽然也是健康食品,但与新鲜蔬菜、水果相比,毕竟少了一些纤维素;而罐装水果虽然食用方便,但失去了部分维生素、矿物质。一般来说,每人每天应吃新鲜蔬菜400~500克,水果150~250克。(3)奶制品:奶制品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素,尤其是含有大量钙质,可以强健人体的骨骼。但不能忽视,某些奶类食品含有大量的脂肪,比如:全脂奶酪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是去皮鸡肉的6倍,是瘦牛肉的2倍;冰淇淋是全奶和奶油制成的,也含有非常高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应少食为佳。奶制品最好选食脱脂的或低脂的,如低脂酸奶、奶酪等。

人造黄油含有氢化植物油,而多食氢化植物油可使血胆固醇增高,因此应避免食用。如无法避免,应尽可能选择氢化植物油含量低的(即质地较软的,因为氢化植物油的成分越高,人造黄油就越硬)。(4)肉类:食用肉类最好选择瘦肉、鱼和去皮的禽肉,不宜多吃高盐加工的肉食(如香肠、咸肉等)、高脂肪的肉类(如排骨、五花肉等)、高胆固醇的食品(如动物内脏)等。此外,每天吃肉不要超过200克,其中红肉应少于100克。应当注意的是:①鸡肉去皮后可以除掉绝大部分脂肪,是肉类中的首选;但鸭和鹅肉即使去掉皮,仍然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应少吃;②与禽类、畜类肉相比,大多数鱼肉的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含量较低,Ω-3脂肪酸的含量较高,且含有丰富的铁,因此多吃鱼对人体有益;③贝类也含有丰富的铁,但不同贝类的胆固醇含量不一样,扇贝、蚌类含胆固醇较低,可适量食用;④鱿鱼和虾含胆固醇较高,最好少吃。(5)禽蛋类:蛋黄富含胆固醇,1个蛋黄含胆固醇200~250毫克;蛋清不含胆固醇,2个鸡蛋的蛋清营养相当于1个鸡蛋。因此,每周食用鸡蛋数量最好不超过4个。(6)脂肪:Ω-3脂肪酸主要来自海洋生物的体脂,具有降低甘油三酯和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Ω-6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如玉米油、豆油、红花油、葵花籽油等)中,可降低血胆固醇。

为了减少饮食中脂肪的摄入,烹调时最好:①去除肉类的可见脂肪,或选择去皮家禽肉;②以蒸、煮、烤代替油煎;③油煎时使用不粘锅,以减少用油量;④烤肉时将滴下的油去掉;⑤拌肉馅时先煎出油,再把油沥去;⑥做鱼时不用油煎,而用葡萄酒、柠檬汁代替,滤掉炸鱼的油;⑦做汤时冷冻一下,再除去浮在汤表面的油。(7)膳食纤维:每人每日摄取膳食纤维20~30克可降低血胆固醇。燕麦所含的可溶性纤维是小麦的10~15倍,每日吃60~70克燕麦,可降低5%~6%血胆固醇,而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可降低10%~12%。如果每天吃1碗燕麦粥,即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也可调节血脂。18.预防血脂异常的饮食方案有哪些?19.少吃夜宵可预防血脂异常吗?

饮食习惯与血脂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夜间进食就是其中一个不良因素。

人体合成胆固醇主要是在夜间完成,经常夜间进食会导致肝脏合成的血胆固醇明显增多,扰乱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成为引发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同时,因为长期夜宵过饱会反复刺激胰岛,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久而久之,便造成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降低,甚至提前衰退,导致血糖、血脂的异常。

因此,如果吃夜宵只是一种生活习惯,则应该坚决取消掉;如果是由于加班等原因感到肚子饿,则最好选择淀粉和糖类(比如清淡的粥、1~2片全麦面包)脱脂牛奶、豆浆及适量水果。另外,一定不要吃完就睡,睡前至少要留出1个小时左右让食物充分消化。四、饮食调控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20.血脂异常患者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血脂异常患者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维多利亚宣言提到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1)合理膳食:就是指要科学合理的饮食。平时尽量控制高脂食品,即富含胆固醇的食品,如蛋黄、鱼子、动物油脂、内脏等;应多吃低脂食品,如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粗粮。

人体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种。人体脂肪的积聚和部分类脂的来源都由饮食提供,只有一部分类脂是在体内合成的(称为内生性类脂)。由此可见,血脂异常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控制饮食对血脂异常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饮食提倡清淡,以素食为主,但不宜长期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脂肪摄入量限制在每天30~50克;糖类食品也要限制,不吃甜食和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宜低盐饮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饮食应饥饱适度,每餐进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时有饥饿感为度;不宜采用饥饿疗法,过度的饥饿反而使体内脂肪加速分解,使血液中性脂肪酸增加。

合理的饮食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任何血脂异常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都应先行饮食治疗。只有在饮食治疗无效或患者不能耐受(常需半年至一年)时,才使用药物治疗,因为饮食治疗是最合乎生理的和有效的措施。不论何种调节血脂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此外,即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不应放松合理的饮食措施。(2)适量运动:适量很重要,因为运动是双刃剑,过多、过于激烈的运动会造成猝死、心肌梗死。运动要有恒、有度、有序。有恒,就是持之以恒;有序,就是循序渐进;有度,就是适度运动。长期坚持运动可以预防糖尿病、血脂异常、骨质疏松,所以运动是最好的保健医生。

运动锻炼可增加消耗,改善脂质代谢,防止体脂和血脂增多。运动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完全降至正常水平。不仅如此,运动还能提高人体血液中一种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脏的侧支循环,从而也起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健康情况良好且无冠心病的血脂异常患者应该进行经常性运动,如长跑、骑自行车、游泳、打球、爬山等。但对已合并有冠心病以及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者则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而应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医疗体操、太极拳、气功等锻炼。(3)戒烟限酒:烟酒对人体的危害是很明确的,尤其是抽烟。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心肌应激性增加,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抽烟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肺癌等多种疾病。特别强调的是,被动吸烟与主动抽烟有同样的危害。

喝酒的原则是:能不喝,则尽量不喝;如果要喝,也要尽量少喝。本来少量喝酒对健康无害,但酗酒则是损害健康的罪魁祸首,危害极大。不适当饮酒能使心功能减退,对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损害。

因此,血脂异常患者应绝对戒烟忌酒。(4)心理平衡: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心理问题相关。血脂异常患者平时待人处世要做到心胸开阔、心境平和、不斤斤计较、不钻牛角尖,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相反,如果情绪激动、心胸狭隘、脾气暴躁,则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21.合理饮食在调脂治疗中的地位如何?

血脂异常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调节血脂的第一步是控制饮食,这也是最根本的措施。在日常饮食中应限制富含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脂肪和内脏、蛋黄、蟹黄、虾子等),选用低脂食物(如低脂或脱脂奶)或脂肪酸种类配比合理的食物和食用油(如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鱼油、橄榄油、茶籽油等),减少反式脂肪酸(如人造奶油、烘烤和油炸食品等)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蔬菜和水果等)的摄入,适当控制总能量和糖类的摄入。这些措施除适用于血脂异常患者外,同样适用于健康人和高危人群。此外,在饮食控制的同时,还应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饮酒和坚持体育锻炼等。

饮食疗法是各种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尤其是对原发性血脂异常,更应首选饮食治疗。即使是在进行药物性调脂治疗时,饮食疗法仍然应同时进行。饮食治疗能使血清胆固醇降低2%~8%,对甘油三酯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合理饮食还能使调脂药物更易发挥作用,并具有改善糖耐量、恢复胰岛功能和减轻肥胖者体重等功效。

从古至今,我国对膳食的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多源营养理论。现代营养学也提出了七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纤维素,这些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合理饮食,就是要求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要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同时要求营养素所提供的热量与机体所需热量维持平衡。

每人每天所需能量根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活动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每人每日所需的热量=标准体重(千克)×1千克体重所需的热量(千卡),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20%,为超重;超过20%以上,则为肥胖;如果实际体重为标准体重的80%~90%,为体重不足;如低于80%,则为消瘦。

热量摄入过多不仅是血脂异常的诱因,也是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诱因。但是,如果长期摄入热量过少,没达到维持身体正常活动的最低热量,则易出现饥饿性酮症,久而久之会导致慢性营养不良等。

给人体提供热量的三大营养素中,糖类占55%~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25%。糖类包括淀粉类食物,如米、面、薯类等。糖类的过量摄入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血脂异常,故应控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畜禽肉、鱼虾等水产品,蛋、乳、豆类及其制品等。脂肪类食物包括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其中应特别控制黄油、乳脂和肥肉的摄入。

胆固醇是人体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起重要作用,但长期摄入过量,则会使总胆固醇升高。胆固醇在蛋黄、动物内脏、鱼虾中含量较多。然而蛋类除了富含胆固醇外,还含有优质蛋白质、铁、维生素等,因此还需适量摄入。每日食用1个鸡蛋即可提供优质蛋白和足量的胆固醇。

饮食控制应持之以恒。实施饮食调控6周后,应复查血脂水平;若未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未能降低时,应加大调控力度,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药物治疗。必须强调的是,即使达到了调节血脂的效果,也应继续维持饮食控制。

值得提醒的是,调节血脂并非将血脂降到越低越好,因为胆固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仍需有足够的胆固醇摄入量。低胆固醇血症对机体也有一定危害,可能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22.如何通过调节饮食来调节血脂?

对于血脂异常患者,无论是否采取药物治疗,都必须先进行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无效或患者不能耐受时,方可进行药物治疗。在服用调节血脂药物期间,也应注意控制饮食,以增强药物的疗效。

所谓血脂异常是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前三者的水平升高和后者的水平降低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则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因此,人们又称高密度脂蛋白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甚至称其为“长寿因子”。(1)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热量的基础。人体中的脂类大部分从食物中来,所以血脂异常者饮食应有节制。

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的摄入,因为这类食物所含的饱和脂肪酸过多,能够促进胆固醇的吸收和肝脏胆的固醇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此外,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还可使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并有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促进血栓形成。

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使血液中的脂肪酸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能够减少血小板的凝聚,并可增强抗凝血作用,降低血液的黏稠度。22碳6烯酸(DHA,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血脂,保护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因此提倡多吃海鱼。

烹调时,应避免油炒、油煎等方式。烹调用油尽量选择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芝麻油等,每日食用10~15毫升。饮食中,应少吃油煎食物和花生等含油较多的食物,但是,可以食用核桃、瓜子仁、果仁等。血脂异常者要避免饮酒,因为酒精能够抑制脂蛋白酶,可促进内源性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合成,加重血脂异常。(2)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摄入过多的确害处不少,膳食中的胆固醇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300毫克。胆固醇过高者应少食蛋黄、肉类(特别是肥肉)、动物内脏、鸡皮、鸭皮、虾皮、鱼子、鱿鱼、脑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菜籽等植物中,在植物油中呈现游离状态,确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大豆中的豆固醇有明显调节血脂的作用,因此提倡多吃豆制品。(3)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来源非常重要,血脂异常者摄入的蛋白质应主要来自于牛奶、鸡蛋、瘦肉类、去皮禽肉类、鱼虾类水产品及大豆及其制品等食物,而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在50%以上。(4)适当减少糖类的摄入量,因为糖类可转变为甘油三酯。血脂异常者每餐应吃七八分饱,主食应搭配部分粗粮,少食精制食品、甜食、奶油、巧克力等。小米、燕麦、豆类等粗粮中的纤维素含量高,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因此应提倡多吃。(5)多吃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的食物。血脂异常者应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因为它们含维生素C、无机盐和纤维素较多,能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促进胆固醇排泄。山楂、大蒜、洋葱、香菇、平菇、金针菇、猴头菌、木耳、银耳、绿茶、海带、紫菜等食物有利于调节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常吃。23.血脂异常患者何时开始饮食治疗呢?

血脂异常患者何时开始饮食治疗?不同的危险因素水平,起始标准也不同。专家建议: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无其他危险因子,即单纯血脂异常者,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和低密度脂蛋白超过3.64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时,开始饮食治疗;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但有其他危险因子者,总胆固醇超过5.20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和低密度脂蛋白超过3.12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时,开始饮食治疗;而对于已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总胆固醇超过4.68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和低密度脂蛋白超过2.60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时,即开始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合适的体重,调节异常的血脂,兼顾其他饮食习惯(如限制食盐的摄入)。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热量,减少脂肪、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蛋白质、糖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具体来讲,应减少饮酒量,不喝烈性酒,鼓励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豆类及五谷杂粮,增加优质蛋白和食物纤维等。专家建议血脂异常者在饮食治疗中的膳食构成可参见表3。

对于无冠心病的血脂异常患者,饮食治疗从第一级方案开始,并在4~6星期和3个月时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虽然治疗目标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必直接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而是根据检测血清总胆固醇来评估,这样既简便又经济。如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6.2毫摩尔/升(240毫克/分升)和5.2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即大致分别相当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4.1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和3.1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若第一级饮食治疗方案未能达到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目标,可开始实行第二级饮食治疗方案,同样需要在开始治疗后4~6个星期和3个月时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如治疗目标已实现,可转入长期坚持和监测;若仍未实现目标及需要减肥时,应进一步减少总脂肪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经严格的饮食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仍未达到要求目标者,则应考虑药物治疗。对已患冠心病者,一开始就需采用第二级方案。如能达到治疗目标,应维持此种方案,否则应与药物治疗并进。五、血脂异常患者饮食调控的目标和原则24.血脂异常饮食疗法选择的标准与目标是什么?

治疗血脂异常将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视为降低胆固醇治疗的主要目标。根据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要达到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目标,以及是否患有冠心病等情况的不同,选择饮食疗法的标准与目标也不同,可分如下三类:①无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症,伴有2种以下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目标为<4.1毫摩尔/升(158毫克/分升);②无冠心病,伴有2种及2种以上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者,其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目标为<3.4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③患有冠心病者,其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目标为<2.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25.血脂异常的饮食疗法有哪些原则?

饮食疗法的目的在于:逐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通过减少或控制饮食摄入的总热量和适度增加体力活动,达到强化体质、促进代谢的目的,以求逐步减轻体重,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那么,该怎样进行饮食疗法呢?(1)“五低三高”原则:“五低”是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低盐饮食:“三高”是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1)低热量:控制饮食摄入的总热量,旨在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

所谓的理想体重通常以“体重指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理想值为22。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10%表示过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表示肥胖。对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血脂异常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通常以每周降低体重0.5~1千克为宜。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即是减肥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每日热量的摄取量与消耗量应保持平衡。那么,怎样判断一个人的热能是否平衡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其体重的变化。如果体重适中,说明热能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体重减轻或体形消瘦,则意味着每天所摄入的热量不足以抵消每天的消耗;相反,如果体重增加或体形肥胖,则意味着每天所摄入的热能过多。

另外,健康人的最佳营养需求应符合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各国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是根据各自国家人群每日的膳食供应量中提供的各种营养素的最高营养价值推算出来的,并以此作为各类人群合理摄取食物的指南。

由于年龄、性别、体重、工作与体力劳动负荷、生理条件等差异,人们对膳食的需要也各不相同。合理的膳食能量供应通常可按下列生理需要计算。

①基础代谢所必需的能量:指清醒、静卧、空腹和无情绪紧张状态下所需的能量),其计算公式为基础代谢能量=体重(千克)×24千卡/日。

②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指食物消化、吸收、代谢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约占食物提供总热量的10%。

③补充活动时额外消耗的能量:轻度体力劳动者需要在基础代谢所需能量以外,增加30%的能量消耗:中度和重度体力劳动者分别需要增加40%和50%。此外,相应的能量需要还与体重成比例。

2)低脂肪:是指每日脂肪摄入小于40克,其中动物油每天不能超过15克,最好在10克左右。

科学家发现,北极圈内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以渔猎为生,他们的冠心病病死率仅为5.3%,远远低于丹麦人的35%。这是因为他们吃的食物以海鱼为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很高,且海鱼的鱼油中富含二十碳-5-烯酸(EPA)和二十二碳-6-烯酸(DHA),这些都有利于调节血脂。

血脂异常者应尽量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这不仅包括动物性食品(如肥肉、全脂奶、奶油、猪油、牛油、猪肠、牛腩及肉类外皮等),也包括部分植物性食品(如烤酥油、椰子油、棕榈油等)。在动物性食物中,猪、牛、羊肉的脂肪以及全脂牛奶,尤其是呈现大理石花纹的肥牛肉、禽类肉皮等,均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在常温下凝固的植物油,如棕榈油、椰子油、人造奶油等,也含饱和脂肪。此外,墨鱼(乌贼)、带鱼、鲤鱼、鱿鱼、鹌鹑蛋等食物含油脂、胆固醇都很高,因此都应少吃或不吃。同时,血脂异常者应不吃或尽量少吃油脂含量丰富的零食,如腰果、花生、瓜子、蛋糕、中式糕饼、巧克力、冰淇淋等。

但是,也不能绝对不吃动物性脂肪,因为少量进食动物性脂肪也是人体所必需的。这是因为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都要溶解在动物油里,才能被人体吸收。维生素E和维生素A都有抗胆固醇氧化的作用,而氧化的胆固醇最易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维生素E和维生素A也就具有了抗动脉硬化的作用。一点动物油都不吃,必然会导致这些维生素缺乏,因此提倡动、植物油相互搭配,这有利于上述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吸收。烹调用油宜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例如大豆油、玉米油、红花籽油、葵花籽油、蔬菜油、橄榄油、花生油、芥花油、苦茶油。另外,鱼类及豆类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亦可考虑用以取代其他肉类,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3)低胆固醇:指每日总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

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而植物性食品不含胆固醇。每50克肉类(包括鸡、鸭、鱼、猪、牛、羊等)的胆固醇含量平均为20~30毫克。

血脂异常患者可食用胆固醇含量低的食物,如海蜇、海参、带鱼、鲤鱼、草鱼、鲢鱼、瘦牛肉、瘦羊肉、兔肉、瘦猪肉、酸奶、脱脂牛奶等;而应尽量避免食用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脑、动物内脏、蛋类、鱼子、虾子、乌贼、螃蟹以及部分肉类、乳制品等。其中,胆固醇含量最高的是动物脑、蛋类(尤其是蛋黄),其次为鱼子,再次是动物内脏。

4)低糖:指少吃高糖类食品,禁食高糖糕点、冰淇淋、糖果等。

由于体内多余的糖类可经糖异生途径转化为脂肪,而使血脂异常,故糖类在摄入的总热量中占45%~60%为宜。因此,血脂异常患者及老年人应控制饮食,每餐不要吃的过饱,尤其是晚餐,因为夜间睡眠时能量消耗低。

多吃糖和糖类食物会使血糖增高,长期吃糖还会引发糖尿病;糖尿病易导致血脂代谢紊乱,使甘油三酯明显增高,进而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形成“高黏血症”。所以,平时要避免食用那些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食物,例如加糖的食物(糖果、蜜饯及蜂蜜、汽水、罐头、各种中西式的甜点等)和淀粉含量高的食物(精制米、面和薯类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年节食品,其对控制血糖水平的不利影响十分惊人。具体来说,要控制血糖水平的人应减少食用加糖的食物,用一些全营养食品或无糖食品代替;逐渐戒掉一些加工食品,特别是那些含有精白粉、精制含糖的食物;少吃精米、精面,增加饮食中粗粮所占的比例。淀粉类食物每天总摄入量不宜超过300克,身体肥胖者最好控制在250克以下,而红糖、白糖应控制在10克以下。

5)低盐:每日食盐量在6克以下。

血液里的盐太多,水分就会蓄积在组织里,形成水肿,增加体重,加重心脏负担,也不利于脂质代谢,促使血脂异常。血液中盐分过高还能使血管紧张收缩,并且刺激一些会升高血压的物质分泌,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我国北方人口味重,吃盐多,患高血压的人就多于南方。

6)高蛋白质:指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不少于60克。

蛋白质能维持血管弹性,保持血管柔软,而大豆类蛋白质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所以动、植物蛋白都对防治血脂异常、动脉硬化有重大意义。鱼肉、瘦肉、鸡蛋等动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接近,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因而被称为“优质蛋白质”;植物蛋白缺少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不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利用。但是,动、植物蛋白合用可以提高各自的营养价值,起到互补作用。因此,选择蛋白质来源时,应以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如鱼肉、瘦肉、兔肉、牛奶、蛋清等),并结合植物蛋白(尤其是豆类),互为补充;每天宜吃100克瘦肉或100~150克鱼肉以及150克大豆制品,每周可吃2~3个鸡蛋。

7)高维生素:指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B、维12生素E、叶酸和胡萝卜素的食物。

血脂异常者应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因为它们含维生素C、无机盐和纤维素较多,能够降低甘油三酯,并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洋葱、芹菜、菠菜、蘑菇、小白菜、油菜、梨、苹果、广柑、柚子、橘子、葡萄、香蕉、草莓等水果和蔬菜;富含叶酸的食物有红苋菜、菠菜、生菜、芦笋、豌豆、蚕豆、苹果、橙子、柑橘等;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B的食物有糙米、乳制品、麦芽、小扁豆、612沙丁鱼等。冠心病患者为摄入丰富的维生素,最好每天吃新鲜蔬菜500克、水果150克以上。

必须注意的是,在高温烹制下,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易遭到破坏,故最好做成凉拌菜。

近年发现,菌菇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香菇素”,具有调脂和保健作用。学者们做过实验,当人们吃进动物性脂肪后,血液中的胆固醇都有暂时升高的现象;但是,同时进食香菇者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不但没有升高,反而略有下降,并且不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国外学者认为,我国菜肴中常用木耳、香菇等配料是一种科学的配菜方法,每3~4个的香菇中含香菇素100毫克。

8)高膳食纤维:指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

膳食纤维能够刺激肠蠕动,缩短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同时吸附食物中的胆固醇,使之不易被肠黏膜吸收,并有利于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因此膳食纤维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医学研究表明,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植物蛋白、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此类食物既能满足人体营养需求,又不会使人担心体重增加和血脂异常。故血脂异常患者应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注意食用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玉米面、小米、大蒜、洋葱、青椒、芹菜、菠菜、胡萝卜、番茄,特别是一些野菜(如荠菜、马齿苋、野苋菜等)。

高纤维饮食中的木质素及豆类纤维能促进胆汁盐的排泄,降低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因此有助于降低血中的胆固醇水平。高纤维饮食对降低血液里中性脂肪、甘油三酯有卓越的效果。相反,食用低纤维高糖食物的患者中,血液里中性脂肪值普遍上升。

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芹菜、韭菜、春笋都富含纤维素,玉米面、粗麦粉、糙米、红薯、硬果、豆类、香菇、海带、木耳、魔芋等食物也富含可溶性纤维素。(2)平衡膳食、均衡营养:平衡膳食是指多种食物的合理搭配;均衡营养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2种,即9种蛋白质中的氨基酸、2种脂肪酸、1种糖类、14种维生素、7种矿物质、8种微量元素和水。

血脂异常者应注意热量来源的分配比例:糖类占总热量的45%~60%;蛋白质占总热能15%~20%;脂肪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25%,其中饱和脂肪酸产生的热量要低于总热量的8%。

①主食: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和老年男性每天需要的主食量约为250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男性每天需要量约350克。各种米、面、杂粮等均可以任意选择,但要尽量避免吃油炸食品和各种糕点。

②肉类食品: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和老年男性每天需要的肉类食品量约为100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男性每天需要量约为150克。要尽量选择瘦猪肉、牛肉、羊肉、鱼和去皮禽肉,避免吃肥肉、动物内脏和禽类肉皮。

③蛋类:每周3~4个。

④奶类:每天250毫升;牛奶、酸奶均可。

⑤食用油:每天不超过20克;尽量选择植物油,但也应搭配少量动物油,建议动物油与植物的摄取比例为1:2。

⑥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需要400~500克。

⑦盐:每天的食用量不超过6克。

⑧豆类:尽量常吃豆类食品,每天可在干豆30克、豆腐150克或豆腐干45克中选择一种,但应尽量避免吃油豆腐和素什锦。

需要注意的是,体力活动强度较大的人可以适当增加其他类食物的摄入量,但肉类、蛋类、食用油和盐等食物要尽量遵守上述建议进行选择。

除按适当比例摄取各营养素外,还应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即“食不厌杂”,不偏食某一种食物,而是科学饮食、合理组织膳食结构、粗细荤素兼备。这样不仅能使人体获得全面的营养,达到营养素均衡的目标,更有利于脂代谢,防止血脂异常。(3)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即一日三餐规律饮食,每餐只吃“八分饱”。

一日三餐的进食量及能量摄入量应成3:4:3的比例,并且注意每餐不要进食过饱。特别是晚餐,做法应清淡,不宜吃得过精、过饱。

1)早餐要好,餐前宜饮茶:我国居民膳食普遍存在早餐少、晚餐好的状况。但是“早餐少而简单,晚餐好而丰富”是导致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居民的早餐一般是稀饭、馒头,或1杯牛奶、1个鸡蛋,亦或是1杯豆浆、1个鸡蛋,但这种组合远达不到整个上午生活或工作所需的能量。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谷类、肉类(包括畜禽类、鱼虾类、蛋类)和豆制品、奶和奶制品、蔬菜和水果共四大类。早餐中包含这四大类食物,则称为早餐营养充足或叫早餐好;如缺少某一类或几类食物,则说明早餐营养不达标。即使血脂异常者的早餐,也应具备这四大类食物。早餐营养充足才能提供上午人体生理活动、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确保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正常,维持脂质正常代谢,防止血脂异常。

早餐前饮茶指早晨(6~7时),饮1杯淡绿茶,这对血脂异常,高黏血症患者尤其必要。一方面因为,早晨血小板的活性增加,易在血管中聚集,形成血栓;另一方面因为,早晨(7~9时)是生理性血压升高的时刻,易使平时黏附在血管壁上的脂肪沉积块脱落而堵塞血管。一旦发生心、脑血管梗死,就有发生冠心病、脑中风的危险。若能在早晨饮1杯淡绿茶,则既能调节血脂,又能稀释血液,从而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小板集聚;同时,还能增加血管的柔韧性,防止动脉硬化。餐前饮茶还能刺激胃液分泌,有助消化。

2)晚餐宜清淡,宜早进餐:清淡饮食是指少盐、少油、少糖、少辣、少荤、多素的饮食。这样的饮食方式不但使胆固醇的摄入量极低,而且能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水平。

早进晚餐(如下午6点钟进餐)可以延长进餐和入睡(晚上10点)的间隔时间,这样即使晚餐摄入的脂质较多,也能有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将体内的脂肪消耗掉不少;而到睡眠时,血液中脂肪含量不高,就不会进入肝脏合成胆固醇,而发生血脂异常。如果晚餐后很快入睡,而血液中仍保持较高的脂肪含量,就会在肝脏合成胆固醇,使血脂异常,血液黏稠度增高,这样很容易形成血栓,提高凌晨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4)科学烹制,合理加工:血脂异常患者在烹调食物上应讲究科学、合理。例如,鱼、肉类应切细、煮烂;饮食宜清淡,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主,每日不超过20克;宜采用蒸、煮、炖、汆、熬的烹调方法,避免油煎、油炸等;坚持少盐饮食,每日食盐量宜在6克以下。(5)多饮水:成人每日需饮水2000毫升以上,可选白开水、矿泉水、菊花茶及清淡绿茶等。

以上是血脂异常饮食疗法的若干原则。在日常饮食中,应综合上述原则,坚持饮食调控;同时可结合自身情况,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调节血脂的药物。26.血脂异常的分型饮食原则是什么?(1)高胆固醇血症的饮食原则: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不仅要使血总胆固醇降至5.7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如有冠心病则应低于4.7毫摩尔/升或180毫克/分升)以下,而且要控制饮食中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以利于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等)的及时防治,并增加心血管的保护因素。

①限制膳食胆固醇的摄入。轻度增高者胆固醇摄入量每天应少于300毫克,中度和高度增高者则应少于200毫克。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脑、肝、肾,蟹黄、鱼子、蛋黄、松花蛋等。

②适当增加一些具有调节血脂、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如豆类食品、大蒜、洋葱、山楂、灵芝、香菇、木耳等。

③饮食宜清淡,因为饮食清淡比肥腻更有利于控制血胆固醇升高。特别是体内调节能力逐渐减弱的老年人,更应注意。

④限制动物脂肪,适当增加植物油比例。

⑤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增加食物纤维,以利胆固醇的排除,减少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胆固醇。因此食物不应过细过精,每日膳食不能缺少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高的食物。(2)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饮食原则

①保持理想体重,限制总热量摄入。超重或肥胖者应通过限制摄入主食的办法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②糖类占总热量的50%左右,不宜吃蔗糖、果糖、蜂蜜、含糖点心、罐头及中草药糖浆。烹调菜肴及牛奶、豆浆均不加糖。

③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每日应少于300毫克,每周吃鸡蛋不多于5个。食物的选择上,此类患者可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略为放松。

④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除有利于调节血脂和增加饱腹感外,还可供应足够的矿物质及维生素。

⑤适当补充蛋白质,尤其是豆类及其制品、瘦肉和去皮禽肉;适当进食鱼类。六、血脂异常饮食调控的方法27.调节血脂异常有哪些方法?(1)饮食治疗:血脂异常,特别是血总胆固醇升高者,必须首先进行饮食治疗。即使服用了调节血脂的药物,也应以饮食治疗为基础,否则药物的疗效也将被无严格节制饮食所降低。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可使血脂下降10%,甚至20%;轻度血脂异常者,不必服药也可能使血脂降至合适水平。因此,饮食治疗是治疗的中心方法,其分为复查前的第一步治疗和开始正式治疗后的第二步治疗。

第一步治疗需要注意以下3点:①避免摄入高胆固醇食物;②尽量不吃肥肉;③多摄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果遵守上述3点注意事项,但1个月后再复查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值仍然很高,就应怀疑是否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如果通过第一步治疗已经确诊为饮食引起的血脂异常,就可以开始第二步治疗。因为对由脂质和糖类摄取过多造成的血脂异常来说,饮食疗法是治疗的核心。

饮食疗法的具体措施要依据血脂异常的程度、类型而定。由医生经过计算,确定应摄取多少能量和营养物质,并在营养师的实际指导下进行。

第二步饮食疗法必须注意以下5点:①控制摄取能量;②控制体重;③限制食物中胆固醇的摄入量;④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⑤大量摄取食物纤维。(2)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对治疗血脂异常有一定作用。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运动锻炼能有效地改善人体的脂质代谢,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而使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运动锻炼能促进机体代谢,提高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加速脂质的运转、分解和排泄。此外,运动锻炼还能改善机体的糖代谢、血凝状态和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心肌功能,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这些都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3)药物治疗:是治疗血脂异常最重要的部分。对顽固而严重的血脂异常,可适当给予药物治疗。但是,目前还没有很合乎生理要求的调节血脂药物,多数调节血脂药物仅有短时疗效,而长期使用则会出现明显副作用。所以,药物治疗应被看作是治疗冠心病高危患者脂代谢紊乱时不得已而使用的措施,且需与非药物疗法联合进行。

一般来说,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因、病情合理选用有效的调节血脂药物。高胆固醇血症者可选用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及氟伐他汀(来适可)等。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可选用贝特类,如非诺贝特(力平脂)、苯扎贝特(必调节血脂)、吉非罗齐(诺衡)等。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调节血脂作用。(4)戒烟,少饮酒: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但是,酗酒或长期饮酒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不饮酒为好。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5)避免过度紧张: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均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高。28.血脂异常饮食治疗的内容有哪些?

老年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血胆固醇中度以上升高者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脑、肾、肝、鱼子、蟹黄等。每个鸡蛋约含有300毫克胆固醇;但鸡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而卵磷脂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并在血液中呈悬浮状态,从而阻止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在血管壁上沉积,对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故建议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每日食鸡蛋1个,不宜多食,也不可不吃。

营养学家认为,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以1:1:1为佳,对中老年人健康尤其有益。海鱼中含有大量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血胆固醇有利。渔民中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内陆居民,就是强有力的证据。植物油也含有较多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其中以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的调节血脂作用最为明显。(1)限制能量的摄取和控制体重:我们都知道,肥胖者是血脂异常的易感人群,因此控制患者的体重和限制能量的摄取对调节血脂异常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消费热量过多的食物就会导致肥胖,而选择摄入热量低的食物可以防止肥胖,进而就间接地减低了胆固醇的合成,因此膳食中应减去多脂肪的肉类、全乳制品、蛋黄及含蛋黄多的糕点等。此外,肝脏能将糖类转变成脂肪,所以即使只吃素但饭量很大的人也会发胖,故凡体重超标及血中甘油三酯水平高者,皆应限制膳食的总热量。

中年之后,人的基础代谢率减低,使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也随之减少。尤其是血脂异常者,更应严格控制能量的摄入。具体原则是:每人每天的能量摄入要控制在29千卡/千克体重之内,摄入的对象以馒头、米饭、面包、豆腐、豆浆、牛奶、瘦肉、鱼类以及各种蔬菜、水果为主。

对于肥胖者应严格限制体重,先根据体重指数计算出标准体重,再按标准体重摄取每日必需的能量。调查中发现,如果能严格遵守饮食疗法,不但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还可以起到减肥的效果;此外,体重减轻本身也可以使体内过多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减少,从而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并可以改善血脂异常。(2)减少胆固醇的摄取: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同时,更应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

食物的胆固醇全部来自动物油食品,而蛋黄、动物内脏、鱼子等含胆固醇较多,均应忌用或少用。具体来说,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有猪脑、猪肝、猪腰、蛋黄、松花蛋、鳗鱼、蟹黄、鱼子、对虾、肥肉、奶油、可可、椰子等。对于患冠心病、血脂异常、身体肥胖的人,食用上述食物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应尽量少吃。

低胆固醇饮食的建议:

①避免西式早餐,即限制食用黄油、奶酪等,如果一定要吃面包,可以用亚油酸含量丰富的人造黄油来代替黄油,可以食用含脂肪较少的压硬的熏肉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②限制进食肉类和蛋类,每天吃1次鱼或豆类制品;

③乳制品应该选择低脂型的(牛奶是重要的钙来源,所以应该定期饮用,但要注意避免食用奶酪、全脂牛奶、冰淇淋和奶油等高脂肪食物);

④每天吃蔬菜、蘑菇、薯类及海藻类食品;

⑤不吃黄油、猪油,改用色拉油、调味汁等(是要摄取不饱和脂肪酸,而避免摄入饱和脂肪酸,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⑥尽量少吃西式蛋糕、面包和快餐食品等(这些西式点心中含乳类及蛋类较多);

⑦做到不过量饮食。(3)增加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中有丰富的纤维素摄入,会使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自然保持平衡。因此,保持一定量的纤维素摄入,对降低血胆固醇十分有益。此外,建议朋友们配合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食物一起食用,包括:荞麦、燕麦、玉米、黄豆、绿豆、赤小豆、大蒜、洋葱、葱、生姜、黄瓜、冬瓜、南瓜、茄子、萝卜、韭菜、芹菜、豆芽、芦笋、香菇、黑木耳、银耳、海带、紫菜、海藻、苹果、山楂、草莓、核桃仁、牛奶、海鱼、牡蛎、鸽肉等。血脂异常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状况,选择使用上述食物搭配饮食。(4)增加维生素C和烟酰胺的摄入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内维生素C和烟酰胺缺乏时,可导致:①血和肝内的胆固醇含量升高;②胆固醇转化成胆汁盐的速率降低,增加胆固醇的积累;③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因此,增加维生素C与烟酰胺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胆固醇的含量。(5)减少脂肪的摄取:饮食对血中的甘油三酯的影响很大,正常人食用脂肪3~5小时后,血中外源性脂肪产生乳糜微粒的高峰出现,消失时间约需要10小时;对于血脂异常者来说,其反应更显著,持续时间更长,危害性更大。故要求老年人在整个膳食中的脂肪摄入量不要超过总热量的20%,宜少食高脂食物,如牛、羊、猪肉及纯脂肪、奶油等。

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有猪脑、蛋黄、猪肝、松花蛋、鳗、蟹黄、猪腰子、鱼子、对虾、奶油、肥肉等,对于患冠心病、血脂异常、身体肥胖的人,食用后容易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因此应尽量少吃。不过,不能片面强调限制高脂肪的摄入,因为一些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对身体是有益的。

合理的做法是,适量摄入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而严格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各种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油,如猪油、羊油、牛油等,则主要含饱和脂肪酸。29.血脂异常的膳食结构是什么?

营养学认为,糖类摄入过多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加速脂蛋白的合成,易引起血脂异常;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摄入过多,有可能形成血脂异常;其他膳食成分的摄入与该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如蛋白质摄入过多、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等。

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是调整各种血脂异常的前提,即使在需用药物治疗时,也不能忽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节。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的原则早已尽人皆知,但由于食品种类丰富,常使人无从下手。

调节膳食结构的总原则: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等);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蔬菜、面包和谷类食物等)。国际公认,总脂质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其中,先做到每天摄入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的8%~10%及胆固醇小于300毫克;然后分别递减到7%和200毫克。

具体来说,应该坚持多吃含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如瘦肉、禽肉、蛋白、水产(带鱼、鱿鱼、墨鱼等除外)、豆类及其制品、谷类、坚果、水果及蔬菜、植物油等;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多的食物,如肥肉、奶制品、蛋黄、动物内脏、动物油、油炸食品等:此外,应避免糖类(如米、麦等主食)摄入过多,尤其要少吃糖果和甜食。

由此可见,饮食因素与血脂异常的发生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膳食结构的调整是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1)保持热量均衡分配,不要偏食;饥饱不宜过度,切忌暴饮暴食或塞饱式进餐;改变晚餐丰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习惯。(2)主食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保持糖类供热量占总热量的55%以上。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和老年男性每天需要主食大约为250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男性每天需要主食大约为350克。各种米、面、杂粮等可以任意选择,但要尽量避免吃油炸食品和各种甜点心,多吃燕麦、玉米、莜面、红薯等粗粮。(3)增加豆类食品,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以干豆计算,平均每日应摄入30克以上;用豆制品代替,为豆腐干45克或豆腐150克。尽量避免吃油豆腐和素什锦。(4)在动物性食物中,增加含脂肪酸较低而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如鱼、禽、瘦肉等,减少陆生动物脂肪,最终使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每日蛋白质总摄入量的20%,每日总脂肪供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5)食用油坚持以植物油为主,每人每日用量以10~20克为宜。(6)膳食成分中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如以人造奶油代替黄油,以脱脂奶代替全脂奶),使饱和脂肪酸供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0%,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的10%~15%,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7%~10%。西方膳食推荐方案建议应将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提高到0.5~0.7;我国传统膳食中,脂肪含量低,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一般在1以上。(7)膳食中胆固醇含量不宜超过每日300毫克。(8)保证每人每日摄入的新鲜水果及蔬菜达500克以上,并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的比例。(9)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甜点的摄入,以防摄入热量过多。(10)膳食成分中应含有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纤维及微量元素,但应适当减少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6克)。(11)少饮酒,最好不饮;少饮含糖多的饮料;多喝茶;咖啡可刺激胃液分泌并增进食欲,但也不宜多饮。(12)肉类食物:轻体力活动的成年女性和老年男性每天需要量大约为100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男性每天需要量大约为150克。要尽量选择瘦猪肉、牛肉、羊肉,鱼和去皮禽肉,避免吃肥肉、动物内脏和家禽肉皮。(13)蛋类:每周3~4个。(14)奶类:每天250毫升,牛奶、酸奶均可,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15)食用油:每天不超过20克,应选择植物油,尽量避免动物油。

综合上述内容,给出下列建议。

①正常人每日膳食结构:1个鸡蛋;1杯牛奶(不一定加糖),也可以由奶粉冲调或饮用酸牛奶;500克水果和蔬菜(可选多种品种);100克净肉,包括鱼、禽、畜等肉类(以可食部分计算);150克豆制品,包括豆腐、腐竹、千张、豆糕以及各种豆类直接加工制品(例如豆泥、豆沙和煮烂的整豆);350克左右的粮食,包括米、面、杂粮、根茎类和砂糖在内;每餐饮汤1碗。

②对血清总胆固醇增高者,应限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猪脑、牛脑、羊脑、蛋黄、鸡肝、鱼子、肥肉、鳗鱼、鱿鱼、墨鱼、黄鳝、牡蛎、鹌鹑蛋等:多吃含蛋白质较多的食品,如瘦肉、鸡、鸭、甲鱼、海蜇、海参、蛋白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油,如豆油、菜油、麻油、玉米油等,注意不要食用椰子油。

③对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的患者,应限制总热量的摄入,防止超重;少食糖类和甜食,特别是精制甜点心等;要限制奶油制品、肥肉的摄入;限制饮酒量;增加复合糖类,如谷物、杂粮、根茎类蔬菜、豆类及其制品等;多食蒜、葱、菌菇类、黑木耳、海带、紫菜等有助于调节脂质代谢的食物。此外,饮食宜清淡,忌暴饮暴食。30.血脂异常饮食治疗的方法有哪些?(1)多食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食物:每日膳食中应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因纤维素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减少胆固醇的合成,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此外,大蒜、洋葱、茄子、海带、香菇、木耳、山楂等食物,均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也应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血脂异常者应尽量选择食用能够调节血脂的食物,这样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些食物应具备以下条件:食物中所含的脂类物质(胆固醇、脂肪)所占比例较小;食物中所含的食用纤维素量比例较大;食物中总热量相对较少。可选择的植物性食物有蔬菜、水果、豆类食物、燕麦麸(糠)、玉米外皮、琼脂、果胶,可选择的动物性食物有酸奶、脱脂牛奶、海蜇、海参、蛤蜊、带鱼、大黄鱼、牛蹄筋、牛肉、兔肉、羊肉、猪肉(瘦)、鸡肉松、盐水鸭、鲤鱼、草鱼、田鸡等。(2)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蔬菜、水果中含有植物固醇,能抑制及机体对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也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3)多吃大豆及其制品:胆固醇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但膳食中的胆固醇摄入量应小于每日300毫克。动物内脏、肉皮、鹌鹑蛋、泥鳅、鱼子和蟹黄中的胆固醇含量比较高,因此不宜进食太多。

植物固醇存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中,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尤其是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所以提倡多吃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及其制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及维生素E,三者均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有学者研究发现,每天吃115克豆类,坚持一段时间后血胆固醇可降低20%。这是因为,食用豆类食品可以明显降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4)多吃粗粮和蔬果:血脂异常者每日膳食中应包括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和新鲜的蔬菜、水果。膳食纤维包括可溶和不可溶两大类,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进食后,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与胆汁酸结合,增加胆盐在粪便中的排泄,可以抑制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有调节血脂的作用。每人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量以35~45克为宜。

患者应以谷类食物为主食,粗细搭配。我国营养学家推荐将玉米、燕麦等粗粮,与大米、面粉等细粮配合食用。(5)少吃肉: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多可明显升高血总胆固醇水平。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肉、蛋、乳脂等食品中,而这些食品也含有丰富的胆固醇。患者每日摄入的胆固醇不应超过300毫克(相当于1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如已患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症,则每日摄取的胆固醇应减少至200毫克。患者如每天摄入肉类超过75克,蛋类每周超过4个,或食用油炸食品每周达5~7次,都应视为不合理的膳食。(6)每周吃鱼2~3次:肥肉、奶油和猪油等动物脂肪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长期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将导致血脂异常。

然而,虽然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摄入动物脂肪较多,但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低,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发现,在他们的膳食构成中,脂肪的摄入以鱼或海洋动物为主,而鱼油含Ω-3脂肪酸(EPA)较为丰富。Ω-3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抗血栓、抗血凝、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管弹性的功效。统计资料显示,每周进食2~3餐鱼,有利于降低患冠心病的几率。(7)增加植物油摄入比例:血脂异常者要严格控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因此食用油应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菜籽油、豆油、花生油、麻油、玉米油)为主,但每日总量应控制在20克以下。

一般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如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并能防止血栓形成,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利。(8)少吃甜食:多吃甜食会使人发胖,也会造成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继之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9)应当戒烟限酒: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吸烟或酗酒均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上升,所以血脂异常的人最好戒烟限酒。

饮酒可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加强防治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但是饮酒量应以每日摄入的酒精不超过20克(白酒不超过50克)为宜。如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与肝胆疾病等,则宜戒酒。但饮酒对甘油三酯升高者不利,酒精除供给较高的热量外,还使甘油三酯在体内的合成增加。相比较而言,葡萄酒较合适饮用,以每日饮用量不超过100毫升为宜。

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能引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为了您的健康,应当坚决戒烟。(10)多饮茶: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茶碱和咖啡碱能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具有利尿作用;茶色素可降低血总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适量饮茶能消除油腻,而起到减肥的功效,但过量喝茶或喝浓茶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对身体有害。

实验研究证明,各种茶叶均有调节血脂、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其中以绿茶最好。(11)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摄入。此外,多吃甜食会使人发胖,也会造成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继之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因此,血脂异常患者应限食甜食。(12)改变烹饪方式:做菜少放油,少吃煎炸食品,尽量以蒸、煮、凉拌为主。31.血脂异常患者如何分类进行饮食“管制”?(1)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如果是单纯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医学上称为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血液中胆固醇过多时,易渗透到动脉壁内膜中,若沉积在动脉壁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此外,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肝病、肝内外胆管梗阻、痛风、皮质醇增多症等,也可出现血清总胆固醇升高。

对于仅有血胆固醇含量增高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的患者,膳食治疗的要点是限制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每天总摄入量应少于300毫克。肥胖者应控制体重。

①应忌吃或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的脑、骨髓、内脏、蛋黄(每只鸡蛋的蛋黄含约含300毫克胆固醇)、贝壳类(如蚌、螺蛳等)、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等)、虾、蟹、鱼子等。

②可适量摄食胆固醇含量不太高的高营养食物,如瘦的猪肉、牛肉、鸭肉、鸡肉、鱼类和奶类等。

③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尽量不要吃烧烤、油炸食品,烹调时尽量选用植物油,但也要控制用量。

④多吃新鲜蔬菜、瓜果,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⑤多吃些有利于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液总胆固醇的食物,如豆类及豆制品、生姜、洋葱、大蒜、金花菜(草头)、黑木耳、香菇、鱼类、海蜇、海带、海藻等。上述食物中,有些还具有抗凝血作用,对预防血栓形成和冠心病也有好处。(2)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若患者体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液内一种体积很小的低密度脂蛋白就容易穿过动脉内膜而沉积在动脉壁上,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如伴有高血凝状态,则极易导致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死,危及生命。由此可见,甘油三酯血症是引起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糖尿病、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肾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胰腺炎、糖原积累症等,均可伴有甘油三酯升高的现象。

对于仅有血甘油三酯水平增高而胆固醇含量正常的患者,膳食治疗的要点会有所不同。

①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进食量,使体重达到并维持在理想水平。

②限制甜食,因为此类患者对糖类特别敏感,吃糖可使其血中的甘油三酯含量进一步增高。白糖、红糖、水果糖、蜜糖以及含糖的食品和药物等,都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③应禁酒,因为酒精可使此类患者血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

④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大豆蛋白。

⑤适当限制胆固醇,每日摄入量低于300毫克。患者每周可吃3~4个鸡蛋,也可适当食用其他含有胆固醇的食物,只要总摄入量不高于上述标准即可。

⑥适当限制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饮食以清淡为宜。(3)混合型血脂异常(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同时升高):此型患者的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都增高,膳食治疗的要点是将两种单纯类型结合起来。(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正常值为男性>1.03毫摩尔/升(40毫克/分升),女性>1.16毫摩尔/升(44毫克/分升)。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血管中的“清道夫”,能将外周组织中的胆固醇带到肝脏,合成胆汁酸排出体外,使胆固醇难于沉积在动脉壁上,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高密度脂蛋白过低,则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患者不需要完全吃素,平时可适量吃些瘦肉和鱼类等。烹饪食物时,应尽量选用植物油,以芝麻油、豆油、玉米油为宜。此外,此类患者还应注意适当控制糖类的摄入量。(5)载脂蛋白A水平低下:载脂蛋白A的正常值为0.96~1.7611克/升。载脂蛋白A和高密度脂蛋白一样,具有保护动脉内壁的作1用。它能加强血浆中某些酶的活性,促使胆固醇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若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下降,则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1

饮食上,患者应粗细粮混吃,控制糖类的摄入量,荤素搭配得当,适量吃些鱼类、禽类及植物油。(6)载脂蛋白B水平增高:载脂蛋白B的正常值为0.42~1.0克/升。载脂蛋白B增高可是一件祸事,因为它以低密度脂蛋白为主要结构,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患者应尽量少吃动物性脂肪,而植物油也不宜过多食用,忌吃肥肉、动物内脏、鱼子、虾、蟹、鱿鱼等,可多吃豆类及豆制品、新鲜蔬菜和菌类食物。32.血脂异常患者怎样选择食物?(1)应多食用含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等丰富6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膳食纤维、维生素、无机盐的摄入量。(2)选食富含镁的食物,如小米、燕麦、豆类等。镁参与心肌酶系统的代谢,并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3)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每天每千克体重供给蛋白质1~1.2克为宜。鱼类(尤其是深海鱼类)、豆类及其制品、禽肉、瘦肉等能提供优质蛋白,且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较低,可适当多吃。豆类摄入应限于每日干豆30克(或豆腐150克,抑或豆腐干45克),且应避免常吃油豆腐、豆腐泡、素什锦等。(4)主食应限于每日350克左右(肥胖者应酌情减少),并可提高粗粮(如玉米、荞麦、燕麦、地瓜、粉葛等)所占比例。(5)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富含维生素C、无机盐和膳食纤维,可使甘油三酯降低,促进胆固醇排除,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蔬菜的摄入量无需加以限制,每日可吃400~500克,最好多吃深绿色叶菜和红、黄色蔬菜。新鲜水果应限于每日150克,可以包括各种水果在内,但不宜多吃加工的果汁或加糖的果味饮料。(6)肉类食品应限制在每日100克以下,品种以瘦猪、牛、羊肉以及去皮的鸡、鸭肉为佳。血脂异常者应避免食用肥肉、禽类的皮和加工的肉制品(如火腿、腊肠)等,控制动物肝脏及其他内脏的摄入量,严格限制动物脑、贝类、鱿鱼、蟹黄、鱼子等食物的摄入。(7)每周可以吃3~4个鸡蛋、鸭蛋的蛋清,而应少吃蛋黄。(8)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每日可饮用250毫升,但全脂奶粉、奶油、乳酪等奶制品则属限制食品。(9)食用油每日限制于20克,品种可选花生油、菜籽油、豆油、葵花籽油、香油(芝麻油),但应避免食用棕榈油、猪油、牛羊油、鸡鸭油和黄油。(10)糕点和甜食最好严格限制,包括奶油蛋糕、巧克力、冰淇淋、雪糕等。适当减少糖类:不宜过多吃糖、甜食。因为他们含油量和含糖量高,过多食用会使血中甘油三酯增高,还会增加血小板凝集力,促进血栓形成。食用糖的摄入量应在每日10克以下,最好只吃白糖或红糖。33.调节血脂应如何掌控吃的细节?(1)每日三餐摄入的能量比例应为3:4:3。“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说法符合营养学家强调的正确饮食方法。

很多人喜食夜宵,殊不知,人体的胆固醇合成主要是在夜间完成,经常夜间进食会导致肝脏合成的胆固醇明显增多,扰乱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成为引发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同时,长期吃夜宵过饱会反复刺激胰岛,使胰岛素分泌增加,造成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下降(甚至提前衰退),导致血糖、血脂异常。如一定要吃夜宵,可选择脱脂牛奶、豆浆、清粥、全麦面包和适量水果等。另外,最好不要吃完就睡,睡前至少要留出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让食物充分消化。(2)多吃“好油”,少吃“坏油”:除鱼油外,少吃其他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可以遵循“白肉比红肉好,水生肉比陆生肉好”的选择标准,优先食用鱼、禽、瘦肉等食物。烹调时,多选用植物油,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可用橄榄油或茶油。(3)吃肉要吃“低脂肉”:肉类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与动物种类、部位、加工方式等有关。从种类看,猪肉脂肪含量最高,即便是瘦猪肉,其脂肪含量也比牛肉、鸡肉高。从部位看,里脊肉的脂肪含量最少而蛋白质含量最高,排骨肉、五花肉的脂肪含量较高(五花肉中脂肪含量达60%以上)。各种肉类灌肠中的脂肪含量为20%~30%,中式香肠达40%~50%,西式方火腿和酱肉的脂肪含量则较低。(4)多吃鱼类和豆制品:与肉类食品相比,鱼类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而且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仅含有少量植物油脂,其中的豆固醇还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因此,日常饮食中用鱼肉和豆腐代替部分肉类,是有益健康的好办法。(5)将豆制品与高胆固醇食物同食:血脂异常者每日摄入胆固醇的量不宜超过300毫克,相当于1个鸡蛋黄的含量。但是,鸡蛋黄中含有维生素B和丰富的卵磷脂,是应该吃的。存在于稻谷、小麦、2玉米等植物中的植物固醇,在植物油中呈现游离状态,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大豆中的豆固醇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大豆磷脂还可以促进胆固醇代谢,都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

因此,早餐时,血脂异常者可以吃鸡蛋,喝豆浆;正餐时,如果吃了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品,也可以同时吃些含豆制品的菜肴。(6)少吃煎炸食品:油饼、油面筋等淀粉类煎炸食品的脂肪含量均在20:6以上,炸鸡腿、炸羊肉串等肉类煎炸食品的脂肪含量超过30%。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少吃各类煎炸食品,居家饮食最好也不烹制炸鱼、炸虾、炸丸子之类的食品,还要少吃含油脂较多的油浸鱼等罐头食品。(7)烹调时尽量去除脂肪:剔除肉类中的肥肉和皮等部位,可降低食物的脂肪含量。

很多使菜肴好吃的烹饪方法,会无意中增加脂肪摄入量,应尽量避免。例如,做肉丸时加入肥肉可提高口感,但实际上,用较瘦的肉馅加蛋清和淀粉代替肥肉,也能使肉丸口感细嫩。

经烹调后,菜肴会吸收一部分烹调用油,表面也会包裹一些。如果稍微在锅边控一控再将其盛出,就可以除去沾在菜肴表面的余油。制作肉汤的时候,也要把表面的浮油撇除之后再上桌。当然,在成品菜上淋明油的做法就更不可取了。(8)多用蒸、煮和凉拌方法烹调菜肴:蒸、煮和凉拌菜用油量较少,食用者不会因此而摄入过多的脂肪。例如,同样一只鸡,如果制成辣子鸡,需要把鸡肉炸透,结果使油脂含量大大增高:若制成爆炒鸡块,脂肪含量也很可观;而制成白斩鸡,则几乎不含油脂,而仅在蘸佐料时用到很少的调味油。猪肉、牛肉等肉类也可白煮后切碎,加蒜香汁、麻辣汁等调味料拌食或蘸食。如果凉拌蔬菜时不用色拉油,而仅添加几滴香油来改善口味,将进一步减少脂肪摄入量。(9)汤羹宜清淡:如果所吃菜肴富含脂肪,最好养成喝清淡汤羹的习惯。用鸡精粉加水、盐和几滴香油代替用鸡熬成的汤,味道同样鲜美适口。(10)多吃清淡主食或点心:油炸方便面、酥饼、千层饼、烧饼、花卷、馅饼、饺子、灌汤包等主食含有脂肪,抛饼更是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所以,应尽量少吃这类主食。主食还应以清淡为好。米饭、馒头、发糕、素面条、粥都是好的选择,同时可增加甘薯、玉米、小米、燕麦等杂粮类低脂肪品种。杂粮中含有较多膳食纤维,可减少脂肪的吸收。

各种点心中,脆饼干、苏打饼和全麦饼干是较好的选择;面包蛋糕、酥皮点心、月饼、炸薯片、炸薯条、起酥面包等脂肪含量高,应尽量少吃。(11)应严格控制零食:零食的共同特性是能量高,脂肪或糖类含量高。零食中的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高糖类又可转化为甘油三酯,因此长期、大量吃零食会加重血脂异常。在零食中,特别要少吃甜食、奶油、巧克力等油腻食物。(12)少去餐馆就餐:餐馆中的菜肴含油量一般比家常菜高很多,成菜之后往往还要加明油。汉堡等快餐属于高脂肪餐,也应敬而远之。自己在家使用新鲜原料,烹调低脂肪菜肴,才是最有益健康的选择。34.适合血脂异常患者的食物烹调方法有哪些?

食物的加工制作方法很多,血脂异常患者不宜采用的烹饪方法有焖、炒、炸、烧等;根据低脂、低热量的饮食要求,适合血脂异常患者的烹调方法有炖、煨、蒸、煮、熬和凉拌。(1)炖:将食物洗净切块后下锅,并注入适量清水,放入调料,置武火上烧开,撇去浮沫,再置文火上炖至熟烂。其食物特点是质地软烂,原汁原味。(2)煨:是指用文火或余热对食物进行较长时间加热的烹制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有二:一是将食物置于容器中,加入调料和适量的水,再放置文火中慢慢煨熟至软烂:二是传统的方法,用菜叶、荷叶等物将食物包裹、扎紧,外敷黄泥糊,再置火灰中,利用火灰的余热将其煨熟。其食物特点是质熟酥,味香浓。(3)蒸:是利用水蒸气的高温烹制食物,具体操作是将食物拌好调料后,隔水蒸熟。其中,有用米粉包蒸的,叫粉蒸;有用荷叶或菜叶包扎蒸的,叫包蒸;也有将食物直接放入容器中隔水蒸的,叫清蒸,又叫清炖。蒸制食物时,可在食物中加入清水或汤汁,也可不加。蒸食的特点也是原汁原味,是饮食保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烹调方法。(4)煮:煮也是最常用的烹调方法之一,一般适合烹制体积小且易熟的食物,煮的时间较炖为短。其具体做法是将食物下锅加水,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熟。其食物特点是味道清鲜,且能使食物的有效成分较好地溶解于汤汁中。(5)熬:熬是在煮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文火熬至汁稠米烂,比炖的时间更长,多适用于含胶质多的食物。其食物特点是汁稠味浓、粑烂易化,适宜于老弱之人食用。(6)凉拌:是生食或近乎生食的一种烹制方法,一般将食物清洗干净、切细之后,用开水烫过,再加调料拌匀即可。此种加工方法一般适用于蔬菜类食物,它能较好地保持食物的营养素和有效成分。其食物特点是鲜嫩而脆、清香可口。

此外,在调料的选择方面,可用豉汁、醋、芥末、酒、日式照烧汁、茄汁和鱼露等低脂调味品。用葱、姜、大蒜、黑胡椒粉、茴香、辣椒粉、花椒、柠檬、洋葱等无脂肪材料来增添菜的香味,代替多余的油来煮食。葱、姜、蒜都有很好的调节血脂的功效。35.晚餐少吃有利于调节血脂吗?

据观察,血脂异常患者的脂蛋白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不但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而且还会损伤血管腔,使血管内膜变得粗糙、管腔狭窄,严重时堵塞管腔、阻断血流。这种急性事件发生在冠状动脉内,就会发生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在脑血管内,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所以,血脂异常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障碍之一。

得了血脂异常不要惊慌,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应该精心调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血脂异常患者应少吃晚饭,吃得少而清淡,这样能有效调节血脂。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热量相等的食物分别放在早餐和晚餐吃,结果发现只吃早餐的人比只吃晚餐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要低。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其一,因为人体对血糖和脂肪代谢的控制与体内胰岛素和升糖素有关。通常情况下,早餐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与升糖素是等量的,这样摄取的热量就不易转变成脂肪蓄积在体内;相反,晚餐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比升糖素多,则晚餐吸收的热量就容易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起来,导致血脂异常合肥胖。其二,人体血液中大约85%的胆固醇是在肝脏中合成的,而这个合成过程主要在夜间睡眠时完成,所以晚餐饮食量的多少直接决定血脂含量的高低。其三,晚上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少,晚餐少吃且吃得清淡,就会大大减少血脂升高的压力。但要注意,并不是只要晚饭吃得少、吃得清淡,午餐就可随心所欲了。血脂异常者要牢记,调整膳食结构是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